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共8篇)

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篇1

想活动

诚信与感恩

大学生主题思想教育活动总结

活动主题: 怀感恩之心 当诚信之人 活动时间: 2010年9月10日(周五)-下午 20日(周一)下午 活动地点: 7516教室 活动前期准备: 我们这次的团日活动是一次对过去的回首,对未来的展望.通过感恩、诚信格言,口号,格言的收集,通过自己亲身拼成的照片,通过照片展,这些种种形式,使同学们深刻的体会到感恩诚信的重要性。

从八日开始,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要怎样办好这次活动,花了几个晚上收集照片.这次活动全体同学都到了。

二十日下午我们都来到班里,这次的活动是新组成的班级的第一次团日活动,虽然同学们不是很熟悉,但在这次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团坐精神,使每一个小细节都很完善,甚至 有些活动是临时想到,临时加上的,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一定能将全体 同学很好的团结起来。

活动具体流程:

1、九月八日全体同学召开主题班会,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2、九月十日下午用每个同学的胳膊摆成“祝老师节日快乐”几个大字,将每个偏旁或字洗咸成照片,并且将其ps,加上好看的背景,将“祝老师节日快乐”弄成一张照片.并将此照片赠与老师.3、参加“创意风”活动的同学们筛选成出自己表现优秀的照片,张贴在教室墙上,体会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4、九月十日将收集特色、寓意深刻的感恩、诚信格言,感恩、诚信口号,对采用的格言、口号,布置在教室,全体同学一起进行学习交流.5、九月二十日下午全学生使用文明用语,像“老师早” “老师好” “您早” “您好”等等,主动问候老师或长辈.6、九月二十日下午制定出本班的“诚信做人”的承诺书.7、请学院老师对表现优异的同学颁发奖状及奖品.活动自我评估:

总体来说,我们这次以“怀感恩之心 当诚信之人”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各个阶段的活动都十分成功,成功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1、准备较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详实的考虑、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才有了成功开展的前提。如我们提前几天就开始动员同学们的加入,并且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就有了详细的计划及活动部署。

2、密切配合

多方面的积极协助和努力,是活动得以完成的保证。如在活动中我们需要用每个同学的胳膊摆成“祝老师节日快乐”几个大字,这需要我们每个班干去协调每一个同学,争取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加入到其中。

3、分工具体安排合理

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团支书就已经任务合理分配,同时也注意到宣传组织及工作时间的协调。事后,同学们普遍反映良好。

4、活动影响范围大

我们除了在校内做好团日活动,同时将其扩展到宿舍与别班的同学,并且被我学院记者部报道了出来。倡导“诚信与感恩”思想,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很好的宣传了诚信与感恩的思想,并引起了学院的关注和同学们的好评。活动结果及意义:

1、活动虽然小,却含义深远,反响良好,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且从中取得思想上和精神上良好的教育意义。

2、这次活动紧扣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主要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我们大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了解感恩与诚信的重要性,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使团日活动这一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这次活动紧紧围绕“感恩与诚信”的口号,开展的一系列有实效性的活动,并进展顺利,影响广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4、这次活动也充分锻炼和教育了我支部成员,使我支部的水平又提升了一个新的层次。

5、这次活动我们以最小的费用高质量的完成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团日活动。

活动经费结算(共计88元)

1、活动摄影费(ps与冲洗)30元

2、工具费用(彩纸、装诚信感言的盒子和玻璃瓶子、海报、彩笔)50元

3、计划书、总结书等打印费 8元 活动过程具体分工:

1、活动策划: 张丽娟 来贝

2、前期准备及动员: 张丽娟、来贝

3、活动过程摄影: 徐静

4、活动负责人: 张丽娟、李增光、来贝

6、团日活动总结: 班团委讨论 活动过程摄影(附后)

09级环艺班团支部 广设班团支部

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篇2

关键词:儒家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儒家思想,是世界文化丛林中独树一帜的最悠久的精神宝藏,它在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及整个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都起过巨大的作用。理论和实践证明,儒家思想的优秀成分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特殊的思想资源和教育资源,如能很好地吸收和运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以仁爱为本,强调“厚德载物”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儒家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人和”精神。“仁”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它一方面强调为别人着想,另一方面强调自我约束。这种思想不仅提供了人我关系的准则,同时也是实行这一准则的普遍方法论原则。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等观点,正是从这种“仁爱”原则出发,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强调“人和”、“和谐”、“和为贵”、“和气生财”的思想。“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和实现“仁”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儒家这种人本主义原则,体现了人与人相爱互尊、团结和谐的人道主义。这一美德对于我们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矛盾仍然产生着积极作用。今天我们更应该弘扬这种美德,讲文明、懂礼貌、知礼节,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以集体为本位,强调整体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儒家德育推行的基本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正是在这种以天下利益为重的整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和追寻“廓然大公”高尚境界的道德要求。显示出为国家、民族、集体的献身精神,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成为人民所尊奉的道德品质。集体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强大凝聚力,是中国自古以来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石。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这一优秀传统加以改造与继承,必将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尤其是有助于克服利己主义,抵制腐化堕落行为。

3.重视家庭伦理,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人伦在儒家思想中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二是指处在人伦关系中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父慈子孝、君惠臣忠、兄友弟敬”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都规定了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人伦关系。这种人伦关系一方面强调下对上的尊、亲、孝、敬、恭等道德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同样强调上对下的礼、爱、慈、友、宽等道德责任和义务。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其中难免有不适于当今社会的糟粕,但其旨在家庭社会之和谐,至今仍有其启迪意义,诸如:抚养子女、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人伦关系中最重要的要求;“孝”被称为一切道德的根本,是所有“教化”的出发点。孔子认为,从一个人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可以判断他对别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态度。

4.高尚的精神境界、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儒家传统道德的灵魂

儒家认为,精神追求是人生的最大快乐。而在精神追求中,最高尚的就是道德追求,以道德高尚的理想人格作为人生奋斗的榜样。孔子把追求崇高的理想与信念看作“仁”的最高表现,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孟子进一步提出了“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这种道德境界,对于我们形成不畏强暴、不屈不挠、高风亮节的民族气节和人格尊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研究和汲取儒家思想的优秀遗产,直面困难,乐观向上,开拓进取,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质朴的优良品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有功,惰无益”等早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标准、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更应广为发扬。

5.重视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强调身体力行

儒家思想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完整系统,强调在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人格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实践。孔子讲“修己”、“克己”,提出“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省”;孟子讲“养身”、“养性”;明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都特别强调道德实践,认为这是知善、行善并达到成贤成圣的关键,认为一个人只要立志行仁,而且一以贯之地笃行不已,才能成为无愧于天地人间的高尚的人。

二、儒家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儒家思想强调道德核心是“仁爱”,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

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核心是“仁爱”,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有了“仁爱”的思想精髓,其他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伦理观点,也是人们所适用的。儒家思想的合理因素与大学生的德育目标是相适应、相一致的。通过批判地学习和弘扬儒家伦理思想,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诠释,能够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目的,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儒家所倡导的这些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麻木心态,又能唤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2.儒家思想强调社会整体利益,倡导见利思义,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 成长于社会的转型期, 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相互影响和渗透, 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元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 他们的时代精神、竞争观念明显增强, 初步具备了一些现代意识, 诸如主题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民主意识等。这是他们的主流, 是积极的一面。同时, 由于他们生活经历简单, 对许多问题缺乏深刻、透辟的认识, 面对复杂的价值环境,容易导致一些人认知与行为背离、价值目标与现实取向背离,而这与价值观都有直接联系。今天,我们用儒家思想的义利观引导大学生树立价值观, 一要借鉴其有益的内涵; 二要充分认识和肯定大学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积极的价值观念; 三要把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遵守社会公德作为教育的重点。

3.儒家思想倡导胸怀天下、立志报国,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曾经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党中央先后下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等文献,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做了明确规定,使爱国主义教育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并将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大学德育工作要让广大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把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通过大力弘扬传统儒家所强调的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所倡导的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的集体主义思想, 使大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社会的整体利益同广大青年学生的个人利益乃至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觉地把自己的忠诚、爱心、智慧和勇气、知识、才能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繁荣和富强尽自己神圣的爱国义务。

4.儒家思想强调“谦恭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儒家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主张“谦恭礼让”和“严己宽人”。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且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受商品经济影响,受逐渐渗透的西方思潮和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的影响,他们不少人以自我为中心,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社会意识淡薄。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就是我行我素、自私自利、得理不饶人,甚至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等。因此,用儒家的“仁爱”精神去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在人际交往中,不能过分强调自我感受,明白个性的释放应建立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谨防自私心理作祟,努力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甘愿吃亏、奉献,不求回报。这些对当代大学生来讲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用这些思想来教导大学生,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逐步培养宽容的心态、包容的胸怀,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儒家思想教育的途径

1.吸取儒家思想中健康的伦理道德观

长期以来,高校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却忽视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性的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倡导经世致用。因此,正确地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应将传统文化引入思想道德教育领域,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2.将儒家思想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长期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经典文献、制度等形式存在着,而且还广泛地以积淀而成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形式存在着,成为“遗传文化”。它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和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活在这种背景之下的大学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承受者。其中绝大部分是间接地、不知不觉地接受的。如何客观地分析、看待、学习、利用传统文化,净化大学生的思想,应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3、利用现代化手段,传递给学生儒家思想

通过教学设备、网络、多媒体等,传递给学生一些新的信息,从而增强学生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如电视里百家讲坛中的《于丹心语》,这是专门介绍孔子思想的,也许她的观点不一定符合学术性的严格要求,但是将束之高阁的优秀的东西通俗化,并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这也不失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可以增加学生对孔子思想的了解。

4.从时事热点着眼,利用一些新闻热点作为契机,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社会上不时有一些热点问题,如中韩传统文化之争、关于中国龙的形象的争议等,可以用来提高学生对传统精华的继承,以此来弘扬中国的古老文明,从而宣传儒家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这些时政内容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料,从学生的整体角度出发来运用和实践儒家思想,有利于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当然,必须看到,儒家思想中也渗透了许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消极作用的成分, 如轻视劳动、等级尊卑、封建迷信等消极观念。因此,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吸纳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摈弃糟粕和陈旧过时的东西。只有做到古为今用,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拓展和丰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李曼.浅谈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养成教育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养成教育;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96-01

引言

大学生是我们高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推进力量。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德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群体的养成教育。大学生养成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既是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生长点。我们应该把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并纳入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

一、现代大学生关于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各方面正趋于成熟发展阶段,由于高中阶段老师的灌输和家长望子成龙的要求,大学生短时间内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表现出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父母的溺爱,大学生表现出唯我独尊,做事情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大学生养成习惯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文明礼貌。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从小父母宠爱,走到团体生活中依然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自由,随意仍保持者家里“公主与王子”的样子,只关心自己不理解别人,更不知道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只是一味的低头玩手机,把无礼貌当成是个性,团结意识较弱。作为一名辅导员,据调研了解,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大一的学生大多还没有适应环境,害怕与辅导员谈心,害怕与舍友交谈,害怕在集体活动中展现自我,不文明礼貌主要表现有:大学生去找辅导员,不敲门,直接进来直呼大名说自己的问题;路上碰见带课老师爱理不搭理的,甚至一走而过,或是经常不去上课,不尊重老师的汗水;有的学生与父母打电话骂脏话。

(2)生活习惯。大学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是当初努力奋斗的梦,是经过几年的刻苦实现了的梦,但是当走近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大学里每天没有很多的课,每天有很多的自由时间,没有老师的念叨,也没有老师的逼迫,于是就补偿自己高中时候的刻苦,经常逃课,玩网游,生活没有规律。作为一名辅导员,据调研了解,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感觉自己到了一个自由的“天堂”,每天看到的是懒惰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及懒散,睡不醒的样子。没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作息时间无规律,晚上该睡觉时不睡觉,熬夜迷电视剧,熬夜打网游,甚至半夜翻墙跑出去泡网吧,第二天没有精力去上课,依此恶性循环,大学生的身体和健康得不到保障;饮食不规律,有早课第一二节,好多学生起的晚不吃早饭,急匆匆的跑到教室,休息时间一整天的睡觉直到肚子撑不住才爬起来叫外卖吃,暴饮暴食,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无节制的玩网游和追电视剧,男生们把打网游看成他们仅有的精神食粮,经常几天几天的在宿舍不出门,熬夜沉迷于其中,男生寝室间经常因玩游戏而争吵甚至打架事件发生;拖拖拉拉,大学与高中完全不同,他的大多数时间是自己支配,需要大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和自控能力正确应用时间,但是大多大学生自我意识差,没有主见,经常人云亦云的,缺乏时间观念,总是有一副老师不逼到最后不做的态度解决任何问题。

二、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和形成上看,他们正处于思想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4]。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自我意识的逐步形成发展完善,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分析和判断能力。由于他们思想理论储备不够,社会阅历较浅,因此他们既可以在正确思想的教育引导下健康成长,也可能在错误理论和思潮的影响下走向畸形。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这种发展与不成熟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灵魂”[3]。

(1)正确引导思想。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带课老师以身作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一方面生动活泼的展现问题的存在,另一方面正确的引导好习惯的养成。

(2)建设校园文化。学校环境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提供健康、积极、充满活力的氛围。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善于与传统节日相结合,举办吸引力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大学生走出自我的环境,走出“低头族”,走近集体的活动中。

结语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思想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其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5]。让他们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人生观的指导下,识别和抵制种种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将情感、信念和意志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个体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质就是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形成习惯。但它们并不是直接转化, 其间必须经过情、信、意三个中介, 其中,情是知、信、意的催化剂, 行的推动力; 信是知、情、意的合金,行的内在能力和精神支柱;意是知、情、信的体现,行的杠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须促进知、情、信、意、行的协调和统一发展,以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全面展开和顺利实施[5]。

参考文献

[1]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 J]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150.

[2]邢国忠.把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June,2008.

[3]石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养成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4]曹迎.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的核心地位[J].经济与社会发展学报,2007,(10).

[5]倪培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4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高莹

学号:2009405303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不仅涉及到思想领域还有政治领域,思想上要积极上进,政治上也要提高觉悟,做合格的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 政治 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方面的进步明显,成才愿望强烈。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既有赖于其自身的智力因素,同时也有赖于其自身其他因素如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因素。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决定作用。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将逐步确立自我,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完成这一人生途中的重要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问题。因此,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对学习如何做人有强烈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加强素质教育,首先和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基础工程”抓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民心工程”。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期待。

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成长,更是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任务。发展高等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不仅表现为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而且表现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更成为一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人民满意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民心工程”。把这项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满意了,高校工作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我们党就会得民心、顺民意。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今天在校和即将迈入大学的青年,到2020年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在今后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他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当突击队的作用;十年之后还将在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担当主力军的作用。能不能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扛下去?能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定的因素在于这一代年青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实现。我们曾有过因忽略和放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导致党和国家事业受到严重影响的深刻教训。历史和现实昭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的“社会工程”。任何成功的教育都是综合各种因素形成的,任何失败的教育有可能因为一个因素的缺失就会造成恶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需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大问题都会导致教育失败。纵观近年来发生在高等学府的一些事例,从北京某高校学生刘海洋无故伤熊到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疯狂杀死几名同学,如今又出了南京大学一封“辛酸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到底是谁扭曲了刘海洋们的人格、泯灭了马加爵们的人性、淡去了不孝儿子的良知?家庭、学校、社会均难辞其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样,是一项民心工程、希望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其他各门课程也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对策和措施。要从多方面入手,其中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正确的自我意识以及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自我意识方面要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从而自强自立,人的价值就在于社会的需要,人类社会是由你我他每个人组成的,因此对他人的奉献,复合机体、国家、人类的需要,就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培养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提高自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享有权利的同时就要履行义务。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高度的法律意识和自我意识,才能承受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洗与磨练。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参政意识还有利于在以后的人生路走得更好,可以摆正心态勇往直前的积极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 黄朗,黄含.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J].河南社会科学,2009(1).

[2]陈跃,白美云.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J].当代青年研究,2009(11).

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 篇5

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培养质量,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提供了重要保证。高校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丰富的教育内容,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正确认识和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对于全面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我党9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发挥了巨大作用。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和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安定团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这也正是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被称为“生命线”的重要原因。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各级各类党团组织按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针对大学生群体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目的是要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最终将其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悠久历史相比,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仍处于有待发展阶段。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随着党和国家对“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实践探索和教育界对“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论研究,“素质教育”的内涵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发展与完善,人们对“素质”和“素质教育”的概念都有了比较全面和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所谓“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2]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位,一个人的素质应涵盖四个方面内容,即: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文化素质是基础,四类素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机地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制下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素质内容。“素质教育”是在对“素质”这一概念进行科学认知的基础上,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而提出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指“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2]与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摒弃了只重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模式,它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这三方面要素有机地融为一体,更加注重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上述四类素质能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从而提升人才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与“素质”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相对应,大学生素质教育则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技能素质教育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四个方面。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校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1.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把思想政治教育确定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首先是由思想政治素质的本质决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它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3]这段话精辟地论述了思想政治素质在人才综合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自发地产生,而是要通过后天不断地教育和培养才能得以具备和有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实现这一过程、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就无法得到充分培养。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由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决定的。(素质教育论文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确立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德居于首位,对一个人其他素质的培养具有巨大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事实证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只有政治立场坚定、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不辱使命、完成历史重任。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建立并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确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由此可见,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均把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和重要位置,因此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2.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高校是传播知识、造就人才的沃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要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以知识和能力的高水平为要求,更要以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作为首要衡量标准。当前,在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冲击下,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将直接引导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3.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实施提供强大动力

正如前文提到的,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作为核心,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将直接带动其他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关键性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但这并不是说要把大量的课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4]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人的主观自觉性,增强人对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追求。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励大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增强求知欲望,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勇于创新精神,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心理,增强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有效地带动大学生在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健全心理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实现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成长成才目标。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绝不仅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它同样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它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有效的实施提供了强大动力。

4.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最终实现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最终能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有效开展能够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素质教育全系统和全过程的特点能够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方向的全面贯彻和深入落实,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原则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在师资力量的支持、精神动力的促进、育人环境的构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要求下,高校各级基层党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教师队伍会努力将素质教育的工作理念和内容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从而为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其政治和组织的双重作用,有力地保证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立足素质教育要求,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党中央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举措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要立足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智育等其他素质教育内容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注重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要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要以平等热情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他们的需要进行积极引导,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素质教育体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尊重人、信任人、发展人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努力构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认为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激发人自身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激活人的潜能,从而有效促进人的素质的迅速发展。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是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能动作用协调互动的教育活动,但在具体实践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往往没有被真正激发出来,因此也就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借鉴和吸收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着力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能够自觉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而形成个人的需要,最终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以主体的姿态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个性品质。大学生“自我教育”模式的构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的基础和保证,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3.以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素质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

人的素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上,决不能将它和其他素质教育内容分割来看,正是它们之间这种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的存在,才共同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和进程。当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归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努力实现与其他素质教育内容的充分融合,共同落实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后,更易于接受科学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积极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知识性,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科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融各类科学文化知识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性、生动性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践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地融入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进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才能培养和造就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

[2]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8):3.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332.

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4 篇6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好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那么,应该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呢?

第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功就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材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第二,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领悟人生阵地真谛,创造人生价值。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在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大学生一生影响很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第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公民,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义务,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要求和特点,自觉加

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模范。

第六,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大学生除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法律外,还需要认真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官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诚信思想教育的探讨 篇7

关键词:诚信思想,德育工作,对策,思考

前言

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 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的重要指示。[1]当前情势下, 主流虽好, 但小部分人, 甚至少数大学生, 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下, 诚信意识不强, 存在不少诚信道德浅薄和诚信行为缺失现象。已成为当前社会各阶层的热议话题。大学生是科技知识的载体、是高素质人群的标志,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柱梁。对他们继续加强诚信思想教育, 则更有利于聚正气、传播社会正能量;其次, 我国小康社会的来临,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趋势下, 一届届大学生踏入社会, 成为社会的主人翁, 对他们继续加强诚信思想教育, 则有利于提升国民思想道德素质, 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理想愿景。

一、高校继续开展诚信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一) 是大学生成人、成才之需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大学生在高校不仅能学到本专业系统的知识科技与技能, 同时也在思想道德领域也系统地接受洗礼与净化, 逐步成长为德能兼备之才。但众人皆知, 学校是高素质人群的集散地, 社会是个复杂纷扰的大舞台, 社会主流是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 但所置身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不容小觑。大学生踏入社会, 将积极投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 但少数“免疫力”不强的大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 在所接触的不良环境影响下, 导致思想认识摇摆、道德水平滑坡, 甚至做出了和大学生身份不相称的不道德行为, 其中也包括不践履承诺、失信与他人、甚至行为严重者走上了诈骗犯罪的不归之路。为此, 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上的免疫力, 必须继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以诚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 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之下, 诚信意识就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 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会议正式提出了以“24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在 (社会公民) 个人层面强调, 应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闭幕后, 全国人民都在认真学习与领悟十八大会议精神。其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已成为高校大学生重点解读、内化与践行的思想道德规范与行动指南。众所周知,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体系, 德育工作者应做好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衔接工作, 在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上, 继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等思想教育, 按照党和国家对新时期人才的要求, 培养以德为首、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 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在我国传统文化宝典中, 被引用的有“一言九鼎”、“驷马难追”等诸多与诚信有关的警句格言, 一直鞭策着一代又一代人去坚守“诚实做人”的道德底线、同时也警示着社会各阶层要秉承“做事守信”的处世原则。倘若失信与他人, 在社会交往中, 将处于孤立、被动的局面, 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其次, 诚实守信不仅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代代传承的道德传统, 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其倡导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 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相互涤荡与渗透,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 为构建全社会的和谐, 继续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非常紧迫。大学生群体是实现中国梦的一支重要力量, 对他们继续加强诚信等传统美德教育, 引导他们继承本民族的光荣传统, 有利于将“诚实守信”等美德继续发扬光大。

二、继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思想教育的思考

(一) 为师者要树立诚信的榜样

大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中, 接触最多的长者是师长。为师者的言行举止对他们会起到润物无声的潜陶作用。为此, 为师者要德高为师, 首先在诚信方面树立榜样示范作用, 例如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人格, 都是大学生坚守诚信的动力之源;为师者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学术从不抄袭、作假的教科研精神, 无形之中都在释放一种正能量, 为大学生的诚信做人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标杆。在大学生信服的基础上, 进而才有利于诚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可见要教育大学生做到讲诚信、守信用, 为师者一定要做好榜样, 发挥榜样的示范与辐射效应, 去感召、去濡化大学生。如果为师者诚信缺失, 出现了失信于人、论文抄袭、学术造假、受贿等不光彩事件, 曝光之后, 大学生就会对所学的思想道德体系内容产生质疑, 少数大学生甚至会“看破红尘”, 踏入社会后甚至变本加厉地做出不诚信行为, 将会贻害社会。因此, 为师者树立诚信榜样至关重要。[2]

(二) 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范式

首先, “两课”是引导大学生接受诚信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为此, 高校思政工作者首先要利用好这个平台, 从开学伊始, 就要发挥传统课堂正面引导的作用, 将教材中“诚信”思想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大学生, 引导大学生知晓诚信的重要性, 可结合曾子杀猪、商鞅商鞅徙木立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大学生熟悉的史书典故, 提高诚信教育的说服力;其次, 可定期开展院系级的传统文化网络学习活动, 在学校礼堂或大型会议室, 集体收看道德模范人物 (例如“诚信鸡蛋哥任庆河”、“儿子创业失败, 打工20年替儿还债的老人王月申”) 等的先进感人事迹, 然后指导大学生写出心得体会;再次, 在五四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到来之前, 校方可围绕诚信主题, 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小品汇演、诗歌、书法比赛等, 突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寓教于乐的多种方式吸引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以此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3]

(三) 严抓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行为的养成

为规范大学生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诚信开始, 严抓落实工作, 将日常管理方案固化于制, 以此提高诚信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及对大学生人生未来的影响力。首先从大学生的日常作业、考风考纪开始, 是否诚信与学科期末考评挂钩, 发现作业从网上复制粘贴一次, 就扣相应的分数;考试作弊一次, 除通报批评外, 本次作零分计算;在毕业论文查重方面, 凡是超出国家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要求的复比率范围, 就不给答辩机会;其次, 在日常行为方面, 对那些借他人钱物不还、开假证明套取国家对贫困生的补助款之人, 进行诫勉谈话, 严重者用推迟毕业、留级等措施进行惩戒。总之, 校方要严抓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行为的养成工作, 因为诚信习惯一旦养成, 不仅个人受益终身, 而且还能为母校挣得美誉。

(四) 校方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力度

为不断拓宽诚信教育领域, 校方加宣传力度也非常重要。因为校方的正面宣传可以起到一种导向作用, 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潮流朝正向发展。例如教室内张贴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标语、校园垂挂“诚信为人之本——鲁迅”等宣传条幅、报刊长廊中粘贴的醒目彩页也多以近期, 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正能量”、同时也可以针对社会热点问题, 谴责那些不诚信行为之人、之事, 总之,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帮助大学生践履以诚信等内容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 可利用现代网络开展校内网上“诚信论坛”、“诚信与法”、“名人诚信故事收集”等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 发挥便捷、自由的网络优势, 渗透“无信不立、真诚到永远”的诚信做人道德思想, 同时, 要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诚信行为, 引导大学生诚信上网、绿色上网, 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做一名诚信的大学生。[4]

(五) 积极构筑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陶潜的作用无声、且影响力显著, 在从众心理影响下会产生羊群效应, 潜意识地在改变着自己也在悄悄地影响着别人。为此, 要积极构筑出社会大环境的诚信主流意识, 占领社会公德的至高点, 提高引领能力, 发挥辐射效应。首先应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对各种不诚信行为的惩戒措施与追责机制。执法机关应做到秉公执法、违法必究, 最大限度整治各种不诚信行为, 杜绝类似“徐玉玉事件”的发生。其次, 政府部门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 坚守、执政为民、严格自律的道德底线, 在个人言行等方面,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信守和落实在任期间的各种期许, 做到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再次, 社会各阶层人士, 都应有具有公平正义感, 老实做人、诚实做事, 通过个人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支撑起个人处世立身的“第二张身份证”。第四, 媒体应发挥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功用, 大力宣传社会诚信模范的感人事迹, 曝光失信之人遭受法律制裁与道德谴责的后果, 使诚信理念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地, 以此推动全社会公民诚信意识的提高, 进而构筑出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诚实做人、守信做事的良好社会环境。[5]

结语

百年树人归教育, 一届又一届大学生毕业, 不仅是诚信道德的践行者, 更是诚信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为此, 发挥为师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范式、严抓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行为的养成、为了大学生的成人与成才, 共同构筑诚信出的社会大环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32.

[2]徐利颖, 王曙光.以中国传统文化塑造当代大学生诚信观[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9 (9) :228-229.

[3]李小林.大学生诚信思想教育探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 7:49-50.

[4]唐忠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实思考[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6, 12:66-68

网络符号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 篇8

一、网络符号的构成特点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它一方面向外部沟通,从而使语言符号自身的合法性得以确立;另一方面作为符号本身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符号文化世界。正基于此,网络语言才有可能独立地创造自己的语言符号。

(一)字母形式:英文及拼音网语。网民们将英语或汉语拼音变形而为缩略语,这种语言起初只是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采取的一种应急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较为固定的网上用语了。这种缩略语不同于规范的英文或拼音缩略,甚至与之大相径庭,它所遵循的原则只是便捷,目的就是把一种复杂或不便表达的东西用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字母表示出来。比如BTW是bytheway的英文缩略;3KU和B4分别是thankyou和before的汉英合璧的缩略;“请有空就E我”,这E字是缩略语E-mail的再缩略。又如汉语拼音首字母的缩略,如果你在网上被人呼为GG、DD、JJ、MM或PLMM,那就是一种非常亲昵的称谓了,指的是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或漂亮妹妹,这给原本冷冰冰的虚拟网络世界平添了一份温馨的感觉。当然,这里面还包括一些拼音缩略的平时不常说的粗口,如TMD就是“他妈的”的缩略,BT是“变态”的缩略,PMP是“拍马屁”的缩略,不一而足。

(二)数字形式:数字网语。抽象的数字经过想象力的排列组合,产生的效果出乎人们意料。这种数字化语言往往意蕴无穷而表意诙谐活泼,充满生活情趣。数字网语大体是通过谐音的方法来表达的。比如最常用的886表示“拜拜了”;7456表示“气死我了”;770表示“亲亲你”;5555是“呜呜呜呜”,象声词,意即哭泣;1314520是温情脉脉地向对方表白“一生一世我爱你”;若有人在网上称你是286,他是在说你“脑子转得慢,像台286电脑一样”。网上本是个数字的世界,因为数字的表达远比汉字来得简单、便捷。数字代替文字古已有之,而数字网语的出现更令非网民们瞠目结舌,自叹无知。

(三)借字形式:音译用语。这是一种较传统的翻译方法,但在网民手中却玩出了新花样,颇具人性化色彩。如“猫”是调制解调器modern的音译,用它连线上网的拨号音因此戏称“猫叫”;“伊妹儿”是电子邮件E-mail的音译,也可写作“依妹儿”或“妹儿”;“烘焙鸡”则是主页homepage的音译;“当”是down的音译,用于下载(download),当机、(shutdown)。

(四)新词形式:网民创造的新词汇。年轻时尚的网民们为了在网络世界引领潮流、标新立异,还不断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充满怪异情趣的新词,或推陈出新,将旧词赋予“焕然一新”的含义。比如“菜鸟”是对网络新手的戏称;“东东”就是指东西,仿佛出自幼儿之口,女孩子对此词情有独钟;“灌水”是让你发表意见、写文章,与之相应的还有“造砖”,前者是指随便写没有价值的东西,后者是用心写好文章,两者相映成趣。

(五)标点形式:标点网络。叹号“!!!!!!”与问号“??????”表示加强语气;省略号“……”表示意未尽或代替不便明说的话。在搜狐公司的一本宣传小册子里共列举了148个,都各有意义。这些符号是由一些键盘上简单的符号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大多具有强烈的象形意味。它们常被置于网虫交流的文本当中,以传达某种意义或情绪。

二、网络符号所折射出来的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代的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也出现新的变化。

主体性。任何人一旦掌握了网络符号,掌握了网络的交际手段,几乎就可以无所不在的发表自己的个人的观点。所以,不少青年学生在网络语言中体现出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等特点。这一点,从各种论坛中的贴子内容就可以看出来,从千奇百怪的网名中也可以体现出来,网名能屈能伸、忽长忽短,例子很多很常见。

务实性。由于网络词语输入时受到电脑硬件配置、网速等环境的限制,同时,网络词语更受到键盘和输入法的双重限制,又因为网民使用最多是汉语拼音输入法,所以很多所需的词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取,自然屏幕上先出现的一组同音词或词组成了他们的选择。网络当中存在的一大部分缩略语常常只通过少量字母或数字就能够表达需要多数汉字表达的意义,它们的使用大大节省了键盘生成汉字的时间,使输入速度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迎合了现代人追求迅捷方便的心态。这也体现了不少青年学生对实用的知识技术和信息更加重视,对一些无效和低效的东西不愿投入过多的热情,表现出一定的功利色彩。

多维性。在过去较封闭与单一的文化道德社会背景中,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也较单一。而在现代这样一个文化开放的信息时代,现在的青年思想更是呈现一种多元化的特点。网络的虚拟性特点更使得在网上的青年大学生在接触先进思想内容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一些低级粗俗文化的影响。而且上网的同学也不必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这也使得一些人由于需要发泄心中的不满而在网上发表一些庸俗的语言文化。

兼容性。受多元化网络符号的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也逐步开始具备了兼容性的特点,一方面受到的传统教育使得当代青年学生开始追求进取务实,而另一方面,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又迫使青年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个人与社会,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等问题上,都开始寻找自己的结合点,进而能够协调并重。

不确定性。在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高频率信息交替的世界里,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部分学生对同一问题的判断,会因为听了一场英模报告或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说明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矛盾性。当前大学生思想发生的新变化,从网络上一些博客,或者论坛中的一些青年所发出的言论可以得到体现,而且主要呈现“强、弱”反差明显的特点:(1)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他们积极渴望变革,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但又以自我为中心。(2)认同感强、实践能力弱。虽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却又欠缺艰苦奋斗的精神。(3)参与意识强、识别能力弱。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尊重他人却不够。(4)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独立意识强,但责任意识、承受能力、调适能力较差。

三、网络符号与青年大学生教育的关系

(一)网络符号对于青年的积极作用:

由以上分析可见,网络符号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网络符号给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丰富、活跃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网络符号幽默诙谐、风趣生动,深受青年朋友的青睐。在网络世界里,平时忙碌的人们可以卸下现实生活中的面具,毫不掩饰地尽显人性最本质或者最隐秘的一面,轻轻松松地与素不相识的朋友交往。在某种程度上,网络符号表现出人们的内心真实。

(二)网络符号对于青年的的消极作用:

另一方面,网络符号中某些低俗、晦涩的词语也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民们往往以隐匿的身份出现在聊天室或BBS,匿名身份给了网民们充分、自主的发言机会,但也同时给一些素质不高的网民可乘之机。一些网民借机在网上宣泄内心对他人的仇恨或不满,低级粗俗的语言随处可见。这些不良的粗俗的网络符号过多映入青少年的眼帘,就可能影响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因此,对于网络符号的发展,既要给一定的空间,又要规范引导,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如何正确的引导网络教育:

1、重视校园BBS以及其它一些主流论坛和青年学生博客的舆论导向。主流的声音在传统的媒体和传统思想教育中可以简单地占据主导地位,而在BBS以及一些博客中它却常成为非议的对象。并且,传统的工作方法如与学生对话交流,往往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心理动态,而在论坛上,学生往往畅所欲言。必须重视BBS中的舆论导向,面对BBS,辅导员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创新方法,密切关注,根据BBS上出现的新问题,要善于及时、正面、柔和地引导。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负面信息,应沟通学校的信息部门及时加以删除,以免在学生当中造成不良的影响。

2、建立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网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信息手段使大学生获取信息变得轻而易举,大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越来越少。相反,接触大众传媒的时间越来越多,而且接受后者的兴趣远远超过前者。班主任、辅导员都可以建立自己的专属网站,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的职能融入其中,变以前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为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的“渗透式教育”。通过网络和学生们平等地聊天、讨论、加强沟通,拉近距离。

3、利用网络聊天工具,转换沟通方式,抓住学生工作中的盲点。高校扩招后,学生和辅导员的比例往往达到或者接近200:1,如何在有限的时一间和精力里面,尽量扫除工作中的盲点呢?盲点范围内的学生,普遍处于压抑状态。自制力差的则处于心理失衡状态,为自己的成绩、能力低而苦恼,为自己家庭的某些事而忧愁,造成失眠、神经衰弱。如果不能及时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情感,就会使这些学生的自卑形成习惯,时间一长,就容易构成一个人格上的缺陷。但这类学生性格往往非常孤僻、内向,传统的面对面谈话方式容易使他们产生恐惧和不安,或者他们不会轻易打开心扉。

(作者单位:曾德生,景德镇陶瓷学院,

周爱平,景德镇陶瓷学院社会科学系

上一篇:社会工作毕业生的个人简历下一篇:第一次做家务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