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李白(精选12篇)
月下独酌其二 内容: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一 内容: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将进酒 内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把酒问月 内容: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陵酒肆留别
作者: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李白写酒的诗太多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写酒的诗:
《大唐李白》是张大春继《城邦暴力团》之后的新书,名为小说,但就像上述内容一样,杂糅了严谨的考据、严肃的诗论和肆意的想象。
“跟着小说写小说是所有人都会的。但小说就是那样吗?我年纪不小了。我从30岁开始就想办法写得不一样。”阿城对张大春“小说腔”之论给过张大春很大的启悟,他总琢磨要打破类型。
《聆听父亲》本是一本传记,但他从六大爷留下的70页《家史漫谈》开始,把家族故事推演得像武侠小说。《城邦暴力团》中,武侠一脉被彻底放大,真实的家族故事和历史叙事都成为虚拟人物的背景。
到了《大唐李白》,张大春希望是一部“论文小说”,读者看完之后,“大学就毕业了,再也不用看别的有关李白的书了。”
张大春对于“突围”的兴趣,同样也在“诗外”。去年,他担当编剧顾问的《一代宗师》上映,还推出了与周华健合作的音乐专辑《江湖》。他的工作身份是电台主持,每天讲两个小时的“大春泡新闻”,时事、科学、音乐、法律无所不包,陈水扁被押那天,张大春给他点了一首台语歌,唱着“他被押了他被押了……”
诗是吾家事
让作家阎连科感到不可思议的,不是张大春为什么要写李白,而是他为什么能写。一本“不像小说的小说,不像野史的野史,不像传记的传记,不像诗论的诗论”,要求的是对小说、野史、传记和诗论的融会贯通。“你确实相信大春是图书馆式的写作,”阎连科说,“在华语写作中间,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想写什么就能去写什么的人。”
张大春被问最多的问题,是“你花了多少时间准备资料”。这本24万字的《大唐李白》只是第一卷,还有三卷,共100万字,既有李白生平,也有细致的唐代生活风貌。《新唐书·李白传》中“州举有道,不应”六个字,被他扩展到数万字的篇幅。
“我在没有准备这个小说的时候已经在准备了。”张大春一副“吃蛋何须问母鸡”的神情。“我在写下‘大唐李白’四个字的时候就对我太太说,这四个字‘平上去入’都有。可我学平仄不是为了写《大唐李白》。”他迷上旧体诗已数十年,早起、睡前都读诗写诗,许多年没看过带标点符号的书了。
张大春小说才华显露得很早,大二就得了台湾最重要的小说奖时报文学奖;毕业后做副刊编辑,发明一种新闻小说的文体:他早上看30份报纸,挑选当天最热的新闻写成小说连载,取名曰“大说谎家”。看起来是虚构,可又非常逼真,这样的技巧,在他二三十岁的时候已经通透。
他更愿意谈的是“为什么要写”。“我总觉得盛世和盛世之中卑微的个人总有一种疏离的张力。疏离是这些人融不进去主流的繁荣,但不表示他不渴望融入。”这样的代言人是李白,名气大到似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了解他,但却少有人知他是唐代最没有资格参与缔造时代的人:商人之子,是贱民阶层,地位只比妓女高一些。“他完全是从个人的表现上荣耀了这个时代,”张大春说。
“诗圣”杜甫曾经有一句诗,说得相当自傲:“诗是吾家事”,强调了他“士族”的习业传统和责任。对张大春而言,写李白亦是如此,“如果我不写,不会有人再写,那我就非写不可。”
“但说我什么都能写,没有这种事,这他妈就是吹牛了。”张大春噘噘嘴。
他没写过爱情小说。倒不是不能,而是不愿,还给出了三种版本的理由:太多人写了天底下不缺这个,我总是习惯走少有人走的路;我写爱情啊你看不出来而已,到处都是爱情。他给出的第一个理由则是“爱情是用来做的而不是用来说的”,然后笑笑,“这句话说出来后女记者一片脸红。”
全世界最快的男人
《一代宗师》让徐皓峰走进大众视野,但张大春却不愿乘这艘快船。尽管很早就介入到这个电影中,他却一早与王家卫约定,不拿钱不签合同。“我知道他的工作方式,如果要和他合作,拿多少钱都不划算。我不如把他当朋友。”张大春说。他们的合作显得很随性,有时王家卫在片场临时给他发短信,“宫二进入金楼要说什么?”张大春就把台词编好发给他。
张大春与台湾文艺界许多人交好。“台北有那么几个地方,小酒廊、咖啡店、书店,只要去了都会有朋友。一有朋友就有活要做。都是从事文字、音乐、戏剧工作的:罗大佑、杨德昌、侯孝贤、蔡琴、张艾嘉,还有李寿全,统统是在那里出名的。”地理上的小,成就了台湾文艺圈的融合。
他在1986年就写过一首很红的歌,潘越云的《一片海洋》。这首歌本是应李宗盛邀约,他没写完,李宗盛还是用了。歌词仅有两段,后面只是“一片海洋,一片海洋……”但在台湾还卖得挺好。
与周华健合作的《江湖》中,张大春要用心很多。歌词非常讲究,几乎句句用典,涉及文学、京剧、国画,周华健要先搞懂了才能谱曲。
他似乎与武侠脱不开干系,又拒绝被贴标签。“《江湖》是周华健提的,《一代宗师》是王家卫找的我。巧合。好像我他妈的成了帮会一样。”
张大春在电台讲新闻时颇多妙语,演讲的时候能正经长篇大论一个小时,记录下来是篇好文章。但坐下,国骂就不时冒出来,说到酣处,发出洪亮的笑声。
待与周华健、吴兴国合作京剧《荡寇志》时,周华健已经能明白他写的东西。有次周华健请他补两句词,张大春五分钟内回了邮件。周华健高兴地说:“这封信我完全不存在看不懂的问题,我有进步。”还说:“大春老师您真是全世界最快的男人。”
nlc202309040422
张大春几乎捧腹,笑声绕梁。
旁人看来,这些作品是他和友人“玩”出来的,张大春却非常讨厌“好玩”这个词。“我不是为了好玩而玩,而是用玩的形式来完成一件别人做不了的事情。”他也不承认自己“跨界”,“我都是在做文字工作。”不论说书、讲新闻,还是写歌词、剧本,在他看来都和文字有关,“在我这里可以随便跨。”
写最古老的诗、最先锋的小说,除了玩文艺之外,他还毫不讳言政治,曾批评马英九、龙应台“除了徒托空言的世界观之外,没有看到能够具体落实到台湾的文化和行政步骤上的政策”;还在专栏中讽刺施明德质疑蔡英文性倾向的行为根本是“头壳坏去”。
张大春让人难以下定义。事实上,他这次写李白也是因为“最吸引我的是他性格的复杂性”。李白是商人之子,却没有继承家业,而是在科举之外找到途径进入宫廷,更在格律之外发展出自己的语言体系。表现这种“与盛世既疏离又试图融入的张力”是张大春此次写书的重要动力。但回到他自己与时代的关系,张大春又对这样的比照保持了谨慎的距离。“当我们使用‘盛世’这个词的时候,必定有它的可疑之处”,他说自己无法避免现实历史,但“讽刺”并不存在。而他是否“疏离又试图融入”?张大春曾给周华健写过《侠客行》,他对其中一段歌词感受极深:“办些许该做的事,任人吵闹喧腾,不必听。遂了初心,拂衣便走;且把此身藏人海,埋没我的姓名。”
虚实之间
在文坛对“代笔”之事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张大春开始为李白“代笔”。《大唐李白》中,他续补、改写了一些“不好的李诗”。“有些诗我觉得要么是李白没写完,要么是后来编选李白诗集的编辑在胡编乱造。”
张大春学古诗风格近杜甫,极重视格律和声调,却帮助他更了解李白在格律内外的游走。他无法堂而皇之地改李白的诗,但在小说里可以,便兴致勃勃把《菩萨蛮》改成七言绝句。甚至在将要出版的第二卷《凤凰台》中,张大春替李白写了一篇《云梦赋》,然后用十万字的篇幅透过这个赋去写他的性格和人生。
“这种动机其实很不好的,在古人的生命或者血泪的痕迹里,好像在动一点小手脚,就是偷鸡摸狗。”张大春却激动起来,“但是小说如果能够进入到一个世界,而且全方位地去看这个世界里面的人当时也未必看得清楚的某一些角落,这个小说就有了更清楚的视觉和视角。”这一点常常令他在写的时候发抖,“小说还能干这个、这么坏的事,这么坏的事还这么有意义,这么有意义的事情还可以做得这么不被人察觉。”
他在书里埋了不少“彩蛋”。书中和李白有一段情愫的月娘,名字与“太白金星”李白有着天文学的映照。金星上来月亮下去,它们每隔十几年才见一次面。有规律的相遇,但不会在一起,“很diao”。不过张大春马上露出了狡猾的笑容,“起名更直接的原因是李白有太多月亮诗了,没有道理。如果他的马子不叫‘月’能叫什么?”
去年,他将自己为李白“代笔”的《捉月歌》发上微博,谎称那是新发现的李白未入辑的遗作,不少人信以为真。“替李白完成,是我的义务。万一有一天有人看了这些诗,会说‘李白写得真不错’呢?”
张大春无疑将读者的门槛提到一个新高度。“我干吗要讲你已经懂的东西?”张大春并不讳言书的艰涩。许多读者看不太懂,并将其视为自身语言退化的证据,“大唐比较俚俗的语言现在还要研究一番才能懂”。他对汉语的蜕变抱有深深的担忧。
可张大春的孩子似乎不这么认为。张大春给周华健写歌词,15岁的女儿张宜看到,说:“周华健已经那么老了,你还在帮他写文言文的歌词,你不要害他了。”
这并不是最令人感到挫败的,张大春认为只要把古典文化融入到有效率的教学机制之中,孩子们也愿意学。作为小说家,张大春给孩子们写过《认得几个字》,还编过几篇自选的教材。在儿女小的时候,他喜欢和他们说话,家里每次吃饭都要两个小时。儿女伶牙俐齿,长大后也更会顶嘴。来北京宣传《大唐李白》前,张大春刚和女儿吵了一架。他看女儿不太写作业,说了几句,女儿马上反驳:“你以为你小说写得好啊”?说着说着眼泪掉下来,“你不要用我来写小说,你凭什么推测我的心理?”
善于在真实和虚构之间跳来跳去的张大春,完全无法回答女儿的问题,他只是无奈地说:“我明明觉得她不想写功课啊,因为我就是不想写功课的人。”
写李白的作文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诗人。在中国不论学问深浅,没有人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他的诗歌被唐文宗御封为“三绝之一”,与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并列,他本人更是被后人誉为“诗仙”。这是一个集浪漫主义,狂放色彩于一身的人。也正是因为他的浪漫与狂放,才有了中国文坛上那辉煌的一页。
李白是个诗人,也是个侠客。具《野史》上记载,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从他以后的诗文当中也可以感受到丝丝剑气。而他的狂放不羁,他的宁折不弯也与这有关。想当年在京中,皇帝曾为他亲手调羹,贵妃曾为他研墨,权臣高力士曾为他脱靴。而李白没有因为他们的地位尊贵而去尽力讨好,相反,他所表现出来的让人感到他就应该如此被对待。杜甫的《饮中人仙歌》对李白的狂放不羁有了很形象的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浪漫仿佛不是人间应有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此等浪漫诗句,又有几人能吟。不说诗句,就是他的死也是一首浪漫的诗。夜已深,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要了,就要酒。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连死,也是一首诗。
李白,一个将浪漫,狂放,爱恨情仇,寂寞与离苦,梦与醒交织一起,集于一身的人。他豪情义气,又浪漫痴狂。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歌。
少年时期他五颂六甲,十攻百家,苦读诗书,年少志远,心怀天下。
青年时期他长安求士,自强不息,力士脱靴,贵妃研墨,这个故事这样的:话说有一天,皇上想找李白写诗助兴,便派使臣去召见李白,“终于找到您了,李翰林,皇上正召你写诗呢,”李白便跟随使臣来到了皇宫,李白一时高兴,便说:“让贵妃研墨,让高力士给我脱靴。”
中年时期他被赐金放还,屡次被贬,看似潇洒,却极为坎坷。
老年时期他潜心修道,诗名如花,身处苦地,却心系国家。
李白的诗潇洒悠闲,出类拔萃。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他的潇洒。他的“主任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写出了他写诗的出类拔萃。
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广陵赠别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送别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唐·李白《古风》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
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
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
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
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
唐·李白《南轩松》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唐·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唉,你考得如何?”陈嘉楠问“李白1号”。“李白1号”眼睛一眨,便大声吟道:“考后—看罢成绩泪纷纷,垂头丧气欲断魂,借问回家如何好?屁股开花无疑问!”他边吟边踱步,原来他数学考砸了。
上课时的气氛是紧张的,可一下课,教室里便充满了“诗味”。同桌施展抢了个“李白2号”的称号。他眉头一皱,抑扬顿挫地吟道:“平时学习吊儿郎当,一到考试稀泥糊汤。老师报分心里发慌,回到家里乒乒乓乓。”看他那摇头晃脑的样子,仿佛自己真的是诗仙李白。
被称为“数学疯子”的张熹浩也被感染了。他用纸巾做了个胡须,用透明胶把它贴在嘴边,一手捋着“胡须”,一手拿着卷起的书,边踱边吟:“钗头凤·吃饭—烧茄子,煮土豆,色衰香无味不佳。菜无味,价格贵,大厨师说不吃怎着?走,走,走。”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刚才都是男生,这不,女生也很“疯狂”。班长施艺一改淑女模样,在吟诗时做出了各种各样抒情的动作。听听她的诗作吧:“夏晓—夏天不睡觉,处处蚊子叫,夜来噼啪声,打死知多少。”吟咏中她还得意地拍拍好朋友葛煜菲的肩膀。葛煜菲微笑了一下,也不甘示弱地吟起诗来……
下课后的教室里,总是充满了诗味,常常把其他班的老师和同学也吸引了过来。如果你也有诗兴,那就来我们班会会这群再世的“李白”吧。
李白一生博闻多识,写下了许多飘逸优美的诗歌。李白所写的诗,用词精美,字里行间充满了飘逸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无愧于唐代最伟大的诗人这一称号。
根据史料的记载,李白出生在公元7,出生的地点大约是在西域的碎叶城。李白从小便十分的聪慧,五岁的时候他就能够背诵六甲,是当时名副其实的神童。等到李白十五岁时,他出口成章,写得一手好诗。李白写的诗受到了当时上层名流的赏识,李白也变得愈发有名了。不同于寻常读书人参加科考步入仕途的经历,李白一直很喜欢习武练剑,想要做一名浪迹天涯的侠士。
公元724年即开元十二年,已经二十四岁的李白,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家乡。在李白仗剑远游的途中,李白感慨于美丽壮阔的自然风景,写下了无数诗歌。等到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已经四十二年岁的李白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唐玄宗在看过李白的诗集后,立即召李白进宫,并亲自去迎接他。最后,唐玄宗封李白为翰林,随时陪伴在他左右。但好景不长,有许多人嫉妒李白能够得到唐玄宗的赏识,李白自己也厌恶当时奢靡的生活,于是李白便远离了宫廷。
(一)《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劳劳亭》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四)《送友人入蜀》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五)《送友人》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六)《赤壁歌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译文
两条英雄好汉在此处激烈战争,一决雌雄。顿时间,赤壁的江面上楼船遮天盖地。
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烧得通红,那是周瑜用火攻把曹操击败。
你马上就要高飞远走,到那个世外桃源游山玩,你也会看到那场大战留下的残酷遗迹。
你要详细地把你看到的一切写信来告诉我,我想我肯定会被你的描述而壮怀激烈,万分感动。
注释
⑴二龙:指曹操和周瑜。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
⑵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
创作背景
李白有两个故里?是也!
这不,为了此事儿,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还在较着劲儿呢!
“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湖北安陆市的宣传广告每天三次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引起江油人的强烈不满。8月21日,江油市委宣传部致函中央电视台和安陆市委宣传部,要求停止该宣传广告,理由是早在2003年,江油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地将“李白故里,九寨门户、蜀道咽喉、华夏诗城”注册为商标。
8月28日,江油市文化旅游局向安陆市政府发去措辞强硬的律师函,要求立即停止相关侵权行为。同日,安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仰正林公开表态:安陆的宣传片主要为树立城市形象,不是商业行为,故侵权不成立,江油不该独霸“李白故里”,如果要打官司,安陆奉陪到底。
双方相持之下,央视暂时停播了该则广告,而安陆市则通过湖北省工商局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了《关于“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是否侵犯“李白故里”商标专用权问题的请示》。
9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批复指出,“安陆市作为李白曾长期居住地。被称作‘李白故里’具有合理之处。‘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湖北安陆欢迎您’宣传片,是对客观事实的正常叙述和说明,属于《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正当使用行为。”
有了这个“尚方宝剑”,安陆宣传广告又在央视恢复播出,于是争端再度升级。江油方面表示,如果安陆不肯修改其广告词或者停播广告,江油就同样在央视国际频道同一个时段做一个“李白故里,江油欢迎您”的广告,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两个“李白故里”。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争夺大战此起彼伏,有6个省在争“牛郎织女故里”,近10个地方在争“二乔故里”,十几个城市在争“梁祝故里”……而江油与安陆之间的“李白故里”之争,更是将这场大战推向了高潮。
硝烟弥漫,谁主沉浮?名人故里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真的那么重要吗?这种争论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玄机?传承历史文化如何才能处理好“独享”与“共享”的关系?
江油也罢,安陆也罢,在继续争论之前,不妨认真反思一下诸如此类的问题。
文化不是面子活儿
解玺璋
近日,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的“李白故里”之争颇引人瞩目。
江油说,江油是李白的故里,有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名在,2003年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商标,是江油旅游形象专用名;安陆则认为,安陆10年是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岁月,他在这里娶妻生子,他的许多名篇佳作也诞生于此,安陆人对他很有感情,是从感情出发把这里视为其故里的。
这类争吵近年来时有发生,并不新鲜。随着文化热的持续升温,这类争吵不仅不会绝迹,反而会层出不穷。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文化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价值,希望能为我所用。所以我们看到,尚未脱贫致富的,喜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那些发了财的,就要用文化来装点和粉饰了。为什么不时曝出贫困县不惜花费有限而宝贵的扶贫基金也要请明星来办演唱会?为什么一些县市热衷于烧钱搞所谓文化景观?这里都包含了很多具体而功利的目的:或者是想吸引投资,或者希望刺激旅游,或者要的是政绩。总之,是把文化当成了幌子或招牌,离文化的真谛其实很远。
用文化来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应该说,是国人近些年来在理念上的一种进步。但这个文化是什么?它又如何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还是很有讲究的。我想,至少不是争来几个名人就能奏效的。就这个意义而言,安陆和江油的“李白故里”之争可谓毫无意义,如果我们不能将李白的精神和人格落实到这个城市人们的心中,那么,无论这个称号给了谁,都不足以说明他们和李白之间是有关系的。这也就是说,文化不只是表面的装饰物,或者说,把文化仅仅作为表面的装饰物,这样的文化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而要追求文化的精神价值,并且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和认同这种精神价值,就难得多了。
由此看来,我们很多人其实都在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只看重眼前的、功利的、物质性的结果,而忽略了长远的、非功利的,精神性的结果。这是~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梁启超曾经谈到文化建设中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他说:“求文明而从形质入,如行死港,处处遇窒碍,而更无他路可以别通,其势必不能达其目的,至尽弃其前功而后已;求文明而从精神入,如导大川,一清其源,则千里直泻,沛然莫之能御也。”这应该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做法,却也是短时间内很难立竿见影的做法,需要我们做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比如,与其在“李白故里”上争短长,不如让更多的人能阅读李白,了解李白,进而把李白的精神,人格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梁启超在讲到求文明要从精神入手的时候,对精神有个解释:“所谓精神者何?即国民之元气是矣。”
可见,文化之于我们,真的不是擦在脸上的雪花膏,它是用来培养我们的元气的。固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故里”之争背后的经济抢夺和文化剥夺
王文武
看到江油和安陆就“李白故里”的争执,笔者一下子想起了前不久山东滕州和河南鲁山关于“墨子故里”的相争。除此以外,河南南阳和湖北襄樊在争“诸葛亮”,山东龙口和江苏赣榆也曾为“徐福故里”各执一词……
笔者认为,名人故里之争实质是经济利益的“抢夺”,无关优秀文化的打捞和传承。拿李白来说,有史书(《新唐书》等)考证,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因避乱(一说被流放)迁徒到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4岁时,李白随父母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也就是江油市;27岁时到湖北安陆。如同现在的流动人口和工作调动人员一样,李白到过的地方很多,不可能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他的“故里”。如果静宁,托克马克也来争“李白”,那岂不更“热闹”了?
许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但那都是过去的老把式,事实证明效果并不明显,往往出力不讨好,“台”白搭,钱白花,水过地皮干,经济效益捉襟见肘。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地方为“名人故里”而大争特争呢?说到底还是经济利益在作祟,还是招商引资在使坏,有人在其中尝到了些许甜头,便如救命稻草一样,抱着不放。
笔者认为,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名人故里等本应该是一件“纯文化”的事情,理应“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可长期的思维定势,让文化成了经济的“基础”,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很多地方都提出了“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文化强县”的口号,用经济反哺文化,从而促进文化的繁荣。对于名人故里,有关地方不妨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名人文化,把各自的特点挖掘出来,然后针对争执各自表述,让文化艺术发扬光
大。如果坚持固有的“经济抢夺”思维,就等同于剥夺了已故名人给公众带来的公共文化利益。
近几年,山东诸城和四川眉山围绕“东坡文化”加强交流,在“眉山是苏东坡故里,诸城是苏东坡的重要足迹所在地”的基础上,加强对东坡文化的研究,东坡遗址的保护和两地的优势互补,共同打响了东坡文化的旅游品牌。这不也挺好吗,何必非要“独吞”名人?
“李白故里”为何不能争?
顾德宁
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关于“李白故里”的争论,不是两地民间的“不服”或仅仅是“文化现象”,而是作为两市政府的发展大略,其认真,其投入,其较劲,都可想而知。
对此事,批评居多。有人认为,这是为了地方利益而滥用文化遗产。这也难怪,近年来此类争名人故里或文化遗产的事儿已不是新闻,例如有6个省在争“牛郎织女故里”,有十几个城市在宣传“梁祝故里”,山东两县争建“金瓶梅”文化区……
但笔者以为,“李白故里”不是不能争,而是看如何争。
首先,我们应看到这类竞争的积极意义,如对一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有用“文化搭台”来发展地方旅游,用“祖宗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等,国内外做得好的地方,的确获益匪浅,否则也不会有如此多的效仿者。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文化搭台”毕竟是媒介,以此成功者多有综合因素,例如美好的环境,良好的治安、优秀的服务,还有对文化遗产的呵护和理解等。如仅为争“面子”或“名分”的上风,而大打媒体战,专家战或打官司,剑拔弩张,搞得关系紧张,劳民伤财,还不如把更多投入放在做好内功上,实现本地经济、文化、旅游和环境与祖宗遗产的巧妙吻合。
其实,对有些“虚”的文化遗产,也不必太顶真,非求一个正宗嫡系的说法,别人就不能沾边。有些东西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看你怎么说好些罢了。在这方面,“圣诞老人之乡”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在西方,许多国家都说自己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冰岛人说,常年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岛最适合圣诞老人居住;瑞典人则为圣诞老人开了一个“圣诞老人村”;美国人坚持,圣诞老人就住在阿拉斯加;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过圣诞老人世界大会;土耳其和俄罗斯都有圣诞老人的家……可位于斯堪德纳维亚半岛北部北极圈内的拉普兰地区,却被认为最适合圣诞老人居住,此区虽包括了芬兰、瑞典及挪威,但区内的“芬兰圣诞老人村”却成了世界公认的圣诞老人故乡,特别是在小朋友们的心目中。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写信到此,渴求圣诞老人亲笔签名的贺卡。
“芬兰圣诞老人村”的名声,一是得利于拉普兰地区的自然之美,还有许多驯鹿,该地区是“欧洲最后一块原始保留区”,199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二是芬兰有完整的“圣诞老人文化”和“圣诞老人产业”,例如,圣诞老人的正式联系方式,每年会收到70多万封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的信件,还建立了著名的景点——带北极圈标志的圣诞老人村,圣诞老人的家是一组木建筑群,包括卧室,餐厅,花圃,办公室、邮局,商场和鹿园等。与时俱进的圣诞老人还配备了宽带和卫星可视电话等,每年有40多万游客拜访这里。
哪里的圣诞老人最正宗?自称是圣诞老人故乡的国家之间虽有争论,但没有人独占圣诞老人,尽管芬兰拿到“圣诞老人业”的大头,而各国也多少获益。
圣诞老人也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如果争议过多,争抢得太庸俗,都会影响孩子们对他的美好印象,也会彻底毁掉此业,这一点,各国是心照不宣的。我们也要警惕,别把李白、牛郎织女或梁祝这些好故事和美传说争得丑陋了。
“李白故里”之争背后的真问题
蔡方华
安陆和江油到底谁才是“李白故里”,使用“李白故里”的提法究竟是不是侵权,成了许多人都很关心的问题。
“李白故里”之争其实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从很早开始,江油就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渲染对李白的“专有权”,比如请领导人题字,申请“李白故里”的注册商标,以考古文物力证李白出生于江油等。但是,学界对于李白的出生地仍有争论,李白生于江油也始终没有成为共识。而安陆自认为是李白故里也不算谬误,因为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那样一个走遍了名山大川的唐代诗人来说,在一个地方住了10年,还在那里娶妻生子,把那里看成他的故乡确实没什么不妥。所以,从文化层面来看,江油确实没必要因为安陆染指李白就大光其火。垄断“李白故里”这个提法,不但没有文化依据,也不可能得到人们的赞同,毕竟李白不是江油的李白。
不过,从商标保护的角度而言,使用“李白故里”还是有讲究的。如果安陆的某个企业在自己的商品上标注“李白故里”字样,多半是要吃官司的。国家工商总局之所以认为安陆没有侵权,不仅因为安陆确实是李白的长期居住地,还因为安陆使用“李白故里”的说法只是一种地域文化宣传,可以算作正当使用。
“正当使用”是商标法领域一个争议很多的问题,非注册人对注册商标的“正当使用”与否,往往意味着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以前媒体上热炒过的“金华火腿”纠纷,以及尚未尘埃落定的“解百纳”纠纷,都牵扯到“正当使用”。实际上,在我看来,安陆使用“李白故里”不属侵权的主要理由,在于其行为并不具有明显的商业动机。在非商业活动中使用某种具有文化意味的提法,即便该提法被注册为商标了,也不应该算作侵权,否则,就意味着所有的注册商标都成了语言的禁地,那显然是不符合公共利益的。
江油力主自己对于“李白故里”的专有使用权,其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在市场经济思维的引导之下,各个地方对文化资源的争夺已经有了浓厚的商业意味,而这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对于公众而言,江油和安陆到底谁是李白的“故里”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白所象征的浪漫,奔放的诗歌文化,究竟在哪里得到了现代性的传承。从网络上可以看到,安陆太白公园的李白纪念馆无人看管,破败不堪,像一座空庙。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安陆在电视上宣扬自己是“李白故里”,就实在太可笑了。同样,一位江油人士也发帖说,江油打李白牌的目的只是为了搞活经济,江油既“不见华夏诗城之实”,也“无诗仙意境可徘徊”。虽然有点发牢骚的味道,但从中不难看出,李白在江油也不过一个符号而已。
李白由一个饱满张扬的文化象征,却被干瘪成一个符号或商标,这是很可悲的事。以资源争夺的心态去“抢李白”,不但让人看不到文化抱负,反而让人觉出义正词严下的“小心眼”。如果说“李白故里”之争有什么真问题可言,那就是,你到底想拿李白干什么?如果只是想让李白老人家给白酒打伞、给旅游牵马,那还不如把李白故里送给碎叶城算了!
“李白经济”决定权不在“李白故里”
何祖永
名人故里之争,说深了是为了经济发展,说浅了是为了城市扬名,再或者说是为百姓谋福祉。总的说起来,多个名人多条路,多个名片多棵乘凉树。正因为如此,“千锤百炼”的四川江油,在2003年通过把“李白故里”注册成为城市旅游商标的形式,把李白牢牢抱在怀里;正因为如此,湖北安陆也挑出了“李白故里”的大旗。
于是,一场纷争展开了。
但是,大家不必担心,这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严肃、严重的事,笔者看来,这倒是个双赢的结局一一不管结果如何,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都将因这场口舌之战而名气飙升,从而使自己城市中的那个“太白形象”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有了名人故里的支持,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及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个道理是很明白的,但这个道理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比如河南巩义杜甫故里,就算免费参观游览也招不来游客(据2007年6月6日《河南商报》)。但同样是开发杜甫品牌的成都,一座杜甫当年居住的草房子,却被人家经营得游人如织,各项收入一年将近一个亿。
李白写月的诗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写酒的诗句
1、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3、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山中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5、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言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思乡诗
春夜洛城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
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干。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释读
你华丽的衣裳如天上的云彩;你俏丽的容颜如初开的牡丹
春风煦煦,轻轻地抚摩着精巧的栏杆;牡丹含露,分外娇艳
她不是人间的佳丽,是天上的仙女,在明月之下,翩翩起舞,让人惊艳。
猜读
不管是杨贵妃的衣裳美如云霓,容貌胜似牡丹;还是云彩、牡丹钦倾于杨的俏丽,愿裁剪为衣,慕为其容。
总之,杨贵妃俏丽惊人,不用置疑
皇恩浩荡,雨露滋润,三千宠幸集于一身,贵妃之美可想而知,这也是最有力的证据。
这样的美人,当然是天上的仙子,人间自是没有这等尤物,这般绝色啊。
惋惜的是,因为她的超凡绝世,令很多佳丽花容失色,香魂凋零,成为她们前世今生乃至来生最大的遗憾和不幸!即便魂销香尘,千年轮回,她们仍在悲风苦雨中啜吟!。
一花独放万花皆悲,这就是现实!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释读
一枝红艳的牡丹,含着朝露,散着芳香,犹如云雨巫山的神女,纵是楚王朝思暮想,也只能徒劳地愁断柔肠。
试问问,汉宫粉黛何其多,谁又比她更美?就是汉成帝宠妃赵飞燕,涂脂抹粉,换上新装,那也是白花工夫。
猜读
带露的牡丹何其娇艳妩媚,朝阳里更是风情万种,煞是迷人
那一枝,独傲群芳,艳丽无比
人花相映,煞是动人
就是楚王,也只能在梦中才得巫山云雨
就是汉宫那以妩媚娇小名世的玲珑赵飞燕,着上新妆,也难比贵妃之美!对照的妙处在这里产生神力——使美者更美。
美到无以言喻的极至,欲正面写之,着实令写者犯难
即使你李白贵为谪仙,也不例外
“一枝红艳”,独自承沐皇帝的恩露,万花丛中一枝独秀,芳华绝世,艳压众美,倾国倾城,自在情理之中。
贵妃异常俏丽,非一般寻常可比
因为,杨贵妃国色天香,实乃天赐绝色,自然之灵也
群芳皆嫉自然不可避免,世人皆欲杀,似乎亦是必定!古人早就知晓:物极必反!。
李白你再有能耐又会怎样?还不是贵妃一样的境况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穷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释读
名花艳,美人艳,人映花,花衬人,是多么地俏丽和谐,常常博得风流的君王,含笑顾盼,举步流连。
沉香亭北,倚着栏杆,观赏,消遣,人影花影两相辉,纵有无穷的春恨,也会自然地烟消云散。
猜读
人美花艳,相映生辉,魅力无穷,弄得君王痴痴地含笑,脉脉地观看
最是她沉香亭北斜倚栏杆赏花时的慵懒缱绻之态,娇媚之神,消解了君王的无边春恨。
“美人祸国”论在此似得一铁的例证
后来产生的事实仿佛也充分地印证了这一点
爱情,人类繁衍的前奏,社会生活的主题
我们可亲可敬的代代先辈,用漫漫渺渺的无数岁月,在他们百折不挠蹂躏出的坎坷里程里,他们以人性中最至纯至美的情绪与期冀,熬炼出了这种被称着爱情的精力食品。
在此过程中,先辈们唱出了一曲曲荡气回肠令人神往的理性之歌,上演了一出出美好波折悱恻缠绵的喜剧悲剧。
爱情,成为人性中光荣夺目馨香延绵的情绪之花,成为人类情绪大花园中最残暴芳香的一枝。
“世界上只要有人群的处所,爱情的歌就会重复地吟唱!”上至君王贵胄,下及庶民百姓,都心存同样的愿望同样的梦。
他们都同样渴望畅饮她甜蜜甘美的琼浆,都同样渴望成为故事中最亮丽最注视标那一个主角。
为了达到这一点,无数人为她而憔悴,为她而殉情,将爱情演绎得轰轰烈烈繁繁复复凄凄迷迷,演绎得惊天地泣鬼神山水落魄花月失魂!。
玄宗与杨妃之爱就是这万千故事中的精彩一幕
她的出彩之处就在于一个是君临天下而极重情义的`帝王,一个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倾国倾城的妃子,他们的故事本该有很多精彩的章节,本该有一个人们一直期待的那种古典而美满的结局。
可是,渔阳的那一声惊天的鼙鼓,惊破了霓裳羽衣曲,为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划上了句号!马嵬坡的那一场悲风苦雨那一声裂肺撕心便是这个故事的凄婉而断魂的谢幕,让人们知道:再美的花最终都要凋零为尘土,再美的人最终都要枯化为白骨!。
这一场爱情便成了帝妃之恋的千古绝唱,成为爱情百花园里最姝丽的一朵。
抛开帝妃这一特别的身份,回归爱情的本真,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真爱动容动心,并献上我们的心香一炷!试想想,由古而今,朝朝代代,兴废更替,帝君何其多,这样的故事,这般的衷情,屈指数数,又有几人?有道是,三宫六院尚不够消遣,还要微服“私访”,遍摘世上奇卉,阅尽人间美珍,流下了许许多多光荣陆离百怪千奇的“花事”,成为民间野史柳巷戏说的爆料与话柄!好在,这些早已作古的帝王不会把他们送上法庭,告他们一个诽谤罪,也不会向他们索要巨额的精力丧失费!。
李杨之恋一去千年,在此,我们不必去探讨他们的爱情与大唐的衰败有无直接原因。
单就他们对爱情所持的这种态度,就要为他们献上我们虔诚的敬意
因为,在现代被异化了的爱情里很难找到这种牵人心魂的成分
只是,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玄宗辜负了一个如花生命的俏丽爱情
二者不可兼得,选择竟是这般的鲜血淋淋
马嵬坡的悲风依然长鸣,仿佛杨妃不逝世的冤魂,正如怨如诉地为她的这一场旷世的爱情不绝地哀吟!。
李杨之恋到此为止,你李白对李唐王朝的单恋却远未结束,因而,在你离弃朝廷之后,又演绎出了那么多悲悲切切撼人心魄铭记史册的故事,让代代后人重复地读你命途多舛而又光辉光艳的人生。
这场旷世之恋止于马嵬坡那一片沸腾的民声
玄宗错就错在他眼里只装下了一个美人,而忘记了作为帝君的责任——要胸怀天下,博爱苍生!。
残暴的现实似乎总爱跟意气风发、卓然不群的书生作对
尽管你手中的椽笔能惊天地、泣鬼神,尽管你也曾自命不凡地说过:“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视权贵?”经过千百次的努力之后,你最终也不得不做个御用文人,不得不替皇帝的宠爱描眉画唇,不得不替皇帝老儿消解无穷春恨。
你“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哪里去了?你“欲上青天览明月”的豪情哪里去了?好在,你并没有忘记这些,于是有了明朝“挂帆席”,散发“弄扁舟”的负恨离弃,有了弹剑而歌的郁愤,有了踏雪独吟的孤寂,有了“我独不得出”的悲鸣!。
赏读
天宝元年(742),经人推荐,你吟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二入长安。
你本认为从此可以大显身手,大展宏图了
谁知,仅得一“供奉翰林”的虚枉头衔
皇帝只把你当作御用文人,作诗吟赋,用来点缀升平盛世
大失所望的你,终日借酒浇愁,烂醉如泥
一日,唐玄宗游沉香亭赏牡丹,不愿听旧词,便命人宣你作《清平调》三章。
时值你大醉不醒,唤了半天,还是不醒,只得以凉水泼面,方才醒来
醉意懵懂的你,听说奉诣写诗,便在别人的扶持下旁若无人地来到沉香亭,把高力士折腾一番之后,方不假思索,一挥而就,成诗三章。
玄宗即刻令人演唱,一章唱罢,皇帝早已是龙颜大悦
为让贵妃高兴,玄宗亲自持玉笛伴奏,君乐妃亦乐,好不快活
你急就的这三章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清平调》三首
你李白斗酒诗百篇,区区三章,何以难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对你的诗才已略知一二,又见你的不得志处境,玄宗沉沦酒色的荒淫。
我们在为玄宗的爱情唱赞歌的时候,我们绝对无法宽恕他对民生的疏忽。
“清平调”本为词调名,因其体式类诗,故入选多种诗集
三首诗,首章以名花、天仙喻贵妃;次章以神女、赵飞燕映衬贵妃;三章则将名花、美人、君王融为一体,点明名花美人的存在,不过是为博君一笑,为解君王“无穷恨”而已。
而诗人的存在,并无实职,只是每日陪侍皇帝宴饮游猎,奉命写一些点缀升平的玩乐词章罢了。
三首诗既讽刺了杨贵妃以色媚主,也讽刺了唐明皇因色误国
明皇非明,实乃荒淫误国之昏君
是没有罪过的,要害在于作为国君的男人,在与江山面前,是否能理智地把握自己。
“祸国”之论,实在谬矣,让千古以来的无数蒙冤遭屈!
诗歌将眼前之景与神话传说、历史掌故相联合,写得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花团锦簇,浓艳香泽,飘洒流畅,极富浪漫情味。
比喻的运用尤为突出:以花喻人,以云喻衣
一个“想”字,即赋予崭新意境:贵妃之美让人刻骨铭心,故而,云想为衣,花想为容。
品读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看见天上绮丽的云彩,就想起她那俏丽的衣裳;看见园中盛开的花朵,就想起她那动人的颜容。
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的滋润下,花朵显得更加浓艳
这两句诗写出了牡丹花的艳丽,也写出了杨贵妃的美貌
前句写人,因花而想到人的容貌,人之美可想而知了
后句写花,暗则写人,杨妃得唐玄宗的恩宠,也就像牡丹得春风爱抚、雨露滋润一般。
诗中,花容人颜,相互映衬,清新流畅,煞是迷人
现今,人们常用“云想”句形容女子的爱打扮、爱俏丽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一枝红艳”指牡丹花
“云雨巫山”是用宋玉高唐赋的典故,指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
“枉断肠”即神女朝云暮雨,来往飘忽,使楚王徒劳地生出几多惆怅,徒劳地销魂断肠。
牡丹红艳的花瓣上,点点滴滴的露水,还留着清醇的芳香;忆起传说中的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故事,让人莫名地心神感伤。
诗句比喻杨贵妃的俏丽得宠,就像巫山神女与楚王的幽会一样,只不过是一场虚幻而已。
今人引用该句,常直接用其本义,以形容花枝的俏丽可人;“云雨”句常用来表现男女恋情的如梦似幻与虚无缥缈,令人迷恋心伤,无以自拔。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娇艳的名花与倾国的美人配在一起,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讨人爱好;因此,时常能博得君王充满欢笑的赞叹。人映花,花衬人,哪一个更美?诗人着重于夸奖杨贵妃的俏丽,深得唐玄宗的宠爱。
后来去上海出差,特地拜谒烈士故居,参观烈士纪念馆。再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跟烈士的后人竟也称得上过从甚密。
浏阳是片红色土地,光是我们家乡那个小镇开国将军就出了四位。李白就是一个大英雄,至于那些普通烈士以及不知名的为国捐躯者尚不知凡几。
记得小时侯听村里老人讲英烈故事时,我们心里总有一种情感被玷污的憋屈感。老人常常把英烈们走上革命道路描述得极其平淡乏味甚或粗俗不恭。好像英烈们“当兵只为吃饭”,他们在地方上都是些拈轻怕重好吃懒做不守本分不务正业的角色。我伯祖是烈士,他就是跟李白他们一同出去当红军的。我从祖父对他哥哥的追忆当中就曾听出伯祖做田里功夫有点儿“偷奸”(家乡话,就是不肯卖力)。老人的叙述应该是真实的吧。只是,当了红军要打仗要出生入死,这种硬汉子会是怕苦怕累的角色?
李白爬完雪山过罢草地到了延安,又被安排到上海做最危险的地下工作。三次被捕,坐老虎凳,受尽严刑,皮开肉绽,被打断骨头,剥去指甲……却坚贞不屈直至牺牲。“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无疑是当了红军受教育觉醒后的事。但是,出去当红军之前呢?倘若英烈们都能“吃苦耐劳”“安守本分”,则必定泯然众人,又何来英烈?人家不是怕吃苦受累,而是不认“命”。今天想来,我倒觉得有点儿调皮有点儿吊儿郎当的李白他们好亲切好可爱!
李白的英雄事迹怎么直到近些年在家乡才渐为人知?我以为这跟烈士改名有关。老家人只晓得小小年纪的李华初当兵走了,哪里知道这年轻人参加红军后改名李白、李朴,还曾化名李霞、李静安啊。
家乡习俗视改名换姓为大逆不道。名字都是父辈、祖辈赐予的,岂容亵玩更改?记得念小学时,我有一回图简单省事,在新书封面上把自己的名写成了一个笔画少的同音字,竟招致祖父一顿臭骂,上纲上线,耳朵都被老人家拧得老长。有次代表家乡去北京送别江文将军,听将军身边人说,解放后将军第一次荣归故里,家里亲人便要求他即刻恢复“陈辉侃”的本名。将军一面点头,一面无奈地苦笑,“改不过来了,档案里都是江文”。据说当年组织先是决定派江文从延安去上海的,恰好江文身患疟疾,才改派李白赴沪。你看,“李白”“江文”比起“李华初”“陈辉侃”来,要多文雅有多文雅,要多响亮有多响亮。难怪跟他们一同出去革命的我伯祖也改了一个比“吴让钦”要好听得多的名字,唤做“吴谋”。只是这一改,害得我祖父从浏阳刚解放就开始找哥哥,一直找个不停,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才弄清楚吴让钦就是烈士吴谋。李白牺牲在大上海黎明前的黑夜,“墙内开花墙外香”,家乡人知之甚晚自是情理中事。
李白烈士儿子李恒胜先生告诉我:“听母亲说,白色恐怖之下,红军家属有‘通匪’之嫌,我父亲他们之所以改名、化名,是因为不愿因自己投身革命而连累家乡亲人啊。”原来,视死如归的英烈们也有心细如针心柔如水的一面!
我读过李白烈士的若干封遗书,字里行间氤氲着人间烟火的脉脉温情,能让人从庸常与亲切中感悟崇高和伟大。家里来信提及两个弟弟闹疙瘩,李白回信说:“闻之殊为痛心……庆、祥二弟现已年长成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应由双亲节制,当教应教,只要双亲以大公无私的批判,谁都不能违反双亲的训示,望双亲以严正的态度去教导他们,绝不可受他两人意见分歧所迷惑,感到无法处理,致使双亲烦闷,妨碍福体的健康。”家庭琐事,苦楚纠结,他却说得温馨亲切,多么感人的赤子情怀。裘慧英,当时上海党组织为掩护李白而选派的一位优秀纺织女工,是李白名义上的妻子。这对假夫妻,在长期而艰难的革命斗争中“日久生情”,结成了同舟共济、生死与共、对事业对爱情同样坚贞不渝的革命伴侣。略去血雨腥风,谁能说烈士的爱情婚姻不是一桩浪漫奇缘?英雄不同凡俗,英雄不离尘世,英雄不是无情。“慧英:本月22日下午,我由警备部解来南市蓬莱警察局看守所羁押,这里房间空气比警备部看守所好,但离家路远,接见比以前困难,你若来看我,要和舅母一同来,坐车时好照顾小孩”——这是烈士犧牲前在狱中写与妻子的一封信,多么贴心的丈夫,多么慈爱的父亲!每次翻看烈士遗照,望着李白凛然而儒雅的神情,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鲁迅的《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