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读后感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瞿秋白读后感

瞿秋白读后感 篇1

辛丰小学 三(3)班张昕叶指导老师:胡佩琴

瞿秋白是一位为中国付出毕生精力的人,在以前,我对他还很陌生,当老师带领我们听完关于他的故事后,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故事讲述了他从幼年到成年的事情。

在这个故事里,我了解到了瞿秋白为何会这么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道路,因为在幼年时他就知道了要把祖国从封建、迷信、任人宰割的坑里拉出来,并且他深刻地意识到了祖国的国耻。故事中有一段令我难忘:有一年国庆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张灯结彩的过节。还是年幼的瞿秋白不但不欢乐,而且充满悲愤,在他亲手糊的白色灯笼上题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力透纸背,令人感到一股悲愤之情。那两个字就是“国丧”。

瞿秋白他一生爱书,在他住在姨妈家的那段时间里,他不分昼夜地攻读藏书。因为他的发愤图强,最终考上了大学,更令我敬佩的是瞿秋白那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36岁就被敌人杀害,在他短暂而又宝贵的一生中不仅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而且他一向在为人民服务!

看《瞿秋白》观后感 篇2

看《瞿秋白》观后感——六(5)班龚晴今天,我如饥似渴地观看了电影《瞿秋白》。这部电影里讲述了一个名叫瞿秋白的人,他是那时的政治家、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出生于江苏的常州,祖籍原是湖北省黄梅县人。曾经中国早期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之一,而却在1935年时,被国民党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才36岁。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十分的简单,但是令人深思。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为国家做出贡献。”就像是:刘伯承、刘毅、朱德„„他们都为了国家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即使牺牲,他们也守卫着国家。他使我想起一件事。前年,网上曾有一个热点。有一个外国人在我们中国的街道上乱吐瓜子壳,有些人上去就说:“这是中国,你凭什么随地乱吐瓜子壳。”于是,老外便回答道:“你们中国都乱丢垃圾,我只是效仿。”顿时,那人被说得哑口无言,只好走了。

我想:这些乱扔垃圾的人,真的是太可恶了。他们这些人不但没有为祖国做一点的贡献,反而把祖国的环境破坏,还要让外国人来嘲笑我们。所以,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做一些能为祖国争光的事,做一些能为祖国贡献的事。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同学们,我们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瞿秋白(1899.1-1935)政治家、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苏常州,祖籍湖北省黄梅县濯港镇瞿大垅村。据民国重修《瞿氏宗谱》,瞿家先祖世居湖北黄梅,宋代南迁至吴越间,定居于虞山(今常熟)。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篇3

来到门口瞿秋白同志故居,瞿秋白故居几个字个性醒目,据老师说,这几个字是矛盾先生写的。走进去,踏着青石板路,院落里种着几株桂花树,错落有致,倍感自然。里面的大堂前立着瞿秋白充满书生气质的雕像,内堂里悬挂着各种风格的书画。

故居旁边是瞿秋白同志的纪念馆。杨老师我们参观了瞿秋白的卧室、书房等房间,从偏门出来,就到了瞿秋白的纪念堂。进入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瞿秋白同志一生历程的图文资料,清晰明了。“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这只“江南第一燕”具有妙笔生花的才华,与鲁迅先生并称文坛双壁,。旁边竖立着瞿秋白的铜像,看上去精神抖擞。绕过铜像,有一块木板,上方写着瞿秋白写的十几首诗,继续先纵深前进,便能够看到瞿秋白出国留学的照片和他写给自己女儿的手记。在纪念馆的东南角,上方陈列着瞿秋白和杨之华的结婚照和纪念物。

在纪念馆的西北角,有一台电视机正在播放有关瞿秋白的视频资料,。与它遥遥相对的是他画的一些画,和他父母的简介。

游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篇4

仍然是那份光景。不同的只是我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风风火火的小学生了,可刚踏入中学大门的我,却始终忘不了那一年,我在这儿,在这个瞿秋白纪念馆里,光荣加入少先队的情景;永远忘不了在与这个纪念馆一墙之隔的觅小的六年生活。在进去之前,我一直在怀念着过去那份属于觅小人的骄傲,这份骄傲,来自眼前这栋古建筑的主人—— 瞿秋白先生。他所就读的小学,就是让我引以为豪的觅小。

而当我又一次小心翼翼地踏入门栏时,却发现没有多少游客的屋子里,四周静寂得似乎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如往常一般,我们参观了秋白先生的卧室、书房等房间,还是印象中的朴素、整洁。从偏门出来,就到了秋白先生的纪念堂。脚步轻轻地踏入,眼前似乎迷上了一层雾,记得每一届觅小的首批入队学生,都要到这个纪念堂来,在秋白先生的塑像下庄严地宣誓,并请高年级的学长们为我们带上鲜艳的红领巾。而如今的我,虽已不再有那时的稚气,却在依稀中看到了自己那年庄严宣誓的情景,在灯光下想起了漫漫的小学六年。

走出纪念馆,思绪纷飞间,想起了曾经老师为我们讲过的一个秋白故事:说的是瞿秋白先生还在上小学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他构思新颖,以螃蟹来比喻横行霸道的统治者,老师满意地批了一百分后,又拿去给校长看,校长夸他字迹端正,卷面整洁,写得也很好,便在一百分后面,又加了五分。

那时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纷纷惊叹,对秋白先生也是充满了敬佩,都觉得要做一个像秋白先生那样有出息、有学问的人。课后,我们也自发查找了一些秋白故事的资料,了解他的思想,我们从小,就为有这样一位校友而感到自豪。

的确,秋白先生的一个思想引起了当时幼小的我们的思考,“觅渡觅渡,渡向何方?”这表达了秋白先生那时对人生方向的思考,也成为后来历届觅小学子思考的问题。这所觅渡桥,承载的应该是人们的理想,能走过这座桥的,无不付出了努力与汗水,无不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并坚持,觅渡桥,渡向的,是秋白先生的精神,是革命年代的曙光,是一代又一代觅小人的信仰!

瞿秋白名言名句 篇5

1、我不怕人家责备、归罪,我倒怕人家“钦佩”。

2、过去的,是已经过去了,懊悔徒然,增加现在的烦恼。

3、我们要抱着乐观去奋斗,我们往前一步,就是进步。不要有愤嫉的心,固执的空想,要细观察社会病源。我们于热烈的感情以外,还要有沉静的研究,于痛苦困难之中,还要领会他的乐趣。

4、滑稽剧始终是完全落幕了。舞台上空空洞洞的。有什么留恋也是枉然的了。好在得到的是“伟大的”休息。至于躯壳,也许不能由我自己作主了。

5、要磨练自己,要有非常巨大的毅力,去克服一切种种“异己的”意识以至最微细的“异己的”情感,然后才能从“异己的”阶级里完全跳出来,而在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里站稳自己的脚步。否则,不免是“捉住了老鸦在树上做窝”,不免是一出滑稽剧。

6、一只赢弱的马,拖着几千斤的辎重车,走上了险峻的山坡。一步步地往上爬,要往后退是不可能,要再往前去,是实在不能胜任了。

7、为什麽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8、当一种意见发表之后,看看没有有力的赞助,立刻就怀疑起来。但是,如果没有另外的意见来代替,那就只会照着这个自己也怀疑的.意见做去。

9、虽然我现在已经囚在监狱里,虽然我现在很容易装腔作势慷慨激昂而死,可是我不敢这样做。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

10、欲罢不能的疲劳使我永久感觉一种无可形容的重压。精神上政治上的倦怠,使我渴望“甜蜜的”休息,以致于脑筋麻木,停止一切种种思想。

11、人往往喜欢谈天,有时候不管听的人是谁,能够乱谈几句,心上也就痛快了。何况我是在绝灭的前夜,这是我最后“谈天”的机会呢!

12、其实最理想的世界,是大家不要争论,和和气气的过日子。

13、如果叫我做一个“戏子”——舞台上的演员,到很会有些成绩,因为十几年我一直觉得自己一直在扮演一定的角色。扮着大学教授,扮着政治家,也会真正忘记自己而完全成为“剧中人”。

14、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15、话既然是多余的,又何必说呢?已经是走到了生命的尽期,余剩的日子,不但不能按照年份来算,甚至不能按星期来算了。就是有话,也是可说可不说的了。

16、我始终带着假面具,我早已说过,揭穿假面具是最痛快的事情,不但对于动手去揭穿别人的人痛快,就是对于被揭穿的也很痛快,尤其是自己能够揭穿自己。

瞿秋白导游词 篇6

大家好!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曾经说过:“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今天非常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汀。我是你们这一次长汀之行的导游,我姓林,单名一个“玺”字。长汀被称为“红军的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三红”土地,是全国21个革命圣地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也是距长征落脚点最远的一个长征出发地。朱德总司令曾评价长汀说:“长汀,果然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今年的5月17日,我们长汀红色旧址群旅游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而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红色旧址群当中的瞿秋白纪念园。今天,请允许我来为大家重点讲述一下瞿秋白同志在长汀就义的历史。

瞿秋白于1899出生在一个没落的绅士家庭,原名瞿双,江苏常州人,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是著名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在1934年10月,主力红军被迫长征后,瞿秋白等一批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被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由于形势危急,他从江西瑞金向福建长汀转移,在途径长汀水口时,遭到国名党军的包围,瞿秋白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汀州狱中。

1935年6月18日清晨,在汀州狱中,国民党三十六师特务连长廖祥光闯进牢房内,对瞿秋白说:“恭贺瞿先生,今天是你的好日子。”而后向瞿秋白出示了蒋介石的枪决令,瞿秋白冷冷的看了一眼,淡然一笑,从容的换上了刚洗净的衣服,然后在刽子手的押送下走出牢房,来到了中山公园的凉亭前,安然坐下,提起酒壶,自斟自饮,这是敌人为他准备的“最后一餐”上路饭。几个月来,敌人为了达到劝降的目的,也曾多次酒菜款待,蒋介石还特别派出了中统局的头目陈建中、王杰夫专程赶到汀州充当

说客。他们拟定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案,安排了一场又一场的谈话,企图劝瞿秋白投降,但结果都是一无所获。最后,敌人阴险的说:“瞿先生,你学识渊博,现在正是国家用人之际,你要为国家爱惜生命,要识时务啊!”面对敌人无耻的游说,瞿秋白斩钉截铁的说:“我宁愿做不识时务的笨拙之人,也不愿做出卖灵魂的识时务者!”

瞿秋白在狱中除了应付敌人的审讯外,还坚持每日看书、写作,并向国民党官兵宣传革命道理。“花落之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是香如故。”从瞿秋白留给世人最后的诗词中,我们读懂了正像春来花开,芳香如故一样,革命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瞿秋白还在汀州狱中写下了自传性遗著——《多余的话》。在这篇最后的遗文当中,他做了真诚的自我解剖,讲述了一生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艰难曲折的过程。这《多余的话》,话并不多余,其字里行间都表达出了瞿秋白为党的前途和整个革命事业的担忧,体现了他对党和红军的无限热爱。

随后,他昂首阔步,用他高亢的、嘹亮的声音唱《国际歌》《红军歌》等,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来到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罗汉岭刑场。瞿秋白选择了一处坟墓堆上,盘腿而坐,还回头微笑的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开枪吧!”在一声罪恶的枪响之后,瞿秋白烈士的鲜血永远的洒在了福建的红土地上……

瞿秋白同志用36个春秋的壮丽年华,谱写了一曲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凯歌。青山埋忠骨,海西正春风。如今,瞿秋白烈士陵园已经不是当年的残忍与荒凉,他的英雄业绩和崇高品德以及视死如归的精神,正激励着我们3600多万八闽儿女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建功立业!

瞿秋白纪念馆游记 篇7

瞿秋白纪念馆游记

“说着就走”走一场快乐的旅游吧!今年的暑假,老师带我们去瞿秋白纪念馆参观。一路上闻到了伟大的气息,转身回眸着,眼前出现了一排一排大人物,常州三杰: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让我们了解这个文质彬彬的瞿秋白吧!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之一,革命家、文学家。拥有着爱国之情。当然是中国“救命恩人”呢!

一打开瞿秋白的故居扇门,飘来花草芬香。四周古老建筑。地砖上冒出野草,是极为江南风味,旁边有个井水,它随着夏冬凉热,估计瞿秋白爷爷靠这个生活长大的呢!再多走几步,“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几个大大字金光闪闪,十分耀眼,这是瞿秋白对自己的写照。雕塑上他,身材纤长,上身穿中山装,下身着长裤,脚蹬马靴,戴着一副又圆又黑的眼镜,好像在凝视着远方,担心国家的安危。再次走进他的书房兼卧室,桌子上摆着文房四宝“毛笔”、“墨汁”、“宣纸”“砚台”。旁边有个书架,一列列放满了许多书,书页纸泛黄,带着一股墨香味,可见他是个学富五车、勤奋好学的人。当年,张太雷、等同窗好友温习功课、讨论时事,讨论着国家大事…….接下来,来浏览瞿秋白一生事迹,他落在一个严格又快乐的家庭中,快乐成长,天资聪颖。长大后,立志报国。我想到他,自然会想到共产党。如果没有他的及时发现,就不会有现在的中国共产党,也不会又人民安稳的生活。

瞿秋白纪念馆游记(改) 篇8

记得以前在文章或者纪录片中听到过这个名字——瞿秋白,他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来到常州大学之后,才知道原来瞿秋白就是常州本地人。这使我对瞿秋白先生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通过网络、书籍等多方面手段了解了很多关于瞿秋白先生的事情,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本周末我与舍友一同来到位于钟楼区延陵西路的瞿秋白纪念馆参观。

纪念馆距离南大街不远,坐上B11差不多四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目的地。

下了车以后,首先来到的是瞿秋白故居,也许因为昨天刚下过雨,今天天气有点冷,来参观的人并不多。瞿秋白故居是以白色为主色调的一座典型江南建筑,前面垂檐下悬挂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横匾,由茅盾题写,进去之后,主要就是瞿秋白先生生前生活过的庭院房间。步入祠堂,高大的古铜色石膏像屹立眼前,瞿秋白先生一身西服,戴着眼镜,手握书卷,凛然气质感染者到访者。身后的屏风上十四个大字写出了他的豪情壮志“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绕过屏风,便是祠堂的主厅,厅堂两厢门额上分别题刻着“习规”、“折矩”,训诫族人要学习家法,遵守族规。穿过一道大圆门,就是宗祠东院的厢房。从厢房的第三个门进去是一个大房间,被屏风隔为两半,瞿秋白的母亲因为实在是贫困,无法承受嗷嗷待哺的孩子,于1969年农历初五晚上在这里喝下红火柴头泡虎骨酒服毒自杀的。瞿秋白赶回时,为时已晚,悲痛之时,作下这首诗《哭母诗》:

“亲到贫时不算贫,褴衫添得泪痕新。饥寒此日无人管,落上灵前爱子身”。

暴力下的瞿秋白毫无畏惧,甚至在敌人枪口前都能说下“此地甚好”的壮语,却无法在母亲灵位前忍住泪水。因无钱安葬,灵柩也存在这里多年。走出客厅,是祠堂的天井。走到天井,别有洞天。我是北方人,看惯了豪放壮丽的宫殿,细细品味这块别具江南风情的天井,也颇有一番滋味。四周回廊清秀典雅,中间为一眼水井,想着一代大家在这里长大嬉戏,也颇感温馨。据说,他十三岁时便在此写下《白菊花》一诗:

“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 参观过故居之后,我们便到了旁边的瞿秋白同志纪念馆。与故居的整体格调差不多,同样是江南风格的小楼,纪念馆门楼下是邓小平同志书写的几个金色的大字“瞿秋白同志纪念馆”。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大屏风,上书“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表达出瞿秋白先生为人名无私奉献的精神。即使受过挫折,他还是以超出常人的洒脱执着于革命事业,用自己的一生为祖国谱写壮烈的篇章。展览大厅一共分六个部分,主要介绍了瞿秋白先生的人生历程及英雄事迹。瞿秋白于一八九九年在常州出生,到一九三五年在长征前为革命献身,他奋斗了三十六个年头,从一个文弱书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和文化伟人,留下五百万字的著作。他的人生是辉煌的,贡献是巨大的,人格是高尚的,同时又是饱受磨难,曲折悲壮的。他一生只为做到一句话——“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并为之奋斗一生。一九八五年,杨尚昆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对瞿秋白做了科学、公正、完整的评价:“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的一生,疾病缠身,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拼命工作。他为人处事的态度,对文学的热爱,对革命的忠诚,深深震撼了每一个人,让我们肃然起敬。从五四运动到红军长征,从《晨报》到《新青年》,瞿秋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瞿秋白读后感 篇9

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更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瞿秋白的一生是坚韧的,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自己独特的政治信仰,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关键词:瞿秋白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一、社会思潮涌动 文人加入五四运动

瞿秋白的一生有六个第一。他是中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他是中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他是中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其中“因特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就是根据音译过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他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1923年,瞿秋白作《赤潮歌》,热情地歌颂了工农革命。他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1925年6月4日,瞿秋白在上海创办了《热血日报》。他是主办人,也是主要撰稿人。他是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瞿秋白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他的父亲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生性淡泊,不置家业,寄居在叔父家中,经济上也依赖于亲戚的接济。然而辛亥革命后家道中落,家庭陷入经济困境,正义善良的他无法完成一个文化人的梦。机缘巧合之下,瞿秋白来到了北京,考入了当时外交部办的“不要学费又要出身”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在他学习俄文的这段时间,正是新中国思想涌动的时刻,也是五四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社会思潮纷纭繁杂,瞿秋白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自觉或不自觉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了五四运动。

二、加入共产党积极投身革命

从1925年起,瞿秋白先后在党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机历史关头,瞿秋白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会上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当他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迫害,而无法在党的领导岗位上继续工作的时候,他并没有因困难而退缩,而是很快在文化战线上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转移途中被捕,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如获至宝,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但都被他严辞拒绝。他对劝降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6月18日临刑前,他神色不变,坦然走向刑场,沿途用俄语唱《国际歌》,还唱《红军歌》。到刑场后盘足而坐,回头微笑着对刽子手说:“此地甚好”,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饮弹洒血,从容就义。时年36岁。敌人可以消灭一个革命者的肉体,但是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和为党为人民的崇高品格是杀不掉的,是永生的!瞿秋白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三、文化结合革命 坚持独特政治信仰

瞿秋白毕竟是文人出身,文学造诣非常伟大,他在哲学方面颇有研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应用到革命实践中去。他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史上和中国无产阶级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瞿秋白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的同时,其政治思想也逐渐成熟,最终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其政治思想主要包括: 第一,坚信社会主义事业是正义的,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瞿秋白认为:“共产党始终是真正为全体工人阶级奋斗的政党”,共产党不仅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也担负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他确信社会主义革命有“不可阻的伟力,是二十世纪历史的事业之第一步。”他把社会主义比作“晚霞”,把资本主义比作尚有威权的“暗夜”。“晚霞”取代“暗夜”虽然有一个缓慢艰难的过程,然而总是愈转愈明,终将迎来光辉灿烂的红日,普照大地。这些言语反映了瞿秋白对社会主义革命必胜的信念,是其坚定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体现。

第二,对近代中国基本国情、革命性质、对象、任务、动力、领导权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农民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其一,关于中国基本国情,瞿秋白认为,从政治上看,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入,中国封闭的大门被强行打开,自主权完全丧失,“中国处以半殖民地的地位,宗主国不止一个,„一国三公,无所适从‟。因此帝国主义所引起的政治上的纷乱,尤其于完全的殖民地。”从经济上看,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故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经济发展既为帝国主义所扼,生产权、财政权眼看都到外人手中去了,中国社会发展就为帝国主义所扰,失业游民遍地,早已成兵匪世界。”其二,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任务,瞿秋白认为,中国国民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这是因为这一革命的主要口号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便是民权主义的自由和民族经济解放,这是中国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条件。”革命的对象应是革地主阶级的命,革买办资产阶级的命,革帝国主义的命。国民革命的任务,“是解放资产阶级的中国,使他脱离封建宗法的制度的束缚和帝国主义的剥削”,进而解放人民,解放全中国。其三,关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瞿秋白认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应当由无产阶级来担当,应由“最易于组织的最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在一切反抗旧制度的运动中,取得指导者的地位”。同时,他还认为,革命领导权不能说“天然”在工人阶级手中,必须通过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坚决斗争才能取得。其四,关于革命的动力,瞿秋白全面分析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和中国革命的现状后认为:“无产阶级与农民工匠联盟作为进攻帝国主义官僚买办地主阶级的主力军,同时决不可以忽视民族资产阶级及店东小资产阶级,而要认清店东只是革命中的势力,至于民族资产阶级,则终究是要妥协,改良而出卖革命的。”他的这一精辟论断与毛泽东的见解极其相似,即工人阶级是最彻底、最革命的力量,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同盟军,而民族资产阶级则具有两面性———妥协性和革命性。其五,关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瞿秋白认为,国民革命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武装斗争,但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形式的斗争;相反,没有武装斗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斗争相配合,武装斗争就不能取得胜利。同时,瞿秋白还认为,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二者是密切配合的,“中国没有土地革命,便决不能铲除帝国主义、军阀之统治和剥削的根基”,就不能推动中国革命继续胜利向前发展。其六,关于农民问题,瞿秋白认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中重要的问题,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同盟军,也是“中国经济生命的主体”。因此,“国民政府能够得到农民则国民政府才能巩固,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才能得到胜利。”事实上,中国国民革命的目的是实行土地革命,解放农民,镇压一切买办地主阶级的反革命活动,并剥夺其政权和土地。只有这样,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阶级的联合斗争,才能够取得胜利,农民也才能真正翻身得解放。

四、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 是学习的榜样

瞿秋白的一生,日常事务繁重,但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拼命工作,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其中许多要作品收入了《瞿秋白选集》、《瞿秋白文集》。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毛泽东也曾高度评价道:瞿秋白“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学下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上一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下一篇:三学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