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精选12篇)
摘要 高校辅导员是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队伍。本文主要从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具备的素质及具体开展途径两方面进行阐述,系统强调了高校辅导员在具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的重要性。
关键字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辅导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而当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许多问题不仅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还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探索并掌握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具备的素质
(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
教育心理学家张大均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它由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三个方面构成。
认知因素包括注意力、感知觉、记忆等。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中,应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应拥有鼓励、信任、平等对待学生的态度;同时保持清醒的理智,对待问题能够进行客观分析、理性应对。
个性因素主要提倡高校辅导员应拥有良好的个性如自信、自强、自律、乐观开朗、真诚热情、善解人意、认真负责、敬业、勤奋等。
适应性因素。高校辅导员应表现为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如心理应变能力、团队竞争协作意识、承受挫折、调适情绪、控制行为的能力等。
总之,高校辅导员应该是人格健全,情绪稳定,反应适度,积极进取,人际和谐,才能把他们的精神带进学生工作,传递给学生。
(二)树立正确的心育理念为保障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心育理念,倡导高校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有效共情等。
无条件积极关注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具体指以积极态度看待学生,对学生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光明面给予有选择的关注,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发生积极变化。
积极倾听要求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时,放下教育者的姿态,以学生为谈话主体,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积极倾听需要操作者保持价值中立、避免说教、不加道德评判;积极倾听需要操作者耐心、细心,关注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如姿态动作、语音语调、表情等;积极倾听需要操作者态度亲切,不过多表达个人见解和渗透过多个人感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辅导员应学会从学生的内心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的体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对于作弊学生的教育问题,从教育者的立场对其进行道德批判,往往教育效果不佳,不能深入人心;但从共情的角度了解学生作弊也是上进心的一种表现,想有个好成绩的愿望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得当,引导学生在采取行动前应先考虑所应遵循的所处环境的规范约束,这时就很容易看到正向引导的效果。
(三)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为后盾
高校辅导员应掌握的工作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包括了解基础的心理学知识、认识大学生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方式、心理咨询理论等。推荐书籍如下: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孟昭兰),作为入门教科书,了解心理学基本知识感知觉、记忆等认知因素、情绪、动机、人格,从较为系统的角度了解心理学这门学科,把握科学的心理现象。
青年心理学(冯江平、安莉娟,王极盛)研究青年期个体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内容包括青年的智力发展、个性形成、情感和意志表现、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卫生等多方面的问题。帮助辅导员更好认识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各项特点,以便更好开展工作。
高教司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徐光兴的学校心理学。从具体问题的现象描述出发,深入了解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心理教育方法,全面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
(一)积极关注班级心理问题的学生 1.甄别心理问题学生
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1)在心理健康普查中筛查出来的可能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
(2)存在心理困扰学生(如:存在适应困难、情感困扰、人际关系不良、自卑、情绪低落、抑郁、躁狂、长期失眠等现象,社会支持系统缺乏或丧失,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他可能对自身、他人及社会造成伤害的倾向等);
(3)身体有重大疾病或残疾、正在服用心理治疗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被确诊(或疑似)为抑郁症的学生;
(4)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经医院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5)学业困难学生(如:多门课程不及格、不能如期毕业等);(6)行为异常、出现怪异或明显偏离常规行为的学生;
(7)行为违规学生(如:经常上网或上网成瘾、夜不归宿、旷课者,由于考试作弊、打架、偷窃或其它行为受到校纪校规处分者);
(8)家庭出现突发应激事件的学生(如: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失业或有重大健康问题,丧失亲人,家庭有法律或其他重大纠纷的学生)。2.应对心理问题学生
首先,不要歧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问题和我们的生理疾病一样,是一件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同生理问题相同,心理问题是我们的健康信号,每个人处于某些情境中都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体验到的,当我们认知、情绪、行为出现异常时,意味着我们要及时关注、及时解决,不应逃避,也不应否认,只要承认,然后积极应对,情况就不会恶化。
其次,多角度多方面了解情况,甄别问题的真实严重程度。以谈心的名义,和学生进行谈话,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该生的同宿舍其他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及其他关系密切的学生进行谈话,全面把握学生的真实状况。
最后,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做出相应的积极反应。针对问题程度较轻者,应及时上报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干预,并成立以学生干部为负责人及同宿舍同学为主的不少于三人的学生监护小组;针对问题程度较重但能坚持并接受治疗的,建议休学或由家长签书面协议后陪读监护;针对严重心理危机者,建议休学并医院就诊,在校期间由辅导员为负责人及同宿舍同学为主的不少于三人的学生监护小组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
辅导员要认识自己的专业权限,当发现自己已尽全力而学生发展变化仍非常缓慢甚至有恶化的趋势时,应考虑转介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医院。转介不是推卸责任,而是为了学生利益,同时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消除家长和学生的病耻感:心理疾病是处于这个时代下很多人都会共有的、非道德性、非个人品质问题的正常表现。
(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宣传活动。
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不断补充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做到全面把握,重点关注。注重日常知识宣传,鼓励学生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多加关注,增强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时的求助意识。
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辅导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心育理念,维护学生自尊,关注学生内心需求,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引导;少说教,多倾听。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心理教育方法促进班级的和谐班风,如开展心理主题班会,引入团体心理游戏到班会中针对性的加强班级凝聚力。如:针对部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不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同舟共济或蜈蚣翻身活动;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可以通过心有千千结、背摔、人椅等活动增强同学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针对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可以引入疯狂复读机、天气预报和心的支撑游戏教给学生如何面对负性情绪。
(三)加强队伍建设,深入指导学生同辈教育活动。
由于时间、精力、角色等的各项限制,要全面把握学生状况,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重要作用,使之做好信号员和预报员的工作。因此,加强学生队伍建设,指导学生进行同辈心理辅导,就显得尤为必要。在队伍建设方面,除了每个班级一名心理委员外,还可以在每个宿舍增设一名宿舍信息员(也可由宿舍长兼任),及时全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选拔心理委员及心理信息员时,应注意选择那些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为人乐观,开朗;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心理学感兴趣,且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的学生。
另外,辅导员应定期召开班级心理信息员会议,对性格孤僻、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行为异常、就业困难等特殊群体学生给予特别关注,在班级中构建以教育为基础、以预警为重点、以干预促转化、以跟踪固疗效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四)全面参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高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心理信息月报制度、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制度等一系列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在危机干预等的具体工作中,辅导员站在监护救助的第一线,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维护校园稳定,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实现“早发现、早识别、早评估、早处理,防患于未然”奠定坚实基础。参考文献
与大学生密切接触与联系的辅导员可以扮演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承担者与实施者的角色。这一方面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能使学校心理教育走出这种人力匮乏的困境。辅导员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运用心理调查法, 建立心理档案, 普及心理知识, 促成心理转化
建立心理档案是对学生进行了解, 有效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点。辅导员必须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 建立心理档案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其中可以对学生的体检结果以及心理健康测试结果进行总结, 另外也可以通过学生干部以及寝室长对学生的详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关于心理档案的建立, 不但要对其内容进行最大化的详细记录, 另外还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 对其及时进行更新以及完善。
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宣传和教育是必要途径。辅导员可以不定时地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通过这些调查问卷, 不但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心理的发展现状, 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概括学生患上心理疾病的原因症结。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和提炼, 在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含义, 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特别关注重点人群, 关心三难学生, 是做好心理教育工作的重点。对“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生的关注, 要以学生为本, 从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的特点, 把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结合起来, 才能确保辅导员工作的实效。以“三难学生一对一, 其他学生一对多, 辅导员为主、班主任为辅”为原则, 辅导员将谈心工作落到实处, 并充分发挥党团员的作用, 以“倾注真情, 奉献真心”为宗旨, 以“三难学生”作为重点关爱对象, 采用主动出击、结对帮扶的方式, 帮助弱势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建立学生危机干预预案是重要的制度保障, 筑牢心理安全的防线。为了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必须要把安全信息员以及心理信息员制度, 在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寝室进行落实, 对学生之间亲密相处的条件进行充分应用, 建立严密的信息反馈网络。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活动之中, 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
辅导员既然扮演着心理健康辅导员的重要角色, 就要充分挖掘心理教育的内容, 把心理教育渗透到活动中, 做到自然、有针对性, 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成功感和自信。课堂教育是实践活动的主渠道, 时间集中, 气氛严谨, 结合心理辅导的相关内容, 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记忆、注意等智力心理, 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意志,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个性, 促进大学生非智力心理的良性发展。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产生促进作用。
三、建立心理释放平台, 设置心理咨询访问途径
依靠各种载体和途径, 给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心理释放平台, 解开学生心中的千千结。
设置心理咨询信箱, 开展书信咨询。以书信形式进行沟通交流, 是许多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交谈形式, 因为这种形式可避免羞涩尴尬的局面, 便于倾诉难于启齿的问题。
设置QQ、MSN、微信、飞信、空间博客等, 开展网上咨询与答疑。大学生很喜欢通过网络的渠道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释放自己的心理垃圾。通过聊天工具、博客、电子信箱可以更多地倾听学生心声, 众多信息渠道能更好地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 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四、齐抓共育, 形成心理教育合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协同各种教育力量, 形成合力, 辅导员是学校、社会、家庭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桥梁与纽带。
辅导员要引导家长协同教育, 共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向家长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改进家长对孩子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 引导家长注重发展学生的特长;鼓励家长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 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权, 尊重人格, 不独断专行。
高校的学工部门可以制订相关科研课题计划, 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辅导员开展心理教育的课题研究, 辅导员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定期召开会议, 交流工作经验, 并印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樊富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丁桂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贾巍.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健康工作 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39-01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兴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未来发展的顺利与否。而大学生们又处在非常敏感的年龄阶段,周遭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们也较缺乏对事物的较成熟全面的认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表现在心理上尤为突出。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和大学生接触最紧密的群体,时刻都关注着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身心、学习、生活动态,在学生有心理困惑的第一时间就可以给予帮助和支持,但是他们并非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处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该文就近年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主要的涉及的方面、方式方法很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1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涉及方面
1.1 理想信念、价值观
现今社会信息爆炸、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让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们感到困惑。很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个人的理想和信念都抱有迷茫、怀疑的态度。社会对于金钱的崇拜取向,让很多大学生迷失了自我,在面对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生存压力、社会残酷竞争的大环境下,很多学生都认同金钱和家世的巨大社会作用,导致了价值观的迷失,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导致学生们面对社会竞争时心态浮躁,无法脚踏实地的奋斗和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1.2 生活目标缺失
在校大学生多为九零后,大多出生和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对于生活的艰辛和压力并未有特别直观的感受。同时家庭的过度关爱也使得大学生们心理较晚熟,对于未来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实现它的方式比较迷茫。
1.3 人际问题
根据统计,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前几位中就有人际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至关重要,与父母、朋友、老师、同学、室友等各类关系的处理往往会困扰才进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们。
1.4 恋爱及性心理困扰
大学生们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时期,性的懵懂和对异性的倾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恋爱导致的心理困扰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来说,这是大学生们在对恋爱、婚姻的学习准备阶段,是处理自身情感和应对方式的很好的机会,但往往由于大学生的情绪反应过度而容易导致一些过激行为的发生。
1.5 性格及情绪问题
性格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逐渐形成的,有家庭环境的因素,同时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性格发展中,会较容易出现特殊的性格及情绪困扰,如自卑、依赖、偏激、孤僻、抑郁、强迫等,这些都困扰着大学生们,严重时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感到非常痛苦。
1.6 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心理
随着近年大学扩招以及对学历层次要求的提高,带给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们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和全面,不仅在学业成绩上要求较高,对于个人的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兴趣特长等都在逐渐完善。因此带给大学生们的就业要求和需要他们做的前期准备将会越来越提前和有针对性,这也加大了学生们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2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方法途径
2.1 工作开展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
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不能单一的仅仅做心理健康工作,而是应该把心理健康工作融入到其他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开展工作。如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学的激励理论,通过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成就动机来引发学生行为的内驱力,真正调动学生从心底愿意和积极地学习、工作。通过解决学生最迫切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处关爱和关注之中,从而激发用积极地行动和认真的学习来回馈的想法。
2.2 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
辅导员的工作是面对成百学生,这些学生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特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而学生又往往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因此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心理工作应该点面结合,既要针对个体学生的独特性问题进行个体辅导、个体咨询,也要对学生分层分类进行辅导。如有共同心理困惑的学生,运用团体辅导等方式,让学生在群体中感受到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模仿改善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3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向
尽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对于学生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一些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仍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提升专业水平,锻炼心理咨询技能
许多辅导员并非通过系统化的心理学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心理咨询技巧的培训,往往在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时候会形式过于简单,不能深层次地从本质上找到一些事务的源头,并且缺乏系统化和专业化,因此亟待提升辅导员本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培训。
3.2 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的预测能力和水平
辅导员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面對突发的紧急心理危机事件需要做出正确和及时的反应,保护学生身心安全,尽可能的把伤害降到最低的程度,这也需要提升辅导员自身的判断能力和水平。
3.3 利用多方资源协助心理健康工作
心理健康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方面,是需要多方协同努力的过程。需要学校的多个部门、多方人员的配合和完善。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可利用最贴近大学生的朋辈心理健康互助来协助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愿意将心里的感受倾述给同龄人,也更能对朋友学长等的建议有认同,因此辅导员也可借助如朋辈等的多方资源开展工作。
4 结语
综合上述,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方面,主要针对的内容有: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生活目标缺失、人际问题、恋爱及性困扰、性格及情绪问题、职业规划及就业心理等诸多方面,而采取的方式主要从点面结合的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相结合,以及运用心理学理论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两方面。目前对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方面还存在专业技能提升及多方协调的欠缺等问题,需要接下来的研究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赵亮.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高教高职研究,2011,3(1):221-222.
[2]罗强,李仲波.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技导刊,2012(13):222-223.
[3]杨菁.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4):131-134.
[4]刘纯姣.心理学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4):69-70.
[5]李纯,张微.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应用初探[J].科教文汇,2013,9(1):33-34.
[6]韩争艳.论心理咨询技巧在辅导员谈心工作中的启发和作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27(1):6-7.
[7]刘红霞.辅导员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和策略研究[J].辅导员新论,2013,11(7):74-96.
1.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适应阶段是个体心理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心理学上的第二次“断乳期”。大学生活为人生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以及人际关系上的根本性改变也造成很多适应问题,在新生班级内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缩短入学适应期,促进心理需求的满足和现实关系的建立,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能力。
2.在贫困生心理健康干预中起到积极作用
高校贫困大学生因认识偏差与现实压力等原因,容易产生许多心理问题。贫困生是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群体对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贫困生的情绪体验。通过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增进贫困生与班级其他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倡导团结友爱、真诚接纳、互帮互助的理念,有助于改善贫困生的成长环境,激发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热情,提高自信心。
3.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承担育人任务的高校辅导员就成了高校就业队伍的主力军。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有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对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1.辅导员角色有利于和大学生沟通交流。
首先,高校辅导员通常是由刚刚毕业的高校年轻教师担任的,其年龄阅历与大学生比较接近,容易交流沟通。其次,由于辅导员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工作内容涉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长时间接触,与大学生彼此之间容易沟通理解,建立深厚友谊,有利于走进大学生,赢得信任,可以更多地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情绪波动或心理障碍,辅导员容易凭借角色优势,本着关心和爱护的原则,利用掌握的有关知识和资料与大学生本人进行沟通,帮助大学生进行客观分析,解决困难。
2.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有利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辅导员是直接从事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处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工作内容涵盖大学生在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大学生相处时间相对较长。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辅民员可以做到对每个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有利于他们根据各个大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及时分析大学生们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综合素质,掌握求职技巧,提高就业竞争力,转变就业观念,顺利实现就业,有利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3.将就业指导融入日常生活,增强就业指导的时效性。
就业问题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中,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效率,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以良好心态就业。辅导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可以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落脚点,激励大学生的学习上进心,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也有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时效性。
二、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辅导员普遍比较年轻,有些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走向岗位,缺乏工作经验。他们只能从网络、书本等渠道,了解掌握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从而无法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指导。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就业知识、实践经验和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而且在面对实际困难时,指导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同时也无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要。加之现今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更有待提高。
2.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足。
面对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大多数辅导员都很清楚就业的重要性,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把就业指导当作身边或身外事,没有和自身岗位职责相结合,把提高就业率看作唯一目标,不去深层次思考,能够做的也就是一般的就业信息服务、举办求职技巧讲座等,而忽略了在日常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转变就业观念,端正就业态度,调整就业预期,把握就业形势,进行自主择业、灵活就业等。
3.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下,就业指导已经成为社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而目前许多高校从事就业工作的辅导员,不仅要承担就业指导工作,而且要应对大量常规性的工作,如宿舍管理、大学生资助、党团建设等,有的辅导员甚至还承担教学和科研等其他教学任务,工作繁重,无法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影响了就业工作的连续性。另外,由于辅导员也面临职称的评定、岗位的调换和新老交替,没有形成固定的保障体系,使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有的辅导员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又面临换岗和工作任务的重新分配,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降低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时效性。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1.树立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只有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才能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因此,学校应为辅导员多创造一些机会,如健全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提高就业指导能力,从而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各个高校可邀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学者给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知识的专题辅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批选送辅导员参加就业指导相关培训,特别是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的相关培训并争取取得资格证书,从而提高自身就业指导工作的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2.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健全考核制度。
为了稳定就业指导队伍,既要尊重辅导员劳动成果,又要奖惩分明。对于高校辅导员要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对于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业绩突出的辅导员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每年定期开展就业评比,不仅仅对各系进行评比,更可以设立如就业指导先进个人、优秀就业工作者等奖项,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待遇等方面考虑辅导员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表现,给予一定的优惠性政策,从而保证辅导员自身利益,增强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3.分层次有针对性开展各种就业教育与指导工作。
就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就业指导工作逐渐成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所以作为就业指导工作主力军的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必须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着眼于各个年级大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各种表现设定目标。一年级主要开展强化专业教育,以一年级大学生刚刚入校时的迷茫心理为基石,指导他们适应和规划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帮助大学生在逐渐发现和了解自己性格、兴趣和特长的同时,结合所学专业,拟定自己大学生活的蓝图,为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以及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年级开始就应侧重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职业定向教育,就业观念的引导、就业心理素质的指导、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等教育,通过掌握大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各项实践活动,拓宽知识面,有针对性地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适时开展有关就业技巧的讲座和就业方法的各种培训。三年级侧重于职业定向指导,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大学生加强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四年级侧重于择业技巧指导,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
4.采取正确就业指导方法,增加就业指导工作方法的多样性。
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而是需要运用多种多样的就业指导方法。辅导员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和创新工作方式。首先,辅导员应当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内容,结合大学生的就业兴趣点和关注点,合理设计课堂内容,真正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其次,做好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需求,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库,有针对性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最后,辅导员要做好各种就业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工作,主动到相关的用人单位去,与用人单位建立实习基地。通过邀请校友回校访问,为大学生提供成功的就业或创业经验,还可以通过举办模拟招聘会,让同学们真正体验面试的全过程。辅导员可以通过开设QQ群、公共邮箱、飞信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及时性有效的就业指导。此外,辅导员也可以根据大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总之,高校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政策性强、责任重大,作为就业指导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就业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提高他们的就业指导各方面的能力,对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技能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的思考
心理咨询基本技能的应用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核心内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技能井在具体工作中正确把握并适度应用,是值得我们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探索的.
作 者:翟艳荣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校区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103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年,卷(期):“”(12)分类号:G443关键词:心理咨询 技能 辅导员 应用困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 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衡量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面临着学习及就业压力, 使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引发了许多危机事件, 这些事件值得全社会给予关注。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 众多高校建立了以学院为主导的二级心理辅导站, 充分发挥了二级院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 积极开展适合本院系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 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意义及优势
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是指在高校原有校级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 由院系设立的致力于本院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院系二级辅导站的建立有以下优势:第一, 协助校级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各项工作, 还能充分发挥院系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育人功能。尤其是扩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面, 让广大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只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对多数学生进行发展性辅导, 即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学业、就业、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问题, 预防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提升心理素质。第二, 学生对院系辅导站的辅导者和辅导地点较为熟悉, 更容易吐露自己的心声, 辅导者也便于对本院系学生进行跟踪教育。第三, 二级辅导站的设立有助于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 通过对班主任、朋辈心理辅导员、班级宿舍心理委员的系统培训, 让更多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1]第四, 二级辅导站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心理预期, 能够将心理工作开展的更具有实效性。
2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优势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的一种辅导形式, 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覆盖面广, 在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少、资金紧缺的状况下尤为适用, 它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受益面, 提高心理咨询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不良的思想状态,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因此, 把团体辅导应用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 既照顾到学生思想问题中的点, 也照顾到了面, 又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轻松自然, 这就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3 二级心理辅导站利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教育方法, 将教育学和心理学更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而且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思路。近年来, 团体辅导已经在高校中受到重视并开始应用, 以团体辅导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方式, 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发展趋势。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立,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利用团体辅导的优势对学生班级建设、人际交往、压力管理等方面进行影响。
3.1 团体辅导对大学班级建设的影响
建设和谐班级是高校加强学生教育管理,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团体心理辅导能促成班级内部和谐, 使班级个体和整体处于和谐的状态, 同时也能通过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促进班级的外部环境和谐, 为学生顺利实现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学生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2]。在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指导下, 帮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将团体辅导运用在和谐班级建设中, 我们需注意一方面要正视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在班级建设中答案尝试团体辅导的方法, 另一方面要不断总结经验与创新, 为采取团体心理辅导法促进和谐班级建设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工作模式, 提高工作效率。
3.2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当这些压力不能及时有效得到缓解释放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甚至生命都会造成巨大威胁。因此, 压力及其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生目前的学业压力、生活压力更多的反应在班级层面, 通过班级心理委员的定期反馈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3]。在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指导下, 可针对性的对专业或者年级存在的类似问题, 制定针对性强的团体辅导方案, 招募同质性团体成员, 在较便捷的时间和地点展开阶段性的团体辅导活动, 及时、有效缓解学生当下心理压力。
3.3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之一, 人际沟通的水平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在校生活和学习状况, 也是为大学生走入社会, 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基础。据相关调查表明,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中, 人际关系困扰所占比例为47.8%, 而有32.1%的大学生表现出轻度的人际交往困扰;15.7%的大学生表现出严重的人际交往[4]。在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背景下, 可依托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对存在人际交往困扰的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 帮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 认清自身存在的错误认知观念, 掌握更多有效的人际交往模式。通过团体辅导可以更好地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 促进人际技能的提升。
4 结语
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既是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机构, 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向深层次延伸的重要载体。在二级心理辅导站的指导下, 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利用团体辅导的优势, 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关注度、参与度,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扎实、做牢固, 致力于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接班人。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 由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危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目前, 高校采取的校院二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可以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本文着重讨论了在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指导下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建设、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心理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以期通过团体辅导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健康,团体辅导
参考文献
[1]张曼.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模式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 (1) :145-146.
[2]汤帮耀.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和谐班级建设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 2013, 6:23-25.
[3]汪媛媛.多途径压力管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 2009.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宗教信仰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1-0188-01
近年来高校中传播和信仰宗教的学生人数出现上升趋势,形成了高校中的“宗教热”现象,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予以重视。
我们知道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理解与把握人和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理论。宗教自从诞生以来,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后备军。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众所周知,高校是一个“微型社会”,并且总是处在时代和社会的最前端,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现在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做过问卷,调查,访談等大量调研工作,发现近几年大学生中宗教信仰的人数占总学生数比例已经达到了9%-10%,中国目前正在崛起的信教群体正是以大学生等为代表的“知识精英”群体。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发展的总体态势相一致,在大学生中基督教的发展势头最快,已超过其他宗教,成为信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
显然大学生已经成为时下宗教信仰发展的新生力量且实力在不断壮大。那么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宗教信仰问题呢?
首先,辅导员应加强自我教育。当然这里所说的自我教育是一个多角度的问题,包括多个方面的自我教育。第一,辅导员自身应通过阅读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来树立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虽然不管是教师也好,大学生也好,都是从小就接受有关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但这种思想对于我们的影响还取决于个人对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将党和社会主义的原理和思想内化,并用其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第二,还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增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如学习、参观、借鉴、交流工作经验等。有意识地进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使自己的工作能够符合时代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要求。第三,要加强自己对于宗教知识的教育。一方面我们要深入理解党的宗教政策,这是能够顺利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又要有意识地多了解宗教文化知识,认识到其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方面。第三,要深入的了解新时期的大学生。一方面新世纪的大学生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也是较复杂的。对于这两方面的问题,辅导员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1开展党的宗教政策教育
通过党的宗教政策教育,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党在宗教工作上的基本方针政策。主要包括:(1)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2)政府依照法律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3)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三自”(自治、自养、自传)原则;(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抵制非法宗教活动
2.1掌握党的宗教政策界限,坚决抵制非法宗教活动
目前,非法宗教的触手已经伸入高校,伸入我们的大学生中。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社会主义学校决不允许非法宗教侵入。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是复杂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3.1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研究教育体制
改变思想教育“单打独斗”的局面,努力形成全员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真正形成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经常研究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问题,总结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使全体教职员工主动自觉的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3.2发挥“两课”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要注意改进“两课”的教学方式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的思想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通过“两课”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的信仰。
3.3开展多渠道的教育活动,形成信仰教育的合力
1)把握好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焕发大学生报效祖国的豪情,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2)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辟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生活之中,能更多地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活动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
3)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苦恼,把握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差异,引导他们学会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和掌握适应环境变化的方法,不断优化自身的心理品质,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
3.4开设《宗教学》选修课
防止非法宗教渗透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堵,而是疏导。疏导与引导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人们认识和了解宗教。大学生只有从本质上认识了宗教,才可能在宗教非法渗透之时不惊、不怪、不乱,把握自己心灵的脉搏。
3.5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下功夫练好内功的基础上,要积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有效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从考察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出发,深入探讨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职业化、技术化和信息缺乏等问题,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可通过加强心理服务机构建设、心理健康评估和心理辅导等途径多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 者:熊建练 李莉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79 刊 名: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 年,卷(期): 17(5)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科学学院
本人自2010年6月份参加工作。过去的半年,主要负责教科院团务工作、学生资助工作以及学院宣传工作,并担任教科院2010级新生年级辅导员及两个班班主任。在学院党政领导及同事的共同指导和帮助下,收获颇多。现结合自身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及理论素养是从事育人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一直坚持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时刻关注国内外时事动态,及时了解国家要闻。通过浏览新华网和人民网等时事网站中的时事评论,提高自身对各种复杂问题的判断、分析能力,以加强政治敏感性。此外,还经常浏览“高校辅导员之家”、“班主任驿站”、“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相关专业网站,学习借鉴同行经验,熟悉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一)积极开展团委工作
我自今年10月底接手学院团务工作。一个多月来,紧密围绕校团委工作部署开展活动。11月,借我校举办2010年社团拉力赛之际,鼓励动员我院广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由兄弟学院承办的社团拉力赛项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其中,09(6)班的啦啦操表演在校啦啦操大赛中表现不俗。部分学生的书画作品在书画比赛中也取得不错成绩。除积极参与其他学院承办的各个项目,学院内部的8个社团也精心组织开展了其申报项目,共计8项活动,主要包括:配乐诗朗诵、主题演说大赛、心理素质pk赛,以及由我院社交与口才俱乐部及教育沙龙共同承办的校级精品活动“为师者说”说课精英大赛等。其中,大部分比赛属于团体项目,既保证了一定的参与面,也借此活动提高了集体凝聚力。值得一提的是“为师者说”说课大赛。本次说课比赛将说课和才艺展示相结合,得到了其他学院学生的积极参与。既展示了专业知识,同时展示了专业技能。学生反响较好。
为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学院党政领导的安排下,我院于今年11月——12月期间首次举办了“行知”文化艺术节。本次艺术节节目形式多变,内容多彩,主要包括器乐大赛、舞蹈大赛、歌唱大赛、曲艺大赛等等。学生参与面较广,较好体现了活动的影响力。随着本届“行知”文化艺术节的圆满闭幕,教科院艺术团也宣布成立。本届艺术团成员即是在本次“行知”文化艺术节中获奖的各位选手。艺术团将于下学期进入正式运行阶段。届时,将为我院/ 4 学生活动的高质高效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我院团工作还组织开展了如下活动:组织召开新一届学生会全体学生干部会议,明确学生干部管理条例,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双争先”交流会,组织安排高年级优秀学生代表与大一大二学生近距离接触,互换意见,以发挥榜样与典型的激励作用。此外,还举办了我院学生干部与经管学院学生干部的工作交流会,以加强与兄弟学院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二)扎实开展资助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我院学生群体中占较大比例。因此,资助工作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学初,我院认真按照学校要求进行贫困生资格和相关资助条件评选。一方面,认真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通过阅读学生档案提供的各项信息,大体了解各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另一方面,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时,由班主任成立各班级民主测评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了解学生真实家庭及消费等情况。学院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经过初评,复评,最终确定贫困生名单并予以公示,从而保证将资助落实到每一位贫困生手中。今年,我院贫困生认定及建档工作共有428名学生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全院学生约35%。这428人中,共评选出51名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319名国家助学金获得者,加上今年学校提供给我院的8个勤工助学岗位,我院被认定为家庭困难的428名学生基本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帮扶,较好解除了这些家庭困难学生经济及思想上的负担,为他们能够专心于学业提供保障。目前,除国家助学金及11、12月份勤工助学费尚未下发,其他资助费用均已全部发放至学生手中。
资助工作不仅是对学生的物质帮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精神鼓励。有鉴于此,我尤其注重平时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与交流,定期询问、了解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时刻关注学生心理,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在帮助他们经济解贫的同时,也逐步帮助她们建立起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达到精神解贫。
(三)认真做好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是院领导交代的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作为学院宣传工作负责人,我需负责起对学院所有新闻稿的审核及上传工作,及时将我院活动的宣传报道投稿到新闻中心,并上传至翔宇网及学院网站,还需要筛选出优秀活动的宣传稿件投递至校外媒体,以扩大学院知名度。此外,学院所有活动的横幅、海报、展板、幕布制作等前期宣传工作也属于我的工作范畴。
目前,我院已成立记者团,这支队伍共计20余人,成员基本为女生。加强对这批宣传队伍的培养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我注重与她/ 4 们的沟通交流,互换意见。每次活动结束后,结合她们所写的新闻稿提出修改意见,并有意识地引导她们主动思考工作,在工作中学会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以提高工作技能,推动我院宣传工作迈向新台阶。
(四)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
自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注重培养学生骨干,注重班风、学风建设,积极引导班委及团支部开展各项班级活动,并参与其中。通过带领大家参观周恩来纪念馆,组织班级开展K歌比赛等活动,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同时,利用晚自习期间,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大致情况。通过与班委成员的个别沟通,及时了解班级各学生近期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学生思想上的及时引导及生活中的及时帮助等。通过飞信及QQ等现代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弥补面对面时难以表达的尴尬,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身处异乡的归属感。
作为班主任,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工作职能应该从“消极防御、管理至上”向“主动引导、服务至上”的方向转变,班主任的工作重心也应放在对良好思想和行为的引领上,这才是班主任角色定位和职责确立的根本所在。因此,工作做在平时,也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最大的体会。开学初,由于班级宿舍卫生情况不太理想,我告诫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用正确的言行教育引导学生,改变学生知行脱节的问题,卫生成绩有明显好转。目前,班级情况稳定,班风正、学风浓,班级凝聚力较强。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职责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队伍急速膨胀,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感情、就业等各种压力不断加剧,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专职辅导员开展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本文试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发,梳理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要职责。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
何谓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表明了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主要体现在自身活动和与他人相交往的活动中,社会、家庭、学校、个人人际关系等构成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以此为据,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大致划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学校新环境的适应问题
“90”后大学生过惯了养尊处优、过分依赖家人的生活,要在新环境下学会独立生活、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尚有一定困难,他们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可避免地感到迷茫、无助。
(二)学习压力的困扰
面对大学课程科目多、学业重、任课教师指导力度不够的现状,他们会产生无助与沮丧,这就有可能造成学习困难,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或其他娱乐事项,从而荒废学业。
(三)人际交往的困惑
由于身边同学不同的性格与生活习惯对彼此的沟通造成了一定障碍,在面临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时显得力不从心,他们可能因选择自我保护而不愿与人交往,最终造成孤僻的性格,甚至形成自闭症。
(四)感情问题
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趋于成熟时期,恋爱和性问题自然而然地会走进他们的生活,但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对性的问题认识不足,同时对异性充满了神秘、渴望与恐惧,有可能因此引发极端事件。
(五)就业压力的影响
大学扩招之后,很多大学生面临工作难找的窘境,这就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出现“就业恐惧症”。轻者失眠、焦虑不安,重者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极其危险。
(六)不可忽视的家庭因素
家庭对于每位学生成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家庭不睦或不完整的家庭很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这类学生很有可能产生忧郁、伤感、孤僻、自卑的心理障碍。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责
面对众多学生纷繁复杂的心理问题,各大高校逐步建立起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专职辅导员,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作为处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队伍则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我认为辅导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储备
辅导员一定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从而增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能力。此外,辅导员还需掌握一定的心理访谈技术,如专注与倾听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同心理技术、具体化技术、探问技术等。这些都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自助助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与专业保障。
(二)拓宽宣传渠道,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除了定期开展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辅导员还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宽宣传渠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力度,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预期目的。利用宣传栏张贴“心理健康小提示”;建立班级QQ信息群、博客,随时发布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学生观看以励志、感恩等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影片。
(三)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由于大多数辅导员年龄与大学生相仿、知识背景相似、兴趣爱好相近,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困难时,辅导员应尽自己所能,全力帮助,维系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及时有效干预学生学习、生活当中随机出现的心理障碍。
(四)培养学生骨干,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辅导员日常工作过于繁琐,部分辅导员便无暇及时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就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培养学生骨干以协助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就成为必然之需。在每个班级推选出一名优秀的学生骨干担任班级心理委员,这样就更容易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重点教育对象与开展教育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确立重点帮扶对象
在新生入学之初对新生进行了科学的心理测试,并建立了心理档案,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随时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及时、有效地处理所发现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各年级侧重点不同,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分析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历程,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束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这不仅仅是某位辅导员、某个学校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所应关注的问题。作为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生管理者,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故此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通过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与工作技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终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新媒体的定义
对于新媒体,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在有比较的情况下作出的判断。新媒体包括: (1) 网络新媒体。如blog、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RSS,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电视等; (2) 手机新媒体。如手机短信、手机报纸, 手机电视、广播等; (3) 新型电视媒体。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 (4) 其它新媒体:如隧道媒体、路边新媒体、信息查询媒体等。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所谓的新媒体是指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 以信息沟通与交流为目的所出现的媒体形态。
2. 新媒体的特点
⑴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与传统媒体相比, 新媒体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体空间上的局限, 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身份界限。这主要体现在利用blog、即时通讯工具、手机网络等新媒体, 使得个体超越了信息获得者的角色定位, 而同时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实现了个体在媒体媒介上的真正平等, 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同他人进行平等交流, 接收和发布信息。随着智能通信终端的不断创新以及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 将会进一步实现技术上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1) 。
⑵新媒体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相比, 新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时代传播和接收信息中的单向性和被动性, 实现全面的双向交流和适时互动。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 信息获得者在网络上获取信息时, 可以自主控制何时以何种方式获得何种信息;另一方面, 信息提供者可以及时接受信息获得者的反馈。这种双向性和互动性使得个体的主体性大大加强,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创造力。
⑶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和广泛性。新媒体开放性和平等性以及双向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决定了新媒体必然具有即时性和广泛性的特点。首先, 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新媒体在任何时间发布信息、传播信息以及接收信息, 不需要太多的中间环节, 因此, 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更高的即时性。其次, 新媒体的广泛性体现在主体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广泛性, 这是新媒体开放性和平等性的必然结果。
⑷新媒体具有独立性和自由性。新媒体的广泛性的特点表明新媒体所发布的信息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发布信息和接收信息前, 个体必须在网络社区中注册一个虚拟身份, 以虚拟身份登录查看或以虚拟身份的名义发布信息。这一切的基础都是个体自愿的原则, 这就决定了个体在接收和发布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独立性和自由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理念的更新
新媒体在高校学生中被广泛接受, 这是因为新媒体的特点与学生的兴趣诉求、学习动机以及个性特点相吻合, 使高校学生成为新媒体使用与传播的主力军。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新媒体的广泛应用, 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新媒体在给学生带来知识和便利的同时, 也给学生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冲击。因此, 作为与学生最密切和直接联系的辅导员, 需要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在新媒体环境下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2) 。
1. 提升自身素养
首先,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工作。在新媒体的环境下, 辅导员应该学会使用blog、RSS、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工作,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其次, 要了解与新媒体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我国针对网络的法律法规本身还需进一步完善, 加上对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缺失, 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媒介法律法规不了解, 甚至出现了个别大学生因此触犯法律、法规的现象, 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及时了解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知识, 帮助大学生树立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网络文明意识。
2. 重视新媒体的平台作用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即时性, 可以打破传统媒体时代在时间、空间的屏障, 改变学生在规定时间到规定场所接受教育的传统封闭式传播方式, 使正面的主流信息在学生中迅速广泛地传播, 从而延伸了原有的教育时空。同时, 借助新媒体内容上的多样化, 可以将辅导员需要传达的信息以声音、图片、视频甚至游戏的形式发布, 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 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
3. 树立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
⑴树立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新媒体的每一个用户, 无论学识、性别、年龄都可以利用新媒体平等地交流, 每个人都是信息源和信息的接收者。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应该被摒弃, 倡导民主、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因此, 辅导员必须用平等的视角来开展工作, 把学生的所思所想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增加思想教育的亲和力,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⑵树立民主对话的教育理念。新媒体赋予主体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双重角色, 一方面加剧了大学生在价值观上的个性化, 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 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 要注意和学生进行民主对话, 尊重学生的价值观, 规避师生冲突因素, 在让学生感觉到受到尊重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三、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1. 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递功能
⑴利用新媒体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工作。在传统媒体时代, 口头上的上传下达是辅导员工作传达的手段。在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而且被学生广泛使用, 这就有利于辅导员应用学生喜欢的各种新媒体手段进行工作传达, 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的效果。如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私密的交流。这是由于电子邮件具有保密性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 同时基于电子邮件的永久性和可靠性, 因而能保证信息不会被遗留;也可以利用微信和飞信进行即时的工作传达。微信和飞信的即时性最强, 辅导员可以在电脑端使用飞信软件组建不同的飞信群, 比如学生干部群、班级群、班长群等等, 使信息能及时、全面和准确的传达, 同时可以利用微信进行补充, 在各种通知、文件发布活动中构建手机、互联网、口头通知三位一体的信息发布渠道。
⑵利用新媒体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工作。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过分强调“教师权威”的观念,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使得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如利用QQ和MSN软件进行工作的公布和展示。辅导员可以利用QQ群建立班级群模拟现实中的班级, 一般的信息发布、信息内容展示以及班级的讨论交流活动甚至某些教学活动、班级会议等也可以在QQ群上进行操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辅导员进行工作的发布以及展示, 另一方面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巩固师生之间的感情。
2. 善于发掘新媒体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作用
⑴利用新媒体多方位地了解学生。在传统媒体时代, 受制于时间和空间, 辅导员很难频繁的参与到学生交流讨论中, 但新媒体时代为这种参与的频繁性提供了可能。利用BBS、BLOG以及微信与学生进行平等随和的交流。网络的BBS论坛具有揭示学生兴趣爱好的作用, 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一般会参与相关的不同的BBS论坛与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网友进行讨论交流 (3) 。辅导员可以参与到学生喜爱的各类论坛进行交流与讨论, 这样有利于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与诉求。此外, 还可以利用RSS对学生在网络上的活动进行关注。基于web2.0的工具RSS为这种关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利用RSS新闻聚合功能, 辅导员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学生发布的内容, 而不会有遗漏, 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 借此辅导员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学生中去, 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⑵发挥新媒体的引导作用。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通过新媒体辅导员可以对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做到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新媒体的引导作用, 如建立班级网站, 在网络上针对特定的班级建立一个能够进行文本展现、音频视频发布以及与网页浏览者双向互动的多层次的网页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班级网站的建立越来越简单, 如可以链接到学校网站中自己所在学院的网站的“学生工作”这一栏建设自己的班级网站, 还可以在第三方的网站上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自己班级的网上之家, 还可以通过Office应用软件中的Front Page建立班级网站。设立党团工作、班级风采、留言板、心灵归宿、就业指导等栏目, 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班级网站的建立, 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领地, 利用班级网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建设好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⑶利用新媒体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在新媒体环境下, 高校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以往作为控制大学生行为的教育管理已不再是万能的手段。利用新媒体手段, 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学生网络活动的关注, 通过了解学生在网络上的一些言行, 以及学生在网络上信息的发布频率, 判断学生是否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再有针对性的与学生进行沟通, 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问题;另一方面, 通过建立班级网站、班级博客等具有引导性的方式, 引导学生将在网络上的关注重点转移到对学生有益的信息上, 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的兴趣, 同时适当地开展网络外的活动, 转移学生对网络的注意力, 从源头上杜绝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行为。
摘要:依托计算机网络和智能终端发展起来的新媒体, 被高校大学生广泛接受的同时, 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及时更新思想教育工作理念, 提升自身的素养, 树立师生平等以及与学生民主对话的教育理念。有效利用新媒体来开展学生的思想教政治育工作,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注意防止学生沉迷于网络中, 广泛、深入、有效率、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
注释
11 李岩.浅谈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法创新[J]世纪桥, 2013 (03) .
22 丁荣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探究[J]科技信息, 2011 (05) .
33 万云.高校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拓展和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12 (15) .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推荐阅读: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自我鉴定09-29
高校辅导员工作纲要12-07
高校辅导员工作心得01-12
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实务12-30
浅谈高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06-13
高校辅导员工作心得体会07-23
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汇总01-03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06-30
大学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及述职报告10-24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论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