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精选8篇)
1、什么是突发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2、什么是应急管理?具体有哪些内容?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 “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3、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
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
《突发事件应对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共7章7O条,是一部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的基本原则和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内容的重要法律,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5、中央和有关领导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精神与指示
(1)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
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2)2005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就是要提高国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扣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这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政府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注重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制机制,…
6、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的组建原则是什么?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目前,我国按照权责分明、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统一高效的原则,基本构建了由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构成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我省已组建省应急管理办公室(省人民政府总值班室),大部分市县和省直部门成立或明确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
7、什么是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分为哪几类?
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了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是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六大类构成。
8、我省在应急管理方面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一是基本建立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一个包含全省各级各部门的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二是初步构建了全省应急预案体系,修订了《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形成了统一、完整的省级应急预案体系。三是逐步建立了应急机制,通过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个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应急联动机制,同时加大了应急保障力度,组建了一批应急专
业队伍。四是开展了应急管理宣传演练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对《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作了发布和解读,在河北省政府公众信息网上设立了应急管理专栏。组织和参与消防、反恐、矿山救援、林业生物灾害,地震救援等应急演练活动。修订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应急工作手册》,编印了《公众应息手册》免费发放至全省每个家庭。
9、下阶段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
下一阶段,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将以推进应急体系建设为核心,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1)继续深化全省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省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市州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职能,形成上下对应、统一协调、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2)继续推进全省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发布“十一五”期间全省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继续推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写预案简本和操作手册,实行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度。
(3)继续加强全省值守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推进全省各市州、各部门的应急平台建设,加强对全省值守应急工作的规范和指导,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4)继续抓好省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各类应急教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公安、武警等骨干应急队伍的重要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
系。
(5)继续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发挥省政府公众信息网应急管理专栏的宣传窗口作用,继续做好《公众应急手册》发放工作,全面实施《河北省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方案》,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采取举办短训班或专题研讨班等形式对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督促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和应急知识培训。
(6)组织应急管理工作试点和典型推介工作,在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选择不同类型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试点,培养、发现和推介应急管理工作典型。
(7)大力开展应急演练工作,指导和督促各有关部门、单位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提高预案演练的实战性。在社区、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公众参与救援演练。(8)继续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和评估工作,在前一阶段调查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指导和督促各地、各部门、各行业搞好风险隐患的治理整改工诈,促进应急管理工怍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及防范工作及时总结,对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报送分析报告。
10、应急管理中政府的责任和公众的权利义务是什么?
政府在应急管理中,需要动员一切必要的社会资源应对突发事件;保护包括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等在内的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公开应急管理信息,保证公众的知情权;降低社会危害、开展危机教育,体现政府人文关怀。
公众在应急管理中,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公民权、知情权、监督权、紧急救助请求权、复议申请或提起行政诉讼权、补偿请求权等权利;有参与和协助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义务。
11、公众应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策略,应急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群流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也不断增多,使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有增无减。这些事件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并极有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高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当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决策者需要及时做出有效的应急决策,这就要求能够快速获取指挥调度所需要的各类知识。然而决策者的知识一般是分散的,对信息加工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并且受到其自身认知模式和当前所处的危机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其决策能力也受到了很大限制。本文将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及方法引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中来,明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所需要的各类知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应急决策中的知识管理,以期从加强知识管理的角度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水平。
1 应急决策中的知识管理
1.1 知识管理的对象
要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中知识管理的内容,首先要了解知识管理的对象。知识管理的对象一般可分为四类,即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数据一般被认为是最原始的记录,是关于自然、社会现象和科学实验的定量或定性记录,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某种运动状态,主要表现为文本、语言、图形、数字、图表、图像等,是离散和孤立的客观事实。信息是指通过分类、计算、校正和浓缩等加工处理,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但仍然未被深度分析、评估或赋予更深层的含义。知识则是通过比较、归纳、演绎等手段对众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挖掘,汲取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并综合分析其与已存在的相关知识体系的联系。知识能够积极地指导任务的执行并进行决策。智慧是知识的更高层次,是人类运用知识和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它浓缩了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表现出人对事物和事物发展的洞察力[2]。
由此可见,数据、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是一个认识层次逐步提高的过程。数据是信息的源泉,是原材料;信息是经过处理的数据,是知识的子集;知识是有价值及效用的信息,它反映了信息的本质;智慧则更多地强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以现有的知识存量为基础而进行的更高层次的知识创造活动。
1.2 应急决策中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管理学、认知科学及信息科学交叉产生的新学科。目前关于知识管理还尚未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和解释,综合起来讲,知识管理就是以知识为管理对象,通过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应用和创新来发挥知识效用,从根本上提升组织竞争力、增强适应能力及应变能力。目前,也已经有学者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对应急管理展开探讨,主要集中在构建一个应急知识管理系统[3,4,5,6]、研究应急决策中知识的供给情况[7,8]、如何实现应急知识协同 [9,10]等方面,这些研究为知识管理在应急领域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总体而言,知识管理应用于应急管理中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中的知识管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深入。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应急管理的目标是在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开展相应的监测、预警、物资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采取科学的现场处置措施,使事件对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少到最小[11]。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应急管理就是收集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利用知识做出决策采取行动的过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所需要的知识涉及医学、流行病学、食品卫生、社会学、法学、公共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信息可能来自电话、传真、举报信、网络、新闻媒体、现场调查等多种途径,而决策者有对价值的信息掌握得越充分、知识经验越丰富,将越有助于制定正确的决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中的知识管理,就是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这一特定领域中的知识类别为研究对象,对应急组织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整合和利用来提高应急管理效率的过程。基于此,本文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流程出发,通过分析各阶段的知识管理活动,构建基于应急流程的知识管理体系,并就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中的知识管理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管理体系构建
应急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就是通过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对应急流程中各个阶段的相关知识进行动态管理,从而提升组织的应急知识管理能力,保障应急管理的高效进行。第二代知识管理认为要把知识管理融入到整个组织的业务流程中来[12],我国制定的《知识管理国家标准框架》中也将业务驱动作为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指导原则,而不是将知识管理视为一个独立的信息技术框架,由此可见构建一个独立于应急管理系统的知识管理体系是不科学的做法。本文借鉴了知识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管理体系。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流程中的知识管理过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通常都遵循一个特定的生命周期,并且每个阶段都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展开不同的知识管理活动。国内外学者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或危机管理过程的描述不尽相同,本文根据罗伯特·希斯的4R模式(减轻、就绪、响应、恢复)以及我国学者陈安提出的应急管理四阶段模型(信息获知、有效反应、重点应对和快速恢复),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流程分为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响应终止与评估四个主要阶段。而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变迅速,各阶段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每个阶段既彼此独立,又都是构筑在前一阶段之上,互相包含彼此关键性要素和目标,不同阶段前后相互关联、交织,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特定的流程体系,如图2所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中的知识管理过程与应急流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事件发生前后整个过程中都蕴含着知识和知识的流动,并体现为一系列的知识管理活动。与应急管理基本流程相对应,知识处理的基本过程分为知识整合与分类、获取与共享、应用与创新、更新与存储,这四个过程也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不断的知识运用中得到完善和改进,如图3所示。
应急准备的主要工作是为应急活动的展开准备相应的资源,收集、整理国家与上级发布的各类卫生应急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等;制定本级本单位的应急预案,组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队伍及专家,并对应急人员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演练;储备消毒物品、应急药物等应急物资,并实现对物资调用情况的实时更新管理;将社会经济、人口状况、卫生资源、地理信息等作为基础数据进行采集与管理。在这一阶段要对所有有关材料进行有效管理,并整合、分类形成知识库,以便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按预案启动应急响应程序,调动人力、物力,为事件应对提供决策依据与支持。
监测预警就是要从卫生系统现有的监测系统获取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信息,并对从各种渠道获取的监测信息进行核实、分类管理,以确保信息真实可靠;然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特定的预警规则,综合分析监测信息,对符合预警规则的事件发出预警。在这一阶段要充分获取各方面信息并进综合分析,实现知识管理中知识的获取与共享,以期能够及早认识和辨别出事件在潜伏期的各种症状,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处理问题,抑制事态进一步恶化。
应急处置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应立即采取一定的应急处理措施,主要包括启动应急预案、决策分析、科学指挥调度可用资源等。应急处置是整个应急管理的核心,前期的监测预防及准备工作都是为了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当危害性事件真正出现时,对事件的快速响应、正确决策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应用知识来处理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发生很多时候是前所未有的,这就需要创新性地应用知识。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被控制后,要及时展开应急恢复、事件调查、总结学习等活动,目的在于使人民生活、公共秩序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通过分析事件发生经过,对现场处置情况、病人救治情况、居民健康状况及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存在问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进一步弥补日常应急准备、监测预防中的不足,为以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积累经验,是对应急知识进行更新与存储的过程。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并基于以上各阶段相应的知识管理过程分析,本文构建了面向应急流程的知识管理体系,如图4所示。
2.2.1 应急准备知识体系
应急准备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工作性文档规范和应急预案、方案等。工作规范性文档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有关的法律法规、工作方案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发文、会议文件等。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由2个专项预案、7个部门预案、22个单项预案、1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乡镇)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及若干地方预案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11]。完善的应急准备知识体系是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保障。
2.2.2 预警知识体系
预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知识和监测预警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知识主要是对突发事件的宣传、预防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以及应急组织的应对意识和技能。预警知识表现为对潜在事件爆发的预测,主要是通过采集、监控和预测的方式来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获取关于外部环境的最新消息,并利用数据挖掘等手段对已有的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及早发现突发事件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和准备。
2.2.3 应急处置知识体系
应急处置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应急指挥方式方法、救援知识、应急决策知识。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出动态性、紧迫性及易变性等特点,科学高效的应急决策不仅要依靠事件发生前的知识储备,更取决于事件发生时对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将从各个监测系统、各部门收集到的数据通过分类统计、态势分析后,制定应对措施及救援办法,向各部门及时下达指令,展开应急指挥调度,监督并保证指令能准时接收、正确执行。通过建立信息系统来做好救援工作,是应急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也将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心。
2.2.4 应急评估知识体系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应急恢复与评估的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建立一套应急处置绩效评估指标,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对应急处置情况展开评估,并对整个事件的应急管理过程进行分析,从每一次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事后的评估,总结并形成一套应急管理流程优化措施,以进一步优化应急管理流程,指导应急实践工作。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中的知识管理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针对性地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充分发挥知识管理在应急决策中的作用。实现其目标,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建立高效全面的预警系统
根据知识管理的四类对象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层次关系,对应急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行分类,也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如图5所示。其中对各类数据的采集是基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虽然有其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但在爆发之前,很多情况下都会在某个方面表现出一些异常、冲突的迹象,充分重视这些迹象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提前预防、甚至避免事件的发生。而很多时候,这些信息由于应急预防意识的淡薄和监测预警方法工具的缺乏而被忽视。加强基础信息的采集,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信息系统十分必要。预警信息系统通过公众举报、公共媒体、疫情监测(如传染病疫情监测、感染性疾病监测、生物媒介监测)等渠道获得各类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递到预警模型中,预警模型对数据进行线性或非线性处理,推测出隐患的动态发展过程及可能结果,从而决定是否发出警报或启动应急预案。
3.2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知识共享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不是依靠单一的组织部门就能够完成的,很多情况下,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部门甚至公安机关、其他政府行政单位等机构多部门协调合作。应急决策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获得信息是否充分、能否综合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制定决策,而应急决策能否正确执行也受制于是否有一个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和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的提出,为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建立并完善应急知识的共享机制,可以打破应急决策信息获取不足或应急知识共享渠道闭塞的现象[13]。
3.3 提升应急知识管理技术与应用水平,开发智能的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环境复杂、时间紧迫、资源有限、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以及决策者经验和理性的有限等制约因素,应急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这种新的渠道、方法和工具来辅助,建立一套用来支持知识管理活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智能的应急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是今后应急管理发展和研究的方向。应急信息系统的功能应该包括知识库管理、知识管理过程的实现等,并为多部门的协同应急提供决策信息支持和知识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支持系统需要融合GIS、实时数据库、专家系统、事件模拟模型等技术,要在优化决策与救援处置中取得突破。只有应急知识管理技术与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应急信息的价值,使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更加科学化、智能化、规范化。
3.4 重视事后总结评估,使隐性知识显性转化
应急知识中的隐性知识不易获取却对应急管理十分重要,应急管理的事后总结评估是隐性知识转化的最佳时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及时展开应急恢复与事后总结评估工作十分必要,其主要目的是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为将来类似事件的发生总结经验。在事件发生并处置结束后,可以通过如工作总结、案例讨论、调查评估等一系列的形式广泛收集应急管理中人们头脑中的经验和体会,然后通过有目的的分析,总结出事件背后的规律和意义,并对有关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归类、整合,将这些隐性知识转化成可见、可读、可学的显性知识,充实应急知识库。
4 结论与展望
关键词:应急机制;宣传工作;和谐高校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GY09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晏妮(1982-),女,云南昆明人,云南民族大学实习研究员,法学硕士;
王江屏(1972-),女,云南昆明人,云南民族大学副研究员,法学硕士。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宣传工作在舆论导向、人心凝聚、氛围营造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高校自身的办学实践来看,宣传工作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一定要紧密结合并服务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不论偏废哪一方面,学校的事业都不可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宣传工作的水平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也是学校素质的综合体现。同时,进入21世纪,中国进入“矛盾凸显期”,高校中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日渐增大,影响面也越来越广。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处置中高校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应有的作用,越来越成为建设和谐校园中的新课题。
一、突发事件及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建立
突发事件是指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并危及公共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甚至影响到国家利益和全球稳定,需要各级组织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公共事件。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严重社会危害事件”。根据社会危害程序、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一旦在高校中发生突发事件,事发高校即成为处置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事发高校的主要负责人即成为信息公开的第一责任人。事发高校在处置突发事件的同时必须做好信息公开工作,要将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与信息公开工作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督办、一起落实,而这就需要在高校宣传工作中建立应急机制。这样才能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树立正确理念,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通过应急机制大胆公开信息,及时妥善地进行舆论引导,化危机为转机,在危机中展示驾驭危机的能力,在困难中尽显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的本领。
二、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对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从突发事件爆发前的预警,到突发事件的发生直至结束,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高校突发事件本身的尽快解决。
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如果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帮助社会各阶层统一认识,明确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应该采取的措施,迅速集结力量,有效开展救助工作,形成有利于高校妥善、高效处理突发事件,化突发事件的危机为转机的舆论氛围。
2.有助于防范高校新的事故连锁发生。
突发事件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突发事件经常导致另一个突发事件或一连串的突发事件的发生。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如果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将会有助于防范高校新的事故连锁发生。
3.有助于高校今后防范此类危机再现。
在突发事件结束后,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在对突发事件全程信息发布报道中,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应对中的经验、教训等及时进行总结,告知全校师生和公众,在整个高校中形成广泛的危机规避和防范意识,可降低今后再次发生类似危机的风险。
三、健全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
健全完善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加强正面的舆论引导,是高校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树立高校良好形象、取信于广大师生、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1.突发事件现场的高校宣传工作者管理机制。
(1)高校宣传工作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新闻记者的敏感性决定了他们往往会闻风而动,有可能先于高校宣传工作者已经到达现场进行采访。记者们的无组织的采访,有时难免给突发事件的解决带来麻烦和干扰。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宣传工作者应该同其他现场处置人员一道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
(2)做好现场记者管理。摸清来现场报道媒体及记者情况,包括多少家媒体、共有多少记者采访;确认记者身份,只有资格和身份确认的记者方可进入接待区采访;规范记者采访活动,比如划定记者可以进入的场地,设定禁区,不允许进入和拍照等,以便相关部门尽快、集中精力处理危机;提出相关采访报道要求等,确保报道的准确、稳妥。
(3)高校宣传工作者必须掌握好信息源。重点是保持信息进出管道的双向畅通、准确无误。第一,畅通准确无误信息的来源渠道。要同高校突发事件处置核心部门和人员保持联络畅通,确保核心信息的及时获取,经过梳理和确认后供新闻发布之用。第二,保证对外发布的所有信息都是经过精心准备、严格审核,不信口开河、即兴发挥。如可以指定接受记者采访的相关人员名单,以确保信息输出的正确性和可控性。
2.高校突发事件新闻的第一时间发布机制。
(1)尽快召开新闻发布会。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最为关键,在资讯传播如此迅速的今天,拖延时间无疑会让更多师生和广大公众对高校失去信任。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宣传工作者及相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作原则性的表态,告诉媒体现在情况如何,不要等到一切搞清楚后再说。况且“尚无可靠结论”或者“据初步了解”等表态,本身也就是一条重要新闻。它能够有效防止错误、虚假信息的出现和蔓延。初步表态不要怕出错,只要公开透明,媒体不会揪住个别错误信息不放;不应该因害怕出错而错失第一时间表态的良机,造成负面影响的进一步扩散。
(2)迅速组织高校宣传工作者撰写新闻通稿。新闻通稿是突发事件处置中高校与媒体进行接触的最有效的渠道之一。高校宣传工作者可以以一篇或多篇文章的方式对外正式发布各种资讯;可供发布的范围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宏观的;可以对突发性事件的说明,也可以是对不良舆论的回应;可以针对任何媒体。
3.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信息的滚动发布机制。
突发事件的处理有一个过程,信息的发布也不是一次了结,因此,在事故处理中要不停地发布新闻,步步深入,满足更多师生和广大公众和媒体的信息需求。
(1)最初的信息发布。要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核心信息,如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原因是什么,以及怎样发生的,已经采取了什么措施,高校对此态度如何,这些都是记者和公众最关心的。我们不必一次披露所有的信息,事实上也做不到。只要最简明扼要地把几个核心问题讲清楚即可。
(2)不间断的信息发布。初步发布的基本信息,不一定是全面的。有了进一步的信息继续发布,对过去由于情况不清晰而发布的不准确、不全面的信息给予纠正和补充,把突发事件处理的最新情况及时广而告之。
(3)突发事件解决后的最终发布。在突发事件解决后,可以采取小型通报会的形式,请高校相关职能负责人接受采访,发布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处理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4.突发事件中的高校网络管理机制。
互联网是信息全球流通的最为恰当的工具和象征。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极具自身发展特点的第四媒体。同时,互联网因其超过传统媒体的时效性、超时空和互动性等特点,使得无论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大小事,还是发生在地球每个角落的重大事件,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最快地向全球传播。这给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宣传处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1)建立高校快速反应机制,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高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学校各学院、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迅速行动,实行24小时网上监控,及时进行网上发布,开展网上评论,确保网上舆论引导高效迅捷、准确到位。
(2)建立健全高校网上舆情分析处置机制。加强分析和研判,及时捕捉倾向性问题。对涉及的重大舆情,要及早提请高校相关部门和领导注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5.妥善处理高校突发事件负面报道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一些媒体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求新、求异的心理,对事件进行拓展和延伸报道,进行负面炒作,尤其是经过网络传播后,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如不及时有效地应对,负面影响将会快速放大。因此,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媒体沟通,冷静地对待媒体的负面炒作,引导舆论向着有利于自己的一方流动,赢得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理解,为妥善处理危机营造良好的舆论空间。
(1)高校宣传工作者应主动与媒体就突发事件本身进行沟通。媒体有关突发事件负面炒作出现后,高校首先不是回避,而是应该由高校宣传工作者积极与媒体沟通,诚实地说真话,讲清事件真相,指出媒体报道的错误,要求媒体停止下一步的炒作行为。
(2)适当进行冷处理。媒体有关突发事件负面炒作出现后,高校有时采取冷处理较为妥当,避免激发媒体进一步炒作。
(一)地震:
1、地震发生前
(1)合理安全放置家中物品,让门口、楼道保持通畅。(2)家庭应急箱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
(3)强化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定期开展校内1分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4)做好居民楼、办公室等建筑物的疏散路线,设置醒目的应急避护场所指示牌,定期开展区域内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和自救互救演练活动。
2、地震发生后
(1)大地震时不要急。要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选择。如果您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要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地震发生后要迅速撤离,以防强的余震。
(2)远离危险应用手护住头部,迅果在郊外遇到地震,及高压线等。正在行车。
(3)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区,如果在街道上遇到地震,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驶的汽车要尽快选择空旷处停
(二)台风:
1、行人
(1)外出时尽量穿上雨衣,不要打伞。
(2)避开高大树木、棚子、架子、架空电线,高层施工现场、塔吊或工地围墙,广告牌,危旧建筑物等。
(3)不要在高墙、广告牌及居民楼下行走,以免发生重物倾斜或高空坠物等突发事件。(4)看见倾斜及倒下的电线杆等输电设施,要远远绕行,以免触电。
(5)加固门窗及有可能被风吹落的物体,如花盆、护栏、遮雨棚、晾衣杆、室外天线等。
(6)注意道路积水,不要在道路边缘或打着漩涡的路上行走,以免落入水中。(7)风大造成行走困难时,可就近到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暂避。(8)检查煤气及电路,留心火源。
(9)沿海地区居民注意潮位异常增高,及时远离海岸。
2、航海船只
(1)注意收听临近地区气象台的气象预报和警报,及时了解海风、海浪的情况。
(2)保持与陆地指挥系统的联络,及时避开台风的突袭。
(3)尚未出港的船只,推迟出航时间,待台风过后再出航;在海面航行的船只要根据台风移动方向和范围,适情改变航线绕道而行,或抢在台风来到之前迅速穿过。
(三)暴雨
1、平房居民预防内涝,可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立即切断电源。
2、在积水中行走时,贴近建筑物,防止跌入地井、地坑等;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尽量绕行。
3、在郊外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上游来水突然浑浊,水位上涨突然变快时,必须特别注意。
(四)雷雨大风
1、关闭门窗,室内人员远离门窗、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
2、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导入。
3、在室外,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地停留;无处躲避时,不要跑动,不要打伞等物件,尽量找低洼处(如土坑)藏身或双脚并拢就地蹲下。
4、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等
5、立即停止室外游泳、划船、钓鱼等水上活动。
6、如多人聚集室外,勿相互挤靠,防止被雷击中后电源互相传导。
7、在户外勿使用移动电话。
8、对被雷击中人员,立即采用心肺复苏法(人工呼吸)抢救。
(五)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
1、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外出要打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避免强光灼伤皮肤。
2、户外或高温条件下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或停止作业。
3、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十滴水、救心丹等。
4、大汗淋漓,切忌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为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5、老人、体弱者,高血压、心肺疾病患者减少活动,如有胸闷、气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饮食宜清淡,多喝水或防暑饮品。
7、室内利用空调降温时,温度不宜太低,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六)大雾、灰霾:
1、驾驶员要控制车速、车距,密切关注路况。
2、出行注意交通安全,作适当防护,减少吸入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3、呼吸道疾病或心肺疾病的人,尽量不外出。
(七)道路结冰
1、行人小心路滑,出门最好穿防滑鞋,防止跌倒、扭伤,外出尽量不骑自行车。
2、驾驶员采取防滑措施(如安装防滑链),关注路况,服从指挥疏导,慢速安全驾驶。
二、事故灾难
(一)失
火
1、家庭失火
(1)炒菜油锅起火,应迅速盖上锅盖灭火,切忌用水浇,以免燃烧着的油溅出,引燃其他可燃物。
(2)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棉被或湿衣服将火压灭。
(3)液化气罐着火,除用湿棉被、湿衣服捂压外,可将干粉或苏打粉用力洒向火焰根部,火熄灭同时关闭阀门。
(4)人身上着火,应立即脱掉衣服、鞋帽,踩踏或将其浸入水中;如果来不及脱,可就地打滚,将火压灭。
(5)家庭常备火灾逃生“四件宝”:家用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手电筒。
2、公共汽车失火
(1)发现汽车失火应冷静面对,切勿慌乱;驾驶员应迅速开启警示灯,靠边停车,打开车门,组织乘客有序疏散;尽快报告火警。
(2)发动机着火,驾驶员在报告火警、组织乘客疏散的同时,及时启用随车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
(3)较小火焰封住车门,乘客可用衣物蒙住头部冲下车。
(4)车门线路被火烧坏无法开启时,乘客应立即砸开车窗跳下车,并疏散到远离起火点的安全位置。
(5)紧急情况下,乘客可通过空调车的天窗逃生。
3、公共聚集场所失火
(1)慎前往以下场所:只有单一出入口,营业时间安全门上锁,位于地下一层以下,采用大量聚氨酯或其他易燃物装修,安全梯、通道、楼梯等阻塞,消防安全设施缺乏或不能正常运行的场所。
(2)初到宾馆、酒店、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应留意内部结构,观察消防设施和消防标志位置,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做到心中有数。遇到紧急情况,迅速逃离现场。
(3)发生或发现火灾时,应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迅速逃离现场。
(4)逃生时应选择疏散楼梯逃生,不得乘坐电梯,不得贪恋财物延误逃生时机。
4、楼房失火
(1)及时扑救。起火之初,立即用楼层内消防器材扑灭。
(2)准确判断。先试探门板温度,再选择楼层通道、窗口、阳台等逃生路径。(3)随手关门。
(4)注意防烟。用湿毛巾等物掩住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前进。带婴儿逃生时,可用湿布轻轻蒙在婴儿脸上。
(5)向下层撤离。
(6)理性逃生。充分利用阳台、避难层、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也可将撕开的被单、台布等结成牢固的绳索帮助逃生。
(7)等待救援。当通道被火封住,无法逃生时,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或用水淋透房门,迅速跑到临街的窗户或阳台,发出求救信号,白天可挥动鲜艳的物品、向楼下抛物等,夜间可用手电筒、应急灯等。
(8)靠墙躲避。(9)禁乘电梯。
(10)视情跳楼。只有在消防员准备好救生气垫或楼层不高,跳楼不会致命的情况下,才考虑跳楼。
(二)交通事故
1、道路交通事故
(1)立即报警,请求支援。
(2)关闭引擎。若撞车后起火燃烧,迅速撤离,防止油箱爆炸伤人。
(3)警察到来前,保护好现场,肇事车逃逸,要记下车牌号码、车身颜色及其他特征,为侦破工作提供线索。
(4)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时,应在故障车来车方向150米外设置警告标志,车上人员应迅速转移至右侧路边或应急车道内的空旷安全处,并迅速报警。
2、地铁交通事故
(1)运行时突然停电,原地听候广播解释和疏散。
(2)站台停电,原地听候广播解释和疏散,不要惊慌,听工作人员指挥撤离。(3)列车在隧道运行时停电,勿随便拉下“紧急开门手柄”,勿扒门、拉门或自行离开车厢进入隧道,耐心等待救援;撤离时排成单行听从指挥有序撤离,可用手机等随身物品取光照明。
(4)通过临时悬挂梯撤离,勿直接跳入隧道,防止受伤。
(5)车厢内发生事故,附近乘客应立即通过紧急对话装置向列车司机报告;如遇紧急事故,要密切留意车上广播,不可慌乱,在司机和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冷静有序地撤离。
(6)列车发生碰撞事故,尽量远离门窗,趴下、低头,下巴紧贴胸前,抓住或紧靠牢固物体,车停稳后,待工作人员宣告截断路轨电源方可下车。
(7)为地铁提供动力的接触轨道携带高压电,平行地安装在两条铁轨旁边或站台侧面,如发生乘客坠落,保持镇定,避免触电。
(8)乘客坠落,如遇列车驶来,切勿趴在两条铁轨之间的凹槽,身体应立即紧贴里侧墙壁(因带电的接触轨道通常在靠近站台一侧),待列车停稳后,由地铁工作人员进行救助。
3、铁路交通事故
(1)乘车时察觉列车发生紧急制动或明显撞击时,应迅速就近抓扶车内固定物品,平稳身体并注意保护好头部等关键部位。
(2)列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等紧急情况必须紧急撤离车厢时,列车将紧急制动停车,工作人员将打开列车前进方向的左侧车门组织疏散旅客,旅客应服从指挥,有序撤离。
(3)列车停稳后,首先选择从车门逃生,情况十分危急时还可使用破窗锤击碎车窗玻璃,(动车组列车为标记指定车窗玻璃)或打开紧急逃生窗口逃生,从车门或车窗跳落时应观察地面及邻线状况,防止摔伤或被邻线通过列车碰上。
(4)逃生时应主动帮助老、弱、病、残、孕等需要帮助的旅客。
(5)因火灾造成浓烟影响呼吸时,应用手(最好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快速撤离。(6)在电气化区段逃生时注意避开事故现场的高压接触网设备,事故造成接触网断线及其部件损坏或在触网上挂有线头、绳索等物品时,不能靠近及接触,应距离已断导线接触地处所十米以外。
(三)电、气、水事故
1、触电事故
(1)对于低电压触电事故,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若无法及时找到电源或断电有困难时,用干燥的木棍、竹棒等绝缘物挑开电线。
(2)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切勿直接触及触电者,切勿用潮湿物件搬动触电者,切勿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拔电线。
(3)如果触电者在高处要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从高处跌落下来。(4)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将其上衣和裤带放松,检查有无呼吸,颈动脉有无搏动,如发现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立即拨打120,并在现场用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
(5)电灼伤,应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覆盖,防止污染。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再用清洁布片或消毒纱布包扎。
2、电梯事故
(1)被困电梯里,应立即按电梯内的警铃、应急对讲机,或拨打电梯桥厢铭牌上的“维修电话”、“119”、“110”电话求救。通过大声呼叫、间歇性拍打电梯门等方式求救。不要轻易扒门爬出,以防止电梯突然开动,造成伤害。
(2)电梯运行中发生火灾,立即在就近楼层停靠逃生。
(3)一旦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道发生逆向滑行、乘客摔倒、手指或者鞋跟等被夹住时,应立即按下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两端的红色紧急“停止”按钮,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运行,以防止发生更大伤害。在正常情况下,不得随意按动紧急“停止”按钮,以免乘客毫无防备而发生事故。
3、燃气泄漏事故
(1)切断气源,关闭燃气表阀门或上游阀门。
(2)瓶装液化气泄漏,立即关闭钢瓶阀门。如果阀门已着火,可用湿毛巾、衣物包手后关闭阀门。
(3)打开门窗,让空气流通,使燃气散发出去。
(4)避免火源。熄灭一切明火,禁止开或关任何电器设备,切勿打开抽油烟机或排气扇,切勿使用电话、手机,以免产生电火花。
(5)疏散家人及邻居,阻止无关人员靠近。
(6)电话报警。选择没有燃气泄漏的地方打火警电话或当地燃气抢险电话。(7)寻找漏气点,严禁用明火。可用肥皂水或洗洁精涂抹在导管接头或开关处,有气泡鼓起的部位就是泄漏点。
4、煤气中毒事故
迅速将中毒者撤离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处进行抢救。抢救人员应戴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中毒。
现场急救
(1)轻微中毒者:感到头晕恶心,可让其饮用糖水、茶水或牛奶等饮料,使之清醒。(2)中毒较深者:昏迷、脸色粉红,应立即输氧或人工呼吸;给中毒者盖上衣被保暖,保持体内热量。
(3)中毒者失去知觉往往会出现呕吐,要将其头部侧放,防止呕吐物吸入肺部引起窒息。
(4)急送医院或打“120”急救电话,无论中毒深浅都应立即送医院。送医院途中给中毒者输氧,并注意呼吸道通畅。
5、饮用水污染事故
(1)发现自来水有问题,立即停止饮用,及时告知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和周围邻居停止使用,并向当地供水部门或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如发现水源地周边有企事业单位违法排污,立即向环境保护部门举报。
(2)不在受污染的水体附近区域进行捕捞、放牧、引灌等作业以及洗涤、游泳等活动。(3)不慎饮用被污染的水,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出现异常,立即到医院就诊。(4)用干净容器留取3升—5升水样为标本,提供给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5)接到政府部门有关水污染问题已解决的通知后,才恢复使用自来水。
(四)爆炸
1、立即卧倒,趴在地面不要动,或手抱头部迅速蹲下,或借助其他物品掩护,迅速就近找掩蔽体掩护。
2、爆炸引起的火灾、烟雾弥漫,要做适当防护,尽量不要吸入烟尘,防止灼伤呼吸道,尽可能将身体压低,用手脚触地爬到安全处。
3、立即打电话报警,如遇伤害,拨打救援电话求助或就近到医院救治。
4、撤离现场时应尽量保持镇静,不要乱跑,听从专业人员指挥,防止再度引起恐慌,增加伤亡。
三、公共卫生事件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症状:发热、干咳、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潜伏期一般在14天内。
1、及时就医,一旦确诊,住院隔离治疗。
2、不在商场、影剧院等通风不畅和人员聚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
3、经常开窗通风。
4、与病人有过密接触的人,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定时测量体温。
(二)病毒性肝炎
症状:身体疲乏、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人可能出现黄疸。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无任何肝炎症状。
1、肝炎病人自发病之日起必须进行三周的隔离。
2、从事食品加工和销售、水源管理、托幼保教工作的肝炎病人,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3、不与肝炎病人共用生活用品,对病人使用或接触过的公共生活物品和曾逗留的场所进行消毒。
(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症状: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部分病人可有恶心、腹泻、腹痛、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体温多持续在39℃以上。一旦引起病毒性肺炎,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
1、发现家禽或候鸟不明原因死亡,立即向农业部门报告;尽量避免接触异常死亡的禽类;处理死亡家禽时,穿戴防护衣、手套、口罩等,事后马上消毒、用肥皂洗手。
2、接触禽类后,如出现发烧、头痛、发冷、哆嗦、浑身疼痛无力、喉咙痛、咳嗽等症状,且48小时不退烧者,马上就医。
3、饲养家禽时,做好个人防护及环境消毒工作。必要时,饲养人员接种流感疫苗。
4、发生禽流感疫情时,采取强制性防疫措施。
5、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水果,增强抵抗力。
(四)艾滋病
症状:典型性的艾滋病主要表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所引起的条件性感染(或称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多系统损害。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1、艾滋病病毒感染或病人应避免将病毒传给他人。如过性生活时要坚持使用安全套,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剃刀、牙刷等。不献血。避免怀孕。如果考虑怀孕要向医生咨询,在医生指导下怀孕,以减少母婴传播的机会。及时认真地消毒被自己血液、精液等分泌物污染的物品。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
3、艾滋病病人应到当地指定的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接受检测和治疗。
(五)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
症状: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一旦感染就很难清除,并终身携带。其感染主要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urkit淋巴瘤、鼻咽癌有关。
1、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2、接触EB病毒感染者时戴口罩。
3、若怀疑感染EB病毒,及时就医。
4、接种疫苗。
(六)狂犬病
症状:发热、头痛、恐水、怕风、四肢抽搐、喉肌痉挛、牙关紧闭等。
1、被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后,首先要挤出污血,用3%—5%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最后涂擦浓度75%的酒精或2%—5%的碘酒。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切记不要包扎伤口。
2、伤者应立即到医院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第一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24小时内;第三天、第七天、第十四天和第二十八天再各注射一次。
3、如果一处或多处皮肤形成穿透性咬伤,伤口被犬的唾液污染,在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同时,必须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4、攻击人的动物暂时单独隔离,并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5、发现狗、猫等动物出现精神沉郁、喜卧暗处、唾液增多、后身躯体软弱无力、行走摇晃、攻击人畜、恐水等症状,要立即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6、人被狗攻击并咬伤,应立即向当地公安、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七)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症状:眼部充血肿胀,有异物感,眼部分泌物增多等。
1、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滴眼液,并到医院就诊;告诉他人注意预防。
2、不去人群聚集的商场、游泳池、公共浴池、工作单位等公共场所。
3、不与患者共用毛巾及脸盆;及时消毒患者使用的毛巾、接触过的公共物品。
4、在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发现红眼病患者,应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八)手足口病
症状: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般症状较轻,往往是出现发烧,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绝大多数情况下7天—10天可自行痊愈,一旦出现高烧不退、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医院就诊。
1、注意个人及家庭卫生,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保持居室通风,勤晒衣被。
2、幼托等单位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如果小孩生病,请及时到正规医院诊疗,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玩具等应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5、如果幼儿得病,要及早告诉老师,并不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
(九)农药中毒
症状:呼吸障碍、心搏骤停、休克、昏迷、痉挛、激动、烦躁不安、疼痛、肺水肿、脑水肿等。
1、将中毒者撤离现场并采取急救措施,对中毒严重者,采取急救措施后带上农药包装物或标签尽快送医。
2、如果中毒者停止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对农药熏蒸剂中毒者只能给氧,禁止进行人工呼吸。
急救措施:
1、农药沾染皮肤,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及清水(不要用热水)充分洗涤被污染的部位;洗涤后用洁净的布或毛巾擦干,注意保暖。皮肤受敌百虫污染,不能用肥皂清洗,以免转化为毒性更高的敌敌畏。
2、眼睛被溅入药液或洒进药粉,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时把眼脸撑开;清洗后,用干净的布或毛巾遮住眼睛休息。
3、吸入农药感到不适,立即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安全处,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等,解开衣服,使呼吸通畅;用干净水漱口,用肥皂洗手、洗脸,注意保暖。
4、吞服大量农药引起中毒,应立即催吐或洗胃,不要先用药物治疗。如吞服量少或难以催吐,采用无机盐类泻药。
(十)猝死
症状:突然晕倒、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等。
1、大声呼救,请求援助,并立即呼叫120。
2、将患者移至硬地板上,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3、采用压额抬颏法通畅呼吸道,即一手掌根压前额,另一手食指、中指上抬下颌骨。
4、口对口人工呼吸;保持仰头抬颏、开放气道,用手指将患者鼻孔夹闭,用双唇密封包住患者的嘴,以中等力量做两次吹气。换气时松开患者鼻子通气。
5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即每按压30次后进行人工呼吸2次,直到专业救护人员到达前应持续抢救。
第三部分突发事件应急对策知识
(一)预防传染病学会如何洗手
手在预防传染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原来认为手是菌痢、伤寒等肠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介质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手在人感染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并认为医院内感染30%以上与医务人员的手有关。
正确的洗手包括何时需要洗手及如何洗手。一般来说,下列情况需要及时洗手。
1、外出进入室内时。
2、食前便后。
3、擤鼻涕、打喷嚏后。
4、接触传染病病人后。
5、接触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后。是否用水洗一下手就符合要求呢?正确的洗手应该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包括以下步骤。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沿指缝相互搓擦。
4、弯曲各手指关节,双手相扣进行搓擦。
5、一只手握另一只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6、一手指尖在另一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7、一手握另一只手腕部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二)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肠道传染病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所引起的。因此,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2、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3、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食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4、增强身体抵抗力。平时多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同时,要接受相应的预防性接种,增强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5、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三)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由呼吸道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不仅可引起不同部位的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导致皮疹、脑膜感染或败血症等。如传染性非典性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1、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照射入室;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
3、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4、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6、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
7、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8、早就诊,早治疗。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
(四)如何预防虫媒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病原体传入健康人体内导致发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
1、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积极消灭居室内的蚊、螨、虱子、跳蚤。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全面清除室内外环境,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
2、使用蚊帐、驱虫剂等驱除蚊子。
3、夏秋季外出注意防护,野外活动穿长衣裤、鞋袜,尽量少到蚊子易孳生场所停留或活动。流行期间少外出,不到病人家中。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夏秋之间,注意保暖,防感冒;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5、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个人或家庭、邻居有疑似病人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6、10岁以下儿童到医院进行乙脑疫苗的接种,提高免疫力。
(五)溺水了如何进行自救
淹溺又称溺水,是指人淹没于水中,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窒息而死亡,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不熟悉水性误入水者,可进行自救。
1、落水后不要心慌意乱,应保持头脑清醒。
2、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则口鼻可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呼气易浅,吸气易深,则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待他人抢救。
3、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举手反而易使人下沉。
4、会游泳者,如小腿抽筋,应息心静气,及时呼人救援,同时自己吸一口气,仰浮于水面,用抽筋对侧的手,抓住抽筋的脚趾,并用力朝身体方向拉,而另一手掌压在抽筋腿的膝盖上,有助于小腿伸直和肌肉松弛;若大腿抽筋,深吸一口气后,使身体仰于水面,屈曲抽筋腿,然后用双手抱住小腿,用力使之贴紧大腿,轻轻屈伸,并牵拉大腿肌肉,以解除大腿抽筋。
(六)中暑了如何应急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外,空气中湿度的增强、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发现自己或其他人有头晕、口渴、多汗等先兆中暑和四肢湿冷、脉搏增快、面色苍白等轻症中暑表现时,1、首先要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2、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
3、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
4、如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晕厥等情况,除了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就诊。
(七)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
1、开通呼吸
呼吸道堵塞,是交通事故现场急救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开通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应采取如下措施:
(1)手抠排除口中异物
掰开伤员的嘴巴,用手指或手绢、纱布包着手指抠出伤员口中的异物。操作时必须小心谨慎,切忌将异物通进气管。
(2)侧卧、俯卧排除呕吐物
对有大量、反复呕吐,较长时间丧失意识的颅脑损伤的伤员,在无胸伤的前提下,取俯卧或侧卧姿势,使呕吐物自流排出体外,避免倒流入气管发生危险。
(3)托起下颌,开通气道
对昏迷中舌根后坠的伤员,可用双手将伤员下颌拉起或托起,以开通被舌根堵住的呼吸道。
2、心肺复苏
(1)人工呼吸
将伤员仰面放在平坦的地方,头向后仰(可在伤员的口鼻上放块医用巾或干净手帕),然后吸足一口气,将自己的嘴对着伤员的嘴(或鼻)用力呼出,一般每分钟成人为14—16次,儿童为18—24次。但必须注意“嘴对嘴”吹气时应捏住伤员的鼻子,“嘴对鼻”吹气时应捏住伤员的嘴巴,以防空气遁出。
(2)胸外心脏按压
将伤员仰面放在硬平面上,救护时,要站在伤员的左侧,左手掌平放于其心脏部位,右手掌搭在左手掌上,用力按压,使胸部振动触及心脏,这样安全垂直地向下挤压胸部4—5厘米的范围,每分钟60次,为儿童施术时用一只手即可。
(八)外伤止血常用急救法
1、直接加压法:
用手掌和手指按压在伤口上,并保持压力在15分钟以上。
2、高举法: 协助伤员躺下,举起并支持伤员出血的肢体,使其高于心脏。
3、压迫止血法:
上肢止血时,用一手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手固定手臂。适用于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外伤大出血。
下肢出血时,将两手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处于坐位或卧位。适用于一侧下肢大出血。
4、止血带止血法:
是在四肢出血严重用一般止血方法无效时,采取的一种断流止血法。基本方法是对肢体出血部分的上部结扎,阻断流向伤口的血液而达到止血目的。使用此法时,要注意时间,每隔40分钟松开一次,每次约1—2分钟。
5、伤口包扎法:
根据伤口污染程度和有无异物存留的情况,可用卫生棉蘸蒸馏水或凉开水对伤口进行清洗。经清理后的伤口,最好用消过毒的急救包、厚棉垫、止血带、三角巾、多头带、纱布、绷带等进行包扎,也可用毛巾、手帕、领带及衣物等代替,但必须先用火焰对其面料进行燎烤至微焦以杀灭病原体,同时要远离肇事车辆等易燃体。包扎四肢伤口时,结扎部分在伤口近心端。
(九)地震过后被埋应如何求救
时间就是生命,耽误的时间越短,人们生存的希望就越大。震区民众,尤其家庭和邻里之间的自救和互救,是减少伤亡的关键。
1、自救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要有信心和勇气,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1)尽量清理压在身上的物体,想法脱离危险区。
(2)一时不能脱险的,要设法扩大安全空间,防止重物坠落压身。(3)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烟尘呛入窒息,可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
(4)要保持体力,不要急躁,不要盲目高声呼叫,可用石块敲击等方法与外界联系。(5)积极寻找代用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2、互救
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救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1)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物声。(2)挖得准:抢救时,要大致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扒,以防意外伤亡。
(3)救援得法:救援必须讲究方法。首先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灰尘,防止窒息。再暴露胸腹部以及其他部位,施行包扎或急救,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不要强拉硬拖,防止新的伤亡。尽量用小型轻便工具,避免重物利器伤人。
(十)烫伤、烧伤如何紧急处理
烧伤是由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组织损伤,烧伤的程度随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
1、迅速使伤员脱离火源或热源,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泡的衣服。
2、烧烫伤部位用冷水浸泡或冲洗20分钟冷却,防止烧烫伤面积扩大和损伤加重,这在早期是能实现的有效措施。化学烧伤用流动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
3、中度以上烧伤时,在冷却处理的同时,打“120”急救电话,局部不要用任何药物。还需检查是否危及生命的复合伤,如大出血、窒息、颅脑伤等,若有要及时抢救。
4、应在伤面上覆盖消毒纱布,可用消毒餐巾代替,再进行包扎,防止感染和止痛是有益的。
5、不要强行脱去粘在皮肤上的衣服,否则会引起皮肤撕脱,可以用剪刀剪开。对创伤面上的水疱不要挤破。
(十一)咬伤如何紧急处理
现在无论是都市还是村庄,养狗的人都很多。在旅行中,游客被狗咬伤的事,也时有所闻。常见的咬伤除狗咬伤外,还有毒蛇咬伤,猫抓伤,以及其他动物咬伤。
1、用止血带,但止血带不要过紧,松紧度与抽血化验时相同。
2、可就地取材,如各种带子、毛巾或手帕,都可当止血带用。止血带扎在伤口上方3—4厘米的近心端。
3、处理伤口时,用大量流水冲洗伤口,以洗掉伤口外表毒素,减少毒素进入体内。
4、用吮吸的方法如拔火罐,用吸引器或吸奶器等,吸出毒素。
5、如伤口有毒牙残留时,要用刀尖挑出。
6、狗咬伤和猫抓伤要注射狂犬疫苗,毒蛇咬伤用蛇药或抗毒血清,其他咬伤也要进一步清创扩创,使咬伤不至于危及生命或造成较大的危害。
7、处理伤口不要涂凡士林之类的软膏,以免到医院后影响伤口观察及处理。
8、各种咬伤均要尽快去医院诊疗。
(十二)蛰伤如何紧急处理
蛰伤是指昆虫的刺蛰入人体皮内,释放出毒汁而引起人体的损伤,常见的有蜂类、蜈蚣、蝎子、蚊子等。
1、蝎子、蜜蜂等在蜇人时,会把尾刺留在人体皮肤内,有的尾刺有钩,有的无钩,要设法将断刺拔除。拔毒刺时不要挤压伤口,更不要把毒囊挤破,而应用刀尖挑拔出,以免毒液扩散。
2、用清洁水冲洗伤口,减少毒液进入体内,有条件时可用吸吮器或拔火罐把毒液吸出。
3、局部用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血流量,也减少毒液进入血液中。
4、有全身症状或全身过敏反应时,要尽快去医院救治。
5、被蛰伤后20分钟仍无症状,则可以放心了。
(十三)发现食物中毒如何紧急处理
食物中毒就是吃了含有有毒物质的食物或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后出现的一类非传染性的疾病。根据有毒物质的不同性质,一般将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四类。发生食物中毒后,千万不要恐慌,自乱阵脚,在等待医院救护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以达到对毒素进行稀释的目的。
2、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产生呕吐反应,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排出。(对腐蚀性毒物中毒以及处于昏迷休克或患有心脏病、肝硬化等疾病的病人不宜采取此方法!)。
3、导泻:如果吃下去的中毒食物超过2小时,且病人精神尚好,则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服用泻药,以促进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4、保胃:误食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后,应及时服用稠米汤、鸡蛋清、豆浆、牛奶等,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5、尽早把病人送往就近医院诊治。同时保护好现场,保留好可疑食物和呕吐物。及时向当地区食药监局行政部门报告。
6、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呕吐物、尿液、粪便、血液的化验,这既有利于尽早做出诊断,也会给以后的维权索赔提供证据。
(十四)遭遇雷电天气如何应急
1、遇到强雷电天气,在空旷田野上,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
2、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在稠密树林中,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
4、在平坦的开阔地自行车、骑摩托车或开
5、不要在高楼烟囱留;不要到湖泊、江河、也不要去游泳。
6、打雷时,在室内相对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最好找一块空地,双脚雷雨是极不安全的。带,最好不要骑马、骑拖拉机。
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十五)如何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1、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传染源:患有传染病的人或动物,或体内带有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毒、细菌或寄生虫传播时所借助的渠道,如空气、不洁食物和饮水、性接触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不具有免疫力,敏感、易患的人群。
2、阻断传染病传播的三个环节
阻断传染病传播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阻断传染病的传播流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1)隔离或消灭传染源:隔离和治疗患者、消毒、消灭有病的动物。
(2)切断传播途径:洗手、戴口罩、消灭蚊子和苍蝇,不让病菌和病毒进入体内。(3)保护易感人群:打疫苗、锻炼身体。
3、不同传染病传播途径不同,预防的方法也不完全一样
(1)呼吸道传染病:注意营养,经常锻炼身体,多饮水,屋子里经常通风换气,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接触患者时戴口罩等。
(2)肠道传染病: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变质的食物,不到卫生条件不好的小摊上买东西吃等。
(3)虫媒传染病:加强防蚊灭蚊,远离野生动物等。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应急管理工作,落实好应急知识的宣传,增强全体师生的公共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按照《水区教育局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我校于2016年5月9日至5月13日一周时间在学校广泛的开展了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宣传活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校接到区教育局下发的《水区教育局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于5月5日召开了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动员会议,同时研究制定了《乌市第八小学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分管副校长具体组织实施,细化分工,周密部署。要求各处室、各年级,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和任务,为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认真组织,重抓活动的落实。
我们在活动中要求,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确保活动突出实效,产生影响,切实增强师生、家长的应急常识。活动期间,领导小组派出相关人员深入到各处室、各年级检查监督、指导活动的开展。各处室、各年级落实了责任,明确了任务,精细组织,扎实地开展活动。形成了校领导牵头,分管人员具体实施,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相互协作,学校少先队联动的宣传格局。各处室、各年级在活动中总结,在总结中组织活动,确保领导到位宣传到位、教育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使应急知识深入人心。
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
1、营造宣传活动氛围。我们在校门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向学生及其家长散发应急知识宣传单,并且通过应急疏散演练、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载体广泛宣传应急安全知识,使学校安全应急知识家喻户晓,师生牢记。
2、我校按各处室、各年级实际情况,为使应急知识宣传周扎实有效开展,我们具体了以下工作:研究安排部署本校宣传活动的开展;各班召开主题班队会,活动形式多样,有:知识问答、自护演练、观看应急视频、手抄报竞赛等,保证了应急安全知识浅显易懂,针对性强,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充分利用校会集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仅要有应急自救自护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注意安全,事事注意安全,掌握注意安全的相关知识,从小养成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各处室各年级结合具体情况,对校园内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场所、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食堂、人员密集场所、电路开关、实验室等进行一次详细的安全排查。确保无疏漏、无隐患;有针对性的组织师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从不同侧面,不同形式,做到了活动开展实际、实效;聘请交警队有关干警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讲座,通过讲解法律法规、生活实例等为师生展开了生动活泼的教育案例,使安全和应急自救自护知识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广大师生中有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使家长也积极的参与到学校、学生的安全管理之中,增强安全教育的社会化效果。
本次安全知识宣传活动,经过全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学校领导、广大师生对应急管理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应急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本次宣传活动的开展,深受社会、家长及全体师生员工的一致好评,加深了全体师生、家长、社会各界对安全应急知识的了解,增强了师生的应急自救自护能力,提高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为确保学校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乌市第八小学
为推广应急救护培训,提高大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在“5.8世界红十字日”、“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同时也为了以另一种形式支持四川雅安抗震救灾,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急救小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团支部共同在千佛山景区举办这次“我健康、我快乐---应急救护知识宣传”活动。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会纪念日,红十字会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创立于1864年,为了纪念国际红十字运动发起人瑞士银行家亨利·杜南先生,将他的生日5月8日定为“世界红十字日”。红十字会遵循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七项基本原则,南丁格尔精神是红十字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
150多年前,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地救护。从此,应急救护一直都是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核心工作。向全民普及自救互救技术,组织群众进行现场救护是中国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和光荣使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自成立后,先后组织了救护培训、世界急救日宣传、应急救护技能比赛、院内志愿服务和护理培训等活动。志愿队始终恪守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誓言:以南丁格尔精神为榜样,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传播健康理念,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一个人散发一份光,一份热,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世界,都会感到一丝光明,一丝温暖。这次活动我们将
“食品添加剂可以不加吗,甜蜜素是什么?保健品真能保健吗?咱们省对小作坊、小摊贩是如何监管的,老年人饮食应注意哪些……”,6月10日上午,陕西省在西安市大唐西市广场举办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吸引了不少路人前来观看询问。省食安办、卫计委、工商、质监、公安、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接受群众现场咨询投诉。省政府副省长祝列克、省政协副主席冯月菊以及省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在活动现场各厅局展台前,祝列克仔细询问了陕西省食品安全现状、监管体制衔接是否顺畅以及食品安全辨别常识,倾听群众有关食品安全意见和建议,要求食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同时也要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
今年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从6月10日至22日,活动启动后,陕西省进一步结合监管工作实际,举办食品安全系列深度行活动,主要包括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五期专题互动访谈和食品安全系列讲座;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举办检验检测实验室公众开放日活动和走进食品企业活动等
田世宏在致辞中指出,标准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在企业实现社会化大生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标准已经成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标准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带给大家品质和质量的保证,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变得可以预期。他强调,李克强总理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提出要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此次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宣传质量、宣传标准的平台,期望通过这个平台不断推动标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将更多、更好、更有用的标准知识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让大家了解标准、认识标准,在生活中应用和掌握标准,学会运用标准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标准为大家更美好的生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标准知识普及工作需要包括各类图书馆、出版社在内的文化出版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也需要广大读者、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参与标准化理念的传播,参与标准化方法的应用。
李迎丰表示,生产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催生和造就了标准,标准诞生的使命就是为生产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为广大民众安全、舒适、便利地生活服务,这就既需要标准走向社会,贴近广大民众,又需要广大民众走近标准、了解标准、使用标准。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将在国家标准委的领导下,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消费者、广大民众的要求,通过出版更多、更好的标准和标准通俗读物,与广大消费者、广大民众零距离接触,以及互联网等方式来宣传标准、解读标准,当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广大民众、标准制定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使广大民众、使全社会更多地了解标准、关注标准、使用标准,共同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使每个人都能够在有序、公平的市场中成就事业、共同发展,使每个人的生活都能享受标准带来的舒适与便利、幸福与和谐。
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具有国家标准、部分行业标准专有出版权,长期致力于我国标准出版宣传推广工作,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每年通过向质检系统以及社会各界赠书,积极推动标准图书特别是标准通俗读物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家,年赠送标准图书200万码洋。在本次活动中,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向全国100个省市公共图书馆各赠送标准及标准科普读物2万册,目的是发挥图书馆的辐射作用,获得更大的宣传效应,使标准知识在全社会得到广泛传播。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的25家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之一,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正在努力打造国家标准数字产品生产基地,将把标准知识通过数字化、多媒体的形式源源不断地送至读者面前。
在活动现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石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家电院、中轻联认证中心、全国家具与室内环境检测中心、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料产品及试验方法分会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向读者和观众宣传了包括食品安全、节能环保、装修建材涂料、汽车、家电家具、玩具、纺织制品等多方面的标准质量知识、消费维权常识,并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得到前来咨询的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一开始就吸引了很多消费者。在食品安全咨询台前,来自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专家郭新光指着咨询台上“标准走进百姓家”丛书的粮油食品、有机食品等分册对田世宏说:“现在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非常关注,前来索要这几本书的消费者特别多。”一位怀里满是标准和标准图书的大妈激动地告诉田世宏:“你们的这些书很好,我看得懂。”一位男士在打假维权咨询台前与专家交流后表示:“有了这些标准和图书,我今后去哪里都不会上当受骗了。”
此外,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还将在北京图书大厦四层举行为期10天的图书展销活动。
【应急管理科普知识宣传】推荐阅读:
HSE管理体系常识和应急知识06-14
市年度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工作总结11-12
应急管理职责07-27
应急管理10-13
试题-应急管理11-12
煤矿事故应急管理课件06-16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07-04
第六章应急管理07-12
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09-23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平台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