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推荐8篇)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篇1

摘要:

一、当前教育的现状

二、教师应具备那些能力及应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三、国家及社会各方面应如何帮助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关键词:教育

教师能力

教师素质

挑战

一、中国当前教育之现状

教育是个很大的题目,以我的阅历和见识,只能浅显地对教育现状就我所闻所思所想,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1、中国的教育是格式化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成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慢慢走上了格式化的教育,何谓“格式化教育”即面对日趋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却一直在以应试为手段,以标准化为目标,向未来培养和输送一批批“格式化教育产品”。这些“教育产品”不光思想同质,行为一律,甚而连发型也不能有任何的“创新”和“自由”的成分或元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从我们对它进行批判之日起,它已经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席卷校园,大学以前,教育天天围绕着高考,一切为了高考,由此可以想象我们的大学教育是怎样一副模样。大学的过分自由让刚刚走出圈养的大学新生们过度放纵,失去了方向。而大学的课程设置上又严脱离社会,一切学习都冲着毕业证和学位证,更无从谈起生命教育。当危机来临时,他们没有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无力面对,导致悲剧的发生。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小孩要乖”。乖,意味着对现有秩序和知识体系的默认,对任何具有反叛可能的思想的抛弃,把本来具有无限可能的头脑格式化,统一成一种人,一种应付考试以期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人。这种应付贯穿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几个阶段,呈现抛物线的发展态势,在幼儿园的时候学习比较放松,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达到顶峰,进了大学又彻底松懈下来。

西方国家的教育跟我们很大的区别就是——大学教育宽进严出。在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的中学后,需要你调动自己的整个知识框架和创新思维,付出相当的努力,才能得到一纸文凭。所以,西方国家的大学毕业典礼,是极其隆重和荣耀的,在很多电影镜头里我们都可以看到举家出动庆祝孩子毕业典礼的场景。而我们的大学,平时教室空空,到了期末人满为患,临考了复印笔记、背笔记,就能轻松过关。我们没有隆重的毕业典礼,学校发毕业证就像发作业本,大学毕业生显得廉价而仓促。

拿着廉价的大学毕业证书,也意味着我们被成功地格式化,输送到社会的各个工作岗位上,却因十几年来的应试思维,让我们在招聘单位面前手足无措。因而,近来关于名校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流落街头的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多。全国统一考试尤为可怕,把上千万乃至上亿人,推入只有单一标准答案的荒谬世界,这不仅否决了创新型人才在社会中的竞争优势,而且也断送他们在就学、就业和事业发展的生存空间。

全民化的应试制度,是后集权教育思维的标记。考试成为政治修辞的技巧训练。许多教科书概念错误,漏洞百出,却被奉为学术圭臬,成为考试的唯一标准答案,强行灌输给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知识体系围殴下,科学、民主和创新等人本主义价值,遭到了难以修复的重创。

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学生能学到什么呢?我国的教育前景又会如何呢?

2、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

西方教育以哈佛为例,希望学生毕业后能够:第一独自探索世界;第二建立对知识的好奇;第三具备探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能把找到的解决方法与他人沟通;第五培养创造力,用崭新方式看问题。这五条似乎没有一条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内。

西方一些教育和社会发达国家,他们的孩子,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就和家长、和老师一起去图书馆钻研,去查资料,去探索诸如二次大战的成因及后果,以及历史评价等等宏大的课题,没有标准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原因,寻找答案。

改革中国的教育现状,首先要重新反思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完整的人,而这就需要有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

二、教师应具备那些能力及应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的时代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培养出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具有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和把科学文化知识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的人才,能否为国家培养靠的住、留的下、用的上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时代使命的认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

我认为教师应当具备以下教学能力:

1、教师的教学能力

1.1驾驭课程标准的能力

国家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指导教育教学的一面旗帜,它的提出是站在世界的高度,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充分酝酿,反复实验,总结出来的,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课标》分前言、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全文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多方位、多角度,构建了一个新的教学体系。三维目标的提出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融合,提高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和谐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方式,主观发展;课程目标详实地对各学段学习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实施建议方面既注重了指导性,又具备了灵活性,作为当今教师必须字斟句酌,深刻领悟教师只有掌握好这一理论工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才能推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1.2驾驭文本的能力 文本即教材。现在的教材版面繁多,内容各异,校选自主性强。但无论是哪一种教材,作为教师都必须深钻细研、吃准、吃透。每一堂课都要精心构思教学课案,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深悟领会文中主旨,认真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把文本中蕴藏的知识、智慧、神韵、力量充分挖掘出来,让每位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启迪心智,受到教育。同时教师又不拘泥于文本,带领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到大千世界去认知客观事物,做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一堂生动有趣深刻的课绝对不能从照本宣科中获得。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在课堂上老师并不能方方面面地都照顾到,但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今天的课题上,那就需要老师的设计和创意能力。“顺应、利用、制约、诱导”也许就是老师在设计课堂活动前应该考虑到的。1.3驾驭学生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溺爱有加,个性较强,心里怪异,怕苦怕累,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因人而异、严慈相济、对症下药,既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罚,沟通与交流,学习与游戏的有机结合,同时又与家长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按教师指导去做。这样的教师无论是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习生活,都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往往也就是学生他们今后的人生转折点。而善于观察学生行为的老师一般也会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在课堂上,老师并不只扮演着老师的角色,另外,还有组织者、参与者、实践者、合作者、交流者、指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以及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1.4驾驭自己的能力

教师角色的转换,现在教师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生活,知识与智慧的组织者、指导者、启迪者;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终身学习,充实自己,做博学多识的专家,这样对学生才具有亲和力,尊重你、佩服你;教师必须耐下心思,勤于奉献,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抛开社会不良现象的侵蚀,不追逐名利,做真正的名师、人师。具体来说,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

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教师的角色适应力不仅指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而且在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重角色转换上也要适应。

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既能听“话”,又能听“声”,这样才能破译他人的言外之意,或称言下之意,包括对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情绪控制力——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的情绪控制力可使教师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育活动中。教师情绪控制力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既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慰藉,也会给学生心灵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

心理承受力——诲人不倦的基础。教师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关系。生活在一个有较多挫折刺激源的情境中,承受力强的教师,对教育环境、学生状况、领导素质、社会公正、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随时都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在挫折状态下,也会采取正确的方式应付挫折,迅速摆脱挫折对心理的消极影响,并从挫折中学会坚强和奋进。

教育表现力——教师机智的基础。教育表现力是个人这种本能倾向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的发展。教育表现力强,不仅意味着个体敢于展示自我,更意味着教师在职业工作中善于发展自我。这就是说,教育表现力既凝聚着个体对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表现为良好的教师机智;同时也凝聚着个体自我意识的成熟,它是教师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集中体现。

教学反思能力——反思是教师自我适应与发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反思不只是对教学过程的回顾,不只是看漏的环节,更重要的是把注意力放在实施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了什么问题,今后要如何解决问题。“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也在此。通过反思教学,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分析,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有利于捕捉教学“灵感”改进教学方法,并积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使教师“学会教学”。1.5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其教育资源,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的整合能力:一方面,要具有高效获取、批判性吸收、存储、创造性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知识成倍增长和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有其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教学信息反馈方式的变革,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认为教师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2、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2.1思想道德修养

德为师之本,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对后进生学困生不能嫌弃,知识学不会要教会他们做人。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我认为包括以下几方面:

热爱本职工作——教育事业就是教书育人,它使人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教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每一个投身于这一事业的人,都应该为之倾注毕生精力,都应象孔子那样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象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教育事业要有较高的责任感,提倡终身从教的乐业精神,严谨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爱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热爱学生要做到上课如父子课下如朋友。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师爱也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师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世间情态、人情冷暖的感受与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相反,厌恶学生,使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遭到教师的漫骂、讽刺和打击,就会使他们过早地体验人生的残酷,人情的淡薄,就会滋长学生冷漠甚至畸形的心态,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现在受社会影响,学生不尊重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更应该捧出爱心对其耐心教育。而且师爱还可以换来学生的爱,师爱可以产“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教师应以高尚的宽阔的胸怀,去热爱学生,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注重师范——“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还应具有宽广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品格,严谨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正人、正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自觉,进行严格的自我监控,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以自己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学生。2.2 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事业。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成材的可靠保证,是在教师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教师应具有广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

爱好广泛。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只有具备广泛而丰富的兴趣,才能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才能研究、探索并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坚定的决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不畏艰难险阻的决心,以自身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才能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实现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意志坚强,勇于奋斗的榜样!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一定能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诚然,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做到很多很多,如:胸襟宽阔、为人真诚、乐于助人、具有合作精神、敢于挑战自我等等。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认真地完善,用我们一腔爱生、敬业的热血,去做好教育工作,就会成为家长欢迎、学生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三、国家及社会各方面应如何做

为了我国的教育能有较快的改革和发展,不只是教师,社会各个方面都应为之努力。具体建议如下:

1、完善师资培训环节,提高培训质量

成立“教学考培中心”,专门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评,研究教学规律,定期举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相关的培训、讲座、研讨会,在教师整个的职业生涯中提供帮助。建议如下:一是让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充当“青年教师导师”,导师通过“传帮带”与青年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使青年教师熟悉教学程序,掌握教学技巧,并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青年教师,使其加深对职业道德的感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依赖教研室的团体力量,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点评,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加深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进而提高其教学水平;三是依靠教学督导和教学调研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把关。教学督导一方面敦促青年教师遵守教学规范,另一方面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四是设有专任教师,进行教学规律研究,除了对教师进行职前培训,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比赛,并对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提供帮助。

2、完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目前大多高校考核出现明显偏向科研的倾向,导致出现教师过分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考核计划,突出教学方面的重要性,增强教学在考核中的分量,正确引导教师合理地分配教学、科研的时间和精力。考核内容应该具体包括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学创新等。教师的教学表现应与教师的聘用、晋升、终身职位和工资等级联系起来,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设立专门的教授席位,奖励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

3、提高教师物质待遇,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随着岁月的积累,我国教师的薪金确实有所变化,但变化的幅度与频率并不尽人意。所以一段时间内,不少教师纷纷跳槽、改行。要改变这一状况,建立一套优于其他行业的升职提薪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西方国家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教师管理政策的实践经验表明,教师职业的社会待遇的高低与教师队伍素质状况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内在相互依存关系。“吸引那些拥有教师必备能力的人进人教师行业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改善”。当教师的社会待遇提高时,其在社会公众中的职业角色形象就比较高,也容易吸引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教,教师队伍素质状况就能够得以很大的改善,多数素质高的教师也乐于从教。同时,教师经济待遇的提高,为他们解决切实的后顾之忧,也能使他们安心工作,不会总想着兼职赚钱,这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有着直接作用的。解决教师的社会待遇问题,政府行为在其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并承担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要下大力气做到这一点,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的队伍,并保证教师能安心从教,使其整体素质提高。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篇2

本次体育教学技能比赛涉及面非常广, 包括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说课、体育理论、自我展示等内容。本次比赛为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 使老师们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这次活动也检验了全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水平, 对促进体育教师成长, 全面提高专业素质,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 通过本次比赛, 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 具体表现

1. 比赛中教学技能每个项目样样都拿得起来的教师不多。这次比赛虽然涉及到的内容较多, 但这些项目都是最基本的也是很简单的动作技能, 且都是在教材里面经常出现的内容, 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2. 一些项目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让人担忧。这次比赛田径项目有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跳远和侧向滑步推铅球, 就拿侧向滑步推铅球来说, 有的教师根本就不会做。笔者对其中1个比赛小组进行了全面观察, 45名参赛教师中有8个人把动作做错了, 不是用滑步而是用垫步。其他小组虽然没有统计, 但也经常有老师做错动作, 有的参赛老师说, 她根本就不会做侧向滑步。蹲踞式跳远也不乐观, 据笔者观察, 约有50%左右的老师不能做出较规范的动作, 有的老师还采取了挺身式跳远。在排球项目比赛中, 有正面双手垫球、正面上手传球和正面上手发飘球。在正面上手发飘球时, 有90%左右的老师不会发飘球, 好多老师连球都发不过网, 还有的老师连动作要领都不知道。在体操项目比赛中, 有队列口令、跳箱分腿腾跃 (男纵箱, 女横箱) 、技巧的后滚翻、鱼跃前滚翻和双杠的支撑摆动前摆下等, 行进间转走时有的老师经常喊错口令, 有的老师不敢做跳箱动作, 有的在保护帮助下才勉强完成动作, 有一名男教师不仅放弃了跳箱, 口令也喊错了, 鱼跃前滚翻也不会做, 只好尴尬的离开。说课过程中, 好多老师语言表达不清晰, 缺乏逻辑性, 抓不住问题的关键。

(二) 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1. 体育课无法正常开展。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不用说农村中小学, 就连一些市、县的重点中小学体育课都不能正常开展。除了场地、器材这些多年来未解决的原因外, 受“安全”问题所困也占了很大比重, 跳箱、跳高、双杠等这些体育项目更是让教师“谈虎色变”, 根本无法进行。这些基本的教学技能, 老师在体育课上不敢教, 而课下又没人练, 时间一长, 老师们自然就会生熟, 尴尬场面也就难免出现了。

2. 一些参赛选手比赛目的“不纯”。有的教师参加比赛不是展示才华, 与同行互相学习、交流, 而是为了证书、为了荣誉、为了评职称时获得一个硬件, 这就很难凸显这么高级别的比赛水平。如果这种现象不杜绝, 长此以往, 对体育教学及体育教师的发展极其不利。

3. 一些教师参加工作以后满足现状, 缺乏进取心, 不注重新知识的学习, 不注重参加体育锻炼, 再加上年龄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参加比赛, 结果就很难说了。

4. 一些老师项目发展不均衡, 有些老师只在个人专长上表现突出, 而其他方面就很吃力。在个人展示方面, 老师们各施绝技, 把自己的专长展示的非常完美, 不时博得大家的掌声, 而其它项目的表现却不能令人满意。

5. 一些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小学教学联系不紧密, 在中小学特别是中学的体育课程的很多内容, 在大学的师范专业里根本没有接触过, 所以才有了有的老师说根本没有学过的现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目前, 《新课标》已经在我省中小学全面实施。笔者认为, 教师身为人师, “传道、授业、解惑”, 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 更需要在思想品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全能型”教师。在《新课标》下, 体育教师要改变和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全能型”教师的基础上, 要在某一项有所专长。因为在项目的选择中学校根据自己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安排不同的, 但符合本校及学生的项目, 在实施班级项目的选择中, 学生会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自己的特长来选择其中的一到二项, 体育教师则根据自己的特长 (这里所说的特长也就是相对于其它项目稍微好一点的) 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来进行教学, 可是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 有些学生的水平往往会超过教师, 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模块的教学过程当中, 边学边教, 在业余时间加强这方面知识和实践, 同时在教学中做到精益求精, 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榜样, 为选项教学服务。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的良师益友 篇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反复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这不仅要求老师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同时还要求老师具备扎实而全面的基本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老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掌握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拥有高效的教學技能。通过阅读《教师博览》中有关专家的精彩文章,我认识到听、说、读、写、思、问、动七个方面在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技能当中所体现出的重要性。

一、听:善于倾听能力

倾听,善于倾听别人说话也是一种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似乎都是学生一直在倾听老师的讲课,课堂之间缺乏一种互动。大多数的学生听完之后或许就忘了;或者在听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提问不清;或者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缺乏语言组织能力,词不达意说不清楚等等。这个时候就要求老师能有一种倾听学生说话的能力。老师可以在学生词不达意的时候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给予学生补充、概括、提示和引导等,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楚概念。相反,如果老师不具备善于倾听的能力,不会听,听不懂学生想要表达的主旨,那么这样会导致教学之间的沟通不畅,甚至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倾听学生是一门很重要的教学技能,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培养听的能力。

二、说:讲课授业能力

讲课,讲课,指的就是说课。讲授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必要手段和表现形式。说是指运用语言表达,而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形式,也是直接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有的时候,老师的讲课方式和说话艺术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以讲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说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鲜明、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尤其是在解释概念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生动,要有逻辑性和科学性。

三、读:口头阅读能力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每个老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大声朗读,如果把教材读得绘声绘色、有板有眼、声情并茂,可以让学生陶醉在课堂上,将学生带入到教学的意境中去,充分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口头阅读非常重要,教师应该要做到读得准确、流畅、有感情、抑扬顿挫,把书本上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地讲述出来。

四、写: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书面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备课和板书两个方面。教学备课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诸多内容。教学备课需要精选教学的内容,活化教材,把教材上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经过思维组织后,运用文字书面表达出来,形成教案。这个过程要求老师具有极高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老师可以通过平时多阅读、多思考,与学生多交流来提高。教师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板书是否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可以准确判断出老师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老师应该写出一手漂亮的黑板字,并能够布局出漂亮的板书,因为这是作为老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

五、思: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的思维决定着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设计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知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所谓的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是一种智慧。如果老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就很难驾驭课堂。比如,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要迅速地分析学生的语言,要敏捷地判断出学生发言的基本价值所在,然后有针对的进行引导、点播、总结和概括等。有敏捷思维能力的老师,不仅在课堂教学的对话中,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问:科学提问能力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授课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多边互动的活动过程。知识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提出一个好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能使教学向前推进一步。只有提出明确的问题,才能有明确的方向,使课堂教学能沿着设想的教学思路走下去,一个或多个恰当的问题,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学会科学提问题,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不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习,并能激起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

七、动:活动组织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能力指的是演示和示范表演,例如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实验。课堂演示直观深刻,可以给学生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直观体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的规范化操作,就是培养学生要有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教师演示实验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演示实验弄砸了,意味着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一次较为严重的失误,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不信任,破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演示实验做的好,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因此,掌握演示实验的动手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的一项重要技能。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篇4

历史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从教20余年,育人也成百上千。虽然还没有实现做一个让学生崇拜的教师的基本夙愿,可一颗探索与守望历史教育的诚心和行动并没有停滞不前。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以追求美为真谛。如何改变单调的历史课堂,寓教于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兴趣、理解学习历史的价值,始终是我孜孜追求的教学境界。在现代技术、新课程改革左右下,在色彩绚烂、图文并茂的新课程教材和风风火火、百家争鸣的课堂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正日益陷于多元状况下,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教育背景,中学历史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勇气和淡泊名利的心态,才能对形势有冷静的判断和理解,才能够把握好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才能够正确传承历史,担负起一份社会责任。

历史教师怎样才能在教研上有所突破,在教学上有所创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呢?下面结合本次国培过程经历及自己20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第一点体会是:要多读书。我常有这样的体会:历史教师要走上治史、治学、治教的正道,就要做得下来,甘于奉献,甘于寂寞 善思考、勤研究、多行动。在闲暇时光,安静下来,听自己的心跳吧。读一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提升自己的教学品味;读一读历史研究进展方面的书籍,把握最新的历史研究动态;读一读最新的大学历史教材,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读一读中学历史报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在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作为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加拿大学者阿尔维托。曼古尔在其《阅读史》中写道;“我们每天每个人都在阅读自身及周边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与所处。我们阅读以求了解或开窍,我们不得不阅读。阅读,几乎就同呼吸一样,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在读书中发现新知,拓宽视野,充实自我,提高自我。要想要有真正的思想,就必须通过读书与别人的思想交流碰撞。

第二点体会是:要多积累。教师的成长,实际上是在研究中提高教学水平,又在教学中提高研究水平的。只要你想做一个出色的历史教师,那么,用心教研、着力笔耕就是理所当然的。我的体会是:作为一名教师,经常写很有必要。以写可以带动阅读、促进思考、深化教学。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总是有些问题与同事进行争论,常常有自己的困惑,每每有学生的追问。这些都是我们写的素材、通过写是自己的心思更为缜密,精神更为集中,教学更为适宜,设计更为合理。如果一个教师只会教书而不会写作,无疑是教师生涯重的一大憾事。教师不是画家,但撷取美的片段是我们的习惯,教师不是作家,但记录每一次感动应成为我们的习惯。人们都说,课讲得好,校内出名,文章写得好,校外出名。对教育的感悟、对生活的感悟无处不在都是我们写的素材,只要我们把这些点滴感悟和反思化为文字,批注在自己的教案或记录在笔记本当中。积累整理、写作并不难,可以是一篇教学日记,可以是一则课堂随笔,一段教育叙事,还可以是几句教学反思、听课随想、与学生心灵的对话。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教师都来 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他提出某些格式的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纪录是思考创作的源泉。那种连续记10年、20年、甚或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这段话道出了教育日记的写作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和作用。一有好的想法或案例,便记载下来,以便随时深入思考和借鉴、体会和揣摩,这样勤于笔耕,终于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和方法。教学也便灵活得心应手了。

其三是虚心学习、不断进步。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应该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知识渊博、富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站在讲台上一定是从容不迫、潇洒自信、滔滔不绝、文采飞扬的、这样的课堂、很容易让学生心驰神往。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伊始,我参加了本次2012国培计划中“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我深感置身于课改大潮下自己能力水平的有限,年龄又大,但我还是利用课外休息时间学习、接受新的理念、了解新的历史前沿成果,更新教学理念,紧跟时代步伐。随着计算机与学科教学整合,努力刻苦学习打字速度、学做课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平时工作中、虽然是老教师,我也是经常钻课堂听课、不但听同学科的课程、还听语文、政治、地理,与这些老师切磋交流,提高自己适应课改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深有体会,经常试着将文艺作品、诗词对联、名言警句、小品、歌曲等运用于课堂中,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抓住每一次锻炼自己成长的机遇,做好每一件教学小事。例如在每一节上课前,对学生和教学内容都要进行充分准备,对教法的选择都要深思熟虑;在每一节课后,对所得所失都要作出深刻反思。特别是多参加教科研活动,从每一次活动中总结成功与失败的教训,是提高教学技能的最好方法。例如无论做哪一级公开,还是网上教研、教改论坛、说课、评课、案例反思、为代课教师转正命题、骨干教师题库增容,这些我都尽我最大能力去做,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行们的肯定,反之又化为我进取的动力。

第四点体会是:常怀敬畏之心。教师职业是一个很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特别是历史教师,更要明确史学特特殊的育人价值,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它得天独厚的地位。在新的教改形势下、课堂教学百花齐放,各式各样的课改课呈现于历史课堂教学中、有许多课从反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反思的素材,看到了存在的许多幼稚病,使历史教学陷入一些误区。众所周知,历史教材编写的都是一些没有争议的广泛论证的基本史实、基本史论,依据的是科学性的原理,当然,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问题,但这些史实史论都是编写教材者的谨慎选择后编入的,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史学家的看法,具有科学性。而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史学方面素质低的教师,在上课时追求标新立异,通过活动得出的结论有别于教科书甚至相反,把少数人的意见当作真知灼见,甚至于出现了为希特勒翻案等问题,忽视否定了基本史论、基本史实。对学生的各种看法、新意见一律赞同,丧失了科学性、原则性,甚至于对学生从文学作品、电视电影作品中得来的印象表示支持,忘记了自己所担当的任务。只要有新意、创意,不管科学性,甚至于对神话传说中夸大的成分也不加以纠正,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历史就是电视、电影、神话故事中所讲的那个样子,对历史教材产生迷惘,不信任的态度。区别不了真实的历史与小说中的历史;这种做法对发育 成长的中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产生错误的史学观、人生观、世界观,达不到学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的目的。诚然,绝对真实的历史是永远也无法获得的,但是这不能够成为我们抛弃真实历史、走向虚无的理由。历史教学并不排除主观因素,也不能脱离主观因素。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篇5

积极开展・认真落实・有效促进-谈课例研究对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几点作用

课例研究是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出其成功和不足之处,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教学问题的.反思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实践来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指向的教学研究.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通过对课例研究的特点和基本操作过程的分析,阐述和明确了课例研究对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五点作用.

作 者:王谦  作者单位:义乌三中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课例研究   反思   探讨   总结   教学水平  作用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篇6

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立 项 申 报 书 课 题 名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 学

小学数学 主 持 人 姓 名

张 维 卿 课 题 组 成 员 党凤梅 张会

张春娴

李会 所 在 单 位 上蔡县大路李乡大胡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7年3月12日 驻马店市基础教学研究室 制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须经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和县、区教研室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二、申报书各项内容用电脑打印,要求语言严谨,字迹清晰。封面课题编号由市基础教研室课题办统一填写,学科分类须按选题指南提供的类别确定。

三、申报书需报送一式一份,A4纸打印,左侧装订。

四、课题主持人限1人,须为中级及以上职称;主要成员限5人以内(不包括主持人)。

五、材料报送 通信地址:驻马店市乐山路436号教育局院内基础教研室二楼 邮政编码:463000 联 系 人:李 瑞 联系电话:0396-2981928 电子邮箱:zmdjyslr@163.com

一、数据表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课题名称 主持人姓名 张维卿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69.07 行政职务 研究专长 数学 专业职务 一级教师 *** 工作单位 上蔡县大路李乡大胡小学联系电话

全称 3084085739@qq.com

463800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姓名 工 作 单 位 党凤梅 女 1978.4 上蔡县大路李乡大胡小学 一级教师 主 上蔡县大路李乡大胡小学 张

会 女

1977.11 一级教师要成 上蔡县大路李乡大胡小学 张春娴 女 1980.7 二级教师员 上蔡县大路李乡大胡小学 李 会 女 1984.5 二级教师 2017.4—2018.5研究报告论文最终成果形式 计划起止时间 经费预算 5000元

二、主持人主持(参与)并完成的县级及以上课题

主持人 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准单位 课 题 名 称(研究课题如已结题,请提供课题结题证书和专家鉴定意见的复印件,单位加盖公章后装订在第四页后面)

三、主持人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新张维卿 论文 天中教育 2016年第4辑 课的导入(请提供著作、论文的封面、目录、正文及获奖证书复印件,单位加盖公章后装 订在第四页后面)完成情况(参与者)立项编号 研究周期 文件编号

二、课题设计论证 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研问题的提出(理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等。(可加页)究目标、研究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界定 一个精彩的导入,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激发联想,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目的是想带动教师学习和借鉴课堂导入的经验,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探索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能灵活运用技能技巧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农村许多小学教师在新课导入的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不注重导入环节,只是一味地抓课堂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语的设计,但也只是一带而过,流于形式。因此,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的新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何合理地设计课堂导入语,已成为我们农村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有效课堂导入现状 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

寻求有效教学方法与途径。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以对话法为主要特征的“讽刺—定义—助产”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有效教学模式奠基的,无疑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他总结确立的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改变了自古以来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国科学研究,强调了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应采取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从而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

2、国内现状 在西方学者对课堂导入艺术研究的同时,国内的学者和教育家们对此话题同样很感兴趣,如胡淑玲提出导入也叫开讲,她认为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可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对导入的功能、类型及基本要求做了一些阐述。再如,李如密首先把课堂教学的导课环境作为教学艺术中的导课艺术,并认为不同特点的导课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1、研究目标 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

观念,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让学生能在有趣、有效、有利的课堂导入环节中,提高学习教学兴趣,特将教学课堂导入设计,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导入方法的研究;使学生学习思路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益。

3、课题研究的重点 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通过多样性的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加强导入教学的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以学生为本上来,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转化。

四、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访谈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操作法、经验总结法。A、文献法:学习古今中外相关的教育论著,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文章,了解前

人或他人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B、内容分析法:收集小学课题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C、个案研究法:通过课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主动设计与尝试,将精心设计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教学中。D、观察操作法: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E、访谈调查法: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导入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效果以及他们的看法与意见。F、经验总结法:在对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普及推广。研究的创新点: 选题角度新。课题着眼于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研究。课题的研究过程可操作性强,具有实际价值和社会价值。切入点准确。课题研究依据对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问卷调查结果制定研究计划,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实施,并进行个案跟踪调查,定期进行经验交流,确保活动的有序有效地进行。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与分工;研究安排与预期成果;主要参考文献;实验设施课题组成员的研与经费保障等。(可加页)与经费保障等。

一、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与分工 课题组成员均为一线教师,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中坚力量,文凭达标,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勇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创新,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是 一个团结、奋进、创新的团队,是完成研究工作的有力保障。张维卿:全面负责及执笔撰写课题申报、开题、结题报告,研究工作记录。党凤梅、李会:负责小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实验研究并整理成论文集 张会、张春娴:负责收集整理《如何在小学教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导入方法的研究》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党凤梅:负责收集整理、上传各种电子资料及结题材料的汇编设计整理工作。李会:做好课堂研究各种会议、培训记录 张会:整理汇总各阶段上交的资料 张春娴、李会:搜集理论资料,联系实际认真撰写并上交培训资料,每期做一次专题培训 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交一篇与研究主题有关的研究论文,课题组将最后汇编为成果集

二、研究安排(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7.4——2017.5)本阶段主要是做好思想工作,针对课题研究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认识本课题的价值,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组织开题工作。A、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B、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 C、调查当前教学导入的现状 D、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科研理论,确立子课题方案。

2、实验阶段(2017.6——2017.7)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并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A、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学科管理的相关理论,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各成员分工进行实验研究,积累教学案例 B、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进展情况 C、进行阶段性小结 D、对本课题作初步的文献研究。3.全面实施阶段(2017.8——2018.1)(1)采用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分析教师的课堂导入与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关系。(2)从管理的角度确立教学三阶段(准备、施教、巩固与评价)的地位,研究课堂导入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所要达到的度。(3)从实践层面上进行课堂导入技能的研究,把各阶段的教学行为统一管理。重点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改进。(4)将课堂导入技能分解为教师教的准备行为和学生学的准备行为,研究其高效性策略。(5)研究总结课堂导入技能的必要性,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指导教师反思并调整自己的课堂导入技能与教学艺术。(6)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对研究人员进行理论、研究实践的培训,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和进度。

4、总结阶段(2018.2——2018.4)A、整理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 B、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做好研究论文成果汇编 C、形成实验报告 全面总结提炼研究经验,推广研究成果。

三、课题预期成果 ①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②相关材料的资源包 ③形成围绕课题研究论文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集、课件等

四、主要参考文献 《教学基本功—课堂导入和演示技巧》作者:张君达,北京燕山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法》作者:张晓霞,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作者:郭芬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实验设施与经费保障

学校有多媒体、阅览室、学校图书资源丰富、有课外制作 室等多个交流平台,学校资料设备设施齐全 本课题的参加者是一线的年轻教学骨干,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优先安排课题研究中各项活动的所需场所、人员和时间等,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有5000元经费作为保障。

四、立项评审意见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篇7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才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进步, 而现在社会更多的是需要技能型的人才。而技能大赛就是针对学校培养出来学生技能水平的一种测验,而且更能体现出哪些学校在技能教育上的优势和缺陷。虽然职业教育的技能比赛年年都有,而且我国的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经过这多年的开展也是有很大的成效的。全国基本形成了下面的循环模式。

但在这些比赛的荣誉后面,不应该是比赛的“按部就班”,而是应该不断的“推陈出新”,让学校和教师能在技能竞赛中等到成长,形成良性的循环。本文就目前职业技能竞赛对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高的影响,提出自己的一些研究。

二、研究内容

1. 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影响。比赛不同于授课,而比赛更多的是将所有的知识统一起来进行一种实践测试, 学生不光要能大脑理解,更要求手能动起来。培养人才更需要人才来培养。而我校教师学历从表1可以看出, 本科以上的为77.8%,研究生以上较少,仅占5%,近17.2% 的教师学历低于本科。

教育部规定学历要求与我们学校目前的学历对比, 还有17.2% 没有达标。技能比赛本身就是具有双重性的, 不光针对的是操作水平的要求,还有对理论水平的要求。 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不光要在知识上不断更新,还应该更多的关注本职业的最新变化和发展前景。

2. 对专业师资队伍结构的影响。技能竞赛是培养和锻炼专业骨干教师的重要途径。因为学校在筹备本专业的技能比赛时,本专业的骨干带头人都需要将具体的竞赛规划、方案、流程报给学校,而且通过学校选拔后参加市以上比赛,都需要优秀的指导教师带队, 在比赛过程要不断地指导全队成员发挥最好成绩。通过各类技能大赛从学校教师队伍中发掘有潜力的教师培养,为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的长期性、合理性、 连续性打下扎实的根基。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我校教师从年龄层面看,50岁以上教师36人,占29.5%;40岁至50岁教师39人,占31.9%;30岁至40岁教师38人, 占31.1%;30以下教师9人,占7%。教师年龄结构总体趋于合理,30-50岁年富力强又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所占比例为63.1%,但年轻教师所占比例严重不足,断层明显。

3. 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就学校未来发展而言,“双师型”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基础。职业学校针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展开就是为了填补“双师型”教师的不足,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学习也是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现在的技能竞赛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就对学校“双师型”教师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因为在竞赛的训练和比赛的现场,都需要带队的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而通过每一场技能竞赛的展开,技能竞赛的教师也能不断地更新和提高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从表3可以看出我校 “双师型”教师的分布:

我校122名教职工,“双师型”占55人,目前能达到45%,勉强达到国家要求的40% 以上为合格。但是未来几年老教师要退休,新教师还在培养,“双师型” 教师的比例还会下降。

三、研究目的

1. 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学校要长期不断地发展,就需要后继有人,培养青年教师是每个学校应该坚持不懈的大工程。加快对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 就需要给他们创造练本领、比技能的条件。技能竞赛是一个拓展教师眼界和给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提高的最好平台。技能竞赛这个专业氛围能更好地推进教师师资水平。

2. 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实践技能的教师所教出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需求。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让更多的年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学习深造,以职业技能竞赛作为突破口,有效的加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过程。

3.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职业技能竞赛不是少数优秀学生职业素质的展示,也应该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因为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方法更有实效、工作作风更加严谨。

四、结束语

通过竞赛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就是“双师型”教师的建设的途径之一。“双师型”的教师直接决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以讲师(或以上) 教师职称和行业技术职称为表面特征,只有集中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所教授行业的素质一起,发展中职学校的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锻炼出来的,只能不断地通过学校的培养与在职业技能竞赛的锻炼,才能更好地促使教师在生活和工作对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和提升,从而使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洪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释放多样化人才红利[J].劳动保障世界.2014(19):18.

[2]张洪珍,戚桂.谈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6(6):43-44.

[3]丁永玲.从教师专业成长角度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 0 1 0(1 0):8 3-8 6.

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

小学语文的教学与学习要改变原有的僵硬教学形式,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之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可以进入自主的想象和思维状态下,发散出其个性化、特色化的语文思维能力,并在这种语文能力生成的过程中,形成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创新与合作精神,在充满趣味的、生机盎然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下的合作式提高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合作式学习的融合性研究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要遵循言语交际的心理规律,进行语言听、说、读、写的相关训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言语的形成过程是先由感知再到生成的,学生在对言语进行听、读的感知过程中,进行内在的转化,这种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即为语言知识的“内化”,然后,学生在感知言语的过程中再用说或写的方式,加以外在的显现表达,即为语言知识的“外化”。

在语言形成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互助的学习平台,在这一合作、互助的平台之下,可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合作式学习的融合,它与我国的现行教育理念相符合,与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相契合,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意义和作用。小学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它对于奠定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引导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互助式教学非常好地解决了学生孤立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关系中,体会到与人共处的益处,提高学生的语文思想和情感体验。

二、合作式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剖析

1.合作式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进程

语文文本的阅读和练习,对于小学生的文字练习和运用具有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在现代新教育理念的整合下,小学语文引入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讲读法等,这些新型教学方法的引用,转变了小学语文教学旧有模式,创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氛围,与语文学科发展相符合。

2.合作式小学语文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同伴关系的资源是非常珍贵而丰富的资源,教师要利用这一有效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同伴关系,提高小学生的社交技能,学会同伴之间的换位思考与理解,增强交往的深度和广度。

3.合作式小学语文教学提升教师的素养

在合作、互助式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同伴之间的竞争与互动是同时存在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达成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在相互帮助的前提下完成语文任务,在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实践的平台上,提升自我素养。

三、合作、互助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策略

1.确立语文教学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识字或习作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合作式的教学策略,其首要的关键点在于确立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轻扣诗歌大门》中《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采用合作式教学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篇诗歌的大意,并诵读诗歌,还要根据学生理解的水平进行如下目标设计:(1)自主寻找参考资料,进行合作式学习,并完成教师预习的作业任务;(2)要求学生体会诗歌中的借景抒情、遣词用句的巧妙之处;(3)要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赏识作者的思想感悟;(4)让学生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自创一曲小词。学生在合理的目标设定下,可以进行知识学习的合作式讨论和交流,进行相关诗歌的联系与归纳,体现出顺势而导的感情融入和合作的高效。

2.进行合理的分组,完成特定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采用随机分配法和随机分层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取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如两两配对法,可以用于小学语文的朗读、简单对话、作业互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进行相互的纠正和互评互改。又如,专家组阅读法,可以让学生明晰文章的段落,清楚文章的内容含义。在人教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将文章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段落,进行学生的分组合作式学习,并在各季节的专家组中进行交流,完成语文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综合。

总之,小学语文的合作、互助式学习可以营造出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过程中,激发出语文课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朱晓芸.小学语文阅读反思性学习模式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压力管理与企业文化下一篇:消防监控员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