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复习提纲及考试题型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db复习提纲及考试题型(精选7篇)

db复习提纲及考试题型 篇1

题型及复习要点

一、选择题(5*3’)

知识要点:

定积分的定义及性质;

简单二元函数的一阶偏导数的函数值;

二元函数的极值的定义及其必要条件;

常数项级数的性质;

一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的通解;

二、填空题(5*3’)

知识要点:

变限函数的导数;

简单二元函数的一阶偏导数;

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的求法;

二重积分的性质;

三、计算题(10*6’)

知识要点:

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

广义积分的求法(无穷积分);

未定式的极限(变限函数的导数,罗必塔法则);

二元隐函数的导数;

全微分求近似值(可参考书上例题及习题);

二元函数的全微分;

幂级数的收敛域;

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利用二重积分求面积也可);

二重积分的计算(直角坐标系);

二重积分的计算(交换积分次序);

四、应用题 10’

积极分子班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 篇2

党校学习必备知识

党章及党的基本知识部分

1、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4、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发展

5、“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是什么?

(1)民主集中制是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集中的制度,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

(2)民主是集中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8、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们的立国之本是什么?我们的强国之路是什么?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0、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党的政治纪律是党依据不同时期政治任务的要求,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活动和政治言论、行为确定的基本规范,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2党的组织纪律,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原则与规范,是处理党组织之间和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关系的纪律.组织纪律的核心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3党的宣传纪律是指党对从事报刊、新闻、广播、电视、出版等宣传工作的党组织和党员规定的工作准则和党对宣传工作的要求。

4党的人事纪律是指党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和程序的规定。

5党的经济纪律是指党和国家为了正确处理全民与集体,地方与中央,国家、企业、职工之间以及国家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证党的政策的顺利执行而制定的财经政策和财经制度,以及经济法规。

6党的群众纪律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是处理党组织、党员与群众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总的原则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手段侵犯和损害人民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

7党的外事纪律是指共产党员在外事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8党的保密纪律是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党员必须严格遵守的维护有关秘密事项规定的行为规范。

11、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具体内容。

“三会”是: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一课”是:按时上好党课。

12、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什么?

民主集中制

13、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15、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分别是什么?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

16、党的领导主要是哪些方面的领导?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17、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什么?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18、党员的党籍管理(组织关系接转)程序?

党支部不能直接对外单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只可介绍党员到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办理转移手续。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应又所在党支部开出党员所在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一般由党员本人到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办理转移手续。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党员自己携

带,妥善保管,到了新单位立即交给党组织。对超过六个月不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要按党章规定以自行脱党论处。

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21、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四个服从原则;②民主选举原则;③定期报告的原则;④相互沟通的原则;⑤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⑥禁止个人崇拜的原则;

22、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23、预备党员的预备期有多长?预备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与正式党员有什么不同?

24、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转正的条件和程序分别是什么?关于延长预备期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条件:1.预备期态度端正。2.对党的认识正确。

3.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4.积极参加了党的组织活动。5.诚恳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

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要按党章规定经过下列程序办理:本人提出转正申请;党小组鉴定,提出初步意见;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进行10天的公示;在党支部委员会上公布公示结果,进行全面审查,提出意见,提交支部大会讨论;支部大会讨论后,做出决议;报上级党委会审批。上级党委会经过审查,如批准该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即为正式党员,党龄从预备期满时算起。

具体规定:对预备期满后不完全具备条件或犯有一定得错误,但没有完全丧失具备党员条件,并且本人决心努力改正错误的,可延长预备期。延长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最短不少于半年。延长预备期必须经过党支部讨论做出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相关栏内,报上级党委。延长预备期满后,有党支部根据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做出转为正式党员或取消具备党员资格的决议并上报上级党委审批。

25、预备党员的预备期和党员的党龄应如何计算?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接收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党员的党龄是指正式党员在党内生活和实际经历的时间,也就是说只有正式党员才能计算党龄,预备党员虽有党籍,但不计党龄。

26、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在党员人数上有什么要求?

27、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几年?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任期几年? 五年,五年

28、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有哪些?

答:中央: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由中央委

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决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以及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央书记处。

地方:是指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以及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代表

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由党的委员会、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分别选举产生的常务委员会。基层: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29、党的宗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0、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设立哪些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31、党的基层组织的任期是几年?

党的十五大修改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四年,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为便于各级党组织执行以上规定,中央组织部对不同类型的党的基层组织的任期作了具体规定:(1)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规模较大的科研院所党的委员会、地(市、州、盟)级和地(市、州、盟)级以上机关党的委员会执行四年任期,其他党的基层委员会执行三年任期;(2)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村党支部委员会执行三年任期,其他党的支部委员会执行两年任期。党的十六大修改通过的党章重新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至于不同类型的党的委员会具体任期几年,中组部即将作出新的规定 **

32、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其基本任务是: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业务知识。

(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4)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地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吸收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8)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反腐倡廉,勤奋工作,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3、党的领导干部的产生方式有哪些? 上级任命,干部提拔,全民选举。

34、党组织本着什么原则对违纪党员进行处分?(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坚持从严治党的原则。”

(3)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4)坚持党员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5)“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35、党内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

1、严重警告

2、撤销党内职务

3、留党察看

4、开除党籍

36、给予违纪党员纪律处分,由谁决定,报谁批准?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

37、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党徽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38、中国共产党党徽的图案由什么构成?

39、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是什么样的?

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40、入党条件是什么?

第一,“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一规定要求党员要比一般工人群众具有更高的共产主义觉悟。这个觉悟有三层含义:

(1)共产主义理论的觉悟。它要求每个党员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2)共产主义思想意识的觉悟。它要求每个党员具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先人后己,克己奉公。

(3)共产主义的实干精神。它要求每个党员以共产主义理想指导自己的行为,把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化为实干精神,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一规定深刻揭示了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任务,它要求每个党员必须以全

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自觉地使个人的一切追求服从和适合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人民利益甘愿作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做到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正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第三,“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一规定要求每个党员永远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同劳动人民平等相处,同甘共苦,真心实意地为劳动人民谋利益,绝不容许脱离劳动人民去搞特权,谋私利,更不允许站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41、你的入党动机是什么?

入党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共产主义。

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部分

1、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应由什么人担任?应采取何种方式对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教育?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应当由经过一定时间党内生活锻炼,能够用党员条件严格要求自己,能够在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并且与入党积极分子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有密切联系的正式党员担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的主要任务是:

1、与入党积极分子的首次正式谈话。当党员接到党(总)支部指定其为培养联系人的

通知后,要细心准备这次正式谈话。谈话内容主要是党员的理想,奋斗目标,党员的标准,如何努力工作、学习以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以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等。

2、经常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鼓励并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积极上进,端正入党动机。培养联系人要以对党组织和入党积极分子本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情况;在工作和学习中的表现;群众的意见反映,本人对这些意见的认识和态度,以便于党组织对其思想觉悟、政治品质和现实表现进行全面的考察。

3、培养联系人要督促检查入党积极分子写思想汇报,要求入党积极分子每半年至少递

交一份思想汇报。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并联系其半年来的思想觉悟、政治品质、工作表现、学习状况和优缺点等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考察,并如实记录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中。

4、培养联系人应认真、严肃、实事求是的填写《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记录要具体,要写清楚时间段、现实表现等,并签字盖章。

5、培养联系人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结束后,应即时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递交的半年思想汇报归入入党积极分子档案袋中,注意保密,不得外传和遗失。

6、经常向党小组、党(总)支部汇报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情况,提出加强培养、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7、在入党积极分子符合入党条件时,向党小组、党(总)支部提出将其列为发展对象的建议。

2、党支部应该间隔多长时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 原则上是 :3个月或半年

3、积极分子经过多长时间的考察和什么程序,才能被列为发展对象?

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后,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群众意见 的基础上,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可列为发展对象。

4、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审查包括那些内容?基本方法有哪些?

政治审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政治审查要形成综合性的政审材料。

政治审查的基本方法是:同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材料、找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以及必要的函调或外调。在听取本人介绍和查阅有关材料后,情况清楚的可不再函调或外调。凡没有政治审查的,不能发展入党。

5、什么人可以担任入党介绍人?

---党员

6、不能担任入党介绍人的情况有哪些?

预备党员、受留党察看处分尚未恢复党员权利的党员、尚在缓期登记期间的党员、被定为不合格受到限期改正处理的党员,不能担任入党介绍人。

7、支部大会应该如何接收预备党员?

要保证出席人数。发展在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前,支委会要通知支部全体党员。对象及入党介绍人必须参加支部大会。支部大会讨论两个以上的人人党时,必须逐个讨论和表决。

8、讨论多个人入党时,支部大会应该如何讨论和表决? 讨论两个以上的人人党时,必须逐个讨论和表决。

9、哪些党组织无权接收、审批预备党员?

党总支,临时党支部、临时党委无权接收、审批预备党员。党组不能审批预备党员。

10、预备党员转正,应该经过什么程序,报谁批准?

党委会:

一、党员应提前准备好转正材料(预备期满前一个月,预备党员本人应该主动向所在党支部提交转正申请材料)。

二、党支部应严格按照程序讨论转正。

三、支部决议填写要规范。

四、上报党委后要进行考察谈话和公示。

五、召开党委会议研究审批预备党员转正。

11、预备党员转正的手续有哪些?

(1)本人提出书面转正申请(2)党小组提出能否转为正式党员的意见(3)党支部征求入党介绍人和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4)支部委员会进行审查。(5)支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6)报上级党组织审批。

十八大报告部分

1、党的十八大主题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分别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是什么?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4、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目标与路线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5、十八大上提出我们党的建设主线是什么? 以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8、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党内民主的形式体现在哪些地方? 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民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什么?

“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15、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强党的哪些方面建设?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的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部分

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

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主要包含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个体制的改革和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制度的改革。

2、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

障碍是什么 ?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核心问题是什么 ?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是什么 ? 科学的财税体制

5、十八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全会提出六个“紧紧围绕”,分别是: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6、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什么?

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7、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什么?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分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环节1:学习教育、听取意见; 环节2:查摆问题,开展批评; 环节3: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2、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

3、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

4、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5、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总要求及其内涵是什么? 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

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4句话、12个字,简洁明了,内涵丰富,是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概括起来就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6、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以哪些对象为重点?

教育实践活动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

7、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抓好哪几个环节?

要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工作环

节。

8、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认识这些问题?

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在形式主义方面,主要是知行不

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在官僚主义方面,主要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在享乐主义方面,主要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在奢靡之风方面,主要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我们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9、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二是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坚持讲求实效;四是坚持分类指导;五是坚持领导带头

10、中央的“八项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七要严格文稿发表。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11、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是什么?

群众路线是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是党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基本特征的具体体现。

12、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

13、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与核心是什么?

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4、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危险”是什么?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15、对党最根本的考验是什么?

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的最根本的考.验

16、为什么说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政治优势?

17、党开展群众工作积累了哪些历史经验?

第一,共产党员率先垂范、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前提;第二、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第一任务;第三、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第四、实现党群、干群关系的制度化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是什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意义?

1.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价值及其本质的认识 2.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之魂 3.有助于凝魂聚气、凝聚共识促改革

4.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4、总书记五四讲话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习近平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5、党员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十八届四中全会部分

1、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2、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是什么?

3、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什么? 最根本的保证是党的领导

4、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保证是什么?

最根本的保证是党的领导

十八届五中全会部分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什么?

一是推动创新发展。

二是推动协调发展。

三是推动绿色发展。

四是推动开放发展。

五是推动共享发展。

其他

1、“四个全面”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四个全面”理论提出的意义?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开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2、确立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总方略。

3、开启接续打造“中国优势”的新篇章。

3、“三严三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4、“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国家富强,民主振兴,人民幸福

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型和复习要点 篇3

这次病理生理采用的是机考 选择题60道 每道题1分 名词解释8个 每道题2分

简答题3道 每道题8分 老师考试的时候会出4道简答题,同学们只要选择3道来做,不要4道题都做完,因为都做完的话老师只看前3道的。

今天老师讲的复习提示

1绪论和第一章只是考选择题不考问答题 2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絮乱 没有问答题

名词解释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水中毒 水肿 高钾血症 低血钾症 第三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记住那些什么什么的正常值

重点记忆第三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4第四章缺氧

不考问答题

名词解释 重点记忆缺乏性缺氧 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 组织性缺氧

5第五章 发热 过热的概念

(注意一下 热限)

6第七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没问答题 重点掌握第三节

名词解释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信号转导(课本上没有的 老师另外讲的)没有问答题 8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名词解释 DIC

老师讲了一个小问题,DIC 可以导致休克,休克可以导致DIC 为什么?其机制是什么?如果同时出现DIC 和休克会怎样? 9第十章 休克 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 不出主观题 第十五章 呼吸功能不全 重点复习第二节 主要代谢与功能变化

肺源性心脏病、肝性脑病的概念和机制 名词解释 I、II 型呼吸衰竭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的诱因和发病机制

13第十八章 急性肾衰竭的三个时期

少尿期

第三节尿毒症不是重点 名词解释 急性肾衰竭 和慢性肾衰竭(发病机制不考)14 第十章 休克临床表现

选择题老师说是从题库出的 Ps 以上只是就我所听到的写下了的,有的可能记不全 希望发现有新的知识点的同学或者是我记错的,告诉我 我会从新整理再上传到群里的。或者是直接上传。

初中音乐考试复习提纲 篇4

推荐

一、基本知识

1、演唱形式:齐唱、合唱、独唱、重唱、对唱、轮唱

2、演奏形式:独奏、齐奏、合奏

3、中国戏曲艺术: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昆曲 15册

京剧:《我不挂帅谁挂帅》

《穆桂英挂帅》选段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铡美案》选段

《智斗》

《沙家浜》选段

《浑身是胆雄赳赳》

根据现代京剧《红灯记》编曲

越剧:《十八相送》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黄梅戏:《满工对唱》

《天仙配》选段

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花木兰》选段

昆曲:《望家乡,去路遥》

《林冲夜奔》选段

4、中国民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山歌:《黄河船夫曲》

《上去高山望平川》

花儿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信天游

5、地方民歌 13册

《牧马之歌》

《褐色的鹅》

哈萨克族

冬布拉 《青春舞曲》

维吾尔族

手鼓 《新疆之春》

小提琴独奏 14册

《十送红军》

江西民歌 《龙船调》

湖北民歌

《欢乐歌》

江南丝竹

特点:清新流畅

优美

典雅细腻

15册

《正月十五那一天》

《阿玛勒火》

藏族民歌

《嘎达梅林》

蒙古族民歌 马头琴 交响诗 《我的祖家是歌乡》

高山族民歌 《五指山歌》

黎族民歌 《雨打芭蕉》

广东民间音乐 《八骏马》

福建民间音乐 16册

《阿西里西》

彝族民歌 《歌唱美丽的家乡》

苗族民歌

《瑶族舞曲》

瑶族民歌

民族管弦乐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彝族民歌 《五月蝉虫唱得好》

侗族民歌 17册

《黄河水手歌》

陕北民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

青海民歌 《在银色月光下》

塔塔尔族民歌

册册册册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陕甘民歌 18册

《我的家乡多美好》

《乌苏里船歌》

赫哲族民歌

《阿里郎》

《迎春谣》

朝鲜族民歌

伽倻琴

6、外国民歌

《伏尔加船夫曲》

俄罗斯

男低音

《我的太阳》

《桑塔露琪亚》

意大利

《我的太阳》

男高音 《美丽的村庄》

意大利 《森林之声》

波兰民歌 7、17、18册理论基础知识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源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交响诗的名称为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因此他把标题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沃尔塔瓦河》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曲艺音乐:又称说唱音乐。曲艺中,除少数曲种(如:相声、快板、快书)外,大多以说和结合运用为其特点,唱居主要地位。曲艺是中国有久远历史的民间艺术。它的表演形式简便,演唱人员不多,不需要用很多乐器伴奏,是有说有唱的叙事性音乐形式。如苏州评弹《蝶恋花

答李淑一》

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等。

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的音乐作品,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

1、快板;

2、慢板;

3、小步舞曲或谐谑曲;

4、急板或快板。

印象主义音乐:又称印象派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是受文学和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作品中渲染了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骆玉笙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

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的主要创作手法是“鱼咬尾”及“换头合尾”。《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优秀歌曲,此歌最早流传于唐代。埙是我国古代的吹奏乐器。

伽倻琴:朝鲜的弹拨乐器,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

二人转:流传在东北各地的一种曲艺,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二人转的音乐颇为丰富,仅其曲牌就有三百多首。

玛祖卡舞曲:波兰民间三拍子舞曲。速度或缓慢或快速。其突出特点是在小节中,重音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

圆舞曲:又译为华尔兹。三拍子,曲调流畅,速度可快可慢。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既在舞会中作伴舞之用,也在音乐会上演奏。

波莱罗舞曲:起源于西班牙的三拍子舞曲。中庸速度、常伴以响板。

起源于古巴的二拍子舞曲。速度缓慢或中庸。

db复习提纲及考试题型 篇5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总体情况介绍:共三级,每级内容多而繁,广而不深。如果记忆力好的人,考CFA成功的把握是很大的。

CFA一级考试题型+答疑技巧

CFA一级考试题型:共有240道多项选择题

设A、B和C三个选择,每道选择题分数均等,分上下午完成,上午120道,下午120道;每道题就是一个独立的问题或一句陈述,要求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合适的答案。

CFA一级考核重点:掌握投资工具和基础知识

CFA一级总体来讲是偏向一些概念性的题目,主要把握好各种概念即可。如果想节约大量时间先买教材看一两遍,马上一套题目,就能大致了解了CFA如何去考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在一级考试中,重点复习好职业道德伦理跟财务报表分析这两块,这两个如果有一块挂了,一级必挂。当然一级中是有些数学题目,都是一些统计方面的,总体来讲不难。考美国的考试,数学肯定是不用担心的,随便学必比他们好。

CFA二级考试题型+答疑技巧

CFA二级考试题型:20道微型案例分析,全是选择题

每个案例长度约为一至两页半,当中会包含图表、财务报表、统计数据等资料,考生需根据每个案例中的资料回答六道相关的选择题。同样是上午10道,下午10道。这一级别的体量是第一级的一半,但是平均每一道题都要花费两倍的时间。简单说就是一大段背景信息(1-2.5页),后面跟着6个多项选择,都要根据文章中给出的信息作答。这一级别的体量是第一级的一半,但是平均每一道题都要花费两倍的时间。

CFA二级考核重点:侧重考核资产评估(asset evaluation)

CFA二级要求考生掌握资产类别的回报和风险管理知识,偏重各种金融证券的估值与定价,大部分是计算题目,中国人强项。重点是财务报表分析,股票分析,固定收益分析,衍生证券分析。看高顿 网校视频,定计划,在二级中强调对每块知识点必须做题。一级二级全面投入复习的话,二十天左右可以搞定了,建议复习时间基准

高顿CFA官方网站:finance.gaodun.cn

是一个月。

CFA三级考试题型+答疑技巧

CFA三级考试题型:简答题、论述题、微型案例分析题

CFA三级上午为10-15道简答题和论述题时间,题目给出一些背景信息和数据,需要你回答题目后的问题,基本为主观题,每一个问题可能会分为好几个部分。CFA三级下午为10个微型案例分析题,格式跟Level II一样。

CFA三级考核重点:投资组合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

三级题型主观性比较强,知识点覆盖比较全面。在三级考试中,考试的侧重点完全变化了,所以先看高顿网校视频第一重要,因为三级讲究的是一个整体,你必须把各个知识点融为整体,而不像一二级考试只注重单个知识点来测试。在三级中很讲究把各个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所以必须先看下视频对三级知识点形成一个大致的整体思维,对你的三级复习极为重要。

如果你一上来就看书,等你把五本书看完,你也根本不知道三级到底讲了点什么内容。三级考试里面主要是围绕投资组合来的,有关投资组合的内容是相当齐全的。三级中假设你是基金经理让你结合个人或者机构客户的实际情况来做投资组合。在做投资组合的过程中,首先你得给客户写investment policy statement(IPS),IPS内容在往年考试中几乎在了40%左右的分值,全是写作方面得内容,考试必须得做到快而准,这方面的内容因为我们从来没接触过,在理解起来还是很有困难的,在具体复习中若不知道可以联系我以助你理解。再就是投资方面的资产配置,投资业绩归因与评价等内容。

三级考试估计很多人准备了很多资料,高顿教育CFA研究院建议您有时间阅读CFA教材、NOTES,高顿CFA讲义效果也是不错,做题可以使用CFA历年真题、CFA题库就,但是从今年的考试来看,好像考试风格跟历年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了,但是不管如何首先得把CFA考试大纲上面所有的知识点掌握好,不管是重点还是非重点,再外加做题把各个知识点理解好。

至于三级上午的主观题目,英语写作要快第一重要,在用英语写作中完全没必要理会语法问题,该天马行空

高顿CFA官方网站:finance.gaodun.cn 的就天马行空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抓紧任何一分钟,上午CFA考试时间对中国人来讲是很紧迫的。下午是十大客观题目,跟二级相同,但是有所不同,不同点在于每小问的作答需要上问的答案,这个一定要求把前面的作对,否则下面的题目也跟着错了。本人自认为下午考的很好,实际上相当不如意,可见现在老美的题目布满陷阱。

《信息安全基础》考试复习提纲 篇6

一、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20分)、填空题(20分)、选择题(45-50分)、简答题(15-20分)

二、复习内容:1.仔细阅读全书,掌握书中的相关知识的概念与原理。

2.认真完成书中的课后练习。

3.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应掌握的内容如下:(划线的和加“☆”的是重点)

=======================

名词解释: 信息安全、计算机外部安全、计算机内部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威胁、密码学、被动攻击、主动攻击、序列算法、分组算法、对称密钥算法、公开密钥算法、哈希函数、消息摘要、数字签名、身份识别技术、零知识身份识别协议、密钥的分散管理、信息隐藏、PKI、数字证书、交互证书对、证书链、CA根证书、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PSec协议、SA、SPD、SAD、IKE协议、虚拟专用网VPN、SSL协议、操作系统安全、活动目录、恶意代码、网络蠕虫

简答题:

1.信息安全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2.信息安全威胁的种类及含义。☆

3.常见的信息安全技术及作用。☆

4.信息安全问题根源有哪些?

5.个人特征的身份证明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6.请简述在基于中心的密钥分发中,拉模式工作原理。

7.kerbero认证与密钥分发的基本思想。

8.信息隐藏的主要研究分支。

9.请简述CPU卡对读写设备的密钥认证过程。

10.请简述对较长报文的数字签名过程。☆

11.请简述CA证书的撤消过程。☆

12.请简述CA证书的申请和颁发过程。☆

13.请简述CA证书的作用与分类。☆

14.请简述CA证书的验证过程。☆

15.请简述CA认证中心的基本功能(9点)。☆

16.防火墙的分类以及常见防火墙系统模型。☆

17.请简述创建防火墙的步骤。

18.入侵检测的工作步骤。

19.IPSec策略下节点(主机和路由器)对流出/流入数据包的处理过程。

20.请简述VPN常见的隧道协议有哪些?其分别封装的对象是什么?☆

21.缓冲区溢出攻击的防范方法☆

22.拒绝服务攻击的一般防范方法。☆

23.简述window NT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24.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评价标准:(TCSEC)。

db复习提纲及考试题型 篇7

第一部分 《教育学与教育法基础知识》

(一)教育学。

1.学校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1)了解我国学校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历史:

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2、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3、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

4、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

5、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这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明代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活动而著名。

6、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

7、现代意义的学校在中国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最早是外语学校、军事学校和技术学校,1912年,刚刚建立的中华民国(1912—1949)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平均发展”的教育方针。8、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一个月后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自此,在和平与安定的社会环中,教育开始了新的发展。从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间,中国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系统,实行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工作时间内安排专门时间系统学习等教育形式。

9、教育体制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面启动。改变了过去无法可依的行政管理方式,加强教育领域的法制建设,已颁布实施的有《学位条例》(1980年)、《义务教育法》(1986年)、《教师法》(1993年)、《教育法》(1995年)、《职业教育法》(1996年)、《高等教育法》(1998年)等6部教育法律,以及16项教育行政法规和200多件教育行政规章,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10、20世纪90年代:1999年6月,中国政府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的功能将从传播知识向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转变。

11、在21世纪,中国的教育界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系统,健全以职业资格教育为主的行业与企业教育系统,设置以文化生活教育为主的社会教育系统,在全国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形成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沟通、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终身教育网络,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提供开放的、多样化的、社会化的受教育机会。

现状:

(一)中学教育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二)中学的分段和办学体制

(三)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发展壮大。但是,我国中学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危房,有不少学校缺乏实验设备,教育经费不充足,流生现象仍不断发生,师资队伍不够稳定,教师质量还不够高,教师待遇偏低。(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状: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个阶段

1.规划阶段:(1)调查研究(1996~1998年)

(2)纲要拟订(1999~2001年)(3)方案颁布(2001—2003年)

2.实验与实施阶段:(1)义务教育阶段

(2)普通高中阶段

3.评估与改进阶段:

(1)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三次调研(2)校本教研的提出(3)高中实验区调研报告 发展趋势: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

(二)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到“四基”)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四)加强课程综合化

(五)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六)课程法制化 2.教育学基本原理。

(1)了解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了解教育的功能;理解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包括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两方面。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正向功能

1、促进个体发展

2、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二、负向功能

1、增加受教育者的负担。

2、由于教育不当,致使受教育者身心不能健康发展。

3、影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3.中小学教育相关知识。

(1)了解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依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②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不同。针对不同年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③不平衡性(把握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④互补性(如失明者视觉虽然不好,但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⑤个别差异性(做好因材施教)

(2)了解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答:⑴先天的遗传素质 ⑵后天的环境;即自然 ⑶教育;即社会因素.⑴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⑵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的范围 ②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的方向的性质 ③社会需要也影响人的发展.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①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面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③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3)理解教师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答:特点: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如: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角色。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第一,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中学生发展的知识

第二,对中学教师学科知识的要求体现一定的特殊性 第三.要求教师张文中学教育与教学理论 第四.关注通识性知识的重要价值

专业发展阶段: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境关注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4)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答:特点: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应做到: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4.班级管理的原理与组织。

(1)了解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常规管理(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平行管理(对集体和对个人管理结合)、民主管理、目标管理(师生共同确定目标)2)了解中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热爱所学专业,经常与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习交流,改进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贯彻“中专生行为准则”,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中的偶发事件,认真调查处理,并及时汇报。

4、指导班委会、团支部的工作,做好班、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支持他们大胆工作,发挥作用。关心学生的课外生活和身心健康,协助开展第二堂课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有益的文体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公益性劳动

和社会实践活动。

5、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工作。

6、按照学校要求,做好班主任常规工作,按时参加班主任会议,填写班主任工作台帐,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写好学生操行评语和毕业鉴定,协助学校搞好学生的奖惩工作。

(3)了解中小学班队、共青团活动的基本类型。

答:主题教育(主题班队会、主题报告会、主题座谈会和主题伦理性讲话)、班队例会(班务会或队务会、民主生活会、月会、晨会等。)、班队文艺活动(文艺联欢会、节日联欢会、生日联欢会、毕业联欢会)、班队体育活动(跑步、球类、竞技类)、班队科技活动(科技知识竞赛、科技调查、科技兴趣小组、科学知识讲座)、班队劳动(大扫除、组织为人民服务)、班队游戏活动(竞技类的、智力游戏)。(4)掌握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答:1.做好班级常规管理。

2.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

3.树立典型,平时对待学生。

4、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5.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5)掌握组织中小学班队活动、共青团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6)能够针对中小学生特点,分析和解决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5.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

(1)了解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常用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第一,教育模式的滞后性

第二,教书育人的被动型

第三,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如:网吧、游戏厅、不良电影电视 第四,家庭教育的片面性。

(二)教学法。1.教学目标。

(1)掌握教学目标的含义、特点和价值取向。含义: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特点:(1)教学目标定在教学活动前,具有期望性的特点。(2)教学目标由三维目标组成的系统,具有整体性的特点。(3)教学目标内部层级分明,具有层次性的特点。4.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4)教学目标清晰可行,具有操作性的特点。(5)教学目标带有弹性,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2)了解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等人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一)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

(二)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二)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

即接受(注意)、反应、价值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三)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即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3)掌握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陈述的三维表述方式。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4)能运用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陈述和评价。2.教学过程。

(1)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教学过程有五种基本功能:知识传递功能、智力发展功能、情感培养功能、品德形成功能和个性 发展功能

(2)了解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第一,特殊认识说—代表人物:凯洛夫

第二,发展说—代表人物:杜威、皮亚杰、布鲁纳、赞可夫(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第三,交往说---教学是师生间的特殊交往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师生交往活动。第四,多重本质说---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和多矛盾的复杂过程。3.教学内容。

(1)掌握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单元目标和具体课文三者的结合。(2)了解教学内容的特性。

(3)掌握课程标准的意义、性质和内容。

意义:它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方法等),则不做硬性的规定。

性质: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它是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的。内容: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四川课改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4)了解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的关系。(5)掌握教学内容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容易导致“剧本化”的行动,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生成,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无效的预设,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6)了解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

(一)综合性

(二)创造性

(三)探究性

(四)开放性

(五)层次性

(六)主题性(7)掌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课程资源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4.教学行为。

(1)了解有效教学行为的标准和特征。第一,判断标准:教学目标。

第二,特征:

1、目标清晰

2、善启善导

3、遵循逻辑

4、手段有力

5、动态调控

6、富有创意

(2)掌握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教学评价行为的转变。

教师角色行为:1.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3.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4.教师还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实施行为转变: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三、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

四、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教学评价行为转变:

一、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二、教师的自我评价、同行相互评价、领导小组评价相结合。

三、全员评价、全面评价和全体参与

四、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3)掌握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和具体要求。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要求: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 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的基础上的“会学”; 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来搜集,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4)能运用相关理论对课堂教学实施进行恰当评价。5.教学组织形式。

(1)了解班级授课制的含义、特点、优势和局限。

含义:班级授课制是指把一定的学生按年龄层次和智力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编班上课。最早由夸美纽斯提出。后来赫尔巴特完善了这一理论,苏联的教育家凯洛夫最终完善了这一理论。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

特点:⒈以“班”为人员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⒉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⒊把每一“课”规定在驻而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单位时间称为“课时”,它可以50/45/30/25/20/15分钟,但都是统一的和固定的。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从各学科总体而言,可能是单科独进,也可以是多科并进,轮流交替。

优势:⒈它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⒉它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而又完整。

⒊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面兼用其它方法,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⒋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并加强教学管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⒌在班集体中学习,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集结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学生可与教师及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从而增加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⒍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比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

能力及学习热情等。局限性:

⒈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⒉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⒊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⒋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⒌它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⒍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⒎它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8.不利于因材施教。

(2)掌握合作学习的内涵、形式和具体要求。

内涵: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们为达到共同一致的目标,所进行的一种小组分工合作、积极互赖的学习形态。其内涵涉及以下几个层面: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②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③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④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⑤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形式:第一层次为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如课堂中的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课余时间好朋友之间的合作学习等)、小组合作学习(如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学习、研究性小组学习、兴趣小组学习等)、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教学,如班级授课过程中的讨论学习、角色扮演活动等)。

具体要求:

1、明确目标。

2、把握合作时机

3、恰当合理搭配小组

4、创设人人展示机会

5、提供充分的时间保障

6、避免讨论过多过繁

7、建立有效评价机制.(3)了解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当代学校的教学组织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苏联坚持并完善了班级教学,西方则在教学个别化方面大胆尝试,双方均力图多快好省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都取得了成绩,表现在:分组教学、不分级制;特朗普制;开放教学;小队教学;程序教学;复式教学;现场教学。在当代,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也呈现了多样化,综合化,个别化等趋势。随着高新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组织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6.教学媒体。

(1)了解教学媒体对课程教学领域的影响。

答:

1、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

2、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与仿真技术结合起来,与人工技术等高科技结合起来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那必将掀起人类教育事业的一场新革命。(2)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思想 包括三个基本点: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容

1、教学观念的整合。

2、教学目标的整合。

3、教学内容的整合。

4、教学活动的整合。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

1、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2、扩大信息容量,丰富学科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内容理解。

3、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情境化、立体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4、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5、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有助于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1.促进新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等特点,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综合、开放。

2.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改变常规呆板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乐于学,善于想,勤于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3.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学习方法,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教学评价。

(1)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含义: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基本类型:

第一,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1.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

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

3.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以具体体

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依据,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一种评价方法)

(2)常模参照评价。(以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互比较,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评价方法。)

第二,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1.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2.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2)掌握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

主要方法:领导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与专家评价。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一)教育心理学。1.绪论。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注。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人类的本性;第二,学习心理;第三,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教育问题。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到40年代,佛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受行为主义影响,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

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同时,美国教育心理学重视研究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也方兴未艾。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80年代以后,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②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明确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3)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骤并加以应用。2.学生心理。

(1)了解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发展是一个系列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发展的每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个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之前各阶段冲突的解决。冲突是指,在每一阶段发展过程中,个体都面临着一个发展危机(危险和机会),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选择和一个消极选择。解决危机的方式所带来的后果对个体的自我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问题解决不当,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尽管也可能会在后期阶段中得到修正,但是往往需要个体有改变自己的决心和毅力以及耗费巨大的心力。8个阶段如下:

1、信任——怀疑(0-1.5岁)

目标: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即充分相信他人并且自己也值得信赖。任务:母亲亲自抚养和哺乳婴儿,给予无条件的爱抚,建立良好的亲自关系。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的后果——产生信任感;

消极选择的后果——产生怀疑和不安。可伴随儿童度过整个童年期,甚至影响成年的发展。

2、自主——羞怯(1.5-3岁)

目标:对权力和独立性的渴望,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吃饭、穿衣、大小便)。任务:父母允许儿童自由的探索,并给与适当的关怀和保护,帮助儿童形成自信心。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的后果——形成自信心;

消极选择的后果(一味的严厉要求和限制)——儿童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过多的怀疑和羞怯会导致个体一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3、主动感——内疚感(3-

6、7岁)目标:出于自我动机追求一些活动(例如帮父母做家务),通过胜任这些活动,认为自己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情绪。任务:父母注意要儿童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同时监督控制会造成危害的活动。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的后果——他们的贡献能够被接受,从而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消极选择的后果(过多的干涉和禁止)——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

4、勤奋感——自卑感(6-12岁)目标:在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下,力求保持平衡。开始体会持之以恒的能力和成功之间的关系,形成成功感。任务:成人对儿童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勤奋给以鼓励和帮助。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的后果(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增强胜任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建立勤奋的特质,表现为乐于工作和较好的适应性。

消极选择的后果(„„困难和挫折)——今后学业颓废,可能转向校外活动,一般是反社会行为。

5、角色同一——角色混乱(12-18岁)目标:考虑“我是谁”,性别角色、人生观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能力、信念、性格有清晰的自我概念,并开始选择自己今后的职业; 任务:教师有可能和最适合帮助学生获得同一性的人,学生选择某一专业往往是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中学生绝不应当被当做孩子来看待,决不能在相关人的面前轻视他们,给予明确的指示,注意同伴的影响。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四种):获得角色同一性——充分的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机会和对自我清晰的认识,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6、友爱亲密——孤独(18-30岁)

目标:建立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任务:个体愿意并有能力建立深层次的交往,并保持长久的友好关系,愿意与他人分享不计较回报。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形成亲密感;

消极选择——陷入孤独。

7、繁殖——停滞(30-60岁)目标:繁衍后代,并在工作中具有生产能力或创造力。任务:抚养下一代,并把下一代看做是自己能力的延伸。

解决冲突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积极选择形成的后果——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

消极选择形成的后果——陷入自我专注,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舒适,对他人和后代感情冷漠以至于颓废消极。

8、完美无憾——悲观绝望(6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个体的发展受前几阶段发展的影响极大。前期发展顺利的结果——则在此时期巩固自己的自我感觉并完全接受自我,接受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获得了自我完满感;前期发展不顺利的结果——陷入绝望,害怕死亡。

(2)理解心理发展、最近发展区、流体智力、晶体智力的内涵。

①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

积极的心理变化。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婴儿、相当于学前期、幼儿期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老年期。

②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③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不受教育与文化影响。

④晶体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记忆储存信息为能力,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而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的趋势。

(3)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加以应用。

①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2.前运算阶段(2—

6、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 1、12岁)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 1、12岁及以后)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②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定义为:“智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解决现实问题、产生新问题,并能在该人的社交和文化中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或者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八种智力构成的,每一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这八种智力是: 1.逻辑数学智力:这种智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语言智力:这种智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和政治领袖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音乐智力:这种智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空间智力:这种智力在画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运动智力:这种智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人际关系智力:这种智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内省智力这种智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 的表现。

(4)阐述学生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并分析其对教师的教学的影响。

一、对于场独立型学生,教师应根据这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创新能力较强的学习风格,多提供一些难度较大且具有挑战性或研究性的学习内容,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对于场依存型学生,教师则需要根据这类学生合作意识强。

二、对于视觉型学生来说,他们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中,具有一走的优势,研究表明这类学生善于通过图表、画面等视觉性刺激接受知识信息,因此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教学时需要多用图表法讲解,并多鼓励这类学生养成上课 作笔记的学习习惯,国培计划材料

以提高其学习效果;与视觉型学生恰恰相反,听觉型学习者在英语、语文和历史等方面的学习中效率较高,他们往往喜欢通过倾听教师讲述来接受知识信息,并在语言方面发挥其优势。

三、对于趋同型学生,教师可以根据这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较强,善于以自我为中心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特点,提 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知识信息,使其能够自主地内化外部的知识信息,并使其认知结构能得到不断的扩展;对于趋异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需要根据这类学生善于分析和比较,具有较强的观察和研究能力的特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四、对于冲动型学生,教师应该考虑这类学生反应敏捷,敢于表达的特点,注意保护其喜欢发言和回答教师提问的积极性,并在其发言和回答问题过程中循循善诱、给予点拔。

五、此外,还有少数动作型学生听课和阅读学习效果都较差,但擅长于记住情境和动作,操练、表演、画画等动手能力较强,让他们安静地坐着学习感到困难,教师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创造条件为这类学生提供“做中学” 的机会。3.教师心理。

(1)阐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与特征。

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开放型的教师。(2)理解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罗森塔尔效应、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①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②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③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有多样性、自主性、持续性特征。(3)了解师生的相互作用。教学相长

(4)掌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以及进行教学反思训练的途径。

①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 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 提高在职教师。

②教学反思训练的途径:日记、从学习者角度、与同事和专家的交流、从学生征询意见(5)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并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①概念: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它有三个核心成分: 1.情感衰竭。2.去个性化。3.个人成就感降低。

②成因:教师职业的压力、新型师生关系带来的挑战、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学校人际环境与领导

③对策:1.认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教师的地位。2.关注工作的兴奋点。3.改变内部心理元素。

4.学习心理。

(1)了解学习的概念及其作用。

概念:

(一)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

(二)学习是经验的获得并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来体现

(三)学习的实质是心理结构的构建过程

作用:人类个体通过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学习又推动着人类去改造和发展社会生活。(2)理解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①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即:准备率、效果律、练习率。②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④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3)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特点;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和归因理论并加以应用;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①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②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亦称为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

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③归因,是人们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过程。原因本身是不能直接被观察到的,是知觉者对事件或现象的原因所作的主观推断

应用:归因疗法:对低自尊者、低自信者通过改变其归因风格来增强自尊心、自信心。(真归因与假归因)

归因激励:通过对事件的归因调动下属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归因管理:通过归因化解矛盾与冲突。归因决策:通过归因提高决策的质量。

归因训练:通过归因训练,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认知。④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

(一)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二)多鼓励赞赏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四)适当展开竞争

(五)创设良好的情境

(六)明确学习目的(4)了解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的含义。

①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知识。②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③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④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

(5)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明确教学实际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①因素:

(一)问题表征:是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二)思维定势

(三)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四)原型启发(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和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

(五)知识经验

(六)动机和人格 ②培养途径:

(一)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的体系

(二)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五)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6)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结合实际分析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①本质与特点:强烈的求异性、奇妙的想象力、勇敢的开拓性、全方位的开放性 ②训练方法:(一)发散思维训练:

1、大脑激荡法。

2、反向法。

3、类别变动法。(二)直觉思维训练:

1、大胆设想法。

2、还原法。(三)形象思维训练:

1、图像法。

2、联想法。(四)特异思维:“脑筋急转弯”和“猜谜语”是特异思维训练的有效方式。

(7)了解学习策略、元认知的概念。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 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5.教学心理。

(1)了解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

一、传递—接受式(复习旧课--激发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二、探究式教学(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三、抛锚式教学

四、范例教学模式(2)了解布罗菲和伊伏特旬划分的课堂管理的四个阶段。

1、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管理

2、小学中年级阶段的管理

3、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管理

4、高中阶段的管理

(3)了解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掌握行为矫正的原则及程序。

原因:1.家庭的不良教育与不良环境的影响

2.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3.应试教育产生的不良影响

4.不良心理素质的影响

矫正:1.做好预防,加强管理

2.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风建设 3.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4.运用教育机制,对症下药

(二)德育工作基础知识。1.德育的内涵、目标与内容。

(1)了解和掌握德育(包括广义德育、狭义德育、道德、品德等)的含义以及学校德育的含义;掌握德育的意义或作用。

①含义: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3.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4.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②德育的意义 第一,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第三,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了解德育目标的含义,懂得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德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

质和文明行为。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3)掌握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发展观和人生观教育(4)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及其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含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任务: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主要内容:1.学习心理指导

2.生活心理指导

3.人际交往指导

4.个性发展指导

5.情感教育

6.升学与择业指导 7.青春期教育 2.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1)掌握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含义: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

基本要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 德育方法(2)理解和掌握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③学生思想矛盾内部转化规律 ④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3)熟悉学生品德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知是品德形成的指南,情是品德形成的动力,意是品德形成的保证,行是品德形成的标志。学生的品德形成一般是从知开始,以行结束。(4)理解和掌握德育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特点:1.计划性与正面性

2.复杂性与多端性

3.引导性与整合性

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德育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1)掌握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含义。

1.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

具有指导作用

2.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3.德育途径: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学校德育实施途径主要有:

1.教学。

2.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社会实践活动。

5.校会、周会、晨会和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2)理解和掌握德育的主要原则及其基本要求。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2)知行统一原则。(3)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5)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8)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3)理解和掌握德育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德育工作实践中的运用,理解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依据。

主要方法:1)说理教育法。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陶冶教育法。它是老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锻炼的方式主要是学习活动、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文体科技活动。

(5)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依据: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德育内容、德育目标 4.师德规范与法规教育。

(1)了解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理解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含义: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重要性:1.师德对教师起调节作用。

2.对学生起榜样和带头作用

3.对社会起影响和促进作用(2)了解和掌握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的时间(2008年)、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关爱学生—灵魂、教书育人—天职、为人师表—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3)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对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主要要求。教学成绩、师德表现(首要内容)、课堂表现、学历高低

(4)了解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的主要内容,理解《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四个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幼儿(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5)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新颁)等法律中关于 “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的规定和要求。

1.教师: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上一篇:陈嘉庚办学教学课件下一篇:聚焦总目标讨论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