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无证无照联席会议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查处无证无照联席会议(精选9篇)

查处无证无照联席会议 篇1

会 议 纪 要

1月25日,**县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联席会议召开第二次会议。**县常务副县长伍鹏及27个联席会议单位分管领导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政府办公室主任吴杰主持。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全县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学习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联席会议关于对无证无照餐饮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方案的〉的通知》。

县委常务副县长伍鹏就做好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工作作了讲话。

伍鹏副县长强调:

一、认真落实综合治理无证无照经营工作责任机制。各级政府是辖区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政府清理无证无照经营工作领导小组要负起总的指导、协调以及监督职责;各乡政府、各街道作为本辖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统一组织本辖区的整治行动,做到组织领导到位、督促检查到位,查处取缔到位,务求扎实认真、抓出实效;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各有关部门必须将审批与管理结合起来,加强行业监管,不能重审批轻监管,或者是以审批代替监管,必须依法认真履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各协作部门要积极履行部门职责。执法主体部门需要会同有关部门执行的,相关部门要无条件配合,各镇街要求有关部门配合的,相关部门要无条件接受各乡镇街的统一协调指挥。

二、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

一是确保证照动态信息的及时共享。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将日常工作中发现和查处无证照经营行为,以及注销、吊销有关许可证的情况按时向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通报,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查处的无证照经营行为应该及时告知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二是确保专项整治动态信息的及时沟通。各单位要不定期将本部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情况报送到县清理无证无照经营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要不定期编发工作简报,通报各乡镇街、各有关部门报送的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情况和典型案例。清无简报要同时报县委和县政府;三是完善重大问题联动处理机制。各乡镇街、各有关部门在清无专项整治中发现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复杂重大疑难问题要及时提请县清理无证无照经营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各乡镇政府要积极探索搭建一个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及时沟通各有关部门掌握的信息以及辖区范围内无证无照经营形势,并能够有效地针对新的信息和形势,不定期地组织集中行动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

三、实事求是突出整治重点,提升工作实效

各乡镇政府需根据辖区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辖区整治方案,尤其是要明确辖区的整治重点,包括1.无证无照经营比较集中的重点行业;2.无证无照经营比较集中的重点区域,如: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等;3.对人民群众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的无证无照经营4.近期出现的重热点情况;5.历史遗留下来的顽疾;6.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整治重点不需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确实反映辖区的实际情况。要通过一个月的集中整治,确实解决一些重大问题。

四、注意方法、标本兼治

1、对一些特殊群体要区别对待,注重实效。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不仅是行政执法,还涉及到社会民生等问题。各有关职能部门既要严格执法又要区分不同情况,引导和扶持下岗的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无生活来源的弱势群体办理证照,帮助他们解决生计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因历史遗留原因造成无法办理证照的问题,各职能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积极想办法、给出路,制定符合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方便经营者办证办照经营;

2、疏堵结合,惩教并举。一是疏堵结合。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源头治理,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的具体措施,在政策和法律、法规、规定允许的前提下,从符合国情、民情和当地实际情况来考虑,出台一些优惠措施,适当放宽一些条件,方便经营者办理证照。二是惩教并举。就是将无照经营实施理顺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分类管理措施。各乡镇街、各部门要根据辖区实际,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工作措施。

查处无证无照联席会议 篇2

2009年5月21日, 遂川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在某镇进行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时, 发现有一辆运输母猪的车辆正往某村方向驶去, 于是执法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例行检查, 现场检查有免疫标识和《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经过询问, 货主交待某村村民李某有一个加工生猪的加工场所, 此车母猪是运往其加工场加工的。于是执法人员来到李某加工场所进行了现场勘验、检查, 发现其未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 并且有经营加工病死猪肉的违法行为, 执法人员立即对其经营的病死猪肉进行查封, 并决定立案查处。

据李某供述, 其是从2007年7月开始从事生猪内脏等猪副产品和淘汰母猪的收购业务, 当地检疫人员因知道其收购的是经检疫合格的猪副产品, 所以每次外销产品时, 检疫人员很少严格按检疫操作规程实施检疫便出具检疫证明, 于是李某便产生了自己收购病死生猪加工, 然后混杂在其中销售的想法。2008年底李某在本村开始建设生猪加工场所, 2009年3月开始收购淘汰母猪和病死生猪加工, 加工的产品全部冷冻在冷库内, 准备年底销售。执法人员在其冷库内现场查获生猪产品共1 190kg, 经现场检疫其中的960kg生猪产品为死因不明的生猪产品, 执法人员当即对其进行了查封, 另外230kg生猪产品经检疫为检疫合格的生猪产品。李某对自己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 询问笔录、勘验检查笔录经当事人阅后签字, 执法人员签字。

2 处理意见

本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经过认真审核, 结合询问笔录和现场调查勘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认为案件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执法手续齐备, 程序合法, 应对违法行为人进行行政处罚,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认定, 违法行为人李某的行为违反了《动物防疫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 (一) 款、第二十五条第 (三) 、 (五) 款、第四十三条第 (一) 款和《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例》第十条第 (四) 、 (六款、第三十条规定, 依据《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第七十八条和《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例》第三十五条、第四十条第 (一) 款规定, 对李某送达了《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决定对李某作出如下处理处罚: (1) 李某兴办动物屠宰加工场所未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 责令其停止屠宰、加工动物及其产品; (2) 责令其停止经营未检疫的动物及其产品和染疫、疑似染疫、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及其产品; (3) 对其所加工的病死生猪产品960kg, 责令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对未经检疫的生猪产品230kg实行补检, 经检疫合格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5) 处以5500元罚款。并告知其在15日内有向县人民政府或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议或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

3 处理结果

李某对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上述处罚未提出异议, 县所于2009年6月8日对李某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4 结案

经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的多次对其宣传《动物防疫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并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李某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15日内未申请复议, 也未提起诉讼, 并于6月14日缴纳了5500元罚款, 此案执行完毕。

5 办案体会

5.1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在对李某无证经营病死猪肉一案查处过程, 暴露出基层队伍建设一个问题, 部分动物检疫执法人员工作责任性不强, 没有严格按照检疫操作规程进行检疫, 甚至有个别检疫人员没有进行检疫就开具了检疫合格证明。因此, 加强基层动物检疫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检疫人员的综合素质, 树立动物检疫队伍的整体形象,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5.2 多部门齐抓共管, 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近年来发生的“瘦肉精”中毒事件、“红心鸭蛋”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相继出台, 人民群众对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地认识, 大部分群众能够自觉地选购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 因此不法分子也转变经营思路, 将重点放在宾馆、饭店以及食品加工企业, 隐蔽性更强, 所以必需工商、质监、农业、食品药品等多部门通力合作, 联合执法, 才能有效地打击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 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的动物产品,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5.3 坚持预防和打击相结合, 彻底杜绝不合格畜禽产品

读《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有感 篇3

----我所了解的《办法》修改背景

恐龙王国

对《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修改提上国家工商局日常议事日程已经快10年了,千呼万唤终于盼来了《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的颁布。

大概在2012年,国家工商局来四川召开修改旧《办法》的调研会,我参加了这次会议。当时工商部门是省以下垂直领导体制,也没有N合一的事。基层呼声最大的、要求修改的有2点,第一:基层工商部门无法包揽对无证和无照的查处,特别是在2010年昌黎红酒案爆发,工商部门办案人员、法制人员、分管领导被追究刑事责任,在全国工商系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要求明确许可部门的职责的言辞尤为激烈,特别是对旧《办法》第四条“下列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予以查处:”以及第五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及时查处其管辖范围内的无照经营行为。”的规定,混淆了查处无证,与查处无照的关系,混淆了工商部门的职权与许可部门的职权关系。将无证与无照的监管责任全部加载在工商执法人员头上,是不公平的的,强烈建议删除或者明确许可部门职权。之后各地省级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查处无证无照的分工,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旧《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的问题,一旦发生事件,司法机关就拿《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说事,认定工商部门没有履行或者履行不到位法律规定的职责。

大约也就在这个时候,“谁许可,谁监管”的说法形成了监管管辖的原则、也成为追责的依据。许可部门理直气壮的说:我只对颁发许可的企业进行监管,没有经我许可的企业从事许可项目经营的,依法,依《取缔办法》由工商部门监管!这锅甩得不能说不漂亮,工商部门还不能不背。

第二个讨论的热点,是对无照经营如何取缔的问题。

各方的说法都有道理,如采用对邪教组织的取缔方法。最后,大家比较能够接受的说法是:法律条文以文意理解为先。“取”就是取消,“缔”是结缔、联系的意思。无照经营者要从事经营的联系条件是什么?是人、财、物、资金、技术、场地、电力、燃气、用水等等。只要穷尽了断掉这些与无照经营的“联系”的手段,就履行了“取缔”的职责。

但一个实际案列的提出,让所有“取缔”说均无法合理解释、无法正确定义。

这就昌黎红酒案,办案单位以该企业超越许可范围,按无照经营予以处罚,该企业未经许可试生产了货值金额2000多元的红酒并销售,检察院的起诉书中就指出,XXX(工商执法人员)未履行“取缔”的职责,致使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造成…请问:违法生产2000多元的产品,如何取缔投资了2000多万元的企业?

这样,任何一种“取缔”的学说都不能满足对实际案件的合理解释。由此,绞尽脑汁热衷于的对“取缔”的解释,转而呼吁:不如取消原本就没有正确定义的“取缔”概念。

我们高兴的看到新《办法》取消了“取缔”2字。工商部门又走在前面了,开了个好头。现在有些执法部门也正在为如何“取缔”头疼着呢。如银监部门《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

会议期间,从国家工商局法规司调研人员的口中得知,在各地调研反映出的情况都差不多。我们从新颁布的《办法》中就可以明显的感到,是采纳了工商基层的呼声的,执法部门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家改变为三个部门:即新《办法》第八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以下统称查处部门)”.即:

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包括行使行政工商行政管理职权的部门;

二是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的部门,这主要指的是许可部门;

三是省级政府确定的部门,很多是授权给城管、环保等部门。

但在今后实施新《办法》的过程中,比较担心出现的情况是:法律、法规规定有许可部门且有执法依据的部门,以没有执法力量为由,由政府确定由工商部门去监管。

随着执法体制的改革、工商登记商事制度的改革,大量前置许可变为后置的措施,为新《办法》的修订出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时机。我记得在2014年,我参加了国家工商局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工商系统企业登记制度改革理论研讨会”,国家工商局甘局长出席了会议,甘局长在开幕会上,当场宣布:根据李克强总理的指示,我们的会议主题改为:“全国工商系统商事制度改革理论研讨会”!定位非常正确。会议还邀请了北大、清华、工商大学、政法学院等等很多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参加,争论也很激烈。不同意商事制度改革,特别是工商对注册资本改革的人大有人在。其代表人物就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甘培忠,他发表了《注册资本认缴制是有毒产品》一文很有影响,我也发表了《驳:甘培忠“注册资本认缴制是有毒产品”论》,和《再批甘教授“注册资本改革是工商部门为了一己私利”论》以及《从营业执照的法律属性谈国务院“先照后证”的改革》

等文章,当时在网络上也引起了很大反响。从那时起,我已经敏锐的感觉到:国务院商事制度的改革,将引起一系列连锁改革,必定会触及到其他行政机关的利益,以及大量法律、法规的修改,工商将是本轮改革的火车头!

在会议期间,我从国家工商局有关人员口中得到一个消息,未经证实,就算小道消息吧:国务院李总理召集有关部门,准备清理行政许可。分了2个组,一个组由国家工商局牵头,负责清理、废止不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工商登记前置许可;另一个组由国家编委牵头,负责清理、废止一批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国家工商局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取消了一批不合法的前置许可。但国家编委在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内却没有完成任务,一个许可也“砍”不掉,抱怨说:太难了!在李总理召开第二次会议时,国家编委是否被批评不知道,但将砍行政许可的任务交给了国家工商局牵头负责。张茅局长对总理说:工作我们来做,但还是以国家编委的名义为妥。这个意见被接受了。

后来发生的事,间接应证了这个说法。国家工商局大刀阔斧的砍许可,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但国家工商局采取了一个巧妙的措施:凡是能砍得动的许可,直接通过国务院予以废止,大量砍不动的许可,除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行业外,一律改为工商登记的后置。

反对工商的声音不少,部门抵制工商的措施不断。如:工商实行认缴注册资本后,有的部门就规定必须实缴、要取得许可必须提交验资报告;工商不年检了,这些部门就自己规定年检。但是,一旦将许可改为后置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许可,在失去工商登记这道“防火墙”以后,自然而然就难以生存下去,也就消失了很多许可或者不得已取消了许可。剩下的许可,其监管责任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了许可部门。直至今日,三证合一、N证合一就顺理成章的实现了。但是必须注意:登记机关在“合一”的过程中,不能将不合法的证也给“合进来”由此取得变相合法的地位。

这就为新《办法》证、照分离监管打下了坚实的的法律和现实的基础。纵观新《办法》,证照的分离监管职责明晰了,工商部门的责任风险大为减少。但是,对于N合一的部门来说,其责任风险并无丝毫减少,反而更重大了。

查处无证无照联席会议 篇4

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工作总结

根据《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佳政发[2011]12号),结合我市民办教育市场实际情况,我们将查处工作重点确定为民办学前教育市场,出台了《佳木斯市治理整顿和规范幼儿园行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佳政发[2011]33号),《专项行动方案》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食品安全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指导纲要》及《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坚决取缔无证幼儿园,限期整改不合格幼儿园,大力宣传示范幼儿园,通过此次专项行动,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引导、促进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遵循统筹规划、堵疏结合、先易后难、重点突出、整改与清理并举的方针,对辖区内举办的幼儿园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对基本具备办园条件、卫生保健条件并达到相关安全管理标准的未办证幼儿园,按程序办证,规范管理;将生源少、办园条件较差、存在安全隐患的幼

儿园与规模较大、符合办园条件的幼儿园予以合并;对办园条件差、安全隐患大的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

三、治理整顿重点

此次治理整顿对象是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的各级各类幼儿园。

(一)开展幼儿园办园资格清理整顿。重点是清查未取得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未取得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证、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手续的要坚决取缔。新办的民办幼儿园的审批一律执行先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托儿所幼儿园保健合格证、餐饮服务许可证,再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办园许可证,最后到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的程序。对有办园许可证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但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要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未取得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证开办托儿所、幼儿园的,限期补办。经过整改仍不合格的,坚决停办,依法吊销办园许可证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

(二)开展从业人员资格、课程开设专项治理整顿。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要参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专门培训且具备任职资格后方可上岗。教师与保育员应取得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卫生保健人员取得卫生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餐饮人员取得健康证。幼儿园内部管理制度要规范,各类档案健全,要按省教育厅要求统一使用省编学前教育教材,不允许私自使用小学教材及不规范用书,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三)开展幼儿园收费管理整顿。幼儿园必须到物价监管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并严格执行《黑龙江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

组 长:谭灵芝 副市长

副组长:张纯富 市教育局局长

肖明东 市卫生局局长 马春杰 汤原县副县长 王艳波 抚远县副县长 白淑华 同江市副市长 姜蕴华 桦南县副县长 刘 丽 富锦市副市长 聂 颖 桦川县副县长 李晓英 市郊区副区长 吕志伟 市向阳区副区长 闫学军 市前进区副区长 高景国 市东风区副区长

成 员:高 健 市教育局副局长

刘岳森 市公安局副局长

张立斌 市卫生局副局长

闫少华 市物价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朱春龙 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

郝忠双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

姜天学 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高健兼任。责任分工:

教育局:主要负责幼儿园的办园许可证审批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负责此次专项行动的具体组织工作。根据我市情况,市直幼儿园由市教育局管理;其他各级各类幼儿园按属地管理原则,所有幼儿园举办者和幼儿园负责人进行一次宣传教育,明确整治工作目标和意义,对所管辖区域内幼儿园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二)自检自查阶段(2011年9月31日至10月31日)。各幼儿园对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黑龙江省民办幼儿园设置标准》、《黑龙江省城市幼儿园玩教具配备基本标准》、《黑龙江省城市幼儿园卫生保健器械配备基本标准》和《黑龙江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等,对办园条件、周边环境、规模、安全、教师(保育员)等方面情况进行自查,并逐一认真登记。

(三)清理整顿阶段(2011年11月1日-2012年4月30日)。各县(市)区对辖区内所有幼儿园逐一进行排查,对不达标的幼儿园,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无办园许可证、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证、餐饮服务许可证,又未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补办的,坚决取缔,并在媒体公布;被取缔的幼儿园在园幼儿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辖区内街道办事处和举办者共同协调安置解决。

(四)验收阶段(2012年5月1日-2012年6月30日)。市治理整顿和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地清理整顿和规范办园行为进行检查,对开展行动迅速、组织得力、规范办园行为好的县(市)区予以表彰,对清理整治工作不重视、不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将给予通报批评。

六、工作要求

查处无证无照联席会议 篇5

根据县政府《关于开展2011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运管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行政管理职权,不断加强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进一步促进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规范。通过开展专项治理整顿活动,对非法、违规经营、扰乱运输市场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了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第370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局及时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方案,落实了工作措施,认真开展了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整顿治理工作。

我们重点加强了对辖区内客货运输及其机动车维修企业和水上交通运输行业的监管,依法整治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客货运输经营的行为(以下简称道路运输非法营运),并联合相关部门治理无证无照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厂店(以下简称路边店)。同时,努力加强道路运输行业法规、规章宣传,正面引导社会舆论,着力提高群众守法意识,逐步完善查处取缔工作机制,保护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正当权益,创造公平竞争、守法诚信的道路运输市场环境。

二、打击“黑车”等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行为

(一)及时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有序开展

打击道路运输非法营运的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我局为此在行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摸底调查工作,从2011年2月至4月,抽调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对客运线路、车站、城乡结合部等旅客集散地,进行了调查登记工作,初步掌握一部分辆嫌疑非法营运的“黑头车”。同时,确定了火车站广场、县医院门前、跃进门广场、大圆盘等场点整治区域,摸清了非法营运车辆的大体活动情况,为道路非法营运整顿治理行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二)领导重视,“打黑、维稳”两手抓

局领导高度重视打击非法营运活动,亲自挂帅带队,指导工作。在行动开展之前,我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及《安徽省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要求,制定了工作措施。运管所同时确定了打击非法营运执法人员名单和分组,严格要求了执法人员的行为、举止、组织纪律和执法程序。

打击非法营运行动,以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我局组织区运管所在进行专项整治行动之时,着力创建和谐、安全和舒适的人文社会环境,高度重视社会稳定维护工作。执法人员在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进行盘查时,对发现的可疑车辆除登记之外,同时进行了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宣传,耐心解释、引导,得到了社会群众和部分车主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经常性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执法人员采取备案登记制度,详细记录了车牌、车型和驾驶员等情况,当场给予了警告。在近几个月的打击活动共查处“黑头车”约65台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以严厉的处罚。

(三)加强宣传,深挖社会舆论正面潜力

在进行打击道路非法营运专项整治工作当中,县运管所高度重视宣传的力量,着力于广泛宣传道路运输法律、法规,力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力图在给予行政处罚之前正面引导非法营运车主、司机停止违法行为。通过有关法律宣传、案例评析等方面工作,深挖社会舆论和宣传的正面潜力,努力营造打击非法营运行动的和谐社会环境。目前,打击非法营运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

三、强化机动车维修和驾驶员培训的市场监管

为进一步规范机动车维修和驾驶员培训市场秩序,彻底落实上级有关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工作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交通部《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县运管所组织了执法队伍,对全县无证机动车维修店(以下简称路边店)和“黑驾校”进行了专项整治,整治重点是:清理无证、无照非法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行为;查处路边店占道经营、随意排污,造成油污污染路面,妨碍道路畅通安全和非法进行驾驶员培训的行为。

(一)重点整治的区域和路段

本次重点整治的区域和路段集中在101省道穿城路段,重点针对影响较大、污染较为严重的路边店约16家进行了集中整治,查处“黑驾校”3家。

(二)执行检查中确保稳定

在执法过程中,随时掌握执法现场情况,高度重视行政执法稳定。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以及宣贯结合的工作方式积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制发告知书、宣传单,告知经营业户取得行政许可的合法程序和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的必要性,对部分不理解我们工作的经营业户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耐心的指导。同时,在公安、工商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保证道路畅通,高度重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三)执法检查情况

在整治过程中,执法人员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并进行了统计。按照执法程序责令停止经营户数6家,其中:汽车维修停止经营户数3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家,签发违法行为通知书2家,现场制止清除油污户数12家,拆除维修摊点占道摆放旧轮胎5处约80多个,现场整治修理店工具乱丢乱放污染路面、秩序混乱现象9家。

二、存在问题

虽然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车辆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任务艰巨,困难重重。

(一)是查处难。“无证无照经营车辆”的经营者为了获得不法利益,想方设法与执法人员捉迷藏,打游击战,给查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冲卡逃避检查的事件时有发生,对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二)是取证难。由于大部分群众和乘客对管理部门的查处工作不配合不理解,甚至抱着同情车主的态度,帮助作伪证,使执法部门的调

查取证工作十分艰难,明知是无证无照经营车辆,但因无有力证据而无法查处。同时,现在“无证无照经营车辆”反执法能力也越来越高,即使人赃俱获,一些“无证无照经营车辆”的车主也是百般抵赖,更不愿配合接受调查。

(三)是处罚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对“无证无照经营车辆”的处罚为3—10万元。大部分车主以家庭经济困难为理由,不愿接受处罚,还到所里大吵大闹,甚至以“自杀”、报复相威胁。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办公秩序,也给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

(四)是经费短缺、检查装备落后、执法人手紧缺,给执法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带来很大困难。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开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整治行动,为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效,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我们将在县查无办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工作力度。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向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业户、市民、驾驶员广泛宣传,正面引导社会舆论,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贯彻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长效的治理机制。二是建立完善有效的联合行政处罚工作方式,有效的打击部分社会影响恶劣、情况严重的无证无照违法行为,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XXX交通运输局

查处无证无照联席会议 篇6

工作目标责任书

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机制的意见》(新都府发[2008]141号)精神,坚决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

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村(居)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要积极配合各有关职能部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对辖区无证无照经营户工作负全面监管责任。

二、村(居)委员会一把手负总责,对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进行排查,并将排查的无证无照经营者进行清理造册,每月25日前报送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对发现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或为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提供生产经营场所、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现象要履行举报职责和举报制度;负责领导、督促检查和指挥协调本辖区清理整治工作。

四、组织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检查到位一级向一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签订责任状。

五、宣传发动群众,利用各种会议及宣传工具深入宣传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机制的意见》(新都府发[2008]141号)文件精神,将工落实到实处。

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 负责人:负责人:

无证行医查处工作规范 篇7

第一条为规范无证行医查处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及其监督执法机构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对辖区内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包括以下无证行医情形:

(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的;

(二)使用伪造、变造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的;

(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被撤销、吊销或者已经办理注销登记,继续开展诊疗活动的;

(四)当事人未按规定申请延续以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延续或者不批准延续,《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继续开展诊疗活动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无证行医行为。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无证行医查处工作,县级以上地方监督执法机构在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领导下承担无证行医查处工作任务。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监督协调机制,负责与其他部门间以及部门内部的沟通协调,为监督执法工作创造条件。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同级监督执法机构无证行医查处工作实施考核评估,落实执法工作任务。

县级以上地方监督执法机构应当开展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执法技能培训,提高无证行医查处能力和水平。

监督协管员应当加强日常巡查,发现无证行医案件线索应当及时报告并协助执法人员依法查处。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健全监督协管工作机制,收集无证行医案件线索。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无证行医查处公示制度,对查处的无证行医案件进行公示。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查处无证行医案件时,应当使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信息平台查询无证行医人员既往受行政处罚情况,对涉嫌犯罪案件及时进行移送。实施行政处罚后,应当及时将案件有关信息录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信息平台。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开展防范无证行医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社会监督,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第十条 对社会举报或者日常监督中发现的无证行医案件线索,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按规定予以受理,并进行核实。对符合《卫生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立案条件的,应当按照规定,自受理之日起7日内予以立案。因特殊情况,需要现场立案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日内补办立案审批手续。

按照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监督人员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7日内报所属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监督人员对无证行医案件进行调查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了解情况;

(二)进入无证行医场所进行检查;

(三)查阅、复制、调取与无证行医有关的合同、票据、财务、账簿以及诊疗文书记录等相关资料;

(四)对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明从事无证行医的药品、器械、工具等相关物品和场所,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二条 监督人员对无证行医场所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制作《现场笔录》;对当事人或有关证人进行询问时,应当制作《询问笔录》。监督人员、当事人或被询问人按规定在笔录上确认、签名。

当事人或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由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在笔录上签名并注明情况,也可以邀请见证人见证签字。

第十三条 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时,监督人员应当制作《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予以指定地点保存或就地保存。

第十四条 需要登记保存的药品、器械等物品不宜当场清点的,监督人员可以使用《封条》先行封装,予以指定地点保存,并告知当事人限期到场拆封清点。

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到场,作出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的机关可以自行清点,不影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自行清点的,应当由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实施,填写物品清单,并签名。

第十五条 对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作出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的机关应当在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之日起7日内作出以下处理决定,制作《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处理决定书》,并告知当事人:

(一)经核查与案件无关的,依法予以退还;

(二)经核查与案件有关的,在实施行政处罚前,根据案件查处需要,作为物证;

(三)作出没收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法予以没收。

前款第(二)项的《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处理决定书》,处理决定可以书写为“由于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规章),已(拟)于×年×月×日立案,上述先行登记保存的物品作为物证。”。

第十六条 需要调取电脑、电子产品及互联网相关证据等电子数据的,可以转化为书面材料,并注明来源、时间和材料说明;现场不能转化为书面材料的,可以对证据载体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措施。

第十七条 对调查认定属实的无证行医行为,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并在无证行医场所张贴《公告》。

第十八条 对违法主体明确、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无证行医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九条 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决定后,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以直接、留置、委托、邮寄、转交等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可以采取公告送达。公告送达的方式可以为:

(一)在作出处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监督执法机构公告栏或者网站公告;

(二)在无证行医当事人住所地张贴公告,并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

(三)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公告。

公告送达应当说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处罚决定的内容、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等,自发出公告之日起60日即视为送达。

第二十条 无证行医当事人逾期拒不履行卫生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有关规定,在下列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当事人未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在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6个月届满次日起算的3个月内;

(二)复议决定书送达后当事人未提起行政诉讼的,在复议决定书送达之日起15日届满次日起算的3个月内;

(三)第一审行政判决后当事人未提出上诉的,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届满次日起算的3个月内;

(四)第一审行政裁定后当事人未提出上诉的,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届满次日起算的3个月内;

(五)第二审行政判决书、第二审行政裁定书送达当事人次日起算的3个月内。

作出处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书送达之日起10日届满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 在无证行医查处中,发现有下列涉嫌非法行医犯罪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依法查处的同时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按照规定及时将案件移送属地公安机关,并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一)无证行医被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无证行医的;

(二)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者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或者死亡的;

(三)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的;

(四)使用假药、劣药或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对已经作出行政处罚涉嫌非法行医犯罪案件,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于作出行政处罚之日起10日内按照前款规定移送。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发现非法行医罪犯在缓刑或假释考验期内再次无证行医的,应当在依法进行查处的同时通报其社区矫正地的司法机关。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查处无证行医案件中发现涉嫌违法违规销售药品,或者涉嫌销售假药、劣药的,应当移交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在无证行医查处过程中不履行本规范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监督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一)对有确切来源的投诉举报无证行医案件线索压案不查,瞒案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发现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为无证行医行为不及时予以查处,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行政执法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包庇、纵容无证行医,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发现无证行医行为未及时依法责令停止执业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发现无证行医行为涉嫌犯罪未及时移送公安机关,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索取、收受无证行医当事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第二十五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执行本规范的具体规定。

开展查处取缔无照经营活动方案 篇8

(一)安排部署阶段

组织召开专项行动联席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对辖区无证无照经营的数量及其分布情况调查摸底,并调研市场中存在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的深层次问题。制定查处取缔无证无照违法经营行为的具体措施,召开无照经营“宣传月”大会明确任务分工和工作责任,为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做好准备,确保专项整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宣传与查处取缔阶段

把宣传法规与教育引导结合起来,把查处取缔与行政指导结合起来,把重点整治与日常规范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利用当地政府的领导作用,积极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

职,坚持“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强化无证无照经营宣传与查处取缔工作的力度,确保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取得实效。

(三)巩固提高检查验收阶

分局将组成督查组,对辖区内整治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验收。对集中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查漏补缺,分析情况,提出加强或改正的方法。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安排部署“宣传月”活动,充分认识开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抓好工作落实。将“宣传月”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按照职责任务分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细化分解任务,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层层抓好落实,确保任务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处罚到位,使整治工作不留死角,务求实效。

(二)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充分利用个体工商户验照和企业年检有利时机,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红盾信息网等媒体,通过印制宣传单、法规培训、例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对“查无”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通过“一会两站”、消费维权“五进”活动及“12315”举报网络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相关政策法规,及时报道查处

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专项行动情况,形成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社会氛围。同时,发挥管段人员监管作用,推行“出租方告知制”,提示房屋出租方出租须知,实现对无证无照经营的群防群治。

(三)联合执法,坚决取缔。在查处取缔过程中,要联合相关部门,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落实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到人的市场巡查责任制度,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无证无照经营整治合力。加大检查力度和频度,对发现的无证无照违法经营行为,坚决依法取缔,对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加强沟通,信息共享,发现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监管职责范围的违法行为,应立即或在立案的同时将涉嫌违法行为抄告其他职能部门,提高告知率。

(四)加强监管,落实责任。要将专项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建立和完善无证无照发现、查处的长效监管工作机制,按照“谁登记、谁录入;谁检查、谁录入;谁查处、谁录入;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将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中收集整理的无证无照经营信息录入网络,而后及时补录预警、抄告、查处、处罚等动态信息。畅通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和信息抄告反馈渠道,保持对无证无照违法经营行为查处取缔的高压态势,严防无证无照向城乡结合部、农村转移蔓延,严防无证无照违法经营行为的反弹。

广东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条例 篇9

公告

(第152号)

《广东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条例》已由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12月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2年12月6日

广东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条例

(2002年12月6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合法经营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禁止和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广东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对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

第三条 查处无照经营行为,应当遵循疏导与制止、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文明执法。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查处无照经营行为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查处无照经营行为的工作。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查处无照经营行为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查处无照经营行为的工作。

依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可在授权范围内查处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的无照经营行为。

公安、税务、建设、国土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查处无照经营行为的工作。

第五条 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农民销售自产的、未经加工的农副产品;

(二)经批准设点销售季节性农副产品;

(三)经批准开办各类商品展销会;

(四)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第六条 本条例所称无照经营行为,是指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核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或者没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而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包括下列情形:

(一)未依法核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设立登记后,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

(三)办理歇业、停业、注销登记后,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

(四)营业执照有效期已过,未办理延期变更登记,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

(五)借用、租

用、受让他人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

(六)持伪造的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

(七)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外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核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经营活动的;

(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外国的企业、其他组织常驻代表机构直接从事经营活动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无照经营行为。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伪造营业执照;

(二)出租、出借、转让营业执照;

(三)违反有关规定为无照经营者提供发票、银行账户、证明;

(四)为无照经营者提供经营场所;

(五)法律、法规禁止与无照经营有关的其他活动。

第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无照经营相关的情况,并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或者其他资料;

(二)查阅、复制与无照经营有关的合同、账册、发票、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

(三)检查与无照经营有关的场所、物品,查封、扣押直接用于无照经营的物品、设备、工具、资料等财物;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对当事人的财物查封、扣押决定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交通不便地区或者不及时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可能影响取证时,可以先采取查封、扣押措施,但必须在三日内补办批准手续。

第十条 采取查封、扣押措施时,应当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实施。执法人员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送达查封、扣押决定书,并制作现场笔录和查封、扣押财物清单。查封、扣押财物清单一式两份,由当事人和执法机关各执一份。

现场笔录和查封、扣押财物清单应当由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由两名以上与当事人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签名见证;无见证人或者见证人拒绝签名的,应当在现场笔录中予以说明。

第十一条 查封、扣押财物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

当事人的财物被查封、扣押后,应当自财物被查封、扣押之日起七日内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接受调查和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当事人接受调查之日起七日内对该财物作出认定,对不属于直接用于无照经营的财物,应当在作出认定后二日内解除查封、扣押,并将财物归还当事人。

当事人不按期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接受调查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公告通知当事人。自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内当事人仍不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接受调查和处理的,被查封、扣押的财物视为无主财产,上缴国库,但不免除违法行为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对依法查封、扣押的财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妥善保管,禁止动用、调换或者损毁。

被查封、扣押的易腐烂、易变质及其他难以保存或者不宜保存的物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留取证据后,可以依法先行拍卖、变卖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妥善处理。被查封、扣押的财物经认定不属于直接用于无照经营的,应当将拍卖、变卖所得退还当事人。

第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可以给予下列处罚:

(一)对以公司名义从事无照经营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以合伙企业名义从事无照经营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以个人独资企业名义从事无照经营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其他无照经营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被责令停止经营活动或者被查处后继续从事无照经营的,没收其直接用于无照经营的物品、工具、设备。

对非法持有的营业执照、有关证明、合同文本、发票、印章、招牌等,予以收缴。收缴的发票应当移交税务部门依法处理。

无照经营者涉嫌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知会税务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一)、(二)项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三)、(四)项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十五条 当事人擅自动用、调换或者转移被依法查封、扣押的财物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缴回,并处以被动用、调换或者转移财物价值百分之二十以下罚款。逾期未能缴回的,处以被动用、调换或者转移财物价值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被查处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受理其登记注册申请的;

(二)检举他人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

第十七条 罚没款数额在三千元以下的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所决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所决定。

第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罚无照经营者时,应当告知其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不应当查封、扣押的财物予以查封、扣押,或者动用、调换、损毁以及私分被查封、扣押财物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造成当事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拒绝、阻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者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时违法行使职权,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查处无照经营行为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一篇:城市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全年营销策划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