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兴趣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8篇)

兴趣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1

摘要: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为例,针对目前众多高校填鸭式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提出了兴趣驱动法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非自主自愿的学习转变为主动自愿自主的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增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兴趣驱动;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

0前言

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探求知识的动力。本文作者多年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了一套兴趣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

1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认识了解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在高等教育中,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专业非常多,但是每个专业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却大相径庭。对于不同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应当包括不同教学内容。例如,对通信工程专业,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和“网络安全”等内容;对计算机专业,需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应用编程”和“网络安全”等内容;而对网络工程专业,学习内容则扩展为“计算机网络原理”、“互联网应用与维护”、“网络应用编程”、“网络安全”、“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管理”等课程内容;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则需要学习“互联网应用与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课程内容。与之相对应,网络实验内容对不同专业也应当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2从应用到原理

中国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理论与原理的讲述,常常忽视了理论或者原理的应用。比如,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应该着重强调网络的应用技术。而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讲原理再说应用或者不说应用,这样的教学效果会非常差,学生听课也会索然无味。其实,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完全可以颠倒过来,先讲应用,然后再从应用中为学生分析原理。这样改变之后,学生首先明白了理论应该怎么用,那么对理论的记忆也就轻而易举了。通常说的学以致用就是这个道理。举例来说,笔者在讲述现行IP规则IPV4中的私有IP地址时,首先会问学生:“现有的IP地址够用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均知道现有的IP是不够用的。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不够用的话,那么如何使现有的这么多台电脑或者网络设备都接入互联网?”答案就是我下面要讲述的许多网络都使用了大量的私有IP地址。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先告诉学生私有IP是做什么用的,然后再给他们讲述原理。当然,这里只是举例,私有IP地址的用途远远不止如上所述。

3兴趣驱动法教学

3.1从一本好教材开始

一本好教材非常重要。学生在没见到任课教师前,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教材。笔者认为,现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大学生的教材太过枯燥,里面大量的原理之类的罗列,缺乏作者精心的编排。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可谓是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水平参差不齐。在教材的选择上,笔者认为,首先要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教材。虽然教材的名称都叫做《计算机网络》,但是内容可能截然不同,出发点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的教材应该是实用性较强,而有关网络底层的原理性较少的教材;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的教材恰好相反,应该选择网络底层原理性较系统的教材。还有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尽量选择近3年出版的教材,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是令人惊奇的。另外,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指定一些好的参考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该门课程的知识面。

3.2实例教学是兴趣驱动法的精髓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得实例教学不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已经存在很久了,在许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在使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的弊端:

(1)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都是虚拟或者虚构的。虚拟的案例,虽然从一个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帮助,但是虚拟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当学生遇到一个网络上的现实问题,很可能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

(2)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教师没有真正参与。比如案例中设置的许多场景,任课教师如果没有实际遇见过或者参与过,很难将该场景完整的呈现给学生,很难将场景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完全挖掘出来。

(3)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使用价值不高。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来源于实践的,只有来源于实践的案例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4)案例教学中的许多案例已经过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如果还拿着3年以前甚至5年以前的案例来教学,那么无疑于别人都讲授windows7了,你还在给学生讲授windows98怎么用。因此,笔者这里提到的是实例教学法,不是案例教学法。实例哪里来?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应该拥有丰富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管理与维护的经验。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最好应该到企业或者相关单位的网络部门进行实务训练。来源于生活得实例才是最有使用价值的案例。 其次,在实例的选择上应该进行精心的编排。实例应该选用哪些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实例进行教学。比如:笔者在讲述网络中计算机端口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使用了以下的实例。在讲端口前首先告诉学生,给他们讲个故事,故事人人都爱听。故事是这样的:大家现在经常聊QQ吧?没QQ号的同学举个手让我看看“恐龙”长啥样儿!故事的第一句话就把课堂气氛烘托出来了。现在大家使用的QQ版本大多都是那种能够显示对方IP地址的版本。和别人聊天时,别人的IP地址和所在地就都显示出来了。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现实的IP地址的后面还有一个冒号和一个四位数字?那么这四个数字是什么?就是计算机通信时使用的端口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端口号能够提供给我们许多信息。通过这个实例的讲解,不但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深刻理解端口的作用,以及他们最常用软件QQ的一个专业使用小技巧。

3.3良好的实验条件是兴趣驱动法的必要保障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属于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因此,不但上课讲解的同时要有必要的操作演示,而且应该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动手操作实践学时;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验条件提供支持。此时,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例作为实践的课题以增加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比如,在

讲解局域网的组网技术时,可以引入一个实际任务——现在需要开设一个网吧,应该购买哪些设备?应该怎么组建局域网?此时,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若干台PC,一台交换机或者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亲手搭建起自己的局域网时,必然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而成就感也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动力。

4结语

教育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已经传承了几千年。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现行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地探索找出解决现行教育方式问题的方法。兴趣驱动法改变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行较差等问题,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较高,比如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网络管理与实践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有亲身经历的实例用来驱动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鸣,胡谷雨,周雷,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6).

[2]@田慧君.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研究[J].现代技术教育研究,2008,(1).

兴趣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2

计算机网络应用,特别是因特网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人们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因特网应用的知识与能力已经渗透到科研、生产、教学以及日常工作与生活等许多方面,广泛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现代文化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是学生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这门公共课,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Internet Explorer(IE)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电子公告栏(BBS)、网络信息搜索、简单网页制作、网站建设基础知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知识。通过理论的课堂学习和技能的上机练习,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的同时,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理论少、实践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很难适应教学要求。而将课程分解成组建小型局域网、设置和使用IE浏览器、申请电子邮箱并收发E_mail、使用Outlook Express(OE)收发E_mail、网络新闻组(Newsgroup)、电子公告栏(BBS)、网络会议(NetMeeting)、网络信息搜索、文件下载、班级或个人主页制作、在网上购物、防病毒防黑客措施等若干个“大任务”,再将每个“大任务”细化成若干个“子任务”,使用“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简介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又是一种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基于几项任务来完成的。其基本思路是:把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学生探究学习的任务,然后把一个大的任务再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任务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教师的点拨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适合操作性强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在组织《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学时,将学生以3-5人为标准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事先布置好每个小组学习任务,然后对该任务进行简单讲解;剩下的时间让学习小组通过分工与合作的方法完成该学习任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任务完成后,各小组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对各小组完成的任务进行点评,并对重点知识加以强调,从而深化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3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实施任务驱动法教学时,“任务”的设计将直接影响《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就显得非常关键,应该兼顾全局,遵守以下几条主要原则。

3.1“任务”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教学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通过这些子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

首先,任务要有层次感。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中职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例如:在布置“IE 6.0浏览器的使用”任务时,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从小就“泡”在网上,他们对网页的打开和保存、主页的设置等基础知识非常熟悉,因此给他们布置的任务就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如设置分级审查、申请数字证书、禁用活动脚本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第一次接触网络、甚至是第一次接触电脑的学生,就只能设置最简单的任务,如IE浏览器的打开和关闭、网页的保存、图片的保存等,让他们在完成这些简单的任务的同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其实也是一个实施过程。任务太难,学生无疑会产生畏惧心理,望而却步,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任务太容易,学生的探索过程又会显得平淡、无新鲜感。例如,框架网页的制作是一个学习网页制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设计这个任务时,应该将它细化成为框架网页的作用、框架网页的类型、框架网页的保存、设置初始网页、框架属性的设置等子任务,并对各个子任务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既领会框架网页的魅力,也明白制作框架网页并非很难,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这个任务。

3.2“任务”的可操作性要好

计算机网络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中则可谓“百闻不如一练”,用“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方法教学是不可行的。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简单地讲解、演示后,更多的时间应留给学生上机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

首先,任务设计时要注意解决问题多元化。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例如,在学习如何设置主页时,既可以直接输入相应的主页地址;也可以打开相应主页后,点击“使用当前页”按钮;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摸索,从而防止学生思想僵化,做到会思考、会创新、会实践,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其次,任务设计时要关注任务的可思考空间。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是开放性强、知识更新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所有的应用技巧都讲到,也没必要这样做。教师在教会学生网络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例如,在讲解“搜索技巧”时,应该把时间尽量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浩瀚的互联网海洋中找到需要的知识。

再次,任务设计时要关注完成任务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任务,如果学生长时间完不成任务,他们对任务的兴趣肯定会降低,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等。

4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大体可以分为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结合实际、分解任务;启发思维、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完成任务;作品展示、评价总结等步骤。下面以“使用OE收发电子邮件”任务为例作简单介绍。

4.1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而任务的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年龄、兴趣等特点。

例如,在学习“通过网站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之后,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场景: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的营销人员,每天都要通过数十封E_mail与客户联系,而你的电脑不能浏览网页,这个时候用什么办法来收发这些E_mail呢?使用OE,从而提出“使用OE收发电子邮件”的学习任务。

4.2 结合实际,分解任务

每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想到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那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分解后进行简单的讲解,形成若干个子任务,再组织学生分别去解决这些子任务,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明确“使用OE收发电子邮件”的学习任务后,组织学生讨论,同时教师进行点拨,将任务分解成为如下几个子任务:OE的启动及窗口组成、设置OE电子邮件帐号、编写和发送E_mail、接收,阅读,回复和转发E_mail、创建通讯簿、管理邮箱等子任务。

4.3 启发思维,自主学习

将任务分解成为若干个子任务之后,下一步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部分或全部子任务。当学生在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相应提示和指导。

例如,学生在完成设置OE电子邮件帐号时,在选择“发送和接收邮件服务器”时遇到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学生设置的电子邮箱的服务器的主页(如www.126.com等)上查询答案,让他们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4.4 协作学习,完成任务

当学生对相应的子任务有所认识和理解之后,教师可以给各个小组下达综合性的任务,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各小组通过协作方式完成该任务,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弥补自主学习的不足,同时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使用OE收发电子邮件”知识点,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在45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1)将小组长的E_mail地址设置为OE电子邮件帐号;2)将小组中其他成员的E_mail地址添加到“通讯簿”;3)给教师发一封包含附件(2个以上)的E_mail,同时“抄送”给小组其他成员;4)将上述E_mail转发给其他小组长;5)阅读其他小组发过来的E_mail并回复,同时将邮件地址分组存放在“通讯簿”中;6)实现E_mail的自动分拣;7)通过设置“邮件过滤规则”避免垃圾邮件等。

4.5 作品展示、评价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任务评价法。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评价;任务评价法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为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及时进行沟通,使学生对自己的优势潜力做出准确评价,从而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使用OE收发电子邮件”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法对各学生、各小组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任务完成后,组织各个小组先查看其他小组的任务,然后做出小组评价;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总评,同时对本次学习任务做出总结。

5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职业学校开设的时间较短,“任务驱动法”是当今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值得借鉴和使用。但也要科学地、辨证地看待“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不是万能的,有些知识的讲解不适合用任务驱动。所以,科学地理解任务驱动,必须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从而“学有所得”。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类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2005,(6).

[2]崔继.“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8(5).

[3]刘建军.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

兴趣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152-01

一、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则

(一)加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辅助指导角色,学生学习知识不能够完全依靠教师的灌输式教授,而是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教师应该做好角色转换工作,转变为课堂教学的配角角色,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但是,教师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角色,教师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通过教学项目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学习知识的重要意义,并积极组织开展与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加强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项目设计至关重要

教学项目的设计要与实际生活联系,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完成教学项目的设计。教学项目不仅要满足真实、可信等特点,还要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由于完成教学项目的方法多种多样,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更多有用的学习资源,合作学习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的活动。项目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效果的评价也需要以项目完成的情况作为条件。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项目内容

以真实项目来驱动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ASP网站设计开发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始终以项目教学为根本核心,将其贯穿于教材的选择、大纲的拟定、教学的实施、效果的评估等各个环节中。

(二)教学目标

在ASP网站设计开发项目过程中,将部分分散的实际案例集合成为核心案例,将项目实例作为核心始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等,比按照教学大纲由教师重新设计分散的项目实例的教学效果更为突出。ASP网站设计开发课程的每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要以达到设计目标为根本,通过学生分组合作、相互交流等使其能够真正投入到系统设计、错误调试、优化改进的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独立思考相互结合,再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以此来掌握ASP网站设计开发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的知识和技能。

(三)项目实施

整个项目的教学实施过程总共分为四个阶段:

(1)导入阶段。选取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项目实例,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来确立项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模拟阶段。将项目教学设计按照不同的具体任务分为多个教学模块,以一定规律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通过学生模仿教师逐渐参与到项目实践设计和编程的过程中。

(3)实践阶段。由教师准备与教学内容匹配的实践项目,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真正掌握到项目中包含的多种技术和技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过程。

(4)提高阶段。对项目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掌握进行总结,使学生对项目的学习能够有深入理解和切实提高,同时,教师应该准备综合知识点较多的项目加强部分能力较强学生的实际联系。

在项目实例的选择中,应该遵循从基础联系项目到综合实践项目的选择方法,按照由小项目到大项目的循序渐进过程展开。ASP网站设计开发课程每一个章节的具体教学内容都需要确立明确的设计目标,学生按照既定目标,积极投入到完成项目的实践中,在系统调试、任务优化、设计改进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动手操作,积极展开合作讨论,从而真正掌握到该门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传统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学实验都是分散独立的。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能够将每个实验中的重点内容相互结合,使得学生从全局性的角度出发考虑实际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时候全面考虑问题,主动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

(2)传统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相互脱离,而项目的选择和设计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能够从根本意义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由教师设计的项目内容不断驱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理,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端正学生学习的动机。

(3)项目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给出项目内容之后,学生自主独立地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承担着选择项目内容的主导作用,以及对学生完成项目评价的指导作用,其他环境步骤则由学生独立完成,充分体现了新教学改革背景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

(4)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能够使得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实验更加具有探索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所需实验设备,拟定实验方案,通过主动探究、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等完成整个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开拓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项目驱动法是适合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能够真正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玉梅.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1,5.

兴趣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4

一、任务驱动法的认识

任务驱动法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任务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在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的驱动下,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知识的脉络。任务驱动法教学一般过程: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提示及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人机工程学教学中的探索

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主要涉及人机工程学的四个主要方面: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人体感知与运动特征、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人机系统设计。所有这些方面都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带着“解决实际任务”的目标去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再由“兴趣”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另外,通过这种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设计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人机工程学课程的基本操作流程:

1.授课前分析教学目标,结合学情,设计整合任务;

2.从任务中引出人机工程学课程目标;

3.学习人机工程学课程相关知识点;

4.任务评价,突出人机工程学应用目标。

三、任务驱动法在人机工程学教学中的实践

1.设计任务

任务必须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能实现学习的情景性设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将要学习的知识,反过来学习知识则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任务。因此,任务必须能驱动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并能让他们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任务时还必须兼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

现代家具的设计要可靠、耐用、安全更需要的是要满足它的使用功能与舒适度。无论是静负荷类家具或动负荷类家具,都应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法则,结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家具尺度和空间距离,给使用者设计与制造出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动空间以及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感、视觉美感等。家具的尺度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家具设计时不能只考虑其美观性,还要使用起来舒适方便,即要满足其功能要求,因此现代家具设计首先要与人机工程学相结合。人机工程学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特别强调其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和计算,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为家具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良好的家具设计处处体现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指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设计始终以人为中心。它主要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围绕使用者的需求来进行设计。首先,要满足使用功能,也就是从物质上来满足要求,如座椅,就是最大程度上使人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柜类家具则要满足储藏的功能。在家具设计时除了满足静态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要注意在动态条件下对生理状况的满足,其次,从精神功能的角度上讲,要从造型、色彩、材料的搭配等方面,要给使用者心理上带来愉悦,以达到“人—家具系统—环境”相互和谐,笔者分析现代家具的设计流程几乎涵盖了本课程的全部四个教学方面。因此选择家具设计作为教学任务。

2.分析任务

提出任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疑问。教师最后对任务进行总结、归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带出了一个个新知识点,并将大任务细化成子任务和小步骤,从而帮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和目的。根据现代家具设计的特点,对任务进行分解,并确定各个子任务在坐具设计中的归属。在现代家具设计的这个大任务中,又分五个子任务:任务一,数据测量与应用,任务二,设计基础与依据,任务三,环境与界面设计、任务四,造型设计,任务五,模型制作。

3.任务处理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来完成本课程任务。例如在家具设计教学任务上,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三个递进层次教学过程。一是“示范”,即教师通过各种测量工具、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示范,让学生在示范中加深对任务设计的理解。二是“应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们适当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三是“创新”,即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创新,运用不同方法完成相同任务。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间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协作。

4.交流讨论

这一环节教师要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重、难点知识,给出大量应用家具设计实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评价

评价采取动态评价的方式,达到激励学生完成任务、创新进取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创新思想,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探索。

四、总结

任务驱动法在人机工程学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态转变,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达到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具备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来设计出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活动的教学任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兴趣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5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作 者:黄海 Huang Hai 作者单位: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6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20xx 27(23) 分类号:G424.1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效果

兴趣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6

武功县职业教育中心 宋亚娟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职业技能的劳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如何让学生毕业后有一技之长呢?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组织实施教学。好的教学方法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特色。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计算机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物化为具体任务,通过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交流,梳理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新旧知识点,探讨细化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最终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地一种教学模式。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任务驱动法实施的步骤,现举例说明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任务实例前置

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学是法展性的教学,课堂应是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任务的提出,应是按照教学要求和学生自身需求提出的,这样,任务符合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才能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讨和学习。例如:在计算机Flash 内容教学中,首先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制作一副风景图。

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将自己课前完成的作品通过电教设备展示给同学。作品中除了应包括所有本节课需要同学掌握的知识点之外,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作品最好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注意分析任务,培养探索精神

任务设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副则又进入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应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有问题的可以提出。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可能这些问题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去解决的。

(三)完成任务阶段

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这一阶段并不是说马上就让学生动手开始自己的操作。因为这毕竟是节新课,里面还穿插着新的教学内容,内容由于难度的不同,并不是全部都适合学生自己摸索,那样他们探索可能要浪费很多时间。这时候教师可以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介绍给他们,举一反三,学生就可以用在自己的作品创造中去。

(1)新内容讲解

对于Flash风景的创造,如果某些同学想创作动态的风景,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教师引入“帧”。有了这个概念,可以很容易讲解图片Flash中是如何运动的,这时候就引入创建补间动画的步骤。教师通过教学演示给学生们看从外部导入一个小鸟,接着如何通过对“帧”的设置实现小鸟的移动。这是创建动态Flash的一个重要内容。

(2)学生具体操作为主

在教师引导后,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这时候,教师应留给

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试,使他们在使用中体会、感受和领悟。这期间,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这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发挥各种能力的阶段,时间上可占整个教学进度的一半左右,在教学进程中是一个高潮期。

(3)交流讨论

这是学生知识的提高阶段。可以进行学生作品欣赏或交流。教师选出几幅作品,由大家一起来评论,说出可圈可点之处,并由学生本人来说明创作意图及本人的操作重点。另外其他学生可对这个作品提出疑问,并由创作者和教师来给予解答。通过作品的分析,教师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并触类旁同给出大量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思路上得到一些启发。

(4)巩固创新

学生在看了别人的作品和方法后,又会涌起再度尝试的欲望。在这个阶段,学生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同时在得到启发后作一些调整和创新,进一步使掌握的知识熟练应用,同时提高创作水品。

(5)总结

任务驱动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相对消弱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使学生不易形成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师德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或回顾,跟上教学进

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

(四)综合提高

在完成所有知识点的相关教学任务之后,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内容连成串,达到融会贯通,综合提高非常重要。教师可布置一个大任务,内容、格式不做限制,让同学们利用复习课和自己的课余时间,调动各方面因素自主完成,其结果可作为学期的评定成绩。在这部分教师更应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在创造者,他们的神经得到了完全放松,自己的主观能动兴处于最佳发挥状态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计算机课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相信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是好导演,能在这个舞台跳出最优美的舞姿。

利用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武功县综合高中 张党社

当前计算机已成为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它在培养人的某些非智力因素方面也有作用。但我们在教学上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那么,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1、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反之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浓,喜欢动手操作,而对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因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

2、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明确目标,克服困难,努力实现愿望。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不断磨炼出来的,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己要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按错一个键,便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至于前功尽弃。又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又准,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实现从初学到盲打的过程中,更需要下一番苦功夫,能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友好的人机互动式界面。计算机辅助教学反馈及时,信息量大,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成一个愉快的教学情境,所以不少学生把计算机称为“循循善诱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计算机便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利用计算机的先进技术和优势,培养学生交流互助,合作友爱的品质,这将成为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陕西省武功县综合高中

张党社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技术正在迅速深入课堂,多媒体教学由于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乐的情景中获取知识,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我国现代教育逐步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发展,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的教学中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片播放、投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卫星通信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和网络教学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影片、声音等多种媒体数据,使它们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的信息处理技术,它集计算机技术,音像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使信息不仅可以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可以作用于人的听觉,从而扩大了人们对信息的摄取量,使得人机关系更为亲近。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教与学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同时提供随时的学习结果作以验证,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可调节的学习进度和可选择进行的学习路径,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而教师这时充当了一个领路人和指导者的角色,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这样使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创造力得以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里发挥,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自身不同的情况来确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进度,和达到目标的学习路径,从而确定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评定学习的结果,以此来不断完善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使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佳。

在备课环节中,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来补充教学内容,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师生之间及学习之间的交互和交流勾通的信息传递反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界面。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生动的课堂教学,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最终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在高中数学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节中,我们利用计算机的图形计算器,画出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再借助函数的图像,写出不等式的解,这样为学生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给以极大的帮助,并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德育教育专题片,让学生深受教育,更好的达到活动的目的。

计算机多媒体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更具有实际的意义,更能体现其优越性,传统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较多,学生的实际操作相对较少,同时在某些危险的实验中,往往只是老师给学生一种理性上的认识,而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会使他们认识深刻,这样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来实现危险性实验。

计算机多媒体合理应用于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在学习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应符合一定的教学设计的原理,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分析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此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次序,呈现容量,真正做到整而细的把握,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使计算机多媒体真正有效的用于教学。

常用文言实词的几种推义法

准确把握文言实词,对于文言文阅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之一。

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察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察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

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需在实践中多加练习才能掌握。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不要离开原文即语言环境,不要离开课本,应该说我们高中三年的学习,在高考试卷上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课内所学的文言文。因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掌握高中三年里课内学过的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常见义项,用法,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具体讲就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常用方法有: 一,语境推义法

词语具有多义性,但在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思是唯一的。我们可以先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难以确定的词空置出来,然后选择最适合句意、文意的词语填空,形成一个填空练习,借以推断词义。如:“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战国策》中《荆轲刺秦王》),“提”的意义不清,我们先把句子翻译出来为“随从医官夏无且,用所捧的药箱

荆轲”。由整句我们很容易填出这个空为“击打,掷击”,由出可推断出“提”在此处的意思是“掷击”。

二、成语推义法

成语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成语中的许多词带有古代汉语的本义,借助熟悉的成语的词义,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出实词的含义。

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史记》中《刺客列传》)中的“速”字我们可以联系成语“不速之客”中“速”的含义,可推断出文言文中的“速”为“邀请、招致”这意。再如“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拔”的含义,可联系成语“出类拔萃”理解“拔”是“超出”的意义。又如“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屈原《涉江》)可联系成语“日薄西山”想到“薄”是“接近”的意义。

三、语法推义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1.根据文言文词句在结构上的对称性,断定该词在句中所起的语法作用,从而推断出该词的词性和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涉江》)中“以”与“用”在相对的位置上,“以”也当“用”讲,“用”的意思是“被任用”,“以”也为“被任用”。再如“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中,“强”与“弱”在相对的位置上,含义相反,“周”与“隙”在相对的位置上,含义也必然相反,“周”是“周密”的意思,就可反推出“隙”为“不周密、粗疏”之意。

2.根据与某文言实词进行搭配的前置词语的意义,词性,通过语法功能来确定多义词的准确义项。如“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中的“应”字作何解释呢?依据词的结构,句中“应”与“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对”是“对答”之意,所以“应”可当“应答”解释。

四、音形推义法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形音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文言文中,形声字,会意字占总数的80﹪左右,其意符为我们推断提供了条件。

1.以形推义法,就是根据汉字中形声字居多,而形声字的形旁表示该字的意义的特点,以形声字的形旁去推断词义。如“径造庐访成”中“造”的形旁为“之”,联系下文“庐”是处所,前后推断,“制造、成就”等不合句意,只能是“到、去”之意。再如“刑天舞干戚”,“戚”从字形上看,含形旁“戈”,由此推知,“戚”是一种兵器(斧子)。又如“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觉”,其中的“箧”应该是与“筐”相关的竹器之类。

2.以音推义法,就是当一段文言文中的某个字词,依据字词本义无法串译通顺时,或者做一些通假字的题目,而又搞不清哪个是通假字时,应该从语音上着眼,选择文意能讲通畅的同音字或同声符的字进行替换,用替换的字词来确定词义,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像影子那样”。再如“昌宗从旁趣说”这里的“趣”就是通假字,通“促”意为“催促”。又如“项王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中的“匈”字,借助读音,可知它显然是“胸”的假借字。

3.借助字的本义推知它的引申义,活用义。当按本义解释不通时,可以试着从其它方面去解释。如“今观此山,乃绝地也”

中的“绝”字,由本义可知它在此处的引申义应为“无路可走的地方”、“死地”。又如“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其中“鄙”词义是“边邑”,但这里显然说不通,此处用如动词,应解释为“当作边邑”。

总之,能否正确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直接关系着能否读懂文言文,在平时的复习和应考中,若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文言实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都可以推断出来,但是如果平时不注重文言实词词义的积累,任何方法都是徒劳的,因此,要想读懂文言文,学好文言文,在考试中考好文言文,关键是注重词汇的积累。

浅谈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

陕西省武功县综合高中

张党社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CAI(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程序语言将各种媒体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编辑成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用于辅助教学,以下着重谈谈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过程。

在教学科目选定的情况下,CAI课件的制作一般分为设计脚本、组织开发和测试维护三个环节,其中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一,精心设计脚本

脚本的编写是在对教学内容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仔细分析和研究教材的教学内容,理解重点,难点问题,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其次,编写文字脚本。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按

照一定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形成有序的课件框架。再次,编写制作脚本,编写制作脚本时应针对教学需要,根据多媒体的表现特点,综合编排图片、像、声音等素材,制作脚本是课件制作的基础,制作脚本编写完成后,整个课件的形状基本上就出来了。二,周密组织开发

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开发需要用到计算机知识,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具体开发中,先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软件,如何选择工具软件,将直接影响到制作课件的质量,因此,应根据课件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加以正确的选择,常用的软件有多媒体编辑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字处理软件等,其次,精选设计素材。一个课件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素材的质量和丰富程度,这就要求掌握大量的课件设计素材,素材在课件的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后,要抓好最后合成。制作合成是将脚本变成课件,使教学思想付诸行动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符合教学目标,便于学生学习掌握的CAI课件。三,认真测试维护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7

1 任务驱动法的含义

所谓任务驱动法, 就是指以任务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法来源于国外, 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就教学来说,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过程, 这个过程是有学生自己构建和学习知识的, 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刺激理——反应理论和传递——接受理论所认为的学习是一种老师作为主体对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作为客体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 它认为, 学习的过程老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老师只负责给学生建构一种学习的工具, 具体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 其具体内容是, 在教学过程中, 问题作为其课堂教学主线, 由学生或者老师根据学习的内容设立一些相关的问题, 再由问题出发, 然后学生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解释和分析的过程中, 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最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以解决提出的具体问题。其具体实施步骤为:

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丰富课堂学习内容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我国高等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2 任务驱动法的特点和作用

2.1 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任务驱动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巨大的不同, 传统的教学方式倾向于老师对学生单方面的灌输, 不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参与性等, 而任务驱动法则正好相反, 它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 一切都是在围绕着学生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和问题的解决中, 在每一个阶段中, 学生都是主体, 主动权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 同时, 通过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讨论和交流, 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2 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任务驱动法注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平等关系, 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 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也可以反驳别人的观点, 并不一定老师就是正确的, 也不一定学生就是错误的, 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有时候一些计算机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和配合, 在这个过程中, 并不是依靠某一个人的能力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 必须依靠团队的整体能力才能做到正确、尽快的解决问题, 实现教学目标。

2.3 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 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关注于学生的理论学习, 即学生对书面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而忽略了学生实际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在这方面对传统教学方法做出了补充, 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中, 提出问题之后, 学生可以进行实际动力操作, 真正地从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从而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将枯燥的计算机学习转化为活跃地、积极地学习, 丰富了计算机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3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3.1 提出具体问题

任务驱动法的首要任务就是先提出问题, 由问题展开计算机的教学学习。任务驱动法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 主要以理论作为主要学习线索, 它把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线索,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并相互讨论和交流, 每一个问题都要符合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体现出将要学习的知识点,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例如, 在学习网页的制作过程中, 老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简单的网页, 包括动画、插图、文字等内容, 通过课堂上展示网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出关于文字编辑、图片插入、动画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在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找到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才能促使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锻炼其针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这样才能实现课堂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目标。

3.2 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之后, 老师不要及时对问题进行讲解, 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的知识, 自主进行学习,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负责提供学习的具体线索, 例如网页主要有那些部分组成, 动画的设计需要那些素材等, 这些线索应该从那些方向获得答案,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之后,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问题, 课堂展示等多种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在实践中真正地学习相关知识, 学会应该如何分析问题, 从未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3.3 解决问题和鼓励、评价

任务驱动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也就是课堂学习设立的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 通过学习和交流,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正某些错误的观点, 得到解决相关计算机问题的正确方法, 这个过程中,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发表看法, 不应打击学生,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有利于学生们积极思考, 积极讨论, 最终解决问题, 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们自我思考的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4 总结

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机教学方法, 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体现出了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线索, 学生为学习的中心, 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等各种特点, 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枯燥的学习方式, 把课堂学习转变为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 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真正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学生可以自由发展自我个性, 实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高延涛, 王一涵.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 2010 (8) :133-135.

[2]欧阳楚彪.“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 2012 (4) :245-246.

[3]芮晨.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 2011 (10) :219-220.

[4]马武邦.“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6 (6) :84-85

兴趣驱动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8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生中心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67-2

0 引言

南通工贸技师学院电子商务新生班学生刚经过中考的磨练,报考该院电子商务专业也许是无奈之举或是家长所迫,他们真正对电子商务有所了解的屈指可数。《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新生班基础课教学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应用技能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双重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秉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理念进行组织教学。本文以“制作贺卡”为教学案例,从课堂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三个方面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1 课堂教学准备

1.1 熟悉教材

拟选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为教科书。本书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基础课教材,采用任务驱动法编写,将技能点贯穿于任务中,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任务设置上贴近学生生活实例。选取任务2制作贺卡为本节课学习任务,通过之前系统学习,学生对设置文字、图片、自选图形等技能的操作基本掌握,结合上课时间为圣诞节前后,综合应用演示文稿的修饰技巧制作圣诞贺卡作为本堂课实施任务,符合认知发展规律。

1.2 组织分组教学

为培养学生“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团队精神,本节课笔者实行分组教学。分组形式是根据班级情况学生自主结合分组,每个组安排一个组长。这样分组是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充分发挥头脑暴风发、讨论练习法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调节教师教学节奏,实现师生双向交流。教师在课前把这堂课所学任务和技能点告诉学生,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收集素材作为本堂课教学案例。教师挑选学生共享优秀素材,运用难点化解法进行授课,并对共享优秀素材的学生表示感谢,利于学生兴趣培养。

2 课堂教学设计

2.1 非预设性教学设计

本堂课教学设计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结合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难点化解法、头脑风暴法、讨论练习法等多元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为了上好这堂课,笔者按照任务驱动法备课套路进行备课,将授课细节都设计好,在授课细节设计上更注重非预设性。学生课前收集的素材作为本堂课任务资讯环节授课内容,因为不知道学生能不能收集到优秀素材,故笔者在课前也收集了足够量的素材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起组织者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优秀素材,分析素材技能点,由共享学生展示素材,说出素材的构造思路;然后由教师组织该生或其他学生操作讲解素材所用的技能点并完成制作;学生完成后,教师运用难点化解法从整体布局、细节修饰两个方面修饰贺卡,与学生共同学习演示文稿的操作技巧。笔者在引入任务时只是展示圣诞贺卡样张和明确任务要求,具体分析此样张文字、图片、艺术字等的位置及作用,并提出贺卡制作的多种修饰技巧让学生参考;在明确任务要求时,笔者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任务的“模糊”要求,留给学生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学生成果与任务评价的非预设性,笔者在这个环节只假设了一般作品、较好作品、有创意作品三种评价作品方案为预案,其他情况临机处置。我们的学生在制作贺卡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和构造思路,作品效果更在三种预案之外,评价眼光更是多种多样。

2.2 艺术美情境教学

本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展示白马王子与白雪公主相认、相知、相爱的爱情故事,并配套多个视频在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任务拓展环节播放。把情景故事与实施任务、拓展任务有机结合,让学生沉入感人的爱情故事中,在欢快愉悦的状态中完成任务。首先导入环节播放白马王子与白雪公主相认情景视频,尽可能让所有学生把眼球转入到情景中,这样作用是告诉学生已经开始上课,这个时候教师讲解视频故事、引入任务。其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多次提出“让我们代表白马王子制作精美贺卡送给白雪公主”、“我们班男生都是白马王子、女生都是白雪公主”等言语来改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教师的掌控下活跃起来;学生很少上这样的课,感觉很新奇,他们有了好奇心,学习动机自然被调动起来。笔者在课前准备足够量的补充素材,把每一个贺卡上的祝福词、部分图片都设置成情景故事中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从相认到相爱的点滴,在任务实施环节放给学生欣赏,实现情景再现,学生好奇心增强,自然可以从视频中学到布局、颜色搭配等嫁接知识并产生灵感,制作出精美的作品。最后任务拓展环节,教师播放白马王子与白雪公主步入婚姻殿堂的视频,并要求学生课后制作结婚贺卡送给这对情侣,这样可以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沉入情境中,在课后也回味无穷。

2.3 组建团队鼓士气

分组教学体现团队合作意识,明确本堂课全过程以小组竞争形式展开。能共享出实用的优秀素材、作品有创意、能够系统评价作品的小组为优胜小组,将有奖品发放;优秀素材为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作品包括实施任务作品和拓展任务作品。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可以很快凝聚人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内容、讨论练习实施任务,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一份子,必须为团队获得荣誉而努力。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学生内心想发言又害怕失败,笔者根据课堂情况选择让学生很快就能回答的问题抢答并计分,让学生以最快速度适应竞争模式;特别是刚开始上课时有针对性地提出演示文稿操作的基本技巧性问题让学生齐答,不管学生答对答错教师都点名、点组表揚鼓励。当然在课上也有冷场的时候,小组间出现等待观望,有些学生因腼腆害羞低头不语,甚至有些学生因提出的问题过于难,放弃了对问题的思考;笔者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社会现象提出一些矛盾让学生分析解决,做示范并加以鼓励,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

3 课堂教学组织

3.1 学生主导课堂

本节课笔者通过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策略实施课堂教学,在引入任务环节就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样张正确分析。根据任务要求进入任务资讯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上台讲解自己收集的优秀素材与演示操作技巧,教师口头提醒全班学生进行鼓掌示谢。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参与度越来越高,他们从一开始低头不语到后来有了面部表情,学生间互动也越来越多。当“学生A”在修饰贺卡遇到不会操作技能或修饰不够美观时,其他学生就不断提醒;学生间在修饰技巧不统一的情况下出现辩论现象,一些学生主动举手表示愿意与“学生A”一起完成任务,另外一些不太愿意学习的学生也开始活跃起来。当探究多个案例后,学生探究思想、修饰方案逐渐统一,这个时候笔者让刚开始不愿意学习的学生上台操作,让课堂成为另一种状态。“学生B”上台后不会操作又怕其他学生嘲笑他,该生强烈要求“学生C”与他一起完成任务,笔者组织全班学生掌声鼓励,在掌声中“学生B”和“学生C”一起探究学习、合作完成案例任务。这样可以培优提差,共同进步,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动向,用目光与言语鼓励学生。最后由教师对以上案例从整体布局、细节修饰两个方面修饰贺卡,环节中教师只是从实际的角度分析以上案例中哪些细节做得很好,哪些细节还需改善,让学生思维碰撞,用心去感受贺卡修饰技巧。综上所述,师生在共同探究学习本节课技能点,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修饰方法,笔者相信学生或多或少会有内心的感动、思考和收获。学生在对修饰技巧有一定掌握后必须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完成实施任务。在此环节教师观察学生制作过程,辅导学生、当场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根据评价预案记录有代表性作品学生名字。小组之间因为存在竞争关系,团队意识进一步强化,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增强;个别学生操作出现问题时本组其他学生会很主动地提醒、帮助。唤起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培养积极思考与主动合作探究精神,笔者发现小组协作使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作品质量比预案好的多,迅速提高学生技能能力。

3.2 课后提升有保障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策划书30页下一篇:基础复习----修改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