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场管理工作经验(精选8篇)
QB XXX-XX-2009
现场机械管理典型经验
(定州项目部)
河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企业标准部 2009-XX-XX发布实施
文件名称 QB XXX-XX-2009
现场机械管理典型经验(定州项目部)前言
1.1 为实现工程现场机械规范化管理,编制本定州经验介绍。1.2 适用于工程现场机械设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2 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组织机构
项目领导层、各部室、各专业工地 2.2 职责
2.2.1 项目经理为现场机械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2.2.2 项目主管机械副经理、总工程师负责 2.2.3 工程部部机械专工负责
2.2.4 机械租赁公司、各专业工地(热机、建筑)负责 3 管理内容
3.1 通过标准化班组建设,规范了一线操作人员的作业行为,职员普遍安全意识增强,严格执行“十不吊”规定作业,认真执行“一证一票”制度要求,确保机械安全事故零目标;
注:定州现场“一证一票”制度由机械操作人员实行监督。监督起重指挥人员(尤其是外协队)是否持证上岗;监督现场危险吊装项目、运输项目是否办理安全作业票,是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进行全员交底。
3.2通过标准化班组建设,职员专业技术技能知识有较大提升,向班组长、技术员主动学习机械构造知识、机械维修知识;提升操作技能,做好各项记录。
3.3 认真贯彻执行《国网公司机械安全管理重点措施》,统一表格,按照措施要求编制机械管理作业流程,按照规定步骤开展日常的管、用、租、修各项工作。
河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发展策划部
2009年X月X日发布实施 1/1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QB 502-21-41 3.4 依据重点措施,严格大型起重机安、拆管理工作流程,加强自有机械、外租机械、自带机械的安拆资质审查、安拆过程监控、安拆过程检验、记录等项工作;
3.5 运用经济手段管理,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向用车单位开展服务质量、工作效率调查,依据反馈意见,实行奖惩;
3.6 实行单机核算,区分责任故障,车辆维修换件与个人收入挂钩,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维护保养意识,降低故障率,保持机械良好技术性能,提高利用率。
3.7 大型起重机械实行集约化归口管理,统一交由机械租赁公司进行日常管理;摆脱分散管理易产生重使用、轻维护的弊端,降低机械带病作业的安全隐患。
3.8 加强外租机械管理,依据机械租赁合同条款实行责任管理,消除外租机械只重效益,不重维护的弊端,将外租机械操作人员纳入日常管理范围,与本单位职工一起进行班前交底、一起参加安全活动、安全学习、安全培训,提高定州现场使用的各类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指标。河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企业标准部
2006年5月8日发布实施 2 / 3 文件名称 QB XXX-XX-2009 相关文件 5 附录 6 附表
河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发展策划部
关键词:施工管理,投入,检查
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进行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提高人们对于建筑企业的认识程度, 以及企业自身的信誉度等等。同时, 各大建筑企业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进行工作经验的交流和沟通, 这样才能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长足发展。高层建筑在设计和施工工作中都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进行施工质量的管理能够有效地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一、做好经营工作
只有做好经营和管理工作才能将工程的质量控制到最佳状态, 是在保证工期的基础上对居住人们生活质量的负责。因此, 需要充分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才能保证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1在招投标工作结束之后, 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基本特点以及相关的安全问题等来做好设计工作。同时要将工期的要求以及施工条件等充分考虑到其中。要做好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 其中包括技术、经济以及社会效应等等方面。同时要根据建设队伍的力量和工程的施工特点等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要考虑全面, 同时要本着提高综合实力的原则来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要在施工之前建立切实可行的施工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要将新技术和新工艺等进行充分利用, 在加强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将施工目标进行完善。另外, 虽然施工项目不是每个都能被评上最优项目, 但是也要在充分利用施工技术和设备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质量。
二、做好管理工作
1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 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工作要充分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观点融入到其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同时将安全施工作为必须遵守的一项准则。因此, 需要对每一个施工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 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同时要将施工污染降到最低。
2做好工程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还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做好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同时也能顾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以管理经理为主要的管理中心, 要对经理所作出的决策进行探讨和分析, 符合施工标准就要严格执行。另外, 要根据施工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或者是经验的丰富程度来进行任务的分配, 明确责任。在施工允许的情况下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只有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施工人员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3为了做好施工的监督工作, 需要成立一个质量监督小组。小组成员要对施工监督工作认真负责, 其中包括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等。在进行项目监督的同时, 可以根据施工的特点或者是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深入探讨, 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
4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地管理和控制。施工材料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因素, 因此, 需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地控制。对于施工材料的控制经过了不同的环节, 首先要在材料选择的同时, 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关键。要对材料生产厂家的信誉度进行调查, 选择信誉度较高, 而且能够出示质量合格证的生产厂家。避免出现偷工减料和不符合检测标准的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 相关的检测人员要对材料进行二次检测, 因为经过运输, 有些材料可能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需要将劣质产品进行剔除。要保证材料的堆放环境的干燥性, 不能受到雨水的浸泡。
5要提供相应的施工技术指导, 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以及施工情况来进行施工技术的指导工作。建筑企业要积极开展“三新”技术活动, 要将优良的技术项目和工程向上级申报, 依靠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进行项目工程的建设。在项目开展之后, 要对严格控制项目质量控制目标, 同时要聘请技术人员做好策划工作, 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要从项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出发, 形成完善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基础上, 严格要求上岗制度, 对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明确的要求, 选择专业素质过硬, 操作能力较强且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施工管理工作。要做好新员工的岗卡培训工作。另外, 相关的监督挂历部门要对项目的管理层进行监督, 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 要求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具体的施工工作。
6安全生产是整个施工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中商住楼施工工程来说,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要从基本做起, 对于技术人员或者是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安全教育, 最终能够让相关的工作人员从内心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并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强化现场动态管理, 是提高项目质量, 提升企业品牌的基本路径, 在确定项目管理目标、完成各项管理制度措施后, 更重要的是制度、措施的执行落实和检查, 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持续改进。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严控制、事后多检查总结。
7检查总结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 在经营、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均已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 基层管理单位和项目部严格执行定期生产综合检查制度, 并在每月的月度生产工作例会上通报, 通过会议加强交流, 提高各单位的综合管理实力, 展示生产科技成果, 开展技能比赛, 推广样板施工经验, 以一流的工程质量为增信誉、树品牌。建筑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和条件, 商品房、保障房等住宅工程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住宅工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 也是民心工程、惠民工程的基本要求。
结语
只有优化项目管理方案, 强化内部管理, 贯彻落实住宅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认真组织按图施工, 加强与业主和设计院交流, 接受现场监理工程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努力消除、杜绝住宅工程质量通病, 认真履行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和质量回访手续, 为业主提供放心、用户满意的惠民工程。
参考文献
[1]韦福旦.谈谈怎样做好工民建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J].经营管理者, 2014 (09) .
本刊讯:近日,青海省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各高职院校领导、教务处处长和“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管理人员参 加会议。各高职院校从不同侧面交流了各自在教务管理特别是“平台”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好做法和成功经验。
会议要求各高职院校,一要牢固树立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思想。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围绕教学工作转,形成人人重视教学、人人关心教学、人人支持教学、人人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二要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生命线的思想。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摆在首位、贯穿始终、紧抓不放、抓出成效,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贡献、求支持。三要强化教务管理工作。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务管理工作,对教务管理工作要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部署、优先分配资源、优先解决工作中的問题;校内各职能部门和系部都要关心支持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教务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四要强化"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平台”管理人员队伍,努力提升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责任意识,切实管好、用好“平台”,充分发挥“平台”在教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现在我就南通公司2012年推行6S生产现场管理工作情况以及2013年工作打算简要汇报如下:
一、联系实际,统筹安排
一是联系企业现阶段实际情况,以点带面,分别有序推行,着重理念转变、行为规范、习惯培养。由于受生产场所分散、现厂区生产环境、物资储存和物流条件的制约,全面铺开推行6S生产现场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将一车间、物资备件库作为重点实施区域,按照“安全、高效、优质、清洁、节约”的生产管理工作要求,考虑易地技改,本着因陋就简,少投入,重习惯培养的原则,推行6S现场管理;二是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创建工作”,从清洁、劳保、安全等方面组合推进现场管理,规范作业场所的标识、目视、定置管理。
二、充分培训,常态宣传
一是重视培训学习,编制发放《6S现场管理实用手册》,《6S活动实战》、《现场管理务实》等6S现场管理资料,分别举办6S现场管理培训班和辅导课,整体培训与进点作业培训相结合,使标准、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培训方式上采用边实施、边检查、边完善的,体现6S现场管理的务实性;二是常态开展6S现场管理宣传活动,充分利用6S管理看板、宣传栏、LED屏和周报、月报、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让员工全面了解6S管理工作推行进度和推行状况,宣传开展6S活动中出现的先进班组、样板区域和个人。
三、突出基层, 激发热情
一是突出基层,落地生根。生产车间、班组在推行过程中,将标准与制度同时发力,将检查与激励同时考虑,先后制订奖励制度,完善了巡回检查、交叉检查、互相检查制度,通过激励提高自觉性和创造性,通过检查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二是树立典型,每月将现场管理纳入明星班组、明星机台的评比项目。今年,1-11月份,共评比月度明星班组13班次,评比月度明星机台42台次;三是发挥基层的主动性,一车间丙班,为提高生产现场巡回检查的频率和效果,实行重要机组和关键设备的目视化巡回检查,捕捉生产现场环境、安全、设备等运行变化,做到“有检查、有落实、有改进、有验证”的闭环控制管理。物资采购处设备备件库,发挥员工的智慧,请出“金点子”,因地制宜的布局生产现场定置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因地适宜、活学活用,将“目视化管理、看板管理”等管理工具应用到班组,长效开展红牌作战活动,查找问题点整改完善工作。将“磁性红牌”张贴到检查的问题点上,提高长效监督和持续改进效果;四是企管处定期牵头组织召开交流会、讨论会,通过参观学习身边样板区,促进先进经验交流推广,通过讨论会找困难、查不足、解难题,激发员工我要开展“6S管理”的主动热情。今年以来,共组织召开现场管
理经验交流会4次,组织现场管理优秀典型现场观摩学习7次。
各位领导,6S现场管理工作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质量,提高了生产场所空间利用和工作效率,是一项非常务实管理方法。6S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员工的思想理念、习惯行为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员工们非常爱惜清洁、舒适的工作环境。
虽然工作开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不足:一是一些员工主动意识不强,仍然处在惯性状态;二是个别推行点,耐力不足,时有回潮。
四、2013年现场管理工作打算
1、针对目前现场管理重创新、重阶段、欠巩固状况,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建立常态化现场管理机制,进一步建全检查考核制度,完善奖惩考核办法;
2、提前将6S现场管理、TnPM推进工作与异地技改项目相结融合,关注标识全覆盖、标准更规范等硬件投入;
阿城市职教中心
车美子
阿城市职教中心是一所“职普成”融合的综合高中。学校设有两部(普高部,职高部),四十个班级。在校学生1478人。有教职工171人。
七年了,职教中心在一片废墟中站起,在一片泥泞中跋涉,在一片荆棘中开拓,从孤寂走向了辉煌。
七年中,学校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不仅赢得了社会很多人的赞叹,回想起来,就是我们自己也感慨万分。老百姓说:“这学校真是一天一个样。”老师们说“这学校,原来叫人觉得抬不起头来,现在它是咱的骄傲。”有一位老教师更是喻意深刻地说道:“学校原来是一个黄土坑,现在变成了一盏灯。”
苦过、累过、拼过,甚至哭过的我们,常说自己靠着的是: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的劲头,靠着特色办学,靠着严格科学的管理,靠着务本求实的精神,靠着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靠着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激励,取得的点滴进步,熔炼出了学校展室中那一张张奖状,熔炼出了老师胸中那一股股火热的激情,熔炼出了学生那一张张越来越灿烂的笑脸,最终,熔炼出了我们职教人遇难不退,“不抱赖”的可贵精神和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
七年中,学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决策和指导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拼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校曾获国家级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获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先进集体;获省级绿化庭院哈尔滨市绿色学校称号;获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哈尔滨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学校高考曾两次夺得单科成绩(98年王德权数学100分满分、03年赵民利英语97分)全省状元。升学率更是连年攀高,2003年达到98。3%。学校德育工作连续六年被评为哈市德育工作 先进集体,2001、2002年连续被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授予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标兵,2003年又一次获此项殊荣。七年中,我校83次获阿城市级以上殊荣。奖项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也终于实现了建校初时提出的“有旗必夺、先进必争”的誓言。
七年中,学校办学经验在全国职业协作会议上交流,学校德育科研成果两次在国家级课题研讨论会上交流(2003年11月27日又一次在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课题年会上交流)。学校有11人次在阿城市级以上做事迹报告和经验介绍:仅德育工作就有8次。
98年我校教师以《看远 抓小 重实效 育新人》为题,在阿城市德育工作会议上介绍班任工作经验;99年我校学生作为哈市外县(市)唯一的学生代表在哈市三好学生表彰大会上以《路在脚下延伸》介绍事迹,后应哈尔滨广播电台之邀,在其《金色年华》栏目,由这名学生和她的班任做了《我和我的学生》20分钟专题节目;99年我校以《抓小事常规求改观建树》为题在在阿城市德育工作会议上介绍学校德育工作经验;2000年哈市《新晚报》记者到我校现场采访学校“三自教育”活动情况,与学生座谈后在《新晚报》上做了报道;2001年我校副校长,在阿城市德育工作会议上以《踏实做事认真育人》为题介绍了她的个人事迹;2002年我校学生作为阿城市唯一的学生代表参加了哈市教委组织的师德演讲《老师的爱---为我续写着人生的篇章》,同年,由我校学生组织的《模拟法庭》,为阿城市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提供了观摩课;继1999年后,2002年我校又一名学生荣获“阿城市十大希望之星称号,并在表彰会上作为唯一代表,以题《心中有阳光的日子——永远灿烂》做了事迹报告。
每一次都受到与会老师、领导和有关专家的好评与肯定。今天,阿城市德育工作职教中心现场会的召开,我们更是感到莫大的光荣。
这些成绩的取得,对于我们这样曾面对太多艰辛、苦难与挑战的一所学校来说,真可谓来之不易。
如今,学校极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老师探求其丰 富内涵的热情与渴望;学校极具动感的学业取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与自身潜能的积极性;学校极具实践性的育人特色,极大地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潜质。学校以理想化的管理,培养理想人的育人理念,正在变成现实。可以说,今天的职教中心不仅仅是师生共同求知进取的地方,更是他们展示个性风采的精神乐园。
回想过去,虽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背后并无轰轰烈烈。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平平凡凡,只是我们做的实实在在,要说有所感悟,那就是从实实在在中感觉到了事业的崇高和伟大,再就是责任的重大。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教育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多,也更为复杂。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家庭和学校空间交叉重叠,如学生在家可通过网络进入社会空间,这一切都给学校原本艰难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学校德育特色
我校从“九五”到“十五”参加全国教育科研《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实验》,通过几年的德育实践与探索,特别是实验与研究,完成了校内德育目标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管理与评价的体系构建。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礼仪教育为先导、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劳动教育这手段、以服务教育为核心、以自我教育为目的、以全面育人为宗旨”的“三自六以”德育特色。在明确德育目标,掌握内容,拓宽途径,讲究方法的同时,我们注重管理评价环节的把握与运作。因为,能否科学的管理与评价,决定着对学生教育的发展水平。七年中,我校德育工作可以说面对了一个现实(后进生多),营造了一个氛围(校园文化),铸造了一种精神(知难而进),培养了一支队伍(班主任),带动了全员育人,突出了六个字,真-做真事、小(晓)-看小事、实-抓落实、进(近)-走进学生心里感受忧喜、高-为国家目标要高、远-为学生想的要远、),用“勤”攻破了“难”字,用“心”托出个“爱”字,使工作落到了实处,教育收到了实效,促进了学校全方位的工作。
体会之一: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们对前途的希望
我校集中了全市最多的“困难生”。今天是这样,以往就更是这样。过去我们曾这样形象地比喻过:“如果说重点高中是优生的集合,那么职教中心就是双差生的集中营。”这话对今天的学校说之有过,因为学校现有职、普两部的学生,而在2001年之前,却恰如其分。
学生们曾经有过的过多失败,丧失了他们太多的自信,他们当中好多不愿再去谈及自己的理想抱负,甚至有一些学生对自己前途不抱任何希望。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一个现实。
年复一年,我们年年面对着这样的学生,日复一日,我们天天教着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来源,我们常常会碰到学生这样说“老师,我根本啥都学不会。”“我真不行。”也常遇到有人关切地问:“你们那的学生咋教啊?!”学校的老师也常会在气愤之时说上句:“这学生我管不了,我教不会。”班主任听到类似话,就更是家常便饭:“看你班学生!”学校又何偿不是如此遇境:“职高啊。”“你是职教中心的老师啊?!”语气中的这种附带,没有被歧视过的人是不会体会那种内心感受的。
面对现实需要勇气,改变现实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信心、雄心与壮志。面对不争的现实我们曾下过决心,一定要改变人们的这种看法,更确切地说,就是一定要改变我们自己的学生。这话说着轻松,实际太难、太难。起初,我们甚至遭到过老师们的质问:“这学生,整这么认真干啥呀!“倾心爱业难就难。”
我们没想过埋怨,不论学生来时如何。因为,我们认识到,改变他们,就是我们的职责。也只有改变他们,才能塑造我们自己。我们曾说:“那怕满是疵点的布,到了最后一道工序,我们也要认 真地挑一挑。”我们这样说了,也真的这样做了。有个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心目中的老师》热点论谈时说:“在这所学校,老师们不仅是在改变我,而是在改造着我。”责任使我们意识到自己多用一份心,学生就会多一分的希望、增加一分的价值。我们就是这样一直不懈地努力着。因为我们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想好的学生。
针对实际,我们要求教师正视学生,正视他们的文化基础、行为表现、更正视他们的人格与尊严。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说些鼓励的话,如“你能会。”“你能行。”“你不会是这样。”多角度、多种方式激励评价我们的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体验成功,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希望。为此,我们经常性开展学生特长展示,开展评选学生之最活动。我们还把被选学生的体会文章汇编成书《最棒的我》。想不到是,在汇编的过程中,类似这样的话“这学校没有歧视。”“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的生活也充满着希望。”使我们老师受到的触动竟超出了学生本身。有了这样的体验,我们怎会不全心爱着这些学生,为他们的发展与进步多做工作。
曾经有位家长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学习不好。”品着这句话,我们有了新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去想,我们的学生什么都好,就是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其实,好多学生行为不端、无所用心,真正的原因,就是“学困”。在学校举行的热点透视《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痛苦》专题论谈中,靖雪飞同学对同是嘉宾的三年一班的张琳琳同学说:“你是生活困难,学习好,我是学习困难,生活好,我俩比较你是幸福的。因为,你可以用你优异的成绩,安慰家人还可自慰,而我内心的苦闷往往是无法排泄的。”张琳琳同学是我市“十大希望”之星,极度贫困的家庭与她极佳的学习成绩(全学年排榜一直为前3名),为她写下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而靖雪飞同学初中辍学,先闯荡社会又回校园的经历,也使他有了别人不曾有过的人生感受。
走近学生,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真正面对他们的喜怒哀乐时,才体味到这些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苦、辣、酸、甜、累。假如真的一天天七、八节的课,孩子什么也学不进去,那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就是一种摧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就从把他们招进学校时入手,研究如何能让他们坐得住,学得进,考得出去。我们发誓要做到使他们升学有把握,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终身学习有基础。我们要让进入我校的学生“没白来一回”。现在很少有学生希望直接进入社会就业,大多渴望升入大学深造后再去就业,这也是家长们一直的愿望。
我们紧紧抓住入学这一环节,对学生、对家长做好专业选择上的指导,分析高考,树立信心,让他们抱着希望入学,奔着希望努力。我们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任老师和专业课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信心、用热心,有爱心、用耐心,有责任心、处处用心。我们用心于学生,要求老师脑勤、眼勤、耳勤、嘴勤、腿勤、辛(心)勤,耐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约束自己,把握自己,度过难关。
经验告诉我们,入学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对于这些有过太多失败,几乎对自己丧失信心的学生来说,只要帮助他们建立对专业课的学习信心,培养这方面的兴趣,然后迁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他方面协调发展,最终让他们考大学不但有希望,而且很有把握。我校连年攀升的高考升学率就证明了这一点。我校大厅里原本有条标语“高举就业、升学两面旗帜„„”,四年前我们把它改为“高举升学、就业两面旗帜„„”。
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梦想,我们要让每一个有过大学梦想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梦想成真。正因为我们有了这样的信念,也就有了更多实际的行动,也真就的圆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梦想。
2003年高考过后,我们调出了排在前20名学生的入学成绩,不比不知道,真是没想到。这20名学生中竟有13名同学是自费生,其中两名学生的成绩只有226、246 分。而他们却以最低分547分最高分676分全部考入本科大学,还夺得英语学科的全省状元。电工电子专业10名学生,竟有4人同时考入哈工大本科,财会专业15名学生有9人考入本科。开学式上我们通过这样的实例给学生 鼓劲加油。告诉他们要相信自己能行,只要努力他们的成绩会更好。信心的给予与信心的及时获得,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学校实施这样一项给学生以希望的“希望工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困难。有一位男班任教师,无私地利用午休时间给学生补课,希望以此给予学生帮助。难能可贵的举动和一片爱心确在仅实施一周后,遇到学生的冷遇,有一个学生甚至在离开老师回手带门时扔给了老师三个字“真发贱。”听到这三字,我们的老师不是暴跳如雷,而是认真品味,找自身不足,真心相待学生。终于,让学生及时获得了这种给予,也为学生的远航扬起了帆,为他们的梦插上了翅膀。及时的给予与获得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看到前途希望的学生发生着令人惊喜的转变。
体会之二:德育说重要不行、重要的是使人感觉到
我们有许多事情,坏就坏在说的很重要、但没有更多的人觉得它的重要。
德育也是如此。说德育重要,而且位重居首,可不少人嘲讽,也有人自嘲,说德育是:“说时重要,做时次要,忙时不要。”其实这样嘲讽和自嘲的人,多半是把德育看(做)成三个字假、大、空的人。否则,德育就根本谈不上要与不要。因为它无处不在。
从德育的五大要素来讲,谁能说政治在哪、思想在哪、法纪在哪、道德在哪、心理又在哪。这所有的一切都与人相伴相随,割舍不得,人在哪儿它就在哪儿。而更为重要是人的身心所在之处,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所有环境,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它的方方面面。
正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更新自己。或许也成缘于此,才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我校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实验研究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也正源于对德育的实在理解与理性的分析。学校德育工作也正因领悟于此,才做的又真、又小、又实。有不少看过我校德育工作记实的人 都说,我们的德育工作做得小的让人感叹,真的让人信服,实的让人称赞。
我们为了让老师、同学在真、小、实中体会到德育的重要,在校一直开展这样一项“再体会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活动。让每一个人都在实践中去感受、去体会、去领悟。从而感觉得到德育的重要,而不光停留在嘴上,继而把这种感觉凝炼成为责任。逐渐达成“处处是教育”的共识,也就有了“处处抓教育”的共举。
学校校长杨景新常说,我们学校是靠德育立校。但他所说的德育工作决不是德育校长、主任、团委书记、班任单方独立行事。德育是个庞大工程,更是个系统工程,它要求细微持久。也只有多方的共同合作,全员的重视与参与,才会见大效,有长效。因此“三全”育人在我校就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支不断壮大的德育工作队伍。在我校德育的功绩有目共睹,这首先取决于德育工作者的作为。可正真的原因是因为德育的队伍中不仅仅只有德育校长、主任、团委书记和班任。更重要的是因为有学校校长的高度重视,这是万万不可缺少的。我们曾在每周“一不三做到”系列养成教育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们严格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问好,不要随地乱扔,见到有纸屑等要主动拾起,不许在校园内骑自行车。可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矛盾也显现出来。因为,学生做到的事老师们未必能够做到,如对学生的问好,老师做不到真诚相待,甚至于不予理睬等。这引起学生的反响。眼看着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要打折扣,校长急在心上,及时向老师提出倡议要老师们“开开口,弯弯腰,绕绕道。”这一举措,使师生同进共促,有了意外收效。有个学生在他的体会文章中这样写到:“这次礼仪服务实践之前,同学们还在谈论向老师问好是不是只是个形式问题,而又一次的实践后我们确实都不这样认为了。每当以亲切洪亮的声音向老师问上一句“老师好”,无论是心情多么糟的老师都会回问你或是向你投来笑脸,如果你注意一下,你会发现,那位老师脸上久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也是我希望收获的。”如今,在我校拾起地上的纸,就如同拾起自己的一份责任。谁都觉得应该。一位教育学家曾说:“在学校这个集体中没有一个人有单干的权力。”由此可见,教师集体合成的教育合力是多么的重要。而这一点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的时代里,教师全员育人,全程参与,全方位启动的实际意义就更是深远。
实行学校全员育人,要有全员对德育的重视,更要全校教师、全过程参与到育人与自育的工作中,并不断挖掘校园文化建设对人影响的潜力。这样,在我校不断壮大的德育队伍中,就不仅仅有领导、老师、学生、还有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物。这样的共识共举使校园文化涉及的物质、制度、精神等更多层面的因素,都起到了应有的育人作用。
这就是我们走上真正意义上全员(园)育人的思想经历和开化的过程。我们潜心于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致力于基础、着眼于高度。这就像钢管的叠放一样,每高一层都要增加各底层的数量。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也都是如此。集体中的个体什么程度上认识与参与一项活动,就会什么程度地促进这项工作。
学校只有“全员”的加入,才能真正育“全园”的人。这话,说着很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很难。不仅开头难,就因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和重复性,运作中也很难,坚持下来更难。而要常抓、常思、常做、常新,又不离其中,对我们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因为我们知难而进,又怀着对事业、对学生的无限热爱。特别是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我们因学校不断发展和全校师生不断的进步。还有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鼓励,还有领导、专家的好评与肯定,还有路过或走进我们校园的群众给予的赞美,还有我们自己被自己的感动,而时常在工作的细节上感受着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虽累不觉苦,自乐于其中。
体会之三:教育要有科学的态度,育人要用科学的方法 有人说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也有人说,教育学是科学、教育是实验。我们不否认前者,但更倾心于后者,这是因为,孩子的人生不可能重复。我国特有的独生子女又承载着太多太多期望。所以,我们不敢应付,更不敢随意的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所以我们在教育管理中提出过“缺一不为整体”或中“一个也不能少”的理念。学校在1998年还郑重提出“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育人理念造就了我们一批又一批各级先、优、模教师,也成就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名言:“教学生三年,为学生想三十年,为民族想三百年。”省级优秀班主任何秀芳对家人说的一句话“五十多个孩子与一个孩子那个多!”也成为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和教师职责的写照。
几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求真务实,育人为本的原则,针对社会个性化的趋势,我们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学生与德育有了更多层面的关注和实践后的思考。
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去做好教育实践,而因其教育对象的不可重复性,我们就更要注重探究所有可能的教育影响因素。为了使教育能力达到更高水平,为了让学生后续的发展更为顺利,我们从“九五”走到“十五,一直参加全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子课题《途径与方法》的实验与深化研究。
在一本书上我们曾看到这样一段话:“现在我们有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是有教育行政没有教育管理。有很多教师,是有教育没有思想。”品着它,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反思。我们要求教师:多读学校、学生这本书;多思教育、多用科学思想和方法;多写教育案例。这样运作使我们面对了更多的现实。以前教育收不到实效,往往要去找很多的客观原因,甚至于埋怨学生,很少反思自己。这就象解数学题,思路不对,盲目去做,不会有好结果。思路对,也不见途径最佳,方法得当。做不对,做不好自身的原因还是最主要的。我们把班任写的教育案例汇编成过一本书《班主任教育案例分析》,从这里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老师在这方面的反思与收获。
为了让老师们具有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学校提出:班 级工作必须在常规规范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挥,班主任工作必须在讲究科学的基础上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
“十五”期间我们又申请了《自我教育》课题的研究。我校原建在一个废弃的砖场上,四周到处荒坡野地,深沟烂洼地。在校园建设中,我们对环境与人的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关注,所以在原来进行环境育人实验的基础上,还申请子课题《环境育人》的研究。我们不间断地进行研究,就是为了尽量减少对学生教育上的失误,因为这种失误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该是一种罪过。2001年我校师生以自己在创建校园环境中的亲身体验共同写了一本书《我爱我的学校》。今年4月学校德育校长以其在环境育人上的成绩,经国家教育部职成司批准被中央教育科研所骋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开发组成员,参加了《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一书第二章〈校园环境建设〉的撰写,成为该书八位作者之一。此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体会之四:精神的事业,只能靠精神来支撑
教育劳动因其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产品均为复杂的人,而教育影响到教育效果间因素的多元和复杂性,激励性评价很难,而激励评价在教育管理中又是不可缺少的。管理与评价是教育途径与方法得以有效进行、教育目标能够如期达到的重要保证。德育工作就更是如此,它虽有德育课程的时限,但实际工作要远远超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就使我们更多的注重精神上的激励。
所以,我们把德育工作当作一项精神事业。特别是当今社会,如果没有一种奉献精神的打造,德育工作就会因其诸多的因素,而无法长期有效的进行下去。用十四元的班任津贴,这还不及课余补上一节的劳动价值,去单纯地衡量这样一种劳动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平的。
我校后进生比较集中,有的老师曾形象的比喻,如果说重点校是优生的集合,那么,咱校就是后进生的集中营,有人认为这样说 之有过,其实这就是我们曾经面对的现实,也是今天我们仍要面对的实际境况。
所以,对于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人来说,要干事业,我们就要同时打造一种精神.我们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建校初期,面对着学校仅有的379名在校生,在这样一片凄凉的背景中,可想而知,师生的心境如何.在双难之中,我们不敢小视自己的责任,不敢忽视自己的作用,一直重视自己从事的事业。做为德育工作者我们当时就提出要打造另一种精神,那就是知难而进和甘于奉献精神。因为精神的事业,只能用精神去支撑.特别德育工作者如果没有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教育好学生就等于是一句空话。在“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学校,爱我们自己,要爱到别人都觉得他可爱。”这句口号中,我们不但打造一种精神,还靠着这种精神,把我们学校变成了人们听说觉得好,看着想叫好,品过真叫好的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市级先、优、模更是层出不穷。学生的出色表现更是叫人赞不绝口。哈市优秀玉主任、青年教师郭佰宇,刚送走一个高三班,买好机票准备旅行结婚,可学校又把高三的任务交给她。需要面前,她选择了放弃,不但没去旅行,而且结婚的第二天就站在了讲台上。被感动的学生们把对她新婚的祝福汇成一册,送给老师。感动了学生的她,此时被学生感动地流下热泪。2003年高考,由于“非典”的原因,考试没有象往年一样去哈市,而是在本市举行。太多的偏见,使我们面对了不言的歧视。人们认为我们的学生会违纪。为了让社会正视我们,也证明我们多年来的育人成效,学校决定打着牌去每一个考点,我们向全社会展示学生的风貌,结果学生平日养成的展示,赢得让社会震惊。高考总结会上领导们的评价就是:“职教中心的学生好!真好!”
老师、同学们被一件件平凡小事中折射出的精神一次次感动后。学校也在师生共同的奉献中发展壮大着。
我校现发展为40个班级1500名学生。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中,我们这所以德育立校的学校,更加深刻地感觉到德育的重要,自重的必要。德育工作中精神的塑造必须重视,不可勿视,不能小视。
终于,我们在带领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美。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赞美时,再多的艰辛与苦难,就都成了一种美好的、快乐体验。
精神教育学家曾说:“人什么时候有了美的体验,他就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与精神交往。”
所以,我们感叹的说,精神真的就是力量。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自己教育经验时说:“学生到了青年时期就应拥有精神财富。由于意识到自己的劳动美化了大地,而产生快乐之感,这种感情就是真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源泉。”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永远不变的主题,精神做为校园文化的最亮层面,它也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我们还体会到无论何时、何种境遇,都必须重视精神的培植,都不能忽视自身的建设、自己的作用,不可小视自己的责任。都必须重视队伍的建设,不能忽视典型的树立与培养,不可小视个性的培养。这里所说的队伍与典型包括学生在内。重视队伍建设是提高整体水平的保证。没有典型就没有高度。忽视典型的树立与培养,就不会有骨干的作用,榜样的力量。小视个性的培养,就不会有师生素质的提高和真正意义上素质教育的实现。
体会之五:没有实践的教育往往是空洞的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学习的终极目的也为实践,只不过那是更广泛的应用实践。
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没有实践的教育是空洞的。今天的社会青少年接受最少的是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和行为能力的磨练。他们没有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场所。
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做人的道理,这是今天的德育工作者应当也必须考虑的课题。
德为品行,行为思想品质的具体表现、学校的德育工作如果把 握了学生的思想;抓住了学生的行为,就会使工作做的沉稳,更有实效。
德育与智育相同,最终要达到“教为不教”自我教育的目的。解决能不能、行不行的问题,而不是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这就要我们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为实际的受教育途径,也是我们应当采取的施教方法之一。
学校德育工作要致力于把学生德行的统一放在首位,立足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修行养性。
我校从98年开始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礼仪教育为先导,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劳动教育为手段,以服务教育为核心,以自我教育为目的,以全面育人为宗旨。”“三自六以”教育实践。
这种教育采取学生直接参与学校日常管理的形式,每学期进行一周的实践。它从礼貌、礼仪、礼节教育入手,从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展示文明行为、劳动习惯、心理品质、服务思想、意志品质锻炼等丰富的教育内涵。使学生在起初带有强制性后变为自主参与的活动中去做、去思、去想,领悟教育的真谛,体会自教的快乐。
“三自”教育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形成自我教育的好习惯,在自我服务中学会服务于他人,更重要的是将来能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人。
我校这种极具实践性的育人特色,不但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潜质,而且终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学生开始参与这种教育实践时,得到只是一些感性认识,不久,他们便通过实践中的切身感受,对亲身体验与各种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最终升华为宝贵的精神。
有一个学生用一句形象的话概括了这种教育实践:“累,并收获着。”我们也把学生的收获汇编成了一本书《实践与收获》。在此我们想再摘录一些学生的体会。
参加这种实践周活动虽然很累,但我们收获到的却是安逸生活 中无法收获到的,是日常生活中无法体会到的,千言万语,将实践的感觉汇成一句话:累,并收获着。
三年级有个学生在参加最后一次实践周的活动之后,在他的体会文章中这样写道“开始干时心理的感受过后就是苦,就是太累,那时心想自己想象个清洁工,经过三年的磨练,特别看到今天我校变化和别人的认可。每当有人说,你的学校真干净,我觉得是在夸我,我想在学校的这段经理对我以后有帮助,我会永远记得。”
有的学生这样写到:……这次实践周里,我们没有了第一次的新鲜感觉,有的是更多的热情,没有了第二次时的哀怨,有的是更多的默默付出,没有了第三次时的庸庸碌碌,有的是更多的责任感,是更多的收获。
有的学生这样写到:……又到我们班的“三自”教育实践周了……,第一个闪过我脑子的念头便是又要累了。这一周可怎么过呢?!可是,没有想到,当过完第一天以后,我发现了一个相反的事情——我不仅没有觉得累,反而更加精神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的学生这样写到:……刚刚打扫完室外,我们又到楼内,又是打水,又是拖地,最后就是爬到四楼去站岗。一阵拼搏下来,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累了,说不清楚的感觉,反而叫我喜欢上这种忙碌。。。
一份份出力的劳动,让我体内的细胞得到充分的活动,又刺激了我的神经,进而让我的精力更加充沛。……
有的同学这样写到:虽然上学期我们已经参加过一次实践周的活动,可那时的我们初来乍到,没少干活,真正的感觉到的却没有多少。通过上一学期对学校“三自”教育的了解,再加上这次的实践,才真正的体会到学校和老师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学校的“三自”教育活动不仅让我体会到老师的辛苦和父母的劳累,更让我体会到如果今天我们不努力学习,不体会这样的劳动感受,不在劳作中感知自身的那份社会责任,我们就不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我校正是通过这项活动来体现我校奋发向上的新气象,这是我 对“三自”教育的又一方面理解。
有的学生这样写到。。。学校的目的不是让我们劳累,而是为了教育我们,而劳累只是教育我们的一种方式,学校一切为了我们,我们为何要害怕劳累,畏惧吃苦呢?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实践教育活动,我们一年三班的全体同学对学校制度,对教育我们的老师,对爱我们的父母都是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我们会用自己加倍的努力与务实的行动汇报所有关爱我们的人。
虽然这篇文章没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情结,但这都是发自内心的最真的感觉。
后附一小文算是教育案例: 三自教育感受
《学会承担》
又是一次“三自”教育实践,这在高中已经是第四次了。可以说每一次我们的感受都是不同的,由第一次的抱怨到第二次的光荣到第三次的品质体现在到这次的义不容辞,可以说是一步步地加深,一次次的心得,这次更是不同以往。
在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抗击“非典”的时刻,我们的活动更是增加了一份意义。我们不用教师的督促,每天来了就奔向一线。年、面对教师和同学们我们都用心灵的微笑去面对,唯一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彼此的支持个关心。
我感觉到,此时的劳动意义以不在是劳动那么简单,至于以前所有的苦累都已不算是感觉,因为我多干点别人就少干点,我多累点别人就会少累点,如果一个人面对自己的责任不能义不容辞,那么他就是一个没有担当、不值得信任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当利用这个机会去让“我”自己学会承担。
在这里再用学生的体会,验证这种教育的成功吧!
“转眼,我们也步入高三的学习生活。而我校开展“三自”教育活动也渐渐在我眼中、心中更成熟化、正规化。
通过我校组织的“三自”教育活动,我个人认为,它把全校师 生的整体劳动意识调动得那么活跃,思想意识陶冶得那么纯正,责任心、荣誉感激发得那么强盛。同学们是那样爱着自己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真是太好了。这种活动的构想,显然是一种智慧的结晶。
学校的每一处细节都会触、激教育的细胞,我们要担负起教育为社会培养理想人,影响世俗人的崇高职业职责,就要真正从低处 入手,低重心、高标准抓好抓实学校的德育工作。
教育特别是德育的“途径与方法”要灵活、要全面、要科学,更要用心去做去求。
教育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法从何来,由心而来。七年中,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变,更为可贵的是人们的思想在变。只要我们一直在努力,事业就会成功,学会就会有希望,他们的明天也会永远充满希望。
突出人文关怀坚持创新发展
强势推进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县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在市禁毒委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有毒禁毒创无毒,无毒防毒保净土”这一主题,按照“党政领导、街办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人文关怀、健康回归”的工作思路,坚持打击防范与教育关怀并重的原则,积极探索,深入推进,初步形成了“三个定期”和“六项制度”工作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面夯实社区戒毒(康复)基础
《禁毒法》在戒毒措施上的重大突破,是在总结长期戒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实施的重大转变,是提高戒毒康复成效的重要实践。只有充分认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才能形成合力,推动深入开展。因此,县禁毒委把统一思想认识作为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从思想认识不清,职责任务不明等表面现象入手,精心组织,深入发动,着力解决了“由谁抓、由谁干”以及“无规范、头绪乱”等体制机制性问题。一是领导靠前指挥,深入调查研究。工作开展之初,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禁毒委副主任曾岚,市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呼延江,县委书记刘小军多次亲临我县社区戒毒(康复)场所进行调研,提出建设性、前瞻性指导意见,为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支撑。县上多次召开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工作,并从财政拨款6万元,以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禁毒委主任吴聪聪,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明及公安局长刘博华等也先后深入街镇,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意见,统一思想认识,共同探讨分析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提供了规范和依据。二是加强舆论宣传,深入思想发动。按照“宣传引导,措施跟进”的工作思路,我们以《禁毒法》宣传为载体,在全县范围内大力组织开展了社区戒毒(康复)宣传活动。年初,县禁毒委对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深入宣传发动,从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居民小组长先后7次层层召开了专题会议,印发社区戒毒(康复)宣传资料3余份,悬挂横幅50余条、张贴标语200余张。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氛围,禁毒委成员单位和广大群众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有了正确的认识,明确了各自职责任务,有效增强了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构设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相关部门从有利于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有利于落实帮教和管理措施、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社区戒毒(康复)的工作体系,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可持续发展。同时,切实帮助解决组织机构、人员力量、经费保障等难题。街道办环东社区、中山社区和云岩镇从组织机构、人员落实、方案制定等方面入手,做好了先期各项准备工作,从而为以点带面推进整体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合理确定试点,精心搭建平台。为了使试点工作更好地为今后的全面推进提供经验,我们把吸毒人员分布较为集中的环东社区、中山社区和云岩镇作为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将县公安局掌握的在册吸毒人员中符合社区戒毒(康复)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到社区戒毒(康复)范围。鉴于社区戒毒工作量大面宽,涉及部门多,而且在我县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做法和模式,县禁毒委积极选派人员前往上海、浙江、甘肃等地进行考察,在充分借鉴吸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矫治康复中心为平台、社区为依托、社会力量参与的组织模式;在工作力量上,由社区专职人员负责,社区民警、社区医生、社区工作者、禁毒志愿者与戒毒人员的家属或监护人及其所在单位的代表共同参与;在工作职能上,明确公安、财政、司法、卫生、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宣传等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初步形成职能明确、配合密切的工作机制,保证了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突出人文关怀,扎实推进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工作
社区戒毒(康复)是通过社会整体之力来确保吸毒者重新过上一种有尊严、有价值的生活,是在法制轨道内实施的一种人性化制度设计和秩序构建,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切实体现。在遵循法制的基础上,县禁毒委施以人性化关怀和帮助,强化其内在激励,引导戒毒对象安心、主动接受社区戒毒(康复),帮助戒毒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工作中,县禁毒委确定了“以点带面、渐次推进”的总体思路。明确街道办和各乡镇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主管部门,组建了专门工作队伍,形成了(来源:
务员在线">公务员在线 http://)政府统一领导,禁毒委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履行法定职责,乡镇、社区负责实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体系。县公安局充分发挥牵导作用,抽调多名民
警对试点工作进行全程督查和指导,并通过定期例会、专业培训、信息报送、联席会议等形式,及时通报情况,反馈信息,商讨对策,解决问题,有力地推进了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把人本理念渗透到各项工作中,调动戒毒人员的积极性。针对吸毒人员不愿接受社区戒毒(康复)的情况,我们着重通过社区民警、社区干部和吸毒人员家属及邻居等力量,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疏导和《禁毒法》的宣传工作,将社区戒毒(康复)场所名称统一规范为“矫治康复中心”,并严格落实保密制度,切实打消吸毒人员思想顾虑,使其积极主动地接受社区戒毒(康复)。在接收戒毒人员后,我们根据对象的毒瘾大小、家庭状况、配合程度,将吸毒人员划分为重点对象、转化对象和回归对象三类,因人、因情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并强化戒毒人员的思想教育,定期谈心谈话,组织参加公益性劳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月书面汇报思想状况,切实促进戒毒人员摆正位置、认清危害、增强自律、改善自我。同时,我们强化帮教措施,成立了8个帮教小组,抽调了28名禁毒志愿者,采取以“包对象、包宣传、包思想、包尿检、包建档”为主要内容的“五包”责任制,切实提供一对
一、多对一的帮教服务和人性化综合管理。二是扎实做好帮扶救助工作,解决戒毒人员后顾之忧。工作中,我们创新思路,勇于实践,坚持街办负责、社区依托、公安监管、社工参与、医院治疗、家庭配合的“六方联动”帮教模式。研究制定了禁毒委成员单位在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的职责任务,要求定期把各类有利于戒毒康复的意见信息汇总到社区矫治康复中心,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开展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机会,帮助2名戒毒人员解决了就业难题;民政部门在不突破政策底线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做好特殊戒毒人员的救助工作,已将3个家境困难的戒毒人员家庭纳入了低保救助范围;工商部门为1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创业及生产提供服务和费用减免;国税、地税部门参照相关政策为4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减免了部分税金,工青妇、司法、宣传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宣传和帮教工作。三是建设好矫治康复中心,方便戒毒人员治疗。一方面,通过亲属督促、社区监护、公安部门强制等方式,落实定期尿检措施,确保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实行全覆盖。另一方面,按照身心兼治的原则,我们依托县医院医疗专业优势,建立了1个戒毒康复中心门诊,县禁毒办专门购置了社区戒毒(康复)物理治疗仪,制定了相关配套办法。选配有心理矫治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坚持生理脱毒治疗和心理干预辅导双管齐下,全面了解掌握吸毒人员的吸毒史,结合其心理症结、成长环境等因素进行心理辅导,着力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
三、打击防范并重,巩固提高社区戒毒(康复)成果
社区戒毒(康复)是禁吸戒毒工作的一部分,只有将其与禁毒人民战争紧密结合,并形成良性互动,才能达到整体推进的目标。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禁毒主力军作用,始终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最大限度地切断毒品传播途径,减少毒品危害,有效降低了复吸率,防止了新吸毒人员滋生。一是强化社会面监管力度。以源头治理为重点,对旅馆、网吧等公共聚集场所开展经常性检查,从中发现毒品违法犯罪线索,从严打击处理。并加强对各级卫生院、村卫生室精麻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避免了吸毒人员违法使用精麻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行为发生。二是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加大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力度,牢牢掌握缉毒斗争的主动权。做到对新滋生吸毒人员发现就抓,对贩毒犯罪露头就打,对吸贩毒窝点暴露就端。近年来,成功破获贩(运)毒、非法持有毒品案件3起,抓获吸毒人员40余人次,缴获毒品海洛因56.26克。三是深入开展“四无”创建活动。继续加大创建“无毒社区”、“无毒单位”、“无毒乡镇”、“无毒学校”工作力度,把创建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目前,我县已创建“无毒单位”20个,“无毒乡镇”7个,“无毒学校”14个,创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四是设立校园禁毒宣传教育基地。为全面筑牢禁毒工作防线,我们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学生抓起,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设立了**中学、城关小学2个禁毒宣传教育基地,每年都开设毒品知识与毒品预防教育课程,组织禁毒知识讲座。为突出宣传效果,我们在学生中还广泛开展了手抄报、黑板报、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宣传活动,既增强了禁毒宣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又有效提高了学生识毒、防毒、拒毒能力。特别是今年5月,在**中学开展了“远离毒品,从我做起”有奖征文活动,并在县委宣传部主办的《飞瀑》杂志、《延安日报》上发表,将校园禁毒宣传进一步推向高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持续发展
在社区戒毒(康复)实践中,我们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明确机构设置与主体责任,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实情,建立社区戒毒人员档案,印发社区戒毒工作流程图和社区戒毒动态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责任措施,并逐步完善社区戒毒(康复)考核办法、工作人员培训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把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有力地推向可操作的制度化轨道。同时,县禁毒委还把社区戒毒工作纳入平安考核和目标考核中,与街道办、各乡镇党政一把手签订社区戒毒目标责任书。特别是我们探索形成的“三个定期”和“六项制度”工作格局,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县25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均未发生复吸现象,而且已有2人重新融入社会,开始正常生活。一是严格坚持“三个定期”。即:定期与戒毒人员进行一次谈话,定期对戒毒人员进行一次尿检,定期走访调查一次戒毒对象周边关系,掌握其真实的戒断情况。对强戒出所人员,责令他们到社区开展康复活动,除落实相应的帮教工作外,指导他们进行物理治疗,社区帮教小组适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与矫正,使他们能巩固强戒的成果,彻底戒断毒瘾。二是积极落实“六项制度”。即:落实帮教责任制,明确帮教小组各成员对吸毒人员的帮教职责,积极协作,共同参与,形成帮教合力;落实困难救助制,对回归社会,重新做人的戒毒康复人员,生活确有困难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当给予一定资助,帮助其度过难关;落实守法承诺制,帮教小组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签订协议,要求做出不违法犯罪的承诺,培养其树立生活自信心;落实亲属协管制,充分发挥吸毒人员亲属的帮教作用,选择其有权威的亲属作为帮教责任人,负责做好日常帮教监督工作;落实定期汇报制,社区戒毒人员至少每周向社区戒毒工作小组报告一次戒毒情况,社区康复人员至少每两个月向社区康复工作小组报告康复情况一次;落实定期学习制,吸毒人员在社区戒毒期间定期到矫治康复中心参加学习,在道德、科学、心理和卫生等方面接受教育,重塑人格形象。
五、工作成效及体会
社区戒毒(康复)试点的推行开展,给我县禁毒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效应,为深化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一是禁毒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全面摸清了吸毒人员底数,建立了在册吸毒人员、现有吸毒人员、外来吸毒人员三本台帐。为3个试点社区全部购置了戒毒康复专用微机,采集了相关信息,对吸毒人员实行微机化管理,并逐人落实了帮教措施。二是吸毒人员重新犯罪有效遏制。通过社区戒毒,最大限度地将吸毒人员纳入了管理视线,在制度和措施上约束了吸毒人员行为,有效防止和避免了因吸毒而导致再次违法犯罪。11月至今,我县未发生吸毒人员违法犯罪案件,全县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4.4%,治安案件下降12.4%。三是全社会禁毒意识普遍增强。各部门在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实践中,对毒品的危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吸毒人员及其家属对新的戒毒制度和措施容易产生认同感,有利于其更好地配合开展社区戒毒工作。
我县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工作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取得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各级领导重视是前提。《禁毒法》实施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迅速成立组织机构,落实职责任务,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提供了组织支持和人力保障。其次,各部门积极参与是关键。在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工作中,各职能部门不等不靠,各司其职,主动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工作,在选配人员、履行职责、兑现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坚持定期分析研判,及时汇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动态,短时间内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扎实开展。第三,严厉打击是根本保证。重新接触毒品是导致吸毒人员复吸率较高的症结所在。因此,只有不断加大打击毒品犯罪力度,真正从源头上切断毒品流入途径,才能有效降低复吸率,巩固社区戒毒成果。第四,人文关怀是有效途径。吸毒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法律层面是一个违法者,在社会层面是一个受害者,同时也是一个病患者。对待他们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违法人员,简单的采取打压政策,必须突出人文关怀的理念,用心帮教,真情感化,触及其思想灵魂,才能促使其身心康复,融入社会。
关键词:红色,现场教学,红色老区
所谓现场教学, 是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 也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 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红色”现场教学, 则是依托丰富而独特的革命历史资源, 采用现场教学模式, 通过精道的专家点评, 对学员进行党性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中井院、中延院、江西干院、延安党校、井冈山党校等院校通过组织学员参访延安、井冈山及周边地区革命旧居旧址, 在了解革命史实, 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的基础上, 辅之以专家教授画龙点睛的点评或案例剖析来展开培训, 就是典型的“红色”现场教学培训方式。“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我国在红色老区开展的“红色”现场教学, 共可归纳出以下几点成功经验。
1 统一现场教学标准, 完善流程, 制定规范性文件
对于何为现场教学、教学点如何开发、现场教学如何设计、如何组织、主题如何申报、讲稿如何撰写、教学如何开展等内容, 要出台相关的规范化文件, 制定标准与依据, 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依托地域特色资源, 精心选择, 设置现场教学点
任何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如延安、井冈山、瑞金这些城市的气质就是红色的气质、革命的气质, 它会影响每个进入城中的人, 这也成为它们独特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精心选择的现场教学点能让现场变成磁场:在历史发生地讲述历史, 可以增强吸引力;在历史发生地点评历史, 可以增强感染力;在历史发生地反思现实, 可以增强震撼力。如作为延安精神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延安总能找到根、找到源, 延安干部培训院校就以红色资源为依托, 共开发73个现场体验教学点、54个社会实践教学点, 形成以延安为中心, 辐射周边地区的教学点新格局, 逐步建立完善了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教学点布局。再如井冈山依托现存的29处革命旧址遗址, 打造了井冈山烈士陵园、大井毛泽东旧居、小井红军烈士墓、荆竹山雷打石、朱毛红军挑粮小道、黄洋界哨口、茅坪八角楼的毛泽东旧居等有代表性的现场教学点。
3 围绕教学主线, 深入挖掘, 确定各点教学主题
现场教学点确立后, 还需要因地制宜, 根据各教学点特色, 确定教学主题, 赋予教学点深刻的思想内涵, 坚持“一点多题”和“一题多点”的思路, 注重在拓展外延、深挖内涵上下功夫, 力求让一个点就是一部活教材, 一堂课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这也是现场教学与观光旅游的本质区别。如中延院就以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13年实践活动为主线, 来确定教学主题。在杨家岭毛泽东旧居, 教学主题设计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与党的理论创新”;在枣园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演讲台, 教学主题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南泥湾, 教学主题为“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各种设计新颖、内涵丰富、启示深远的主题阐述, 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养料, 存乎于心, 践之于行。
4 满足不同需求, 整合主题, 形成若干教学模块
教学模块可以以教学点为基础进行整合, 如中延院以教学点为基础, 形成了六大教学模块:一是,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陕北能源重化工教学模块;二是, 以基层党建和农村主导产业开发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块;三是, 以民族工农业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题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教学模块;四是, 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题的南泥湾综合教学模块;五是, 以军事战略为主题的党中央转战陕北教学模块;六是, 以地域文化与民间艺术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块。也可以学科和理论为基础进行整合分类, 如江西干院形成了包括理论创新、执政为民、理想信念教育、领导方法与艺术、战略思维与世界眼光、党风廉政建设、领袖风采、人物和重大事件述评等教学模块, 供不同班次使用。
5 利用多方条件, 知行合一, 开发社会实践课程
触及灵魂的培训不只是一时的感动, 无论是在延安还是井冈山, 都是通过党性教育, 解决学员从感动到行动的问题。因此, 为提高培训实效, 这些院校一直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旧址旧居、参加生产劳动, 感受当年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的英勇气概, 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内涵;收麦子、摇纺车、吃小米, 开展基层党建调研, 感受今日南泥湾人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精神风貌等等。这种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式体验教学”, 旨在让学员“零距离”接触基层, 了解民情国情, 从一线找答案, 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革命精神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张扬。
6 发挥教师作用, 站位高远, 体悟现场教学的“道”与“术”
道者, 常也, 术者, 变也, 道术合一, 则万法自然。延安和井冈山干部教育的“道”, 就是以史为鉴, 侧重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 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它不是知识性教育, 而是对党的价值观的认同, 这种活的“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必须贯穿教学始终。教师开展现场教学, 既需把握“道”, 将其内化于心, 以不变应万变, 还需根据自身特点, 精心设计、灵活运用现场教学的“术”, 使其更好服务于教学内容。总结延安和井冈山等地比较好的做法是:一让教师站到一个历史的、民族的高度;二找到最适合教师风格的点;三运用教师能够驾驭的方式;四形成教师与学员充分有效地互动;五教师每次教学都动真情, 每次思考都更深邃;六以史鉴今, 讲课内容做到进得去、出得来。
7 坚持无私奉献, 形成合力, 拥有一支高效的正思维的团队
现场教学的流程包括选点、设计、定题、定人、备课、试讲、组织、开课、整合……因此, 这一教学方法的建设实施需要诸多因素的支撑, 如本地特色的教学资源、完备的规章制度、庞大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共同的研究领域、开放式的学术团队、教师独特的个人风格、优秀的讲解员和班主任力量、完备的后勤保障、精美的课件制作、以及现代先进的硬件设施等, 还需要教务处、培训处、学员处、总务处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与配合, 否则就会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 现场教学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力量所能及的, 它需要一个团队的合力运作。
8 立足党性教育, 拓展领域, 形成多学科、多维度的集合运作
党员培训是党性教育、理论培训、知识培训等多维度的培训, 这就需要在党性教育的基础上, 不断摸索创新, 最终形成多学科、多维度的集合运作。
如中延院就打算用5年的时间, 开发系列课程:党中央在延安领导着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它的领导艺术和方法都有哪些;在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 党中央的决策过程是怎样的;党为什么能很好地分析形势, 作出科学的决策等等。而江西干部学院则本着“井冈山斗争是中国最大最成功的创业案例”这一原则, 分别从经济学角度、政治学角度、军事学角度、社会学角度对井冈山斗争史进行解读。已经开发出:南昌起义———获得创业第一桶金;三湾改编———打造创业精英团队;古城会议———审时度势;调整战略:荆竹山雷打石———制度贵在简明有效;黄洋界保卫战———以弱胜强的经典;八角楼———洞察力与创新力的源泉;小井红军医院———如何培养忠诚的员工;袁文才、王佐———如何整合资源;聂槐妆、吴月娥———如何获得顾客的忠诚等系列课程。
9 依靠各种载体, 打造品牌, 走符合本校特色的发展之路
从长远来看, 延安和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都在试图形成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的培训品牌发展之路。
如中延院的“延安视角”。视角一:现场教学资源。革命旧址旧居和社会实践点是学院开展现场体验教学的课堂, 是学院彰显教学特色的重要支撑。视角二:口述历史项目。学院于2009年启动了《口述历史·延安的红色岁月》采访和制作项目。视角三:文献延安项目。收集整理延安时期图书、文献等纸质资源, 建立延安时期的特色馆藏, 使其成为国内外资料最完备的“延安学”信息资料收藏中心和研究交流中心。视角四:视听延安项目。面向全国收集延安时期的视频资料和反映延安岁月的影视作品, 通过现代多媒体视听手段, 真实、立体地还原延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打造独特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视角五:延安红本项目。“延安红本”以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书刊、图片、影音、旧址旧居资料等历史资源为主要内容, 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整理转化, 形成包含书籍、图片、影音、旧址旧居介绍和口述历史资料五大类别, 集在线阅读、视频教学、远程授课、上网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教辅电子读本, 作为数字化教学的新载体在学员中逐步推广使用。视角六:案例征集项目。与人民日报、人民网合作, 全国范围内开展群众工作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为其开展相关专项研究积累鲜活素材。
关键词:施工现场;道路桥梁;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7-0151-02
公路建设是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公路特有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其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伴随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公路工程的建设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而作为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桥梁为应对汽车速度和载重量的增加,在施工中对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公路桥梁施工企业间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施工企业必须切实有效地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
1 施工现场现在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其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但由于一些企业长期忽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安全方面的投资严重不足,施工现场缺乏必备的安全保护设备和措施,导致施工现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责任重大,对安全管理存在侥幸心理。相关施工人员缺乏安全培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加重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安全意识不高,是造成道桥施工现场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1.2 施工人员的素质
我国道桥建设的施工地点多处于偏远山区,周围人迹罕至,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较差。而不少施工人员职业素质不高,怕吃苦、受累,遇到困难易退缩。此外,现在的公路桥梁建设普遍使用农民工,在施工作业时的技术水平不高,使得施工作业的安全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
1.3 施工现场的监管
施工单位未在道桥工作建设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监管人员不能做到在场监督,导致工地上施工工具、材料随意堆放,施工人员组合松散,没有严明的组织和纪律。
2 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2.1 基础性原则
施工现场的管理属于基础性管理,要想将这项基础工作做好,必须事先将各项基础工作做好,因此,需要安排好计量和财务等基础性工作。
2.2 综合性原则
施工现场有目标性的管理、生产要素管理、组织协调管理等综合性较强。整个工程的始末如施工质量的监督、施工程序的掌控,进度的控制和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都是与施工现场的管理内容。因此需要用系统性的观点,按照目标管理的方法,认真执行各项生产工艺及相应标准,全面、系统地进行优化整合,而不是孤立地执行某一项、某一环节的管理,所以整个管理要放在工作大局上考虑,使施工资源的配制最优化,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2.3 群众性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多、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所以这么多的工作不可能仅靠管理人员来独立完成,而是需要每一位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实现现场目标。因此,现场管理需要依靠整体管理者和施工者的群众素质提高,重视每一个岗位和相应职责,而不是仅靠管理者的被动管理。同时,管理人员可以发挥其管理和组织意识,充分调动工程中每个人的积极性,让所有人尽职尽责,建立良好的管理氛围。
2.4 动态原则
虽然,管理工作可以在施工之前进行各项要素的安排和部署,但施工现场的各生产要素、各项条件和环境都在随时变化,各种突发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因此,施工现场的管理要做到随机应变,掌握灵活的管理方法,进行动态整合和管理,不断适应变化的情况,优化各要素的组合。
2.5 服务性原则
管理层的各个部门和业务人员需要按照系统现有优化管理的原则,支持项目经理各项管理工作,为工作得到落实创造良好条件。管理人员还应当深入施工现场,为现场服务。
3 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3.1 健全管理组织
施工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技术副经理进行生产和技术等行政管理。各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统一管理工作,并接受总包单位的监督和指导。
3.2 健全管理制度
对于道路桥梁工程,需要根据工作内容进行细分,按照各岗位性质的不同和专业的不同划分相应的施工区域,并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将现场施工列入单位的经济承包责任制中,使施工管理与每个人的个人利益相连,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上,每个项目都会有相应的承包人进行负责。每月至少进行两次综合检查,按照制定好的项目逐一检查,岗位的责任人需要填写相关表格,管理人员通过对表格内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并张榜公布。施工现场的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可采用综合检查与专业检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灵活运用检查方式,确保检查工作圆满完成。在各项工作中,进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增强工人积极性。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各工种人员特别是爆破、起重等特殊工种的人员,进入施工区域一律要携带相应的证件。除健全施工综合管理制度外,还应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隐患。
3.3 健全管理资料
完整保留上级所规定的施工标准、规定和法律法规资料。妥善管理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图和季节性施工方案。按要求填写施工现场的施工日志,并做到内容完整,签字手续齐全。对施工的教育培训、会议活动记录也应完好保存,做到管理资料的准确、齐全。
3.4 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
合理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但能够保证道路桥梁的质量,而且能够加快工程进度并降低综合成本。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选择现代化的搅拌站,采用工厂化生产,减少现场手工作业和劳动强度。利用计算机和监控设备来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实现施工现代化。
3.5 利用目视管理进行资源配制
将整个施工现场在施工期所需要的各项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合理配制,实现人与物之间的最佳结合,可以采用目视管理的方法。目视管理是用形象的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施工生产活动,如信号灯、区域线、告示牌等。这些形象直观方式可以方便职工自主管理,并及时将所需的资源调配到施工现场所在地,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3.6 核算管理
核算管理是对施工现场进行业务核算、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核算管理能让管理者对目前工程的完成量、所花费的成本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对实际情况的检查,通过与计划的要求量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便及时调整管理工作,确保施工进度能够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4 结语
总而言之,道路桥梁建设的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合理、制度规范、措施得当才能保证按时按质地完成施工任务。针对目前施工现场所存在的问题,根据管理性原则,积极采用各项管理措施,才能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不断创造精品工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 刘磊.道桥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2):291.
[2] 刘志伟.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253.
【浅谈现场管理工作经验】推荐阅读:
浅谈行车现场安全管理论文06-19
浅谈如何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保证资料09-26
非标现场工作经验总结11-16
现场管理星级评价申报现场自我评价材料07-24
现场管理华润06-12
工厂现场管理09-07
现场流程管理09-17
商场现场管理11-26
现场管理12-01
化工企业现场管理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