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画自己》教学反思(精选14篇)
这是一节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容易激发幼儿兴趣的美术课,利用照镜子来观察自己的五官,了解自己脸上有什么,再通过与别的幼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来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特点,再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锻炼的幼儿的画画能力,也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乐趣。
【目标预设】
1、通过观察,画出自己脸部的特征及服饰。
2、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之处。
3、感受色彩对比。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认识五官,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并把自己的样子画出来。
【设计理念】
小班的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有限,往往就忽略了对自己的认识,所以我通过让幼儿们照照小镜子来仔细看看自己长什么样,再与别的小朋友比一比,脸上的五官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加深对自己样貌的认识,最后进入主要环节,让幼儿动手画一画自己,在画画的过程中巩固认识,画完之后我让幼儿猜猜画上的是谁,这一充满乐趣的环节可以让幼儿更感兴趣。
【设计思路】
1、自己与别人在外貌上面的不同。
2、谈谈自己和同伴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一样。
3、照镜子观察自己。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观察图画,猜猜画面上画的是谁?
【活动准备】
1、水彩笔,白纸,每人一份。
2、每人一面小镜子。
【活动过程】
一、比较自己与别人在外貌上面的不同。
1、教师提问:你的名字是什么?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吗?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2、请幼儿找朋友,看看两个人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自由结伴,与同伴相互比较)
二、谈谈自己和同伴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一样:我们除了长得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我们除了长得不一样,喜欢的事情也各不相同。
三、照镜子观察自己。
师:下面我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我们一起来照照镜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看看自己长的是什么样的,我们的脸上有什么?你和别的小朋友长的哪里不一样?
教师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自己的五官,徒手跟老师画一画自己的样子。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画的时候要仔细,把五官画的大一点,清晰一点,这样才比较漂亮哦!
五、幼儿观察图画,猜猜画面上画的是谁?
教师拿两幅幼儿的作品在大家面前展示,并请幼儿猜一猜这副画是哪位小朋友画的自己。
教学反思
《快乐的颜色》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涂色技巧,发展小肌肉群的力量。活动中我以游戏“找蜡笔”为切入点,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在认识了颜色后,出示身体没有颜色的颜色宝宝,请孩子们说说应该给它们什么颜色呢?抓住了孩子们探索、好奇的心理,牢牢的抓住了兴趣点,让活动顺利进行。通过游戏,让幼儿零距离接触,视觉感官获取颜色知识,师幼互动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浓。在孩子们的自由作画时间了,老师巡回指导,发现较好或有自己创意的孩子就进行及时表扬,孩子们互相学习,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用具和游戏设计,整个活动,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初浅的社会经验,体验了解他人的快乐。效果好。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详案《画一画自己》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736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运动》》:小班教案《运动》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体验在湿画法中用盐进行创作,感知盐在融化时将颜色化开,干后产生雪花的肌理效果,能用记号笔随意勾勒出人类或动物做运动的形象,尝试运用三原色进行着色,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情绪,和撒盐画的新奇有趣,在绘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运动》教案吧。
关键词:小学美术,“画人物”,教学及思考
美术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观察能力、记忆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意义。新课改推行以来,美术教学的地位得到一定提升,教师教学方法也逐渐开始创新。但作为美术教育中重要内容“画人物”教学,却仍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不断反思,积极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优化“画人物”教学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
一、改变传统,帮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分析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将“画人物”看做一项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而将其视为一项必须的教学任务。通常采用敷衍教学的态度,为学生布置“画人物”任务后,要求学生自由创作,自己则去完成其他工作。这样的教学形式中,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与技能的指导,导致学生受画人物任务的刁难而逐渐产生一些心理障碍。
为帮助学生克服“画人物”的心理障碍,教师应积极反思自己当前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同时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注重小学生个性化发展,以此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参与“画人物”的热情。教师可以:1.教学前学会和学生做朋友,通过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2.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改变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引导。3.应多给学生一些鼓励,针对学生完成作品,教师应改变传统专业评价视角,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问问学生创作来源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通过这样的形式逐渐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二、激趣教学,锻炼学生的美术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推动学生进步的最佳动力。因此,在新时期小学美术“画人物”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激趣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美术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美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
以小学美术“夸张的脸”这一主题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互动活动导入教学,如:“同学们,你们会做鬼脸吗?”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挑选几个学生上讲台对大家做几个鬼脸。引导台下学生注意观察,看哪位同学的表情最丰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夸张的脸”系列的艺术作品(如:三星堆青铜头像、泥塑表情、毕加索哭泣的女人等)、学生范画等,为学生讲解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后引出“夸张”这一主题。另外,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脸出发,由“发型——额头——眼睛——鼻子——嘴巴”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对人物的手、脚、动作、表情、神态、进行分析,最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对人物的理解去感悟作品,最终在画纸上赋予自己创作人物鲜活的生命。
三、自由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这里所指的自由创作与传统教学中的自由创作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学生自由创作之前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与启发,如: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范画对人物的形态、作品颜色、作品的质量、人物的结构、黑白与对比等方面进行研究,对范画的构图、透视、笔墨及所用材料与工具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与锻炼,为学生之后的作画提供保障。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身边经常出现的人物画(如:衣服、书包、本子等生活物品上的人物)为学生讲解人物的形态、画面的颜色与结构等知识。同时,可以为学生亲自示范并讲解构图、黑白、透视等内容。然后,在学生对以上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的“画人物”任务。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在脑海中有明确主题之后,可以自由投入到“画人物”中。通过这样的形式,有助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会应用,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画人物”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意义。因此,相关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积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与模式,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促进“画人物”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王玮.小学美术“画人物”的教学与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03:150.
[2]江鹏飞.小学美术“画人物”的教学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34.
一、从学生的生活中进行主题选择
艺术源于生活,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美术教学也必须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其功效。名画欣赏教学还应该坚持生活与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名画欣赏教学的素材应该选自于生活,使两者能够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好兴趣,使自己与艺术产生共鸣。
以意大利瑞吉欧教学方法为例,其所设置的课程内容就主要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探索、兴趣和生活实践等。所以说小学生的艺术欣赏课程必须坚持生活型和浅显性的原则,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结合,将艺术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因为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的名画欣赏课程不能引起学生在心灵和情感上的互动与共鸣。
小学生的想法总是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关联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充分容纳学生的不同表述,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激发自己对于艺术的灵感。教师要适当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灵感和艺术感知力与理解力,最终逐步提高小学生对于艺术佳作的敏感性和鉴赏力。教师在实际选择名画作品时,应遵循以下一个标准和原则:一方面,要考虑作品本身的构图和色彩,选择适合小学生欣赏的风格,要生动鲜明,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童趣,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学生的情感和艺术想象力。
二、培养小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
生活是艺术的基础。但艺术不能完全建立在现实的生活之上,所以,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学校设置名画欣赏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名画欣赏的过程能够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和思维潜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却因为认知和年龄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小学生的整体把握和认知能力比不上成年人,但是相比之下,小学生身上所具有的天马行空的新奇组合与奇异的思维方式却是成年人所不具有也不能代替的。
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审美能力和观点进行引导。因为小学生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和学习都以直觉为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地告诉学生怎样审美、美在哪里,而是要通过提问和其他方式来引导学生开放自身思维和感觉去感知作品,从而有利于学生敏锐感知力和洞察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在专门事件安排名画欣赏课程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教师可以在教师中张贴一些不同风格、不同作者和不同类型的画作。供学生日常欣赏,这样学生能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名画的魅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带着问题去感知欣赏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欣赏的焦点,也能够在学生的交流中提升自身的欣赏水平。总之,因为学生的直观感觉强于成人,所以,他们会在某些方面与艺术家相通,从而和艺术作品甚至艺术家产生共鸣和共识,引导小学生进入艺术的世界。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利用幻灯片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从而达到提高感知能力的目的。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艺术与生活相融合
教师需要将小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其认知范围相互融合,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作品或其他表达方式加以展示,让学生和作品真正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学生与教师良性互动的效果。因此,在名画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多元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简单快速地提升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水平。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历史音乐知识、文学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具体知识等,这样能够充分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其观察描述甚至是创新能力,还可以通过音乐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艺术的情感,从而在名画作品中感受到无声的音乐,这样更能加深小学生对于艺术画作内涵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第9课
画“草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曲线”工具的用途,从而判断和选择“曲线”工具
认知“曲线”的存在并了解其重要性,学会保存文件及打开文件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学会选择和运用“曲线”工具绘出图形 通过观察课件,寻找曲线,培养学生观察力 通过解决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想象和创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欣赏图片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并在体会到曲线的神奇与普遍后,激发学生制作的动机,从而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二.教学
二、重难点
重点:文件的保存与打开,“曲线”工具的用法
难点:“曲线”工具中的用法及一个弯曲与两个弯曲的不同画法 三.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完成“曲线”工具的运用 第二课时重点完成文件的保存与打开 四.教学环境与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
教学准备:提前做一个课件,包含可中曲线的图片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课件演示,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画图”中“椭圆”工具的用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曲线”工具的用法,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演示)
师: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发现“曲线无处不在”,如果缺少曲线,生活九号亏变得单调乏味。下面请大家找一找,在你们身边还有哪些曲线事物呢?(生寻找,回答)
师:看来曲线组成世界的一部分,十分重要,那么今天我们也动手把曲线加入到我们的图画中。2.师提出任务,生自主探究
(打开“画图”软件)
师:上节课,我们用“椭圆”工具画太阳要“三步走”,请位同学说说哪三步走呢?(生答)
师:好,同样,画曲线时大家可以仿照画太阳的方法,自己动手试一试。任务一:画出2个弯的图形
(1)展示图片,提出任务(展示课件2)
(2)生自主探究,师巡回指导(若发现有多人出现共同问题,可暂停讲解)(3)生展示作品并讲解方法
(4)师总结评价(概括出“三步走”,先画出直线,后拖动两次才行)
任务二:画出1个弯的曲线图形
(1)展示图片,观察对比(展示课件1)
师:比一比,这两副图中曲线有什么区别?(一个是1个弯的,一个是2个弯的)(2)师提出任务,生解决任务(若发现有共同问题,可停下讲解)(3)生展示作品并讲解其方法
(4)师总结评价(概括出1个弯的曲线与2个弯的曲线画法的异同点)
任务三:画封闭曲线图形
(1)展示图片,观察对比(展示课件2)
师:看一看,这种曲线与刚才的两种曲线又有什么区别?(是封闭图形)(2)师提出任务,生自主探究
师:因为画曲线时,先画出直线而封闭图形的终点与起点师是同一点,那么我们画出的第一步还是直线吗?想一想,动手试一试。(3)生展示作品,并讲解其方法
(4)师总结评价(封闭曲线应先画出一点,然后在其它地方点击2点,就像在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出单击一样即可)3.布置作业,生创作想象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摸索出几种曲线的画法,下面老师请大家可用刚才的知识完成一枝柳条的曲线图,里面既有封闭的树叶也有不封闭的树干,每组比一比,看看哪组最棒,最快。(请信息小助手检查作业)(师观察,帮助)
4.生展示最佳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师针对三种不同的曲线画法的区别作提示总结)5.师总结评价,提升情感
师:同学们,下面请大家关闭窗口,弹出一个对话框,点击否这样你们的作品会丢失,你们一定觉得自己辛苦画的画丢失了很可惜,不要紧,下节课,我们一起学学怎么样保存自己的作品。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生答)
师:哦!今天我们先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景,看到了美丽的彩虹,壮观的长城军舰,美丽的动植物,神奇的曲线,还去游乐园
参观了一下,让我们感受到了“曲线无处不在”,然后我们学习了三种曲线的画法,分别是一个弯的,2个弯的,以及封闭的曲线。
看来,这节课我们大家学到了很多知识,你们可真棒。那你们知道世界上什么样的人最富有吗?(生答)
师:老师觉得有知识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今天你们学到那么多知识,所以你们也越来越富有了。
六.课后反思(后附)课 后 反 思
这节课,我认为最大缺陷是时间没有把握好,教学节奏较慢,以至于后来为了赶内容,知识讲的不清楚,重难点之处没有得到提示与重复,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这可能因为课前的导入部分过多造成。另外学生课堂气氛不活跃,没有真正与老师互动起来,每一步任务的反馈效果也没有充分利用,以至于学生错了之后还是错了。
下面我把我这节课的教学想法说一下。我认为信息课,不同于其它课,有充分的资源可以利用,而且学生本身也对信息课感兴趣,所以课前我做了两个课件,一个课件是向学生展示世界上的各种曲线图形,让学生不但接受美的熏陶,感受到曲线的美丽神奇以及无处不在,让学生体会因为曲线的存在让生活与世界都多了一份精彩,从而为导入新课作铺垫,另外图片展示也可培养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好奇与兴趣,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个课件是本节课三个任务的对象,通过图片的对比,更直观地体现三种不同曲线,我设想让学生自己观察对比找出区别,然后再解决问题。在导入部分,我先播放课件,然后再图中找出今天上课的主角——曲线,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有哪些曲线,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曲线,贴近曲线,在学生们纷纷举手中调动课堂气氛。在看曲线,找曲线后,我总结一下,得出:曲线无处不在!生活因曲线变得更精彩,那我们就来画一画曲线吧!这时让学生打开“画图”软件,接着,我出示课件二,并让学生观察画出第一种曲线,有两个弯的曲线,我将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尝试着画一画,(之前提示根据前一课“画太阳”的三个步骤来画一画)此时我将巡回观察学生情况,2分钟到时,找画的好的同学说说她的画法,边讲解边操作,其它同学观看听讲。这样做是因为学生在自己尝试了之后就会有疑问,而在学生有疑问时,给学生正确的指导与解答,这时效果是最好的,而单纯的老师先讲解学生后操作的模式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因为学生往往还有点眼高手低,心想不就是画一条曲线嘛,用得着那么麻烦吗!这种心理使学生不乐于听讲,而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所以针对这种心理特征,我用了“学生先尝试——遇到疑惑——给予指导解答”这种模式来教学,而让学生操作讲解取代老师讲解,使因为学生年龄相仿,他们之间的语言与理解能力更相似,容易理解。之后,我让学生按照刚才说的方法自己动手操作一下,这是纠错阶段。这样第一个任务完成了。我再出示课件二中的第二种曲线(一个弯的),让学生自己观察出这两种曲线的区别,在找出区别后,请学生动手尝试,在此次尝试中我估计学生会有疑惑,所以中途我给大家提示:两个弯的曲线“三步走”是:先直线,后拖动两次。那一个弯的曲线当然也是先画直线,后拖动一次机,那还有一次拖动怎么办?(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弯的地方拖动两次,第一次卡拖动好了,第二次在原地单击一下,相当于单击把曲线固定住一样)在我提示后,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完成后出示课件2中第三种曲线,请同学找区别。(封闭的曲线)这一点,我觉得有点难度,所以当学生尝试一分钟后,因我估计较难,会的同学较少,所以我尽量早点提出提示:画刚才两种曲线时,都是先画一条直线,直线起点,而封闭曲线的起点与终点是同一点,所以我们只要画一个点就可以了。而且封闭曲线的三步都是三个点,相当于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后让学生操作。这样本节课我们运用的“任务驱动法”中三个任务都已完成,接着我给他们布置作业:用曲线画出一支柳条。这样设计是为了将曲线运用到实际中,也是为了巩固练习之效。在这5分钟里,我将巡回观察,对个别指导,并让每组的信息小组手检查本组同学情况,最后请画的好的同学展示作品,同学给予鼓掌。这样一节课内容已晚场,老师带领学生回忆,同时,为下节课保存文件作下埋笔。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想流程,但实际教学中发现有许多问题与突发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衔接上不流畅自然,整节课听起来有些环节很突然,这可能是备课不充分,不熟练的缘故,特别是有时自己也有些淤塞,不知道下一步进行什么,用什么过渡衔接,比如在学生操作是,我应先让学生观看图片,并暗示这是两个弯的曲线,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应变能力不足。如当观看黑白抖动感的图片时候,请大家找一找特征,一位同学起来回答说是黑色与白色组成的、、、、、、,话题越跑越远,本来我想用这副神奇的图片告诉大家曲线的神奇,却得到以外的回答,而当时我只简单打断学生回答,没有给予正确引导,又如在画一个弯的曲线时,我本以为挺难的,学生不会,所以设计了自己讲解,却没想到学生都会,因为他们动作还未完成,所以错误未形成,这时我找了一位同学回答,同样她的操作未完成,所以缺点未发现,这时我只简单补充一下还要单击一次,而学生没有看到问题,所以不明白为什么还要单击一次。我想,当时我可以对他说,请再画一条直线,此时他鼠标移动了,问题也就产生了。这时我再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血癌女冠这样会更有效果。可惜当时对此处理的不好。另外,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准,又为了赶时间,所以学生操作的时间较少,很多学生还未能完成任务就被迫停止下来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可看出这节课的质量不高。还有在重点处未强调。如在说明一个弯的曲线最后要原地单击一下,但这点我只是提一下,学生未能重视,也造成效果不佳的原因。在最后的综合练习中,我让学生画一个柳条,但可能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尚有限,所以很多同学用其它工具画出柳条。若当时,我先出示一个成品给他们看,并介绍各个部分分别用什么工具画的,这样的画学生有了一个更直观更形象的任务后,更利于完成任务。
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听课老师都给了我许多建议与意见,也提出了疑惑,让我看到更多要改进之处。例如,学生课堂气氛不积极活跃,对学生的反馈处理的太潦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小组活动趋于形式,未能真正实施起来,导入篇幅过多,浪费了时间,讲课高潮没有体现,等等、、、、、、,但同时也给了我鼓励,让我明白自己这一节课也有亮点,如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美,并且体现了信息技术课与美术整合的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传播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本节课知识点都已完成,并且设计了一个综合练习——画柳条,让学生巩固练习。我想,如果我可以把“曲线”工具的画法编一个顺口溜也许效果会更好。
对两个弯的曲线“三步走”:先直线,二拖动,三拖动。对一个弯的曲线“三步走”:先直线,二拖动,三原地单击。对封闭曲线的“三步走”:先点击,二拖动,三拖动。这是我设想的不知是否会更好点。
第一次上一年级的美术课,刚拿到教材看到这课内容时,很是头疼。因为本课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绘画的第一课。就要求学生集体合作,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大问题,于是就想小组合作让四人一小组围坐在一起,根据一个主题展开想象、讨论、分工、绘画。可时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会对某一主题进行展开绘画吗?不能。如果靠老师手把手地教,这么多地小组根本指导不过来,而且也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再想如果放手让学生自由绘画,那么学生在一节课中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呢?
于是打开教参看到上面的设计后,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难道我不能设计一种形式,既可以教会学生一些知识,又可以留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去完成吗?经过一番设计,我将它设计成一个游戏活动,用各种美术教材和工具布置出游戏场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活动中,我鼓励孩子们随意选择,大胆尝试,说说:“你认识了哪种工具?怎样画更漂亮?”并分成小组,合作完成。让孩子们在玩中自然而然地体验到各种材料、工具使用的特点及不同组合的不同效果。最后要求孩子们在体验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们不仅自己得到锻炼,也在发言中得到交流,学到新的不相同的方法,最后就是想象力的解决了,我打开了几幅画,让孩子继续分析,我说水果能真的跑吗?孩子就说不能啊。我就继续发问那为什么这些小朋友就这么画呢?孩子很自信的就说是用了想象力啊?那你会怎么用想象力呢?让他飞起来,给他建房子……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我又给他们介绍了集中适合集体作画的主题。给学生观察。学生们说的的很好,说出了用的各种材料,颜色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想象力很丰富,作业完成的出乎我的预料。面对这样的现象,我深感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好的教案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探索。
我把这个活动的目标定为两点,一是欣赏米罗的画,初步了解米罗作品中的绘画特点和米罗画中常见的绘画符号。二是尝试模仿米罗的画,运用米罗画中的符号进行绘画创作。活动环节分为三个大环节,首先是解读米罗画中的符号,重点欣赏画面的线、形的巧妙组合。其次是介绍画家米罗,欣赏《小朋友的书美工》第19页米罗爷爷的画上米罗的其他作品。三是从米罗爷爷的画中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画,也来画一画。
美术重在激发幼儿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美感这个词,我也没有深入探究过,对其概念我很模糊。我个人觉得幼儿在语言讲述和绘画的过程中就已经在表现美了,比如幼儿能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画的感受,在绘画中能用好看流畅的线条,鲜艳的颜色来表现。第二个环节中,幼儿对画面的观察很仔细,都异口同声地说是机器人,而且能说出机器人的特征,比如头上的触角,机器人的眼睛跟人不一样,还有身体的形状也不一样。对于机器人在干什么,幼儿很模糊,没能说到点上,这主要是由于画的抽象化以及幼儿经验的缺乏,幼儿对画上的线条、符号不是很理解。请幼儿找声音符号,他们找的都很好。
(一) 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
与传统的精英式教育不同, 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认可并尊重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心和重视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二) 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 一方面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只有二者达到一致时, 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美术的分层教学模式, 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良性干预, 教师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以开放的态度进行交流互动、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实现一一对接, 最终达成高度一致。
(三)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 小学美术教师对构成课程的每一个元素进行解构, 并按照优化方案进行建构, 在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和学习潜质进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分开层次, 每个层次制定特定的教学目标, 按照层次特性设计特定的作业, 在了解差异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评价。
二、分层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的反思
(一) 分层标准问题。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基础, 分层标准的科学与否,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但是, 与其他学科不同, 小学美术很难凭成绩数据来分层, 因此, 应加强对学生兴趣爱好、领悟能力、个性特点以及其他学科成绩状况进行了解分析, 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层[1]。虽然分层的目的是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 但也要避免由此给学生心理带来不良影响。在分层过程中不宜给学生贴标签, 也不宜“一分了之”, 而要进行动态化管理,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分层标准。
(二) 学生评价问题。
在小学美术分层教学中, 教学目标和学生作业的差异化设置, 其目的是为了“提先推后”, 学生无论能力高低, 都能较顺利地达成目标, 从而树立信心。在对学生的评价中, 应以鼓励为主。但是, 学生评价并不是一味褒奖、表扬, 而要在表扬与批评之间把握一个尺度。这个尺度以把握以这样的标准为宜, 即:表扬的内容具体而切实, 不宜拔高;批评要达到警示警醒的目的, 不宜伤其自尊或给予过分的挫败感。
(三) 教师能力问题。
小学美术分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工作量、素质水平、教研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并对分层情况进行动态管理;上好一堂课要分层设计不同的教案、方法、目标与作业, 课后要分层进行评价等。因此, 教师要尽职敬业, 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否则, 分层教学则会流于形式。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实施
(一) 学生的分层。
在对学生的分层中, 应严格坚持平等原则。学生没有高低之分, 只有智能方向的不同、智能发育的早晚。如果分层科学, 对学生了解充分, 教法得当, 就能够对学生的智能进行开发。如果分层方法不科学、不合理, 就可能压抑甚至扼制智能的成长[2]。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 一是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 在互动了进行了解;二是在课堂内外全面观察学生言行, 从言行中判断其个性特点;三是多进行侧面了解, 通过其他学生、教师和家长深入了解学生特点及成长环境。
(二) 目标的分层。
在确定层次教学目标时, 要打破单纯依赖教学大纲的状况,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基本目标的统领下, 进行细化,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确立一个与之相应的目标, 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与之相应的任务要求, 使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达成学习目标。如依照美术学习能力, 可以将一个班级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对美术知识领悟能力较强, 第二个层次属一般水平, 第三个层次学习和领悟较慢。如在《对印的图形》一课的教学中, 第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可设定为:了解常见的对称物品, 了解创作对印的步骤, 完成一个对印图形作品, 要求图形完整清晰;第二个层次的目标:用色彩进行对印, 要求对印后的机理效果增添图形;第一个层次的目标:把图形对印创作手法用到生活中, 用合适的材质进行作品创作。
(三) 教学环节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提问问题进行师生互动,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问题设计上, 要考虑学生能力水平、爱好兴趣的差异, 使难易相对适度。否则, 如果问题过于简单, 则起不到启发的效果, 如果过于困难, 又会使课堂气氛凝滞。如在《儿歌变画》的教学中, 可这样设计问题:第三个层次, 进行拓展, 让学生回答还有什么艺术作品可以与美术相联系等;第二个层次, 让学生考虑如何将歌曲变成一幅画, 又怎样让别人看到画就能够想到歌曲名称;第一个层次, 经过播放歌曲, 提问歌曲名称, 联想其他歌曲, 并说出几种歌曲表达的画面内容。
(四) 作业分层。
对作业分层布置, 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上, 对知识进行巩固, 并化作实践能力, 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提高。分层设计作业要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 符合学生兴趣和特点, 使作业与学生能力水平相适应。如《蜻蜓飞飞》一课的作业设计, 第三个层次:简单地画出蜻蜓的结构, 并突出大眼睛、细长的腹部、纤细的四足等特征, 比例相对准确;第二个层次:画出蜻蜓不同飞行姿态, 用颜色和图案进行装饰;第一个层次:绘制以蜻蜓及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作品, 并表达绘画的感受。
结语
在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激发学生兴趣、达成教学目标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 应在分层标准、学生评价和教师能力等方面进行反思, 在此基层上科学进行学生、目标、教学环节和作业的分层实施。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意义, 并对实践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在此基础上, 对如何继承与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美术,反思,继承,实施
参考文献
[1]陆盛华.试论小学美术差异教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操作[J].教师, 2013, 5:83.
小学美术沙画艺术独特性趣味性美术大师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术课是培养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又热爱生活懂得欣赏美的一门学科。为了让教育创新能够很好地进入美术课堂,为了让美术基础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高尚情操能够完美地结合起来,我尝试把近几年出现在文艺晚会、文化节等活动的现场创意节目——沙画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
沙画,顾名思义,就是用沙子作画。在一个透明的表演台上,以手为“画笔”,以沙子为“颜料”,绘画过程通过投影投射在大屏幕上供人欣赏,如同一场光影盛宴。仅仅用几捧沙子,在一个装饰有灯光的箱子上用手涂涂抹抹,日月星辰、风土人情都能“画出来”,惟妙惟肖,这就是时下最流行的沙画表演。如此,新型的绘画技法我们为什么不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呢?
一、儿童沙画的产生
沙画现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景泰蓝嵌丝沙画,主要用于装饰收藏;一种是影响范围比较广的儿童沙画。比如,炫彩沙画是属于精品沙画,主要在国内各大公园、百货商场、儿童游乐场等场所销售,在各个公园经常看到广受欢迎的那种沙画,就是精品沙画。
二、沙画的艺术独特性
沙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就是艺术家在特制灯光沙画台上用一掬细沙、一双妙手,瞬间变化出种种图案,惟妙惟肖,绘出美丽动人的画面,一朝入画、梦回千年的沙画不仅仅是作画,更是一种洒脱、自信的表达,使美术这种静态艺术变成动态的表演呈现,使沙画更富生命力。
儿童沙画在继承传统意义绘画的精华之外,还有很多新的突破。首先,在作画的原料上,中国画、水彩画、油画采用的都是需要用水或者油来稀释的液体颜料,作画方法比较复杂,限制条件多,而沙画用的是固体颜料—沙子,随处可见,应用起来也比较方便。其次,沙画与雕塑又可以完美地结合,它具有雕塑的严谨造型能力要求,与沙雕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一点使沙画的表现形式比较丰富。再次,沙画的颜色掌握与调色过度方面,比国画水彩油画更容易掌握,小孩子学习起来入门很快。
三、沙画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学习是被迫的,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沙画教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它以“快乐”为主线,通过选择趣味课题板块,创设开心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树立了创作的目标以及自信心。通过师生之间的趣味体验活动,运用快乐交流点评作品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美术创作与学习的持久兴趣。在沙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與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始终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为前提,密切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创作的乐趣,潜移默化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沙画的易操作性
当今美术大体分为纯美术学与艺术设计学,纯美术学分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以造型基础为主导的专业,艺术设计分为平面设计、环艺设计、动画设计等以服务生活的设计理念为主导的专业。当然,这些东西对于小学生来讲,太过抽象、复杂、难学,但对于小学生来讲,沙画就有些与众不同了。沙画操作上简单、有趣、富有变化,受到所有孩子们的欢迎。它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把平面的构想立体化,锻炼了学生对形体的把握,培植了学生创新的实践力,并在创作中感到了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石头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利用石头进行艺术创作。
3.体验创作的乐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毛笔均匀地在石头上涂色。
难点:利用石头的造型进行艺术创作。
活动准备:
1.收集的不同形状的石头若干。
2.颜料、毛笔、水桶、纸盘、双面胶、塑料垫板。
3.石头创意电子稿图片若干张。
4.《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CD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交流讨论师:小朋友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是什么?(石头)你还在哪里见过它?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小朋友说出石头有这么多用途,石头还可以做成什么呢?
二、示范欣赏提出要求1.出示石头范画,说一说石头画是怎样做成的。
2.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师:有些石头画是根据石头形状来想像绘画图案、有些石头画的制作是根据石头组合粘贴造型而完成的。所以首先要选择石头,(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看看石头像什么,能做什么画。然后在石头上涂一层漂亮的颜色,换颜色时一定要把笔在水桶里涮干净,涮笔时要轻轻的,不要甩到别人的身上,把毛笔头上的水在桶边挡掉,再在干毛巾上把水吸干净。再蘸上颜料画上漂亮的图案,如果有颜色碰到手上要用湿毛巾及时擦手。将石头放到盘子里,添画上漂亮的的花边,一幅石头画就画好了。
3.播放好看的石头画,请幼儿欣赏石头画作品。
师:老师这里还有好看的石头画作品,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启发引导,拓展想象1.交流、想象。
师:你想做什么样的石头画?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造型,说给同伴听一听。
2.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师:石头王国要举办一个“石头创意展”需要许多奇特的石头画作品,小朋友们都是小小艺术家,快来大显身手吧。
教学反思:
1、这堂课孩子们非常喜欢,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只是在操作过程中,有的幼儿不愿大胆想象,看见别人装饰什么他就装饰成什么,没有创新。
3、在创编故事这个环节,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丰富,表达力欠缺。
活动目标:
1、学习“麦秆画”制作的一些简单技能,初步尝试用麦秆粘贴作画。
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作力,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麦秆、剪刀,双面胶、抹布和废纸篓。
2、范例作品。用麦秆编制的物件。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呀?(麦子)
1、小朋友来说说这些麦子有什么用?(作粮食,磨成粉做面包等)
2、那你觉得麦秆有什么用?(作燃料,作扫帚),还能用来做什么?(出示编制的麦秆编制品)。
3、麦秆是很有用的材料,很好玩,还可以派大用场,用来作画呢,我们一起用麦秆作画吧。
二、讲解,示范
1、出示范例图一:
请幼儿欣赏三幅作画步骤范例画,让幼儿说说三角形图案添几根变成什么?(幼儿讲述和想象)
2、出示的范例二:(粘有双面胶)
老师竖粘一麦秆,问:这可以变成什么?幼儿想象并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图案添几根变成什么?(幼儿讲述和想象)。(老师示范粘贴一电视机或冰箱)
3、出示麦秆组合范例画:
问: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把麦秆变成了什么?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幼儿讲述)
三、幼儿创作部分
1、让我们也来作一幅画吧,你准备在纸上面用各种图形变上一些什么东西?
2、请大家先想好画的内容,再自己挑一张喜欢的底板纸,然后请你剪下合适的长度,试试把图形先摆好。然后粘贴上去。现在我们就开始作画吧。
3、幼儿动手操作部分,老师巡回观察,适当指导和提醒。
4、请幼儿将作品完成后张贴起来,鼓励幼儿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四、师幼共评作品
1、老师先以大拇指为奖励,表明态度,再请幼儿一起作评委,自己将大拇指奖给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a.(哇,大家的作品真棒呀,我最喜欢这幅画,它是由xx形和xx形组成的,这是谁的作品呀?老师说得对吗?真好,老师奖给你一个大拇指.)
b.(我也喜欢这幅作品,这是谁的作品呀?你喜欢麦秆画吗?真不错,老师也奖给你一个大拇指.)
c.(这幅作品也很棒,这是谁的作品呀?我们请小画家自己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吧.)(好,老师也奖给你一个大拇指.)
d.(哇,还有那么多的作品也想得到小朋友们的大拇指,你们仔细看看,你认为最棒,最喜欢的画在哪里?想好了就把拇指奖给这幅作品.4---6个幼儿为一次,分批奖大拇指,直至全部幼儿都奖好拇指)
2、幼儿一起评出最棒的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作品,用相框标起来,将作品上墙展览作品。我们一起看看得大拇指最多的作品在哪里,一起把作品带到教室贴起来给大家欣赏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多媒体,使孩子们的视线立即集中到画面,一幅幅美丽的麦秸画映入他们的眼帘,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发出“哇!好美”的赞叹声,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观察兴趣。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喜欢的画。孩子们大胆地发表了自己对艺术品的欣赏观点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接着,引导孩子们用麦秆作画的兴趣。放着优美音乐,让幼儿在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底版上制作麦杆画,意境非常地棒。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扮演的是配角,适当的给予帮助,如在孩子做的大树画面上,引导他添加一些简单事物等。使画面更丰富。最后讲评环节,我让孩子们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用麦秆做了什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在介绍自己或是他人作品的过程,也是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棒,想不想和你的作品合影留念呀?今天是我们小朋友第一次尝试做麦杆画,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下次一定做得更好,我们把画拿到教室里布置出来吧!整个活动开展地比较有连贯性、多媒体的运用,起到了增强幼儿活动兴趣的作用,发挥了多媒体在教学里的互动效应,调动了孩子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麦秆和皱纸等的材料准备,放手让孩子操作,使孩子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创作。
本次活动在导入环节过于纠结,比较太多,教师的指导语还应加强,特别是幼儿操作的环节,教师的指导很重要,如何用语言进行指导是我下次活动要思考的。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西瓜的简单知识。
2、学习用蜡笔给西瓜涂色并用棉签蘸颜料画西瓜子。
3、喜欢参与美术活动,体验美术的快乐。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PPT
2.颜料、棉签、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通过问答方式引入活动。
天气越来越热了,天热的时候特别想吃水果,你们最欢吃什么水果呀?(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苹果..)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请你们猜猜它是谁?(看部分西瓜的花纹图片)引出西瓜。
2、观察图片西瓜。
西瓜大不大?是什么形状的?(整个西瓜是椭圆形的)什么颜色的?(外面的皮是绿色的,里面包着红红的果肉)西瓜的味道怎么样?(甜甜的)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看,西瓜切开后是什么颜色的?瓜瓤里还有什么呀?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二、示范大家都爱吃西瓜,今天我们就来画画西瓜。出示基础图片,运用到蜡笔、熟悉的朋友棉签先用蜡笔涂色,再用棉签粘上籽的颜色,边示范边说儿歌:大西瓜,穿红衣,捡颗芝麻粘上去,又圆又大真好吃。
三、巡回指导
四、展评活动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运用蜡笔棉签画西瓜,生活中应多吃各种水果,才能快快长大。
教学反思:
这一绘本美术活动最成功之处就是利用幼儿的动作来做范例。蚂蚁用小铲子铲西瓜、爬梯子运西瓜等各种各样拟人化的动态憨态可掬,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而表现出蚂蚁的不同动态是活动重难点所在。因此,教师剪辑了绘本中拖、背、抬等几个典型的蚂蚁动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让幼儿从模仿绘本中蚂蚁的动作慢慢过渡到自己想象蚂蚁吃西瓜的动作,让幼儿在动作模仿中就习得多种多样的蚂蚁的动态造型。在添画想象的过程中,教师还借助自编儿歌“小手小脚弯一弯,眼睛嘴巴动一动,触角触角翘一翘,可爱的小蚂蚁就动起来”来提示幼儿掌握蚂蚁五官和四肢的画法,增加了作画的趣味性。这一示范环节借助动作模仿、儿歌语言的提示,为幼儿精彩的创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生动的动作模仿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也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小蚂蚁就是孩子们的代言,他们笔下的小蚂蚁,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己运西瓜情境的再现。游戏情景和创意想象相互依托,游戏情境成为创意想象的源泉,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更精彩。
活动目标:
1、了解绘画作品中背景与主体的关系,尝试用藤蔓线条装饰绘画作品。
2、在优美的音乐感染下,欣赏、感受画家古斯塔夫的作品中藤蔓状涡漩线条的优美,并大胆用藤蔓线条丰富自己的绘画作品。
3、体验欣赏和绘画活动的乐趣,能大胆、自由地表达。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春之歌圆舞曲、古斯塔夫作品《期待》、幼儿自备一张画有简单图形的作业纸、黑板、粉笔
幼儿已有经验
认识过藤蔓植物、会画螺旋线。
活动重难点
体验螺旋线条的延伸、变化,理解并大胆表现。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藤蔓。教师随乐现场作画,感受藤蔓的优美。
“你认为老师画的是什么?它像什么?这样的画你喜欢吗?为什么?”
2、欣赏古斯塔夫的装饰壁画《期待》,感受画家古斯塔夫的作品中藤蔓状漩涡线条的优美,了解绘画作品中背景与主体的关系。
(1)图一:由局部到整体欣赏作品,“你看到这些卷曲的图案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它会是画上的什么部分呢?”
(2)图二:这幅画的是什么?会是什么部分?
3、欣赏藤蔓装饰画,通过对比发现藤蔓除了漩涡的美,还有弯曲的的生长曲线美。师幼一起随着《春之声圆舞曲》模仿“藤蔓之舞”。
4、鼓励幼儿大胆用藤蔓线条装饰自己绘画作品的背景或者主体,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养成专心作画的好习惯。
5、展示所有幼儿作品,评价自己和同伴的画。“你觉得哪幅画美,为什么?你今天画画时的心情怎么样?”
6、欣赏用藤蔓线条装饰的其它生活中的物品。“在我们生活中,也能发现很多用藤蔓线条装饰的物品。下次我们也试一试,用藤蔓线条装饰我们身边的东西,好吗?”
7、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你制作的是哪一幅?你怎样画螺旋形线的?上面添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图案?你觉得有趣吗?大家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装饰在教室里吗?好的,我们一起来布置。(师幼共同把装饰画挂在活动室的墙壁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我将这个活动的重点放在学习螺旋线的延伸与变化,难点放在想象、创作由螺旋线绘画装饰上。(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活动开始我选择幼儿比较熟悉的物品让幼儿初步感知螺旋线,然后让小朋友欣赏艺术家的螺旋线创作,感受螺旋线变化的美,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感知螺旋线的美。再出示由幼儿自己创作的螺旋线构图,这样贴近孩子,可以让幼儿大胆说并乐于表达,进一步激起幼儿的创作兴趣。接着给孩子们总结,带领幼儿绘画并给予语言和具体的线条示范,孩子可以从中体会线条的自由、变化,给孩子们自己作画做铺垫。最后在孩子们作画前创设好情境吸引孩子,便于她们更好的想象和创作。
在最后我将总结分为孩子们自己总结和老师总结,尽可能的做到以孩子为主体,充分肯定孩子的想象、创作,使她们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不足:
在总结时,仍然还是忽视了部分幼儿的作品。在孩子表达时语言不够完整、词汇也不够丰富。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观察盘子,感受盘子艺术的美。
2、尝试运用颜料、简单的图形装饰盘子,初步感知盘子画的特点。
3、感受装饰盘子、创作盘子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颜料、各种盘子图片、塑料盘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运用谈话“生活中不的盘子”引出各种盘子画。
2、幼儿观察盘子,感受盘子的美。
问:你见过的盘子长什么样,这些盘子里你最喜欢哪一个?
二、欣赏盘子画,感知盘子画的装饰特点。
1、出示盘子,了解盘子图案,环形装饰的特点、中间向四周扩散的装饰特点等。
2、了解盘子画的作画规律(连续性)。
问:这个盘子的中间图画有什么规律?周围盘子边缘图案又有什么规律?
3、小结:这些盘子都很漂亮,他们中间都是一个扩散型的图案,周围都是环形的图案。
三、教师示范。
1、讲解操作步骤。
2、引导幼儿掌握正确握笔、下笔的方法,作画中要注意的事项。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五、将幼儿完成的盘子放在区域内展示。
教学反思:
选择盘子作为我们的教学活动,首先考虑到的是盘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我们想借此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并以此活动来引导幼儿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只有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对美的理解,那么幼儿才能表现美、创造美。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你将纸条粘成圈状,并发挥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圆圈画。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创作圆圈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蜡笔、胶水、剪刀、抹布、搓好的长纸绳、圆圈底稿
2、已完成的圈圈图画:太阳、钟、毛毛虫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活动
1、师:我们一起来找个朋友跳舞吧!(音乐:洋娃娃与小熊跳舞)
2、师:我们刚刚跳的是什么舞?(圆圈舞)
二、教师示范纸绳黏贴成圈状
1、出示圆圈底稿,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谁?(圆圈宝宝)
2、师:我们的圆圈宝宝想穿上漂亮的衣服,和我们一起来跳舞,我们请来了谁来帮助它?(出示纸绳)
3、师:我们怎么来把纸绳穿在宝宝的身上呢?需要请谁来帮助它?
4、教师示范:手指亲亲胶水,沿线抹一抹,拿起纸绳一头,沿线粘一粘,小手按一按。
(粘好后用抹布把小手擦干净)
三、教师示范创作添画
(一)圈外添画
1、师:我们的圆圈宝宝现在想变得更漂亮,我们可以请谁来装扮它?(蜡笔)
2、出示粘好纸绳的圆圈纸张,师:我们看看这个圆圈宝宝变成了什么?变变变!
(将纸张反转,出示太阳)
3、师:变成了什么?蜡笔宝宝是怎么帮助它的?在圆圈的哪里画的?
(二)圈内添画
1、出示粘好纸绳的圆圈纸张,师:这个圆圈宝宝也想变漂亮!我们一起来变!变!变!(将纸张反转,出示钟)
2、师:变成了什么?蜡笔宝宝是怎么帮助它的?在圆圈的哪里画的?
(三)圈内圈外添画
1、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圆圈宝宝变成了什么?(出示毛毛虫)
2、师:圆圈宝宝是怎么变成毛毛虫,蜡笔是怎么帮助它的?“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在圆圈的哪里画的?
四、幼儿创作
1、师幼一起回忆圆圈宝宝变漂亮的过程。
2、我们还有许多圆圈宝宝想穿上漂亮的衣服来和我们跳舞,请小朋友们去装扮它们,添画成不同的东西
五、活动评价
六、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和穿上漂亮衣服的圆圈宝宝一起跳圆圈舞。(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反思:
将幼儿的兴趣、求与活动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在主题活动中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关注是我们教师实施教育的基础,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幼儿的好奇心强。常常对这件事感兴趣,对那件事感兴趣,有的孩子个性差异不同会产生不同关注点,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不断提炼和分析有价值的内容。
【小学美术课《画自己》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美术课画嗅觉教学反思11-19
小学美术儿童彩铅画教学论文10-09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反思06-01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画春天》及教学反思10-25
小学美术上学期教学反思11-01
小学美术《好吃的水果》教学反思07-01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反思》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