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下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4篇)

八年级下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篇1

八级体育下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是我任教的第二个学期,对学生的大体情况有所了解,现将我的教学工作计划列出来,给领导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陶行知“生活教育”主流思想为指导,以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把“生活教育”的理念全面渗透到新课程实践中,并以学科生活化的“六个特质”全面引领教学工作;切实进行教学手段、组织形式和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执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人为本,追求实效;锻造队伍,夯实基础,提升品位。

二、总体教学目标

1、学生能知道一些科学锻炼身体和评价锻炼效果的基本方法,知道健康的含义和标准,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健身活动。

2、能正确地完成本学期所学各项教学内容的基本动作,身体素质和运动综合能 力有进一步提高。

3、学生人人能掌握一项球类项目的的技能方法,了解该项目的有关知识,并能自主开展体育锻炼,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4、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乐于参加体育与健康常识的学习,在体育活动中能正确对待胜负,体验成功的乐趣,表现出公正、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单项重点教学内容分析:

(一)、跑

1、知道蹲踞式起跑、障碍跑和耐久跑的动作方法。

2、学会蹲踞式起跑动作,做到起跑反应迅速,起动快,起跑后迅速进入加速跑;进一步学习耐久跑、定时跑,掌握跑的动作和呼吸方法,能跑得持久。

3、能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优育品质。

(二)、球类

1、了解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的有关知识。

2、每个学生初步掌握一项球类的基本动作,并能开展自主练习。

3、在学习中体能运动的乐趣,并产生锻炼兴趣。

四、具体工作安排:

3月:

1、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2、全体学生进行新操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的培训、教学工作,达到人人会做。同时抓好“两操一课”保证在校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以上。

3、添置部分的体育器材(请示)

4、排球队继续训练

5、各运动队的素质训练。

6、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7、搞好体育室的布置、器材的摆放等工作。4月:

1、排球队与教职工进行教学比赛交流。

2、制定田径、排球春训计划,逐步进行实施。

3、田径队、排球队训练。

4、对学生进行个别体育项目考核。

5月:

1、组织开展班级的排球比赛。

2、开展全校教职工排球比赛。

6月

1、篮球队、田径队系统训练。

2、开展全校教职工兵乓球比赛。

3、排球队、田径队系统训练。

4、对各训练队队员进行力量训练。

5、在教学上对各指定考核项目进行考核。7月:

1、对学生学年考核评价,登记,上报。

八年级下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传统的教学过程把这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不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而是把他们当成被动的知识接受器,这样做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其才能的开发。教师要完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创新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一、从应用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前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通电螺线管具有磁性,能使小磁针偏转,但磁性较弱。本节课我没有按常规的复习来引入新课,而是以让学生观看电磁起重机的工作过程来引入新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既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通过对短片的观看,学生领会到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学生观看了电磁起重机的工作过程之后,有一种强烈的想知道它的工作原理的欲望。这时我巧妙引导,让学生由已知来探究未知。我说:“为什么电磁起重机能够自装自卸呢?”学生通过思考,结合上节学习,想到了通电螺线管的工作原理。我接着引导:“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很弱,那么我们采取什么办法能过增强它的磁性呢?”这一提问使学生的认知发生转机,学生认识到通电螺线管磁性虽然与条形磁铁磁性相似,但强弱有明显区别,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新知识的情景(电磁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发所未发。

三、引导探究,总结规律,突破难点

在探求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电磁铁磁性强弱可能跟电磁铁电压、电阻、电流、匝数、铁芯等有关。我利用副板书将学生的答案都记了下来,然后和他们一起分析:电压多少,电阻的变化最终都影响电流,从而归纳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匝数和电流大小,以及有无铁芯有关。在分析与它们有什么关系时,我通过引导指出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接着我先演示电流一定时,改变匝数,引导学生观察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得出结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匝数有关,匝数多磁性强;再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电路,寻找在匝数一定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自己连接电路,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脑、手、眼等各种器官同时“发”起来了,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充分体会到了成功者的乐趣。

四、走出课堂,开阔视野

当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基础知识后,定会产生一种要表现自己的冲动。我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释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学生基本上都能知道它的核心部分就是电磁铁,也知道电磁起重机为什么能够自装自卸的道理。在课的最后,我先介绍学校中有一样东西就是利用了电磁铁,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想到了电铃,并且知道其主要结构及核心部分———电磁铁。接着我让学生分析电铃是怎样连续敲响的,使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分析,发所未发。然后我留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分析电铃的工作原理,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使全课教学达到制高点。学生通过反思使认识得到了升华,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表达能力也就在这一次次发所未发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布置的延伸作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电器设备用到了电磁铁?你能否利用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来搞一个小创造和发明呢?这样就让本节知识得以延伸,走向了生活。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到,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包括心理空间),并让学生利用这些“空白”自主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留白”,必须让学生参与。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的结果,学习不是“传授—接受”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要通过学实现。在《电磁铁》一课中,我讲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提问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会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给学生留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体验和思考;提供机会,组织学生表达和交流,使知识在参与中内化、在参与中外化、在参与中升华。因此,我认为“留白”的自主活动既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自信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多方面非智力品质的过程,说到底是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努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

八年级下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篇3

通过合作学习《绿叶的声音》,掌握本专题所选诗文鉴赏的一般方法。

重点预设:

1.感悟诗歌情感之美;

2.想象诗歌画面之美;

3.通过朗读表达诗歌所蕴涵的美。

一、导入

师:在走进课文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画。

师:(出示两幅图片——火红的枫叶和热情的白杨树叶)请大家任选两幅图画中的一幅,扣住枫叶和白杨树的特点,为它配上贴切的标题,可以用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诗、一句话。

生活动1分钟。

师选择两三位同学说答案。

生交流(老师适当鼓励性点评:很有想象力、情商挺高、抓住了叶子颜色之美、发现了叶子的形状特征等)。

师:老师也为两幅画面配了题目,点击(“晓来谁染霜林醉”,“掌声”)。请大家揣摩一下:老师选配的两个标题跟同学们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适当讨论。

师:谢谢大家的理解。老师配的这两个题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除了抓住枫叶和白杨树叶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还附着上了情感和想象,这就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师: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刚才我们从图画中欣赏到了诗情,下面我们一起随诗人青勃去倾听《绿叶的声音》,在诗歌中寻找图画美。

二、过程

(一)初读“叶”之美

师:请大家齐声朗读这首诗。

生齐读。

师:再请大家选择《绿叶的声音》中的一两个片段,仔细揣摩,共同探讨,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生合作后,推荐代表交流朗读,师生共评。

师范读。

(二)感悟“叶”之美

师:课前布置大家预习,请大家交流讨论:从《绿叶的声音》这首诗的不同片段中,你感悟到诗人心中的情了吗?选择一两段说说(请学生写理解片段)。

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点)

师总结:我们从月夜的叶笛里,听出了思念,听出了幽远;从梧桐叶上的诗句里解读出清静或寂寞哀愁;从白杨树的掌声里,听出了生活的激情……这些不就是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美吗?

(三)想像“叶”之美

师: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说过:“诗歌就像图画。”现在请大家自己创造,根据诗句想象画面。

教师结合《绿叶的声音》指导想象方法。

1.咀嚼文字,展开想象

举“白天她捻拨阳光的金丝”的例子,学生先说,老师示范。

2.调动生活、知识积累,展开想象

教师示范“青冢上对于美的思念”这一句由知识积累到想象的过程。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将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出来,完成后小组交流,将小组内写得最好的推荐给大家。

师:刚才,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从情感和想象两个角度去感受“叶”之美。其实,“叶”的情感和想象之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再读“叶”之美

生大声激情自由朗读。

师生合作朗读。

师总结:读到这里,大家已经很清楚了,这首诗借助叶的形象,融入自己的情感、发挥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的感悟。

(点击课件,显示本专题选文共同特征)

本专题其他诗文也都是借助叶的形象,抒发了情感,生发想象,表达了古今中外文学家们心中的美。

(五)合作探究:读出美、感悟美、想象美

古诗《红叶题诗》

围绕话题:

1.读出情感。

2.借“红叶”表达什么情感?

3.根据诗句写一个简短的想象片段。

(六)布置作业

课后多方面收集资料,合作学习本专题其他几篇诗文。

三、结束语

罗丹曾经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大家从这普通的叶子里发现更多的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倾听《绿叶的声音》教后记:

《叶》是苏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一个专题,这个专题选编了8篇古今中外写叶的诗文,都是用文学的笔法写叶,通过“叶”抒发情感、传达哲思,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生活中“美”的理解和感悟。

笔者希望通过教读其中一首现代诗《绿叶的声音》和一首古体诗《红叶题诗》让学生了解本专题的选文特点,进而掌握学习这一专题的方法。本节课的预期目标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感悟诗歌的情感之美;与自我心灵对话,调动生活积累,想象诗歌画面之美;通过朗读表达诗歌所蕴涵的美。

在整体构思和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一)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彰显。在“感悟”和“美读”这两个主题环节中,给出示范,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时有章可循,而不是泛泛而谈导致课堂的无序和低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参与到其中去,倾听学生、激励学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激情。

(二)合作探究

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资源,教者引导组织得当,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激励,摩擦并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课前预习时,鼓励学生自由组合,组建学习小组;课堂上,围绕各小组组长展开讨论,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调动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积累,真正走进诗歌

诗歌很美,但是理解相对较难。要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联系学生的生活、调动积累就显得尤其重要。这节课,主体构思是由画入诗、再由诗到画,紧扣“美”,引导学生去感受、想象、表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联想自己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而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吟咏美读

对诗歌之“美”的感悟,离不开美读。由初读,到范读,到品读,到再读,到合作朗读,笔者希望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在读中想象,构成课堂的亮点。从实施看,学生从初读到再读,进步明显,但因为对现场设备和氛围估计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

作为一堂观摩课,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落实预期目标,展示教学效果,对教学中的生成效应没有作过多期待,说明笔者对课堂驾驭能力还没有充分的信心,这将是笔者以后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努力的方向。

点评:

关于“叶”的话题,纷繁复杂,《叶》专题选择了古今中外诗文达8篇之多,或抒情、或议论、或叙事,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本专题的教学,难度很大。本教案巧妙地选择了突破口——用文艺性笔调扣“叶”写生活中的“美”,发现并利用了文本的最大价值,为学生学习开辟了一条捷径。

从构思看,本教案选择一古一今两首诗歌作引子,教给学生学法,是“授人以渔”之举,并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整节课紧扣“叶”之美,激发学生感受、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是语文学习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学环节由画入诗、由诗到画,过渡圆润自如;对诗歌的赏析由诵读、到感受、到想象、到创造,符合诗歌解读基本规律,引导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与自己心灵对话。

从学法看,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并保持积极思考,这一点与新课标的精神是吻合的。

从教法看,教师朗读和解读示范,是积极有效的,不流于形式,将教师在课堂引导组织上的主体性充分彰显出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4

张冬连

旧的学期悄然而逝,新的学年不期而至。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特做如下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25班共有学生65人。在上学期课改中,本人热心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对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部分学生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仍然有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没有进入课改设定的情境,处于无所适从的茫然状态。

二、教学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共有30篇课文,按主题合成6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博览参考资料,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结合每周两篇随笔指导、交流,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5

高寺镇高寺初级中学数学组:黄德元

一、学生基本情况:我所教学的是高寺中学2014级5班,现有学生63人:男生36人,女生27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上课能够专心听讲,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堂作业,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自己留守在家,生活上无人照顾,学习上无人指导,产生厌学思想,生活自由,学习自制力差等现象,整体上讲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很高,也有个别数学爱好者和数学尖子生,能够带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也存在有两极分化的趋势,已经有学生的数学课课堂能够听得懂,但课下作业做不好的现象。

八年级上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74.3分,优生30人,不及格16人,问题生10人,名列童家学区第四名。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班级已经完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在推理上的思维训练有所缺陷,学生对四边形中的相应的数量关系缺少更深入的认识。对很多孩子来说,对学习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知识上学生对整式的乘法、公式、平移与旋转、四边形的学习,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函数的学习,全等三角形也会使孩子们在数学的认识上来一个飞跃,前面的学习为这一期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最令担心的是班级中的后进生的学习,无论如何要尽可能的使他们跟上班级体整体前进的步伐。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所进步,前一学期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部分孩子的数学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本学期也要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孩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孩子们在这个初中阶段这个最重要的一年:初二,还剩下一期的时间里能更上一层楼。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七章 分式 本章主要学习分式的有关内容,认识分式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代数式,它与分数有许多类似的性质。

第十八章 函数及其图像 本章的学习会带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又一大飞跃,学生要从常量的学习中进入到变量的学习中,是继方程和不等式之后的深入学习,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探索和实践等。本章的重点是函数的定义(也是整个数

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其难点是函数定义的理解(这个理解的过程将一直延伸甚至大学),实际应用中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应用,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十九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的学习将使得孩子们对几何的认识也来一个飞跃,以前学习主要是全等变换,无论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平移还是旋转,其本质是全等变换,对线段之间关系,大多数涉及两条线段的关系,进入这一章之后,很多时候要涉及到四条线段间的相互制约与和谐的关系,其证明题的难度显著增加,随着知识前进到圆后,其很多知识要都依赖于相似的基本理论,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全等是关键”。本章的重点是全等图形的性质与特征,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通过观察、测量、画图与推理等方法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合情推理,给学生注入对称的思想(这里的对称非几何中的对称,是广义的对称),注重特征图形的使用,对知识的记忆注重图形的位置记忆,而非字母的记忆,这样能极大限度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对比例式的变换要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这些工作要在课堂中解决。

第二十章平等四边形的判定 本章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本章知识更直观的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的一个深化过程。

第二十一章 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其计算,理性分析机会大小。难点对选择好的图形准确的画出图形,方差的计算,机会大小的分析。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选取问题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用计算器处理相关数据。

三、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分式”、“函数及其图象”、“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数据的收集与初步处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式的过程,认识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必要的分式有理数的运算技能,能运用分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比例线段,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

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具体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班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7、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数学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8、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9、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节课内容过关,单元过关。

10、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11、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12、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

辅优及转差的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3、课外辅导,利用晚自习,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6、鼓励优生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

五、时间安排:

第17章:分式10课时

第一次月考4课时

第18章:函数及其图象16课时

第19章:全等三角形16课时

半期考试(第二次月考)4课时

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2课时

第三次月考试4课时

第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14课时

课题学习4课时

八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掌握双基情况分析

从学生上学期的期末成绩情况分析,部分成绩较好,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基础掌握并不理想,极少数学生对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当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

(2)班级中甚至年级中的参差较大。

2、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

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及时搞清不懂之处,学习自觉性较强。但也存在个别同学学习依赖性强,学习目的不明确,作敷衍了事,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

二、学期教学总目标

1、思想品德方面

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课外适当注意个别辅导,找原因找差距。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加强学习是的引导和课外的学习指导,使之更上一个层次。结合学科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知识技能方面

以落实教学大纲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防止两极分化。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的方法及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好习惯。

3、学习常规、学习习惯方面

课前预习,明确难点;

独立思考,勤动脑,勤动手,勤作笔记;

定期进行章节检测,及时反馈,及时巩固。

三、全册教材基本内容说明

第四册教科书共4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空气与生命”、“植物与土壤”、“电和磁”。这四章一结构和功能这一统一的概念进行整合。体现了综合理科的教科书以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对教学内容几选择和整合.第1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是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并提出了分子的概念用物质的微观构成来解释物质的这一性质,用符号表示世界的事物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本章将引导学生怎样用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化学元素和物质的组成(化学式)并按元素的性质变化的规律来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第2章“空气与生命”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氧气.二氧化碳的制造和检验方法空气与生命的关系.。

第3章“植物和土壤”从土壤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土壤与植物的相关性等角度来解释本章的内容。

第4章:“电和磁”是在第三册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学习电生产磁的原理。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刻苦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的密度和效率。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设计好教学,使所讲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展开。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针对学生课后巩固不够及时,不够自觉的情况,每堂课适当抽出时间进行知识点检测反馈。

2、提优补差措施

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多鼓励,多督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学习自觉性;同时,课后适当所出时间对他们加以辅导。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课后适当地加以引导、指点,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提高一个档次;同时,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加以辅助,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视野。

3、其它措施

定期进行知识点落实检测,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并进行补漏工作。

进行章节知识的回顾,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使之系统化,便于学生巩固。

五、教学进度总体安排

2月24日 ~3月15日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3月15日 ~4月12日第二章空气与生命

4月12日~5月1日期中考试和第三章植物和土壤

5月1日 ~5月31日第四章电和磁

6月1日以后期终复习

八年级下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对教学方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说教法、讨论法、情境法和案例法等。教学方法是一种形式, 也是一种工具, 教学内容才是根本, 在课堂上,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任何教学方法都不能脱离教学内容而单独实施。没有取得实际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只能是“花架子”, 没有指导意义。

二、多种教法例析

《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 通过前面的课程, 学生已经了解到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权利, 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这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隐私权, 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利, 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 为下一节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做好铺垫。在《隐私和隐私权》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教法。

1. 讨论法。

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 设置相关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有话可说, 所以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 提高了自身的隐私意识, 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认识关于隐私权的新现象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中, 高科技的发展对个人隐私的泄露产生了什么隐患, 有什么新现象。

2. 问题法。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都设计相关问题, 问题一环扣一环, 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 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境法。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述保护隐私的必要性时, 创设一个侵害个人隐私的情境:同学小A的父母离婚了, 小A觉得很自卑, 和自己的好友小B进行倾诉。小B知道后, 不仅没有安慰小A, 反而还在同学中大肆宣扬小A父母离婚的事实, 使得小A更加自卑, 不敢上学。让学生根据这个情境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 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情感需要,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说明。

4. 体验法。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权受到侵害时的感受, 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电子邮件和个人日记被家长打开看, QQ聊天记录也曾被查看等经历。通过体验教学, 学生体会到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道理, 从而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5. 案例法。

例如可以举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一对夫妻带着自己一周岁的宝宝去影楼拍周岁纪念照, 影楼觉得宝宝的照片很可爱, 就把宝宝的照片作为影楼的成功力作向其他客人宣传。让学生分析这个事件当中涉及的隐私权知识。通过分析, 让学生在冲突中明辨是非, 增强隐私权意识。

三、多种学法例析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学生学的方法。在课堂上,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 使学生会学、善学、喜欢学, 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隐私和隐私权》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以下几种学法。

1. 合作学习法。

在突破教学重点“隐私的含义”时, 笔者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补,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并形成正确的观点。

2. 探究学习法。

结合教学设计中列举的影楼侵权案、电子邮件风波、父母离婚事件等, 让学生探究和分析其行为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 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得以提高。

四、总结

八年级下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案例设问本末倒置,思维混乱

教材第6页案例:小寒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出生后不久就将她遗弃街头。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把她抱回家抚养,生活很清苦。小寒六岁时,因没有正式户口不能就近报名入学。问: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这个案例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参考答案是:小寒的父母将她遗弃街头,致使她的权利失去了家庭的保障,丧失了被父母抚养的权利。幸亏得到好心人的收养,才使她被抚养的权利得以继续(小寒的权利得到了来自他人的保障)。但她由于没有户口,却又导致她不能享受到就近入学的权利(小寒的权利没有得到学校、社会的保障)。由于失去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保障,所以,小寒的一部分权利没能实现。

首先,教材编撰者呈现这个案例的本意是让师生关注小寒已享受的权利和未享受的权利。可是师生应关注的重点是小寒的权利应该怎样得到学校和社会的保障。小寒申请户籍登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其实小寒是可以申请办理户籍登记的。根据我国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999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修正案),小寒与好心的奶奶形成了事实收养关系。小寒是查找不到父母、捡拾证明不齐全的弃婴(儿),有关小寒户口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由收养人提出申请,经村(居)委会确认,街道、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审核并出具证明,经收养人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询问登记后,到县级民政局申请办理收养登记。当事人到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后,凭收养公证书到公安机关办理户籍登记。

其次,参考答案和198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中的第四条和第五条规定相违背,同时违背了1992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中的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总则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则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也就是说,小寒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应该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政府和学校也有义务必须保障小寒受教育的权利,否则,政府和学校将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教师如果仅仅按照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学习的话,大家会觉得小寒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孩子,学校和社会还不对她的权利进行保障,学生就会对学校和社会丧失信心。

这样的案例呈现出来,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根本无法达到案例证明理论的效果。

二、主题相同案例多次呈现

教材61页案例:小丽是八年级学生,开个体饭馆的爸爸缺人手,非让小丽退学到饭馆帮忙不可,并且对学校老师振振有辞地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

教材62页案例:爸爸对小梅说:“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学了,你早晚要出嫁,我供你上学就是赔钱!”小梅对爸爸说:“我要上学”。

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一名初中生的家长未征得儿子小刚的同意,便为儿子签订了应聘书。小刚知道后坚决反对。他对父母说:“工资再高我也不干,您不能让我中途辍学,我要完成学业。”家长见儿子不从,便以家中无钱再供其上学相威胁。为了履行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小刚写了一封信,送给镇教育主管部门。镇教办的同志会同当地司法人员,找这个家长谈话。在他们的劝说下,家长撤回了为小刚签订的应聘书。小刚回到学校,更加努力地学习。

这三个案例实际上是一个主题,都是家长为了一己私利,阻止子女继续接受教育。为什么不能把内容整合一下,用一个案例说明三个问题?这一册教材只有区区115页,却用了三个主题类型相同的案例,大大浪费了教材资源。

三、案例陈旧

本教材因为第一版是2008年出版的,所以选择案例发生的时间多是2006年之前的,这些案例距今已经过去七八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选用七八年前的事件作为案例,远离学生现今的社会生活,体现不出案例的时鲜性特点,学生容易对书中案例提出质疑,既增加了学生对教材理解的难度,又增加了教师分析案例的难度,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比如教材第8页案例:高二女生田甜寒假期间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获得320元收入。教材64页案例:一家乡镇企业以每月460元的薪金招聘合同工。这样的案例与学生了解的现实社会中的月收入相差甚远。

四、案例场景设置不严谨

教材105页案例:江明的爸爸自筹资金开了一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一位常来买药的老大爷高兴地说:“这家药店不仅价格便宜,而且特别注意为顾客着想,我每次来买药,店员都根据我的情况建议我买合适的药。”一位年轻的妈妈说:“有一次孩子半夜咳嗽得厉害,家里又没有其他人,情急之下我给这家药店打了一个电话,店里的一名员工二话没说就给我送来了止咳的药,真是令人感动!”一位员工听了这些话后,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当时,自己因一时疏忽收了一张50元的假币,江明的爸爸得知后说:“不小心收了假币,要吸取教训。但千万不能让假币再流向市场,这次的损失由我承担。”在你看来,这家平价药店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用书的参考答案是:江明的爸爸开了家平价药店,价格公道招来回头客,送药上门感动病人心;设身处地为顾客提建议,收了假币自担损失不骗人;店内员工干劲足,生意做得很红火,邻里街坊很和睦,经济效益也不错。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场景设置不严谨。案例本意是表扬江明的爸爸,可是由于案例设置的场景不严谨,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因为药店销售的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的药品处方权限于医院的在职医师、社会办医性质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师。患者凭借医师开写的处方,在医师、护士、药师或其它专业人员监督指导下方可购买、使用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或其它专业人员开写处方的药品,患者可以自行购买的是非处方药。在这一案例中没有说明店员为患者配的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为患者配药是人命关天的事,如果店员为患者配的是处方药,患者使用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店员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二、教学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措施 :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博览参考资料,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结合每周两篇随笔指导、交流,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8、指导学生读书和写好读书笔记,每周一节交流随笔和读书笔记课,形成丰富、生动的语文学习过程,避免死读课本和读死书现象。

9、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0、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四、课时安排 :第一至第八周:教学第1、2、3及6单元

第九周:复习,迎接期中测试

第十一至十六周:教学第4、5、7单元

第十七、十八周:期末总复习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篇10

兴安镇中学 张盼盼

一、指导思想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如何把本学期的课程上好,让学生学好就成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心。我根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

二、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力学的基本内容。

B、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四、学情分析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3.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看,3班、4班、5班、6班四个班虽平均分拉距为1-10分,不太理想,故本学期一定要注意均衡施压,松紧得当。严格按照“基础——强化——基础”的策略进行。

五、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每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本期教学7——12章6章内容,包括: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六、教学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5、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6、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7、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

8、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9、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10、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11、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七、教学进度:

第1周 3.1-5

7.1 力 7.2 弹力

第2 周 3.8-12 7.3 重力 单元复习第3 周 3.15-19

第七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4 周 3.22-26 8.1 牛顿第一定律 8.2 二力平衡

第5 周 3.29-4.2 8.3 摩擦力 单元复习第6 周 4.5-9 第八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7 周 4.12-16 9.1 压强 9.2 液体压强

第8 周 4.19-23 9.3 大气压强 9.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9 周 4.26-30 单元复习第八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0 周 5.3-7 期中考试

第11 周 5.10-14 10.1 浮力 10.2 阿基米德原理

第12 周 5.16-20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单元复习

第13 周 5.23-27

第十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4 周 5.30-6.3 11.1 功 11.2 功率

第15 周 6.6-10 11.3 动能和势能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16 周 6.13-17

单元复习第十一章单元检测与讲评

第17 周 6.20-24 12.1 杠杆 12.2 滑轮

第18 周 6.27-7.1 12.3 机械效率 单元复习

八年级下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篇11

一.梳理课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针对这个词,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接着,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水饺米酒汤圆……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这些东西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些是监利所特有的呢?还是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丰富些,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武汉也极少见到,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绝对算监利特产,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①描述团子,做到色香味形俱全,要让人垂涎欲滴;②说明团子的做法,要让人一听就会;③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要让人羡慕不已;④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要让人听了就想买。面对“要让人……”的要求,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果然是人人有话说,特别是吆喝语,不仅有文采,更是有特色,再加上当场吆喝,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 的 。半命题作文,要求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监利有庙会(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才让人甚为感慨。可见,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写出家乡的特色,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从内容到结构,从主题到情感,从语言到手法,力求有效借鉴。同时,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又有现成的范文,知道如何去写,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综观整个活动,结合了地方文化与课本知识,依托课本知识,借鉴地方资源,彰显文化特色,撒播情感种子,培养语文能力,这应该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吧。

八年级下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篇12

一、前言的增设

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别出心裁地在目录前增设了前言。前言的第一句话是:“在本册书中, 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区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 新教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采用的是“我们一起来认识”而不是“你们将要学习的是”, 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 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接下来的部分用了非常优美生动的语言对整册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从而增强对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

二、章节设置的变化

1.章节数量的变化。旧版教材共有6个章节, 而新版教材只有5个章节, 而且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的章节号与上册章节是相连的, 体现湘教版八年级整册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章节内容的变化。从新旧两版 教材的内 容可以看出, 教材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旧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应该是 总—分的传统 思维方式, 从一般到 具体, 先介绍中国的 产业, 包括上一 册的中国 的人口、气候、资源等等, 先让学生对整个中国的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 然后在下册就详细从东部沿海、内陆沿疆、黄河和长江沿岸这四个部分对中国每个行政单位进行了介绍, 内容繁杂, 追求面面俱到, 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又是不可能的。因此, 新版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的改进, 主要从认识区域的方法着手, 教会学生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和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区域, 不再是简单知识内容的呈现, 而更注重的是学习如何分析区域的方法, 这才是学生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最需要掌握的东西。新版教材把《中国的产业》这一章节放到了上册, 而下册的重心完全放到了区域的学习上, 不管是章节先后的安排, 还是章节内容的选取, 都体现了 “学习对生 活有用的 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三、地理图像的变化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传递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 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让他们迅速地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初中生这一显著的特点, 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 教材编写者都采用了大量的地理图像来凸显教材内容。尽管如此, 与旧版教材相比, 新版教材采用的地理图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1.新旧教材地理图像数量和密 度的变化。旧 版教材共分为6个章节, 地理图像在每个章节的数量分别是33幅、57幅、16幅、15幅、16幅和1幅, 总共是138幅;而新版教材5个章节的地理图像数量分别是42幅、37幅、46幅、73幅和3幅, 总共是201幅。新教材的图像密度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所增加, 说明地理图像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2.新旧教材地理图像质量的变化。从整体看, 与旧版教材相比, 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色彩更加鲜明、丰富, 图注更加清晰, 图像的线条也比较饱满。旧版教材以彩图为主, 而新教材在彩图的基础上也适当地采用了黑白图像, 比如在教材第12页, 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是“南船北马”, 图5-21和图5-22就分别采用了“20世纪40年代江南水运”和“北方传统运输方式”两张黑白图像, 黑白图像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文景 观, 具有历史 的厚重感 和更强的 说服力。除此之外, 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更具时代感。两版教材中都有对北京的区域介绍, 体现北京最近这些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图片更是大量出现在新教材当中, 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和鸟巢等。与此同 时, 新教材的图像也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 比如展现京剧、秦腔、锅庄舞等图像的运用。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 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它毕竟蕴含十年来无数教师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就如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 新版教材也肯 定存在着 许多不足, 它是“十年 磨一剑”的成果, 现在又正 返回实践 中去接受 实践的检 验。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总能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改进和完善, “最好的总是在下一次”, 怀抱着这样的期望, 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1年) 为依据, 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 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八年级下册为例, 新教材除了增设了前言, 章节设置及地理图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篇13

一、学情分析

思想表现方面,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处于朦胧状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尚未形成,上课学生合作能力差,发言不够活跃。

学习心理方面,有1/4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认真勤奋,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能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有l/3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但学习自觉性和稳定性不足,上课精神不振,回家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五六个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甚至毫无兴趣,需要老师再三强调才勉强完成作业。

二、教材简析

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织单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人生思想转变历程;《我的母亲》节选胡适自传,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不懈追求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含有哲理,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具有诗化、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

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艺人的故事。“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以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每单元五篇。教学时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领悟的能力。“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1.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4.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练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5.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措施

1.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2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举行2-3次辩论会,培养思维、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14.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1-2次。

15.要求写一篇小论文。

16.做好开头的转化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7.教学过程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8.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优秀作文和写作技巧等。

五、教学进度表

第1周

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2)1.《藤野先生》(2)

第2周

2.《我的母亲》(2)3.《我的第一本书》(2)

4.《列夫托尔斯泰》(2)

第3周

5.《再塑生命》(1)

综合性活动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4)

第4周

6.《雪》(2)7.《雷电颂》(2)

8.《短文两篇》(2)

第5周

9.《海燕》(2)10.《组歌》(2)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2)

第6周

21.《与朱元思书》(2)22.《五柳先生传》(2)

23.《马说》(2)

第7周

24.《送东阳马生序》(3)

25.《诗词曲五首》(2)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古诗苑漫步(1)

第8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古诗苑漫步(2)

11.《敬畏自然》(2)

期中复习(2)

第9周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期中总结

第10周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2)

13.《旅鼠之谜》(1)

14.《大雁归来》(1)15.《喂——出来》(2)

第11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4)

16.《云南的歌会》(2)

第12周

17.《端午的鸭蛋》(2)18.《吆喝》(2)

19.《春酒》(1)

20.《俗世奇人》(1)

第13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6)

第14周

26.《小石潭记》(2)27.《岳阳楼记》(4)

第15周

28.《醉翁亭记》(3)29.《满井游记》(2)

30.诗五首(1)

第16周

30.诗五首(3)期末复习(3)

第17周期末复习(6)

第18周期末复习(6)

第19周期末复习期末考试(6)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篇14

4、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舞剧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5、能够用不同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6、能够背唱3—5首歌曲。

7、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多地补充延伸的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3、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4、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二、调查分析

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切实掌握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研高区中小学教研教改工作要点,掌握音乐工作重心及部署,制定音乐教学计划,要研究音乐教材,分析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为安排教学进度打下基础。调查分析任课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习态度,音乐知识,技能基础,音乐能力水平,骨干学生及后进生的人数比例。做到上课之前认真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4、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情感的乐曲。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三、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曲。

四、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七首,每课还包括“唱”、“认”、“做”、“听”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

唱:学习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学习用轻柔或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曲。

认:认识全音符,断音记号。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题目,比如:听音选择,合唱练习,用直线乐句合唱练习,选择结束音。

听:欣赏歌曲,简单介绍人声分类常识几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器乐:学习表达不同音乐风格,不同音乐情感的乐曲,提高演奏能力。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演***曲,歌曲表演,做题目,欣赏。教学难点:感受各种拍子的特点,欣赏能力,审美情操的培养。

八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篇三

一、教学要求

1、在原来音乐课唱歌习惯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加强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以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质为目标,极力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综合,刻意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在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中,力求把“唱”、“听”、“认”“写”、“动”等栏目贯穿于其中,提高音乐素质。

4、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练声习惯,力求发言准确而且清晰。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表现要素:a对自然界和生活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b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c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d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情绪与情感:a听辨不同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b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体裁与形式:a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b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c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d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三、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

1、认知目标:a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拍号及其强弱...

上一篇:社会保险制度包括下一篇:《窗前的气球》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