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精选7篇)

市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1

做实财政“蛋糕”,壮大实力,始终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省厅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今年,我局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依法理财,优质服务,以人为本,创新争先”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切实强化

监督稽查,财政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积极培植财源,做实财政“蛋糕”,着力打造发展财政

我局上下主动应对经济和财税形势变化,牢固确立责任意识和目标必成意识,在继续培植壮大地方财源的同时,切实抓好收入征管工作,努力保持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在培植财源方面,做到了“四突出”:突出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全市“重大项目年”活动,千方百计调度资金支持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经济重大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突出财税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区四园”和骨干企业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切实做好《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残疾人就业等重大政策调整的宣传工作,主动把企业急需的政策信息送上门,帮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扶持,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财政贡献率高的企业加快发展。突出财政资金扶持。综合并灵活运用预算、贴息、转移支付、奖励、补助等政策工具,整合财源建设资金,集中财力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税收增长。突出财政体制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目标要求,根据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完善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切实增强其快速发展动力,努力打造地方财源积蓄区,不断提高开发区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在培植财源的同时,我局在收入征管方面做到了“四注重”:注重完善征管机制。加强与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联合协作,坚持每月定期例会制度,强化纳税网上申报、纳税评估和税收稽查工作,定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严格福利企业退税管理,严格控制税收减免行为,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注重财政收入结构。坚持税费并举,抓大不放小,严格依率计征,既保证税收收入足额征收,也保证非税收入征足征齐,既抓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共享税种的征管,更注重抓好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契税等地方税种的入库,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努力提高收入质量。注重税源调查。围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全市经济财政的影响,进行广泛调查,认真分析情况,健全税源台账,加强对新办企业、餐饮服务业、高收入群体、销售不动产及房屋租赁业管理,堵塞税收流失漏洞。注重考核奖惩。建立健全增收奖励机制,修订完善专项考核办法,加大力度,按月考核,季度兑现,落实了“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措施。

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管理,着力打造和谐财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财力的进一步增强,今年,我市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一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三个高于”的原则,今年累计拨付资金17796万元,支持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支持“金桥工程”、农村危桥、小型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支持泰黄清水输水二期工程建设,支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继续支持农村“五件实事”工程,拨付资金2630万元,推进新农村试点村和先行村建设,建设农村公路2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桥梁200座,疏浚河道1026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2100户,改造户厕15000座,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拨付资金50710万元,大力支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支持职教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多方筹措资金,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拨付社会保障专项资金4213万元,扩大了保障范围,提高了保障水平,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保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拨付300万元配套资金,加强农村卫生机构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三是支持城市开发建设。积极筹集资金,重点支持北城区改造、新区道路、污水收集管网铺设、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打造生态环境,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步伐。

三、加大民生投入,发展公共财政,着力打造民生财政

今年,我局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妥善安排财力,进一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五有”目标。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切实做到“学有所教”。积极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提高了各级各类学

校公用经费标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认真执行国家“两免一补”和助学金资助政策,扩大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面,提高了补助标准。二是大力促进就业,努力实现“劳有所得”。认真贯彻《就业促进法》,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就业再就业税费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财税政策,拨付资金250万元,重点帮助解决好双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被征地农民等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三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保障“病有所医”。坚持公共卫生公益性质,按照人均不低于8元和10元的标准建立农村和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保证居民免费享受政策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继续实施大病救助制度,拨付资金200多万元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参合农民实际补偿比例超40。四是实施养老保险,加快推进“老有所养”。拨付资金1500万元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大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康复院等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力度,全市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68。五是重视廉租房建设,着力推进“住有所居”。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积极实施安居工程,“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打造透明财政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巩固扩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成果,完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开前门堵后门”。进一步细化政府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强化滚动管理,建立责任制度,硬化预算约束。全面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将部门所有收支逐步纳入部门预算,实现预算内外资金、单位自有资金、政府性基金的真正统筹管理。二是深化财政集中支付改革。继续推行并完善公务卡结算方式,今年新增公务卡结算单位17家,新办个人公务卡425份,到目前为止,全市所有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均实行公务卡结算,共安装单位财务转账pos机196台,发放单位公务卡202张,发放个人公务卡6881张,累计支付金额1.81亿元。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了协议供货制度,建立供货商廉政准入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实行优胜劣汰,聘请市人大代表本文来源:好范文http:///和政协委员作为政府采购行风监督员,确保政府采购质量优、价格低、服务好。四是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要求,完善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体系,目前已有213家单位实行了“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全新征收模式,累计发入《江苏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428420份,缴入财政专户资金达26573万元。五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泰兴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试行)》、《泰兴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房屋出租管理细则》等三个规范性文件,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加强监督检查,坚持依法理财,着力打造法治财政

一方面初步建立动态监督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查询和监控。另一方面突出财政监督重点,抓住财政管理中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对《企业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个人所得税等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政府工程项目、财政供养人员、项目补助、规范津补贴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建立了举报制度,加大了处罚力度。

市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2

一、总结官渡区2009年度财政预算收支工作, 可以说亮点明显

(一) 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力度, 强化税收征管, 围绕促进都市经济提质增效, 加大资金调控和投入力度;

(二) 从财税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招商引资, 着力改变对房地产业的依赖, 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2009年6月6日第十七届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第二届南亚国家商品展、第七届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暨亚太华商论坛在昆明举办, 官渡区政府成功签约6个项目, 共计引进投资额109.5亿元, 是昆明市签约引进投资额最多的县区;

(三) 努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培育自有品牌和增长方式转变;

四是注重支出结构调整, 保障重点支出。

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财政管理原则, 积极筹措资金, 支持重点工程建设, 通过各种融资方式, 缓解建设资金缺口, 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二、总结官渡区2009年度财政预算收支工作, 可以说特点同样明显:

(一) 预算收入主要体现在

1. 在大部分税种增长较快的同时, 有

三个税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相对其他税种增幅不算明显。营业税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7.30%;企业所得税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6.98%;个人所得税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63%。主要原因是:受到增值税、所得税政策性调整因素影响;金融危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影响逐步显现, 大部分企业效益不佳, 尤其是对作为全区主要税收来源的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影响较大;阿拉乡整体划出后, 全区税收也相应减少。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 前三个月, 这些税种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有所减少, 并出现持续负增长。不过, 之后, 由于进一步加强了税收征管和清缴应缴收入工作, 同时随着全区重点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招商引资成效的逐步显现, 税收出现了止跌转升的积极变化, 形势逐步好转。

2. 有5个税种增幅较大。

房产税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7.88%。主要是随着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开业, 大量商户集中入住, 人流量明显增加, 带动周围房屋租金价格的直线上涨, 使房产税税收增长迅速;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5.50%。主要是随着一系列扩内需政策措施的推动下, 市委、市政府推动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 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 以城镇持续化的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在基础设施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推动下, 加大重点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 大好于预期, 从而使该税种增收;契税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05.82%;非税收入主要是政府性基金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23.25%。进入四月份以后, 房地产市场受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国内经济形势好转的影响再度火爆, 出现了房价过快上涨, 成交价格也逐步突破到历史最高水平, 房地产市场结构由买方市场转化为卖方市场, 出现量价齐升的态势, 从而导致非税收入和契税收入大幅增长。

3. 进一步加强了税收征管和清缴应缴收入工作。

加强了对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的管理和服务, 在抓好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征收管理的同时, 加强房产税、契税、资源税等地方税种的征管, 建立协税护税联动机制, 防止税收“跑、冒、滴、漏”, 在巩固老税源的基础上, 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同时, 继续做好非税收入管理工作, 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 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加强土地收益管理, 确保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三、预算支出主要体现在

(一)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1.52%

主要原因是:为切实有效加强彩云北路、广福路和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及周边道路的交通管理工作, 增加250名交通协管员作为交通管理辅警机制进行资金补助;为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及处理突发事件准备的资金补助;由于全区地理位置特殊, 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物流中心均在区域内, 人口密度高, 人流、物流量大, 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 资金投入大;为把官渡古镇打造成云南省乃至南亚、东南亚知名旅游景区, 更好地提升官渡古镇旅游地位, 创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促进官渡古镇早日成为能满足游客吃、住、玩、乐、购等各种需求的新型旅游小镇进行的资金投入。

(二)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64.11%

主要是政府在收入增加的同时, 对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 残疾人事业等福利方面的支出相应增加。

(三)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88.43%

主要原因是:用于解决回购辖区内廉租住房建设资金;对辖区内六甲宝象河、五甲宝象河、小青河共12公里的河堤两岸进行了综合整治;对金马路延长线进行改扩建, 该项目的实施可将已建成的金马路上段和东三环连接起来, 对分流二环与三环的交通流, 改善道路拥堵现状起到了重要作用;辖区内三期微循环改造工程分为吴井和东华两个片区共8条道路, 从财政资金中安排借款2000万元作为区级配套资金。

(四) 行政支出压缩20%目标实现

全区预算收入在增幅明显的同时, 预算支出始终坚持“适度从紧”的政策, 通过强化预算约束, 严格控制“人、车、会、话”支出, 并按照党政机关落实厉行节约的通知要求, 大力压缩部门行政经费支出, 对未经批准的支出项目, 财政预算不予安排, 在切实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的前提下, 确保了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行政支出压缩20%目标的如期实现。

市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3

一、高等教育

特区政府长期以来贯彻“教育兴澳”“人才建澳”的指导方针,重视人才培养。2016 年,将加快完善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法律法规建设,跟进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同时,积极推进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构建工作,保障澳门高等教育的稳步健康发展。

持续加强对大专学生的关顾和协助,支持和鼓励其不断提升和成长,扩阔学习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适度加大高等教育的资源投入,优化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深化澳门高等院校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支持其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为澳门社会培育多元人才。

(一)完善法律法规,拟定未来规划

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制度》完成立法进程的同时,跟进高等教育基金、高等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规章、高等教育评鉴制度、高等教育学分制、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与运作等配套法规的立法工作,为本澳高教的稳步发展奠定良好法制基础。此外,为顺利落实新法规的各项规定,将就法规主要内容开展宣传和推广。

继续推进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拟定有关规划的初步方案,以便为随后的意见搜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构建评鉴制度,持续提升素质

继续为高等教育评鉴制度的实施作准备,检视“通用能力指标框架”及相关评鉴指引的适用性,待完成第一阶段的先导计划后,将按照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院校的意见适当地调整评鉴指引的内容,并有序开展下一阶段的先导计划。同时,持续为本澳院校相关人员提供与评鉴和素质保证相关的培训,并继续与国际性高等教育评鉴组织保持沟通,借以在专业技术方面为实施评鉴制度创造稳固的基础。

透过提供资源,继续鼓励和支持高校教研人员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和进行研究,发表学术论著及研究成果,以促进专业素质的持续提升;同时亦开展专业培训活动,为高校教研人员提供专业持续发展的机会。

继续依法派员前往高等院校进行核查,保障课程的运作符合各项相关规定;分析院校所提交的年度报告并适时提供意见,促进院校的持续优化。

(三)搜集丰富信息,协助筹划前路

为协助学生及早作出适当的升学选择及规划人生路向,将继续以多元的形式提供各类升学和就业信息,包括透过大学生中心搜集各地升学资料并开展相关活动,持续丰富专题网页的内容,举办教育展览,开展不同地区的升学讲座和专业认证介绍会,以及邀请行业精英及政府官员与学生进行网上对话探讨行业前景等。

为让社会公众,特别是正考虑升学路向的学生及其家长能掌握本澳未来各专业领域高教人才的分布情况,将持续收集资料,并开展问卷调查及专项研究,以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人才数据库”的内容,亦将优化相关专题网页的呈现形式;同时,将适时更新“高等教育课程数据库”及高教领域各项教育指标的数据资料,以提供更全面和详尽的信息。为减轻学生应对本澳院校多个入学考试所带来的负担和压力,将继续对筹备“澳门四高校联合入学考试(语言科及数学科)”的工作小组提供支持,协助其持续开展各项宣传和介绍活动,让公众进一步了解相关安排。另外,将继续与国家教育部合作开展内地高校研究生课程,以及内地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及台湾地区学生两项考试在澳门的宣传、报名及考务工作,为有志到内地升学的居民提供便利的报考途径。

(四)加强联系学生,提供适当支持

利用互联网上不同的社交及信息平台,与在澳门及世界各地升学的澳门学生保持密切沟通,包括持续优化“澳门大专学生部落”网页和手机应用程式,适时提供各项相关信息,并鼓励各地学生进一步发挥相关平台的互动功能,与有意到相同地区或院校升学的学生分享经验,解答疑难,以发扬互助精神,提升凝聚力。

为减轻大专学生在购置各类学习用品方面的负担,体现特区政府的重视、关爱及支持,将继续实施“大专学生学习用品津贴”计划,并探讨金额厘定机制。此外,为鼓励和支持居民继续进修,配合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将检视和适时调整研究生奖学金的类别、名额、金额及优先专业,鼓励和支持居民修读高层次的研究生课程,让公共资源的运用与社会需求有更紧密的联系。

为让居民能较全面地认识特区政府的奖助贷学金体系,将持续更新和优化相应的专题网页,并继续与各公共部门磋商,共同构建统一的申请服务平台,以达致便民和提升行政资源效用的目的。

(五)关心学生成长,促进全面发展

委托专业机构定期到本澳院校提供专业督导服务,继续为院校的辅导人员组织培训活动;同时,藉着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国情教育、语言学习、文化交流及多元化的校际学生活动等,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经历。透过亲身所见所闻,使学生不但能加深对祖国国情的了解,扩阔视野,认识各地不同的文化风俗,更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培养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爱国情怀及多方面的素质。

持续开展“高校学生社团年度活动资助计划”,支持学生自行组织各项活动,并透过完成构思、筹划、落实和总结等各个环节,提升学生在领导、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同时,透过设立特别的专项资助,协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本澳的政治制度和法制体系,更广泛地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拓展视野;此外,透过赋权大学生中心义工组自主开展各项活动,让其在筹组过程中得到成长的机会。

(六)院校多元育才,推动社会前进

各院校将继续配合《高等教育制度》法律的立法进程,积极跟进其章程和其他规章的修订和调整工作,为院校未来的稳步发展及素质持续提升创设有利条件。同时,将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并配合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需要,培育多元人才。

为全方位协助学生发展专业学科以外的软实力,相关大学将持续优化专业、通识、研习和社群教育的“四位一体”教育模式,丰富住宿式书院的内涵;调整学生事务架构,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亦会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推进科研发展,并将加强推动健康科学、应用物理及材料工程、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等重点研究领域的发展;此外,将继续发挥其学术团队的专业力量,提供咨询服务,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以促进本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澳门在葡语及中葡双语人才培养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具备跨语言、跨文化的优势,相关学院在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学位与培训课程双向发展的基础上,将加强葡语教学与科研投入,开办更多不同类型的课程,定期组织中葡双方院校开展合作,计划与葡语系国家大学建立学生交换制度,继续举办本澳与内地院校葡语专业教学人员的培训活动,编撰各类葡语教材,借以加强培训葡语人才;此外,相关学院亦将为其部分教学及研究单位迁入凼仔新校区进行规划,藉此契机进一步优化教学与科研环境。

配合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发展定位,相关院校将持续提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并继续参与国际旅游组织和网络的活动,拓展与国际知名院校的合作关系,着手为更多课程申请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教育质素认证;同时,特区政府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后,将设立“世界旅游教育及培训中心”,为不同国家及地区提供旅游专业培训;此举不但能提升澳门作为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更可提高澳门旅游教育的层次,使澳门成为世界旅游教育及培训基地。将继续推出更多国际认可的专业培训课程,并开发创意艺术范畴的培训,以配合社会的多元需求;亦会因应《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继续为广东省相关地区的教育机构提供专业教材和人员培训服务。

(七)支持院校发展,鼓励开展合作

持续投入资源,协助院校添置或更新各项设备和设施,进一步完善教学与科研环境,提升教育素质;同时优化申请程序,并加强对资助运用的监管。

协调和推动澳门院校之间的合作,透过定期举行高校领导的联席会议,商讨重要议题和探寻合作机会;支持院校配合社会需要开办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推动本澳专业人才的多元发展;持续对由本澳院校组成的“澳门高校图书馆联盟”给予适当协助,促进资源共享,并为大专学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协调参与“培养中葡双语人才工作小组”的六所高校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为本澳培育更多具备中葡双语能力的人才,尤其为中葡翻译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研究设立中葡人才培训及教研合作的专项资助,以鼓励院校加强彼此合作,致力打造本澳成为亚太地区葡语人才培训基地。

积极强化澳门作为交流平台的作用,与外地相关部门和院校,以至国际性组织保持密切沟通,并研究共同开展区域及国际性活动。把握高等教育领域各项已签订的对外合作协议为澳门带来的机遇,持续推动院校开展不同层次的对外合作。

二、非高等教育

2016 年是《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颁布十周年,将全力支持教育发展,加大力度落实《非高等教育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 年)》(以下简称《十年规划》),争取逐步提高政府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从制度建设和硬件设施上进一步完善非高等教育系统。研究推出首阶段“蓝天工程”,积极解决裙楼学校的办学条件问题;调整各类大专助学金的名额,争取覆盖所有有需要的高中毕业生。采取新措施提升中文教师的普通话能力,加大力度培养中、葡、英语人才,并参与“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加强对教育资源使用的监管,努力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出“幼儿首次入学中央登记措施”,出版新修订的小学《品德与公民》教材。全力推动学校建立教研机制,颁布小学教育阶段的“基本学力要求”,研究制定第三阶段“持续进修发展计划”。

(一)加快教育发展,优化育人环境

自《十年规划》实施以来,教育发展成效明显,规划目标得到有效推进,将就中期评估的结果,确定下一阶段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举办《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颁布十周年系列活动,检视新时期区域合作和澳门社会发展对非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从制度建设和运作机制上完善非高等教育系统。

全力支持教育发展,争取逐步提高政府公共财政总支出中非高等教育开支所占的比重。将免费教育按每班学生人数25~35 人计算津贴的措施推进到高中二年级。关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要,支持学生成长成才。

按照澳门非高等教育长远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未来人口的变化,支持学校重建、扩建,并在都市化整治计划和新城区总体规划中争取预留教育用地,确保学额的供应。研究推出首阶段“蓝天工程”,尽快解决裙楼学校的办学条件问题。于新城规划中争取预留适当的教育用地,并作出“学校村”的规划,实现资源共享。稳步推进路环石排湾CN6a地段的公立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中心及语言培训中心建设。推出“幼儿首次入学中央登记措施”,进一步简化学生的报名安排。

(二)丰富品德公民教育,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落实以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品德与公民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和课外实践等途径,推进爱国爱澳教育,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澳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丰富推广《基本法》活动的元素,提高青少年对澳门重要法律的认识。出版经修订的小学《品德与公民》教材,并且开展相关培训,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发挥学校德育工作小组、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会的积极作用,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按照“预防为先、教育为重”的原则,切实加强性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推动学校开展学生生涯辅导服务、生命教育及理财教育。进一步发展“家长学园”计划,建立家长教育网络。

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制度法规的修订工作,推出融合教育资助模式的新方案,发展资优教育。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力度,逐步为不同年龄阶段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系统、连贯及有效的服务,加大对特殊教育家长的支援。

配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研制特殊教育课程指引。巩固义务教育的成果,结合家长、学校、社会的力量,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不离开教育系统。加强学生辅导,激发青春活力,并进一步发展对非中文母语的学生和新来澳学生的支援服务。更多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兴趣专长和应用能力等综合素养培育,建设健康校园,预防校园暴力。全面分析学生评核制度的咨询意见,推进有关法规的制定工作,支持学校实施多元评核。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深化职技教育发展

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大力支持学生升读高等教育,参考近年升大率的变化,按照覆盖不少于高三毕业生人数85%的要求,调整各项大专奖、助学金和贷学金的名额,以进一步发挥其作用。继续颁发学科成绩优秀奖,推进“优秀中学生培养计划”,以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采取新措施提升中文教师的普通话能力,加大力度培养葡文教师,在“培养葡语教师及语言人才资助计划”的基础上与葡萄牙相关大学探讨增加免试收生的学位课程类别,并组织学生赴外进行暑期语言研修,有系统、具针对性地培养中、葡、英语人才。

重视学生多元化学习经历,支持参加各类竞赛,拓宽国际视野,提高领袖素质和科学素养,推动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认证,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继续发放书簿津贴,并通过学费援助、膳食津贴和学习用品津贴,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总结第二阶段“持续进修发展计划”的实施经验,研究制定下一阶段的政策,支持居民终身学习。

积极落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以相关研究建议为基础,调整职业技术教育的制度与课程,逐步发展既能适应经济适度多元化的需要,紧密依托产业发展,又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积极推进位于路环石排湾CN6a地段职业教育实践中心的建设。支持职技学校在发展规划、专业设置、课程发展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职业道德及职业技能。支持普通学校开办“校本应用课程”。

(四)推进课程建设,提高教研水平

积极按照《本地学制正规教育课程框架》和《本地学制正规教育基本学力要求》的相关规定,继续落实幼儿教育课程改革;颁布小学教育阶段各科目的“基本学力要求”,研制课程指引,并在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全面实施。深入开展初中及高中课程先导计划,总结有效经验,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做好准备。重视教材建设,委托专业团队编写本地小学常识科普教材,继续编写供私立学校使用的小学葡语教材。鼓励学校运用信息科技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要,并促进创新能力的培育。

充分发挥内地优秀教师在课程改革和教研机制建设上的作用,全力推动学校设立学科教研小组,发展校本教研机制,促进教师的学习、研究及交流。加快教学人员专业准则和专业发展制度的研制;加强师资培养与培训,加快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的师资以及骨干教师的储备;重视校长和其他中高层管理人员、新入职教师及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持续鼓励语文教师考取有关专业认证。弘扬“尊师重道”的传统,继续颁授“卓越表现教师”荣誉,鼓励教师有卓越的工作表现。

(五)总结学校评鉴经验,健全财务经费管理

全面完成并总结首阶段全澳学校综合评鉴工作的经验,为学校的改善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援。开展学校内评先导计划,完善评鉴工具,为下一阶段推进学校内评与外评相结合的新评鉴模式奠定基础。参加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 2016),为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提供参考。跟进面向十五岁学生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 2015)的测试结果,借鉴先进地区科学教育的经验,提高教育质量。

在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包括发挥教育发展基金作用的同时,加快推进不牟利私立教育机构会计制度的修订工作,推动学校建立更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完善教育经费的内部监管制度,提高资源使用的效能。

(六)推动“一带一路”交流,提高教育合作水平

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组织教育界到沿线地区进行考察,主动发展交流及合作关系;在教育发展基金的支持下,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领略澳门发展与祖国富强的内在联系。

有效落实《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中有关在粤就读澳门学生学费津贴的规定,增加政策覆盖的城市。继续组织“京港澳学生交流夏令营”,鼓励已缔结姊妹关系的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澳门教育界与内地的交流。资助学校举办横琴师生及亲子考察活动,增加对横琴新区规划和建设的认识,开阔其视野。加强与葡萄牙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按照双方所签订的协议,支持澳门葡文学校为非以葡语为教学语言的中学毕业生办理学历认可,并在葡语教师培训及学生赴葡就读等方面加强合作。

三、青年事务

在青年事务方面,按照《澳门青年政策(2012-2020)》(简称《澳门青年政策》)的要求,开展政策实施的中期检视,总结经验,确保各项措施全面实施。鼓励青年参与社会,为各界青年与政府官员和社会人士的沟通构建恒常化机制。与国家负责青年工作的部门加强联系,促进与相关机构的合作。推出新措施,帮助青年深入认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利用粤澳合作所提供的条件,为青年成长和成才提供舞台。拓展多元化的青年服务,开发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指导分析平台。为青年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基本法》提供更多机会,扩大各类营地活动在爱国爱澳教育方面的成效。凝聚社会力量,培育遵守法治、爱国奉献、身心健康、乐于自立、勇于创新的年青一代,并提升他们的理性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增进社会参与效能,广泛聆听青年心声

按照《澳门青年政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跨部门跟进小组的统筹协调力,提高澳门青年指标的政策参考作用;开展《澳门青年政策》中期检视,总结经验,以确保各项培育青年全人发展的措施得以全面落实。发挥青年事务委员会的桥梁作用,积极鼓励青年参与社会,推进青年事务领域的工作。落实各项旨在扩大青年义工参与面的计划和措施,持续支持青年义工出外交流;举办首届青年义工嘉许,宣扬和肯定青年义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增进青年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参与特区建设的使命感。

积极汇聚青年力量,为各领域青年与政府官员和社会人士的沟通构建恒常化机制,持续发挥青年信息手机应用程序的沟通和分享效能,发挥电台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优势,广泛聆听青年心声,吸纳各种有利社会发展的建议。

(二)把握“一带一路”机遇,提供成长成才舞台

“一带一路”倡议为澳门青年成长、成才和成功带来新的机遇,将推出新措施,以便透过青年社团培训和外交知识系列活动,让本澳青年更准确地认识“一带一路”的内涵与意义。鼓励青年社团组织青年赴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体验社会及人文风貌,支持澳门青年社团与沿线青年组织缔结民间合作关系,以促进文化交流、学术往来和人才培训的合作。

与内地青年工作的专责部门加强联系,促进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合作,尤其是加大力度组织青年交流,强化人才培养。通过升学及职前辅导,提供多元化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把培育中学阶段学生会领袖才能的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巩固“追梦·飞翔”青年领袖培育计划成效,推进青年领袖培训数据库和具潜能学界青年数据库的建构,持续引进高素质的培训机构和导师。充分利用粤澳合作提供的条件,推动及组织澳门青年前往考察交流,为青年共同创业、携手创新提供新舞台。

(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进青年家国情怀

持续开展中华历史文化教育和认识中国国情的多元化活动,引导青年认识历史以及国家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实施学生艺术教育普及计划,推动学生欣赏中华传统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增加粤剧艺术,强化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藉举办“国际青年舞蹈节2016”,向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展现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质。

大力推广《基本法》和相关重要法律。充分发挥军事夏令营、国防教育营、户外教育活动和生活体验活动在教育和青年成长方面的作用。发掘更多题材,支持和协调青年团体举办系列活动,培养爱国爱澳的品格,增进青年的民族认同感和家国情怀。推动生命教育工作,支持社会各界培育青年守法、奉献、珍爱生命的品格,提升理性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建设体质分析平台,拓展多元青年服务

开发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指导分析平台,并推出相关示范教材,逐步建立中小学学生体质数据库,以便对学生体适能测试记录、运动和饮食习惯、睡眠质量和特征等进行实时分析,为学校制定校本运动策略提供更多科学数据,并帮助体育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安排。

关顾青年成长需要,努力优化青年活动空间与环境;继续支持学校设立多元健体中心,鼓励学校开放校园空间。持续拓展“活力恒动123”计划,推动校园爱眼、护齿工作及课间活动。进一步推广“阳光新一代推动计划”,倡导户外运动。继续开展艺术、康体、休闲及群体教育活动和服务,支持和组织本地及赴外的各类比赛和交流,推动文娱、科普教育。针对问题赌博、药物滥用、色情和网络欺凌等不良现象,组织不同形式的宣教活动。

市财政局工作总结 篇4

一、转方式、调结构,全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筹措拨付支持经济发展资金30、62亿元,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安排1、6亿元设立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定向投向新能源、物联网、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和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矿大科技园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A类大学科技园,XX工业园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二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全市科技支出投入12、45亿元,增长20、2%。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投入,支持组建江苏银行科技支行,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向科技成果转化。全年组织申报四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项目,34家企业获得贷款资助6,500万元。创立创业种子基金,与XX中欧科技等4家高科技企业签订投资协议,采取股权投资等形式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全面落实扶持企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减免税收6、32亿元,退税5、33亿元。积极开展“营改增”试点,全市8,800户企业纳入试点范围,九成以上企业税负减轻。增加银行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投入,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市财政安排12亿元间歇性资金与银行贡献度挂钩,鼓励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立股权登记中心,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股权融资服务,成功助推江苏财发铝业等三家企业登陆天津产权交易所。

四是服务“三重一大”建设。市财政筹集城建重点工程资金23、4亿元,支持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奥体中心、珠山景区、XX植物园、科技广场、公共自行车投放等重点工程建设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制订《XX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资本金筹集方案》,合理确定市区筹资比例,推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尽快获批实施。

二、惠民生、促和谐,全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社保支出160亿元,增长18%。安排各项补助资金68亿元,落实“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等一系列医改惠民政策,“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位居全省第一。筹措落实资金64、09亿元,保证全市30、63万名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继续实施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落实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和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生活救助等制度,全市拨付社会救助资金11亿元,受益困难群众达50万人。

二是教育投入得到优先保障。全市教育支出112、52亿元,增长24、8%。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各类教育保障水平。市财政设立2,000万元学前教育奖补专项经费,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达750元/生。年、550元/生。年,特殊教育学校提高到普通中小学标准的8倍。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完善高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市财政拨付资金5,000万元,支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校车安全、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公租房等工程建设。

三是农林水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80、3亿元,增长30%。市财政整合支农资金3、5亿元,重点支持农业现代化工程、水利水务现代化工程和“美好城乡”建设。落实强农惠农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效设施农业、粮食功能区、绿色生态XX、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中心镇、新农村示范村、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市财政筹措拨付资金2、98亿元,保障以水环境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支持黄河故道二次综合开发,“第二次进军荒山”,骆马湖、微山湖千岛湿地生态保护,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文体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全市文化体育事业投入5、5亿元,增长24、9%。积极推动文化品牌战略实施,安排各类文化专项资金1、02亿元,用于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市财政安排宣传文化专项资金4,000万元,支持《汉典华章》、《彭城怀古》、《刘邦大帝》等系列工程,打造“舞动汉风”品牌,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六大工程”。市财政筹措安排专项资金6,800万元,大力建设群众体育设施,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支持第十八届省运会筹备和备战。

五是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认真落实帮扶政策,筹措拨付县(市)区专项补助资金26、5亿元,支持丰沛铁路建设、铜山棚户区改造、邳州徐洪河航道工程征迁安置、开发区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贾汪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提升县(市)区城镇居住、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等功能,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齐心协力共同奔小康。

三、强管理、重绩效,全力深化财政管理创新

一是预算编制管理不断完善。突出“一条主线”,实现“两个改变”,注重“三个结合”。坚持以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为主线,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创新财政拨款方式,采取项目建设资金注入、国有土地作价注入、国有资产划拨等多种形式,把有效资产变成资本投入,做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资本金规模,推动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对经营领域的财政拨款方式由无偿拨款改为有偿投资。改变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积极推广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将预算编制与结余结转资金、绩效目标管理结果和预算执行进度相结合,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是预算执行管理不断优化。出台《重大支出事项联合审议暂行办法》,推进重大支出事项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实施《XX市市级预算支出执行进度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增强预算支出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市本级财政支出进度明显加快,达92、6%,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财政性资金为目标,稳妥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集中支付转变。优化公务卡办理流程,深入推行公务卡改革。

市财政局财务工作总结 篇5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市财政局财务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XX年年,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市文明办提出的《金华市市区XX年年社区共建工作要点》,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以服务社区居民为重点,以各党支部为基础,从地域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入手,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和共同目标为纽带,在构筑“党建共抓、环境共建、治安共建、文体共建、教育共建”机制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共建工作取得了显著实效,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共建活动高质量。

社区共建的任务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各项共建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重视。市局主要领导十分重视社区共建活动的开展,在年初全局工作会议上,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益民对实施社区共建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把手切实负起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同时指派一名干部任联络员,加强与共建单位的沟通联系,协调双方共建事宜,共同制定共建计划,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确保社区共建活动的有序开展。

社区每年召开有共建单位成员、街道联系领导、联点干部参加的文明共建会议,会上,对解决、探讨社区文明建设工作中

存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献计献策,为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使共建各方形成共建合力。

二、建立制度,经常开展活动。

每年初,分管领导杨晓明副局长都要专门走访共建单位,征询工作意见。几年来基本形成了以下制度,一是定期参与共建社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带领机关党员,经常轮流到所在社区协助巡逻,有力促进了社区治安工作。二是建立与社区联系1-2户家庭,经常登门看望慰问,协调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将关注弱势群体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春节前夕机关领导走访困难户、送温暖。四是组织全局干部职工为社区困难家庭进行“爱心一日捐”活动,机关党支部开展“上一堂党课、交一次特殊党费”活动。五是围绕“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 这一主题,开展税法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组织轮滑队、设立税法宣传服务点等形式,积极有效地向社区居民宣传了税法,推动全社会学税法、知税法、懂税法、守税法,形成良好的税收法治理念,增强公民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和遵守税法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依法治税环境,提升地税的社会新形象,为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三、发挥“三个优势”,用活共建单位资源。

一是发挥共建的服务优势,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发挥共建的教育优势,把各支部的党员教育活跃起来,让党员走进社区,接受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他们情系社区,树好党员

一面旗,开展五个一(当好一名联络员、带好一幢楼、帮好一家困难户、出好一年金点子、办好社区一件事)活动。三是发挥共建的人才优势,利用我局的摄影协会、书画协会、合唱团等群众性团体,借助这一优势,和共建单位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落实责任,积极创建。

市财政局2012年工作总结 篇6

2012年适逢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面对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深入实施“八项工程”,积极服务“三重一大”,注重提升收入质量,促进收入平稳增长,牢牢把握“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的支出方向,大力推动财政实现“三个转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财政工作任务,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6.76亿元,增长15.2%,连续7年超过全省平均增幅。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527.87亿元,增长16.2%。

一、转方式、调结构,全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筹措拨付支持经济发展资金30.62亿元,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安排1.6亿元设立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定向投向新能源、物联网、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和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矿大科技园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A类大学科技园,徐州工业园科技创业园、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二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全市科技支出投入12.45亿元,增长20.2%。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企业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投入,支持组建江苏银行科技支行,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向科技成果转化。全年组织申报四批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项目,34家企业获得贷款资助6,500万元。创立创业种子基金,与徐州中欧科技等4家高科技企业签订投资协议,采取股权投资等形式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三是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全面落实扶持企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减免税收6.32亿元,退税5.33亿元。积极开展“营改增”试点,全市8,800户企业纳入试点范围,九成以上企业税负减轻。增加银行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投入,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市财政安排12亿元间歇性资金与银行贡献度挂钩,鼓励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成立股权登记中心,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股权融资服务,成功助推江苏财发铝业等三家企业登陆天津产权交易所。

四是服务“三重一大”建设。市财政筹集城建重点工程资金23.4亿元,支持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奥体中心、珠山景区、徐州植物园、科技广场、公共自行车投放等重点工程建设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制订《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资本金筹集方案》,合理确定市区筹资比例,推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尽快获批实施。

二、惠民生、促和谐,全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社保支出160亿元,增长18%。安排各项补助资金68亿元,落实“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等一系列医改惠民政策,“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位居全省第一。筹措落实资金64.09亿元,保证全市30.63万名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继续实施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落实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和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生活救助等制度,全市拨付社会救助资金11亿元,受益困难群众达50万人。

二是教育投入得到优先保障。全市教育支出112.52亿元,增长24.8%。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各类教育保障水平。市财政设立2,000万元学前教育奖补专项经费,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达750元/生.年、550元/生.年,特殊教育学校提高到普通中小学标准的8倍。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完善高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市财政拨付资金5,000万元,支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校车安全、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公租房等工程建设。

三是农林水事业加快发展。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80.3亿元,增长30%。市财政整合支农资金3.5亿元,重点支持农业现代化工程、水利水务现代化工程和“美好城乡”建设。落实强农惠农财税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效设施农业、粮食功能区、绿色生态徐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中心镇、新农村示范村、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市财政筹措拨付资金2.98亿元,保障以水环境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支持黄河故道二次综合开发,“第二次进军荒山”,骆马湖、微山湖千岛湿地生态保护,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文体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全市文化体育事业投入5.5亿元,增长24.9%。积极推动文化品牌战略实施,安排各类文化专项资金1.02亿元,用于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市财政安排宣传文化专项资金4,000万元,支持《汉典华章》、《彭城怀古》、《刘邦大帝》等系列工程,打造“舞动汉风”品牌,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六大工程”。市财政筹措安排专项资金6,800万元,大力建设群众体育设施,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支持第十八届省运会筹备和备战。

五是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认真落实帮扶政策,筹措拨付县(市)区专项补助资金26.5亿元,支持丰沛铁路建设、铜山棚户区改造、邳州徐洪河航道工程征迁安置、开发区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贾汪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提升县(市)区城镇居住、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等功能,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齐心协力共同奔小康。

三、强管理、重绩效,全力深化财政管理创新

一是预算编制管理不断完善。突出“一条主线”,实现“两个改变”,注重“三个结合”。坚持以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为主线,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创新财政拨款方式,采取项目建设资金注入、国有土地作价注入、国有资产划拨等多种形式,把有效资产变成资本投入,做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资本金规模,推动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对经营领域的财政拨款方式由无偿拨款改为有偿投资。改变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积极推广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将预算编制与结余结转资金、绩效目标管理结果和预算执行进度相结合,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是预算执行管理不断优化。出台《重大支出事项联合审议暂行办法》,推进重大支出事项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实施《徐州市市级预算支出执行进度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增强预算支出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市本级财政支出进度明显加快,达92.6%,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财政性资金为目标,稳妥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集中支付转变。优化公务卡办理流程,深入推行公务卡改革。

市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7

中央有关部门 (机构)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商务主管部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商务局:

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印发〈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企[2014]36号, 以下简称《资金办法》) 规定, 结合当前外经贸重点工作任务, 现将2014年度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一) 支持外经贸协调发展和结构调整。

1.支持区域外经贸协调发展。鼓励各地区按照国家有关发展战略、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 优化贸易投资布局, 完善各类公共服务, 培育优势、特色外向型经济,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举办国际性展会等外经贸事项, 向欠发达区域、边境地区重点倾斜。

2.鼓励各地区对2013年进出口额低于4500万美元的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提供支持。包括:企业培训和信息化建设, 国际市场考察、宣传、推介及展览, 境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及资质认证, 境外投 (议) 标等。其中对面向拉美、非洲、中东、东欧、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的拓展, 以及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国际认证予以优先支持。

3.支持外贸转型升级, 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际营销网络、商品市场、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提升外贸发展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 加强品牌、产品标准和设计能力建设, 创新外贸发展模式, 提高外贸发展质量。

4.促进茧丝绸产业优化结构和国际化发展。按照《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商运发[2013]358号) 、《商务部关于印发〈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商运发[2011]411号) 规定, 支持有关地区茧丝绸科技研发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开展以下领域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 包括:茧丝绸基础性软课题研究;蚕桑主要病虫害防治;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丝绸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丝绸印染后整理技术升级;创新丝绸营销模式等。其中:茧丝绸科技研发机构应当具备茧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省级以上技术及服务机构资格。

(二) 鼓励扩大先进设备和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紧缺的资源性产品进口。支持我国境内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发布的《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 (2014年版) 》 (以下简称《目录》) 中的产品 (不含旧品) , 或自非关联企业引进列入《目录》中的技术。

(三) 鼓励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和技术出口。具体包括:

1.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指我国境内企业与境外客户签订服务外包合同, 向境外客户提供国际 (离岸) 外包服务并从境外取得收入的业务活动 (业务范围详见附件) 。重点支持示范城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企业 (以下简称服务外包企业) 取得国际通行的资质认证;服务外包业务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培训机构 (含大专院校, 下同) 开展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

2.技术出口。指我国境内企业通过贸易、投资或经济技术合作方式向境外实施的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专有技术转让或许可等技术转移, 以及技术转让或许可合同项下提供的技术服务。不包括《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商务部、科技部令2008年第12号) 所列的出口技术。

(四) 引导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具体包括:

1.境外投资。指我国境内企业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非金融企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的行为。对以下领域予以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及优势行业投资合作;国际资源开发投资合作;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投资合作;国际化营销网络;以人民币计价的境外投资。

2.对外承包工程。指我国境内企业承包境外建设工程项目, 包括咨询、勘察、设计、监理、建造、采购、施工、安装、调试、运营、管理等活动。重点支持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及有利于改善当地民生等领域开展的附加值高、影响力大, 具有技术标准优势的工程项目。

3.对外劳务合作。指我国境内企业组织劳务人员赴其他国家或地区为境外的企业或者机构工作的经营性活动。重点支持对劳务人员开展培训, 提高外派劳务素质, 推动技能型、高端型劳务输出, 以及按照《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关于印送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试行办法的函》 (商合函〔2010〕484号) 的规定建设、运营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

4.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对符合《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确认考核和年度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商合发[2013]210号) 规定, 通过商务部、财政部确认考核或年度考核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予以支持。

5.其他纳入国家有关重点投资合作规划项目。

二、资金分配及申请

(一) 资金分配方式。

围绕以上支持重点, 分别采取因素法和项目法分配资金。其中:

1.外经贸协调发展和结构调整事项采取因素法分配资金。为确保新老政策平稳衔接, 2013年, 根据《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办法》 (财企[2010]87号) 规定, 已参加中央项目组织单位组织的境外经济贸易展览会的中小企业, 调整为向当地省级商务和财政部门提出资金申请, 省级商务和财政部门按规定审核并征求商务部意见后, 由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规定拨付资金。

2.对地方企业、单位开展的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及对外劳务合作, 采取因素法分配资金;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采取项目法分配资金;对中央企业、单位开展的境外投资及对外承包工程, 采取项目法分配资金。

3.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和技术出口采取因素法和项目法相结合方式分配资金。

4.对先进设备和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紧缺的资源性产品进口, 采取项目法分配资金。

(二) 资金申请。

1.采取项目法分配的资金, 由有关中央部门 (机构) 或省级商务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将所属企业、单位报送的申请材料于2014年5月15日前 (以送达日为准, 下同) 汇总上报商务部、财政部 (对外投资合作项目在2014年5月31日前送达) , 其中对鼓励进口项目, 以及中央企业、单位开展的境外投资及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组织两批资金申报工作, 第二批于2014年8月31日前汇总上报商务部、财政部。具体申请条件、支持方式、申报材料及程序详见附件。申请材料未按规定时间送达的, 不予受理。商务部、财政部将审核合格项目做为2014年当年及2015年安排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依据, 并将审核合格项目通知有关中央部门 (机构) 或省级商务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

2.采取因素法分配的资金, 由商务部会同财政部确定资金分配方案, 财政部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将资金拨付至省级财政部门, 省级财政部门、省级商务部门根据《资金办法》及本通知规定, 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所属企业、单位资金申报工作。

三、其他要求

(一) 各有关中央部门 (机构) 以及省级财政部门和省级商务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资金办法》及本《通知》规定, 认真组织好所属企业、单位2014年度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项目库建设、资金申报及审核等工作, 并做好政策宣传及指导, 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及时了解相关政策规定。

(二)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将依据《资金办法》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的实施细则, 在2014年8月底前报财政部、商务部备案。其中对按因素法分配的资金, 各地区应当在实施细则中明确本地区具体支持重点、申请条件及程序、支持方式及标准、评审方式及标准、项目公示及资金拨付、监督管理及绩效评价等要求。

(三) 对各地方举办展会、培训、国际市场考察等事项, 应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规定精神, 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开支标准。不得用于开支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购置, 包括场馆修缮、改扩建、车辆、电脑及相关办公设备等的购置;不得用于人员工资、奖励及各种福利;不得用于组织各类文化、演出、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 不得列支超标准接待和宴请费用及其他与工作任务无关的事项。

(四) 尚未按规定要求上报上年度资金使用情况总结报告 (内容包括资金到位情况、支持项目明细、资金使用效果、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等) 的中央部门 (机构) 以及省级财政部门和省级商务部门, 请务必在申请本年度资金前抓紧补报。逾期不报的, 将取消今年资金申请资格。

本《通知》未尽事宜按《资金办法》规定执行。特殊事项另行通知。

附件1:

2014年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进口贴息事项申报指南

一、企业申请条件

(一) 符合《资金办法》第十一条所规定的基本条件。

(二) 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发布的《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 (2014年版) 》 (以下简称《目录》) 中的产品 (不含旧品) , 或自非关联企业引进列入《目录》中的技术。

(三) 进口产品的, 申请进口贴息的企业应当是《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收货单位;进口技术的, 应当是《技术进口合同登记证书》上的技术使用单位。

(四) 申请进口贴息的进口产品应当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一批申报, 下同) , 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 (第二批申报, 下同) 期间, 已完成进口报关 (以海关结关日期为准) ;申请进口贴息的进口技术应当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执行合同, 并取得银行出具的付汇凭证。

(五) 技术进口合同中不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31号) 规定的条款。

(六) 进口《目录》中“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项下的设备, 未列入《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 (2012年调整) 》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83号) 。

二、支持方式

对符合以上条件的进口产品及技术给予贴息方式支持。贴息标准如下:

(一) 贴息本金。以符合规定条件的技术或产品的进口金额乘以人民币汇率计算。其中第一批申报项目汇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3年12月3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计算依据;第二批申报项目汇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4年6月3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计算依据。

(二) 贴息率。按照不超过贴息清算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近一期人民币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三) 贴息金额。按照贴息本金乘以贴息率且每户企业不超过3 000万元人民币, 给予贴息支持。

三、填报材料

(一) 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申请文件, 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进口用途、预计可产生的效益等。

(二) 《年进口贴息事项申报说明》 (见附表) 及电子数据。

(三) 企业营业执照 (复印件) 。

(四) 《2014年进口贴息事项申请表》 (见附表2) 及电子数据。

(五) 进口产品订货合同或技术进口合同 (复印件) 。

(六) 进口产品的, 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 (复印件) 。

(七) 进口技术的, 需提供《技术进口合同登记证书》、《技术进口合同数据表》及银行出具的注明技术进口合同号的付汇凭证 (复印件) 。技术使用单位与付汇单位不一致的, 需提供双方的代理合同。技术进口额是指通过转让、许可、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技术咨询等方式自非关联企业引进《目录》内技术所支付的技术费金额 (不含设备、培训、调试、差旅等费用, 不含以年度销售额、利润等为基数按比例支付的技术引进费) 。付汇凭证上请注明技术引进合同号、技术名称和符合贴息条件的付汇金额。

(八) 进口“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项下的设备, 需提供《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 (含进口设备清单, 复印件) 、《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 (复印件) 及《进口货物报关单》 (复印件) 。如因关税为零无法获得免税证明, 可不提交免税证明, 但应在申请报告中说明有关情况;属于《目录》中C74项申报时不需提交《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 但需提交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认定文件。

(九) 在资金申请文件中说明本企业近五年有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有无拖欠应缴还的财政性资金等情况, 引进技术的应说明是否从关联企业引进, 企业更名的应说明相关情况并附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均需加盖企业公章。

四、申报材料的上报与审核

(一) 有关中央企业将申报材料 (一式二份) 报送到所属中央部门 (机构) 。地方企业将申报材料报送到所在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一式两份) 和省级财政主管部门 (一式一份) 。

(二) 有关中央部门 (机构) , 各省级商务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应按照《资金办法》和本通知的要求认真审核所属企业申报材料。审核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在审核企业提交的复印件材料时, 需核对材料的原件, 经核对无误后, 原件退还企业。

2.对“鼓励进口的重要装备”, 应按照《目录》列明的商品名称、商品编码和技术参数逐项判定;未列明商品编码的, 按商品名称和商品功能判定;成套设备分散报关的, 申报产品应为成套设备的组成部分;对“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项下进口的设备和零部件, 申报产品应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所附的进口设备清单, 且属于《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认定的免税进口产品;因关税为零无法获得免税证明的, 核实产品未列入《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资源性产品、原材料”按照海关税则号进行核定, 有含量要求的, 按含量审核。

(三) 有关中央部门 (机构) 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将企业申报数据及审核结果录入专项资金申报系统 (网址:http://zxzj.mof⁃com.gov.cn) 。

(四) 有关中央部门 (机构) , 各省级商务和财政主管部门 (不含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应于2014年5月15日前 (第一批) 将本部门 (机构) 或本地区进口贴息申请报告、《2014年进口贴息事项汇总表》 (含电子版) 以及通过本单位审核的企业上报材料汇总报送至商务部 (外贸司) , 将本部门 (机构) 或本地区进口贴息事项申请报告、《2014年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进口贴息事项申请汇总表》报财政部 (企业司) , 同时通过专项资金申报系统上报电子数据。第二批于2014年8月31日前申报, 逾期不予受理。

说明:1.申请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名栏必须手签, 使用名章无效;2.若由授权人签署, 需提交由法定代表人手签并加盖公司印章的授权书原件;3.银行账户信息必须为公司账户, 用于拨付贴息资金, 务必正确填写;4.企业性质:国有、集体、民营、三资、研究院所、高校、其他。

(五) 2014年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继续按照《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运用进口贴息政策支持新疆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 (商产函〔2011〕1135号) 文件执行。

填表要求:1.本表应按海关报关单列明的项目逐项填报, 不得将相同商品合计填报。申报进口产品的, 应在“海关报关单号”栏中准确填写18位海关报关单号。2.对进口产品有技术参数要求的, 应在本表“商品技术参数”栏内, 填写该产品对应的实际参数, 并注明参数在所附材料中的页码。如果企业提交的进口合同中未列明商品技术参数的, 需提供产品说明书等相应证明材料。3.《进口货物报关单》或《付汇凭证》以非美元作为计价币种的, 应将进口额折算成美元。折算率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13年第12期《各种货币对美元折算率表》 (国家外汇管理局网址:http://www.safe.gov.cn) 计算。

附件2:

2014年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和技术出口事项申报指南

一、申请条件

申请企业、单位应当符合《资金办法》第十一条所规定的基本条件及本《通知》的有关要求, 同时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 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业务范围详见附表1) 。

1.企业应如实填报商务部印发的《服务外包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报表。

2.企业已与服务外包发包商签订中长期业务合同, 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2013年提供服务外包业务额不低于50万美元, 其中向境外最终客户提供服务外包业务额占本企业服务外包业务额50%以上;

(2) 2013年提供服务外包业务额不低于500万美元, 其中向境外最终客户提供服务外包业务额占本企业服务外包业务额35%以上。

3.企业具有服务外包承接能力及服务外包市场开拓和项目管理人员, 大学 (含大专, 下同) 毕业及以上学历员工占员工总数70%以上。

4.培训机构具有符合条件的场地、设施、专业教材和师资力量。

5.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经国家批准的21个示范城市, 且已制定并公布了示范城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二) 技术出口业务。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31号) , 已在商务部“技术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2013年度实际出口额。

2.出口的技术应当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取得银行出具的收汇凭证, 且企业的技术出口收汇额在50万美元以上 (含50万美元) 。

二、支持标准和支持方式

(一) 给予每个示范城市不超过500万元的定额支持, 专项用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培训服务平台所需设备购置、运营及维护费用;建立服务外包信息安全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国际市场品牌推广、开展产业研究等。

(二) 对服务外包企业在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取得的以下认证及认证的系列维护、升级给予支持, 每个企业不超过5个项目, 并参照同类认证费用支出情况按照就低原则, 给予每个项目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包括: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CMMI) 、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 、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 (PCMM) 、信息安全管理 (ISO27001/BS7799) 、IT服务管理 (ISO20000) 、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 (SAS70) 、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认证 (AAALAC) 、优良实验室规范 (GLP) 、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认证 (ITIL) 、客户服务中心认证 (COPC)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认证 (SWIFT)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1) 、业务持续性管理标准 (BS25999) 等相关认证。

(三) 对服务外包企业在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新录用大学以上学历 (含大专, 下同) 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 并签订1年以上 (含1年, 下同) 劳动合同的, 按照每人不超过45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后补助。对被录用人员提前解除合同, 并在原合同规定的1年期内, 与其他服务外包企业或原企业签订新的劳动合同的除外。

(四) 对培训机构在2013年4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新培训从事服务外包业务大学以上学历人员, 通过服务外包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 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 按照每人不超过5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机构培训后补助。

(五) 对企业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取得收汇凭证的技术出口业务, 以技术出口的收汇金额作为计算贴息的本金, 按照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3年最后一期1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给予贴息支持。对同一企业的贴息总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服务外包企业开展的技术出口业务适用于以上技术出口贴息政策。

三、填报材料

(一) 申请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后补助的企业应向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1.法定代表人签字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后补助申请报告》, 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及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五年有无违法违规行为、是否拖欠应缴还的财政性资金等情况, 以及《2014年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后补助申请表》 (附表2) 。

2.营业执照复印件, 地税、国税登记证复印件。

3.2013年4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新录用人员身份证明, 大学以上学历证明, 以及签订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的复印件;企业为新录用人员在申报期间所缴纳的社会保险证明的复印件。

4.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2013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复印件, 或包括服务外包业务培训内容的审计报告, 或专门针对服务外包业务培训内容的审计报告。

5.服务外包合同或协议的复印件。

6.“结汇转账贷方凭证”和“涉外收入申报单”的复印件;以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 须提交相关业务凭证复印件。

7.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均需加盖企业公章。

(二) 申请国际资质认证奖励的企业应向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1.法定代表人签字的《国际资质认证奖励申请报告》, 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 开展服务外包业务情况, 获得资质认证情况, 近五年有无违法违规行为、是否拖欠应缴还的财政性资金等情况。

2.国际资质认证证书复印件。

3.与相关国际认证评估顾问公司签订的合同协议复印件。

4.缴纳认证费用凭证的复印件, 包括认证费用发票和相对应的银行出具的支付凭证。

5.包括认证内容的审计报告, 或专门针对认证内容的审计报告。

6.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均需加盖企业公章。

(三) 申请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后补助的培训机构应向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1.法定代表人签字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后补助申请报告》, 内容包括培训机构开展服务外包培训情况, 近五年有无违法违规行为、是否拖欠应缴还的财政性资金等情况, 以及《2014年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后补助申请表》 (附表2) 。

2.营业执照复印件, 地税、国税登记证复印件。

3.2013年4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新培训人员身份证明, 大学以上学历证明, 以及签订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的复印件。

4.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培训机构2013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复印件, 或包括服务外包培训内容的审计报告, 或专门针对服务外包培训内容的审计报告。

5.培训机构颁发被培训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证书, 以及被培训人员缴费凭证的复印件。

6.出具培训机构与企业签订的培训协议。

经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培训机构的证明。

8.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均需加盖单位公章。

(四) 申请定额支持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应提交以下材料:

1.《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资金申请报告》, 包括本城市和重点园区的外包产业发展概况, 以及重点外包行业、企业基本情况和发展概况等。

2.本城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3.上年度中央财政拨付资金支持的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及专项审计报告, 内容包括:支持项目及支出明细, 资金使用效果评价, 开展服务外包平台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报告、验收报告。

4.其他有关材料。

以上材料均须加盖示范城市商务、财政主管部门公章。

(五) 申请技术出口贴息的企业应向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1.法定代表人签字的贴息资金申请文件, 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出口技术概要、本企业近五年有无违法违规行为、是否拖欠政府性资金、同一项目是否已申请或享受其他财政资助等, 以及申报说明 (附表7) 。

2.《2014年企业技术出口贴息申请表》 (附表8) 及其电子数据。

3.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4.技术出口合同复印件。

5.技术出口合同登记证书和技术出口合同数据表复印件。

6.银行出具的收汇凭证复印件 (收汇凭证以非美元作为计价币种的, 应将出口额折算成美元, 折算率使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13年第12期《各种货币对美元折算率表》汇率。

7.涉外收入申报单复印件。

8.涉及专利权转让的单位需提供著录项目变更手续合格通知书复印件。

9.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2013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复印件, 或包括技术出口业务内容的审计报告, 或专门针对技术出口审计报告。

以上材料均须加盖企业公章。

四、申报材料的上报与审核

(一) 资金采取网上和书面相结合的申请方式, 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应在“服务外包及软件出口信息管理系统” (www.fwwb.gov.cn) 网站上向商务部和所在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同时填报申请材料。同时, 将填报的纸质材料, 按属地原则报所在城市商务、财政主管部门 (含新疆兵团) 。

(二) 有关城市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受理申请单位的电子和纸质材料, 进行对照审核, 形成审核记录, 以电子和纸质两种方式上报省级商务和财政主管部门 (含新疆兵团商务和财政主管部门, 下同) 。

(三)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上传的电子材料及上报的纸质材料进行逐项对照审核。于2014年5月15日前将通过审核的汇总申请材料加盖公章后上报商务部 (服贸司) 、财政部 (企业司) 。具体包括:资金申请及审核情况报告, 上一资金申报年度中央财政拨付资金审计和绩效评估报告, 包括企业、培训机构和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等。《2014年度服务外包企业录用人员汇总表》 (附表3) 、《2014年度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后补助汇总表》 (附表4) 、《2014年度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认证奖励汇总表》 (附表5) 、《2014年度服务外包业务申请材料审定意见表》 (附表6) 、《2014年度企业技术出口贴息申请汇总表》 (附表9) 。

附表1:

说明:1.申请单位填写单位全称, 并打√选择服务外包企业或培训机构。2.就业单位性质包括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等。

附表6 2014年服务外包业务申请材料审定意见表

经审核, _______家企业________人;_______家培训机构_______人;_____家企业_________项国际认证的申请材料符合财政部、商务部《2014年度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和技术出口事项申报指南》的要求和条件。

本单位已核对相关上报材料, 上述企业和机构上报材料完整、真实、准确。以上保证内容如有不符, 将承担相关责任。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省级财政主管部门

盖章、负责人签字 盖章、负责人签字

说明:附表9企业排序应与附表8装订顺序一一对应。

说明:1、申请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名栏必须手签, 使用名章无效;2、若由授权人签署, 需提交由法定代表人手签并加盖公司印章的授权书原件;3、银行账户信息必须为公司账户, 用于拨付贴息资金, 务必正确填写。

说明:附表8装订顺序应与附表9企业排序一一对应。

附件4:

2014年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事项申报指南

一、企业申请条件

(一) 符合《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十一条所规定的基本条件。

(二) 符合《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确认考核和年度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商合发[2013]210号) 规定要求。

(三) 符合商务部、财政部2014年度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以下简称合作区) 确认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通知 (另行印发) 的规定要求。

二、支持方式

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合作区实施企业采取费用补助、贷款贴息及招商奖励方式予以支持。

(一) 对实施企业或通过建区企业开展合作区建设和发展所发生的以下支出给予费用补助:

1.区内土地购置或租赁费;

2.区内土地平整, 水、电、气、道路、通讯、热力和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费;

3.区内厂房、办公场所和公共服务配套用房购建或租赁费;

4.农业产业型合作区仓储和烘干、冷链设施, 卫生安全、检验检测设施的基本购建费或租赁费;

5.商贸物流型合作区商品展示和售后维修服务中心、仓储以及商贸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购建或租赁费;

6.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区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环境评估及工程监理等费用;

7.直接用于合作区公共服务的安保及环保费用, 以及为合作区发展向境内外保险公司统一购买投资保险的费用。

对以上费用的补助标准及限额如下:

1.对符合以上1-5项规定的各项实际支出按不超过30%的比例予以补助, 对符合以上6-7条规定的各项实际支出按不超过50%的比例予以补助;

2.实施企业在合作区所在地以合资方式开展建区工作的, 按照实施企业实际投资比例计算各项实际支出;

3.资源利用型合作区享受的费用补助总额不超过4亿元人民币;其他类型合作区享受的费用补助总额不超过3亿元人民币。

(二) 对实施企业或建区企业在境内外银行取得的专项用于合作区建设的1年期以上贷款给予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8年。

人民币贷款贴息率, 按照不超过资金审定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近一期对应期限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外币贷款贴息率, 按照不超过3%计算。

(三) 鼓励实施企业通过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改善投资环境, 促进合作区招商, 吸引更多的企业入区。根据年度考核情况, 综合考虑新增入区企业数量及投资额等指标, 对招商成效名列前茅的实施企业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招商奖励。

三、申报材料及上报

(一) 申报报告, 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投融资及相关支出情况、申请合作区资金需求情况等。

(二) 合作区依法注册登记相关文件 (复印件) 。

(三) 已通过确认考核的合作区, 实施企业申请年度考核时, 需提供商务部、财政部下发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确认函》 (复印件) 。

(四) 实施企业在合作区所在地以合资方式开展建区、招商等活动的, 还需提供合资各方的股权比例证明文件 (复印件) 。

(五) 投融资合同及相关支出的合法凭证和证明文件 (复印件) 。

上一篇:《丁丁学写字》的教学反思下一篇:xx年银行员工个人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