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精选8篇)

三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 篇1

荣成市第五中学

袁雪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更多更新的教学模式得到推广和运用,作为青年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运用者,更应成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思考者和反思者。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语文课上如何促进高中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如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课堂上被动、机械的学习接受现象,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是我们需要改进和思考的。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课堂教学时数大大减少,语文课每周不超过五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们学校一直致力于推广和运用王旻老师提出“三板块四环节”的教育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努力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状况。现将自己两年来接受、理解和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后的一些感想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学习的反思。

“三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提出后,随着平时的运用与研究,我们又不断的加以改进,现在基本确定下来,主要内容是第一板块基础知识板块,第一环节“自主探究,即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在课前,一般是新课开始的前一天晚自习,学生利用“预习学案”自学,巩固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找出自主学习中所不能解决的知识点并做好标记,这样第二天上课时一开始便可以进行小组内部交流“预习学案”初步解决其中的疑难问题。

第一板块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即小组独立活动”——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初步探究解决“预习学案”中自主预习学习存有疑难的知识,在小组讨论中通过合作,使这些疑难部分得到初步解决。然后进行集体交流“预习学案”,展示出经小组合作讨论也未解决的问题,发挥班集体的智慧进行二级解决,最大限度地挖掘所有学生的潜能,最后教师对集体交流的疑难进行最终解答,并对本课重点(单纯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式解决,最终完成“预习学案”所要求掌握的知识。

第二板块基础知识板块,第三环节教案的使用,提出五个问题,提升五个方面的能力——在教案中针对提高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提出五个问题,主要包括理解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联想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一环节利用五个有层级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鉴赏,由浅入深把握文本,以达到锻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第三板块回扣检测板块,第四环节复习学案的运用,复习反思,当堂运用,针对学生应重点掌握的知识以及易混易错的知识,利用“复习学案”进行课堂检测,对本课进行知识回扣和反思,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在实施“三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老师对学生都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剑拔弩张的师生关系不可取,“老鼠见到猫”的师生关系更不可取;另外还要建立正确的评价方式,单纯的表扬和批评早已不被学生接受,表扬中需带鼓励,批评中需带促进;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时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逐渐的还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要求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还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对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最关键。这同样需要我们教师的正面引导,使学生“会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例如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乐学、勤学、好学的学习品质,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等等,当然如果学生能够拥有善于创造性思维,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能够多侧面地思考问题就完全达到我们培养的目的了,不过,“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整个四环节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既不能如过去一样大包大揽,一言堂,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给学生过度的自由,对学生撒手不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让学生明白探究、合作、展示对于提高自身能力及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更不能有“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应干预”的错误想法,因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否则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热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将会因缺乏正确的方向感而变得茫然无措。

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是对学生对老师的一种解放,老师可以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中走到学生中去,学生也可以从被动的填充式中走出来,走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起到丰富课堂内容的作用。

在实施的过程中,在具体的教育环节上,我们不断发现这种模式还存在许多新的问题,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完善。例如,我们高中的语文学习主要以文言文为主,而文言文的学习又以诵读为基础和前提,我们设计的“预习学案”以基础知识为引导,以五个能力的提升为要求,在培养学生诵读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例如,对于诗歌我们可以从修辞以及韵律等方面进行指导,交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前两天,教研员过来听了一节《兰亭集序》的授课,从学案设计到讲课方式都给我们提了好多新的建议,《兰亭集序》作为一篇序言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在指导时就要抓住其对生死的感悟进而进行背诵,最终达到背诵的目的,课堂上五个能力的训练有些多余,而且这篇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与其在分析与锻炼能力上下功夫倒不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朗读与记忆。还有平时我们在授课当中,对于每篇课文的处理如果都按照五个能力的训练,内容太多,量太大,从老师的备课到准备资料,到教案的制作与课件的设计以及最后的“复习学案”,可以说前期投入精力特别大,我们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学生,而有时这些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未受到相应的重视。其实反过来想想,的确如此,我们所做的设计都是按照我们的思路进行的,都是按照我们想要学生达到什么程度安排的,学生们只是被动的接受,缺乏相应的兴趣与主动性,更何谈学习的积极性呢?

所以我想我们在教学模式上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出对学生主动性的尊重,将阅读理解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写作训练能力融合在一起。而且在对学习的检测上不能只满足于复习学案的使用,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还是得通过习题体现出来,所以在复习学案之外我们还要穿插更多的练习,以练习带动学习,用练习的方式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案的设计上也要分清侧重点,每一个文本的学习只需体现出其中最重要的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即可,面面俱到的做法不可取。

三板块四环节教学模式 篇2

“预习学案”的制作在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时也重视应用。多音字、形近词、成语和近义词等基础知识应在课本的基础上适当向外扩展, 毕竟高考考查的字词等知识不仅仅只来源于课本。但只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就可以了吗?在交流《我不是个好儿子》“预习学案”时, 学生解释“心安理得”的意思是“自信事情做得合理, 心里很坦然”, 学生的解释没有错, 但让学生用“心安理得”造句时, 该生是这样造的“过年时, 我给爷爷奶奶拜完年, 心安理得地放鞭炮去了。”学生知道成语的意思, 但是在运用时却出错而不自知。所以在制作“预习学案”时, 我们给学生加上了“造句”这一环节, 并规定不可以抄用仿写课本或字典上的句子, 有了这一要求, 学生不仅知道成语的意思, 学会了运用, 更重要的是将成语运用到写作中, 让文章增色不少。

“预习学案”在制作时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如果学习语文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下字词的音形义, 让学生登书山游题海, 这样的语文缺少生命力, 这样的语文课堂必定只是单一的重复, 只会让学生离语文越来越远。我们在制作“预习学案”时, 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学海拾贝”“灵光闪现”等小栏目, 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之余, 要么潜移默化地增长知识, 要么从中悟出人生哲理, 涤荡心灵。《我不是个好儿子》的“预习学案”中, 不仅有中外礼赞母亲的名篇佳句, 更有“制作老师感言”:去世三年的老父亲, 患脑血栓行动不便远在异乡的老母亲是制作老师心中的痛。后面的两部分感言, “m other”的英语诠释, 让学生与老师之间真正地产生感情共鸣, 更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不少学生在读时潸然泪下, 德育教育的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在“预习学案”的制作过程中, 我们也没有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思维的训练。在“初读文本”对文本内容有大体了解的基础上, 再“熟读文本”, 力争一篇课文训练学生哪怕一小小方面的能力。理清文章基本写作思路, 在《六国论》“预习学案”中, 文本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提出, 例证、引证、对比论证和假设论证方法都由学生自己讨论完成, 并将此方法按要求运用到以后的写作实践中。体会细节, 如《祝福》“预习学案”中就设计了“一个日子”“二次微笑”“三样眼神”“四场飞雪”“五张帐单”细节描写对文章主题的作用。虽然这对学生来讲颇有难度, 但从训练学生思维的角度去考虑, 却是大有益处的。

当然, 我们制作的“预习学案”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预习学案”的制作是教师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体现不出学生的观点, 有时甚至出现以教师的想当然代替学生的想当然, 认为“一定会”或“一定不会”, 忽略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心理特点。《古诗二首》“预习学案”中“古诗分析”《氓》, 老师们的设计初衷是让学生借助“预习学案”的学习, 通过婚前婚后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不同态度, 为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打基础, 结果学生却讨论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有没有爱, 有的话, 爱的程度有多深, 且全班同学双眼发亮, 激动异常, 完全不同于往日的“瞌睡虫”形象。如果老师在制作前和学生适当沟通, 了解他们的理解力与兴趣点, 在讲解时就不至于出现让学生牵着走的现象了。

老师们制作的“预习学案”, 不仅关注基础知识, 更关注知识的积累梳理。于是, 文言文的“预习学案”中,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纷纷登台, 学生会做的题没几个, 真正认真在做的学生也没几个, 这固然与学生预习不充分有关, 但老师唯恐学生归纳总结得不全, 向外扩展太多也是一大原因, 《屈原列传》“预习学案”中一个“本”字的词义老师找出的例句有十一个, 整个“预习学案”满满五大页, 学生做了三节课还没有做完, 真是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

三板块四环节之预习板块反思 篇3

预习需要教师的引导。预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将预习完全交给学生。学生拿过一篇课文大多是抱着猎奇的心理,简单的将文章看了看,获得的是肤浅的表面的东西,预习效果很差。我刚毕业的那一年,我们组刘老师要讲《孔雀东南飞》的优质课,需要在我们班试一试效果。我特意让我们班学生在早自习预习《孔雀东南飞》。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预习,然而效果却很差。老师在上课时提到的一些知识点都是在课本上的,学生却找不到。当时我很生气,认为学生浪费了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在班上狠狠地批评了学生一顿。后来我也做了深刻的反思。《孔雀东南飞》这样的文章,篇幅长,知识零碎,人物生活年代离现在较远。学生的确是无从下手,除了看了一个悲惨的的故事,再无其它收获。所以学生预习,老师必须给予一定的指导,设置出符合学情的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的制定必须符合学情,不能流于表面也不能过于拔高,问题的设置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从简单的字音字形开始慢慢地向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想等内容渗透,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易于学生接受。像字音字形以及文学常识这样浅层次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查阅工具书和各种资料自主解决。对于文章的一些深层次的知识,则可以设置几个问题由简到难慢慢引领,促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预习任务。根据这一点,我们高一年级组在讲授孙犁《荷花淀》的时候,尝试着以此种方式制定了预习学案,从学生预习效果来看还是可以的。学案共设计六块。

一、文学常识积累

二、词语积累

三、初读文本思考:1、全文以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小标题。2、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个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四、再读文本思考:本单元的话题是“走进昨日的战争”。战争总脱不开血雨腥风,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本文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清新自然、荷香淡淡、诗一样的美,你觉得本文美在何处?请找出相关的语段,做具体分析。

五、品味修辞:1、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2、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3、拴马桩也不顶事了。4、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六、品味句式:1、怎么了,你?2、出来吧,你们!

反思这篇预习学案,我觉得有几个问题需要改进,首先《荷花淀》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故事是以她们的活动展开的,但许多同学不清楚如何找不到小说的主人公,就无法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所以我觉得应该在这方面稍点拨一下。再者就这篇预习学案来说,容量稍显多了些,预习学案并不等于教案,预习学案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预习活动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预习内容要少而精,因而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删减个别问题,使之适合学生的需要。

预习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尤其在当今课时紧张的情况下,预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接触一篇新课文,如果不事先预习,就不知道重点难点在哪里,就不会有意识地去听课,就不会有针对性地去记课堂笔记,因而课堂效率就不高,对老师而言,这样的课堂就是失败的课堂。因此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是我们现在以及将来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在预习这条道路上还需各位同仁继续努力。

王爱明,教师,现居山东荣成。

四环节教学反思 篇4

王村中学靳佩云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有字教学法、阅读教学、作业教学、朗读教学等等,不可能像数学教学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应根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原则,依据各类教学任务的特点,灵活安排好教学程序。

一、一般教学过程

1、激趣导学,明确目标

开始上课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准确的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习指导,感知理解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给学生明确提出自学要求,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学习,用什么方法学习,都有具体要求。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教师巡回指导,一要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二要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进行调查,发现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进行梳理归类,为后面的“教”做准备。

3、检测点拔,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形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针对各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班内交流,解决疑难,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负责板演讲解,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适时发挥主导作用,随时进行点拨、补充、更正、归纳,在讲解过程中,要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思维,着眼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4、梳理知识,回扣目标

训练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一般不少于15分钟,可以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

二、作文教学四环节运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教师示标。

二、大作文训练。(2分钟左右)。

1、目的:使学生明确习作的目的要求。

注意事项:示标语速要稍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要求。;作文要求要结合各类文体的特点确定。如叙文要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详略等。学生对照要求独立编写提纲(4分钟左右)。

2、目的:让学生对照作文要求,列出作文的结构提纲。步骤:教师进行学前指导;指名学生板演提纲。

注意事项:学生列提纲时,教师巡视要认真,不能走过场,要及时发现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将巡视时发现的部题梳理归类,为”后教“准备资料。教师针对提纲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评改(5分钟左右)。

3、目的:解决学生提纲中立意、选材、组材方面顾、存在的问题。

步骤:学生计论评议;教师总结归纳。

注意事项:评议时分类逐项进行,可分别从立意、选材、组材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议应以学行发言为主,切忌教师大包大揽;指出提纲中存在的问题,矫正时不呆就题讲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错,怎样做才符合要求;学生修改提纲,作文(30分钟左右)。

4、目的:学生对照要求作文。

步骤:修改提纲,按提纲要求作文;小作文训练;板书文题,出示要求(2分种左右);学生对照要求独立审题,写草稿(20分种左右)。

注意事项:教师巡视督促学生写好草稿,并调查发现学生中的问题;指名读典型作文,引导学生评改(10分钟左右)。

5、目的:解决学生作文在存在的问题。

步骤:学生读作文;师生评改。

注意事项:学生评改时要注意对照作文要求;学生评议主题、选材、组材等方面主;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12分钟左右)。

6、目的:对照要求、根据学生评议意见改正作文存在的问题,这两种教法能够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教师可掌握反馈信息,改变无的放矢、盲目指导的现象。从学生角度看,先自学思维活跃,使学生积极动脑,改变过去溘脑筋、跟着老师指定的框框转的局面,从而一改过去”千文一面,千调一腔“的倾向,写出了立意深、题材新、内容真的文章。

以写《记万米异程接力赛》为例,具体说明如下:示标。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提出作文题目后,应向学生讲清要求,主动运用场面描写。

一、列提纲(先学)。学生对照作文要求,自己审题,列出提纲,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层次、详略、中心等。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提纲中存在的问题并梳理归类,这下步放手让学生去写,不怕学生写不好,汤乱,要让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点拔纠正。教师引导学生计论评改提纲,可分类评改,如果学生指不出问题,则有教师点拔纠正。

三、学生作文。学生经过前面几步,比较清楚地邻会了该写什么、怎样写,明白了自己提纲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修改打下了基础并产生了一写的文字表达欲望,此时教师要加强巡视,随时解决学生作文中的个别问题。

四、作文评进课的授课程序。(后教)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作文评讲一般教学程序如下:示标,教师明确作文评讲的重点。发范文或例文给学生,让学生独立修改找病因或归纳总结成功之处。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引志学生集体交流、归纳总结。学生修改、复作。

注意以下几点:所选例文要典型,要能结合作文的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好、中差例文。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要将选出的例文打印或写在投影片上,以便于上课使用。课上要放手让学生讨论评改,教师不能搞“一言堂”,如学生评改不了的则再由教学点拔。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只有真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维能力,教学质量才会提高,素质教育才能落实到实处。

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流程 篇5

第一环节

自学质疑(3分钟之内)第一步 引入新课

1.引入新课,巧设悬念 2.精选素材,创设情境 3.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第二步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 读)

自学指导

(学什么地方的内容,用问题 显示出来)

(方法目标任务)第三步

独立自学,尝试解决问题,并 记下自己新发现的问题(此 时,老师巡视观察,提醒学生 的学习状态)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合探)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2.并回答其他同学 提出的问题。

3.组长没有把握或不能回答的问题,组织本组同学讨论 交流、合作、探究。

4.经小组合探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或写在纸条 上,为下一环节实施做准备。(本环节中,教师的任务是: 倾听、引导、走近小组)第三环节展示评价

1.选派各组学习最差或较差者代表该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展示时,即展示自学的全部 内容,也要展示抽到的内容)

2.评价

两种方法:

第一:各组派代表去展示自己小 组的成果,中等生评价。第二:选派各组中等生,进行推 磨式评价。(意见不统一,再进行 辩论,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评价给 予鼓励。)

3.对在展示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精讲。

第四环节 巩固深化(训练)1.明确新的自学指导和自学任务或综合训练内容。

(1)自学自练

(2)小组合探

(3)展示评价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谈感悟、收获

四循环顺口溜

四环节教学法7 篇6

汇报人:刘丽丽

四环节教学策略是近年来教学不断改革的成果,旨在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把握教学四个环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达到高效。在实施四环节以来,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实践,现在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合理组织学习小组,是有效实施“四环节教学法”的前提。起初,我基于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将学生每两人合为一小组,同桌两人按优差调配、住宿生和走读生同桌原则调配。其目的在于一来可以以优辅差、二来可以确保学具每组必备。经过一个多月的实施,孩子们增强了说的欲望,部分学生能有序讲诉自己的思考过程,但学困生说的能力提升不大。基于这一点考虑,我积极听课,认真学习,通过反思得出一结论,前期的失败在于我没有按班级学生特点合理组织学习小组。鉴于分层管理制度原则,我将本班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按好、中、差调配学生,由学习小组长统一管理。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都有一个响亮又好听的名字。比如第一小组叫“欢乐小组”、第二小组叫“七彩小组”、第三小组叫“胜利小组”、第四小组叫“快乐小组”、第五小组叫“无敌小组”、第六小组叫“阳光小组”。有了这些学习小组,教师只要将任务传达给每组的学习小组长,他们就会把一切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作为教师的我们当然就轻 1

松多了。

二、制定一定的激励机制,是有效开展“四环节教学法”的保障。好胜心强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如果教师善于利用这一点,将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法宝。我准备了小组量化评比表,随时记录孩子们在课堂内外的表现。课堂上小组成员每回答对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该小组加分;哪个小组的成员回答问题积极也加分;每次家庭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并且质量高的小组加分;能够团结合作的小组同样加分……总之,只要优点就要给予奖励。相反,如果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或站起来一言不发,该小组就要被扣分;家庭作业不按时完成或质量差要扣分;小组不团结也要扣分。在分数的“威逼”下,我班孩子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庭作业再也不是难任务了。

三、精心设计“课前小研究”,是有效实施“四环节教学法”的根本。

我一贯的预习方式就是布置预习提纲,学生自己预习新课,回答老师预习提纲上预定的问题。这样来完成预习,优生的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学生欠缺主动性,作业也缺乏灵活性。而课前小研究是指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研究,可以通过看书完成,或自己调查、实践、操作完成,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家长完成。

通过听课学习,我发现课前小研究在实践教学中凸显了它的积极作用:首先,它改变了完整的一节课的结构,在传统课型中,一节课的开始总是从打上课铃开始的,而在具有前置性研究的教学课中,一节课的开始往往却是在上一次课要结束的前几分钟时间里,在这个时间里,教师向学生布置前置性研究。其次,学生在完成前置性研究的过程中,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的热情,这对学生在课堂上增强自信心非常有帮助,有了前置性研究,也便于学生理解课堂上需要掌握的新知识点。再次,前置性研究的环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在教学上的压力,重点、难点较易突破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好了,由于前置性研究布置后,有课后完成的环节,所以教学花费的时间也节省了,教学效果也好了。

四、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是有效实施“四步教学法”的关键。在“四步教学法”中,教师的适时点拨是关系到整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适时、二是适度、三是适当、四是适合。

地理“四环节”教学体会 篇7

(三) 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扩充学生的知识库

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扩充学生的知识库, 在进行阅读教学后, 作为教师还应要求或者推荐其他课外英语阅读书籍, 让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 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的时候一定要选取叙事、幽默、人物等类型的文章, 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让学生融入其中, 达到扩充学生知识库的目的。

(四) 加强课后反思, 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教学

不论学习任何科目或者内容, 学习之后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详细反思, 正面了解实际, 针对问题再进行再学习, 这样才能避免问题堆积, 才能保证顺利继续学习。课堂教学之后或者在下次课堂教学前,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以前学习内容进行反思, 如果发现学生还未掌握学习难点, 进行再教导后再开展下步教学工作。

三、结论

随着教育的改革,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各科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就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而言, 作为英语教师, 首先应详细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发, 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扩充其英语知识范围, 提高英语学习的实效性, 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但目前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 教师只管讲, 不管学生“想”不“想”。 (2) 课堂提问多, 探究少。 (3) 重文轻图、有图不用、用图不导。 (4) 教学气氛不民主, 不平等。 (5) 重自然、轻人文、不重视德育。概括起来就是:“讲讲———听听———接受———巩固”,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所以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样,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对于我校提出的“四环节”教学模式, 应用在地理课堂的全过程是这样的: (1) 质疑导读、全面感知。 (2) 合议解惑、启迪思维。 (3) 精讲概括、深化理解。 (4) 精炼测试、巩固记忆。四个环节进行的, 现以“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节教学为例, 将此程序教学法及其运用介绍如下:

一、质疑导读, 全面感知

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和学生情况制定出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然后按目标要求和教材顺序精心设计出一套“自学思考题”供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 (3—5分钟) 看完规定的教材内容 (包括文字及图像) , 全面感知。在读书看图的过程中, 要以思考题作为线索和归宿, 要求学生在书、图上注明符号, 勾画出关键的词语。读书一般是自己看, 必要时也可指定学生阅读, 老师“点睛”, 有的内容也可以集体朗读。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学生的盲目性读书浪费时间, 还能做到有的放矢, 而且有利于老师对于课堂的控制。如在学习高中鲁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三单元中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时, 拟定了以下的思考题: (1) 工业联系有哪些方式? (2) 工业为什么要集聚, 集聚的目的是什么? (3) 工业为什么要分散?为什么能分散?分散到哪里?几个问题一抛出来学生对于教材自然而然的就清晰了。“地理”这个“理”明白了, 再分析“地”就容易得多了。鲁教版必修2中围绕着“区位”一词, 教材都是先讲“理”再讲“地”。全面感知教材, 把教材中的主线找出来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掌控教材。

二、合议解惑、启迪思维

师范朗读教学训练“四环节”初探 篇8

摘要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朗读教学是师范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明标导向——精讲范读——课堂训练——查标评价”四环节教学法是提高师范朗读教学训练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师范朗读教学训练

师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母机”,担负着培养适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师资的重任。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因此,必须把朗读教学作为师范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可以将师范朗读教学的目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读得“正确”,侧重于朗读基本功训练;第二阶段是读得“流利”。侧重于朗读技巧的练习;第三阶段是读得有感情,侧重于朗读能力的提高。在具体进行朗读教学时,笔者摸索出“四环节”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朗读教学的质量。

一、明标导向

明标就是向学生展示每次朗读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求,避免盲目地学习,从而使教师制定的目标很快转化为学生心中的目标,于是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兴趣,热爱朗读学习。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也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浓厚。学习就会专心致志,一旦体会到实现目标成功的乐趣,兴趣就更高涨。明确了目标,学生就会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导向就是定向控制。由于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师生心中都有努力方向,教师为目标而教,学生为目标而学。这就为师生合作建立了机制。教师充分显示出目标教学者的主导作用,学生也显示了目标追求者的主体地位。

二、精讲范读

精讲是指教师在课堂训练前依据教学目标对基础理论的讲解要精约,要有选择地反复精讲,讲解那些学生自学难以解决的问题,讲解那些在知识链条中起契机作用的一环,讲解那些对朗读有直接指导作用的知识。范读是指教师对即将训练的内容所作的高标准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有样可循。练有所依。让他们在感受朗读力量的同时激起朗读的欲望。当然,要引起注意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只是起引导作用。

三、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才是朗读教学的主旋律。教学目标是训练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形成能力。能力是以技能的形成为前提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训练活动,课堂训练时各种训练形式应交替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的潜能、训练他们的基本技能为宗旨。训练的面要广,学生应人人参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能力实践的机会。课堂训练须围绕每次的教学目标进行,以学生的练读为主,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评点与指导,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核心,朗读教学也不例外。这是因为,朗读并不是见字读音的直觉活动,也不是“念经式”的不紧不慢,更不是“八股腔”似的千篇一律。朗读成功的基础是对朗读作品内容和朗读目的的了解。从准备朗读开始,直到有声语言的形成,都有思想贯穿始终。没有思想的读,是不能达到朗读的目标的。学生要按教师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多读。对那些含义深刻的材料更应边思考边朗读。不仅要了解时代背景,理清结构,而且要了解词句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朗读准备阶段考虑用什么样的朗读技巧去处理,朗读时才能自如。

四、查标评价

学生在朗读教学中通过严格多样的课堂训练之后就进入了查标评价阶段。查标就是检查学生的达标情况。其目的是为了获取科学的反馈信息。反馈的目的是为了矫正、补救。由于教学目标的可测性很强,因而通过查标就不易漏过一个知识点,不易漏过一个未达标的学生。也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补救,使学生都能达标,达到正积累的目的。查标的手段是各种形式的测试与考核,以量化科学为依据。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朗读教学的活动进行达成评定,以便为下一个目标的实施提供参照。应该既重视传统教学中在活动终结时的总结性评价。以此检查朗读教学与训练的结果和成果,也要更重视对学生在整个朗读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学习全过程。评价推动着目标的实现。通过过程性评价就会找出行动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和原因,从而一步步接近目标。评价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扬成绩,纠正不足,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因而评价对整个朗读教学活动具有推动作用。

上一篇:帮老人打扫卫生日记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手掌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