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案例教学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启发式案例教学(精选8篇)

启发式案例教学 篇1

稷山县稷峰一中

何红全

北师大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站课文《珍爱生命》是课标中“成长中的我”教育内容之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命的神奇和珍贵,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从而树立珍爱生命意识,使生命充实而有意义。

我在上这一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认知和理解“为什么要珍爱生命”知识点,经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程序之后,便进行了共同探讨:

师: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经典问题困扰了人类数百年,那么,同学们知道吗?

生1:当然先有鸡,后有蛋。

生2:不对,如果先有鸡,那第一只鸡,是哪里来的? 生3:那先有蛋,后有鸡。„„

同学们开始争论不休,并进着思考。

师:(明确结论)同学们,别争论了,用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进化论观点回答是:生物都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即生物进化论学说。地球约45.5亿年;在距今500—700万年生物的演化中才诞生我们人类生命。

生:(不约而同地)啊噢,太神奇了!

师:这就是珍爱生命的原因之一——生命是神奇的(板书)。

除此而外,肯定还有其他原因,请我们观看高度浓缩人生历程的大写意视频并进行思考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播放多媒体)多媒体视频《生命的短暂》片段:一个刚从母体呱呱坠地的婴儿,瞬间伴随着哨声以飞快的速度大步跨越时空经儿童、青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最后在震耳欲聋的“哐当”声中进入棺材而戛然结束。

只听见“ 唷!”声一片,同学们不约而同发出了惊讶的感叹,看到同学们十分惊奇而又愕然的神态,我提出了思考的问题:这段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顿时,同学们像炸开了锅似的,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同学甲:人的生命太短暂了,一飞就过去了。

教 师:用一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说就是“瞬间”或“顷刻间”,就消失了。

同学乙:人的生命从出生到死亡太短暂了,甚至还没有弄情是怎么回事就消失了。

教 师:对,人的生命就像,时间流逝一样,一不留神就稀里糊涂过去了。同学丙: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 „„

师:虽然人们常说“长命百岁”,但世上能活百岁以上有几个人,很少,很少,对大多数人来说那只是美好的祝愿而已。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具体用数字表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3.5岁;按人平均寿命和365天计算生活26827.5天;如果按分数计算你已度过了人生的几分之几(约1/7)?这些数字背后说的是什么?说明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

列举人有种类、性别、民族之分,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体积最大的动物、最具智慧的动物、;最耐严寒的动物、最耐干旱的动物等也各自具有不同特色之分,通过进行比较,说明生命具有独特性。

再例举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人墨客关于人生短暂叹息诗句,如: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通过两句找不到答案的傻问,感叹天地之永恒,人生之短暂?还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伤感等,通过对诗词的理解来拓展知识面,让同学们由好奇到无限的遐想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珍贵。

综合上述进行概括总结,我们的生命来自于大自然,最后又要回归于大自然,然而,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讲,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偶然的,但最终都要离开这个世界是必然的,自古至今,无一例外,谁也不可避免的,也是唯物主义哲学观点所定义的,那么,面对现实就应该正确认识,好好珍惜我们的生命。让学生明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独特的,且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来体现我们生命的珍贵,需要我们敬畏、珍爱,这是珍爱生命的原因之二——生命是珍贵的(板书)。

然后,通过设问思考:假如一伙诈取钱财的截住一个正在路上行走的你说“留下钱财,放你一条生路!”你咋办?是不是“打死都不给”,宁死不屈?是不是要钱不要命的人,命都没有了要钱干啥用呢?到谚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启发同学们懂得健康的生命是享受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前提,离开生命,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是珍爱生命的原因之三。

„„

【案例的反思】

启发式案例教学 篇2

内部审计是会计学专业新兴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的实务性和实践性非常强, 与一般会计理论课程区别较大。现代内部审计的成熟主要源于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以下简称“萨班斯法案”) 的颁布, 该法案的404条款规定公司年报必须包含一份内部控制报告 (陈汉文等, 2005) , 这使内部审计开始成为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职能 (王光远, 2007) 。现实中, 启发式教学有很多种形式, 无论是讲授法、问答法还是案例法, 只要体现启发、诱导的特点,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是启发式教学。而在众多教学法中, 最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注重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应该是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因此, 我们在近几年的内部审计教学中广泛采用了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模式, 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内部审计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一) 内部审计案例类型的选择。

内部审计案例教学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 第一种是简明扼要的微型案例;第二种是系统讲述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短小精悍的案例;第三种是复杂而细节全面的综合案例 (张家军、靳玉乐, 2004) 。三种案例类型各有特色, 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境和知识体系。第一种案例在任何一门课程中都可采用, 不一定局限于公司范畴, 可以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工作等方面, 也可以是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进行解释, 把晦涩的专业词汇变成学生熟悉的语言, 利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第二种也属于小案例性质, 但这种案例细节更全面, 主要选择企业的某一方面或某个特殊企业的情况, 使学生通过案例尽快了解所学知识点, 并学习规范的案例分析入门, 从简要的资料中抓住分析要点。第三种案例来源于哈佛商学院所独创的案例教学模式, 这种案例信息全面, 为学生提供了公司内部审计的全貌, 使学生学习如何从复杂的公司背景信息中抓住问题的关键, 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或突破口 (刘刚, 2008) 。当然, 在实际教学中, 这种案例需要依赖课程时间的安排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在哈佛式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改编, 适当减少案例信息量,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综合分析的能力, 又不至于陷入复杂的信息中而找不到要点。

在案例教学中, 我们主要关注第二种和第三种案例。而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案例类型, 还需要依赖于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案例内容。

(二) 内部审计案例内容的选择途径和设计。

内部审计的历史悠久, 可追溯到奴隶制社会, 但其作为一个被国际认可的学科和职业是在1941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对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起里程碑作用的事件。第一件是成立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以下简称“IIA”) , 第二件是维克多·布瑞克出版了第一部论述内部审计的专著《内部审计———程序的性质、职能和方法》, 标志着内部审计学科的诞生 (陈蕾等, 2006) 。

因此, 现代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并不长,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也处于逐步完善中, 且内部审计相关信息并不强制要求披露, 全面的内部审计案例信息不容易获得。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获取案例资料, 甚至有必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 或利用实践机会获得更多资料。对于所获得资料, 还需要进行提炼和进一步设计, 使得案例信息全面, 充分体现课程知识, 又能够满足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要求。

我们对于案例资料的选择, 主要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经典的公开的内部审计案例, 例如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等典型案例;第二种来源于最新的已披露的公司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信息;第三种是教师深入企业调研, 所获得的内部审计资料。其中, 第一种案例不是很多, 但资料容易获得, 内容比较规范, 并且有足够的吸引力, 可以作为日常课堂教学的引入案例;第二种案例资料比较丰富, 通常能获得相关的内部控制信息, 而内部审计资料难以直接获取, 这种案例可以由学生自己搜集, 用于课后小组讨论与课堂展示;第三种获得案例资料的途径能为案例讨论提供很多细节, 经过教师的再加工和设计之后, 变成矛盾突出、可作为综合案例讨论的素材。

三、内部审计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模式已不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 而逐渐成为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式, 这要求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注入启发式的教学理念。那么, 在将启发式教学理念融入内部审计案例教学, 并将其具体实施时应考虑以下问题:如何确定案例教学的形式;如何启发学生开展讨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公开演讲和评述。上文提到, 我们选择案例有三种途径, 所获得的案例可用于不同的教学环境中, 由此, 我们也确定了三种案例教学的形式。下面以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一) 用于课堂基本知识讲授的案例教学。

第一种是小型案例, 作为课堂上对于基本知识的解释和分析, 或者作为知识讲授前的引入案例。这种案例教学以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等典型案例为主。安然公司的案例用于讲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关系、内部审计外包等问题。2001年安然公司爆发财务造假丑闻。在其财务造假过程中,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既担任该公司的外部审计师, 又为其提供内部审计服务。讲述这个案例时, 我们安排播放了安然公司造假的纪录片, 引导学生关注安达信在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中的双重角色。并且, 结合美国最新的萨班斯法案的规定:为上市公司提供外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不能同时为其审计客户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在两个背景下, 安排两组学生对是否能够同时提供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服务, 担任双重角色的前提等问题进行短时辩论, 在辩论和总结中, 内部审计外包的优缺点、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关系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就水到渠成。

这种用于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的引入案例, 主要功能在于解释一些比较专业的概念和知识点, 通过案例先行的体验, 并且结合一些简要的课堂讨论或辩论环节, 能让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很快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 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的深入。

(二) 用于小组作业和课堂展示的案例教学。

第二种案例用于小组作业与课堂展示。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审计对象,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使内部审计的地位得到提升。而现实中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 是由于其内部审计职能的缺陷或失效。因此, 我们要求同学们自主搜集与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相关的案例, 并在其中扮演内部审计师、外部审计师的角色, 体验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和审计的实务操作。这一课后作业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选择一个企业, 了解其内部审计基本情况;第二环节是搜集该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资料, 学生充当所选企业的内部审计师角色, 检查其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第三环节中, 教师根据提交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其他小组成员充当外部审计师, 评估内部审计师所提交的内部控制报告是否存在问题, 评估的内容是否全面、是否符合规范。

这一类案例教学模式中, 关键环节在于学生明确自己所扮演的内部审计师或外部审计师的具体职责。这要求教师案例之前的理论教学中重点讲述, 也要求学生对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职能有充分的理解;同时, 为了使课堂展示和学生讨论顺利开展, 教师应对案例选择进行把关, 并引导充当外部审计师的学生找到思考突破口。因此, 我们并未让所有分组同学进行课堂展示, 而只选择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案例;在课堂展示之后, 教师先示范外部审计师角色, 对第一组同学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进行质疑, 提出其中尚未评估的内部控制问题, 并要求小组同学进行解释, 这样, 之后的讨论就能顺理成章地进行了。

(三) 用于课堂综合讨论的案例教学。

第三种案例是在教师获得一手资料之后, 进行再加工、再设计所形成的。这种案例细节详细、矛盾突出, 适合全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综合讨论。我们以“人力资源审计”这一案例来进行说明。

1. 人力资源审计案例介绍。

这是一位内部审计总监的亲身经历。在一次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审计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该公司实行薪酬保密制度, 之前没有对人力资源部薪酬政策的审计经验, 这次是应薪酬委员会的要求所开展的业务。审计报告初稿之后, 应由人力资源部经理予以确认和反馈, 但对方一直没有予以回复, 反而通报内部审计部门有人泄露公司工资信息。而这时, 参与审计的一个审计师也提出辞职, 原因是他发现公司薪酬制度不合理。两件事的相继发生使审计总监陷入困境。结合其他信息, 首先抛出问题:如果你是审计总监, 你应该如何处理?

2. 案例教学思路。

这是一个涉及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审计定位、审计总监职能以及审计师沟通艺术等众多理论知识的案例。如果只抛出上述问题, 学生很难在复杂的信息中找到准确的思路。因此, 我们需要先抛砖引玉, 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到底谁可能泄密;二是针对不同人员泄密, 如何处理;三是审计总监自身是否存在失职。这样, 我们提供了可能的思考和讨论路径。

然后, 在分组讨论中, 要求学生按照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进行, 组员担任不同身份, 由领导者进行全场掌控, 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教师对整个案例讨论过程进行控制, 保证讨论过程不偏离主题。这也是案例讨论的基础, 为了保证小组讨论的质量, 小组中的成员要进行合理分工, 确定一个组长, 负责案例讨论的推进、思路的掌控, 而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代表小组发言者, 可以由小组长担任, 也可由其他组员担任。每一次案例讨论中, 尽量选择不同的小组长和发言人员, 可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公开发言。

组内讨论只是案例讨论的一个环节, 要使案例讨论产生效果, 关键在于讨论之后的公开发言和不同组员之间的公开评述, 这是案例总结和知识提升的过程。讨论结束之后, 可由每组发言人进行公开陈述, 汇报组内讨论情况, 然后由其他组提出质疑并进行进一步组外探讨;另一种形式则由教师抛出各种小问题, 分别询问各组成员, 组内任何成员都可以发言, 至少说出一个答案, 汇总所有答案之后再进行公开讨论, 这样每个组都有压力也有积极性参与发言。根据所有问题的汇总答案, 经讨论之后进行增加删减, 最后把综合性的问题解决。透过每个具体问题, 也能体现案例所要反映的理论知识。

(四) 启发式教学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特点。在上述案例教学实验中, 体现了启发式案例教学的一些特点, 总结如下:

1. 案例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 我们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案例讨论, 同时也结合小案例的讲解和思考、课堂展示等方式,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种模式, 并且能调动其热情参与案例教学, 与教师进行互动。

2. 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角色扮演, 从而达到真正体验的目标。

内部审计本身是一个职业, 而且成为公司举足轻重的职位, IIA (2003) 指出, “内部审计师, 被视为风险管理专家, 能够期望在未来成为公司的重要、备受瞩目的角色。”那么, 学生如何理解这一角色, 需要通过案例环境进行感受和体验;同时,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两个职业之间有密切的关联, 让学生扮演内部审计师或外部审计师, 有助于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亲身感受这两个职业, 体验两个职业的职责要求, 并尝试解决可能遇到的困境。

3. 案例教学效果的实现依赖于学生自我参与和展示的程度。

启发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和表达, 如果教师抛出案例之后, 学生没有参与的热情, 或者无法理解案例讨论的目的, 那么案例教学就无法开展。这需要依赖于教师对理论知识讲述的透彻程度, 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方式选择, 以及给予一些鼓励或奖励的形式, 使学生参与公开发言。

四、结语

在内部审计案例教学实践和研究中, 我们发现案例教学的开展和实施并非一帆风顺, 如果实施不好, 容易适得其反, 影响教学效率效果。一是案例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 特别是综合案例模式中, 学生进行发散式思考和讨论, 教师不能掌控全局, 会使讨论变得无主题、无重点, 变成一盘散沙;二是案例教学不一定有与之相配套的理想环境, 时间、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积极性都会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施效率和效果;三是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 很可能为了寻找标准答案而讨论, 甚至怠于讨论, 等待教师宣布正确答案, 达不到在讨论、探索中寻求解决方案的目的。因此, 在以后的案例教学中, 还需进行多方面改进。教师要不断进行学术和教学研究, 掌握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探索更好的案例教学模式, 在课堂外注重资料搜集、寻找最合适的案例;如果有条件的话, 深入企业进行广泛的调研, 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最终,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思考和参与,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摘要:内部审计课程作为一门会计学、审计学方面新兴的专业课程, 因其实务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 单纯依赖理论教学很难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启发式案例教学可以使内部审计课程教学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本文通过三个具体的案例教学方案, 探讨了内部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具体实施等内容, 旨在为内部审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关键词:内部审计,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汉文, 吴益兵, 李荣, 徐臻真.萨班斯法案404条款:后续进展[J].会计研究, 2005 (2)

[2] .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 2007 (2)

[3] .张家军, 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 2004 (1)

[4] .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5)

启发式案例教学 篇3

关键词:逻辑线;知识点;线串点;案例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heuristic teaching)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要求基于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还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着重于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使学生“乐学”和“会学”。虽然启发式教学一直被肯定和提倡,在实际应用中,还没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可寻,缺乏程序性和可操作性[1],高校教育仍然普遍是注入式教学为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启发式教学的要求,对如何通过相应的教学模式,具体实现启发式教学进行讨论。

一、认知规律——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基础

传统的“讲授-接受”教学模式,能讲授比较多的知识内容,因课时压缩,很多教师困惑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认为没有时间增加能力训练内容与活动,不能实施获得结果的细致分析过程,多方面的能力训练更难以安排,等等。一些学者们指出教学方法本身没有启发性或注入性,讲授方法不一定就是注入式教学,提问方法和讨论方法不一定就是启发式教学,也并非老师讲得越少越好。衡量方法有无启发性的关键,是看教师在确定教什么和如何教的过程中的指导思想[2-6]。因此,教师在教什么和如何教上的主导作用是关键,教师要在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和要求下,对传统的“讲授-接受”注入式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启发式教学虽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但是,人类的认知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教学模式的设计要遵循人类的认知规律才能起到预期效果。教师需要着重思考如何基于认识规律找到一种加强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训练为主题,又能较好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之间关系的知识呈现方式,再将这种方式提升为一种教学模式,替代“注入式”教学的“传递-接受”模式,来帮助教师实现启发式教学。

二、案例分析——实践与理论的联系桥梁

人的认识来是反复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特殊(实践)到一般(理论),再由一般(理论)到特殊(实践),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透彻地传播知识,特别是新知识和新成就,使学生具备较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因此,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一样,将传授知识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只是说,对于知识与能力两者而言,启发式教学更侧重于能力,即“会学”与“自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这些依赖于对事物“为什么”和“怎么样”的过程和机理分析,而不只是“是什么”,内容上的侧重不同,必然带来传授方式的差异。

案例因材料生动、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和理论。然而,案例教学法运用普遍,大多缺乏分析和推理过程,就直接抛出观点、理论和原理等,然后再给出实例说明,起到增强感性认知和理解的作用,各知识点与多个实例之间缺乏整体关联性,不利于学生连贯的逻辑训练。案例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作为学生归纳思维的基础、演绎推理和理解抽象原理的材料。因此,需要根据认知规律,将案例分析作为教学平台,通过层层深入、较为完整、透彻地分析,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并自然而然地逐渐呈现新知识。同时,借助案例,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三、“逻辑线”基本框架——案例分析中认识规律的具体体现

兴趣和置疑是思考的源泉和动力,而保持这种动力则在于教师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是以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为框架,学生的能力在这一灌输方式中得不到培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最初產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丧失。现代教育强调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7],就要打破支撑原来的“讲授-接受”模式的、以知识结构体系为基础的知识呈现方式。蔡元培提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教学过程应带有科学研究的某些性质和探索的色彩,引导学生多观察和多发问,体会科学研究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7]。与此密切相关的讨论就是研究性教学。然而,毕竟研究与教学是有所区别的,而且,很多教师从事的应用研究中探究性不强,研究性教学的提法仍然宽泛了些,会因指向不清晰而不利于实施和操作。但这也说明两者的相似性,即基于人的认知规律是实现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

有学者将案例教学活动分“导入”、“置疑”、“研讨”、“提炼”、“拓展”五个环节来指出其阶段特征和主要任务[8],这种划分和设置总体上反映认知规律,可以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案例运用操作基本框架,作为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的脉络和主线,并可细分为如下认知阶段,即现象呈现——引发兴趣和产生疑问——原有知识的判断和推理——证据支撑——提炼新知识——归纳总结——将新知识运用到另一案例——举一反三或产生新问题——开始新的话题探讨。以此为基础所构建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引导,在以下不同教学环节针对性地、反复开展不同的能力,即:1、“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案例教学的开始,以及理论运用和新的探究部分着重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的训练;2、在分析问题部分则侧重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培养,剖析“为什么”,以及开展怎么做的学习方法训练;3、分析结束得到结果的部分着重归纳能力的训练;4、理论的运用部分则是在“学会”的基础上,侧重运用能力的训练;5、“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理论再用于实践时应激发和鼓励学生质疑,引发新问题,体会学无止境,侧重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断超越自我,增强自信的创新能力培养。其中,逻辑分析过程解答“为什么”和“怎么样”,是其中的核心,因此,我们可以称该基本框架为“逻辑线”。在以上案例分析的不同阶段,根据分析需要,将多媒体材料展示、提问、讨论和比较等其它方法穿插其中,与案例教学方法结合运用,使相应能力的培养方面更为全面和丰富。

nlc202309020626

四、“(逻辑)线串(知识)点”的案例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基本框架还不能解决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如何将传授知识融入能力培养中的问题。这要求教师对传授哪些知识进行取舍,在教什么上发挥其主导作用。一些学者提出只有少而精,才能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问题[9-10]。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以下环节来重新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线串点”案例运用的具体措施来实现启发式教学。

首先,要对所授课中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一一列出,与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对交叉部分协商各自的取舍,合并、删除和更新知识点,精炼知识点。

其次,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秦时期《学记》中所言:“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维果斯基(Lev Vygotsky)也提出,教学要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11]。教师要不拘于原来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从“圣经式”教材观转变为“材料式”教材观[12],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中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将问题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重构每门专业课程的授课章节顺序。

之后,要具体考虑知识点与案例之间的关系。选择覆盖知识点较全的、研究较透彻的代表性案例,围绕知识点的“为什么”和“怎么样”所涉及的具体分析活动,来进一步确定教学的细致活动和相应的能力培养重点。

最后,在案例分析基础上,确定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可以将知识点成为一系列邏辑推理和证据证明后得到的结果,甚至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归纳和提炼。

【参考文献】

[1]刘翠英.创新教育与启发式教学[J].网络财富,2009,(2):6-7.

[2]顾拯中.启发式教育理论新探[J].楚雄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33-38.

[3]王香婷,刘涛.大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0(4):65-68.

[4]李宏业.启发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9(4):85-87.

[5]徐亮.旧话新谈:论注入式和启发式两种教学的区别[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22(8):85-87。

[6][10]关宏超.启发式教学应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方法[J]. 现代物业 现代经济,2009,8(1):97-98.

[7]王宝金.现代教育与启发式[J]. 教学与管理,1995,(4):21-22.

[8]王一宪.案例教学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教学与管理,2012,(5):145-147.

[9]钟德涛.“少而精”和“启发式”: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J].探索与争鸣.2005,(12):54-56.

[11]维果斯基.维果斯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2]俞红珍.教材选用取向与不同的教材观[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 8) : 42-44.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2013年教改项目“以案例实现启发教学目标的方法探讨”(项目号:2013CJ005)

作者简介:陈丽晖(1968-),女,汉族,湖南益阳人,博士,云南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地理教学及其科研工作。

启发式案例教学 篇4

一般地说,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三)分析研究教材的练习题

(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分析挖掘相关教材,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2、分析挖掘相关教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五〉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

以上列举了有关教材分析的五个方面内容,从中也可以看出,教材分析是一项复杂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教材分析不能一劳永逸。

启发式教学新 篇5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模式是自古以来各国、各个时代的数学教育实践证明的基本教学模式.简要地说,启发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不直接地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相应的结果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发展性原则,它是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基本模式之一。

一、启发式教学的渊源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长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孔子以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在欧洲,稍后于孔子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求真理。其又称“苏格拉底法”、“产婆术”,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简单的传授、记忆、模仿、练习,在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当遇到类似问题时,不能调动已有的生活或者学习经验,对于所学知识没有应用的过程,只能纸上谈兵,所以实施启发式教学是必然选择。

三、启发式教学的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根本要求是要组织好学生,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通过预先准备好的方法让学生从做事中发现所需要的知识并在其脑子里组织起来,并使学生按引导的方向进行脑力活动和思维操作,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在国外相当流行。60年代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又称探索法), 是问题教学法的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 学习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建立问题“情境”从而提出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以寻求问题解决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中其实施步骤是: 第一, 给学生设置一个能产生疑问的情境, 使学生产生兴趣;第二, 疑问中引出问题以引起学生思考;第三, 让学生阅读资料, 进行观察,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 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在学某一原理和概念时, 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事例)和问题, 让学生去积极思考, 独立探究, 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 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问题教学法(包括发现法)思想认为: 学生不但要学习学科的知识, 而且要在教师引导下或者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 了解科学家的思考方法和思路, 理解、发现科学的形成过程。而这些正是我们的大学教学中常常注意不够的。

问题教学法的某些思想甚至具体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借鉴。例如对一问题的讲授, 我们可以从过去学过的知识中, 或者从实际中引发疑问, 提出问题, 以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可以向学生介绍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 可引导学生和老师一道提出多种可以解决问题途径, 和学生一道进行分析、探讨、判断, 最后导出所要的结论。如果这其中有不同的看法, 不同的学派, 不同的理论, 教师也应作适当的介绍, 以开拓学生眼界和思路。如果得出的结论中有不足之处, 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在讲授中对各种问题, 教师也可向学生讲述自己的分析判断, 提出自己的看法,也许这些看法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但能让学生开阔眼界。有时教师可留一部分内容或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 也可组织讨论。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是天衣无缝的, 而是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不同理论, 不同学派的见解, 甚至给学生留下了疑问和悬念。但这样不仅不会引起学生思想混乱, 反而会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 眼界更开阔。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认为学生的内部条件很重要。而求知欲,也就是学习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原始的学习需要是人类生来就有的以中国生物学本能。当环境出现新异刺激物时,任何动物就会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而朝向刺激物的方向,机房生的探究性定向反射。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探究性形象反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学习需要也是简历在这种原始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的。求知欲同好惨个表现为好奇心、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

新的学习需要首先产生于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色号你过来就有的一种探索新异环境和操纵新奇课题的需要。对于学生而言,好奇心大多源自于一定的问题情景。问题情景是需要学生解决但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一定举例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出现,只要单独适当,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循环小数的教学过程时,有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说老师先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老师说了几遍?四遍。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说下去,什么时候能说完?说不完。学生边笑边回答。这个小故事不仅让这节课的基调就定的很轻松很愉悦,而且先从意识上让学生知道了有限与无限的区别。

四、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导入问题化,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得以顺利学习的必然条件。教师采取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对学习内容可以产生很大兴趣。

在教育学中有一种教学叫先行组织者技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所以在具体实施启发式教学中,预设启发情境很重要,只有知识融于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知识产生的时候是鲜活而生动的,而表征知识的符号是抽象而枯燥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将知识的内涵生动的再现出来。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情景中去知识才会鲜活起来,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文字符号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例如:在认识钟表一课中,老师就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题:我有一位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教我休息和学习,真是我的好朋友。这个谜语部分同学能猜到谜底是钟表,还可能有部分同学没踩到,还没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滴答滴答的声音,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的双重感官刺激,更多的同学都能才出谜底。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猜到谜底,解释这节课的主题,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知识生活化,应用数学,带着问题活动。赞可夫曾经说过:“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加温的知识,将使人感到冷漠。”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中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诱起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2、灵活处理教材,使例题生活化,易学易懂。

启发式教学成教论文 篇6

1.学时较短。虽然英语是成人教育的必修科目,但是每学期的学时较短。英语语言学习,学的不仅仅是单词和语法,还应该涉猎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对这些文化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掌握语言的深层内涵意义。短短的学时,很难对这些语言文化背景进行系统学习。

2.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模式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很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本就基础薄弱的成教学生,无法提起对英语的兴趣,英语能力很难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走出成教学生英语学习困境的`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成教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成教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增加求职筹码,拥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无论成绩好坏,都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同时,也有的学生因为对英语完全没有兴趣,消极地应对英语课堂。而英语学习兴趣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因此,为了使学生能自觉学习,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灵活多样地施展教学技能。启发式教学就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统一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经过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答案,从而解决问题,能动地获得知识。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传递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多媒体利用现代科技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传播媒介灵活地组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很多抽象的概念影像化。例如,课文中所提到的人物介绍、时代背景、节日情景等等,用原汁原味的影像来呈现,显得更加直观。它使成教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同时也非常有效率。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传统课堂上,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倾向于老师直接把知识点讲透彻,而这种方式的不利之处,就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有可能完全没有思考,只是消极接受,课后很快就忘记。再次,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传授一些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大部分成教学生没有掌握学习英语的科学方法,死记硬背单词语法,效率很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单词方面,给学生讲新单词时,可以运用到词根词缀法、谐音法、联想记忆法等一些有效的记忆方式,进而让学生也学会自主运用这些方法。而在口语方面,除了在课堂上发言,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通过跟读英语有声小说、选取某个主题相互自由对话等方式,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口语。成教的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其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培养极其有益,科学的学习方式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受用终身。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学”为教学中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脱离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成教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时自觉性。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2.鼓励成教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合作性学习成教学生的课时较短,真正要提高英语,还需要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学习。一旦教师在课堂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学生在课后进行合作性学习就更有效果了。这里的合作性学习主要是指让成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QQ等方式进行活动。每次或隔次课后,教师布置小组作业,作业不必太复杂,由个人作业和小组共同作业组成。个人作业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利用自己的时间自由完成,共同作业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这是考虑到成教学生时间不充裕的特点而采取的措施。同时,在实施合作性学习还要注意:

(1)合作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因此组长非常重要,他/她必须是一位具有组织能力,责任心强,英语学习成绩好,好学上进的人选;

(2)合作性学习的形式是小组,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差异,并具有互补性;

(3)合作小组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学习强调使用全组目标和全组成功的方法,只有全组的成员都达到了学习要求才算达到了目标;

(4)小组成员必须合作互助,每个成员以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学习,同时为了小组的成功,小组的成员又必须合作,共同努力;

(5)强调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激励,教师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这种做法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只有真正利用好合作性学习,才会事倍功半。

三、结语

启发式案例教学 篇7

《动物病理学》该课程内容理论性强,中职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抽象。

本次炎症这一课内容,是整个《动物病理学》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学生们在学习炎症时的难点在于常常只认为炎症的红、肿、热、痛现象是致炎因子对机体入侵单方面作用的结果。 这种认识忽视了机体反应性在炎症中的作用,这种片面的认识不利于树立正确的疾病防治观和合理用药。实际炎症的红、肿、热、痛现象是机体与致炎因子相互斗争才产生的现象,代表着机体正在发生着防御反应。如果把炎症的红、肿、热、痛现象只当成是致炎因子对机体入侵单方面作用的结果, 在治疗炎症时只是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减轻其症状,有可能会因为机体的防御功能减低导致感染扩散、伤口久治不愈。

二、过程

我首先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以人扁桃体发炎为例,让学生们先对炎症有个感性的认识:急性的炎症在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接着提出炎症的概念,用大量图片展示了不同类别的炎症。然后我用一个问题来检验学生们是否真正理解炎症的本质:同学们,炎症在机体局部常常表现为红、肿、热、痛,这些现象单纯是由致炎因子对机体的直接损伤吗?

问题一提出,很多同学都回答是致炎因子对机体的直接损伤。这说明学生们对炎症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理解的不透彻。这时,我让学生们先玩游戏。

一共选派两个代表上讲台来玩《人体防御战》的网络小游戏,听到玩网络游戏,同学们感到非常兴奋和好奇,踊跃报名。选定的两个代表依次在讲台上各玩了5分钟,第二个同学在第一个同学的经验基础上,明显闯关多,得分高。台下同学都非常认真观看,并且着急地指挥着台上的同学。接下来我让这两位同学讲讲玩这个游戏的闯关要点,以及对防御战的理解。

第一个发言的同学先说了对防御战的理解:这个游戏当中,就是自己不能主动进攻,当细菌病毒来入侵的时候,才能作战。

第二个同学一开始不知道从何说起,在讲台上停顿了好一会, 在我的引导下“你是怎么做到比第一个同学多得分的”,该生才开始回答。他认为这个游戏设计的非常有趣,人体器官就是一道关卡,可以在那建塔吞噬细菌病毒。这个游戏除了有游戏分,还有机体能量分。细菌病毒进入器官时,机体防御细胞吞噬入侵的细菌病毒,游戏得分,但是能量分会成负值。所以在作战时,还要同时及时捡取能量糖,以增加能量分。

我对两个同学的发言进行了表扬,并解说炎症的形成与这个游戏的关系: 这个游戏的过程类似炎症的形成过程,游戏中进入机体的细菌病毒相当于致炎因子, 如果机体不抵抗,游戏分减少,但机体能量值不会发生变化;机体防御细胞吞噬细菌病毒时,游戏分会增加,但是能量值会成负值。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值成负值代表着红、肿、热、痛现象,你们回答我之前提出的问题“炎症在机体局部常常表现为红、肿、热、痛,这些现象单纯是由致炎因子对机体的直接损伤吗? ”。这时有个同学站起来回答说不是直接损伤,并解释因为机体在不抵抗的时候,能量值并没有减少,而是在作战的时候才成负值的,炎症的形成就好像机体在打敌人的时候,既打伤了敌人,但是自己也受伤了,出现了红、肿、热痛现象。学生这样的回答这是我想要的,说明真正理解了炎症的概念。

教学反思:

1.挖掘游戏中生动情境,突破内容抽象形成的难点

本次课中的《人体防御战》游戏,是一款比较特别的塔防类游戏,游戏中的场景不再是我们所熟悉的风景,草地,战场等。它的场景被定义在了人类的身体中,各种各样的细菌和病毒就是人体的敌人, 游戏解锁的关卡是一个个人体器官,不同的人体器官里建设防御塔,消灭来犯的病毒或细菌。在消灭敌方的同时,自身的能量值也会减少。在这样的情境中,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直观地感受炎症是一种防御性的应答反应, 在抵抗致炎子时,同时机体才出现了红、肿、热、痛现象,从而突破内容抽象形成的教学难点。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不愿意学习,却每日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网络游戏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是因为其中的参与感和不断升级、冲关所带来的刺激性、挑战性。水可覆舟,亦可载舟,充分挖掘游戏中的教学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和学生理解,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2.利用游戏启发教学,体现学生为主体

在本次课中, 让学生在游戏呈现的直观的情境中感悟。在游戏结束后,一步步引导,由学生们最终自己概括出了“炎症是机体在打敌人的时候,把敌人打伤的同时,把自己也打伤了,炎症的红、肿、热、痛现象是机体与致炎因子相互斗争才产生的现象”。在整个理解炎症概念的过程中,我只是充担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借助游戏呈现的直观情境,让学生们自己体体验,自己去总结,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束语

启发式案例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政治;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尝试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提供掌握间接经验,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学习的难度。也正是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精力集中,因此也容易强化学生的记忆,利于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案例分析教学策略

(一)用恰当、确切的典型事例讲解。课堂举例要对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出发,选用学生容易观察、便于想像的例子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以是有直接针对性的一个理论概念具体对应物,或是具有类似价值的客观事物,也可以是反例。不论哪种例子,都要注意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能典型地反映出问题的要害和事物的规律。举例要尊重客观事实,具备科学依据,并且原理正确,说服力就强了,容易启迪学生的思维,利于理解问题。

(二)课堂举例要适时,把握好时机。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前讲,以导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有些例子可放在课中讲,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例子可放在新授内容讲完后讲,以说明前面的理论或说明前面理论的根据。最常用的时机是在学生感知新知识,对新教材有了一定的印象后,在教师对新教材进行讲解时运用,这时运用例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其他时机有:新概念、新知识引入时;学习内容可能产生负迁移时;学习内容复杂难懂时;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时。

(三)举例要讲究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感受生动事例的同时,接受到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无疑要注意这一要求。在表述例子时,不仅用词造句要准确,合乎语法规则,前后贯通,逻辑性强,把握好语调,语速及情感,语言生动形象,而且所举事例要浅显、贴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这样才易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四)多举正面的例子。举正面的例子,可以弘扬正气,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避免学生从反面例子中吸取有害成分。课本中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不能用那些尚在讨论的、不完善的、不确切的事例来阐述,否则,就可能曲解原理或概念等的本义。特别是一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更不宜用来说明或解释教材的基本内容。教师所举事例,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也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是远古的还是近代的,都要确有其人其事,并且不能过分夸大或过分贬抑。如果信口雌黄,胡编乱造,或言过其实,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或鄙夷心理。同时应多举具有时代感、新鲜感的事例,可以使学生倍感亲切。相反,如果总是重复学生已经十分熟悉的例子,不仅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干扰教学进程。

三、以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我都注意 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一)语言含情,讲活知识。我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 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们的情绪随我的语调而变化。如讲“ 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 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 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我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同学们个个绷紧小嘴,闪动泪花。我点明了“落后会 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我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我兴奋地讲 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同学们脸上绽出了欣喜的笑容。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国耻 我辱、国兴我荣”八个字,让同学们高声朗诵。

(二)故事渗情,吸引学生。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我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

上一篇:小学生三年级通知书评语下一篇:策划部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