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材料作文的立意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判断材料作文的立意(精选10篇)

如何判断材料作文的立意 篇1

材料作文要“三清”“三扣”

材料作文的内容一般来说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话题式”的材料。

在所给的一段文字中表达一个相对集中的中心,或者是一个相对明确的语意指向,我们把这一中心总结出来后,按照“中心”来构思、写作,就完全是在围绕“材料”来写了,这类的材料作文,我们把它看成是“话题”作文,只是多了提炼中心的环节。

另一类是“选择式”的材料。

在所给的文字中展示出所给话题的几个方面,考生只要选择一个方面来写就可以了,这种形式多见于“格言”、“哲人说的话”中。

面对灵活的表现形式,缤纷的文字内容,考生往往不能抓住材料的根本,导致作文偏题、跑题,成为困扰考生的难点。写好材料作文其实并不难,面对材料,考生要做到“平心静气”,摒弃一切浮躁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写作状态——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条件。

审题要“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判断这段材料属于哪类材料作文,具体理解整体材料的内容,要把材料实实在在地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

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这一环节是决定是否跑题的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确材料的主旨,这就是写作要确定的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需要选取一点,来确定这一点的主要方向,从而确定作文的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然后再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地写作,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主要纽带,因此作文中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体现,所以在构思时“点题”的设计就尤其重要了。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重点部分就是最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部分,对这一部分的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明确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重心,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的运用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总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明确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写作要“五个一”

一个靓丽的题目:题目文章的眼睛,一个精炼又吸引人的.题目,是一篇精彩的文章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千万不要简单处理自己的作文题目,在拟题时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文章的开篇要显示出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新颖、别致的开篇往往是吸引人的最主要的亮点。

一句点明主旨的话:在具体的写作行文中时刻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因此要想明确主题,至少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结尾像是乐曲结束时的音符,越是回味无穷,越是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如何判断材料作文的立意 篇2

关键词:材料,立意,方法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考作文试题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演变到如今的材料作文, 高中的作文训练也基本以材料作文为主。这种作文只给出材料, 不规定具体的话题, 让学生自己从材料中提炼归纳出话题, 材料起了一个引出话题的作用, 是学生很难把握、很难写好的作文题型。写出的作文要么是原材料的扩写或翻版;要么泛泛而谈, 不能切中要害;要么脱离材料含意, 导致偏题、背题。

材料作文写得不尽如人意, 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不能认真审读材料, 准确理解材料, 不会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这里我们就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 来谈谈新材料作文的立意, 从中学习和掌握多角度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一、立意的重要性

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意”是文章的灵魂。古人说“千古文章意为高”, 又说“文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 道出了立意的重要性, 可见立意确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关键。好的立意, 是准确、巧妙又新颖的。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视角观察, 就会有不同的发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有许多典型材料, 在意蕴上都有多层次引申生发的可能。材料作文往往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自主作文。学生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立意”, 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深入分析、研究, 挖掘、提炼其内含的丰富意蕴, 进而选择一个深刻、精要的思想认识, 确定文章表达的主要意向。

二、立意的方法

下面简要谈几种常见立意的方法。

(一) 意义提炼法

例题: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 无奈洞口太小, 只好把自己饿瘦, 才钻进了园子, 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 却发现自己又胖了钻不出去, 只好再饿上几天, 才得以离开。因此, 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 又饿瘦了出来, 什么也没有得到。

立意提示:这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意内隐。我们从狐狸行为的意义上分析, 表面看狐狸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 但从生活的实质上揣摩, 狐狸吃过葡萄与没吃过葡萄却有本质不同, 也就是拥有了一种体验。从体验这个方面去立意, 毫无疑问是紧扣材料主旨的。

(二) 抓关键句法

例题:《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 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 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 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 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 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 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 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 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立意提示: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的主旨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 “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 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学生很容易明白材料的主旨:好奇, 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 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 (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 , 抓住这些关键句, 就能把握材料主旨, 准确理解材料, 正确立意。

(三) 多角度立意法

例题:《第三只小板凳》。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 有一次上完劳作课, 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 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 直到第二天, 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 说:“我想, 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拿出两只板凳, 举起左手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 刚才交的是第三只, 总比前两只强一些。”

立意提示:

这则材料涉及两个人, 那么我们起码可以有两个角度立意。

1. 从爱因斯坦的角度立意:

爱因斯坦认为第三只小板凳比第一只、第二只要好。那么, 在这三只小板凳中, 第三只小板凳当然是“成功”的。这个“成功”不是凭空得来的, 和什么有关呢?从爱因斯坦讲的“刚才交的是第三只, 总比前两只强一些”, 可以看出, 这是一种自信。如果一个人做事缺乏自信, 那么成功是不可能实现的。从爱因斯坦对老师的回答, 还可以看出, “成功”和“对失败的总结”“不断地做”有关。

明确立意:

(1)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2) 成功不是失败的累积, 而是对失败的不断总结。

(3) 持之以恒是成功的条件之一。

2. 从老师的角度立意:

老师认为爱因斯坦交的“小板凳”是“世界上最坏的板凳”, 这是老师对这个板凳的看法。这个看法太绝对, 因此是片面的。他不知道交的是第三只, 第一只、第二只板凳比第三只板凳更“坏”。老师这种片面看法和什么有关?要是老师知道这只小板凳的来历就不会断言“坏”了, 因此和不能“全面”看问题有关, 当然和“不调查了解”有关, 还和“静止看问题”有关。

明确立意:

(1) 要全面看问题, 切忌片面。

(2) 要从发展变化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 任何事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 将爱因斯坦和老师两方面的看法综合起来立意:

对一只小板凳, 制作者爱因斯坦认为好, 旁观者老师评价它“坏”。为什么对同一事物看法竟有天壤之别, 原因是什么呢?爱因斯坦认为好, 是与前两只相比的结果, 这个比是“纵比”, 纵比是和过去比, 可以比出进步。老师认为坏, 是与他自己见过的板凳进行比, 这个比是“横比”, 和好的、较好的比, 当然比出不足了。由此看来, 爱恩斯坦和老师对一只小板凳看法大相径庭, 这是“比”的结果啊。

那么, 什么是正确的比呢?既要纵比, 又要横比, 这样才能全面看待事物。看待事物, 既要横比, 又要纵比。

从以上三个角度立意可以找到立意的几条途径, 进而可以全面、深入地分析材料、明确观点。

当然, 除了以上几种立意的方法外, 还有如下几种常用立意方法:比较分析法、以果溯因法、辩明关系法、情感倾向法、逆向立意法等等,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恰当运用。

三、归纳总结

“立意”是写好材料作文的第一步, 也是学生常常感到头疼的问题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培养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和确立论点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立意方法和原则, 使他们少走弯路, 学会“立意”。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篇3

【摘要】本文对高考作文中出现的“新材料作文”作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问题作了归纳和论述,以期对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 审题 立意 语文高考 作文教学

所谓“新材料作文”,指的是提供一则材料或漫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一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漫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有的人也叫它为后话题作文。就其本质来说,新材料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另一种类型。比较而言,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有时隐性材料也增加了学生的审题难度。

新材料作文考查最初在05年的上海、福建、湖北高考卷出现,06年开始在全国卷使用,07年用漫画形式,今年使用最新的汶川地震材料。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范围越来越广,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作文可说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历来是各校备考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几年出现的新材料作文,它虽然给学生以更大的思考空间,但同时也加大了审题立意的难度。很多考生反映不知如何去审题,总觉得什么都可以写,却抓不准最佳角度,最好立意,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笔者下面就如何教学生审题立意谈三点体会:

一、分清所给材料类型

1.评论型

评论型是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对某现象的评论组成。开头和中间是过程,结尾常常显示出材料的看法。

2.故事型

故事型是指材料作文的材料由一则故事来组成,有开端、发展和结局,不过它强调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尽可能的丰富,以便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大的范围。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3.漫画型

漫画型是指提供的主要材料不是文字,而是有一定意义的图画。作文的要求是把图中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及包涵在形象之中的思想感情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一个孩子踩在西瓜皮上摔倒了……

4.对比型

对比型是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两则相反材料构成,一正一反两则材料事例构成对比。

5.对话型

对话型是指提供的主要材料由几个人或几种事物对话组成。如:参天的大树在烈日下显得一片葱绿。绿叶微微自得地点着头说:“我茂密的叶片遮住了阳光,才给大地留下了清润的花朵。”枝杈摇晃着身子警告说:“如果你不附在我的身躯上,烈日也会把你晒焦。”粗壮的树干翘首看着他们,低下头,一往情深地说:“我生命之泉,是我没有见过面的朋友——根须。”请据此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6.平行型

平行型是指材料由两则平行的材料组成。如,一段材料说不要怕,一段材料说不要悔。所选角度说一个都可以,但是最佳的角度是把两方面结合为好。

二、整体把握材料

材料作文所提供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学生必须认真阅读,不管是那种形式的材料,都要学会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可以从肯定、否定和辩证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归纳出一个鲜明的结论。如评论型和故事型的材料可教学生学会抓最后的收束句,漫画型材料学会读出漫画的内涵和寓意,对比型材料可从正反来写,对话型材料可找主要人物或有生活阅历的人的话来推敲,从中找出所含的经验或寓意,平行型材料一般要结合两个方面来写更合条理等。若所给材料都不符合以上这几种常见的类型,还可以通过因果、辨证关系来推主旨,最后要联系现实。审题时还要把握材料中作者的情感,明确褒贬。

三、学会立意的方法

1.抓关键句法。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如对话型材料一般是有经验的人或物说的话最有代表性,也最关键。评论型材料和故事型材料一般结尾是总结性或收束性的话,大都是主旨的提示话语。

例如:前面所举的大树的例子。三种事物绿叶、枝杈和树干,蕴含主旨的文眼是“生命之泉”,这个句子也是材料的关键句,整体意思是“生命之泉是根须”,抓住了句子这个关键,审题到这样的程度,立意自然一目了然。

2.正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如06年全国高考题“牧羊人和乌鸦”的寓言故事。我们可以按照正向立意这个方向去思考,牧羊人是主角,他说的话“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为正向立意,可以得出主旨为做事要有自知之明等。

3.逆向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假设(正反),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如06年全国高考题“牧羊人和乌鸦”的寓言故事。我们可以从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赞扬乌鸦的勇于尝试来立意,逆向立意更有新意。

4.辨正立意。材料作文的观点最能体现考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辨证地看问题,辨正地立意也就最能显出文章的深度。例如: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沿原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你怎么认为?请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这篇材料辨正来看,可从蚂蚁失败了六次还向上爬写“持之以恒”,也可从第二个人的说话来写“人要有自知之明”也可以写“变一条路”,但是如果要找最佳材料角度,综合来看,“变通与坚持”更合题意。

我们只有在平时让学生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不断练习,不断探索,才能审好题,立好意。

如何判断材料作文的立意 篇4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探析

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 邱为将

新材料作文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本文通过简述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概念内涵,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继而进一步探析提高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内涵

高中语文的新材料作文,是指在原有的话题、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它既有原来作文命题的优势,又能扬长避短,自成一派,因此在近几年来的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十分频繁。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虽是材料作文,但又不限制于文体,充分发挥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一般来说,它会提供一个或者是几个材料,却不会给出具体明确的话题和主题,与话题作文那种所给出的材料只是为引出主题而不同,其只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所给出材料的基础上,围绕着某个视角或侧面来自行审题立意,构思作文。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和思维多样性,避免应试作文的死板和样式化,也减少了原有材料作文的`“过硬”和话题作文的“过宽”的不足,同时又继承了材料作文讲究审题和话题作文体现开放的优势,可谓是一石二鸟。

从近几年的高中语文考试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来看,其材料可以按三种形式来分类。一种以层次数量来划分,则可分为多个材料和单一材料,多个材料往往是让人从中对比出某些主旨,而单一材料则可从一个材料中即可找出写作的角度;一种以主观形式来划分,可以分为图画材料和文字材料,这两种材料可以很快地分辨出来;一种以显隐性内涵来划分,就可分为隐性型材料和显性型材料,隐性型材料通常通过寓言类这样假托的故事来拟说某个道理,由此及彼,而显性型材料则多使用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事件或现象来说明问题,内容比较显见[1]。

二、当前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而当前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中主要存在着这些问题。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教师在高瞻远眺地指导学生在审题、布局谋篇等等的关键环节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对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功利性,未能发挥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和生活构建积累,缺少对学生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关心,未能积极地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感悟、理解、分析和概括联系的能力。2.语文教师在训练新材料作文时的训练方法守旧,对学生文化积累内涵关注不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新材料作文训练的方式往往与以前的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训练方式一样,往往是现场布置,课内完成后过至少一两周再来讲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反馈慢,而且学生得到的实际效益也甚微。3.教师间的合作和集体智慧未能发挥。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审题往往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但一个语文教师可能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未能各个方面都准备到,但如果经过语文科组间的彼此讨论,相互表达共赏,那往往会取得不一般的效果。4.教师未能教会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这一点是最关键的。因为学生如果审题出现了偏差,那其作文的立意也会出现严重的偏离,如此一来,其作文也就难以符合要求了。

三、提高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策略

在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如此重要的背景下,提高对此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关键了。而在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教学中,教师们有句行话是“搞定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作文迈向康庄大道”,可见在教学新材料作文时,对作文审题立意教学是十分重视的。提高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

1.坚持新材料作文审题的“三性四清”原则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新材料作文审题时,要给学生明确指出“三性四清”的原则,要学生明白在面对那些材料来审题时,坚持全局性、多元性和筛选性,同时也理清主次、分清对象、想清关系、解清含蕴,这既要对作文材料有整体意识,并从多个不同角度来审视材料,还要对自己所得到的角度进行筛选,选择最能符合材料的观点,而且这个观点还能让自己有话可写[2]。

2.整体把握,找出关键,提炼本质

教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面对没有是非曲直的叙事性材料时,要学会立足于材料的整体,辨清材料中所涉及的各个对象和范围,教会他们不要断章取义,透过全局来提炼材料的本质,找出关键的词句,从而提炼出带有生活气息的立意角度。例如,猪八戒捡到镜子,得意地照起来却看到镜子里是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尖嘴巴的丑八怪,即刻就火冒三丈、恼羞成怒,用九齿钉耙将镜子砸碎。当八戒再看地上镜子的碎片时,每个镜片都有个丑陋的猪八戒。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则材料时,要从整体把握,抓住材料主体行为的本质。八戒面对自己的弱点时不肯承认自身的不足,无法接受批评讽刺,还推卸责任,打击报复镜子。而镜子则坚持实事求是和真理,不畏惧强权和报复,即使被砸碎仍大无畏地直映猪八戒的本真面貌。这样一看,好像有两个主题可选,但为了更能符合材料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强调思想积极和情调健康,那这则材料的审题立意本质就更倾向于做人要像镜子般实事求是,威武不能屈。

3.化大为小,求同存异,道理升华

在教学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时,往往在分析含蓄而隐喻的材料和多则材料联合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习将这些材料的某个共同点加以概括并提炼,将大化为小,揭示材料中所隐含的那个道理和哲理。例如,一滴水在宇宙中只是个微不足道的点,但它能反射整个太阳,这意味着太阳被“压缩”到水里了。当我们凝视潭水的眼睛时,似乎也看到了个奥秘无穷的宇宙。这个题目视角看似很大,意味深长,但通过化大为小,将其中的哲理升华。

【参考文献】

【1】冯金生。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材料作文的常见病症。

2.探索归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3.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4.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5.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能力目标

考试中能准确审题立意。教学重点:

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教学难点:

归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战国时,有个着坐马车的旅客,说:“我要到楚国去。” 大臣季梁问:“你去楚国,为什么面向北方?” 旅客说:“我的马非常好。”季梁说:“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道路呀!”旅客说:“我的盘缠多。” 季梁说:“盘缠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道路呀!”旅客说:“我的车夫驾车的技术好。” 季梁说:“这几项条件越好,离开楚国就越远了!”那位旅客闹了个笑话,走错了方向,走得越远,离目标就越远。

同样,审题失误,文不对题,即使写得洋洋洒洒,也只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审好题呢?仔细审题,选择新颖的表现角度,巧妙地构思是十分重要的。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1.关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2.什么是审题立意? 文章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所以,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命题意图的明确的论点。很多考生提炼不出明确的论点,因而议论往往失去中心;有些考生论点虽明确,却不能紧扣所给材料,不符合命题意图,也就是说,不是最佳立意。这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文章的质量。

预习讲评: 课前预习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具有强烈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还有人说,如果你是一位独立思考的思考者,你就是你思维的主人,而非奴隶。(通州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

这是一道言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泰戈尔的观点,强调“合作精神”;第二个要点是卡耐基的观点,强调“独立思考”,两个要点构成对立统一关系。

(1)谈合作的重要性,但不否定独立思考。(2)谈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不否定合作。(3)谈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天然合一。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2016年江苏高考卷)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材料作文,材料由三句话时,以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引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话语,进而拓展到·个性"与“创新意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隄·句质朴的俗语说的既是·种叙事准则,更指向修辞背后的“该”,“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命题,反其道而行之,但这不是故意在·说反话”'因为:第一面对同一个对象大家都有话说,这个话很可能就是人同此心千人―面的这样的话―个智慧的说话人当然不必再说;第二,大家都无话可说处,才值得细细思索―说再说,因为世界处处潜藏着秘密,等待着有慧心慧眼的人去开启,以上两层意思需细心体会,材料以破折号后面的简短话语加以提示,“有话则短"是不走寻常路,避免无谓的重复之意;“无敌长"是在众人觉得“无话可说处"独出机杼充分表达己见,在众人无所发现处有所发现和思考,其实,不单说话,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创造都应该避开大家都觉得有话要说,于是版大家所说之·常识”固化扭曲的对象,于大家无话可说处本着自己的慧心慧眼作深度的掘: 进,需要注意的是“有话则短,无话贝账"如果流于表面不管有理没理都要对着干,那就不 是州生的彰显”而是另一种言从,不是“创新意识的闪现r而是另一种重复,所以,材料连用 两个有时"来提示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所蕴含的个性和仓断是或然而不是必然的.由此可见打开本材料的路径是多样的:考生既可以阐释自己对于那句俗话的理解,引申出修辞产诚"的意蕴,也可凉这个偈语式的格言作出自己的解读,剖明它的丰富内涵更可以勾连起二者,思索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既可以讨论年轻人所热衷的“不走寻常路”的个性彰显主题也可以结合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的例证总结升华出创新意识的问题来,正因为材料具有开放性,考生的文体选择就可)是多样的:既可以就材料所提示出来:的多个维度作辩证思考,写议论文;也可以选择恰当的名人故事或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作铺:陈生发,写记叙文;还可以子发一些别人所未发之情,写抒情散文,本作文题的命题思路延续了江苏高考作文数年来的―贯风格学生易于上手,材料的开放性既引领不眼次的考生各显神通,也利于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从而保证最大程度的公正,材料本身既有内在的辩证性,又指向个性的彰显"和创新意识的闪现·引:导考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个性和培养创新思维体现了鼓励创新、彰显个性。

3.审材常见病症

联系本班学生实际,展示一些学生审题不准的作文,小结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常见病症。(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2)笼统含混,泛泛而谈(3)抓住一点,不及其余(4)抓现象而弃本质 4.审清题意三原则(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三、结合练习,探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课前分发练习材料,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上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

(2)组长将本组有代表性的立意写于黑板上(3)各组间互评(4)老师分析小结

(一)方法归纳 【材料1】

经历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有关部分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2016年全国卷3)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 材料可以压缩为:

小羽自主研发,获得专利,公布工艺流程,拟定标准,规范市场,不断创新,最终成为致富带头人。

可见,小羽的成功,既有创新开放,又有规则合作,更有分享与共享的时代正能量。A类:创新、规则(规范、规矩)、共享等; B类:奉献、团结、合作、诚信、宽容等; C类:注重根本、坚持、变通、舍得、打假等。

只有关键词而未扣材料(即单向立意)作文不能超过45分。即强调综合立意,体现理性思考。

规范市场,为创新护航 创新之泉与市场规范 抱步死守,不如携手共进

探索创新,分享推广,实现合作共赢 远见与胸襟拓展创新之路 唯诚信与规则不可辜负 小结: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板书 :

(一)提炼中心

【材料2】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2012年上海卷)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

人们舍弃自己“心灵的微光”的原因,正是因为人们认为“这是自己的东西”,无足珍贵,这是一种极度不自信、妄自菲薄的表现。既然如此,人要坚守自己“心灵的微光”,最重要的莫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从而“肯定自我的价值”了。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引申到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人要有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就再好不过了。

如果单从作文题目出发,最直接的立意就变成了人们应该珍惜自己“心灵的微光”,学会从自己的角度,自我反省,自我审视,并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发自每一个人的“心灵的微光”都自有其价值,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只是他并没有像“天才”一样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抒发出来。

如果要深入分析的话,首先可以对“心灵的微光”加以界定,你认为的“心灵的微光”究竟是什么东西?是灵光乍现的灵感?还是思想的火花?是日常生活的感悟?还是发人深思的哲理?总之,“心灵的微光”可以是灵感之光,是思想之光,是智慧之光,是存在之光(以上为纵向分析),也可以是诗意之光,是自由之光,是正义之光,是公正之光(以上为横向分析)。对“心灵的微光”的理解和界定,实则决定了作文立意的高低和议论的深浅。

小结: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板书 :

(二)辨明关系

【材料3】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 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等,就明显偏离题意。

小结: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板书 :

(三)情感倾向

(二)巩固练习

1、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说:“生活如同一朵玫瑰花,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标题;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准确审题立意

(1)确定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它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而且从整体上来理解,蕴含着一个关系性话题:梦想与现实。有的同学可能抓住“生活如同一朵玫瑰”这句来立意,那就应该想想,缪塞为什么这样比喻生活。他之所以把生活比作玫瑰,那是因为他认为生活中有梦想,有现实;梦想像玫瑰花瓣,现实如玫瑰花刺。因此,可从整体上作如下立意:既要有梦想,又要立足现实(依托现实)。

这是一个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题,而且从整体上来理解,蕴含着一个关系性话题:梦想 与现实。有的同学可能抓住“生活如同一朵玫瑰”这句来立意,那就应该想想,缪塞为什么这样 比喻生活。他之所以把生活比作玫瑰,那是因为他认为生活中有梦想,有现实;梦想像玫瑰 花瓣,现实如玫瑰花刺。因此,可从整体上作如下立意:既要有梦想,又要立足现实(依托 现实)。

若抓住“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这句,可侧重“梦想”作如下立意:让梦想照亮(改变)现 实。要知道越是现实如刺,越需要有梦想来激励自己指引自己。或者说,现实难免让人沉沦,只有心怀梦想,才能拥有一个美丽人生;或者说,之所以感到生活美好,那是因为我们无论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还有梦想。

若抓住“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这句,可侧重“现实”作如下立意:立足现实或依托现实,才能实现梦想。梦想再美好,如不立足现实,梦想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或者说,人只有 经受严峻现实的考验,才能开出最美的人生之华。

也可作如下立意: 1.生活再美好,也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对生活要有一个豁达乐观的心态; 2.生活不是只如玫瑰花般娇艳,如玫瑰花瓣般的现实背面往往掩藏着丑恶,因此,人类 要学会自省,要有自我批判的精神。如以以上观点来写文章,一定要在文章开头有一个观点引出的过程,而且需要有足够的 视野和深厚的积累,要慎重。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赞美是照亮人生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成长;批评也是人生中的亮光,没有这道亮光,我们或许就会迷失方向。(无锡市2017届高三期中检测)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准确审题立意

(1)确定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延续了高考作文采用名言警句的命题形式,第一句化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第二句是命题者据此仿写的。

从概念的界定而言,本题三个关键词“赞美”“批评”“赞美和批评” 第一句话用阳光来形容赞美,突出了赞美温暖、激励的作用,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而能够赞美别人,更是一种气度,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慧,一种境界。题目强调的是赞美的意义和作用。从思辨的角度来考虑,有时候赞美也是一种精明、隐秘和巧妙的奉承,它能从不同的方面满足给予赞扬和得到赞扬的人们,所以,从辩证分析的角度,学生也可以谈“捧杀”的危 害,谈目的不纯言过其实的赞美对成长的妨害。

第二句话用亮光来形容批评,突出了批评的指引作用,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虚妄,同时句子中用了一个“也是”表明是和赞美对举的。要注意的是本句中用一个“或许”来限定批评的作用,在此就暗示了有些方式方法错误、情感态度偏激的批评可能就会让人丧失自信、自尊和自爱,讽刺挖苦不是批评,所得结果适得其反。

3、有个成语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也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播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2017届高三下期初六校联考)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准确审题立意

(1)确定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的重心在后面一句话。从后一句入手或者两句话联系起来谈,视为切题。如:即使收获跳蚤,也要播种龙种;得到瓜豆当可喜,收获跳蚤也不悔;付出与回报。如果只从前一句阐述,视为合题,如:付出总有回报。如果空泛地谈“理想与现实”“要辩证地看待”等,则视为偏题。

四、课堂总结

总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的,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最佳角度构思作文。

五、布置作业

分层作业,基础练习每位同学都要完成。纵深挖掘供层次较好同学完成。

(一)基础性练习

4、有人说,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也有人说,你能走多远,舞台就有多大。(如皋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二)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准确审题立意

(1)确定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材料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就自己的人生大舞台。

第一句强调目光的长短、眼界的大小影响人生舞台的大小。一个人的目光长远、视野开阔,才会跳出狭小的圈子,走向更大的舞台,舞出更精彩的人生。

第二句强调一个人践行道路的远近影响人生的舞台的大小。走得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第三,我们可以讲两句结合,既要有长远的眼光、开阔的视野,又要付诸行动,方能走向更大的舞台。

5、.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但是,林中枝繁叶茂的大树又往往和其他的树保持着足够的距离。(无锡市2017届高三期末)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准确审题立意

(1)确定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赞美是照亮人生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成长;批评也是人生中的亮光,没有这道亮光,我们或许就会迷失方向。(无锡市2017届高三期中检测)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准确审题立意

(1)确定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延续了高考作文采用名言警句的命题形式,第一句化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第二句是命题者据此仿写的。

从概念的界定而言,本题三个关键词“赞美”“批评”“赞美和批评” 第一句话用阳光来形容赞美,突出了赞美温暖、激励的作用,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而能够赞美别人,更是一种气度,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慧,一种境界。题目强调的是赞美的意义和作用。从思辨的角度来考虑,有时候赞美也是一种精明、隐秘和巧妙的奉承,它能从不同的方面满足给予赞扬和得到赞扬的人们,所以,从辩证分析的角度,学生也可以谈“捧杀”的危害,谈目的不纯言过其实的赞美对成长的妨害。

第二句话用亮光来形容批评,突出了批评的指引作用,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虚妄,同时句子中用了一个“也是”表明是和赞美对举的。要注意的是本句中用一个“或许”来限定批评的作用,在此就暗示了有些方式方法错误、情感态度偏激的批评可能就会让人丧失自信、自尊和自爱,讽刺挖苦不是批评,所得结果适得其反。

7、有个成语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也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播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2017届高三下期初六校联考)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准确审题立意

(1)确定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的重心在后面一句话。从后一句入手或者两句话联系起来谈,视为切题。如:即使收获跳蚤,也要播种龙种;得到瓜豆当可喜,收获跳蚤也不悔;付出与回报。如果只从前一句阐述,视为合题,如:付出总有回报。如果空泛地谈“理想与现实”“要辩证地看待”等,则视为偏题。

8、《华严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海安中学2017届高三期中)

9、人是群居的动物,人群密集处总显得热闹而繁华,但哲人们却总在说独居有无止境的好处。你对此是怎么看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2017届高三上海虹口区一模)

(二)纵深挖掘

我们会遇到很多作文题,这些作文题各不相同,其实很多作文题的题旨具有相通处,我们不妨来看下面四道作文题的题料。

1.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三是寻找自己。(2017届高三南京一模)

2.如果置身地狱,免遭痛苦有两种方法: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它们,使它们存在下去,赋予它们空间。(2017届高三苏州零模)

3.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更加宽容,然而特立独行要承受压力,在群众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塑造成他人希望的样子,甚至抛弃是非去换取归属感。(2017届高三常州期末)

4.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但是,林中枝繁叶茂的大树又往往和其它的树保持着足够的距离。(2017届高三无锡期末)

请分别指出上述四个作文材料的立意,然后分析它们的异同。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案 篇6

一、课前预习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有人说,具有强烈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还有人说,如果你是一位独立思考的思考者,你就是你思维的主人,而非奴隶。(通州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2016年江苏高考卷)

二、审材常见病症

4.审清题意三原则

(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三、结合练习,探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一)方法归纳

【材料1】经历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有关部分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2016年全国卷3)

小结: 【材料2】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2012年上海卷)

小结:

【材料3】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小结:

(二)巩固练习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准确审题立意

1、法国作家阿尔弗莱德缪塞说:“生活如同一朵玫瑰花,每片花瓣代表一个梦想,每根花刺昭示一种现实。”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受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标题;2自定立意;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赞美是照亮人生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成长;批评也是人生中的亮光,没有这道亮光,我们或许就会迷失方向。(无锡市2017届高三期中检测)

3、有个成语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也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播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2017届高三下期初六校联考)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分层作业,基础练习每位同学都要完成。纵深挖掘供层次较好同学完成。

(一)基础性练习

4、有人说,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也有人说,你能走多远,舞台就有多大。(如皋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质量调研二)

5、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但是,林中枝繁叶茂的大树又往往和其他的树保持着足够的距离。(无锡市2017届高三期末)

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赞美是照亮人生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成长;批评也是人生中的亮光,没有这道亮光,我们或许就会迷失方向。(无锡市2017届高三期中检测)

7、有个成语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也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播种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2017届高三下期初六校联考)

8、《华严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纪伯伦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海安中学2017届高三期中)

9、人是群居的动物,人群密集处总显得热闹而繁华,但哲人们却总在说独居有无止境的好处。你对此是怎么看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2017届高三上海虹口区一模)

(二)纵深挖掘

我们会遇到很多作文题,这些作文题各不相同,其实很多作文题的题旨具有相通处,我们不妨来看下面四道作文题的题料。

1、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三是寻找自己。(2017届高三南京一模)

2、如果置身地狱,免遭痛苦有两种方法:接受地狱,成为它的一部分,直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在地狱里寻找非地狱的人和物,学会辨别它们,使它们存在下去,赋予它们空间。(2017届高三苏州零模)

3、我们所处的时代,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更加宽容,然而特立独行要承受压力,在群众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塑造成他人希望的样子,甚至抛弃是非去换取归属感。(2017届高三常州期末)

4、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但是,林中枝繁叶茂的大树又往往和其它的树保持着足够的距离。(2017届高三无锡期末)

请分别指出上述四个作文材料的立意,然后分析它们的异同。

相同之处:

多则材料如何审题立意 篇7

[同质型材料] 同质型材料的各个材料体现的是同一个观点,可以从同一个角度说明,也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解释。

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高考要求作文。

①“开心辞典”现场,每过一关主持人王小丫总是问选手:“继续吗?”如果继续,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可能实现更大的梦想;一种是失败,退回到你原来的起点。一位选手很幸运,一路答对了9道题,实现了他原定的梦想,但同时也用完了三种求助方式。“继续吗?”“不,我放弃。”“真的放弃?不后悔?”王小丫一连问了三次。他连犹豫都没有,笑着回答:“不后悔,因为应该得到的我已经得到了。”

②有个小宝宝,伸手到一个装糖果的瓶子里,尽可能多地抓了一把糖果。当他把手收回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糖果,又不能把手退出来,急得大哭。爷爷劝他说:“宝宝,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就很容易出来了。”

分析 两则材料的意蕴一正一反,①从正面举实例,②从反面讲故事,但其“质”是相同的,都在告诉我们:生活中要懂得放弃。

[异质型材料] 材料彼此观点是相對甚至是相反的,审读时要从不同角度提炼出每则材料的观点。

例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高考要求作文。

诗人:走过的路使我暗自惊心/为什么要这样曲曲弯弯/浪费着生命/如果走成一条直线/岂不节省许多光阴

学者:曲线包容着无穷多的直线,避免了单调和重复,曲线构成的生活更富有弹性。

分析 诗人认为生活“走成一条直线”更理想,学者认为“曲线构成的生活更富有弹性”,两则材料的“质”(观点)相对。

[递进型材料] 几则材料存在递进关系,前一则材料引出作文的话题,后一则或几则材料对前一则材料进行补充和升华。

例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高考要求作文。

①当代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

②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③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分析 ①抛出一生做一件事与一生做多件事的话题。②③分别用雷杜德和苏东坡的例子来印证“一生做一件事”和“一生做多件事”。②③是对①观点的升华。

在分析了材料之间的关系后,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怎样为多则材料立意?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求同立意] 同质型的材料,审题立意时自然是“求同”,努力去挖掘材料的共同点。要特别注意的是,同质型材料往往给人形式上的相异性,有时甚至是内容上的相异性,我们需要抓住各则材料相同的“质”。如例1①中的选手适时放弃,避免了损失;②中宝宝不放弃,进退两难。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放弃才能得到”。立意呼之即出:有舍才有得;贪婪,也许会连已经拥有的东西都失去。

[求异立意] 对于异质型材料,首先要找到各则材料的“异”,即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然后从材料的对比中提炼观点,并选择一点作文。如例2中,诗人和学者的观点对立,我们不妨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注意,只能选一个观点)加以阐述。从诗人的角度来立意: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不能总是走弯路,要有智慧。从学者的角度来立意:生活因弯路而多彩/生活不能过于单调/弯路(挫折)也是生活的一种姿态。

[深刻立意] “求异”立意要求我们在材料给出的观点之中多选一,这样行文虽然不会偏离题意,但却不是最佳立意。如果我们要提炼出与材料吻合度高的观点,就必须对多则材料进行辩证分析,找到“异”中之“同”,也就是要从看似矛盾的观点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

例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高考要求作文。

①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不小心摔碎了一把小茶壶。这把小茶壶跟随她多年,是她的心爱之物。壶碎令她心痛,但新凤霞马上安慰自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得马上赔自个儿一把壶!”新凤霞不再责怪自己,扔掉碎壶,迅速上街,买了一把更加漂亮的小茶壶送给自个儿。新凤霞把新壶摆在原处,禁不住露出舒心的微笑。这件小事体现的是一种“与自己讲和”的智慧。

②巴金说:那些总是与自己的现实处境讲和的人,他的灵魂也不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分析 两则材料表明的观点恰恰相反,如何异中求同,从而获得深刻的立意?仔细分析材料,我们不难发现:①“与自己讲和”是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引发的感慨,它强调“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而②的着眼点则在“总是”和“现实处境”这两个关键词上,并非全然否定“与自己讲和”。由此我们就能找到两种观点的契合点——“与自己讲和”是智慧,但不能“总是”与自己讲和,不能和“现实处境”讲和。

找到了这个契合点,接下来就能辩证地、深刻地去立意了:在生活中,小事上我们要拥有“与自己讲和”的智慧,但是大的原则问题决不能一味“与自己讲和”;“和”与”不和”的智慧关键在于它是否触碰了我们的底线;人要学会“与自己讲和”,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得失,但不能够以此为借口,麻痹自己,丧失斗志。

练 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同高考。

①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一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抽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 。

②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中一筐装得最满的大框,费了好半天也没搬动。他喘了口气,重新寻了一筐小的,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③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金给他。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之后就将追回来的20万贷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分得了1万英镑的奖金。

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篇8

1、教学过程

(1)多则材料文题的写作,一般指含有两个以上材料文题的写作,立意时应先概括每段文字的中心,然后根据段落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确定立意。如果是并列关系,应对各段立意进行合并总结。

(2)遵循三大原则

1.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材料的意旨。最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断章取义,立意成文。

2.多向性原则。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读材料。3.最佳性原则。选准角度,选取最佳角度立意成文。

2、示范讲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腾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 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 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1.第一步逐 一分析把三则材料进行压缩:

材料一是道尔顿把樱桃红色的袜子当做棕灰色袜子送给了妈妈,经过仔细研究,他发现了色盲症,填补了医学上的一个空白;

材料二安藤百福看到人们排队购买拉面,于是购买了油和面,经过一 年的艰苦研究,发明了方便面,创造了一个新产业;

材料三乔利把灯油弄到了客人的衣服上,后来他 发现沾灯油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清除了污渍,由此,他经过艰苦的研究,发明了干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洗衣方法。

道尔顿——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发现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安藤百福——已经破产,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

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 干洗剂

2、第二步综合归纳:概括整合,提取核心信息

三则材料均含有由现象问题之因,引起思考探索之行,最后得出努力之果的过程。每个问题的产生,都具有其偶然性,而问题的解 决都市留心生活、努力思考、探索的必然;每一问题发生时,都呈现“不好的一面”(道—患色盲症、安—破产受窘、乔—赔偿),而问题的解决,都是“可喜的结果”。

道尔顿、安腾百福和乔利最后都获得了成功,他们的成功是有相同之处的,那就是不仅从困难、危机、细节中发现问题,而且善于思考探究并着手解决。

3、第三步抽象概括,展开思路,根据三则材料的共性进行立意。

(1)留心生活,就会有所发现(2)要做生活的有心人(3)发明创造,就在生活当中(4)勤于思考,是成功的保障(5)善于发现并努力探索,才能成功(6)人生因思考和探索而精彩(7)留 心生活,抓住机遇,才能成功(8)偶然与必然;发现与成功等等

高考作文的要求是“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这与以往“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的写作要求是有明显区别的。而作文评分标准中有了“写作要符合中心题意和重要题意”这一要求,这反映了命题者的意图:审题必须从材料出发,作文立意不能漫无边际,要求紧扣三则材料,立意角度要符合三则材料关联的内容。

3、几则练习

(1)阅读以下 三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咻,吵闹,喧哗。傅,教导。这里有位楚国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戴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

【提示】

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同点来立意。切忌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含义的。

4、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句养花的谚语:“养花先养叶,养叶先养根。”意思是要想使花开得好,必须先把花的根、茎和叶子养好,如果花的根、茎叶、还没未生长发育好,就急着让它去开花,那么开出的花往往就会花期短,花头小,颜色也不鲜艳。根深叶茂,叶茂花繁。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驶时就力不从心。

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长跑的要诀却是要保持实力,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材料立意分析] 材料一养花要先养好根叶,不能急于让它开花。材料二是说磨合期,欲速则不达。

材料三强调长跑比赛,起跑并不重要,如果急于求成,则有可能会输掉比赛。要遵循客观规律或者循序渐进才能成功。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打好基础对成功非常重要。要重视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于丹)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易中天)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立意分析]

材料一中于丹强调志存高远,勇攀高峰;

材料二中易中天则强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两个人的话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我们可以采用互补法实现 二者的统一。最佳立意为:一个人要想成功,既要胸怀大志,又要能做到脚踏实地。

总之,以上我们归纳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这种类型作文必须从整体考虑,切忌把几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事论事;其次要弄清几则材料间的联系,寻找联系点,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材料。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篇9

1、掌握多则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2、通过严谨的步骤,审出精当的立意。

多则材料文题的写作,一般指含有两个以上材料文题的写作,立意时应先概括每段文字的中心,然后根据段落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确定立意。如果是并列关系,应对各段立意进行合并总结。

遵循三大原则

1.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材料的意旨。最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断章取义,立意成文。

2.多向性原则。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读材料。

3.最佳性原则。选准角度,选取最佳角度立意成文。

选取最佳立意,遵循以下原则

1.题目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触及材料主旨的角度; 3.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4.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选取恰当的思维切入口: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10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审题方法

相对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而言,新材料材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那么新材料作文该怎样审题立意呢?

一、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1.从抓关键词、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开头、结尾、对话),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抓住“爱坐前排”、“成功”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

2.多角度分析。一般来说,材料的各个意义点,是蕴含在材料所涉及的人和事上的,因而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人和事入手,问个“为什么”,提炼出多个观点。如: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这则古希腊神话故事写了三个人物,即安泰、盖娅和赫拉克勒斯。记了一件事: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安泰与盖娅是母子关系,安泰与赫拉克勒斯是对手关系。明乎此,我们就可以对这则材料作出多角度分析。

(1)从安泰的角度。无敌英雄安泰为什么会失败?一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忘掉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力量的来源。据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论点:①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②党只有紧密依靠群众,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③时刻不忘祖国母亲的栽培。二是因为没有自知之明,我们可以运用假设推理进行分析,假如安泰知道自己离开大地母亲便失去力量,他就不会被对手骗至空中决斗,由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论点:④自知者明,只有能自知,才能无往而不胜;⑤要扬长避短。

(2)从母亲的角度。安泰的悲剧,做母亲的有没有责任?她为什么仅仅给予力量,而不努力培养安泰的自立能力?由此可以提炼出:⑥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⑦让“安泰”们早些独立;⑧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3)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他为什么能打败安泰?由于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由此可以提炼出: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⑩出奇才能制胜;{11}要讲究方法。

3.以果溯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以果溯因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请您一定打。”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尽管没有工作经验,但是面试细节反映了她具有一个财务人员所应当具有的良好素质和人品,结果她被录用了。我们可以从女大学生应聘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切入来立意:①从坚毅的品格切入。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②从诚信的品格切入。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计”,她却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种诚信的品格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③从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切入。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④从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4.对比法。材料中的各个要素之间或同一要素的前后,往往构成一种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往往可以准确地提炼立意点。如下则材料:

几个人同喝一口井水,只是有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有人用瓷碗泥杯盛着喝,有人干脆用双手棒着喝。于是用金玉之人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而用泥瓷之人则觉得自己贫贱了许多,只有那用双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说:“好解渴啊!”

在这则材料中,面对一口井水,三种人,三种喝的方式(金杯、泥杯、手捧),三种不同的感觉(结果)。显然,前两种人是一层对比,尽管喝的方式、结果不同,但实质相同,均被外物所左右,故没有品尝到水的甘甜;第三种人与前两种又是一层对比,不受外物拘束,尝到了水的甘甜,可见:①受外物所左右的人,是不能品尝人生真味的;②只有不受外物所左右,才能品尝人生真味,享受生活的乐趣。

5.從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审题立意。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有了竞争,才会产生活力发愤进取;没有竞争,就会丧失活力,忘掉进取。自然界如此,人也如此,一个企业也如此。③没有危险、没有危机感,在无忧无虑中生活,其结果必将失去一切。④有了生存的压力,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千方百计去找寻生存的出路。

6.逆向分析。即从常人思维的反面去思考分析,具体思路是先从常人的思维出发,提炼出观点,再从这个观点的反面去思考分析。

我们可以“东施效颦”这则材料为例。我们可以从常人的观点“东施无自知之明”出发,作逆向分析:东施为什么要去模仿西施?因为东施知道自己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模仿的愿望是好的,不模仿,那么她就无望使自己变美些。这比起那些生得丑却自以为不错,不采取措施去改变的人,不是更有自知之明么?可见:①东施是有自知之明的,值得赞颂。再说,要模仿就难免会失败,可是不模仿就永远不可能提高,不可能改变现状,东施的失败仅是技术上的失败,只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总会成功的。可见:②东施勇于改变现状、大胆模仿的精神值得提倡。运用逆向分析法立意,往往会起到标新立异的效果。但是并非任何材料都可以作逆向分析的,这点应特别注意。

7.假设推理。假设某种情况成立,然后推究可能产生的结果。仍以东施效颦为例。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假如东施也是个美人,去模仿西施,那会怎样呢?这样东施自然不会被人嘲笑,但绝对不会变得更美,因为:①美需要创新;②一味模仿别人,就永远停留在别人之后。

二、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1.求同分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多则材料。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找出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如: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示将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以后会通过义演等手段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三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关键词是“慈善”,共同点是“名人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①慈善时尚化会是一种进步。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③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④奉献爱心,社会更和谐。⑤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⑥用慈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⑦让更多的人拥有对社会的爱和责任。⑧做个慈善的人,让世界更美好。⑨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⑩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

2.求异分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如: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报载一:有位美国老太太听说中国人很聪明,决心试一试。她从许多中国孩子中挑出一个10岁的女孩,一个7岁的男孩,一个5岁的女孩。她宣布的游戏规则是:三个用线系着的小球代表三个小孩并由他们各自牵着,三个小球都放在一个代表井的瓶中:“井”口仅容一“人”进出。“现在”“井”里突然冒出大水,三个孩子必须在7秒钟内“逃出”井口,否则就会被“淹死”。这个游戏在许多国家的试验结果都一样:三个孩子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全都“淹死”在那口“井”里。在中国的试验却让这位老太太感动得热泪盈眶。三个孩子在10岁女孩的指挥下,5岁女孩先逃出,7岁男孩次之,10岁女孩作为姐姐,最后逃出,总共只用5秒钟。

②报载二;1994年11月下旬:辽宁阜新市一家卡拉OK厅起火。由于大家惊惶失措,没有打开安全门进行疏导,厅里的人个个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竟有233人拥挤在门口,也死在了门口。

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两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两则材料都是说,在大难面前如何逃脱的问题,但两者结果不同。一个有组织指挥,长幼有序,先人后己,全部安全“逃出”;一个混乱无序,不讲仁爱礼让,全都葬身火海。这告诉我们:在大难面前,能临危不乱,指挥有序,可能安全逃离;而混乱争逃,互不相让,可能导致同归于尽。这便是作文的立意点。

三、漫画类材料的审题立意

漫画是作画者精心“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瞬间”并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直观的画面,来揭示现实生活的。由于漫画的寓意深藏在直观的画面之中,因而给观点的提炼带来一定的难度,也由此决定了漫画材料在提炼观点上有特殊的要求。漫画类材料的审题立意可按“仔细观察→把握深究→联想引申”三个步骤进行。

1.仔细观察,弄清画面意义。作画者的意图往往隐含在直观形象画面之中,因此要看懂漫画,首先就必须仔细地去观察画面。如1983年全国高考作文:

首先,要对画面作整体的观察,以获得一个总的、全面的认识。画面上部是一个拿着工具(铁锹)的人,在他身后有五个大小深浅不一的坑,坑的下面是水,画题是“这下面没有水,换个地方再挖”。经这样的观察,不难明白,这幅画是一个人在挖井找水,挖了五个大小深浅不一的“井”后,认为这里没有水,便换一个地方去挖。这样大致把握了画面。接下来,要仔细观察局部。就是在对画面整体认识的指导下深入细致地观察画面的细节部分。一般地说,漫画常常由人、物、景组成,三者中人当然是主要的,物、景都是为表现“人”服务的。因此,要特别重视“人”的观察,不仅要仔细看外部特征:穿着、动作、神情、年龄等;还要体察心理活动、性格、身份等。同时,还要认真观察人物活动的背景,周围事物与人的关系。画面中人物是主要的“细节”:他左手拿着铁锹,右手拿着衣服,穿着背心,高卷着裤腿,从他的装束看,他是经过了一番苦干的。再看他的神态:昂首高步,嘴撇着,叼着烟,说明信心十足、对花大力气而未找到水之事很不以为然,他认定此處无水,别处定能挖到水。

2.深入探究,把握漫画的寓意。通过对画面的仔细观察,明晓了画面含义,但画面含义往往不等同于寓意,即作者的意图。比如下面这幅漫画《人啊,人!》:

通过对画面的仔细观察,可以知晓画面含义是:讽刺人竟不如猴,忍心面对落水者而见死不救。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何选择猴子作参照、映衬物?人不是猴子变的吗?人自然应比猴子进化多了,可是今天怎么了!同类遇难竟能怡然岸畔,处之泰然?比起我们的“祖宗”猴子,不感到惭愧么?——这究竟是进化还是退化?至此,我们可以大致明白漫画的寓意:讽刺当今一些人道德良知的沦落,揭示社会风气与当今经济建设高度的反差现象,呼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

3.联想类比,作合理引申。发挥联想、类比的能力,将漫画的寓意合理引申到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作文的立意点。仍以1983年高考作文题为例。地下明明有水,可是挖井人却嘴一撇,认为“这下面没有”,为什么?

(1)从挖井深度的角度作深究联想。五个深浅不一的井,其中有个就将到水面,可惜未再挖下去。可见不可浅尝辄止,贵在坚持、深入。联想现实生活各个方面:①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发现人才;②要想成就事业,就得咬定目标,不懈努力。如果再作深究:挖井人为什么不坚持挖下去?缺少韧性与毅力是原因之一。现实生活中立志者多,而成功者少,原因之一不正是缺少韧性与毅力吗?可见:③韧性与毅力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2)从“井”的数量的角度深究和联想。挖井人挖了五个“井”不见一点水,他没有去总结一下,去探究原因,却要“再换个地方挖”,他能挖到水吗?联系现实生活,可得出:①不作调查研究的干是盲目的干;②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调整。

(3)从挖井人的态度的角度深究联想。挖井人在不断的失败面前,仍然充满自信和干劲,这是很可贵的,但是仅仅靠热情干事是不够的,是不可能成功的,可见: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大至当前的经济建设,小至学生的学习,任何事光凭热情,光靠苦干,而没有科学的理论、方法的指导,必将一事无成。

上一篇:春季留言心情语录下一篇:最新《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党员学习有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