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运动会教案——第1课时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动物运动会教案——第1课时(通用10篇)

动物运动会教案——第1课时 篇1

第一课时

观察、模仿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体形特征和运动方式。

2.通过观察家禽家畜,参观动物园,上网查询,看报刊电视等方式,了解动物的运动,并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动物进行模仿它们是怎样运动的,认识它们身体哪些部位比较发达。

3.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并能按运动方式对动物进行分类。

4.学会利用自主观察,亲身实践体会的方法,初步了解动物为了生存而特有的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究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教学重点:

1.对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

2.找出各类动物身体发达的部分,知道这是由于经常运动而形成的身体特征。

教学难点: 1.对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

2.找出各类动物身体发达的部分,知道这是由于经常运动而形成的身体特征。

课前准备:

有关动物运动的图片和录相片、制作PPT。(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喜羊羊带着一群动物伙伴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动物运动会,来到体育馆门口被门卫大象拦住了,大象要求他们先选好参赛项目,填写好报名表,才能进入会场。喜羊羊他们一下子难住了……(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师:(暂停播放)我们怎样才能帮喜羊羊他们顺利的参加比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运动会》这节内容,利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帮帮它们吧!(板书课题:动物运动会)

利用学生们最熟悉、最崇拜的喜羊羊去参加运动会的故事,巧设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 播放动物运动的图片。

师:那些动物天上飞?那些动物地上爬?那些动物陆上跑?那些动物水中游?谁能说说图片上的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通常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观察动物的运动?请在书上写出你的做法? 学生记录并且回答。

教师表扬积极发言的同学,并给以充分的肯定。

(屏显各种动物运动时的图片。让各小组进行模仿动物们的运动方式。)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特佳运动员,不过老师想问一问你们在模仿飞、跑、爬、跳、游泳等运动的时候,觉得身体哪一部位最用力?联系生活实践经验,想一想它们身体的哪部分肌肉最发达?

全班交流讨论,统计出全班同学模仿动物的数量,发现动物有多少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汇报活动结果。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学校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指导学生填写学生运动会报名表。

(屏显课本中动物运动会报名表)比赛的项目有很多比如说:爬行、游泳、跑步、飞行等,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帮喜羊羊他们报名。

通过小组内合作,学生填写动物运动会报名表。

师:收集各小组的选出的报名表,分别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大家评出全班最佳的报名表。师:喜羊羊他们终于可以进入体育馆参赛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激烈的比赛场面。

三、练习:

1.()观察,才能模仿得更准确。

2.观察动物的途径有:()、()、()、()。

3.动物的运动大致可分为()、()、()、()、()。4.在模仿动物运动时,注意感觉自己身体()用力大。5.一种动物可以有一种或者()运动方式。

6.能飞行的动物的共同特征有()、(),它们()比较发达。

四、总结: 同学们既是优秀的运动员,又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们通过观察模仿,揭开了动物们运动的面纱。让我们积极地探索大自然中更多动物的运动奥秘吧!

五、作业:

讨论:参加飞行比赛的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他们身体的哪一部分比较发达?其他各组动物又如何呢?

六、板书:

动物运动会

1.观察、模仿动物的运动 2.报名参加运动会

象棋教案:第1课时 篇2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下中国象棋的兴趣。

2、了解中国象棋的起源;

3、了解“入静”;

4、了解棋德和棋子;

5、了解棋盘的构成和摆棋。

教学准备:立式中国象棋一副,书写板一块。

(先点人数,再点名,防止小孩子中途溜走。)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你们可以叫我方老师,也可以叫我方哥哥。

小朋友们,你们爱不爱象棋啊?……请大家跟我说一声:“我爱象棋,象棋爱我”……

有哪位小朋友知道象棋的起源呢? ……象棋在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如果下的好,还可以参加国家队,到时我们就可以拿到国家奖状,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或学习成绩的加分都大有好处呢。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最可信的一种是:象棋由印度传出,传到中国就变成中国象棋,传到外国就变成国际象棋,象棋的成型与秦朝末年的“楚汉相争”有联系,唐朝之前的象棋没有炮,加炮之后的象棋,由元朝开始,才和现代的象棋相近。

学下象棋,除了提高棋艺,更重要的,是要在学棋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首先,我们要做到“礼貌”。具体要怎么做呢?有哪位小朋友可以说说?(需给予积极回答的小朋友奖励)……

下面请1个小朋友上来和我一起做示范,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呢?……

下棋前,先和对方说:请多多指教。说完后,一起握手,再坐下。下象棋前,有一个是关于“入静”的方法,请各位小朋友一起跟我做做……眼睛闭上,不熟悉的小朋友,等到熟悉后再闭上眼睛,慢慢呼吸一口气,双手合并,掌心向上,再两只手分别向两边分开,等到转到最高点时,双手合并,掌心向下,再慢慢呼出刚刚吸的一口气。之后双手在合并的情况下,慢慢放到身体的下方。请各位小朋友再跟我做一次……(做完后),再请小朋友集体再做一次。

拿棋子时,需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拿,并轻拿轻放。下面请两位小朋友上来做做示范……

下棋时不能拍桌子、摔棋子或掀棋盘,如果要说话,需小声。下完棋后,胜利者在下完棋后应当礼貌地对对方说:“承让承让”,失败者需回应“多谢指教”。说完后,要摆好象棋,过后需检讨自己的缺失并改正。

再次,就是要学会“尊重”,什么叫“尊重”呢?有哪位小朋友可以讲讲?……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我们的棋力比对方好,不能嘲笑对方,也不能骄傲,如果输棋,不能发脾气,也不能给对方看脸色。

第三,就是要“互相学习”。我们碰到棋力比自己强的对手,不能嫉妒他们,反而要多向他们学习,从而增长我们的能力。小朋友们有没想到什么相关的小故事呢?……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里的“三”,代表很多,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肯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第四,要“心静”。我们下棋的时候,不能东张西望或三心二意。小朋友们有没想到什么故事呢?……古时候,有两个小孩子在学下棋,其中一个很认真听讲,另外一个人经常分神,老是望着飞过天空的动物,经常想怎样吃它们。他们两长大后,听课的人下棋很厉害,基本无敌手,另外一个不听课的人,只能躲在草丛中不敢出来。小朋友们,你们想当哪一个人呢?……

第五,要“认真”。不能马虎或粗心大意,同时,我们在学习中也必须如此,上课的时候,不要分神。

第六,多和棋力比自己高的人下棋,如果能做到,棋力肯定可以大大上升。

好了,现在轮到最后一个,那就是要不怕失败。我们局势处于不利之时,不能马上放弃,应该努力扭转败势。如果我们输棋比较多,不能灰心丧气,必须要努力学棋,争取早日获得胜利。

总结一下,我们要做到讲礼貌、懂尊重、互相学习、心静、认真、不怕失败、多和高手对战。各位小朋友,你们有没信心做到呢?

我刚刚讲完象棋要养成的习惯,接下来的,就是要讲棋艺了。这里要问个问题,哪些小朋友懂摆棋和走棋呢?哪些小朋友从来没有学过下棋呢?……请会下棋的小朋友各自找个伙伴,先练习下棋。请没有学过下棋的小朋友坐在一起,听我讲怎样下棋。

首先,我们要认识棋。这两个是兵和卒,他们是一样的,只是写法不同;这两个是炮和砲,也是一样的;这个是马的繁体字“馬”;这个是车的繁体字“車”,在象棋中读“JU”;这个是相和象,是一样的;这两个是士和仕,是一样的;这两个是将和帅,也是一样的。请问各位小朋友,我刚刚说了什么呢?说一次来听听听(然后再复述以上的内容)。

再次,我们要认识棋盘。

1、棋盘,是完全相同的两部分相对组成的,就一方来说是,是由5条横线和9条竖线交叉而成。

2、中间有一条空白的横道,象征着界限,写着“楚河”“汉界”,叫“河界”。合起来就是横十竖九的完整棋盘了。“河界”中间虽然没有线,但是不论横走或者斜走都和有线是一样的。只是有些子不能过河。

3、每一方直线的序号标法,从右往左,依次为1-9路,双方刚好相反。红方用中文数字,黑方用阿拉伯数字。

4、双方阵营的一、三路横线与4、6路直线的方框内有两条对角线,组成一个“米”字,称为“九宫”。

5、这条叫“卒林线”。

第三,要学会摆棋(演示)。象棋的棋子是摆在交叉点上的。以红方为例:(学生示范摆和老师讲解结合,边讲边试着摆)

1、五个“兵”。

隔一路,一字排开摆在自己这方阵地的第2条横线上。

2、两个“炮”分别摆在2路和8路与第3条横线的交叉点。

其他棋子都摆在底线上:

3、两个“车”对称地摆在1路和9路上。

4、两个“马”摆在2路和8路上。

5、两个“相”摆在3路和7路上。

6、两个“士”摆在4路和6路上。帅摆在底线当中,5路上。

红方的棋子这样摆,黑方的棋子你会摆吗?请1位小朋友上来展示展示,有谁自告奋勇呢?……

每方的象棋有多少只?总共又多少只呢?

请问各位小朋友听明白了吗?大家说说我刚刚说过什么吧 小朋友们学的不错,下面我布置作业:

1、复习下象棋需要形成的良好习惯。

2、复习棋子的走法和棋规。

下节课,我会提问的哦,小朋友们记得完成作业。请刚刚听课的小朋友回忆下一我所讲的内容,也要认真看看发给你们的资料。

请在下棋的小朋友们暂停下棋,看看我发给你们的资料,看完后,如果都懂,可以继续下棋,如果有什么不理解,一定要问我哦,下象棋的习惯、棋子的走法和棋规是必须要懂的。

(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就让他们练习下棋,如果时间差不多,可以组织下课。)

小朋友们,下课的时间快到了,要布置的作业啦,下节课要检查的,大家记得完成。

我布置的作业是:

1、复习下象棋需要形成的良好习惯;

2、复习棋子的走法和棋规;

3、复习棋盘的构成;

4、复习象棋的“入静。下课…..第1节课,我的上课思路是:

1、让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象棋;

2、教会小朋友棋德和礼仪;

3、让完全不懂下棋的小朋友先认识棋盘和棋子,让懂基本棋法的小朋友各自练习下棋;

第1课时《1~5的认识》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在主题图中准确地数出用1~5各数表示的物体,并会认、读这5个数。2.借助小棒、点子图等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感知1~5各数基数的含义,知道1~5的数序。

3.在各种活动中感知1~5各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学习重点 1~5各数基数的含义。

(三)学习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准备课时,大家已经学过了1~10各数,你还记得吗?回家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用1、2、3、4、5这5个数各说一句话。

(2)预习教材第14页~16页,并思考: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用哪个数表示呢?。

(3)下图中的珠子,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这个数还可以表示哪些物体的数量?

(二)课堂教学 1.导入

师:小朋友们,昨天你自己到农家小院逛了逛,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P14~P15的主题图。)

教:把你昨天在院子里看到的物体及它们的个数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吧。2.问题探究

(1)有序观察、数数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呢?

师:大家找的可真认真!可你们一会儿说5个南瓜,一会儿说1只小狗„„还记得我们数数时怎样数更好吗?

师:对,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那我们先说数量少的,再说数量多的。谁能按从少到多的顺序说出图中事物的数量?(教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贴出学生找到的图片)

(2)认识1~5各数基数的含义

师:1只小狗、1个老奶奶„„它们的数量都是几?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像1只小狗、1个老奶奶,它们的数量都是1,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教师在老奶奶、小狗图下贴数字卡片)

师:看看我们的周边的事物,还有谁的数量也可用1表示? 师:找过数量是1的物体后,我们该找数量是几的事物了?

师:你能找到图中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2来表示吗?(学生说,教师在鹅、盘子图下贴数字卡片)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像刚才这样接着往下说?(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适时地把数字卡片)、、贴在对应的图下面)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5这5个数,你能拿出数量是1的小棒吗?请拿出数量是2、3、4、5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对各种图案予以肯定,引导学生摆三角形、正方形)

(投影展示、交流)教师:你用几根小棒摆了一个什么图形?

师:大家能用小棒摆出1~5各数,真棒!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1~5各数吗?

(2)感知1~5各数的顺序

师:数学上经常用横式计数器来表示数。瞧,计数器上的一颗珠子可以表示“1”。(课件演示计数器)再添上1颗珠子是几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2和1是什么关系?

师:你知道2再添上1颗珠子是几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也就是说,2添上1是3。(依次教学3添上1是4,4添上1是5)同桌互相拨一拨,说一说。

师:除了可以用计数器来表示数,还可以用点子图来表示数,点子图上的一个圆点也可以表示“1”。从学具中拿出点子图表示1~5各数,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一排。

师:我们来抢答:1~5从小到大怎么排?从大到小怎么排?1后面一个数是几?3前面一个数是几?3和5之间的数是几?

(3)1~5各数的写法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5各数,这些数该怎么写呢? 师:看着“1”像什么呀?

教师示范。学生书空写,在练习格里描、写。3.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1~5这几个数朋友,你有哪些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5这几个数朋友,会用5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而且还了解了1~5的数序,还能美观地书写1~5,收获真多啊!

(三)课时作业 1.填一填

(),2,(),4,()【答案】(1),2,(3),4,(5)

【解析】这是基础练习,主要考察学生对1~5的数的顺序,与目标2一致。2.数一数,写一写

【答案】1,5,4,3,2(注意书写)【解析】考查目标

1、目标2和目标3。3.填一填(1)(),(),3,(),()

(2)3前面的一个数是(),和4相邻的两个数是()和()。【答案】(1)(1),(2),3,(4),(5)

或(5),(4),3,(2),(1)

(2)2,3和5 【解析】考查目标2。

4.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藏有1~5,想办法表示出来并和你的家人交流。【答案】略

《狼》精品教案(第1课时) 篇4

一、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借助白文点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具体语境能猜出“前、洞、犬坐、隧”等词义。

2.默读课文,通过补白,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初步理解作者笔下的狼凶残、贪婪和狡诈的本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改写白话故事,体会作者笔下狼的特点。教学难点:

1.结合语境,猜读“前、洞、犬坐、隧”等重点词义。2.找准补白位置,使扩写更具体。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猜读法、朗读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猜读、朗读来完成。

2.猜读中,将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书下注释、师生间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讲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导语:提到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不少同学都会觉得书中内容描写的是妖魔鬼怪,其实作者的笔下还刻画了不少动物的形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蒲松龄的一篇文章《狼》。

展示课件并出示作者及《聊斋志异》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蒲松龄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猜读课文 1.分发白文。

(放声朗读《狼》白文,标出生字、不理解的词、不明白的句子和描写狼的句子,填入到表格中。)

/ 3

教师预设:不会读的字可能有“缀”“苫”“眈”“尻”“黠”。教师引导学生查阅书下注释、查字典掌握字音。

不理解的词可能有“止有”“缀行”“大窘”“顾”“苫蔽”“瞑”“尻”“黠”。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重点词语的方法:通过查阅书下注释;名词作状语,如“隧”“犬”;名词作动词:如“前”“洞”。

不明白的句子可能有“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教师指导学生查阅书下注释、猜读词义的方法理解句意。

描写狼的句子有“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2.白文点断。

(尝试着用/给白文画出停顿。)(1)学生自主阅读,凭借语感断句。

(2)根据中等生的作业集体讲评,归纳断句方法及规律。

【设计意图】能够通过查注释、猜读等方法正确掌握字音、词义、句意。通过白文点断疏通文意。

(三)补白课文

1.根据点断好的文章,默读思考,同桌讲述狼的故事。

2.全班交流展示,讲述精彩的故事片段,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精彩的方法。教师适时出示“补白”的概念。

3.同桌探究,寻找补白点。

教师预设:“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主语是谁?它在“如故”的时候想些什么?“屠乃奔倚其下”中屠户是怎样奔跑过去的?靠在柴草垛的时候想些什么?“又数刀毙之”中的连砍数刀是个什么样子?“乃悟前狼假寐”中恍然大悟的语气和神态是什么样子? 4.根据补白结果,再次讲述精彩故事。

/ 3

【设计意图】借助补白,发挥学生想象力,让故事更形象、更具体。讲故事,深入理解文意。通过默读课文,进行补白、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更深一步地感受狼的形象,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四)布置作业

1.将此文改成一则白话故事,写在作文本上。

2.阅读《狼》三则中的第一则,利用白文点断,猜读故事内容,概括出作者笔下狼的特点。

3.课外阅读毕淑敏《母狼的智慧》,做好读书笔记。【设计意图】迁移猜读的方法,学会阅读课外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教案第1课时 篇5

一、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升入初中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文言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显得枯燥无趣,甚至感到反感和恐惧,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时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逐步喜爱阅读文言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语文常识

(1)了解孔子的生平简介。(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2.语言:

(1)理解并积累重要的词语。(2)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词句。3.阅读:

反复诵读,背诵前六章。4.价值观:

理解本文的表达效果,联系生活实际,端正人生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并掌握《论语》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

3.理解《论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现实意义,体会其中的“为学之道”,使学生学有所用,在今后的学习中端正态度,改进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朗读、品读和诵读,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文章的主旨。2.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参考其他资料等方法,自主阅读,在合作中探究并解决问题。

/ 5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论语》相关文学常识。2.反复诵读,背诵前六章。

3.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意、文意,提高文言阅读理解能力。4.联系生活实际,端正人生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走进其中的一部分,研读《<论语>十二章》。(板书标题)

(二)问题探讨1:文学常识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和影响的相关文学常识需要掌握。【要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在实现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屡屡受挫,最终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孔子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5

(三)问题探讨2:诵读入境

理解文言,首先要读准文言。配合音乐,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古文韵味。【要点】

1.结合注释,自学前六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2.将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及自己无法理解的词语标注出来并提出。(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出来)

提示:

(1)“乎”“矣”“哉”“也”“夫”均为语气词。“乎”,一般在问句结尾,或反问、或疑问,根据上下文而定。“矣”“哉”“也”不翻译,“也”的用法与《咏雪》一课中“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不同。“焉”有时也可以作为语气词,它的用法则不同,在书上已经有解释了。

(2)“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一样,都是代词,所代内容根据文本而定。“学而时习之(代学习的内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学问和事业)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优点),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点)”。

(3)“而”“其”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含义而定,这个字出现的较多,因此我们放在文中解释。

(4)圈出三类字:通假字,如“说”“有”。古今异义字,语义与用法与今天有所区别的字,如“传”“故”“新”“乐”“饭”以及需要我们重点理解的字。

(四)问题探究3:结合注释,疏通前六则文意 【要点】

1.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â))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④乎?”(《学而》)

注释: 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②不亦说(yuâ)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③愠(yùn):生气,发怒。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 5

理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

2.曾子曰:“吾日①三省②吾身:为③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⑤不习乎?”(《学而》)

注释: ①日,每天。②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③为,替。④信:诚信。⑤传(chuán):传授,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15岁。“有”通 “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惑:迷惑,疑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⑥逾(yú):越过,超过。⑦矩(jú):法度。

翻译: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矩。

理解: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渐提高的过程。他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4.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为政》)

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学习方法)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为政》)

注释: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dài),4 / 5

疑惑。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学习方法)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注释: 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② 堪:忍受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个人修养)

六、课时作业

复习、背诵、默写并翻译前六章。

《诫子书》精品教案(第1课时)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2.通过为书法作品写解说词的活动,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观点。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法,课文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在疏通文意的环节反复朗读,不仅可以促进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2.通过勾勒思维导图和编写解说词的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关键语句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活动导入

导语:最近学校举办了“弘扬传统文化,名家书法作品展”的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讲解员,请你根据所学课文和相关知识,为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写一段解说词,让同学们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出示幻灯片,展示书法作品图片。

1.请同学来辨识一下书法作品中的八个大字。明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2.哪位同学知道这八个字出自哪里?文章的作者是谁?

明确:出自《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者是诸葛亮。诫,告诫,劝勉。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如果要为这幅书法作品配解说词,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首先就要明确这句话的含义。下面就让我们追本溯源,来读一读书法作品中文字的出处──《诫子书》。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 3

(二)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断句。(1)教师朗读,字音、断句示范。(2)指导学生自读,鼓励互读纠错。(3)全班齐读,体会文章韵律。

请同学们关注以下语句的断句与韵律美。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并在原文处圈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3.指导学生分组学习,结合注释和所学内容突破难点词句翻译。

(重点理解“修身”和“养德”;“淡泊”与“宁静”;“明志”与“致远”;“淫慢”与“险躁”等词语。)【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通过疏通文意,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三)理清思路,明确观点

通过疏通文意,我们发现《诫子书》全文虽不长,但意蕴丰富。文章涉及了“君子”“志向”“才学”“宁静”“昔时”等多个方面,那么作者主要想表达什么思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与作者的核心思想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习,勾画思维导图。

/ 3

结论:实现志向需“宁静”“淡泊”。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明确作者观点。

预设:作者重点围绕“静”展开议论,教导儿子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要恬静寡欲,集中精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明确了内心恬淡,宁静专一的积极作用,也是《诫子书》作者核心思想的集中表述。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文章思路,明确作者的观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四)结合活动,布置作业

明确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含义,那么要完成解说词,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1)了解语句出处。(2)理解语句含义。(3)了解写作背景。

前两项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今天课后的作业就是查找“写信人”和“收信人”的相关资料,了解《诫子书》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为解说词组织材料,同时为理解此幅书法作品的现实意义做准备。

动物运动会教案——第1课时 篇7

1、通过看线、玩线等活动,对生活中的各种线条产生兴趣。

2、能大胆与同伴交流,表述自己在玩线过程中的发现。

3、积极参与线的造型活动,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活动准备:

1、塑料线、毛线、纸线、尼龙线、彩带、丝线、电话线、蜡线、鞋带、魔术棒、皮筋。

2、各种形状的彩色底板(KT 板、透明胶、胶水、剪刀、图钉。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线活动。

1、导入。

师:“ 小朋友们收集了很多线,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选一根你喜欢的 线和你的好朋友讲一讲。”

2、自由选线、自由讲述。

二、说线活动。

1、进行个别交流。

师:“ 你的线和你好朋友的线有什么不一样吗? ”

2、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总结。

三、玩线活动。

1、提出玩线的要求。

师:“ 今天,我们就来玩玩这些线,你可以拿着你手里的一根线在小椅 子、小桌子或者是地板上来玩,看看会有什么变化?变成了什么? ”

2、自由找空的地方进行玩线。

3、个别交流。

四、线的造型活动。

1、简单介绍材料 1 师:“ 这些线可真奇妙,能变出这么多有趣的东西,那我们把它留下来 吧,让它固定在彩色的底板上。我们可以请小篮子里的东西来帮忙!”

2、自由创造活动。

3、交流自己的作品。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第1课时 篇8

第1课时 授课老师:谢欢欢

教学内容:广播体操第四节体侧运动第1、2个八拍。

教学目标:

1、通过模仿学习广播体操第四节第1、2个八拍的动作要领。

2、掌握这节操第四节第1、2个八拍的动作技术,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3、培养同学间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学重点:这节操得动作技术。教学难点:广播操动作之间的连接 教学步骤:

一、准备部分(6分)

1、师生问好,整队。

2、检查服装;宣布本节课的内容。

3、四路纵队,检查人数。组织:教室→操场(四路纵队)

要求:常规严谨,思想集中;精神饱满,快又静齐。

二、基本部分

1、第四节 体侧运动第1、2个八拍 预备姿式:直立 第一个八拍:

1-2 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同时两手合掌经休前上伸至上举,抬头 3-4 两臂胸前平屈,手指重叠(左手在上)5-6 上体左侧屈 7-8 同5-6,但方向相反 教师活动:

(1)教师示范完整动作(2)教师讲解分解动作(3)请学生示范分解动作(4)指导纠正错误动作(5)自主学练1-3次 学生活动:

(1)仔细观看教师动作要领(2)跟老师练习分解动作(3)集体练习1-3次。

(4)自主学习5次(闭眼练习,记住动作)

2、第二个八拍:

1-2 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同时上体左转90度,两臂侧上举(掌心向外),稍抬头

3-4 上体还原,同时右臂至前举、左臂经下绕至前举(掌心向下)5-6 上体左转90度,同时左臂侧举、右臂胸前平屈 7-8 还原成直立 教师活动:

(1)重复练习体侧运动的1、2个八拍(2)难点动作强化练习(3)分组练习

(4)考核:四人一组,能记住体侧运动的动作要领。

三、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教师小结本节课情况(发放奖章)。

2、布置课后作业:回家观看广播操录像带。复习第四节第1、2个八拍

教学反思:

动物运动会教案——第1课时 篇9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学习《静女》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背诵这首诗。

3、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诗经》的相关内容。

2.诵读课文,粗通大意,把握《静女》中的重章叠唱的特点。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教学方法:自读鉴赏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上课时间:2012-09-1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放录音——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在水一方》 歌词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蒹葭》

提问:还接触过《诗经》中的哪些作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板书:《诗经》二首)

(二)自主••合作•探究 1.自读感知(1)关于诗经

请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和查阅资料所得谈谈对《诗经》的了解。教师补充总结。(2)《静女》(3)指导诵读 ①放录音

第一遍,让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② 指名学生朗读

③ 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④ 可再指名同学朗读,大家指正。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感情起伏变化,如氓中女主人公由欢快到沉痛的感情变化。

(4)词汇掌握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诗歌内容,注意一些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及通假字,学会归纳。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投影有关词语)《静女》的重点字词: 俟:(sì)待。娈(luán):美好。

有:形容词词头,无实义。“说”通“悦”。怿(yì):喜爱。“归”通“馈”,赠送。荑(tí):茅草芽。洵(xún)诚然,实在。(5)理清思路(概括这两首诗歌的内容大意)学生分四人一组讨论后,明确: 《静女》相约 相见 相别 《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的一次令人心跳的约会,表现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2.思考探究

1、文中三段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分别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重章叠句。这种写法有利于背诵和歌唱,同时,也具有极高超的暗示技巧,即大框架一样,里面个别地方稍作改变,以此推动整个思想线索或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从而抒发诗人浓郁的思想情感,我们认为这叫微言大意。

约会的场景——见面的场景——续写见面场景。

2、诗中的“静女”是一个极美的形象,可是作者却并没有具体地写出她的眼睛如何,她的身材如何,她的皮肤如何,只是说了“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只是这样笼统地写入,照理说应该是写作的大忌,可是,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却又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鲜明,那样的真切,为什么? 侧面描写,写出了静女的俏皮,美丽、调皮、可爱。

3、男子在接受到哪种礼物时最高兴?为什么?

白茅草,因为是“静女”亲自从野外采回赠给小伙子的。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诗经》中的 “风”,掌握了四言诗的诵读节奏,粗通了课文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背下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新坐标》预习学案

2、背诵《静女》

1课师恩难忘第一课时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意识。在教学中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师恩;二是难忘。激励学生思考:儿时的一位乡村教师为什么令作者这样难忘?激励学生对自己教过的老师,对本校的老师,对所有的老师尊敬之情。感受作者对自己的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境引入

1、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

4.请根据课文题目,推测文章可能写哪些内容。(1)老师是谁?(2)为什么难忘?

(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初读感知

1、自学生字词。(小黑板出示)

①自由读。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拄、杖、纸、炊是翘舌音;恍、捅是后鼻音;姥的声母是“L”)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感知课文。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师生进行交流,加深感知。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感知字的写法。

娓„„这个字的左边的“女”就偏在上面,与“尸”相配合好。诲„„这个字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些,同时注意字的读音。

上一篇:U8+移动应用解决方案下一篇:作风转变聚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