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

《消费及其类型》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中第三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有两部分内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消费类型。

二、学情分析

消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哪些消费类型?是学生需要知晓和关注的。根据高一学生个性张扬、思维也比较活跃的特点,本课的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通过比较鉴别、合作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认识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类型的两种分类及其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框学习,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四、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贷款消费 难点: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贷款消费

五、学习流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活动:以假设情境方式导入该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假如同学们不小心买彩票中得头奖,你最想干什么?

学生活动:就生活的体验和想象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车、买房子、买零食、买衣服、投资、出国旅游、晋升学习等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其中主要集中与学生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教师:同时导出课堂主体内容:日常消费多种多样,家庭作为消费的主体单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内容,那影响它消费的因素有哪些?这些消费活动有什么区别?我们消费活动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相关讨论

(二)情景分析:

小张家夫妻俩的职业是企业职工,他们的收入是这样的:家庭年收入约8万,预计节余约2万元,现有存款约3万元币,现在小张想买一辆27万元的小轿车,可是小张却很犹豫„„小张的妻子把家里的经济情况作了深度分析,企业效益不稳定;父母身体状况不好;孩子刚刚出生,负担重„„将来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而小张又想买小轿车,小张妻子也很是忐忑„„ 探究一:(课件展示)小张的犹豫

学生活动:互相安排并讨论小张为什么犹豫,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评: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人们的收入并不都是人们直接可以支配的,而是要扣除个人所得税等之后,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例:城镇职工在取得合法收入之后,除缴纳个人所得税外,还要扣除“三险”及住房公积金等,余下的收入才可用于生活消费,即可支配收入。)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将。探究二:(课件展示)妻子的忐忑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分析妻子为什么会忐忑,她的消费水平又受到了什么因素的影响了?

教师总结:当前收入直接影响消费,预期消费则影响消费信心,当预期消费乐观时,消费信心就强,消费水平可能就高;预期消费较低时,消费信心就弱,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探究三:过把老板瘾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根据常识得出回答,并根据书上知识得出原因,并作出分析。教师总结: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两种不同的社会收入形态)。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刚刚探究的影响消费的收入因素,对应分析出扩大消费的措施以及根本措施(课件中展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P18页关于恩格尔系数的知识,分得出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的大小与生活水平的关系是怎样的?回忆自家的食品支出并试着计算恩格尔系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得出公式,讨论与生活水平的大小,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课件中展示知识点巩固)。

我国这几年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具体计算时要体现是家庭消费总支出)

探究四:(课件展示)小张如何去买轿车

学生活动:根据情境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相应的理由,提出借够钱后一次性买、分期付款买、租个轿车等方式

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教师活动:(含义分析,并比较三种消费方式)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

租赁消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贷款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积极态度对待贷款消费,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三种消费类型比较:(课件展示)

探究五:小张的消费层次

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教师活动:教材19页自主分析什么是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小张已经达到哪种消费层次了吗?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得出享受资料消费的结论。

教师总结: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消费类型的转变。

(三)随堂练习:

1、一项调查显示,高收入家庭购买的商品房集中在100平方米以上,中等偏高收入家庭购买最多的是80-100平方米的住房,中等偏低和低收入家庭则大多购买50-80平方米的住房,这说明(C)。

A.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B.收入水平影响家庭消费结构 C.家庭消费直接受家庭收入的影响 D.物价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

2、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消费“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是(C)

①促进就业②提高恩格尔系数③健全社会信用体系④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A.④—③—①B.①—③—④C.①—④—③ D.②—④—③

3、节假日外出旅游人数增多,“假日经济”掀起热浪。这表明(BC)A、我国人民的生存资料得到完全满足 B、家庭消费开始由低级向高级的层次递进

C、人们的消费正由生存资料消费向发展享受资料消费发展 D、享受资料消费逐步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消费方式

(四)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了解教学反馈。

(五)研究性作业:

1、根据消费类型知识,调查自己家里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分别有哪些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篇2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的第一框题的内容。从本节课的地位、作用上看,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 即学习了怎样进行货币与商品的交换, 本课学习的是怎样去消费, 这既为下一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好铺垫, 又为第二单元学习生产做准备, 是“交换—消费—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 消费是最贴近生活的经济现象, 从消费入手有利于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本框题在学生的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生分析

我校是北京市高中示范校, 学生素质较好。但是在学习这一框题时, 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 对于教师的新教法还不适应, 因而上课的积极性不够高, 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并形成相应的能力。

从生活经验上看:绝大多数学生都住校, 对社会经济生活了解甚少, 对校园生活了解较多。

从已有知识上看:学生对消费知识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 更多的是感性认识, 缺少理性认识。

从存在困惑上看:我通过课前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发现, 他们对贷款消费的认识存在分歧, 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所以这也是我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和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了解消费类型, 特别是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万老师家两份账单,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分析“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通过“请你帮忙”情境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几种消费类型, 培养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和选择未来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万老师家两份账单, 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的分析, 引导学生认同改革开放政策,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对比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 让学生知道城乡还存在差距, 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消费水平的现状及变化,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

难点:理解贷款消费。

●教学准备及环境

教学准备:视频建国60周年大阅兵片段;个案访谈“牛栏山一中万老师家的两份账单”;整理学生预习中存在的典型疑难问题;学生调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走势及城乡差别;编写学案:定时精练;制作PPT:消费及其类型教师演示文稿。

教学环境:带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媒体环境。

●教学过程

1.生活实例, 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国庆60周年大阅兵视频片段。

师:自建国以来, 我国在军事、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令我们为之震撼。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设计意图:烘托课堂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引领, 深度思考

案例1:电子白板展示牛栏山一中万老师家1982年10月和2009年10月的两份账单 (如图1) 。

师:现在就来看看我们学校的万老师家相隔27年的两份账单。

教师用电子白板出示问题。问题一:看了两份账单后, 你有何感触?

生:生活条件好了, 消费水平提高了。

问题二:从账单中可以看出影响消费水平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生: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人们的收入越多, 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问题三:如果11月万老师家的收入还是9800元不变, 但从12月开始, 收入减少2000元, 假如让你安排11月的支出, 你的分配方案会做怎样的改变呢?注意你们要分配的还是9800元。

生:我将减少11月的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例如, 少在外面吃饭、少买衣服等。因为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 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师:也就是说, 对于未来收入, 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 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 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失业的风险时, 人们就会节制当前消费, 以备不时之需。

问题四:假如某县只有两家月收入达到了80万元;而其他家庭月收入都还只有800元。而我们顺义区家庭的月收入大多在4000元到6000元之间。如果你是海尔冰箱的销售商, 会选择到哪个县投资?为什么?

生:顺义区。因为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 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 收入差距缩小, 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问题五:通过刚才的学习, 请大家思考如何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生: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所以,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增加居民收入。

问题六:除了收入以外, 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消费水平?

生1:物价。一般来说, 物价上涨, 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 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 则购买力普遍提高, 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

生2: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 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服务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设计意图:问题引领, 层层递进, 学生思维逐步深入,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3.集思广益, 解决困惑

师:给同学3分钟的时间归纳消费的类型, 并请代表上台当小老师举例子讲解。

学生看书、思考、归纳、讨论。部分小老师上台发言。

生1:我们按交易方式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钱货两清消费, 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例如, 我去书店买一本书, 我就需要给完钱后才能把书拿走。贷款消费即“花明天的钱, 圆今天的梦”。例如, 在贷款买房、买车时, 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支付能力, 此时就可以预支未来收入。租赁消费即“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在乎曾经拥有”。例如, 我喜欢看武侠小说, 就可以去校外的小店租书。

生2:我们也可以按消费对象的不同划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的消费, 如我买一张碟;至于劳务消费, 如我去理发。

设计意图:消费的类型比较简单, 学生有能力自学。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

案例2:杜老师有个困惑, 需要同学们的帮忙。 (如图2)

学生思考, 为教师支招儿, 并在课下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教师的信箱里 (如图3) 。

设置意图:通过“请你帮忙”情境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几种消费类型, 培养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和选择未来生活的能力。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邮件, 在课下与学生沟通, 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展示万老师家的两份账单。

师:我们再来看看万老师家的两份消费账单, 不难看出:各种消费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都占有了一定的比例, 形成了一种结构, 这就是消费结构。请同学们看一看万老师家的消费结构, 并计算恩格尔系数是多少。1982年到2009年, 恩格尔系数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看书、计算, 得出结论:万老师家的生活水平提高, 消费结构改善, 消费层次提高。

设置意图:边讲边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亲自计算, 准确把握恩格尔系数概念。

师:请同学们看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动, 这表明了什么 (如图4) ?再看看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有什么差别 (如图5) ?对你有何启示?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生: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渐减小, 即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表明我国整体生活水平提高, 消费结构改善。而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在总趋势减小的情况下, 城乡还存在较大差距。而我们的家乡顺义地处远郊, 我认为要大力发展顺义的经济, 让顺义尽快腾飞。

设置意图:体会恩格尔系数减小, 居民消费结构改善这一结论;增强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热情。

4.今日收获, 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天我们这节课都讲了什么。

学生归纳、总结 (如图6) 。

设置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形成体系,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5.试试身手, 定时精练

师:我来检测一下大家对这节课的掌握程度, 请同学们拿出学案:定时精练。

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 有针对性地讲解。

学生动手做题。 (PPT展示定时精练的相关习题)

设置意图:对学生进行知识评价。讲解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 加之讨论、举例以及小组讨论、展示的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进行讲解,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大胆发言,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特色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 我认为本节课突出特色有两个。

⑴切合生活实例, 让“经济”在学生生活中跃动

这节课, 我从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创设生活情境:一是关注我国建国以来整体实力的增强;二是关注学生身边万老师家的两份账单;三是关注每天和他们接触的杜老师, 也就是我。这种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情境创设, 让学生知道因为有国家总体实力的增强, 才会有万老师家账单的变化和杜老师的困惑。既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大背景, 同时又落脚到校园生活及他们每天面对的教师个人的经济生活, 因此学生特别感兴趣, 参与度特别高。尤其是当他们听说我需要帮忙时, 都特别兴奋, 纷纷为我支招儿。我又将这一活动延伸到课下, 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 与学生沟通, 这就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和选择未来生活的能力。

⑵注重问题引领, 让课堂在学习探究中延伸

这节课, 我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 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我的问题设计,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 指向学生思维和认知困惑, 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本节课还设计了多样的学生活动, 如“我当小老师”、“集思广益, 解决困惑”等, 让学生亲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 努力做到让课堂在学生探究中延伸。

以上两个特色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完成的, 本节课我主要应用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其中包括视频影像的播放、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以及PPT演示等。

2.不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 我也发现有些遗憾, 如由于是初次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对于它的使用还不太熟悉, 没有发挥电子白板更多的功能, 以后还需要多多研究。又如,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 有些语言不到位、不及时, 对课堂的把握有待提高。例如, 在讲解“消费的类型”时,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如何解决杜老师的困惑”后, 应该对学生的主意进行适当点拨, 让学生有成就感,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充分思考、交流,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从而实现教学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

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标“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主要运用了情境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建构上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很好地把教学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 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 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同时, 教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设置具有探究性、针对性、层次性, 帮助学生明确重点, 突破难点。

教师教学环节以生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本节课通过广泛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包括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环境和情境、网络、多媒体视频影像的播放、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以及PPT演示等, 来设计多样的学生活动, 如“我当小老师”、“集思广益, 解决困惑”等, 让学生亲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教师从过去的课堂主宰者、课堂的权威者变成平等交流的主体, 教师扮演教学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数学知识类型及其教学方式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知识,知识类型,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62-01

根据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可把数学知识分成五种类型:数学概念、数学命题(公理和定理)、数学问题、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历史知识。下面分别对它们及其教学方式进行阐述:

一、数学概念及其教学方式

1、数学概念。一般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总是开始于数学概念,因此,可以说数学概念是一切数学学习的基础,如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明确“一元二次方程”这一数学概念的含义,然后才能探究它的解法及应用。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反映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2)反映对象特征的,(3)反映对象的基本元素的。

2、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1)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首先应尽量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即来源于学生观察自己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现实模型,尤其对一些原始概念更应如此,如点、线、面,学生只需观察课桌的边沿及桌面等实物,并进行抽象,就可形成这些概念,有些概念不是直接来源于实物模型,是产生于相对低级的抽象概念,这就需要我们在已有的旧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新概念。(2)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既要重视对概念本身的把握,也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注意承前启后,形成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系统。如在《四边形》一章中,由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在教学时可自制教学模型,从运动的角度,由旧的概念引出新的概念,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

(3)多媒体也给我们数学概念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在《常见几何体及其分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模型,往往能收到较好效果。

二、数学命题及其教学方式

1、数学命题。数学命题是阐述概念具有某种性质或概念之间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的语句,数学命题分为公理和定理。公理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的得到公认而不需要证明就确认其正确性的原始命题;定理是在原始命题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证明其正确性的真命题,如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包括5条公理,5条公段(常统称公理),119个定义,465条命题,构成历史上第一个数学公理体系。

2、数学命题的教学方式。初中阶段所学公理少且比较浅显,如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学生容易接受,在此不再赘述。

数学定理的教学不要固守“展示定理→证明→应用”的老套路,而应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试验、归纳等方式来自己探究、发现定理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好奇心,引发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定理的学习不仅仅是定理本身,还要主动思考定理是否存在逆定理,定理的条件是否可以删减,并寻求相应的实例,从各个角度去剖析定理,以达到真正理解定理的目的。

三、数学问题及其教学方式

我们把以数学为内容,或者不以数学为内容,但必须运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称之为数学问题,数学问题可分为纯数学问题和应用题。数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进行数学教学的载体,一切数学学习归根到底要能用之于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要赋予数学问题合理、生动而趣味的现实背景,以此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与潜能。

问题的探索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综合多种感官,进行直觉猜想,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归纳论证。

四、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方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初中阶段常用的数学思想有: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归纳思想、转化思想等;常用的数学方法有:特殊化、一般化、反证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

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反复体验、实践、探究,这样才能逐渐认识,理解各种数学知识的用途及其使用的场合,最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到利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妙之处。

五、数学史知识及其教学方式

新课改以来,数学史知识开始受到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由于教材中数学史知识的贫乏,广大教师认识上的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数学史知识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功能。

首先,数学上的历史故事能进入学生的知识结构,成为学生提取相关内容的导引线,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给学生传授历史上数学家在重大发现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再次,数学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在数学史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所包含的深层内涵,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总之,把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并根据知识类型选择适当、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也有利于教师充分理解数学知识,优化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人教版”与“华师版”初中数学教材比较[OL].互联网-毕业设计-道客.

[2] 张杰.浅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2(20).

[3] 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D].互联网-硕士论文-道客巴巴.

[4] 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OL].互联网-百度文库.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反思 篇4

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的内容呈现顺序是:第一目,影响消费的因素;第二目,消费类型。我认为这样的内容顺序比较别扭,缺乏一定的逻辑性,也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经过重新整合后的教学顺序依次是“消费类型”“恩格尔系数”“影响消费的因素”,这样就符合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的认识逻辑,过度更自然,有利于落实二维教学目标。

从课堂气氛看,由于教学设计的情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所以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活跃,有时甚至出现抢答现象,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这堂课并非上得十全十美。由于对一些非重难点知识的引出也设计了生活情景,所以在后面难点和重点问题的探究上就略显时间仓促。因此我在判断重点店问题上,以及如何突出重点上做一些教学反思。

一、如何判断重点

把握好重、难点是教师有的放矢的先决条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谁是重点。

1、从教材出发,根据单元、课题、框题的名称来确定。如“消费及其类型”这一框内容的重点我是这样确定的: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名称是“生活与消费”,生活中有消费,消费是为了生活,所以更好的.生活是目的,而只有明白了影响消费的因素才能从原因入手提高消费水平、生活水平,据此确定“消费及其类型”的教学重点是“影响消费的因素”。

2、根据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在试卷、练习中出现频率的把握及出现题型的把握。如果出现频率高,且往往在主观题中出现,那么这个知识点一般来说是重点。如“消费及其类型”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对策”就是一个在主观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

3、根据学生实际来确定。这里的学生实际指的是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能力和方法、习惯和态度等。相对于学生的能力、习惯与方法,学习起来有困难的知识点也要被列为重点(有些难点也是重点),如“消费及其类型”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对策”这个知识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把它列为重点,采用比较合适的方法加以突破、突出。

4、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凡是涉及重点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有关知识也是教学重点。如“消费及其类型”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对策”这个知识点就涉及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国家分配政策的认同感及感悟社会主义优越性等教学目标。

二、如何突出重点

确定谁是重点之后,在授课中就要突出重点,那么如何突出重点呢?

1、在备课中对教材熟读精思,把教材的重、难点与整个教材内容系统融会贯通。使重点问题简易化、条理化,为课堂教学突出重点做好准备。

2、想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突出重点,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好节奏,从而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也就是说我们要突出重点,必须坚持辩证的教学行为,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切忌“均衡论”“一点论”。

3、学生的有效预习也是突出教学重点的必要环节。因为教学是由教和学两方面组成的,所以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事情,而不是教师单方面唱的独角戏。通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充分预习,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奠定基础条件。

4、课堂活动探究毫无疑问是课堂教学突出重点最典型的做法。这一做法具体地讲可以联系社会热点或学生生活实际提供探究情景、设计探究思考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消费及其类型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理解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以及租赁消费时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的含义

三、教学思路:

《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及恩格尔系数。本节内容是从学生身边的消费生活入手深入浅出同时又是对前两课商品货币价格的基本结构知识的提升,又是为后面消费心理面面观、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展开铺垫好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讲解本着贴近生活、条理清晰的原则设计课堂内容,试图让学生在探究中生成本课的结论。

四、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与教师课堂讲解相结合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以设问方式导入该节课的内容,带出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人,同学们的日常消费活动包括哪些项目?

学生活动:就日常生活的体验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文具、食堂吃饭、买零食、买衣服、电话费等日常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其中主要集中于学生可能并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

教师:同时导出课堂主体内容:日常消费多种多样,家庭作为消费的主体单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内容,那影响它消费的因素有哪些?这些消费活动有什么区别?我们消费活动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做相关讨论

(二)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一:如何安排生活费?

现在我们假设同学们分属不同的两个小组,两个小组每月的生活费略有不同,A组每月600元,B组每月300元,各位同学该如何安排各自每月的消费活动呢? 学生活动:互相安排并讨论各自的消费活动或消费内容,发现其中的区别(1)收入

教师活动:设问解疑

同学们是否发现各自的消费有什么不同?而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在此主要是什么?

教师讲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当前收入直接影响消费,预期消费则影响消费信心,当预期消费乐观时,消费信心就强;预期消费较低时,消费信心就弱。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2)物价水平

教师活动: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还有没有其他了呢?

最近5年的物价变化趋势,其中具体产品如:“蒜你狠”——3元/公斤涨至14元/公斤、“豆你玩”——2.6元/斤涨至9.5元/斤、“姜你军”——4元/斤涨至9元/斤,几乎所有的产品应声一片上涨,面对这种情况各位如何调整消费活动? 学生活动:就所给材料进行相应的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消费活动还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

教师讲解: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所以才会有这么一句话: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不能跑不过CPI,因为其他条件不变时,与消费水平反向变动。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物价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教师:虽然我们是用同学们的消费活动做的说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考察了总体消费状况的前提下,接着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消费案例:

探究活动二:小免的苦恼

小免,就读于赣三中高一(20)班,月生活费800元,已攒了2000元零花钱,在犹豫要不要买个电脑,不买吧,商场特价,此时下手颇为划算;买吧,以后就要勒紧腰带生活了。买不买?怎么买?你的意见?

学生活动:根据情境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相应的理由,提出分期付款买、借够钱后一次性买、租个电脑等方式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教师活动: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

租赁消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贷款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问题又来了,粗心的小免回家路上摔坏了硬盘,换一个硬盘——600元,维修硬盘——90元,如何选择?这两种消费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就相关情境进行讨论,做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相应的解释理由(2)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有形的商品,而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的服务。

万事大吉了!终于可以surfing the internet 了。大家知道小免已经达到哪种消费层次了吗?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得出享受资料消费的结论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探究活动三:考查自己家里的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每个家庭的消费活动各不相同,那如何衡量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书本阅读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并讨论得出结论家庭消费的不同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消费水平(1)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等。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直观感受来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

要了解家庭消费水平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2)恩格尔系数

教师活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恩格尔系数是消费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承认和重视。国际上甚至用它作为区分国际间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最一般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我们称之为温饱型);在40%~49%为小康水平;在2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我国这几年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三)情景回归: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了解教学反馈。

七、教学设计理念:

消费及其类型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消费及其类型 》是高一经济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的第一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也就是怎样去交换,现在就进入本单元的最后一环,即怎样去消费,这既为下一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好铺垫,又为第二单元学习生产做准备,是“交换——消费——生产”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从消费入手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学情分析

刚刚进入高中,对经济学的认识比较浅薄,本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从实际生活入手使学生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的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2.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和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特别是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感受,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的分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3.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框的重点是影响消费的因素(前两点最重要),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影响消费的因素才能找出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教学难点:消费类型中的贷款消费

难点的依据:贷款消费对于中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 说教法、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再谈谈我的教法

1.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进行教学。本课知识点较多,课堂容量大,但理论难度不大,鉴于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用一个背景案例贯穿全课,一例到底,逐层深入,得出结论,再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知识。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身边的经济现象.2.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让学生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举例法: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分析印证教材的观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接受。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3、说学法的选择及依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记忆接受式的学习向理解领悟式的学习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导入

(1)春节的压岁钱用来购买哪些商品?

(2)最近家里最近有几宗大型消费?资金如何筹措?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发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引出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首先用图片展示中国结婚三大件的历史变迁。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出经济发展是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

环节

二、分为两组讨论:假设你是家里财政部长,第一组家庭月收入4000,第二组家庭月收入8000。

问题

一、你们会在食物、衣着、教育,娱乐、旅游和存款如何分配?

问题

二、假设一组家庭收入这个月不变下一个月父母工资涨到8000,那么你们会改变当前计划吗?

问题

三、如果现在物价整体上涨10%,你们会改变当前计划吗?

设计意图:利用这几个问题讲述影响居民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物价水平是如何影响消费的。环节

三、案例:假如A、B两市人家庭数相等,A市只有五家月收入达到了10万元,而其它家庭月收入都还只有500元;而B市大多家庭的月收入在3000到4000元之间,差距不大。

问题:如果你是联想电脑的销售商,会选择到哪个城市开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案例,层层引导学生理解收入差距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环节

四、分组讨论比赛:同学们在购买商品时还会考虑那些因素?进行一个小比赛,答案最多那组有奖励,请积极思考。

设计意图:把课堂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意似,合作谈探讨能力和思维的发散能力。

环节

五、问题一:学生家庭生活消费有哪些?(食物、穿着、旅游、教育、买车和买房……….)

问题二:仔细阅读教材,请把自己的家庭消费按教材三种划分标准归类。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采用讲授法具体讲解不同划分的消费类型。环节六、一个耳闻能祥的小故事,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关于买房的不同消费方式,展示我们国家与美国消费观念的不同。

问题:同学们赞成哪一种消费方式?

设计意图:利用小故事分析贷款消费的特点、适用人群、注意问题和作用。

(三)课堂总结

梳理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让学生再一次深化记忆知识点。

(四)板书设计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发展经济

2、收入水平→提高收入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3、物价水平→稳定物价

4、商品性能外观包装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采取提纲式的板书设计,逐条罗列,直观形象呈现本框题的知识点,突出重难点,方便学生记忆。

四、教学反思

1、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景、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不单靠死记硬背记知识点,采用理解式记忆法。

孔子矛盾思想的类型及其教学处理 篇7

一是《〈论语〉选读》中孔子观点与态度前后自身的“矛盾”。这种“矛盾”, 是孔子对问题的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所作的阐发, 因而只能说是字面上的“矛盾”, 只能说是“看似矛盾”, 并非孔子思想的矛盾与症结所在。中学教学正可巧用这种“矛盾”, 加深对孔子思想一贯性的理解。“矛盾”与“一贯性”其本身是一对矛盾, 但我们如果能在教学中巧妙利用, 恰恰能够把《〈论语〉选读》中原来零散于各章节的孔子思想在本教学主题下得以呈现。这种呈现, 并非知识点的简单回顾, 也并非孔子思想的罗列性整理, 而是认识这些“矛盾”其本质的统一性, 进而深刻领会孔子思想的一贯性。如在“诲人不倦”这一主题中, 对“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是孔子“启发式教育”的简单认识上, 而要联系“为之不厌, 诲人不倦”这一思想, 让学生思考:“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不是与“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相矛盾了吗?或者说, 学生本身对此也正处在“想求明白而想不明白的时候, 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可利用这种“矛盾”的特点, 启发学生思考“矛盾”双方的话题层面:他们分别是话题哪一个层面的说法?联系“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让学生明白, “不复”重在教学方法层面,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重在教学态度层面。“不复”是因为学生没有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老师就很难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也不能简单地“复”。如此, “不复”“启”, “不复”“发”也就蕴含着因材施教, 采用其它教学方法的含义。因此, 它是话题的方法层面, 不是态度问题。因此, 两者看似矛盾, 其实并不矛盾。方法和态度这两个话题的层面是互为补充的:“不复”是“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深化。通过此类“矛盾”的剖析, 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话题的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 以此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由此生发, 教学中可联系现实, 将与孔子思想有一定比照点的现代理念引人课堂, 故意设置“矛盾”, 与孔子思想作一比照, 以此来深人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以及对现代理念的损益。如教学“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一章时, 教师从“剖析矛盾, 拓宽文化视野”的角度出发, 可设置这样的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 而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 两者相矛盾吗?通过联系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争”, 明确孔子的“不争”可理解为“不争强好胜”、“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不一味追名逐利”等, 而这正是现代社会竞争中的优秀品质。通过比较, 明确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提倡的竞争不仅不矛盾, 实践此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不同的话题层面由此而和谐统一, 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可得以拓宽。

二是孔子的观点态度与我们平时观念中的孔子总体形象之间的“矛盾”。圣人当然也会有缺点, 历史人物的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 在对文化论著的解读中, 误解和曲解总会无意或有意的窜入, 这种解读与孔子思想或总体形象构成“矛盾”, 从而破坏孔子作为独立个体思想的一贯性, 或者说, 孔子的总体形象受到了破坏。这也可以说是读者强加于孔子的“矛盾”, 是阅读者“自设”的“矛盾”。《〈论语〉选读》教学恰可巧妙利用这一类“矛盾”, 将误读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从文本阅读和文化解读角度, 解决疑惑和困惑, 从而澄清思想, 深入领会孔子精神, 并培养文化论著阅读的良好习惯、正确方法和批判意识, 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如“学以致其用”章中的“樊迟学稼”是一则很著名的典故。樊迟虚心求学农田之事, 理应表扬, 孔子却说“小人哉, 樊须也!”, 且以“焉用稼”作回复。这里有一种较流行的说法, 认为孔子把农民看作小人, 体力劳动是最下贱的。教师将此引入教学, 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这不是大大贬低了孔子的形象了吗?这种说法与文本碰撞在两个点上:第一, 农民是不是“小人”?第二, “小人”在这里是不是“最下贱”之意?从文本阅读角度来看, “小人哉, 樊须也”说的是樊须, 并未直指农民;“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是从为政者角度谈大原则。从文化论著阅读注重“时”的角度来看, 孔子授学的总体目标又是什么?结合这两个解读角度, 自然可以得出, 孔子说樊迟是“小人”, 并非指向农民, 只是责备樊迟“不问其所当问”。这里的“小人”不是“品德低下”之意, 而是“志向低下”———孔子希望自己的弟子从“时”出发, 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并不存在鄙视体力劳动的问题。通过文本研读和文化解读, 进一步把握孔子思想的本质, 还原其本来面目。对这种类型“矛盾”的剖析教学, 既是一种思想澄清, 也是提高文化论著阅读能力的途径。

三是孔子的观点态度与自身行为的矛盾。观点与自身行为产生矛盾, 便是一种事实上的矛盾。《论语》所记录的孔子思想是孔子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情况作出的情感指向和理性价值取向。这种不同情感指向和理性价值取向正说明孔子自身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对于这种矛盾, 我们应更看重孔子的行为实践, 因为行为实践是一种理性价值选择, 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如“子见南子”章中, “子路不悦”与“子见南子”便是观点与自身行为的矛盾。教学中, 如何处理此类“言行不一”性质的内容呢?对此, 要引导学生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矛盾处理中, 孔子“予所否者, 天厌之, 天厌之”的表态, 说明其自身并没有否定自己的观点, 即“子路不悦”的内容, 而“见南子”是对矛盾主要方面的选择, 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这种所谓的“言行不一”, 显然是矛盾双方斗争的复杂性的表现, 其行为实践是他处理矛盾的方式。由此, 我们不但不能因此而矮化孔子, 反而在孔子的无奈选择中看到了作为圣哲的高贵之处。

在《论语》中涉及大关节的孔子“出”与“入”也是这种类型的矛盾。“入”的思想是孔子人生中反复出现的喟叹, 而“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所体现的“入”的精神同样几乎贯穿了孔子的一生。“出”是“言”, 是一种愿望, 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入”是“行”, 是一种理性实践,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出”之“言”表明孔子对于归隐山林有着一种真实渴望, 揭示的是孔子对于独立自由本性的追求;而“入”之“行”体现了孔子的道义———承担社会责任。既有“归隐”的真实渴望, 又有积极入世的社会担当, 这才是真实而丰满的个体生命。而孔子自身对这种矛盾的处理, 揭示的是其积极入世思想的一贯性。教学中通过对这种矛盾的剖析, 会更接近孔子思想的本意, 有助于深入领会孔子个体生命的丰富情感、人格魅力及其思想价值。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篇8

无论是美国次贷危机还是由这一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都只是一种助力因素。当中国政府试图抑制房价时,次贷危机在世界市场的远端构成了一种应该预防和挤去房地产泡沫的氛围。随后中国政府对房价的打压使房地产市场萧条化时,发现自己从一个极端已经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所谓对房价的控制所造成的结果是交易严重萎缩。这时,金融风暴在美国风卷云涌了起来,它既严重威胁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为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和刺激房地产交易提供了一种理由。

但是,由于人民币的非自由兑换、土地的国家所有、国有垄断资本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统治、高税收和高储蓄等因素,中国国民经济终究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高度“自治”体,其一切的变化都是主要根源于自身的因素,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政府和国有资本的主导,房地产业尤其拥有这样的性质。在这样的一种经济体系中,人们的住房消费倾向似乎是自由的,但终究是被政府政策和资本主导着的。

中国住房消费与美国完全属于不同的类型,或者说中国住房消费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一种“孤本”。

美国民众进行住房消费的基本背景是土地私有、自由经济、民主制度、公民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相对的地区自然均衡,人们对住房的消费主要基础是自身的自由生活选择和工作选择。这就呈现为两个方向的基本倾向:一是居住的稳定化,其主要实现渠道是在所热爱的生活、工作地没有制度性障碍地进行置业;二是居住的临时化,其主要渠道是在暂时的生活、工作地没有制度性障碍地进行租赁。

因此,美国房产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一个发达的租赁市场,由永久性置业与临时性租赁互为共存。这样一种住房消费特征当从永久置业的角度看时,所呈现出的就永远是消费不足特征,也即这个市场存在着一种巨大的可以被竭力发掘的永久置业欲望,让人们实现提前消费。当人们被诱惑,资本与置业者都存在着发生理性误判的倾向,当这种理性的误判积累出置业者无法支付实现提前消费应该承担的贷款责任时,并且这种情况所涉及的金额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时,次贷危机也就爆发和蔓延了开来。因此,面对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美国政府试图“救市”时,就必须要救民众和救金融双管齐下,一方面减少和减除民众的债务及其责任,一方面收购金融机构及其股份予以盘活。

中国民众进行住房消费的基本背景是土地国有、政府和国有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极不成熟的公民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扩大着的地区差别及差距。户籍制度的本质是公民人身法定性质的不自由,公民人身可以自由流动而不能自由迁徙,工作、生活在甲地,而作为公民的人身责任和权利则可能在遥远的乙地,从而导致一个庞大的双重住房消费市场,即一个公民既在甲地需要消费住房,但在乙地也不得不保留住房。由于地区差别及差距巨大并日益扩大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具有自然的均衡性,人口流动基本倾向只能是单向性的,庞大的人口流动潮从内地落后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从农村向大中型城市进行强烈涌动。在这种人口流动中,户籍无法与租赁配套,这就决定了中国无法成就良好的住房租赁市场。当租赁市场不能良好地成熟时,人们的住房消费就只能选择以购买为目标的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地、农村乃至中小城市即使造了很多房子,但其意义不过是一种户籍所在的象征,是一种类似于农业时代“故土”或“祖屋”的符号化住宅,居住效用非常之低。

政治关于消费及其类型优秀教案 篇9

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思想政治

3、课时:1

4、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的各项消费支出,了解家庭过去的消费内容和现今的消费形式。

二、学情分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消费者,与消费密切相关,教师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授课任务,但要能驾驭课堂,做到收放自如。

三、教材分析: 在了解了货币、商品的价格这两个消费必备的条件后,教材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认识多彩的消费,围绕消费这一中心,教材介绍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各种消费类型及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由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消费场景引出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并指出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受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对不同消费类型进行划分和分析,引出消费结构,并对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识记消费的基本类型,贷款消费的含义及适用情况;理解我们的日常消费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能力目标:深化对消费的认识,提高理解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培养从生活中归纳出经济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的消费水平的现状以及变化。

? 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贷款消费与传统的消费方式相比,是不是一种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方式?

恩格尔系数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

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直观教学、情景教学、小组比赛等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运用任务型教学。自然导入,层层递进,注重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统,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激励。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三组消费场景的画面

8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消费标准是吃饱,

90年代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讲究荤素搭配,更加注重营养

现今,我们不仅在吃上动脑子,平时还可以旅旅游,健健身,上上网,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加生活的乐趣,消费变得多元化了。

问题思考:对比三个不同的时代,为什么人们的生活消费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不错,居民的收入,物价水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消费及其类型。

2.讲授新课:

(板书)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收入水平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7-18第一目,运用所学的知识替“老李解个惑”

(学生阅读课本并讨论2分钟后发表意见,“老李买还是不买”,并说明理由)

正确评价学生回答并做如下归纳

(总结)月收入若是300元,肯定不买。

月收入若是30000元,肯定买。

可见(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2)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3)根据这一道理,我们要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使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提高,使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和谐。

(板书)2、物价水平

物价涨,购买力下降,会减少对草莓的消费量

物价跌,购买力提高,会增加消费量

价格上升 消费减少

价格下降 消费增加

稳定的物价对保持人民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二、消费的类型

设置情景“请你帮个忙”

小丁与小花要结婚了,手头只有25万元,两人月收入6000元。

小丁:我已看好住房,一套35万。

小花:我俩都要买上几套衣服。

小丁:我们的婚宴在华阳宾馆还是在聚丰饭店办?

小花:买了房我们要好好装修一下,配上我们 喜欢的家具。

小丁:我用什么车去迎娶你呀?租几辆呢?

怎么安排各项消费呢?采用哪种方式付款?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完成以下图示,括弧内填写学生列出的消费行为,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的评价。

钱货两清的消费( )

按照交易方式不同 贷款消费 ( )

租赁消费 ( )

消费类型 有形商品消费 ( )

按照消费对象不同 劳务消费 ( )

生存资料消费 ( )

按照消费目的不同 发展资料消费 ( )

小学科学课的类型及其教学模式 篇10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教学模式的确立首先要与它的教学目标相适应。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概括而言,科学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根据创造性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中科学的总目标,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认为科学课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证据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应用拓展三大主要环节。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提出了问题后,用何种方法、途径去探求获取知识,就成为了科学课最核心的环节了。以学生获取事实的方法或途径为基点来分,我们的科学课可以分为科学观察课、科学实验课、科学阅读课、科学技术课(制作、种植、饲养等)科学讨论课五种课型。每种课型的教学模式虽大致相同,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五种课型的几本教学模式:

一、科学观察课

在小学科学课中,以“观察为主”组织教学过程的课属于观察课,它是一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对自然现象、物体特征及属性、动植物生长及其他习性等进行系统地观察,以获得知识、经验,并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教学活动。

基本的教学模式:活动准备---自主观察---交流研讨---实践运用。

科学观察课教学要点:

(1)设计有结构的观察材料。(2)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3)提供具体的观察方法。(4)突出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典型课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绝大部分是观察课。

二、科学实验课

实验是科学课教学的一种主要的方法。它是学生根据对问题的猜想,确定的实验方案,利用一定材料组装实验模型,控制实验条件,从而产生某种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认知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归纳结论----实践应用

科学观察课教学要点:

(1)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材料、模型组装、变量调控、现象记录等)。(2)给学生提供设计实验的思路。

(3)提供科学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4)启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观察、思考相结合。

(5)指导学生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来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典型课例: 教科版科学四、五年级绝大部分课都是实验课。典型的有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四年级下册电学单元、五年级上册力学单元五年级下册沉浮单元中大部分都是典型的科学实验课。

三、科学技术课

科学技术课是一个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概念引领的技术设计、技术制作,并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科学概念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

明确任务====== 技术设计(掌握方法)======形成技能======科学解释======展示评价

科学技术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明确任务阶段。(定目标、定条件、激活概念)2 构思方案阶段。(运用科学知识设计、会选择)3 实践阶段。(先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会调整技术线路)4 展示与评价(会技术描述、会技术评价、会科学反思)典型课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设计制作小赛车》、五年级下册《造一艘小船》、《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做个指南针》。

四、科学阅读课

科学探究课是让学生围绕着科学探究的问题,通过阅读、分析资料,来获取事实的证据,形成基本的科学认识,从中培养学生鉴别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课型。

科学阅读课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阅读资料======整理资料======抽象概括======实践运用

科学课阅读的价值在于获取什么样的事实,获取哪些事实,(与问题或假设紧密相关的事实)

为了体现科学阅读的价值,学生首先要筛选资料,从众多资料中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再通过快速的浏览找出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词或句);然后用这些事实试着解释问题的假设,判断事实的科学性与严密性;如果不能完全解释假设,回到开始补充新的事实。如果能够解释说明假设,就采用某种方法将有关的词句、数据、图片进行整理,准备交流。

典型课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五、科学讨论课

科学讨论课主要是围绕着科学问题,让学生展开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来获取科学事实,形成基本的科学概念,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讨论课的特点: 1.有一个讨论问题

a 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科学发现论认为:一个问题要与科学发现发生必然的联系,就需要将问题指向已有的知识,使问题从现象的描述触及现象的本质,使简单的问题成为科学的问题。成为学生可讨论的问题。

b是一个有所知而求知的问题 讨论的问题如果不能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那它就是不适宜讨论的问题。

c是一个能激发学生讨论兴趣的问题。2.有一个自主讨论的氛围 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自己设想好的范围内,而应该让学生围绕主题去充分的思考和交流。当然自主讨论决不是随意去想,随便去说。有一个无形的框架,它可以约束讨论的范围。

3.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科学讨论课的基本模式

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讨论交流--形成认识 怎样上好科学讨论课: 1.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 2.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讨论 3.要在适当的时侯给予帮助 4.要善于耐心启发和引导 5.要做出结论 典型课例: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江西省;体育消费;研究

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作为城市里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消费成为城市居民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部分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但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类型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在本文以江西省为例,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消费类型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西省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要求: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农业户口;从事非农业工作;在本市工作超过3个月。

1.2 研究方法

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和访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问卷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958份,回收率为79.8%。剔除无效问卷后,将最后的936份问卷作为分析数据,有效率为97.7%。运用SPSS 13.0软件对收集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2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类型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

人们的体育消费对象包括各种类型的体育产品,而体育消费类型是按照体育消费对象而言。它反映了人们体育消费的选择倾向,是消费特征的重要观测指标。因子分析方法用于本研究,主要是用于处理新生代农民工众多的体育消费类型问题。研究预期将诸多不同消费类型之间的联系用少数几个因子描述出来,每一类消费类型组成一个因子,将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类型的众多信息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出来。居民的体育消费类型有很多,同时消费类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类型调查问卷的设计应该遵循因子分析的科学性、可行性、全面性原则。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第一轮初选15个消费类型指标作为专家咨询的候选指标。通过第二轮专家咨询,剔除重复性、无效性指标6个,形成一个包含运动服装鞋帽、健身器材设备、体育杂志书报、现场观看体育比赛、电视、网络收看体育比赛、体育彩票、体育俱乐部会费、体育指导培训、体育旅游等9个测量指标的江西省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类型量表。经测量得到的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2.3 江西省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类型因子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际观察,我们将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类型因子分析结果归纳为实物型消费、精神型消费和劳务型消费。

2.3.1 实物型消费

可以看出,与实物型消费因子相关性强的消费类型指标是运动服装鞋帽、健身器材设备、体育杂志书报。其特征值贡献率高达41.325%,是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的主要类型。结合实际,将因子1命名为“实物型消费”。首先,新生代农民工的实物型体育消费支出表明他们相比老一辈的农民工更注重时尚运动的消费产品。然后,由于体育实物型产品既可用于体育运动,也可用于日常生活的双重性功能,体育实物型消费也就有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的双重效用。第三,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性质和收入水平特性,决定其会选择那些穿着舒适、质量低廉、价格优惠的体育实物型产品。

2.3.2 精神型消费

与因子精神型消费相关性强的消费类型指标是现场观看体育比赛、电视网络收看体育比赛、体育彩票。其特征值贡献率高达23.083%,是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的次要类型。结合实际,将因子2命名为“精神型消费”。从这点我们可以得出,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消费产品中,精神型消费显著增加。他们除了实物型消费支出,会适当安排一定的费用用于购票现场观看体育比赛。除此之外,购买体育类杂志书报,实时关注体育赛事报道成为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日常生活消费习惯。

2.3.3 劳务型消费

与因子劳务型消费相关性强的消费类型指标是体育俱乐部会费、体育指导培训、体育旅游。其特征值贡献率达14.832%,是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不可或缺的部分。结合实际,将因子3命名为“劳务型消费”。健身房锻炼、体育俱乐部消费、体育旅游等劳务型消费要求消费者具备较高的工资收入和充足的空闲时间,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能满足此两项条件的很少。虽然此项因子的贡献率最低,但不可否认的是,劳务型消费已经成为少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内容。由此我们可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工群体的工资待遇正逐年提高,他们的劳动保障体系也随着日渐健全,让新生代农民工有条件有时间参与劳务型体育消费。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现阶段受工作性质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的主要类型是以服装、器械和报刊等为主的实物型体育消费。精神型消费已经占有一定比例,成为一些新生代农民工的习惯性消费。劳务型消费虽然远低于其他类型,但它的出现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消费水平和体育消费意识在逐渐提高。

3.2 建议

加大体育消费产品的营销,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消费特征积极开发精神型和劳务型体育消费产品。建立健全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保障体系,提高其收入水平,为其体育消费打下经济基础。着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兴趣,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消费培育良好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杨春华.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4):80-84.

[2]王晓贞.江苏省新生代城市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1):69-71.

[3]夏冬.新生代农民工体育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2):14-18.

[4]谢恩礼.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影响因素研究——以皖江城市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院版),2012,10(01):128-130.

[5]马春建.对农民工群体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农业考古,2008,10(3):141-142.

[6]全国总工会新生代農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06-21(001).

上一篇:动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下一篇: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