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执行力 增强企业竞争力(共9篇)
增强企业竞争力》心得体会
执行力是指企业员工理解、贯彻、落实经营者战略思想;是企业按照既定发展方向发展的基石,有高效执行力的团队,往往能在工作过程中发挥出超能的效应,通过近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提高执行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加强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建设。如果把企业比做人,公司领导就是脑袋,负责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层是脊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基层。可以说,中层就是领导的“替身”,也就是支持大脑的“脊梁”。中层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得好,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因此必须加强自身执行力的提升:
其次,按照适应岗位管理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自身执行力水平。
作为中层管理者必须是团队成员和教练,必须能够激励、赞美别人,必须是充电器,而不是耗电器。因此,一个优秀的中层必须具备以下执行能力:
1、领悟能力,要先弄清领导希望你做什么,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和方法;
2、指挥能力,工作的分配、协调、临场发挥,指挥的方法与语气,激发斗志和引导前进的能力等;
3、协调能力;
4、判断能力;
5、创新能力等。所有这些能力都是领导力的体现,并最终体现为企业的执行力。
另外,要从自身提高执行力水平:
1、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既要注重提高业务素质,掌握企业经营特性,了解企业阶段发展目标,又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增强自信,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自身优劣,敢于直面困难,注重引导协调,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2、是要学会“复制”上层决策者的思路,领会其意图。决策层的目标意图是营造企业和谐发展内外环境,推进企业发展,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并提高企业经营和社会效益。中层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折不扣领会领导意图,扎实做好扩大销售,做大市场、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切实增强企业整体综合效益。
3、是要从执行中提高自身领导力。领导的过程是用人的过程,要学会用人所长,容人所短,同时,注重自身在执行中的学习,取人所长,从正反两方面吸取经验和教训,帮助自己提高管理经验和能力。
4、是自身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树立严格执行公司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的良好风范。中层管理者要严于律己,对待“执行”,凡是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对职工要求严,首先领导要以自己的言行作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只有这样,企业制定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才能得到很好地执行。同时,管理者与执行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实现良性的双向互动,才能有效贯彻决策者意图,顺利达成目标。
5、要勇于承担责任。自己在工作执行中,必须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果断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和布置落实,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好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可能造成的失误和不良后果,要勇于主动承担责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工作思路,确保工作任务执行到位、落实到位。
最后,营造执行文化,增强职工队伍执行力。
企业的各项重大战略的出台和各项工作任务和管理措施、方法的实施,最终都是靠员工的有效执行力来实现的。切实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执行力,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执行基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执行文化:
1、观念导向:教育员工主动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企业快节奏和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强化自身业务技能学习,丰富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首先,要通过不断学习,加深对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远期、中、近期目标的认知、理解和认同,树立整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以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其次,要严守规章制度和纪律规范。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各项纪律是确保广大员工行有约束、动有规则的基本准则。
2、责任导向:提倡“领导问责”,出了问题要找出其原因并分清主要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起责任心。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日益形成, 现代企业制度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在我国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尽管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集团还是中小企业, 纷纷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 但真正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打造的并不多, 很多都是片面追求表层及形式, 而忽视了企业精神实际内涵的提炼, 没有立足企业实际和企业自身特点, 对企业积累的文化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 均具有“雷同俗气”和“盲目跟风”的特点, 因而企业文化建设并没有真正起到应有作用, 也就不可能增强企业竞争力。美国人在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的成功是一种无形的因素在起作用, 那就是企业文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 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下, 我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特别是要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重要作用的认识, 以改革创新精神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为企业科学、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1 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企业精神等方面的概括和升华, 是一个企业的“精、气、神”, 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自身所特有的“标志”;企业文化体现人本性、创造价值观和体现和谐化, 以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经营理念为载体, 存在于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部位和各个领域;建设先进企业文化, 是加强党的执改能力,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 是企业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做好做大的迫切需要, 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须选择, 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力竞争的战略举措。
1) 企业文化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管理理念, 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物质、情感、精神等诸多手段, 使员工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 进而提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做大做强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正确的愿景、科学的目标和明确的价值, 能够使企业更具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进而不断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 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转化一切消极因素, 使企业变成员工的企业, 进而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2) 企业文化有利于推动企业变革性提升。企业文化融会于企业的道德规范、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管理方式、经营理念等诸多方面, 可以说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无处不在。企业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能够使企业文化教育、引导、服务、凝聚、创新、指引等功能不断得到发挥, 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深刻的变革, 特别是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 因而企业文化能够更多地考虑员工的所思、所想、所盼, 同时也能够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使企业不仅能够用经济的纽带来协调利益关系, 而且还能够用文化的纽带来调整员工的思想观念, 为企业改革、创新与发展扫清障碍。
3) 企业文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科学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是企业的“灵魂立法”。如果说“企业文化”来源于国外, 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则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可谓具有相通之处, 因而企业文化更容易引入到我国企业当中。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是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组成部份, 其更有利于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能够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智慧, 发挥全体员工主人翁作用, 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更具战略性, 对于改进和提升企业整体决策水平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更为重要的是, 企业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还能够形成资金、技术、人才的洼地, 提升企业的吸引力, 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有利条件。
2 提升企业文化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创新策略
1)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国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企业文化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制度建设, 通过制度建设来提高执行力和感召力, 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建设凝聚人、激励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企业文化, 始终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做到管人、管事、管思想“三结合”, 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内聚力”, 为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2) 提升企业文化综合功能。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 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升凝聚力、形成战略力、强化和谐力, 最终体现在竞争力上。为此, 企业必须把提升企业文化的综合功能作为重中之重, 改变过去将企业文化作为概念和口号提出来, 而是不断延伸企业文化触角、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拓展企业文化功能。比如, 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 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开始向前推进, 必然会触及到各个层面员工的利益, 这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在化解各类矛盾、提升员工素质、强化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改革方面取得突破, 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凝聚智慧。
3) 完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企业文化能否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除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共同目标之外, 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企业文化管理。这就需要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设, 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等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价值引导、制度规范、思想教育的“叠加”作用, 发挥企业文化的重要管理职能。比如, 要将教育培训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 着眼于培养和造就一批企业急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深入开展“素质提升”工程, 使广大员工在企业能够不断成长进步、不断升华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使广大员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精神状态、心理健康更加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进而增强广大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 奉献企业、共同发展、荣辱与共将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企业竞争力必然大大提升。
4) 挖掘潜力, 整合资源, 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宣传, 弘扬企业, 提高企业知名度。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形成了符合时代要求, 更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如垦区国有农场企业的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归国华侨文化及建场创业文化等等, 给企业留下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所以要不断总结、扬弃、提炼和升华, 以企业产业为支撑, 文化先行, 延伸企业文化产业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健全宣传组织机构, 优化宣传队伍建设,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 结合企业实际, 采取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大力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总结企业经济改革取得成就、经验、做法, 表彰和发扬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 明确企业奋斗目标, 形成充满生机又符合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 规范员工行为, 提高管理效能,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美化生活工作环境, 提高产品服务质量, 打造企业品牌, 提升企业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3 结语
企业文化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且还能够推动企业变革性提升, 更能够保证企业发展科学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 在我国继续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 我国企业必须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 特别是要在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提升企业文化综合功能、完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以及整合文化资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不断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要毅.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创新的路径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14 (9) .
[2]阚洪欣.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4 (27) .
[3]李成霞.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 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11) .
[4]杜勇.试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1) .
山西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是山西省内最大的专业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企业,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确认的重点龙头企业,是山西省商务厅确认的流通重点企业。目前,省公司资产3.5亿元,仓储面积25万平方米,在全省设有50个销售公司,实行开库直供、农资代理员送肥上门及连锁经营机制,全方位开展终端销售、零距离服务。年销售化肥100万吨、经营规模10亿元,每年承担国家和省级储备化肥11万吨,为确保市场供应、平抑市场价格、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商品做出了贡献,成为山西农资市场的主力军。
在整个农资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山西省农资公司及时改变观念、调整思路、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紧紧围绕农资流通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网络做文章。根据市场变化,先后研究制定了“上联工厂保货源、下联农民保市场、中联系统建网络”“四一五管理机制”“农资代理员制度”“终端销售、零距离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方针,通过公司上下的不懈努力,使省公司不仅牢牢站稳了市场,而且不断做强做大。同时,在财务管理上也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一套管理模式,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实行“四一五”经营管理机制,强化财务管理,促进网络建设
从1998年开始,省农资公司针对系统内无序竞争严重、互相削弱的现状,结合公司的战略规划,开始了网络建设工程。经过近8年的努力,相继成立了“运城销售分公司”“晋北销售分公司”“晋中销售分公司”等50个销售公司,并以销售公司为依托,在全省乡镇一级设立了农资销售站130个、连锁代理站(店)500个,聘用农资代理员2160名,使省公司的网络建设遍布城镇乡村,让农民能及时买到质优价廉的放心肥。但如何管理好庞大的网络机构,有效利用好资源、资金成为省公司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省公司适时制定了“四一五”管理机制,即省公司资产执行专人、专账、专户、专库管理;一套资金封闭运行,统一配送、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对业务公司、办事处等资源单位违反农资配送规定,擅自调配农资商品,一律视同资产流失,追究经理(主任)的直接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各销售分公司、联销服务中心须坚持一套资金封闭运行,销售货款必须进入“专户”;专户资金月末存款余额超过5万元以上的,要及时返还各资源单位。多年来规范经营管理,有效地解决了账外经营、体外循环的问题,确保了资产保值增值、资金安全有效。
二、牵住财务“牛鼻子”,不断完善财务制度,确保销售网络健康发展
省农资公司在财务运行中严格执行《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税法有关规定,确保经济业务真实合法。同时,不断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员工自觉遵守财务制度的意识,使财务工作做到健全、规范。针对销售分公司的财务工作制定了《山西省农资销售分公司财务管理办法》,详细制定了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流动资产管理、销售及货款回笼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八项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销售公司的权限和责任。同时紧紧围绕“四一五”管理机制,给予具体的操作指导。比如在销售及货款回笼管理上就明确规定:第一,商品销售时,业务部门应开据相应的销售发票(对先开据小票后开据大票的销售业务,大票后面必须附注小票,大小票有关销售数量、销售单位、销售金额必须核对相符),财务审核无误后,盖章生效。业务部门应按所经营的商品分别设立销售账,每月末与财务、保管核对账务,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第二,配送商品的销售价格必须按省公司的统一定价执行,不得随意抬价压价,如遇市场变化需要变更价格,必须由联络员清点库存、核实数量,并报省公司有关部门及经理批准后方可变更价格。诸如此类的规定还有很多,由于牵住财务“牛鼻子”,制定了具体规范的制度,使得销售公司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循,为销售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巩固企业网络建设成果
在这里,我对有关专业发展的问题将不再做过多提示,而是有针对性地和大家探讨一下我局目前在经营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刻而严肃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局经营发展业绩,为企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带来很大隐患。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确保我们执行力的提高,杜绝上述同质同类问题的发生,我们支局各级领导就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并有为该目标实现而不懈努力的信心和决心。具体做到以下“四个字”:
“理”:理清思路,变盲目执行为明确执行。充分认识到当前邮政企业面临的“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明确具体工作目标,理清专业发展思路。二季度电商、金融的推进会都已开完,季度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同时为确保每月经营发展能够紧跟进度,电商中心、代理分局还要按照市场部制订的月度收入目标,给各支局制定详细的月度发展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和奖励考核办法,使各项工作的执行有目标、有措施、有机制。
“想”:想出办法,变了解执行为精通执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在贯彻相关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拓展新业务、开发新项目;充分借鉴其他支局的先进工作经验,取长补短,切实寻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有利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发展办法。电商中心和代理分局要做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出思路、出办法,督促支局具体落实,并及时总结各支局在业务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在各支
1局中推广复制,形成以点带面的经营效果,提高支局整体业务经营能力。
“抓”:抓到实处,变缓慢执行为高效执行。领导干部不仅是执行力贯彻落实的主要责任人,也是加大执行力的助推者,要将执行力渗透、落实到每项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抓到重点、抓出成效。例如,**局在这次市公司开展的“*****”金融营销活动中,积极落实,迅速行动,从活动开展之初,**局长就紧盯其道界内的单位不放松,多次上门开展营销服务,并成功开发代发工资业务,目前,**局***名职工和***都已达成代发工资合作意向,现已进入到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预计月新增代发额300多万元;**局也迅速反应,我局是3月28日开的启动大会,29日***副局长就到**所进行上门服务,仅两天就实现增储200余万元,并于近期达成代发工资意向。
“改”:改出实效,变“减法执行”为“加法执行”。及时了解和掌握发展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落后差距,并认真分析查找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合理整改措施,将问题和责任落实到人,切实改出成效。**局2010年全年代收保费规模为***万元,截止今年4月10日,累计实现代收保费***万元,已完成去年全年保费规模的70%,其中本局网点代收保费***万元,同比增幅57%,***邮电所代收保费***万元,同比去年的8万元保费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邮电所代收保费***万元,也比去年同期的1000元有了质的飞跃,从去年全区排名末位,变为今年全区保费规模排名第16位。***局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突出的经营效果,主要也是源于支局领导班子对保险专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转变了网点资源不好是制约保险发展主要因素的消极观念,而是从加强自身网点经营能力入手,通过返聘退休职工加大网点理财经理的配备力度;及时关注网点经营的各项数据;加强对合作保险公司业绩的监控,通过调整保险公司提高网点出单率,也正是由于保险专业的快速发展,使***局金融专业一季度整体进度完成***%,有效减少了储蓄和汇兑两项专业带来的收入缺口。
规范就是竞争力
顾:夏主任,金苹果学前教育集团经历了十一年风雨历程,从26名孩子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名孩子,从一所幼儿园发展到现在的12家全资园,并在国内拥有多家加盟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金苹果”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夏:我想可以用“以规范管理提升办园品质,规范就是竞争力”来概括。
顾:能具体说说吗?
夏:,金苹果率先在国内的幼教行业中通过了国际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具体而言,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协调性文件等。
金苹果学前教育集团及下属各部门、各幼稚园都必须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和质量记录。简单举个例子,幼稚园的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总的指导下,在作业指导书这一层就有《文件和质量管理规范》,在质量记录这一层就有《文件、资料发放登记表》《受控文件、资料分类目录》《文件资料、借阅、查询登记表》《质量体系文件修改申请表》《文件和资料销毁登记表》《收文登记表》《图书、杂志、音像资料借阅登记表》《文件资料归档登记表》《文件审核会签表》等。
该体系所规定的内容就是我们工作的规范、标准,它使得我们的工作可以控制、有参照的模板。近年来,随着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更深深体会到“管理就是效益”“规范就是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以规范平衡规模与品质
顾:民办幼儿园在实际动作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也出现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上速度、上规模,重经营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等不良倾向,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规模与品质”的关系的,金苹果又是如何做的?
夏:做大做强是每个企业的发展梦想,但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以为上了规模就等于做“强”了。我们知道规模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大”,真正的“大”需要“强”来支撑。那么什么东西能使企业真正地强起来呢?品质和核心竞争力首当其冲。
我们认为,大与强没有绝对的正相关,但是一个过小的企业不可能谈得上“做强”,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它才可能集中优势(如资金、人员号召力)为做强做准备。十年来,我们在不断扩大规模,但我们也在严格控制品质,不断完善各类评估体系、突出专业化水平和核心特长。一个最有力的证明就是:全国各地慕名加盟的不计其数,但是根据《加盟园评估体系》的要求,他们的办学目的、理念以及办学条件不符合金苹果品质的要求,我们拒绝了。同时,根据“金苹果”的战略规划,我们又在积极争取到一些地区和城市的办园机会。十年来,我们也没有盲目走多元化的道路,以避免分化自己的优势资源。我们信奉“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当然,在发展中,我们非常关注策略加盟,即把其他行业的成功之处、规范之处延伸、借鉴到本领域。如从食品供应系统,我们可以借鉴最优质的商家动作模式;在内部管理上,我们可以向世界500强企业学习。学会学习才能使我们的企业不必永远从零开始,而能够始终站在更高的平台发展。
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我们不能因片面追求扩大而牺牲了孩子宝贵的童年幸福。“金苹果”给孩子的是幸福的教育,而不是让他们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验品。“规模与品质并重”的经营理念使民办教育在规范中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以规范平衡发展战略与战术
顾:民办幼儿园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这种竞争涉及到民办教育发展的战略与战术问题。对此,您有何思考?
夏:目前,金苹果总体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做中国学前教育第一品牌,具体战术是坚持品牌一体化,坚持“五个一”标准,即一个机构、一个战略目标、一种企业文化、一套管理体制、一个行为标准,继续以全资园为主,加盟园为辅,在核心产业(幼稚园)下,逐步链接相关产业。在战略与战术双向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以“五个一”标准来平衡每一个单位、部门、幼稚园,使相关部门和岗位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真正形成持续协调发展的竞争力。
以规范确立信誉和特色
顾:民办幼儿园要具有持久的竞争力,信誉和特色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金苹果是如何来打造自身的信誉和特色的呢?
夏:“金苹果”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态度来建立信誉。“金苹果”打造自己的信誉,有许多细节是值得关注的,简单说来就是“有信誉的机构,用有信誉的人做有信誉的事”。举几个例子:金苹果在挑选管理人员时,考核的其中一项就是“背景调查”。关注该管理者在过去工作岗位中是否有信誉,是否负责任。金苹果的价值观和理念也充分体现了“信誉”。我们的质量目标明确提出“合同履行率100%”,凡金苹果对外承诺了的东西,我们只能做得更多。我们相信只有个人和企业都有了信誉,我们才能获得别人认可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
金苹果的特色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之所以动态,因为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在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金苹果的特色将永远围绕中国的国情、让儿童终身受益、符合市场需求这三大主题。为此,金苹果有这样一种工作制度:高层领导定期谈论核心竞争力、定期举行高层领导研讨会以及多形式的市场调查,以此了解国际国内、本地幼教行业以内和以外的发展动态、趋势,从而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与战术。
各家民办教育机构要提供与同业相同或类似的产品或服务并不难,难的是输出的`产品(暂且称“毕业学生的素质水平”为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比的是谁做得最规范、谁做得最到位,也最终体现在民办教育经营过程的整体控制力上,即以规范确立民办教育的竞争优势,确立千金难求的民办教育信誉,这是民办教育生存的根本。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办教育要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竞争策略、差别化服务以及具体的动作规程,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但最终还是以规范保证自身的特色,达到同业的先进水平,进而形成强势的、持久的竞争力。金苹果正是在这种规范中动作的。
让“规范”成为员工的信条
顾: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人来推动的,所以规范管理的主角仍然是人,那么如何让“规范”成为每一位员工的信条呢?
夏:“金苹果”指导员工行为的有《员工手册》、各岗位的《工作手册》;不仅有要求,还有检查、监督;不仅有惩罚,更有奖励。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我们还要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制度、理念、业务技能等),并用《金苹果继续教育手册》进行记录。员工在整个有计划、有准备的工作中,逐渐实现了自我控制与约束,“规范”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扎根。
但是,我们要指出的是教育的规范不像工厂的规范可以准确量化到分秒、毫厘。教育的规范应该更具创造性、变化性。我们的原则是“有规范的依规范,无规范的提出规范,规范不合理的改正规范”。为此,“金苹果”特别设置了“合理化建议奖”,奖励那些真正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的员工。同时,我们还有一个观点想表达:在金苹果,规范不是对员工的约束,而是一个向上发展的平台。在规范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职业竞争力和创造的活力。
深化“规范也是竞争力”的理念
顾:民办教育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您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浅议如何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①
作者:沈学杰 潘日鸣 廖乐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8期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就业竞争力的含义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应具有的就业素质。分析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就业竞争力不强的原因。综合我校提升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c)-0183-01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日益增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人才培养方法的改进和提高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含义,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大学生所具有的某种素质能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 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
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主要是体现在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不需要经过用人单位系统的培训,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可以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用人单位的需求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差距
用人单位和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素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毕业生解决电子信息工程中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欠缺。
其次是毕业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跟用人单位要求的有一定差距。现在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3.1 教育实际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我国的教育一直是应试教育,单纯只看学习成绩。而评价教育是否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标准,就是要看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够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校没有根据
社会的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从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快胜任企业的工作,这也是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原因。
3.2 学校教学实践环境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通高校也注重实践教学,也设置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这都是在现有的硬件条件和教学培养条件下设立,大部分都是验证实验,并不是来自企业和市场的课题,不会遇到难点和问题,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赶时间通常不会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更谈不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现在企业讲效益,一般不允许大学生实践时直接参与其生产、设计与科研活动,从而大学生在校期间很难有机会进入用人单位进行学习实践。企业、学校、学生处于脱节的状态,学生体会不到企业需要什么素质的人才。
3.3 学生学习方法与提升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相脱节
学生经过高考升入大学,产生了放松的思想状态,学习能动性下降。虽然大部分同学还是勤奋好学,但是很多学生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片面的追求社会活动和专业无关的实践能力;当不少学生知道专业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引导不够和企业的脱节,不知道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满足企业的要求。提升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和措施
在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作为培养人才基地的高等院校,如何克服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提升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将有很重要的意义。
4.1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重视教学内容改革,强调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专业技能模块细分工作,依据专业所需知识体系和教育教学规律修订、完善和规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4.2 紧跟市场需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1)在探索、开放性实验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设计的能力。(3)增加设计性实验以取代原有的验证性实验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3 加强“实习”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通过参观访问形式提高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感性认识,形成对本专业的一种感性认识——对自己毕业后从事工作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不再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通过生产实习后,让学生完成一篇论文。
为保证学生正常实习,我院已与上海新建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杭州求是科教设备有限公司、杭州高联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扬中电子仪器厂,长沙汽车电器厂签长期实习合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应作为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
4.4 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缩短用人单位需求与学生自身能力的差距,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1)以教师科研项目、课题为平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2)让学生全程参与“产品”的研制,使学生实现了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3)在教师指导下组织申报各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通过申报项目,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4.5 利用“挑战杯”和“电子竞赛”等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院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在学院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和“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等项目,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在省内外还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发明了专利,很多毕业生被国内外著名企业(公司)选中,并成为技术骨干。虽然参加比赛的人数是少数,但是,我们通过组织培训,扩大培训范围,培养更多的同学养成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4.6 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量身打造专业人才
我校通过前期的调研、校企协商,准备和中山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达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后,学校负责挑选参与订单培养的学生,组织学生实施订单教学。“订单式教育”让企业聘到符合自己单位岗位要求的技术人才,学生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就业问题得到了保障。结语
这几年来,我院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升毕业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更好利用“电子竞赛”和“挑战杯”这2个平台,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培养特色人才,缩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但是, 应当清醒认识到, 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我区农机系统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主要表现为“四缺乏”:一些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 政策水平、业务能力不高, 缺乏上进心;一些干部对工作应付思想严重, 得过且过, 缺乏紧迫感;受农机案件的影响, 一些干部畏难情绪严重, 不敢、不愿承担责任, 工作落实不到位, 缺乏责任感;一些干部作风不够扎实, 不深入调查研究, 工作没有新思路、新办法, 缺乏创新精神。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机系统一些干部事业心不强, 执行力不够, 致使系统效率不高, 各项工作正常推进受到影响。农机系统干部思想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正在成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绊脚石”。
增强事业心, 提升执行力, 打造高效团队, 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真抓实干、勇挑重担、敢于创新、乐于奉献、高效务实的干部队伍, 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是实现广西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加强紧迫感
当前, 我区农业机械化整体上处于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的阶段, 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三农”发展对农机化需求旺盛, 我区农机化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农机化系统广大干部, 必须千方百计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 推动我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 广西农机化水平与全国相比差距较大。
2011年底, 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5%, 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我区是33.6%, 提高3.8个百分点,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61.6%。全国今年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56%以上, 全区的目标是36.6%, 提高3个百分点。从增速上看, 我区的后发趋势明显, 增速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差距上看, 我区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的差距呈缩小趋势。但是我们还是要清醒的认识到, 我区农机化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质量不高、结构不尽合理, 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要求。
(二) 农机化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农业产业化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一项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任务。2011年,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打造农业千百亿元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 (桂发[2011]2号) , 启动实施农业千百亿产业“339”工程, 我区农业产业化步入发展快车道。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是实施和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 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是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 在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农机化强农惠农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连续八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 形成了农业补贴政策、农业公共服务支持政策、农业生产服务扶持政策等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 工业反哺农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不断增加, 扶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不断完善,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良好。
(四)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
近几年来, 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 不断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 农机化工作由部门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 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自治区、市、县级有关领导经常深入农机部门检查指导农机化工作, 协调解决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自治区领导陈际瓦、陈章良等多次对农机部门指导, 今年自治区政府主持召开全区农机化工作会议, 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名义部署全区农机化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并给予大力支持, 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五) 我区农机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随着补贴资金和实施规模的扩大, 我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发生了一些农机补贴案件。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 自治区农机局认真总结近年来农机补贴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 加强与纪委、检察部门的沟通,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 不断完善补贴机制, 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农机化工作环境更加良好。
(六) 农机作业条件不断改善。
完善的机耕路、连片平整的田块、统一的作业标准等是农机高效、低耗作业的前提和基础。各级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 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实施土地整治, 为农机化作业创造条件。广西实施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 2010~2012年投入资金39亿元, 建成11.3万hm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适应农业机械化耕作的高标准农田。广西兴边富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将开始实施, 土地整治范围包括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百色市和崇左市共5个地级市29个县 (市、区) 。“十二五”期间, 自治区计划投入资金130亿元, 实施土地整治面积总规模达33.3万hm2, 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大幅改善农田基础设施,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土地适度流转规模经营和土地整治, 为农业机械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增强事业心
疾风知劲草。越是困难越能锻炼强者, 越能提高我们的信心和勇气, 越能体现事业心和工作能力。《公务员法》规定:“对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的, 可以处分、辞退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对干部提出了“六戒”要求。农机化系统广大干部, 必须按照《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和郭书记的要求, 竭尽全力尽责履职。当前, 尤其要树立“三种精神”, 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
(一) 力戒埋怨情绪, 树立事业为重的奉献精神。
现实生活中, 有的同志看到别人进步了, 往往埋怨自己没机遇, 甚至认为组织用人不公;看到别的单位发展快, 就埋怨自己单位基础差, 或者认为上级关注和投入不够;看到人家工作条件优越, 就埋怨自己单位环境差、工作苦、待遇低等等。尤其是当前各地发生了一些农机购置补贴案件, 对一些干部思想造成了一定影响, 有些同志对工作有了一些情绪。有的认为, 农机补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 干多错多, 甚至会导致渎职, 不如少干慢干;有的认为, 补贴工作量大、推进难度大, 日夜加班加点还经常被批评, 吃力不讨好;有的认为, 争取补贴资金越多, 投入的人力、财力越多, 地方工作经费又难保障, 不如不要还省心省力。部分干部工作有一些情绪, 可以理解。但究其原因, 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强烈的事业心, 缺乏对“三农”深厚的感情, 缺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国家公务员应具备的奉献精神。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干其事, 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 是《公务员法》赋予我们每一个公务员、每一个农机干部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位党员干部要按《公务员法》的规定和要求, 多一分责任感, 少一分吃亏感;多一分奉献心, 少一分索取心;多一些苦干, 少一些埋怨, 以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 埋头苦干, 无私奉献, 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二) 力戒满足现状, 树立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构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三农”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依赖越来越明显,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但是目前全区农机化水平低, 农机装备结构欠合理, 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 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尚未有效解决, 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发展中的种种困难对广大农机干部是严峻考验, 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及受农机案件的影响, 实施进展缓慢, 跟不上农时季节需要, 推进难度大, 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大难题。少数党员干部对此认识不足, 有畏难情绪, 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的安于现状求稳怕乱, 不愿做开拓性的工作;有的遇到难题绕道走, 前怕狼后怕虎, 缩手缩脚, 不想干、不敢干, 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努力。要改变这种现状, 我们每个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组织把我们安排这个岗位上, 我们就要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努力推动全区农机化事业发展, 为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每一位农机干部的光荣使命, 也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必须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 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担当重任的气魄、开拓进取的精神, 知难而进, 迎难而上, 在积极进取中提高能力素质, 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工作业绩。
(三) 力戒漂浮作风, 树立真抓实干的求实精神。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 不干, 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机关作风是党风政风的具体反映, 是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精神面貌、领导水平、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的外在表现。农机购置补贴、甘蔗和水稻种植、收获机械化等工作, 都是当前“三农”发展的重点工作, 需要农机部门、农机干部必须具备扎实的工作作风, 才能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广大农机干部要从自身做起, 坚决克服工作漂浮的问题, 以过硬的机关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 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 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 亲自督导, 对难点问题现场办公、亲自解决, 对重要活动积极参与、亲自组织, 切实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 带领干部攻坚克难。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勇于改革创新, 敢闯敢干, 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举措, 真抓实干, 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提升执行力
关于执行力, 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看法不尽一致。通用公司前总裁韦尔奇认为, 团队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 联想集团前董事长柳传志认为, 团队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 干合适的事”, 余世维博士则认为, 个人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综上所述, 执行力就是将战略与决策转化为实施结果的能力, 就是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 迅速做出反应, 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
良好的执行力是干事创业的基础, 是一个单位、一个系统事业成功的直接推动力。但目前我区农机系统的执行力还不够强。团队执行力不强的原因是“五不”:一是一些干部不知道干什么。有的单位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和可操作的具体的年度工作计划, 有的规划和计划反复改, 加上沟通不畅, 干部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二是一些干部不知道怎么干。对干部的培训不够, 缺乏针对性, 一些干部的业务工作能力不高, 不知道如何下手。三是有时候干起来不顺畅。主要是单位后勤保障, 尤其是工作经费和建设经费普遍缺乏, 影响了干部的工作干劲。四是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激励措施不够、不具体, 客观上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五是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主要是评估不够科学, 考核指标不够合理, 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 致使内驱力不强的干部出现懈怠工作现象。个人执行力不强的原因是“两不”, 即个人能力不够强和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一) 提高我区农机化系统团队执行力, 关键是“两管理五举措”。
两管理即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管理, 五举措即目标明确、方法可行、流程合理、激励到位、考核有效。
1. 目标明确。
目标明确就是各项指标具体、准确, 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甚至超额完成。能够分解的任务要层层分解, 直到不能再细分。
2. 方法可行。
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方法应当具体、可行。各单位要通过决策、支持、反馈三个环节, 制定并下达方法。对把握不准的方法, 可先行试点。
3. 流程合理。
流程在形式上往往没有问题, 而是在执行中表现出不合理。这就要求决策者、管理者要适度放权, 部门之间要强化支持功能、服务功能, 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好。
4. 激励到位。
激励要力度到位、描述到位、兑现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用好目前各项激励措施的同时, 要千方百计争取、掌握更多的激励资源。
5. 考核有效。
做到真考真用真罚, 真正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避免人为因素干扰, 严格执行处罚措施, 推进农机化系统团队执行力不断提升。
(二) 提高我区农机系统个人执行力, 关键是“两提高六举措”。
“两提高”就是提高自身素质、端正工作态度, “六举措”就是努力学习、强化实践, 积极进取、脚踏实地、只争朝夕、开拓创新。
1. 努力学习。
毛主席老人家说过:“三天不学习, 赶不上刘少奇”。在信息时代, 学习尤为重要而紧迫。老农机人需要学习, 学习新知识、感知新需要、提出新举措。刚到农机化系统的新农机人更应强化学习, 尽快变成内行。
2. 强化实践。
实践出真知。农机化系统的干部, 要经常深入农村、农机合作社、种养大户, 农机生产、销售、维修企业, 开展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敢于实践, 对把握不准的工作, 敢于试验试点;对行之有效的做法, 敢于宣传推广。我们不仅应该懂得使用农机具, 还应该懂得种养加工;不仅应该懂得管理推广补贴农机具, 还应该懂得引领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3. 积极进取。
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 进取心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农机化系统的干部, 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 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 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 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 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决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
4. 脚踏实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古今事业必成于实。虽然每个人岗位分工各有不同, 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干出一番事业。必须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 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 真正静下心来, 一件一件抓落实, 一项一项抓成效, 干一件成一件, 积小胜为大胜, 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
5. 只争朝夕。
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树立“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 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 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 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
6. 开拓创新。
中央提出了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要求。创新和应变能力已成为推进农机化发展的核心要素。农机化系统干部, 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 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作风, 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指令, 推进农机化系统个人执行力有效提升。
四、打造高效团队
以人为本, 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当今世界竞争已经发展为系统性竞争, 系统性竞争关键在于团队。我们要通过加强制度、队伍和文化建设, 努力打造一个团结高效的农机化管理服务团队。
(一) 加强队伍建设。
毛主席老人家曾说过“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是团队高效运作的基础。要完善干部提任、使用、教育培训制度, 推进基层农机化体系建设, 为提升农机化团队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完善干部提任制度。
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 严格按照程序办事, 落实群众“四权”,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 进一步扩大民主。用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发现人才、选准干部。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纪监督和组织监督的作用, 构建监督网络, 形成监督合力。加大考试录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 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激励、发现干部, 通过选育管用环环紧扣、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尽快形成廉者上、贪者下, 能者上、庸者下, 敢者上、弱者下的机制, 培养一大批公正廉明、团结合作、能干敢干、群众满意的农机化干部。
2. 完善干部使用制度。
进一步理清工作职责, 细化人员分工, 实行人员定岗, 岗位定责, 职责上墙。岗位职责具体化, 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能、权限、责任及失职追究措施。坚持用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 给发展潜力大的人才压担子, 进行多岗锻炼, 增加阅历, 积累经验, 促其尽快成才。探讨建立干部福利制度, 完善干部工休制度。
3.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
构建干部终身教育体系, 加大继续教育力度。支持鼓励在职干部脱产进修深造。按照《公务员法》等法律制度规定, 定期组织对干部的教育培训, 着重提高广大干部的沟通说服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攻坚破难能力和公文写作能力。
4. 推进基层农机化体系建设。
努力推动建立独立设置、县级农机主管部门管理的乡镇农机站, 完善县、乡两级农机化管理机构和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办公运作的经费保障机制, 构建完整的区、市、县、乡四级农机化管理体系, 提高农机化系统的工作能力和运作效率。
(二) 加强制度建设。
良好而完善的制度体系, 是团队高效运作的保障。近年来, 国家和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与农机化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为农机化工作开展及其团队运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机化法律法规规定是比较完善的, 但具体的制度性规定还是不够, 或者还存在一些漏洞, 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 强化制度建设。
1. 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制度建设。
今年上半年, 我们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批示要求, 结合农机化发展实际, 重点推行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水稻插秧机管理、适当调整甘蔗联合收割机补贴程序、调整部分高补贴额产品补贴额、试行定额补贴、开展补贴资金结算到县和全价购机试点、实施农机补贴产品经销准入制等八项制度。这些制度执行时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但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要深入总结, 不断完善, 稳步推进。
2.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我们推行了农机化系统反腐倡廉大教育大培训行动。自治区每年对市、县三级农机化管理机构领导集中开展反腐倡廉专题培训, 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农机化管理机构每年都要对本机构的干部开展反腐倡廉专题培训, 促使农机化干部讲党性, 重品行, 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3. 完善农机化投入机制。
我们千方百计增加各地的业务工作经费。力争适当调整各级农机购置补贴配套资金使用方向, 主要是减少部分农机具累加补贴资金, 用于增加基层农机化部门工作经费。
(三) 加强文化建设。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打造高效农机化团队、发展农机化事业, 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加强农机化文化建设, 推进农机化系统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理念文化建设, 须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 总结提炼我区农机化精神。
组织系统性讨论, 尽快提炼出能够贴切体现我区农机化系统精神的口号。
2. 推进农机化系统标准化建设。
按照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理念文化建设要求, 参照ISO9000标准, 开展广西农机化系统CI设计。
3. 创新我区农机化发展理论。
组织系统性研究, 探讨构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 围绕农机化需要开展品种选育、推行农艺、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发展农产品储藏物流, 推进我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理论。
4. 大力宣传农机化精神。
推选全区农机化十大先锋人物, 推进创作《广西农机化之歌》, 使农机化精神传遍八桂大地, 推动尽快形成一个廉洁、务实、合作、高效的农机化团队。
5. 建设广西农机化展馆。
我们从小就知道马路上红绿灯的含义,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很多汽车驾驶员也知道黄灯闪的时候必须高度警惕,因为那意味着你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刹车、踩油门或是打转向。红灯是令行禁止,绿灯是畅通无阻,只有黄色信号灯让你迟疑或者麻木,也正是这个黄色信号灯“酿成”了十字路口或三叉路口70%以上的交通事故。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重视过黄灯呢?有谁质疑过黄色信号灯的存在和设置的意义呢?
中国企业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虚弱到强壮,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再到竞技全球舞台,我们是总结了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发展到今天。而这期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个中滋味,企业知道,市场知道,每一个人都知道。成功、喜悦、伟大、光荣、萎缩、亏损、出事、下课、刑拘、失败、破产……这些感受和事实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很多中国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在遇到十字路口时,在面对一个个红灯或绿灯时,有的抓住机遇成功了,有的在危机中沉没、消逝了,更多的则是在徘徊,在煎熬,在迷茫和困惑着。很多中国企业习惯了红灯的威严,当然也有勇闯红灯的“先烈”;很多中国企业更适应了政策绿灯的一路呵护,抓住了发展的大好机遇,走向了成功和强大;也有不少企业在绿灯时停车抛锚、“交通肇事”或者败下阵来。但很多中国企业从来没有足够重视过黄色信号灯,或者说压根儿就没感觉到黄灯的存在和威胁,以为那只是个过渡,是个摆设而已。而实际上,在企业陷于困境或者发展乏力的时候,在战略迷失、执行迷茫、竞争力丧失的阵痛期,当众多中国公司的高管中层频繁发生人事震荡的时候,企业面临的已经就是黄色信号灯了,这时如果不去主动踩刹车,不去主动战略转型以适应市场生存环境的变化,或者该踩刹车的时候你踩了油门、该踩油门的时候你却老想刹车,或者该拐弯的时候你直行、该直行的时候你强行变道转弯,其结果可想而知。“人类进步的道路上满是国家的残骸。”在商业社会,我们也可以说:在市场发展与竞争的道路上,满是企业的残骸。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战略、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中国众多的企业甚至忘记了安全、健康、控制风险的重要前提,一心只顾往前冲,但最终打倒他们的,很多并不是战场上的子弹,而是他们自己的弱点。
这几年笼罩、压抑在很多中国企业心头的乌云不是战略,因为很多企业从来就没有想过短期或长期的战略,有的只是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策略甚至是“巫术”。表面看来没有战略也是一种战略,没有战略是因为没有执行战略的结果,没有呈现战略所描绘的结果罢了。所以我们在谈企业战略时,必须有执行做保障,没有执行,再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都不能还原为社会消费和产生价值;没有执行,企业再美好的战略都是空中楼阁;执行不到位,我们更看不到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的持续性。
实际上,我们天天在谈战略,年年在制定战略规划,更多的却忽视了作为企业战略的重中之重--核心竞争力。我经常在一些论坛上或会议中或采访一些企业的老总看到、听到大家谈战略,大谈特谈核心竞争力。但从心底讲,我认为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别人不具备的,或者别人一时具备不了的独特的优势和能力,是企业的价值核心,是贯穿于组织中的DNA。说“硬”了,核心竞争力是知识,是技术,是产品,是服务,是外部资源获取能力;说“软”了,是核心价值观,是使命,是愿景等文化核心。倘若连自己的组织来自哪里、走向何方、为什么这么走都不知道,你谈核心竞争力就是天方夜谭,离开了核心竞争力的打拼与提升,战略只能是零。
战略和执行力孰轻孰重
在中国企业中,影响企业战略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领导层的不稳定。不同的人上台就可能有不同的目标和战略,结果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始终是变化的。尤其是中国国有企业领导层频繁更换,每一任领导上台都有自己新的战略,后任领导很可能就把前任领导的战略否定了,最终导致执行层无所适从,而且与跨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原本就缺乏积累,又在新一任领导的不断否定中重新开始,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开始实际上抹杀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最终消耗了企业的竞争资源和能力。这样的例子每天都在发生,“一朝天子一个令”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就这样内耗掉了。而国外企业跟国内企业相比,国外企业更注重执行力,而国内企业似乎只注重战略的制定。实际上,中国企业注重的是战略的表面文章,根本缺乏的正是战略。而国外企业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战略,实际上却不缺战略。国外企业几十年就是一个目标,不论换多少任领导人,但目标始终不会轻易改变,政策能够一直延续下去,企业的前进方向始终保持稳健。
很多中国企业,尤其是目前所谓的强势企业,为了赢得短期内市场占有率的最大化,而拼命去追求相对的优势。而唯一能最快体现这种优势的不就是价格战吗?不打价格战短期利益就无法保证,因而也就无法顾及长期战略。所以说打价格战有悖于自己的长期战略,但又是不得已而为之。不以短期利益而放弃长期利益,更不能为了长期利益而忽视短期利益,二者有机的结合就是寻找利益的平衡点。可在现实中我们往往是顾此失彼,特别是在竞争比较充分的中国家电业,市场上的产品几乎80%以上的技术含量比较低,只有10%-20%的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甚至于有些企业压根儿就没有这20%,几乎全部为低端产品。中国的制造产业如果不解决产品的自主研发和核心技术问题,必然就会沦为世界经济的附庸,成为世界单一的廉价制造基地。我们昨天已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难道明天还要继续吗?那很多中国企业真的就是自取灭亡了。
实际上,我们一直认为,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细胞,执行力低下是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黑洞,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而“企业执行力差,将会直接导致在贯彻企业经营理念、实现经营目标上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团队的斗志,破坏了工作氛围,丧失了企业根本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利益。”海信集团CEO周厚健这样认为,“既然执行方向没有偏,企业再出现竞争力不足或者企业破产,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执行力差。”日本松下幸之助谈到对质量的执行力时强调:对于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没有任何的商量!战略确定了,就看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虽然今天你有了,而明天就可能演变成被淘汰的能力,甚至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核心障碍。
nlc202309012243
因此在执行前,要弄明白执行什么、为什么执行、如何创新地执行以及用什么来保障、监督执行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意识到只有执行力才是企业保障一切经营活动正常的强大核心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是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用兵打仗必先有目标,有能击溃对手的策略和武器。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执行技巧的问题,中国企业必须充分思考,思考如何完美执行、创新执行,因为思考虽是全世界最困难的事情,但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惟有系统的思考才能有系统的进步。而眼下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中,危机四伏,且不说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良久觊觎和其周密科学的进攻策略,单是中国企业自身的一些问题就往往使执行错位、缺失。譬如你的人力资源没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合理储备,没有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譬如你的组织机构复杂化,内耗严重,执行效率低下,执行成本过高;譬如你管理授权存在误区,家族意识风行,不能掌控风险,等等等等。有如此森严的“利器”,你怎么能“善事”?你没有调动团队执行的激情与手段,而只是在埋怨员工执行力差,怎么不去深究原因?我曾经对自己说过,自己从事的这个职业一定要时刻铭记,一定要在业界保持好声音,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在行业的论坛、会议、媒体上阐述品牌的观点与策略,树立品牌的鲜明旗帜,并且不余遗力去捍卫它。遗憾的很多中国企业的领军人物都去低调处理了:我不应该张扬,我只顾埋头做事,不管市场变化。而实际上,这是品牌病变甚至退化的征兆,你连对树立自己企业品牌形象的战略工作都不感兴趣,不愿意带头去执行,下属怎么去执行?消费者会自愿为你埋单吗?
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陈春花告诫中国企业,有三个制胜的关键因素必须关注--速度、创新、全球化。我所理解的这个速度就是对市场应变速度、执行力的效率和质量;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执行力的创新,全球化需要企业的活动去围绕着产品与渠道、团队与流程展开,你的执行力是不是超前于市场和竞争对手,你的执行效率、质量和价值是不是可以掌控和评价,这相当重要。所以说,作为执行层也一定要站在经营的高度上去创新地执行,而不仅仅是部门个体的单打独斗。当前,中国家电企业的营销如不将个体思维转化为组织思维,不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的能力,不将个人的理性与激情转化为组织的理性与激情,不将个体的创新转化为组织的创新,在今后的营销道路上,你只能做减值营销,靠拙劣的促销和透支未来资源的方式杀鸡取卵,你只能溃败于个人英雄主义的理想,因此,提高整个团队的有效运作、注重执行质量和效率,不仅是企业高层思考的事情,更是执行组织中每一个分子思考并付诸行动的关键。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以企业目标为基础,以广大职工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共同理想,行为准则,基本价值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创造的精神财富,对企业职工具有极强感召力和凝聚力。积极和谐的企业文化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广大职工统一起来,确立共同目标,坚持信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是职工文化建设。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企业与职工沟通的桥梁,联系的纽带。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坚实的推动者和监督者。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实行民主管理,参与企业建设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对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可以与员工共同协商涉及企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员工的集体利益诉求也可以通过工会和职代会得到理性表达,从而实现劳动关系双方价值共赢。
工会坚持利用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参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企业的民主管理。今年年初,公司召开首次职代会,听取并审议总经理的工作报告,总结上一年的工作成果,制定今年的工作计划;为响应政府号召,实现“十二五”节能降耗的目标,公司开展“成本多降一个百分点”合理化建议活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切实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的好方法;工会还组织召开了工资集体协商会会议,并经职代会表决通过。
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进行民主管理,加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赋予职工话语权与表决权,使得职工将个人价值与企业目标,企业精神相结合,使职工围绕企业的共同目标,凝结成极大的群体合力,产生奋发向上的集体意识。
二、提高劳动生产积极性
工会通过开展“五比一创”劳动竞赛,评选销售冠军,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增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实现监督职能,保障职工权益
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协助和督促行政方面做好劳动保险、劳动保护工作,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改善职工生活。
监督职能具体体现在:
1、安全生产组织的健全;
2、劳动保护工具的到位;
3、劳动保险的到位;
4、基本劳动条件的落实;
5、安全事故的调查。
“安康杯”
工会依据法律赋予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充分发挥对安全生产的保证促进作
用,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为此,工会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抓源头参与,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1)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安全生产巡回检查,并形成制度。征集职工代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群众对公司领导的监督,把安全生产工作实绩作为对领导民主评议的主要内容。
(2)推行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制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中“领导抓,抓领导”的重要性,定职定责,把责任书层层签订到班组、个人,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感到有压力,保证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落实到位。
2抓安全宣传,注重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以企业安全生产为研究领域,以预防事故为目标,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来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促使职工自觉地遵守安全规程,规范安全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1)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安全氛围。企业工会要配合安全管量职能部门,组织职工观看安全录象,在施工现场张贴安全宣传画、安全标语,制作宣传栏、黑板报等,引导教育职工消除“违章难免”的错误思想和侥幸心理,使每位职工都能牢固树立“安全就是生命”的观念。
(2)以人为本,推行安全“三负责”制,从精神文化的角度激励职工的自爱、互爱情感,从行政与法制的角度确立“对职工负责、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在职工中灌输“三不伤害”的思想;在家属中倡导协调的家庭生活环境,树立只有安全才能回家的良好风气;在企业内部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树立大安全观,不断丰富安全文化的内涵,促进安全工作的开展。
3抓班组建设,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班组是企业最小的细胞,安全生产的工作重点在一线、在班组,只有抓好班组安全建设,每个员工自觉尊章守纪,才能效控制事故发生。
(1)在班组建设中大力开展“三工”(即“工前讲话”、“工中检查”、“工后小结”)和“危险预知”活动,是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的有效形式。要使活动具体化,规范化。“工前讲话”必须做到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具体、清楚、明了;“工中检查”必须细致、周全,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工后小结”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不流于形式。“危险预知”活动要充分的挥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作业条件、环境和内容,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评价,提出解决措施。
(2)加强各类安全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职工的素质取决于领导的素质,职工的素质决定了企业安全工作的质量。因此,企业工会要配合行政,以抓中层领导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和培训为主导,严格检查考核,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责任人要集中进行安全补课学习,把“抓领导、领导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同时,组织生产一线职工开展技术攻关、岗位技术竞赛等活动,鼓励职工争当安全生产的能手。
(3)加强对民工的安全管理。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严禁“以包代管,放任自流”,把对民工的安全管理等同于对班组职工的管理。严格执行“民工作业必项有职工带班”的制度,并明确带班人员的安全职责,下大力气消除民工安全管理上的“盲区”和“死角”。
4抓安全检查,维护职工安全利益
(1)从保证职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入手,与企业安全管理职能部门一道,经常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职工现场操作过程中的违章违纪现象,不断规
范现场操作行为。职工代表从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带着感情开展安全检查工作,与职工群众更容易交流沟通,职工也更愿意接受他们的安全检查行为,使制度化的安全检查注入人性化的群体关怀。同时,由于工会是群众性的组织,最了解施工生产一线和实际情况,最熟悉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这样就使安全检查更具有权威性。
(2)《安全生产法》赋予工会组织监督企业安全生产权利,把促进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物质投入,作为工会维权的重要职能,作为职工代表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监督安全技术措施资金的使用情况,检查安全投入是否到位,并有针对性地向企业提出增加安全投入的建议。对安全技术措施资金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要通过民主渠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从而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一道,共同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实现企业生产安全。
5抓劳动竞赛,保证工程安全施工
对各在建工程项目,开展以“质量好、安全好、效益好、高速度、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为主要内容“三好两高”工程劳动竞赛及以“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从我做起、保证安全”为主题的“安康杯”竞赛活动,形成安全生产群防群治,预防为主,群专结合,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只有各级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才能最大限度地代表和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再上新台阶。
四、宣传教育
培训、宣传、建党90周年
五、文化氛围
为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特点和优势,从服务企业和关爱职工入手,工会分管领导带队走访了20多家企业业主、劳模和工会代表,广泛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夏季高温期间,走访了2家基层单位,慰问了140多位一线职工,并赠送慰问品。全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和劳模24人次,慰问金额达14200元。开展基层女职工免费体检工作,受到广大女职工的欢迎,凝聚广大职工群众。
六、亲切关怀
【提升执行力 增强企业竞争力】推荐阅读:
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 促进企业发展10-18
企业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01-11
提升班组执行力06-24
团队执行力提升12-03
如何提升制度执行力09-14
品质部门提升执行力09-21
如何提升工作执行力11-02
项目管理执行力提升12-22
《如何提升执行力》课程摘要01-19
项目部提升执行力总结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