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计划生育介绍(精选8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下午好)!欢迎各位领导到我乡(镇)检查指导计划生育工作。
我叫是乡(镇)计生所的工作人员,非常荣幸能向各位领导汇报工作,希望我的讲解能让您在轻松和愉快中了解我乡(镇)的计划生育工作。
我乡(镇)辖 个行政村,总人口 万人,已婚育龄妇女 万人,其中零孩 人,一孩 人,二孩以上 人;今年以来,出生 人,其中男 人,女 人,我乡(镇)共流出育龄人口 人,流出育龄妇女 人,已婚育龄妇女 人。全乡(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人,独生子女领证率 %,其中18岁以下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人;全乡(镇)享受农村计生奖扶政策的有人,特别扶助 人。在今年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中,全乡(镇)应康检 人,已康检 人;应访视 人,已访视 人;共落实节育手术 例,其中绝育 例,上环 例,流产例,全乡(镇)开展妇科病普查人,治疗 例;截至目前,为 对新婚待孕夫妇开展孕前优生检查。
目前,我乡(镇)计生所共有 人,有一名执业(助理)医师,名技术人员。今年以来,我乡(镇)投入 万元,用于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改造装修,内设手术室、消毒室、化验室、B超室、咨询室、健康教育室等 个科室,先后购臵了乳腺诊断仪、妇科治疗仪、B超机、显微镜、血液分析仪等先进医疗器械,手术室
和B超室分别安装了空调,人口学校配备了电脑、电视、VCD、宣传用品等。
下面请各位领导随我到各科室检查指导工作。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乡所服务大厅,主要为群众提供导诊、咨询及证件办理;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人口学校,有课桌 套,电教设备1套,主要用于乡村计生干部和育龄妇女的教育培训,今年以来已举办培训班 期,培训 人;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B超室,有医用B超 台,主要为群众进行查环查孕、健康检查;里间是乳腺诊断室,主要为育龄妇女诊断乳腺病;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化验室,有双目显微镜、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设备,主要开展血尿常规检查、为群众进行放环、妇科病普查普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健康教育室,有优生优育、避孕药具的实物展示,主要让群众了解孕前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的知识和注意事项,一是引导群众自觉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让每一个家庭都能生下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二是让育龄群众及时的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咨询室,主要为群众提供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咨询和解答;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医案室,主要存放计划生育技术资料、科技档案等;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消毒室,主要为保证手术安全,及
时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手术室,主要为群众落实放环、取环等节育措施;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康复室,主要为放取环的育龄妇女进行术后观察及休息的场所;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女性诊室及治疗室,有波姆光治疗仪,主要为广大育龄妇女开展生殖保健、妇科病普查普治;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药具库房,主要存放全乡避孕节育药具;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微机室,主要为全乡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信息引导服务及档案资料;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档案资料室,主要存放全乡计划生育工作档案资料;
各位领导,我 乡(镇)计划生育情况介绍完毕,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备注:希望各乡(镇)根据本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以此为参考资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下午好)!欢迎各位领导到我村检查指导计划生育工作。
我是村计生管理员(姓名),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情况。
我村共有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人,已婚育龄妇女 人,其中零孩的 人,一孩的 人,上环的 人,服用药具的 人,有生育证的 人;二孩及以上育龄妇女 人,其中持免检证 人,用药 人。全村领证独生子女 户,其中18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 户。全村有农村计生奖扶对象 人。今年以来出生 人,新婚 对。流动人口 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 人。在今年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中,全村共落实节育手术 例,其中绝育 例,上环 例,流产例。为名群众开展妇科病普查,治疗 例,为 对新婚待孕夫妇开展孕前优生检查。
各位领导:
我村先后投入 万元,升级改建了人口文化大院,内设康检室、孕前优生展示室、药具展示室、人口学校、会员之家和图书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
各位领导,下面请随我检查人口学校,这是我们基层阵地,学校内有电教设备 套,电脑 台,桌椅套,利用人口学校开办
培训班,组织人口文化活动。定期组织育龄妇女学习计生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出生缺陷干预知识,学习致富技能,提供致富信息。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康检室,该科室主要为群众进行健康检查,今年已为群众开展免费健康检查 人次;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孕前优生展示室,在这里育龄群众可以了解孕前优生优育的知识和注意事项,让每一个家庭都能生下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药具展示室,主要进行避孕药具的展示,方便育龄妇女了解避孕药、药具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育龄妇女及时的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式。
各位领导,现在看到的是图书阅览室,现有藏书册,供群众借阅,群众在这里可以学习到各方面的知识,开展好各种文化活动。
各位领导,我乡(镇)村计划生育情况介绍完毕,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今天主要向大家汇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工作开展情况,谈谈我对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解,同时介绍一下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内容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1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习总书记在考察湖北农村时指出“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要保护好古村落”,李克强总理前不久在批示中强调“要弘扬传统文化”,汪洋副总理在有关讲话中也提出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从2012年底到现在主要取得了以下工作成果:
第一,组织开展了全国传统村落摸底调查。这样的摸底调查在我国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把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列为调查对象,全国31个省份共上报了1.2万余个传统村落,这些村落形成年代久远,清代以前形成的村落占80%,元代以前形成的村落占24%,有两千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以上的非物质遗产代表项目近三千项。
第二,建立了专家咨询指导工作制度。以冯骥才先生为组织委员,由各部门推荐的建筑、历史、文化、民俗、经济社会等各方面专家共同参与。
第三,建立了国家传统村落名录。截至目前,三部门共命名了两批1561个中国传统村落,同时要求地方建立各地传统村落名录。
第四,出台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导意见。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分期管理、不能拆除、规划先行、加强保护利用等要求。
2 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解
我认为,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近些年来在工作当中,委托开展了一些课题研究,从我个人的理解,认为城乡是有机共生的共同体,无论城镇化发展到什么地步,总会有人热爱农村,因为城市的生活也是离不开农村的,特别是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我国的城镇化不管将来发展到65%还是70%,总会有大量人口依然居住在农村。目前,我国除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尤其是近几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居住在农村,生活在乡下的人,能够得到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个人理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城镇化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是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其中的应有之意,也是我们国家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从各个国家发展的情况来看,农村建设一般遵循这样一个规律:首先是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然后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最后到达田园风光建设阶段。发达国家在农村建设方面也走过弯路,法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将农田灌溉渠搞成水泥抹面的混凝土灌溉渠,后来在田园风光建设阶段又把这些水泥渠砸掉,换成自然的、与周边环境一致的沟渠;日本也是在反省过去的农村建设,包括韩国近几年提出的乡村美化运动,都是在走过弯路后反思农村建设过程中怎样保持传统特色、保持传统田园风光。
我国目前还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少数地方已经开始进入田园风光建设阶段,由于政府主导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容易走弯路,所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眼未来,从现在开始注重保护农村的传统特色,保持田园风貌,同步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认为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有利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传统村落是活的文化遗产,传承着我国几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是民族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传统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去年开展的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各地上报了1.2万个传统村落,只占我国行政村总数的1.9%,还不到自然村总数的0.5%,可见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压力之大。之前,我们到法国考察,法国35万个行政体中有5万个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历史文化保护政策的支持,相比较而言,我国受到保护的传统村落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且支持力度也很小。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没有传统村落也就谈不到美丽中国,要建设美丽中国首先就要建设美丽乡村。
二是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有利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把传统建筑、传统格局选址、村落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纳入到了保护范围。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如传统建筑的修复和合理利用、传统风貌的保持、村域田园风光的塑造等,这些工作经验完全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村落,而且会对其他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近期,我们也在支持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申请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其中就包括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希望将科技支撑项目取得的成果运用到工作当中,同时对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传统建筑的修复改造和合理利用等,提供好的经验。
3 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情况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批示,明确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目标、原则和方法,明确了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原则,提出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要求。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农业部、中农办、环保部、住建部四部门10月9日召开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两位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总结推广浙江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的经验,并且安排部署全国的改善人居环境工作。
在会议过程中,汪洋副总理总结了浙江的经验,这四条经验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及其他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一,是遵循农村发展建设的规律,在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中找准抓手,突出农村工作的特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而不是以城市建设的思维和方式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中出偏差,很多都是用搞城市建设的方式去搞新农村建设。经验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千篇一律和一刀切。这也是近来中央对各方面工作的要求。经验三,是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来建设自己的家园,不搞越俎代庖和强迫命令。经验四,是对认准的事情坚持不懈、抓住不放,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并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障。浙江的这四点经验也是大家下一步的工作,特别是农村的规划设计工作要遵循的主要原则。
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
4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加大村庄规划试点支持力度。二是推进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修订,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提高实用性,推进村庄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包括农村危房改造、推动村内道路的硬化、改善村庄的基本生活条件、推进县域农村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和县域村镇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继续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的示范工作。三是加强村庄建设和村庄整治的统计工作,开展村庄人居环境评价。
近年来,乡村地区“有学上”的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而影响该问题的关键因素是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问题。所以,推动乡村教育有质量地发展,应主要从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入手、突破。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17年,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这是针对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出现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乡村教师队伍的问题表征与归因分析
(一)“下不去”与“被抽血”并存
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较多,首先,存在“下不去”的问题,导致乡村教师队伍“供血不足”。“下不去”,是指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城市(包括县城)教师难以进入乡村教师队伍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乡村中小学多年来都没有新教师加入,即使是农村特岗、农村教育硕士、免费师范毕业生也很少下到乡村学校任教。《人民日报》2011年对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状况调查发现,仅有4?郾1%的毕业生去了乡村,其中10个省区没有一名免费师范生走上乡村基础教育的讲台。近年来,很多地方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表面上,有城市(包括县城)教师下到了乡村学校,但实质上,下去的教师其能力素养大都不高,而且存在普遍的消极怠工、应付差事的现象,即人下去了,但心没有下去。导致“下不去”,除了乡村社会经济落后、环境条件差、待遇福利低的普遍原因之外,各类型“下不去”还有其他原因。如,师范院校毕业生“下不去”的首要原因是国家对乡村中小学的歧视性编制,甚至有的地方存在“有编不补”;农村特岗、农村教育硕士、免费师范毕业生“下不去”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包括县城)学校的“截留”任用;教师轮岗交流的实效性不足,是因为城市(包括县城)学校不愿意、舍不得优秀教师“下去”,“被下去”的教师被贴上了“被贬”的标签,导致无心无力在乡村学校教书育人。
其次,乡村教师队伍还存在“被抽血”的问题。“被抽血”是指乡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失。从教育部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来看,以2012—2014学年为例,在全国范围内,农村小学在校专任教师流失161 856人,占农村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7.58%,其类型主要包括转行他职和进城任教。2014年,我们在甘肃的调研表明,有近三分之一的乡村教师想转行,有近一半的想进城任教。这两种类型,都与教师在乡村学校任教收入待遇偏低、职称晋升困难有关。另外,转行他职,还与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低直接相关。进城任教,导致了教师“乡村→城市(县城)”单向流动,对乡村教师队伍意味着“被抽血”。进城任教又分为教师自己想方设法拉关系走后门进城任教和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择优选拔教师进城任教两种情况。前者很大程度导致了教育系统的腐败问题,而后者是政府为了满足城市(县城)教师队伍建设,主动拉大城乡教育差距的行为,而且,后者还存在对乡村教师“层层拔高”使用的现象。近年来,县域内高中办学规模扩大,教师数量明显短缺,很多地方从初中教师中选拔年轻优秀教师进高中任教,再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进初中任教,其中乡村教师就是被选拔的对象。这种“层层拔高”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也违背了教师的专业属性,使很多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使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拉大了城乡教学质量的差距。在看到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城里上学,由此城镇学校生源越来越多,“大班额”现象突出,势必对乡村学校教师“层层拔高”产生新的需求,造成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失衡,使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不断下降。
如果说,“下不去”使得乡村教师队伍“供血不足”,导致质量难以提升,那么,“被抽血”对乡村教师队伍无疑是雪上加霜,釜底抽薪。
(二)“留不住”与“不愿留”联袂
乡村教师队伍还存在“留不住”与“不愿留”联袂的问题,“不愿留”是导致“留不住”的直接原因。这一现象的明显表征就是乡村学校在职教师的严重流失。由于乡村学校教师工作条件差,生活艰苦,工资待遇低,很多乡村学校教师就千方百计地设法离开,到条件好的县城或省城去任教。甘肃省某县一乡村九年制学校校长反映:“近五年来,分配到我们学校的教师也有二十几个,但流失现象太严重了,很多新教师都托关系去了条件比我们这里好的学校,这里留不住教师。”“留不住”与“不愿留”的教师中,新教师与老教师都有,他们的离去,普遍是因为乡村学校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造成的。
除了因教师设法去条件更好的学校造成乡村学校教师流失严重以外,还存在乡村教师大量离职现象,这些教师离开教师职业进入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产生这一现象并不全是经济原因,实际上,很多单位的待遇(仅仅指工资)并不比当教师好。一位从教12年的乡村学校教师认为:“其他问题姑且不说,单说谈恋爱、耍朋友、找爱人这个问题,就让基层教师伤透脑筋。城市里的姑娘,谁愿意嫁到大山里呢?大山里的姑娘都想往外跑呢!此外,评职称难、调动难、晋升空间狭窄、政治待遇几乎没有、社会地位低下等,都是教师离职的主要原因。”2015年8月,甘肃省某县的一次警察招考中,全县总共招录189名警察,其中171名来自教师行业。乡村教师的“留不住”与“不愿留”,无疑会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值得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的反思。
(三)“教不好”与“不愿教”携手
乡村教师队伍还存在“教不好”与“不愿教”携手的问题。“教不好”主要是因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当前,乡村教师从学历层次上看,不合格的教师逐年减少,但很多教师是通过在职进修获得的学历,其中还有一部分教师进修的专业不对口,进修的学校低端。另外,乡村学校教师不少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这些教师经过了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已经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或本科学历,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很多都是走过场,很多教师的素质并没有明显的提高,造成了学历与能力存在较大的反差。乡村学校教师队伍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面对新课改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他们感到难以胜任、力不从心。所以,很多乡村学校教师存在即使想教好也教不好的问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除“教不好”外,乡村学校教师还存在“不愿教”的现象。在一些乡村中小学,由于教师的待遇与社会地位低,使得一些乡村学校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差、职业意识淡薄,一些教师的心思并没有放在工作上面,“混日子”的教师在乡村学校里屡见不鲜,还有不少临近退休的乡村教师,“等日下山”。另外,我们还发现一种很让人忧虑的情况,一些评上高级职称和获得荣誉称号的乡村教师,他们本应该要为乡村教育出大力,但在他们中间却流行着“职称到顶,奉献终止”的现象。很多乡村老百姓和乡村教师认为,近年来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所下滑。
乡村教师队伍存在“下不去”与“大抽血”并存、“留不住”与“不愿留”联袂、“教不好”与“不愿教”携手等问题,亟待统筹解决。
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乡村教师队伍的问题是复杂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需要从培养培训、准入补充、待遇福利等方面统筹解决。
(一)拓展补充渠道,控制政府“拔尖进城”行为
关于“下不去”和“被抽血”的问题,当前要打通拓展补充渠道,控制政府“拔尖进城”行为。我们建议:
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精准招考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破解乡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根据乡村学校的实际需求,按需对口配备。对村小学、教学点,要充分考虑乡村地区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师编制。加强对乡村教师编制的监督和管理,严格禁止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或者以任何方式占用教师编制;也要清查“占编不在岗”的问题,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真正落实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农村教育硕士计划、免费师范生主要面向农村学校就业的政策。扩大“特岗”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培养应该下移到地方院校,并“对路适销”到乡村学校任教。
控制政府的“拔尖进城”行为。各地要在保证乡村学校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招考教师进城,应严格控制“拔尖”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和骨干教师进城。
(二)提高生活待遇,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自身条件,即对自身行为、语言和每日实践与社会化情境相互关系的解释和归因,另一方面取决于外部环境,包括工资待遇、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学校氛围等等。边远地区乡村学校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加上工资待遇与工作量的不成正比,导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降低,也加剧了乡村教师离职的意向。因此,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进而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免去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乡村教师安心留在乡村。
各地除了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政策之外,还要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实行差别化班主任津贴和寄宿制学校双岗教师岗位补助,使乡村教师待遇总体上明显高于县城教师。
(三)倾斜职称评聘,改变乡村教师单向流动现状
教师职称的评聘一方面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肯定,另一方面也直接关系到教师工资待遇的高低。有研究者指出,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失衡,具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偏低,初级职称的教师占大多数,还有相当比例未评职称的教师。相比较而言,县城、城市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的比例相对较高,因而大量教师从乡村学校流出。所以,在职称评聘方面,一定程度上应向乡村学校倾斜,改变乡村教师单向流动的现状,既有利于调动乡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乡村教师更好地留在乡村。
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考虑乡村学校教师的年龄等诸多因素,加大对中高级职称的分配额度并向乡村教师倾斜,以调动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乡村学校应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坚持科学合理、以人为本的原则,职称晋升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为达到条件的教师积极争取职称名额。
(四)提升能力素质,改革乡村教师培养储备模式
对于在职的乡村教师,培训就成为提升其能力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之一。我们建议:
各市(州)及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予以保障。在加强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同时,市(州)要建设教师培训中心,县(市、区)要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乡村要建设教师活动中心,积极构建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首要内容贯穿培训全过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按照乡村教师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送培下乡、顶岗置换、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网络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于乡村教师的培养。省级政府统筹省内师范院校招生计划,改革培养模式,精准免费培养“小学全科”“中学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可以实施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每年选拔一批家庭困难、学业优秀、有志从事乡村教育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到师范院校就读,定向培养、协议服务。在培养的过程中,课程设置等可以考虑借鉴吸收原来“中师”的模式。
后榆林乡村医生王海事迹介绍
王海,男,49岁,中专文化,山西省山阴县王老沟村人,在后榆林村担任乡村医生已8年。
一、弟承师志,服务乡邻
后榆林村在北部山区,四面环山,地广人稀,从1986年高中毕业后,发现大多数自然村交通极不便利,道路崎岖,广大人民群众就医就药极为不便,在村人为了就医买药就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看到这种情况,再加上我对医疗事业的特殊兴趣,我立志当一名医生,实现我的理想,为方便广大山区人民群众做奉献。
由于我对中医药事业的特殊兴趣,于1988年9月,我进入山西民进中医业余大学函授班学习三年,毕业后,又拜在山阴县民老中医师冯云名下做弟子,他传承了我好多中医药知识,学习了中医药技术。教会了我从医的医德医风。又通过了大同二卫校四年的学习,开始了我的乡村医生涯。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乡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那是在邻村行医时,家住大坪村的王占德,见他走路一趋一趔,我问大爷出啥问题了,他说腰扭伤了,我说试着给扎一下针吧,王大爷说针火不伤人,行。我选了命门、肾俞,委中等穴位,给予针灸拔罐,经过30分钟的治疗,疼痛减轻,行走自如,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王海有神针!”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风雨行医路,培育杏林花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2013年9月市领导调研时,被称为我乡’最美乡村医生”。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三、一心一意,情系群众
辖区内后榆林村有三十六户常住人家,地处一座山坡之上,以前没有乡医,那些年老体弱或稍微病重的,就医用药十分为难,我去了以后,乡亲们十分高兴。住在一个名叫李喜的老大爷家中。常常与乡亲们谈心,为他们测血压,把脉,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的卫生常识和保健常识。2010年11月的一天下午,李大爷午休后因脑出血突然不省人事,通知李大爷的弟弟租车送到县医院诊治,半月后,回到了家,落了个下身瘫痪,睡倒在炕上。李大爷的弟弟寻了个服侍人照看,我便担当起李大爷的保健医生,月月为他推拿、按摩,有时还要给老大爷倒屎尿。2011年的新年后,我到县里开完会返回途中下起了大雪,同伴说这样的天气别回了,住店吧,我说村里有一个瘫痪的病人需要护理,于是骑车上路,近五十里的路,不知摔倒多少次,俩小时后跌回了后榆林村,继续为老大爷做护理。2011年的春季,在病倒后的第三个月,在我和服侍人的掺扶下,能下地行走,先是五步、十步,逐渐能走二十步、三十步,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老大爷激动地说;’娃儿啊,现在像你这样好心的医生不多啊,尤其在咱们这偏僻的穷山村里更是难得。不然的话,我是无法重见天日。’李大爷的护理做了年半,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世间。当时心里有一种失落感。2010年李大爷患病期间,在村的常住人群中,发现了一例糖尿病人,名字叫康英,多食、多饮、多尿,乏力,在山阴县医院确诊为糖尿病。我一边护理李大爷,一边随访这个糖尿病人,为她做健康指导,经常测血糖,测血压。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的健康宣传;要对辖区内的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为高血压病人定期随访,对0-6岁儿童随访和管理,为35岁以上人群做测血压记录,还天天要为在村的病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阵地,无悔人生
在现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愿意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八年如一日我坚守在后榆林上这片热土,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期间我经历了太多的变故,生老病死酸甜苦辣。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的呵护和肯定,更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奖励。也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有一种幸福和成就感。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山区父老乡亲的卫生保健,我将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一)学习时间:2013年4月15日 学习形式:专题讲座 讲授人:王江如 参加人:全体教师
2012最美乡村教师主要事迹介绍
(一)[最美乡村教师]--徐德光:马背上的校长
徐德光
没有路,他花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砍出一条路;没有书,他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徐德光,20年做这些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丽情怀感染着自己的学生,让这个大山深处的教学点教师后继有人。
主要事迹
1.扇子林教学点始建于1975年位于金鼎山密林深处,涵盖3个村民组40余户人家,最少时只有8个学生,最多时也只有30多个学生,学生们到学校的两条路都有七八公里长,往返需要5个小时,大山陡峭灌木丛生,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当年18岁的徐德光整整用一年的时间砍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羊肠小道,后来又用黄土、竹篾夯起3间土屋,附近的孩子才开始有了读书的地方。
2.徐德光校长的家住在山下的金庄村。为了节省来往学校的时间,10年前他和妻子卖了两头猪和一些粮食,花一千多元自费买了一匹马作为交通工具,到现在已经换了两匹,现在用的这匹马名叫“白龙”。山里孩子上学路远,路又难走,碰上雨天徐校长便骑着马到学生家里接他们上学,学校用的教科书、教具、生活用品全靠他的这匹马驮上山。至今那匹和他岁数差不多的老白马还陪在身边。一次,他从马上摔下来,被摔得头昏目眩,顿时失去了知觉,幸好有群众上山干农活发现了他,将他扶回家,经医生诊断为胸肋骨折。家人心疼地劝他放弃,他淡然一笑:为了深山里的孩子们将来有出息,就算豁出这条命也值。
3.这间只有4个年级的学校被称为“马背学校”。2008年凝冻后的大年30,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走了3个小时来到这里,临别时问徐老师最迫切需要什么,徐老师只说了一个字:路。路基修通了却再没有钱进行硬化了。一个叫陈仁贤的村民挺身而出,自愿捐助100万元来完成后续工程。这位40冒头的村民正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因为外出创业而有了积蓄。陈仁贤说徐老师永远是他人生的老师,他为了这个地方耗费了一生,他让自己知道什么叫“我们”。与“马背学校”遥遥相对的是一家新建的养猪场。这也是陈仁贤刚刚投资兴建的招了近10村民务工。其实只有陈仁贤知道,因为路远他的这个养猪场是亏的,但是工人都是高工资”为什么明知道亏的风险很大却还是要在这里建?陈仁贤这样回答:“我没有徐老师的水平可以教娃娃文化,我是想通过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化开化这里的经济观念,增加增加村民的收入,为家乡做点有用的事。
4.陈道坤这位从1992年开始就在这里代课的教师整整20年,也是徐老师第一届学生中的一个。在外面打工一定比现在800多元的工资高很多,而且现在也转不了正。但是陈道坤说自己不会走,因为他亲身经历知道孩子们是多么需要这间学校和负责的老师。而就在一年前,该校毕业学生、徐老师的女儿徐泽燕刚从大学毕业时也自愿来这里代课了一年。
5.因为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又是山路,学校每天9时上课,中午不休息,下午4时放学,几名教师和学生一样每天只吃两顿饭。对于“马背学校”创始人——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教学点徐德光老师来说,最为开心的事情不是获评全国劳模、被特邀参加建国60周年庆典现场观礼,而是刚刚修通了一条近10公里、连通教学点的水泥硬化公路。
徐校长说:“这匹马通人性,成了我的好伙伴,每天下山我都会带它到河边给它洗澡”。
“校长室”就设在教室里,徐校长正利用课间给孩子们批改作业。
[最美乡村教师]—邓丽:一个人改变一所学校
三年坚守,她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70多名孩子的未来。
高原之巅,她用热情和青春守护着“高原花朵”的成长。
在海拔1800多米的湖北恩施鹤峰县中营乡,有所高原小学。三年前,大学毕业不久的邓丽来到这里。犹如一朵雪莲花,她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为落后的高原小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一个人改变一所学校
2009年8月的一天,鹤峰县已经很冷,邓丽穿过蜿蜒的山路,来到小学报到。
“哇,是个女老师,好漂亮啊!”孩子们挤在她的办公室门口,探着头,用惊奇和欣喜的眼神望着这位新来的老师。
“我是学校唯一的女教师,也是和学生年龄悬殊最小的老师,孩子们都很欢迎我。”邓丽告诉记者,在她来之前,学校只有7名男老师,平均年龄54岁。
除了是高原小学的第一位女教师之外,邓丽还为学校带来了其他“第一”:孩子们第一次开口说普通话、第一次上了英语课、第一次站上了舞台、第一次吃上了免费午餐、学校举办了第一个“六一联欢会”、有了第一个澡堂……邓丽的到来,给高原小学带来了新气象。
在学校,邓丽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带一个年级的语文、四个年级的英语和全校的音乐课,还兼任了少先队辅导员和女生寝室管理员。
“ 邓 老师上的课我们都很喜欢!”孩子们争着讲他们在课堂上的“英雄事迹”。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课上,邓丽组织演讲比赛、故事会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课下,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昔日性格孤僻的山里娃,如今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大方地表演。乡亲们说,是 邓 老师把爱和快乐的种子种在了娃儿们的心里,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和未来。
只想做一名“纯粹”的老师
邓丽的到来,为寂寞的鹤峰高原带来了活力。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来到高原小学之前,邓丽在武汉有一份月收入4000元左右的工作,令不少人艳羡不已。然而,一心想做一名“纯粹”老师的邓丽,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回乡支教,并且主动申请来到了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中营乡高原小学。
“我也动摇过。”邓丽坦承,初到时,面对艰苦环境和难熬的孤独,她有过后悔。然而,看到孩子们淳朴的笑脸、渴望的眼睛,邓丽最终坚定地留了下来,并用更多的爱温暖着孩子们。
在邓丽的学生中,有一对聋哑兄弟,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从小被寄放在学校。没有学过特殊教育的邓丽,让兄弟俩捏住她的嗓子感受震动,用夸张的口型、自创的手语、纸条跟他们交流。在悉心培养下,聋哑兄弟的成绩从20多分提高到70多分、80多分。
邓丽还特别设计了“我和你们在一起”的手语。当聋哑兄弟哭着想妈妈的时候,当他们孤立无助的时候,当他们缺乏信心的时候,邓丽都伸出双手告诉他们:“我和你们在一起!”
在严寒的冬天,邓丽第一个起床,到教室升火炉,挨个叫孩子们起床。她亲手给学生洗澡,“希望把她们洗得水灵灵的”。在邓丽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高原上的花朵,只要用心呵护,他们就能开放生命的娇艳。
“放心,老师不会走”
2011年5月,邓丽考入正式教师编制,可提前结束资教生身份,分配到中心学校。但孩子们的眼泪和被需要的幸福感,让邓丽又回到了高原小学。
“你们放心学习,老师不会走。”邓丽对每个孩子都这样说。今年30岁的邓丽还没有男朋友。追她的不在少数,但都被她拒绝了。邓丽说,首先要支持她的工作,否则不予考虑。“也有人说支持我,但能一辈子吗?”邓丽没有信心。谈到资教期满后的去留问题,邓丽很坚定:“上面派人下来接班,我才能走,如果没人来,我就不能走。”
邓丽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但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多伟大。她说,她只是想找份有幸福感的工作,山里孩子需要她,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新机制建设”,抓好优质服务,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推进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使我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1、全镇年内人口出生总数控制在170人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依法生育率达82%以上,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计划生育“三结合”完成县下达的帮扶任务,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准确率达100%,全面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巩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成效,目标人群检查覆盖率达80%以上。违法生育查处率达100%,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巩固完善2个计划生育示范村的建设。
三、工作内容
(一)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电视、专栏、专场电影和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主要任务。
(二)认真执行现行生育政策,依法开展再生育审批,加强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完善执法责任制,增强执法能力,坚决纠正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不规范等问题。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人性执法。
(三)狠抓利益导向,继续健全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普惠政策的倾斜和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资格确认准确率达到100%,奖扶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充分发挥“三结合”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中的.政策推动作用,充分整合部门资源,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致富项目。
(四)狠抓社抚费征收,着力打造诚信计生,镇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切实抓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征收标准,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五)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镇要按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一盘棋”、“三年三步走”的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和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机制的应用,提高流动人口办证率和流入人口验证率、流动人口信息反馈率。切实为流动人口提供生殖健康保健服务,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狠抓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要增添工作措施,对目标人群进行优生优育知识、检查内容及流程的宣传培训,提高目标人群积极参与孕前健康检查的自觉性,确保我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达80%以上。
(七)巩固完善计划生育示范村建设,在打造精品、亮点上狠下功夫,把示范村建设成为群众文化阵地、精神乐园。要巩固好的示范村建设成果,不断提高档次和标准,达到阵地规范、设施配套、宣传突出、资料完整的标准。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总负责”的责任制,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把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坚持每月听取人口计生工作汇报,做到大事亲自研究、难事亲自过问、要事亲自督查,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一、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参训教师需求分析
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个别访谈等方式,我们对五省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有:更新化学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学习掌握化学相关知识;提升化学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能力;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和学校安全与法制专题课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培训的主题———深化新课标理念,提升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1. 在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带领下进行方案的研制、论证与修改
“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一般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遴选培训承担机构。项目申报书中要求成立项目管理团队和设立首席专家。在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认真研读中西部各省发布的招投标文件,按照文件的要求进行培训需求调研,确立培训主题和目标,并研制方案,撰写申报书。有些省份还要求首席专家和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答辩、论证。在此基础上,相关省份“国培计划”负责部门会根据网络平台专家匿名评审或者专家现场论证意见列出可能入选承担培训机构名单,并请申报单位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修改方案和申报书。通过多次反复修改,项目团队撰写的培训方案和申报书可以更好地符合委托省份参训教师培训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在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的主持下进行项目的实施
获得项目承担资格后,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着手按照培训方案和申报书的规划,组织项目团队进行项目的实施。在收到委托省份参训教师信息后,第一时间通过邮箱、QQ群或问卷星网站等途径,向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以便进一步修正培训方案,并撰写出培训实施方案。开班式上,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围绕培训理念、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主题、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要求、学员任务、考核方式、培训预期成果等内容向参训教师作全面介绍,以便参训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每一门课程或活动前,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对该课程或活动设计的意图进行深入说明,帮助参训教师认识该课程或活动在整个培训中起什么作用或要达到什么目标;课程或活动结束后,项目负责人或教学班主任对该课程或活动进行深入总结或提升,帮助参训教师进一步提炼课程或活动的收获,并形成一些观念性的认识。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通过个别交流、座谈会或课程测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进培训方案,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过程中,教学班主任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制作3~4期精美的、有指导价值的、专业性的培训工作简报。培训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和教学班主任根据委托省份的要求,撰写提交相关的培训总结材料。
3. 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带动下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参训教师来自于同一个省份的不同县的农村初中校,参训教师之间互相认识的并不多,培训时间一般为10天或15天。在短暂的培训时间内,要使参训教师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培训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就显得相当重要。在从委托省份获得参训教师信息后,项目团队行政班主任第一时间建立了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班级网络研修平台,并发送短信或打电话邀请全体参训教师加入。在QQ群和微信群里,行政班主任通过发布培训方案、回答参训教师问题、发布福州市和福建教育学院简介等方式,与参训教师们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根据参训教师信息和交流情况,初步遴选培训班班委队伍,将参训教师进行分组。开班式结束后,行政班主任负责组织参训教师开展“破冰之旅,团队建设”活动,在活动中参训教师们自主选出了各组的组长以及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等。课后,行政班主任组织班委召开班委会,对班委的工作提出要求。有了强有力的班委队伍,行政班主任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工作就更为顺利了。整个培训过程中,在行政班主任和班委的带动下,班级的学习共同体得到了有效构建,并在培训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形成了“班委自治”氛围,带动了更多的参训教师自觉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4. 在项目团队和一线名师的导引下进行访名校跟岗实践
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突出亮点之一在于引入了访名校跟岗实践环节,要求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要聘请一线优秀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通过访名校跟岗实践活动,让参训教师通过观摩体验优秀教师示范课进行反思,以期对参训教师返校后的教学行为改进有所帮助。为实现教育部的这一意图,项目团队遴选了一大批优秀的一线名师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对参训教师的跟岗实践活动进行全程指导。这些优秀一线名师包括来自一线的国培专家、特级教师、省名师、省学科带头人、教研员、高级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在访名校跟岗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示范课观摩、同课异构、同课二次异构、研讨课现场诊断、课例研究、名校课程介绍、名校文化考察、心得反思等形式进行[3]。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一线名师的实践指导教师作用,让一线名师与参训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经验和看法,既帮助参训教师解决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疑难问题,也培养了一批可以承担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一线名师队伍。
5. 在网络研修平台的助力下进行自主反思与改进方案撰写
在集中培训过程中,项目团队建立了乡村教师访名校专题网络研修平台。网络研修平台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参训教师在参加培训的每一天,都可以根据当天的课程或活动撰写研修心得或体会,全班教师均可以登陆平台阅读其他教师提交的研修心得或体会,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共同体。在专家讲座理论引领、名师跟岗实践示范指导、同伴小组交流互助的基础上,参训教师通过观摩、体验、感悟,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生源情况,撰写返校以后课堂教学改进的方案,以期通过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引领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实现教育部所期待的“先体验、后反思、再实践”的要求[1]。这样的培训设计里,培训的结业并不代表着培训班的结束,项目团队还要对参训教师撰写的改进方案进行指导修改,并督促参训教师返校后进行实践。
三、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的实施建议
1. 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
在进行五省“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申报和实施后,发现五省的参训教师总体需求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个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年龄、教龄、职称、所在学校等方面的差异,参训教师个体的培训需求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大部分参加工作时间都不足五年,有的省份选派的教师参训工作的时间基本都超过了十五年;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高级教师占大多数,而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中学二级和中学一级占大多数;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全部是乡村一级的教师,而有的省份选派的参训教师里面有部分来自于县城学校。在从委托省份获得参训教师信息后,要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需求的再调研,以全面把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的培训个体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富有吸引力的课程和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将参训教师吸引到培训中来,让尽可能多的参训教师都获得最大的收获。
2. 全面保障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生活需求
后勤生活保障对于参训教师能不能全身心、愉快地参与到培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西部省份与中东部省份在生活、饮食、作息时间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需要引起项目团队的足够重视。在培训前,项目团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与学员交流、咨询了解相关省份情况的人员等多种方式了解掌握不同省份参训教师的不同生活需求。比如,有两个省的参训教师到东部沿海城市参加培训存在时差问题,这就需要在培训过程中适当调整每天的课程或活动时间,并帮助参训教师逐渐适应;沿海地区饮食方面偏好海鲜鱼类,口味偏清淡,中西部地区偏好面食,口味偏辣偏重,沿海地区雨季偏多,冬天阴冷没有暖气供应,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项目承担机构和项目团队在培训前广泛调研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尽力为参训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教育部对“国培计划”项目的质量进行了学员匿名测评,参训教师满意率最低的一般都是食宿条件这一项。2015年承担的五省乡村教师访名校初中化学培训结束后,对参训教师进行了匿名测评,参训教师对我院提供的食宿条件非常满意率都超过了90%。
3. 组建专门专业的培训项目专家导师团队
要真正通过“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这就要求培训承担单位组建一支专门专业的培训项目专家导师团队。该导师团队既要有高校培训专家,又要有教研员和一线名师,形成“三人行”导师团队,全程指导参训教师。项目团队在培训过程中,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指导让参训教师感受到项目团队成员除了是自己生活上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自己专业成长过程的导师。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双导师制”,由高校培训专家担任参训教师的理论导师,由教研员或一线名师担任参训教师的实践导师。或者可以根据需要结合采用“主辅导师制”,由高校培训专家担任理论导师,教研员或一线教师担任实践导师,他们共同作为主导师的基础上,聘请国内知名高校的知名学者担任辅导师,共同指导参训教师。
4. 构建灵活多样的访名校跟岗实践模式
项目团队要设计好访名校跟岗实践环节的实践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示范课观摩、同课异构、同课二次异构、研讨课现场诊断、课例研究、名校课程介绍、名校文化考察、心得反思等形式。我们比较不赞同直接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将这些小组成员分散到若干个不同的学校,由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直接接管,参训教师直接跟着所在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因为初中化学学科每周的课程并不太多,加上一线名师自身工作繁忙,无法全程兼顾参训教师,也无法完全按照项目团队的实践方案落实,效果会大打折扣,无法真正达到访名校的目的。
5.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训后跟踪指导
为了进一步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参训教师从体验、反思走向实践,并真正改进其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项目团队要在训后加强跟踪指导。训后跟踪指导活动的开展形式是多样的,如实地跟踪指导、网络平台研修指导、QQ群和微信群在线指导等。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学校进行实地跟踪指导,其他大部分参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远程的训后跟踪指导。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培训记者.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答记者问[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1).
[2]Shulman,L.S.Thosewhounderstand:Knowledgegrowthin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1986(2).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举措,旨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解决一直困扰着农村教育的师资匮乏等问题。自2009年起,我省开始实施“特岗计划”,此举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的压力,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科结构,对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本期关注”中,我们特约请省教育厅办公室主任、时任师范教育处处长朱自锋撰写了关于实施“特岗计划”的文章,编辑部派记者分头采访了宜阳、西平、西华、济源等地农村学校特岗教师的情况,以展示“特岗计划”的进程和作用,反映特岗教师群体的工作、学习、生活现状,敬请关注。
教师强则教育强。就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学科结构,农村教师队伍较之于城市,还存在诸多短板,仍然呈现出“城乡二元结构”,尤其是面临上世纪90年代“民师转正”的教师正陆续退休的高峰期,如何补得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如何建立稳定有效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已成为乡村教育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自2009年起,我省抢抓机遇,用足政策,利用国家实施“特岗计划”的契机,同步实施了河南省“特岗计划”。
“特岗计划”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10件实事”中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能否把这一项社会广泛关注的惠民、惠教工程实施好,不仅关乎政府的公信力,关乎农村教育事业的未来,更关乎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关乎“四个河南”的建设。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种庄严的承诺。7年来,在教育部等部委的支持下,我省特岗教师招聘规模实现了连续4年增长,中央财政、省财政累计投入专项经费38.5亿元,全省共招聘农村特岗教师7.6万名,占到乡村教师总数的22%,服务期满留任的比例达90%以上。这些特岗教师中,体音美、信息技术等薄弱学科教师1.3万名,占总数的18.9%;在村小、教学点任教的比例达30%以上。“特岗计划”的深入实施,促使乡村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为全省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农村孩子带来了希望与梦想,更盘活了农村教育一盘棋,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因此,“特岗计划”获得了“持续换血工程”的美誉,这也标志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拐点,由传统的基础设施式教育扶贫转移到了硬件与软件兼重并更加关注人力资源开发、内涵式的教育扶贫。
随着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的贯彻实施,“特岗”效应正在我省持续发酵,围绕“以师资的扶贫来助力教育的脱贫,以师资的共享发展来推动城乡教育的共享发展”这一理念,我省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着力以“特岗计划”为主要载体,连同“农硕计划”和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计划,将进一步增强对乡村学校的“换血”功能;通过“国培计划”,聚焦乡村教师,聚焦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辅之以校本研修为基础的“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和“校培”一体化管理、差异化培训的五级联动体系,将进一步加大乡村学校的“造血”力度;通过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本着“农村方向、小学定位、供需对接、全科培养、‘两免一补、定向就业”的方针,将更加聚焦边远地区,实施精准师资扶贫,进一步提升对乡村学校的“输血”效果,从而探索出一条既符合省情、乡情又符合教情、学情的师资培养之路。
【乡村计划生育介绍】推荐阅读:
山东潍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06-16
乡村医师工作计划结尾10-23
乡村医生的个人工作计划07-08
乡村少年宫舞蹈活动计划06-03
乡村生活作文500字 走进乡村09-14
乡村医生方案06-14
乡村早晨作文06-16
聚力乡村振兴06-19
乡村月夜作文06-24
乡村振兴感想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