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2025-04-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篇1

教案简介:(发布教案:2011/4/19 22:20:36,教案字数:,摘要:和肯定,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二、教师总结点评

1、小结本次习作得失。

2、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集体评议,下次习作注意。

3、表扬本次作文中表现突出者,习作进步者,想新颖者,感情真挚者

4、教师推荐有关作品,生下课阅读。)

一、习作内容: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校园里发生的事。

二、习作目标:

1、引导学„„„

(点击阅读全文显示全新页面)„„„„阅读全文„„„„------------------【关于上一篇】

关于以雨为话题的作文:《春雨》初二摘要:

教案和肯定,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二、教师总结点评

1、小结本次习作得失。

2、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集体评议,下次习作注意。

3、表扬本次作文中表现突出者,习作进步者,想新颖者,感情真挚者

4、教师推荐有关作品,生下课阅读。„„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人教版)指导性教学设计共

一、习作内容: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

语。

2、生宣读作品,师生共欣赏,教师予以鼓励和肯定,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二、教师总结点评

1、小结本次习作得失。

2、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集体评议,下次习作注意。

3、表扬本次作文中表现突出者,习作进步者,想新颖者,感情真挚者

4、教师推荐有关作品,生下课阅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人教版)指导性教学设计„„

(转载教案请注明出处)

一、习作内容:

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它也许像一座美丽的花园,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它也许仅有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不管怎样,在可爱的校园里,我们都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日子。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校园里发生的事。

二、习作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校园里的春天,感受校园里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积累描写春天景物的成语和古诗句,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三、习作方法:

1、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

2、要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3、要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写。

4、要指导学生写中会联想和想象。

四、写作重点:

1、要指导学生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

2、要指导学生把一件事情叙述完整。

3、要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4、要指导学生个性化写作,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

五、习作准备.

1、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

①自己先观察校园里的景物,确定教学指导的范围。

②搜集描写相关景物的素材,如图片、文字、诗歌等,以备教学之用。③有条件的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习作时间 三课时

七、习作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春天也悄悄地来了,春姑娘用自己的巧手,打扮着迷人的春天,你们想看看吗?最好是能够看得仔细些,看完后给大家介绍介绍。出示教学挂图(灯片或播放多媒体课件。如果当地正值春季,最好带学生走出教室,直接感受春天。)

2.导入新课。春风吹来,燕子回归,桃花盛开,小草绿了,柳树发芽,小朋友们放起了风筝。好美的一幅春景图呀!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3.师: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前仔细面容了校园。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 4.当我们浏览春天的校园时,你有什么新发现?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枝条上的是小芽, 还是花苞

生:叶子是什麼颜色和冬天时, 看起来有什麼不同 生:看看草地上有多少不同的小花 生:看到哪些不同颜色的花

生:闻闻看, 草地的气味花的气味 生:闭上眼睛, 用你的身体感受春天

生:春天早晨的阳光照在身上, 有什麼感觉

生:春天的阳光和冬天(夏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春天有哪些颜色 生:春天的草地上有什麼

生:春天的校园里有哪些不同的花 生:春天的叶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春天的校园可以发现哪些不同的小动物 生:春天的校园有哪些自然, 美妙的声音 生:„„

5.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新主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校园的春天,描述一下校园的春天,好吗?

设计意图:亲情交流,使学生如坐春风,如浴春雨,自然地导入了话题,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回味校园的春天体验,使学生在亲切的交谈中走进了春天。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为了帮助大家描绘春天的美丽,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亦从此描述春天的成语,读一读下面的成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还知道哪些?

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大地春回大地回春富于春秋春晖寸草春回大地春满人间柳暖花春满脸春风杏花春雨阳春白雪一年之计在于春满脸春色满面春风满袖春风满园春色妙手回春春风得意

2.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下面的诗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你还能补充一些吗?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唐王涯《春游曲》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韩愈《晚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三)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1.小游戏:走进成语岛。说一个关于春天的成语。比一比谁聪明。

2.小游戏:想象春天美。说一句想象春天的话,注意用上比喻或拟人的手法,赞美春天。比一比谁想的一句话新颖有趣。

(四)、奇思妙想我能行

1、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①师: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春天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

②同学们,让我们在脑子里放放电影,还记得校园中哪些地方最让你觉得最美呢? 【学生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方面,说一说校园春景】

③春天来啦,校园里的景物变化很大。校园里的景物也很多,我们按什么顺序来说呢? 生:按地点变化的顺序 生:按景物的类别说

生: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说 生:„„

④我们知道了说的顺序,请大家在小组内按一定的顺序说一校园里春天的景物的美丽?比一比谁聪明,说的最棒。【小组内交流】

⑤我听了刚才同学们说出了校园的很多美丽,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说的不生动,不具体,没有趣。谁能告诉大家,应该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说?用什么方式说明,会更有趣? 生:抓住形状、颜色的特点 生:抓住静态、动态的特点 生:抓住气味的特点

生:用拟人的方法是,会更有趣。比如:校园里的花儿都张开了笑脸。

生:我觉得可以引用古诗来赞美。比喻说操场上的小草,就可以用上“草色遥近却无”的诗句„„ 生:„„

(五)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

1.听了刚才同学们的谈论,我觉得大家对校园里的春天的美丽知道的很多。如何把我们感触了的校园春色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还需要“更上一层楼”。为了帮助大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老师特意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彩的范例。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读一读下面的佳作片段,说一说你的感悟和收获。2.展示佳作,引导评议,读中学写。范文【展示佳作片段一】

春天来到操场上。操场上的小草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操场边上白杨树也长出了新芽,呈现出勃勃的生机。白杨树旁边的垂柳,抽出新的枝条,微风一吹,摇摇晃晃,像是在做广播操;细细的柳丝上,不知从什么地方送来的嫩黄色,定眼望去,又有些像绿色。她们的腰好软,轻风将下梢托起,整齐又好看;换个角度看,又一齐垂下来,仿佛梳齐的头发。我不禁诗性大发,吟起了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讨论:这段话描写了什么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哪些特点?运用了什么方法?(学生讨论,老师相机点拨)【展示佳作片段二】

我来到校园东北角的花园里。啊,好美!有山茶、月季、一串红、紫荆„„五颜六色,竞相开放。瞧,西边的桃花开得多好啊!粉红粉红的。由五片花瓣组成的,鹅黄色的花蕊镶在粉红的花朵上,十分显眼。那粉红的花朵躲在那翠绿的叶子下,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微风徐徐吹来,北边的桃树轻轻摇摆,小蜜蜂和小蝴蝶在桃树周围飞来飞去,从这朵花上飞到那朵花上。那景色人见人爱。啊,什么香?随着一丝清香,我来到一棵开着紫色花朵的小树前。听别人说,这叫紫荆。紫荆花的花朵小小的,密密麻麻,好不可爱。那花是一串一串的,开在枝干上,像珍珠。最特别的是紫荆先开花,后长叶,你说这奇怪不奇怪?在东边,有一片不知名的花,那花也是一串一串的,不过是红色的。听人说把花蕊拉出来,吸里面的汁,很甜很甜的。那山茶花有的开放了,红红的,像天上的朝霞;有的含苞欲放,花骨朵饱胀得快要裂开了。整个花园仿佛仙女织的一块花锦。讨论:这段话描写了什么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学生讨论,老师相机点拨)【展示佳作】 校园春色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群山环绕、依山傍水的“椅山”山洼里,很隐蔽。步入校园,才能见到一座教学楼,像一个巨人似的,安然坐在碧绿的“沙发”上,非常幽静。

我们的校园不算很大,但花草树木遍布,在群山的映衬下,一年四季有迷人的景色:春天,桃红柳绿;夏天,花草繁茂;秋天,菊花飘香;冬天,松青雪白。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校园的春色。

春姑娘悄悄地、轻轻地、默默地走进校园,校园里顿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也破土而出,给校园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仔细看,它们嫩嫩的、毛茸茸的,十分喜人!光秃秃的树上也吐出了新枝嫩芽。那嫩芽,就像一个个绿色的珍珠,翠亮翠亮的。柳树垂下那柔软如丝的柳条,在春风中轻轻地摇动,好像在向人们招手。几只春燕自由自在地从校园上空飞过,一群小鸟儿在树丛中唧唧喳喳地叫着,像似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花坛里,各种花儿纷纷开放,红的艳,白的娇,黄的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散发出阵阵清香。树阴下,蚯蚓日夜不停地疏松土壤,蚂蚁遍地乱爬,寻找新的巢穴。花、草、树木、小鸟、昆虫们沐浴在太阳公公的温暖中,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春光。讨论交流:

(1)这篇文章描写了什么地方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的?(学生讨论,老师相机点拨)

(2)如果让你写一篇描述校园春天的文章,你打算写一个什么题目?小组内讨论一下,比一比谁想的题目新颖有趣。

(六)快速行文,一气呵成:轻舟已过万重山

1.师:同学们,春姑娘穿一身绿色的衣裙,踏一辆绿色的车,摇一路绿色的铃来了,来到了我们的校园„„春姑娘是个插花的能手,她悄悄地来到了人间,把一朵朵美丽的花插满了大地,春姑娘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她在白白的大地上,画上了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还有露着笑脸的太阳及棉絮般的白云,更有那可爱的花朵,活泼的蜜蜂、蝴蝶,顽皮的小鸟,使得大地看起来更生动了。赶快拿起笔来,描绘一下我们的美丽校园吧。

2.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帮助有困难的同学,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作中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写具体,二是按一定顺序写。(更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佳作)第二课时修改评议

一、快乐体验更新颖

(一)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大珠小珠落玉盘 1.学生完成习作后朗读自己的习作,并修改。①修改错别字。

②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不具体的地方改具体。③划出自己认为是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2.同桌互相交流,评改。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 3.小组内评优点,评出大家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

4.小组内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5.推荐一篇参加班级交流。

(二)集体会诊,创新行文:二月春风似剪刀

1.选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习作作一次修改。

2.学生根据集体评议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二次创新行文。

(三)佳作展览,评选最佳:回眸一笑百媚生。1.小组评选本次最佳。评选的项目越多越好。2.评选班级最佳。获得最佳的人物越多越好。3.将最佳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4.鼓励获得最佳的习作向校园报或其他报刊社投稿。

(四)变格创新,自由表达: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本次习作学会的方法,练习写一篇描述家乡景物的作文。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肯定长处,培养自信

1、下发习作,学生认真读老师评语。

2、生宣读作品,师生共欣赏,教师予以鼓励和肯定,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二、教师总结点评

1、小结本次习作得失。

2、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集体评议,下次习作注意。

3、表扬本次作文中表现突出者,习作进步者,想新颖者,感情真挚者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结构分析

小学英语新课标强调, 以“贴近生活”为基础, 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动力,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为突破点。本节课的教学正是这种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本节课是《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这一单元的课题是《Shopping》, 根据课题可以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购物”。通过分析教材, 我设立本单元的学习总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英语说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名称, 能表述如何在商店中购物, 能读懂商品价格, 并将商品价格转化为文字信息, 能制作简单的购物单。本单元共四课, 第一课共三个环节, 分别是Look and listen, Listen and learn, Work with your friend。第一课创设一个商店购物的语境, 使学生能听懂对话, 读懂并会表述商品价格, 能进行购物活动的交流, 能表演课文内容。其中第一环节Look and listen是利用图片展现一个商店购物语境, 学生通过看图, 听对话, 在语言和图片之间建立起意义联系, 从而了解对话所表达的意义, 再通过角色表演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小学英语学科特点、课本的教材结构的分析,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

(2) 能听懂、会说新单词:Walkman、brand、prefer、hundred、test.

(3) 能运用“What can I do for you?”、“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练习和角色表演练习,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能进行小组合作, 增强其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游戏,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听懂对话, 能通过角色表演扩展对话内容。

2、难点:学生运用“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百位数英语的拼读。

二、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 依据

我面对的学生是11—12周岁的学生。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好奇心强, 形象思维占优势, 抽象思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依据英语教学直观性、兴趣性、活动性和主体性原则, 这节课我将通过看、听、说、演、练、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采用多媒体、磁带、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 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二) 使用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1、教法。

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演示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注重因材施教。借助一些直观教具,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 通过倾听、观察、比较、讨论、积极与他人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 让学生在“乐中学”, 又在“学中乐”。

2、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 我将指导学生使用观察法、讨论法、模仿练习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让学生理解对话, 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培养学生敢于开口, 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

(一) 组织教学, 创设氛围

演唱上单元所教的英文歌曲:“Months and Seasons”。 (既复习了旧知, 又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在唱唱做做中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 复习旧知, 做好铺垫

提问:“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When is your birthday?/What’s the date today?” (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今天是何平的生日, 妈妈和她一起去商店购买生日礼品, 并与售货员展开交谈。引出课题:Shopping。 (由于情境贴近生活, 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 结合生活, 学习新知。多种形式, 练习巩固

1、多媒体展示图片 (何平和妈妈走进一家商店, 与售货员进行交谈)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提问:“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对话如何用英语表达?”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又设置了悬念, 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播放磁带中的前四句对话, 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先学习几个生词:walkman、brand、prefer。只需听懂、学会发音和理解含义, 下一课时将专门学习。 (主次分明, 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3、在教师引导下, 让学生听懂每句话的意思。

这里, 可用苏格拉底法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重点学习句型“Which…

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多媒体演示各种实物:水果、玩具、文具, 让学生练习说“你更喜欢什么?” (利用直观教具, 通过替换练习, 突破了教学难点。)

5、采用多种形式, 让学生通过自读, 互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分小组读, 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练习对话。

(在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保持振奋、饱满的学习情绪, 提高了合作意识, 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

6、采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后四句对话。

展示图片, 听磁带, 多媒体展示对话, 学习生词“test、hundred”、理解句子含义, 多种形式练习巩固。

(五) 角色游戏, 巩固知识。运用句型, 扩展对话

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 即五个“商店”, 每组由一名学生当售货员, 其它学生充当顾客。顾客可以到任何一家“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教师到各组去指导, 同时教师也当顾客, 购买物品。 (通过分组的角色游戏, 学生所学语言在运用中得到了巩固和扩展, 听说能力得到了锻炼, 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了展现,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小组分工合作,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篇3

关键词:提出问题 大胆假设 认真验证 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3、能对实验过程中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4、通过反复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经验可能是错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继续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米尺、摆绳若干、钩码。(2)教学课件:①幻灯片:各种各样的摆钟。②幻灯片:实验设计方案模板。③幻灯片:温馨提示:④幻灯片:《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⑤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幻灯片出示各种各样的摆钟。2、提问:摆钟靠什么来计时?3、板书:摆

二、探究新知: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引导提出问题

1、实物出示:一个单摆,拨动、介绍、并板书摆的各部分:摆线、摆锤、摆角:2、教师:要了解摆,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3、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4、实物出示,引导提问。一组单摆,(摆线长短不一,摆锤轻重不一,)同时让它们摆动起来(摆角大小不同)。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5、小结板书:摆的快慢不一

6、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把课题板书完整: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

1、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摆.

2、小组内动一动摆,大胆猜测和假

设: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同学们小组里讨论讨论,你们觉得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3)、生答,师板书:

(三)、小组内制定实验计划

1、师:刚才,同学们对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假设,这些猜测和假设是否都能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2、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建议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个猜测和假设进行研究。下面请各个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纲讨论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3、幻灯片出示实验设计方案模板。3、学生小组汇报本组的设计方案,其余小组补充或提出修改意见。

4、小组完善实验方案。

(四)、小组认真实验,仔细验证

1、幻灯出示:

温馨提示: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过程中计时、计数、量长度、量角度,无论哪一次稍微有误差,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因此一定要学会认真、仔细地测量、记录。一丝不苟地做实验。② 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都定为15秒,在实验中要精确测量,每个实验至少要重复做三次,最后求平均值。还要注意掌握好实验中的不变量。③实验结束后,各组要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2、小组各自选取桌上的实验器材,开始实验,并及时完成好实验记录单。

3、幻灯片出示《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你们研究的是哪一猜测就填写哪一项。

(五)汇报总结,得出结论

1、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1)你们的假设是什么?在实验中需要改变和不改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2)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探究情况进行小结,

①摆线的长度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②摆线的长度不变,

摆锤的重量不变,改变摆的角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角度无关。

③摆锤的重量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汇总得出结论,并完成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实践活动: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出示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并分派任务:全班十组,每组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如下表:注意: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四、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例

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

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27+85 再加上到来的85人

=113(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2)P5/做一做1、2

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60(元)

(1)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再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2)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1)24+24+24÷2(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60(元)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1)270÷30-180÷30(2)(270-180)÷30 =9-6教育 =90÷30 =3(名)=3(名)(1)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板书设计: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一名保洁员,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1)270÷30-180÷30(2)(270-180)÷30 =9-6 =90÷30 =3(名)=3(名)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师巡视纠正。【提高练习】

1、先估计每组算式中哪个算式得数大?再计算。

(1)450+30×6(2)850-60×6(3)720÷9×8 450-30×6 850-60÷6 720÷8×9

2、填上合适的数,列综合式子:

四、作业:P14—15/2、3、5—7

板书设计:四则运算

(三)(1)42+6×(12-4)(2)42+6×12-4 运算顺序: =42+6×8 =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42+48 =114-4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90 =110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2)0+568=(3)0×78=(4)154-0=(5)0÷23=(6)128-128=(7)0÷76=(8)235+0=(9)99-0=(10)49-49=(11)0+319=(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四、作业P15—16/8—13

板书设计:关于“0”的运算

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

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第六课时:整理与复习课

内容:复习课本1----3单元内容。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2、能正确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能正确叙述简单的路线图。

4、掌握加法、乘法定律,并会进行简便计算。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我们这册课本的内容已经学完,现在我们复习一下这册所学的内容,(一)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出示课件第3张)

1、什么是四则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计算下面各题:

15+20 × 3 7 ×(59+21)=15 +60 = 7 × 80 =560 =75

教学反思: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篇5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板书:144×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讲述:144×1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1—4 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第2题。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全班交流:(1)对还是错?

(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吗? 第3题。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25×112怎样列竖式简便。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下面。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明确:总价=数量×单价

四、课堂作业 计算:

245×23 136×46 78×312 216×67 54×324 618×2

3第二课时 练习课

一、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口答。

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

二、笔算练习“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

三、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7—10 第7题

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确:速度×时间=路程 第8题

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 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

五、课堂作业 计算:

34×321 78×312 562×12 345×34 264×56 132×58 567×12 89×143 “想想做做”9

&2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经验,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难点:简便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算式怎么列?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写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那么哪一种简便?我们通常都用这种简便方法表示。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小组交流:像这样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第5题。

学生填完后引导比较: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作业: 第2、4题。

第二课时 练习课

一、完成“想想做做”6、7、9、10题 第6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几十都可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十来计算。

第7题

以卡片形式出现,指名口算。提问: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不看乘数末尾的0,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数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得后面添几个0。

第9题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列式解答。

提问: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提问并解答。第10题

答案不唯一,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数末尾0的个数和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

二、课堂作业

1、第8题

2、第9题的第二个问题: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3 练习一(2课时)

教学要求: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准备习题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练习一的1—5题 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乘,有几个0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第2题

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3、4、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作业

1、笔算下面各题

35×253 67×465 54×176 46×342 87×465 28×434

2、解决问题(补充2题)

第二课时

一、口算练习

20×500 25×100 210×4 32×30 3×120 10×460 40×800 40×200 13×300 200×70 60×900 100×50 学生直接说得数

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

二、完成练习一的6、7、10、12题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指名学生说得数

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比较第3组题。

引导学生说出: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6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如:36×250=250×4×9

125×64=125×8×8 第10题

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第12题

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三、课堂作业

1、简便运算

402×20 250×16 48×125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篇6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

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感觉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

(2)填空式背诵。

(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

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

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

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学生讨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由。

5.美读: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蝶、油菜花。)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吧。(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篇7

———约翰·杜威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 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 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 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 形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 就是教育。新学期, 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词串识字更是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仅仅是几组词语, 但排列整齐、意义上有联系、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教学设计新颖多样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教起来却并不轻松。但是, 第一个单元的教学围绕识写词串展开, 一个单元的词串教学进行下来, 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我感受最深的是低年级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有了很大的飞跃, 课堂上思维活跃, 想象能力、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颇有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 我习惯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将自己游玩的一些照片, 有意识地给孩子们看, 一起分享快乐。快乐之余,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识字、表达的能力。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师将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回味和孩子们分享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在《识字2》第二课时的教学伊始, 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几张我在各地旅游时的照片。孩子们很羡慕, 一直追问我:“这是什么地方?真美啊, 下次我也要去玩!”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笑着看看他们说:“孩子们, 让我们跟着书中的小导游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广西桂林山水, 那里的景色也十分美丽, 你们想去看看吗?”话音未落, 37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 小身板坐得笔直, 齐声回答:“想!”美好的一课拉开了序幕。

在备课的过程中, 我仔细观察了教材中的插图, 本篇插图色彩鲜艳清晰, 大篇幅的山水画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另外三幅小的插图分别展示了桂林最有特色千姿百袋、惟妙惟肖的山峰, 以及具有独特民族风貌壮乡人对歌的场景。看完照片我指导孩子们回到课本上, 细致看图, 问他们在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 用完整清晰的话语表述出了图中的景物。观察插图, 培养孩子们细致观察图画的好习惯, 此时相机鼓励孩子畅所欲言, 爱上自我表达。

这时, 几位去过桂林的孩子都不甘寂寞, 绘声绘色地为大家介绍了桂林很多的景色。如游览过漓江清澈见底的水, 看见一座像大象一样的山, 还有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在竹筏上漂流, 等等。听了同伴们的介绍,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了。他们纷纷举起小手, 表达看完图后自己的感受。而陈西恩同学的感受, 让我印象最深。她说:“我看到了图中的倒影。”“你能告诉大家你看见了哪些景物的倒影吗?”她说:“只有水特别清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倒影, 我在清澈见底的碧波上看到了秀峰的倒影, 就像有两个世界。水上一个世界, 水下一个世界!”此时, 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有了好的榜样, 词儿自然就能读好了。我鼓励孩子:“你们说得这么好, 能读得更好吗?”伴随着轻音乐, 孩子们陶醉在桂林美丽的山水画卷中, 一边读着词语, 一边用心细致地感悟着中国文字的魅力。词语读得更好了, 话也说得更加连贯流畅。书本里一个个凝固的词语被孩子们优美的朗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仿佛跳跃到了一幅幅秀美的风景图画中。这一节课, 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了美景、美词, 插上想象的翅膀, 和着动人的语言, 向着美好的方向翱翔。

在第一单元的《识字1》教学过程中, 我与孩子们一同分享了我国传统的风俗和习俗。民俗知识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让孩子们兴致盎然。他们谈论着自己在节日里与家人、伙伴们一起玩耍着丰富多彩的游戏, 仿佛也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代。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深层次朗读, 不仅夯实了基础, 而且韵文读出了韵味、读出了甘甜。

又如《识字4》中的词串, 孩子们找到了自学的方法, 也是我之前有意引导的方法———借助书本中的插图, 将词与图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理解, 比起死记硬背,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还学会了自己利用字形分析生字、理解词义, 如“晴空、温暖、晾晒”都有日字旁, 因此一定和太阳有关;“眼睛、瞄准、眺望”都和眼睛有关;“东海、黄河、长江”一定和水流、江河有关, 等等。课堂此时成为了学生自学自悟的乐园, 孩子们积极思索, 探寻出了一条又一条学习词串的捷径。而我不仅轻松教学, 内心还充满了自豪和满足。我相信, 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 孩子们习得的知识, 记忆会更加深刻牢固。枯燥的授课变成了表达自己、心与心碰撞的平台, 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快乐的天地。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篇8

一.梳理课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针对这个词,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接着,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水饺米酒汤圆……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这些东西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些是监利所特有的呢?还是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丰富些,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武汉也极少见到,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绝对算监利特产,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①描述团子,做到色香味形俱全,要让人垂涎欲滴;②说明团子的做法,要让人一听就会;③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要让人羡慕不已;④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要让人听了就想买。面对“要让人……”的要求,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果然是人人有话说,特别是吆喝语,不仅有文采,更是有特色,再加上当场吆喝,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 的 。半命题作文,要求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监利有庙会(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才让人甚为感慨。可见,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写出家乡的特色,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从内容到结构,从主题到情感,从语言到手法,力求有效借鉴。同时,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又有现成的范文,知道如何去写,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综观整个活动,结合了地方文化与课本知识,依托课本知识,借鉴地方资源,彰显文化特色,撒播情感种子,培养语文能力,这应该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吧。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篇9

PEP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第一课时 一Teaching contents A Let’s learn Let’s play C Let’s sing 二learning objectives a) will be able to listen ,read and speak and write the following phrases: drawing pictures, cooking dinner, doing the dishes, reading a book, answering the phone. b) 能够领悟动词后面加上ing 的内在涵义 c) 通过说唱Let’s sing部分的歌谣巩固短语和句子。 三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Important point:掌握五个四会动词短语的ing形式。 Difficult point: 动词词组ing形式的读音及拼写。 四Teaching aids 1)教师准备词卡,和录音机,磁带 2)教师准备ppt 五:Teaching process 一)Warm-up/revision 1. Daily communication. 2. let’s chant Do, do, do the dishes. Read, read, read a book. Draw, draw, draw pictures. Cook, cook, cook dinner. Answer, answer, answer the phone 3课件出示 1)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 ……. (go shopping, play the piano, read a book, do the dishes, cook dinner…) 2) What can you do? I can ………………(教师用动作示意) (sweep the floor cook dinner wash the clothes wash the window draw pictures empty the trash……) 二) presentation/practice (当学生说到draw pictures……) 1) drawing pictures 1. T:I can draw pictures too. And I am drawing pictures now. (操练(个人朗读,小组朗读………,板书) 2. 操练 I am drawing a duck. I am drawing a banana. I am drawing ___. 2)cooking dinner 课件出示一只猪 T:What’s this? Ss: It’s a pig. T: Yes, it’s a helpful pig. She can do many things. She can sweep the floor, she can cook the meals, wash the clothes….But what’s she doing now. Let’s ask him: Pig ,pig, what are you doing? Pig:I am cooking dinner. 3)Let’s sing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drawing pictures. I am drawing pictures.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cooking. I am cooking. 4)课件出示一只累了 的`猪 T:What’s happened to Miss pig? S: She is tired. T:Yes, because she has been cooking for two hours. She is very tired .She wants to play with others. So she calls Mr sheep. 5) doing the dishes Pig: Sheep, sheep, what are you doing? Can you play with me? Sheep: sorry. I can’t. I am doing the dishes.(板书,操练) 6) Pair work(就sheep和pig 之间对话) 6)reading a book T: Mr sheep is busy. He is doing the dishes. So pig calls Mr dog. Pig:Dog ,dog, what are you doing? Dog: I am reading a book.(板书,低高音朗读) 7)I am reading an English book. I am reading a Chinese book. I am reading a/an ___. 8)answering the phone. T: Mr dog is busy ,too. At last, she calls Miss cat. Pig:Cat, cat, what are you doing? Cat: I am answering the phone. Pig: oh, oh, can you play with me? Cat: OK! Let’s go. 9) 同桌之间操练 10)Read all the words 11) Let’s chant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 What are you doing? I’m drawing pictures. What are you doing? I’m reading a book. What are you doing? I’m cooking dinner. What are you doing? I’m answering the phone. 11) open the book, then read after the tape. 12) Play a game 做一做(一名学生上台做动作) 问一问(其他学生问) A: What are you dong? 答一答(这名学生回答) B:I am……… 13) Look and say I often…. I am …. cook dinner cooking dinner eat dinner eating dinner ………….. 14)总结规律 15)read and write Wu: What are you doing, John? John: I am … Wu: Thank you. What are you doing ,father? Father: I am… Wu: Hi, bear.What are you doing? Bear: I am …. Wu: Mom.What are you doing? Mom: I am… Wu: Thank you. What are you doing, uncle? Uncle: I am… 16) Design about your day. (来设计你的一天) My Day eg: I am ___________at _____ 三)Homework 1.完成相应的作业本和抄写本上的练习。 2 课间用今天所学的句子进行对话操练 3 背诵今天的单词,并默三次,中文 一 次。 六blackboard design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answering the phone. drawing pictures cooking dinner doing the dishes reading a book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询问时间并做出正确的回答,如:What time is it? It’s nine o’clock.(2)能够结合学过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日常活动,如:It’s time for English class.(3)能够听懂并发出一些指令,如:Time for breakfast, drink some milk.2.知识目标:

(1)认读Let’s learn 和Let’s do 中的单词和句子

(2)能够掌握Let’s learn 中的新单词和句子并能做到听、说、读、写。(3)理解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Let’s do部分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严格的时间观念,珍惜时光(2)学习策略:注重合作学习与实践活动

(3)文化目标:了解时钟表示时间的方法及人体对时间的反应(即生物钟)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有关学生日常活动的六个单词和词组

难点:新句型“What time is it ?” “It’s nine o’clock.” “It’s time for…”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具准备:

(1)教材内容相关的配套磁带及录音机

(2)教师准备一个教具钟(可以是自制的)(3)教师准备六张单词卡

(4)准备几个钟表卡片,起始时间为上课时间(有几个小组做几张,小组每答对一次前进一分钟)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1.教师请一组学生表演第一单元story time中的故事 2.教师看完学生表演后,向学生提问:Where is zoom?

学生回答:He is in the canteen.教师又问:Why?

学生回答:He is hungry.教师再问:Why is he hungry? 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答出:It is time for lunch.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单词(如果学生不会用英文可以用中文)如:The sun, The moon, The tree, The skin….(二)呈现新课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钟放在黑板上说:Look!W hat is this?

It is a lock,然后指向12点说What time is it?

It is 12 Are you hungry? Why? 用动作示意学生说出 It time for lunch.接下来,教师利用钟面上的时间与图继续教授时间的表达和其他几个单词,词组 2通过教师领读和听音跟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尤其注意Breakfast 和O’Clock 的发音可采用男女竞赛的形式,在学生中展开互帮互学 3采用动作模仿让学生们模仿老师笔画在四线三格中写出:What time is it? It is….和六个新单词词组。

(三)趣味操练

1教师将教具钟上的时针拨到不同的时间,提问学生,What time is it? 鼓励各小组学生进行比赛,看谁做出快速反应。

2教师做个动作或请同学们根据所给出的单词卡做动作让其他同学说出是什么,并说出相应的单词或词组。

(四)总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单词句型。

最后看哪小组的时间最前,赢得的时间最多,哪小组就获胜,全班人对其进行鼓励。

(五)家庭作业

1试一试给同伴或家长发出Let’s do 中的指令,请他们做出动作。

上一篇:爱护动物的英语日记下一篇:烦恼的初一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