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并发症(精选8篇)
1.患者输液后血管出现伴有疼痛的发红,没有肿胀,但有“红线”样改变,触之没有条索状改变。该患者的静脉炎属于几级?(C)
A.0级
B.1 级
C.2 级
D.3 级
E.4级
2.化疗药物外渗后,需要观察的时间是多久?(E)
A.1天
B.7天
C.3天
D.5天
E.10天以上
3.患者输血过程中,出现急性肺水肿的症状,护士给予吸氧,适宜的氧流量是多少。(E)A.1~2L/min
B.3~4L/min
C.5~6L/min
D.9~10L/min
E.6~8L/min
4.导管内形成的血栓早期对溶栓药物反应敏感,复通机会大,一般在什么时机溶栓最好。(E)A.72小时内
B.48小时内
C.24小时内
D.12小时内
E.6小时内
5.晕针发生在患者为什么体位接受治疗时(C)
A.平卧位 B.半坐卧位 C.坐位 D.截石位 E.休克体位
6.患者才输液不久出现胸闷、气促、大汗、面色苍白,血氧饱和度下降,并伴有濒死感,患者既往无其它疾病,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A.发热反应,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 B 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
C 空气栓塞,应左侧卧位,保持头低足高位 D.急性肺水肿,应立即给药半坐卧位,E右心衰,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
7.下列关于化疗药物渗漏的相关因素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护士专业技术无关
B.静脉本身因素有关
C.固定不佳胶布粘性差,护士巡视不勤
D.与化疗药物剂量有关
E.药物的渗透压、PH值及化学结构有关
8.下列属于抗肿瘤所致的局部毒性反应的是
(B)
A 胃肠道反应
B 静脉炎
C 口腔黏膜反应
D 出血性膀胱炎
E 高尿酸
9.患者,女,45岁,妇科肿瘤化疗输入5-FU时局部不慎外渗,对此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不正确的是:(D)
A.立即停止该静脉途径给药
B.尽可能抽出3-5ml血液或药物
C.复方七叶皂甙加地塞米松混合霜剂外涂 Q1H-Q2H
D.24小时内局部热敷
E.标记外渗面积,动态观察治疗效果
10.导管送入困难是PICC置管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发生率达10.7%~55%。以下措施除哪项外均可以有效预防送管困难(E)
A.保持与患者的良好交流,以降低应激反应的强度,防止血管痉挛。
B.确保穿刺鞘在血管中,即感觉送鞘轻松、顺利,抽回血好。
C.尽量选择粗直及静脉瓣少的静脉进行穿刺,如贵要静脉。
D.对于静脉瓣丰富的血管可一边推注生理盐水,一边送管。
E.可能因静脉瓣受阻所致,用力将导管推进越过静脉瓣。
11.女,49岁,恶性肿瘤患者,输注化疗药物丝裂霉素时不慎渗出,以下处理措施哪项欠妥(A)
A.停止输注,立即更换输液部位
B.抬高患肢
C.遵医嘱局部处理 D.局部组织坏死及时上报医师
E.局部解毒药环封
12.关于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对留置PICC导管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内容不妥的是(D)
A.留置导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敷料的干燥、清洁,避免敷料浸湿。B.在治疗间隙期遵医嘱进行标准导管维护。C.穿刺点皮肤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时,应及时告知护士。D PICC导管留置期间,自己从医院买回一次性无菌敷料、贴膜及消毒剂、无菌棉签等,严格按照护士换药的程序与方法及无菌操作,患者可以偶尔在家里进行导管维护。E。PICC导管留置患者,可以从事一般性家务劳动,但应尽量避免洗碗、切菜、洗衣、开车等活动
13.患者,男性,50岁,恶性肿瘤术后行诺维本化疗后当天没有渗漏及疼痛,5天后患者穿刺点以上静脉走向红肿,疼痛,小水泡形成,该患者化疗后损伤的原因可能与哪项因素相关(E)
A.护士宣教不到位
B.静脉因素
C.固定不佳胶布粘性差
D.护士巡视不勤
E.药物原因
14.PICC置管过程中,从导管内抽不出回血的原因不正确的是(C)
A.PICC不在血管内
B.PICC在血管内打折
C.纤维蛋白鞘和血栓的形成D.PICC开口紧贴血管壁
E.导管开口处瓣膜开放不灵活
15.患者,男性,62岁,高血压脑溢血患者在静脉输注20%甘露醇时药物不慎渗漏,该患者最首要的处理是:(A)
A.停止输注
B.抬高患肢
C.立即更换输液部位
D.及时上报医师
E.局部解毒药环封
16.判断PICC导管异位最可靠的方法是:(B)
A.注射冰生理盐水,询问患者有无冰凉感的部位
B.常规X线胸片定位
C.往导管内边推注液体便让患者判断耳后有无“咕噜”声
D.用血管超声及时探查颈静脉观察有无导管回声
E.导管抽取回血
17.患者大量输血后的反应可以排除(D)
A.出血倾向
B.低体温
C.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D.高热
E.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18.高渗性药物外渗的患者如果24h内进行热敷将会产生什么作用(E)A.防止局部肿胀
B.防止局部疼痛
C.防止局部组织坏死
D.促进局部肿胀的吸收
E.加速局部组织坏死
19.患者,女性,57岁,左乳癌术后化疗,在静脉输注阿霉素时不慎外渗, 外渗面积为3cm,经过局部环封、冷敷24小时、抬高患肢等处理后2天,目前该患者局部仍然有红肿、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感。请问该患者处于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哪一期?(B)A.Ⅰ期
B.Ⅱ期
C.Ⅲ期
D.Ⅳ期
E.Ⅴ期
20.下例关于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后的病理生理哪项不对(A)
A.外渗肿胀自发性消退
B.可出现局部红斑、疼痛
C.可出现硬结、焦痂
D.可出现坏死性溃疡
E.可出现功能障碍、肌肉挛缩
21.血管活性药物外漏时大多数会引起组织坏死,以选择粗大的静脉给药,下列药物不属于血管活性药物的是:(A)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硝普纳
D.多巴胺
E.硝酸甘油
22.为了预防发生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无论何时,只要有可能,护士应该鼓励患者使用非药物的方法预防血栓的发生,下列哪项对预防静脉血栓无益。(D)
A.置入导管的肢体进行早期活动
B.日常生活的正常活动
C.轻微的肢体锻炼
D.血管通路装置的标准冲管和封管
E.补充足够的水分。
23.关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知识,下列哪项错误。(B)
A.血管通路装置的标准维护对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没有影响。
B.对于有发生与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潜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建议使用抗凝剂进行预防性治疗。
C.大多数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是没有临床症状。
D.选择不同的血管通路装置会影响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E.血管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粘滞是形成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三大主要因素。
24.预防发生导管栓塞而进行的护理干预不包括:(A)A.对三向瓣膜PICC导管,常规使用肝素盐水封管。B.护士不应该在非耐高压血管通路装置中使用高压注射。
C.为了防止导管的损伤,冲管时所使用的注射器的大小应该与生产厂商的说明书的要求保持一致。
D.在锁骨下静脉为穿刺点的中心静脉导管,如CVC、PORT、PICC,应该警惕夹闭综合征。E.按标准进行定期、正确的冲、封管。
25.继发性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位置不正确,如尖端移位,可发生在留置导管的任何时间之内,并且与什么因素有关:(E)
A.胸内压突然变化(比如咳嗽和呕吐)、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B.高压注射以及冲管技术。C.颈部或手臂的运动。D.正压通气。E.以上都有关。
26.下列关于化疗药物外渗的管理制度错误的是(E)
A.患者的健康教育制度化
B.护士的化疗操作规范化
C.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
D.严格交接班
E.化疗药物外渗是静脉输液并发症,不属于不良事件,可以不上报护理部
27.关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不妥的是(A)
A.尽可能使用肘关节以下粗、直、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
B.指导患者通过正确的活动预
防血栓
C.穿刺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D.应保持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
E.根据血管粗细,选择血管与导管腔径之比在2:1之上的导管
28.外周静脉输注引起的外渗处理程序有误的是(D)A.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也应立即停止输液
B.原位保留针头多方向穿刺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 C.报告医生,指导进一步处理
D.外渗部位可以加压
E.记录外渗液量、输注部位、药物浓度、患者症状、体征及累及的范围
29.下列化疗药物外渗的诊断要点哪项不对?(A)A.药物输注过程中滴注速度逐渐加快
B.抽无回血或回血不畅
C.穿刺部位肿胀疼痛
D.穿刺部位烧灼感
E.出现和以往输液不同的任何主诉症状
30.以下护士化疗给药操作过程哪项不正确?(E)A.注药前告知病人如果不适及时报告
B.强刺激药物给药过程中,护士必须在床旁密切监护直至药物输入体内
C.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按化疗外渗处理
D.腐蚀性药物必须在抽到回血和针头已入端口以后才能注入
E.正压封管使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增高
多选题
1.发生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有哪些?(ABCE)
A.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
B.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 C.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
D.长期静脉输液
E.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配液、输液环境不符合要求所致
2.常见的输血反应有哪些?(ABCDE)
A.发热性非溶血性反应 B.超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循环负荷过重 E.细菌污染反应
3.发生晕针的原因有哪些?(ABCDE)
A.心理因素
B.体质因素
C.环境因素
D.患者体位
E.疼痛、出血等因素刺激
5.发生晕针后如何处理?(ABCDE)
A.立即停止穿刺,取平卧位、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供血及回心血量。
B.保持呼吸道通畅。C.按压或穿刺人中、合谷穴,促进患者尽快回复神志;嘱患者放松,做深呼吸,数分钟后患者可自行缓解。D.虚脱、出汗者可喝热开水或热糖水,适当保暖。E.对老年人或有心脏病的患者,应防止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部疾病等意外。
6.与静脉治疗相关的静脉炎根据原因分为几类?(ABCD)
A.机械性静脉炎 B.化学性静脉炎 C.感染性静脉炎
D.血栓性静脉炎
E.不明原因 的静脉炎
7.与PICC相关的静脉炎的处理。(ACE)
A.在疼痛肿胀部位使用适宜敷料覆盖或使用外用药涂擦 B.增加带管肢体活动量,促进血液回流
C.减少活动,避免肘关节活动,适当增加手指的精细、灵巧活动 D.局部湿热敷可以减轻感染性静脉炎的症状 E.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8.发疱类和强刺激性药物若已发生外渗,应及时给予解毒处理,具体措施有(ABD)A.迅速终止此静脉途径的输液
B.如果导管必须拔除,在拔除导管之前,应尽可能抽吸输入的药液
C.在拔除后,应用力压迫穿刺部位,防止出血
D.该肢体的远端不能再留置导管
E.可以在肿胀的局部皮肤组织进行是热敷,促进吸收,消除肿胀
9.PICC由于置管时穿刺针头较粗,局部血管损伤大,导致置管数天后局部穿刺点仍有渗血现象,预防PICC早期渗血的方法有(ABCDE)
A.穿刺时选择肘下两横指位置进针,在皮下走一段后再进血管。
B.PICC置管成功后,用自我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但要避免太紧,以防影响血液回流。C.凝血机制不好的患者,置管完毕后,穿刺点处放上明胶海绵,然后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D.叮嘱患者尽量避免穿刺部位过度活动;置管后1周内尽量减少屈肘活动。E.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被牵拉,在穿刺点附近来回移动。
10.出现PICC穿刺点感染的原因有(CDE)
A.长期使用抗生素
B.营养过剩
C.患者免疫力低下等有关
D.换药不及时,特别是夏季出汗较多时
E.穿刺以及维护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
11.出现PICC穿刺点渗液的原因(ABCDE)
A.纤维蛋白鞘包裹部分导管后导致输液时液体流向发生改变,输注的液体沿导管外纤维鞘从穿刺点渗出 B.低蛋白血症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向血管外渗出,形成皮下水肿,渗液顺穿刺处渗出体外
C.体内导管破裂:输注液体时液体可从导管破裂处顺穿刺点流出 D.置管时可能损伤淋巴管,导致淋巴液顺导管引流至穿刺处 E.导管末端前的血管因肿瘤、血栓或其他压迫导致不畅
12.如何避免PICC导管自由进出体内(ABCD)A.摆放S状弯曲,排除贴膜中空气,贴牢导管。
B.导管出穿刺点处骑放白色固定翼,用无菌胶布固定好白色固定翼后,逆血管方向顺势摆放导管贴好贴膜。
C.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穿刺点,选择在肘关节弯上下二横指的地方穿刺。
D.穿刺时可先经皮下再进血管,避免直接进血管,既可有效控制渗血也可帮助固定导管。E.叮嘱患者带管肢体制动。
13.留置导管皮肤过敏的处理:(ABCDE)
A.分析过敏原因,根据原因针对性处理。B.对敷料过敏者更换敷料种类,严重者使用
纱布。C.在使用透明贴膜前涂抹无痛保护膜,防止已过敏敷料直接接触皮肤。D.遵医嘱抗过敏治疗。E.必要时拔除导管。
14.导管内返血的原因有:(ABCDE)
A.导管受损或受到压迫
B.导管异位
C.突然的胸腔内压力升高,例如咳嗽、剧烈活动等
D.导管维护不当
E.血液高凝状态。
15.怎样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ABCDE)
A.输液过程须严防液体滴空,防止血液回流。
B.应用输液泵时要注意合理设置报警装置。C.尽量避免留置导管的肢体下垂。
D.按不同导管的维护说明,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程序完成冲管和封管操作。
E.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步骤经静脉导管采集血标本。
16.导管尖端出现纤维蛋白鞘的临床表现(ACE)
A.从导管回抽血速度减慢或完全抽不到回血。
B.出现导管尖端部位的疼痛
C.纤维蛋白鞘可成为细菌生长的培养基而引发感染。
D.出现静脉炎症状
E.输注液体回流,针眼处渗液。
17.导管断裂的原因(ACDE)
A.针或其他锐利物品的意外损伤
B.血液高凝状态
C.拔管时用力过度
D.导管老化
E.注射压力过高
18.导管拔除困难的处理(ABCDE)
A.感觉有阻力时应停止撤管
B.尽量保持平静、耐心的心情
C.热敷
D.避免沿血管走行加压
E.嘱患者开合手掌或旋转手臂以改善血流。
19.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ABCDE)
A.穿刺点污染
B.导管接口污染
C.静脉滴注的药物被污染 D.血行种植
E.导管留置时间过长、不合适的敷料、自身免疫缺陷
20.患者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什么?(AC)
A.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的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B.患者癔病发作。
C.患者故意引起医务人员注意。
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通过对我院120例门诊输液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观察统计, 其中12例出现套管堵塞, 9例出现液体外渗, 5例出现皮下血肿, 1例局部发生静脉炎。
2原因分析
留置针的规格、型号不合适;选择的血管部位不恰当;穿刺技术不熟练;固定不牢靠;封管方法不正确;拔针时按压位置不准确等
3护理干预措施
3.1 留置针的选择
首先检查使用的留置针是否在有效期内, 包装是否完好, 同时检查针头是否粗糙、斜面有无倒钩。留置针型号较多,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选择合适型号的套管针, 一般年轻、血管弹性好的患者选择20G或22G, 儿童及婴幼儿选择24G较多。而年龄大、血管弹性差的患者, 应该选择7号头皮针, 虽增加了穿刺次数, 但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1]。
3.2 穿刺血管的选择
常规宜选择走向直、血管充盈弹性好、远离关节及静脉瓣的血管, 若是手术患者, 应以不妨碍手术者的操作, 便于麻醉师用药或抢救, 保证输血、输液顺利通畅为原则。如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关键是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保证药物的输注和血液的补充[2]。
3.3 穿刺部位
常选穿刺部位:①头皮:婴幼儿在无头部外伤的情况下, 应首选头皮静脉。②四肢末端:尽量选择较粗直的血管, 避开关节处。当日静脉输液结束后, 可将套管针保留于静脉之中, 为防止针内凝血, 输液结束后均用无菌生理盐水2 ml正压封管[3], 并每隔6~8 h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1次。
3.4 穿刺方法
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常规消毒皮肤后, 取出合适的静脉留置针, 去除针套, 旋转松动留置针针芯, 调整针头斜面, 操作者手持留置针, 使针头斜面与皮肤呈15°~30°进行穿刺, 进针速度要慢, 同时观察回血室, 见到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 采用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法, 沿血管平行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 观察周围有无渗漏。力求一针见血, 避免反复穿刺。在行静脉穿刺输液时, 当穿刺见有回血后放松止血带, 出现局部肿胀, 溶液不满或滴速慢但有回血时, 有人认为静脉穿刺失败, 拔出针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而这时采取不拔出针用转动头皮针的方法补救, 大部分是成功的。
3.5 正确封管牢固固定
停输液时, 先拔出部分静脉输液针, 仅剩针尖斜面在肝素帽内, 缓慢推注2~5 ml封管液, 使导管及肝素帽内充满, 剩下0.5~1 ml后并以边推注边拔针的方法拔出输液针头, 确保正压封管, 避免空气进入。用输液固定贴膜固定留置针, 注明置管日期及时间。再次输液时, 常规消毒肝素帽的橡胶塞, 先推注5~10 ml生理盐水冲管, 随后将静脉输液针插入肝素帽内进行输液。若拔管停止输液时, 先撕下胶布, 再揭开输液固定贴膜, 将无菌棉签置于穿刺点前方2 mm左右, 迅速拔出套管针, 适度按压穿刺点部位以免出血。
3.6 并发症的护理
3.6.1 局部静脉炎
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每次输液前后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发现异常及时拔管, 且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如已发生静脉炎应抬高患者并制动, 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 也可用金黄散局部外敷。如合并感染应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3.6.2 液体外渗
应立即停止输液, 重新更换部位和留置针进行穿刺, 嘱患者减少外渗肢体的活动, 并抬高患肢以减少水肿, 也可局部热敷。
3.6.3 套管堵塞
当患者静脉输注高营养液完毕后要彻底冲洗管道, 每日输液结束后常规用生理盐水5 ml冲管, 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并根据患者情况, 选择合适的封管液, 并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
3.6.4 皮下血肿
提高穿刺成功率, 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4结果
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 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 可提升穿刺的成功率, 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方法, 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 提升穿刺的成功率, 减少由于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120名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进行观察, 找出存在的问题。结果 分析存在的问题原因, 找出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正确方法和护理措施。结论 利用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 提升穿刺的成功率, 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留管针输液,并发症,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王晓萍, 郑肖芬, 郭毅, 等.套管针与头皮针输注甘露醇对静脉损伤的比较.护理研究, 2007, 21 (25) :2314-2315。
[2]田梓蓉, 马晓红, 赵美燕, 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的方法研究.护理研究, 2007, 21 (31) :2868-2869.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预防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58-01
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为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操作,降低患者的痛苦。随着医学的发展,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静脉留置针的输液并发症也随之增多。临床护理经验表明[1],有效的护理干预能避免或减少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产生。现选择2014.02-2015.02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的118例患者,进一步探析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02-2015.02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的118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9例患者中,33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5-73岁,平均年龄(46.72±5.18)岁。研究组59例患者中,31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年齡范围6-70岁,平均年龄(45.92±5.9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仿,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试验存在突出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59例患者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主要是观察穿刺部位情况、胶带固定情况、皮肤清洁护理等。
研究组:59例患者采取专门静脉留置针护理。(1)液体渗漏的预防护理:液体渗漏情况较轻时,容易产生局部镇痛剂胀痛等刺激症状;比较严重时,会出现组织坏死。所以,在穿刺操作期间,必须注意保持患者穿刺部位周围是否存在干扰,并加强穿刺部位的规范化护理。在发现液体渗漏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停止输液,拔掉留置针,重新选择穿刺部位,把患者患侧适当抬高。仔细分析液体渗漏的原因,如果为小量渗漏,则不需干预机体能够自行吸收;如果渗漏液体为刺激性化疗药物,必须及时进行特殊处理,注射相应的拮抗剂或是局部外敷。(2)静脉炎的预防护理:操作前严格执行手卫生,全程无菌操作[2],注意药品的配伍、剂量以及注意事项。静脉选择时,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最好一次性成功。如果患者输注的液体刺激性较大,应利用 NS 进行冲管处理,同时重新选择穿刺部位,同一部位不能多次输液。护理过程中若发现患者穿刺部位有红肿出现,需及时拔掉留置针,24小时内冷敷处理,24小时后开始热敷。或是应用硫酸镁(浓度为50%)溶液湿敷在局部表面,每天二次,每次湿敷时间20分钟。(3)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为避免发生静脉血栓症状,穿刺部位选择时,应尽可能排出感染、关节、神经、损伤以及硬化的静脉,以弹性较好、粗大的血管为宜。护理人员还应该重视宣教工作,告诉患者一旦发现穿刺部位有局部炎症或者胀痛感,应及时呼叫护理人员。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勤于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解决。(4)皮下血肿的预防护理:引起皮下血肿的主要原因为穿刺皂搓技术不熟练,欠缺穿刺技巧。所以,才穿刺期间,护理人员动作必须轻、准、稳,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出现静脉破损、皮下出血而引起皮下血肿的发生。护理人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皮下血肿,必须立即停止穿刺输液,若皮下血肿较轻,可让机体自行吸收;若皮下血肿较重,应及时进行冷敷,促进血液凝固,24小时后应用适宜的硫酸镁湿敷血肿部位,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凝血吸收。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 X2 进行检验。当 P 值小于0.5时,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输液并发症的概率约为6.78%(4/59)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6.95%(10/59),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静脉留置针技术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良好的推广应用,发展较为成熟,尤其是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套管在静脉中留置的时间比较长,不会对血管造成穿破损伤,受到了临床医生及患者的一致认可。静脉留置针用于输液治疗中,可明显降低因为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进而降低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负担,以便输液过程中患者血管处于通路状态,避免了不必要的穿刺,有助于患者的紧急抢救治疗。现阶段,静脉留置针技术仍然处于发展状态,但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及好评,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但是,静脉留置针技术在治疗期间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在留置针期间应该针对常见的输液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尽可能避吗免临床并发症发生,以便确保临床的治疗效果。本次试验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出现输液并发症的概率约为6.78%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6.95%,这与余斯玲等研究人员的试验结果相近[3],说明本次试验的真实性、可靠性较好。由此,我们进一步论断,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开展预防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丹,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0,11(21):1996-1997.
[2]徐兰慧,董克平,樊景莉.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和护理[J].河北医药,2009,31(4):460-461.
摘要:静脉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做到预防在先,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73-02
1治疗方案的评估
输液目的、输液疗程、溶液性质:
1.1输液目的: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维持热量;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抢救休克,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渗透压,以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同时借高渗作用,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通过肾脏排出达到利尿消肿的作用。
1.2输液疗程:在满足输液治疗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导管。
1.3溶液性质
1.3.1PH值:即溶液中H+的浓度指数,正常血液7.35-7.45,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PH值8.0使内膜粗糙后,有血栓形成的危险。
1.3.2渗透压:用于描述溶液中微粒的数量,当水和溶液用透析膜隔时,由于溶液含有一定数量的溶质微粒,对水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水即渗过透析膜而进入溶液,这种对水的吸引力就叫做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285 mosm/L是等渗标准线,高渗溶液>340mosm/L时,吸收细胞内水分,血管内膜脱水,内膜暴露于刺激性溶液而受损,造成静脉炎、静脉痉挛、血栓形成,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1.3.3刺激性:一些药物本身的PH值及渗透压均接近生理水平,仍然有极高的可能性造成静脉炎,如某些化疗药物及中药。
2病人情况的评估
小儿静脉的生理特点 静脉细小脆弱,增加了液体渗漏的发生机会;皮下组织较厚,静脉不直观且不易触及,液体渗出是小儿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小儿静脉穿刺时建议选择头皮静脉,导管的固定对于小儿输液来说是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固定可以避免因导管松动引起的液体渗出以及导管脱出的发生;低血压的新生儿和婴儿静脉穿刺时回血较慢,穿刺时应加以考虑。
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 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丢失,皮肤较薄;静脉壁老化,穿刺时建议尽可能选用较短、较细的穿刺针以减少静脉内膜损伤,导管固定牢固,减少导管移动对静脉内膜的刺激,高渗溶液及刺激性较强的液体应选择较粗大的静脉进行输注,输完高渗液体,应尽快输入等渗液体,以减少高渗液体对静脉的刺激。
化疗病人 化疗药物多为高渗,刺激性强,对血管的损伤较大,化疗期间,交错用药时应保证生理盐水充分冲管,避免不同药物混合产生微粒而导致导管堵塞。
1.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大量的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2.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二、填空题
1.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2.静脉补钾时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不宜过早
3.静脉输液的原则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见尿补钾。
4.常见输液故障有液体不滴、滴管内液面过高、滴管内液面过低、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5.对于长期输液的病人,应先从四肢远心端静脉开始使用,逐渐向(近心端)移动,做到有计划的使用静脉。
6.静脉输液时,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 药物的性质来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成人 40~60 滴/分,儿童20~40 滴/分。
三、选择题
1.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d)
A.半卧位
B.端坐位
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 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2.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采取的正确体位是(d)
A.平卧位
B.半卧位
C.坐位
D.坐位,双下肢下垂
E.中凹位
3.静脉补钾的浓度一般不超过(b)
A.0.2%
B.0.3%
C.0.4%
D.0.5%
E.0.6%
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5.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A)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1、2%氯化钠液
6.皮肤过敏试验阳性,常用脱敏注射的药物是:(D)
A、青霉素
B、细胞色素C
C、链霉素
D、TAT 7.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D)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
8.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A)
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
D.主动脉入口
9.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D)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10.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D)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药物刺激性强
11.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A)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
B.输液管管径粗
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
D.输液速度过快
12.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c)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13.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急性肺水肿,护士首先采取的措施是(d)A.立即通知医生
B.给病人吸氧
C.安慰病人
D.立即停止输液 E.协助病人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
14.为缓解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可协助病人采取下列哪种体位(c)
A.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B.左侧卧位,防止空气阻塞肺动脉口 C.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D.抬高床头15~30°,减少回心血量 E.抬高床头20~30°以利于呼吸
15.一病人静脉点滴青霉素30分钟后,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40℃,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判断此病人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a)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B型题
(16~20题)
A.致热原
B.多次输血
C.输入异型血
D.输入速度过快、量过多 E.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16.过敏反应是由于(b)
17.溶血反应是由于(c)
18.发热反应是由于(a)
19.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是由于(d)
20.静脉炎是由于(e)
X型题
21.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是(ace)
A.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B.局部组织发痒
C.局部组织肿胀
D.局部组织发暗 E.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2. 对输液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ace)
A.是非代谢性颗粒杂质
B.是代谢性颗粒杂质 C.其直径一般为1~15μm D.其直径一般为1~12μm E.少数可达50~300μm 23. 输液时,溶液不滴的可能原因是(bcde)
A.压力过高
B.针头紧贴血管壁
C.针头阻塞
D.静脉痉挛
E.针头滑出血管外
24.防止输液时发生空气栓塞的有效措施是(abcd)
A.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在旁看守,不能离开
B.输液管内空气要排尽
C.开放式输液时要及时添加药液
D.输液导管连接处要紧密 E.要用一次性输液器
25.对输液病人巡视时应观察的内容包括(abcde)
A.有无输液反应
B.有无液体外渗
C.液体是否滴完
D.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
E.橡胶管有无扭曲、受压
26.输入液体速度不宜过快的病人有(bde)
A.发热病人
B.婴幼儿
C.严重脱水的病人
D.患心肺疾病的病人
E.年老体弱的病人
27.输液时防止空气栓塞的护理措施是(cd)
A.认真计算输液量
B.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C.排尽输液管内的气体
D.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在旁看守
E.加强巡视,防止药液渗出
28.无菌药液自输液瓶输入到静脉内应具备的条件是(abde)
A.液体瓶必须有一定的高度
B.需要具有一定的水柱压
C.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隔绝
D.液面大气压强大于静脉压
E.输液管道通畅
29.晶体溶液的特点有(bd)
A.分子大
B.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用
C.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
D.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 E.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30.胶体溶液的特点是(cd)
A.分子小
B.在血液内存留时间短
C.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D.可改善微循环
E.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 31.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有(acd)
A.输入致热物质
B.输入的溶液有刺激性
C.输入药物制品不纯 D.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
E.输入液体温度过低
32. 液体不滴的常见原因是(abce)
A.针头滑出血管外
B.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C.针头阻塞
D压力过高
E.静脉痉挛
四、问答题
1.静脉输液的目的1)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3)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
(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2.急性肺水肿的主要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与输血法
二、填空
1、小儿输液常选用的静脉输液法_________.2、输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3、静脉输液常用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血液制品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常见的输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单项选择题
1、静脉输液的目的不包括:
A.补充营养,维持热量B.输入药物治疗疾病C.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D.增加血红蛋白,纠正贫血E.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2、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
A.肺静脉入口B.下腔静脉入口C.肺动脉入口D.主动脉入口E.上腔静脉入口
3、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
A.局部无变化
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
C.苍白、水肿
D.局部紫绀、水肿
E.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4、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 A.输入药物不纯 B.药物含致敏物质 C.药液灭菌不彻底 D.输液管附着硫化物 E.药物刺激性强
5、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的原因是:
A.茂菲氏滴管有裂缝B.输液管管径粗C.患者肢体位置不当D.输液速度过快 E.压力过大
6、因静脉痉挛导致输液滴注不畅的处理方法是:
A.简慢滴速B.加压输液C.抬高输液瓶D.注射局部血管进行热敷E.调整肢体位置
7、输液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典型症状是:A.紫绀、胸闷B.心悸、烦躁不安C.胸痛、咳嗽 D.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E.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8、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及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的溶液是: A.5%的葡萄糖溶液 B.10%的葡萄糖溶液 C.0.9%的氯化钠溶液 D.5%的碳酸氢钠溶液 E.低分子右旋糖酐
9、患者李某,男,42岁,患胰腺炎,于上午8时开始输液,输液量共1500ml,每分钟滴注60滴,预约下午做B超检查,请估计何时完成输液:
A.2:15PM
B.3:30PM
C.2:30PM
D.4:15PM
E.3:15PM
10、由于输液速度过快,量过多,患者突然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出泡沫血性痰,下列急救措施中何项不妥:
A.立即停止输液B.20%~30%乙醇湿化吸氧C.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D.四肢轮流结扎 E.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和利尿剂
11、输液时,液体滴入不畅,局部肿胀,检查无回血,此时应:
A.改变针头位置B.提高输液瓶C.用手挤压橡胶管,使针头通畅D.局部热敷E.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12、20%甘露醇250ml,在20分钟内输完,每分钟滴数为(滴/分):
A.147
B.157
C.167
D.177
E.187
13、输液时除哪项外都可引起溶液不滴:
A.针头滑出血管外B.针头阻塞C.压力过低D.情绪紧张E.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14、输入两袋血之间应输入少量的溶液是:
A.0.9%NaCl
B.5%GNS
C.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
D.10%葡萄糖酸钙
E.5%GS
15、静脉输液利用何种原理:
A.负压作用B.虹吸作用C.液体静压D.空吸作用E.以上都不是
16、输液时,病人诉胸部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前区听诊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此属:A.发热反应B.右心衰竭C.过敏反应D.急性肺水肿E.空气栓塞
17、溶血反应第二阶段的典型症状是: A.胸闷、呼吸急促
B.腰背部剧痛、四肢麻木 C.黄疸、血红蛋白尿 D.少尿或无尿 E.寒战发热
18、不宜快速大量输液的疾病有:
A.急性胃肠炎
B.直肠癌
C.糖尿病
D.高血压心脏病
E.休克
19、间接输血法时,须凭取血单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
A.三查、七对
B.二查、七对
C.三查、八对
D.三查、六对
E.四查、七对
四、简答题
1、如何防治急性肺水肿?
2、静脉输液时,如何选择血管?
3、如何评估静脉输血病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是指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快速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填空题
1、头皮静脉
2、直接静脉输血法,间接静脉输血法
3、晶体溶液,胶体溶液
4、全血,成分血,其他血制品
5、发热反应,空气栓塞,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三、选择题
1、D
2、C
3、E
4、E
5、A
6、D
7、D
8、E
9、A
10、C
11、E12、E
13、D
14、A
15、C
16、E
17、C
18、D
19、C
四、简答题
1、答:预防:输液中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老人及儿童尤需注意。处理:①如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使病人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②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加,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吸氧时使氧气经过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因酒精能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减轻缺氧症状。③根据病情应用镇静、扩血管、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行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保持动脉血流通畅,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此外,对无贫血的病人可通过静脉放血200-300ml以减少回心血量。
2、答:根据患者的病情、输液量、液体的种类及病人的年龄选用血管。一般选择四肢浅静脉。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
3、答:(1)身体状况:全面收集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评估病人的情况,心肺功能与有关需要可作为合理输血的依据。(2)血型、输血史及过敏史:这些可作为输血时查对及用药的参考。
(3)穿刺静脉:根据病情、输血量、病人年龄选用静脉,一般采用四肢浅静脉;急需输血时多采用肘部静脉;周围循环衰竭时,可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
(4)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对输血有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为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常见的输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微粒本身作为抗原,可引起机体____及______。
如果病人出现循环负荷过重,给予高流量______氧气吸入,同时湿化瓶内加入______乙醇。
“输血前,一定要做_______和_________,以免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所造成的溶血。”
大量输入库存血时,要警惕________和_________。
输血时的三查指的是检查_________、________、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输血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溶血反应,和大量快速输血后反应,其他反应。
输血开始滴数宜慢,约_______,观察______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调节滴数。
输血时的八对,即对床号,_____,_______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的种类和剂量。
通过输血传染的乙肝在输血后_________时间发病,疟疾在输血后_______时间发生。
1、静脉输液的主要目的
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2.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3.补充营养,供给能量。
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2、静脉输液法常用溶液和作用
1.晶体溶液
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纠正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葡萄糖溶液:用于补充水分和热量,减少蛋白质消耗。常用溶液有5%和10%葡萄糖溶液。
(2)等渗电解质溶液:用于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和渗透压平衡。常用溶液有0.9%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林格氏等渗溶液)、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3)碱性溶液:用于调节酸碱平衡失调。常用碱性液有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
(4)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消除水肿。可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常用20%甘露醇、山梨醇、50%葡萄糖溶液。
2.胶体溶液
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升血压。
(1)右旋糖酐:常用的溶液有两种。中分子右旋糖酐有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的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灌注量的作用。
(2)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输入后使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均增加,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多用于失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和低蛋白血症等。
(3)血液制品:输入后能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增强机体免疫力。常用的血液制品有5%白蛋白和血浆蛋白。
3.静脉高营养液
静脉高营养溶液能供给病人热量,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用于不能通过消化道供给营养或营养摄入不足的病人,可用静脉插管输注静脉高营养溶液的方法来维持营养的供给。其成分主要由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高浓度葡萄糖或右旋糖酐以及水分组成。常用溶液有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静脉输液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进行核对(三查,八对)检查药液及输液器质量;(2)根据医嘱填写输液卡,将输液卡倒贴于输液瓶上,套上瓶套;
(3)启开液体瓶铝盖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塞,按医嘱加入药物,加入的药物应合理分配并注意配伍禁忌,根据病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查对制度);
(4)打开输液器将输液管针头插入瓶塞直至针头根部;(5)携用物至床旁,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排气;
(6)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选择静脉,肢体下放小垫枕及治疗巾,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嘱握拳(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选择合适静脉,对需要长期输液者应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7)再次核对及排气,取下护针帽,绷紧皮肤,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平行送入少许,使针头斜面全部进入血管内;
(8)固定针柄,松止血带,嘱松拳,打开调节器(三松)液体滴入通畅,病人无不适后用输液帖固定;
(9)据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滴数;
(10)整理用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时间、滴数,嘱患者输液时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
(11)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输液部位状况及时处理输液故障,保证输液通畅;
(12)输液完毕,轻揭胶布,轻压穿刺上方敷贴处,快速拔针,按压片刻至无出血,整理床单位,嘱病人休息。
输液故障的排除法:
(1)溶液不滴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③针头阻塞,一手捏住滴管下输液管,另一手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松手后又无回血,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④压力过低,可抬高输液瓶位置。
⑤静脉痉挛,局部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
(2)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可倾斜溶液瓶,使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上,必要时用手挤压输液管上端,瓶内空气即进入输液管内,让液体缓缓流下,直至露出液面。
(3)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可捏紧滴管下端输液管,同时挤压上端输液管,迫使液体进入滴管内。
(4)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和滴管有无漏气、裂隙,必要时更换。
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1.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局部组织肿胀、疼痛。另选静脉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局部无肿胀、疼痛,挤压输液管有回血。调整针头或变换肢体位置。
(3)针头堵塞:挤压输液管有阻力、无回血。另选静脉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4)压力过低:滴液缓慢,有回血,无其它异常。可适当抬高输液瓶位置。
(5)静脉痉挛:滴液缓慢,有回血,沿静脉走向出现疼痛。可局部热敷注射处上端缓解痉挛。
2.滴管内液面过高
滴管无侧孔时,取下输液瓶并倾斜,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同时保证点滴通畅;滴管有侧孔时,折住滴管上端的输液导管,打开滴管的侧孔,空气进入液体下降至所需液面,关闭侧孔,松开上端输液管道。
3.滴管内液面过低
滴管无侧孔时,一手折紧滴管下端长管,另一手挤捏滴管至液面达到所需高度。滴管有侧孔时,折住滴管下端的输液导管,打开滴管的侧孔,液体下降至所需液面,关闭侧孔,松开下端输液管道。
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装置有无漏气和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静脉输液常见的故障有: 1.液体不滴;2.莫菲滴管内液面过高;3.莫菲滴管内液面过低;4.莫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常见的故障很容易记忆,但是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一般不会让我们直接进行挑选常见的故障类型,常见的考试形式为通过病例的形式,告知患者的临床表现,然后让考生通过分析然后挑选患者为哪种类型的故障或是对故障的排除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对各种故障的特点和排除方法进行分析。
1.液体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
表现:穿刺局部肿胀,患者疼痛明显,挤压输液管无回血;处理:重新穿刺。(2)针头堵塞:
表现:穿刺局部无异常,患者一般无自主感觉,挤压输液管无回血而且阻力明显;处理:重新穿刺。(3)压力过低:
表现:穿刺局部无异常,患者一般无自主感觉,挤压输液管有回血,稍微放低肢体液体滴下;处理:抬高输液瓶,或是放低输液肢体。(4)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
表现:穿刺局部无异常,患者一般无自主感觉,挤压输液管有回血;处理:调整针尖斜面;(5)静脉痉挛:
表现:寒冷环境中输液,局部无异常,患者可稍有疼痛,挤压输液管有回血;处理:局部热敷、保暖,促进血液循环。2.莫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处理:将莫菲滴管下方的输液管犯着,将输液袋翻转,挤压莫菲滴管内的液体,使之进入输液袋,但是挤压后应注意莫菲滴管下方的管道内是否有空气。
3.莫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处理:适度挤压莫菲滴管,使滴管内液面达到莫菲滴管的1/3~1/2即可。4.莫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处理:检查莫菲滴管和输液管是否有裂缝、输液管连接时候紧密,必要时更换输液管。临床上4中故障均较多见,但是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更多的是通过病理让考生在相似的表现中找出一个问题和其他问题的区别,这种区别也正是很多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较为缺乏的,希望今天的总结对考生有所帮助。
常见输液反应的护理措施
一、发热反应
(1)原因与症状评估: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h,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2)医护合作性问题:体温过高,与输入溶液、药品或输液器医学 教育网原创含有致热原有关。
(3)护理措施
1)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2)对症处理
3)保留剩余液体及输液用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必要时送检,做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原因。
4)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致热物质进入体内。
二、空气栓塞
(1)评估:输液过程中,病人突感胸闷、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音”。
(2)医护合作性问题:肺栓塞,与气体进人血循环有关。(3)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安慰病人减轻恐惧感。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医学 教育网原创头低足高位。3)氧气吸入。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评估,输液计划
根据患者输液的目的、药物性质、血管情况、皮肤情况等检查结果, 进行输液前评估, 制订输液方案是护士的基本准则。正确的评估方法、内容、输液方式是保证医疗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1]。笔者总结2008年10月-2011年10月住院输液患者186例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住院输液患者186例。其中男96例, 女90例。年龄最小7岁, 最大86岁, 平均 (35.7±5.6) 岁。心血管系统疾病46例, 脑血管系统疾病39例, 呼吸系统疾病32例, 肾脏系统疾病31例, 小儿内科疾病28例, 创伤骨科10例。
2 护理评估
2.1 病史
静脉输液前应评估患者的病史, 询问患者既往和现在的用药情况, 包括诊断、病情、目前情况、危险因素、年龄、过敏史、输液史、药物治疗史、手术史、深静脉穿刺史等。
2.2 临床评估
生理评估:体格检查、身高、体重、水和电解质平衡、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出入量、皮肤、外周血管及血压、临床症状、主诉等资料。心理评估:患者文化背景 (对疾病和输液知识的了解程度) 及焦虑、恐惧等。临床检验结果评估:出凝血指标、电解质、血清蛋白、肝肾功能、其他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及X线检查等。输液治疗方案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特性、用药方式、既往输液史、患者的皮肤、静脉状况、心理准备、特殊药物的使用方法、治疗方案及疗程等进行评估。社会及经济状况评估:经济收入、工种、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水平、家庭情况等。
2.3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监测
静脉输液要求快捷、准确、安全、有效。因此, 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做好各项指标的监测。精神状态:烦躁、嗜睡、乏力等症状;脱水征象口干、皮肤缺乏弹性、眼窝内陷等;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生命体征监测;有创压力指标的监测:RAP、PAP、PAWP、CO、CI、CVP等。尿量、末梢循环、血及尿生化等监测, 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量。
3 制订输液计划
根据医嘱开出的输液量、输液种类、输液方法、输液时间、输液顺序制订输液计划。护士在临床输液过程中,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所用的药物等情况调节输液速度和输液顺序, 并做好相应的观察记录, 为医生制订输液方案提供依据, 从而达到应有的输液治疗效果。
3.1 输液量
输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已丢失体液量、继续丢失量。生理需要量指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液体量。一般成年人每日需2000~2500 m1, 儿童平均80~l00 ml/ (kg·d) 。一般可用5%或1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等补充。已丢失体液量 (或累积损失量) 即从发病到就诊已经累积损失的体液量, 纠正患者现存的脱水、缺盐、酸中毒等需要的水分和电解质含量, 临床上根据患者脱水程度来判断。继续丢失量 (或额外损失量) 即治疗过程中继续丢失的体液量, 如高热、呕吐、胃肠减压、气管切开、大量出汗等损失的液体, 临床上应按实际丢失量来补充[2]。临床上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上述3种液体量。明确输液目的, 输液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 输液过多会增加患者心脏负担。一般来说, 应该遵循“缺多少补多少”、“量出为入”的原则, 这对有明显外源性丢失的患者尤为适用。液体量补足的临床观察指标: (1) 患者精神好转; (2) 皮肤弹性恢复, 血管充盈; (3) 舌面由干燥变成湿润; (4) 血压趋向正常, 脉搏有力, 呼吸均匀; (5) 尿量增加至正常范围。
3.2 输液的顺序和原则
遵循先晶后胶, 先盐后糖, 定时定量, 计划输液的输液原则。但是, 随着患者病理生理的演变和病情的不断变化,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这些原则。
3.2.1输液顺序
先晶后胶:无论治疗何种脱水, 只要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 首先必须迅速恢复血容量, 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其次是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一般是先输入一定量的晶体液进行扩容, 既可改善血液浓缩状态, 又有利于微循环。常首选平衡盐液, 然后输入适量胶体液 (代血浆、成分血) 等, 以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稳定血容量。对于大失血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 在抢救时尽早地补给胶体液, 如代血浆、成分血等。护士应根据病情按医嘱输液[3]。先盐后糖:一般先输入无机盐溶液, 再输葡萄糖溶液, 因为糖进入体内迅速被细胞利用, 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意义不大。先输入盐类则有利于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和恢复细胞外液容量。
3.2.2输液快慢的原则
补充已丢失体液量:包括抢救休克所用的液体量在内, 在6~8 h内补完。休克患者, 为迅速补充血容量, 恢复有效循环, 小儿开始按体重计算 (30 ml/kg) , 成年人可给500~1000 ml的溶液, 快速静滴, 于30~60 min内输完, 如病情好转, 继续输液以补足已丢失的体液量。这就是所谓的“先快后慢”的原则。为快速补充血容量, 临床上常采用加压输液法或同时开通多条静脉输液通路, 但“先快”这一原则对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患者不适用[4]。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液体量:在补充完已丢失量之后的16 h内, 以一般速度补完。只需要补充生理需要液体的患者, 或需要由静脉滴入某种药物的输液, 可以用均匀的速度在8~12 h内输完。
3.3 补钾四不宜原则
(1) 补钾不宜过早:即临床上所说的“见尿补钾”, 钾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脏, 而且排泄特点是“入多多排, 入少少排, 不入也排”。在没有尿排出的情况下补钾, 有导致高钾血症的危险, 因此无尿时一般不宜补钾。当患者补液后, 有尿排出时, 钾随之排出, 此时如不注意补钾, 可能会出现低钾血症。患者尿量每小时20~40 ml才补钾, 否则有高血钾及急性肾衰竭危险。 (2) 补钾量不宜过浓:即指浓度不超过0.3%。这一浓度仅对一般缺钾而言, 对严重缺钾者, 在监测下钾盐的浓度可提高到0.5%~1%, 待病情稳定后再按0.1%~0.3%浓度滴注。 (3) 补钾量不宜过多:即指每日补钾量成年人一般不超过6 g;小儿不超过0.2 g/kg。 (4) 补钾速度不宜过快:钾离子输入人体后, 约需15 h才能于细胞内达到平衡。如补钾速度过快, 可引起细胞外液钾浓度急剧升高, 导致高血钾的危险。所谓速度不宜过快, 是指每小时滴注的氯化钾不超过1 g。但对周期性瘫痪和特发性低钾血症等严重缺钾患者, 钾的滴入速度达2 g/h, 仍然是安全的。
3.4 特殊药物的计算方法
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过程中, 治疗上常需要精确地每分钟输入一定量的某种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血管活性药如:硝酸甘油 (Ni) 、硝普钠 (SNP) 、利多卡因 (Li) 、多巴胺 (DA) 、多巴酚丁胺 (Dob) 、肾上腺素 (Ar) 、酚妥拉明 (立其丁) (Ri) 、异丙肾上腺素 (I) 等。简单计算方法: (1) 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 (Do, Dob) 计算法:运用常数3×患者体重=毫克 (mg) , 算出的毫克数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至50 ml, 得出每毫升每千克体重含l mg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例:50 kg的患者, 需要输入5μg/ (kg·min) 的多巴胺。配制方法:3×50=150 mg, 将150 mg多巴胺加生理盐水至50 ml, 每小时输入5 ml配制好的多巴胺, 即输入5μg/ (kg·min) 的多巴胺。 (2) 硝酸甘油、硝普钠、酚妥拉明 (Ni, SNP, Ri) 计算法:运用常数0.3×患者体重=毫克 (mg) , 算出的毫克数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至50 ml, 得出每毫升每千克体重含0.1μg硝酸甘油 (或硝普钠、酚妥拉明) [5,6]。例:60 kg患者, 需输入0.5μg/ (kg·min) 的硝普钠。配制方法为0.3×60=18 mg, 将18 mg硝普钠加生理盐水至50 m1, 每小时输入5 ml配制好的硝普钠, 即输入0.5μg/ (kg·min) 的硝普钠, 以此类推。
参考文献
[1]裴小玲.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22) :11-12.
[2]汪映霞.静脉大剂量补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5 (35) :23-24.
[3]王海玲.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整体护理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20) :46-47.
[4]李蕊, 唐海英, 须俊滟, 等.急诊临时输液室的责任分区管理[J].护理学杂志, 2012, 23 (3) :56-57.
[5]袁双凤, 杨跃杰, 王俊英.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双肽对水痘合并脓毒症患者影响分析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8 (3) :23-24.
【关键词】静脉输液;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61-0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最常用最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我们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输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治疗疾病、保证患者安全和挽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行静脉输液8230例次,发生故障90例。
1.2护理方法及要点
1.2.1儿童及妇女患者,皮肤薄嫩,血管多数过于细小,呈花纹状,穿刺时宜选用细小的针头并可在穿刺前做好局部准备,例如,可用热毛巾湿敷手背,使血管充盈易于穿刺。穿刺成功后,要固定好穿刺点下方的皮肤,防止血管被牵拉滚动,同时做好针柄固定以防针尖滑出血管外。
1.2.2年老患者的血管本身弹性较差,血管坚硬易滚动,穿刺时要扎止血带距离穿刺点近一些,左手拇指固定血管下端,金针角度为30度,采用梁孝梅等研究的负压进针法。[1]
1.2.3失血或休克患者的血管空虚,扁平,不充盈,在穿刺前需热敷,按摩,轻拍局部血管使其充盈;穿刺时用上挑进针法。营养不良、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的血管脆性高且充盈不良,亦可按上述方法穿刺,且亦细小针头。
1.2. 4浮肿肥胖的病人血管触之有弹性感,用止血带后血管不易看清,我们护理人员要精炼穿刺技术,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和压力,按杨梅主张的[2],让患者的手在穿刺时自然放置,护理人员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进行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1.3穿刺后出现意外症状的护理
1.3.1血管疼痛:由于长期多次穿刺,寒冷或低血压引起,遇到这种情况,应给予局部热敷和全身保暖,也可在输液过程中给予局部血管保暖。
1.3.2药液外漏:由于各种原因针头脱出或刺破血管致使药液漏入皮下所致,发现此情应重新穿刺。如果一般的药物外漏发生后,可在24—48小時给予热敷,以帮助吸收。如果刺激性强的药物,可立即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以防组织坏死变性。
1.3.3局部疼痛:要检查针头位置是否固定牢固,针柄固定是否合适,可适当放慢输液速度,避免穿刺部位针头活动。有些药物如;甘露醇、氨基酸和含钾溶液在输液时都会引起局部疼痛,可根据具体情况给患者以解释和处理。
1.3.4穿刺部位出血:由于凝血功能障碍,静脉硬化或拔针后压迫不良所致,拔针时应压迫局部静脉穿刺点,以防出血,不要在已破的血管处穿刺输液。拔针时不将输液阀(调节器)并闭,左手拇指轻轻按在无菌输液贴上,然后在距针翼约1cm处将输液管反折,用右手拇指、食指将其捏紧,快速将针拔出,同时左手拇指迅速按压,将针插入莫菲氏管上部的瓶塞内,以免锐器外露伤人,拔针前不关闭输液阀,可以防止血液回流,反折输液管可防止血液流出滴在床单或地面上,造成更大的污染,特别是传染病病人的血液 。
1.4输液过程的护理
1.4.1根据液体质量应注意:先输浓度高的,后输浓度低的液体,先输盐溶液,后输糖溶液,输入含钾液体要控制速度和浓度,以防血钾过高和局部疼痛。输脱水剂时宜快,否则达不到药效。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输升压药物时要随时测量血压,调整速度。
1.4.2 输液过程的观察:输液时突然发冷或发热,体温升高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新的输液器和可靠性液体。持续输液24小时以上应更换输液胶管,输液过程应注意三勤,勤看有无反应,勤问有无不适,勤查有无异常。切不可穿刺成功后就认为大功告成,而掉以轻心。
1.4.3 及时处理输液过程故障:如果发现液体不滴或输液不畅,应仔细查看原因,及时正确处理。如果发现针头阻塞,应拔出针头更换新针头另选静脉进行穿刺。处理故障后要给病人解释安慰,防止病人过分紧张。
2效果
患者8230例,对输液全过程较满意,提高了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为医院争取了好的声誉和社会经济效益。
3讨论
临床上,在给患者输液的过程中,虽然各个步骤都按输液常规做到位,但仍会出现液体不能正常滴注的情况,而使患者感到不安。因此,做好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孝梅,郑秀珍,迟晓玲,等。负压进针法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6,7(7):31.
【静脉输液并发症】推荐阅读:
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07-09
静脉输液新技术10-06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表10-02
密闭式静脉输液标准10-19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10-29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09-25
浅议静脉输液外渗分析及防护对策09-18
基础护理学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习题07-09
输液泵并发症预防处理10-30
输液告知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