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精选12篇)
大连市第二十九中学
董丹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注重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展示大量的历史图片、动画、历史影片,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一课时,我首播放一段在网上下载的《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我问学生唱词中的朱皇帝指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由此引入学习明朝的历史。这样导课可以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本课的学习作了铺垫。在讲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内容时,先播放一首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南泥湾》,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南泥湾由“杂草众生、野狼成群”开辟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过程。听完后,教师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反映了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什么事情?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面临什么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此引入教学。又如学习《破解彩陶之迷》这一活动课时,首先演示一段有趣的动画“女娲抟土造人”吸引学生兴趣,引入本课对陶文化进行探究。然后播放一段有关彩陶的历史资料片,请学生捕捉其中重要的历史信息,了解彩陶产生年代、用途,谈欣赏这些彩陶的感受。之后带着“破解彩陶奥秘”的兴趣与愿望进行合作探究,共同解读四件具有代表性的彩陶文物。学生观察并描述彩陶的造型、图案、颜色,猜测彩陶在当时的用途,给它起个生动、形象的名字,由彩陶文物进行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并提出质疑,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整理活动记录。在探究学习中,可以感知远古先民的生活与情感,感知远古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及对艺术美的欣赏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我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又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我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如讲“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内容时,先播放有关介绍金字塔的录像及照片,引导学生观察:金字塔外观宏伟、庄严;内部结构复杂,装饰精致;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金字塔作什么用?在地处沙漠地区、没有机械设备的前提下,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建造方案。
又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讲“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又如讲《抗击外来侵略》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击退沙俄侵略三段录像片,使活生生地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根据教材特点, 采用不同技术手段制作课件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 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辅助处理上, 既然花费精力制作演示课件, 就要力求发挥出常规教学手段起不到的作用。如在讲到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汉朝与西域的关系时, 关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过程和丝绸之路的路线、西域的政治和地域范畴及区域特征等在常规指示图 (静态) 讲授中往往难以尽表其意, 而动态演示正是信息技术的特长, Power Point、Flash等均可以让活动路线和板块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历史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而且复杂, 教师难以用语言讲清, 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 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从而调动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我在制作《伟大的战略决战》这个课件时就将Power Point、Flash两者结合起来。我把三次战役的地形图扫描进电脑后, 做成Flash动画嵌入Power Point, 将双方运动的进程随着教师的讲解用不同颜色的箭头描绘出来, 同时对于国共双方的战略思想和作战意图, 也以动画的形式制作, 不用时隐藏起来, 使用时随时显现, 这样, 仅用短短几句话就将三次复杂的战役经过清晰地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教师讲得轻松, 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且记忆深刻, 便于理解。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制作不同风格的课件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智力、心理发育水平不同, 其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初中生好奇心强, 但是精神难以长时间集中, 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制作初中历史多媒体课件时, 就要多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东西。我在制作初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的课件时, 就适当地增加了一些卡通动画。当介绍到日本从仁川登陆开始侵略朝鲜时, 我利用动态地图, 演示一艘卡通小军舰从日本出发分别到达朝鲜的釜山和仁川两个登陆点的行进路线, 同时提问:为什么日本不在釜山就近登陆, 而要绕个圈子到仁川登陆。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这艘卡通军舰牢牢吸引住了, 随着军舰不同的移动路线学生的思维也积极活跃起来, 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揭示出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即便是同样的多媒体资料,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 也要从不同的方面着手制作。例如, 为加深学生对课堂历史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可以找一些反映同时期社会风貌和史实的历史剧作为补充资料, 在制作初中历史课件时, 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凭借已有的历史知识找出其中与历史事实不符或没有史实根据的地方。而对高年级的学生, 同样的材料更应注重理性的分析,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制作小课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家庭电脑的普及和学校电子阅览室的设置, 给当代中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计算机知识, 网络的飞速发展也使学生的接触面非常广泛, 查找起资料来毫不费力。因此, 不少学生, 甚至初中生也能凭借Power Point等一些易学易用的软件制作一些简单的电脑演示课件。
比如在讲到“昭君出塞”的内容时, 我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在电子阅览室上网查阅史料, 搜集了各种静态和动态资料, 制作成富有个性的电脑小课件在课堂上演示, 并进行竞赛评比活动。这样, 既提供了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获取、筛选、鉴别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又强化了知识点的教学, 通过查找资料和制作课件, 使学生获得了比课本上更多、更广泛的知识, 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学生也完全可以利用它进行主动探索学习。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运用网络环境能实现构建主义的学习环境和交互式的需要,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导性,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从而达到自主体验、合作学习的目的。运用网络资源教学, 首先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建立一个网页。以“郑和下西洋”为例, 在这个网页中可建立“课本内容”、“有关历史资料”、“学法指导”、“自我测试”、“交流体会”等几个栏目, 也可在网页中建立一些链接, 将有相关内容且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网站或网页链接进来, 扩大信息量, 给学生提供全面详实的史料, 便于学生分析比较。在这里, “交流体会”实际上就是BBS, 起到了师生互动的桥梁作用, 它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为学生解难答疑以及学生之间讨论、思考、判断、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 不仅使学生深化理解了历史知识点, 提高了学习效率, 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意识, 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教育渠道, 强化德育功能
历史教学与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以达到学生道德情感内化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学习方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271-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怎样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代信息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了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富与课堂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的导入新课环节,我充分利用课件从多个角度展示了“规律”:不断变化的“四季交替”,滚动的“颜色变化”、“按钮的颜色排列”……都具有一定的规律,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学生在欣赏之余同时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规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针对低年级学生实际,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始终以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贯穿全课。从一开始参观“米奇家的房子”,以“米奇家的房子漂亮在哪里”引导学生探究,到后来陪着学生进行每个练习的“汤姆猫”、“设计园”里各种精美的图片,如奥运五福娃等,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图片,运用所学的规律将图片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优化学习策略,改变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其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因此,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我将课件置于网络平台上,增加了屏幕广播、网上监视功能,为交互式学习创造了条件;利用多媒体开发工具设计的网络型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灵活生动,真正实现人机交互,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人机交互,真正实现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控制台中断学生操作,将教学内容实时传递给每个学生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问题可向老师电子举手请教老师,教师可跟不同的学生交流,一对一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种新型的点对面、点对点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地位作用都发生了变化,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在宽松、平等环境中自主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创新思维中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成为驾驭知识的主人。
2、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
《找规律》是一堂数学活动课,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亲自动手操作探究规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百看不如一做”,在引导学生观察规律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资源让他们人人动手,进行大量的操作是必要的,准备大量的学具非常麻烦也不现实。而这个难题对信息技术来说,又能够轻松解决,特别是将信息技术与局域网结合起来,那就更得心应手了。在网络教室里,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台电脑,可自己进行操作,让每个人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灵活控制,展示学生思维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堂上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规律,并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从而掌握一定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便于交流、理解,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根据预设进一步提高课件功能。如教学《找规律》一课,我在引导探究“墙面”的规律时,课件出示画面:(如图1)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规律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按“上、下、左、右”等按钮进行演示,对学生找到的规律进行展示、验证,让其他同学对该种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又如最后的练习环节“练眼力”(如图2),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按左下角的按钮随机调用进行控制,便于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
图1 图2
4、智能判断,实现及时反馈、矫正
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如教学《找规律》一课设计“快乐大考场”练习,学生只要输入答案,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可通过网络监控可以在主机上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进行自我激励,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三、发散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个性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更注重教学的实效性、互动性。通过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还可以展示学生各自不同的解题思路,扩大思维的视野,对比各种思路的视角过程,交流评价不同的策略,激发起学生赋有创造性的想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如在《找规律》一课的练习环节设计“快乐大考场”活动(图3),将课堂练习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过关游戏,让学生自主练习,只要做对就能够顺利过关,进入下一关。这样的设计打破了齐步前进,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使得原本枯燥、复杂的题目变得有趣、富有挑战性,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练习活动中,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的场面,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
又如在“设计园”活动中(图4),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个性的平台——论坛,学生登录后,根据论坛提供的图像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图像设计出一个有规律的图案,设计好后再提交上去,每个同学在自己的电脑上面就可以欣赏到全班所有同学的作品,既体验成功,又提供了一次创造美、欣赏美的机会,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相应得到提高。
图3图4
四、强化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小学生的本能出发,抓住他们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将所讲的内容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如引导学生探究出“米奇家墙面”的规律后,马上提出一个任务:“米奇家的地板还有一些地砖还没铺好,你能帮它铺一铺吗?”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根据课件上所提供的“地砖”接着往下铺。学生利用刚才探究墙面的规律的方法迁移,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排列,设计出不同的规律,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获得了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来看待、分析及解决现实问题的经历,体现数学的价值。
图5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被知识内容充斥,知识中心、教师中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而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协作,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现代学习理论也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只有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的过程,才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自主地建立起知识的认知结构,实现主动发展。可以说,教师主导课堂与学生的主动发展之间形成一种矛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以化学实验为根本,形成反映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和魅力所在,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促进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条件。
但化学实验中常存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结构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等,都难以靠传统的教具完美地展示其运动内容。同时,在化学实验中还存在一些危险的化学实验,传统教学很难完成将其真实反映的重任。实验虽然重要,但教师在实验的难操作性面前不免打起退堂鼓。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通常以期中、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这种传统评价方式无疑忽视了学生的形成性发展,不能很好地、动态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即时的帮助。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看来,即时的刺激与强化无疑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这种评价方式具有总结性评价的功能,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能力的测评,极易使学生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它既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媒体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在每节化学课教学的起始阶段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记忆,并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吸收和同化新知识,促使学生将新的化学知识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在新知识的传递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这样就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动自我认知结构的“顺应”,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
如前文所述,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很多实验在实际教学中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性、交互性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带来的资源的多样性,可以把学科教学中的实验过程以模拟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这一方式,教师可以把一些难于用传统教具展示的,微观的、抽象的、危险的化学过程虚拟出来,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许多烦琐的讲解过程。比如,化学能转换成电能、原电池反应等实验可以以动画形式模拟展现出来。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自己与计算机的直接交互,进行实际模拟化学实验的过程。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建立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是内在动力的激发,可以较好地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改进教学效果。
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交流机制。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时间之间的矛盾,师生之间不可能有充分的、尽可能多的交流。而交互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有效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交互,可以有效地突破认知上的冲突,建立起自我的认知结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这种交互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师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弥补传统教学中交互不足的问题。同时,信息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同一化学主题不同观点的分析综合机会,这样就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的舞台,这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师生、生生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可以点燃自己思维的火花,实现自我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培养其认知能力。由于信息技术地融入,这种交互更加便捷,可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信息的有效交流、沟通;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交互,这种相得益彰的补充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发展学习者的情感。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传统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与问题。只要教师敢于利用信息技术,同时紧紧结合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就必能大幅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岳阳市通海路中学 刘芳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对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补充和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包含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方面,其中多媒体的应用不但提供了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兴趣
英语教学
教育的发展已经跟不上现代信息发展的步伐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已成必然趋势。它冲击了我们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随之带来教育方法,教学过程、教育资料等许多变化,自然也会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渠道;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是推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经途径之一。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更多的新鲜元素注入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使之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一篇很长的阅读文章,如果枯燥的讲解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可如果将其转化为视听说教学形式,就可以向学生真实而立体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调动脑、眼、耳、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如九年级上册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里面的阅读文章 《Sad but beautiful> 我下载一段有关阿炳的介绍视频,并剪辑了他的二胡曲 《二泉映月》,我要学生边看边听,然后利用下面的问题引导他们做采访:
1.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2.Do you like him? Why or why not? 3.How do you feel like 《二泉映月》? 4.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video? 利用这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果在于音像结合具有直观性,使语言与语境相结合,从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全的信息。
二.信息技术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听力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最基本形式。所以听是学生学会英语的前提。良好的听的习惯对听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主要包括:学生对语言输入材料的兴趣、态度;学生对学习技巧与规律的总结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毅力、情感、意志等。多媒体网络技术巨大的容量为听力教学提供了快捷的、多种形式的语言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原版的英文歌曲,原版英文歌的特点是旋律优美,唱词简单,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的跟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感。如我在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我下载了各种特色的歌曲给学生听,我鼓励学生跟唱,练习发音。并以此练习我们的目标语言: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I like music that …
学生哼哼唱唱的,既开心又学了各种歌曲特色的英语表达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训练听力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动画制作技术声像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打好扎实的语音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八年级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这一单元时,有很多食物方面的单词,像milk shake, butter, lettuce, turkey, green onion, pancake等等。这些食物有些学生都没有见过,学起来枯燥,难以记住。课前我找到食物的图片,用photo shop的套索工具处理图上所标的名称单词,以动画的形式设置在图画中并配有单词发音。让学生look at the picture, then write down the words。我点击图中设有单词的动画,让学生看食物图片读、记单词,标准的发音为学生模仿提供最佳的途径;有趣的画面、难忘的镜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单词的印象。
四.信息技术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怎样才能把单调、枯燥的复习变得生动、逼真,从而达到吸引孩子们的“眼球”的效果呢?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解决这一难题。如在复习重点句型时,可以制作一个flash动画,每当学生答对时,电脑屏幕上就出现明星给他们颁奖的场景 :或是得到分数,或是得到“赞”,或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对学生说“ Well done”。学生答错时,它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还会鼓励学生“Don’t worry, try it again.”,在复习单词时,也可以做一个有意思的Flash游戏,每次出两个单词,电脑读两遍然后学生选择读对的单词,我用鼠标点击学生认为正确的单词,如果答对,画面上的熊二就会得到一个香蕉,如果答错,熊二就会被树上掉下的椰子砸到脑袋,学生们都不愿意熊二被砸到脑袋,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这样课堂就变的非常活跃。这样经常给予学生有趣的、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个成功者,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陈至立同志在为《中国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报》“制高点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专版撰写的《应用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推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改革》一文中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使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要求,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全面展开和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渐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弥补了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时某些方面表现单一的缺陷,如历史教学中的地图运用问题等。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制作了一些有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在省市学科会议上交流、演示,并提供给本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使用,从中收集意见和建议,有所心得,诉诸此文,以供有志于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研究的老师们共同商讨。
一、学习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论,寻求历史学科教改新模式。
“所谓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李克东,19)”中学历史教学以其内容丰富、手法多样的特点始终在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大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以往对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的概念理解得不是很准确,因此,历史教学中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的运用大多停留在较浅的水平。经历几年来学科同行们的探索和实践,在许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开拓和突破,笔者结合我校为申办全国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实验校提出的“创建现代教学模式的思考和探索”主课题,在历史学科中相应提出“现代组合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子课题,以历史地图为突破口,以期由浅入深,逐步将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推向深入。
地图教学在历史学科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长期以来,中学生识图能力较弱始终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在进行历史科地图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是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挂图,有时也借助地球仪或幻灯、录相片等媒体,与以计算机为先导的多媒体辅教手段相比,上述的地图展示法就自然地表现出它的如形式较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动态进程等缺点,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则以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色彩丰富、表现效果强烈等优点成为新时期开展教改探索的首选方式,它正好弥补了上述传统地图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运用录像教学能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 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教学《丰碑》时, 我首先播放一段冰天雪地的录像, 先将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 再将镜头转到狂风卷着雪花, 怒吼着, 吹打得马匹停步不前的景象上。又将镜头逐渐聚到在没膝的雪地里艰难行走的红军战士身上, 然后及时提问:红军队伍要到哪里去, 一路上是怎样前进的, 将军和士兵是怎样共同克服困难的?他们遇到了什么事?以此来诱导学生思考, 拉开学习的序幕。这样, 学生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了迫切学习课文的欲望。
二、形象教学、优化过程
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通过学习过程来实现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形象地从多角度、多侧面、多途径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如幻灯投影片制作简单, 既可用简笔画绘出生动的画面, 也可以复印出精美彩色的图案, 不但能起实物和挂图的作用,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还为语文教师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广阔空间。又如收录机和语音室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它能使学生听到正确、流利、标准、有感情的普通话, 训练学生的听力和理解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从而有效地完成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标任务。
三、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 也有意思较深或离学生实际较远的词、句、段。在课堂上, 利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例如《马踏飞燕》一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为文中涉及的“重心”“支撑点”两个概念学生都很陌生。但如果借助微机, 通过演示静止的马和书中的奔马, 再结合画面演示,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 他们很快就会明白。借助微机, 把静止的事物活化起来, 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学生觉得有趣、易懂, 教学效果好、效率高。
四、发展想象、培养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很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 适时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使文字、语言解说有机地与音乐、图像、动画等相结合, 就能为教材提供直观的艺术形象, 提供想象的凭借, 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进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之乐与创新之乐。如在教学《月光曲》中贝多芬在为盲姑娘弹奏钢琴时, 我运用了录音、幻灯、录像创设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意境:随着钢琴轻柔、激昂的声音, 屏幕上出现了水天相接、微波粼粼的海面, 继而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学生在形象地感知、动情地描述中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又如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詹天佑》第六自然段时, 我用幻灯投出青龙桥一带的地形, 告诉同学詹天佑当时遇到的难题, 要求他们对照地形图, 想一想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行车路线, 并要求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把山炸平”“修筑盘山铁路”“架设引桥, 减少坡度”……通过比较, 同学们对詹天佑的方法竖起了大拇指。至此, 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快速反应, 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 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 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和创新, 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指导课堂教学,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还能给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 从而使学生学好语文, 热爱语文,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根据新课程理念, 本文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可以采用的主要方式, 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注意力;兴趣
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能力培养要求:提高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历史课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支点呢?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
一、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
复旦大学文学院陈思和先生指出:“人文知识如果不与真正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只是死背教条,脱离实际的感性生活,那只能是一种后果:学生把知识的因素全部接受了,但人性的因素却越来越隐蔽。”教材中缺少的感性材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的效果,弥补了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造成的对知识理解有困难的局限。如制作的《鸦片战争》教学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皇帝、战船、外交、社会生活)。与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能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有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丰富了学生的感性世界,弥补了学生感性材料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二、图文声像并茂,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生动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形象、科学严谨的语言再现历史场面,创设历史情景等,使学生如同亲临其境。在教学中也可运用幻灯、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如,我在讲授《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播放周杰伦的《青花瓷》,配之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在画面、声音和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让学生获得启发、受到熏陶。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增强可以不断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从而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三、大信息量、大容量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思考。”如讲改革开放,问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播放材料。
材料一:政府报表中的中国农村。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材料二:内参中的中国农村。王家湾毛泽东的房东高文秀生活状况:窑洞除了一盘炕、一个锅台、几个缸罐外,空空荡荡。炕上一片烂毡,角上两条破被,缸里只有一点高粱。1979年人均口粮338斤,收入29.3元。
材料三:文学家笔下的中国农村。本学者安本实对高家林分析“他居住的村庄离县城只有五公里,由于‘鸿沟’的阻隔,他觉得自己似乎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材料四:史学家记录的中国城镇。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1957年是637元,1978年是644元。
——林蕴辉《国史札记》
天津市:1975年,工厂第一线工人70%是二级工,月薪41.5元。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米。
——杨继绳《三十年河东》
材料五:经济学家眼中的中国城镇。扫几百平方尺的树叶,两个女工;修补墙上一个小洞,三个工人——一个人拿着一盘灰,一个人涂抹,一个人指挥。
同学们思考后得出当时中国农村的贫穷、中国城市的困窘、中国经济的低效。信息技术能营造鲜活的历史场景,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信息容量,带领学生领略过去的万千气象,并能有效地激荡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发其理性思考,使学生能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为学生搜集、比较、分析、判断提供了更多的材料信息来源,旁征博引,信手拈来。避免过去教学课程资源缺乏,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历史面貌,教师上课一支粉笔加一本书现象。也避免传统的教学程序是教师在上课时主要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忽视学生的探究、感悟和感受。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优势创设历史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改变着学生的未来。
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有着积极的作用。也能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快。
1.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教师轻松地设计教学过程,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课堂过程,共同领略历史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魅力。学生们的探索思维会让学生求知欲增强,有些学生甚至会在创新过程中超越了教师提供的思维空间。
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会极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可以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资源,量力而行。
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如筛选能力、归纳能力、比较能力等。通过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分析、运用,会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联系,进行学术讨论,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突破了传统历史教学受限于时间、人员、内容的局面,拓展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
2.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必然促进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网上资源丰富了教师和学生的历史知识,具体分类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军事史、考古学、史学理论、科技史、战争史、生活史、博物馆与文物、历史人物、参考资料、艺术史、地域文化、史学专家争鸣等,这些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通过网站,我们不仅可以下载很多教学用的图片和课件,还可以看到一些教学理论、教学总结、试题集锦等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历史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近年来,在一些硬件建设比较好的学校中已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网络教学,众多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探索,已掌握了多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技术,一方面,他们开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学习发达国家有效的教学模式,如英特尔项目新模式。今年暑假期间,笔者参加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组织的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培训,获益匪浅。如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立足于校园网,尽量查找、利用互联网上历史学科和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资源,会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也能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而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更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答疑者。学生在掌握大量教学资源和材料的基础上,主动大胆提问,质疑现有的史学观点,考察教师的知识面和水平,面对学生的“车轮战”提问,教师无疑会在某些问题上卡壳,甚至只能说“我暂时解决不了某某同学提出的问题。”其实,这不是什么丑事情,正是教学相长的大好契机。这种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角色大转变的趋势,这必然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更加丰富而扎实的历史知识,而且还需要跨学科知识,更要领悟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这无疑是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的双重意义,既锻炼了学生,又督促了教师。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1、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体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要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益,就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体等方面进行改革,而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我们的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因此教学也已不再是局限于校园内部的、师生之间的活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不再局限于单纯地依依赖教师的传授和阅读课本。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传统的知识获得模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数学知识,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互动学习软件自主进行探究、利用网络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得数学知识的平台,从而使数学学习由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信息,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补充,学生还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和爱好,在网络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满足学生个体对学习的不同需求,以求获得不同的发展,从而实现自我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有支持。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模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获得不仅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获得知识和拓展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现代学习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也培养了学生使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运用信息正是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
2、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传播媒体也从单一的粉笔加黑板向多媒体转化。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原来一些比较难以表达的分析过程变得直观形象,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预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密度,为实现减负增效提供了支持。
多媒体互动学习软件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演示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学习软件,在实际操作开展探究性学习。
实时监控系统可以使教师同时了解多个学生操作情况,与传统的课堂巡视相比,教师的监控效率和效果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并可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实时显示学生的操作情况。
3、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来源
传统的纸质教材由于受篇幅、编写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知识的容量和对最新知识的及时更新,所以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支持,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自主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搜索相关的信息,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更新。
4、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利用互联网可以快速搜寻更多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图片等),还可以搜索和下载合适的教学课件,使单纯的自制教学课件发展为自制教学课件和通过网络搜索和下载适用的教学课件互为补充,从而节约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纸化教案设计不仅可以方便地进行教案的实时修改,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数学教学之中,构建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可能性
1、学生具备了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国家通过加强对教育的支持和投入,目前在大多数地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已列入中学和小学的教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努力,“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已见成效,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就基本具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家庭计算机普及率的提高,多数一、二年级的学生也初步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这些条件都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基础,教师再加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就可以比较熟练地操作互动学习软件和运用网络搜索相关的信息。
2、教师具备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十五”教师职务培训中,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培训内容之一,通过培训和考核,教师都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了一种或多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网络搜索合适的资料,包括备课资料、优秀教案、多媒体课件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十一五”教师职务培训中,信息技术也是教师培训的课程之一,每一位教师进一步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通过各类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能力,为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基础和有效的保证。
3、硬件的配备和软件的开发
在上海地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各学校都按标准配备了班级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专用教室,建立了校园网并与局域网相联结,宽带网联结到每一个办公室和每一个教室,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开发为课件制作提供了方便,二期课改教材还设计了配套的教学光盘。这些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为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提供了支持,为顺利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教师教学理念更新
随着各类学习和培训的开展,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已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学习和实践,教师认识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感受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学科内容,同时也丰富、拓宽了学科的学习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各要素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可能,二期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又促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三、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1、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或是图形的教学,都需要教师通过一定数量的板书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采用当堂板书则会占用相当的教学时间。在练习中也会出现大量的书写,如填空、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解答等,都会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如果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课前预制的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教学密度,使有限的教学时间产生更高的教学效益。
2、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直观地演示分析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习题的分析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例如传统的媒体就很难实现相向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同时行动的演示,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通过下载的Flash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演示了四种车轮的行驶情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概念。在同一课件中,还直观演示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同一圆中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知识以及直观演示了利用各种工具绘制圆的方法。
3、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来源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通过课堂的传授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去搜索相关的知识,拓展知识面,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扩展。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与年月日有关的信息,了解二月是28或29天的来历,了解了闰年产生的原因等知识。
4、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在二期课改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而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大都是通过操作实现的。
传统的教学中也有学生的操作,但由于受学具可操作性的限制,影响了学生的操作速度和操作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这一缺陷。
例如,在低年级教学《几时和几时半》时,我校的教师就通过互联网下载了一个互动学习软件,该互动学习软件既可以自动显示几时和几时半,也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表示几时和几时半。学生通过操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理解并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有效地突破了表示几时半时如何正确确定时针位置这一难点,在以后的练习中可以发现,学生在画几时半时,错误明显减少。虽然这一操作也可以利用学具进行,但操作的速度明显慢于互动学习软件,而且也不如互动学习软件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
又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知识时,学生通过互动学习软件的操作,每构成一个新的长方形,就会实时出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等的相关数据,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辅以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可以自己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较传统的学具操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也明显提高。
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探讨
1、改变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同于以前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教师个体的操作,是教师在课前事先制作课件,然后在课堂上按教师事先设计的教案进行操作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则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操作,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除了教师的教学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学习软件开展自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搜索,对教材加以补充和拓展。信息技术与课程学习过程的整合是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使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实现学科内容的有效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还没有突破原来的模式,表现在数学教学中仍旧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没有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解决方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学习软件和网络信息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互动转变,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在数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硬件配套数量的矛盾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必须有硬件的支持。虽然目前各校都按标准配备了计算机教室,但也只能满足部分班级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需要,如果在全校范围内都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何况除数学学科外还有其他学科也需要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解决方法:在目前还不可能大量增加计算机的情况下,根据学校中现有的硬件设备,采用统筹兼顾的方法,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也为以后大面积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积累经验。
3、在数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动课件配套的问题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的数学教学课件配套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互动式的教学课件更是缺乏,大都课件还停留在供教师操作的多媒体课件阶段,而一般的教师由于受技术和时间的限制,只能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学课件,不具备自己制作互动软件的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停留在原来的多媒体课堂教学阶段。
解决方法:在互动课件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一方面发动教师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应的互动课件,通过校园网在教师之间通过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通过有关部门的培训,帮助教师在Powerpoint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一些新的课件制作软件的操作方法,如Flash、Authorware等,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互动课件。根据我的实践,Authorware就是一个比较实用的课件制作软件,利用它的交互模式和判断模式等就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互动课件。
4、课件与积件的问题
通过互联网下载的都是课件,而且大都经过了“打包”处理,二期课改教材配套的课件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这些课件,就只能根据课件的内容设计教案。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的发挥,不利于形成形式多样的教学风格。
解决方法:在课件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积件设计,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案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积件,通过优化组合,形成适合的课件。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节约教师自己制作课件所耗费的大量时间,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师缺乏制作课件的技术能力问题,使互动课件大量进入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可能,而且制作的课件能符合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同时这些积件还可以用于不同年级和不同教学内容的课件制作,使积件发挥更大的效益。
5、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
目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时,很少把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运用结合于数学教学之中,即使有也大都只是学生在教师预先准备的信息范围内开展运用,没有体现对学生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方面的能力培养。
教学信息技术是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运用、创造、传递等各种操作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教育不只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时,应该强调通过学生收集、分析、判断、运用、创造、传递信息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探究学习。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英语课堂实效性
21世纪是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随着人们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也已成为21世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在教育领域内,教师们必须树立现代信息教育观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发挥其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等特点,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直观易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教学呆板、单调和枯燥的模式,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发生质的飞跃。
一、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
网络作为一扇窗户,为教师打开外部世界丰富的内容和资源,并把它带入课堂。与以往贫乏的资源相比,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资源库。
1.利用网络资源,做好备课阶段。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使之与课堂学习建立联系。例如Sample Warmer,就可以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短片、音频或其他热门话题人物和事件利用多媒体引入课题中,以调动学生参与话题的积极性。
2.依托网络资源,补充和完善练习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宽学习渠道,丰富教学内容。如雅虎视频搜索,Alta Vista音频搜索,Singing Fish多媒体搜索等可以搜索到很多像BBC、CNN这类受大家欢迎的电视短片,充分发挥影视电化教学手段具有语音、画面、音响三结合的优势,使声音和画面相结合,语言和情节相结合,给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听觉感染力,看到图像、动作、姿态、表情,听到纯正的语言交流,有身临其境之感,给学生以思想和心灵的强烈震撼。
3.选择性的使用网络资源。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但网上的资源非常多而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筛选和有效利用。如果杂乱地使用网络资源,实际上是分散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干扰了教学信息向学生的传递,同时也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禁锢。教师应把教学软件放在被支配的地位,作为自己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按照自己教学的需要,设计适合自己的课件,把自己的教育理念体现出来,让学生易于接受。
二、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TELL 的概念,互联网及通讯技术为语言学习提供了越来越广的空间。传统的教学工具是利用磁带、电视机让学生反复听一些对话、短文以完成一些教学任务,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这种灌输与填鸭式的课堂使学生产生疲倦及厌烦的心理。而现在,为了提高学生注意力,增添课堂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教师可以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英语材料。由于它集声、像、图于一体,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学生面对生动的画面和富于感染力的声音,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起来。
老师应当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提供的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譬如1.利用现代技术制作课件。最著名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是Hot Potatoes。2.制作电子学习材料。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教师可以把对学生的习题练习由纸质练习转到网页形式的练习,这样的练习生成程序要属Discovery School Puzzlemaker 最为流行。还有一个名叫Smile 的工具非常好用,它可以帮助自己管理网上题库,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练习。这样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时候也可以做到对症下药。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合理的使用各种媒体,才能真正适合教学实践的需要。使用信息资源,是为了给语言学习提供一个仿真的语境,让学生一目了然,减少教师解释说明的时间。如此,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操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就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建网上互动平台,拓宽英语训练渠道
由于现代技术的应用越来越不受地点的限制,我们不仅可以在课堂、计算机室或自学中心使用,还可以在家里、寝室或网吧中使用。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在异地也可以进行很好的合作与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调动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共同携手创建一个师生可以在网上互动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并举,拓宽学生英语训练的渠道。
1.合理使用在线交流工具。通过互联网上的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博客、播客和BBS等方式做交流活动。
2.在线教学和培训。如创建网上英语论坛,开通QQ群与学生进行视频交流。通过教学网站,教师可以把讲义、课件、练习测验等多媒体资料上传至互联网供学生自主学习,并随时答疑解惑,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互式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四、结束语
当今世界,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传统的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坤伦.论大学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J].海外英语,2010,(1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让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传统的小学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 受到时空的制约。在信息时代, 多媒体技术更多地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环节当中来, 学习可以跨越时空。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孩子学习, 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学习, 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与同学共享, 也可以得到对方的指导和帮助。在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 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的特点, 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教学《百分数》时, 课前我们安排学生上网查阅资料, 搜集有关数据, 然后在课上让他们汇报所搜集数据。同学们搜集到的数据面比较广:有酒精的含量、羊毛衫的羊毛含量、股市的涨跌百分率等, 甚至还有的是我国经济增长率……然后自己汇报搜集的数据。借助生动鲜活的实例, 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 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 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 既丰富了教学形式,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让学生思维多维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人们主要是依靠语言、文字以及数据来表示、传递和处理信息的, 借助学校的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当人类进入新的知识领域, 这种二维的教学模式便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的发散思维提供了一种能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了解和处理的最佳方法,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 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 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 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进程的多维动态方式, 突破了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 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 用信息的多维化来满足思维的多维化, 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同时, 信息技术将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 拓宽学生进行数学探索的视野, 为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 以便于教师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借助信息技术, 还可以登录互联网查阅资料, 找到很多国内外的数学教育网站。在这些网站中, 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数学学习素材, 下载一些与课程直接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应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数学网站供学生选择, 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获取信息, 进行交流。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 教师把多媒体课件放在教师主机上, 学生分成小组, 教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看过课件演示后,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 最后小组推选代表汇报, 集体讨论形成结论。电脑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道具,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 而是主动地探索。同时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 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好处, 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为学生发展提供平台。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课本、作业本、笔和尺, 以及剪刀、胶水和纸等操作工具, 这些工具对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建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生的创造性也因工具的缺乏而难以得到发挥。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参与, 除了以上的几种学习工具以外, 最重要的是在每一位学生的课桌上都有一台电脑, 教师利用电脑制作了许多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这些学习满足了不同学生对学习的要求, 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中获得不同的发展的宗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 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搜索引擎, 作为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的汉字输入和编排工具、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等, 都极大地拓宽了学习、操作、展示个性的空间, 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时空限制, 实现了相互交流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促进了学生的素质发展。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推荐阅读: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07-10
现代教育技术在《自然》课中的运用07-27
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06-0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09-10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09-23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11-21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