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管理流程(精选8篇)
一、物资管理流程:
一、工程材料的分类
依据现有物资的基本情况,和公司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现阶段物资管理工作将工程用材料分为大宗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油料(油料视同主材管理)。
(1)主材,是指工程中所用主要原材料如:水泥、碎石、中砂、沥青等(见附表主材名称一览表)。
(2)周转材料是指在施工生产中多次周转使用并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并逐渐转移其价值的非一次性消耗工具性材料,包括路用、桥用钢模板,彩钢板房,油罐、水罐,电缆线等。(见附表周转材料名称一览表)
(3)低值易耗品是指价格在2000元以下、使用期限较短,单位价值较低,容易损坏,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及物品。(见附表低值易耗品名称一览表)
二、流程;
(1)主材管理流程:
a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填报物资需求计划上报企管科、设备物资部、(见附表需求计划表)
b设备物资科审批;
c依据批复制定计划进行踏查和询价并讨论研究采购方案;
d根据采购方案与供货方签订物资采购合同(见附表物资采购合同); e进料过程;
1、验收入库,开具运发料单(材料员)、2、建立日进料台账(材料员)、3、填写入库验收单(统计员)
4、建立材料明细账(统计员)
5、填写五日成本报表(统计员)总工审核财务对账、传给企管员,每五日
6、填写月报表(统计员)f消耗过程:
1、每日上报工程进度(质检员)
2、到拌合站、路段采集每日材料数据(统计员)
3、核对消耗数量和工程进度(工程经理、总工、企管员、统计员、)每五日一次。
4、填写领料单、材料消耗汇总单(统计员)
5、填写材料明细账(统计员)
6、填写五日成本报表(统计员)总工审核财务对账、传给企管员,每五日
7、填写月报表(统计员),传给公司设备物资部。g物资统计与财务对账
h年终实施决算、并成本核算。i原始资料存档
(2)油料管理流程:(汽油、柴油)
a油料根据实际生产要求填写采购计划 b报设备物资科审批 c与供货方签订合同 d油料验收入库:
1、过称、开据运发料单(油料员)
2、取样留存(油料员)
3、建立入库台账(油料员)
4、填写入库验收单(统计员)
5、建立油料明细账(统计员)
6、填写五日成本报表(统计员),总工审核财务对账、传给企管员。
7、填写月报表(统计员),传给公司设备物资部。e消耗过程:
1、填写油料消耗单(加油员)
2、建立消耗台账(加油员)
3、填写材料消耗汇总单(统计员)
4、填写五日成本报表(统计员),总工审核财务对账、传给企管员,每五日。
5、填写油料消耗明细账(统计员)
6、填写月报表(统计员),传给公司设备物资部,每月20日。
7、填写单机油料考核表(统计员)
8、定期盘库(每月)和完工盘库(机务经理、统计员、加油员)g年终实施决算、并进行成本核算。
h原始资料存档、(3)周转材料管理流程:
a填报需用计划应写明名称、规格、单位、数量、使用起止时间等内容(统计员)b报设备物资部审核进行统一平衡(设备物资经理、统计员)c公司能调配的办理物资调拨手续
d不能调配的经审批后授权项目采购(设备物资部编制计划,采购部门采购)e建立周转材料明细帐(统计员)
f按规定摊销(统计员)摊销标准见《设备物资应知应会手册》 g每月填报报表(统计员)
h每月对周转材料进行清查(设备物资经理、统计员)对丢失损坏的查明原因及时入账。
i与财务对账(统计员)
j年终实施决算、并进行成本核算。(全项目)k原始资料存档(4)低值易耗
a填报需用计划应写明名称、规格、单位、数量、使用起止时间等内容(统计员)b报设备物资部审核进行统一平衡(设备物资经理、统计员)c公司能调配的办理物资调拨手续
d不能调配的经审批后授权项目采购(设备物资部编制计划,采购部门采购)e建立低值易耗明细帐分为(小型机具、管理用具、总务备品、检实验仪器)f按规定摊销 g每月填报报表
h每月对低值易耗品进行清查 i与财务对账
g年终实施决算、并进行成本核算。h原始资料存档
(5)完工撤点流程:
a上报详细的撤点计划
b填报《项目设备物资撤点清单》和《资产变价处理审批单》(统计员)
c实施过程
1.对变价物资询价(设备物资部门)2.选定出售对象(设备物资部门)3.与财务对账。(设备物资部门)d年终实施决算、并进行成本核算 h原始资料存档
二、设备管理流程:
1、设备进场流程:
(1)进场前管理流程:
A、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需求计划(企管员、统计员)
B、需求计划报设备物资部、企管工程部审批,公司进行统一调配。
C、公司下发《项目设备平衡调整表》
D、对公司不能调配的机械进行市场调查(设备物资经理)
E、选择大型的、信誉好的出租方,依据《项目设备平衡调整表》、和需求计划编制《外租设备审批单》报公司设备物资部和企管工程部审批。
(2)设备进场管理流程:
A、依据公司下发的《外租设备最高限价》、《外租设备审批单》、《项目设备平衡调整表》与出租方签订设备租赁合同。合同中明确标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车主姓名、使用年限、进场日期、设备操作手基本信息、项目设备自编号、进场时油箱油量等。(主管经理、统计员)
B、填写合同审批表上报设备物资科、企管工程科审批。(统计员)
c、填写设备进场台账。(统计员)
C、对车主宣布项目对机械出勤、油料相关管理制度。(统计员)D、实际调查设备型号、生产能力和出厂日期。(主管经理、统计员)
2、设备在场管理流程:
(1)工长每日填报《工长报告单》主管经理审核签字、交统计员处。(工长)
(2)依据工长报告单和油料消耗单填写机械日统计台账(统计员)
(3)依据日统计台账填写《单机单车油料分析表》(统计员)
(4)填写《机械统计台账》(统计员)
(5)填写五日成本报表(统计员),总工审核财务对账、传给企管员,每五日。(6)填写月报表(统计员),传给公司设备物资部,每月20日。(7)月底与财务、车主对账。
3、设备退场管理流程:
(1)加油员依据入场时测量的燃油数量抽取燃油(加油员)
(2)与车主对账签订《机械费确认单》(统计员、主管经理、财务部)
(3)机械操作手签订退场单(劳资、后勤)
(4)填制退场去向调查表。(统计员)相关表格:
《设备需求计划表》、《主要材料需求计划》、《监视和测量用具需求计划》、《项目设备平衡调整表》、《外租设备审批单》、《签约方基本情况调查表》、《外租设备台帐》、《内租设备台帐》、《合同签订审批表》、《主要材料明细帐》、《周转材料明细帐》、《油料明细账》、《低值易耗品明细帐》、《主材清产核资表》、《设备费用结算明细表》《物资清产核资汇总表》、《机械统计台账》、《五日成本报表》。
首先, 机械设备购买时管理要点, 购买设备一定要有前瞻性, 有现实适应性, 良好的市场定位, 以及设备的配套性。所谓前瞻性就是机械设备使用性能在3~5年之内不落后, 特别是摊铺机, 拌合楼等大型设备。现实适应性, 市场定位要求根据自己公司发展目标和实力, 市场竞争力, 参与的工程等级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的机械设备, 设备配套性要求所购设备与已有设备要形成有机统一配套结构。这些要求公司领导, 机械技术人员, 工程施工技术人员集体分别从财务, 机械性能, 工程技术要求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 由专人形成书面报告, 备案。这样就能保证设备即购即用, 并可以尽可能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其次, 生产使用时的管理, 这是管理最为关键环节, 在这里主要克服误使用, 过度使用两大问题, 协调好使用与管理之间矛盾, 克服重使用轻管理的短视行为, 工程一急, 超负荷过度使用完全不顾设备本身客观制约, 导致设备非正常受损。
关于误使用问题, 主要是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规程教育与监督, 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机械即可。关于过度使用问题, 必须让机械技术管理人员与工程施工人员相互协调, 形成共识, 根据机械自身额定生产能力合理安排工程施工量, 这在工程一开始就要规划好, 保证机械科学使用, 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管理目标, 必须建立相应管理制度, 主要是如下几点制度: (1) 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 实行统一规划, 专人负责, 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2) 贯彻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 让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由于“三定”制度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 其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施工安全、机械的完好率与使用率, 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除应配备相应人员外, 还需注意不要随意变动其工作岗位, 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再次, 是维修时管理, 主要是维修要及时, 把故障消灭在萌芽之中最好, 为此, 要求操作人员施工时要早检查每晚汇报制度, 专业维修人员现场巡视制度, 把维修成本降到最低是本环节要点。关键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我们知道, 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这三者是相互关连, 互为条件的。任何设备在使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后, 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 为了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应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 密切配合施工生产, 按照设备规定的运转周期 (公里或小时) 定期做好各项保养与维修的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制定维修及保养计划时须认真分析各类设备的具体情况, 针对新旧设备的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老旧设备, 要以保证运行、消除隐患、及时修理为重点;对新设备, 则以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维护为重点, 从而有效地保证每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生产。
(2) 对于施工企业已装备的具有先进技术水平、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 因其技术含量高, 单凭经验与普通工具已难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正确的修理。因此, 这些机械设备应采用现代的手段, 以经济合理的方法, 特别电脑诊断的方法开展维修, 改变以往传统观念下的实施的强制修理制度, 而是实行“视情修理法”, 即主要看设备的功能、工作环境、磨损大小, 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其故障情况、损坏情况、技术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机械性能技术评估, 和经济评估再进行状态维修、项目维修, 这样既保证了设备的完好率, 在确保正常使用的同时, 又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最大工作效率, 保证机械使用的经济性, 避免了机械不坏不修, 坏了又无法修的局面发生。
(3) 为了促进每个单位企业的管理工作, 每年应组织开展机械设备检查评比活动。检查评比宜采用不定期抽检的方式, 以防止有的单位平时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 检查时再搞突击应付。检查评比的结果还应与奖惩制度相结合, 要体现增产节约有奖, 损失浪费要罚的原则, 对管理优秀的单位与个人给予奖励, 对管理差的予以处罚, 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在机械设备管理中这一突出问题。这样, 才能不但有效地推动了一个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 还减少了设备的故障停机率, 保证了单位企业的正常生产。
最后, 做好报废工作, 机械设备报废要从机械性能, 经济效益, 节能环保三方面进行评定工作, 平稳报废并不断优化机械性能综合结构, 做好与行业与时俱进的升级规划, 及时报废淘汰落后产能, 变废为宝, 获得资金更好的为后续的生产服务, 必将取得因管理带来的更好的经济效益。
结语
总结经验, 我们深刻体会到机械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要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都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稳定运行为目标;从全流程整体上着眼用力, 只有这样, 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摘要:要做好公路机械设备管理就必须进行全流程管理, 即包括从购买, 使用, 维修保养, 到报废进行整个过程管理, 把握好各环节管理要点就成为公路机械设备管理关键所在, 要领所在, 把握住要点就能从容应对千头万绪的公路机械设备管理, 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取得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流程
引言
企业风险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发展的多样化和多元化,都造成企业风险系数的增加和风险因素的增多。目前,企业风险除了一些自然灾害造成的企业财产损失、业务中断以外,还有一些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财务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等等,都在威胁和影响企业持续有效的发展,加强企业全面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成为了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一)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管理和解决,尽可能的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降低风险损失。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为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同时对初始信息的收集必须是贯彻始终的,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是持续进行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收集管理系统和部门,及时的对企业市场风险、战略风险、技术风险、市场调控、政策变化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预测,全面的了解企业发展中各个部门的信息以及存在风险的初始信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进行风险评估。在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评估各个部门提供的信息的风险系数,按照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通过风险评估,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和改善,降低企业风险值。
(三)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在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以后,根绝各类风险的优先等级,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战略目的,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选择适当的风险承担、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调控,在降低企业风险的同时,尽可能的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措施,对于企业风险控制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风险管理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企业管理的初始信息、风险评估和企业战略目的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必须要定期的进行总结和分析,确保风险管理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企业在制定合理的、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后,要针对风险系数的高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降低、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要结合实际,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技术条件、技术手段等,必须要做好全面的措施和手段以后,才能有效的、科学的解决。
(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企业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企业能够安全、稳定的发展。所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和方案必须是为企业服务的,风险管理的重点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经济效益。在对企业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抓住重点,并加强监督和改进,促进企业发展。
二、设备研发项目的风险因素
(一)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企业风险中占据比例较大的一个风险系数。但是技术风险对不同企业造成的损失也会不同。对于一些以技术为主的企业,技术开发、实施的失败都有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的倒闭,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但对于某些企业的风险不大。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企业的营销能力不足引起的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市场发展中,受市场结构、受市场体制、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市场风险在企业发展中,所潜在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加强市场风险的评估,及时的了解市场定位和市场体制等,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企业发展策略和政策,成为了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涉及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成本,因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企业的资金不能及时的攻供给,导致企业项目不能及时有效的开展,造成损失,甚至导致企业项目的失败。 对企业经济风险的管理要结合企业发展成本、资金周转、融资风险等多方面,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四)管理风险。管理风险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不当造成企业损失。主要表现有:对企业项目管理不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合理,企业发展不协调等,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五)环境风险。企业的发展除了上述的风险以外,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宏观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等,都能给企业项目造成巨大的影响,威胁到其发展。
三、设备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的重点
设备研发项目风险管理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结合上文的风险因素和管理流程,在对研发项目风险管理中,将重点集中在技术、人力、进度等风险管理方面,尽可能的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技术因素。技术难度与复杂程度,技术的难度越大,复杂程度就越高,研发项目的风险就越大,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研发项目在研究過程中往往难以估计最终的技术成果。
(二)人力资源因素。从管理的角度看,研发项目人力资源的风险因素有以下几种:对设备项目信息了解不足,影响了科学与民主的决策水平;公司组织架构的稳定性及关键骨干人员稳定性;研发项目组织管理能力不足;管理层重视程度;项目经理综合管理水平;设备研发组织成员的总体实力和能力;项目团队成员综合素质及团队的沟通、协作水平。
(三)进度因素。时间是项目管理三重约束之一,项目计划如何制定得有效,项目进度如何控制得当,能否按照预定目标进行,当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与计划不相符时,如何有效的采取纠正措施等,以保证项目如期进行。
作者简介
供电所低压配电设备缺陷管理流程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开始县公司县公司领导配电运检班客户服务中心安全运检部(生技部)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过程描述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是供电所低压配电设备缺陷管理流程的归口管理部门。流程开始1.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人员在日常运维中及时发现缺陷。1.1 组织设备 缺陷管理工作1.2 发现设备缺陷2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人员登陆PMS系统,将缺陷情况录入系统。2.2 填写、上报缺陷3 县公司供电所所长对缺陷进行审核,确定是否自行消缺。如是,则自行安排消缺。如否,上报县公司安全运检部(生技部)。发现缺陷4 县公司安全运检部(生技部)专责对缺陷进行审核。3.2 是否自行消缺5 若是危急、重大缺陷,县公司安全运检部(生技部)报告公司分管领导。N4.2 缺陷审核7 县公司安全运检部(生技部)审核后制定并下达消缺工作任务。Y5.2是否危急、重大缺陷N7.2 制定、下达消缺工作任务6 县公司分管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协调指挥危急、重大缺陷的消缺。8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接受工作任务。9 对于需要停电处理的缺陷,需及时制定并提交停电申请。10 涉及到县公司配电运检班设备的,由配电运检班负责停电操作,县客户服务中心负责通知用户。8.2是否需要停电6.2指挥协调Y9.2 申请停电NY11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对于需要带电处理的缺陷,通过带电作业管理流程进行消缺。12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组织实施现场消缺作业。13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对处理后的设备进行现场验收。缺陷处理17 监督检查10.4 安排停电10.6 停电操作10 停电10.5 停电通知带电作业管理流程14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将验收结论及时反馈给负责消缺的检修人员。Y11.2是否带电作业15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将缺陷按月进行总结评估,并上报。N12.2 实施现场消缺作业16 县公司安全运检部(生技部)对本单位的缺陷处理情况按月进行总结评估,并上报市公司运维检修部。13.2 验收17 市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对各县公司的缺陷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指导。N18 市公司运维检修部对各县公司的缺陷处理情况按月进行分析、汇总、归档。14.2验收是否合格流程结束18 汇总分析Y15.2 填写消缺记录验收、汇总16.1 汇总分析16.2 汇总分析结束
对供应商的`信息系统进行合理管理,能够在非标设备采购环节中,避免由于供应商的不了解等,造成的设备采购经济损失。因此在核电企业的采购部门中应该建立比较合理的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与供应商相关的数据信息库,在该信息系统中需要包含以下内容:供应商信息查询系统、供方资格评价申请单、供方资格评价调查表、供方资格评价报告等。其中在信息查询系统中,核电企业的设备采购部门能够针对不同供应商的设备供应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出哪家设备设计最为合理,在质量上最过关等。并且在信息系统中对供应商的状态进行及时控制,当出现过期供应商时,需要将供应商的管理状态改为“暂停”.在供应商资格评价表申请单中,对供应商的具体信息进行填写、查阅以及数据处理,以便于二次设备构建时按照这些信息进行参考。
3.2采购与仓储管理。
在采购与仓储管理系统中,在保障核电站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这些合理流程的建立能够将采购部门中比较繁杂的事物简单化。在采购与仓储管理部门中,通过以上模式的管理,能够将设备生产的材料成本有效降低,并对库存设备进行合理利用与管理。使得核电站设备采购部门的员工能够将精力放在设备供应商选择上,在设备合同谈判等方面制定出合理计划。
4 结论
随着核电企业的发展,核电设备的非标采购越来越受重视。非标设备采购是在非标准设计下,进行的形式特殊的采购管理,所采购的核电项目需要在特殊环境下,进行专门的设计,并在此设计下进行设备加工、以及精密制造。为了研究核电非标设备采购管理,首先对核电非标设备采购管理原则进行分析,其次建立核电非标设备采购管理流程。
【参考文献 】
[1]钟华.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设备采购与监造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刘崇都.核电项目设备采购和监造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3]孙国忠.中核集团工程公司核电设备采购策略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
[4]帅月智.EPC 模式下核电设备采购管理[J].中国核电,,04:365-371.
一、目的:
规范设备管理流程,提高使用效率、加强设备故障维修的反应速度及信息反馈的速度,最大程度的服务于生产需要,培养高效的维修管理团队。
二、设备维修管理流程 1:设备报修流程
A:生产部门的操作人员发现故障隐患及时上报部门领导后,应填写维修记录表,同时通知设备维修人员到现场进行维修。
B维修人员在日常设备巡检中发现设备故障,应排查故障原因,记录故障问题并及时维修。
C:在设备定期的维护保养中发现设备故障,应对故障情况进行检修,记录问题并及时维修。
2:设备故障的确认
A:设备故障情况通过报修途径报告至设备维修部门,维修人员及时对故障情况进行确认,确定设备故障维修的复杂系数,对故障简单分类后,列出所需材料。
B:根据故障情况领取专用设备配件以及维修工具,组织维修人员实施维修工作。
C:对于设备故障需要委外维修、加工的,由技术员向主管工程师提出,由主管工程师审核后根据流程报请公司审批。
3:设备故障的维修 A: 对于设备维修系数低或仅是需要调试的设备,由技术员连同设备操作员共同调试或直接现场维修。
B:设备故障在维修中需要更换零件需到仓库领取并登记,当发现仓库缺少此维修零件,需要联系购买时,设备技术员向主管工程师提出,由主管工程师审核后按照公司流程申请购买。
C:设备故障在维修中发现,故障情况依靠公司自己维修力量不能够解决,需要联系设备生产厂家维修时,应将此情况写入维修记录表中,维修人员要将此情况及时报告主管工程师,由主管工程师与公司采购共同与生产厂家联系维修事宜。
D:设备在维修时,由于维修任务繁多导致设备不能够立即进行维修时,要主动与生产部门沟通或报告主管工程师与使用部门沟通协调,、确定维修时间。
E:设备维修过程中,设备使用人员要在现场以便维修人员及时了解设备情况。
F:设备维修结束后,设备维修人员要填写设备故障原因及维修情况于维修记录表上,并在维修后持续观察确认没有问题后由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状况进行确认,确认设备故障解除后,签字认可。
4:设备维修记录
A:设备故障维修情况的记录,在维修工作结束后,设备维修报修人、维修人员,要在维修记录表上确认签字。
B:维修工作结束后,维修人员要在设备维修记录统计表上填写故障现象、故障原因、维修时间和处理人的姓名等信息,统一交由主管工程师汇总。
5、记录统计分析
主管工程师对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及整理出相关设备的非正常运行故障及出现频率,在维修小组讨论会上提出。维修小组通过对故障信息的统计、分析、跟踪,可以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的趋向,为同类设备的计划性保养、修理和改造提供有力的证据。使我们有目的的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及改造。
6、整改措施或方案
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按照故障的发生、发展进程将故障分类并提出对应方案。
A:突发性故障:出现故障前无明显征兆,难以靠前期验证或测试来预测,这类故障发生时间很短暂,一般带有破坏性。如转子断裂,人员误操作引起的撞击属于此类故障。此时需备齐配件,在故障发生时及时更换,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B:渐发性故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某些零部件因疲劳、腐蚀、磨损等使性能下降,最终超出所允许的受力值而发生故障,此类故障在生产中占有很大比例,具有规律性。可通过早期观察及保养来预防故障的发生。
7、措施落实及反馈
配网日常工作多, 设备、接线更改频繁, 带来了较多的设备异动。设备异动后, 其相关资料应及时修正, 否则将会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因此, 通过建立配网设备异动管理机制, 规范电子接线图更新流程成为实现“图物相符”目标的必由之路。
1 配网异动管理的主要做法
1.1 配网异动管理流程
配网设备异动流程一般由设备运维部门申请, 经相关专业管理人员论证, 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通常配网设备异动后会产生相应的接线变化, 这就需要专业作图人员根据设备异动申请单更新相应的接线图, 交由对应的调度、运行、检修部门审核, 由设备运维主人向调控机构申请报投后归档, 完成一次异动。
调控中心是配电网调度以及配网设备异动调度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各单位按制度、流程开展配网设备异动及配网专题图调度应用管理工作。
运维检修部是配网生产数据及配网专题图运行维护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生产管理系统中配网数据运行管理规定;负责指导、督促各单位按制度、流程开展配网数据维护工作。
营销部是配网专题图中用户资产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指导、督促各单位营销部门按制度、流程开展配网数据及配网专题图维护工作。
配网设备异动流程: (1) 配网运检人员负责发起配网设备异动申请单 (设备报投申请单、设备退役申请单) 。按照设备停役申请、新设备投运申请、竣工图纸和设备验收清册, 调用配网电子图形平台对图形信息进行新增、变更, 并维护设备台帐信息, 提交班组校对。 (2) 运检班组长以工作计划为起始条件触发系统数据更新。负责对设备台帐、拓扑作初步校核, 并提交生产责任部门审核。 (3) 运检生产管理专职对异动数据进行审核, 并提交配网运检人员完成成图、调图工作。 (4) 配网运检人员调用成图系统完成成图、调图, 并将异动申请单提交运检生产管理专职审核。 (5) 运检生产管理专职对异动申请单进行审核, 对配网专题图中单线图、开关站图及设备台帐的正确性负责。涉及系统图及供电范围图变化的, 必需提交调度运方专职审核。不涉及系统图及供电范围图变化的, 可选择执行简易流程, 直接提交归档, 完成配网专题图更新。 (6) 调度运方专职根据设备停役申请、新设备投运申请审核系统图以及供电范围图, 对本次设备异动的正确性负责, 并将异动申请单提交调度台。 (7) 调控员根据设备停役申请、新设备投运申请执行情况, 完成异动设备配网专题图审核, 在工作结束, 设备报投或退役时, 提交异动申请单归档, 同步完成配网专题图的更新;工作完成后根据调度指令及时对配网专题图中开关置位及挂、摘牌等信息维护及检查。
1.2 绩效考核与控制
调控中心是配电网调度职能管理部门, 是配网电子图形平台的主要使用者。负责对配网设备异动流程规范性、配网专题图维护准确性、实时性的检查和考核;负责配网专题图中配网系统图以及供电范围图异动审核;负责配网专题图的调度应用, 包括开关置位及挂、摘牌等信息维护和检查。
运检部作为生产管理系统运行实用化推广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对运检生产部门配网专题图维护准确性、实时性的检查和考核。
配电运检室作为配网数据运行维护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发起配网设备异动流程, 按流程要求做好配网基础数据准确及时录入系统, 确保配电网改造后电网数据及时准确更新到配网专题图中;负责配网专题图的成图及图形调整工作;负责单线图、开关站图的审核, 确保配网专题图的准确性、实时性。
营销部是配网专题图中用户资产的职能管理部门, 负责发起用户设备配网设备异动流程, 按流程要求做好配网基础数据准确及时录入系统, 确保用户设备异动后电网数据及时准确更新到配网专题图中;负责用户设备配网专题图的成图及图形调整工作;负责单线图、开关站图的审核, 确保配网专题图准确性、实时性。
配网设备异动流程运转时间要求: (1) 不涉及配网专题图中系统图以及供电范围图变化的, 在现场设备变更前3个工作日发起异动流程, 在工作完成前30分钟完成配网专题图更新, 具体时间可按运检数据维护工作要求执行。 (2) 涉及配网专题图中系统图以及供电范围图变化的, 运检生产管理专职应与设备停役申请、设备投运/退役申请同步提交调度运方审核, 调控员在工作汇报结束后15分钟内、设备复役操作前完成配网专题图更新。 (3) 配网运检班组应在现场作业结束后1天内完成异动申请单归档。
配网专题图调度应用要求: (1) 调控员应根据所掌握的设备状态变更情况及时在配网专题图中进行开关置位及挂、摘牌等信息维护及检查。 (2) 调控员应在接到调度指令操作结束的汇报后5分钟内完成配网专题图中的开关置位及挂、摘牌工作。 (3) 调控员应在接到故障现场查勘结果汇报后5分钟内完成配网专题图中的开关置位及挂、摘牌工作。
2 评估与改进
(1) 配网设备规范化命名给配网电子图形平台的带来了大量信息维护工作。随着《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网设备调度命名规范》等相关规定的颁布, 大量配网设备的命名都需要更改, 为保证“图物相符”, 配网电子图形平台中的设备信息也需要同步更新, 这就给平台的信息更新维护带来了大量工作。相关部门要做好更名计划, 和整改期间的风险管控措施。 (2) 10 (20) 千伏分支线调度权的上收使调控员的开关置位及挂、摘牌工作量成倍增长。根据“大运行”体系建设方案的要求, 杭州公司已全面实现10 (20) 千伏分支线纳入调度管辖范围。调控员需要对分支线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施掌控, 十倍于主干线数量的规模使开关置位及挂、摘牌工作量成倍增长。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做好风险预案, 调控员也应及时做好自我调整, 适应新业务带来的挑战。 (3) 抢修指挥工作给配网电子图形平台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配网抢修指挥业务纳入调控范畴, 低压用户相关信息引入配调电子图形系统变得十分必要。采集低压用户实时信息, 实现调度应用、故障抢修指挥平台互联互通, 有利于配网调控、抢修业务的统一高效管理。 (4) 配网电子图形平台与主网电子图形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受到主、配网电子图形系统生产厂家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两系统间的信息交互还不是很通畅, 应进一步增进配网系统与主网系统、以及不同配网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目前, 公司正考虑引进D5000系统作为统一的系统平台, 实现主、配网数据的互通。
3 结束语
通过规范异动管理流程确保配网设备“图物相符”, 为电网调控、抢修指挥、运维检修等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随着“大运行”体系建设的全面完成, 中压配电网全面纳入调控范畴, 对配网数据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 各地配网电子图形系统的纷纷上线, 如何管控设备异动带来的电网风险, 杭州公司的做法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摘要: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在配网电子图形上线之初, 就严格配网设备异动管理, 对运检、营销、检修等相关部门进行约束。通过对该规定的贯彻执行, 八年多来, 杭州市区从未发生过因电子接线图不准确而导致的误调度、误操作事故, 并将这一成功经验推广到整个杭州地区, 将配网设备异动产生的安全风险限制到最低。
关键词:配网设备,异动管理,图物相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成本预估;成本模型;机械制造
1 成本概念及其构成
成本会计中对于成本是这样定义的: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经济资源牺牲进行对象化计算的数额。按其经济用途或职能可划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大类。
非制造成本包括:开发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等,对于这一部分成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每一产品中应分摊的比例,在总成本中以一定的百分比出现。
制造成本由直接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组成。其中加工成本又包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成本两部分,这两项成本与产品的工艺流程高度相关。
1.1 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材料也称原材料,指加工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部分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和辅料等。材料成本可以根据材料的消耗和材料购买成本计算得到。材料的消耗包括三个方面:进入最终成品重量,加工中不能回收的边角料,和生产中产生的不良品。直接材料的购买成本为材料到达工厂所产生的费用总和,应包括运输费(运入)、销售税金以及关税等。
1.2 加工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也称为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是指再生产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和制成产品所耗用的人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以及各种福利费(包括社会保障基金、医疗保险等)。
制造费用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各种费用。
(1)折旧费,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厂房折旧。通常情况下采取直线折旧法计算,计算公式为:年折旧额=(资产原值-资产净残值)/折旧年限。
(2)利息费用,是指企业投资时所使用资金的融资成本,如果投资资金来自于贷款,利息费用即为需支付的利息;若投资资金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利息费用则是这笔资金的机会成本,即这笔资金投向其他方向所能产生的收益。
(3)设备维护和修理费用,这部分费用中包括日常的维护,周期性检修,以及设备故障时维修的费用。同时,设备配件也应记入该项费用。这项费用可以根据工厂历史纪录进行估算。
(4)能耗费,生产过程中各种能源消耗的费用,包括电力、煤气、煤炭、燃油等。
(5)加工经常费用,工业用水,冷却液,润滑油等。
(6)工具费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模具、夹具、刀具的维持与折旧费用。
2 成本预估模型
根据前一部分的阐述,产品成本分为与工艺流程相关的制造费用,和相对独立的原材料成本以及非制造成本。
产品的原料消耗既可以根据最终产品与生产过程损耗和良率来计算,也可以直接根据产品制造BOM来确定。根据原料消耗和原料购买成本即可得出直接原料成本。
我们注意到,工厂中某一特定工序进行某项加工时,在相同的时间内所产生的制造费用是基本固定的,如一台冲压机台运转一个小时的费用基本是固定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设备的占用面积、能量消耗、设备投资、及所需的工人人数等,计算出每个工序或每台设备的单位时间上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数值,这一数值我们可以称之为设备费率。设备费率可以完全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得出,在计算成本时只需将产品工艺流程中所需的各个设备的工时乘以该设备的费率,即可获得该产品的加工成本:
加工成本={(设备1工时×设备1费率)+□□+(设备n工时×设备n费率)}
将产品的原料成本、加工成本在加上一定比率的非制造费用即可得出产品的成本。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加工成本)/(1-非制造费用比率)
3 基于工艺流程的成本预估基本流程
(1)根据产品制造BOM确定原材料构成。
(2)根据产品的工艺路线确定:产品生产所需的工序和使用的设备、模具、夹具等,产品在各工序中的工时定额,各种原材料定额。
(3)从财务部门获得各原材料的购买成本,并计算出单件产品的直接原料成本。
(4)从生产、设备、财务等部门获取相关设备的折旧费、维护费等制造费用的历史数据和工人工资,根据获取的数据计算出相关设备的设备费率。
(5)根据设备费率和工时定额计算出加工成本。
(6)按照前一部分中的公式估算出产品的成本。
4 基于工艺流程的成本预估展望
本文对基于工艺流程的成本预估的理论依据、模型、流程进行了讨论。成本预估工作在对于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在以下方面做进一步研究,使得成本预估更加实用化、体系化,将对企业的经营产生更大帮助。
(1)建立基础数据库。基于工艺流程的成本预估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和历史数据座位支撑,这些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成本预估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这些数据牵涉到生产、设备、财务等多个职能部门,应由各部门共同统计、制定,建立详尽、完整的基础数据库,供各部门查询使用。同时,应设立专人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并在一定时间内,如每半年或一年,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修订,以使得數据能正确反映生产运营的变化。
(2)对基本的成本预估模型进行进一步开发。在已知条件不同(如已知信息不完整)、用于不同子行业(如冲压、车工等)都需要不同的成本预估模型和方法(如粗估、精估等)。
(3)运用成本预估的结果改善工艺规划。通过对成本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寻找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机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利润为:利润=价格-成本。获得制造成本上的优势,对于一个制造企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4)实现成本预估的数字化。成本预估工作虽然复杂而烦琐,但却对企业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实现成本预估的数字化,可以降低相关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成本预估的速度和准确性。而建立基于工艺流程的成本预估模型和标准数据库,是数字化成本预估的前期必要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欧阳清,杨雄胜.成本会计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马自勤,王秀伦,欧阳清.机械制造工艺成本估算模型[J].现代制造工程,2005,(5):87-90.
【机械设备管理流程】推荐阅读:
机械设备委托管理协议09-16
004机械设备管理制度06-18
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09-21
机械设备管理及报废制度10-26
机械设备管理办法教案11-27
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09-09
梁场机械设备管理制度12-02
机械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05-30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制度09-25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拆装安全管理合同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