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文化建设对餐饮业发展的重要性(精选13篇)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餐饮业之问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企业文化的竞争将成为餐饮业问新一轮竞争的重点;餐饮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餐饮业人本管理思想的定位,恰恰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民营餐饮业发展的突破口 关键词
企业文化;餐饮业;突破口;发展
注明:此页无页码
目录
1前言„„„„„„„„„„„„„„„„„„„„„„„„„„„„1
2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1
2.1改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2
2.1.1改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民营餐饮业发展的关键„„„„„„„3
2.1.2制定系统的、切实可行的餐饮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制定系统„„4
3.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4
3.1消费者需求变化转移到文化品味的需求„„„„„„„„„„„„„„„5
3.1.1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4
4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人本管理„„„„„„„„„„„„
5注明:此页无页码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现代餐饮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企业文化的竞争将成为餐饮业间新一轮竞争的重点。餐饮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餐饮业人本管理思想的定位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民营餐饮业发展的突破口
2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对企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或破坏作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生产力。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行为和企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的外延是指企业的经营文化,管理文化和教育文化。其实质就是企业内部的物质、制度和精神诸要素间的动态平衡和最佳结合。它的精髓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
2.1改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企业经营文化的建设要以消费者为中心,确定企业与社会间的和谐关系。经营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的特有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是企业经营实践的产物,可分为经营观念和经营行为。经营观念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设定的战略思想。经营观念随着环境的变化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变化过程。通过企业精神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企业精神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企业的领导和职工认同的群体意识,它是一个企业的优良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的总和。在企业文化的结构系统中,企业精神居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是企业内部团结向上的凝聚力,是企业发展前进和精神动力。企业的精神是以尊重社会、服务社会为主体的,良好的企业精神能很好地塑造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1.1改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民营餐饮业发展的关键
餐饮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总会困资金、采购、营销、竞争等方面的因素而出现困难;同时,由于政府一些新法规的实施。而使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会出现一些裂痕,这种裂痕将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改善
企业与社会之问的关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2.1.2制定系统的、切实可行的餐饮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制定系统
制定系统的、切实可行的餐饮文化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制定系统,即在重新梳理餐
饮企业宗旨和发展战略,并在通过明确的战略目标与战略定位、适度调整文化建设方向和理念的基础上,按照餐饮文化建设推进工作的需要,制定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可操作性强的系统性工作方案。要求至少应覆盖10个方面内容,体现出6个“明 确”:即企业的核心发展战略、企业哲学和宗旨、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经营战略、企业制度化建设、企业管理要素、企业员工行为准则、企业视觉形象、企业服务及产品形象、企业的社会形象,以及明确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和方向、明确的企业价值观、明确的企业文化个性化特点、明确的创新发展原则和重点、明确的全员参与精神和要求、明确的竞争取胜原则和路径,同时还要在企业持续的宣传教育中,不断灌输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大力弘扬与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精神和社会发展相 一致的价值体系,千方百计地激发员工投身企业文化建设的信心和热情。
3.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市场竞争的重点转向于企业文化的竞争。现代市场竞争的重点在不断转移是餐饮业通过文化组建设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从量的竞争到质的竞争,从产品的竞争互促销的竞争,最终导致了企业营销策略的变化 这种变化引起了人的对品牌的追求,是人的更深的追求,即企业文化的追求。
3.1消费者需求变化转移到文化品味的需求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根据恩格尔定律、消费者需求开始一点一点地从“务实”向“务虚”转变。在购买实物产品时,消费者对能否得到相应的咨询、培训、售后服务等相关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购买环境,销售人员的态度、言行、举止、专业知识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3.1.1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餐饮体系中,多数菜肴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尤其是以食文化著称的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深入挖掘每道菜的历史与文化的联系是从业人员的责任,是从业人员提高素质和良好服务意识的体现,是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的良好基础。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从业人员的用心服务。用心服务要求服务人员要全身心地投人到工作中去.以自己的真诚服务去解决尚未发现的不足以获得客人的超值满意。用心服务是提前半拍的服务,想客人之所想,及客人之所需。而要想实现用心服务,服务人员必须要有一个和睦、温馨,积极向上的环境,要有一套能培养人和调动人的制度和规范。拓宽“人本化”管理之路,让员工真正担当起主力军的责任。把餐饮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与经营管理中
重视人、相信人、要理解人、发展人的 人本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造一个上下沟通渠道顺畅,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反馈,成绩和贡献能够及时得到肯定与表彰,个人的职业发展可获得支持和培养,有途径有机会参与管理和被选贤任能,以及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形成真正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局面,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员工身上蕴 藏着的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变被动参与文化建设为主动推动文化建设,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餐饮文化建设推进工作主力军
4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认为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以激励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管理的核心和动力。企业文化的精髓在于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企业文化的功能具有振兴、协调、凝聚、美化和育人的效率,它有助于企业的人本管理、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形成和培养。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企业 .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考 ’核、提高服务意识、技能和质量,实现企业的良好目标。企业与社会之问的关系,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企业人本管理是现代民营餐饮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的三大因索,其深刻体现了企业文化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和人员的素质。同时,把员工队伍培养成为一支富有学习精神的学习型团队。餐饮文化建设的发展进步是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创造的结果,从餐饮文化建设发展战略的角度看,除了继续坚持、强化上层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外,有意识地引导带动广大员工努力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方法,并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加以深入探讨研究,培养创建出一支富有学习精神的学习型团队,业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展望发展,拥有学习型团队的企业必将会成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将更好地促进现代民营餐饮业的发展。
5.结束语
在XXXXX大学XXXX系工商管理专业学习了3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的生活过得更充实,现在我把自己所掌握专业知识都表现在毕业论文中。正是有了你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XXXXX大学,XXXX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
致谢
本毕业论文在导师XXX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方案论证到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无不凝聚着XXX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3年的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导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衷心的祝福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参 考 文 献
【参考文献】
[1]罗长海《企业文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6
[2]许鹏、陈力《企业文化》人民出版社
管理的概念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总体而言, 管理 (Manage) 是社会组织中, 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一书中把管理与文化明确地联系起来, 他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科, 还是一种文化, 有它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管理文化是指将一个组织的全体人员结合在一起的标准和行为方式。
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重落实轻口号, 重执行轻宣贯, 突出“管理”, 是基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的, 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 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 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等管理条线、管理模块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 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 能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
二、企业管理文化的主要内容
企业管理文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 (制度文化) 、高效的执行力和行政效率 (执行文化) 、融洽的团队管理队伍 (团队文化) 。
(一) 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认为,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 即以尊重人的人格、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 成功企业之所以取得成功, 不在于它们的资金、技术、设备、建筑物、销售网络等硬件, 而在于有致力于人的发展的企业文化。人是企业管理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企业管理中人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企业内部来说, 管理文化要注重关心并体现出对员工充分的尊重, 制定实施针对整体员工有层级和目标的管理办法, 并保障员工顺利的晋升空间, 以有利于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 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最根本目的, 即企业的稳定与发展。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文化, 应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 体现于让员工以顺畅有序的方式参与企业发展中,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增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吸引力与约束力。
(二) 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作出的选择, 是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 是长期积淀的产物,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员工所共同持有的, 是支持员工精神的主要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艰苦努力的结果, 是把所有员工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 是企业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不管社会如何变化, 产品会过时, 市场会变化, 新技术会不断涌现, 管理时尚也在瞬息万变, 但是在优秀的公司中, 企业价值观不会变, 它代表着企业存在的理由。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 只有当企业内绝大部分员工的个人价值观趋同时, 整个企业的价值观才可能形成。与个人价值观主导人的行为一样, 企业所信奉与推崇的价值观, 是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行为的内在依据。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菲利浦·塞尔日利克说:“一个组织的建立, 是靠决策者对价值观念的执着, 也就是决策者在决定企业的性质、特殊目标、经营方式和角色时所做的选择。通常这些价值观并没有形成文字, 也可能不是有意形成的。不论如何, 组织中的领导者, 必须善于推动、保护这些价值, 若是只注意守成, 那是会失败的。
(三) 创新企业管理方式
企业管理方式对于企业而言十分重要, 可以说企业管理方式是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通过建立企业管理文化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实现优秀管理资源的整合和传承, 从而使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起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和管理体系, 有效推动企业内部资源的科学分配, 使企业管理的层级之间、部门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进而在健康发展的常态化管理动作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 使管理理念和管理动作的创造性发展成为企业日常管理的常态化动作, 更为有效地激发企业内部员工的创造性和向心力。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资源依托型逐渐转变为创新驱动型, 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要不断革新自身技术, 做好市场拓展, 更重要的是自身在管理思路和经营理念的创新, 这种创新意识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对市场的判断。
三、创建国有企业管理文化的途径
(一) 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文化
东方文化认为人性善, 形成了群体本位价值观, 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经验是, 集体奖励的激励制度、重视团队合作、更易出现员工公民行为等。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属于群体主义文化下的文化管理。单个企业成功的例子是海尔管理模式, 支持了海尔20几年的高速成长壮大, 对海尔管理成功经验的具体分析, 在《海尔企业文化的结构、功能分析与启示》一文中有所总结;温州企业之间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是供应链上企业联盟成功的例子;这些成功的例子, 都是以群体主义价值观为文化支撑而形成的。
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文化要结合国家的国情、企业的发展目标来建立企业文化模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 建立全面反映企业员工劳动的个人价值体现文化, 重点是在企业内部分配上, 建立并不断完善体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形式。对劳动成果的不同表现形式都给出合理的计量方法, 以实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理管理体制的要求,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计划管理文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对政府的传统计划管理依赖减少, 企业经营的自主性不断加强, 政府宏观上的指导性计划和市场作用的发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重要。这就要求企业管理文化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计划管理面对的这些改变, 在重视政府调控性计划从政府经济宏观调控的同时, 注重市场作用的发挥特别是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不断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 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紧跟经济发展趋势。
(二) 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引入全新企业管理理论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国有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在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和社会经济稳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瓶颈, 想要彻底扭转国有企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除了要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从制度上就是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 国有企业除了需要内强素质, 大力推动经营发展的市场化步伐, 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在内部管理方面更应该注重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 从根本上推动国有企业与经济发展接轨工作, 打造健全完善的企业文化, 实现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三) 建立全面的企业管理文化, 需要注意特殊性要求
企业作为一种经济行为的主体, 必须要遵守市场运行的规则, 同时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为指导, 规范和指导企业行为, 因此企业管理文化体现出明显的政策性。例如国家制订了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政策, 是形成多种分配方式的前提, 由此而产生了企业管理文化的另一个特殊性需求, 即阶段性和时效性。企业的管理文化在反映一定阶段国家政策的同时也体现出它的实施效果, 并且这种反映政策性的阶段性也说明企业管理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管理文化的持续性和软约束性。企业管理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能在长时期内指导和规范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 从而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约束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文化;油田企业;发展;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文化是企业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企业的符号、员工的工作信念等等。很多学者曾对企业文化有全面的概念界定,但目前还没有得到统一。总体看来,企业文化旨在通过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在基本信念和认知方面达到统一后,为解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共同努力。
因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企业文化呈现多样性和多元化,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频率在不断的增多。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遵循的原则也在趋于同化。因此,企业文化的建立对企业尤其是油田等大型企业的发展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油田企业
油田企业是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支撑的企业,油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鉴于油田企业的工作性质,油田企业属于技术、资金和人才都较为密集的企业。作为国家的大型企业,其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成熟对同行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成长和不断进步,这种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导向功能
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能够帮助企业在机会和困难面前进行准确的抉择,能够正确的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同时对企业的员工形成良性的影响,并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共识,进而跟随企业的脚步为其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约束功能
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成熟,企业会以文字的形式对每一时期的员工进行灌输和要求。只要是企业内部的员工就必须遵循这些基本的要求,与企业统一信念,共同努力和奋斗。
一般,成熟的企业文化的内容不会仅限于制度的要求,会在个人的道德水平等方面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不断的成熟,不仅仅是引导企业走向成功的过程,也是在不断约束员工的过程中提高其自身素质的过程。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员工脱离学校学习后,对其进行约束、管理,帮助其不断提升的另一种方式。
(三)凝聚功能
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建立和成熟,企业内部的员工会在价值观念以及道德理念等方面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企业内部的员工很容易在任何问题面前形成共识,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的凝聚力,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度过难关、齐头并进。
有着统一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的企业员工,会将企业和工作作为自身很重要的一部分,会“爱企如家”。
(四)激励功能
良性的企业文化更能体现企业对员工自身能力的肯定和个人的尊重,员工之间、企业领导和员工之间等表现出的鼓励、肯定与支持,能够使员工在企业范围内受到很大的鼓舞。因此,在这种文化氛围下的员工很容易被激发出其个人的潜能,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缓解功能
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面对自身的问题,也将面对客观的大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企业文化在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以道德引导性、观念正确性为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所以,当企业内部员工或者部门之间因某些问题产生分歧,企业文化将会促使其进行自身的调节,有助于企业内部的矛盾缓解和统一性;当企业面对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时,企业文化也将帮助其进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抉择,能够快速的适应周边的环境,逐步完善企业自身的形象。
(六)辐射功能
随着企业文化的逐渐成熟,企业文化作用的发挥将不再仅限于企业内部,企业在同行业甚至区域内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成长。
由此可见,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将会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在带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将会促进员工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发展,进而带动企业的成长。
四、油田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油田企业作为组织庞大,对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企业,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并通过成熟的企业文化带动周边行业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油田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宏观规划
企业在建立企业文化之前,应该进行宏观的规划。确立企业文化建立的核心,避免在企业文化建立以及逐渐成熟的过程中进行更改,这样一方面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另一方面会影响企业在员工心中的地位。
(二)持续性
企业文化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很多企业在成立初期会将企业文化作为建设的重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企业会放弃,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的影响也将无从谈起。
(三)时效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外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显现,鉴于国内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为了更好的进行国内外企业沟通和合作,我国的企业尤其是油田企业应该注重吸收国外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点,并能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对文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使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实施能够增强企业在相应社会背景下的发展与成长。
五、结论
油田企业作为大型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更好的树立企业的形象,帮助企业不断的成长,同时,在同行业以及相关领域内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成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奎昌.建设特色企业文化 促进石化企业和谐发展——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石油石化,2009(03).
[2]侯立行.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及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 ,2004.
一个企业要想健康发展,成为百年老店,企业的规章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就没有办法对其员工进行相应的约束,也就没有办法具体的告诉其员工,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如果企业没有规章制度,员工就不知道如何处理公司的正常业务,只能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长而久之,员工的心思就不会放在公司的业务之上,而去揣摩领导的心思,搞人际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对企业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落。在这里所指的企业规章制度其实就是指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按照通俗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指集企业全体员工的智慧,共同制定的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准则。
方方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是我们企业及其员工一切行为的原则与根本。这是我们公司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条。在一个企业里,如果根本没有诚信可言,企业如何能够发展得好呢?像美国的安达信公司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为了追求公司的利益,一味满足客户的需求,虚报财务报表和账目,引导股民错误的投资方向,其最终的结果怎么样?以前,是每一名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大公司,现在却是无人问津。我们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诚信对一家企业是多么的重要。魏老师有一句话说的好,对待上级、同事、下级和客户都要以诚相待,一是一,二是二。只有在公司树立起这样的信念,才能把我们公司的业务做好,才能为公司的股东、员工、客户以及合作伙伴带来双赢的结果。
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达程度。作为全国餐饮行业组织的中国烹饪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餐饮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他们积极配合各级政府机构,团结各级行业协会,带动众多餐饮企业,做了大量行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春节前夕,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谈了烹饪协会在推动行业文化建设和餐饮产业发展方面的几点体会。
苏秋成说,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与融合日益深入。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文化的饮食就没有魅力,饮食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要素已经渗透到餐饮业发展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传统技艺、食俗、节庆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餐饮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因此,我们首先要将饮食文化建设列入行业的重要工作范畴。要通过餐饮文化建设提升我国餐饮行业的整体素质,加强餐饮行业文化基础建设,重视餐饮企业文化建设,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进诚信建设,完善职业道德体系;要打造中国餐饮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框架,力争使中国餐饮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动中国餐饮走向世界,提高中国餐饮文化国际竞争的软实力,使中国美食成为全球共享健康食品、使中国烹饪理念成为世界餐饮主流文化”。
增强品牌意识推动中国餐饮走向世界
近年来,烹饪协会坚持思想理论创新,引领全行业准确把握餐饮业发展的时机,及时抓住重大问题,总结新鲜经验,对餐饮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做出了初步探索。
苏秋成对记者介绍,为发掘传统饮食文化的底蕴,协会根据历史和现实影响,培育了一批菜系之乡和饮食文化名城、名镇、名街、名店和名菜、名点、名小吃。这些品牌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在饮食文化的弘扬上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仍然对餐饮业发展和饮食文化建设起着标志性、示范性作用。
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好地方特色资源,办好一个特色文化节庆活动,不仅能促进文化的交流,还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协会多年来在不同地区,会同各级政府部门、各省、区、市协会举办各种类型的美食节庆活动,对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传统饮食文化、促进当地的文化生活及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树立行业品牌的意识,宣传行业榜样的作用,协会每年都在进行餐饮百强企业的评选活动。目前,这一活动不仅在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还成为了广大新闻媒体
关注的行业标志性活动。另外,由《餐饮世界》杂志开展的十佳企业、十大人物评选,也越来越受到业内外广泛的关注。
中国餐饮“走出去”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苏秋成说,目前中餐在海外的整体宣传和推广较为缺乏,使得外国民众对中国饮食文化缺少全面的了解,加上西方少数媒体别有用心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当地民众,损害了中餐的形象,不仅使得海外中餐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更使中餐“走出去”步履维艰。
为了消除国外民众对中国饮食文化和中餐的隔阂与误解,协会一直强调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饮食文化,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餐饮业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协会每年都积极组织国内的餐饮企业赴海外参观考察,精心设计参观内容,力争有所收获。同时,协会还热情传播三资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与外国餐饮机构、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也为中餐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2010年,协会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了中国美食节,引起轰动,受到法国官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当地餐饮业社团和民众的称赞和欢迎;2011年,在意大利成功举办了欧洲中华美食节活动,展示了精湛的中餐技艺,促进了东西方烹饪文化的交流。此外,受国务院侨办委托,协会还多次组织中国厨艺绝技表演团赴世界各地慰问海外侨领,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饮食文化。2012年协会将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在海外加大中餐文化传播力度,多种形式弘扬中国饮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助推优质服务加快餐饮企业申遗步伐
苏秋成表示,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今后协会仍将以促进行业文化建设为己任,一如既往地会同各级政府机构、各级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团结广大热衷饮食文化的人士,在餐饮行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大力做好全行业的文化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餐饮产业与饮食文化紧密融合、共同繁荣,把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体现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不断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和弘扬众多的饮食文化资源,使其不仅能传承发展下去,也能为餐饮企业品牌树立、持续发展,进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带来巨大的推力;恢复“中国烹饪协会饮食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加强餐饮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做好餐饮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了解各地区饮食博物馆、纪念馆、研究会等现状,营造鼓励文化创意的良好氛围。
二是倡导广大餐饮企业全面建设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持和帮助企业将餐饮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自主创新、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营销服务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中,着力打造源于主业且能够让消费者长久认可、在国内外市场上彰显强大
竞争优势的品牌;引领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团结各级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培训规模,优化培训结构,调整培训内容,为解决行业人才短缺出一份力。
在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正在向纵深发展的严峻形势下,我国企业在思考如何获得更多利润的同时,也要传承并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成功经验,分析其之所以支撑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发展的深层原因,从中发现规律和亮点,来指导本企业文化建设,达到以文化促发展的目的。
目前不少外国优秀企业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企业文化:
日本的新日铁:
(1)高度重视管理。新日铁强调“精”、“细”,强调规范化,讲求高质量、高要求,认为现代管理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力图通过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把员工的力量统一起来。
(2)高度重视创新。新日铁特别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经验。在学习和借鉴中,他们不是简单模仿和照搬,而是经过消化、吸收后为我所用,形成了特别善于创新和特别注重创新的精神。
(3)提倡勤俭精神。日本企业文化吸收禅宗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把职业中的劳动提高到一种神圣义务的程度,主张“最低限度的个人消费及严格履行日常工作义务”。欧洲安赛乐-米塔尔:
(1)兼并重组过程中不同企业文化的良好融合。米塔尔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对并购造成的风险远远大于并购企业过程中的项目风险、品牌与渠道风险及人员管理与使用风险,正是前者的有效处理,使后者可能出现的危机迎刃而解。
(3)严格的理性管理。米塔尔的组织机构设置严密、管理集中、讲求实效、富于理性,并随企业规模、市场情况、生产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人员配备方面,注重人员能力、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方面的选拔,要求管理人员技术过关、能力过硬、有较强的管理水平。但反观我们国内的企业,很多企业都没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有自己企业文化的,也不够健全。我想这个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内企业竞争不过国外企业的原因之一吧。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丰富多彩生活的宽松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能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把员工凝聚在企业周围,使员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把个人的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从而凝结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老板和高层,认识要统一,要能够正视弊病、缺陷和不足,正确对待暴露出来的问题,而不要掩盖问题,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就会缺乏明确的目标,而陷入盲目和流于形式。
其次,要明确企业未来对人员的要求,以及未来发要求与人员现状的差距。
再次,要作为一个项目,由专人来进行。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局观念,进行整体规划,有计划地进行。不能想到那就做到那,尤其不能为了如期出期刊而乱拉文章凑数。
一、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
保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占领企业文化阵地, 通过发挥先进文化的指导、引领、塑造和激励作用, 不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形成一种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工作准则、管理手段等, 具体体现在:一是诚信文化。诚信文化是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础。在以诚信为核心的诚信文化建设中, 要大力开展诚信和职业道德教育, 要建立强有力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 塑造保险公司诚信形象, 由于保险公司的性质决定比其他企业更需要诚信体系的建立, 必须将诚信文化及诚信意识贯穿于保险公司的各项工作之中。二是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保障。加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要倡导团队精神, 培养从业人员务实的工作作风, 加强保险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保险专业人才队伍、营销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保险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 因此保险公司更需要团队文化, 造就一个吸引人才的磁场, 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保持集体的团结和融洽, 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通过倡导企业精神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 引导员工树立理想和信念,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个人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 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 增强员工对公司发展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三是服务文化。保险公司把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 把维护广大被保险人根本利益贯穿于整个保险活动之中, 形成“服务大局, 勇担责任, 团结协作, 为民分忧”的企业精神。服务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体现。服务质量的高低、服务效率的快慢、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就成为体现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 保险公司必须注重服务文化的建立, 使售前、售中、售后环节都具有保险公司的特有服务文化。四是创新文化。保险公司必须具备创新文化, 始终要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紧密结合保险企业实际,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 创造性地开展保险工作, 加快推进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是保险企业文化的动力, 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在法规框架内推出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各种形式的创新, 要深刻把握保险公司的发展规律, 不断创新发展理念, 不断创新思想观念、不断创新产品、不断创新服务、不断创新技术, 选择科学的发展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实现保险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 加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适应了当前保险业改革发展重大方针政策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保险业做大做强的客观需要
近几年来保险公司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还不强;企业文化在地区间发展程度还不够平衡;对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对保险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还存在恶性竞争破坏保险资源、行业形象不佳、一些从业人员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混乱等问题。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还不够。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 认真努力解决。
(二) 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文化在整合企业内部资源, 构建核心竞争力上具有独特作用。我国保险企业与国外保险企业在经营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健全的企业文化。
(三)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保险企业的必然要求
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建立和睦融洽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 有利于形成保险业发展的友好型外部环境, 使全社会关心保险、正确认识保险、支持保险, 有利于处理好保险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 以便保险公司充分地发挥社会职能, 更好地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一) 提高认识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
实践证明, 企业文化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 又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保险公司要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 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公司的发展目标, 并结合自身资源特点, 形成保险公司特有的企业文化。
(二) 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必须形成科学的制度, 要把长期的经验积累融入到管理之中
加强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和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加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提高全员整体素质, 进而推动保险公司的发展。
(三) 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必须要深入到保险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通过制度的执行力, 使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得以充分的发挥作用, 实现公司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项目管理 存在问题 影响因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的不平衡
在现实实践过程中,一些重点的工程或者好的项目,企业文化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公司在这些方面积极贯彻企业文化建设,制定实施纲要,规定项目文化建设的标准,雷厉风行,措施得力,规范到位,有声势,有实效,文化建设做得有声有色,而在小项目、差项目,企业文化就受到了漠视,行动迟缓,标准不高,没有什么实效。
(二)工作不够扎实
虽然有很好的实施方案方针,但是一些项目却没能将公司的文化理念体现到各项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致使项目的文化建设与项目的实际管理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相符现象。此外,有的项目只是对工作部署提出了一般性的要求,缺乏考核及评价体系,工作落实相当困难。
二、具体影响因素
(一)制度因素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纽带和桥梁,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将企业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整体而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制度的建设还将影响到关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等问题。企业的法律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大的文化环境对企业在约束和影响的反映,体现了企业制度文化的共性。而企业不同的组织形态以及管理形态则体现了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经营特点,是企业制度文化中的个性因素。由此可见,企业制度文化实际上是共性和个性的良好融合。
(二)愿景因素
企业文化是为了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在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与企业发展的愿景都不相符合,那么就实际而言,这样的企业文化就并不是从企业发展中的愿景实践中产生和提炼的,也难以解决企业愿景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将对企业愿景的实现带来阻碍。由此,项目管理中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企业文化的形式,都应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相适应,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目标实现的思想和文化基础。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的愿景是企业所需要创造的价值,是由企业中的各项目的愿景共同构成的。而企业项目的愿景具有多种形式。由此,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文化建设应以培养企业员工的共同项目愿景为文化形成的基础,使共同的愿景成为项目实施的持续推力。共同的企业项目愿景一方面能激励员工尽最大的努力,将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人员融合到一个项目体系中,实现共同的项目目标。而另一方面,项目愿景的形成是对项目成员做有利于项目发展事情的鼓励。同时也为项目成员的行动提供了指南,增加了项目成员之间的沟通,从而推动项目成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人才因素
企业的项目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当前,企业项目管理向全球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上发展,社会上的证书热、培訓热、软件热也是对企业项目管理持续发展趋势的切实体现。企业管理者逐渐重视项目管理。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隐患,有些企业的管理者把企业的全部希望错误的寄托在某些咨询机构身上,幻想其是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一切问题良药。这种想法完全忽视了企业人才的重要性,事实上,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团队人员自身的素质的。
1.项目领导人员的素质问题
目前,企业中很大一部分的部门经理或者项目经理是从企业一线中提拔上来的。这一部分人员,到了经理岗位后,角色没有及时转变,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他们的管理水平也不是很高。因此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作为管理者的项目经理或者部门经理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更要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2.项目员工的素质问题
仅仅依靠高素质的经理,而企业项目团队中的其他成员素质底下也难以推动项目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因为项目中大量工作是普通员工完成的,如果他们缺乏必要的技能,或者不能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也不可能高效地完成相关的项目。企业项目团队中员工的素质主要包含着员工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及技术素质。要建立完善的企业项目管理体制,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项目管理,则必须提高员工的这三项素质。
第一,提高企业员工的道德素质。首先,我们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政治理论的教育,通过此种教育,使员工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从而使他们培养出正确的思想及道德观念。其次,要组织员工积极参与道德的实践活动,使他们的知识学以致用,因为理论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职工感受到自己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者,同时更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第三,要搞好宣传活动,通过文化宣传,可以使员工不断激励自己上进,学会明辨是非,进而塑造美好的心灵。
第二,提升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企业如果要发展,就必须重视文化建设,因为,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如果放松文化建设,那么企业发展就会变成无泉之水,很难再取得较大进展。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注意突出企业的特色,并且要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第三,增强企业员工的技术素质。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人才及核心技术的竞争。我们知道,科技的创新是与人的智慧的发挥息息相关的,同样高科技的应用与掌握,也是由人才来完成的。因此,要想拥有核心的技术同时掌握先进的机械设备,人的技术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那些高技术高科技的企业,更需要员工在掌握现有的技术的同时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不断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
(责任编辑:罗亦成)
通过组织认真学习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周亚夫的《医院发展,最终还是拼文化》一文,让我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医院是为病人服务的崇高职业,医院建设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与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医疗质量一样,常抓不懈,抓出品牌和成效,医院发展才能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
一直以来,作为业务科室工作人员,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医院的业务质量是占在第一位的,所以每次开会、学习,强调的总是要加强学习,全力提升医疗质量,而忽略了文化建设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周亚夫校长的医院文化发展理论,使我认识到科技与人文相互融合的重要性。当前,正处在新医改的攻坚时期,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而做到这些,仅仅靠抓医疗质量是不行的。优秀、健康的医院文化可以起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提高人的创造能力的作用,推动医院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医院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我认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加强文化建设
一要提炼医院精神。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医院精神,它是医院的灵魂。它注重人们价值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能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团队精神,从而使他们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要对医院发展不同阶段出现的成功管理经验、先进人物,感人事迹、社会贡献和责任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精炼定格,形成具备自身特点,有说服力、感召力、凝聚力强的医院整体精神。二要塑造医院形象。社会公众对医院的认识首先是通过医院的外在形象,在医院文化建设中,以医院的形象建设为突破口,来塑造医院文
化,具有易操作性、易接受性的优点。要将医院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融会在制度、流程、量化的管理中,不断引领职工,达到社会醒目、患者认可的目标。三要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经常性的新颖、健康的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是医院文化建设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它不仅可以使职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而且科室与科室、职工与职工、职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还可得到加强,有助于群体的价值观和医德的凝聚和升华,对强化医院文化教育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医院是一个直接面向人的特殊单位,在医院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满足人的要求,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对病人实施“人文关怀”。要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对病人的人性化关怀,为病人提供最方便、最便捷的服务。要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进行换位思考,诊疗过程中主动关怀,为病人进行贴心的人文关怀。其次对职工坚持“以文化人”。医院员工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事物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于他们的思想和观念,不能简单地用说教、灌输的方式去加以改变,而要坚持“以文化人”。要用人性、人文的思维和行为来感化和管理职工,让职工从内心接受医院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从而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强化职业道德的培训
医院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这种特殊职能决定了“德”在医这个行业中的特殊重要性。在医院文化的建设中,首要的是时刻提醒医护人员,要坚持一名医者的神圣职责,恪守“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因而,要强化职业道德培训,着重培养医务工作者正确的价值观念、崇高的思想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观念及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遵循医德目标所建构的医院文化才是社会所期望的医院文化。
四、加强制度纪律的约束
医院文化的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仅靠职工自发参与和领导重视,很难长期坚持,要抓住成效,不断将医院文化建设推向深层,必须要有严格的约束制度作保证。何况,制度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主要模式,严格的制度管理和严明的劳动纪律对任何医院都是必要的。医院的规章制度的约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促使医院职工养成自觉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习惯。只有制度纪律的约束,才可确保医院文化建设得以健康有序推进。
论绿色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已加入世贸,我国企业要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实行绿色营销.对绿色营销的含义、实施绿色营销的.背景、重要性以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 者:邵继红 作者单位:湖北工学院工商系,湖北,武汉,430068 刊 名:湖北农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AGRICULTURAL COLLEGE 年,卷(期):2002 22(1) 分类号:F420 X22 关键词:绿色营销 绿色消费 企业 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人本角度 引入 文化教育
企业培训是实现员工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工作行动,有效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过程,亦是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转变为经济效益的回报率的活动。因此,对企业来说,不能提升企业效益的培训是毫无用处的,进行培训不是目的,培训效果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效益才是企业所期待的。影响培训效果转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与之相对的采取创建转化氛围、构建转化机制等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有效实现培训效果转化的过程中,除了这些“硬”条件、“硬”操作外,文化教育的渗透与加强也是不可忽略的。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柔性力量,亦将助推企业培训成果的转化。
1 企业培训的根本目的
培训是企业为了提升员工素质、解决企业问题、实现企业战略而进行的一种投资活动,就员工个体而言,培训可以使员工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适应组织的更高要求、应付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受训者学习、理解、掌握、提升、转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养成新的行为习惯、为企业带来业绩的增长,这一系列活动目标的实现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而实现链条中的最后一步,培训才会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显示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培训的最终目标在于让员工掌握培训项目中强调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并且让他们可以将其应用于日常工作当中。因此,企业培训成果的转化就是培训根本目的之所在。
2 培训成果转化的现状
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个人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企业自身创造更多的价值,帮助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更有助于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培训对个人、企业、乃至社会经济都有着重要意义,而培训成果能够显现的前提是培训成果实现有效的转化。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培训工作仍处于摸索、学习阶段,企业和员工往往偏重于培训课程本身的过程,忽视了培训的实效性,财力、物力、人力都进行了大力投资的培训工作,其培训效果,往往卻是“雁过无痕”。
3 从人本角度看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
3.1 受训者个体差异对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
学习迁移理论指出,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会产生影响。参加培训的员工往往有着不同的学习、工作经历,知识储备、原有认知结构、思维定势、业务水平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受训员工中存在的这些个别差异性影响着培训的学习效果以及员工个人对学习内容的持久性推广和应用。受训者原有认知结构的组织性越合理、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个体脑中的信息就越容易提取,培训成果转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反之,可能性越小,效果也越差。
3.2 受训者培训观念对培训成果转化的影响
①应试教育的思想特征突出。尽管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在企业员工内心深处,来源于学校的应试教育思想仍旧根深蒂固。拿到及格分,考试过关,仍是不少学员个人的主要培训目标。这种普遍的应试思想使得学员能够全心投入培训,有效吸取其精髓,收获价值信息,并在以后学有所用变得不太容易。
②存在学习惰性,未能树立良好的终身学习理念。不少员工自认为在大中专院校已经接受了正规、科学、系统的教育,无须在工作中进行“再加工”,以“干”代“训”即可,因此,参加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培训过程中往往应付了事,培训过后,学习的惰性使他们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用新的行为方式来代替固有的、已然的行为方式,培训工作就此流于形式,变成了走过场。
③员工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些学员对培训的认识仅停留在表象,或是持有“培训无用论”,认为培训可有可无;或是持有“培训福利说”,将培训看作企业福利,忽略了自身参加培训的义务性,导致了对培训的漠视。这些错误认识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对培训工作的不重视甚至培训的无效。
④培训动机有误。动机水平的高低与培训成果转化呈正相关关系,有的员工认为培训只是为了增加自己升职的资本,只关心是否有机会参加培训,是否能顺利通过培训考核,至于能学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则很少关心。这种功利性思想明显阻碍着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
4 引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企业培训成果的转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员工的主观意愿和企业的激励政策和机制的相互促进。基于上述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培训过程中对学员的管理和教育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规范化、政策化和制度化层面上,而更应该根据成人培训所具有的成人性、在职性、短期性、社会性、复杂性等特点,关注学员个别差异、应有的心理需求等与人有关的重要问题,寻求一种以人为本的培训模式。
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不同,相较而言,企业培训的目的往往直观而单一,意在解决现存问题、创造更多的企业效益,因此,培训往往带有很强目的性,内容也极易偏向于增加学员的专业知识、提升学员的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等显性方面,而对文化教育的隐形力量略有忽略。面对受训员工存在的不利于培训有效化的思想和观念,文化教育自是应担任起义不容辞的任务。
我国学者对文化的定义,大致有两大维度: 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狭义定义认为文化是一种“精神”,作为动词就是“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素质”。
文化教育的灵魂在于蕴含于其中的精神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包含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文化教育则是以文化为根本载体,通过凝练和培育,组织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行为规范,并依此培植“文化场”,进而通过场中弥漫的“文化力”辐射和渗透进入培训教育过程,推动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
文化教育可谓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柔性教育理念,强调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组织的“文化场”中的“文化力”将以隐形力量约束和调动学员的行为与动机,达到培训过程中“软管理”的效果,助力于良好培训效果的形成和转化。
参考文献:
[1]汪辉.文化教育是提高电力企业培训质量的催化剂[J].中国电力教育,2012(4):29.
[2]罗碧华.有效实现员工培训效果转化的探讨[J].经济师,2006(7):147-148.
[3]张莉.浅论企业如何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3):215.
高校食堂的社会化改革一直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 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质性启动。
2011年8月, 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税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到几个关键点:一是要坚持学生食堂为学生健康服务的原则, 建立符合市场规律与展现公益性的学校食堂长效运行机制;二是要坚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比纯盈利性餐饮企业价格低;三是在学校食堂经营中引入市场化理念, 吸收具备相应条件的优质餐饮企业为学生服务, 通过公平竞争机制为学生提供多种用餐选择;四是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餐饮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融入社会服务业, 为更多的学校提供服务。
2012年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的关键年份, 教育部于当年年初发出通知, 对当年工作要点进行部署, 要求突出学生食堂的公益性。
2013年11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经营高校学生公寓和食堂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规定“对高校学生食堂为高校师生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收入, 免征营业税”。
一直以来, 我国的教育行业都带有公益性质, 高校餐饮保障服务直观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但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然不可避免地打破了那道看不见的“高校经济围墙”, “公益性”与“市场性”是不是随之站到了互相博弈的对立面呢?深入领会国家的总体要求, 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 根据当前的发展进度, 我们选择的经营服务模式不应该让其中一方难以为继, 而应该寻求一种方式, 让两者和谐共存。
2 对几种高校学生食堂经营服务模式的分析
经广泛调研, 总结多数国内、省内高校的情况, 笔者认为现行高校学生食堂经营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它们各自占据一部分市场, 各有短长, 发展前景不一。
2.1 个体经营者分割经营
这种模式主要是由学校向社会招标。第一种形式为引入一家或若干家经营者包干学校食堂, 这些经营者多数从事个体服务, 规模不大, 将食堂窗口分割后, 以提供风味小吃或快餐等为主, 经营方式灵活, 花色品种丰富。但因为中标后, 学校不再有固定资产投入, 从人员的聘用管理、伙食原材料采购、饭菜品种和定价, 到毛利率控制、经营状况等都由经营者自己说了算, 经营者的资质、经营能力得不到保障, 窗口流动性大, 存在层层转包等现象, 短期经营行为比较严重, 导致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质次价高, 管理混乱, 卫生堪忧, 难以监管, 易发生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学校采取这种模式的初衷是抛掉经营包袱, 以包代管, 结果却严重削弱了食堂的公益性和服务性, 可以说这种形式已经严重落伍, 制约了高校餐饮保障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第二种形式是模块包干, 将采购、餐具洗消、经营等环节分块招标外包, 由学校承担监管和串联责任, 此种形式使伙食价格、质量、安全的监管系数升高, 但服务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和可控性降低。
2.2 纳入连锁经营或集团化运营
第一种是完全外包形式, 但对经营者资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多为引入比较成熟的社会力量, 如大型餐饮连锁公司等, 以契约形式委托其经营管理, 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但在此种模式下, 后续投入同样难以为继, 食堂的公益性和服务性也难以长期保持, 监管环节存在较大难度和风险。第二种是学校后勤实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注册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经济体, 将校内服务实体融入社会服务业。这些高校注册的企业更加了解学校实际的内部管理体制, 逐步由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产业向现代后勤服务产业过渡。但是, 实际的转型和剥离过程是十分艰难的。
2.3 自主经营, 自我服务
自主经营模式下的自营餐饮以基本大伙食堂为主, 主要优势在于能更好地满足食品安全及公益化服务的要求。基本上, 大伙的存在具有不可替代性, 它承担了高校餐饮60%以上的保障性经营服务, 尤其是近几年, 伙食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 自营食堂的稳定优势凸显。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 学生校内就餐率达到90%, 基本大伙食堂根据学生消费特点, 确定了低价 (每份1.5元~2元) 、中档 (每份2元~6元) 、中高档 (每份6元~10元) 及高档菜, 基本大伙以经营中档、中高档菜为主, 较好地体现出高校餐饮的公益性和教育属性, 校内餐饮市场和就餐秩序一直比较稳定。另外, 基本大伙更加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 消费群体庞大, 大众食品需求量大, 因为高校食堂三餐须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开餐, 食堂必须配置相应的生产设备设施, 如馒头机、包子机、米饭生产线、和面机、切菜机、绞肉机、蒸箱、冷库、餐具洗消一体机等大型机械设备, 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 这是一般社会餐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不愿承担的。
但同时, 自主经营也代表了大包大揽, 缺乏竞争, 易导致经营格局守旧, 管理效率低下, 员工仍然存在大锅饭思想, 不利于员工的激发劳动积极性、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2.4 引入社会资源, 建立竞争机制
这种模式合理运营的前提是基本大伙食堂受到高度重视且运营成熟。毕竟校内餐饮市场虽然稳定、风险低, 但利润空间有限, 与社会企业的商业属性相违背。基本大伙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企业尚不能完全承担这份责任, 尤其当遇到市场波动异常, 或政策配套缺失时, 社会企业更难以保证公益性和服务性要求。
过去, 在众多因素主导下, 高校餐饮市场曾经格局分明, 外包与自营两类经营模式占据主流, 大部分实力相对雄厚、生源稳定、政策到位的本科院校以自营为主, 而多数高职和民办院校则采取外包的模式。但当前, 包括山东理工大学在内的许多高校选择在办好基本大伙食堂的前提下, 试水引入两三家资金能力、资质信誉、经营管理水平上佳的社会餐饮企业, 打破学校一家独营的垄断局面, 各方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良性竞争, 配套以完善有力的监管机制, 将使师生、经营者和学校都从中受益。
3 学校目前的餐饮经营服务模式
山东理工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5000人, 学生食堂由学校设饮食服务中心统一经营管理。多年来, 已经打破了靠学校吃饭的局面, 由单纯行政管理向以市场为主体的现代管理理念转变, 运用现代企业化模式进行管理。这种运营模式既减轻了学校负担, 又能为师生提供价低质优的服务, 更好地坚持了高校食堂的公益性原则。
但随着社会餐饮的发展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 基本大伙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经受了高校周边餐饮及网络外卖的剧烈冲击, 其中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在师生心目中的固有形象一成不变, 无法适应飞速变化的大众文化诉求, 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发展瓶颈, 需要以新的模式激发活力。2010年以来, 饮食服务中心将部分食堂转型为特色风味餐厅, 后来引进“中快”等大型餐饮公司参与经营, 不仅有效盘活了食堂二层以上部分的闲置资源, 还拉动了一层基本大伙的经营成果, 可谓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了餐饮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 山东理工大学的校内餐饮有学生餐厅13个、教工餐厅1个, 清真餐厅2个, 其中, 7家学生餐厅和教工餐厅为自营、3家以引进特色窗口为主、3家引进社会餐饮企业经营。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学生校内就餐满意率超过90%, 表现了学校餐饮工作良好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4 探索高校餐饮经营服务的多元化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 要“扩大社会合作, 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 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历了十余年的摸索, 高校餐饮服务保障工作不仅积累了经验, 壮大了实力, 更重要的是对改革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曾经占据垄断地位的自营餐饮 (基本大伙) 正逐步向着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转变, 对高校餐饮的运行效率、服务质量、经营成果和保障能力的提升有了更迫切的要求, 对服务对象的需求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包容。随着师生消费能力的提高, 尤其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更为丰富多元, 高校餐饮经营服务不能再故步自封, 食堂的布局不应再千篇一律, 而应进行科学谋划, 突出个性和层次, 以实现差异化消费群体分流, 甚至同一食堂内部也要层次分明, 功能优化, 甚至可以开发购物、休闲等多重功能, 伙食品种要实现多样化, 架构合理。
在新时期校园餐饮业建设与发展中, 应实现餐饮服务多元化及品牌化。但是, 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积极探索, 并通过试点积累经验, 逐步形成经营服务模式的多元化格局, 为高校餐饮服务的发展开创新局面, 发挥校园餐饮服务特色, 进一步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餐饮保障服务。
5 结语
高校食堂的社会化改革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社会及学校的普遍关注, 本文通过解读国家对高校学生食堂管理工作的政策及总体要求, 结合实际, 探讨了目前几种高校学生食堂经营服务模式以及学校的餐饮经营服务模式, 并据此提出了高校餐饮经营服务的多元化模式发展趋势, 以期为高校餐饮经营模式的优化与改进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沈新建.高校餐饮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J].当代经济, 2009 (10) .
[2]李震清.高校餐饮企业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1.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的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已经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物质条件,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就企业文化概念的构建以及其五大功能进行简要介绍,并重点就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深刻讨论,从而为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建议及意见。
关键词 企业文化;发展;功能;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概念的构建
通常来说,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是企业精神层面的反映,也是人类文化的内涵在组织中的体现。很多学者认为,组织文化是对组织政治经济各方面的体现,也渗透在组织的日常运作中。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许多学者都有自己的一整套理论,在这里主要详述一下美国哈佛大学组织领导学教授迪尔和肯尼迪的观点。迪尔和肯尼迪把组织文化理论总结为五个最重要的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其中,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外部环境,包括企业的运营状况等。而价值观则是指企业内部深层次的意识形态的部分,价值观作为企业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雄人物则是指那些对企业的成立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包括董事会成员、企业的劳模标兵等先进人员等。文化仪式则指企业所举行的一系列表彰活动及文化宣传活动等,这是企业文化的物态化,也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文化网络则是指文化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也是企业员工愿望和心态的最真实体现。
二、企业文化的五大功能
企业文化主要有以下五大功能:
1、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它能够引导企业的管理者及员工,能够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为企业制定发展策略等提供依据,从而引导企业不断进步并不断发展。始终坚持把正确的导向放在首位,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同公司党政保持一致,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公司党政的声音,及时、客观、充分地反映职工群众的心声;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时代主旋律,大力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2、约束功能
约束功能是指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内大家都默认的一种通俗的艺术形态,对于生存在这一文化之下的人来说,都必须要遵守这一文化,如果有谁要挑战这一文化,那便等于挑战整个企业,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3、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企业文化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使员工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当今社会,虽然很多企业采取绩效激励的办法来奖惩员工,但通过企业文化这个平台能把员工更好的凝聚在一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维护这个企业、这个品牌,从而达到激励的效果。
4、调适功能
企业文化的调适功能就是调整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各部门之间相互适应,达到融洽相处的境界,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当然,其中也包括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这一点上,企业文化也能够有所帮助,各员工通过学习同一种组织文化,不知不觉地彼此间的距离就会缩短,从而能够齐心协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5、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主要是指组织文化对除企业内部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或产生影响。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等等其他的方式来宣传组织的文化,从而增强组织文化的影响力,使企业或是品牌能够深入人心,提高品牌知名度及社会认可度。
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1、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提高其忠诚度
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引导企业健康的经营与发展。对于员工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从而加速企业的发展。同时,积极的企业文化也会培养员工的团体意识,从而更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凝聚
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职工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使用绩效管理的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员工能得到更高的工资,从而留住员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2、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成功构建,可以使员工在学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从而成为更加具有资历的员工,提高整个员工队伍的素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及忠诚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经济社会的大潮中不至于处于不利的地位。
3、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
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今社会,许多求职者在应聘时已经不仅仅只关注于薪资等物质层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等深层次的内容。对于这些求职者来说,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为这可以让求职者们感受到正能量,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工作。
四、企业文化重要性的启示
1、注意企业文化的性质
企业文化最终是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建设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文化型管理。学习型组织建设,是文化型管理境界所达到的手段、方式、途径;它是路、是桥、是船,是非常有效的。把学习型组织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改善心智模式、如何自我超越、如何建立共有团队、如何建立共同愿景等,这样具体方法应用起来对文化建设能够提供一个非常有效的渠道和方式。积极乐观的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相反,消极萎靡的企业文化则阻碍企业发展,因此企业领导者应时刻关注企业文化的变动,防止其发生不良的转变。一方面,在企业文化形成之初,管理者应该努力构建良好的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成熟阶段。领导者也应该关注其动向,防止文化变质。
2、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
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就是儒道法
三家。儒家、道家、法家思想中都蕴涵着许多古朴而先进的哲学道理,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并影响着中国政权乃至企业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是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思想源泉。儒家思想又称儒学,是由孔子创立并逐步发展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精髓是“修己”和“安人”,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五行。“仁”道强调“人”的地位,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具有高度的思想统一,最突出的就是“以人为本”,将“物”的管理和“人”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人”的管理为主导,发展为人,发展靠人;“义”道强调重义轻利,与现代企业价值观具有相似之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的直接目的是赢利,但绝不是唯一目的和准则,更高层次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奉献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感,提升形象。虽然企业文化始于国外,但是一经引入中国,便跳出西方管理理论的局限而融入我国文化体系之中,并逐步完成“企业文化的中国化”过程,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中国企业文化不可能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
参考文献 [1]陈春花,高成长企业的组织与文化创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陈霞,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08
[3]王晓春,价值观契合与企业文化文本:概念,测量及其关系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12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对餐饮业发展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对一线员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06-23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范文11-24
浅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07-24
浅谈建设企业文化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要性11-19
论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文化的长远发展12-17
专家对企业文化的理解10-24
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作用12-01
我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07-02
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作用探析07-26
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