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精选14篇)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1

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

在阅读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指导朗读,但重视朗读并不代表领着学生读,我尽可能的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

1、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这堂课上,我通过声音、想象和教师的语言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真正走进课文,朗读课文时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而非刻意的模仿或带有一定定势语调的所谓有感情朗读。如在朗读彩色的太阳一段时,我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描述春天的美丽,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很容易想象出春天美丽的景象,而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情绪和体验去朗读,学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真情实感。

2、理解与朗读相结合朗读能帮助理解,理解能促进朗读。在这节课中我将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与理解课文紧密结合起来。如再朗读绿绿的太阳一段时,我让学生理解“清凉”的意思,学生在朗读时自然把清凉的感觉读出来了。

3、用好评价语

低年级学生天真有趣,教师的评价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学生朗读时我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语,评价的语言尽可能丰富,有针对性,使学生更多的感受到读书带来的乐趣。

这堂课上下来,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意图基本能体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识字教学中,忽视了“街”这个字的读音,受方言的影响读准这个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应该多加强调。又如在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四个段落平均用力,这样上起来有点吃力,可重点指导一段并让学生背诵,其它段落交给学生自主朗读,效果会更好一些。再如指导朗读“金黄的太阳”这一段时,指导不够到位,如能抓住“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一句,这是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句子,其中的“忙着邀请”更是不容易表达。如果通过“金黄的落叶会怎么邀请呢?请你们试着演一演。”加上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表演中初步体会邀请,再通过教师点评时的语言懂得邀请要态度热情,忙着邀请更是体现出金黄的落叶,心地善良有了好东西还不忘自己的好伙伴。此时再对学生说“就请你来当落叶,读读这句话,邀请大家好吗?”我想学生会更充分的理解,朗读会非常到位。尽管如此我还是感到非常高兴,因为真实的课堂留有遗憾也是很真实的,也正因为如此,我才可以在一个个小小的遗憾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会认“太,阳,道,送,忙,尝,香,甜,温,暖,该,颜,因”13个生字,认识笔画“舌字旁”“页字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体会作者的善良及其美好的愿望。教学重点是识字,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的美好心愿。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进一步提高。

当我出示课文题目《四个太阳》时,学生自然会有许多疑问,可以请学生说说大家平时看到的太阳是什么样的,问学生觉得四个太阳会是四个什么样的太阳?这样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求知欲更加强烈。

在语言和教态上,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面对一年级的孩子,语言和教态要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教态要亲切、自然,要具有亲和力,语言需要儿童化。

在朗读课文上,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做到有感情,抑扬顿挫,不仅起到能让孩子们融入到课文中去,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作用,还能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随时进行指导,及时纠正读的不好的地方。

在读生词的时候,教师需要先整体读,再开火车。这样能给掌握不好的同学再多一次一会来熟记、巩固。单个学生读生词出现错误的时候,要找学生来帮助他。

在个别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倾听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同时让其他学生思考的问题也不要出示在白板上。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2

一、参与生活实践, 发现语文视野之“广”

《四个太阳》所在的单元教材是围绕“动动脑筋, 一定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主题编排的。单元由“识字5”和《四个太阳》《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四篇课文组成。“识字5”中, 编者将识字与猜谜语联想到了一起。因此, 导入新课时, 我联系前面的猜谜语:劳动英雄面孔红, 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 直到傍晚才收工。学生很快就猜出了“太阳”。当我板书“四个太阳”时, 有学生就问: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而有的学生就马上讲起了后羿射日的故事, 说:“天上原来有十个太阳呢!”带着问题, 带着神话故事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学生就进入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课后, 我让学生学着上网查资料, 上书店找书籍, 了解太阳的知识以及有关太阳的故事。这样, 学生的学习跳出了书本、跳出了课堂、跳出了教室、跳出了学校, 他们的视野拓展到校外, 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物体。

二、参与评价分享, 享受合作交流之“乐”

在学习活动中, 有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对比较复杂、开放, 低年段学生完全靠自己独立解决显然比较难。这就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 在合作中分享不同的素材, 感受方法, 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在合作中参与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学习过程, 以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 进一步培养分工合作、团结一致的意识与品格。

如在学习课文时, 我让学生课前预习, 了解课文知识, 但学生个体了解的信息是孤立的、相对片面的。一旦全班交流后, 大部分学生就可能很快地找出知识的共性:如“到处一片清凉”中“到处”还可以指哪里?小河、医院、工厂……通过交流、分享学生对“到处”有一定的概念, 学生更乐于投入学习中。

三、参与角色体验, 感受情境创设之“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 应该是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角色扮演”就是一种为低年级学生量身订制的好方式。

如: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们, 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落叶”不再是抽象的、冷冰冰的一堆物体, 而是化身成活泼可爱、有本领、有个性的热情小朋友。这样的角色设置, 使课堂充满浓浓的童趣。落叶会邀请哪些小朋友呢?怎样邀请呢?学生在表演中刻画了水果的香甜。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表演中体验了主人公的邀请的诚意。同时, 转换了传统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 享受平常只有教师才有的质疑问难的“权利”。这样新鲜的角色体验, 能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到平常语文课少有的乐趣。

四、参与诵读练习, 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读”是思的凭借, 是“悟”的前提, 是“说”的准备, 是“背”的基础。《四个太阳》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课文语言优美, 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 适合背诵。从课文里, 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因此, 教学这篇课文时, 以读为主线, 贯穿整个教学中,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表演,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美丽的情境中采到“金黄的落叶”, 闻到“水果的香甜”, 体会到“金黄的太阳”给人带来的喜悦欢乐。通过反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赛读、引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让学生喜欢阅读, 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又使学生从读中学习语言, 让学生在书声琅琅的诵读中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五、参与拓展训练, 咀嚼语文思维之“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一年级学生虽然识字不多, 但有一定的口语积累。教师该如何在感受作者思维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呢?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 抓住季节的特点和所画的图进行感悟:如第一自然段课文呈现的是夏天, 夏天是骄阳似火, 很热的, 小作者想画个绿绿的太阳, 想让大家更清凉, 从而感受作者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接着, 我引导他们展开想象, 说说:假如让你画, 你会画怎样的太阳呢?学生纷纷说:我想画个许多手的太阳, 能帮妈妈做家务活, 使妈妈不再劳累;我想画个长翅膀的太阳, 能随时载着爸爸赶快回家, 让爸爸不再有等候车的寂寞;我想画个会治病的太阳, 能治好盲姑娘的眼睛, 让她不用再戴上眼镜。小孩子除了有犀利的眼睛———能找到生活中的问题, 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啊———能解决困难。听着这充满花香、天真可爱的童言, 我也陶醉在他们童心满满的世界里。通过解决问题思维训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说话, 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也拓展了课文的意境, 使学生的思维更丰满、更鲜活。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篇3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采用多种手段感受阅读的兴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读书,能主动地读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从课文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本篇课文有景,有境,有情,语言优美。在写法上,采用并列的形式,读来琅琅上口,运用形象的拟人化的手法,充满几重情趣。从训练的角度看,本文是对学生进行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创生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以同桌议读的形式交流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情感态度目标: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课件播放歌曲《种太阳》)

师: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什么。

师:有个小朋友很喜欢太阳,喜欢画太阳,他呀,一口气画了——(板书课题:四个太阳)。

师: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鼓励其说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师: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请你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帮忙。(学生自由读文)

1认生字。

师:课文里的生字新词你们都会了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新词)请小朋友们先四人小组练习一下。待会儿,请小老师来教大家读难读的字词。

(学生练习读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自主地学习了生字之后,教师通过“小老师”、“开火车”、“摘水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写生字。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新词,现在来写几个好吗?(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园”、“因”)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小朋友们举起小手跟着我书空这两个字。f教师在黑板上范写)

师:请小朋友们在书上描一个字,写一个字。

师生共评学生写的字

3整体感知课文。

师:课文讲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是哪四个呀?(一个红红的、一个绿绿的、一个金黄的、一个彩色的)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帮个忙。给这里的四个太阳找找各自的家。(请学生贴画)

三、读中感悟,放飞心灵

师:这四个太阳,藏着作者的四个不同心愿。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太阳,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找。反馈交流:我喜欢的太阳,因为它__________ 。(根据课文找出)

(一)红红的太阳。

师:请喜欢红红的太阳的小朋友都站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课件。(冬天雪景,北风呼啸的声音)

解说:寒冷的冬天到了,到处一片雪白。小朋友穿着厚厚的衣服,围着围巾,站在操场上做操。这时,淘气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个劲儿地往你的脖子里、袖口里钻。

(1)你感觉怎样?(在交流中引出“冻僵”,并做动作)

(2)你的这种感觉叫“冻僵”。(课件点击“冻僵”)

2别急,别急,天空中出现了一个(课件出示红红的太阳)冻僵了的你又有什么感觉?

(1)指名说。(感觉暖和多了)(点击“温暖”贴卡片“温暖”)

3朗读指导。

(1)谁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到温暖?(“阳光温暖着小朋友冻僵的手和脸。”)

(2)评读。(哦!有点温暖。温暖多了)

(3)你们愿意把温暖送给大家吗?齐读整段。

(二)绿绿的太阳。

师:原来,课文中的“我”画红红的太阳是为了给大家在寒冷的冬天带来温暖(贴:温暖)多么美好的心愿呀!那么,在炎热的夏天,你还会喜欢红红的太阳吗?为什么?

1说说在炎热的夏天。不喜欢红红的太阳的理由。(看图说)

2那你最想要什么?

3课文中的小朋友最想要一个绿绿的太阳。于是,他画了一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课件出示:绿绿的太阳和课文整段话1想让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都是一片清凉。(贴“清凉”卡片)

4在炎热的夏天,有了这个绿绿的太阳,人们会说些什么呢?有哪些地方也很清凉?(点击“到处”)

5朗读。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中表现出“清凉”吗?

(1)指名读。

(2)评读。

(3)男女生分读。

(三)金黄的太阳。

师:金黄的太阳可再也沉不住气了,直嚷嚷:“秋天到。落叶飘,果子熟,水果甜,小伙伴,快来尝。”齐读。瞧!金黄的小落叶飘来了,它正忙着邀请自己的小伙伴来尝尝水果的香甜呢!(课件出示:秋景图)

1师生对演。

情境:老师带上小落叶的头饰,飘呀飘f边念儿歌边飘)它飘到了一(3)班的小朋友面前,说:“××,果园里的果子熟了,可香啦,可甜啦!我邀请你来尝一尝,好吗?”(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几颗葡萄,放到一个学生面前)“你闻闻这果子,觉得怎样?”(“好香啊!”)“你再来尝一尝,觉得怎样?”(“好甜啊!”)

2你们喜欢小落叶吗?

(1)你愿意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和开心吗?(喜欢小落叶的学生请起立)

(2)请你们想象着金黄的落叶、香甜的水果,开心地、美美地把这一段读一次吧!让水果的香甜飘满整个教室吧!佰己乐朗读!

(四)彩色的太阳。

师: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请小朋友读读最后一段。

1自由大声读。

2你说春天的太阳为什么是彩色的?(出示课件春景图)用上“因为……所以……”(贴“多彩”卡片)

3是啊,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那我们就来读一读吧,把春天缤纷的色彩读出来。(四人小组读,齐读)

四、小结

师:四个不同色彩的太阳,表达了小作者的四个美好心愿,他愿红红的太阳给冬天的人们带来_______ :他愿绿绿的太阳给夏天的人们带来_______;他愿金黄的太阳给人们带来______;他愿彩色的太阳给人们带来______。他所有的愿望,是那么真诚、那么美好。

五、拓展思维

1那你心中的太阳又是怎样的呢?想送给谁?表达你的什么心愿?请你画一画,说一说。看看谁的想法与众不同。

2反馈。(说一说)

展示作业:“我画了一个________的太阳,送给_______,让_________。”(除了送给身边的人。还可以送给小河、小乌、学校、祖国、地球……)

六、总结全文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4

学生对于太阳并不陌生,可是不同颜色的四个太阳,却是学生见所未见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结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适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言简洁、优美的特点,围绕着“动脑筋,有创新”设计教学,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

根据文本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喜欢的阅读方式。文中有四个太阳,而且每一个太阳都自成一段。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太阳,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学生喜欢哪个太阳就站起来大声读哪个太阳、说哪个太阳。通过学生尝试,同学互评,教师点拨,尽量做到有表情、有动作,对文内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学习的喜悦。我敢于放手,强调的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在学生阅读对话过程中,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从而把文本引入深层次的理解、感悟,以及语文的基本训练。在此课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美的情境中采到了“金黄的落叶”,闻到了“水果的香甜”,体会到了“金黄的太阳”给人的喜悦、欢乐等。根据文字展开合理想像,又非常符合本教材的意境和特点。课堂中,我有的放矢,将教学任务落到了实处。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5

讲授这篇课文之前,我不仅几次阅读全文,同时还考虑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3、感悟作者通过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有这样几个环节:初读课文、复习字词、学习课文。在复习生词时,我让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开火车认读时提醒小朋友要仔细看,认真听,如果小朋友读得对,就跟着他读一读,如果读错了,就举手帮助小朋友。通过这样的读,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如果光让学生一个人一个人开火车的话,听的小朋友很容易开小差,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外,还有一个复习效果也会比较差,所以我认为这种方式很适用于低年级。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是通过朗读使学生感悟。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读书找到四个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一边回答我一边把太阳按顺序贴在黑板上。绿绿的、金黄的、红红的、彩色的,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然后我逐自然段进行教学。边读边找课文中的我把绿绿的太阳画给了谁?为什么?出示课件(夏天),体会我为什么画了个绿绿的太阳?以及由热到凉快的不同感受。在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后,进行朗读指导,教会学生找关键词和学会断句。在每段理解完后,我总结出了清凉的夏天、香甜的果子、温暖的阳光、多彩的的季节。使学生学会填写()的 ()。在语文课上,我还非常重视学生的词语积累。这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已经体现出来了。当我问:“为什么说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学生说出了百花齐放、鸟语花香、泉水丁冬等很多学过的词来体现春天的多彩。

本节课由于在学生朗读上占用了过多的时间,最后一个环节没有进行,学生没有说出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还有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不够洪亮,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加强训练密度,提高自身能力,让学生真正学到语文课应该学到的知识。

四个太阳课后教学反思 篇6

《四个太阳》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课文,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四个季节,表达了四个美好的心愿。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童真,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紧扣课文从词句中体会作者的美好心愿,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教学重难点,我抓住了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优势: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清凉、香甜、温暖、多彩”等词语,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利用迷人的图片、形象生动的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引发孩子们对四个太阳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学生被美丽的画面、悠扬的旋律吸引了,随即我又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他们入情入境,很快地领会了文中作者的情感,再让他们带着情感细细品读课文,从读中感,从读中悟,情感得到了升华,朗读起来也就有声有色了。

如:孩子最感兴趣的是春天彩色的太阳。为了贴近“多彩”,我找来一些大自然的图片,五颜六色的花海、……伴随着一曲空灵,孩子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无不陶醉其中.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我接着问:“那你们能不能用曾经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词语来赞美一下春天呢?”“能!百花盛开、五颜六色”……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想发言,这时我说:“你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多彩”学生一口同声地说.我又问:"描写春天的自然段是哪一个自然段?我们快来读一读他吧!”.读完之后我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小画家要画一个多彩的太阳送给春天呢?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讲完夏天以后,我总结学习这两个自然段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学习,学习秋天和冬天。

二、启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科学发展,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课文中小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善良的心地会让孩子们赞叹不已,他们也会产生我也来画画的想法。这时我就顺势引导学生想不想像这位出色的小画家一样,画出心中的太阳呢,写上自己美好的心愿,送给自己祝福的人吧!孩子可以展开他们的想象翅膀,把他们的纯真、善良带给他们祝福的人。

一杯纯咖啡,其香醇令人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但其苦涩的味道,岂不更耐人寻味?每一次发现教学的不足,都是我们能力提高的前提。以下几点是我这堂课还需要提高的地方。

不足:

一、对孩子朗读的评价,还不够到位。

虽然读的学生不少,但是我并没有很好地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比如其中有个孩子读秋天金黄太阳的那个自然段,读得非常好,声音甜美,表情丰富。但我却忽略了对其表情的点评。整堂课下来,孩子的情绪始终没能调动到最高点,朗读稍有欠缺。如果在指导感情朗读的同时,提醒孩子能声情并茂地朗读会更好。以后,我会加强对这方面的训练。

二、没有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记得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但是,在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我设计的读只有齐读和个别读,朗读形式太少了,朗读不到位,学生的理解就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让孩子进行初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复习生字词这个环节,我会把重点的字词渗透在文段里。先让喜欢哪个太阳的同学读一读该自然段。然后出示带红色字体的生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再整个自然段齐读。把单调的生字词带入一定的语言环境当中,学生能更有效地理解、体会词句。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会,再让他们带着感情去朗读。如指导彩色太阳那个自然段的朗读时,我先让几个学生读,表扬好的方面。再请一位同学读,要求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欣赏同学的朗读,边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读完后,再让孩子描述他们脑中的画面。这时,赞美之情已在孩子们心中酝酿。,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通过层层深入,我想孩子们已能从春天的赞美中体会小画家的美好愿望了。

三、没有语言训练点

在课文中没有设计语言训练点,学生合上课本,只是知道小画家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送给四个季节。我应该根据本课的写作特点,让学生感受本文的语言美。在李芬老师和宋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使我对许多教学困惑豁然开朗。语文课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而且也要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通过语言点学会说话和写作。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7

人类寻找太阳系家族其他成员的脚步一直未停, 据外媒今晨报道, 巴西天文学家日前通过计算得出, 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 暂时被称为“X星”。

巴西天文学家罗德尼戈梅斯日前在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指出, 在海王星以外运行的小型冰块轨道出现摄动, 表明太阳系边缘存在一颗未知的、体积相当于四个地球大小的行星。

小行星偏离轨道系神秘星球作用?

摄动是指由于另外一个 (或一些) 天体的吸引使某一天体的运行出现与其计算轨道的偏差。

戈梅斯对太阳系边缘小行星带中92个天体的运行轨迹进行了观察和计算, 发现其中6个天体偏离了预想的轨道。

戈梅斯表示, 这6个天体呈现不规则轨道的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它们受到了一颗“太阳系中行星级天体”的影响。也就是说, 在柯伊伯行星带之外有一颗遥远的行星, 以其引力改变了柯伊伯带中部分天体的运行轨迹。

他说, 这颗行星的体积预计相当于4个地球大, 与海王星差不多, 距离太阳约2253亿公里, 等于地球与太阳距离的1500倍。

2006年, 国际天文学联会决定, 由于冥王星过小 (比月球还小) , “开除”了冥王星在太阳系行星中的“星籍”, 之前被认为是“第十大行星”的2003UB313体积也不过是冥王星的1.5倍。

如果“X星”真的存在, 它将成为太阳系新的第九大行星。不过, 戈梅斯还指出,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 在距离太阳804亿公里的轨道上有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 它的轨道接近海王星。

又一颗“笔尖上的行星”同行支持

遗憾的是, 由于距离太远, 这颗可能的行星无法从地球上观测到。之前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也因为这个原因难以观测。

单纯靠计算而推导出一颗行星的存在, 戈梅斯的理论听起来“不靠谱”, 却并非首次。1846年, 英法两国的天文学家先后依靠计算天王星轨道的摄动, 成功预测出海王星的存在, 因此海王星被称为“笔尖上的行星”。

《“番茄太阳”》对话教学反思 篇8

一、 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做作者、编者的知音

对话教学主要发生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其中,文本既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内容,也能以主体的身份与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因为文本被作者赋予了生命,体现了作者的认知、情感与生活背景。因此,教师要先去做一位读者,通过反复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渐渐走入文本,或陶醉于作者的优美文字,或赞叹作者精妙的构思、奇特的遐想,或为某处词句冥思苦想……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理解教材。做文本的知音,意味着教师要具有个性化的理解,意味着教师要解读教参但不依赖教参,也意味着除了教材之外,还需要更多、更广泛的阅读积累,以丰厚我们的知识,拓展我们的视野。在提倡让学生合作学习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提倡教师间的合作学习。

初读《“番茄太阳”》这篇课文时,我一下子就被课题吸引住了。“番茄太阳”,多令人期待的故事呀。读完之后,我回味着课文的字字句句,想象着明明那张纯美的笑脸,感觉自己心底也温暖起来。这样的课,到底该如何上呢?于是,我一遍遍仔细地读,一句句耐心地想,一次次反复地揣摩,慢慢地,我和文中的作者一起快乐起来,感受着“番茄太阳”带来的那份温暖。读着读着,恍然间,眼前出现了一条近乎完美的“爱之链”,闪耀着温暖的光芒!盲童明明在父母的疼爱与呵护中快乐地成长,从心底发出动听的幸福的笑声,在美丽的笑声中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番茄太阳”。这美好的笑声打动了我,我深深地喜欢上了明明,觉得她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这份爱就这样传递着,这条“爱之链”就这样闪烁着它温暖的光芒。如何让这温暖的光芒照耀到学生的身上,让他们也去做个爱的使者呢?在思考、交流后,我有了比较满意的教学设计:紧扣文中三次出现的“番茄太阳”,以疑促读,逐层走进文本的内核,让学生在读中分别体会三处“番茄太阳”的含义,在对话、品读中理解“番茄太阳”深刻的内涵。

二、 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做学生的知音

教是为学服务的。所以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始终要做到“心中有人”,有“在语文课堂上成长的人”。而我们就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他们喜欢学什么?他们喜欢怎样学?我们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思考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有兴趣学;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让他们爱学;设计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唤起他们思维的灵动性;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个性化体验,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望;预设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三点:① 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帮助,为学生思维的发展留下空间,为学生的互动对话搭建平台;② 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段,特别是书后要求的对最后四个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句的研读品味,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加深对“番茄太阳”深层含义的感悟;③ 利用阅读期待,激起学生阅读中的问题意识,并主动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感受和体验,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相信这样的课堂学生将不再被牵制,我们将会听到他们成长的声音。

三、 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互为知音

在师生对话的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将课堂变成一种精英学生的课堂,师生间的交往常常被个别好学生所专享,而其他学生只有沉没在自卑和淡漠中。如今的课堂,我们倡导面对全体学生来组织教学,而且不再是简单地抛一些封闭性的问题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

在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段的研读品味时,要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间展开对话,相互启发,利用阅读期待激起学生阅读中的问题意识,主动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感受和体验,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我把最后出现的“番茄太阳”的真正含义抛给学生,创造学生间相互对话的机会,让他们相互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独特见解,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小组交流后,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同学间思想碰撞、灵感涌现的魅力。原来在课堂上被冷落的学生在同学间的平等对话中,从课堂的“失语者”变为充满活力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可以期望,这样的课堂一定能成为更多学生智慧成长的沃土。

四、 学生和文本的对话:重返作者、编者的知音

师生对话的目的何在?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这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在对话的方向和目的方面要起引导的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努力缩小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要以自己的学识对文本的有关背景和学生的疑难作必要的介绍和讲解,将自己与文本对话中获得的感悟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我们要循着学生的思路,及时捕捉、迅速判断、有效利用有价值的资源,与学生一起学习、进步。

因此,我教学最后一段时,在课题“番茄太阳”前适时地补上了“温暖”二字,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回归文本,同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感受别人给予的温暖的同时,也学会把温暖给予需要帮助的人,让这种爱撒满人间。

小学课文《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9

在生字教学上,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分散复习的方式。先小组合作学习识字,然后默记,学生领读、开火车读,做识字游戏、把生字放到词语中读等,这时生字都是集中的,学生都是无意义的机械识记,以记住字形为目的。然后在后面的分段落教学中,我又随机复习本段的生字词,这时就已经不是单纯的识记,而是联系课文语境的有意义的识记,以理解字义为主了。

在朗读指导上,我也花了很多心思。一开始是自己的全文配乐范读。因为一年级孩子自己本身的朗读水平还很不稳定,但他们都很善于模仿,因此,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很有必要。好的范读可以让孩子先入为主,在自己读时会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语气。在分段指导朗读时,我通过创设情境、适时的朗读评价等激发孩子们的朗读欲望和兴趣。还把文字变成孩子们最喜欢的儿童诗,使孩子们更容易朗读,读得更投入了。我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忆起当我出示课文改编成的儿童诗时,孩子们那惊喜的眼神。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应该说孩子们的朗读十分到位,他们用自己稚嫩的嗓音读出了绿太阳的清凉,红太阳的温暖,更读出了画太阳的同龄人的纯真而美好的愿望。

在注重孩子们的朗读时,我也有意识的提升孩子们的语言。如我问孩子们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你觉得怎么样时,孩子们多半只能说出“热”。至于怎么个热法,他们往往描述不清楚。于是在小结他们的发言时,我自己作了一段描述:夏天的太阳真的太烫太烫了,它晒得小花小树都挺不起身子,软恹恹的,它晒得田野里的水都滚烫滚烫,要把庄稼都烧死了,它晒得街道路面像着了火似的,我们走在上面,就像走在电热板上。小朋友都不敢出来玩了,因为火辣辣的太阳会把我们嫩嫩的皮肤灼伤。这样孩子们会朦朦胧胧的知道,哦,原来“热”是可以这样说的呀。无形之中,让孩子们作了一次语言的积累。再比如,我把原本的散文断行,变成了一首儿童诗。我本来想让他们仿写的,但考虑到难度太高,放弃了,只是作为一种朗读的辅助。但这样改成诗后,不但有助于孩子们朗读,也让孩子们知道原来“诗”也并不是那么神秘的,让他们对诗有一种亲切感,自己也想写诗了。

四个太阳

我画了一个快乐的太阳,送给一

(三)班的小朋友,让一

(三)班的小朋友

每天快乐。

我画了一个有力量的太阳,送给警察,可以让他勇敢地抓小偷。

我画了一个笑咪咪的太阳

送给朱老师,让朱老师每天都笑咪咪。

我画了一个聪明的太阳送妈妈,可以让妈妈有许多聪明脑细胞,也让妈妈班的小朋友更聪明。

这真是我这堂课的意外之喜啊,我相信肯定还有另外的孩子已经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也写下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四个太阳》课后的教学反思 篇10

”这说明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参考教参理出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中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无形中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根据文本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喜欢的阅读方式。文中有四个太阳,而且每一个太阳都自成一段。我在教学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太阳,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学生喜欢哪个太阳就站起来大声读哪个太阳、说哪个太阳。通过学生尝试,同学互评,教师点拨,尽量做到有表情、有动作,对文内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学习的喜悦。教师敢于放手,强调的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在学生阅读对话过程中,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从而把文本引入深层次的理解、感悟,以及语文的基本训练。在此课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表演,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美的情境中采到了“金黄的落叶”,闻到了“水果的香甜”,体会到了“金黄的太阳”给人的喜悦、欢乐等。根据文字展开合理想像,又非常符合本教材的意境和特点。课堂中,我有的放矢,将教学任务落到了实处。

重视文本与生活、自然、内心情感的联系。学生面对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文字,更是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通过读太阳、画太阳,一系列的引导,发现了学生的纯真与善美,实现了语文教育的价值。

四个值得反思的课堂评价案例 篇11

关键词:课堂秩序 积极性 激励

案例一 谁来关注“小小书记员”

一次,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引进了积分制,将全班分成四个大组,在黑板右侧开辟一块积分区,学生每正确回答一次,我就匆匆赶回黑板前画一个五角星。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我很忙很累:既要忙着推进教学进程,又要忙着加星,稍不留意还会漏加错加。学生也很累:僧多粥少,他们的每一个发言机会都要通过吸引我的注意才能得到,还要不时地提醒我“老师,你怎么加到C组了?”面对那么多高举的小手和一声声抗议,我感到为难而又无奈。积分制是活跃了课堂气氛,但这种气氛是我需要的吗?剥去热闹的外衣,剩下的可能就是无序的课堂。

为了让课堂回归秩序,首先要让我这个课堂的主导者从繁杂的加星工作中解脱出来,于是我指定一位学生站在黑板旁专门负责给各组加五角星。这样一来,我的负担确实是减轻了,学生踊跃的发言机会也多了,课堂秩序也有了很大好转。

但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得。让一个学生“不务正业”去专职加分似乎违背教育的初衷,我的手是轻松了,但心情却轻松不起来。我们没有权利让哪个学生搁下来帮忙加分,这种牺牲学生学习机会的积分制不搞也罢!

案例二 谁在伤害课堂上的观众

一节英语课上,积分制正在进行。在热闹的课堂活动中总有那么几位同学静静地坐着,扮演“文明观众”的角色。不行,不能让他们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于是我叫起了观众A,结果A没能回答出问题,所在小组失去了一次加分的机会。所在小组立刻集体抗议:“老师,你偏心,你明明知道他不会,还叫他。”“别的组你叫的都是好学生,到我们组,你就……” “老师,你应该让我们组的XX回答!”(XX是学习委员)。此时此刻,A的脸立刻就红了……

难道我连让“后进生”回答问题的权利都没有了吗?显然不是的。我思忖这问题出在我的积分制度上:让不同水准的学生在同一个层次上竞争是不科学的,当然会导致同学们的反对。

为了吸取这次事件的教训,我对积分制做了一些改动:同等难度的题目,组内的优等生回答出问题可以得1分;中等生回答出所提的问题,可以得2分;后进生回答出问题,可以加3分。用这种积分办法来迫使组内成员重视后进生,帮扶后进生,让他们从“观众”成为“香饽饽”,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感受、分享到成功的快乐!

案例三 老师,你真抠!

一次上公开课,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配合我上课。课前,我特地买了些小贴纸作为奖品准备奖给认真听讲、踊跃发言的同学。可当我拿出这些奖品时,我听到了这么几个细小的声音:“就几张贴纸啊,真抠!人家2班老师的奖品是铅笔和橡皮。”“没有意思,我以为是布娃娃呢。”“哎,要是我喜欢的玩具多好啊。”尽管课上得很顺利,但那个细小的声音却在我耳边挥之不去。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的物质奖励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无可厚非。但长此以往,学生会被“糖衣炮弹”所麻痹,越来越“物质”,越来越“现实”,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教师来说,买奖品不但费时费力,在经济上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负担。

我们的评价不能太重物质奖励,要注重精神鼓励的引领。有没有什么可以代替“奖品”的好办法呢?有!那就是作业免做卡,在作业负担比较重的今天,让学生拥有“免做作业”的权利,其影响力绝不在“铅笔、玩具”之下。比如,课堂表现突出者可获得努力卡一张;每集齐3张努力卡,可获得一次作业免做卡。每张免做卡上会有学生姓名还有签发日期,限抵当日的英语回家作业。教师每月检查每个学生获得的免做卡,前五名再发喜报一张,怎么样,吸引力不小吧,那就试试吧!

案例四 “虫蛀苹果”的启示

一次执教《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5 On the farm Part C,操练的句型为:What did you do on Sunday/…? … What else did you do?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一般过去时,易与前面学的一般现在时混淆,所以在实际运用时一不小心就会弄错。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积极采取激励机制,只要学生能表达出那么一点意思,就毫不吝啬地给这个学生所在小组加一颗星作为奖励,结果黑板上星星很多,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可是学生仍然错误不断,效果不够理想。到第二个班上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加重视并能随时提醒自己细心些,这个环节我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只要学生有错,就毫不留情地扣去他们辛辛苦苦得来的星星。结果学生就不敢举手回答了,因为一犯错误,一颗星就没了,就会招来同组同学的埋怨。所以整个课堂冷冷清清,效果很不理想。

看样子,一味肯定和简单的否定都不适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怎么办?同事给我提了个建议:只要学生举手回答了,有那么一点意思,就奖励这个学生所在小组一只大苹果;再根据犯几个错误在大苹果上挖几个洞。结果在第三个班上课的效果很好,学生反应非常强烈,课堂气氛很活跃,在操练过五六分钟后,学生几乎不再犯错误了。

是啊,一个“虫蛀苹果”,不论被虫咬了多少口,毕竟还是一只苹果,是教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虫蛀苹果”上虫眼的数目代表着学生在一个问题上所犯错误的多少,使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目了然,有利于警醒学生。用“虫蛀苹果”作为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又包含肯定。做到了让胜者不骄傲、不自满;让败者不灰心、不气馁。改变了以往一味肯定的做法(没有全对也算对)或一味否定的做法(有一点点小错误就全盘否定),让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表现有了一个很客观的认识,学会了公正地评价。

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课堂上“Good!” “Very good!”“Excellent!”“Sorry,you’re wrong!”满天飞,像这样千篇一律的没有区别的语言评价方式,最终只能让课堂评价失去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为什么不尝试着改变用指导性的评价呢?如,“It’s much closer to the right answer,” “Your reply is not the answer. ”“Do you need a relaxation to concentrate yourself?”

上面的四个案例,我想各位教师并不陌生,甚至常常发生。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必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准确恰当地运用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乐于学习、勇于参与、敢于发言,从而更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12

1、创设情景,重整体感知

这节课一上课,我首先巧妙地利用四幅图和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创设出情景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猜一猜什么样的太阳配给什么季节,那学生到底猜对了没有呢?

“让我们赶快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学生立刻有滋有味地读起了课文,这是我引导学生第一次读课文,并要他们从课文中找有关的词句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目的是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语言文字。

然后,请每个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全文,朗读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多练习练习,并让同桌听听你有没有把喜欢之情读出来。这是引领学生第二次与文本亲密接触。这里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并让学生学会倾听。

2、营造环境,重朗读感悟

记得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于是,在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我就设计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读中思考。

如在教学“金黄的太阳”一段时,我先请喜欢这一段课文的学生读完此段后,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金黄色?然后用课件演示了“秋日果园硕果累累,落叶飘飘”的景象,请学生在邀请说话的情景说话中指导朗读,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金黄的太阳”给人的喜悦、欢乐。又如在教学夏天“绿绿的太阳”时,我在充分让学生感受夏天炎热的情景后,并借助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

3、借助文本,重想象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试图在活动化的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给师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提供激发想象、即兴创造的空间,让学生生活在自己的想像王国里驰骋。

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13

学生对于太阳并不陌生,可是不同颜色的四个太阳,却是学生见所未见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结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适时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言简洁、优美的特点,围绕着“动脑筋,有创新”设计教学,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于是,在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我就设计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读中思考。如在教学“金黄的太阳”一段时,我先请喜欢这一段课文的学生读完此段后,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金黄色?然后用课件演示了“秋日果园硕果累累,落叶飘飘”的景象。在邀请说话的情境中指导朗读,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金黄的太阳”给人的喜悦、欢乐。又如在教学冬天“红红的太阳”时,我在充分让学生感受冬天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情景后,借助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

七八岁的孩子,是一株株的幼苗,让他们在想象中创造,在想象中积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太阳,并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给谁?为什么要这么画?接着播放音乐“种太阳”。学生边听边画太阳,最后展示作品,发表想法和意见。此时,配乐画面,表达交流,把美术、音乐和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想象力无疑插上了翅膀,学生们的眼亮了,语言也闪光了。

《四个太阳》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4

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做,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好奇

在课的开始,我出示太阳图片,让学生说说太阳,认识它的作用。告诉学生书上的小主人画了四个太阳,让孩子们说说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这样,在课的开始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有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问了:“怎么会有四个太阳呢?”紧接着又有同学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他们产生了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营造环境,朗读感悟

记得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于是,在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我就设计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体会,读中思考。

如在教学“金黄的太阳”一段时,我先请喜欢这一段课文的学生读完此段后,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金黄色?然后用课件演示了“秋日果园硕果累累,落叶飘飘”的景象。在邀请说话的情境中指导朗读,促进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金黄的太阳”给人的喜悦、欢乐。又如在教学冬天“红红的太阳”时,我在充分让学生感受冬天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情景后,借助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

三、借助文本,再造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试图在活动化的教学时空里,让学生学习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给师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提供激发想象、即兴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王国里驰骋。

如在教学“彩色的太阳”这一段时让学生说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哪里,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柳树上,柳枝绿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桃树上,桃花红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油菜花上,油菜花黄了。”这一设计使学生从书本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当学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后,课件演示“春景”图片,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四字词组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感悟到小画家想象之美。这样既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再造想象的升华。

四、发散思维,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想象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七八岁的孩子,是一株株的幼苗,让他们在想象中创造,在想象中积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太阳,并想一想你要把它送给谁?为什么要这么画?接着播放音乐“种太阳”。学生边听边画太阳,最后展示作品,发表想法和意见。此时,配乐画面,表达交流,把美术、音乐和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想象力无疑插上了翅膀,学生们的眼亮了,语言也闪光了。有的说:“我画了个蓝色的太阳送给大海,让大海蓝得像宝石。”有的说:“我画了个心形太阳送给灾区儿童,让灾区儿童感受温暖的爱心。”

这,是《四个太阳》点亮了学生们想象的明灯!

这,是教师放飞了学生们的想象!

上一篇:青岛版六年级数学比下一篇:京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