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精选14篇)

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 篇1

——中日友善“天使”选拔赛(活动策划)

一、主办单位: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

二、承办单位:北京爱迪国际学校

北京-学校

上海-学校

上海-学校

广州-学校

常州国际学校

北京天智无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和平旅行社

三、赞助单位:

四、媒体支持: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国青年

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 京华时报新华社每日电讯搜狐网站 新浪网站

三、活动组织机构及人员:

要求:分工明晰 责任到人 不出纰漏。

机构:中日友善“天使”选拔赛组委会

主任:翁思宇(把握整体活动)

副主任:柯晓双

协调:刘 文(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提供便利,保证顺畅)

导演:铁 松(负责整个活动艺术部分的策划、编排和艺术指导)

总策划:王 凤

四、策划部:2人 负责人:王凤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及文案的整理。

五、外联部:3人 负责对外联络(包括学校、媒体|、政府及前站工作}

六、组织部:4人 负责整个活动的具体组织接待工作(是个工作非常具体和辛苦的部门)

七、制作部:4人 编导1人摄像2人 女主持1人。负责电视宣传片的策划 编导 拍摄 采访 后期制作。及活动花絮和照片的拍摄

八、制片部:2人 负责活动资金预算(包括攒助单位)行程 差旅 住宿 保险等事宜的统筹安排。

九、选拔赛规则:天使选拔名额:从全国5所学校中选拔,每所学校50-70名。共选拔200名,男女各半由各校一名校长或副校长或当地教委主任领队一名教师带队(领队、教师费用自理)。

十一、“天使”选拔要求:个人自愿报名,学校负责筛选。学习成绩优良,个人素质较好,有一定的个人才艺技能,五官端正,语言清晰 身高适中。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十二、费用:每人2万元(包括差旅 服装 住宿 演出 游览 保险等各种活动的费用)

注:有艺术基础的学校可组团参演节目

十三、活动日程:

 2005年10月25日——北京。日本会长与中方有关领导进行活动的磋商 2005年11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具体安排见附页)2006年2月10日赴日本共6天具体安排见附页 2006年2月10日抵达日本由日本教务部组织欢迎,安排住宿,参加晚上的欢迎晚

宴日方致欢迎词。中方主办致答谢词。双方青少年各演三个文艺节目。休息。

 2006年2月11日早晨参观日本友好学校,参观课堂教学 音体美教学 多媒体教学

共进午餐午休 下午 参观日本另一所学校 小制作小发明 体验课外活动参加日中双方举办的“向往和平”主题班会。晚餐 休息逛都市夜景。

 2006年2月12日上午参观日本一流的科技馆千代田科技馆。下午,日中双方举行

汇演(节目编排另见)同时,角逐此次活动的“小明星—友善天使”(另见晚会安排)此获奖者将会得到中日双方的终生关注,包括学习、生活工作所需要的一切,他们将是发展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友善桥梁和纽带。颁奖结束后中日双方学校将签署互为友好学校的协议,互赠友好信物。(记者将对获奖的天使进行现场采访)

节目单(中方演出)

独 唱:日本歌曲:四季歌

中国歌曲:茉莉花

日本歌曲:北国之春

中国歌曲:好日子

合 唱:友谊地久天长

武术表演:中国功夫

古筝合奏:春江花月夜

二胡独奏:赛马

诗歌朗诵:中日友谊代代相传(用日语朗诵)

女子群舞:

才艺展示:(杂技类或魔术)

独舞:

日中学生游艺活动(内容暂定)

合唱:《歌唱祖国》

日中友好大合唱:日本歌曲《四季歌》

晚会结束晚餐休息

 注:(晚会节目主持人:中方女生1名。日方男生1名。配随团翻译1名(女)) 2005年2月13日全天游览东京内容:迪斯尼乐园、皇居、45层都厅展望台、秋叶原电

器街、浅草寺、银座繁华街、台场海湾新区等

 2006年2月14日 横滨一日游上午入住温泉酒店,同时举行欢送仪式,双方领导为此

次演出的优胜者颁奖。

• 注:奖品由日方独立监制提供,• 获奖青少年将配合与协助电视台拍摄今后播出节目所需的内容。

• 此次活动将由北京天智无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旅游卫视联合制作播出.• 此次活动全程录像即将在旅游卫视黄金时段热放3个月。

 2006年2月15日上午休息购物。中午全体聚餐,双方小朋友合影留念,互赠纪念品。

下午组织前往成田机场,结束此次日本之旅。

十四、首届中日友善天使选拔赛电视专题片拍摄

主题:(待定)

构思:外景拍摄 演播室 现场拍摄访谈

时长:共8集每集30分钟

播出:中国教育电视台旅游卫视

两台机位 一台游动机位(拍摄花絮及全程跟踪拍摄)

十五、新闻发布会

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

时间:2005年11月25日

媒体: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国青年报

北京电视台 京华时报新华社每日电讯搜狐网站 新浪网站

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 篇2

一、青少年使用移动电话及短信的使用现状调查

(一) 日本方面

日本的科技发达是走在世界前列, 其手机文化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早在2004年, 在日本文化厅举办的「国語に関する世論調査」中就提到, 在以16岁以上日本国民为被调查群体中发现, 在回答“是否使用移动电话 (包括小灵通) ”这一问题中就有半数的群体回答是。而在此其中4人中就有1人频繁使用短信业务。

在日本调查中发现, 存在这样的普遍心理认识:人们认为一些简单需要传达的小事等问题, 不用给对方造成困扰的打手机, 而选择发短信、邮件。在文化厅的调查中发现, 短信、电邮, 拥有“容易表达心意”“比较快速达成亲密关系”等人际交往优点。对于快速发展自我周边人际关系的20岁以下青少年来说, 正是短信电邮的这两个特点让他们爱不释手。

1) 直接与交流对方接触 (双方家庭、周围人不会清楚内容)

2) 不拘俗于交流时间和场所。

正是这两点, 让青少年长期对手机电话交流存在的两个疑虑“希望随时随地的交流”和“不想给双方造成极大地困扰”不攻自破。

(二) 中国方面

笔者于2010年简要做了关于中国青少年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 简单概括如下:

被调查者:中国国内14所大学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共计1071名 (男533名, 女538名) 。平均年龄21.84岁 (20~28岁) 。

调查时期:2010年3月~6月。

调查结果及部分原始数据: (括号内为回答“是”的答案占有率)

1) 一个人的时候一定会看手机 (83.09%) ;2) 吃饭的时候, 一定会看手机 (29.57%) ;3) 早上起来一定会看手机 (94.36%) ;4) 在家里的时候会时常带着手机, 例如去洗澡、上厕所。 (33.08%) ;5) 对于自己身边的震动会有反应 (54.52%) ;6) 不愿意去手机信号外的地方 (52.11%) ;7) 发短信后, 对方如果没有马上回复, 会觉得焦躁, 一直等待 (56.33%) ;8) 每个月的手机话费超过100元 (30.99%) ;9) 手机通讯录里超过200为联系人 (63.38%) ;10) 常常使用颜文字。 (33.80%) 。

二、对于青少年手机使用上的问题疑虑

就上文的调查中, 虽然调查还存在范围不够广, 年龄层过于集中, 但不难发现中国青年确实也存在诸多问题。当新兴的交流媒介出现的时候, 最先受到其影响的莫过于我们的青少年。我们简单试分析一下中日两国青少年存在的手机文化问题, 可以简要得出以下问题点:

1) 手机依存症 (俗称手机中毒) :主要定义为就手机、小灵通等个人通信工具里沉迷其中某项或某几项业务, 对日常生活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样的状况已经可以上升为临床病症, 长时间如此必定会对健康和日常生活带来极坏的影响。

2) 文字魅力 (颜文字) :除了普通意义上的文字表记, 而将文字改为由标点符号、字母组成的新型文字。如下图。这样的文字发展到底会对我们语言学文字的发展、个人语言能力的发展, 是积极作用还是反面作用呢。

3) 非会面式交流:我们提到日本青少年对于手机交流形式中非会面有极高的兴趣。但是其实这是极其危险的交流方式。我们无法揣测交流对方是否愤怒还是高兴, 而且也有很多短信被无视的状态而会话发起者却不得而知。反之, 如果遇到短息交流而产生的吵架等极端交流, 也是无法用信息交流进行挽回。

4) 孤独感:这也是我们青少年身心发展中极其容易遇到的心理问题。而手机的不正常使用更是容易诱发其发生。有些年轻人回避在现实生活中与的交流, 寄希望于手机短息、网络等间接交流方式, 这极其诱发更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和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世界观、价值观。

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 我们甚至可以说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拥有手机、在使用手机。那么手机文化、短信使用的界限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从文中简要的分析就不难而知。我们可以这么说, 仅仅用手机短信交流是无法完成日常生活所有的社交问题, 我们要时常谨记与人见面交谈, 再根据情况选择手机作为辅助, 那我们的青少年一定会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加藤晴明.『メディア文化の社会学』.福村出版、2001.

[2]兼宗進.『携帯文化が生んだ「3ない」メール――大学での情報教育』.日経パソコン、2007.

[3]田渕晴子.『ケイタイメールな人間関係~文化庁「国語に関する世論調査」の結果を中心に』、『中央調査報 (No.524) 』より

[4]加藤尚吾?加藤由樹?島峰ゆり?柳沢昌義、『携帯メー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おける顔文字の機能に関する分析:相手との親しさの程度による影響の検討』、日本教育情報学会、2008.12

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 篇3

围绕“互补、交流、合作、双赢”这个大会主题,协会的各方面专家以及知名企业代表进行了演讲。协会理事长杨建中博士在演讲中强调了中日两国在化妆品行业存在的巨大的互补性,以及两国加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和可能的合作模式。

在本次交流会的会场设置了展桌作为企业展示自己的平台,另外还准备了交流洽谈的空间以及随时待机的翻译人员。这样使来宾们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方便地交流经验、促进友谊,从而为诞生新的商机做铺垫。演讲会及交流空间的气氛热烈,双方会员交流踊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演讲会次日的11月8日,中方会员代表们参观了日本科玛株式会社柏原工厂和花王株式会社和歌山工厂,并受到了日方的热情接待。代表们亲临现场感受到日本化妆品产业的软实力,包括雄厚的研究资源、高度自动化数码化的生产管理,以及在各个环节重视节能减排的强烈环保意识。代表们都表示,日本在化妆品开发生产制造领域长年所积累的经验和着眼未来的先进思想无疑是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的榜样。

青少年交流建设活动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青少年朋友们:

春回大地,万物更新。今天,以“珍爱生命之水、绿化西部硅谷、共建森林城市”为主题的*市“保护母亲河日”暨青少年国际交流绿色家园建设示范活动在*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隆重举行,在此,我向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积极参加活动的国内外环保志愿者、广大热心市民和青少年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的战略部署。近年来,我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本次示范活动正是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森林城市”的号召,进一步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具体举措。希望全市广大市民和青少年朋友们积极响应“珍爱生命之水、共建森林城市”的倡议,以实际行动把长江两岸建成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廊,把我市建设成为森林城市、宜居城市。在此,我提三点希望:

第一,要主动参与,弘扬生态文明。广大青少年要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带头广泛宣传生态文化,积极倡导环境道德。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个家庭、学校和单位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影响和感召更多的人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来。

第二,要结合青少年特点,开展生态活动。全市各级团组织要广泛动员青少年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和“青少年绿色家园”建设。多开展一些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鼓励他们走近自然、了解自然、关心生态、关注环境,保护家园、建设家园,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生态意识的一代新人。

第三,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建森林城市。今年1月,市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都市区547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森林城市’,20xx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这是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之一,各级党委、政府要创造有利条件,动员组织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建设森林城市、宜居城市,把绿色家园的建设和保护作为责任和义务,长期坚持下去。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保护母亲河,建绿色家园,改善生态环境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辛勤的汗水和勤劳的双手,为把我们的家园打造成为森林城市和宜居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方案 篇5

xx省少儿书信文化活动在各级团委、教育局、关工委、少工委和邮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以及家长、教师的热烈欢迎。今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党建带队建,活动得到了中共xx市宣传部和中共xx市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高度重视。根据省组委会的整体安排,中共xx市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xx市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市少工委、xx邮政局联合开展第七届xx市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引导少年儿童用书信、画信方式与共产党员进行思想交流,培养对党的朴素感情。具体方案如下:

一、宣传载体

按照省邮政公司统一设计的书信比赛信封模板,将信封、信纸、宣传融为一体,设计新颖、形式独特,简便易行,利于发放、邮寄(样张附后)。

二、活动方式

1、以广告宣传单位、共青团xx市委、市教育局、市关工委、市少工委、xx邮政局联合主办的方式。

2、活动主题:以“我和党员大朋友手拉手”为主题,在全市开展第七届xx市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

3、参加对象:市直机关干部、党员,约30000人;市直、清河、清浦、开发区35000名小学生。

4、活动冠名:以广告宣传单位名义对活动进行冠名---“××××杯”少年儿童书信大赛。

三、活动进程

1、组织开展阶段(2013年4月中旬)

xx函件局印制活动专用信纸,并配发到各学校。中共xx宣传部提供机关党员名址,约30000条。少工委和各学校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红领巾寻访党的足迹”、“我与党员大朋友手拉手”等活动,广泛接触优秀共产党员,引导少年儿童学会用画信、书信方式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情感沟通,培养学习先锋、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理想与情怀。

2、推动活动阶段(2013年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

选择一所学校举行活动启动仪式,并邀请广告宣传单位领导、中共xx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中共xx宣传部领导、xx市教育局领导、xx市关工委领导、xx市少工委领导、xx邮政局领导和市直、清河、清浦、开发区各小学领导参加本次活动启动仪式。

3、评选和表彰阶段(2013年5月下旬至7月)

市组委会评选200件优秀作品,学校组织奖(3-5个)候选单位、优秀活动组织指导工作者(5-8个)的推荐名单至省组委会,省组委会办公室将邀请专家对参赛书信进行集中评选,并在“七一”期间向获奖少先队员与优秀党员、获奖单位和工作者颁发证书。

四、宣传特点

第七届xx市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集书信文化、社会公益和广告宣传于一体,具有方式更新、针对性更强、参与面更广、影响力更大和文化内涵更厚重等特点。具备书信礼仪、邮政信函、征文比赛、形象宣传等多种功能,针对学生群体,带动全社会参与,为商家提供了无限商机,具有广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特点如下:

1、准确性高

本次活动党员名单由中共xx宣传部统一提供,学生信件写好后,由邮政局集中统一寄往党政机关,党政机关收到信件后给予回信,确保100%的寄递率和开拆率。

2、亲和力强

由于是利用投递少儿书信时机发送广告,具有强烈的社会公益性,赞助少年儿童活动,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又具宣传性,企业可通过此平台更好的宣传自身。小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家长分享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对于新颖、独特的广告宣传不会产生排拆,特别是对商家的周到服务、优惠信息容易产生认同感。

3、发行方式独特

利用少儿书信投送广告,是利用社会资源,发挥邮政优势的尝试,也是商家营销的新渠道。

4、发行量大

计划印制65000份,范围覆盖xx市直、清河、清浦、开发区所有小学和全市机关党员,达到人均一份。

5、一次广告,四次传递。

企业广告位于学生信纸和党员信纸的背面,所有的信件在学校经过老师的书面点评----一次传递;在家里经过家长的指导----二次传递;信件寄到党政机关党员手中----三次传递;书信活动启动仪式,社会媒体宣传报道----四次传递。一次广告投入,经历四次传递,这

将更进一步增加广告受众面,使宣传更具社会公益性,从而发挥长效作用。

五、费用计划

第七届xx市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费用由印刷发行费和冠名评比费组成,总计90000元。

六、招商计划

信封冠名:30000元

内页广告:3个*20000元

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 篇6

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 米秀芝 同志们:

受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委托,我就全市上半年活动情况作综合发言,并就下半年活动意见提几点看法,供各单位参考实施。

一、上半年活动的基本情况

阜阳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正式启动后,我市五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遵照上级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准备工作比较充分。

为了认真、细致地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我们在活动开展前期,主要抓住了‚三个环节‛:

一是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阜阳市活动动员会议元月底结束后,我市于2月2日即召开关工委领导和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阜阳市活动会议精神,成立我市领导小组,由关工委副主任米秀芝任组长,五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同时,成立了办公室,由关工委法治组成员(原公安局副政委)刘运德任办公室主任,五部门各由一名业务科室负责人任副主任,并从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抽出一位专门办公人员。办公室设在教育局五楼,配备了桌、椅、柜、沙发和电脑,制定并张贴了工作职责和计划。各乡镇办事处也迅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立即开展工作,工作运转一直正常。

二是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按照阜阳市活动的安排,我市于春节前后制定了分为三个阶段、贯穿一年零八个月的实施方案。为了便于工作指导和基层执行,我们还制定了贯穿全部活动的行事历。同时,五部门对各自的工作都作了具体安排,制定了活动意见,为全市活动的启动提供了条件。

三是召开隆重的启动大会。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市于四月中旬召开了隆重的动员大会。参加人员:市几大班子分管领导、关工委领导,成员单位负责人,各乡镇办事处分管书记、关工委主任、综治、司法、教育、团市委负责人等,共200多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建主持,市委副书记姚铁军作了重要讲话。同时,还邀请了阜阳市关工委主任王振杰等人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为我市活动全面启动奠定了基础。

2、读书活动全面普开。

读书学法是这次普法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和形式之一,从五月份开始,我市各中小学全面开展了读书活动。为了确保读书效果,我们注重做到‚三适‛:

一是购书适量。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和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原则,由各学校自报,及时购买了《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2700本,基本上达到了每班3-5本的要求,满足了学生读书的需要。

二是读书适时。在保障学生正常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各学校把《读本》纳入学生政治教育课程重要内容之一,安排课余时间阅读为主,课堂讲解为辅,基本上做到‚三个一‛,即:每天读书一个小时,每周讲一堂法治课,每月组织一次小测验,促进了读书效果。三是活动适当。为了确保法治教育的效果,各学校在开展‚读书‛、‚上课‛的基础上,还适当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出‚黑板报‛,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还有的开展了‚摄影比赛‛等活动。不少学校除班级活动外,还集体安排了‚六个一‛活动,即:校区有一条活动固定标语,每天广播一条法律知识,每月出一期‚法律知识宣传专栏‛,每季度组织一次‚法治报告会‛,每学期开展一项比赛,年底进行一次评比。这样,既不过多占用学生正常上课时间,又能利用灵活多样的活动保证普法教育落实,促进教育质量。

3、巡回演讲逐步深入。

在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上,我们重视‚普法教育报告团‛的组织和巡回演讲工作,使教育活动不断深化。在具体操作上,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在人员上强调一个‚精‛字。共组织19个报告团,成员68人,其中司法人员22人,‚五老‛28人,法制辅导员18人。市中心报告团一个,共14人,其中司法讲师组4人,‚五老‛10人;18个乡镇办事处分团各1个,54人,其中司法人员18人,‚五老‛18人,法制‚辅导员‛18人。

二是在内容上突出‚两个‛法律。一个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一个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课都由司法人员专讲。同时,辅助《治安管理法》、《交通管理法》,由法制辅导员讲课。另外,适当讲些预防网络犯罪、防火灾、防溺水等方面的内容,由‚五老‛讲课。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保证了讲解的适用性和效果。

三是在方法上掌握‚三个层次‛。一层是城区学校,由市中心报告团演讲;二层是基层中心学校,由乡镇办报告团演讲;三层是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分片集中,由乡镇办报告团演讲;低年级学生和幼儿园,由学校老师自己组织讲课。不少乡镇办事处为了提高演讲报告质量请市中心报告团为学生演讲;还有的针对农村小学生少的情况,将多所小学分片集中演讲。由于层次清楚,任务明确,使演讲报告顺利进行。截至6月底,全市各报告团共巡回演讲45场次,涉及79所学校,占全市学校的30%;受教育学生达40660人,占学生总数的42%。

二、上半年工作的主要特点‚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是一项时间跨度长、涉及单位多、受教育面广的系统社会工程,是一项多个单位协调配合的松散型活动,既不能象行政工作一样采取指令性手段,也不能象放水一样任其自流。要顺利、圆满抓好此项活动,必须讲究领导的艺术性、方法的灵活性和部门的协调性。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注重结合界首实际,大胆改革创新,使中心工作与普法教育主次分明,张驰有度。主要体现‚三个特点‛:

1、各级领导重视。

我市各级党政领导把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作为关系国家前途和未来命运的大事,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去抓,具体表现在: 一是领导同志亲自抓。阜阳会议后,我市关工委及时向市委领导作了汇报,并就活动的组织实施、计划安排等,经六大班子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市关工委先后六次召开有关会议研究活动事宜,赵国煜主任每次都主持会议,就活动的整体工作和操作细节反复强调、安排。四个成员单位都专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挂帅。在深入学校巡回演讲时,很多乡镇办事处领导带领成员单位人员全部参加。市活动领导组组长米秀芝也经常带领办公室人员深入学校聆听演讲,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就如何抓好普法教育活动作具体安排。

二是参加会议规格高。经市委同意,将动员会议与市关工委工作会议合并召开,参加人员除市关工委领导、成员单位负责人和乡镇办事处六人外,市委参加了四位常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人武部长)。同时,市人大、政府、政协、纪检也各来一位领导同志参加,充分体现了全市各级领导对活动的关心和重视,这种情况在我市专题会议中是少有的。

三是划拨经费保障好。市委、市政府为了保障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今年,对市关工委的经费在历年基础上又增拨5万元。同时,对乡镇办事处关工委的经费也各拨款5千元,保证各基层活动正常开展。为了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7月初,经市委领导同意,市关工委组织关工委有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乡镇办事处分管领导、关工委主任及部分学校负责人,到五河、来安两县参观学习。为了增强教育效果,领导小组已复制《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专家讲座》光盘200套,共600张,发至每个学校一套。8月上旬,市关工委又与市教育合资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第一小学的配合下,以‚直映作文培训中心‛三至五年级学生为选择对象,挑出50名学生组织了一期‚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夏令营,组织学生系统地阅读了‚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观看了‚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讲座‛光盘,组织学生进行了法律知识竞赛,同时还组织学生参观了我市工业园区和市文化活动中心,进行科技实践活动等,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形势下加强法制教育探讨了新路子。

2、安排切合实际。

我们在贯彻上级活动安排精神时,没有完全照搬照套,而是结合我市和基层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一是在教育的内容上适当添加。根据我市治安现状、网络毒害和交通混乱及夏季炎热等特点,增加了《治安管理法》、《交通管理法》和预防网络犯罪及防火、防溺水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二是在演讲的形式上灵活掌握。抓住未成年人的权利、义务和学校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权利、义务为重点,摒弃‚说教式‛、‚满堂灌‛,采取‚问答式‛、‚启发式‛演讲,与学生互动,调动了同学们参与演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演讲效果。

三是在指导的方式上突出重点。坚持以点带面,实施分类指导,防止‚全面平推‛和‚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如在整体安排上,重点抓住城市学校的教育活动,以城市带动农村。在具体操作中,又突出省、市重点学校和乡镇办事处中心学校,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而在演讲团报告的顺序上,先深入乡镇办事处学校试讲,总结经验教训,互相取长补短,实施有效整合,再到城关各重点学校演讲,确保城市和重点学校的演讲效果。

3、有机结合中心。

这次普法教育活动与成员单位平时的中心工作紧密相连,相辅相承。各成员单位从各自的职能出发,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展一些相关活动,使中心工作和普法教育开展得相得益彰,相互促进,避免了‚两张皮‛的现象。

综治办、司法局上半年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五五普法‛检查、‚江淮普法行‛验收等工作,任务繁重,他们把青少年普法教育纳入这些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他们还把教育活动纳入半年、年终综治、普法教育检查评比的重要内容,纳入基层综治干部、普法教员骨干业务培训内容,促进了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四月份综治宣传月活动时,他们组织八个执法单位上街宣传,建立宣传台11个,宣传图版240余块,突出了‚两法‛、‚两例‛内容,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了教育。五月份,他们还同教育局一道进行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治理整顿,每校增加治安队员2-3人,统一添臵了服装、器械,并开展了业务培训,有效地维护了校园和学生的安全。他们又配合公安、文化部门一道打周网络犯罪,切断黑网吧信号38家,查处非法游戏机16处,赌博机134台,停业网吧6家,收缴主机、显示器132台,并于5月28在市法治广场统一销毁,净化了网络环境。

教育局在普法教育活动的同时,又接受了‚中华魂读书‛、‚评选为国教子好家长‛、‚创办家长学校‛等三项活动,他们将‚四项工作‛统一在基础教育科系统抓,做到‚四个轮子‛一齐转,使各项活动‚四统一‛: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指导,统一落实,使各项工作平稳、同步推进。为了提高学校预防突发事件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5月20日,他们安排全市所有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应急演练,增强了学校和学生安全系数。‚六一‛期间,他们在市关工委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举办了由50个学生家庭参加的‚迎‘六一’亲子航空航天模型比赛‛,增强了学生家长关心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近,他们拟组织一期50名学生参加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夏令营‛,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为青少年学生普法教育摸出新的路子。团市委将普法教育与团的工作采取‚四同步‛(同步安排、同步检查、同步督促、同步指导)、‚三落实‛(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两促进‛(普法活动与团的工作两促进)的做法,收到较好效果。如他们把普法教育活动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同步抓,并在‚五小‛、饶楼两所小学试点,精心培养了一位特别突出的典型——‚五小‛11岁留守女学生郭尚书,由于品学兼优,被评为‚全省十大杰出留守儿童‛。‚六一‛期间,代表全省少年参加‚全国第六次少年代表大会‛,并作为全国三个代表之一,接受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五四‛期间,他们组织了30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深入乡村学校配合普法教育,促进了活动开展。最近,他们正着手准备,拟于8、9月份组织体验和维护交通岗的‚小交警‛活动,必将成为我市普法教育活动又一亮丽的风景线。

三、上半年工作的初步成效

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时间虽短,但效果明显。她象春风一样,吹绿了校园的环境,吹开了学生的心田;她象春雨一样,使我们的校园和学生的心灵经受了一次法律的洗涤,普遍出现了‚三多三少‛的新局面:

一是刻苦学习的多了,无故旷课的少了。特别是在‚普法教育读本‛读书热的带领下,促进了科学文化读书热潮,教育质量明显进步,学生成绩普遍提高。仅今年高考评估,学生成绩达三本以上的有1500多人,成为历史之最;中考成绩上线以上的1600多人,也为历年最优。

二是遵纪守法的多了,违法犯罪的少了。上半年,学生遵纪守法现象明显加强,打架斗欧和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据公安部门统计,去年1—6月份,我市受到处理的违法犯罪青少年8人,其中伤害案4人,抢劫案2人,盗窃案1人,寻衅滋事罪1人。今年至6月底,我市受到处理的违法犯罪青少年只有2人,其中盗窃案1起,为河南省驻马店人;伤害案1起,我市农村人。

三是关心校园的多了,干扰校园的少了。通过普法教育,广大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也普遍提高了思想觉悟,增强了法律意识,积极主动为校园提供安全有秩序的环境。市公安局为了确保校园安全,在上、放学高峰,组织巡警、110和交警,在校园门口执勤、巡逻,半年来我市校园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综治、文化、工商、公安四部门,联合整治了问题较大的‚四小‛、舒庄中学、任寨中学、泉阳幼儿园等周边环境,清除了网吧、摊点、食品质量、房屋安全等隐患,使这些校园环境面貌一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赞誉。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初步取得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1、受春节长假影响,加之上级布臵的其他工作任务统一部署,我市普法教育活动启动稍晚一些,加之基层受‚端午节‛小长假和午收影响,少数单位和学校起步较慢,发展不太平衡。

2、个别单位和学校对‚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把活动作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认真去抓,而是当作包袱和负担去对待,工作积极性不高,行动迟缓,甚至个别学校已定的《读本》至今未领回,还有的至今尚未开展活动。

3、少数基层单位报告团成员备课质量不高,演讲方法改进不大,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4、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教育由学校、老师自教为主,质量难以保证。

5、五部门工作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需进一步磨合、改进和加强。

五、下半年工作意见

我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上半年的工作和成绩只是初步的,按照三步走的工作计划和行事历安排,下一步的工作任务更重,内容更多,要求更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扎扎实实地完成。就下半年的工作安排,我提四点意见:

1、抓住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就是继续学习《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这个读本是中国关工委、国家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联合组织一批法律专家,针对我国青少年特点,按高中、初中、小学三个级别分别编纂的。她以青少年三个主要成长环境即家庭、学校、社会为背景,围绕未成年人教育、保护、安全自护、行为规范、犯罪预防等方面的56个话题,向孩子们分别传授了自我保护、远离违法犯罪的法律和生活常识。她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针对性强,是不可多得的普法好教材。希望各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普法教育读本》,分别采取每天集体读,课余分散读,节假日突击读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读本作用,力争在新学期使每位学生都读一遍,熟知重点。

2、发挥‚两个优势‛。一是发挥两级报告团的优势,新学期一开始再掀演讲报告高潮,力争年底前所有学校巡回演讲一遍。二是发挥复制给每校一套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专家讲座》光盘的优势,各校要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学生观看一遍,与《读本》学习互补,增强教育效果。这个光盘也是请全国著名的法律教育专家,专门为青少年所作的演讲报告,共分3篇、9讲,其中学生篇5讲,学校篇2讲,家庭社会篇2讲,不论是演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效果,都是很好的。特别是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讲的‚人生安全第一课‛,相当精彩。我们在夏令营播放时,学生都不愿散场。请各单位组织好。

3、实施‚三个延伸‛。在抓好学校、学生教育的同时采取广播、电视、宣传栏、演讲报告等手段,将普法教育活动向学生家庭延伸,向党政机关延伸,向社会基层延伸。使这一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全市人民中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4、开展‚四项活动‛。一是走访活动:组织业务部门和办公室人员,对部分问题青少年走访,了解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使其放下包袱,为界首发展做贡献。正在摸排,9月份进行。二是探视活动:组织有关部门的同志去未成年人管教所探视界首籍未成年在押人员,配合监管单位向他们进行教育。9月份进行。三是‚全市中学生普法教育演讲比赛‛活动,10月份进行,各乡、镇、办中心学校和城关各中学(初中部),各提前推选一名优秀学生作好准备。借此,表彰一批优秀学生和单位,推动我市普法教育活动向深层次发展,上新的台阶。

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 篇7

本刊讯:9月10日下午, “汇集青春正能量助力汕头新跨越”汕头市2014年社区文化节第四场活动走进潮阳建筑职业技术学校, 在充满吉祥、喜庆的开门红歌舞中红红火火地拉开了序幕。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副主席、市少工委主任王江锋, 中国联通汕头分公司高级业务经理赵美华, 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张鹰, 共青团潮阳区委书记肖涤桦, 潮阳建筑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陈宇, 共青团潮阳区委副书记赵伟全、陈锡弟, 联通潮阳分公司总经理林福通, 汕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林纯玲等领导同志专程出席了活动。

汕头市社区文化节由共青团汕头市委员会、汕头市青年联合会、汕头市少工委、中国联通汕头分公司主办, 自2012年12月在中信嘉顿小镇社区启动举办以来, 已成功举办了10场, 为社区居民和少年儿童们献上了一场场契合时代主旋律、紧扣社区文化建设主题的文化盛宴。汕头市2014年社区文化节重点围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为主题, 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红领巾艺术团的师生、市文化馆的文化工作者为骨干, 以文艺演出结合相应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教育法制宣传及游园活动等内容, 增进大家对“中国梦"的理解、认同和情感, 教育引导广大社区居民和少年儿童在文化的熏陶中, 提高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在全市各社区、学校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全新文化氛围。

青少年德育建设与校园文化活动 篇8

关键词:德育 校园文化

“五育并重、德育为首”,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教育的共识,教书先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已成为国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在今天经济至上的大背景下德育对于我们的青少年是不可或缺的。

一、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现状

看看一项对青少年德育状况的调查:在抽样调查的417人中,有95个孩子对自己的将来没有打算,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干啥,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表现得更为突出。“随遇而安”、“到时候再说”、“没想过”……是受访孩子和家长说得最多的。这显示出理想观念模糊。在受访人群中,我们向所有的家长和孩子做了一个提问调查:如果遇到歹徒正在行凶,恰巧被你看到,你会不会上前阻止?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几乎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选择了回避。除此之外,缺乏礼貌、不懂交往规则、善恶不分在这些孩子中都表现得十分突出。是非观念淡化、法制观念不强。在这些孩子中,普遍存在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现象,法律边缘模糊。除了杀人、放火、盗窃、抢动之外不清楚其它违法行为。甚至一些青少年自身就存在着违法行为。自制能力差。突出表现在逃学上网吧、打游戏、看黄牒黄书、浏览黄色网站等方面。尽管学校、家长多方阻止,但成效不大。由此可见青少年道德状况不容

乐观。

二、造成青少年道德滑坡的诸多因素

当前青少年品德现状不容乐观,但仔细分析也有其发生的必然性。首先是来自于对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这一层面的滞后,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一是以往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心理特点错位。有的学校和老师不顾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采取单从德育目标要求出发来进行“飞流直下”自上而下的教育,致使德育步入误区。二是把德育过程看成单纯的外铄过程,德育过程与品德内化过程分离。

其次是社会德育环境滞后。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道德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将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青少年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德育教育要凸现体验教育,克服儒家伦理不重经济坐而论道的弊端。由于人对人的理解是德育的基础,这种理解是产生认知和情感协调发展的基础。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凸现体验,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道德体验的关键是心灵回应等生命感动,而德育实效的试金石就是看是否体验。正如美国一所科技馆门前的标语那样:“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所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我们在实践中可以开展如下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

1、思维型的校园文化活动

思维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深层的精神文化活动,它构成了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具有塑造学生心灵的功能。

(1)超前性的智力开发活动

超前性的智力开发活动主要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专题系列讲座等等。学校是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摇篮,它以培养新型有用人才为目的。所以,各种类型的报告讲座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这类活动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文化继承,而是旨在创造崭新的精神产品和文化财富,以增进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我认为这类活动的开展对于我校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为意义。

(2)理论研讨型的活动

此类活动包括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文化沙龙等等。做为理论研讨型的校园文化活动所涉及面相当广,从哲学命题到伦理道德,从社会发展到人生道路,其内容包括了青年成长过程中的世界观等理论问题、思想问题、成人问题等。这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学生理论体系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及转化过程。

(3)科研创新活动

这类活动在艺术类学校中具体的是指搞一些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2、求知型、娱乐型的文艺体育活动

较高层次的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身心,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1)文艺活动

校园文艺活动的开展原则——自娱与他娱相结合原则;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利用本校的专业优势与学生的特长,大力开展较高层次的文艺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使他们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增强了求知欲和创造能力。

(2)体育活动

学校的体育活动以它特有的内容,鲜明的竞争意识吸引了广大同学的参与。作为体育活动有大型的体育比赛,如一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各项知识技能的综合汇演,而且还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些活动则以新颖、生动、有趣吸引了广大的体育爱好者。

(3)“E时代”活动

登录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是当今学生的兴趣之一。作为教育者应及时发现和看待问题,并要合理的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第二教师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第三学校开展与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的活动。如:网页制作大赛、FLASH制比赛、电子课件制作比赛等。这类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纠正学生对计算机、互联网的认识,争强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校园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坚决抵制低俗消费文化乃至庸俗颓废文化的干扰,从而真正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教育的促进作用,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中日佛教交流概述 篇9

中日佛教交流概述

中日佛教交流源远流长,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佛教便传向了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佛教交流在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两国间的.佛教交流中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大致可以把两国佛教交流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入和传播;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日本化;近代中日佛教的共同发展.

作 者:刘富胜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刊 名: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3 22(2) 分类号:B94 关键词:中国佛教   日本佛教   佛教交流  

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 篇10

迎接2018年全国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教师学习交流活动

2018年全国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学习交流活动于2018年9月28日上午在长安区北翟营小学举行。河北省科协青少年中心李玉萍主任、市科协副主席冯卫和、市科协青少年部长李福忠、区科协主席赵健康及北翟营小学领导班子一起陪同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00名科技教育人员参观观摩了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

活动伊始,北翟营小学党支部书记王军致欢迎辞,教学副校长杨春革做了主题为“创新拥抱未来,科技彰显魅力”的经验分享,介绍了学校十几年来开展的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情况。

随后观摩团分三组有序的参观了3D打印、无人机飞行表演、科普小实验、再造纸、活字印刷、七巧板、比特设计、鲁班锁等20多项常态下的科技教育活动。参观团对“纸花开了”“扎气球”“越喝越渴”“变色鸡蛋”等学生自制实验很感兴趣,追问孩子们其中的原理;对无人机、3D打印和比特设计的孩子们精彩展示赞不绝口;对再造纸、活字印刷祖国传统文化更是流连忘返,还有的观摩者和同学们一起动手体验;当来到学校科技种植园,对太空黄瓜坚持种植五年竖起大拇指。大家边看边不住地夸赞:学校办学理念明确,科技工作特色鲜明,活动开展得丰富扎实!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北翟营小学多年来扎实有效的科技教育工作,体现了长安区科普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也为提升青少年科普教育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互动平台!

从中日拒绝表现看中日文化差异 篇11

关键词:请求中日文化差异中日拒绝表现

为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拒绝表达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人因为受到传统的“面子文化”的影响,在拒绝时都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面子。而日本人则受“以心传心”这种心理文化的影响,在拒绝时都表现得很照顾对方。

文化和心里意识的不同在日常交流中很容易引起误解,因此我们在跟外国人交际时,必须注意拒绝对方请求的措辞。如果不能理解日本人的言语心理,在日语的学习中就不能理解其表达方式,也不能顺利地跟日本人交往。所以,我们要对日语的“拒绝表现”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先行研究

文钟莲把84名日语母语者和77名汉语母语者作为考察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文氏的研究,日文有14个语义公式,而中文则有16个语义公式。具体内容如下(表1)。

二、拒绝表现差异的社会文化要因

语言表达因国家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各国的语言是由各国特定的文化形成的,所以也会受到那些特定文化的影响。因此,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同时,不同的语言里也会体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综上所述,因为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存在差异,所以在拒绝的时候,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语言表达也会有差异。

众所周知,中国人是很重视“面子”的一个民族。这个“面子文化”是从中国儒学中称为“礼”的一种美德而形成的。中国从古代开始就认为“礼”是社会政治的规范和伦理道德的规范。“礼”作为维持一切关系的基本纽带,决定着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根据这个“礼文化”,个人的言行若与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相一致,就会被认为有面子。相反则被认为是没有面子。与此同时,个人的社会价值若受到认同,则认为他人给与面子;相反则认为他人不给与面子。简而言之,和他人交际时的面子是由他人来决定的。维护他人的面子就等于维护自己的面子。在交际中,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方法不外乎是使用礼貌的言语。因此,中国人在拒绝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使用“替代方案”等积极的表达方式来结束对话,得以不伤害双方的面子,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日本也有“面子”之说。因此,在拒绝时也会使用“替代方案”等积极的表达方式来结束对话。但是,日本人的对话心理却被认为是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所得出的结果。特别是日本人的拒绝表现中渗透着“以心传心”的这种心理文化。“以心传心”这个词原本是佛教用语,有着“在禅宗里,把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佛法精髓于无言中传授给弟子”的意思。根据三省堂《大辞林》的解释,“以心传心“是指心中所想的事情,哪怕不通过语言也能互相明白的意思。日本是一个岛国,过去并没有受到不同文化的外来民族所统治,人们长期生活在国籍、人种、宗教、语言和生活方式等都非常相似的社会里。他们对于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都是相似的。正因为对于这些事情都能互相理解,所以大家的道德标准、传统规则也是比较容易一致的。在这么一个单一民族所构成的社会团体中,单纯的交流是绝对不会存在很大的困难的。以言语作为媒介,不强调自我,通过”以心传心“,用含糊而谦虚的表达方式来维持人际关系。这正是日本人在相互交往中所追求的效果。在这个”以心传心“的文化之下,日本人在拒绝的时候,会顾虑到他人,比起用“替代方案”,会更多地使用“说明理由”和“先行致歉”等消极的表达方式。

三、结论

本文把文钟莲的语义公式作为先行研究,对中日的拒绝表现进行对比和分析。

中国人因为受到传统的面子文化影响,所以在拒绝的时候,很多时候会使用“替代方案”等积极的表达方式来结束对话,得以不伤害双方的面子,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日本人的生活和言语中则渗透着“以心传心”的文化。日本是一个由单一民族而构成的社会,在这个社会团体里,日本人以言语作为媒介,不强调自我,通过“以心传心”,以含糊而谦虚的表达方式来维持人际关系。所以日本人在拒绝的时候,会顾虑到他人,比起用“替代方案”,会更多地使用“说明理由”和“先行致歉”等消极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 文钟莲.断り表現における中日両言語の対照研究[J].人間文化論叢,2004,7:123-132.

[2] 萧丽艳.“面子”在中国“礼”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对比[DB/OL]

http://www.ilib.cn,2004/2008

[3] ユーアンドユー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飲茶的时间:爱面子[DB/OL]http://www2.ocn.ne.jp/~euandyu/top.html,2000/2008

[4]川俁晶.以心伝心の必然[DB/OL]

http://www.autumn.org/nihon/isindensin.html.2002/2008.

简析中日茶文化的异同 篇12

一、概论

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是东方民族不朽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发现、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从汉魏、两晋、南北朝开始以来,饮茶风俗从巴蜀地区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茶文化由萌芽逐渐发展。日本茶道和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都同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然而,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已经一千多年了,经过日本本土的影响,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了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处于不断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所以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既有联系又有了较大的差异。

中国的茶文化是“美的哲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并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强调“中庸”、“禅茶一味”、“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茶道虽源于中国,却发展于日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的“美的宗教”。日本茶道的目的,并非在于鉴别茶质的优劣、品尝味道的浓淡,而在于通过复杂的程序和仪式达到追求幽静、加强和谐、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

(一)茶道的内涵不同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互为补充、绝少抵触,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能做出宏篇大论。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表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充分贯彻了儒家礼、义、仁、德的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标准。日本茶道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主张“和、敬、清、寂”,公开申明“茶禅一位”,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追求禅宗的静寂之美。

(二)两国茶道的规则不同

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而中国茶文化则更崇尚自然、随和之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但其“四规”、“七则”似过于拘重形式,很难让人感受到畅快自然。中国茶文化最初是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的,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的神仙世界颇有渊源,它在艺术层面上强调自然与美学精神,很容易让人感到和谐统一。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便道而无道,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故而说起茶道,往往仍首推日本。

(三)茶道推广的层次不同 茶道推广的层次不同。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层次较广;而日本茶文化则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便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从而使“茶”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而各个民间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也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相形之下,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茶道的表现形式不同

日本茶道有严谨的礼仪规范,主客之间、客人之间都有不同的礼仪要求,茶道演示的各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更有甚者,日本茶道还有人对物行之礼。而中国茶道更注重的是品茗和欣赏,没有太多规定性的礼仪规范。在崇尚自然上,日本的茶室插花和茶点上的图案表现了明显的季节感,如春天用樱花、秋天用红叶、冬天用茶花为主装点茶室,并配上各个季节相应植物图案的茶点。中国茶道在表现自然的同时,也注重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分茶的恢复,使中国茶道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既可以表现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也可以表现各种社会现象,让人们在享受到茶道乐趣的同时,又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增进友谊。

(五)茶的传播途径不同

在中国是先有庶民茶文化, 后来才被统治阶级所接受, 形成宫廷贵族茶文化。而日本在这一点则截然相反。茶引入日本之后是作为一种高级文化形态首先在皇室贵族之间流传, 长期为统治阶级所专享, 后来才逐渐传播到民间, 上行下效, 原已成熟定型的饮茶方式和清规戒律也为民间所全盘接受, 形成社会共识。

(六)茶文化的精髓不同 中国的茶文化是“美的哲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并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强调“中庸”、“禅茶一味”、“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中国茶文化以最初的药用到饮用最后发展成为人的精神活动,强调崇尚自然美,但是没有严格的仪式可循,并且只有广泛性和大众性。它的精神理念是“和、静、怡、真”。“和”是中国茶文化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静”是中国茶文化修行的过程,是“释道”精神的统一;“怡”是愉悦的精神与情感的表现,在饮茶的过程中,养成谦恭的行为习惯;“真”是茶文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日本的“和、敬、清、寂”之四谛始创于村田珠光,400 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日本的久松真一先生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日本茶道的精髓在于“和、敬、清、寂”。“和”,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清即清洁,整齐,是受到日本人民极大推崇的修养要素。“清”更多的是指对灵魂的洗涤。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寂”在梵语中指“静寂”“和平”“静稳”。如前所述,茶道四谛中的“和”主要是指主人与客人的和合,没有隔膜;“敬”是相互之间尊敬的感情;“清”是必须保持心灵的清净无垢;“寂”要求茶人忘却一切,去创造新的艺术天地。四谛的根本在于“寂”,它可以被表现为佛教中心的涅槃、寂静、空寂、寂灭,在积极意义上是“无”,即“主体的无”。由此可见,和敬清寂四谛是以“寂”为根源,以“寂”为最高层次而体现的法则,也 可以说四谛归结于“寂”这一谛。

(七)茶艺的不同

1.茶叶的不同

日本茶叶多用蒸汽杀青,再在火上揉捻焙干,或者直 接在阳光下晒干,这样的茶色保持翠绿,茶汤味道清雅圆润。日本蒸制而成的茶叶可分为:煎茶 玉露 番茶 抹茶 粗茶等。中国炒制成的茶叶可分为:龙井茶 碧螺春茶 等绿茶。青茶即半发酵茶中,典型的是中国茶的代表之一乌龙茶。他结合了红茶和绿茶的制法,乌龙茶和绿茶的原料相同,唯一不同的发酵的过程。基本加工工艺是萎调,做青,炒青,揉捻,烘干等五道工序,乌龙茶综合了红茶和绿茶的优点,既有绿茶的清新芳香,又有红茶的鲜醇浓郁。中国的茶叶种类较多,多于日本的茶叶类型。中日制作技巧的不同主要指的是中国的炒制与日本的蒸制。两国虽都以绿茶为主要茶饮,但在绿茶的划分上的不用也很清晰的看出。由此可见,中日在茶叶的制作技巧上体现了两国的茶叶种类的不同。

2.饮茶习惯的不同

饮茶习惯的不同

茶人对水的品鉴,往往与某些传统文化理念紧密相连。综合分析历代茶人的品水理论,可以归纳为一个“品水五字诀”:清、活、轻、甘、冽。日本人对于以上茶叶的选择和水质的要求也很严格,相比较中国而言不差毫厘。茶器原指制茶的器具,铁观音价格,后来专指煮茶泡茶的茶具。茶具之所以受到茶人的高度重视,不仅因为它影响茶汤的质量,更因为饮茶艺术既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领域。随着茶文化逐步走向繁荣和精致,茶具文化形成了,并且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茶具有三种,分别是陶瓷茶具、紫砂茶具和玻璃茶具。品茶的室内环境,总的要求是温馨、舒适、简洁、高雅,当然也讲究意境的深远。茶室最忌狭窄、昏暗、凌乱、俗气。好的茶室应当明朗宽敞,充满生命的气息,使人置身其中心境宁静、开朗,身心得到放松。而日本茶道对于茶室的要求明显比中国的严格。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清雅别致的茶室里进行。室内有珍贵古玩、名家书画。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风)炉、茶锅(釜)。炉前排列着专供茶道用的各种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规矩比较讲究,友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恭候。待宾客坐定,先奉上点心,供客人品尝。然后在炭炉上烧水,将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后,由主持人按规程沏水泡茶,依次递给宾客品饮。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表示对主人茶品的赞赏。当喝尽茶汤后,可用大拇指和洁净的纸擦干茶碗,仔细欣赏茶具,且边看边赞“好茶!”以表敬意。仪式结束,客人鞠躬告辞,让人跪坐门侧相送。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敬、和、清、寂”的精神。

(八)两国茶文化的形成过程不同

中国茶文化是从其食用价值逐渐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而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却经历了相反的过程,即首先得到确立的是其精神文化,而后普及至实用。中国茶最早是用于药,然后才用于饮用,780 年陆羽著《茶经》才给茶注入了文化的内涵。在这一点上,日本的茶文化却截然相反。日本高僧将茶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带到日本,因此,它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

15、16 世纪成立的日本茶道,更强调了艺术品味和精神内涵,而不是茶的实用性。

(九)两国茶文化的背景文化不同

中国茶文化起源于药用,因此,它与中国道教的养生思想关系密切。尤其是在中国茶文化初步形成的唐代,茶多与神仙思想相关联,并由此升华到精神文化领域。而日本茶道的形成在于禅学的渗入。在完全形成后的日本茶道里,“禅”成为其思想的内核,茶人被看作是在家的禅者。因此,较之讲求茶的药理成分、强调饮茶的健身效果的中国茶文化来说,日本茶道更注重茶文化中的禅味,善用暗喻的方式来表现禅境,追求内省、修炼的禅者风范。

(十)两国茶文化的载体不同

中国近代出现的茶馆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而日本茶文化的载体主要是茶室。随着中国近代茶馆业的兴起,更是将饮茶与文化联系到了一起,有评书茶馆、京剧茶馆和曲艺茶馆,老舍还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创造出经典剧作《茶馆》,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国茶文化的大众性。而日本的茶道有严格的程序,在日本讲究的人家中都设有茶室。茶室注重古色古香,摆设极为讲究,关于日本茶室的古典建筑亦是一门学问。

三、中日茶文化的相同点

(一)两国的茶文化都注重精神的内涵。

中国茶文化强调“中庸”、“禅茶一味”、“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中国人饮茶注重“品”字,“品茶”不但能鉴别茶的优劣,还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中国茶文化把茶看作人与自然融合过程中的媒介,把饮茶当作实现天人合一的途径之一。而日本茶道的精神理念是“和、敬、清、寂”,他们将日月星辰、花草鱼虫邀入茶室,将人对自然的敬爱体现于对器物的万般呵护之中。虽然两者的表达方式不同,但同样都把“天人合一”作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两国的茶文化都与本国的民族文化密切相关。

中国茶文化讲究在品茗的同时进行赋诗、赏花、品画、听曲等文艺活动,由此,与茶事相关的诗画多不胜数。同样,日本茶道则将书画、建筑、工艺、烹饪、宗教、礼法等一同导入茶事,使之成为日本文化的结晶与代表,成为最具美丽的日本传统文化体系。因此,我们可以说,不了解茶道,便无法理解日本的文化。

四、结语

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讲话 篇13

就在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的当晚至夜间,包括日本共同社、NHK电视台,以及各主要报纸的电子版等在内的媒体,纷纷迅速就此予以报道。其主要关注点,集中于习主席在强调发展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重要性、重视中日关系的同时,也强调了在历史问题上绝不动摇的立场。

NHK的报道称,习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对来自日本的访问团发表讲话,这在他就任国家主席后还是首次。在讲话中,习主席表示发展中日关系的基本方针不变,但绝不容许任何企图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

共同社的报道称,习主席在讲话中表示中方重视发展中日关系,愿推进两国睦邻友好合作。他就历史认识问题强调,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此言可能是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今夏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而加以牵制。共同社并分析认为,日本当政者应能从习主席讲话中感受到就改善两国关系的回应。而安倍首相今夏发表战后70年谈话的表述内容,或成为给两国关系走势带来影响的关键之处。

《朝日新闻》的报道称,习主席讲话在希望两国关系稳定和改善的同时,也强调了围绕历史认识问题的原则立场。他并谈到了加强两国民间交流的必要性,尤其显示了重视年轻一代加强交流的姿态。

《读卖新闻》的报道称,习主席讲话中指出绝不容许任何企图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同时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中方这一基本方针今后也不会改变。率团访问的二阶俊博表示理解习主席讲话的意义,会为其实现而努力,为两国友好而尽力。

中日文化交流态势的历史演变 篇14

关键词:中日;文化交流;演变

前言:日本古代与近代靠吸纳外来文化实现国富民强目标的改革比较典型的案例当要算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了。在大化改新阶段,落后日本曾经多次频繁派遣使节到隋朝与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而中日文化交流亦表现出日本向中国积极学习态势来。在明治维新阶段,日本成功向欧美学习先进文化,并走上欧化发展道路。

一、大化改新阶段

(一)中国人天下观与对日影响

历经几千年,我国士人一直心系华夏心中有天下观。日本一位名叫阿部健夫的学者按照儒家理论陈述士人天下观出现以及发展过程,道明士人固有天下观特殊性[1]。就像美国一位名叫华勒斯坦的社会学家所讲:文化并非自主存在,而为人们思想结果。所以中华思想当中天下观并非古籍词汇,而为我国士人从漫长实践过程中的一种行为[2]。在我国士人思想中存在以华夏作为中心国际秩序,也就是将中华文化作为中心或本位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华夏秩序[3]。该国际秩序就是费正清指出中华世界秩序。而同费正清此观点雷同,日本西鸠定生也提出东亚世界的说法。西鸠指出东亚世界存在佛教、儒教、汉字文化与律令制四部分构成,并以此为前提形成华夷思想作为核心高级文化以及外夷思想所构成低级文化。依田憙家观点足可以与西鸠观点相互佐证,他指出华夷思想主要建立在册封体制基础上形成,同时长时间根植于中国士人意识当中[4]。

有关华夷秩序的说法,我国学者陈秀武与韩东育论述同样值得深入研究。陈秀武指出东亚传统的华夷秩序最大特点为不区分朝贡与被朝贡国间物质收益多少,反而更加注重君臣之间的礼节;宗主国与朝贡国关系在礼仪规范方面可以分出高低,也就是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分别[5]。同时韩东育指出华夷秩序为历史上中原王朝作为中心区域关系。时间足超过了两千年,地域包括东亚与东南亚。此秩序通过众多有形及无形规则,顺利并高效将中国文明辐射范围塑造为一个有机经济、文化与政治关系网,同时形成奉行条约体系现代西方人也需承认春秋国际公法以及古代中国国际公法[6]。到了九十年代时,普林斯顿一位社会学研究教授基于天下观念提出儒教资本主义理论,该教授名字叫吉尔伯特罗兹曼。他指出儒教到汉代得到国家正统的地位以后,作为中国封建制体系政治思想中的根基思想,迅速向周围国家扩散,日本与朝鲜受影响尤其严重,尤其在社会伦理与国家政治方面对其它国家影响尤其严重。皇帝拥有至高无上权利律令制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政治体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日本、越南、朝鲜等国纷纷仿效,也体现出华夏世界秩序中共同性政治体制的特点[7]。

(二)大化改新

華夏世界秩序中并不仅是我国对外输出先进儒家文明,同时属国也自觉向我国学习先进制度,我国存在与否对其它国家存在决定性作用。六七世纪时东亚的国际环境出现巨变,我国内陆又历经隋唐快速更朝换代。所以,维系华夏世界秩序也就是册封、朝贡体系周围国家,想要确保独立,不断求得国内权力集中统一。而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日本历史上发生首次重大变革,即大化改新。在644年唐与高丽步入全面战争阶段,大化改新就在第二年发生了。具体来讲,中大兄皇子与中臣镰足等将苏我蝦夷父子杀死,拥戴孝德天皇构建起新政权[8]。而新政权委派曾留学我国僧旻与高向玄理担当国博士之职,主管改革政治咨询。在七世纪东亚国际主要以隋唐作为中心,受到朝鲜半岛格局影响出现巨变,而大化改新足称得上是对对外敌对僵化关系的规避,侧重国内改革政治行为,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9]。日本国又奉行华夏世界秩序,吸纳中国律令体制和强化中央集权成为改革当务之本,而这也为推古朝改至大化改新时期,再至律令制建立,日本古代政治发展途中固定不变动机。

日本首位女天皇推古天皇在即位以后构建起推古朝,事实上也为圣德太子掌管时期。坂本太郎将圣德太子新政内容概括为如下六方面,即编修国史、颁布宪法、授予冠位、与隋通交、征讨新罗、兴隆佛教[10]。而圣德太子虽然只进行了表面上的改革,但是却是让到访隋朝的大臣直接参与大化改新革命。圣德太子掌朝的这一阶段,日本有很多留学生、使节与僧侣前往隋朝,让日隋文化交流变得更为频繁。而此举旨在学习隋朝先进文化,还有促进与隋外交关系的建立。隋王朝虽然只维系了短短29年,但是日本前往隋朝却多达6次[11]。隋朝对律令进行修改时,科举制制定的608年,日本到隋频繁,608到610两年遣隋使超过半数。所以,亦可说派遣遣隋使与制定十七条宪法之间是存在直接关系的,也可以说日本通过政治改革的目的开辟了中日文化大范围交流的先河。而隋唐帝国存在对于日本来讲是先机亦是挑战,让日本备受先进文化刺激。而隋炀帝曾几次三番想要向高丽远征,也都是失败而回的。由于劳民伤财,远赴高丽多次失败是导致隋亡一个主要原因[12]。所以,日本对于中国向学之心伴随隋朝衰败并没有因此减少,唐朝有新律令颁发以后,日本对于唐朝制度表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大规模向唐朝派遣使节。在长达115年时间中,派遣唐使次数共计四次。所以,很多专家学者共识唐王朝衰落是造成遣唐使节制度变化与派遣终结的主要原因。可以说古代时期中日文化频繁交流给日本社会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奠定了基础。对它的影响与成果虽然无法做量化分析,但是该文化交流也给日本发展与进步做出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贡献。

二、明治维新阶段

埃德温赖肖尔认为直至19世纪时,伟大中国文明与它重要分支日本与朝鲜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也曾受东亚文化波及,但是这对三国文明形成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换句话讲,十九世纪之前华夏世界秩序作为核心东亚文明生成阶段,欧美国文化、历史、经济与政治并不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13]。而伴随华夏世界秩序松动,朝鲜、琉球从中国秩序中陆续脱离出来。日本在大化改新以后明治维新近代改革也基本完成。历经鸦片战争失败至中日战争屈辱,中华帝国吸取其中教训进而迈上近代化发展道路。

中日在1896年签署马关条约,清朝派往日本十三位留学生也作为留学日本开端,在此以后留学日本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佐治亚大学的任达教授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其指出最频繁中日文化交流近代时期当要属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衔接时期,那时教育文化交流是比较流行的。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在于西方文化速成,尤其为学习实用技术[14]。而想要掌握西方文化精髓,在留学日本以后再留学西方,一时之间也成为那时留学生共识问题。而包括撰有《劝学篇》的张之洞在内的很多学者同时认为留学日本有如下好处:路近省路费,可以大量派遣;两国距离近,方便考察;日文和中文有共通之处,容易通晓;洋文繁杂,学习洋文不得要领的,日本人已经根据自己需要进行删减或是修改,而中国与日本同属亚洲,具有相类似的风俗文化,无疑更容易模仿学习,所以达到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15]。日本明治维新促进了其近代化成功,这让我国开明人士有所顿悟,向日本去学习西方技术与文化,走近代化之路也成为这些开明人士的共识。

三、中日文化交流

古代日本向中国使用外交政策接近于一边倒,经派遣使节长时间积极、大规模对中国文化进行吸收。中国基于华夷秩序意识,通过形而上层面把文化间接或直接输送给日本。但是时至近代,可以明显看到中日文化交流态势出现流变,清朝政府大批派遣留学生留学日本,学习先进经验与文化。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后汉时期,日本进入奴隶社会,并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国(“邪马台”为日语“大和”的音译)。根据《魏志·倭人传》记载,邪马台国“本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我国打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大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后汉末年,中国在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卑弥呼多次派使节前往魏国风险“生口”(奴隶)、倭锦等供品。对此,魏明帝下诏书予以嘉勉称“汝所在逾远,乃前世贡献,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还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赐予金印紫绶。以卑弥呼为起点,中日两国从此开始出现官方往来。这是历史记载中首次出现的官方往来关系,之后,到了隋唐,出现了中国热,日本多次到中国学习。不断吸收和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中国文化风靡日本封建社会上层,渗透到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甚至细节到汉字、茶道、书法等日本都无一例外地学习和借鉴。我国古代优秀的文明深深影响着日本,日本从中继承和发展不少文化文明。而后开始学习欧美先进技术,欧美通过一系列改革,过渡到工业文明,技术和经济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十九世纪末,日本投入到了向欧美学习发展历程中,从中汲取了先进的技术,并完成了自己本国的改革,经济迅猛发展。

四、结语

文化与历史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持续与决定性影响,文化遗产与历史事实也势必会被后世传承与发扬。对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深入反省,将文化交流逆转流变作为焦点,作为一个重要维度,对正确解读中日两国历史,促进双邦文化交流是有深远历史意义与现实意義的。将历史作为借鉴,作为见证我们发展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对自身有更清醒的认识,让我们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九一八事变以后鲁迅也指出虽然周围被排日声浪所充斥,但是中国青年也应当认识到日本是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地方的。到今天,两国人民日益友好,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文化共同发展,日本在大量学习中国文化之后,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对其民族文化进行了创新和改造,在语言、文学、风俗、文化上形成了与中国相似但又有别于中国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后来也传入了中国。总之,只有自强不息,在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创造本民族的辉煌道路。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使中国赶上时代,实现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参考文献】

[1]陈思佳.全球化与中日文化交融的思考与启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13-118.

[2]王莎莎.日源汉语网络词语的语义演变及认知研究——以“宅”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1):89-90.

[3]赵建民.一幅近世近代中日交流的文化地图——从《日本外史》、《日本教育》中窥探跨文化传释[J].东北亚学刊,2013(01):10-16.

[4]韦民.论日本与东盟的相互认知及双边关系的演进[J].国际政治研究,2009(01):24-43.

[5]孙立祥,许宁宁.中日丝绸业的逆转与东海丝路的兴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101-109.

[6]王旭.中韩古代文化交流史特点浅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2-20.

[7]林羽,王建勤.日本汉语教育兴衰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134-139.

[8]钱澄.文化因素与中日关系和谐构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107-111.

[9]金雪梅.试从社交称谓语研究中日两国意识差异[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49-150.

[10]郭新茹,顾江,朱文静.中日韩文化贸易模式的变迁:从互补到竞争[J].经济问题探索,2010(05):89-94.

[11]孙立祥.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启示[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05):84-91.

[12]江静.2015年度中国的日本文化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02):57-66.

[13]雷鸣.基于文化意义的中日同形词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0(11):112-116.

[14]祁进玉.东北亚“文化经济共同体”的构想、路径与展望[J].世界民族,2012(03):73-83.

上一篇:督查调研情况报告下一篇:情人节祝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