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优点(精选11篇)
1)保护血管,静脉留置针具有柔韧性好、对血管刺激小、很少发生导管打折与导管尖端破损等;
(2)可以长时间留置,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及精神痛苦;
(3)有的留置针有接头,可以为患者提供多条治疗通道;
(4)减轻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方面的工作负担。
一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 护士良好的心理状态 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除与操作者娴熟的技术有关外,其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也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穿刺部位的选择 选择血流速度快、走向粗大、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进行静脉穿刺。成人常规选择四肢浅静脉,一般首选头静脉;小于3岁的患儿如输液量多、输注时间长宜选用耳后静脉、颞浅静脉或头部其他浅静脉。进针角度与速度 进针以15°~30°为宜,速度宜慢,且应直接刺入血管。进针后及时观看回血,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 mm,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此时为送外套管的最佳时机,套管送入血管后松止血带,退针芯。按压外套管尖端处,能明显减少血液外渗。
二
静脉留置针的封管与拔管 封管 封管时将吸有4 ml肝素稀释液注射器针头全部或一半插入套管内,当封管液剩余2 ml时边推注边旋转式退针头,保持管内正压,防止血栓形成堵塞针管(推荐成人125 u/ml;小儿62.5 u/ml)小剂量肝素对凝血机制影响不大,但对出血倾向者应禁用肝素稀释液,而应用生理盐水封管。拔管 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和周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但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和小的血凝块进入血管引起堵塞,留置天最好不要超过7天。通过观察静脉留置针留置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建议将5天作为常规留置时间。配合完善的穿刺护理常规,既可保证患者的安全,严格控制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又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拔针后按压5~10 min,无出血后贴上创口贴。
三
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和预防 皮下血肿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和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液体渗漏 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导管堵塞 在输注高营养液体后彻底冲洗管道,输液完毕正压封管。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静脉炎 护理人员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选择静脉从远心端开始;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有无红、肿、疼痛,触诊静脉有无硬、滚、滑、无弹性,甚至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发现异常及时拔管,进行处理;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5静脉血栓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保护静脉留置针的肢体;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四
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
为了保证留置针的安全应用,在留置针穿刺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用2%碘伏棉球环形或平行消毒皮肤2遍。消毒范围的直径要于8cm。每日输液用2%碘伏棉球消毒肝素帽及留置针栓部2遍后,取下肝素帽连接输液器。输液完毕后,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用肝素盐水3ml(1∶100)冲管扣上肝素帽,然后用无菌纱布将肝素帽边同套管针翼部包扎固定
。操作要熟练
(1)留置针进针角度以15°~30°角为宜,进针速度宜慢,应直接刺入血管,若进针过快,极易刺破静脉造成穿刺失败。
(2)注意送管时机及操作方法,进针后要及时观看回血腔,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的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mm才送管,切忌见回血后立即送管。
(3)送管时在皮肤外只留3~4mm长导管,样既不容易折转,也不容易使软管脱出。血管选择不能离关节太近,否则易在活动时发生渗漏,躁动患者要绝对禁止近关节处穿刺。套管针留置时间
在使用套管针的护理中,其留置时间是一十分重要的问题。留置时间过长,可使病人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则增加病人的药费及次穿刺带来的痛苦。按BD公司的建议,套管针留置时间为3~5天。但临床有报道,留置时间最长为27天,平均留置天为8~9天,病人静脉炎普通发生在置管后6~7天,而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5天应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
五
护理要点 预防感染 穿刺处每天换一次敷料,并用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盖上无菌干纱,用胶布重新固定好,也可使用无菌胶贴隔日更次一次,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
• 防止堵塞(1)冲管: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生理盐水5ml冲管,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2)封管:每日用肝素盐水1ml封管一次。肝素盐水浓度为每毫升盐水含100U肝素(可维持抗凝12h)。•
.3 静脉炎防治 每日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的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穿刺点局部有压痛或稍感不适提示有静脉炎的可能;要及时处理,可应用(1)静脉炎软膏或喜疗妥局部涂擦;(2)土豆切成片状,沿静脉行走方向贴敷于皮肤上,每日更换数次。2~3日即可缓解。(临床应用于病人,实践证明效果确切其原理可能是土豆液为高渗状,促使其液体回收所致);(3)局部理疗;(4)酒精纱布湿敷。药液外渗 临床静脉输液的药液外渗是常见并发症,特别是有些药物刺激性强,给病人带来痛苦较大,如果出现此现象给予(1)局部封闭,减轻疼痛,促进吸收,取0.9%生理盐水10ml+2%利多卡因5ml+氢化考地松0.5混合液局部浸润封闭;(2)取土豆切成片状贴敷于皮肤红肿部位;(3)局部物理疗法。
六
小结
目前, 我院使用的是丫型留置针, 常用型号分别是:16 G (绿色) 、18 G (红色) 、20 G (蓝色) 、22 G (黄色) , 其中, 成人多用16—20 G, 小儿多用22 G, 它们的流量分别是95 mL/min、50 mL/min、33 mL/min、19 mL/min。
1 穿刺部位
1.1 静脉选择
根据患者不同年龄, 不同病情选择不同部位血管。一般情况下, 应选择柔软而富有弹性、粗、直、血流丰富, 远离静脉瓣, 并避开关节、神经、韧带及受伤感染的静脉穿刺。常用的部位有手背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足踝部大隐静脉、足背静脉, 其中, 婴幼儿留置头皮静脉多选额中静脉和颞浅静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需要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 长期静脉滴注高浓度或有刺激性药物者, 全身浮肿、静脉穿刺困难者, 首选颈外静脉进行留置穿刺;下肢静脉因静脉瓣较多, 血流缓慢, 药液及血液滞留于下肢时间长, 易发生静脉炎和堵管现象, 如非必要, 尽量不选择下肢静脉;因手术留在下肢的静脉留置针, 需在24 h后更换到上肢。
1.2 穿刺部位处理:
选择好静脉, 手指探明静脉走向及深浅, 距离穿刺点10-15 cm扎止血带, 使肢体远端静脉充盈度达最佳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对于静脉充盈度差, 甚至塌陷的病人, 可给以热敷。室内温度较低时, 在穿刺前可用2%普普卡因涂擦穿刺部位, 使局部血管扩张充盈。有研究表明, 采用2%山莨菪碱湿热敷能有效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 提高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成功率。颈部静脉穿刺应协助患者去枕仰卧, 头偏向对侧, 使患者头低肩高, 颈部平直,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选择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充盈的颈外静脉上1/3处为进针点。
2 穿刺方法
皮肤消毒范围8-10 cm, 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皮下血管内, 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0.2 cm, 左手退针芯少许, 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要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 松开止血带, 3 m透明敷贴固定, 调节输液滴速, 注明穿刺时间。穿刺时除观察是否有回血外, 还要注意体会针头刺入血管的空旷感来判断是否进入血管, 不要盲目进针或退针。
3 封管方法
正确的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用后的肝素稀释液 (肝素12500 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 作为封管液, 采用正压封管, 即将封管液3-5 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 mL, 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 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 留置针压力与血管内压力趋于平衡, 以防回血, 每12 h封管1次, 封管注射器1人1具, 对不宜使用肝素的患者, 可使用生理盐水5-10 mL封管, 每8 h一次。
4 留置时间
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美国输液护理协会规定为3天,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规定, 但据国内有关文献报道, 只要未发生置管并发症, 留置7天以内为相对安全和最佳时间。留置时间过长, 可使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高;留置时间过短, 则增加患者的费用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在我院, 在无静脉炎发生时, 5天作为常规留置, 应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如甘露醇、脂肪乳等应缩短留置时间, 一般不超过3天。
5并发症
5.1静脉炎
与穿刺技术、消毒方法、药物刺激性有关, 常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热、痛、静脉呈条索状, 严重者针眼处呈脓性分泌物。在临床中, 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 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把握好留置时间, 一旦发现穿刺部位有静脉炎的症状, 应立即拔针, 局部消毒, 用50%硫酸镁湿敷24-36小时, 或局部涂抗生素软膏。
5.2液体外渗
引起此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包括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牢、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 患者躁动等。普通的无刺激药物渗漏可热敷或抬高患肢;化学药物渗漏可抬高患肢, 局部冷敷, 必要时行普通卡因局部封闭;高渗性药物渗漏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
5.3导管堵塞
可因穿刺部位选择不当, 患者不配合, 封管液注入不足或封管方法不够准确, 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不妥等原因造成。护士应按要求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输液种类选择合适的静脉, 进针封管。
5.4皮下血肿
常因护士穿刺及置管不熟练, 技巧掌握不好, 操之过急, 动作不稳, 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致皮下血肿。护士应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使用留置针前检查针的质量, 如针头有无倒钩, 套管有无断裂、开叉、毛边等现象, 有效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
5.5静脉血栓
当套管内有血凝块阻塞时, 不可用注射器将血凝块推入血管, 以免发生栓塞, 可用注射器回抽出小血栓或局部注入肝素生理盐水 (1:625) 2-5mL封管30min, 以刺激血管内皮, 释放纤维溶解酶原活化素促进纤维溶解, 如仍不通畅则考虑拔管, 通畅后再接输液器输液。
综上所述, 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一种主要工具, 护理人员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 充分发挥留置针的优势, 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蒋莉.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护理进展[J].家庭护士.2008.6 (qc) :2479-2480
[2]贾爱增, 乔娜, 陈素英.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 (3C) :790-791
[3]徐竹梅, 辛向华, 袁辉.小儿静脉留置针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 (13) :73
[4]彭芳容.密闭式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护理[J].当代护士.2008 (2) :64-65
[5]李顺爱.静脉留置针50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 (26) :6416
【摘要】目的:做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方法: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掌握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与技巧。结果:使用静脉留置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可以应用于静脉输液、输血、动脉及静脉抽血等。适用于年老体弱、长期输液、血管穿刺困难等,能够保护患者静脉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能够随时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便于急救和给药。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7月,对14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静脉留置针的输液观察,年龄21~78岁,留置时间3~5 d不等。大多数患者状况良好,140例患者中有7例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局部静脉炎1例,液体外渗3例,皮下血肿1例,套管堵塞2例。
2输液方法
2.1套管针的选择 套管针型号很多,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选择合适型号的套管针,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2.2血管的选择 一般患者应选择走向清晰、比较粗大、血管充盈、弹性好、避开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若是手术患者应以不妨碍手术者的操作,便于麻醉师用药和抢救,保证输血、输液顺利通畅为原则。
2.3协助患者舒适卧位,选择穿刺静脉,检查并打开静脉留置针包装袋,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上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嘱患者握拳,取出静脉留置针,将输液器上的针头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排尽头皮式套管针内的空气。去除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管,调整针头斜面,操做者手持静脉留置针,使针头斜面与皮肤呈15.一30°.进行静脉穿刺,同时观察回血,见到回血后,调整穿刺为1O°左右。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
2.4松开止血带和调节器,嘱患者松拳,左手固定针柄,右手取出针芯,用输液固定贴膜固定留置针。注明置管日期和时间,胶布固定留置针管。
2.5暂停输液时,先拔出部分静脉输液针,仅剩针尖斜面在肝素帽内,缓慢推注2—5 m1封管液,使导管及肝素帽内充满,剩下0.5~1 ml后并以边推注边拔针的方法拔出输液针头,确保正压封管,避免空气进入。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帽的橡胶塞,先推注5—10 m1生理盐水冲管,再将静脉输液针插入肝素帽内,进行输液。
2.6拔管停止输液时,先撕下小胶布,再揭开输液固定贴膜,将无菌棉签置与穿刺点前方,迅速拔除套管针,按压穿刺点,避免穿刺点出血。
3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1静脉炎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并减慢滴数,防止药物露出血管外,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并停止在此部位的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鎂溶液或95%乙醇溶液湿敷,早期冷敷,晚期热敷,2次/d,20 min/次,也可用金黄散局部外敷。若合并感染,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3.2液体外渗当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同时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减少留置针肢体的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也可局部热敷,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
3.3套管堵塞 为避免套管堵塞,患者静脉高营养输液后要彻底冲洗管道。每日治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5 ml冲管,将残余药液全部冲人血管内。同时要正确封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并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 h,肝素液维持12 h.
3.4皮下血肿 静脉穿刺失败,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动作不规范,使静脉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技术,穿刺时动作要轻稳、熟练、准确,根据不同患者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4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输液无静脉炎发生时,留置针可保留置5—7d,每2天更换一次留置针护贴,进针处用碘伏擦试消毒。如果护贴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等应及时给予更换,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入对血管壁有刺激药物时,输入前后应适量输入生理盐水冲管,可减少静脉炎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如有静脉炎发生,立即拔管,并做相应处理。
5注意事项
5.1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要检查产品的有效期和外包装是否完好,同时检查产品的完整性及针头斜面有无倒沟,导管边缘是否粗糟。
【摘要】 静脉留置作为一种新技术,具有能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对血管刺激性小,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减少输液渗漏等优点,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资料与方法;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493-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方便,及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这种技术已成为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2013年,我科为1351名患者使用了静脉留置针输液,其中穿刺一次成功为1284例,成功率为95%;穿刺失败67例;失败率为5%。
1.2 方法
1.2.1 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知情同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静脉留置针的特点及不良反应,取得患者的合作与配合选择血管:选择触诊柔软富有弹性、走行较粗直、易固定的静脉,避开静脉瓣、关节、神经、手术同侧肢体血管及皮肤感染部位。
检查留置针: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针,检查留置针包装是否完整无破损,在有效期内。备好输液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
1.2.2 穿刺的步骤:操作者洗手戴口罩,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碘伏消毒皮肤直径约8cm,打开包装,检查针芯与套管针衔接是否紧密。连接输液器,排尽空气。除去针尖保护套,手握针柄,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度,刺入血管,见回血针芯回退0.5cm,降低角度与静脉平行继续进针,将导管送入血管足够长度后,缓慢退出针芯,套管针留0.5cm于血管外,用无菌透明贴固定针柄,标明穿刺日期及时间。留置针若有污染应立即更换。护理要点
2.1封管方法
2.1.1 肝素钠盐水封法:生理盐水100ml+625单位肝素钠配制成肝素封管液。在4℃冰箱内可保存24小时。输液完毕,用无菌注射器抽吸5ml封管液携至床旁。碘伏彻底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插入肝素帽内,以正压封管的方法推注,然后边推边退针。退针过程中,导管内保持正压状态。余1ml时,一手继续推注,一手将留置针的夹子关闭,推不动时,拔出针头。
2.1.2 生理盐水封法:用注射器抽取5-10ml生理盐水,从肝素帽缓慢正压注入,间隔6-8小时再封管一次。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血栓形成,适用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功能不全使用肝素的病人。
2.2 护理:
留置针留置期间,应随时巡视观察有无局部红肿、渗出、污染,留置针有无脱出。告知患者不要过度活动留置针处关节或肢体,必要时,可用护腕包裹固定。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每日更换输液器,当敷贴不粘或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每周更换肝素帽或可来福。输液时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防止液体过空;堵管时,可用注射器抽吸凝血块,不可推注生理盐水或挤压输液管,以防静脉血栓形成。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最长不超过7天。拔管时,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同时按压针口保护棉及附近范围,压迫5分钟后无回血方可离去。体会
3.1 留置针的优缺点: 留置针的使用打破了以往输液每次穿刺的常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抢救工作得以有效顺利地进行。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护理人员从繁重的打针输液的治疗工作中解脱出来,而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做好生理、心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但留置针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留置针价格高,是普通头皮针的20~30倍;且容易引起并发症。同时,要求穿刺血管要粗,弹性好,负责穿刺成功率低,在两次连续穿刺2次以上,导丝针尖部易折勾,导管软管曲裂,仅可作一次性穿刺,要求一次成功。
3.2 评估穿刺部位: 若把握不大,不可能一次穿刺成功的就放弃,重新选择穿刺部位。对护士自身心理状态的评估,护士自身是否镇静,情绪是否稳定,否则护理人员先做深呼吸休息片刻再进行穿刺。作为一名执业护士不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充沛的精力,还有有娴熟的操作技术。掌握正确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巧,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
3.3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方便手术用奥,建立术前有效的静脉通道,方便手术中及时用药,补液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
【 论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 【论文摘要】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大手术术后静脉药物的输注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
【 论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
【论文摘要】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大手术术后静脉药物的输注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
1方法
1.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 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1.3做好物品的准备本院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1.4正确的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1.5妥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正确的封管
2.1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
2.2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
2.3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3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36例新生儿,患儿均需实施静脉留置针,根据患儿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68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参考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1%,参考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3.5%;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反复穿刺,安全有效,值得作为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
【中途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99-02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反复穿刺,避免破坏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并发症。同时静脉留置针不会对患儿带来痛苦,也不会延误给药时间,但在长期使用静脉留置针时,会存在某些并发症,若没有得到及时准确护理,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对患儿健康成长造成影响[1]。为了保证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笔者主要分析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36例新生儿,男84例,女52例;日龄1-30d;患儿均接受头皮静脉留置针;根据患儿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68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参与研究进行对比(P>0.05)。
1.2 护理方法
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患儿在静脉留置针期间,需密切观察留置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要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工作,缓解家长的负面情绪,使家长可配合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新生儿静脉留置时,需选择合理的穿刺方法,明确血管,做好置管期间的护理工作,并要做好患儿的疼痛护理,减轻患儿在静脉留置针使出现的疼痛感。
1.3 评价指标[2]
疼痛评分:根据NIPS量表,对新生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从患儿哭闹、行为、呼吸、表情、觉醒5个因素出发,哭闹为0-2分,其余为0-1分,共6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均数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64例,占94.1%;参考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50例,占73.5%;组间对比(x2=5.34,P<0.05)。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少于参考组,疼痛程度轻于参考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3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出现1例渗漏,1例静脉炎,占2.9%;参考组出现5例渗漏,3例静脉炎,2例静脉留置针堵塞,占14.7%;组间对比(P<0.05)。讨论
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干预护理工作中,必须要加强穿刺的护理工作。(1)选择有效的穿刺方法。在穿刺前,需将周围毛发刮除干净,便于固定套管针,消毒进针点,进针时速度缓慢,直刺血管;掌握好进针的角度,予以有效固定。(2)明确血管。在静脉留置针时,需选择较好的静脉血管,可选择富有弹性,走行较直的静脉。而患儿在留置静脉留置针时,通常留置时间控制在5d,不可留置过长时间。(3)疼痛护理。患儿穿刺前,需评估患儿生命体征,选择适宜时间操作。同时可以采用蔗糖水使患儿口服,激活体内内源性阿片[3],使患儿在静脉穿刺时起到镇痛效果。在穿刺时,患儿需保持舒适体位,使患儿维持屈曲体位,降低疼痛感,同时尽量转移患儿注意力。而护理人员要保证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仔细检查留置针的完整性,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掌握熟练的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尽量多抚摸患儿,刺激新生儿的运动感觉系统,减少应激行为,减轻疼痛程度。(4)健康教育。患儿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时,需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家属对静脉留置针有个正确的认识,得知留置针的目的和意义,留置期间可能出现出现的并发症和预防方法,以此降低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5)观察局部反应。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期间,需要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情况,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局部炎症反应,若发现异常问题,要立即采取相应方法加以处理,确保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参考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1%,参考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3.5%;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组间对比(P<0.05)。由此可见,在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反复穿刺,安全有效,值得作为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留置针的穿刺技术
1.1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背和肘窝的静脉, 不用末梢循环差的血管, 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压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多选用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如特殊情况或患者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 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 加快血液回流, 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滞留时间, 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
1.2 正确的穿刺方法
穿刺点上方8 cm~10 cm处扎止血带, 2%碘伏消毒穿刺点周围8 cm~10 cm 2次, 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 左手绷紧皮肤, 固定静脉, 右手持留置针针翼, 针尖斜面向上, 在血管正上方使针尖与皮肤呈20°进针, 见回血后, 调整穿刺角度为10°, 左手持针翼推进外套管, 右手后退针芯, 边进外套管, 边退针芯, 以确保外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内, 左手固定针翼, 右手拔出针芯, 松开止血带固定。
2 固定方法
先用输液贴固定留置针针翼, 再用透明敷贴向两侧牵拉绷紧固定, 这样留置针套管不易脱出或扭曲。并注明留置日期、时间。
3 封管要点
3.1 肝素钠盐水封管法
用生理盐水100 m L加肝素钠12 500 U配成1∶125的肝素液 (置冰箱保存24 h) 。输液完毕, 用注射器抽取封管液3~5 m L, 连接头皮针, 缓慢推注封管, 边推封管液边退头皮针, 快推注完后再拔头皮针。确保正压封管, 以解决套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
3.2 生理盐水封管法
用量5~8 m L, 间断4 h~6 h封管1次, 适用于出血趋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用肝素的患者。同时也要正压封管, 防止回血现象。
4 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4.1 静脉炎静脉炎的症状包括滴注部位出现痛、肿, 组织周围发热或可扪及静脉条索。
其防治包括:每日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情况, 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均应立即拔除留置针。用25%硫酸镁沿静脉走行方向行湿敷, 每2 h~4 h更换1次, 2 d~3 d即可缓解。
4.2 堵塞
其表现为液体不滴或滴速过慢。处理包括:拔除留置针, 选择其他部位穿刺。若静脉痉挛, 可热敷局部或观察几分钟不处理, 若还不流畅, 拔管重新穿刺。输液完毕, 确保正压封管。
4.3 感染
其原因包括进行静脉穿刺时, 操作技术不熟练, 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留置时间过长, 患者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另外, 在保留留置针时洗澡或平时活动时没有做好防护措施也可导致感染发生。可在穿刺部位每1 d~2 d更换敷贴及输液贴, 并以碘伏消毒穿刺点2次, 妥善固定,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4.4 液体渗漏
套管针刺入血管后, 机械损伤或化学刺激, 导致血管内膜损伤, 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同时组织胺释放又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液体进入组织间隙。可选择较粗的血管进行穿刺, 动作轻柔, 避免针管在血管内反复移动, 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妥善固定导管, 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勿过紧, 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和护理。轻症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一旦发生上述情况, 立即拔管, 局部行25%硫酸镁湿敷2 d~3 d (每4 h更换1次) 即可痊愈。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封管技术;护理
1 留置静脉套管针要科学
1.1 在进行留置静脉套管时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操作的目的,具体的操作事项和具体的配合方法也要提前和患者沟通好,并且确保患者的心理和神智是清醒的,在进行套管针时要注意和患者的交流,及时的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和紧张情绪;如果患者是不清醒的也要耐心的向患者的其他陪同人员解释清楚。
1.2 在进行针刺时要注意不要选择患者的手背静脉,因为要考虑到患者日后的生活及日常的活动。此外还要注意选择患者健康的一侧进行针刺。除了对患者的要求,医护人员在进行血管的选择时要选择充盈、长度适宜和粗直的进行穿刺,如果遇到患有皮肤病的患者要慎重的对待。
1.3 医护人员要认真选择留置针的质量,选择与患者病情想匹配的留置针,并且要查看包装是否完好,认真检查产品的生产日期及有效期。
1.4 正确的穿刺方法应该是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对皮肤进行消毒,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針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医护人员在进行针刺时如果无法确定是否刺入血管时,此时可以将针芯拔出少部分,并且松开止血带,让少量的液体进入;如果静脉滴注入通畅无阻,并且局部没有肿胀隆起,此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平行的推进软管。
1.5 妥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 封管要正确
2.1 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
2.2 有些患者不适合用肝素钠所以针对此类患者在两次输液的中间阶段要选用生理盐水,生理盐水进行封管时不需要进行配液,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工作量,最主要的是减少了对管子的污染。
2.3 医护人员在进行封管时要缓慢的推注封管液,此时要注意力道,因为用力过猛的话,会直接导致外渗和肿胀,此时管内的压力增加,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在封管时在管内的液体直留下0.5ml时,拔出时要留出针尖,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得留置针充满封管液,为了避免堵塞管,不导致血管内部血液流至套管针内。为了防止输液过程中的顺畅要注意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到3ml连接输液,医护人员不能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这样就可以防止发生栓塞。
3 置管的后期护理
3.1 要取得患者的合作,这是很必要的,在进行针刺时要向家属说明这样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要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告诉患者保护好留置针,以免保证穿刺部位的干燥与清洁,并且要防止脱出和液体的渗漏。
3.2 医护人员除了操作技术的过关,还要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仔细的挑选血管,每天都对输液的器具进行更换,并且要坚持无菌操作,并且要及时的封管,当液体没有后,要用小夹子将输液管夹紧,坚持1人1具,要坚持封管液只能当天配制使用。
3.3 医护患者要对患者进行巡视,在每次输液前后定时的检查穿刺部位,在输液中仔细的观察患者有什么不适合的感觉,如果出现红肿或者青紫的状况要及时的拔出,并且要用棉签按压三到五分钟,直到患者不出血后才能离开。
3.4 封管后如果出现回血过多的患者要注入生理盐水10ml,然后再用肝素钠稀释液进行封管一面避免管腔的阻塞。
3.5 为了防止液体长期刺激血管对患者不利,所以留置针放置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7个小时,在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的情况,要马上拔出留置针。
3.6 输液完毕后,应妥善固定留置针,避免脱出。
参考文献
[1] 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5.
[2] 饶庆华,等.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24.
(一)评估 可建立静脉留置针使用评估记录。
1.观察整套输液系统,从输注溶液容器到血管通路装置的穿刺点。检查系统完整性(即渗漏情况,螺口连接安全性)和敷料,输液准确性及输注液和给药装置的有效期。
2.评估血管通路装置的穿刺部位及周围部位。肉眼观察发红、压痛、肿胀、渗出,触诊及患者主诉疼痛感觉、异常麻木、麻刺感。3.评估敷料下皮肤。预计因年龄、关节活动和水肿导致皮肤损伤的潜在风险,注意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风险。4.评估频率。至少每4小时进行评估;对于危重症/麻醉后镇静患者或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应每1-2小时评估一次;新生儿/儿童患者应每小时评估一次;接受发疱剂药物输液时增加评估频次。
(二)冲管与封管 1.冲管与封管时机:
⑴在每一次输液之前,应冲洗或抽吸血管通路装置以评估导管功能、预防并发症。
⑵在每一次输液后,冲洗血管通路装置,以降低不相容药物之间的接触风险。
⑶输液结束封管后,封闭血管通路装置,减少导管内闭塞和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2.冲管液的选择:
⑴采用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可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l⑵当药物与盐水不相溶时,先用5%的葡萄糖冲管后再用0.9%生理盐水冲管。
⑶不使用静脉溶液容器(袋或瓶)作为获得冲洗溶液的来源。3.冲管液量
最小为导管的系统容积的2倍,外周导管为5ML。4.冲管技术
采用脉冲式冲管技术
⑴使用正压技术封管,减少血液回流到通路管腔。
【关键词】 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
【中国分类号】 R472【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66-01
静脉留置针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优点是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便于抢救工作,而且很大程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适合于长期输液患者、老年患者、小儿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时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对艾滋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
1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
1.1心理护理 在使用留置针前应与患者和家属说明留置管针的优点、目的、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的顾虑、紧张及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1.2留置针型号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年龄及血管等情况,分别选择18 G~24 G型号的留置针。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應选用细、短留置针,因为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1]。对输入高分子、高浓度的药物,以及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选用相对型号大的留置套管针,这样不影响输液速度及输液量,保证药物及时准确的输入病人体内,不影响药物疗效,同时,可减小对血管刺激性。
1.3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血流量丰富、有弹性、无静脉窦且远离关节、活动方便、易于固定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对能下床活动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对于禁食、创伤、失血、疼痛、环境温度低、个体循环不良等外周血管充盈不佳的病人,可采用先选择好穿刺部位后局部热敷,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也可采用穿刺前扎止血带,用手轻轻摩擦穿刺部位皮肤后,放松止血带片刻再扎止血带[2]。儿科患者选择颞浅静脉,幼儿选择手背静脉留置时间最长。
1.4方法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在穿刺点上方10~15 cm处扎止血带,以进针点为中心,皮肤常规消毒,直径为6~8 cm,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松动留置针外套管,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示指持留置针柄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压低角度沿血管再稍微进针1-2毫米,然后退针芯1~2 mm,再将软管缓慢送入血管内,软管全部送入后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并用注明穿刺日期、时间。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及时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速,观察局部无渗漏,输液是否舒畅。
2封管液的配置及使用方法
2.1肝素盐水封管法 生理盐水250ml+1.25万单位肝素(1支)。配置1:50肝素液,输液完毕后用注射器取5ml肝素液从肝素帽处缓慢注入正压封管,抗凝时间12h。应用肝素液封管时,应严格掌握剂量,肝素稀释溶液24小时更换,超过24小时严禁使用。有出血倾向者,严禁使用肝素液封管。
2.2生理盐水封管法 用注射器抽取10~20ml生理盐水,从肝素帽处缓慢正压注入,可维持6-8小时,因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的形成,且无需配置,方法简单。尤其适用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应用肝素液封管的病人。
3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1穿刺部位感染 在进行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凡置套管针的患者,应加强巡视,床头交接班,注意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3~5天为宜,有报道认为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太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3.2皮下血肿 主要是由于血管选择不当,技术不熟练,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因此,在穿刺前,应选择弹性好、走向直,避开关节和静脉窦的部位,穿刺动作应轻巧、稳、准,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3.3液体渗漏 造成液体渗漏的主要原因是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等原因可导致液体渗漏。因此,要注意穿刺方法,加强固定,防止液体渗漏。
3.4导管赌塞 通常与输注静脉营养及高浓度药物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推注速度、及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有关,因此,在输注高浓度药物及静脉营养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选择用量合适的封管液。留置针再启用时如果不通畅,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注,正确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是正压封管,正确使用封管液浓度及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以免发生堵塞。另外,告知患者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血管。
3.5 静脉炎 静脉炎是常见的症状,其穿刺部位红、肿、热、痛、静脉硬、无弹性,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注意观察局部及沿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触痛等现象。如有异常疼痛及时拔管。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速度要慢,并且稀释后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要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保护血管。同时要加强患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3.6导管脱出 加强宣教,指导患者置管肢体勿负重或过度活动;对神志不清者,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约束肢体,以防把针头拔出。
3.7静脉血栓形成 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为防止血栓形成,尽量选择上肢粗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参考文献
[1] 高艳华.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与输液的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05,26(9):972
[2] 刘苏芳.浅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60.
作者简介:李凤珍 女 大专 主管护师 从事学校预防保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40例,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25~35岁, 平均31.2岁。
1.2 穿刺前准备
1.2.1 穿刺前准备工作
在穿刺之前要用六步洗手法清洗手, 戴好口罩。正确的洗手方式可以预防外源性污染, 降低外来感染的几率。
1.2.2 物品的准备
选用型号合适的静脉留置针以及配套的无菌透明针贴、棉签、安尔碘、若干一次性输液器, 准备好输液的药液, 连接输液器, 排净空气, 打开留置针, 然后再将输液器针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 再次排净空气, 避免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残留空气[2]。
1.2.3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操作前, 由于患者对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缺乏, 易产生恐惧、恐慌、烦躁情绪, 抱有沉重的心理压力。要及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 安抚患者的情绪,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多与患者进行交流,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
1.3 穿刺与封管方法
1.3.1 四肢浅静脉穿刺法
取患者的四肢浅静脉, 常规皮肤消毒, 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扎压脉带, 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 待干。去除针套, 转动针心, 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 注意排尽空气, 关闭输液器开关。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穿刺, 见回血后, 降低角度, 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 cm穿刺。抽出针心, 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 在敷贴上写好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 然后固定肝素帽, 取出压脉带。
1.3.2 封管液量与封管时间
封管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当液体输完后进行封管。 (1) 常规消毒肝素帽。 (2) 将抽有封管液 (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 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肝素液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 ml生理盐水中, 即每毫升含10~100 U肝素, 用量5 ml, 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 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 h, 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 h。 (3) 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4) 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3,4,5]。
1.4 置管护理
1.4.1 严格无菌操作
护理人员在穿刺前要清洗手, 戴好个人口罩。在整个穿刺过程中, 要按照规章程序进行准确的无菌操作, 防止针头与穿刺的部位被外界所污染, 特别是在给患者更换液体和用药时, 密切观察患者的个人反应, 查看有无输液反应。
1.4.2 防止栓塞发生
护理人员在穿刺前要按照规定准备好输液的装置, 仔细检查输液装置的接头是否连接紧密、有无漏气、管内空气是否排尽等易导致空气栓塞的危险因素。在术中给患者快速输液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 及时更换液体, 防止空气栓塞的形成。如留置针内有血块栓塞, 不可强行用液体冲洗, 应更换针头另行穿刺, 以免发生栓塞[6]。
1.4.3 密切观察输液情况
在给患者输液过程中, 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 输液管是否出现了脱落, 导致液体出现渗漏, 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合理调节输液的速度, 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无疼痛、肿胀等局部反应, 如发现此情况, 要立即拔针, 并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及时给予相应处理[6]。重新建立静脉通道, 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7 d, 正确操作及严密观察、护理, 可适当延长留管时间。
2 结果
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并发症较少。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的发展, 静脉留置针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快速发展, 一次性、高质量的留置针在手术患者的使用中显示了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保证患者用药时间、利于患者抢救工作的实施、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等优点。通过有效的护理, 本组40例患者很快达到较好的康复状态。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快速给药, 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提高了护理效率, 并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与护理效果。方法:总结40例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掌握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与技巧。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并发症较少。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提高给药的速度, 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减少护理的工作量, 并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应用,护理
参考文献
[1]陈显春, 封悦, 宋爽, 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 :42-43.
[2]周俊.静脉留置针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4) :270.
[3]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3) :219.
[4]黑花玲, 张俐.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及护理[J].河南医药信息, 2002, 10 (21) :59.
[5]计惠民.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21) :75-76.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推荐阅读: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规01-06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06-04
常用管道及静脉留置针的护理05-28
静脉留置针护理论文12-07
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09-11
留置胃管操作10-12
留置尿管护理常规01-01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护理09-20
留置胃管病人护理10-18
留置胃管的操作流程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