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推荐14篇)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人为本,倡导开放性教学。经笔者调研与实践,认为应该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系统,实现语文教学过程全方位的开放,拓展学生的创造时空,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开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6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说明了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放性教学尤其必要,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开放性教学的意义,挖掘开放性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1.扩展教学内容
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延伸、扩展到课外阅读。据统计:在学生掌握知识总量中,课本知识约占35%,是知识的核心部分;课外知识占约65%,是知识的外围部分。前者求“精”,后者求“博”,“精”与“博”是知识大厦纵横两部分的构件,是知识的最佳结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出现“通才取胜”的局面。所谓“通才”,是具有一、二门专业知识,而又知识面广博、基础扎实的人。美国曾对1311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晋级等方面情况作了五年调查,发现很少有人是仅仅精通一门专业的“人才”,而多数是以博取胜的。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博士指出:知识面窄是我国青年的一大缺点。学生在多读多写和多向评价过程中,他们感到轻松、自然、有趣、和谐,精神压力消除了,心理状态改善了,就能变“苦”为“乐”,变“难”为“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学生语文积累丰富,语文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必然大幅度提高。大量阅读和写作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裨益的。正像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转化“差生”时曾经说过的:“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思维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经用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个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写作范围。”
中学语文教材是语文信息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内容,它的综合性很强,不仅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也与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密切联系。尽管这几年教材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然而,语文教材在目前还是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发展的空间。如此这些,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应力戒照本宣科,注意活用教材,提高教材的开放性。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跳出教材,对教材做灵活变通、或重组或增加或删补,还可以选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冰心、朱自清、老舍等著名学者的文章。还可以增加一些富于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韩寒、贾平凹、王安忆等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语文的教学面,开阔语文的教学视野,这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
2.更新教学观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要转变,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和实现新课程。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学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获取对知识本身和知识价值的真正理解。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其中课堂的开放性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水平的一把尺子。教学理念新,教改意识强的教师,课堂上敢放能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探究、去思考分析、去讨论、去判断、去验证结论。现在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让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说明,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见,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自己敢于提出挑战性问题的习惯。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于质疑,有时间质疑。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地关注学生和接受学生,建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发展者,与学生一起成长。为此,我区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课改模式,即“10+35”,也就是教师讲10分钟,学生活动35分钟的形式。这既要求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3.灵活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中学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跨越国度等原因,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单调乏味,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这又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在此有所突破,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课文。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利弊,“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添翅插翼。其最便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多媒体演绎,课堂教学直观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化;利用电脑网络,开启课堂教学数字化。
4.把握好开放的度
在初中语文开放性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开放的度。开放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语文问题进行怎样的开放教学,问题开放到什么样的程度。教师只有充分把握教学的开放度,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和探究,对学生那些不成熟的见解、想法进行及时点拨、反馈,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一、强化改革创新意识
教育提倡以人为本, 作为教师, 首先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教育理念如果改变了, 则素质就会增强, 教学技能也能得到提升。这样,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得到发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激发, 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义无反顾地理论洗脑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 还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体地位的发挥等, 教师都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因此, 语文教师要确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 用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作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 不能一味摒弃, 要吸取精华, 去其糟粕。
三、强化文本意识, 优化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文本意识。对学生而言,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关键是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分析, 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从教材选编的角度讲, 语文教材是专家根据《课程标准》, 依据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选编课文, 而不是依据具体学情选编课文。
四、要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处理、教学环节的有机渗透上下工夫
教师不仅要对文本的基本内容烂熟于心, 还应在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工夫。一篇文章要想处理得游刃有余, 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若干有价值取向的语文问题。
五、打造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初中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文化内涵, 打造出个性精彩的课堂。个性课堂是教师的精、气、神, 也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
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培养
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应是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充分预习、自我初步消化上, 又带着新的问题进入课堂。这种有目的的预习一旦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 就会引发他们对文本内容的自我探究的意识, 为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夯实基础。而对问题的探究意识, 往往能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一、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依赖教材开展教学,导致教学过程比较封闭,容易影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的激发。因此,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和教材的限制,让语文教学过程更具开放性,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渠道,让学生多方位的感受语文课程的魅力和价值,树立起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教师强迫学生按照教材和单元的模式进行记忆,或者一味通过听写对学生进行考核,都会导致教学环境上的封闭,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时教师完全可以打破教材和单元的限制,引入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轻松记忆生字,提高学习效率。
二、营造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开放性语文课堂的构建,离不开课堂互动和有效提问,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提问环节要多营造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语文教师通过有效的设问,可以更好的引导和监控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发现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对于那些容易走神和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语文教师通过富有技巧性和艺术性的提问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到课堂上来,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学习《我不是懦夫》一文,“我不是懦夫”这句话是王嘉鹏对哥哥的回答,可是他没有说出口,而只是“在心中默默地”对哥哥说,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不说出来是想用行动来证明“我”不是弱者,更不是“懦夫”,“我”要用坚强来诠释“我”的不幸,战胜“自我”。这样一个简单的提问,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思考,既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又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真正发挥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促进了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让开放的课堂成为自我展现的平台
活泼、好动、爱表现是学生的主要特征,所以开放性语文课堂的构建也要基于学生的特征进行,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对此,初中语文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而是要平等、和谐的同学生相处,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放权,多相信学生、激励学生,给学生更多自主互动与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做语文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让学生在自我展示、自我表现中提高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再加上语文教师的科学评价和有效激励,便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例如,在《梦想的力量》的教学中,不妨让学生自己总结课本对自己的感化和激励作用,然后思考和描述自己的梦想;或者组织学生集体开展一场关于“梦想”的演讲比赛,多角度展示。这样不仅可以顺利达成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强调语文教学的实践化、生活化
为了增强初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师就必须打破教室和教材带来的空间限制,多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之间的有效联系,让学生在更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语文课程的价值,寻找学习语文的快乐,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语文教学目标。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正确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除了要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展现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外,还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做到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实践、课外自学的有效结合。如在“惊弓之鸟”、“画杨桃”的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寓意故事,并拿到课堂上讲给学生听,组织一个“讲故事”比赛。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多设置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生字、生词,不认识要自己记下来,问老师、家长或者自己查字典,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知识,要做一个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应用知识的好学生。
翁堵初级中学 李润
【内容摘要】: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了语文课堂上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还语文的本来面目,是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真正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生发展的语文课堂。本文将对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 开放 语文 教学 学习课程
前言
我们现在该如何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传统模,而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自主、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能力,在开放、活泼的语文课程中快乐地学习。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语文,在生活的大舞台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突破课堂四十分钟的局限
语文课堂教学在力求学好教材的基础上,还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土地上。在教学中可以给文本注入新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在课外可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还可以开展各种演讲竞赛活动,举办优秀作文展,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样的语文教学就不仅仅满足于课堂的四十分钟,而是要学生把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
如教《月球之谜》一课,课前让学生多方收集有关月亮和月球的一些未解之谜的资料,查找、积累描写月亮的古诗词,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月球的情况,畅谈自己对月球未解之谜的种种猜想,吟诵月亮的诗句,学生交流积极踊跃,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还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把学生学习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课后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展示,有的写了有关月球的日记,有的把自己查找的资料打印整理贴在教室的专栏里,也有办成手抄报进行展示。
总之,因这一节课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是我们无法用四十分钟来衡量的。
二、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语文这门学科不是孤立、自成一体的,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我们的学生要借助于语文这个工具去学习其他的学科,同时其他学科的教学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各种实践的机会,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和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
如《捞铁牛》、《称象》这样的课文就涉及到了科学课中的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如果学生不懂浮力的原理是很难理解课文的,教学时可引用科学课程知识;《草原》一课的美景可借助音乐课中的《草原之夜》那美妙的乐曲来烘托,使学生能很快地入情入境,感受到草原的广阔和美丽;《功到自然成》中徐悲鸿所画的栩栩如生的马,美术课上老师已给学生进行了鉴赏,语文课上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徐悲鸿对艺术的孜孜以求;《诚实的孩子》这篇课文所讲的道理和品德课中的《要诚实》是相互印证的,孩子们早已熟知于心了;就连作文教学中的学钉扣子也离不开劳技课中的实践体验,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试才能把作文写生动具体。而数学现在也提倡在生活中学数学,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是在一种生活场景的表述出现的,学生也要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学生不仅在语文课堂中学到语文知识,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包含着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它们是相通的,不可分割的。
三、走向校外更广阔的天地
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联系起来,当作求学的两大途径,就在于人不光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即观察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了解风土人情等,把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与生活的外延。校外远足,郊外野炊、工厂参观,市场调查、上街宣传„„这样融学校、社会为一体的语文训练形式可谓丰富多彩,学生沐浴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就会潜滋暗长。
如:体验在农村的实践活动,春天,带领学生去茶园采茶,金秋时节带学生去收割粮食„„那美丽迷人的景色,挂满枝头的果实,热情好客的农民,热火朝天的收获场面,使学生无比兴奋。大家比赛谁采的茶又多又好,谁收收获的粮食多,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当大家满载而归回到学校时,仍然抑制不住那种“丰收”后的喜悦,再问学生你们收获了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自己看到的,自己听到的,怎么采的,谁的大,谁的多,也有的学生感悟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无论交流什么,都是一种分享,都是一种“碰撞”。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了表达。当把这次活动再现于作文中时,学生自然不会无话可说了,好词妙句是陈出不穷。
四、建立课外阅读的学习阵地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语文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要给足读书的时间,要指导阅读的方法,还要读写结合,强化语文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比如“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书月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举办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搞课前三分钟讲演、语文开心辞典、巧接诗词名句等趣味阅读活动等。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个别阅读和小组阅读相结合,积累运用相结合。课外阅读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并努力将学生阅读所获运用于学习生活中。通过几年的培养,学生普遍反映,课外阅读及其活动虽然挤用了我们一定的课余时间,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间接生活经验,丰富了我们的人文知识,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课外阅读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借鉴样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只要学生坚持以读促写,为写而读,读写结合,就能真正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深入到各学科领域,深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它追求的是教育、教学的高效率和教学效益的最优化。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巧妙运用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几乎没有到过北京,对天故宫是非常陌生的。如果像以前的教学一样,只是让孩子们读读课文,听听教师枯燥的讲解,是很难感觉到故宫博物院的雄伟壮丽的。为了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雄伟,从而在情感上激起共鸣,我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教学时,当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激动得叫了起来:“真是太美了,太壮观了!”那一幅幅直观的图片加上教师简单的介绍,孩子们很快就对故宫博物院的主要建筑物有了深刻的了解,参与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这一节课,架起了学生认知和理解教材之间的桥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学生还利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搜集、分析、处理所给的相关资料。这不仅是一个有利于学科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修养的过程。
信息技术的运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实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实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目标,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还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了信息文化的培养,实现了跨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
结语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语文。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从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生活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
【参考资料】:
1、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1994年《教育参考》第4—5期合刊。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小议初中语文开放性作业的利弊
摘要:开放性的语文作业具有社会性强、动手能力强、不必拘束于学生学习基础差异的特点,所以,大家公认这种作业形式是新课改后涌现出来的一种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作业形式,它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普遍欢迎。本文针对开放性语文作业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利因素,积极寻找了一些应对办法,以期让这项作业形式更加完美适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教育教学;开放性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3.3?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3-0119-02 在新课改进行中,在不断为中小学生减负的背景下,开放性作业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许多中小学也在教改实验中进行着摸索。开放性的语文作业具有社会性强、动手能力强、不必拘束于学生学习基础差异的特点,所以,大家公认这种作业形式是新课改后涌现出来的一种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作业形式,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寓作业于快乐之中。而事实证明,这种开放性新的作业形式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但是,笔者在实践中不断实践开放性语文作业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中一些不利的因素和隐藏的问题。现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将开放性的中学生语文作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作如下归纳,以期引起同行的进一步探索。 一、初中语文开放性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于开放性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存在两极分化之势:开放性作业更有利于学习能力强、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而那些学困生,对此缺少自信,缺乏重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间的差异更为明显。我们留的开放性作业,都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如果不积极参与其中,久而久之,势必会引发学业上的差距,两极分化现象与我们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必须引起重视。 2.由于这些作业动手动口的作业多,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作业样式多,所以它更有利于性格外向、爱好广泛的学生,而那些平时在课堂上默默无闻的学生总是对这样的作业积极性不足。例如学了《散文两篇》之后,我们留的作业是把《荷叶?摇母亲》一文背过后制作成录音磁带,并辅以音乐效果在班内展示。那些喜欢朗读、爱表现的同学做得非常棒,如同参赛作品一般,让人赏心悦目,而有的同学由于缺乏主动性,对于这样的形式不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检查作业时他们就只能当个观众了。 3.开放性作业不利于那些分数功利性较强的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更能够偷个小懒,对于老师的要求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例如,我们留《皇帝的新装》一课的课本剧表演作业,有的成绩优秀的同学认为快要到期末考试了,这种形式在考试中又不考,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同学对此甚至是不闻不问的,总是想:他们演,我看看。只愿当个看客。 4.学生不完成作业的客观条件不好解决,如有的学生家中没有电脑,不能上网查取资料,有的学生没有课外教辅,对于查阅作者简介等题则是理所当然地坐享其成,这样久而久之易造成推脱自己学习责任的不良后果。 二、主要解决办法 在革新的道路上,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我们要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让我们的创新教学体现出价值。所以,当我们了解了存在的问题之后,就一一对应地去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针对学困生对开放性作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教师应做好动员与协调工作,更多关注学困生。比如给予作业降低难度、数量减少的优待;多采用分级评比来提高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即,让他们的作业不在班上大范围内去作比较,而是和自己比,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学困生比,这样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有利于提高干劲;还可以将开放性作业分等级并细化指导,为学困生降低难度。其次,性格内向的同学本来参与的积极性就不高,再加之课外的兴趣爱好偏少,有时他们想参与其中,也苦于自己没有才艺而只能旁观。例如,学习了《紫藤萝瀑布》一课后,我们留的开放性作业是:用另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你对文中作者塑造的紫藤萝花的理解。有的同学写诗,有的同学找到类似主题的散文给大家读,还有的同学用摄影、绘画等形式来展现,可性格内向的同学找不到自己要如何去表达。对此,我们要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多加关注,一则给他们更确切的提示和指点,二则给他们以鼓励。但凡他们有点小成就,要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展现的平台,并以此为契机大加表扬。再次,教师要不断完善作业的评价体系,以便起到更好的督促作用。我们平时习惯于将最优的作业拿来夸赞、展示,这只是在班级这个大范围内的横向比较,以后我们要多多看到学生个人的进步,采用纵向比较的方向,让学生和自己的过去比,多发现学生的优点。我们要还建立起相应的等级评价机制,把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基本等级,让同级别的学生间来比,这就缩小了相对差距,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表扬。 最后,教师可通过建立就近学习小组,采用互帮互助的形式去共同完成作业,以解决有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时遇到的困难。 三、实践与反思 大部分学生普遍对开放性作业的兴趣热情较高,往往会花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因此完成的质量也比较好。但也有个别学生图热闹,而忽略了作业的目的,偏离了作业的方向,有时事倍功半。但总体上学生们是乐意接受的。如何让学生喜欢的作业方式更科学地服务于学习呢?在将来的发展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开放性作业显然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作业方式。即便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目前中考试题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开放性试题,其实施势在必行。但教师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恰当把握好作业的开放面、开放度和开放量。当然,也不能将传统作业一棍子打死,也应恰当结合传统作业方式合理搭配。同时,采用开放性作业形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自身素质过硬,能较好地调控学生和组织学生活动,并能及时做好评价。 改革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要敢于迈出改革的步子,要认真反思走过的道路,同时也要敢于纠正自己错误,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既要有满腔的热情,也要有冷静的头脑,这样,才能把新教改的路走稳、走好。
1.解答漫画题
可分三步走。
第一,全面观察漫画。它包括四个方面:①观察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②观察画面形成的特点、情景;③观察画中对特定情景的提示和注解;④观察漫画的标题。
第二,透过直观画面,挖掘出漫画蕴含的深刻道理。
第三,联系社会热点,寻找解题依据。漫画所要揭示的问题,往往就是我们在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现象,因此,在解答漫画题时,要注意联系生活,洞察出整幅漫画的主要内涵。
2.图表题
一审标题。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案就不会跑题。
二审图表。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三审要求。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答题偏向。
3.编拟广告
切入点:
(1)从对象名称入手:天天美王天天美。(美王食品);唐时宫庭酒,今日剑南春(剑南春酒)。
(2)从对象特征入手:舒肤佳,爱心妈妈,呵护全家。(舒肤佳护肤品);农夫山泉:农夫山泉有点甜。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麦氏咖啡: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3)从对象功能入手:如:不“打”不相识。(某打字机);天名电扇的广告语——“实不相瞒,天名电扇的名气是‘吹’出来的”;“只留青春不留痘”(圣安净螨洗面乳)。
公益广告词的标准:
(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节约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2)语言简洁精练,朴素平易:“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3)构思新颖,富有创意:“因为你的一滴血,我的笑容不再苍白”。
(4)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安全才能回家”远比“严禁超速行驶”来的有力量。
4.手机短信的特点:
(1)主题突出:问候祝福、交待事情等目的明确。
(2)简明扼要:短信不超过70字,一般是三五十字。另外,双方都明白的事情注意用词简洁。
(3)语言得体:短信的语言、内容必须注意场合、双方的身份、一般要注意礼貌,语言文明。
(4)构思别致:精彩的短信应有精巧的构思,才会让人过目不忘。如,让平安坐上开往冬天的地铁,让快乐与你不见不散,让健康与吉祥一个都不能少,让温馨和幸福没完没了,祝新年快乐!
(5)富有文采:好的短信应讲究文采,要特别注意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排比等)的运用。例如,风柔雨润花好月圆,冬去春来似水如烟!幸福生活天天伴随,良辰美景年年期盼!流年不复返!人生需尽欢!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平安!祝您新年快乐!
5.新闻拟写
标题必须涵盖文章内容,且要醒目。给新闻拟标题时应抓住导语和关键词语,注意语言简洁精炼,同时尽可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但要抓住包含对象、事件等关键信息。
示例:母亲节——10岁女孩用火辣歌词表达对母亲的爱。新闻信息的概括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归纳能力,语言力求简练。这是较为常见的压缩语段题目,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这句话一定要有具体事件,且要突出其最主要的信息(即新闻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具体操作时最好采用主谓陈述形式: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同时兼顾字数要求。
参考答案为:(1)毕昇塑像伫立中华世纪坛。(2)李四光,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对地质学研究有杰出贡献。
6.句子仿写类
一看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
我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1)要保留“没有……,可以有……”;(2)可以考虑用”大地、高山、海洋”等来替换蓝天;(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7.对联
答这类题应根据出句的词性、内容进行准确的有意味的应对,当然还应该符合平仄要求。具体说,需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即须得体,要自然,求工整,忌重复。“须得体”,就是要对得恰当、合适;“要自然”,就是要意与言合,浑然天成,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都不要生拼硬凑,牵强扭捏;“求工整”,就是在不损害内容的正确表达,不妨碍语言的自然、健康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做到对仗工整,从而使对偶的形式美和音乐美得以充分体现,以达到良好的修辞效果,具体说就是要尽可能做到对句与出句字数相等,结构句式一致,词性相当,讲究平仄音律;“忌重复”,指对句与出句在内容上要互相补充或互相映照,不应重复,也不可有包孕关系。
一、制定开放式目标, 满足学生阅读需要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是以“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 却不是为了学生学习而服务的。但我们知道, 阅读更多是学生和文本交流的过程, 如果教学中教师过多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 那么, 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也就少了许多, 而这正是阅读教学所不可或缺的。同时, 传统的教学目标高度统一,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很难达成, 久而久之也就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而以开放式的目标来作为指导,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制定出“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的层次在目标上分别对待, 这样就能较好地兼顾优差学生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对阅读更有兴趣。
在制定分层目标中, 首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确定好目标。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宏观目标把握上还不够成熟, 这就需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如《童年的朋友》的教学中, 学生自定的目标为: (1) 掌握生字词, 在正确、流利朗读基础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 能概括外祖母形象, 体会外祖母给予“我”的爱心。在这个学习目标中, 学生忽视了本文的一个重点, 即描写方法, 故而教师在对学生指导时将目标 (2) 改为: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分析, 掌握外祖母的形象。这样目标更为明确, 能较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其次, 在制定目标过程中要真正分层对待。如《变色龙》教学中, 目标可分为三层: (1) 借助工具书, 自学掌握生字词, 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 初步概括小说情节; (3) 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在阅读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目标逐层达成。这样, 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阅读中以自己选定的目标来作为指导, 方向更明确。
二、提倡开放式内容, 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照本宣科”的痕迹较重。的确, 教材是知识的承载, 是教师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载体, 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教教材”, 而要“用教材”。即要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 在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从而更好地丰富学生地体验和感悟。传统阅读教学因太注重考试, 结果反而缩小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狭小空间里, 而提倡开放式的内容, 可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带来的冲击, 积极进入到阅读过程中。
首先, 提倡开放式的内容并不否定教材文本, 相反是要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如《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月迹》、《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等课文都和童真、童趣紧密相关,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避开了“童真、童趣”这一主题, 相反要以这一主题为出发点, 结合具体的文章来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做到从一篇文章出发而又能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探究, 让学生在阅读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文章中获得体验。
其次, 要能跳出教材的束缚,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以八年级下《从小就要爱科学》、《在天空中理家》、《奇妙的克隆》等篇章的教学为例, 在课堂中以学科知识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外, 为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师可结合单篇课文或单元进行拓展。如《奇妙的克隆》学习后引导学生以“克隆技术的应用”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调查, 让学生在调查中更好地了解克隆技术。同时, 要在方法上进行拓展。如八年级下《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等小说的教学, 教师先引导学生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 然后以学生归纳的方法进行拓展阅读, 最后再以“学写小说”的活动来进行拓展, 让学生在读中总结, 在用中体悟。虽然学生可能写的不是够好, 但却更好地感受了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
三、实施开放式过程,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讲授式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只能获得一些机械的知识点, 而这不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 尤其是表现在解决问题中, 学生往往言不对题。实施开放式的过程指导, 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去学会阅读理解, 获得知识构建, 提升其阅读效率。
首先, 要注重结合目标而以层次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如《敬业与乐业》的议论文阅读中,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 然后根据中心论点去寻找作者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弄清其论证过程。如此,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 而是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获得理解。其次, 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如《敬业与乐业》的教学, 学生在第二段中理解了作者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后从反面进行论证, 那么, 作者反面论证是为了说明什么?学生展开讨论, 然后教师再总结。整个阅读过程就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完成, 学生主动, 学有所获, 也提高了其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开放 熟读 精思 意会
由于受语文高考和中考题型特别是标准化题型的影响,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过于理性化、精确化和繁琐化。事实证明,这些做法虽然可以使某些学生在某些考试中得到一个高分,但是终究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借鉴中国古老的禅宗里的两句话,深刻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以很好的启示。
第一句叫做“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意思是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佛,因此要处处修行,时时修行。语文的天地广阔无边,丰富多彩,“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我们不应该处处学语文、时时学语文吗?
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既然如此,中学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如何在实践中时时处处学语文。语文课绝对不能以学会一篇篇课文为目的,而要以用一篇篇课文为例子来学会阅读写作的方法为目的。课文当然要讲,但必须要选学生喜欢的课文来讲,并且一要讲得简明扼要,二要讲得通俗易懂,三要讲得举一反三。用语文课授之以法以后,就应该允许学生到广阔的实践中自由广泛地去应用这些方法。诸如读书读报,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听录音,参观游览,调查访问,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朗诵会、座谈会、鉴赏会,办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甚至于闲谈随聊、吵架拌嘴都可以看作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形式。只有这样,语文课才能真正延伸到生活实践当中去,生活才能真正用到语文课上所学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第二句叫做“道由心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意思是说修行要靠直觉,靠悟性,因此要仔细阅读,心领神会。语文中有许多内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靠“讲”和“练”很难理解其个中滋味;要真正明白其中的妙处,必须用心去思索,去感受,去领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培养语感。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是一个绝妙的比喻。如果你想让别人知道一杯水的冷暖,你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他描写,也可以用精确充分的科学数据向他说明,还可以用丰富逼真的表情动作对他表演,但是只要你不让他亲自喝一口,他就永远不会知道;相反,只要让他亲自喝上一口,你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他立刻就会知道这杯水的冷暖。语文中有些知识是可以“讲”的,但是那些深厚的内蕴、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意境、精妙的语言等最清澈甘甜的“水”,还必须让学生亲自去“饮”。
熟读和精思是千百年来流传不绝的“饮水”秘诀。对此,古人有过许许多多的论述。我们不妨罗列一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学贵善思,吾生平最得力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八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古人之所以发表了这么多英雄所见略同的见解,恰恰说明了秘诀是最简单而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我们有这么多的传统秘方而不用,却偏偏要探求这样那样的新方,到底获益多少呢?人家说“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我们偏偏要“言传”,到头来还不是以“言传”失败而告终!
因此,语文课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教给学生“意会”。“意会”的方法就是熟读和精思。首先,要给学生以可读的书——配备足够数量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如果教室里除了课本和辅导材料其它书籍禁止入内,没有书读怎能读书?其次,要给学生以读书的时间——把语文课还给学生。语文课不是老师“讲”,就是学生“练”,哪有时间来读书?再次,要教给学生诵读——把朗读和背诵作为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书声朗朗是校园的另一道亮丽风景,可有的学校竟以保持安静为由不允许学生朗读课文,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有的老师只顾“讲”“练”,从来不要求和指导学生诵读,学生当然从来没有从诵读中获益,久而久之,也就把诵读看成是一种浪费时间的事情给忘掉了。诵读的好处只有在学生诵读了以后才会明白。
总之,如果语文教学变得通脱和大气一点,不再那么拘禁和小气。老师的教将会多一分宽容,学生的学也将会多一分自由。如此,语文教学的天地将会更加宽广,效果也许会更好。
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
(一)了解学生,强调语文学习重要性
要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爱好乐趣所在。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中考升学考试考入重点高中。教师要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以语文的重要性及在升学考试中的基础性地位激发学生,给学生以结果性的激励。但是有些学生他们成绩一般,也不想为升学考试付出太多努力,认为语文充其量不过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工具,并没有那么重要。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具适当播放名人演讲视频,告诉学生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文字组织语言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中国人,学习语文不只是满足于交流,还要学习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知识。
(二)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形影不离。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不妨多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处于五彩斑斓的现实生活世界,对学习充满抵触是因为来自家长教师的升学压力,那么教师要在日常讲课中多引用趣味的话题,使学生放松紧张心态,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学习语文知识。生活中用到语文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某个广告牌利用成语谐音字打出广告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锻炼学生找错别字,正确写对成语的能力,可以搜集所有广告语中的谐音字,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广告语中找错字,就好比现在一款十分热门的游戏“找不同”一样有趣。
(三)建立适度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
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除了语文教科书最重要的就是语文教师了,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堂上的指引者,要做到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和学生成为朋友。在以往的课程教学当中,教师为树立个人威信,维持合理有序的课堂秩序,不得不板起脸来以严师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以至于课堂气氛严肃。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才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又不失教师威信呢?教师应该认清自己角色,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不能混为一谈,教师不应该在课堂上与学生开玩笑,以至于学生不能正确分清教师所给予的反馈信息,将课堂问题的正确答案理解错误。在课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勤做交流,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教师只有做到课堂上与课堂下角色的正确转换,才能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建立。
二、结语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实施探究式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探究进行和合作精神进行培养。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输。这种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弊端。我们要通过教学观念的改革促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更好、更快地实施,使学生具备探究的精神和能力。而学生的自主探究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迎来高效。如进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学习时,为了使学生对本文能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文章利用“说”和“做”两个方面对闻一多先生进行描写,作者是怎样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的?(2)通过作者的描写,你能够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闻一多先生?(3)文章中描写“说”部分有哪些?描写“做”的部分有哪些?(4)文章的开头是用闻一多先生的两句话引入课文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在文中,作者引用了唐代诗人杜甫在晚年时的“一月不梳头”的典故,为什么要这样引用呢?作者的用意为何呢?随后,我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对本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与同组的.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去请教教师,要努力在阅读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感知,他们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能够由此得到更好的体现。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入,感知力也会加强,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
要想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能实现高效,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积极地完成知识的获取,主动去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以饱满的热切和昂扬的斗志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进行《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意境,我没有采取以往那种平铺直叙的讲述方法,而是为他们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利用情境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神全都融入当时的情境之中。具体做法如下:我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首经典名曲———《送别》。悠扬婉转的歌声轻轻响起,时时回荡在学生的耳畔“: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在歌声中,学生感受到了知己相交的珍贵,一种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学生的情绪会随着这首歌而产生起伏,不用教师再做过多的铺垫和引导,也不用对教学进行多么精心的设计,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并主动进行阅读和探索。利用音乐的力量,我为学生创设了与课文中的情感和体会大致相似的情境。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教师所渲染的情境下顺利地进入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促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对本文的主题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所谓“以景促情”,即指适当的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提供更加坚实的保证。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具备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道德方面的建设并不只是依靠德育教师来完成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明确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书面知识的传授作为了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与道德的培养,这种做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弊端,道德素质跟不上,成绩再好也是枉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包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利用语文学习完成思想道德的培养,并帮助学从中获得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我首先通过运用朗读法,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的阅读,以深切感受老斑羚从容镇定、牺牲自我的精神,然后再利用情景设置法,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播放斑羚跳过悬崖时的幻灯片,使学生自然融入课文的意境中去,与文章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利用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老斑羚那种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进而学会关爱动物,能够善待其他的生命,珍惜每个生命的存在,并珍爱自己的人生,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效的条件。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工作并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对此付出长期的努力和探索。我愿意和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共同研究和总结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使初中语文课堂在我们的带领和学生的配合下,获得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先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与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1).
[2]胡范伟.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S1):284.
[3]潘德会.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讨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17).
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的大脑“转”起来
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教师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只注重把课本内容讲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导致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们的情感兴趣,变成了为学习而学习的索然无味的行为。为了打破这种格局,激活学生潜在的内需,我们必须让学生的脑筋“转”起来。在平时的教学实际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协作攻关法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协作攻关法就是针对课堂上“独学”现象提出的。这是一种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方法。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既要各抒己见,又要团结一致解决问题。操作步骤一般是:第一步,教师针对课文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思考角度要具有多样性,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钻研意识;第二步,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把选择同一内容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讨论;第三步,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第四步,师生评议,拾遗补漏;第五步,总结成果。协作攻关法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以学生为主体,凸显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
2.课前三分钟评论
每次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对当天所见或所闻发表评论,可以是国内外大事,也可以是身边的小事,要求有自己的见解。虽然只是课上的三分钟,可在课余学生必须注意观察、收集信息,让材料在脑中沉淀,再经过筛选和思维的加工,才能保证三分钟的评论质量。例如,在9月10日教师节当天,有一名学生原先就已准备好了评论话题,但他经过考虑还是放弃了,改而评论感谢恩师的时事新闻。我们暂且不去评价他准备得是否充分,就凭他的放弃与选择,就能感觉到他思维的敏锐性。
3.乐林漫步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是一种以旋律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位学生都成为音乐家,但我们有必要让每位学生成为有情感的人。“乐林漫步”就是让每位学生在音乐里徜徉、遐想,用心去欣赏、去体会音乐的韵味,再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个人阅历和艺术素养不一样,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自然也不一样,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希望学生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而不是千人一面;要用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这种形式学生非常欢迎,因为它不仅训练了他们思维的个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还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丝闲适。
以上这三种途径,都是在求异的要求下进行的,要求异就得思考;要表达就得对语言进行组合。这些活动无不要求大脑积极地转起来,在思考的世界里学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我们的课堂只有40分钟,内容是教材,但如果只拘泥于此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知识面不仅狭窄,而且也桎梏了他们的思维,限制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没有明确阐述的,似乎是隐藏着的联系和规律。学生必须仔细地分析各种事实,比较各种实例,深入思考才能得出结论。
如,《奴隶英雄》一课,结尾只写到斯巴达克和奴隶们冲向观众席就戛然而止。那斯巴达克的命运究竟怎样呢?为什么他会有那样的命运呢?课文中没有答案。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在课外书中寻找、上网查寻。通过动手,他们获取了大量的课外知识,详细地了解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的经过,并通过研究和分析当时罗马帝国的社会现状,对比一系列事件,得出“个人命运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的结论。
有时,这种内容的延伸大大超越了课本。比如,在学习了大量的古诗之后,让学生去收集整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代表作,了解社会经济对诗人创作风格的影响;在接触词这一文体前,让学生在课外了解词的发展历史,比较词与诗的区别;在学习了《田忌赛马》、《晏子使楚》、《将相和》之后,让学生去了解东周的历史,探讨当时谋臣勇士多的原因。
只有学生求知的火花被点燃了,他们才能清晰地感觉到思维的脉搏在跳动。通过动手,他们触及大量未知的领域,因此内心始终充满着探索的渴望和成功的自信,因为“发现的快乐,凭借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真理时的惊喜能给人以自豪感和自我肯定、自我尊重的内心体验”。
三、走出狭小课堂空间,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鲜明地体现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如果没有了生活体验,学生创作的源头就会枯竭。所以,我们有必要带领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置身于生机勃勃的现实生活,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去感受劳动的火热,去捕捉生活的真实。
一、教材之外的拓展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进而与这个国际化的社会接轨,但是不能够仅仅局限于一些知识点,应该学会进一步的拓展,紧紧地跟随当下的潮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当作是课堂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需要做的是进行及时的引导,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尽可能地使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使得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这对学生下阶段的学习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材部分还是没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材内容较为落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真正地学习到对以后社会生活有用的知识点,更多的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进行学习,开放性的课堂就需要转变这样的教学模式,需要将教材内容进行优化,自主的向外拓展,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在大多数时候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需要准备好,不能匆忙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想到什么就教什么,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初二上册Unit 2《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这个章节时,我会先在课前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课件的制作,搜寻其他国家流行的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让学生先根据这些图片观察其他国家锻炼的流行趋势,接着我会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说明自己最喜欢的锻炼项目和每周锻炼的次数,使得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的开放性也得到了利用,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英语的知识点,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由此可见,开放性课堂对于初中英语课堂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之外的拓展,构建开放性的课堂,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贴近生活实际
英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利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一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重视学生对于英语的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把知识点在生活中运用。因此,教师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样,让学生通过机械重复的记忆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会慢慢地丧失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最后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英语成绩很难得到提升,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放性课堂创建的过程中需要将生活实际融入到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然而然的对应相应的英语知识点,这是极为重要的。但是融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不能生搬硬套,这样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圆滑的过渡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例如,我对学生进行初三课本Unit 1《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这个章节的教学时,我会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没有预料的事情,再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组织语言通过英语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讨论的事情都是和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会变得很高,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学生之间的积极讨论很好的展现了开放性课堂的特点。通过将生活实际融入到课堂中的方式,能够帮助更好的构建开放性课堂,对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也能够进行很好的锻炼。
三、及时调整课堂氛围
在构建开放性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时时刻刻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因为课堂的氛围会在某个不经意之间发生变化,很容易就导致学生注意力的流失,使得学生很难再进行认真的听讲,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氛围进行调整,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变高,学生的参与度也会变高。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关于“movie”这类单词的教学时,学生在教学的后半段慢慢的失去了兴趣,这时候我就会给学生播放一段全英文的电影片段,学生一下子就被精彩的电影吸引了,再让学生进行适当时间的讨论,讲述自己在电影中看到的内容,教学在接下来就能得到顺利地进行。讨论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这也是开放性课堂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教师在构建开放式课堂是需要重视对课堂氛围的调整。
四、结语
在当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构建开放性课堂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开放性课堂的构建能够帮助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的发展都是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构建开放性的课堂,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帮助其他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耀祖.浅谈初中英语有效教学课堂构建[J].新课程:中学版,2011
机器人创新设计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谈文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出发,以机器人创新设计实验课程为实践平台,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构建了以分专业分层次的教学内容、自主灵活具有激励机制的教学方法和成绩综合评定的`考核标准为主体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新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 者:杨丽 李伟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642关键词:实验教学 开放式教学 创新能力
开放式教学法指的是指以网络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对教学实践的个性化开展。开放式教学法讲求的是对于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开放式历史课堂导入环境
1.案例分析导入
开放式教学法要求学生较快地进入到教学环境中去,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有丰富的案例支持,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了解能提升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案例分析导入的方法体现了开放性的教学特点,在教师设计的新课导入环节学生能参与到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发生形成多样的认知讨论。例如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内容的介绍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港澳台回归的历史实践,通过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将学生带入到历史教学环境中,从而引起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深入思考。
2.问题讨论导入
问题讨论的方式可以直入主题,学生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巩固了历史课堂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氛围。问题讨论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问题的设置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解读,设置具有话题性和讨论性的历史性相关问题,以此为导入点,不断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能力。在《难忘九一八》的讨论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日期安排进行调整,通过对九一八这个日期的思考让学生自然地进入历史环境中。以时间为引导,事件发生经过的探讨为导入,让学生展开合理讨论,加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
二、丰富开放式历史课堂互动环节
1.小组互动讨论
开放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对历史课堂互动教学环节的设置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化性格特征逐渐显现,学生有强烈的.发展需求和表现欲望。在小组讨论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在集体氛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学习优势,教师通过小组互动讨论方式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和谐平等的关系,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表达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看法。例如在《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中,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环境、事件发生经过及现实意义,通过小组讨论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2.多媒体互动讨论
开放式教学法应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它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教材上的内容,还应通过具象化、生动的多媒体呈现对学生的教育实践。在《民族团结》这节课的设计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觉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对于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内容、文化习惯、管理方式等进行展示,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的呈现,让学生能够了解我们的民族,在多媒体分享和互动中提升民族自豪感。
三、灵活开放式历史课堂教学手段
1.个性化教学设计
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是开放式教学法的重要体现,个性化教学设计是指根据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逻辑性,逐渐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历史教学内容的思考,教师应该积极引入新的观点,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能通过自行的归纳和总结形成较为全面的教学概括,通过教材拓展进一步深化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在活动课程安排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例如在《家庭的照片》中,学生可以展示不同时期家庭的照片,观察服饰、发型、家庭成员组成的变化,让学生能透过照片看到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师应该按照学生个性化特点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让每一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
2.层次性教学演示
层次性的教学演示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参与中逐渐加深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在开放式教学法中,教师应该掌握整体的教学节奏,通过具有层次性的内容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历史教学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对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意义这些重要内容的理解需要形成整体性的认知,以层次性的教育演示为架构,丰富教学实践的开展方式,深化历史教学的实现效果。以人教版历史课程教材为例,从中国历史到世界历史的教学层次的提升,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了开放式的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在了解社会主义探索的发展道路,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形成合理的知识层次,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总结。
四、注重开放式历史课堂教学总结
1.课堂知识点学习总结
开放式教学法注重对于教学效果的反思和总结,在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学生能否充分掌握教学内容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开放式教学法讲究的是授之以渔,学生能在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并愿意去了解更多课堂外的教学内容,这才是教师最终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学生通过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总结,真正去了解本课教学主题所要传达的知识内容和价值内容。
2.问题引申教学总结
课堂知识点的学习总结不仅仅反映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下的深入思考。问题引申式的教学总结能够让学生保持对课内问题的兴趣点,并且将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思考带入到更多内容的学习中。在问题引申的教学总结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总结方式形成系统的教学思考,且能实现和教师的积极沟通,实现对历史内容的深入掌握。在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中,学生需要通过课下的积累和思考总结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问题,深入思考秦始皇功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解读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下次课的教学活动中参与到辩论中,既能对教学问题进行引申和总结,又能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巩固。
参考文献:
[1]杨俊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J].考试周刊.(03).
[2]陆秋凤.探析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开放式教学法的作用[J].考试周刊.(03).
【构建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思考论文12-30
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07-15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初中英语教学10-08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06-11
初中构建和谐校园实施方案10-21
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之我见06-04
构建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的初中物理生命化课堂01-01
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09-29
开展合作学习_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