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仑定律课件课件(推荐8篇)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56+72+28=56+(72+28)
31+67+19=31+19+67
二、创设情境,灵活运用
(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问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知道了李叔叔后四天每天计划要骑的`路程,要求的是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根据题意,你能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三)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问题:1. 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2. 谁能说一说你对这种解法的理解?
3. 比较两种不同的解法,你喜欢哪种?说一说你的理由。
4. 后一种方法为什么计算起来比较简洁?
三、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一)尝试解决问题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问题: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已知昨天、今天看的页数和整本书的页数,要求还剩多少页没看。)
(二)比较观察,发现规律
问题:1. 这两位同学算得都对吗?
2. 具有这样特点的式子你还能写一些吗?
3. 234-66-34和234-(66+34)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23页练习六,第5题。
关键词:运算定律课件,加法运算定律课件,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PPT课件,四年级数学幻灯片课件下载,运算定律PPT课件下载,加法运算定律PPT课件下载,.ppt格式
【功能介绍】
1.可以任意选择播放背景音乐功能。单击图1左上角的下拉按钮, 会弹出一个选择音乐的下拉菜单, 有多首背景音乐供你选择, 选择所需要的背景音乐后, 点击上方左边的播放按钮则可播放背景音乐, 拖动音量控制滑块, 可以调节音量大小 (往左右拖滑块音量增大, 往中间拖滑块音量变小) , 点击上方右边的停止按钮, 即可结束播放。
2.个性化的弹出菜单。当鼠标滑过“教学内容”这一按钮时, 会弹出一个菜单 (如图2) , 当鼠标滑离该菜单时, 该菜单会自动消失。展开后点击具体的教学环节, 则会打开相应的教学环节。
3.绘图工具箱。当点击“工具箱”按钮时, 会弹出一个工具面板 (如图3) , 点击工具箱中的按钮, 你可以绘制图形, 如任意线、直线、贝塞尔曲线、任意圆、任意矩形、并可以进行图形的填充, 同时还具有撤消功能, 绘制线条时还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 便于教师在教学中作相应的标注。按住该面板左边文字处, 可以任意拖动, 点击右下角的按钮, 则可以关闭该面板。
4.退出窗口。为了避免误码操作, 点击“退出课件”而使课件立即退出, 这样影响上课。因此制作了一个退出窗口, 当我们点击“退出课件”时, 不是立即退出课件, 而是弹出一个退出窗口, 你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单击“是”按钮或按键盘上的“y”键, 则退出课件, 单击“否”按钮或按键盘上的“n”键, 或是单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则只是关闭此“退出窗口”, 而不会退出课件。
5.时间显示器。为了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进度, 该模板制作了一个时间显示器, 分别有年月日、星期以及具体的时间, 如图1左下角。
【制作概述】
如图4, 该课件模板从时间线上我们可以看到, 一共用了8层, 从下至上分别为底板、课题展示、时间、弹出菜单、主题按钮、背景音乐、退出窗口以及工具箱。除了“主题按钮”这一层放置了“教学内容”“工具箱”“退出课件”三个按钮外, 其余的各层都分别放置一个相应的影片剪辑, 层次清晰, 顺序恰当, 便于管理, 便于修改。
【模板运用】
模板制作好以后, 我们在制作新课件时, 只要修改少许内容, 增加一部分新内容即可。
1.更换背景音乐
(1) 导入你所需要的背景音乐, 然后打开库面板, 右键点击导入进来的背景音乐, 选择“链接”,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为动作脚本导出”, 并取上标识符如“隐形的翅膀”即可, 如图5。
(2) 在主场景中选择“背景音乐”层的第一帧, 打开相应的影片剪辑, 选中“ComboB ox”组件, 在属性面板中的“L abels”后单击, 此时会弹出一个对话框, 你可以添加标签, 或更改相应的标签, 标签要与链接时所取的标识符一致, 改好后单击“确定”即可, 如图6。
2.添加课题信息
选择场景中的“课题展示”层, 在第1帧选择静态文本工具, 在如图7所示的位置输入课题名称与执教者即可。
3.添加教学内容
在场景中的“底板”层上方新建一层, 命名为“教学内容”, 从第二帧开始, 分别往后插入足够的空白关键, 每一帧都放置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片剪辑, 也就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放在该层, 影片剪辑放在界面中的黑色部分的区域内。其余各层除了“课题展示”外, 都向后面插入帧即可, 如图8。
4.修改代码
关键词:教学课件;PPT;教学视频;网络教学;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5-0076-03
一、引言
目前,各高校网站上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任课教师制作的PPT课件;二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录像。对于学生在网上自学,这两种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利用PPT课件自学,缺少了老师的讲解,没有课堂气氛。利用教学录像自学,有点像看电影,重要内容显示得不完整,缺少了板书,学生几乎没有控制权。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自学。
教师一般都有教学PPT以及相应的教学视频,若能有一种方法直接将这些源文件转换为交互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网络教学课件,那么不仅可以为师生创设广阔自由的教学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和时间、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而且将大大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1]本文论述了一种将传统多媒体课件转换成网络教学课件的方法。
二、所使用的工具及其特点
本文所论述的转换方法中所用到的软件有:Office 办公软件、Adobe Audition、Flash 8、格式工厂、屏幕录像专家、千千静听(或其他播放mp3的软件)等,其版本如图1所示。
Adobe Audition是一款专业级的音频录制、混合、编辑和控制软件。借助Adobe Audition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控制能力录制、混合、编辑和控制音频。
Macromedia Flash 8.0是一款专业做Flash的软件,做出来的视频清晰且所占内存空间相对较小,这里用于混缩声音与视频以及添加控制视频播放的按钮。
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是微软公司提供的基础性软件,使用方便、方法简单、应用广泛。这里主要是用PowerPoint来录制视频。
格式工厂Format Factory是一套用于格式转换的软件,操作简单方便,可支持当前的大多数多媒体格式文件的相互转换。
屏幕录像专家是一款专业的屏幕录像制作工具。使用它可以轻松地将屏幕上的软件操作过程、网络教学课件、网络电视、网络电影、聊天视频等录制成Flash动画、WMV动画、AVI动画或者自播放的EXE动画。
千千静听是一款大众化的音频播放软件。
三、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
本文所介绍的整个转换原理如图2所示。
1.幻灯片的调整
对PPT课件进行处理,包括背景的变换,素材的添加等。在教学放映时,实现“媒体交互”、“页面交互”、“时间交互”,让PPT课件变“静态”为“动态”。[2]目的是保证录制出来的视频更加清晰、准确,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视频的处理
(1)用格式工厂对视频作处理,进行声音、视频的分离。
1)声音的分离:打开格式工厂,执行“音频”>“所有转到mp3”>“添加文件”添加视频文件,点“确定”>“开始”。
2)视频的分离:打开格式工厂,执行“视频”>“所有转到FLV”>“添加文件”添加视频文件,点“输出配置”,在“音频流”下“关闭音效”后,将“否”改为“是”>“确定”>“开始”。得出来的是没有声音的视频。
(2)再用格式工厂对处理好的视频进行剪辑。剪下需要学生观看的部分,如开头与结尾等。打开格式工厂执行“视频”>“所有转到FLV”>“添加文件”添加处理好的视频文件,点“选项”,根据预览播放窗口截取所需片段,“确定”>“开始”。
(3)使用 Adobe Audition 3.0对音频进行各种效果处理,用以美化音质,也可以添加背景音乐,提高音频的质量。可以执行去噪、高音激励、压限、加混响、加背景等。这里介绍一下所用的声音去噪处理方法。
首先,打开软件进入初始页面,按下键盘上的“9”键或者直接鼠标点击切换到“多轨视图模式”。执行“文件”>“导入”命令或者右键单击,选择“导入”命令导入要进行处理的音频文件,将文件拖入音轨。效果如图3所示。
接着,双击音频进入编辑模式,如图4所示。拖动鼠标任意选取一小段音频执行“效果”>“修复”>“ 采集降噪预置噪声”>“确定”。然后拖动鼠标全选或者按Ctrl+A执行“效果”>“修复”>“ 降噪器”,将降噪级别设置为2点“确定”。
然后,执行“文件”>“保存”或者Ctrl+S保存。[3]
3.录制视频及格式转换
(1)设置计算机分辨率为800×600或者1024×768。打开屏幕录像专家选“录制视频(用AVI格式)”进行设置,如图5所示。去掉“同时录制声音”前边的钩子,“直接录制生成”改为AVI,点录制。
(2)打开处理好的音频以及相应PPT,以声音为基准改变PPT的翻页。直到音频播放完毕,点F2结束即可得到录制视频。
(3)将录制视频格式转换为FLV并去除声音。
4.视频音频的匹配以及添加按钮
(1)打开Macromedia Flash 8 “创建新项目”>“Flash文档”,将图层双击重命名为“音频”执行“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或者快捷键Ctrl+R,导入音频文件;执行插入图层,重命名为“录制的视频”执行“文件”>“导入”>“导入视频”,根据路径选择录制的视频,点“下一个”,选“在SWF中嵌入视频并在时间轴上播放”,点“下一个”>“下一个”>“完成” ,右键选择“任意变形”调整大小;同理导入剪辑的视频,调整大小覆盖录制的视频。然后以声音图层为基准调节视频的画面,使声音与画面良好结合。最终效果如图6所示。
(2)添加按钮。执行“窗口”>“公用库”>“按钮”,调出按钮窗口,拖动按钮到舞台的合适位置,添加一些设置如文字、按钮转到的地方等,达到能实现交互的目的。效果如图7所示。
按Ctrl+Enter可以进行效果测试,达到想要效果后就可以将处理好的文件导出,格式一般为SWF。制作完成。
四、使用效果
将做好的网络教学课件上传到相应的教学网站上即可供在线自学或下载后自学,其格式为SWF的文件。打开文件会发现有一些控制的按钮如图7。点击下一步(上一步)会转到下一个(上一个)教学课件,点击播放或者暂停可以控制视频的播放,还可以添加一个主页将所有课件制作成目录,便于课件的查找,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一些其他的按钮,如隐藏声音,打开添加的小Flash以增加气氛等。
利用该网络教学不是简单地演示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通过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来共同呈现教学内容,以实现声、文、图、像一体化效果,使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真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4]
本文所介绍的将传统多媒体课件转换成网络教学课件的方法与以往其他方法相比,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交互性强且成本低廉等优点,特别适合无编码基础人员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通过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张立国,葛文双.关于“ 交互研究”的定量、定性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4).
[2]唐德海.增强PPT课件交互功能的解决方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
[3]王曼霖.让年会节目无杂音[J].电脑爱好者,2011(7).
[4]兹托.交互式WEB 站点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锦山实验中学物理组 漆波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谈一谈关于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也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延续,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的核心规律,在本章乃至本册甚至高中物理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的认识:本节内容是在上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突出了力的单位“1牛顿”的物理意义,并为下一节力学单位制做准备。通过课本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基本思路,最后通过说一说和科学漫步对本节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体会牛顿第二定律的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
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教学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三)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准确的表述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3)能从同时性、矢量性等各个方面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能理解为什么说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以上节课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初步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价值。
二、学情分析
1.非智力因素:90后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物理学习有着较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2.知识基础: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定性地了解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学生很自然地就急于知道“加速度、力、质量是不是有具体的数量关系?”
3.可能困难:学生受已有的经验和思维的影响,在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牛顿第二定律是什么?该怎么理解?
4.解决方案:按照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在认识自然上的本质性、深刻性、有效性。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加强学生同伴互助,重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三、教法学法 教法选用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指导性发现法: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立足于学生的学,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 作用,通过学生自学、思考、讨论,获取知识。
(3)讲授教学法:针对课本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学法指导
(1)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观察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2)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设置难关“逼迫”学生要想要说。
(3)提供成功的机会:赞赏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感受如何发现问题,并更多地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四、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真空实验室里拍摄的钱币和羽毛同时开始下落的视频。
由上节课探究实验所得的结论,解释为什么质量不同的物体加速度却相同?引入新课
环节2.自主学习,获得新知 针对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探究实验结论,自学课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表达式如何表示,各符号表示什么?
(3)表达式中的各物理量单位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F=kma
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k为比例系数。
(3)取力的单位为:牛顿,质量的单位为:kg,加速度的单位为:m/s2
讨论主题:为什么取k为1而不取其他值? 设疑:
1、仅是为了方便我们计算吗?
2、k的取值是任意的,取k=1是任意的吗,科学研究难道这么随便?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k=F/ma,k=1N/(1kg·1m/s2),规定:1N=1kg.m/s2,则
k=1 牛顿第二定律可简化为:F=ma。
环节3.分析讨论 理解新知
讨论a和F合的关系,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
C、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
E、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加速度渐减小。F、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与物体的加速度具有矢量性、同时性和对应性。我设计这六个问题的目的:
1.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2.对所学新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解释现象,加深理解
有力就有加速度,那么,蚂蚁能移动一片叶子,却不能推动一张大桌子。这是否与牛顿第二定律相矛盾,为什么?
环节4.运用新知
结合教科书的例题分析,培养解题思路,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提高课堂效率。
例题1选取的是从物体运动状态确定受力,以及从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的问题,这是将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重视题目的分析过程,注意研究对象的选取,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同时理解运算过程当中力和和加速度的正负号的的意义。
例题2选取的是一个完全抽象的动力学问题,求物体的加速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这个加速度是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产生的,要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注合力,学生正交分解法求合力,学生体会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完成之后,引导学生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一般步骤是:选取研究对象 对其受力分析 求合力 列方程,解方程。
环节5.巩固提升
教科书中说一说栏目,让学生说一说。
学生:G=mg=ma,得出这一结论。有给予肯定后,作出以下说明:上式包含一个理论问题,左边m是引力质量m,右边m则是惯性质量,对一个物体来说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与否,涉及的是很大的理论层面的问题,我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将会进行深入的研究。
科学漫步用动力学方法测质量。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①了解牛顿第二定律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②体现出了牛顿第二定律是连接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桥梁,也体现了建立物理模型的思想。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的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 情 与 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阅读准备
1.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涉世不深)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投影画面)
(音乐起)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
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音乐起)
二、指导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投影诵读要领)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三、赏析文本
1.鉴赏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总之,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我们不能把它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只能认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这是因为我们都是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的。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2.鉴赏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还有一种很宏大的气势。但同时,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一个有阔大的胸襟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不仅仅是无可奈何,也不是对生命的短暂想不通,更不是想违背自然规律而祈求长生不老,他知道人无论活到何时,都难免一死。这是一种必然规律。所以,他又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3.赏析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做客”和现在的“做客”不同,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
“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体,这样又是八层愁苦。4.赏析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
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情感蕴藏: 首联 哀婉孤独 颔联 沉郁 高昂 颈联 愁苦沉痛 尾联 忧愤 无奈 比较赏析
《秋兴·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们分别创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和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作者在夔州。作者在夔州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除《登高》和《八阵图》等单首诗外,还有许多组诗,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这段日子,是作者创作的丰收时期,也是作者生命即将结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辉洒向人间,洒向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热爱着的土地(大历五年即770年作者卒)。此时期虽然“安史之乱”结束三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沉重的阴云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只有以他的诗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闷与愁苦。
《秋兴·其一》是八首中的第一首。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作者在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登岳阳楼》中有诗句“老病有孤舟”,可见“孤舟”成为作者漂泊流浪的意象物,有家难归,魂系孤舟,其惨苦又有谁人知(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作者卒于湘江孤舟中)。尾联“催刀尺”即赶制寒衣,强调天已寒冷,“急暮砧”即黄昏时急促地捣衣声。结尾两句紧承上联,用“催刀尺”“急暮砧”这两个声动相连的词组作铺张,把作者想回家的焦急心情进一步烘托出来。此外,诗中用字处处对仗而双关,“波浪”、“风云”、“两开”、“一系 ”、“催”、“急”等,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忽近忽远,忽高忽低,犹如巫峡治水,时而盘旋回落,时而奔腾向前,与杜甫自己的澎湃思潮汇合在一起,诗意十分缠绵感人。
《秋兴·其一》和《登高》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丑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
再次,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涛”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思”。《登高》颔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
当然,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感情表达方式上,格律上,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在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丹和《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
[回首页]
《登高》教学设计
作者:海鸥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3.加强背诵指导。
4、学以致用,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教学时数 一课时 新课导入:(投影画面)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吧?
(音乐起)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长江边上的夔州,江流奔涌,秋风萧瑟,万木凋零,凄冷的风中,一只孤鸟在高空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老人朝山上走去。这位老人,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他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家人团聚的节日,而年过半百,满身疾病,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的他却面对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漫天飘洒的落叶,面对滚滚翻腾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投影课题)
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再来诵读一遍!(音乐起)
指导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诵读得更好呢?(投影诵读要领)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为了更好地诵读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然后具体分析一下这首诗。
谁能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写作背景: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分析鉴赏:
有人认为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之冠”,那么,它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大家讨论)
分析:从艺术表现角度上看,本篇的独到之处至少有如下两点: 一是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全诗八句皆对。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对得自然、工整,尾联两句的对偶一般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苦”做甚,极讲,诗副词,与对句的“新”正好相对,“繁”和“霜”是使动用法;一种认为尾联属宽对,只“苦恨”与“新停“不对。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同时诗中又多用双声迭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的音乐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读时应一字一顿;“潦倒”“新停”为双声迭韵,在声调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嘹亮,读时应两字一顿。“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也在所谓“抑扬抗坠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二是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而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
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互应,从时空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
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宋人罗大经评论此诗颈联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又可见其笔法之凝练。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诵读此诗。指名背诵。
学以致用:
律诗,我们从小至今也学了很多首了,从理论上我们对诗歌的写法也做了分析指导,那么下面我们就该牛刀小试一下了吧!自行创作律诗一首,题目自拟,内容不限。要力求符合律诗的平仄押韵、起承转合,要求格调清新向上,不做无病呻吟。
布置作业:
1、背诵《登高》
2、修改自行创作的律诗。
1、木兰诗――北朝民歌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5、水调歌头――苏轼6、破阵子――辛弃疾7、天净沙――马致远1、《论语》十则2、《孟子》二章3、曹刿论战――《左传》4、出师表――诸葛亮5、桃花源记――陶渊明6、岳阳楼记――范仲淹7、醉翁亭记――欧阳修8、陋室铭――刘禹锡9、爱莲说――周敦颐明确识记原则
1、为历代名家、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所赞赏、所称引的。2、概括力极度强,已演化为成语的。3、含义丰富,生命力特别强,已成为人们口头熟语的。4、被广泛歌咏传唱,脍炙人口的。考点分析
1、直接型默写2、理解型默写3、开放型默写直接型默写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⑵、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⑶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⑷,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直接型默写之解题方法及技巧背会写对特别注意,同音字、形似字、近义词、易错字。直接型默写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⑵、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⑶、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⑷、,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理解型默写
(一)⑴《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效果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⑶《岳阳楼记》中描绘洞庭湖月夜美景的语句是:。理解型默写之解题方法及技巧⑴、要求背诵的古文要烂熟于心;⑵、根据提示审题;⑶、对内容要了解。理解型默写
(一)⑴《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方面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效果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⑶《岳阳楼记》中描绘洞庭湖月夜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型默写《春望》一诗中情景交融的拟人句:《渡荆门送别》中的对偶句是:《相见欢》中用巧妙的比喻形容愁的语句:《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描绘庭院月色小景采用了奇妙的比喻:理解型默写《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的中心论点是:。《望岳》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亭记》一文的中心句:《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的中心句是:
理解型默写《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梦江南》中表现思念不尽的句子:《龟虽寿》中最能抒发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理解型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寓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 《登飞来峰》中蕴含哲理的诗句:《饮酒》中富有思辨色彩的哲理名句是:含有“哲理”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型默写
(二)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纂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填写)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以联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要把责任都推到“环境”上,不少学者都在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了伟大的著作。陶渊明在《饮酒》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我看,你的心还没有静下来。范仲淹在《渔家傲》有“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描写了边塞壮阔的风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形容事物发展出现了一时的曲折,很快就呈现出光明的前景。(陆游《游山西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苏轼的《浣溪沙》中有与其句意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型默写
(三)1、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说说诗人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2002 年四川眉山)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描写的是(季节)(地方)的美丽景色,诗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十分形象优美,试从描写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价。(2002 年青岛市)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字面上没有提到“情”字,但通过景物描写却透出了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两句诗是:。(2002 年济南市)内容的了解把握内容大意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明确、运用文中关键句子(主旨句、中心句、情感句、哲理句)理解整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理解整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从意象入手。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从相关背景资料入手把握作品的情感倾向。从作家风格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开放型默写之解题方法及技巧
1、熟读成诵,准确记忆2、善于总结和归纳3、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课外积累。熟读成诵,准确记忆
1、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古代诗文中也有很多涉及颜色的景物描写,请写出三个这样的句子,并写出其作者。(要求:三个句子出处应各不相同)2、写出三句写“风”的宋朝的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3、写出与出处相应的带“春”字的诗句。李商隐的《无题》: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善于总结和归纳按不同的方式给诗文分类,按体裁分类,分为诗、词、曲、散文。按诗文的写作年代分类,按作者来分,按体式来分为写景、叙事、抒情、哲理。按情景来分为:山、水、花、鸟、日、月、风、雨、雪、江、河、春、夏、秋、冬、离别、亲情、喜、愁、哲理等归类。历年各地中考的开放性试题夏季景物、秋季景物、雪、花、山、水、鸟、月、风、雨、长江、颜色、爱国情怀、雄心壮志、惜时劝学、思念故乡、眷恋亲友、抒写友情、借月抒怀。诗中“河”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诗中“湖”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中“海”
首先我们要运用好图片。课件中图片使用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贴合内容与主旨的需要。无论是做模板背景,还是用来做点缀装饰,我们都要考虑到课文的内容主旨。这一类图片一般不用来直接表意,它主要是对内容主旨起烘托渲染作用,是用来营造意境的。不太建议直接用模板,是因为它更偏向理科,在表情达意上过于简捷直白。用来帮助解析文本内容的图片,表意相对直接,但我们也一定要做美化处理,内容上已经很直白了,形式上一定要柔和委婉。所以充满语文诗味的课件中使用的图片,既要符合内容主旨,但又不能太直露。
根据这个原则,我们选用的图片本身的构图一定要简洁。一是因为简洁才能明了,二是因为我们上的不是图片欣赏课,复杂的构图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三是因为图片上我们还要留有文本框的空间。
最能充分体现语文诗味的图片,是需要有留白的。它能以少胜多,以无胜有。“深山藏古寺”才更符合我们古老语文的审美,满图的寺庙只会让人压抑。齐白石笔下的虾,虽不著一水,却尽得风流,虾儿犹如在水中竞逐,灵动活泼,生机盎然。精选这样的图片,做你幻灯片的背景,让它的留白恰好成为你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向,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深度探究,学生也许会更有灵感吧!
还有作为背景的图片,我们一般不主张使用人物图。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更能传其精神,小动物也会趣味横生。实拍图因为更逼真,所以如果不是在构图上特别有艺术感,我们一般也不选用。传统审美追求“以形写神”“遗貌取神”,过于逼真会限制我们想象力,所以那些简单线条画、写意画、水墨画更能驰骋我们的想象力,卡通画甚至漫画因为可爱活泼也常用。所以每每看到有人用时下当红的美女明星来配图时,我总觉得是过于苍白。不是明星不够惊艳,而是美丽女子并不是一定非要这么具体实在!如果从戴望舒的“雨巷”里,走出来的是大明星孙俪,当她撑着油纸伞清晰的展现在你面前的一刹那,我估计你读诗的兴致全无。我们只需要一个写意的女子的飘然而去的背影,就可以勾起我们心头全部的诗意!
其次我们要排版好图文组合。图文排版如果仅仅是停留在清晰美观的层面上,那么这个课件仍是停留在一般课件的共性上。要有语文的诗意,这个图在与文组合时一定也要充满诗意。曾经看过一张幻灯片:一幅盛开的梨花图片,两侧是大红色字体显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图片选景很好:花儿开的蓬勃,蓝天衬托着纯洁的白,很有意境。可是我却兴味索然!用梨花做配图远不如用雪后的琼枝玉树,用大红字体完全破坏了那种冰清玉洁的氛围,图片居中、诗句垂挂两侧,有挽联的追悼味。图片很好,文字也有诗意,可是幻灯片却缺少语文味。分析其原因一是图画虽符合内容,但不够含蓄有意境,因此它与诗句不是最佳组合。二是字体和颜色,不能与画面和诗句意境谐调。虽然我们都知道红色很醒目,可是这儿黑色也很醒目而且不会破坏和谐。三是文字与图画排版虽能一目了然,可是这种图画居中,文字垂挂的方式,如无特别需要还是不要采用为好,整个画面没有任何艺术美感。
在画面最能贴合文本内容之后,我们还要根据图文关系精心组合,图片或平铺或挂角,或圆形或加框,要灵活应对。然后采用和谐的颜色、恰当的字体,进行疏密有间,错落有致的排版,这样才会构成一张张意蕴横生的幻灯片。
最后我们可以借助音乐。在染情造境方面,听觉和视觉有同样的效果。它也可以赋予画面形象感和色彩感,课件中音乐不仅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有了充满诗意的画面,再添上恰当的旋律,诗意的氛围当然更浓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学生更能快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探读的重难点上。
在课件中用来造境的染情音乐一般在开头或者结尾处,所用乐曲一般也多是流行歌曲。《辛德勒名单》一文开头和结尾处都可以用它的原版主题曲,那喑哑的小提琴极抒情、极柔婉、极幽怨的音色一经响起,学生立刻就能感受到那是一段凄惨黑暗的历史,那里面有着让人难以名状的痛楚。结尾处,总结主旨时,这忧郁低婉的旋律再次流淌,它又会将学生很快带入一种充满着缅怀和省思的温淳气氛中去,它能和画面一起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去静思这部电影的历史高度。
语文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连它的课件也会染上这种氤氲的语文气!用图片和音乐就可以很好地打造你的语文课件独特的语文气质!
摘要:语文课件要简洁明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它又必须具备自己的独特个性,即必须要具有语文独有的诗味。我们可以用充满诗性的图片和恰当的旋律营造语文课件的诗味之美。
涉及学科:小学语文
开发平台:Dreamweaver MX 2004、Flash MX 2004
课件大小:9.83MB
课件网址:http://zyp.flasher123.com/hsqs/index.htm
联系方式:zyp650524@163.com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中心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小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鉴于此,在制作课件时,采用了集图、文、声和像于一体的网络课件。通过声像并茂的画面,使学生视听结合,充分感受形态各异的黄山松,并对黄山松作进一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件设计
素材准备
jpg图片、swf文件、gif图片、mp3课文朗读和文字材料。
结构布局
导航栏目:
设计思路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而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网络课件以丰富的表现力、充分的资源共享,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
学生进入网站后,“过场页”就首先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继续探究下去的兴趣,如图1所示。
进入站点后,课件设计了导航栏目,学生可很方便地点击进入相关页面进行学习。
在首页,课件显示了课文内容和学习目标,使得学生心中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此学习任务。在此页还设计了一个插件,让学生可以听一听范读。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松树之奇,培养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课件设计了“说文解字”页面,先帮学生过阅读关、理解关。课文对三大奇松的描写是重点,因此,课件也必须在此给予学生帮助,以使学生达到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课件给三大松做了相应的网页,在网页中对各松进行赏析,并对各松作了介绍,使得学生对三大松又有了书本外的了解。
小学生的字体还没有定型,往往有很大的变异性,因此还需要日常不时地作指导。因此,我设计了“书写指导”这个页面,目的是让学生能很直观地看到规范字体的书写。
《黄山奇松》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文,在细细品读“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基础上,让学生循着这样的思路,自己也能去练写。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给学生设计了“仿写练习“的页面,如图2所示。
学生点击页面左边相册上的左右箭头可前后翻页,根据相册上各松树的不同姿态,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松的写法,在右边的输入框中进行练笔。
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还应有所拓展,因而,我搜集了一些课本外的资料,做成了页面,在“黄山揽胜”页面里设计了:黄山四绝、奇松相册、奇松特征和黄山视频介绍等页面,方便学生浏览阅读。
黄山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我利用网络资源,链接了一个外部现成的视频页面,把它做成了“走进黄山”的页面。在“课外延伸”页面中,链接了一些相关网站,以便让学生对黄山有更多的了解。
“在线作业”是对学生上课学习内容的复习和巩固,一共设计了10题,有填空题、选择题和拖拽题等,如图3所示。
学生根据提示答题,点击“查看答案”按钮可以得知答案的正确与否,在右下角有往下翻页的按钮,答完10题,课件会算出得分,学生对这种形式有极大的兴趣。
“留言簿”则是利用网络的资源,申请了一个现成的Flash留言簿,主要是让学生提问用的,学生好的练笔也可在此展示出来。
课件实现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我用Flash制作了一些swf文件,嵌套到网页中去,让课件与学生产生互动,学生动用了多种器官,学习积极性很高。在网页设计上,我用Photoshop处理了一些黄山风景图片,用它们来做一些网页的背景,烘托了网站的整体气氛。在网页制作上,我讲究页面的美观,如“黄山四绝”页面,就设置了4种不同的颜色对四绝进行烘托。
技巧心得
在网页的结构上,我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课件制作时,把网站的网页制作成模板,制作其他各个页面时,就只要调用模板就行了。网站的顶部用一个swf文件,上面写有网站名称,由奇松云海两图合成的背景上,云在飘、光在闪,给人以遐想和美的享受。网站的下部也固定了一个swf文件,这个swf文件采用了一种动态的滚屏效果,里面展示着极具黄山特色的图片,随学生的鼠标移动,滚动的图片还会作出相应的滚动。网站的底部则介绍站长的信息等,如图4所示。
教学反馈
【库仑定律课件课件】推荐阅读:
高二物理电荷库仑定律07-25
机械能守恒定律课件07-01
《库仑定律》的优秀教学设计07-25
分离定律教案05-31
欧姆定律概念07-16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05-23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06-04
欧姆定律计算题06-26
乘法运算定律经典练习06-29
欧姆定律的应用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