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高速公路规划图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为县高速公路规划图(精选6篇)

无为县高速公路规划图 篇1

公示征求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安徽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要求,落实安徽省空间规划工作统一部署,优化无为县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推进无为县“多规合一”工作,编制了《无为县空间规划(2017-2030)》(以下简称“规划”)。为了让广大市民及本规划范围内的利害关系人充分了解本《规划》,参与城乡规划编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规定,现将《无为县空间规划(2017-2030年)》成果草案进行公示,并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间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公示时间:2017年12月6日-2018年1月4日 联系电话:0553-6321759 薛先生 电子邮箱:49848285@QQ.COM

无为县城乡规划局 2017年12月6日

——规划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徽省、芜湖市城镇化和城市工作决策部署,促进无为县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种规划的统筹协调,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统一管控和高效利用空间资源,提升空间治理能力,促进无为县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无为县空间规划(2017-2030)》。

二、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本规划是无为县人民政府实施空间管理、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无为县域范围内进行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种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进行空间资源配置、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等城乡空间管理活动,应当符合本规划。

无为县所辖各镇人民政府在编制各类空间性规划时,应以本规划为指导,应落实本规划的有关指标管控要求。

三、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无为县域,二是中心城区。

无为县域即全县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无城镇、襄安镇、陡沟镇、石涧镇、严桥镇、开城镇、蜀山镇、牛埠镇、刘渡镇、姚沟镇、泥汊镇、福渡镇、泉塘镇、赫店镇、红庙镇、高沟镇、十里墩镇、鹤毛镇、昆山镇、洪巷镇,县政府驻地无城镇。国土总面积2020.98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为县城东至环城东路—环城南路、西至北沿江高速—花渡河、南至西河—马口河、北至环城北路—北门外大街—通江大道,城市建设用地41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 2017-2030 年,其中,近期为 2017-2020 年。

五、规划原则

一、底线控制、生态优先

二、集约发展、优化布局

三、依法依规、联动调整

四、部门协同、上下联动

六、规划指导思想

一、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其他重要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二、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着力提升城镇综合吸引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统筹县域空间资源管控,建立“三区四线”管控体系,探索建立县级空间规划范式。聚力打造经济活力凸显,人居环境优良,社会和谐安定的现代化皖江次中心城市。

——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

一、发展定位

长江经济带上有核心竞争力的滨江城市,全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业基地,皖江北岸次中心城市,宜居宜业的生态滨江新城。

芜湖市域副城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市域西部综合型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二、城镇职能与规模

(一)中心城区:无为县经济、综合服务中心和城镇人口主要集聚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城市生态人居环境水平。2030年城镇人口为3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41.3平方千米。

(二)新市镇(中心镇):新市镇(中心镇)是建制镇的集中建设地区,是中心城外非农产业和城镇人口的主要集聚地,是服务和带动广大乡村地区发展的基地,是重点培育的县域片区服务中心。

1、高沟为综合型城镇,引导发展电线电缆和智能电网设备产业。规划2030年城镇人口为4-8万人,城镇建设用地为7.0平方千米左右。

2、襄安为历史古镇和综合型城镇,进一步完善生活服务功能,借助刘渡港口发展港口物流和先进制造业,成为无为县域西部区域中心城镇。规划203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1-3万人,城镇建设用地为2.2平方千米左右。

3、石涧为产业型城镇,加快碳酸钙等新材料产业和采矿业转型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成为无为县域北部中心城镇。

三、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县域内构建“一心两轴、一带一片”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即中心城区,作为县域行政、经济、文化和产业的综合服务中心; “两轴”:沿通江大道—G347(原S319)和沿新巢无路的城镇发展轴,两条发展轴线构成全县城镇发展的主骨架; “一带”:以县域内百里长江岸线为载体的城镇及产业发展带;

“一片”:西北生态农业发展片。东西部各有侧重,以巢无路为界,西侧主要为丘陵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为主要功能的生态保育片区,东侧为以圩区农业、休闲农业为主要功能的高效农业发展片区。

四、城乡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定位:沿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物流基地,长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无为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中心。

(二)产业布局规划:

1、改造提升电线电缆传统产业

以实现电缆产业“高端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为目标,坚持做特做精,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积极推动电线电缆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转型升级。把握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趋势,突破发展新兴产业所需要的特种电缆产品,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电缆、海洋工程电缆、智能环保电缆、核电电缆、风电电缆、太阳能发电用电缆、军品电缆、超高压电缆等电缆,占领国内高端市场,推动产品出口。

2、积极发展食品产业

加快城东食品园区建设,加快三只松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健康食品加工龙头企业。

3、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

依托石涧新材料产业园,发挥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和裕溪河码头优势,以华塑矿业、磊达水泥、宏远钙业等企业为龙头,发展盐化新材料、纳米钙、钙盐、碳酸钙等新材料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非金属材料、智慧材料、石墨烯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4、做大做强羽绒羽毛产业

依托无为县作为全国高端羽毛球原料和制品集散地的优势,充分利用“中国羽毛羽绒之乡”的金字招牌,促进健康家居和体育用品加工业发展,打造国家羽毛球生产基地和中国羽毛球康乐城。

5、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充分利用各镇资源禀赋,打造各镇特色产业,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联合经营模式,围绕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需求,整合产业链、要素链、利益链,加快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争创全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三元格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支持乡镇、村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五、城乡综合交通规划

(一)区域对外交通:

1、航空

无为域内没有航空港,但邻近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分别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约150千米,距南京禄口机场约178千米,并具有良好的公路联系条件。

2、铁路(1)线网规划

规划铁路4条,分别为京福客运专线、商(丘)合(肥)杭(州)客运专线、北沿江铁路预留通道和庐(江)铜(陵)铁路。

1)京福客运专线

京福高速客运专线为电气化高速铁路,从京沪高速铁路的安徽蚌埠站引出,取直南下,经合肥、巢湖、铜陵、黄山,江西上饶,至福建福州。京福高铁巢湖段经巢湖、无为,由京福高铁公铁两用桥(暂名)过江到铜陵。无为境内设有站点1处,位于福渡镇。

2)商(丘)合(肥)杭(州)客运专线 该铁路经过陡沟镇境内,在无为县域没有站点。3)北沿江铁路预留通道

平行于北沿江高速公路规划预留一条北沿江铁路通道,主要功能为疏港铁路通过港口支线联系各港区。

4)庐(江)铜(陵)铁路

从规划区南部经过,联系庐江与铜陵,为普速铁路,在蜀山镇、襄安镇设站。

3、高速公路

到2030年规划共建成5条高速公路,分别为岳武高速东延线、北沿江高速公路、巢黄高速、芜湖长江二桥高速连接线、铜陵长江公铁大桥连接线。高速公路控制红线宽度为60米。

(1)北沿江高速公路(2)芜湖长江二桥高速连接线(3)岳武高速东延线(4)铜陵长江公铁大桥连接线(5)巢黄高速

4、港口水运(1)航道规划 规划航道分为一级航道、二级航道、三级航道、四级航道、六级航道及七级航道。规划长江为一级航道;提升西河航道等级,以凤襄河为界,凤襄河以西提升至三级航道标准,凤襄河以东提升至四级航道标准;提升凤襄河为三级航道标准;提升陡沟河为六级航道标准;维持永安河、郭公河及花渡河为七级级航道标准。

(2)港口规划

规划港口分为50万吨以下、100~300万吨、300万吨以上4个等级。共规划港口9座:规划50万吨港口有5座,分别为泥汊港、襄安港、蜀山港、开城港(新增)、福渡港;规划100~300万吨港口有3座,分别为高沟港(新增),西河港、黄龙港(石涧,现状提升而来);规划300万吨以上港口有2座,分别为土桥港、刘渡港。

(二)综合客运枢纽:

1、综合交通客运枢纽

规划形成1处无为站综合交通客运枢纽,枢纽中包括京福客运专线无为站铁路客运车站、城际铁路无为站及为枢纽站配套的长途场站、公交、出租、停车等交通设施。

2、公路客运枢纽

根据城区规划客运量的流量和流向,中心城区设置3处长途客运站,总用地面积约8.01公顷。城东客运站规划为二级站,位于城东片区京福客运专线无为站附近,占地面积为1.48公顷,城南客运站和城西客运站规划为三级站,分别位于城南片区军二路西侧、城西北片区巢无路东侧,面积分别为3.79公顷、2.74公顷。

新市镇、中心镇各设置一处公共交通客运场站。

中心村设置公交候车点,服务城乡公交线路,同时兼顾对外交通客运功能。

3、城市客运枢纽布局

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包括轨道交通线路间换乘枢纽、轨道与路面公交换乘枢纽、路面公交换乘枢纽,服务于城市中心及片区中心。考虑到无为县的实际,无为县应重点建设路面公交换乘枢纽。

路面公交换乘枢纽包括区域间衔接枢纽、客流集散枢纽、城乡公交换乘枢纽三类。区域间衔接枢纽设置在区域联系的主要通道附近,主要为县城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交换客流服务;客流集散枢纽和城乡公交换乘枢纽选址应在商业中心、文娱中心、体疗中心、村镇中心等处,服务于县城、镇区等各区域内部的公交客流。

规划结合县城,结合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商业中心等建设公交枢纽站。

——发展指标——

一、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一)县域常住总人口规模

2020年近期控制在81万人左右,2030年远期控制在70万人左右。

(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

2020年近期控制在28万人左右,2030年远期控制在38万人左右。

(三)地区生产总值

2020年为700亿元,2030年为1500亿元。

二、城镇化与空间利用

(一)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测2020年城镇化率在60%左右,2030年在70%左右。

(二)县域国土开发强度

2020年控制在14.11%左右,2030年控制在14.57%左右。

(三)市域耕地保有量

2020年和2030年控制在110058公顷以上。

三、生态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

(一)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2020年控制在90%以上,2030年达到100%。

(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2020年控制在80%以上,2030年达到100%。

(三)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020年控制在15平方米以上,2030年控制在18平方米以上。

——县域三类空间划定——

一、城镇空间

(一)城镇空间总面积为274.66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13.59%,主要包括县城、高沟镇、襄安镇、石涧镇的城镇用地及未来空间扩展范围。

(二)管控措施:城镇空间的范围、面积和管控要求,应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明确为强制性规定。因国家、省和市重大政策变化、上位规划重大调整、重大自然灾害等原因确需修改的,应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管理措施要求进行。

城镇空间内可分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外城镇空间。城镇开发边界内城镇空间管控措施应符合本规划文本规定;城镇开发边界外城镇空间应作为各类区域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村庄居民点或其他建设用地的主要空间,可根据需要安排适量基本农田、一般农地或其他农用地,其空间使用应符合城乡规定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

规划期内,城镇开发边界的调整应在城镇空间内进行。城镇空间与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的相互转化利用,应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功能变化情况,依法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进行修改调整。

城镇空间与城市、镇规划区交叉重叠的区域,其空间管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制定政策,鼓励城镇空间外现有城市、镇和建设用地有序腾退,逐步进入城镇空间;除区域性基础设施以外,在城镇空间外部,原则上不再安排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二、农业空间

(一)农业空间总面积为1417.91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70.16%,主要分布在城镇空间与生态空间以外的区域。

(二)管控措施:城市、镇、乡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利用活动对农业空间的占用和扰动,确定农业空间内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农业空间的,尽量避免占用基本农田;确需占用基本农田以及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应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执行。

从严控农业空间转为城镇空间,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违法转为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加强对生态空间转为农业空间的监督管理,鼓励城镇空间和符合国家要求的生态空间转为农业空间。农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生态空间的相互转化利用,应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功能变化情况,依法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进行修改调整。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外的农业空间。符合区域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农业空间中的一般农地和其他农地的,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涉及占用农业空间中其他未作明确规定的用地,应当加强论证和管理。

农业空间内的现有各类建设用地,应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工况废弃地复垦利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各类工程实施因地制宜促进农业空间内建设用地逐步有序退出;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合理促进中心村集聚发展,控制自然村庄的无序蔓延和扩展。

三、生态空间

(一)生态空间总面积为328.41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 16.25%,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和西南部低山丘陵区域,主要包括公益林保护区、天井山森林公园、万年台风景区、竹丝湖、长江水体和沿线保护湿地。

(二)按照国家对生态空间的区域准入和用途转用许可制度要求,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利用活动对生态空间的占用和扰动,确保依法保护的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服务保障能力逐渐提高。

二、生态空间内分为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外的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空间管控应符合本文本规定。生态保护红线外的生态空间,原则上按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的限制开发区域进行管理。

三、从严控制生态空间转为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禁止生态保护红线内空间违法转为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加强对农业空间转为生态空间的监督管理,鼓励城镇空间和符合国家生态退耕条件的农业空间转为生态空间。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的相互转化利用,应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根据功能变化情况,依法由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进行修改调整。

四、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外的生态空间。符合区域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涉及占用生态空间中的林地、草原等,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涉及占用生态空间中其他未作明确规定的用地,应当加强论证和管理。

五、生态空间内的现有建设用地,应根据生态保护需要和规划,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各类工程实施,因地制宜促进生态空间内建设用地逐步有序退出。严格限制农业开发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外的生态空间,符合条件的农业开发项目,须依法由无为县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生态保护红线外的耕地,除符合国家生态退耕条件,并纳入国家生态退耕总体安排,或因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需要外,不得随意专用。

六、在不改变利用方式的前提下,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依法保护的生态空间实施承载力控制,防止过度复垦、放牧、采伐、取水、渔猎、旅游等对生态功能造成损害,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

——县域控制线划定—— 一、一级控制线

(一)城镇开发边界:规划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规模118.45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 5.86%。

(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规划划定县域永久基本农田规模932.95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 46.16%。

(三)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划定县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63.44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8.08%。二、二级控制线

(一)重要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本次划定重要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范围为55.3平方公里,包括铁路、高速公路、架空220kv(含)以上电力线、区域燃气线路等相关设施的线路空间,推进多线共廊,构建县域重要的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体系。

——县域土地用途管制——

一、县域土地用途规划

至 2030 年,县域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94.50平方公里,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

(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规划至2030年,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27.8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41.30平方公里,镇建设用地12.5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116.62平方公里,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58.60平方公里。

(2)区域交通设施用地。规划至 2030 年,区域交通设施用地总规模为36.73平方公里。

(3)区域公用设施用地。规划至 2030 年,区域公用设施用地总规模为23.13平方公里。

(4)特殊用地。规划至 2030 年用地总量为4.06平方公里。

(5)采矿用地。规划至 2030 年用地总量为2.72平方公里。

(6)非建设用地。规划至 2030 年,非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1726.49平方公里。

二、城乡居民点规划

按照县城总体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的要求,县域远期辖1个县城、3个中心镇(新市镇)、123个中心村,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成果及镇区、乡村发展态势赋予合理的建设用地指标。

——规划实施引导——

一、项目库建设

结合发改委十三五规划项目库以及2018年重点工程,按照城市建设项目、交通项目、水利项目、社会事业项目、新材料产业园建设项目、无为经开区建设项目、高沟经开区起步区建设项目、无城羽毛羽绒产业园建设项目、专项建设资金项目、中央预算内项目、PPP项目、其他类进行统计与分类标注,总投资约124亿元。

二、规划实施措施 成立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加快成立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人员分工明确,确定职责。在体制改革上后期条件成熟可能涉及部门之间的整合。

立法规范和强化空间规划的严肃性。以政府规章形式明确空间规划控制线管理主体,确定控制线管控规则、修改条件和程序,以此规范“多规合一”成果的使用和维护,保障空间规划的工作实施。

基于空间信息平台优化审批流程。变传统串联式审批为 “一站式”并联审批,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促进审批提速,最终达到便捷、高效、规范的目的。同时,配套建立一套保障机制,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督,推动政府管理从严进、松管、轻罚向宽进、严管、重罚转变。

无为县高速公路规划图 篇2

公路交通运输作为分布面广、客货运输量大, 且与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一种运输方式,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对公路运输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速公路以其“行车速度高、通过能力大;物资周转快、经济效益高;交通事故少、安全程度好”的特点,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带动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高速公路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起终点间繁重的客货运输任务, 一般来说, 要以重要城市、港口、码头或大型工矿基地为起讫点。这是因为重要城市、港站等是公路交通量的集中生成源, 上下高速公路的车辆期望以最短行程出入, 城区车辆的集散应在相应的区域或路段内迅速完成。

高速公路起讫点位置规划设计主要受国家高速公路网、地方高速公路网、城市规划、局域路网、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和工程投资以及后续项目的建设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对后续项目路线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规划稍有不妥就可能造成大量的废弃工程。一般公路废弃后仍可作为地方道路或城市道路发挥其作用, 而高速公路造价高, 一般按全封闭、全立交的技术要求建设, 废弃后不可能像一般公路一样被充分利用, 造成资源浪费, 必将在社会中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高速公路网规划相对滞后导致的接线点不合理

大部分省区高速公路建设高潮开始于1998年, 而国家和地方高速公路网规划大多是于2007年完成的, 高速公路网规划滞后于高速公路建设, 因此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后续项目总体走向不明朗, 基本按历史走廊带预留接线点。如某公路起讫点的研究过程中, 由于尚未完成高速公路网的总体规划, 建设方将原有国道的走向及走廊带确定为后续项目的走廊带 (如图1) , 考虑到路线终点附近的城市 (控制点一) 发展可能对后续项目的路线布设和项目实施增加难度, 将项目终点确定在城市过境之后的B点。随着国家和地方高速公路网的相继颁布执行, 在后续项目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三个路线走廊带, 与方案三相比, A点接线的方案一建设里程短约10KM, 实际运营里程短近22KM, 桥隧构造物也明显减少。但若采用该方案必将废弃已建成城市过境段约10KM高速公路。由于后续项目建成后的交通转移, 未来过境车辆很少;同时该路段对于城市规划道路均采用了上跨的交叉方式, 路基填土较高, 不可能作为城市道路得到充分使用。

由于城市过境之后的道路的交通量较小, 而进入城市的车辆大部分通过设在A点附近互通立交进出高速公路, 项目建成后A-B点间的高速公路效益也比较差。若该项目终点确定在城市过境之前的A点, 把城市过境问题留给后续项目, 由于起终点处的两个城市是必须连接的, 因此即使是两个项目的接线点再向起点方向偏移, 也不会留下太大遗憾。

2.2 对后续项目路线方案研究不透, 预留接线点调整的空间较小

西峰至长庆桥公路在工可阶段建议起点 (如图2) 接庆西一级公路, 远期雷家角至西峰高速公路利用庆西一级公路进行改建。路线起点处设置“Y”型定向互通式立交 (西峰北互通) , 鉴于该立交西峰至长庆桥方向目前交通量较小, 近期仅实施雷家角至长庆桥方向的两个匝道。初步设计阶段发现雷家角至西峰高速公路利用庆西一级公路进行改建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现有一级公路两侧居民集中, 改建成高速公路后必须架设大量天桥供居民通行;二是高速公路改建必须增设辅道;三是架设天桥时是拆迁量大;四是城市与机场段作为城市的门户仍有必要按一级公路恢复, 因此原有一级公路的利用价值不大, 高速公路建设很可能另辟新线。若路线起点按工可建议的方案, 而雷家角至西峰高速公路又不利用庆西一级公路改建时将造成大量的废弃工程。

初步设计阶段认为西峰至长庆桥方向的交通转换主要发生在西峰南立交, 西峰北立交主要解决西峰至雷家角方向的交通转换, 因此建议西峰北立交采用单喇叭方案, 适当提高西峰至雷家角方向两个匝道的技术标准。考虑到雷西高速与西长高速接线点存在不确定性, 近期西峰北立交尽按双向双车道标准实施西峰至长庆桥方向的一个匝道, 项目起点至立交间2.8Km的主线暂不实施, 纳入雷西高速项目实施, 这样两个项目的接线方案相对灵活, 不论后续项目是利用庆西一级公路改建还是另辟新线, 都不会造成较大的废弃工程。

2.3 预留城市发展的空间不足导致的接线点不合理

某高速公路在规划建设时位于其起点附近的城市还没有完整的规划, 公路规划者认为后续项目可自既有城区边缘附近通过 (如图3) , 因此项目起点确定在距城市边缘约2.5KM处。然而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镇化加速, 该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 受地形条件限制, 城市的发展只能向已建项目方向延伸, 虽然既有建项目在规划过程中也考虑了城市的拓展, 但起点已经入规划城区约2.0KM, 后续项目建设若仍在原先规划的接线点附近接线 (方案一) 必然分隔城市, 影响城市发展, 若避开规划区 (方案二) 则造成约5km已建高速公路的废弃。

3 结论与建议

1) 高速公路, 无论是区域性高速公路, 还是国家干线高速公路, 其路线起点的选择, 要以重要城市、港口、码头或大型工矿基地等为起讫点。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并结合城市规划和路网构成, 对起讫点方案进行了详尽的比选。

2) 高速公路路线起讫点方案的选择, 应结合城市的长远期规划和发展情况, 为城市的发展预留充分的空间, 避免高速公路建成后不到几年, 便成为城市的一道围墙, 影响城市景观和城市发展。

3) 区域性高速公路的起讫点选择, 应结合附近国道和省道的发展和规划, 将其纳入高速公路的统筹考虑之中, 使项目建成后, 能够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 发挥国道、省道的主干线作用, 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4) 高速公路起讫点方案选择, 应结合项目的“OD”调查情况, 分析项目所在通道内的交通组成情况和交通流向, 确定路线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其位置既要符合短期内交通转换的要求, 又要为后续项目调整接线方案预留空间, 避免造成大量的废弃工程。

5) 高速公路起讫点位置的确定, 一般来说, 应直接与国道主干线 (高速公路) 直接相接, 发挥高速公路快速、安全、畅通的作用, 从而使高速公路形成网状, 发挥路网的整体效益。

6) 由于设计理念是随着认识水平和经济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 对发展速度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也存着不确定性, 按照当前的设计理念不可能规划预留出完全符合未来十几年后的设计理念的方案, 因此, 路线起讫点预留主要是为未来的设计留有最大调整空间, 为后来者留有充分发挥的机会。

摘要:高速公路作为公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其起讫点位置选择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将来高速公路的运营效益, 也可能对工程投资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分析几条高速公路建设中暴露出的起讫点规划预留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无为县当前农业生产情况汇报 篇3

(2010年4月29日)

一、农业基本情况

无为县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全县耕地总面积165万亩,其中常用耕地面积129万亩,临时性耕地36万亩;水域面积47.6万亩,可养水面33万亩,实际养殖水面23万亩;总人口140万,其中农业人口98.2万,是全省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无为县位于全国和安徽高品质棉花、“双低”油菜、优质稻、畜禽、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区,粮棉油和水产品生产先后跨入全国百强县,是全省第一植棉大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特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县,连续9年获省“渔业富民工程”先进县称号,2009年获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称号。

200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08.8万亩,总产51.7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80.4万亩,总产42.2万吨,占粮食总产的81.8%。油料播种面积53.2万亩,总产9.3万吨。棉花播种面积54.4万亩,总产4.1万吨。蔬菜瓜果播种面积32.2万亩,总产48.6万吨。肉类总产5万吨,禽蛋总产3.1万吨,牛奶总产3235吨。水产养殖面积22万亩,水产品总产5.7万吨。全县农业总产值68.6亿元,比上年增长6%;农业增加值34.9亿元,占全县GDP的19.28%。农民人均纯收入5280元,增长10.5%,其中:工资性收入2184元,占41.36%;家庭经营性收入2695元,占51.02%;财产性收入142元,占2.69%;转移性收入259元,占4.91%。50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润总额2.9亿元,实交税金3261.7万元,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6家(光明粮油、四海食品、永安米业、益海嘉里、天成纺织、荣第羽绒),实现销售收入22.1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实交税金1371万元,益海嘉里(安徽)粮油工业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13.3亿元,利润6069万元,纳税333万元。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143家,成员总数达20985人,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3家,社员5171人,带动农户8万多户,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6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4家。全县有19个省名牌农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3个“全国放心粮油”产品,5个“省放心粮油”产品。“三品”认证达41个,其中“有机食品”15个、“绿色食品”11个、“无公害农产品”14个。

二、当前农业生产情况

一、午季作物。一是油菜减产已成定局。我县是全省油菜生产大县,由于受去年初冬暴雪和今年春季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油菜冬前绿叶数较常年少2.5叶左右,春季生长量严重不足,苗情普遍较差,个体小,预计全县50万亩油菜平均单产120公斤左右,较去年减少3成左右,亩产值减少200元以上;二是小麦生产好于往年。主要受国家扶持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拉动,我县小麦生产面积快速增长,2009年全县小麦播种面积20万亩,较上年增加5万多亩,由于去年秋种土壤墒情好,今年春管及时、技术措施到位,目前小麦苗情转化快、长势均衡,预计全县小麦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较去年增产1成左右;三是蔬菜生产效益持续增长。全县秋冬季蔬菜面积30万亩,其中大棚蔬菜9万亩,蒜苔6万亩,马铃薯5万亩,虽然单产有所下降,但由于大部分蔬菜市场价格持续走高,越冬蔬菜生产平均亩产值达5000元左右,部分大棚蔬菜亩产值达万元以上,农民发展大棚蔬菜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二、春播作物。主要表现为播种时间偏迟,播种质量较差。入春以来,全县持续低温寡照,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4月份以来我县平均气温13.3 ℃,较常年低2.4 ℃,日照时数105.1小时,较常年少24.2小时,导致早稻、棉花等作物播种时间推迟,出苗率低。据统计早稻已播秧田1500亩,可栽大田1.5万亩,早稻直播4亩,基本完成全县早稻计划播种面积;棉花育苗1.2万亩,可栽大田60万亩,但4月上中旬播种出苗率普遍低于往年,苗床病害严重、死苗率高、棉苗素质差,对今年棉花生产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季稻播种将集中在5月上中旬,受国家政策影响,预计全县一季稻播种面积较上年将进一步扩大。

三、畜牧业。畜牧业生产基本保持稳定,畜禽饲养量微幅上涨,市场生猪价格低位运行,其他畜禽产品价格与往年持平。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不断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速度加快。

三、今年以来农业主要工作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形势,近两个月以来,国家、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各项工作,为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关于加强农业工作的指导精神,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全年农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目标。

第一,宣传落实惠农政策。3月20日,我县邀请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张红宇司长来无为作学术报告,县四大班子、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部门负责人、县乡农业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业科技示范户代表共360多人,听取了张司长对中央1号文件的解读。印发《致广大农民朋友一封信》等明白纸3万多份到农民手中,组织送科技下乡5场次,接受农民现场咨询,加强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目前,全县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4501.3万元已全部打卡发放到户;小麦、油菜良种补贴资金正在打卡发放;首批760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第二,抓好春耕春管工作。一是加强田间管理。针对异常气候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2月份以来,我县及时下发了《关于抓好当前农业重点工作的通知》和午季作物田管各项技术措施意见,通过电视、广播、会议、培训班、病虫情报、手机短信、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等方式,指导各地重点抓好早施重施油菜蕾苔肥、小麦拔节肥和清沟沥水等田管措施。二是整顿农资市场。农业、工商、质监等多个部门对农资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共出动执法车辆30台次,出勤执法人员150人次,抽取各类农业投入品248组,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目前,春耕物质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平稳。

第三,开展粮棉油高产创建。一是加大油菜高产创建示范成果的宣传。2009年,我县在汤沟镇和福渡镇建立部级油菜高

产创建示范片,在县乡农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高产创建成效显著。据初步预测,在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核心示范片油菜亩产达215公斤,比非示范片增产80%左右,近期,全县将组织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现场观摩。加快油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二是落实水稻、棉花高产创建任务。全县以“万千百户”为抓手,在11个重点产棉乡镇和12个水稻主产区开展水稻、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建立部级万亩高产示范片两个,千亩示范片24个,培育50名高产示范户。目前,县农委已派出技术人员16名,驻点专抓棉花、水稻高产示范片。

第四,积极做好农业科技服务。一是开展春季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送科技下乡5次,发放技术明白纸7万份、科技书籍5000册、光盘1000余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24次,接受现场和电话技术咨询3万多人次。二是开展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根据省农委统一部署,4-5月份,组织县乡农业技术人员,每人联系10个农业科技示范,深入到田间地头、塘口畜舍,落实午季作物田间管理各项措施,组织春耕备耕、春播春种和鱼苗鱼种生产,抓好春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三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县农委成立农业科技讲师团到乡镇巡回开展技术培训,全县已分别开展了甜叶菊种植、棉花水浮育苗、控失肥应用等新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30场次,培训农民近万人次。

第五,抓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一是进一步健全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县政府与各乡镇分别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各乡镇与行政村也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并督促所有规模养殖场签订防疫承诺书,进一步落实动物疫病防控

责任制。二是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建立县、乡、村三级督查机制,每月督查一次,做到注射、挂标、发证、建档、消毒五到位,确保四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免疫抗体合格率、耳标打挂率、免疫档案建档率、免疫证明发放率五个100%,实现“应免尽免,不留死角”。三是加强防疫疫苗和应急物资储备。截止目前,全县已储备禽流感疫苗250万毫升、口蹄疫疫苗37万毫升、猪瘟疫苗30万头份、猪蓝耳病疫苗65万毫升。

第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正常开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在二坝、白茆蔬菜生产基地,以及无城中心菜市场、东方大市场定期开展蔬菜农业残抽检,检测获“三品”认证的蔬菜产品。截止目前,全县共检测蔬菜样品268个批次(豇豆样品15个批次),农药残留未检出率达99.3%,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二是全面落实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任务。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县政府研究制定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召开了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题工作会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作出全面部署,并分别同各乡镇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的责任,重点加强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环节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控,确保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县供沪农产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三、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异常天气的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受全球环境、气候影响,近几年,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如2009年6月28日连续两天降雨量达260毫米以上,7月22日日全食后近

一个月的低温寡照等,11月15-17日初冬的暴雪以及今年年初以来的长期阴雨低温,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二、落后的农田水利设施难以保证高产创建目标的实现。通过多年投资建设,我县农田水利设施已有明显改善,但由于国家对中小圩口小农田水利设施、渠道清理、山塘开挖等投入少,加上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管理措施不到位,农田易涝、易旱面积大,农业生产实现高产创建目标难。

三、不稳定的农资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给农业增收带给更多的变数。突出表现为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效,从2008年开始,县农委开展了对种植业“百村千户”调查,据2008年对1150户的调查,水稻亩产在较上年略有增长的情况下,因农资价格特别是化肥价格暴涨,种植效益普遍下降,棉花因灾亩产降低6.4%,由于籽棉收购价格由上年平均275元/担大幅降低到225元/担,亩效益下降53.9%,少数种粮大户和棉花生产户出现亏本。2009年对1035户的调查,水稻生产因成本降低,效益明显上升;棉花生产亩产因灾减产,因生产成本降低,籽棉收购价由上年225元/担上涨到325元/担,亩纯收入却较上年增长90.04%,四、逐步弱化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严重制约了农业成果的快速转化。一是“网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成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已不复存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三权”下放,村级农技员已荡然无存;二是“人散”。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三权下放后,近10年来未进农业院校毕业生,年龄老化,加上50%在编人员被抽调或离岗,平均每个乡镇从事农技

推广的专业人员只有2-3人,年龄也都在40岁以上,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各项农业、农村工作的情况下,人力严重不足;三是“经费不足”。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逐步加大了对农业投入,但乡镇财政投入仍然不足,表现在农技推广设备落后,手段单一,没有稳定的工作经费,农技推广工作举步维艰。

五、低素质的从业人员难以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据2009年调查,被调查农户劳动力人数2820人,其中1743人(占61.8%)在家务农,1077人(占38.2%)外出务工。在务农人员中按年龄机构分:20-35岁123人,占7.1%;36-50岁630人,占36.1%;51-60岁566人,占32.5%;60岁以上424人,占24.3%。即50岁以上占务农人员一半以上(56.85%)。按文化程度分:文盲471人,占27.0%;小学815人,占46.8%;初中408人,占23.4%;高中49人,占2.8%;即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70%以上(73.8%)。按性别分:男性939人,占53.9%;女性804人,占46.1%。从业人员高年龄、低素质的现状,造成对优新品种,配套新技术、市场信息的接受程度低,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首先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一是保午粮丰收。进一步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小麦中后期管理和赤霉病的防治,及时做好清沟沥水,排除田间渍涝,努力夺取午粮丰收;二是保春耕作物面积不减。扩大一季稻生产,利用近期晴好天气,指导农民加强苗床管理,加强惠农政策宣传和落实,引导农民确保春播面积不减少。

其次,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加强督查和指导,实行集中免疫、月月补免,做到“五统一”、“五不漏”,努力确保防疫密度和免疫质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促进畜牧业生产稳定。

第三深入开展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组织县乡现有在岗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塘口、畜舍,全力以赴投入到当前春季生产,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提高农业技术到位率,推动农业生产形势迅速好转。

第四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加强农资市场检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类非法生产、经营农业投入品的坑农害农行为,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净化农资市场,为春季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第五加强供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禁限用农药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监管,抓好生产基地投入品档案和生产、销售记录,开展蔬菜产品等农产品产地检测,全面实行产地准出制度,确保我县世博会期间供沪农产品质量不出现质量安全事件。

五、几点建议

1、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技第一线工作,实行“以条为主、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配备村级农技员,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2、加大对农田小水利建设的投入。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末级渠道的配套改造为主,兼顾灌溉及排水工程、新建小

微型水源工程,科学安排除涝、灌溉、降渍工程,做到塘、井、站、桥、涵、闸配套,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标准,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无为县教育局双拥工作制度 篇4

一、双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无为县教育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是教育系统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拟定年度和阶段性双拥工作计划,负责起草教育系统双拥工作的有关文件,并向县双拥工作委员会汇报工作。

2、在全县教育系统范围内检查督办各项优抚政策的落实情况,帮助基层修订完善措施,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县双拥工作委员会反馈信息。

3、总结经验、通报情况,推荐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4、负责接待部队和优抚对象来信来访,协助处理军地矛盾和纠纷。

5、走访慰问教育系统立功受奖军人家属,安排部署“八一”、春节期间的走访慰问等相关活动。

二、会议制度

1、教育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一次例会,重大节日、重要接待活动及时召开。

2、例会着重研究制定本学期的双拥工作计划和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落实各项任务。

3、对教育系统的重点优抚对象制定具体的奖励办法。

4、年终召开总结会议。

三、走访慰问制度

1、每年“八一”建军节和春节,教育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慰问组,到驻无部队和教育系统重点优抚对象家中进行走访慰问。

2、县直各学校、各乡镇中心校要按照教育局双拥领导小组的安排意见,由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对本单位家庭比较困难的烈军属进行慰问。

3、走访慰问活动应本着“热情、节俭”的原则,不铺张浪费,不流于形式,注重从关心日常生活、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出发,把军人家属和其他优抚对象享受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4、走访慰问情况及时以信息或筒报形式报送县有关领导及县双拥工作委员会。

5、慰问经费由各单位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四、拥军优属服务公约

1、全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都有拥军优属的义务和职责,必须参加本单位开展的拥军优属活动。

2、对军人家属应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并在住房、子女入学就业、幼儿入托等方面提供优待。

3、机关党支部以及群团组织应主动为本单位的军属和其它生活有困难的优抚对象开展送温暖活动。

4、教育系统军人家属及其他优抚对象也应维护集体利益,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本单位规章制度,不得提出优抚法规政策规定以外的无理要求。

五、国防教育制度

1、各县直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民办学校均要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全县教育系统国防教育的领导。

2、要认真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一是各中小学校要开设国防教育课,把学生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二是全校性国防教育一年不少于两次,主要结合全省国防教育宣传周、全县双拥活动月、高一新生军训和征兵工作进行。

3、强化国防教育宣传。各中小学年期初要有全民国防教育安排意见,年终有总结,有教育网站的学校要开设国防教育专栏等。

4、各中小学每学期要办一期国防教育宣传专栏,并刷写1-2幅相对固定性国防教育标语.5、全县高中每年秋季开学后,集中1周时间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一次准军事训练,并适时进行国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相关专题: 双拥工作专栏

专题信息:

襄安中学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获县一等奖(2009-5-13 12:22:39)[1162]

无为职中在县“五四红歌赛”决赛中战果辉煌(2009-5-13 11:29:49)[1188]

洪巷乡瓜城小学“双拥”活动纪实(2009-4-24 9:18:21)[1151]

襄安中学举行“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2009-4-21 15:29:55)[1272]

蜀山中学组织学生前往三尖山烈士纪念碑举行清明节扫墓活动(2009-4-8 15:17:23)[1057]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3-2004 无为教育网 Ver 1.2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65-6334014 联系信箱:ahwwjy@163.com QQ:575069136 建议使用IE5.0以上浏览器,1024*768分辨率以上浏览

主办:无为县教育局

维护:教育网站

无为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5

摘要:总结了无为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包括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规范引导、加强培训和教育、利用农村土地流转等内容,以期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化;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无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土地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这为推进农机化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机大户及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建设高素质的农机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2]。

无为县地处长江中游,与芜湖、铜陵两市隔江相望,土地肥沃,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作物为主,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农业大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有了适度规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无为县农机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机化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产、节约、增效,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释放了农村劳动力,并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农机化发展现状

2000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尤其在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全县农机装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到2009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61.5万kW,比2008年增长5.1%。各类拖拉机1.92万台,其中农田作业大中型拖拉机350台;联合收割机452台,其中油菜联合收割机34台;水稻栽植机械132台。农机资产总值达3.7亿元。2010年,无为县中型动力机械和复式作业机具保持较高的增幅,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作业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无为县一家一户小而全的小农机逐步被大中型农机作业服务所取代。随着土地逐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机作业也向大中型专业化方向发展。2009年全县机耕面积5.97万hm2,机播(插)7 733.33 hm2,机收5.5万hm2,机植保5.87万hm2。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以跨区机收、机耕、机植保为主的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全县农机户总数达到4.9万户。以跨区作业为品牌的农机作业市场不断扩大,农机服务社会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200多个各类农机作业队组活动在江淮大地,农机化资源正在整合和共享,作业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2009年全县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6.42亿元。农机服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全县有200多个农机大户的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无为县祥胜农机专业合作社2009年在购机补贴的带动下,一次性投入8万多元购置了2台高速插秧机,在有效拓宽了合作社的作业面,提高合作社作业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合作社在各地农机作业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并在六安等地承接了逾167 hm2的机插秧作业业务;牛埠镇种田大户项江品通过购机补贴购置了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大中拖等农机具,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所承包的逾33.33 hm2耕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2009年实现纯收入20多万元。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社会化服务组织结构较为松散

目前,全县4.9万农机户当中,加入专门服务组织的不达总量的10%,大多数仍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单打独斗,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还不够高,服务范围还不够广。组织化程度低已严重制约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进程。

2.2社会化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差

据调查,目前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人员均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接受教育的途

径非常有限,局限于跟着别人干,风险意识、竞争意识相当缺乏。大部分农机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农机及相关部门、有关企业的培训,基本上都是自我摸索。

2.3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还比较弱

随着农机化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及从业人员迫切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信息及技术等公共服务。从目前情况看,乡镇一级农机化推广机构普遍无办公场地、无技术推广机具、无办公网络设备,公共服务能力非常薄弱。

3对策

3.1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要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经营户为基础,以政府强有力的公共服务为保障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3]。

3.2规范引导,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

有组织才有规模,有组织才有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机经营户加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组织和引导农机大户、农机能手、龙头企业及村组干部牵头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吸引更多的农机经营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运作,紧密合作、互惠互利、共同经营农机业务,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扩大农机作业范围和领域,提高农机经营效益。利用当前国家加大对农业的帮扶力度,尤其是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标准和范围这一契机,帮助和引导农民购置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高性能的农机具,要积极争取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优惠的信贷政策扶持,减轻农机手负担,要为农机户组织跨区作业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增加收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以提高农机服务范围。

3.3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农机校的人才输入和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农机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培训。要创新农机培训形式,采取“科技下乡、召开现场会、开展帮扶活动”等农机从业人员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要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努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的农机从业人员。加强基层农机组织机构建设,改善办公条件,进一步加大对农机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机信息化服务体系,及时传递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咨询、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重要及时信息,及时发布市场分析、形势预测、政策动向等方面信息,提高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能力[4]。

3.4利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势,推进农机化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土地正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这为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和组织要积极培育和扶持农机大户及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为农机销售、维修、信息化网络建设及开展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提供技能培训、减免税、信贷扶持等各项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农机市场化建设。各级农机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推广和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利用“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载体对农机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机人才队伍,为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提供人才、组织和制度保证。

4参考文献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规划与规模研究 篇6

长期以来,我国在建设高速公路服务设施时布点和规模往往由主观意识决定,随意性较大,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和系统深入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高速公路某些路段缺乏服务设施,或服务设施的规模较小,而另一些路段却因服务设施过多、规模较大以至造成经营不良的状况,浪费了国家的建设资金和宝贵的土地资源。

2 影响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的因素

影响服务区、停车区设置的因素众多,对这些因素的运用既要满足一定服务要求,又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条件,综合考虑各地区、各条公路、各个地点都有其特有的情况,并对服务区、停车区的设置和经营起到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系统地分析问题,综合考虑空间和时间各种因素,才能对特定路段地高速公路得出具体的结论。

2.1 预测的交通量及交通流的性质

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速度及公路客货运的总量增加速度极快,2000年我国完成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达6000多公里,到2020年我国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150,000公里,为了应对我国交通的迅速发展,解决这种飞速发展给高速公路及其服务休息设施的规划设计带来的困难,我们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尽可能的采集已有的数据,参考国外的数学模型,得到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量预测方法,同时在全国的范围内建设完善的数据系统,为以后的高速公路及相关的各种设施的规划建设提供完备的数据基础。

(2)在我国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设施的规划和设计时都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总体的布点规划到单体的总平面的布局到单体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各方面都要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2.2 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驾驶员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死亡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的事故统计揭示,因疲劳产生的事故约占10%~15%。法国国家警察总署事故报告表明,因疲劳瞌睡而发生车祸的,占人身伤害事故的14.9%,占死亡事故的20.6%。因此,设置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在高速公路上连续驾驶汽车较长时间的司机提供一个停车休息的场所,就是安全行车的保证。

2.3 汽车的加油、加水及养护、维修需求

高速公路休息服务设施同样是为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的汽车服务思维,最平常的服务项目是加油。其布置间距是以司机发现燃料即将耗尽后,可行驶15~20分钟的距离来确定的。加油站可以同停车区、服务区一起设置,也可仅结合停车场的设置或单独设置。同时服务区休息设施中应该根据汽车安全行驶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养护、维修设施。

2.4 建设与经营的便捷性及经济性

对于高速公路服务设施来说,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不是十分充裕的情况下,既要满足一定的服务要求又要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5 环境的影响

与高速公路的建设相比,生态环境建设相对滞后,高速公路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也愈加严重。高速公路上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汽车尾气、汽车噪声等,严重侵害人们的健康。为此,进行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对高速公路沿线建筑物理环境的影响实有必要。

2.6 土地的有效利用

我国是一个地少人多地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十分紧张。如何做到在规划设计高速公路设施时尽量节约土地,有效利用土地也是一个必须加以关注地问题。尽量少的占用可耕地,尽量少的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是高速公路服务设施规划和设计的根本原则之一。

2.7 一次性建设和扩建的经济性分析

我们需要估算未来某时的服务需求,按照该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在服务设施投入使用之后,再根据经营情况及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加建或扩建。

2.8 适当的服务满意程度

要正确分析使用者的消费层次,以决定提供的服务以及服务设施的档次(服务的档次高低并不等同于服务质量的高度,高速公路对其使用者的服务当然应是以使用者为本的优质服务)。显而易见,在经济发达程度较低、国家的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在综合考虑经济条件和未来的经营状况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国实现的情况下不可能,也完全没必要追求很高的服务档次。举例而言,江苏省的沪宁高速公路的建设设施的设计标准为星级宾馆的标准,而四川省的成渝高速公路的服务区的标准相对则较低,这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关系密切。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差较大,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我们也不应该以一地的标准衡量另一地的高速公路服务设施。

3 服务区的规划设置

3.1 我国服务区的设置间距

在设计时,首先应根据预测的交通量、交通流的性质,合理地确定服务区和停车区的总体设置间距、规模;其次,设计中应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特别是缓解驾驶员的疲劳、紧张的生理多方面要求;再次,应综合考虑靠近沿线的城市的位置与大小,以及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等因素。参考国外的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使用情况和全线人流、车流情况,一般每隔30~50km设一个服务区,而停车区的设置间距为25km。停车区与服务区的设置比例可按照实际交通流量、地区差异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相应调整。

3.2 服务区、停车区的规模及计算方法

3.2.1 服务区

对服务区、停车场规模的确定,一般将我国交通部内部印发的《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实行日期为2000年1月1日)作为主要的参考指标。另外也适当参考1986年修订版《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服务区的规模大小,与设置间距、道路交通量、交通流的性质有关。应根据交通量的预测,以确定其规模大小。一般根据日交通量结合车辆停留率、高峰率、停用时间等决定各功能场所的规模。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管理使用经验、交通部有关指导性标准、及对将来交通发展的预测,节约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原则,并将近期使用和远期发展相结合。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服务区的规模是按预计十年后的相应交通量为标准。

3.2.2 停车区

停车场的车位数,是计算其他设施规模的基础,也是左右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在《日本高速公路设计要领》中,停车位数根据主线交通与设施的利用率计算。停车区的总体规模应由各组成要素的规模合在一起求得,各组成要素的规模根据由计划交通量算出的停车车位数确定。

总体规模的计算:

总体规模=停车场+公共厕所+园地+卖店+匝道及其他停车车位数根据主线交通量与设施的利用率按下式求算:

停车车位数(一侧)=一侧设计交通量×停留率×高峰率/周转率

一侧设计交通量(辆/d)——是指通车10年后的一年中,第30顺位前后的交通量,(假日服务系数)×(通车10年后计划日交通量)/2。

假日服务系数——从平均日交通量求一年365d中第35顺位左右交通量的系数。

停留率——停留车辆数(辆/d)/主线交通量(辆/d)

高峰率——高峰时停留车辆数(辆/d)/停放车辆数(辆/d)

周转率——1(时)/平均停车时间(时)

随着休息设施的种类与位置的不同,其停留率、高峰率、周转率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能够推算出交通量是某种程度的车种构成时,分别按不同车种的停留率、高峰率、周转率算出不同车种所需要的停车车位数,分为小型车与大型车的车位数,然后再合计。当车辆种类组成不明确以及小规模的休息设施时,可按合计交通量计算停车车位数,然后用简便方法将停车车位数按1:3左右的比例分成大型车和小型车的车位数。

4 结论

上一篇:单位民主议事制度下一篇:市委书记在开班讲话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