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学校文化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典诵读学校文化(精选9篇)

经典诵读学校文化 篇1

关于开展“中华颂”经典诗文暨“廉政文化诗文”

诵读比赛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开展的“进农家、唱红歌、读经典”主题教育和县纪委开展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张文化,切实提高我乡师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根据《竹溪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颂”经典诗文暨“廉政文化诗文”诵读大赛的通知》的要求,为保证比赛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颂”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教材。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小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品质,按照县教育局的通知精神,学校决定开展“中华颂”经典诗文暨“廉政文化诗文”诵读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学习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我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质,提高德育效能,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涌现一批“书香学校”、“书香班级”,“书香学生”、“书香家庭”,深化我乡读书文化教育。

三、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净化心灵、滋养人生

四、活动对象

全乡初中、小学学生及教师

五、诵读内容与形式

1、诵读内容:“中华颂”经典诗文暨“廉政文化诗文”诵读大赛内容以庆祝建党91周年红色经典诗文、传统诗文、廉政文化诗文和反映家乡变化的诗文为主。

2、诵读形式:各学校自备篇目诵读,诵读形式不拘一格,活泼新颖,特色鲜明。诵读的题材可以是诗歌、散文、故事,可有领诵、男女声诵、齐诵,可以借助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元素,充分体现作品内涵。

六、组织领导及分工

为了加强对此项活动的组织与领导,特成立天宝乡中小学“中华颂”经典诗文暨“廉政文化诗文”诵读比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万国斌

副组长:汪志东 付亚洲 童克勤 余志雁 黄开夫 成 员:张宁华 夏胜伟 陈圣军 罗国斌 马畔余 姚波

朱建华 黄玉山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办,余志雁兼办公室主任,张宁华兼办公室副主任。

其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调控与督查; 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活动的督促管理、协调与档案资源的收集等工作;

各校及中心学校各班语文老师负责组织本班学生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七、活动安排

(一)时间安排

1、每天固定十分钟诵读时间(在每天下午2:20——2:30之间十分钟)。

2、每周从地方课程中抽出1节,作为诵读课,用于诵读指导、复习、回顾。

3、要求学生每周周末在家中诵读30分钟,作为一项课外阅读任务布置下去。

(二)活动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自方案发之日起至2012年5月31日)(1)在学校广泛开展“中华颂”经典诗文诵读宣传活动。(2)向学生讲述经典诵读的益处和诵读方法,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3)各校、中心学校各班级结合班级的实际确定诵读内容,定期进行诵读的经验交流。

2、诵读开展阶段(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1)各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2)结合开展阅读课外书活动,评选出班级经典诵读优秀者使“中华颂”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3)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3、诵读展示阶段。(2012年10月)

(1)学校创设各种机会,扎实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并尊重学生对古诗文理解的方式:“不求甚解,但求熟读会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2)在庆“十一”活动中举行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陶冶情操。

4、诵读总结阶段。(2012年11月)

召开总结会,表彰一批在“中华颂”经典诗文诵读系列活动中优秀的组织单位及表现出色的班级和学生,在层层筛选的基础上最后评出“书香学校”、“书香班级”等,并对以上优秀单位、班级、学生进行表彰。

八、评分标准

比赛评分采用10分制。

1、普通话标准程度,满分4分。

2、内容积极向上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满分2分。

3、朗诵技巧,满分1分。

4、脱稿(背诵流畅),满分1分。

5、仪态仪表(服装、队形、动作、仪态、精神面貌等),满分2分。

以上5项得分的总和为选手的最终得分。

九、表彰奖励

1、“书香学校”三个,“书香班级”九个。

2、优秀组织单位3个。

3、优秀学生

初中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 小学组: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十、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深刻认识“中华颂”经典诗文暨“廉政文化诗文”诵读活动的意义。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在中小学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通过诵读活动,让传统美德根植于中小学生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契合。二是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利用中小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有效补充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把国学经典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诵读中,为完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2、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为使活动顺利开展,中心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万国斌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校长牵头,教导主任及相关教师参与负责组织实施与开展。工作重点落实在教学教研和学生活动两个层面上。

3、精心组织,全员参与。各中小学要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安排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并把此活动与语文教学和少团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向家庭和社区拓展。在注重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4、保护诵读兴趣。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朗读,自然成诵,不主张布置诵读任务和诵读指标,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要经常在小组中、班级中、学校中开展演讲赛、接龙赛以及擂台赛等形式的诵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积极性。

5、积极创新诵读形式。要积极将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广播操、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活动之中,使诵读活动丰富多彩,进而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诵读,持之以恒。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确保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落实到每一个班集体,让每一名中小学生切实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浓厚的育人氛围中健康成长。

经典诵读学校文化 篇2

实践证明, 中华经典文化展现的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 能为学生绘制厚重的人生底色, 其表现形式贴近学生心灵, 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 提升学生的道德价值标准, 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因此在整个校本德育文化构建过程中, 我们以每年春天举行的大型经典诵读活动———“春天诗会”为切入口, 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德育文化。

最是一年春好处——诗意校园, 触动学生的道德认知

书香雅致的校园在春天最美, 墙壁上、橱窗内、花圃里, 处处飘逸着浓浓的诗香, 小池边、大树下、教室里, 处处都能听到朗朗的诵读声。学校面积很小, 但环境设计却花了很大的心思, 每一个过道的画框、每一个回廊的景点、每一面墙壁的文化都独具匠心, 角角落落都追求“诗画育人”的功能。确实, 在诗意盎然的环境中, 学生积极的道德认知不断被触发、内化……

每天上学, 总有三三两两的孩子在校门口的文化墙边摇头晃脑地诵读“实小三字经”———“我实小好少年学做人记心间孝父母理当然养育恩报不完……”学生进进出出, 时时诵读, 行为规范不知不觉就记在了心间。学校操场边的墙壁上画着家乡风光, 孩子们爱指着墙上的山山水水, 讨论着这是“天姥山”、这是“沃洲湖”, 然后情不自禁又念起李白对家乡的赞美诗:“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家乡有多少秀丽风光, 就有多少千古佳句, 随手俯拾, 诗就从口中到了心中, 传统美德也随着字字珠玑滋润着一代新人的心灵:爱国爱家、仁爱孝悌、勤俭朴实、和谐友善……

万紫千红总是春———品味经典, 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学生的道德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的过程, 它不能只停留在外在价值的灌输, 还要触动他们的内心, 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中华经典因其独有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在吟诵品味中极易引起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因此, 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 我们注重把经典诵读与学校课程建设相结合、与班级评比相结合、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使诵读经典的条条途径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芳菲之春!

1.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学校开发了校本教材———《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汇编中华优秀诗词, 要求学生通过晨诵、午读、暮吟等多种形式品读经典。学校开辟晨间、中午的专门诵读时间, 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学校还从地方课程中设置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 课型可以是诵读指导、感悟交流、新书推荐、名篇赏析等, 力求形式多样、活泼有趣。多时间段的阅读,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多样的经典诵读方法指导, 让学生在经典吟诵中感悟诗词中的价值取向。

2.举办一年一度为期一个月的“读书节”。“读书节”要求班班举行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如“古诗朗读比赛”、“诵读大王”、“小诗仙”评比、“读书知识竞赛”等。以活动促学生诵读,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积极性。经典诵读的经常化, 使学生沉醉在唐诗风韵宋词意境的同时, 人格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净化。

3.注重挖掘德育素材, 把道德教育的“根”扎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上。《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大量经典诗文都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优秀读物。实践证明, “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改变了以说教为主的传统道德教育模式, 促进了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经典诗文的滋养下, 学生渐渐变得彬彬有礼、与人为善、生活独立, 而且随着经典文化的积累, 其对孩子的道德认知、行为准则将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

春色满园关不住———演绎经典,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自2008年开始, 每一年的春天, 学校都会举办全校性的经典演绎展示活动———“春天诗会”, 至今, “春天诗会”以圆满举行了6届, 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活动。“春天诗会”为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它是一个全体学生参与的“大经典”, 它是一个综合艺术教育的“大经典”, 它更是一个最能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成长经典”。全校37个班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展示, 他们通过合唱、舞蹈、诗乐舞、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演绎经典, 将传统文化的魅力艺术地绽放。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提升了阅读能力, 彰显、展示了经典诗文的启智导行的魅力, 更让具有诗意的人格在更深层面上定格, 成为人生路上最难忘的成长瞬间。

2014年的“春天诗会”迎来全县少先队辅导员老师的观摩, 台上, 学生演经典、赏经典, 激情四射;台下, 教师欣慰, 家长震撼, 经过一次次的诵读体验, 孩子在台上已是光芒四射, 入木三分的经典演绎一次次让舞台上下热泪盈眶。情境交融中, 经典中的道德规范、人生哲理早已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行为规范, 古代圣贤那“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抱负、“少年智则国智”的理想在五彩斑斓的诵读舞台上和孩子纯真炽热的情感一起升华。

“春天诗会”让学生成长, 也让教师成长。六年的优秀节目展示中涌现出许多教师自己创作的文本, 恰如自创节目《一路走来》的前言:一路走来, 我们享受诗歌的润泽;一路走来, 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一路走来, 我们更加坚定我们前行的方向!

这一路走来, 鲜花铺就:2009年, 新昌县实验小学成为市首批“阅读力提升工程”试点学校;2012年, 成为新昌县内首个市经典诵读基地, 介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文章《文化寻梦》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2010年, 还随邵俊杰校长赴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参加中美联合暑期教育研讨会进行交流。于此同时, 经典诵读的舞台还培养出了一大批朗诵、演讲人才。至今, 新昌县实验小学已蝉联县级演讲、朗诵比赛第一名十多年, 十多位选手参加过市级、省级演讲比赛、故事比赛:2010年, 仅四年级的黄子瑶同学在“走进和谐的春天”演讲比赛中获省级第一名;2012年, 五年级的徐楠凯荣获浙江省中华经典诵读朗诵大赛第三名;2013年, 五年级的蔡芷仪同学获浙江省“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二等奖;2014年五年级的高一轩同学获绍兴市演讲比赛一等奖。

绿叶成荫子满枝———回归生活, 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当经典诵读走进课堂、开发课程、形成独特的艺术之花绽放时, 我们要始终紧紧抓住教育的根本———让经典滋润心灵, 让诵读伴随成长,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悟经典给予的人文素养。因此, 我们把经典中蕴含的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1.利用“唐诗之路”, 播种乡土情结。乡土是无字的歌谣。经历了一千多年历史的石城古县———新昌, 是浙东唐诗之路, 素有“东南眉目”的美称。深厚的唐诗文化犹如一幅历史画卷, 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眉眼盈盈处”的天姥山, 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峰峦幽谷的穿岩十九峰, 处处可见“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风光旖旎的沃洲湖又展示着“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神韵。因此, 学校又以“家乡名篇”为主题举行了第三届“春天诗会”。在访家乡、拍家乡、诵家乡等系列读书实践活动中, 学生品味经典的新昌唐诗文化, 播种乡土情结, 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全校93位教师一起演绎的大型朗诵节目———《走进李白》成为那一届“春天诗会”的独特亮点, 也拉开了“家乡唐诗大赛”的序幕。

2.利用节日文化, 养成道德习惯。道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表达方式也形态各异。在生活中通过有效地整合各种经典教育资源, 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养成道德习惯更能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元宵灯会, 学校将诵读“元宵节”的千古佳句和“自制低碳花灯展”活动相结合, 学生做花灯、制灯谜, 吟唱着“月上柳梢头”, 体验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妇女节”、“母亲节”我们用“游子吟”、“孝文化”引导学生说孝、报孝、诵孝, 用实际行动表现“学经典做孝子”的感恩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六年光阴, 欣然见实小学子在六届“春天诗会”中馥郁芬芳:他们从古诗文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中汲取千年文明, 他们也从经典诵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成为有教养、有智慧、有气质、有活力的好少年。

摘要:教育规律揭示:道德教育很难“教成”, 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 而且只有依赖于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风格, 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因此, 开展经典诗文的诵读, 让学生熟诵于口, 濡染于心, 是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本文通过“春天诗会”教育实践证明, “润物无声”的经典美文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 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也有其独到的意义。

诵读经典 传承文化 篇3

一、走好人生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是我们通过经典诵读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经典中有哲学,有智慧,有历史,有道德,有文化,有美学,它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涵储着中国人文精神的基因。如孑L丘倡导:“立志有恒”、“身体力行”、“改过迁善”、“隆师亲友”的德育思想;其在知识教育上倡导“勤于学习,广见于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虚心求学,奋发不息”的思想……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潜移默化间,可陶冶其性灵、开阔其心胸、端正其品行,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生就从这里开始,诵读的所得,亦将伴随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终身受益。

二、蒙以养正

怎样对幼稚无知的儿童进行启蒙、培养呢?这就需要“蒙以养正”,教育儿童走正道,做一个正直、诚实、品德高尚的人。因为儿童处于幼稚蒙昧的阶段,记忆力最强,可塑性最大。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是增强儿童人文底蕴的重要途径,可让学生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坚定。我们要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美丽的校园中,撒播在心灵的田野上,让学生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可以把人类最好、最精华的东西教给学生,让其在朗读、理解、诵读的过程中,与一位又一位思想家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可培育学生爱国、爱党、立志报国的博大胸怀。诵读篇目中有大量篇幅赞美祖国大好江山,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幽静,还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恢弘壮观……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还可培育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品格。我校在学生午餐及课间休息时间,选择了一些关于节俭的古诗文来吟诵,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

同学们在一次次的诵读中,认识了自己的价值,体会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强烈的自信心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启迪思维

我校作为德育实验学校,将德育工作融合在所有学科中,渗透到每一个细节里,尤其是古诗文诵读,启迪了学生思维,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生从古诗文中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

学生从古诗文中知道了如何学习、如何珍惜时间,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学生也知道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学生更是因为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类名言警句,而立下了雄心壮志,并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整个校园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一切是那么祥和,是那么美丽——充满了知识和智慧的美丽。

学生的思想是平和的,这都跟“诵读古诗文、做谦谦君子”有莫大的关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了,道德素养也在逐步提高。

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离开“人”,“言”无从依附;离开“言”,“人”难以自立。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大都积淀在语言文字之中,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收了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

四、纳人悦己

诵读经典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品质。少年习经,终身受益。读经,会鼓舞学生做一个君子,也就是做一个为自己幸福而活着的人。这种幸福是以人格换来的,是永恒而舒畅的。故要让学生有出息,就应当请圣贤来教,也就是让学生“读经”。不然,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小气好争,遇事不敢担当,号称“聪明”,自以为“识时务”,我们的社会还有希望吗?若社会没希望,我们的子孙还能安稳吗?、

在报纸上读过这样一条报道:某地几名学生私自到一处鱼塘内游泳。在此期间,同学因体力不支,在水中挣扎,生命垂危。已上岸的4名同学因为害怕老师和父母责备,故置同学的生命于不顾,任其溺死,并将其衣服藏在南瓜地里。而《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对这个传之广远的朴素而又古老的道理,即便是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夫也不难理解和接受,可是本性纯朴善良且接受着现代文明教育的4个孩子,对同伴的生命毁灭采取了置之不理甚至藏衣灭迹的态度。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沉痛反省:是什么样的东西扼杀了孩子“性本善”的天性?这“狼”是不是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我们的教育是否需要开设“善良教育”这一课呢?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有助于儿童人格的形成。比如,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其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但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孝为何物。作为一个教育者,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倾诉孩子不听话的烦恼,有些家长甚至被孩子气得泣不成声。但是自从学生在欣赏课上诵读了《弟子规》,经过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领会到了《弟子规》的精髓,便提升了其文化内涵,陶冶了其情操,也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发展。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生自然就会树立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胸怀,树立起“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一个社会总需有几根中流砥柱,“读经”,就是期待我们的下一代担负起这个任务——他或她,小则撑起个人,撑起一家;大则撑起一个社会,一个天下。“读经”,就是想让生命的希望常在,让人间的美好流传,纳人悦己。因此,诵读经典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经典诵读,魅力无边。古韵缭绕,书香阵阵,令人怡然,经典文化的气息,融入了学生生活之中,使我们学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学生响亮的口号则是他们认真诵读经典、认真做人的坚定决心。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为了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了学生将来的“厚积薄发”,我认为,“经典诵读”应持之以恒地认真开展下去。

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简报 篇4

4月21日,合肥一六八玫瑰园学校组织了“诵读经典古诗文,弘扬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据介绍,此举为了让小学生诵读千古美文,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积累大量语言文字的精华,丰富孩子的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读写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努力营造浓厚的“好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校园氛围。

当天上午,该校一(2)班教室里欢声笑语,志愿者与家长们忙着给孩子们化妆。经过半个多月的排练和准备,孩子们早已将班级选定诵读古诗《春江花月夜》背诵地滚瓜烂熟。

“我们齐心合力,从古诗的选择,服装的选定,到舞台背景的选择,大家集体献计献策”,一(2)班参与活动的家长介绍道。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上台后个个精神饱满,声情并茂,伴随着唯美的背景音乐,孩子们或激昂高亢,或深情款款,或抑扬顿挫,用真挚的情感诵读出了诗歌的内涵,为在场的师生献上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诗文诵读盛宴。“诵诗活动让班里每个孩子都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该校一(2)班老师感慨,这将进一步掀起了班级里的.阅读之风。希望书声、书香洋溢在温馨的校园里,经典诗文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篇5

一、满意的地方:

1、保证了学生的诵读时间,每天早读20分钟,学生自由读,语文课的前15分钟,老师讲解意思后,再让学生阅读、背诵。学生在校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经典吟诵时间。

2、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背诵,如果兴致所至,甚至可以脱离座位在教室内来回晃着走着背。传统的课堂模式学生都是正襟危坐,我不喜欢我的学生一个个是木偶,面无表情,目光呆滞。因为国学经典,对于学生来说太深奥,太难懂。

我希望学生读这些的时候能够咀嚼到经典的美味,能够把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在国学经典中展现出来,并且不把经典当做僵化的教条的。越是宽松的氛围,学生的兴趣越是浓。每次一说读《三字经》学生都高兴得拍手叫好。

3、师生比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够保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文化内涵。于是,在要求学生背诵的同时,我也一起和学生背诵。我还经常和学生PK,我向学生发出单挑的倡议,但是结果往往是学生赢,我输。

因此我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时候并不正确。我不能背会,就不让我的学生背了,我写的字不好,就不让学生把字练好,这是谬论。

4、理解作为背诵的基础。

怎样读经,这是一直困惑着老师的问题。以前我总认为学生记忆力好,也为了自己省事,学生背诵内容的意思从来不做讲解,把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自由背诵。那样的做法会导致学生死记硬背,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我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对于《三字经》的字面意思我都对学生做了大概的讲解,牵涉到典故我也查阅资料,讲给学生听。当背诵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背得相对轻松得多。

二、欠缺的地方

1、检测反馈需要改进。

这两周的背诵检测的方式单一,都是组长检查组员,对于会背的没有采用奖励措施,会背的学生也没有采取任何帮助手段。致使部分学生不会背的内容越积越多,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以后检测、激励措施要跟上。准备这样进行:

老师每天抽查两人背诵当天内容,如果被抽查者会背就有权利当当天班长,班长负责管理学生背诵时间安排和抽查学生,如果有能力还可以给大家讲有关典故等。不会背的同学需要在同学的监督下把当天内容读二十遍,并且第二天必须会背。

2、讲解方式需要改进。

虽然我改进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但是我的讲解太灌输,老师一句一句地讲解,耗时费力,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后的方法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边读原文边看后面的注释,学生读不懂的,提出来再让老师帮助解决。

3、与家长联盟需要改进。

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篇6

——创建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经验总结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导语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始建于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是我市最早的一所小学。曾因办学成绩显著,被安徽省教育厅评定为全省小学之冠。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江之滨,翠螺山下,著名的采石矶旁。学校占地30余亩,现有校舍3000平方米,主教学楼古色古香。校园内碧草茵茵,绿树成行,环境优美。近年来,学校全体师生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全力创建市级“经典诵读”特色学校。在市、区教育局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典诵读工作被列入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切实做到有领导、有机构、有规章、有载体、有考核,初步迈入了一条目标明确、管理到位、运行有序的良性轨道,形成了一种:上下一致、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马鞍山市教育局的验收,被正式命名为“马鞍山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成为市级特色学校后,学校特色教育没有松懈,全校上下继续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了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现将我校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经典引领,构建人文校园(特色内涵及办学特色定位)

长久以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力量的源泉之一。历代名篇佳作是教育人的宝贵精神食粮。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作为学校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一种方式方法,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地方人文资源优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我校秉承“ 经典引领,构建人文校园”的办学理念,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以特色项目的开发为突破口,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未来接班人。

二、一路花香(我们的创建历程)

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学校决定从2002年开始,在全体师生中正式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工程,切实做好经典诵读工作,努力创建特色学校,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一)建立健全机构,切实加强领导

为使诵读工程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经典诵读”工程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副校长任正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拟定实施计划、方案,落实目标任务,指导工作实施。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若干实施小组,参加实施的教师每学期制定计划,研讨、交流实验方法与成效。

(二)明确主题,把握正确方向

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活动主题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儿童养成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大力加强宣传,努力提高认识

在全体师生中广泛、深入地宣传实施经典诵读推广工程的意义,增强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吃透诵读理念,落实新课程要求;掌握指导诵读活动方法,提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要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

(四)认真精选内容,实行分层学习

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创性经典主要有:《诗》、《书》、《礼》、《乐》、《春秋》以及《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庄子》、《孟子》、《诗经》、《春秋左传》等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我校主要选择了《三字经》、《百家姓》、《笠翁对韵》、《论语》、《大学》、《孟子》、《中庸》、《老子》等重要的先秦典籍。为方便学生阅读,我们采用拼音注释读本,组织儿童日日诵读。

我们将学习领域分为两方面:

第一领域为文化教养,即经典教育。我们选择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笠翁对韵》《论语》作为教材,分低、中、高三个年级并分别诵读。

第二领域为博雅教育,即博览群书,广学才艺,培养学生琴、棋、书、画、拳、剑、舞、球技等能力。

(五)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诵读时间

在学校经费极其紧张的条件下,从未收取学生的一分钱,校领导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一位学生购买了经典书籍,并且购买了古典音乐、CD光盘等相关影像资料。两年来,我们在此项活动中总计共投入约六、七万元。

为了保证诵读经典时间,学校规定:每天早上、下午各利用15分钟为全校共同诵读时间。每节课预备铃响后、放学、地方课程均可读经典。要求学生回家后也要抽取一定的时间进行诵读,与家长共同诵读经典,家长乐此不彼。同时各班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我们合理有效地利用了这些时间。即能保证此次活动顺利开展,又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开阔心胸,端正品性,塑造学生优秀人格。

三、“五个坚持、四个结合”,全面实施特色创建。(我们的创建启示)

(一)实施“五个坚持”,注重提高效率。

1、坚持引导,激励为主,营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

每天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古典音乐古诗新唱,让学生随时随处,轻轻松松的感受经典。

结合“雏鹰工程”,开展了“红读章”的颁章活动,了解诵读进度的抽背、课前5分钟的“我爱经典”诵读活动、经典书写比赛、“读读背背”小能手的选拔、经典诵读手抄报展览、经典诵读操表演、赛诗会、经典诵读擂台赛等活动。

低年级老师根据韵文特点带学生在游戏中背诵,有的班级采用了好带差的方法让平日里诵读较好的同学担任小老师,带领一个诵读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诵读,做到“处处是课堂,人人当老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们还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资源和人文景观,把课堂搬到室外,在风景如画的翠螺山下,李白生前喜爱的采石矶前吟诵古诗、背诵经典。一年一度的国际吟诗节(诗歌节),带领学生去采石公园与国际友人一起吟唱。

2、坚持与家长、社会沟通,提高全社会认识,并取得支持,使学生家庭、社会有良好的诵读氛围。

为进一步激发家长乃至全社会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热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们集思广益,编写了与之配套的《经典伴我行》学生成长档案册,建立了街道、社区、公安、交通、家长、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

价制度。如在档案册中设计了“展示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成长档案册使用全方位地记录了在经典熏陶下学生成长的轨迹,提高了诵读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我,建立了自信。我们还开展了街道、社区、派出所、家长问卷调查活动,经典诵读家长开放日和汇报演出等活动,以引发家长、社会对经典文化的关注,并力求带动有识之士参与到诵习、研习经典文化的活动中来。

3、坚持在指导时不刻意讲解,只要求学生多读熟读,不死记硬背,做到琅琅上口就行。

学校、班级每周下发周诵读内容、进度、计划、抽查、竞赛、测试等,只看读、背的熟练程度,诗文的理解不作为评价依据。

4、坚持常抓不懈,逐步深入。

每天坚持课余时间诵读10—20分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背诵的速度可以采取渐进的方式,原则上第一月每天熟读或背诵半页约50—60个字;第二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约120个字;第三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半,依此渐进、日积月累。

5、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对于兴趣高、进步快的学生,可以组成特长班(组),单独指导。

(二)做到“四个结合”,促进全面提高

1、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在“经典”的引导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学校以经典诵读为载体,开展了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博览群书,以睿智正德、提高品位,把经典诵读纳入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考核中,定期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比表彰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诵读经典,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讲文明、守纪律的行为已蔚然成风。

2.以经典诵读促新课程的实施

我们将经典诵读与新课程有机结合,用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赋予古老的文化以更多的新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开展“识字比赛”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识字量快速增多,而识字又是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识字量为基础,孩子的阅读也就水道渠成,习

作能力也会提升。

在中高年级,我们要求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要学着模仿创造新句子。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还拟定了儿童经典诵读的课题供老师们参考:

(1)《经典诵读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研究》

(2)《经典诵读与学生品德修养》

(3)《经典诵读评价机制的研究》

(4)《经典诵读促进儿童记忆和理解力的研究》

教师根据本班实际,承担其中的一项课题进行系统的训练。结合课改,教师积极撰写“经典诵读”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经过经典诵读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作文、造句的错字也大大减少,不仅如此,所呈现的语句也生动多样。

3、以经典诵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学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美化校园、建设校园。如今,你走进采小校园,就置身于浓厚温馨的人文环境之中,红檐飞瓦、古色古香;草木繁茂充满生机,琅琅的读经声从每扇窗口里传出,走廊上、教室里张贴着经典词句,学生自办的经典诵读手抄报以及师生的书法作品。广播里播放着悠扬的古典音乐,书香伴随着花香,散播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校园艺术节,都以经典诵读为主打节目吸引着来宾和家长。

4、以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特长

诵读经典,教师主要采用台湾王财贵博士提出的六字真言“小朋友,跟我念”,即教师依照原句教学生去读,学生跟读的模式进行教学。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学生便会失去最初的兴趣,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因此,我们大胆创新,不断探索诵读新模式,力求多样,让诵读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

五、巩固成果、辐射发展,不断扩大特色影响。

我校的特色创建在上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涌现出了一批“故事大王”、“小歌唱家”、“小舞蹈家”、“小书法家”、“小绘画家”、“小背诵

家”等特长生。

(二)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目前,学校已成为市级文明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市绿色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列雨山区第二名。

(三)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马鞍山日报》、《皖江皖报》头版头条曾对我校经典诵读工作进行过深度报道。《马鞍山教育报》、《马鞍山教研》也曾作过报道。2004年对全市小学展示的主题为“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汇报演出活动,得到了市区教育局的充分肯定以及全市各小学领导的称赞,也受到家长的好评,社会反响较大。近几年,我校代表队在“市小学生诗词吟诵比赛”中屡获佳绩。

(四)示范辐射作用初步得到发挥。

学校曾与黄山中心小学结为对口合作办学学校,并成功举办了两校“采石小学与黄山中心小学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联谊会”,互派教师参加教研交流。黄山中心小学的经典诵读已作为常规活动正在广泛开展起来。今我校少先大队经团市委协调与当涂县龙泉中心小学少先大队结对共建,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让经典诵读之风吹遍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今后,我校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措施,不断扩大特色成果,进一步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并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实现向周边学校的辐射,把中华民族优秀经典文化传承下去,传扬开去,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诵读文化经典 提升学生素养 篇7

一、在孩子发展的敏感期,记忆熟读最有价值的书,有利于儿童的记忆力加强、理解力增加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电脑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没有程序只有资料,那资料就是死的,没有资料只有程序,那程序逻辑就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我们提倡儿童诵读经典著作,就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我们如果在孩子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其能力会一直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有些人认为,理解才重要,叫一个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是“填鸭”式的教育,所以把经典诵读称之为“死记硬背”、“囫囵吞枣”而反对之。但是我觉得在理解力不发达的年龄,该“死记硬背”就需“死记硬背”,应“囫囵吞枣”就需“囫囵吞枣”,在当时的年龄阶段不理解的,以后慢慢理解,可谓终身受益。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他如果善于背而让他背,他很自然就背上了,怎可说是“填鸭”呢?“填鸭”是鸭胃小,吃不下硬填,填了不消化。现在,儿童背诵能力强得很,给他“读经”,年龄大了,他会慢慢理解。你现在不给他好好“吃”几本经典,等他长大了,一点本领和理解力也拿不出来!所以在儿童期不给他背诵,正是浪费他的时光,正是遏制他的成长。

二、诵读经典可以使儿童的识字量显著增加,也有助于儿童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从长远的角度上来说,低年级学生的认字能力虽然很强,但写字、用字则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认字是靠记忆力,而实际应用则需要理解力。本来,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力弱,应着重认字,而少要求书写及应用。字会认了便可阅读,阅读时不太明白也没有关系,从糊里糊涂的大量阅读中,自然会有一些吸收,自然就可培养出理解力。而大量阅读的同时,也增加认字数量,认字如滚雪球,会愈认愈多,一般智力的儿童,在两三年内。几乎可以认完一辈子所需用的字。起先是会认不会写、会读不会用,但这都不要紧,等长大了,理解力提高了,自然就会写、会用,这岂不是简单又自然?!但是我们正规的教育观念认为,每教一字就要求先会写,然后会用,才算学会了,号称“深究”。其实这是强他人所难,所以老半天也教不好一个字、一个词。最后,认为既然不会写不会用,就是不懂,不懂就不要教,所以课本就那样简单。但虽然教得很少,却要学得很精,天天在原地磨呀磨。老师教得很吃力,儿童也学得很痛苦,不知道错过了多少时机、浪费了多少心血、埋没了多少才华!以幼儿园三年为例,我们以读经的方式进行,光从认字的价值来说,则三年的幼儿园诵读经典,可能会认得两三千字以上,在他升小学一年级时,便可能随意阅读。此时,若能提供大量的课外读物,则一个儿童在小学期间,不知能吸收多少知识,还愁他不会造句、不会作文吗?一个提早认字的儿童,可以提早阅读,而养成阅读习惯的儿童,不但自己吸收知识,也省了父母亲多少担心!

三、儿童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会做人

我认为要解决我们现在的教育问题,必须从教育观念入手,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论,不要再把儿童当作理智的“工具”看,要正视儿童学习能力的特点,要给他们合乎人性的教育!就是先要分清实用的知识学习和永恒的文化学习的不同。而在实用的考虑上,以提前认字和增加阅读来代替单调复杂的课文深究。特别是应该在永恒的文化陶冶方面,加入一些有长远意义的“经典教育”。

经典教育是可以暂时不懂,但将来却有大用。若再进一步说,光从“用得上、用不上”来衡量经典诵读教育,也还是很表面的。有些人的心态是不对的,凡是不能一时见效的,就等不及,凡是不能供将来耍嘴皮、争名位的,就认为没有用,这是一种浮燥。什么是现在就用得上?请看现今社会上、校园中,“问题青年”愈来愈多,大家都知道,原因不是出在经济上,也不出在聪明不聪明上,甚至也不是知识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文化教养的问题。我们社会必须重植文化之根,现在植文化之根的最简易可行的办法就是儿童诵读经典,使他及早受经典文化教育的浸润。

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民族文化 篇8

关键词:诵读经典;文化积淀;文化素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悠久的传统文化,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我们毅然决然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作为炎黄子孙,怎能丢弃?我们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心灵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诵读诗文活动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将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我校开展了“中国梦 爱国情 成才志”的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吸收经典营养,增加传统文化积淀,加厚学生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空间。

一、书香校园营造文化氛围

我校是一所新建的标准化初级中学,为将我校建设成美丽书香的校园,学校做了大量工作,经典古诗词在校园随处可见,前院是唐诗,后院是宋词,楼道见李白,橱窗见屈原,抬头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低头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餐厅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室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走进校园,阵阵诗意扑面而来。让学生在舒适、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学习,处处让直观形象的事物耳濡目染,熏陶感染,久而久之,就会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去年我校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室,学校充分发挥广播站的作用,利用上下午放学及课外活动时间播放古诗词歌曲,《悯农》《春晓》《水调歌头》等在校园广为流传,古诗词每天陪伴着学生,不知不觉中经典诵读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走进我们的校园,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脑子想到的、就连空气中飘荡的都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华。

二、阅读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50篇古诗词推荐篇目。新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背诵的数量,特别是对古诗词背诵的规定。加强古诗词的背诵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我校的调查问卷表明: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诗词掌握较好,课外学习积累太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全校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我们根据各年级古诗文背诵要求,确定篇目,每个年级每学期至少十五首古诗词,分年级由语文老师进行背诵检查。每个学生拥有一张“古诗文背诵”成绩单,记载学生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态度等。老师推荐一些经典作品,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自己积累,拓展视野。学校读书日,我们带领学生去阅览室阅读经典,抄录经典,赏析经典,背诵经典。每天语文课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并认真书写张贴在黑板旁;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每月全班举行一次古诗词竞赛活动;每月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交流,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比如,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展评、书写经典名句比赛等。通过活动,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诵读活动提升文化素养

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通过“中华好诗词”百人朗诵活动,让大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收听古诗文诵读及赏析,体会《滕王阁序》的报国热情,领略《钱塘潮春行》的美景,感受《会唱歌的鸢尾花》的淡淡忧伤。从听写大赛到成语大赛,再到好诗词对接比赛,一场场比赛精彩绝伦,在比赛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

在活动中发挥全体教师的力量,精诚协作,努力让学生的记忆背诵轻松愉快。比如,在《滕王阁序》诵读活动时,美术老师为我们绘制古诗文意境的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古诗文内容,音乐老师给我们配上《渔舟唱晚》的古筝乐曲,快速将学生带入王勃的世界,电脑老师让信息技术发挥优势,为活动锦上添花。

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开展了学习传统经典《弟子规》活动,学生或朗读,或背诵,或歌唱,或者以黑板报等方式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热潮,并且我们还邀请区关心青少年工作委员会老师进行专题讲座,让这些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后,学生在待人接物、感恩父母等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班风、校风,都变得儒雅起来。《弟子规》让每个学生知道如何从小学会生活,学会为人处世。

灵活多样、活泼有趣、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学习形式点燃了学生诵读经典,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我校师生在传统文化的海洋畅游,丰富了文化积淀,提升了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姜汝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经典诵读工作汇报(东湖路学校) 篇9

——东湖路学校经典诵读工作汇报

我校从建校开始,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努力挖掘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内涵,确立了“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的校园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经典的浸润中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师生的心灵。

一、让国学经典成为校园的主流文化。

学校将国学经典作为校园文化的主题,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规划。走进东湖路学校的大门,漫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篇篇国学经典、一行行名言。在绿色长廊里,在盘级而上的楼梯上,在陶冶学生性情、嬉戏游玩的乐园中,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经典名言、国学小故事。《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随处可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警句遍布各个楼层;各班教室也开辟了相关专栏,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生走到哪里都有经可读,有诗可诵”,让经典文化成为校园的主流文化,让德育无声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学生树立的是信念,陶冶的是情操,铸造的是品格,升华的是心灵。

为进一步创新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拟定在建校后的又一个五年里,更新校园文化,以国学经典为载体,以“乐雅教育”为校园文化的主题,全面创新和打造校园文化特色。

二、让国学经典成为校本课程的主旋律。

1.学生手上有教材。学生读的是经典,传承的是古典文化。而传承经典的载体从何而来——校本教材。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团队,自编了《国学启蒙读本》、《乐雅.上》、《乐雅.中》、《乐雅.下》。让学生不仅是读经典教材,更从经典中受到道德教育和人格熏陶,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2.诵读内容有安排。经典诵读的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开设了不同的诵读内容:

一、二年级读《弟子规》、《三字经》、《国学启蒙读本》、《乐雅.上》,三年级、四年级读《朱子治家格言》、《千字文》、《乐雅.中》,五年级、六年级读《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论语》、《乐雅.下》。各年级诵读内容螺旋上升,循序渐进。

3.诵读时间有保障。为深入落实经典诵读工作,学校常态开展了“晨读、午诵”活动,即学生每天早上晨读10分钟经典,中午诵读经典10分钟。做到了“早记午检”,及时记忆、及时反馈。同时,学校在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国学诵读课主要由语文老师担任,她们以自己良好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教学功底,为国学诵读的开展研究着、探讨着,努力着。课堂上,师生一起或高声诵读经典,或静心赏析经典,或深入剖析经典,或结合生活运用经典。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和地方文化,从字里行间中受到礼仪、孝义、文雅、乐观等良好品质的熏陶,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让国学经典成为家庭教育的主窗口。

为进一步巩固诵读水平,拓宽诵读渠道,学校鼓励、倡导家长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开设“家庭经典时刻”,号召家长每天与孩子亲子共读经典10分钟。我们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访等形式,让家长认识到国学经典对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积极意义,让家长深入国学经典,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家庭诵读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小手拉大手、大手携小手的经典诵读新格局。

四、让国学经典成为展示学生特质的新平台。

为了展示学生经典诵读的成果,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学校多方广辟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如学校自成特色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读书讲坛活动、手抄报比赛,这些大型的常态活动已成为学校的经典展示特色,不仅展示了教师辅导的才智,更展示了学生的才艺。此外,学校还开展经典小故事征文、古诗文摘抄书法作品展、经典故事讲演比赛等。这些活动,犹如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在千古美文中,学生体味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求学之道,领悟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洞察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理,从经典中,学生受到了礼仪、孝义、文雅、乐观等良好品质的熏陶,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让国学经典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

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乐学、善思、友爱、进取”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不良习惯得到矫正、举手投足文明有礼、崇德习德内化于心。我校的诵读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2014年,我校承担了全区的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被光荣地评为“武汉市亲近母语先进单位”。我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区语文学科提升先进单位”。我校的学生也在各级各类的经典诵读比赛中获奖,如在2015年湖北省汉字听写大赛江夏专场比赛中,我校的何靓哲、田果分获冠、亚军,在区读书讲坛比赛中,我校的郑善美、黎承铎获一等奖,在区经典诵读手抄报评比中,我校的李乐、万可馨、李晨阳等获一等奖„„

上一篇:学校行政人员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4s店服务顾问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