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精选10篇)

新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规范我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保证认证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开展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相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相关的活动,是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工作。

第二章对咨询、认证机构的管理

第四条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咨询机构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咨询活动,必须向自治区环保局提交其认可证书或备案资格证书,经验证、登记后方可开展认证或咨询活动。各地、州、市环保局对在当地开展业务的咨询、认证机构检查其是否具有经自治区环保局审核的《新疆环境管理体系咨询机构、认证机构登记表》。

第五条环境管理体系咨询机构与有关组织正式签订环境管理体系咨询合同前,须将咨询项目名称、咨询机构参加咨询工作的人员基本情况上报自治区环保局,合同签订后须将合同副本报送自治区环保局备案。

第六条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在与有关组织签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合同后、审核工作开始前,须将认证项目名称抄送自治区环境保护局及所在地、州环保局。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结束后,认证机构应将审核报告,在10个工作日内抄送自治区环境保护局。

第七条对于违反本规定或认证、咨询质量不合格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机构,任何社会团体和个人均有权向自治区环保局或环认委投诉,自治区环保局将取消该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机构在我区开展认证工作的资格,并将有关违规情况报告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

第八条为保证自治区环保局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认证机构须在企业认证时邀请认证企业所在地环保局及自治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以正常公务活动的身份,参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进行监督管理。自治区环保局将组织有关人员成立专业委员会,协助自治区环保局及所在地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机构及其工作质量进行审查、监督。

第九条环保部门参加认证的工作人员须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代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认委的有关规定和各认证机构的章程对认证机构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相关活动进行监督。

二、及时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管理要求及环境保护政策信息传达至各认证机构,指导各认证机构制定符合国家认证认可制度的机构认证方针和规范。

三、将各认证机构违反国家认证认可制度及环认委有关规定的行为及时向环认委及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条各地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在参与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管理活动过程中须遵守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经济行为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对申请认证组织的管理

第十一条拟申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组织可以自主选择在自治区环境保护局登记过的咨询机构和认证机构分别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咨询和认证。

第十二条申请认证的组织在申请认证审核时,必须提交具法定资格的地州以上的环境监测机构近一年内出具的该组织各项污染物监测结果。

第十三条申请认证的组织在申请认证审核时,该组织所在地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自治区环保局提供该组织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由自治区环保局统一出具该组织在近一年内未因环境违法受到处罚的证明。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证明应以日常执法监督情况为依据,不应收取任何费用。

新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篇2

以往的研究局限于狭义上的金融生态环境,很少考虑地理和人口等自然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元的文化以及多民族的风俗习惯,本文在评价新疆金融生态环境时加入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指标。根据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发展等具体情况,设计出具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评价体系。

二、新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实证分析

( 一) 分析方法与数据选取

在评价金融生态环境时,由于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结构复杂,因此选择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非常必要。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多个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并给出原始变量与综合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因子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原有变量中信息重叠的部分提取综合因子,同时根据各个因子得分,最终得到综合评价得分。因子分析法的优点在于: 一方面可以消除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因为主因子是在原变量进行了矩阵旋转,并相互独立之后计算的综合评价值; 另一方面因子分析是利用主因子对矩阵转换的贡献率的大小来决定各个主因子的权重,这样就可以克服专家评价的主观性影响。

本文采集了2014 年新疆15 个地州的数据,分别是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属县( 市) 、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以及和田地区。

本文的数据根据《2014 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2014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相关数据整理得到。为了结果更加客观有效,在因子分析之前对指标数据进行样本缺失值填补和指标正向化预处理。

( 二) 因子的提取

本文利用SPSS19. 0 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提取5 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1. 202% ,基本上反映了所有原始数据的信息。

由以上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公因子Z1 在进出口总额、旅游收入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各地州经济结构状况,可称为经济结构因子; 公因子Z2 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各地州经济发展状况,可称为经济发展因子; 公因子Z3 在财政缺口等指标上载荷较大,可命名为政府公共服务因子; 公因子Z4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载荷值较大,主要反映各地州社会保障状况,可命名为社会保障因子; 公因子Z5 在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载荷值较大,可命名为居民生活水平因子。

( 三) 评价结果分析

从表4 中可以看出综合得分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伊犁州直属县( 市) 。综合得分为正数,说明这些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水平高于全疆平均水平; 若综合得分为负数,则说明该地州金融生态环境水平低于全疆平均水平。乌鲁木齐市的金融生态环境状况较好,综合得分是1. 823655,在全疆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金融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要远高于其他地州的相关指标。克拉玛依市由于石油资源优势和大型央企的进入,使其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具有较强的经济竞争优势。通过系列金融生态示范县( 市、团场) 试点活动,伊犁州直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得以优化。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的经济中心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了周边昌吉州经济的发展。昌吉州毗邻乌鲁木齐市,可以借助区位地理优势获得较好发展。

值得关注的还有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近年来由于各类援疆政策的实施,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南疆三地州经济增长速度与固定资产投资都有显著提高,经济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喀什地区评估排名为第十位,表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与近年来上海、广东、山东和深圳的援助建设有很大关系,喀什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的增加明显高于其他地州,自从中央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后,喀什享受国家特殊扶持政策,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在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于最后三位的地区分别是阿勒泰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究其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和财政支出方面均不具有优势。此外,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和人口因素的制约影响,这三个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表现相对较弱。克州金融生态环境水平最低的主要原因是克州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严重不足,企业发展水平较低,众多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直接融资渠道等。

三、进一步优化新疆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 一) 夯实经济基础

虽然近几年新疆的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但总体来看第三产业比重仍然过低,应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引导各地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乌昌地区应在培育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发挥乌昌地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 南疆地区进一步加大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强特色林果业发展; 东疆的吐鲁番地区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城镇化建设; 哈密地区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资源深加工和物流业发展。

( 二)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要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信用体系建设不仅包括金融征信,还应综合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以社会成员信用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争取在防范信贷风险、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三)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就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加快转变职能,减少政府对金融机构、企业的不合理干预,维护经济主体经营的自主性。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统筹规划,不仅要加大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地区的建设力度,也要发挥优势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摘要: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运行的外部基础条件,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不仅能促进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经济、法律、制度、地理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构建了新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造成新疆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异的原因。为进一步优化新疆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以下建议:夯实经济基础、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新疆中小企业人才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新疆 中小企业 人才 研究

新疆的中小企业支撑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新疆中小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小企业的人员多是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人员为主,产生的经济利润价值不高,影响着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为提高新疆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科技含量,新疆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对人才的管理。

1 新疆中小企业人才管理现状

新疆由于受到历史因素和地域特点的影响,中小企业人才管理工作相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要落后很多,人才管理工作面临许多的困难与挑战:

1.1 难以获得适用的人才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要具备优秀的人才,而新疆区域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其很难获得高素质的人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新疆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条件差,高素质人员不愿留在西部地区发展;二是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其在资金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差别,因此人才在选择企业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倾向于大型企业,结果具有高素质的人才都进入了大型企业,同时新疆中小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比较低;三是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由于新疆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企业管理者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再加上人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更愿意选择生活环境好的大型城市发展。

1.2 人才激励制度不足 人才激励制度不足是新疆中小企业人才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对员工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低,基于此特点,新疆中小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投入力度普遍不够,员工在企业中不能获得最基本的接受教育权;二是缺乏科学的薪酬制度,中小企业的薪酬制度缺乏公平性,没有体现出劳动的价值差异性,结果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中小企业的福利待遇不高。目前中小企业忽视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员工连最基本的养老保险等都没有。

2 改善新疆中小企业人才管理的途径

新疆要想发展与扩大中小企业的实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结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制定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

2.1 制定科学的企业人才规划 新疆中小企业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以及行业发展前景,制定战略性的人才规划,为中小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首先要符合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对人才的供需进行科学的预判;其次人力规划要随着企业战略的调整而调整,要时刻保持人才规划要服务企业战略的目标。

2.2 改变传统的人才管理理念 由于区域环境因素的不同,新疆中小企业管理者要改变传统的人才管理理念,树立以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思想意识,首先改变传统人才的判定标准,改变以学历为标准的理念,而是应该将人才的能力是否适合企业的发展,人才是否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作为评价人才标准的依据;其次改变人力成本观念,中小企业不愿意为员工投入相应的资金提高员工的能力,而更愿意通过高薪聘请方式获得高素质人才,此种观念虽然可能节省企业一定的资金,但是其与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相比,其适应企业岗位的条件要差,因为他对企业的忠诚度、感情相对不高;最后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到人才管理中,重视人才的价值。

2.3 完善企业人才激励制度 基于新疆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一是物质激励。薪酬制度是人才留在企业的最基本条件,因此中小企业应该根据岗位特点、工作层次等制定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并且对于工作优异的人员要给与物质奖励;二是,事业激励。人才不仅仅满足于优异的物质挑战,他们还需要企业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因此企业要给与员工具有挑战性、创新性的工作,激发他们的事业心;三是,感情激励。人才之所以流失主要原因就是人才对企业没有感情,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多关心职工,多与职工沟通,了解职工的真实想法,并且通过有效的沟通,激发员工对企业的感情。

2.4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现状进行合乎实际的理性评估,确定企业发展的阶段和组织变革方向,适时调整职位规划,并结合经营状况,控制职位的薪酬总量;另一方面需要对员工的业绩素质技能等进行评价,把握整个人力资源状况,不仅利于组织的绩效管理,也有利于保持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时的组织绩效导向。

3 结束语

中小企业在新疆区域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人才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综合考虑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企业的内部特征,从人才规划、管理理念、激励制度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入手,提高中小企业人才管理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荣.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探析[J].经济师,2010(8).

[2]王瑞.浅谈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J].人力资源,2009(9).

新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篇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04年12月21日自治区第十届人民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2000年5月2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2号发布根据2004年12月21日自治区第十届人民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关于修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加强城乡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水法〉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直接从地下、河流、湖泊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按本办法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第三条水资源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按照“谁发放取水许可证,谁征收水资源费”的原则,实行分级征收。

第四条农村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少量取水,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免征的其他情形,免征水资源费。

第五条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由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第六条核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一)缺水地区的水资源费标准高于丰水地区的水资源费标准;

(二)地下水水资源费标准高于地表水水资源费标准;超采区水资源费标准高于非超采区水资源费标准;

(三)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水源的水资源费标准高于公共供水水源的水资源费标准。第七条水资源费实行计量收费。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取水点安装符合标准的量水设施。水资源费列入生产成本。

第八条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定额标准核定取水单位和个人的取用水计划。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核定的取水计划取水。

自备水源单位和个人超计划取用水的,其超额部分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超计划20%以内的,按征收标准的2倍收取水资源费;超计划20%-50%的,按征收标准的3倍收取水资源费;超计划50%以上的,按征收标准的5倍收取水资源费。第九条取用水单位和个人按月或者按季度缴纳水资源费,农业灌溉用水的水资源费每半年或者1年缴纳一次。

第十条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征收水资源费,应当向价格主管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并使用自治区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第十一条征收的水资源费上交财政。水资源费的收缴、使用办法,由自治区财政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水资源费的主要使用范围:

(一)水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监测;

(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

(三)综合节水措施推广以及地下水补源回灌;

(四)水资源管理经费;

(五)奖励在节约用水、水资源管理和科研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水资源费作为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专款专用。第十三条取水单位或者个人不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水法〉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第十四条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征收水资源费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00年8月1日起施行。

附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表(修订)单位:元/立方米 分区

水源 行业分类

地表水

地下水

地表水

地下水

自 备 水 源

石油开采

0.30 0.70 0.15 0.40

工业

0.12 0.35

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源0.7 0.10 0.20

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源0.50

建筑业、商业、服务业

0.10 0.25

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源0.5 0.06 0.15

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源0.35

城市(镇)生活、绿化、社会公益事业、0.06 0.15

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源0.3 0.04 0.08

城市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源0.20

自来水

0.04 0.06 0.03 0.05

农林牧灌溉供水及自备水源

0.003

0.015

0.002 0.01

备注:

1、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资源费标准定为1.5元/立方米。

2、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水资源费按所在地区地下水水资源费的2倍核定标准。矿坑疏干排水按所在地区地下水水资源费标准的20%核定标准,排水用于生产、生活的,按实际用途核定地下水水资源标准。

3、火力、水力发电用水消耗水按所在地区工业水资源费标准征收,水力发电贯流水按0.003元/千瓦时征收,火力发电贯流冷却水按0.005元/千瓦时征收。

新疆供热管理规定如下 篇5

第一条 为了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提高城市供热、供水、供气服务质量,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维护用户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热、供水、供气(以下简称供热、水、气),用热、用水、用气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城市供热、水、气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城市供热、水、气的市政公用事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供热、水、气实施监督管理,具体工作可以委托其所属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机构承担。

第四条 城市规划、财政、价格、工商、公安消防、质量技术监督、卫生、水利、环境保护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供热、水、气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建设与设施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五条 市、县(市)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组织编制供热、水、气专项规划,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按法定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第六条 编制供热、水、气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原则。

第七条 供热、水、气公共管网及其附属设施项目的建设,必须符合供热、水、气专项规划。

在供热、水、气专项规划确定建设的城市公共管网敷设范围内,不得批准重复建设公共管网;城市公共管网建设实行特许经营的,应当遵守特许经营协议。

第八条 城市新区开发、旧区改造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桥梁等市政工程,按照供热、水、气专项规划敷设城市公共管网的,公共管网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连接城市公共管网系统,或者增加热、水、气供应量的,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中应当包括与城市公共管网连接部分的支线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费用。

支线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施工、材料采购、设备安装应当符合供热、水、气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提出的具体要求。经营者的要求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自治区的相关技术标准。

项目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邀请经营者参加;不符合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建设单位不得交付使用,经营者不得将支线管网及其附属设施与城市公共管网相连接。

第十条 新建住宅应当采用分户循环、分户闸门出户控制系统,安装智能控制系统的除外。

第十一条 市、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依据供热、水、气专项规划,规定供热、水、气公共管网及其附属设施以及燃气供应站点的安全保护范围,报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十二条 禁止在城市供热、水、气公共管网及其附属设施,以及燃气供应站点的安全保护范围内实施下列行为:

(一)违反专项规划修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二)堆放易燃易爆物品,或者倾倒、排放腐蚀性液体、气体;

(三)开沟挖渠、挖坑取土、钻孔或者种植深根植物;

(四)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勘察、施工等建设活动;

(五)其他损坏供热、水、气公共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影响其安全、正常运转的行为。

第十三条 因建设需要,经批准改动城市供热、水、气公共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或者在供热、水、气公共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周边埋设其他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与经营者商定保护措施,设计、施工方案应当征得经营者同意。造成损坏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十四条 供热、水、气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维修、养护责任由经营者承担。经营者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对供热、水、气管网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巡查、检验、疏通、养护、维修,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

第十五条 供热、水、气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更新、改造、维修、养护费用,按照下列方式承担:

(一)用户室内部分或者用户单独使用的部分,由房屋所有权人承担;

(二)区分所有权建筑物以内共用部分,由该幢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分担;

(三)用户室外或者区分所有权建筑物以外与城市公共管网连接部分,由该区域内的全体业主分担;其中增加转换、调控设施、设备的,由该设施、设备的所有权人承担;

(四)公共管网及其附属设施部分,由经营者承担;

(五)供热、水、气收费价格中已经包括分户计量表初装费、维修费、更新费的,该部分费用由经营者承担。

第二节 供热

第十六条 城市人民政府选用供热方案应当进行科学论证,按照节约资源、提高使用效率、保护环境的原则,合理确定城市集中供热、区域供热、分散供热的敷设范围。鼓励热电联产供热、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热和洁净能源供热。

第十七条 城市公共供热管网敷设范围内,不得批准新建、扩建区域锅炉供热和分散锅炉供热;现有区域锅炉供热管网敷设范围内,供热单位有能力提供热源的,不得批准新建、扩建分散锅炉供热。

对分散供热区域,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制定拆除、改造分散锅炉的计划;分散锅炉产权人应当按照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拆除、改造锅炉。

限期拆除、改造的分散锅炉单台容量和供热面积标准,由市、县(市)市政公用事业部门根据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综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八条 新建住宅应当安装分栋用热计量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安装或者预留分户热计量装置。

现有住宅采用单管循环供热系统的,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应当对建筑物的供热系统、能耗指标和使用寿命等进行调查,对改造收益大于改造成本的,应当制定改造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鼓励供热单位或者其他投资主体对现有建筑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对投资人分享建筑节能改造所获收益作出承诺。

第三节 供水

第二十条 编制供水专项规划应当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区域规划相协调,合理安排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提高水资源和供水设施利用率。

第二十一条 供水水源地应当严格保护。在水源地保护区内,禁止修建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质的设施,或者进行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活动。

第二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工程,应当推广和使用先进的节水型工艺、节水型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提高用水效率。

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自治区标准的供水设备、管材、器具。

第二十三条 单位自建供水管网系统,不得擅自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相连接。

第二十四条 禁止生产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

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禁止未经中间水池直接加压。

第四节 供气

第二十五条 编制燃气专项规划,应当根据资源配置、用户需求,合理分布管道燃气与瓶装燃气供气区域。

第二十六条 现有瓶装燃气供气区域依照燃气专项规划纳入管道燃气供气范围的,建设、安装燃气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所需费用,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方式承担。

第二十七条 房屋所有权人与使用人应当对管道燃气工程施工安装活动予以配合。施工安装造成建筑物损坏的,施工单位应当予以修复;不能修复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

第三章 经营服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八条 从事供热、水、气经营服务,应当依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取得经营权。

第二十九条 经营者应当与用户分别订立供用热、水、气合同。订立合同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鼓励使用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合同。

第三十条 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资费标准、特许经营协议规定的条件以及合同约定,向用户提供安全、连续、稳定和质价相符的热、水、气,并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

第三十一条 热源、水源、气源的提供方,应当与经营者签订热、水、气源供应合同。变更供应合同的,应当征得对方同意并订立补充协议。

第三十二条 热源、水源、气源提供方,应当保证稳定、连续的供应,不得随意减少、停止热、水、气的供应。因特殊原因减少、暂停供应的,应当将减少数量和暂停时间提前20天通知经营者,并与经营者协商确定有效的替代措施。

第三十三条 经营者应当向社会承诺服务标准和产品质量,公布服务、维修、投诉电话,及时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

第二节 供热

第三十四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气候情况,规定并公布公共管网和区域供热敷设范围供热起止时间。

未经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经营者不得擅自推迟供热或者提前停止供热。

第三十五条 采用分户控制供热系统的用户,有权选用其他取暖方式,提出终止供用热合同。

未采用分户控制供热系统的用户,终止单用户供热可能影响其他用户用热或者影响供热系统附属设施安全运行的用户,不得提出终止供用热合同。

第三十六条 实行热电联产的供热项目,电力监管部门应当按照热负荷的需要,制定热电厂电力生产、供应计划,确保热电厂对外供热。

第三十七条 供热设施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供热,需停热8小时以上的,经营者应当及时通知用户,并立即组织抢修,恢复供热,同时报告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

由于经营者原因造成停热24小时以上不能恢复供热的,应当按日折算标准热价,并在供热期结束后向用户双倍退还热费;给用户造成损害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三十八条 在供热期内,居住用房室内温度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测试室内温度以各房间中心位置(对角线交点)距离地面1.4米高度为测试点;非居住用房的室内温度要求和检测方法,由供用热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用户与经营者对温度测试结果有异议的,由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供用热双方当事人进行检测。

第三十九条 用户室内温度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有权要求经营者予以处理;经营者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改正,或者提出处理方案。

因经营者原因未改正的,按温度差折算标准热价向用户退还热费;属于热源、设计、施工单位的原因造成的,经营者有权向责任方追偿。

第四十条 用户应当正确使用供热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一)擅自连接、隔断、改动、增减供热管线、供热设施;

(二)在非热计量收费的供热系统中擅自增加散热装置、安装热水循环装置或者放水装置;

(三)擅自改变热用途;

(四)其他损害供热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影响供热质量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 用户违反本办法第四十条规定,或者因下列原因导致室内温度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经营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缴纳热费,经营者减少、停止供热的;

(二)用户或者相邻用户擅自改变房屋围护结构、采暖方式的;

(三)未采取正常保温措施或者自行遮挡散热装置影响供热效果的;

(四)室外气温连续24小时低于建筑设计保温标准的。

第三节 供水

第四十二条 城市供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净化处理,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卫生标准。

各类净水剂及与制水、供水相关的材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用于城市供水的新设备、新管网投产前或者旧设备、旧管网改造后,必须严格清洗、消毒,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的水质检测机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十三条 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定期检验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

第四十四条 城市二次供水设施产权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常规检测,并对储水设施清洗消毒。

第四十五条 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供水水质、水压标准进行不间断供水,不得擅自停止供水。因施工或者设施检修等原因,确需临时停止供水或者降低供水水压的,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用户,并向市、县(市)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报告。

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无法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向市、县(市)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报告。

经营者通知用户应当采取公告或者其他易于用户知晓的方式。

第四十六条 因经营者原因连续超过24小时不能恢复正常供水的,经营者应当采取应急供水措施,保证生活饮用水的最低供给。

第四十七条 禁止用户实施下列行为:

(一)擅自拆卸、改装、迁移或者损坏公共供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

(二)盗用水或者违反合同约定改变用水用途;

(三)未经许可转供城市公共供水。

第四节 供气

第四十八条 管道燃气实行区域性经营。瓶装燃气按照燃气专项规划设置供应站点经营。经营者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条件,依法取得经营许可后方可从事燃气经营活动。

第四十九条 管道燃气气源提供方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燃气质量、压力和计量标准向经营者和用户提供燃气。

第五十条 瓶装燃气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使用没有产品合格证、报废、改装的气瓶,以及超期未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气瓶充装燃气;

(二)不得用贮罐、槽车直接向气瓶充装燃气或者用气瓶相互倒灌燃气;

(三)充装瓶装燃气,瓶内残液存量和充气量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充装后气瓶角阀应当进行塑封,并标明充装单位;

(四)存放气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的规定;

(五)配备或者委托符合安全运输要求的车辆运输瓶装燃气;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五十一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保证不间断供气。因施工、检修等原因确需停止供气的,应当提前24小时予以公告;因突发事故停止供气的,应当及时通知用户。

发布停气公告应当明确恢复供气时间,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时间恢复供气;向居民用户恢复供气时间应当避开夜间睡眠时间。

第五十二条 经营者应当编印并向用户免费发放燃气安全使用手册,对用户进行燃气安全使用宣传教育,解答用户咨询。

非居民用户应当制定燃气安全管理制度,操作维护人员应当依法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五十三条 管道燃气用户安装家用燃气锅炉、改动户内燃气管道及其附属设施,或者改变燃气用途的,应当向经营者提出申请,由经营者对安全使用条件等进行检查;符合安全条件的,方可安装、改动。

从事前款规定的安装、改动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五十四条 燃气用户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和燃气安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燃气;

(二)管道燃气用户应当使用与当地燃气相适配的燃气器具,不得安装、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燃气器具;

(三)不得盗用或者转供燃气,损坏燃气设施;

(四)不得用燃气管道作为负重支架或者接地引线;

(五)不得擅自拆卸、改装燃气设施,改换气瓶检验标识;

(六)不得加热、倒灌瓶装燃气或者自行倾倒瓶内残液。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应当在燃气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覆盖、移动、涂改和擅自拆除安全警示标识。

第五十六条 经营者应当制定燃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事故抢险抢修队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检测设备、防护用品、消防器材、车辆、通讯设备,并向社会公布抢险抢修电话,实行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

发生燃气事故,经营者应当立即组织抢险抢修,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市、县(市)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影响抢险抢修作业的其他设施,经营者可以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对产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四章 费用管理

第五十七条 城市供热、水、气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

确定市政公用产品服务收费依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应当遵守价格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经营者不得超出政府指导价允许浮动的范围,确定和调整市政公用产品价格及服务收费标准。

第五十八条 用水应当按照用水性质和用途实行定额管理,分类计价;用热应当按照建筑物的节能状况,减少收取热费。

第五十九条 管网供水、供气实行一户一表计量制,经营者应当按照用户计量表的计量和水、气价标准收费。

经营者未履行维护维修义务,造成管网漏损产生的水费不得向用户收取。

管网供热,安装用热计量表的,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方式和标准收费;尚未安装分户用热计量表的,应当按照房屋用热面积收费。房屋用热面积计算规则,由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六十条 热、水、气收费计量表和管道燃气报警装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装、检测、检验、更换。

第六十一条 用户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缴纳供用热、水、气费。逾期不缴纳的,经营者可以自行或者通过物业管理委员会催缴,并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对用户收取滞纳金;也可以通过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

第六十二条 经营者可以委托他人代收热、水、气费。委托他人代收热、水、气费的,应当签订委托协议,并出具委托书。

收费人员收费时,应当佩带统一标志,文明服务。

第六十三条 用户有权向经营者查询热、水、气的使用和缴费情况,对不符合收费和服务标准的,可以向价格、市政公用事业等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有关组织投诉。

经营者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者提高收费标准的,用户有权拒缴。

第六十四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对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用户,制定具体办法,减免其用热、水、气费用或者给予一定的补助。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十五条 市、县(市)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供热、水、气的监督管理,建立供热、水、气安全生产运行监测网络,定期发布监测信息,对供热、水、气质量实施定点、定时检测。

第六十六条 市、县(市)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热源、气源稳定供应监督协调机制,监督热源、气源供应单位履行供应合同,确保经营者提供安全、连续、稳定的服务。

第六十七条 市、县(市)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价格、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建立供热、水、气服务质量、价格监督、检查和意见征询机制,设置投诉电话,定期监测、检查服务质量和价格执行情况,及时处理用户投诉。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八条 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业整顿,依法撤销经营许可:

(一)提供的热、水、气质量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二)擅自减少、暂停停止供应热、水、气的;

(三)未履行维护、维修管网和设施、设备的义务或者发生故障后未及时抢修,造成大面积或者长时间停热、停水、停气的。

前款第(一)项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九条 瓶装燃气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五十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条 用户违反本办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七条、第五十四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对公民处200元以下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罚款;属于经营活动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设备,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经营者和用户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在限期内拆除分散锅炉的,责令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强制拆除。

第七十三条 气源提供方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因提供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燃气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经营者或者用户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四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市)以上市政公用事业主管部门或者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机构实施。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管网系统,是指城市供热、供水、供气的主干管网及其附属设施。

新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升全区旅游规划设计水平,加强我区旅游规划市场监管工作,根据《旅游规划通则》、《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条例》、《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规划设计是指:各级旅游发展规划,包括地(州、市)、县旅游发展规划及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各类旅游区(点)规划、专项规划等;与旅游规划设计相关的其他服务。

第三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并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第四条 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必须编制相应的旅游规划。未编制旅游规划的旅游区(点),不得进行旅游开发。

第五条 旅游规划编制应当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化宗教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专业规划相协调,并纳入当地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

第六条 自治区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区旅游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域旅游规划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旅游规划的编制、实施及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编制单位

第八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负责对全区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单位进行资质等级申报、认定、复核、公告。

第九条 我区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旅游规划设计资质,未取得旅游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不得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第十条 在我区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区外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必须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备案,未经备案的单位不得在我区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

第十一条 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为全区各类旅游规划设计的论证评审工作提供专家技术支持。评审委员会由社会发展、旅游经济、区域经济、旅游营销、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工程建筑、文物园林、地质交通等方面专家,以及旅游规划管理和有关管理部门代表等人员组成。专家库实行聘任制,聘期3年,由自治区旅游局向社会公示。各地(州、市)可建立本级专家评审委员会。

第十二条 实行规划成果定期申报制度。各地(州、市)、县旅游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区内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须于每年1月底前和7月底前将本区域(单位)上半旅游规划编制情况(规划编制名称、规划编制单位、工作进度、社会评价等)上报自治区旅游局。

第三章 编制要求

第十三条 县以上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旅游发展需要组织编制或修编本地区旅游发展规划,超过5年的发展规划原则上要进行修编。跨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由上一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组织编制,列入自治区重点建设的旅游区(点、线)的旅游发展规划,由自治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组织编制。

第十四条 各类旅游规划设计业务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确定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方式选聘。可以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直接委托等形式进行选聘。承担自治区及地(州、市)旅游发展规划和自治区重点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编制任务的规划设计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资质。

第十五条 规划委托方确定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后,应在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前,编写《规划编制项目计划书》,并向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呈报。经批准后,方可委托编制规划。规划委托方和规划编制方要依法签订正式书面合同,明确规划范围、任务、内容、成果、图件要求、履行期限、费用及支付方式、违约责任以及双方责任、义务、权利等内容。第十六条 规划编制方应加强对规划区的调研、分析,确保在规划区投入足够的编制力量和工作时间,规划编制组主要成员人均现场工作日不应少于30天。规划成果主要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图件和附件(专题研究和基础资料等),规划成果应符合《旅游规划通则》及相关技术规范,突出应用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禁抄袭或克隆。

第十七条 规划委托方支付规划编制费用原则上分四个阶段:规划启动阶段,支付费用原则上不超过30%;中期论证通过后,支付费用累计一般不超过50%;评审通过后,支付费用累计一般不超过85%;规划最终成果经委托方验收合格后,支付剩余全部规划费用。

第十八条 各阶段旅游规划设计成果,须附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复印件,加盖规划编制方单位公章并由法人签字。

第四章 论证评审

第十九条 旅游规划设计成果,必须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评审。根据规划涉及的内容,邀请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参加评审。旅游规划论证评审采取会议方式。

第二十条 实行规划设计成果中期论证及预审制度。自治区、地(州、市)、县旅游发展规划,重要旅游区规划须安排中期论证。一般旅游区规划原则上要安排中期论证。规划设计成果终审前,规划委托方应将规划设计成果上报评审主持方进行预审。规划设计成果不符合规划编制程序或未达到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的,不得安排最终评审。

第二十一条 旅游规划论证评审工作由规划委托方提出申请,由上一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主持。旅游规划论证评审工作分自治区、地(州、市)两级进行。自治区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自治区、地(州、市)级旅游发展规划、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及重点旅游区(点)、重要旅游线路规划的论证评审工作;地(州、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区域县级旅游发展规划、一般旅游区(点)规划及旅游线路规划的论证评审工作。

第二十二条 评审专家委员会由评审主持方组建。评审委员会专家原则上从自治区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中确定,部门管理成员由各相关工作管理部门委派业务工作人员担任。评审专家人数应不少于7人,评审委员会主任由委托方与评审专家委员会协商产生。第二十三条 旅游规划设计成果应于论证评审会议召开5日前送达专家审阅。论证评审会议召开前,原则上应组织不熟悉规划区情况的评审专家进行实地考察。

第二十四条 规划评审采取评审专家委员会集体讨论表决的方式。评审专家委员会专家中达到四分之三以上(含四分之三)同意,规划设计成果方可通过论证评审。

第二十五条 规划编制方应按专家论证评审意见对规划设计成果进行修改完善。规划最终修改成果须经评审主持方审查同意。规划成果报批须同时加附专家评审意见及评审主持方审查意见。

第五章 审批实施

第二十六条 旅游规划实行分级审批。自治区、地(州、市)、县级旅游发展规划由各级旅游局编制,在征求上一级旅游局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复实施。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及重点旅游区(点)、重要旅游线路规划,经自治区旅游局审查同意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七条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发展需要对旅游发展规划进行调整。旅游发展规划的变更或者撤销,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六章

监督与处罚

第二十八条 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必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应当按照与其服务质量等级相应的标准提供服务。不得制作、发布虚假信息,提供质价不符的服务或者降低服务标准。违者,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条例》予以行政处罚。

第二十九条 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或建议取消其资质等级:

(一)违反法律法规被追究法律责任的;(二)违反旅游行业管理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三)擅自转让规划资质等级证书的;

(四)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变更名称,未报原认定单位备案的;

(五)采取非正常手段进行恶意竞争的。

第三十条 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降低或建议降低其资质等级:

(一)违反旅游行业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二)项目委托方评价普遍较差的;

(三)资质条件发生变化达不到原等级要求的;

(四)抄袭或克隆其它规划成果的;

(五)未按时间要求上报规划编制情况的。

第三十一条 外省(区、直辖市)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或个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被限制进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规划设计市场:

(一)违反旅游行业管理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二)项目委托方评价普遍较差的;(三)转让资质等级证书的;

(四)采取非正常手段进行恶意竞争的;

(五)抄袭或克隆其它规划成果的。

第三十二条 对未按要求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地(州、市)、县及未按要求编制规划或未按已批复规划开发建设的旅游区(点),政府扶持资金不予支持。

第七章 附 则

新疆水泥企业信用管理初探 篇7

信用销售, 是企业通过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等方式向单位或个人销售商品或服务的信用交易方式, 是市场经济中商业信用销售的基本形态, 是生产经营者及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信用。但从狭义上说, 企业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提高竞争力, 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进行的以信用销售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管理活动[1]。

在信用销售过程中, 一定程度的风险将会伴随左右。通常所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授信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 可以将授信企业信用风险两类, 分别是道德性信用风险和非道德性信用风险。道德性信用风险是指信用交易双方在签订合同时, 客户从一开始就打算违约的风险, 或者对于是否违约问题毫不在乎, 履约观念不强带来的风险, 这类风险必须依靠信用管理方法来识别。非道德性信用风险是指客户违约不是出于主观愿望, 而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 无法如期或足额履行赊购合约, 给授信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 正常的企业信用管理可以规避绝大多数这类风险[2]。

二、新疆水泥企业信用销售现状

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存续的关键, 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都存在着严重的货款拖欠现象, 这已成为抑制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 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当中, 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0.25%~0.5%;而在我国, 这一比率要高得多[3]。近年来新疆水泥企业的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上半年, 新疆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应收账款净额23.90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7%, 占全部主营业务收入的33.4%, 相当于1000万吨应收账款未收回。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应收账款增长速度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高19.2%, 应收账款周转率4.57次, 同比下降2.03次,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16次。据新疆建材行办掌握的情况, 2014年水泥企业平均应收账款回收率比去年普遍低20%。新疆水泥企业的货款回收日益艰难, 面临着严重的销售困境。

三、新疆水泥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管理制度不规范, 责任划分不清

新疆很多的水泥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 各部门间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新疆水泥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一般有两种管理制度, 一时将其设在销售部门下, 二是设置在财务部门下。这两种设置方式均有其各自的弊端。设在销售部门下, 销售人员在绩效考核制度下, 一味的追求销量而忽略销售款的催缴。设在财务部门下, 财务人员对企业客户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信息并不了解, 追要起来比较困难, 从而加大了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

2. 企业对应收账款风险识别能力较差

目前新疆水泥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应收账款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意识。新疆部分企业在进入市场初期时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提高企业销量, 在没有对合作企业的信用能力进行深入细致调查、评估的情况下, 盲目地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这种做法虽然对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 在报表上编制出高额的利润, 但是忽视了企业的现金流可能会断裂的问题。

3. 企业的信用管理能力不强

目前新疆的水泥企业大多没有设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信用管理制度缺失严重。主要缺陷表现在:一是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级。二是客户的信用档案不健全, 不能对信用的决策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三是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管理者不能对客户进行正确的认知。

四、新疆水泥企业信用管理改善措施

1. 单独设置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将信用管理部门设置在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下都有很大的缺陷。因此应当单独设置信用管理部门, 不仅可以使信用管理人员站在相对公平、公正的立场上独立地实施信用管理, 而且有利于将信用管理部门与公司的利益高度统一。此外, 这种设置方式不仅便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而且便于企业对客户的信用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2. 强化客户信用档案管理

(1) 客户信息的收集

首先, 由销售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客户信用信息, 如:客户公司官网、统计局、税务局、工商局等;然后, 将相关信息交与信用管理人员, 由信用管理人员对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分析;最后, 将符合要求的企业录入信用管理档案。

(2) 客户信用档案的建立

建立可以反映客户的经营、资金、管理等各方面信息的合格客户信用档案是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企业可以根据合格、完备的客户信用档案找出最忠诚的客户, 并分析优良客户具备的特征, 让销售人员按照优良客户分析建立起来的标准去寻找理想的客户。所以说, 新疆水泥企业要想优化其信用管理, 就必须从建立健全客户信用档案开始。

(3) 客户信用档案的维护

为了了解客户的最新信用信息, 对客户信用档案库进行更新、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合格的客户信用档案要求其客户信息是动态的, 动态信息的更新, 可以是适时更新也可以是动态更新, 一份客户信用档案的有效期通常在三个月到一年。新疆水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信用管理需求, 对客户信用档案库进行更新。

3. 制定恰当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企业对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制定的最低要求标准。若企业制定过于宽松的信用标准过, 伴随销量提升产生的坏账损失和账款回收成本也会增加。若制定严格的信用标准, 将会导致企业的销量大幅度下降, 从而减少企业的利润。新疆水泥企业可以通过“5C”系统, 将客户按照能力、品质、抵押、资本、条件进行评估后, 分为A、B、C三类:A类客户, 即“低风险”客户, 这类客户规实力强、模较大、信誉好, 合作风险小。B类客户, 即“可接受风险”客户, 与此类客户在交易中产生的风险是可接受的。C类客户, 即“高风险”客户, 这类客户一般都有过不良信用记录, 若发生过的拖欠账款行为较为严重, 应该多了解其信息, 慎重考虑与他们的合作。可以尝试与其进行小额交易, 若可以判定具有可以进行长期合作的潜力, 就应该更为全面的了解该企业的各方面信息, 在充分了解以及分析后, 逐步纳入B类客户管理范围内。

4. 强化应收账款的监督

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水泥企业要改进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制度化规范。

应收账款总量控制制度:企业信用管理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必须制定最佳的应收账款额度, 在做选择的时候必须对应收账款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收益进行认真的衡量, 在一定的收益下确定最小的风险, 或者在一定的风险下确定最大的收益。

账龄监督制度: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是账龄分析。帐龄分析是将指对企业的应收账款按账龄时间长短进行分类, 对不同时期客户拖欠情况进行监测, 分析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应收账款拖欠时间越长, 企业的坏账就越易形成。信用管理部门可通过账龄分析, 发现管理中的问题, 以便及早采取措施扭转不利局面[4]。

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此制度制定的基础是对应收账款进行合理地分类。应收账款管理分为合同期内和合同期外的账款管理。在这两段时间内, 企业必须对应收账款的持有水平进行合理的控制, 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从而降低企业的坏账损失、机会成本以及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朱毅峰, 吴晶妹.信用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39.

[2]文学舟, 梅强, 徐文芹.市场化背景下企业信用销售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7 (2) :72-77.

[3]徐雅芸, 徐海明.对金融危机下我国外贸企业海外坏账的研究[J].中国外资, 2009, (8) :21.

新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一、新疆高校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一)“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要求高等学校内部只设一级财务部门,统一领导学校的财会事务,集中管理学校的所有经费,在一级财务部门之外不设同级财务机构,学校所有财务收支都必须通过一级财务部门,校内各院系没有财权,也没有制定院系内部规章制度及其实施办法的权力。“统一领导”指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一级财务机构(财务处)对学校的财会工作实施统一管理,特点是统一财经方针和政策,统一财务收支计划,统一财务规章制度。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在这种财务管理体制下,学校也只设财务处作为一级财务部门,但赋予了各院系一定的财权,也会在规模较大的院系设立二级财务机构,院系自行管理其创收资金的财务收支,对学校分配的经费自行安排使用。 “分级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院系三方面的权利,分别有,对学校下达的预算资金有统筹安排权和使用权,院系执行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的实施办法在不违反学校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有制定权,有本级机构财会业务的管理权。

(三)两种模式比较。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点有利于学校集中有限的资源,统筹安排,分轻重缓急解决学校的问题,保证学校完成重点教学和科研任务;有利于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控制,保证学校的预算能按原预算用途顺利实施;有利于对符合学校发展方向的工作计划多安排经费,从经费上保证学校的发展不偏离既定的方向。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学校过分强调财权的集中,从而限制了院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在学校教育经费一定的情况下,有利于促使院系合理和有效地使用经费,有利于调动院系创收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院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这种模式的缺点是不能真正发挥学校一级财务机构的宏观管理职能,容易使校内各单位各自为政,只重视部门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学校的整体利益。

二、新疆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者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统一领导与财权分配的矛盾。目前,高校财务统一领导存在两种极端,一方面财经纪律不严、追求小集体利益削弱统一领导的效率;另一方面过份强调领导的权力,造成决策不民主、不科学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新疆高校存在的问题之一。本来应该进入学校办公经费资源的资金常常以“莫须有”的形式,转到学校或者二级单位私设的小金库里面去。诱发多起经济犯罪案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校改革发展的进程。其中,新疆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的“小金库”问题严重。

(二)高校部分财务人员观念保守,财务管理目标不够明确。目前以“报账型”为主的财会工作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校改革,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是造成当前财会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一是财会工作的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方面,过多地强调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内部管理职能。由于财会工作还停留在以核算为主的模式上,因此重核算、轻管理,形成了市场经济进程下财会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有所削弱的反常现象;二是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由于在计划经济环境下,高校经费基本上是政府拨款,高校财会就是“核算型”、“报账型”,学校任务把人才培养好,财务任务也只是把钱用好,高校缺乏应用“经营型”财务管理的环境和土壤;通常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效益最大化”,它又难以引入高校财务管理中。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不力。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高校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基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已有所发展,但仍不是很完善,具体表现在:内部控制制度内容不全面、内部控制范围不够广泛。新疆有些高校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较为严格,强调对财政性资金的内部控制,而忽视了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而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四)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执行不严格。财务预算包含了财务工作的规划、实施和考评,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捧,各项经费收支都应严格按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时间紧、任务重,可能出现编制不准确、内容不全面、部门分配不均等问题,不能客观预期学校财务收支和全面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在执行时,还存在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

三、新疆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及创新的建议

(一)完善学校内部财务管理体制。高校的财务人员要深入研究学校的经济、财务管理体制问题,对财务、资产、基建、后勤各部门和所属单位的管理结构,要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努力构建一个组织严密、管理科学、运行畅通、工作高效的管理体制。在这一方面新疆师范大学在财务管理中不断加强管理和创新,按照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有助于建立健全防腐败体系,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建立积极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完善财务制度。

(二)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明确法人领导责任。《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校长是高校的法定负责人,应充分认识自己在财务管理中所承担的“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树立财务管理意识。第一,必须根据本校业务需要,责成人事部门提出改革财会机构的方案,并经院校领导集体研究通过后,按干部管理权限配备、选用具备法定从业资格的财会人员;第二,会计人员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建立健全本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伪造、变更或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及会计账簿,编制、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第三,必须认真审核本校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并在财务报告上签名盖章,对报告的真实、完整性承担责任;第四,必须明确校内各级领导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权力和责任。

(三)加强财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新疆高校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坚持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科学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第一,要强化财务控制。使一切资金流动和价值转移都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之中;第二,要强化工作岗位职责控制。增加岗位间的约束力;第三、要强化审批权限拄制,使各级人员权限和责任明确;第四,要加强会汁信息的监督,避免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决策失误等现象的发生;第五,要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和印控章的内部控制,制定严格的借出款项审批制度,严禁私自挪用、出借货币资金;第六,要加强银行账户的集中管理;第七,要加强对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的管理,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第八,要建立事前请示事后监督体系,通过常规审计、效益审计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和监督。

(四)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编制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各部门的实际需要,将学校资金科学、合理地分配和使用。预算一旦确定,必须由财务部门严格执行,一般不得改变。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严格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保证各项支出合理高效。年终,还应对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评,并依此对下一年度的预算做出合理调整。新疆各高校纷纷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目前学校预算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检查处理,总结经验,制定相应措施,不断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以促进高校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振伟.浅谈高校财务管理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09,58;(20):138-139

新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分析论文 篇9

随着社会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创造惊人的社会财富,使得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水平有显著提升。但随着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敲响了可持续发展的警钟,且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环境认识水平,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环境,这也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面临更高的要求[1]。但新疆环境监测系统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目前还无法适应环境监测的要求。与此同时,实验室环境监测能力也无法继续适应新疆的环境保护需要,很多二级环境监测站的实验室只能开展日常的基本工作,导致质量管理流于形式,缺乏质量控制,加上在重视环境质量监测而轻视污染源监测、重视控制实验室内质量而轻视控制实验室外质量、重视控制指标而轻视控制监测数据合理性、准确性等理念的影响下,新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监测环境、管理环境、优化质量管理对于新疆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尤为关键,相关部门务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新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篇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 〇 一 一 年 三 月

为发挥技术监督在电力生产中的基础管理作用,保障全区发供用电设备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电力监督管理委员会《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力监管条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安全生产令》和《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的有关规定要求,结合自治区电力行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电力行业技术监督是指在电力建设、生产、传输和使用过程中,以安全和质量为中心,以规程标准为依据,利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计量、先进的管理为手段,对电力设备及其系统的健康水平及与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有关的重要参数、性能、指标进行监测、检查、试验及评价,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二、电力行业技术监督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的一项强制性工作。技术监督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行业归口”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技术规程、标准和规定,对电力建设和生产运行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所有新疆电网并网发电企业、电网经营企业、重要电力用户和电网调度,施工、设计单位等,都必须接受自治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

三、电力行业技术监督要认真贯彻国家、行业颁发的各种专业技术监督的规程、标准、条例、规定和制度,加强对发电、供电、用电设备的安全管理、质量监督、运行监测。建立健全技术监督体系。坚持“监督隐患、发现隐患、消除隐患”的方针,提高技术监督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为健全我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组织体系,促进电力技术监督工作科学、规范、有序进行,由自治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自治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工作,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电力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条例,并研究决策技术监督工作重大事项。

五、自治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经信委电

力处)具体负责技术监督归口管理和日常协调工作,组织编制和发布有关自治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的办法、规定和措施,协调解决电力技术监督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六、新疆电力技术监督中心在自治区经信委、电力行业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和上一级电力行业技术监督机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同时要根据各专业技术监督的具体要求,接受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环保、安全生产等政府部门的领导和行政监督。其主要工作职责为:

1、依据国家、行业、自治区有关电力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程、条例规定,按照本办法的具体规定开展电力行业技术监督检查、指导、考核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相关的技术服务。

2、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技术监督体系,完善技术监督必要的检测和试验手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掌握电力技术发展新动态,参与电力系统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问题的研究,及时掌握电力系统内主要受监设备的技术状况,研究和解决电力生产运行中带有普遍性、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协助和指导各企业研究解决技术监督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推广先进的测试手段、实用方法和新技术应用。

3、参与自治区重要电力工程的建设及技术改造的设计审查、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全过程技术监督。参与主要设备的调研、试验、监测、评定和验收工作。

4、参加重大设备事故调查分析、试验、鉴定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反事故措施及处理意见;对电力行业技术纠纷提出分析意见。

5、承担对企业技术监督业务指导工作;编发《新疆电力技术监督》季刊,通报技术监督信息;协助召开技术监督工作会议。

6、不定期组织专业交流会、规程标准宣贯会和技术监督岗位培训班等。

七、所有发电企业、电网经营企业和电力用户等都要根据国家、行业和自治区的规定开展企业内部的技术监督工作。其主要工作职责为:

1、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和行业有关技术监督政策、规程、标准、规

范、条例、制度等,制定本单位有关技术监督的规章制度、实施细则。

2、建立健全技术监督体系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将技术监督的工作和具体任务、指标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岗位,确保技术监督工作规范、可靠、有效运作。

3、建立和完善技术监督检测手段,开展技术监督日常工作,完成技术监督各项指标,并达到规定要求和质量标准。

4、负责本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和大型用电项目的设计审查、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对设备安装、调试、试生产、运行、检修进行全过程技术监督。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材料,对安装、检修、技改中不符合技术监督规定的有否决权。

5、参与电力生产过程中重大事故分析,查明原因;参与制定反事故技术措施。

6、建立和健全生产建设全过程技术档案,努力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

八、技术监督主要工作范围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从工程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设备采购招标、制造、安装、调试、交接、验收、运行、检修及技术改造等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监督。加强大型设备监造、技改、检修过程的技术监督,尤其是基建交接验收过程的技术监督。

九、技术监督主要工作内容

1、火电厂(13项)

绝缘、电测、化学、金属、热工、继电保护、电能质量(无功)、环境保护、节能、轮机、灰坝、调度自动化及通信和信息技术监督。

2、水电厂(11项)

绝缘、电测、化学、金属、热工、继电保护、电能质量(无功)、轮机、水工、调度自动化及通信和信息技术监督。

3、风电厂(8项)

绝缘、电测、化学、金属、继电保护、电能质量(无功)、调度自动化

及通信和信息技术监督。

4、电网经营企业(10项)

绝缘、电测、化学、继电保护、电能质量(无功)、环境保护、线损、金属、调度自动化及通信和信息技术监督。

5、县级供电企业(8项)

绝缘、电测、化学、继电保护、电能质量(无功)、线损、调度自动化及通信和信息技术监督。

6、电网调度(5项)

继电保护、电能质量(无功)、线损、调度自动化及通信和信息技术监督。

7、送变电工程(7项)

绝缘、电测、化学、金属、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及通信和信息技术监督。

8、电力建设(7项)

绝缘、电测、化学、金属、热工、继电保护和信息技术监督。

9、电力设计(11项)

绝缘、电测、化学、金属、热工、继电保护、电能质量(无功)、环境保护、节能、调度自动化及通信和信息技术监督。

10、重要电力用户(6项)

绝缘、电测、化学、继电保护、电能质量及无功和通信技术监督。

十、技术监督检查制度

新疆电力技术监督中心定期对各企业技术监督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考核。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采用现场提交整改通知单,由被检查企业确认。被检查企业应按要求进行整改,对涉及系统安全的重大问题,应限期整改,并实行闭环管理。

十一、技术监督季报制度

发电企业、电网经营企业和电力用户应将技术监督项目、指标完成、重要问题和重大缺陷等情况,以季度按规定格式如实向新疆电力技术监督中心报告,重要问题应进行专题报告。新疆电力技术监督中心每季度向自治区经贸委提供技术监督情况报告,每季度向企业及上级主管单位提供技术监督情况通报。

十二、技术监督验收制度

对专项技术监督实行报告签字验收制度。对发供电单位在建设、改造和生产过程中的专项技术监督,按照管理权限,由负责技术监督的部门对专项监督提出技术监督报告,由单位负责人验收签字。

十三、技术监督会议制度

自治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专业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由自治区经信委组织,新疆电力技术监督中心承办。会议内容为:传达上级技术监督工作精神,颁布自治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制度、规范和办法等,总结表彰,交流经验,部署技术监督重点工作,研究解决技术监督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监测手段。

各企业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内容为:传达上级技术监督工作精神,总结表彰,交流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安排部署技术监督工作和工作计划。

十四、技术监督的考核和奖惩

1、新疆电力技术监督中心每年对各企业技术监督工作进行考核,其检查考核结果报自治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由自治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对各单位技术监督工作考评结果。对在技术监督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专业、部门和项目给予表彰和奖励。

奖励资金从新疆电力技术监督中心收取的技术监督收费中支付。具体考核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2、凡由于监督不力或自行减少监督项目、降低监督指标、超期检测、延长试验周期而造成重大损失和发生事故的,在电力技术监督百分制考核中扣总分10-15分,并对单位、部门和个人要追究当事者的管理和安全责任。

3、对拒绝接受新疆技术监督中心监督或拒绝接受整改、整改不合格、继续运行有可能对电力生产产生危害的;对技术监督管理松散技术监督工作不当措施不力,而造成事故或严重影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对采用国家限令淘汰的和不合格的设备,采用不能保证安全运行的工艺设计的,由新疆电力技术监督中心提出建议,经自治区经贸委审查批准后,可采取暂停并网、不予验收并网、解除并网和给予经济处罚的方式予以处理。同时给予责任单位通报批评及一定的经济处罚。

十五、所有电力企业(含独立发电厂、企业自备电厂)和电力用户必须接受自治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装机总容量在12MW及以上的火力发电厂(燃煤、燃气、燃油机组)、5MW及以上的水力发电厂和风力发电厂、110kV及以上电网送变电设备和用户电气设备属于由新疆电力技术监督中心强制技术监督的单位,都必须与新疆电力技术监督中心签订技术监督合同。

各地市级电网经营企业在自治区电力行业技术监督中心的指导下,按照本办法负责对所辖区域内上述规定规模以下发电、供电和电力用户的技术监督工作,并接受新疆电力行业技术监督中心的抽查和考核。

十六、电力行业技术监督实行有偿的原则,其收费标准按照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执行。新疆电力技术监督中心的技术监督收费范围和内容,按照本办法相关内容执行。

为保证新疆电力技术监督中心的正常运转,收费按季支付,年终结算,当企业在次年首月末不能如期支付技术监督费时,可采取从电费中采取互抵的方式划拨。

技术监督收费只能用于技术监督的成本支出和发展,自治区经贸委负责其使用的监督,并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

十七、本办法适用于所有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

十八、本办法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十九、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新疆电力行业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1、新疆电力行业绝缘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2、新疆电力行业电测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3、新疆电力行业化学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4、新疆电力行业金属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5、新疆电力行业热工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6、新疆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7、新疆电力行业电能质量(无功)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8、新疆电力行业节能(线损)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9、新疆电力行业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10、新疆电力行业轮机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11、新疆电力行业水工灰坝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12、新疆电力行业调度自动化及通信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上一篇:《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初三作文600字下一篇:染色体变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