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英语离线作业答案(共7篇)
通常来说,将“产品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现象”称之为失效。
主要失效类型有:过量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
2.何谓过冷度?为什么结晶需要过冷度?它对结晶后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熔融金属平衡状态下的相变温度与实际相变温度的差值。纯金属的过冷度等于其熔点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合金的过冷度等于其相图中液相线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
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平衡结晶温度或者称为理论结晶温度,但是,在实际结晶过程中,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这种现象称为过冷现象,两者的温度差值被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与冷却速度密切相关,冷却速度越快,实际结晶温度就越低,过冷度就越大;反之冷却速度越慢,过冷度就越小,实际结晶温度就更接近理论结晶温度。连续冷却时候,冷却速度的高低影响相变时过冷度的大小。正是过冷度的大小影响组织形貌和结晶类型。缓慢冷却时候,合金在不大的过冷度下就发生了相变。这时候只能结晶析出石墨。过冷度足够大冷却速度足够快时候,就会析出渗碳体。
3.何谓过冷奥氏体?如何测定钢的奥氏体等温转变图?奥氏体等温转变有何特点?
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的开始温度和终了温度曲线像英文字母C,它描述了奥氏体在等温转变过程中,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的析出物的规律,称为C曲线或者TTT曲线,而连续冷却曲线是各种不同冷速下,过冷奥氏体转变开始和转变终了温度和时间的关系简称连续冷却转变图或者CCT图。
相同点是二者均是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图解,前者是在一定温度下的等温转变,后者是以一定的冷却速度时的连续转变,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转变过程和转变产物的类型基本相互对应。
二者的区别在于冷却条件的不同,其显着的区别主要有:
一、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完成组织转变的,其组织的转变很不均匀,先转变的组织较粗,而后转变的组织较细,往往得到几种组织的混合物。
二、共析钢连续冷却时,只有珠光体的转变而无贝氏体的转变。原因在于当冷却速度缓慢时,过冷奥氏体将全部转变为珠光体,当冷却速度过快时,则过冷奥氏体在中温区停留时间还未达到贝氏体转变的孕育区,已经降到Ms点开始转变为马氏体。
4.哪些合金元素可使钢在室温下获得铁素体组织?哪些合金元素可使钢在室温下获得奥氏体组织?并说明理由。
在钢中加入合金元素后,钢的基本组元铁和碳与加入的合金元素会发生交互作用。钢的合金化目的是希望利用合金元素与铁、碳的相互作用和对铁碳相图及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来改善钢的组织和性能。
一、合金元素与铁、碳的相互作用 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后,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钢中。即:与铁形成固溶体;与碳形成碳化物;在高合金钢中还可能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1.溶于铁中
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除Pb外)都可溶入铁中,形成合金铁素体或合金奥氏体,按其对α-Fe或γ-Fe的作用,可将合金元素分为扩大奥氏体相区和缩小奥氏体相区两大类。
扩大γ相区的元素—亦称奥氏体稳定化元素,主要是Mn、Ni、Co、C、N、Cu等,它们使A3点(γ-Feα-Fe的转变点)下降,A4点(γ-Fe的转变点)上升,从而扩大γ-相的存在范围。其中Ni、Mn等加入到一定量后,可使γ相区扩大到室温以下,使α相区消失,称为完全扩大γ相区元素。另外一些元素(如C、N、Cu等),虽然扩大γ相区,但不能扩大到室温,故称之为部分扩大γ相区的元素。
缩小γ相区元素——亦称铁素体稳定化元素,主要有Cr、Mo、W、V、Ti、Al、Si、B、Nb、Zr等。它们使A3点上升,A4点下降(铬除外,铬含量小于7%时,A3点下降; 大于7%后,A3点迅速上升),从而缩小γ相区存在的范围,使铁素体稳定区域扩大。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完全封闭γ相区的元素(如Cr、Mo、W、V、Ti、Al、Si等)和部分缩小γ相区的元素(如B、Nb、Zr等)。
2.形成碳化物
合金元素按其与钢中碳的亲和力的大小,可分为碳化物形成元素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两大类。
常见非碳化物形成元素有:Ni、Co、Cu、Si、Al、N、B等。它们基本上都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常见碳化物形成元素有:Mn、Cr、W、V、Nb、Zr、Ti等(按形成的碳化物的稳定性程度由弱到强的次序排列),它们在钢中一部分固溶于基体相中,一部分形成合金渗碳体,含量高时可形成新的合金碳化合物。
5.何谓石墨化?铸铁石墨化过程分哪三个阶段?对铸铁组织有何影响?
钢中渗碳体分解成为游离碳并以石墨形式析出,在钢中形成石墨夹杂的现象。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铸铁中石墨的形成过程称为石墨化过程。铸铁组织形成的基本过程就是铸铁中石墨的形成过程。因此,了解石墨化过程的条件与影响因素对掌握铸铁材料的组织与性能是十分重要的。根据Fe-C合金双重状态图,铸铁的石墨化过程一,铸铁的石墨化过程铸铁中石墨的形成过程称为石墨化过程。铸铁组织形成的基本过程就是铸铁中石墨的形成过程。因此,了解石墨化过程的条件与影响因素对掌握铸铁材料的组织与性能是十分重要的。根据Fe-C合金双重状态图,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液相亚共晶结晶阶段。包括,从过共晶成分的液相中直接结晶出一次石墨,从共晶成分的液相中结晶出奥氏体加石墨,由一次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在高温退火时分解形成的石墨。中间阶段,即共晶转变亚共析转变之间阶段。包括从奥氏体中直接析出二次石墨和二次渗碳体在此温度区间分解形成的石墨。第二阶段,即共析转变阶段。包括共折转变时,形成的共析石墨和共析渗碳体退火时分解形成的石墨。
影响铸铁石墨化的因素铸铁的组织取决于石墨化进行的程度,为了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关键在于控制石墨化进行的程度。实践证明,铸铁化学成分、铸铁结晶的冷却速度及铁水的过热和静置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石墨化和铸铁的显微组织。1.化学成分的影响铸铁中常见的C,Si、Mn、P、S中,C,Si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S是强烈阻碍石墨化的元素。实际上各元素对铸铁的石墨化能力的影响极为复杂。其影响与各元素本身的含量以及是否与其它元素发生作用有关,如Ti、Zr、B、Ce、Mg等都阻碍石墨化,但若其含量极低(如B、Ce<0.01%,T<0.08%)时,它们又表现出有促进石墨化的作用。2.冷却速度的影响一般来说,铸件冷却速度趋缓慢,就越有利于按照Fe-G稳定系状态图进行结晶与转变,充分进行石墨化;反之则有利于按照 Fe-Fe3C亚稳定系状态图进行结晶与转变,最终获得白口铁。尤其是在共析阶段的石墨化,由于温度较低,冷却速度增大,原子扩散困难,所以通常情况下,共析阶段的石墨化难以充分进行。铸铁的冷却速度是一个综合的因素,它与浇注温度、传型材料的导热能力以及铸件的壁厚等因素有关。而且通常这些因素对两个阶段的影响基本相同。提高浇注温度能够延缓铸件的冷却速度,这样既促进了第一阶段的石墨化,也促进了第二阶段的石墨化。因此,提高浇注温度在一定程度上能使石墨粉化,也可增加共析转变。3.铸铁的过热和高温静置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提高铁水的过热温度,延长高温静置的时间,都会导致铸铁中的石墨基体组织的细化,使铸铁强度提高。进一步提高过热度,铸铁的成核能力下降,因而使石墨形态变差,甚至出现自由渗联体,使强度反而下降,因而存在一个‘临界温度’。临界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铁水的化学成分及铸件的冷却速度。一般认为普通灰铸铁的临界温度约在1500一1550℃左右,所以总希望出铁温度高些。
6.铝合金是如何分类的?
按用途分为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合金,又细分成各个牌号按制造的成品分为工业铝、航空铝、民用铝、导电铝几大类按含铝量分为熟铝和生铝按形态分为铝板、铝锭、铝线、铝杆、铝饼等按生产出处分为原生铝和再生铝。
7.简述高分子链的结构特点,它们对高聚物性能有何影响?
高分子链的结构特点:1高分子呈现链式结构,2高分子链具有柔性,3高聚物的多分散性。
高分子链的化学成份及端基的化学性质对聚合物的性质都有影响。通常主要是指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是由碳-碳主链或由碳与氧、氮或硫等元素形成主链的高聚物,即均链高聚物或杂链高聚物。
高密度聚乙烯(HDPE)结构为-[CH2CH2]n-,是高分子中分子结构最为简单的一种,它的单体是乙烯,重复单元即结构单元为CH2CH2,称为链节,n为链节数,亦为聚合度。聚合物为链节相同,集合度不同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聚合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
聚合物中高分子链以何种方式相连接对聚合物的性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对于结构完全对称的单体(如乙烯、四氟乙烯),只有一种连接方式,然而对于CH2=CHX或CH2=CHX2类单体,由于其结构不对称,形成高分子链时可能有三种不同键接方式:头-头连接,尾-尾连接,头-尾连接。如下所示:
头-头(尾-尾)连接为:
头-尾连接为:
这种由于结构单元之间连接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称为顺序异构体。一般情况下,自由基或离子型聚合的产物中,以头-尾连接为主。用来作为纤维的高聚物,一般要求分子链中单体单元排列规整,使聚合物结晶性能较好,强度高,便于抽丝和拉伸。
8何谓陶瓷?陶瓷的组织由哪些相组成?它们对陶瓷性能各有何影响?
陶瓷的原料通常是由粘土、石英和长石三部分组成。在加热烧成或烧结和冷却过程中,由这三部分组成的坯料相继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
(1)低温阶段(室温~300℃)残余水分的排除。
(2)分解及氧化阶段(300~950℃)结构水的排除;有机物、碳素和无机物等的氧化;碳酸盐、硫化物等的分解;石英晶型转变。
(3)高温阶段(950℃~烧成温度)氧化、分解反应继续进行;相继出现共熔体等液相,各组成物逐渐溶解;一次莫来石(3Al2O3·2SiO2)晶体生成; 二次莫来石晶体长大; 石英块溶解成残留小块; 发生烧结成瓷。
(4)冷却阶段(烧成温度~室温)二次莫来石晶体析出或长大; 液相转变; 残留石英晶型转变。
陶瓷的典型组织结构包括三种相:晶体相(莫来石和石英)、玻璃相和气相
晶体相是陶瓷的主要组成相,主要有硅酸盐、氧化物和非氧化合物等。它们的结构、数量、形态和分布,决定陶瓷的主要性能和应用。
玻璃相作用
①粘连晶体相,填充晶体相间空隙,提高材料致密度;
②降低烧成温度,加快烧结;
③阻止晶体转变,抑制其长大;
④获得透光性等玻璃特性;
⑤不能成为陶瓷的主导相:对陶瓷的机械强度、介电性能、耐热耐火性等不利。
气相是陶瓷组织内部残留下来的孔洞。它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几乎与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各个过程都有密切的联系,影响因素也比较多。
9.何谓复合材料?都有哪些类型?
由异质、异性、异形的有机聚合物、无机非金属、金属等材料作为基体或增强体,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材料。除具备原材料的性能外,同时能产生新的性能。
复合材料是一种混合物。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代替了很多传统的材料。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将各种纤维增强体置于基体材料内复合而成。如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金属等。②夹层复合材料。由性质不同的表面材料和芯材组合而成。通常面材强度高、薄;芯材质轻、强度低,但具有一定刚度和厚度。分为实心夹层和蜂窝夹层两种。③细粒复合材料。将硬质细粒均匀分布于基体中,如弥散强化合金、金属陶瓷等。④混杂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增强相材料混杂于一种基体相材料中构成。与普通单增强相复合材料比,其冲击强度、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显着提高,并具有特殊的热膨胀性能。分为层内混杂、层间混杂、夹芯混杂、层内/层间混杂和超混杂复合材料。
10.简述热电偶的测温原理;不同测温范围所用热电偶有何不同?
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1)热电偶的种类
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标准化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
(2)热电偶的结构形式为了保证热电偶可靠、稳定地工作,对它的结构要求如下:①组成热电偶的两个热电极的焊接必须牢固;②两个热电极彼此之间应很好地绝缘,以防短路;③补偿导线与热电偶自由端的连接要方便可靠;④保护套管应能保证热电极与有害介质充分隔离
70年代开始研究和应用。早期用于薄钢带、钢丝的连续退火,能量密度最高可达10瓦/厘米。电子束表面淬火除应在真空中进行外,其他特点与激光相同。当电子束轰击金属表面时,轰击点被迅速加热。电子束穿透材料的深度取决于加速电压和材料密度。例如,150千瓦的电子束在铁表面上的理论穿透深度大约为0.076毫米;在铝表面上则可达 0.16毫米。电子束在很短时间内轰击表面,表面温度迅速升高,而基体仍保持冷态。当电子束停止轰击时,热量迅速向冷基体金属传导,从而使加热表面自行淬火。为了有效地进行“自冷淬火”,整个工件的体积和淬火表层的体积之间至少要保持5∶1的比例。表面温度和淬透深度还与轰击时间有关。电子束热处理加热速度快,奥氏体化的时间仅零点几秒甚至更短,因而工件表面晶粒很细,硬度比一般热处理高,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激光在热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始于70年代初,随后即由试验室研究阶段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当经过聚焦的高能量密度(10瓦/厘米)的激光照射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在百分之几秒甚至千分之几秒内升高到淬火温度。由于照射点升温特别快,热量来不及传到周围的金属,因此在停止激光照射时,照射点周围的金属便起淬冷介质的作用而大量吸热,使照射点迅速冷却,得到极细的组织,具有很高的力学性能。如加热温度高至使金属表面熔化,则冷却后可以获得一层光滑的表面,这种操作称为上光。激光加热也可用于局部合金化处理,即对工件易磨损或需要耐热的部位先镀一层耐磨或耐热金属,或者涂覆一层含耐磨或耐热金属的涂料,然后用激光照射使其迅速熔化,形成耐磨或耐热合金层。在需要耐热的部位先镀上一层铬,然后用激光使之迅速熔化,形成硬的抗回火的含铬耐热表层,可以大大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和耐热性。
11.应用电子束可进行哪些表面热处理?其基本原理是什么?与激光表面热处理相比,它有哪些优缺点?
70年代开始研究和应用。早期用于薄钢带、钢丝的连续退火,能量密度最高可达10瓦/厘米。电子束表面淬火除应在真空中进行外,其他特点与激光相同。当电子束轰击金属表面时,轰击点被迅速加热。电子束穿透材料的深度取决于加速电压和材料密度。例如,150千瓦的电子束在铁表面上的理论穿透深度大约为0.076毫米;在铝表面上则可达 0.16毫米。电子束在很短时间内轰击表面,表面温度迅速升高,而基体仍保持冷态。当电子束停止轰击时,热量迅速向冷基体金属传导,从而使加热表面自行淬火。为了有效地进行“自冷淬火”,整个工件的体积和淬火表层的体积之间至少要保持5∶1的比例。表面温度和淬透深度还与轰击时间有关。电子束热处理加热速度快,奥氏体化的时间仅零点几秒甚至更短,因而工件表面晶粒很细,硬度比一般热处理高,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激光在热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始于70年代初,随后即由试验室研究阶段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当经过聚焦的高能量密度(10瓦/厘米)的激光照射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在百分之几秒甚至千分之几秒内升高到淬火温度。由于照射点升温特别快,热量来不及传到周围的金属,因此在停止激光照射时,照射点周围的金属便起淬冷介质的作用而大量吸热,使照射点迅速冷却,得到极细的组织,具有很高的力学性能。如加热温度高至使金属表面熔化,则冷却后可以获得一层光滑的表面,这种操作称为上光。激光加热也可用于局部合金化处理,即对工件易磨损或需要耐热的部位先镀一层耐磨或耐热金属,或者涂覆一层含耐磨或耐热金属的涂料,然后用激光照射使其迅速熔化,形成耐磨或耐热合金层。在需要耐热的部位先镀上一层铬,然后用激光使之迅速熔化,形成硬的抗回火的含铬耐热表层,可以大大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和耐热性。
12.简述断裂韧性在选材中的意义。
学习中心:
姓名:
学号:
大工14春《钢结构》大作业及答案
题目一:(必答的题目)对接焊缝连接。
某承受轴心拉力的钢材,采用Q235钢,宽度b200mm,如图所示。钢板所受轴心拉力设计值为N492kN。钢板上有一垂直于钢板轴线的对接焊缝,焊条为E43型,手工焊。取V形坡口焊缝。采用无垫板的单面施焊的对接焊缝,焊缝质量为三级,不用引弧板和引出板施焊。要求:该钢板所需的厚度t。
解:轴力作用下,钢板最小厚度应满足:
wNfttw,三级E43焊条为母材的85%,假设板厚t16mm,则
ftlw
ftw=0.85X215=185N/mm2
不用引弧板和引出板施焊,计算长度lw=b=200mm
492103
13.3mm,即板厚13.3mm则t
185200
显然t>16mm亦满足,即t13.3mm
t16mm
题目三:轴心受压柱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验算
验算下图所示的轴心受压柱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能否满足要求。已知轴向荷载设计值为N1500kN,Q235B级钢
f215N/mm2,截面绕x轴为b类截面,绕y轴为c类截面,轴心压杆稳定系数可查下表。
8
14
解:已知N=1500KN,对强轴lox6m,对弱轴loy3m,f215N/mm
A2251.4250.890cm2
截面特性:Ix
197540.825322513.229754cm4,ix10.41cm 12901
22532604cm4,iy12
2604
5.38cm90
Iy
x
柱的长细比:
lx60057.6ix10.41ly
300
y55.8
iy5.38,y0.741 整体稳定验算:查表得x0.820
N
A
1500103
0.7419010224.9f215N/mm,不满足;
局部稳定验算:
b121
翼缘宽厚比 t148.64100.155.815.58
h250
腹板高厚比 t831.25250.555.852.90,满足要求
题目五:角焊缝的焊脚尺寸都有哪些要求?(主要考虑焊脚的最小和最大尺寸)
(1)最大焊脚尺寸
为了避免烧穿较薄的焊件,减少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且扩大热影响区,角焊缝的焊脚尺寸不宜太大。规范规定:除了直接焊接钢管结构的焊脚尺寸hf不宜大于支管壁厚的2倍之外,hf不宜大于较薄焊件厚度的1.2倍。
在板件边缘的角焊缝,当板件厚度t>6mm时,hf ≤t;当t>6mm时,hf ≤t-(1-2)mm。圆孔或槽孔内的角焊缝尺寸尚不宜大于圆孔直径或槽孔短径的1/3。(2)最小焊脚尺寸
《法律基础》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学号: 学习中心:
—————————————————————————————
一、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法的本质是什么?
答: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规定了权利和义务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我国宪法确认和保护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国有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与我国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2、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3、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4、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的经济形式。
5、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者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6、外贸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3、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诚实信用原则
4、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4、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条件有哪些?
答: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其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纯获利民事行为有效,其他民事行为要经过其代理人的追认,因此可视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务民事行为需要经过其法定、指定代理人的追认,在未追认期间效力待定);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其中,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行为确定无效,损害个人利益的行为为可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七)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5、债的发生根据主要有哪几种?
答:
1、合同
2、侵权行为
3、不当得利
4、无因管理
5、合同缔约上的过失
6、简述我国刑法的效力范围。
答:
1、我国刑法对地域的效力
2、我国刑法对人的效力 :2.1、我国刑法对本国公民的效力2.2、我国刑法对外国人的效力2.3、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2.4、我国刑法对人的效力不受外国审判的约束
3、我国刑法的时间效力:3.1、刑法的生效、失效时间3.2、刑法的溯及力
二、案例分析:(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2013年7月5日,甲授权乙将甲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出售,价格不低于3000元。乙的好友丙欲以2 000元的价格购买。乙对丙说:“大家都是朋友,甲说最低要3000元,但我想2000元卖给你,他肯定也会同意的。”乙就以甲的名义以2000元将笔记本电脑卖给丙。请问:乙卖给丙电脑的行为有效吗?为什么? 答:乙是无权代理行为,故而乙行为无效。
根据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该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而不直接归为无效
2、王某,女,1992年5月出生。2005年初中毕业后到当地的一家私营企业做临时工,收入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之外,还略有积蓄。2009年12月,她用自己积攒的1000元钱给自己购买了一条金项链。她父母得知后,以王某尚未成年不能购买如此贵重的物品为由,要求商店退货退款。她父母的要求应否得到支持?
答:王某已满17周岁,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来源,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王某用自己劳动所得积攒的钱有权决定购买自己所要的东西,所以她父母的要求不能得到支持。
3、刘某与妻子方某生有长子刘甲,次子刘乙,幼女刘丙。刘甲娶妻吴某,未生育,收养一女刘丁。次子刘乙娶妻王某,生子刘戊。幼女刘丙嫁夫陈某,生子陈戌。1983年刘乙因车祸身亡,其妻王某一年后改嫁,其子刘戊随祖父母即刘某、方某生活。1990年刘甲病故,其妻吴某及养女刘丁与刘某、方某共同生活,尽到了赡养义务。1997年刘某病重,立下自书遗嘱,指定給刘戊现金2万,房屋1间。多年好友赵玉山家境不好,可分得遗产1万元。同年刘某去世。经查,刘某与方某共有房屋8间(设每间价值2万元),存款20万元及家用电器等物品(折价4万元)。在遗产未分割时,刘丙去世。请问本案应如何继承?
答:刘某去世后首先将20万元存款和8间房屋折价16万元以及家用电器折价4万元分割出一半给其妻方某,实际刘某的遗产折价为20万元,然后按照刘某的遗嘱给刘戊现金2万元,房屋1间折价为2万元,赵玉山1万元,剩余的15万元资产平均分给他的法定继承人,刘甲的妻子在刘甲去世后尽到了赡养义务,所以具有继承权,而养女的收养关系合法成立的,也具有继承权,在遗产未分割时已产生了遗产继承的法律效应,而刘丙实在此之后去世,所以她的份额由其丈夫陈某代继承。
4、某甲,1995年10月出生,某乙,1996年5月出生。两人是初中同学,中学毕业后外出谋生。2011年12月,临近年关,口袋空空,生活窘迫。两人合计去某高档小区“赚 ”上一笔就回家过年。二人分工,由某乙放哨,某甲动手,去住户家行窃,偷的高档手提电脑、照相机、苹果手机、金银饰品及现金若干,价值近5万元。得手出来时被小区保安发现后被抓。
请问:(1)本案犯罪嫌疑人构成什么罪?并分析该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答:本案的犯罪嫌疑人构成入室盗窃未遂罪,他们盗走价值近5万元金额,但事后被保安抓住,甲某为主犯,乙某为从犯,甲某和乙某都已满16周岁的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但是乙某不满18周岁,而且属于从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
罚。
(2)甲、乙两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答:甲乙两人构成共同犯罪,因为甲某为实施盗窃行为者,乙某在此次犯罪行为中其辅助作用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免责条件。
答: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在民事责任的归属与承担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基本准则。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发展至今形成了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为框架的归责体系。免责条件:
条件之一:审计自身固有局限。审计本身是一种公允性审计,由于审计自身的特性、审计成本效益的存在以及现代审计技术的局限,审计本身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审计固有的局限性可以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抗辩的理由。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时,如果已经保持了必要的职业谨慎,严格遵守了执业准则并执行了应当执行的审计程序,说明其主客观上皆没有过错。此时,虽然没有审计出错弊,但因没有过错,则自然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条件之二:外部证据存在瑕疵。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范围主要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财务资料为准,其审计范围通常局限在被审计单位内部财务资料的编制是否合理、是否公允等方面。基于审计成本效益原理、审计技术自身的局限性等因素,《若干规定》认为事务所对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仅承担合理的保证责任,而非绝对的保证责任。基于独立审计的天然缺陷性,并非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的舞弊行为都能被审计出来。独立审计的重要基础就是:技术永远是技术,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必然要假定一部分事实和资料是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去识别的,即独立审计对于外部证据存在依赖性和局限性。诸如,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债权,只要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了恰当的审计程序,对该银行债权进行了函证,银行对账单在得到债权银行确认为真实后,就没有必要再去怀疑银行函证和对账单的真实性。再如,在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企业登记信息后,也没必要再去核实该信息是否真实准确等。否则,审计成本将无限提高,违反正常的审计理论。因此,在会计师事务所以虚假或不实的外部证据为基础而出具不实审计报告情形下,只要保持了必要的职业谨慎,仍然不能审查出外部证据瑕疵的,应当认定会计师事务所没有过错的,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条件之三:错误舞弊已予披露。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的规定,所谓错误,是指导致财务报表错报的非故意行为。所谓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
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可见,错误是非故意的错误或漏报,而舞弊则是故意的误述或忽略。根据会计和审计实践,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舞弊手段通常表现为: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应收账款、多计固定资产、费用任意递延、漏列负债、隐瞒重要事项的揭露等。根据注册会计师法和执业准则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中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等存在错误和舞弊时,应当提出警告或者披露或指明;如果予以指明或披露,则会计师事务所因已经依法或依执业准则尽到职业谨慎之义务,因没有过错而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条件之四:被审计单位抽逃资本。验资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金(或实收资本)真实性及合法性的审查和验证,验资业务对于确认企业法人资格及企业民事责任能力、保护债权人利益至关重要。在审计实践中,在会计师事务所为被审计单位出具验资报告后,被审计单位依据该验资报告进行公司注册登记,而后被审计单位将所缴出资暗中撤回,导致验资报告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和债务实际状况不符。在上述情形中,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据执业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核并出具验资报告,该验资报告是真实的。但由于被审计单位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真实的验资报告后抽逃资本,从而导致验资报告与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负债实际状况不符的结果。鉴于这种情形下的验资报告与被审计单位实际资产状况不符,并非会计师事务所过错所致,而是因为被审计单位抽逃资本造成的,因此属于没有因果关系的情形,会计师事务所自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条件之五:出资人嗣后补足资金。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02)21号《关于金融机构为企业出具不实或者虚假验资报告资金证明如何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通知》第4条明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免责情形之一即是在企业登记时出资人未足额出资但后来补足的。《若干规定》沿袭了该《通知》所规定的上述免责事由的理由在于:尽管会计师事务所在企业登记时出具了不实验资报告,但由于出资人在注册登记后又补足的出资,利害关系人并未因出资不实而受到损害;即便在出资未补足之前受到损害,但该损害亦因补足出资而获得弥补,因此利害关系人之损失与会计师事务所不实审计报告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会计师事务所据此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
2、论述离婚时进行财产分割的相关法律规定。
答:对已认定的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应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具体处理时也可以有所差别,属个人专用的物品,一般归个人所有。具体地说:
1.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生产资料,可分给有经营条件和能力的一方。分得该生产资料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该财产一半价值的补偿。
2.对夫妻共同经营的当年无收益的养殖、种植业等,离婚时应从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经营管理考虑,予以合理分割或折价处理。
3.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与他人合伙经营的,入伙的财产可分给一方所有,分得入伙财产的一方对另一方给予相当于入伙财产一半价值的补偿。
4.婚后8年内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进行过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变更产权的,房屋仍归产权人所有,增值部分中属于另一方应得的份额,由房屋所有权人折价补偿另一方;进行过扩建的,扩建部分的房屋应按夫妻共同财产处理。
5.对不宜分割使用的夫妻共有的房屋,应根据双方住房情况和照顾抚养子女或无过错方等原则分给一方所有。分得房屋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该房屋一半价值的补偿。在双方条件等同的情况下,应照顾女方。
6.婚姻存续期间居住的房屋属于一方所有,另一方以离婚后无房居住为由,要求暂住的,经查实可据情予以支持,但一般不超过两年。
《大学语文》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乐府诗集》的编撰者是(B)
A、汉代的刘向B、宋代的郭茂倩C、清代的赵殿成D、近代的王国维
2.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C)
A、清新自然B、豪迈飘逸C、沉郁顿挫D、朦胧绵邈
3.《荀子》所阐发的思想属于(C)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
4.其词作表现人生失意、抒写羁旅行役之思,大量写作慢词,并善于使用铺叙手法的词人是(B)
A、苏轼B、柳永C、姜夔D、李清照
5.《诗经》中“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的手法是(C)
A、赋B、比C、兴D、比兼兴
6.《楚辞》的编撰者是(D)
A、宋玉B、王逸C、屈原D、刘向
7.下列诗作属于思妇诗的是(C)
A、《诗经·周南·汉广》B、《诗经·邶风·燕燕》
C、《诗经·卫风·伯兮》D、《诗经·王风·黍离》
8.下列诗句中属于以典型细节表现送别深厚情意的是(D)
A、“燕燕于飞,差池其羽”B、“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C、“终温且惠,淑慎其身”D、“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9.下列诗句中属于以典型细节表现思妇内心痛苦的是(C)
A、“伯兮朅兮,邦之桀兮”B、“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C、“自伯之东,首如飞蓬”D、“岂无膏沐,谁适为客”
10.对后代“秋兴”主题产生影响,构成完美“悲秋图”的诗句是(A)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C、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D、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1.“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D)
A、赋B、比C、兴D、比兼兴
12.长沮、桀溺的形象是(C)
A、隐居避世、未能忘情的隐士B、孔子的学生,季氏的家臣
C、躬耕垄亩的冷漠的隐士D、积极进取的救世之士
13.“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修辞手法(B)
A、夸张B、比喻C、对偶D、层递
14.张孝祥《念奴娇》抒发的情感是(A)
A、豪爽坦荡的志士情怀B、伤今怀古的黍离之悲
C、物是人非的飘零之痛D、请缨无路的末路之叹
15. 40年代讽刺知识分子弊病的作品是(A)
A、钱钟书的《围城》B、茅盾的《腐蚀》
C、老舍的《四世同堂》D、张爱玲的《金锁记》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要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音韵特点。
《再别康桥》的音韵非常优美,这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突出特点。依依惜别的款款深情和诗歌的韵律节奏丝丝入扣地结合在一起,“音乐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歌每节两韵,节节转韵,所采用的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形成一种既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听觉效果;“轻轻地”、“悄悄地”这类叠词的使用,奠定了诗歌舒缓轻柔的调子,流露出依恋之中的惆怅伤感情绪。
2、简述《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艺术特色。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表现士兵离家远征的忧伤和有幸归来的喜悦,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巧妙地表现了士兵内心的复杂感情。
(2)在情景结合上,以“杨柳依依”来反衬背井离乡的哀伤,以“雨雪霏霏”来反衬归来的喜悦,运用艺术上对立统一原则,收到了奇特的艺术效果。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结合《金锁记》具体描写,分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
(1)《金锁记》的故事紧扣人物命运而展开,情节富于传奇性,同时又交织入人物心理变态发展这条线,不只是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也神话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到位,对人物的心理剖析常常深入到潜意识层面。
(2)小说中给人的印象特别深的还有意象的描写。有时用来点染人物的心理。如季泽来算计七巧的钱的时候,七巧虽然对昔日的欢爱还有些留恋,但又看破季泽在欺骗她,她恨季泽,狠心把他骂跑了,这时候,被打翻的“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这“酸梅汤”就是七巧当时复杂心情的描写,而且一滴一滴,跟七巧漫长的一生融合在一块儿。有时意象描写又用于定格、点题,突出印象,增强联想。如文中,共六次写到月亮,每次的含义都有不同。注意分析自然景物的的意象化描写,如何象征地烘托人物的情绪,营造作品的氛围。
(3)小说的语言特有韵味。张爱玲的语言文白相济,雅俗结合,有些像《红楼梦》的笔致。特别是工笔描绘的写实,带有浓艳、繁复的效果,又往往有些苍凉的意味。
2、如何理解《日出》的社会批判性主题?
《日出》以陈白露为中心,连接起了各个阶层的人物,表现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都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全貌。
(1)揭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矛盾现象,就是曹禺《日出》所要表现的主题。这个社会的核心就是“钱”。
要求:
一、写一篇字数在1500~2000字左右的论文;
二、独立完成,下面已将五组题目列出,请按照学院平台指定的做题组数作答,..每人只答一组题目,多答无效,满分100分; ............平台查看做题组数操作:学生登录学院平台→系统登录→学生登录→课程考试→离线考核→离线考核课程查看→做题组数,显示的数字为此次离线考核所应做哪一组题的标识;
例如:“做题组数”标为1,代表学生应作答“第一组”试题;
三、答题步骤:
1.使用A4纸打印学院指定答题纸(答题纸请详见附件);
2.在答题纸上使用黑色水笔按题目要求手写作答;答题纸上全部信息要求手......写,包括学号、姓名等基本信息和答题内容,请写明论文题目;
四、提交方式:请将作答完成后的整页答题纸以图片形式依次粘贴在一个 .......Word....文档中上传(只粘贴部分内容的图片不给分),图片请保持正向、清晰; ...1.上传文件命名为“中心-学号-姓名-科目.doc” 2.文件容量大小:不得超过20MB。
提示:未按要求作答题目的论文及雷同文章,成绩以分记!....................0...
题目如下: 第一组:
1.生药的命名之我见
第二组:
1.生药的安全有效之我见
第三组:
1.生药的质量标准之我见
第四组:
1.动物类生药的研究进展(举例)
第五组:
基础练习一
BACBCBDDCBBBCBCBCBADABACDCDBBCDDCB 基础练习二
BBCDCACCCDAADAADCCABAABBABCBCABABABBD 基础练习三
ABDADDDADDBACCDCBDBBDACADBBABD 基础练习四
CADABDDDABADCAD A
基础练习五
1、i^2=n
I<=fix(n/2)或者I=fix(n/2)+12、flg=true
Exit for
i>n/2
i Mid(s,l-i+1,1)4、112358135、y=7,16,16 Y=12,31,31 Y=12,126、BASIC7、51528、3 499、6 125-2 23!=6 233!=6 基础练习六1、562、213、32 524 Sum=274、11 121 基础练习七1、003 1232、x>=0 and y>0 F=sqr(x+y/(x+y/(x+y))) 3、x=cstr(n) a=a & “ “ 4、题目有问题,答案略 基础练习八 1、题目改成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p=p/16或者p=p16 “0”to“9” s=s+p*asc12、t=sqr(2+t) y=y*a3、m=1 n=n/2 n=n*3+1 基础练习九 ADBDDCCCCBDACA15、a(i,j)=-1 a(i,j)=0 基础练习十 BABBACCCBA11、3154522812、813、96 基础练习十一1、3ton n=1 or n=2 fib=fib(n-2)+fib(n-1) 2、gcd(a(1),a(2)) gcd(k,a(i))r=m mod n gcd=gcd(m,n) 3、pos<>0 low<=high a(mid)=xm search(low,mid-1)search(mid+1,high) 基础练习十二 1、b=x10 mod 10 a^3+b^3+c^3=x p=p+ 12、flg=false Redim preserve a(k) 6*n+1 n=n+1 exit sub3、x/2 Judge(i)and judge(x-i) Exit function Judge=true4、i+ 1Flg或者flg=true k=m+n exit sub5、until k>i/ 2s=s+k k=k+1 s=i 基础练习十三1、54321 123212、147 3698543、12345 34512 512344、从键盘输入数据为1,2,3,3,2,1,1,3,215、1 223 23 基础练习十四 1、s=1 a=1/(2*n+1)^2 n=n+12、t=0 a*10^(j-1) s=s+t3、2*n t=t*x f=(-1)^n until abs(f*t/p) b=b/(2*n-1)t=x^(2*n-1)*b5、s=x a=a+n b=x^n/a*fact(n)fact=fact*i6、a=1/8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2.科学管理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泰罗,针对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这一中心问题,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而提出的一套管理理论。 3.定性目标:是指那些不能用数字表示的目标,它是从基本性质上说明组织发展和奋斗的目标、方向与要求,其特点是侧重于质的阐述。 4.管理主体:所谓管理主体,是指那些扮演管理者角色的组织或作为个体的管理者。 5.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诸如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奖金、罚款、福利等,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6.规划:规划,是一种战略性的计划、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较长时间的工作任务的总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和重大措施的设想蓝图。 7.行政组织理论:是德国管理学家韦伯提出的理论,该理论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了权威的类型,归纳了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并概括了官僚制组织的结构。.高层目标:又称最高管理层目标,是指一个组织、部门或单位最高层次的具有战略性、综合性、预见性的目标。其功能主要偏重于决策方面,范围广,变量大,时限长。 9.管理环境:是指社会管理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它是影响 管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10.人际关系学说:是在著名的霍桑实验的基础上,由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创立,其主要观点是:包括工人在内的所有企业成员都是“社会人”; 士气和精神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中除了有“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企业应采用新的领导方法。 11.教育方法:就是指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通过传授、宣传、启发、诱导等方式,提高被管理者的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专业素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 12.管理客体:所谓管理客体,是指那些进入管理主体活动领域的人或物,是管理主体影响和作用并使之发生变化的对象。 二、填空题 1.协调性2.管理目标3.重复性 4.直线组织结构5.计划;决策;组织;控制6.效益 7.要素8.家长制管理9.向量 10.时限11.规律性;指导性;稳定性12.古典管理 13.《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五 14.干什么;怎么干15.德鲁克 三、选择题 1.构成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有((1)(2)(3)(4)) (1)计划(2)实施(3)检查与评价(4)总结与处理 2.“不成熟——成熟理论”属于管理学中的哪一派理论((2)) (1)需要动机理论(2)关于人性的理论(3)关于领导行为的理论(4)人际关系理论 3.按照管理者运用职权的特点而划分的管理类型有((1)(2)(3)) (1)独断型(2)放任型(3)民主型(4)中间型 4.泰罗的代表作是((1)) (1)《科学管理原理》(2)《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3)《国富论》(4)《激励和人》 5.中国封建社会具有代表性的人才选拔制度是((2)(3)(4)) (1)用士、养士制度(2)察举制(3)九品中正制(4)科举制 6.按照目标性质所划分的管理目标有((1)(3)) (1)战略目标(2)定性目标(3)战术目标(4)定量目标 7.制定管理目标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2)(3)(4)) (1)客观性(2)全面与重点相结合(3)统一与灵活相结合(4)难度与适度相结合8.属于法约尔认为的管理的基本职能有((1)(2)) (1)计划(2)组织(3)人事(4)控制 9.按照时间来划分的决策类型主要有((1)(2)(3)) (1)过程性决策(2)阶段决策(3)随机决策(4)竞争型决策 10.属于管理活动特点的有((2)(3)(4)) (1)管理的科学性(2)管理的特殊性(3)管理的双边性(4)管理的层次性 11.设计了生产进度表,并提出“记件奖励工资制”的管理学家是((2)) (1)泰罗(2)甘特(3)吉尔布雷斯(4)法约尔 12.斯托格第和沙特尔等人提出的领导理论被称为((1)) (1)领导行为四象限图理论(2)管理方格理论(3)决策过程理论(4)Z理论 四、判断题 1.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2.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韦伯。(×) 说明:是法约尔 3.管理目标总是具有一定的时间期限,这体现了管理目标的阶段性特点。(√) 4.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是按照目标的时限而划分的目标类型。(√) 5.计划就是为组织的未来确立目标的过程。(×) 说明:在“目标”后加上“和为实现目标设计途径与方法” 6.管理评价是对管理过程及其结果的动态的评价。(√) 7.管理的根本属性是它的协调性。(√) 8.人际关系学说是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 说明:梅奥 9.计划是现代管理的首要职能。(×) 说明:改“计划”为“决策” 10.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著名的期望价值理论。(×) 说明:弗鲁姆(或双因素理论) 1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制定管理目标时应遵循的一项原则。(√) 12.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是根据评价主体划分的评价类型。(√) 五、简答题 1.发挥管理评价功能的条件有哪些? 答:要充分发挥管理评价的功能,要求具备以下的条件: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的评价者队伍;要有先进的评价手段;评价人员要坚持管理评价的基本原则。 2.在管理评价实施过程中控制误差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控制误差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减少评价人员的随意行为,尽量做到规范化,这一点要依靠有关制度和评价集体的力 量来保证。评价人员之间要有相互制约的机制,要对众人的意见作综合处理。第二,要尽可能提高测评工具的信度和效度。第三,要多渠道、多侧面地收集评价资料,确保资料的代表性、真实性。第四,控制评价对象可以控制的要素,使之真实、全面地反映其实际情况。 3.如何正确运用法律方法? 答:正确运用法律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各种法规的综合运用与相互配合;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注意法律方法与行政方法、经济方法互为补充。 4.管理评价过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答:管理评价过程的三个阶段是:管理评价方案的制定,管理评价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管理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反馈。 5.正确运用教育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答:正确地运用教育方法必须注意以下方面:教育方法的形式和内容要有科学性;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脱离各项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运用教育方法;运用教育方法时,应意识到其局限性,必须要与其它管理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6.简述法律方法的作用? 答:法律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运用法律方法可以保证社会运行和组织内部必要的管理秩序;运用法律方法能够有效地调节各种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法律方法可以加强管理系统的稳定性;运用法律方法可以促进管理系统的发展。 7.管理评价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答:管理评价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有: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促进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8.简述教育方法的主要作用? 答:具体来说,教育方法的作用表现为以下方面:教育方法是提高人的素质,从而也是提高各级组织素质的根本手段;教育方法是其它管理方法发挥作用的先导和前提;教育方法是激励人的动机、培养人的责任感和纪律性、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教育方法有利于实现各级组织的现代化。 9.贯彻弹性原则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贯彻弹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结构要注意弹性设计;计划的制定应留有余地,必要时应制定应急计划;要正确区分和应用不同的管理弹性。 10.简述管理评价的主要特征? 答:管理评价具有以下特征:管理评价是建立在事实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判断活动,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认识活动;管理评价是对管理过程及其结果的动态的评价;管理评价必须以管理目标和管理原理为依据。 11.简述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超Y理论是美国管理学家莫尔斯和洛希根据对X理论与Y理论的实验分析研究,基于“复杂人”的理论假设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也称权变理论或应变理论。该理论要求将工作、组织、个人三者做最佳的配合。其理论要点是:(1)人们是怀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的,每个人最重要的是现实胜任感。(2)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3)工作性质、员工素质与组织形态管理方式相适应时,就能激发员工强烈的胜任动机,效率就高,否则效率就低。 (4)当一个目标达成后,可以继续激起职工的胜任感,使之为达到新的目标而努力。 12.制定计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制定计划应遵循以下的原则:计划的制定要紧紧围绕组织的目标,与组织的任务、宗旨相一致;计划是分层次、分部门的,计划要上下左右互相衔接、互相配合,构成一个计划系统;计划应该是积极的,同时又是切实可行的,还要明确、具体、便于考核;计划要体现出弹性和动态性。 六、论述题 1.试述管理决策过程的基本步骤 答:管理决策的过程大体包括以下步骤:掌握信息,积累材料;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集思广益,拟定方案;权衡利弊,拍板定案;认真实施,评估分析。 2.结合实际谈谈管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答:管理教育的意义:(1)管理教育是快速培养大量管理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基本途径。(2)管理教育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3)管理教育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培养一支忠诚的管理干部队伍的有效手段。(4)管理教育是加速管理人员成熟与发展的手段。 3.试述制定计划的一般过程 答:在实际工作中,制定计划的全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收集数据和资料。(2)整理数据和资料。(3)确定目标及其次序。(4)预测可能产生的影响目标实现的未来事态。(5)确立行动方案。(6)通过预算来执行计划。(7)提出和贯彻指导实现预期目标活动的政策。(8)正式部署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反馈修订。 4.试列举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方法,并就某一种方法的优缺点加以说明 答: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方法有:工作轮换、助理制、暂时升迁、管理课程培训、敏感性训练等。 5.试述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及其贯彻要求 答:所谓人本原理,是指现代科学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进而提高管理功效、实现预定目标。 要贯彻好人本原理,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应把握好以下主要方面:(1)任何一个管理者,首先应当确立科学的关于人的正确看法。(2)社会主义的现代管理者,应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科学观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坚持用人的原则,提高用人的艺术。(3)贯彻人本原理,从宏观方面或从根本上来说,应当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将其作为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6.结合实际说说,管理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答:管理人员的素养包括以下内容:政治思想素养、道德品质素养、知识技能素养。 7.试述动态原理的科学内涵及其贯彻要求 答:所谓动态原理是指管理者要牢固树立动态观念,充分注意系统内外条件的变化,把握其动态特性,注意在动态变化过程中收集信息、注重反馈、及时调控、保持弹性,以便及时适应客观事物的各种变化,有效地实施动态管理,达成预定的管理目标。 动态原理的实质在于管理是一个动态系统,管理过程就是由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动态活动过程。要正确地贯彻动态原理,管理者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发展地看待物质世界,历史地观察人类社会,动态地进行组织管理。要正确地贯彻动态原理,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努力建立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改善科学管理的条件。要正确贯彻动态原理,管理者还必须锐意改革,勇于创新。 8.试述管理人员的主要选用方法,并就某一种方法做简要说明 【基础英语离线作业答案】推荐阅读: 英语写作离线作业必10-19 英语基础练习题及答案11-03 南开大学离线作业英语09-06 基础会计作业2答案02-28 2022护理学基础作业答案06-28 零基础英语:零基础如何学英语05-28 英语专业考研基础英语04-07 北外基础英语03-07 基础英语翻译06-14《管理学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