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读后感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精选8篇)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 篇1

想填补理性的缺掉,读理性的书并不是没法忍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欠好谁是因谁是果。辩证地说,是互为因果,彼此影响的吧。是以,借着公共课教员留功课之名,读了《黑格尔法哲学道理》一书。

固然,前几年翻阅过叔本华《人生的聪明》,但读得其实不专心。也读了《论语心得》、《庄子看人生》等对中国传统哲学通俗解读的书,但真正读哲学类的册本,《法哲学道理》应当算是第一本。固然,法哲学并不是哲学的焦点。

不管是不是读过,《法哲学道理》都是法学学子耳熟能详的。对我这个非正规军来讲,也久闻年夜名。前段时候看《产权与法》,作者以《法哲学道理》的思惟论证产权的地位与意义,也指出了《法哲学道理》一书的某些局限性。好比,黑格尔抱负的幻灭致使其晚年起头追求普鲁士当局的认同,为统治阶层供给理论支持,抛却了部门本来的主张,恰当逢迎统治阶级的需要,以确立黑格尔哲学的正统地位,更好地推行黑格尔的思惟,间接实现其理想。有着如许的讲解作根本,在必然水平上避免了我对经典著作的全盘必定。

初读《法哲学道理》,读到脑壳抽筋。真的是。没有哲学著作的浏览根本,没有黑格尔思惟的系统铺垫,在哲学思惟的汗青长河中,生生截取一段去体悟,不管从主不雅仍是从客不雅来说,都不是件轻易的事。好在,对峙读完了引论,进入具体的阐述,感受稍好些了,有些可以经由过程上下文理解个年夜概,但仍有很多不懂的处所。

感慨哲学年夜师聪明的脑筋。我理解起来都费力,即使千方百计与现实糊口成立联系,也没法参透那些看似高屋建瓴、虚无缥缈、平空架构的思惟系统。在此,这几个四字词语绝没有贬义。思惟简直是虚的,固然看不到摸不着,却并不是对现实糊口没成心义。相反,意义重年夜。试想黑格尔在成立如许的思惟系统时,又该有如何的理智与思惟。

逻辑的周密,论证的严谨,使人叹服。也许哲学自己便具有如许的特点,也许由于黑格尔自己是逻辑高手。看似无关的抽象法、道德、伦理,看似风马不接的契约与犯警,作者可以或许发现它们背后的联系,阐述中一环紧扣一环,令人感觉多一环嫌多,少一环又显不足。

给我感到较深的是,经由过程读《法哲学道理》,我看到了很多本来习觉得常的概念、现象背后的工具。在此之前,从未想过刑法存在的意义事实是甚么,为何要由国度来履行。透过黑格尔得知,由于犯法背背了社会的遍及意志而不纯真是小我的特别好处或说特别意志,也是以,应由代表遍及意志的国度来履行。曾,有人质问我,公事员缔造了甚么价值?成天也不缔造经济利润,却要拿着人平易近的税款。若是我在那之前读过黑格尔,是可以给出谜底的。诸如斯类的感到与发现,纷歧而足。更主要的是,这本书开导我,要看到现象背后的工具,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固然,一年的研究生教育使我起头追求表层以下的工具,但读哲学书,使我的思惟,又有了进一步发掘的可能。自我感受,熟悉又有了上升。

也有不解,最较着的是黑格尔对国度的阐述。在黑格尔看来,国度是伦理精力的同一,是理念,是最高阶段。看到如许的逻辑放置,我不管若何没法将其内在与外延掌控住。黑格尔所谓的国度,究竟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念,与实际中的国度毫无联系,仍是成立活着俗意义的国度根本之上,是一向令我猜疑的问题。直到读完全书,才模糊感觉,他的国度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实际糊口中还没有实例。进一步说,我至今思疑这类伦理精力同一意义上的国度,是不是犹如共产主义一样。某日,在校园巧遇法理教员,切磋这个问题。他一语惊醒含混着的我。“黑格尔说的国度相当于神。”他还说,黑格尔的这类国度思惟对厥后的纳粹统治发生了必然的影响。如斯,些许释怀。

也看到了些我想固然的汗青局限性,或说“封建遗毒”。好比他说文明国度要成长,可以经由过程征服不文明国度;本钱的逐利到必然阶段必需并且该当开辟海外殖平易近市场,还提到对没成心志的族群,可以奴役等。初读令我不解,但想到他所处的情况,也就一读而过了。况且,人无完人,即便是如斯伟年夜的人物,也不克不及不许可人家白玉微瑕。至于各路人等对黑格尔的批评,也不足以成为否定其全数思惟的来由。究竟结果,至今我们仍在读黑格尔,仍在接收其思惟中的可取的地方。

偶尔的机遇,得知马克思写过《<黑格尔法哲学道理批评>导言》,读过黑格尔,觉得马克思会从那些我觉得的糟粕入手开批,成果证实,我的道行差远了,年夜家就是年夜家,从整体上进犯其思惟的内核,明显更胜一筹。

原打算明天将来重读《法哲学道理》一书,但那日教员说昔时他的导师,一名曾写过关于《法哲学道理》专著的学者,不建议他读。缘由不明。我接管了我的教员的建议,读过一遍,能接收几多算几多。若是未来真的还感乐趣,再读。后面这句,是我想的。哲学能熬炼人的思惟,这是无庸置疑的。很多人堆集到必然水平便起头读哲学,固然,我算不上这类到达必然高度的人。但笨鸟先飞早入林,恰当的读些哲学,对我是有益的。也但愿将来几年,能静下心,再读哲学。

篇二:黑格尔哲学读后感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卓越代表,在近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8世纪末,法国爆发了震动全欧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德国影响非常之大,它迫使德国各部(包括普鲁士在内)的统治阶级不得不进行某些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是,软弱无能的德国资产阶级根本没有力量用革命的手段从封建主手里夺取政权。德国国家政权仍然保持在贵族手中。当法国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革命行动愈趋激烈,斗争规模愈益扩大的时候,害怕人民更甚于害怕封建势力的怯懦的德国资产阶级,立即吓得匍匐于普鲁士国王的座下,和封建贵族妥协,反对法国革命和本国人民革命了。这时的德国资产阶级固然对封建势力有些不满,在政治上、经济上有一定程度的进步耍求。但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对革命对人民群众的畏惧和憎恨,对封建势力、地主贵族的屈从和妥协,却使得它变成一个愈来愈反动的阶级了。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资产阶级所走的道路,就只能是一种在贵族、封建主领导下,由君主政权实行的从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地主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更加痛苦。

黑格尔的哲学就是这种处于特殊矛盾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进步和反动相互交织的特征,在黑格尔哲学上的反映就是他的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方法的矛盾。

黑格尔诞生在斯图加特的一个高级官吏的家庭,曾在图平根大学读书。大学毕业后,黑格尔当过几年家庭教师,在班堡做过报纸编辑,在纽纶堡做过中学校长,后来做了海得堡大学教授。1818年应普鲁士政府的聘请祖任了柏林大学的哲学讲座。黑格尔成了普鲁士王国的官方哲学家,他的哲学体系高踞着普鲁士王国国家哲学的地位。? 黑格尔对普鲁士君主国家极尽其吹捧颂扬之能事,说“国家存在就是神在世界上的庄严的行进”,在普鲁士国家中自由已经实现,理性已成为现实,因此,他认为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应该永世长存。他认为贵族是社会上第一等级,国家政权应该交给贵族管理。

黑格尔又是私有财产的辩护者,他认为只有私人所有制才是合理的,法权应当保护市民社会的私有制。他认为资产阶级可以参加国家管理,但是有限制的。

黑格尔一方面拥护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容许资产阶级参加国家管理;另一方面又维护等级制度,把贵族看做国家的第一等级,反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正如马克思说的:“黑格尔希望有中世纪的等级制度,但是要具有现代立法权的意义;他希望有现代的立法权,但是要披上中世纪等级制度的外衣。这是最坏的一种混合主义”。(《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一卷864页)黑格尔的这种看法不仅反映了他在社会政治观点上的矛盾,也是他的哲学思想上的矛盾的社会根源。

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认为有一种永恒存在的世界精神,是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现象的基础。一切现实事物都是从世界精神派生出来的。他把这种世界精神叫做“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黑格尔所说的“绝对观念”,“绝对精种”不是别的,不过是把人由客观现实中抽象得来的概念从人的头脑中独立出来,加以吹胀、夸大,变成脱离物质的神圣的绝对物。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运动、发展之中的。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最初,“绝对精神”完全处在自身之中,以纯粹抽象概念的形式完成了自身的逻辑的发展;然后,它

使自己“异化”,即向外转化为与自己不同的物质性的东西——自然界,在这个阶段上,“绝对精神”没有意识到自己;最后,“绝对精神”在人的身上达到了自我意识,于是它就摆脱了“弄化”的形式,而回到了自己本来的形式——精种的形式。因此,“绝对精神”的发展,就是“绝对精神”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黑格尔哲学的整个体系也就是按照“绝对精神”的发展阶段而分为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由上可见,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象宗教上的“上帝”一样,是世界万物的创造主,实际上,它就是用哲学语言来称呼的“上帝”。费尔巴哈曾说黑格尔哲学是“理性化了的神学”,这是完全正确的。

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是他哲学的保守的反动的一面;不过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中,也贯穿着一种极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辩证法。黑格尔哲学之所以有辩证法这一重大成就,不仅是因为它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进步要求,而且也由于黑格尔拥有的自然科学材料比他的前辈要多得多。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 篇2

个体的自由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一个最基本的追求。但对于自由的本质, 人们却很少去探讨。如果对自由的概念不明晰, 就去追求自由, 这必然会一无所得。所以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受到世俗生活的束缚, 处于一种不自由的状态。黑格尔在其著作《法哲学原理》中, 对意志和自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阐述了意志发展的三个环节, 把自由归结到了意志的范畴。他认为, 就像重量是物体的根本规定一样, 自由是意志的根本规定, 自由的东西就是意志。只有意志才拥有自由。同时, 自由只有作为意志, 作为主体, 才是现实的。

一、意志与自由的辩证发展三个环节

黑格尔对意志和自由的分析不是孤立和静止的, 而是通过动态的发展环节, 在与整体的联系中演绎意志和自由的概念。他认为, 意志的发展经过了三个环节, 从而也对应着不同形式的自由。只有充分认识意志发展的三个环节, 我们才能充分了解意志和自由的本质。

(一) 纯无规定性的意志——抽象的自由

黑格尔认为, 意志发展的最初环节是一种纯无规定性的状态。在这个环节中, 意志的各种规定性都被超越。所有出于本性、需要、欲望和冲动而存在的限制都被消除了。在这最初的阶段, 意志没有任何的限制和规定性, 处于一种没有任何约束的状态。这是意志的最初状态, 否定一切限制和规定, 完全没有束缚。所以意志具有可以从其自身中设定的每一个规定性中抽象出来的绝对可能性, 具有从一切内容和界限中越出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 意志能够抛弃所有特殊性和规定性, 而达到一种纯意志的状态。一切表明个体性或特殊性的规定和特征都不存在了, 个体与个体之间不再存在区别, 成为一个无性质的统一体。意志此时就是一种抽象的意志。意志在这最初状态中所具有的自由就是否定的自由, 能够使其摆脱一切东西的束缚, 放弃所有目的, 不受任何事物的限制, 从而达到一种不受任何束缚的状态。

因此要获得自由, 意志就要打破一切规定和限制。由此可以看出, 这种否定的意志只有在破坏一切规定和限制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只有在否定所有约束中才体会到自己的绝对自由。“对否定自由的自我意识正是从特殊化和客观规定的消灭中产生出来的。” (1) 因此, 当一切特殊性和规定性都不存在的时候, 自我意识这种主体性也随之丧失, 从而促使意志向第二个环节发展。

(二) 特殊化的意志——任性的自由

第一个环节中, 意志摆脱一切规定性的最终结果是失去了主体性。意志在越出一切特殊性和约束性的同时也抛弃了自身。没有任何限定, 实际上主体性就不存在了, 这是意志在第一环节存在的无法避免的矛盾。因为一旦设定自身, 获得主体性, 必然设定区别, 与意志希求无规定性相冲突。因此, 在第一环节中, 意志最终会失去主体性。理性必然促使其继续发展过渡, 重新找回自身。意志获得主体性的方式就是设定自身, 给自身以特殊性和规定性。

意志通过把自身设定为一个特殊的东西, 给自身以规定性, 就设定了差别、区分。于是意志开始进入到一般的定在, 由此重新获得主体性。同第一个环节一样, 意志在此时的自由也是一种否定的自由——扬弃, 即对第一个环节中纯无规定性的扬弃。所以, 第二个环节是作为跟第一个环节相对立的环节而出现的, 这也是意志发展的必然。这个环节实际上对应着两种不同性质的自由。一种是否定的自由, 即对纯粹普遍性或者纯无规定性的否定。另一种是肯定的自由, 通过设定一种规定性作为自身的规定, 是对这种规定性的肯定。然而, 这种最初的对规定性的肯定是具有偶然性的。因此, 这种自由又可被称作任性的自由, 即对各种规定性选择的偶然性。

虽然第二个环节中包括两种性质不同的自由, 但它仍然不构成自由的全体, 和第一个环节一样, 是片面的。在无规定性中, 自由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自由必须要有一个主体, 失去了主体, 自由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但是,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如果彻底否定了第一个环节, 那么在第二个环节中, 意志设定特殊性和规定性, 实际上是把自己投入到一个新的牢笼当中。第二个环节意志重新设定限制和规定性, 就是在求得主体性的同时又失去了自由。所以, 这一环节的意志和自由仍然是不完善的。理性必然促使意志继续向第三个环节发展。

(三) 真正的意志——具体的自由

具有自我主体性的意志只有通过反思自身的特殊性, 并意识到自己具有普遍性才可以成为真正的意志。也就是说, 意志仅仅意识到其个体性或特殊性是不完满的, 不能称之为真正自由的意志。当且仅当它通过反思其特殊性和规定性而意识到其普遍性, 并且将自身设定在特殊性和规定性之中, 它才成为真正自由的意志。这一过程在第三个环节中得到了实现。

意志在自身中对其特殊性和规定性进行反思, 又回到普遍性。通过反思, 意志知道这种规定性是它自己的东西, 这种可能性和规定性是自己设定的。各种规定性也只是一种单纯的可能性, 自身完全可以不受这种可能性的约束。而自身之所以在其中, 只是因为自己把自己设定在其中而已, 自己仍然具有从一切规定性中越出的自由。所以在最终环节中, 意识知道自己是普遍物, 具有从一切被规定的东西中抽象出来的可能性, 同时也具有个体性和特殊性, 知道自己是具有特定对象、内容、目的的特殊物。具有主体性的意志通过对自己的特殊性进行反思, 坚持自我主体性的同时又意识到自己的普遍性, 从而使特殊性和普遍性达到统一。因此意志发展的第三个环节是前两个环节的统一。意识发展的最终环节就是意志在规定自己的同时仍然坚持其为普遍物。从而既具有普遍性, 又具有特殊性和主体性。这是意志发展的最高阶段。

真正的自由也是一样, “自由既不存在于无规定性中, 也不存在于规定性中, 自由同时是它们两者。把自己完全局限于一定事物的意志是固执者的意志, 他不具有这种意志时, 就感到不自由了。但是意志是不受某种局限的东西约束的, 它必然要越此前进, 因为意志的本性不是这种片面性和约束性;至于自由是希求某种被规定的东西, 但却在这样一种规定性中:既守在自己身边而又重新返回到普遍物。” (2) 此真正的自由并不是能够摆脱一切限制和束缚的抽象的否定的自由, 也不是偶然将自己设定在某一规定性的任性的自由, 而只能是这样的, 即自己将自身设定在自我规定的特殊性和规定性之中, 同时又意识到一切规定性是自我规定, 自己具有摆脱一切束缚的能力。

这样, 意志与自由的本质就在这三个环节的辩证发展中得到了阐释。因此意志和自由是不可分的, 是一体的。

二、结语

意志与自由这两个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只有将两个概念统一起来把握, 才能使我们对意志与自由有更深入的认识。黑格尔的意志与自由观实际上否定了两种片面的自由观。一种是否定一切, 冲破一切规则限制的否定抽象的自由;另一种是任性选择, 为所欲为的盲目的自由。所以, 否认约束, 视一切规则规定为自由障碍的自由观是错误的。破除了一切束缚, 一切规定, 自由也就失去了意义。然而, 任性妄为, 不通过理性对冲动和各种选择加以指导, 必然会被欲望奴役, 丧失自由。因此只有通过理性的指导, 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参考文献

[1]黑格尔 (著) , 范扬, 张企泰 (译) .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

[2]洛苏尔多 (著) , 丁三东 (译) .黑格尔与现代人的自由[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8.

读《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篇3

侯著指出,黑格尔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但在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中却包含着宝贵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包含着关于历史必然性、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关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关于必须把历史当作整体来考察等等合理的思想和天才的猜测。

黑格尔搜集了大量丰富的历史材料,运用辩证的方法,力图撇开历史现象的外在的、偶然的联系,深入到历史过程的内部,从中找出历史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以把握整个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因此,黑格尔的思维方式是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的。他通过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分析,断定在以个人意愿和动机为指南的个人的行为后面隐藏着某种力量,从而提出了揭示历史事件的“最终原因”的问题,这是一个功绩,尽管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作者在本书中还对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的地理基础、关于人民群众和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关于国家、关于宗教改革等思想、以及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基督教会的批判、对法国革命的态度等等进行详尽的考察。尤其是黑格尔关于伟大人物的特点之议论,关于伟大人物同时代和民族的相互关系的论述中,有不少相当精采的思想。

黑格尔这些包含历史唯物主义萌芽的合理思想,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曾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当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历史观方面的伟大变革,使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相形见绌,所以,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一般说来,历史哲学所提供的东西非常之少”,“在这门科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向前迈了最大的一步。而黑格尔在这里则已经老朽不堪,成了古董”(《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第351页)。侯著认为,列宁这个著名的评语的本意,并不是否认黑格尔在为正确地理解人类历史作好准备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更不是否定研究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必要性。正是列宁,认为在《历史哲学》中有些地方“接近历史唯物主义”,尤其在绪论中“在问题的提法上有许多精采的东西”(同上)。而恩格斯说过,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尽管他的历史哲学中有许多东西现在在我们看来十分古怪,如果把他的前辈,甚至把那些在他以后敢于对历史作总的思考的人同他相比,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还值得钦佩。”(《马恩选集》第二卷,第121页)

侯著通过对黑格尔历史观方面的先驱者们的观点进行考察后指出,黑格尔以前的资产阶级学者,如意大利的维科,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德国的赫德尔、康德、费希特等等,都曾经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方面作出过不同方面的贡献,他们无疑对黑格尔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他们都未能达到黑格尔历史哲学那样的高度。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确实可称为是马克思主义以前对社会历史所作的最高概括。它充满时代气息、浸透时代精神,而又具有深深的时代和阶级的烙印。它是一面镜子,准确地反映着黑格尔所代表的阶级和他所生活的历史时代。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产生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经济上和政治上极端落后的德国,却又处于法国革命席卷整个欧洲的国际环境下,加之它是黑格尔晚年在思想上达到高度成熟时的著作,因此他的革命的辩证方法和保守的体系之间的矛盾也就显得更为尖锐、深刻。在黑格尔成为普鲁士国家的官方哲学家之后,才开始讲授的这部历史哲学讲演录中,随着整个欧洲和德国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他个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政治立场的向右转,他思想中的保守成分增加,他的辩证思想的不彻底性也更加突出,并出现了一些从前未曾有过的消极情绪和反动观点,如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对普鲁士封建国家制度的赞扬和欧洲中心论等等。正如黑格尔自己在《法哲学原理》中说过的那样,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不能超出它那个时代。黑格尔也没有跳出罗陀斯岛!

黑格尔哲学经典语录 篇4

2、世界上真正的悲剧不是正确与错误之间的冲突,而是两种正确之间的冲突。

3、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4、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5、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没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有所成就。

6、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

7、人类是地球上的匆匆来客。

8、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联。婚姻是具有法定好处的伦理性的爱。

9、有生命的自然事物之所美,既不是为他本身,也不是有它本身为着要显现美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的眼睛得到满足。

10、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11、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坚信理性,信任自我,并坚信自我。

12、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13、存在即合理。

14、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15、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16、理论何等强大,就何等狡猾。

17、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18、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19、熟知并非真知。

20、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21、民务必体会到宪法是自我的权利,能够落实到实处。否则,宪法就只是徒有其表,不具有任何好处和价值。

22、与所爱的人长期相处的秘诀是:放下改变对象的念头。

23、太阳下方没有新事物。

24、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

25、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26、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27、通常的人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就信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他的不自由恰好就在任性中。

28、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资料的灵魂。

29、真理诚然是一个崇高的字眼,然而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如果人的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则其心潮必将为之激荡不已。

30、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1、在一个深刻的灵魂里,即便是痛苦,也不失其之美。

32、民族不是为了国家而存在的,民族是由国家创造的。

33、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

3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35、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36、无穷的好心情,不是取笑,不是嘲讽,不是讥诮。只是从无穷的好心情的高度你才能观察到你脚下人类的永久的愚蠢,从而发笑。

3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8、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39、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40、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41、世上任何卓越的成就都缺不了热情。

42、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产生在善恶之间,而是出于自与两难之间,是两种合理性的碰撞。

43、一个罪犯的犯罪思想比天堂里的奇迹还要伟大!

44、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45、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

46、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47、人类从历史里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没有学到任何教训。

48、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洁白。

49、假如不能说每个丈夫觉得他的妻子美,至少可以说每个未婚夫都觉得他的未婚妻美,而且世上只有她美。

50、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善的冲突。

黑格尔的印度哲学观 篇5

黑格尔对印度哲学是如何评价的,从学理上来说,其评价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本文认为黑格尔对印度哲学作出评价的理论依据就是其对哲学是什么的理解.印度哲学具有与宗教合一的特点,因此,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的`考察也构成了黑格尔理解印度哲学的一个向度.本文揭示的是黑格尔对印度哲学评价的学理基础及其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对印度哲学的评价.

作 者:申淑华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 “”(34) 分类号:B5 关键词:潜在   发展   具体   宗教哲学   特殊性   普遍性   灵魂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 篇6

摘要:黑格尔的音乐哲学是其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思辨哲学由此成为他解决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的重要范畴.黑格尔对艺术的诠释以形而上学与辩证为基础的论证方式,构成了他阐释音乐的独特视角与方法,同时也意味着他受哲学思辨的构架而忽视了其他形成音乐艺术及其演变发展的诸多因素.如果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具有内容意蕴,即内容与形式从来就不该被二元性思维所规定,以此作为论证内容存在的合法性以及重新审视面对音乐的审美方式,则具有其理论反思的价值.黑格尔对于理想音乐的美的本质的审美判断,调和了音乐美学中形式主义与反形式主义长期以来的论争焦点.他对形成于古典主义的性格范畴及浪漫主义器乐形而上学的创作趋势的质疑,显示出对音乐现代性的批判预见.

关键词:黑格尔;《美学》;音乐哲学; 审美;辩证性

对于当代美学而言,黑格尔的《美学》经受着双重忽视.一方面,黑格尔的艺术分类因形而上学的基础预设而遭到责难;另一方面,他对艺术提出的历史性发展原则因概念性的框架限定也令人怀疑,因此他的理论经常作为过时的荒谬陈述[1](152).应该指出,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决定了他对美的定义从抽象的理念出发的缺陷,但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他对音乐的阐述凸显了其作为艺术的本质特征①,正如阿多诺所言:“黑格尔的精神形而上学试图通过确定其理念的作法,使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得到某种具体化……并非任何存在都是精神,艺术是一种存在,由于其构形本质而成为精神性的.”[2](163)艺术哲学表达的是美的理念的具体化过程,《美学》将音乐艺术置于哲学体系的整体框架中,了解音乐在黑格尔哲学与艺术哲学中的特定身份之后,把握他的音乐思想如何对西方音乐史事件做出的审美判断,从而提出他的思想对音乐现象判断的有效性,将是本文试图要探讨的.

一、作为精神哲学的音乐艺术

黑格尔的哲学构架继承古希腊哲学中斯多葛学派的三分法,旨在阐述“绝对精神”如何从抽象的概念上升为具体真理的过程,他的全部哲学就是对绝对精神发展和运动过程的描述[3](558).在艺术阶段,绝对呈现于意识的形式是直接的和感性的,是对感性客观事物本身形式的认识.而宗教的意识形式是观念,它脱离艺术的客体性而转向主体的内心生活,把情绪等内在主体性作为基本要素.按照黑格尔的划分,比宗教更高一级的哲学领域,则通过自由思考掌握在宗教阶段还仅是主体情感和观念的内容.黑格尔以辩证的方式阐述绝对精神,他认为艺术和宗教在哲学阶段获得统一,艺术作为他的哲学体系必要的构成部分,被赋予了揭示心灵最高旨趣的特定身份,通过特有的感性观照的形式显现内在的意义.艺术作为精神哲学中绝对精神自由呈现的最初形式,这种形式是对感性客观事物直接的和感性的认识和观照.他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4](142),艺术的美通过外在的感性形式显现理念,是理念自身的特殊化、具体化.艺术以特有的感性观照的形式显现内在的意义,美的本质正是通过概念与个别现象的统一而得以揭示.

美的理念是呈现差异面的整体,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展示各种艺术类型.黑格尔对于艺术类型的划分不仅揭示了这一概念的具体化,同时将不同的艺术类型置于历史的整体发展中,因而,他对艺术的把握体现出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关于艺术类型的划分,黑格尔指出,并非外因所致而是由概念这一整体自身分化而成.所有的艺术类型其根源都是理念,理念借助于这些艺术类型达到表现,成为现实的艺术作品.理念或内容作为外在形象的内在意义透过外在形象而展示自身,理念或内容的深度与完整需要形式显示出缜密与丰盈;反过来,形式的缺陷或形象的粗陋则直接影响理念内涵的表达.

黑格尔将艺术划分三种不同类型,即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不同的艺术类型显示外在表现与内在意义之间的亲疏关系.由绘画、音乐及诗所构成的浪漫型阶段,内在意义经历了此前阶段感性因素的充分表达,从外在的客观世界回返精神本身.在这种返回过程中,伴随表现方式作用的衰微,物质材料作为精神的媒介与具体的精神之间重新出现分裂.因此,这一艺术阶段的内容意蕴越出与材料形成的外在统一而显示出一种精神存在.绘画的线条与色彩等诸因素仍持有外在物质材料的客观性,而音乐与诗两种艺术,虽均以声音作为表现因素,但声音材料在这两类艺术中的作用却是不同的.黑格尔认为,在诗的阶段,声音作为符号直接向主体投射形成观念和概念.在这一意义上,诗艺术由于声音作为符号本身没有意义而成为“超越艺术的艺术”;音乐中的感性因素——声音——符合精神回返自身的要求,并且正因为声音相对其他物质材料更具观念性的特点,音乐成为诸艺术门类中最自由的表达.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 篇7

一、存在与思维间具有同一性

1、绝对观存在的自我同一

以绝对思维中的自我发展为着眼点,了解精神与自然不同形态的统一性,是黑格尔提出的哲学必须完成的任务。此意义上,其撰写的《精神现象学》中阐述:所有问题的重点在于,既要将真理或真实事物认识和叙述成实体,其认识与叙述本身也是主体。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细致分析此思想:就哲学意义而言,真理是思想与自身的结合。思想的客观性表现为:既是人类思想,也是事物自身以及对象性事物呈现出的本质。黑格尔的理念中,绝对观念借助自然属性体现自己,而后又体现出精神形式,进而实现自我同一、自我认识。其并非是单纯的自我等同,而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属于矛盾的同一。

2、存在与思维间能够转化

黑格尔指出,存在与思维不是相同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它们彼此依存、彼此独立,当满足某种条件时,两者可以实现相互转换。此思想是基于唯心主义前提下进行分析的,其蕴含着辩证法因素,且体现在其哲学体系的各个环节中。黑格尔的精神哲学、自然哲学、逻辑学,对“绝对观念”发展的逻辑、自然以及精神等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此三阶段深刻的阐述了思想与存在间的相互转换过程。关于客观和主观(存在与自然)思想的彼此转化,黑格尔指出“人们思想中认为客观与主观是相对且始终不变的,事实上并非如此,两者可以实现相互转变。”

3、思维可以印证存在

黑格尔认为,思想可以阐述事物的本质。由于思维是体现在所有记忆、表象中。通常而言,思想是存在于所有精神活动、欲望、意志中的事物。当思想认识成为所有精神与自然事物的共性时,它就成为控制一切的前提性条件。以此为基础,黑格尔认为事物与思想间并非是绝对矛盾的,思想既是人类思想,也是对象本质或事物本身。

4、存在与思维有差异的同一

黑格尔不赞同形而上学的思想理念。在分析存在与思维同一性的相关问题时,他阐述两种性质各异事物的同一性,既形而上学的同一性、辩证与抽象的同一性以及具体的同一性。他重点提出“正确认识同一的真正内涵,是特别重要的事。为实现此目标,不能将抽象同一与同一单纯的理念相混淆,当作是排斥所有差异性质的同一。导致所有坏的哲学明显区别于真正哲学重点所在。”黑格尔提出的同一性,并非是无差别、抽象、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的同一,而中矛盾复杂的、有差异性的、具体的、辩证的同一。

二、认识论与本体论间具有同一性

黑格尔提出的存在与思想具有同一性,其基础是“绝对精神”。而绝对精神既是存在主体,同时也是思维主体,因此存在与思维间具有同一性。“绝对精神”不但是主体了解世界而进行的思维运动,也是本体建立并发展世界的过程。所以存在与思维具有的同一性,是同时在本体论领域与认识论领域中实现同一。

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并非人类精神或个人精神,而是世界与人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根据黑格尔的理论,“绝对精神”体现出绝对性,其原因在于它不但高于存在、客体、思维、主体,也涵盖上述因素,是全面涉及客体与主体、存在与思维的更高层次的存在,其是所有认识与创造活动的主体。因此绝对精神是存在与思维间同一性、认识论与本体论间同一性的前提与基础。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逻辑学、认识论、本体论三者间存在的同一性,其既体现在内容与对象上,也出现在结构上,进而在哲学方面也要实现三者之间的同一,让西方哲学体系与西方哲学内容在存在与思维上实现同一。为实现此点,黑格尔指出一定在研究与探讨西方哲学时运用逻辑与历史同一的方法。

三、逻辑与历史间具有同一性

逻辑与历史具有同一性,包括两方面意义。其一是逻辑的内容与历史的内容存在同一性;其二是研究逻辑与研究历史的方式具有一致性。黑格尔在哲学史、逻辑学、认识论、本体论等著作中对其运用的方法论原则进行分析。

1、逻辑与认识方法体现出逻辑与历史的同一性

黑格尔指出,按照逻辑发展的阶段,认识方法的发展阶段也相同,即正题阶段、反题阶段、合题阶段。以此方法分析逻辑与历史之间的同一原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念的历史格局就此建立起来。在其哲学体系中,“绝对精神”是根据正、反、合的运动节奏与固定格式进行发展:正、反、合的三个阶段分别对应逻辑、自然、精神三个阶段。按照逻辑与历史之间同一性原则将三个阶段进行分析,进而建立起黑格尔哲学最著名的三部曲:逻辑学、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

2、哲学结构上彰显出逻辑与历史间具有的同一性

黑格尔既根据正、反、合等不同阶段建立起哲学体系,在结构上彰显出逻辑与历史间的同一性,在各个部分的内容分析上也体现出三段式的分析方式,让精神本身、历史范畴、自然范畴和逻辑发展保持一致。在自然哲学领域中,黑格尔指出自然发展同样遵循“正-反-合”的过程,即先机械性而后物理性、再后有机性的发展过程。在最后的有机性阶段的论述中,分析自然领域中地质、植物、动物等三种有机体的发展过程,而后分析人类的发展,彰显出人的精神意识,黑格尔的哲学也从自然哲学逐步发展到精神哲学层面。在精神哲学理念中,包括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与绝对精神(绝对意识)三个阶段和过程。因此关于西方哲学意识形态及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黑格尔认为精神哲学可以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如美学、哲学史、宗教哲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等。

四、结束语

黑格尔提出的思辨同一性哲学理论,其为分析西方哲学体系中“形而上学”思想提供视角。此理论既是黑格尔构建哲学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对哲学体系具有支撑作用的骨架,也是西方哲学体系历经发展后的目标和归宿。黑格尔指出在理论形态中构建起认识论与本体论之间的辩证统一,在途径上研究逻辑与历史间具有的统一,进而建立起精神、历史、自然间的统一。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存在与思维、认识论与本体论、逻辑与历史的相关理论,在西方哲学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平.矛盾学说:对立、同一性、非同一性——以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阿多尔诺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2]吴晓明.黑格尔法哲学与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哲学奠基[J].天津社会科学,2014(01).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 篇8

我国学术界研究黑格尔哲学已有较长的历史,无论是解放前后,对外国哲学家的研究,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以外,黑格尔哲学当推首位。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在本世纪初传入我国的。解放前,我国翻译出版黑格尔本人的著作极少,大概只有《历史哲学》出过两种译本,其余多系国外黑格尔研究著作的译介。但解放前全国主要报刊发表的有关黑格尔哲学的文章却不少。仅据三十年代的统计,十年间就有六十七篇。如果按《黑格尔哲学论丛》附录的一九五一至一九八一年关于黑格尔哲学论文索引计算,减去动乱的十年,二十年间发表的论文计一百四十篇,十年的平均数是和三十年代发表的论文总数相差无几的。可见我国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是有相当的历史基础的。

建国以来,特别着重于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基础工作,即努力翻译出版黑格尔本人的著作。到目前为止,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逻辑学》(通称《大逻辑》)、《哲学全书》第一编《逻辑学》(通称《小逻辑》)、第二编《自然哲学》、第三编《精神哲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政治著作选》,还有部分通信等,都已翻译出版或即将出版。以上译著,占全部黑格尔著作的百分之六十二。这已经为出版中译本《黑格尔全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解放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从文章方面来看,解放后至六十年代中期以前,侧重于介绍黑格尔哲学思想内容的文章较多。这对于开展黑格尔哲学的研究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介绍其实是力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黑格尔哲学重新审察,总是和评价结合着。在学术讨论方面,从六十年代起,曾比较集中地讨论过黑格尔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理论。

但是,这段期间的研究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在过去的哲学史研究中,存在着以哲学家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决定评价的片面性。黑格尔的世界观是唯心主义的,政治立场又被斯大林错误地定为是德国贵族对法国革命的反动,这样一来,对黑格尔哲学的评价就难免有失于过多地否定的偏颇。事实说明,对于历史上的哲学家,特别是象黑格尔这样的辩证法大师,如果自己没有掌握辩证法,而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去对待,那是不可能作出正确评价的。

近几年来,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又出现了方兴未艾的景象,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除了老一辈研究黑格尔哲学的知名学者外,又涌现了一批中、青年研究工作者。

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以往比较偏重于概括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从中吸取了那些“合理内核”。结果,在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同时,却在某些方面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未能充分注意从总体上全面地研究黑格尔的全部学说,因而也不能真正说明黑格尔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的重要地位。这种状况,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了。例如,以往人们没有充分注意到的黑格尔的劳动观点、异化理论、实践学说、美学思想,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等,都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则着重于说明黑格尔的思想与早期马克思的学说的关系,从而更能科学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现在人们也开始注意深入考察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个概念,如“反思”、“实体”、“扬弃”等概念,都有专文作分析。黑格尔哲学中难度较大的范畴学说,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问题再次提了出来,发表了新的见解,开展了讨论。还有,对黑格尔的自然哲学,过去因为没有中译本,人们是比较陌生的,现在随着中译本的问世,这方面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

总的来看,近年来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已经出现了全面展开的势头。对于这样一个哲学史上建立了最为庞大的哲学体系的哲学家,如果不对其体系的各个方面都作出深入的考察,仅在某些方面去研究,是难于取得真正成果的。因此,现在出现的势头,应当说是真正科学研究的开端,是令人鼓舞的可喜现象。

自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传入我国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其研究一直经久不衰,而且愈来愈发展,其根本原因,我们只能从黑格尔哲学所体现的基本精神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中去寻找。

研究黑格尔哲学,首先应有一个正确的基本评价为总的指导。过去我们在这方面不甚明确,由于“左”的倾向在哲学史研究中的影响,对黑格尔哲学一直未能形成正确的基本评价。比如,有的哲学史书籍引证恩格斯说的:“黑格尔本人,虽然在他的著作中相当频繁地爆发出革命的怒火,但是总的说来似乎更倾向于保守的方面”。(《马恩选集》第四卷,第216页)便认为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倾向是保守的,处处着眼于批判和否定。其实,恩格斯在这里指的是,黑格尔逝世以后,黑格尔学派发生了分化,右翼抓住黑格尔体系的保守方面,这样对待黑格尔哲学是错误的。恩格斯说“似乎更倾向于保守的方面”,正是提醒人们注意不要陷入这种误解。有的哲学史书籍肯定了黑格尔哲学包含内在矛盾,即既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保守性的一面,也就满足于在每一个问题上指出这种两面性,对于那一方面占主导地位则避而不谈。这样一些基本评价都妨碍着我们对黑格尔哲学的深入研究。

其实,应以什么样的基本态度来研究黑格尔哲学,恩格斯是说得很明确的:“人们只要不是无谓地停留在它们(按:指体系的强制性结构)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具有充分的价值。”(同上,第215页)诚然,珍宝只有去挖掘才能发现,挖掘到的现成的东西也还不一定是珍宝,还需要清理和冶炼,才能现出珍宝并使其发挥价值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一切,却首先要求我们要做一个探宝者。只有以一个探宝者的态度去对待黑格尔哲学,才能对它作出科学的研究,才能发现其中有重要价值的珍宝。我们许多同志现在正在取这种态度,因而展望未来,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必将冲破以往的许多限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对黑格尔哲学的总的评价,首先碰到的是如何看待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问题。黑格尔的体系是保守的,这已成定论。但由此人们却往往忽视了黑格尔体系观上的重要的合理思想。近年来,哲学界讨论哲学体系的改革问题,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确定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建立哲学体系应遵循什么理论原则,体系中各方面内容的内在联系等问题。人们已经发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借鉴黑格尔的体系。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从一个最简单、最普遍、最抽象的范畴出发,在逻辑发展中展现抽象范畴包含的丰富的具体内容,内容的展开贯彻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并使思维过程、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形成统一的过程。这样一些高屋建瓴把握哲学体系的深刻思想,经过改造,对我们改革哲学体系,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来说,显然是有重要意义的。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保守性,是指强制性结构和最终结论而言的,决不能将这个错误和体系观上的合理思想混为一谈。提出黑格尔的体系观问题来进行深入研究,应是一个有重要现实理论意义的新课题。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大部分,每一部分中也都还有无数珍宝待我们去挖掘。

逻辑学是人们一直在致力开采的宝藏。在这个领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已经开始的对一个一个重要范畴的研究;对范畴体系的研究;对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统一问题的研究等等,都需要继续深入下去。研究这些问题,又将会发现新的方面,从而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取得更大的成果。

自然哲学基本上还是一个未经开采的矿藏。在这个领域,恩格斯曾经说过黑格尔远落后于康德。的确,自然哲学的前提是唯心主义的,对自然界整体的理解是违反辩证法的,在局部问题上也有许多错误观点。但是,其中关于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的辩证关系的观点;关于批判自然研究中片面经验论和片面分析方法,强调从理论上概括经验材料的重要性并力图系统化这些材料的观点;关于自然界是日益复杂化的有规律的自然现象的系统的观点等等,其积极意义是否定不了的。恩格斯指出:“黑格尔——他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合理的分类是比一切唯物主义(按:指庸俗唯物主义)的胡说八道合在一起还更伟大的成就。”(《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一年版,第182页)今天,我们在哲学上也正面临概括当代自然科学新成果的繁重任务,在这方面,黑格尔的自然哲学也不无借鉴意义。对于自然哲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深入探索,将会有新的收获。不过,这方面的工作过去的基础较差,可能更加艰苦一些。

对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过去也是重视不够的。长期以来,人们评价哲学史上的一种观点,习惯于首先找一段经典著作的论述为基调,而对经典著作的论述又往往用自己的判断去作片面的理解,结果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框框,造成研究问题时的片面性。对历史哲学,过去人们就常囿于列宁说的:“一般说来,历史哲学所提供的东西非常之少……黑格尔在这里则已经老朽不堪,成了古董。”(《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第351页)因而往往评价较低。其实,列宁决没有贬低黑格尔历史哲学的意义。他接着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正是在这里,正是在这个领域中,在这门科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向前迈了最大的一步。”(同上)只要我们联系恩格斯说的:“如果不是先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末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能创立。”(《马恩选集》第二卷,第300页)那就不难理解,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所提供的东西之所以现在看起来非常之少,正是因为它原来提供了非常之多,成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的思想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这一份珍贵的思想资料,创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在此之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和唯物史观相比,当然就成了老朽不堪的古董了。然而,这里却恰恰告诉我们,为了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更应当深入到它由之出发的思想来源中去。这样,其中的珍宝,也就会正因为它是古董而在今天显得更有价值。在这个领域中,黑格尔关于自然环境是“世界历史的地理基础”的观点;关于人在劳动中使用工具去克服自然界对自身的限制的观点;关于时代、普通群众、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观点;关于法律、政治、经济、道德、哲学、宗教、美学等等方面的观点,都还有待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和改造。

展望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前景,将形成对黑格尔哲学作全面地、系统地研究的可喜景象。黑格尔为人类认识史提供了可贵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掌握这个“合理内核”,回过头来研究黑格尔哲学。研究黑格尔哲学的方法,就在黑格尔哲学之中,当然需要改造,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工作者的工作。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稿于昆明

【黑格尔哲学读后感】推荐阅读: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评述06-13

南丁格尔的事迹简介07-28

格尔尼卡赏析美术作业05-30

上一篇:2023-2024下学期开学典礼发言稿下一篇:合同管理系统需求文档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