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网络宣传工作的通知(通用11篇)
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宣传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民间网站:
为充分发挥网络在社会宣传和新闻宣传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在同心党政信息网、同心网等相关网站营造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有关单位、民间网站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网络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树立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网络宣传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
(一)县委宣传部统筹协调、指导全县网络宣传工作。
1、积极联系新华网同心网页、宁夏网、吴忠网等各类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刊发宣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新闻消息,扩大对外宣传范围。
2、指导同心党政信息网、同心网等相关网站合理利用网络平台,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及时宣传中央、区、市重要会议精神和领导讲话;广泛宣传县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在社会各项事业中取得的显著成绩。
3、定期组织同心党政信息网、同心网等网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针对网上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热点问题、文化现象,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引导,稳步提高县内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4、及时浏览新华网、宁夏网、吴忠网等新闻网站,查阅有关我县的新闻报道情况,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5、及时登陆同心党政信息网、同心网,详细查阅各栏目、论坛和相关版块上面的版主留言和跟帖内容。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网络上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协调网站管理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正确引导。
(二)同心县政府信息办负责同心党政信息网宣传工作。
1、按照县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科学设置栏目,定期发布消息,及时更新内容。
2、坚持在县政府办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集中力量抓好区直管县、生态移民、“两大任务”、新区开发、“两大园区”和民生计划等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
3、指导相关单位办好门户网站。
(三)同心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配合县委宣传部、政府信息办做好网络宣传工作。
1、积极配合县委宣传部、县政府信息办撰写新闻稿件,提供影像资料,共同做好网络新闻宣传工作。
2、加大培训力度,引导县内网吧将网站首页设为同心党政信息网,扩大网络宣传效果。
(四)同心网负责同心网站网络宣传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正面宣传”的工作原则,发动社会力量办好同心网站。
2、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
3、网站管理员每天及时要检查网站内容,对内容不健康、有损党委、政府形象的内容要及时删除。对经常发布不良信息的用户,进行IP访问和删除账号的管理。
4、网站各论坛版主要定期检查所管理的版面,发现恶意广告或其它不健康的内容要及时删除。
(五)各乡镇、各单位积极参与全县网络宣传工作。
1、各乡镇、各单位要有效利用同心党政信息网、同心网和门户网站等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2、县内所有网络用户有义务向县委宣传部或网络管理员报告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和不健康的网络信息。
二、各有关单位、民间网站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落实工作责任,细化目标任务,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实效。
(一)各有关单位要经常登陆相关网站,浏览有关同心的新闻消息,了解掌握最新网络动态,认真填写《同心县网络宣传工作日志》和《同心县网络宣传工作月度汇兑表》,并及时报送县委宣传部。《同心县网络宣传工作日志》坚持一天一报(每天下午18时以前),《同心县网络宣传工作月度汇兑表》坚持一月一报(次月1日以前)。
(二)同心党政信息网、同心网要准确掌握全县网络热点、焦点问题,并认真填写《同心县网络热点、焦点问题处理情况登记表》,并及时报送县委宣传部及相关领导。
(三)县委宣传部将采取浏览网页、查阅档案、民意测评等多种形式,对各单位、民间网站网络宣传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并实行责任追究,确保我县网络宣传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联 系 人:施建晖
联系电话:0953—8022***138
附:同心县网络宣传工作日志
同心县网络宣传工作月度汇兑表
同心县网络热点、焦点问题处理情况登记表
中共同心县委宣传部2010年5月13日
主题词: 网络宣传舆论环境通知
报: 区、市党委宣传部
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
王中书记,文明县长,志敏副书记,成川常委,宏德常委、副县长,本部各副部长
中共同心县委宣传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切实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 严格乳品质量安全监管, 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经国务院同意,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把生产经营许可关
(一) 严格乳制品行业管理
各省 (区、市) 要认真执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对新建和改 (扩) 建乳制品工业项目严格进行核准, 突出对起始规模、配套奶源基地、布局合理性和出资人必备条件的审核, 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不符合条件的项目, 不得予以核准。对已建乳制品工业项目, 要于2010年年底前组织完成重新审核清理工作, 届时达不到有关行业核准条件的, 由质检部门依法注销生产许可证。
(二) 严格乳制品生产许可
要按照从严管理的原则, 进一步严格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条件, 禁止以承包、转包或租赁乳制品生产企业等方式逃避监管, 禁止将乳粉再还原生产乳粉, 依法严格限制乳粉分装生产行为。质检总局要于2010年10月底前修订完成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对新建乳制品生产企业, 省级质检部门要严格审核把关, 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发放生产许可证;对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要于2011年2月底前按照修订后的生产许可审查条件进行重新审核, 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 依法撤销或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公告名单;对撤销或吊销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当地政府要采取吊销营业执照、收回税务发票、拆除设备设施等措施, 防止企业非法开工生产。
(三) 加强生鲜乳收购运输许可管理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的许可管理, 严格审核相关资质和条件, 禁止向经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发放许可证;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生鲜乳收购站的标准化建设。对已被责令关停的生鲜乳收购站, 要采取封存、拆除设备设施等措施, 防止其暗自收购, 并将关停信息及时通报同级质检部门及辖区内的奶牛养殖户和乳制品生产企业。
(四) 强化乳制品流通许可管理
工商部门要细化和完善乳制品流通许可制度, 进一步明确对乳制品经营单位的资质要求;将乳制品列为食品流通许可项目核定类别单独审核, 严格按照许可项目登记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发现销售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制品的, 一律依法吊销流通许可证。对未取得流通许可非法经营乳制品的, 要依法进行处罚。
(五) 严格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尽快会同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出厂销售用户登记制度、承诺制度和销售台账制度, 并在从三聚氰胺批发商到零售商的流通全程建立销售实名登记等制度, 防止三聚氰胺产品及其废料流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二、强化检验检测和监测评估
(一) 加强对生鲜乳、原料乳粉和奶畜饲料的检验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以非企业自建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辆为重点, 加大对生鲜乳的抽检频次和范围, 对饲料加工厂、奶畜养殖场的奶畜饲料加强监督抽检。食品加工企业对购入的生鲜乳和原料乳粉要批批进行三聚氰胺检验, 并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当地质检部门要对企业购入的生鲜乳、原料乳粉加强监督抽检, 抽检比例不得少于所有批次的15%。
(二) 加强乳制品出厂和流通环节的检验
乳制品企业必须对每批出厂产品进行三聚氰胺等检验。当地质检部门要对企业出厂产品每周进行抽检。各地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乳制品、含乳食品质量安全的抽检范围和频次。
(三) 切实做好风险监测和评估
卫生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监测手段, 合理布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 重点加大对乳品中三聚氰胺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监测频次;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卫生部通报抽检、监测信息, 卫生部要及时汇总分析相关疾病信息和抽检、监测信息, 一旦在乳品中发现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要立即组织风险评估, 科学发布预警;各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 尽早消除隐患, 防止演变为系统风险。
(四) 切实提高检验效率
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 统一调配检验资源, 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集中力量做好重点环节、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监督检验。各类抽检要随机进行, 不得事先告知企业, 特别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检查力度。农业、质检部门要建立健全本系统乳品质量安全异地抽检制度。要不断健全相关标准, 完善检测方法, 加快推广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 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乳品追溯制度
(一) 建立健全验证验票查询系统
质检、工商、商务部门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乳制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数据库, 详细收录包括银行开户名和账号在内的相关信息, 从2011年6月开始向有关乳制品进货单位提供验证验票查询服务。相关检验机构要在检验报告上注明查询方式, 并向有关进货单位提供查询服务。
(二) 完善进货查验制度
农业、商务、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对乳品生产经营记录和进货查验的具体要求, 并做好各环节的衔接, 增强记录的可追溯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购入乳制品时, 应核实销售乳制品的生产企业、经营单位、检验报告、发票等方面的信息, 不得购入无法验证真伪的产品, 确保购入产品来源正规、渠道可靠;需要质检、工商部门和有关检验机构协助确认供货者资质以及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的,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协助提供所需信息。发现虚假票证的,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立即向当地有关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发现乳品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记录、造成产品无法准确溯源的, 或未验证产品真伪即购进的, 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 直至吊销许可证。
(三) 建立电子信息追溯系统
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农业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为试点推行电子信息追溯系统, 实现从奶源、采购、生产、出厂、运输到销售终端的全程有效监管, 确保对产品在任何环节都能快速辨别真伪。2011年年底前完成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和相关标准、法规的制定, 并逐步在乳品行业推行电子信息追溯系统。
四、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
(一) 加大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审核力度
质检部门要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 组织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推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审核, 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 立即责令停业、限期整改, 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 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 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告。
(二) 严格落实驻厂监督制度
各市、县级政府要指定监管部门对辖区内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派员驻厂监督, 监督、指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特别要监督企业对进厂原料和出厂产品批批检验, 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 确保驻厂监督制度落实到位。
(三) 强化流通环节监管
各地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 以婴幼儿配方乳粉批发企业、大中型超市为重点对象, 明确监管责任人, 实行每周抽检;对小超市、食杂店、零售商等经常抽检。质检部门要将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录上网公布并及时更新;工商部门要督促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单位严格按照公布的生产企业和产品名录进货, 对不在名录内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要立即检查、发出消费警示, 并追查来源、依法打击。
五、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乳品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
(一) 全面清剿非法生产经营乳品“黑窝点”
在省级政府统一领导下, 各市、县要明确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 统筹协调有关部门, 全面彻底清剿非法生产经营乳品“黑窝点”、非法制售三聚氰胺及其调和物“黑窝点”以及藏匿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粉“黑窝点”;要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对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城镇临时建筑、出租库房等重点区域进行经常性排查, 及时发现、取缔各类“黑窝点”。辖区内出现“黑窝点”且未被及时清剿的, 或发现仍有藏匿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粉未被清缴且重新流入食品生产、经营、消费环节的, 要严肃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二) 加大案件侦办力度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乳品或含乳食品中检出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的, 要立即向监管部门报告, 监管部门要及时查清来源;检出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的, 有关监管部门要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 并向当地公安机关及有关部门通报。公安机关要及时介入, 对涉嫌犯罪的要迅速立案侦查;对跨省份的案件, 公安部要挂牌督办。地方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 由政府负责人统筹协调案件查处工作, 确保部门工作衔接顺畅, 案件查处及时有力。
(三) 加大惩处力度
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加大对乳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有关规定, 对违法生产经营乳品的责任单位和人员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内从重进行行政处罚。
(四)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 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 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特别要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和提供线索;逐步建立食品安全协防员、信息员队伍, 构建食品安全投诉网络。要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 畅通信息交流渠道, 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处理新闻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同时要引导媒体客观公正报道, 防止不实炒作。
六、严格落实乳品质量安全各方责任
(一) 企业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乳品及含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生产经营记录、检验检测、停开业报告、产品召回和质量安全自查自纠制度, 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加强从业人员质量安全培训, 进一步提高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 提高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部门要研究制定激励惩戒措施, 积极推动乳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体系建设。有关监管部门要抓紧建立所有乳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档案, 及时向社会公告违法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黑名单”, 同时向投资、国土资源、建设、银行、证券等主管部门通报, 对其投资、用地、融资、信贷等予以严格限制。
(二) 地方政府对本地区乳品质量安全负总责
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乳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 明确政府负责人及有关部门的职责;要将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列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 切实加大人力、财力投入, 依法落实各项监管及检验监测经费,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省级财政要切实做好质监、工商等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相关经费保障工作。市、县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乳制品企业的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定点包厂质量安全负责制, 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和诚信记录, 确定本地区重点乳品生产经营单位名单, 明确有关部门对其实施重点监管。要将定点包厂负责人、“黑窝点”清剿负责人、驻厂监督员等责任人名单和监管及检验监测经费保障办法、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办法等报上级政府。对工作落实不力的, 严肃追究责任。
(三) 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农业、卫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密切协调配合。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规划, 加快基层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快速检测能力建设。中央财政要在保证本级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的同时, 继续加大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监察机关要加大行政监察和问责力度, 对监管中的失职、渎职等行为, 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经委、经贸委、工信委)、农业(农机)厅(委、局、办)、环保厅(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2008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文件精神,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协调机制,形成了共同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良好工作格局,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杜绝秸秆违法违规露天焚烧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部分地区秸秆随意丢弃和焚烧现象仍屡禁不止,造成资源巨大浪费,带来空气重度污染,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原来用于取暖做饭的农作物秸秆出现了地区性、结构性的过剩,“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同时,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存在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激励机制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群众认识亟待提高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将影响粮食安全,乃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按照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切实转变工作思路,下大力气加大对秸秆收集和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抓好秸秆禁烧工作,采取“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的方式,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格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着力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对本行政区域秸秆综合利用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目标责任制,并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监管。落实目标任务,形成倒逼机制。各地要围绕机场周边、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旅游景区等,划定并公布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重点区域,确保措施落实到位,杜绝秸秆随意焚烧现象。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秸秆综合利用财政、税收、价格优惠激励政策,加大对农作物收获及秸秆还田收集一体化农机的补贴力度,提高还田和收集率,扩大秸秆养畜、保护性耕作、秸秆代木、能源化利用等秸秆综合利用支持规模;研究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激励措施;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域支持政策;研究建立秸秆还田或打捆收集补助机制,深入推动秸秆还田、养畜、秸秆代木、食用菌生产、秸秆固化成型、秸秆炭化等不同途径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建设,探索形成适合当地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管理模式和技术路线,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推动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四、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特点,抓紧制订并发布相关收获、留茬等作业及综合利用产品标准。
一是各地农业部门要针对本地区农作物种类,抓紧制定发布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标准并组织实施,严格控制秸秆留茬过高不得不焚烧的现象。
二是各地农业部门要建立农作物收获机械准入制度,所有收获机械必须配备秸秆粉碎或打捆相关设备; 各地要按照农机补贴政策,把秸秆粉碎或打捆相关设备列入农机补贴目录。
三是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产品和技术的行业标准,促进产品、工艺和设备的标准化,不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五、强化禁烧监管
各地要尽快制定秸秆禁烧的法规,进一步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将禁烧与项目审批、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农村生态创建、农村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推动地方政府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力度。强化基层环保部门禁烧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开发建设基于卫星应用平台的禁烧监管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监管。
六、加强舆论宣传
发挥新闻媒体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舆论引导及监督作用,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对于资源节约、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随意丢弃和焚烧对环境、交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焚烧秸秆害人害己,综合利用利国利民”的浓厚舆论氛围。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科普教育,使广大农户家喻户晓,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不是一家一户的小事情,引导教育农民群众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
特此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
农 业 部
环 境 保 护 部
2013年5月14日
时间:2016-12-05
编辑:市场司办公室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西藏自治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
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行业发展迅速,在促进网络文化市场发展,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网络游戏经营单位运营责任不清、变相诱导消费、用户权益保护不力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为进一步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促进网络游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网络游戏运营范围
(一)网络游戏运营是指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以开放网络游戏用户注册或者提供网络游戏下载等方式向公众提供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向网络游戏用户收费或者以电子商务、广告、赞助等方式获取利益的行为。
(二)网络游戏运营企业通过开放用户注册、开放网络游戏收费系统、提供可直接注册登陆服务器的客户端软件等方式开展的网络游戏技术测试,属于网络游戏运营。
(三)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为其他运营企业的网络游戏产品提供用户系统、收费系统、程序下载及宣传推广等服务,并参与网络游戏运营收益分成,属于联合运营行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二、规范网络游戏虚拟道具发行服务
(四)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发行的,用户以法定货币直接购买、使用网络游戏虚拟货币购买或者按一定兑换比例获得,且具备直接兑换游戏内其他虚拟道具或者增值服务功能的虚拟道具,按照网络游戏虚拟货币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五)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变更网络游戏版本、增加虚拟道具种类、调整虚拟道具功能和使用期限,以及举办临时性活动时,应当及时在该游戏的官方主页或者游戏内显著位置公示所涉及虚拟道具的名称、功能、定价、兑换比例、有效期限以及相应的赠予、转让或者交易方式等信息。
(六)网络游戏运营企业采取随机抽取方式提供虚拟道具和增值服务的,不得要求用户以直接投入法定货币或者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方式参与。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及时在该游戏的官方网站或者随机抽取页面公示可能抽取或者合成的所有虚拟道具和增值服务的名称、性能、内容、数量及抽取或者合成概率。公示的随机抽取相关信息应当真实有效。
(七)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在游戏的官方网站或者游戏内显著位置公布参与用户的随机抽取结果,并保存相关记录以备相关部门查询,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90日。公布随机抽取结果时,应当采取一定措施保护用户隐私。
(八)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以随机抽取方式提供虚拟道具和增值服务时,应当同时为用户提供其他虚拟道具兑换、使用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直接购买等其他获得相同性能虚拟道具和增值服务的方式。
(九)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不得向用户提供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兑换法定货币或者实物的服务,但是网络游戏运营企业终止提供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以法定货币方式或者用户接受的其它方式退还用户尚未使用的虚拟货币的情况除外。
(十)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不得向用户提供虚拟道具兑换法定货币的服务,向用户提供虚拟道具兑换小额实物的,实物内容及价值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加强网络游戏用户权益保护
(十一)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要求网络游戏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并保存用户注册信息;不得为使用游客模式登陆的网络游戏用户提供游戏内充值或者消费服务。
(十二)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限定网络游戏用户在单款游戏内的单次充值金额,并在用户进行充值或者消费时发送要求用户确认的信息。确认信息中应当包括充值或者消费的法定货币或者虚拟货币金额、获得的虚拟道具或者增值服务的名称等内容,以及适度娱乐理性消费等提示语。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保存用户充值及消费等信息记录不少于180日。
(十三)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严格落实“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的有关规定。提倡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在落实“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基础上,设置未成年用户消费限额,限定未成年用户游戏时间,并采取技术措施屏蔽不适宜未成年用户的场景和功能等。
(十四)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当在游戏内显著位置标明用户权益保障联系方式。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在网络游戏用户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网络游戏用户发生纠纷时,可以要求网络游戏用户出示与所注册的身份信息相一致的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审核真实的,应当协助网络游戏用户进行取证。对经审核真实的实名注册用户,网络游戏经营单位负有向其依法举证的责任。
(十五)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用户个人信息,防止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损毁,未经授权不得将用户信息以任何方式向第三方企业或者个人提供。
四、加强网络游戏运营事中事后监管
(十六)各地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市场执法协作机制,对网络游戏市场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不断提高网络游戏随机抽查工作水平,对投诉举报较多的网络游戏经营单位,要加大随机抽查和日常检查频次,重点监管。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
(十七)各地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依法加强对网络游戏市场的信用监管,按照“谁处罚,谁列入”的原则,将违法违规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列入黑名单或者警示名单,并会同有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强化对违法违规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信用约束。
(十八)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网络游戏经营单位的指导、服务和培训工作。省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组织和指导企业开展政策法规和业务规范培训,定期检查企业内容自审和运营规范等相关制度执行情况,及时为网络游戏经营单位提供行政指导。
五、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运营行为
(十九)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从事本通知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活动,运营未取得批准文号或者逾期未取得备案编号的网络游戏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条、第三十四条予以查处;提供网络游戏下载,或者以电子商务、广告、赞助等方式获取利益的,按照《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予以查处。
(二十)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从事本通知第(四)项规定的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服务的,应当遵守《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的有关规定,违反相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予以查处。
(二十一)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违反本通知第(五)、(六)、(七)、(八)项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一条予以查处。
(二十二)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违反本通知第(九)项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予以查处。
(二十三)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违反本通知第(十)项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条予以查处。
(二十四)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违反本通知第(十一)项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予以查处。
(二十五)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违反本通知第(十三)项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一条予以查处。
(二十六)网络游戏经营单位违反本通知第(十二)、(十四)项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按照《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五条予以查处。
本通知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知。
文
化
部
教基一〔20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给中小学生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部署了一系列“扫黄打非”和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行动,并在2009年11月底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再次强调了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有效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小学生的侵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的指导,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和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指导各地中小学校利用品德课、信息课及校会、班(团队)会等,集中开展对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绿色上网承诺等活动,自觉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和手机,提高对黄色网站、暴力和淫秽色情信息、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主动拒绝不良信息。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不进入营业性网吧,不登陆不健康网站,不玩不良网络游戏,防止网络沉迷和受到不良影响,努力在校园内和学生中形成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风气。
二、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中小学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重点培养学生依法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行为,教育学生拒绝使用侮辱性、猥琐性、攻击性语言,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慎交网友,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增强网络法制教育的针对性。要通过邀请法律专家讲座咨询、运用典型案例等方式,增强网络法制教育的感染力。鼓励中小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和手机过程中,遇有不良网站链接和不良信息特别是淫秽色情信息传播时,及时举报。
三、加强绿色网络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校园网络进行检查,指导中小学在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上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屏蔽或删除含有低俗、淫秽、暴力、反动等内容的信息和攻击性言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网络处在可监控状态。加强对网站管理、维护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切实做好校园网的信息更新和监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和开放绿色上网设施,依托校园网设计一些吸引力强、参与性高的文娱和益智活动,用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力发展校园网络文化。
四、加强重点关注和引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指导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适当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有沉溺网络、行为举止异常或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等状况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要十分关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深入了解他们在校外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促使其监护人对他们的校外生活进行有效监管。校外活动场所要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感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五、加强学校家庭合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注重家庭参与,联合家长共同做好抵制互联网和手机不良信息工作。各地中小学要利用放假前、开学后等时机,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手机短信提醒等多种形式,争取广大家长与学校一起有效监控和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和手机。学校和家庭要提醒学生上网时不轻信网上言论,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回复不明提问。倡导家长对孩子上网和使用手机进行引导和合理约束,教育孩子远离成人聊天室和黄色网站;尽量避免孩子在家独自上网;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加有益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各部门:
为迎接双节营业客流量高峰的到来,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严防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现对各部门提出如下要求:
一、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各部门负责人为各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要深刻认识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结合居安思危的总体要求,切实落实消防安全工作,严格执行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提高消防安全监督和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火灾以及其他影响员工顾客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切事故。
二、切实加大对占用消防通道的排查整治力度。要充分认识到消防通道在灭火救援、组织疏散时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对堵塞消防通道、在消防通道上堆放垃圾等占用消防通道的消防违法行为,要以最快的速度坚决整改到位。
三、营业时间内,各部门管理责任区安全出口要保证通畅,做到随时可以打开,所有安全出口不得堆放杂物,所有安全出口门不得锁死。
四、切实深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各地要结合“四个能力”建设,着力使从业人员达到“四懂四会”的总要求。要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开展灭火疏散演练。宣传普及火灾预防、1
初起火灾扑救以及逃生自救常识,不断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
五、工程维护部门要认真检查调试消防烟感、自动报警、排烟、防火门的设施设备,保证上述消防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保安部要做好消防安全的巡逻常态化,监督检查纠正各部门的消防安全违章行为。各部门抽调力量对各自管理区域内的干粉灭火器进行检查,有压力不足等不能正常使用的及时维修更换。
六、本通知从即日起开始落实,公司将抽调专门人员不定期到各部门实行安全检查及员工“四个能力”“四懂四会”的消防知识问答。将对上述工作落实情况给予打分,每月表现优秀部门给予奖励,落后部门给予相应罚款。
总经理办公室
2012-11-7
附:
四懂:
1.懂得岗位火灾的危险性;2.懂得预防火灾的措施;
3.懂得扑救火灾的方法;4.懂得逃生疏散的方法。
四会:
1.会使用消防器材;2.会报火警;
3.会扑救初起火灾;4.会组织疏散逃生。
四个能力:
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2.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一、加强活禽市场和流通监管。
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强化与公安、交通和工商部门的协作, 加强活禽市场及流通环节的监管。对省外进入我省的活禽, 尤其是广东、浙江、上海等省 (市) 进入我省的家禽要求做到批批有记录并采样检测。密切关注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和农业部疫情通报, 加强对来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省份和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地区活禽及家禽产品的监管, 必要时可采取限制销售、押送回产地或就地强制扑杀等措施;对从已关闭活禽市场的地区调入活禽的要依法予以查处。
二、加大宣传告知力度。
各地要采取召开贩运户座谈会、发放宣传单、上户走访检查等形式, 广泛向当地活禽交易市场的经销户、贩运商宣传禽流感防控知识, 及时通报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监测病毒阳性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等信息, 告知国家防控政策, 禁止贪图便宜从上述地区调入活禽或家禽产品。
三、加强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
各地要密切关注活禽交易市场的价格、交易量、家禽来源等信息,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分析报告。要组织相关专家对调入的家禽及其产品进行疫病传播风险评估, 及时向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反馈信息。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向当地政府提出对策和措施的建议, 按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
四、加强应急值守, 正确引导舆论。
要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实行疫情日报告制度, 一旦发生禽类疫情, 要迅速报告, 规范处置, 防止疫情扩散。要加强舆情监测, 归口信息发布, 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 积极主动地引导媒体, 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环保总局、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建设部、卫生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林业局《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十一月十三日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保总局 发展改革委农业部 建设部卫生部 水利部 国土资源部 林业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农村环境形势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我国农村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一些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切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二、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切实抓好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推进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力劳动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四)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自然生态保护。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实际,按照东中西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
(五)主要目标。到2010年,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有所控制,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摸清全国土壤污染与农业污染源状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以上,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率以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率均提高10%以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严重的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地区工作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到2015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
(六)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把保障饮用水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配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的实施,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与管理,根据农村不同的供水方式采取不同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措施。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应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保护区。要把水源保护区与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保护目标和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分散供水水源周边环境保护和监测,及时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制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急预案,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大力加强农村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监测。开展地下水水功能区划,制定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评估,掌握水质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
(七)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逐步推进县域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小城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对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逐步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方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把农村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作物秸秆,推广“猪-沼-果”、“四位(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一体”等能源生态模式,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等措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八)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向西部和落后农村地区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
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九)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健康养殖,强化养殖业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改善农民生活环境。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重点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不能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等措施。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的监管,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
(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采取技术、工程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做好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能力。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在粮食主产区和重点流域要尽快普及。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在高污染风险区优先种植需肥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推行田间合理灌排,发展节水农业。
(十一)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查清土壤污染现状,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二)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对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开发活动的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重视自然恢复,保护天然植被,加强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沙化。加强海洋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逐步恢复农村地区水体的生态功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外来有害入侵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
四、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措施
(十三)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抓紧研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按照地域特点,研究制定村镇污水、垃圾处理及设施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运行机制。对北方农业高度集约化地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东中线沿线、重要湖泊水域和南方河网地区等水环境敏感地区,制定并颁布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术标准。加快制定农村环境质量、人体健康危害和突发污染事故相关监测、评价标准和方法。
(十四)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研究部署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农村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制订工作方案,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各级环保、发展改革、农业、建设、卫生、水利、国土、林业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力度,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建立村规民约,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工作。
(十五)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中央集中的排污费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地方各级政府应在本级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农村环境健康危害控制、外来有害入侵物种防控及生态示范创建的开展。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强投入资金的制度安排。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入制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十六)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建立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发布制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
(十七)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全国和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环境管理制度。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研究建立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开展污染物与健康危害风险评价工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
新闻出版署1994年6月16日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中央各出版社:
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出版社已达540余家,年出书量达9万多种,出版了一大批为广大读者欢迎的图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和社会的需要。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出版社甚至出版了社会影响不好的图书。这些图书有的违反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内容有严重问题,有的质量低劣,差错很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图书审读工作离目前的出版管理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图书的审读工作在出版管理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审读,可以了解图书出版的情况、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积极引导图书出版。通过审读,发现好的典型,予以扶持和表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展蔓延,形成热点。通过审读,还可以加强对各方面图书出版情况的了解,便于相互沟通出版信息。尤其是在当前实现出版工作阶段性转移的情况下,加强图书审读工作对保证图书出版优质高效有重要意义。为此,特拟定《关于加强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对加强图书审读工作提出要求。
一、审读工作的含义和内容。本通知所称图书审读是指政府出版管理部门对出版物的社会效果进行的检查,是对出版物是否符合四项基本原则、党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的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当今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等做出的有一定权威性的评价。这种审读不同于一般出版社编辑人员对书稿编辑加工的审读,它是从宏观的角度,侧重于检查其政治的和政策性的内容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由于图书出版管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不仅要对已出版图书进行事后的检查,还需要对图书出版选题计划进行审核,从宏观的角度了解、分析即将出版的图书的总量、结构、特点和趋势等。因此,这里所说的图书的审读包括了两个内容:
1、图书出版选题计划的审核。
图书出版选题计划的审核一般情况下是指年度图书出版选题计划的审核和专题报批的图书出版选题计划的审核。按照有关规定,专题报批的图书出版选题计划除审核选题计划外,还同时审读书稿。2、已出版图书的审读。
专项审读,即有针对性的,对可能出现问题或据有关方面反映有问题的图书,组织专门的审读人员进行审读。
日常审读,即对出版的图书进行例行审读,意在发现问题,了解趋势,掌握出版动向。
二、年度图书出版选题计划报告的要求。根据新闻出版署的有关规定,年度图书出版选题计划由出版社于头一年12月上报出版管理部门。各地省一级新闻出版局在汇总当地各出版社选题计划并加审批后,上报新闻出版署。省级新闻出版局在上报年度图书出版选题计划时,应有一份对本地各出版社选题计划的比较全面、综合性的分析报告。包括:总体情况的概要介绍,总量和结构的分析,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与上一年度选题计划和出书情况的比较,需改进并拟采取的措施等。
三、专题报批的图书出版选题计划报告的要求。这类选题应及时上报及时处理。省一级新闻出版局在上报新闻出版署时要有一份详尽的审读报告和明确的处理意见。审读报告包括:所上报选题计划、书稿的情况概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处理意见等。
四、图书出版的日常审读报告的要求。各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对本地各出版社已发排、即将出版的图书的情况随时进行了解,包括书名、作者等内容,并将其汇总,每半个月一次上报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和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即《全国发排新书半月报》)。并在此基础上,每季度对已出版图书(包括图书市场上的外版图书)做一次综合性分析(包括情况、结构、特点、趋势、问题等),上报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
第一次综合性分析报告(1994年上半年图书出版情况),请于7月10日前上报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第二次10月10日前上报,以此类推,每季度一次。
五、各地选题计划和已出版图书的审读报告上报新闻出版署后,将予汇总,并通过《新闻出版简报》、《总编通讯》等媒介向有关的领导部门汇报,同时向各级出版管理部门、出版社通报,及时交流情况加以引导。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级出版社的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图书的审读工作,充分认识图书审读在出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并把这项工作切实纳入日常的图书出版管理轨道;各省级新闻出版局至少要有一位分管图书出版的副局长主抓这项工作;要配备适当的人员组成专门的审读班子(原则上由图书处牵头,条件允许的,可设立专门的审读机构);为保证图书审读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新闻出版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解决图书审读工作的经费。
七、在北京的中央各部委、群众团体、民主党派等主管的出版社,统一由其主管部门设专人负责、组织实施图书的审读工作,按时报送“发排新书半月报告”、“每季度综合性分析报告”。
八、提高图书质量的关键是出版社的工作。为此必须加强出版社的“三审制”。各出版社必须严格坚持并认真执行图书编辑出版的“三审制”和“终审终校”制度,同时建立并完善必要的审读和有关管理制度,社长和总编辑对图书的质量要切实负起责任。
九、为保证图书审读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不断提高其质量,各级出版管理部门要定期召开图书审读工作会议,以便交流情况,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局直各单位、全市各煤矿:
近几年,全国煤矿恶性水害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全市煤矿企业、国有煤矿管理科、和各煤管站及包站(队)科室要充分认识做好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水害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为有效防止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98号)和《河南省煤矿水害防治工作若干规定(修订)》(豫关整[2004]18号)等有关技术标准,结合我市煤矿实际,现就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局成立水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由各煤管站站长和各包站科室(队)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局安监大队二科,***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水害防治工作的安排。各煤矿企业、国有煤矿管理科、各煤管站也应建立相应的组织。
二、设置专一办公场所,健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各煤矿企业必须成立水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领导小组成员由矿级领导、水情巡视员、探放水队队员、辅助救护队队员等人员组成,成员不少于9人,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要放大上墙;有专一办公场所,办公场所不得少于15平方米;防治水办公室应悬挂实测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充水性图》、防治水责任制、雨季“三防”领导小组名单;防治水办公室还应做到“九有”:有专人值班,有对外联系电话,有符合煤矿实际、经有关矿级领导审批的中长期防治水计划和矿井防治水计划,有水害应急预案,有探放水记录,有水情巡视记录,有探放水报表,有水害隐患排查及处理记录,有防汛物资台帐等。
三、落实责任,加强监管
(一)认真落实矿井水害防治责任制 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对矿井水害防治负技术责任,安全矿长对矿井水害防治负领导责任,水害防治办公室领导对水害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办公室主任应及时主动向矿有关领导汇报本矿水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如果发生透水事故,要按规定逐级上报。
(二)加强煤矿水害防治监管工作
各煤管站(科)和包站科室(队)要认真履行对煤矿水害的日常监管工作,煤管站(科)要督促煤矿企业成立雨季“三防”领导机构、落实防汛物资、进行矿井联合排水试验;在雨季期间未落实水害防治措施的煤矿,要监督其停止生产,将井下人员全部撤到地面;对辖区内重大水害隐患要登记建档,重点跟踪落实隐患整治情况。
1、煤管站(科)包矿人应对受水害威胁严重的矿井隔日下井检查一次,包片副站(科)长每周下井一次,对查出的重大隐患要及时向辖区负责人汇报,辖区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使隐患及时整改到位,不能及时解决的,要及时向局防治水办公室汇报。
2、局包站科室(队)对受水害威胁严重的矿井,应不间断巡回检查,重大隐患及时向包站领导或局调度会汇报。
3、局防治水办公室的包矿人对2008年受水害威胁严重的29家矿井要定时下井检查,及时与站(科)包矿人沟通信息,掌握防治水动态,如有重大隐患要及时向包站领导汇报。
4、对我局未按受水害威胁严重管理的煤矿,在日常监管时如查出存在重大水患,也应逐级上报。
凡因工作失误没有及时处理或没有及时上报重大水患酿成事故的,依据局有关规定,逐级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凡煤矿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要责令企业停产整改,限期整改不合格的,报局后由局防治水办公室交执法队依法处理。
(1)存在《特别规定》第六项中5种严重水患之一的;(2)煤矿企业没有配备地质或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的;
(3)未按规定配备直流电法物探仪(受水害威胁严重的矿井)、75米以上大功率探水钻的;(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水害隐患严重的企业,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的;(5)防治水规划、计划资金不落实的;
(6)没有建立水害隐患排查制度、制定水害防治应急预案的。
对发生事故的矿井要认真查清水害发生的原因,按局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事故责任。
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各类水害事故发生
1、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
煤矿企业要认真编制矿区水害防治规划、水害防治计划和水害应急预案,并由水害防治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保证水害防治的资金、设备仪器落实到位。要采用适合本地区的物探、钻探、化探等先进的综合探测技术,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定期收集、调查核对本矿及相邻煤矿的废弃老窑情况,编制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充水性图》等基础图纸,建立健全矿区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为水害防治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技术依据。
2、强力推进大功率探水钻和物探仪购置工作
各煤矿企业必须购置大功率探水钻,探水距离不低于75米,不得用煤电钻或达不到探水距离的钻机替代;受水害威胁严重矿井同时要购买直流电法物探仪,并由专人学习,熟练掌握操作方法,服务于煤矿安全生产。受水威胁严重矿井无购置直流电法物探仪的节后一律不予复工验收。购置情况由局国有煤矿管理科、各煤管站统计后及时报安监大队二科备案。
3、强化培训工作
各煤矿企业要选派懂技术、责任心强的同志从事水害防治工作,同时,探水工、水情巡视员、物探仪使用工等要定期参加培训或复训,取得有效证件,持证上岗。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虚心学习别人经验,接受专家指导,为本企业水害防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4、建立健全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煤矿企业应建立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预测预报,提出预防处理水害的措施。受水威胁严重的矿井每月应定期开展水害隐患排查,其它矿井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水害隐患的排查。查出的水害隐患,要落实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水害防治工程应编制设计、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验收总结。
5、严格矿井防隔水煤柱的管理
井田内有与河流、湖泊、溶洞、强含水层等有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导水陷落柱时,必须查清位置,并按规定留设防水煤(岩)柱。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设防水煤柱。已破坏的防隔水煤柱必须重新建立,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严禁在防隔水煤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6、加强断层水、底板承压水、溶洞水的超前治理
巷道过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等构造地带时,必须探水前进。如果含水丰富,应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井筒工程穿过强含水层时,必须进行预注浆封堵加固。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矿井,要进行疏水降压,保证安全开采;无法保证安全开采时,必须进行底板加固注浆。受溶洞水威胁的矿井,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落实防范措施后方可进行采掘活动。
7、严格控制水体下采煤
水体下采煤必须进行安全试采。试采前,要由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开采设计,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批,并严格落实“三同时”的有关规定;试采时,要设立观测站,观测地表移动与变形,查明垮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等情况;试采结束后,要提出试采报告,报原审批部门审查,进一步完善安全防范措施。未按有关规程进行安全试采的矿井一律不得进行生产。
8、建立完善的井下排水系统
矿井排水系统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仓、水泵、输电线路等设施,确保矿井正常排水,并满足特殊情况下排水需要,雨季来临之前,要进行水泵联合试运转,试运转要有报告,试运转后报告要由安全矿长签字;涌水量大的矿井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井底车场或井下中央泵房应设置防水闸门等防水工程。
9、做好老空(窑)水的探放工作
老空(窑)水是煤矿的主要水害之一,必须高度重视老空(窑)水的探放工作,特别是参加资源整合的矿井,在探水前,要分析查明老窑水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探放水时,要撤出探放水点部位受水害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探放水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探放水时,要认真检查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确保探放水安全进行。搞好防治矿井水害的培训教育,矿井有突水预兆时,应立即撤出井下所有人员。
10、加强矿井的雨季“三防”工作
认真编制雨季“三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雨季“三防”领导小组,组织抢险队伍,储备足够数量的抢险物资;雨季前,要对矿井排水设备和供电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清挖水仓、水沟和沉淀池,开展一次联合排水试验。煤矿位于地表河流、山洪部位、水库等附近,井口、工业广场要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措施,防止地表水体倒灌矿井。地表水体、采煤塌陷区、煤系地层露头等部位有漏水现象时,要对漏水的水体基底进行防漏加固处理。
11、加强水害应急救援工作
各煤矿企业要完善水害应急预案,配备能够满足抢险救灾的各种排水设备和专业抢险队伍;储备足够数量的抢险物资和设备,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够及时到位,并发挥作用。
附件:受水威胁严重工作面
主排水泵联合试运转制度
1、坚持每年5月份以前进行一次主排水泵联合试运转制度,以检测矿井抗洪救灾能力。
2、联合试运转由矿机电、安全、通风、总调共同组织实施,单位由分管领导组织落实,技术、运转人员参与实施。
3、每年进行联合试运转前,单位必须组织人力物力将水仓清理完毕,矿有关部门验收认可。
4、水泵及起动设施保持完好状态。
5、每台水泵要求能在10分钟内起动完毕,除备用水泵外,其它水泵能全部起动起来。此时,要求排水设施无泄漏,水管无破裂,闸阀无失灵,排水正常为合格。
6、排水各数据记录,试验人员应签字认可。
7、单位写出试验报告,报送矿有关部门存档。
关键词 网络资源 道德教育 建议 思考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广泛应用,给中小学生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落后的思想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对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交友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网络分辨能力和道德教育,研究中小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方法,提高中小学校德育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及原因
互联网以其独到的媒介优势,把多种大众传媒内容和方式嵌入其中,形成一个庞大的虚拟交往平台和信息平台。它既开放又隐匿,充满着虚拟性和无约束性,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小学生。作为一种综合的媒介,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成为德育的关键一环。网络的特殊性对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中小学生认为在虚拟空间中就不需要遵守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这主要表现为言行肆无忌惮、价值观念模糊、人格矛盾冲突、沉迷网络中。
造成中小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网络的虚拟性、隐匿性为中小学生寻求个体的自我表现提供了空间。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必然带来了价值观和道德观评价的多样性,与现实社会脱节。学校的网络德育暂时还处于一种失控状态,个人的道德判断力并没有达到一定水平,使得中小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再加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网络上的内容所吸引,而不是分析自己的内在道德标准,从而被深深地卷入其中,现实中的内在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对个体网络行为的监督管理显得无能为力,而大部分家庭无法承担起对孩子们的监督和指导责任。中小学生道德标准形成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学校,面对网络社会价值取向的认识过于简单,导致网络道德教育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理念,使孩子们表现出了与自我现实身份不符的失范行为。
二、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帮助他们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科学、安全利用互联网学习和娱乐,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进一步提高对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中小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健康成长。
1.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指导广大中小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是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结果。二是要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网络信息技术,能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学习和娱乐,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作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资源与平台。三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在交友游戏以及虚拟世界中恪守公民道德,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的约束,遵守网络法规,文明上网。
2.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网络道德教育水平,整合校园网络等资源,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教师要不断挖掘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及具体案例,及时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及安全上网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和网络道德教育培训,提高其网络道德教育水平,有效指导学生获取网络信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配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及时解决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把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支持学校办好校园网络,实施“绿色上网”工程,开辟绿色网上空间,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广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设校园网站、教师、学生个人主页等,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形成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风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网络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实践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3.克服困难,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网络给中小学生提供的虚拟世界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满足未成年人的学习和娱乐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因此,必须让他们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种既丰富多彩,又寓教于樂的兴趣活动和文化活动中满足兴趣爱好,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和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与方法,把网络道德与安全上网教育贯穿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与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做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网络道德教育水平,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陆俊,严耕.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7.
[2]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关于加强网络宣传工作的通知】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机关工作作风的通知07-23
关于加强学校反恐防暴工作的通知09-29
关于加强春季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12-06
关于切实加强暑期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06-04
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09-07
关于加强冬季用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09-30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11-05
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11-09
关于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11-22
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