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试卷(共6篇)
2、但这些废弃物中有些属有机物,经过适当处理可作优质肥料供植物生长,工业废料经过挑选加工可成为有用之物或可重新用作原料,也就是说固体废物可以重新资源化。所以固废又有“放错地点的原料”之称
3、固体废物来源,主要包括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及其他过程)。
4、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种垃圾处理方式中:填埋处理约占90%以上,其次是堆肥处理,焚烧处理不足1%。
5、我国的固体废物按来源分: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放射性固体。按污染特性和危害程度分:危险废物、一般废物。按处理方法:可燃与不可燃、可堆肥与不可堆肥、可资源化与不可资源化
6、危险废物 指具有腐蚀性、急性毒性、浸出毒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危险废物的特性通常包括:急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浸出毒性、易爆性、疾病传染性等。
7、固体废物的特点
• ⑴量大面广、种类繁多、性质复杂。
• ⑵具有污染环境的危害性和可利用性双重性质(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 ⑶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具有长期潜在性,其危害可能在数十年后才能表现出来,而且一旦造成污染危害,由于其具有的反应呆滞性和不可稀释性,往往难以清除。
8、固废的污染途径:化学型污染和病原体型污染:工矿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所造成的污染称化学型污染。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是各种病源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场。由固体废物中的病源微生物生成的污染称为病原体型污染。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有毒成分通过大气、水、土壤、生物、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影响生态平衡,影响人类正常生产和生活,影响人体健康
9、固体废物污染危害:
1、侵占土地
2、污染土壤
3、污染水体
4、污染大气
5、影响环境卫生
10、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关键是 控制好“源头”,处理好“终态物”
11、固废污染控制的控制途径需从两方面着手:
1、减少固废的排放量
2、防治固体废物的污染
12、固废污染控制的主要措施有:1 改革生产工艺(控制好源头)(① 采用清洁生产 ② 采用精料 ③ 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以使不过快地变成废物。)2 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控制好源头)3 进行综合利用(处理好“终态物”)4 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处理好“终态物”)
13、固体废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的过程。
14、固体废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固体废物处理的目的
• 1)减少废物的体积和重量
• 2)清除有毒物质、有害物质和病菌、病毒等。• 3)通过回收、加工和循环使用,从中提取或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它原料,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15、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主要的处理方法有:①物理处理②化学处理③生物处理④热处理⑤固化处理
16、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吸附、萃取等。
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
化学方法包括: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沉淀和化学溶出等。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热处理: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热处理方法包括:焚化、热解、湿式氧化以及焙烧、烧结等。
固化处理: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覆起来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因而能较安全地运输和处置的一种处理过程。
固化对象主要是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17、固废处置的目的和技术要求是:使固体废物在环境中最大限度地与生物圈隔离,避免或减少其中的污染组成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使固废实现安全化、稳定化、无害化。
18、终态固体废弃物处置方法:海洋处置(包括深海投弃和海上焚烧);陆地处置(包括土地耕作、工程库或贮存池贮存、土地填埋和深井灌注)
19、“三化”原则:我国于80年代中期提出了以“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作为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并确定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应以“无害化”为主。随着经济、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的发展,逐步从“无害化”向“资源化”过渡。“3R”原则 “Reduce” “Reuse” “Recycle” 20、无害化是指通过适当手段对已产生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对环境无害或低危害的安全处理、处置,达到废物的消毒、解毒或稳定化,以防止并减少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基本任务:就是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使其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和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的目的。
21、减量化:基本任务: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目的: 便于处理、运输、堆放。减量化实现的途径:废物的减量化包括两个层面的减量化即源头和终端的减量化。最好的方法是控制在源头的减量化。固体废物减量化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①改革生产工艺;②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③综合利用(体现了3R策略:减少产生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22、资源化是指从固废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广泛的技术方法。基本任务: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包括以下三个范畴:①物质回收②物质转换③能量转换固废“资源化” 应遵循的原则是:技术上可行,经济效益好,废物应尽可能在排放源就近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符合国家相应产品的质量标准。23、3C原则:避免产生clear、综合利用cycle、妥善处置concrol。
24、固废的管理原则:“三化”原则,全程管理原则(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过程是指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全过程。通常称为“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
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禁止排放固体废物与产生者处置原则
25、固废的管理内容:生产者,容器,贮存,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处置。
26、固废的管理程序包括: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
27、我国的固废管理标准:分类标准,方法标准,污染控制标准,综合利用标准
28、固体废物的主要利用途径为:
• ①利用矿物废料作建筑材料,道路工程材料,填垫材料,冶金、化工和轻工等工业原料。
• ②利用含碳、油或其他有机物质的废物从中回收能源。
• ③利用含有土壤、植物所需要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废物作土壤改良剂和肥料。
29、固废的收集方式:根据收集方式分为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根据收集的时间分为:定期收集和不定期收集。
生活垃圾的收集分为5个阶段: ① 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 ② 垃圾的清除
③ 垃圾车按收集路线将垃圾桶中垃圾进行收集 ④ 运输至垃圾填堆场或转运站 垃圾由转运站送至最终处置场或填埋场
30、混合收集:优点:收集费用低,简便易行 缺点:各种废物相互混杂,降低了废物中有用物质的纯度和再生利用价值。分类收集:优点:提高了废物中有用物质的纯度,有利于综合利用;通过分类收集减少了后续处理的废物量,减少管理和处理成本。
31、常见的分类贮存方式有:二类贮存:按可燃(主要是纸类、木材、塑料等)和不可燃垃圾(金属、玻璃等)分开贮存;其中塑料通常可作为不可燃垃圾进行贮存,有时也作为可燃进行贮存。三类贮存:按可燃(除塑料外)、塑料、不可燃(玻璃、陶瓷、金属等)。四类贮存:按可燃(除塑料外)、金属、玻璃、塑料陶瓷及其他不燃物四类分开贮存;金属和玻璃作为有用物质分别加以利用。
五类贮存:在上述四类贮存的基础上,挑出含重金属的干电池、日光灯管、水银温度计等危险废物作为第五类单独贮存收集。
32、转运站的类型:按照转运站的垃圾日中转量大小划分:①小型转运站(150t以下)②中型转运站(150—450t)③大型转运站(450t以上)按大型清运工具不同划分:①公路转运站②铁路转运站③水路转运站
33、转运站设置要求:在设置转运站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垃圾储存容量、地址选择、转运站类型、卫生设备、出入口以及其他附属设备,如铲车及布料用胶轮拖拉机、卸料装置、挤压设备和称量用地磅等。另外,转运站设置时,尽可能考虑到将其作为目前或未来某些资源回收利用的场所。
34、压实目的:增大容重和减少体积,便于装卸,运输,贮存、填埋或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35、压实原理:减少空隙率,将空气压掉。若采用高压压实,除减少空隙外,在分子之间可能产生晶格的破坏使物质变性。
36、压实技术适合处理如冰箱与洗衣机、纸箱与纸袋、纤维、废金属细丝等压缩性能大而复原性小的物质,木头、玻璃、金属、塑料块等很密实的固体或是焦油、污泥等半固体废物不宜做压实处理。
37、压缩比是固体废物经压实处理后体积与压实前体积之比,比值小于1。压实比反应了固废经压实处理后体积减小的程度。压缩倍数:与压缩比成倒数,压缩比越小,压缩倍数越大,压实效果越好。
38、压实器通常由一个容器单元(接收废物)和一个压实单元(具有液压和气压)组成。
39、压实器的基本参数:①装料截面尺寸②循环时间③压面上的压力④压面上的行程长度⑤体积排率
40、破碎的目的:
1、破碎后的固废体积减小,便于运输、贮存和填埋,有利于加速土地的还原利用。
2、为固体废物的分选提供所要求的入选粒度,以便有效地回收固废中某种成分。同时,破碎后的颗粒变得均匀一致,可以防止粗大、锋利的固体废物损坏分选、焚烧和热解等设备或炉膛。
3、使固废的颗粒变小、变均匀,比表面积增加,从而提高焚烧、热分解、熔融、堆肥等资源化等作业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4为固废的下一步加工工作做准备。
41、一般以固体废物的机械强度为标准衡量:抗压强度》250Mpa为坚硬废物40---250Mpa中等硬度废物《40Mpa软固体废物
42、破碎方法可分为干式破碎、湿式破碎、半湿式破碎三类。干式破碎又可分为机械能破碎和非机械能破碎。机械能破碎有压碎、劈碎、剪切、磨剥、冲击等破碎作用方式。非机械能破碎则是利用电能、热能等对固体废物进行破碎的新方法,如低温破碎、热力破碎、低压破碎和超声波破碎等。
43、固体废物的机械强度特别是废物的硬度,直接影响到破碎方法的选择。对于脆硬性的废物宜采用劈碎、冲击、挤压破碎;对于柔韧性废物宜利用其低温变脆的特性而有效的破碎,或是采用剪切、冲击破碎和磨碎;而当废物体积较大不能直接将其供入破碎机时,需先将其切割刀可以装入进料口的尺寸,再送人破碎机内;对于含有大量废纸的城市垃圾,近年来国内外已采用半湿式和湿式破碎。
44、在破碎过程中,原废物粒度与破碎产物粒度的比值称为破碎比。破碎比常采用废物破碎前的最大粒度与破碎后的最大粒度之比来计算,也称极限破碎比。破碎比常采用废物破碎前的平均粒度与破碎后的平均粒度之比来计算,这一破碎比称为真实破碎比。
45、固废每经过一次破碎机或磨碎机称为一个磨碎段。
46、破碎工艺:a单纯破碎工艺 b带预先筛分破碎工艺 c 带检查筛分破碎工艺 D带预先筛分和检查筛分破碎工艺
47、常用的破碎机有: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剪切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和粉磨机等。
48、低温破碎:对于在常温下难以破碎的固体废物,利用其低温变脆的性能有效地破碎。还可利用不同材质脆化温度的差别进一步进行选择性分选,即低温破碎技术。
49、低温破碎通常需要配置制冷系统,液氮是常用的制冷剂。因为液氮致冷温度低,无毒无爆炸危险且货源充足。制造液氮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故价格昂贵。
50、低温破碎的应用:①塑料的低温破碎②从废物中回收铜、铝及锌的低温破碎③汽车轮胎的低温破碎
51、湿式破碎的原理:利用特制的破碎机将投入机内的含纸垃圾和大量水流一起搅动和破碎成为浆液的过程,从而可以回收垃圾中的纸纤维。
52、湿式破碎仅适用于废物中纸类含量高或垃圾经风力分选而回收的纸类。
53、半湿式破碎选择性破碎分选原理:利用城市垃圾中各种不同物质的强度和脆性差异,在一定湿度下破碎成不同粒度的碎块,然后通过不同筛孔加以分离的过程。
54、半湿式破碎的特点:1 能使城市垃圾在一台设备中同时进行破碎和分选作业;2 有效的回收垃圾中的有用物质;3 对进料的适应性好,易破碎废物首选破碎并及时排出,不会产生粉碎现象;4 动力消耗低、磨损小、易维修。
55、分选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将固废分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粒度级别)的过程。
56、分选的目的:①将有用的成分选出来,加以利用②将有害的成分分离出来③防止损害处理,利用及处理设施或设备。
57、分选的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质为识别标志,然后利用机械或电磁的分选装置加以选别,达到分离的目的。
58、分选方法:分为手工分选和机械分选
59、筛分原理:利用筛子将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粒物料透过筛面,而大于筛孔的粗粒物料留在筛面上,完成粗、细物料分离的过程。
60、分离过程包含两个阶段:1 物料分层(完成分离的条件)2 细粒透筛(达到分离的目的)61、筛分效率是指实际得到的筛下产品质量与入筛废物中所含小于筛孔尺寸的细粒物料质量之比。
62、常用的筛分设备有:固定筛(格筛、棒条筛);圆筒筛(又叫转筒筛、滚筒筛);惯性振动筛;共振筛。
63、重力分选概念:根据固废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利用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或粒度产品的分选过程。
64、常用的分选介质:有空气、水、重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悬浮液等
65、重介质分选概念:亦称沉浮分选,在适宜的重介质中使固体废物中的颗粒群按密度分开的方法称重介质分选。66、重介质分选的基本原理:将两种密度不同的固体混合物放在具有两者之间密度的重介质中,从而使轻的固体上浮,重的固体下沉。
67、重介质:由高密度的固体微粒和水构成的固液两相分散体系,它是密度高于水的非均匀介质。高密度固体微粒起着加大介质密度的作用,故称为加重质。68、适于重介质分选方法的重介质密度一般为1.25---3.4g/cm3 69、风力分选概念:又叫气流分选,是以空气为分选介质,在气流作用下使固体废物颗粒按密度和粒度进行分选的一种方法。
70、风力分选的原理;在风压不超过1Mpa条件下,空气的压缩比可以忽略不计,颗粒在水中的沉降规律同样适合于在空气中的沉降。
71、常用的风选设备:按气流吹入设备内的方向不同,分为两类1 水平气流风选机(又称卧式风力分选机)2 上升气流风选机(又称立式风力分选机)72、立式风力分选机的分选效率高于卧式风力分选机 72、集中污泥脱水设备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真空过滤机:优点:能连续操作,运行平稳,可以自动化控制,处理量较大,滤饼含水率较大。缺点:污泥脱水前需要进行预处理,附属设备多,工序复杂,运行费用较高。适应于各种污泥的脱水
板框式压滤机:优点:制造较方便,适用性大,自动压滤机进料卸料。滤饼可自动操作,滤饼含水率较低。缺点:间歇性操作,处理量较低。适用于各种污泥的脱水。
滚压带压滤机:优点:可连续操作,设备构造简单,滤饼含水率较低。缺点:操作麻烦,处理量较低。不适于黏性较大的污泥脱水。
离心式脱水机:优点:占地面积小,附属设备少,投资低,自动化程度高。缺点:分离液不清,电耗量较大,机械部件磨损较大。不适于含砂粒较高的污泥
造粒脱水机:优点:设备简单,电耗低,管理方便,处理量大。缺点:钢材消耗大,混凝剂消耗量大,污泥泥丸紧密性差。适用于含油污泥的脱水。
73、固化是指在危险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不可流动或形成密实固体的过程。固化的产物是结构完整的整块密实固体,这种固体可以方便的尺寸、大小进行运输,而无需任何辅助容器。
74、固化基材:一般都是惰性材料,常用的有:水泥、沥青、塑料、玻璃、石灰等。
75、稳定化/固化的基本要求:1 形成的固化具有“四抗一强一耐”(抗渗透性,抗浸出性,抗干湿,抗冻融性,耐腐蚀,足够的机械强度),最好能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2 固化所需材料和能量达到“三低”(消耗要低,增容比要低,成本要低)3固化工艺简单,便于操作 4 固化剂来源丰富,价廉易得 5 处理费用低
76、稳定化/固化处理效果的评价指标:1 浸出率 2 增容比 3 抗压强度
77、水泥固化的优缺点:优点:1 设备和工艺过程简单;2 水泥和添加剂价廉易得;3 对含水率较低的废物可直接固化,无需前处理;4 在常温下就可操作;5 处理技术已相当成熟,对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固化,容易实现安全运输和自动控制等
缺点:1 水泥固化体的浸出速率较高;2 水泥固化体增容比比较高;3 有的废物需进行预处理和投加添加剂,使处理费用增高;4 水泥的碱性易使铵离子转变为氨气逸出;5 处理化学泥渣时,由于生成胶状物,使混合物的排料较困难
77、石灰固化法:优点:
1、所用物料来源方便,价格便宜;
2、操作不需特殊设备及技术;
3、产品通常便于装卸,渗透性有所降低;缺点:
1、固化体的强度较低,需较长的养护时间;
2、有较大的体积膨胀,增加清运和处置的困难;
77、沥青固化法:优点:
1、有事需要对废物预先脱水或浓缩;
2、固化体空隙率和污染物浸出速率大大降低;
3、固化体的增容较小;缺点:
1、需高温操作,安全性较差;
2、一次性投资费用与运行费用比水泥固化法高
77、塑性固化法:优点:
1、固化体的渗透性叫其他固化法低;
2、对水溶液有良好的阻隔性;
3、接触液损失率远低于水泥固化与石灰固化;缺点:
1、需特殊设备和专业操作人员;
2、废物如含氧化剂或挥发性物质,加热时会着火或逸散,在操作前先对废物干燥、破碎
77、玻璃固化法:优点;
1、固化体可长期稳定;
2、可利用废玻璃屑作为固化材料;
3、对核能废料的处理已有相当成功的技术;缺点:
1、不适用于可燃或挥发性的废物;
2、高温热融需消耗大量能源;
3、需要特殊设备及专业人员
77、自胶结固化法:优点:
1、烧结体的性质稳定,结构强度高;
2、烧结体不具生物反应性及着火性;缺点;
1、应用面较狭窄;
2、需要特殊设备及专业人员
77、焚烧的定义:焚烧是一种高温处理技术。是指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的有害物质在高温下氧化、热解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78、焚烧技术的特点:优点:最大优点在于大大减少了最终处置的废物量,具有减容、去毒和能量回收作用。缺点:操作复杂、严格、费用昂贵;产生二次污染物
79、热处理技术的特点:优点:1减容效果好 2 消毒彻底 3 减轻和消除后续处置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4 回收资源和能源 缺点:1 投资和运行费用高 2 操作运行复杂 3 二次污染 80、物质进行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引燃火源,并在着火条件下才会着火燃烧
81、通常可将焚烧过程分为干燥、热分解、燃烧三个阶段
82、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固体废物再燃烧过程中所能释放的热量,单位KJ/Kg 83、热值有高位热值HHV和低位热值NHV之分
84、焚烧技术包括层状燃烧技术、流化燃烧技术和旋转燃烧技术。
84、固废焚烧效果的评价:A 破坏去除率DRE;B 燃烧效率EC;C 热灼减量QR;D 减量比MRC;E 烟气排放浓度限制指标
85、停留时间、温度、湍流度和空气过剩系数就是人们常说的“3E+1T”,它们既是影响固体废物燃烧效果的主要因素,也是反应燃烧炉工况的重要技术指标 86、目前一般要求生活垃圾焚烧温度在850---950度
87、焚烧工艺流程主要由前处理系统、进料系统、焚烧炉系统、空气系统、烟气系统、灰渣
系统、余热利用系统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组成
88、二噁英是一族多氯二苯二噁英化合物,简称PCDDS。它是由两个氧键连接两个苯环的有机氯化物,具有三环结构。
89、二噁英的产生途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废物成分;炉内形成;炉外低温再生成
90、二噁英的控制:1 控制来源;2 减少炉内形成;3 缩短烟气在合成温度区间内的停留时间 91、目前在垃圾焚烧中应用最广的生活垃圾焚烧炉,主要有机械炉排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回转窑焚烧炉
92、热解的定义: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加热,使之成为气态、液态或固态可燃物质的化学分解过程。
93、热解和焚烧的区别:1 焚烧是需氧氧化反应过程,热解是无氧或缺氧反应过程;2 焚烧是放热的,热解是吸热的;3 焚烧的主要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4 焚烧产生的热量大,一般就近利用,热解产物是燃料油、燃料气和炭黑,便于贮藏及远距离输送
94、热解工艺按热解产物的物理形态:可分为气化方式、液化方式和炭化方式。
94、废塑料热解常采用的工艺:1减压分解工艺流程;2 聚烯烃浴低温热解工艺流程;3 流化床热解工艺流程
95、热解温度升高,可燃气体升高,固体和残渣量下降
96、生物处理:以固废中的可降解有机物为对象,通过生物的转化过程,使之转化为稳定产物,能源和其他有用物质的一种处理技术。
97、堆肥化: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在一定的温度、湿度、C/N比和通风条件下,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人为地促进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废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微生物过程。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一种主要方法。
98、堆肥化系统分类:按堆制方式分为:间歇堆积,连续堆积;按原料发酵所处状态分:静态发酵,动态发酵;按堆制过程的需氧程度分:好氧堆肥,厌氧堆肥
99、好氧堆肥的基本原理:好氧堆肥是在通气条件好、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使堆肥原料中的有机物发生一系列放热分解反应,最终使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物质并合成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
100、堆肥化的四个阶段:潜伏阶段、中温阶段、高温阶段、降温阶段
100、堆肥过程中合适的氧浓度为18%左右,最低不得低于8%;堆肥最佳温度为55度,温度不得高于70度;理想的颗粒度是25---75mm;最合适的C/N为30/1。101、好氧堆肥基本工序通常都由前处理、主发酵(一次发酵)、后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脱臭、贮藏等六道工序组成。
102、堆肥腐熟度指标:1物理学指标:2化学指标;3生物学指标;4工艺指标
103、卫生填埋是利用工程手段,采取防渗、铺平、压实、覆盖等有效技术手段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和对气体、渗滤液、蝇虫等进行治理,使整个填埋作业及废物稳定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均无危害的一种土地处理废物方法的垃圾处理方法。
104、填埋场选址要考虑的因素:1 垃圾特性;2 地形及土壤条件;3 水文地质条件;4 气候条件;5 交通条件;6 环保要求;7 经济因素
1 教学内容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内容很多, 涉及面广。该课程理论内容主要有固体废物的收集、压实、破碎、分选和污泥的浓缩脱水的原理, 固体废物的浮选、溶剂浸出、固体废物的稳定化/固化处理, 固体废物的好氧堆肥、厌氧消化、微生物浸出以及蚯蚓处理技术, 固体废物的焚烧、热解以及焙烧, 这些理论涉及的内容多, 从工业固体废物、到矿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等, 阐述了固体废物处理的常用方法, 涵盖了数学、化学、制图、机械、生物、水文、地质等多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学时所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将多种教材内容重新组合, 打乱了教材的现有结构, 重新形成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的系统化知识。本人主要将教材内容分为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以及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三大部分,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固体废物的“产生-收运-处理-处置”全程管理原则, 讲课过程中分专题进行备课和讲解, 做到突出重点、热点、难点, 增加其针对性和实同用性。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许多关于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新技术和新工艺[1], 在课堂教学中,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及时备课, 及时将本学科国内外最新前沿技术补充到教学中, 拓宽学生知识面, 为其以后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但在实际讲课过程中因授课学时有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 所以结合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自身学科重点发展方向, 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介绍。比如在讲授农业固体废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时, 除介绍大量农作物秸秆随地堆弃和任意焚烧造成一系列污染问题外, 重点介绍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 其资源化技术尤其是秸秆发酵制沼气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介绍污泥资源化利用时, 除介绍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外, 还将污泥的碳化、吸附作用作为固废堆场屏障材料的工程应用等介绍给学生。
2 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
在课堂教学中, 注重以学生为主,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内容既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也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设备结构图、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根据《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特点, 在此重点讲笔者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把现成的个案资料运用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与案例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也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的应用有感性的认识有助于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 从基本原理到处理工艺, 都尽可能地结合案例进行, 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固体废物破碎处理章节, 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总结出各种常用的破碎方法, 再介绍这些方法如何实现机械化操作, 最后讲解各种机械的特点及适应性, 使学生加深对各种处理工艺的印象。在固体废物厌氧消化章节,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不成功的案例及原因, 使学生重视相应的环节, 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案例包括正反案例, 往往不成功的案例更容易引起关注可根据不同阶段教学的需要选择案例, 引导学生讨论并认真做好案例总结, 指出本次案例讨论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以及需要大家进一步思考的地方,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 案例的选择应该与当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适应不要盲目超前。
2.2 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内容涉及面广, 理论、概念较多, 很多内容相对枯燥, 采用多媒体可以把许多文字表达不清楚的内容形象地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图片、视频等, 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加深学生对概念及相关设备处理工艺的直观认识, 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在教学中介绍两种垃圾清运方式的操作方式及其优缺点时, 可以通过动画对拖曳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进行演示, 丰富和增强教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使教学意图直观形象化, 立体化,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在某些环节仍表现出一定的弊端。比如在进行公式推导,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的时候在教学效果上多媒体教学往往不及传统教学板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度选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传统教学法的一种补充, 二者应有机结合。
2.3 互动式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如果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兴趣, 教师作再多的努力, 教学效果也是不容乐观的。而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因此教师不但要组织好教学内容, 也要通过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调节课堂教学气氛, 提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一些带有探索性的问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激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比如, 在讲解城市垃圾热解的工艺流程时, 由学生根据工艺流程图进行讲解, 老师点评, 之后再请学生讨论不同工艺系统之间的优缺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 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知识。
2.4 实验教学
教研组结合实际的科研项目开展一系列的实验课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来。教师根据自身的科研活动开设了“滩涂污灌土壤吸附剂的制备及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研究”“粉煤灰改性吸附燃煤气体中的汞”“有机、无机改性膨润土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压电陶瓷废弃物中银的回收及应用”等几个科研课题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提出研究思路设计路线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仅在必要时给予指导, 科研项目大都来源于学科理论前沿或来源于工程实际, 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兴趣为有志于继续学习深造或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3 总结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并非是孤立的,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穿插使用, 相互交汇。总之, 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中, 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在不断地进行尝试先进的教学方法中, 才能摸索出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宋海军, 廉有轩.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学研究, 2013, 36 (3) :80-82.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改革;课程教学;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98-03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其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一样,涉及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今后从事环境工程事业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课程重点阐述了固体废弃物常用处理方法的原理与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置方法与工艺,涉及化学、微生物、机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工程技能。[1-3]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教学中如何不断更新和完善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具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工程能力的人才是关键,对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培养新形势下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对现有的课程教学进行适当的完善和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目前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一、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工程专业是我校新建专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安排在第五学期学习。通过对其他高校的调研,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发现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时间安排不太合理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和固废相关的处理与处置技术很多都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以及环境监测有关,适宜安排在这些课程之后学习。而在我校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及环境监测均安排在第五学期,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反而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应该先学的知识没有学习,造成学生对固废处理与处置的知识不能很好的掌握。
(二)教材更新较慢
教材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最主要的工具,是这门课程知识体系的主要载体和核心内容。但是随着环境学科与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内容跟不上技术的进步,内容老化,对于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涉及较少,再加上教师有时为了讲课方便,备课容易,始终选用一本教材,这样就导致了教材内容和当前形势脱节、学生信息摄入量太少、对最新的技术了解太少等问题。[4]
(三)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是现在的教学主流,虽然增加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完全依赖与老师所讲的知识来应付考试。对于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这门信息量大、内容繁杂、知识面广的工程技术课程来说,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实验/实践缺少创新性
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学生多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实践操作或设计,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5-6]同时固废实习场所较少,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识点理解起来比较吃力,使实验/实践教学失去其原本的教学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教学内容反映了教学的本质,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充足性,力求做到所有重要内容都能覆盖涉及,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及调整,优化改革教学内容。[7-9]
(一)更新旧知识,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选用的教材主要介绍了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现状、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运输、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资源化利用、填埋处置和危险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对过去形成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处置的理论和方法有较充分的阐述和说明,可以满足本课程内容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是随着固体废弃物处置及资源化相关工艺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现有的教材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较少,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进程,为了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已有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这些新发展趋势及现实应用,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们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动向和前沿技术,为他们以后进行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弱化交叉内容,增加热点研究内容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与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出现交叉重复,针对这个问题,可主动弱化交叉内容的介绍,比如:对于过量空气系数计算、焚烧污染物处理技术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中属于主要内容,均会进行详细的介绍,在此就简略介绍;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属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相关处理技术在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中已经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在此主要进行简要说明。生物处理技术无论是在固废还是水处理上都是环境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方向,因此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适当的引入生物处理技术新的研究内容,并加入好氧堆肥的工艺设备和厌氧发酵装置-化粪池工作原理等内容;另外对于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我们强调固体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化,固体废弃物就可以转化为资源,在课堂上介绍一些新的产生固体废弃物的源头,如电子垃圾等,并对这些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介绍。
(三)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科研促进教学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它的实践性和应用型都较强,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增加综合性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讨论、交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际运用能力;对于实验室现有的模拟设备和装置,我们一定要运用起来,让学生对一些预处理设备和处理设备有一个感性认识,而不是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此外,以现场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到工作现场去感受、体验,比如讲到焚烧处理时,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徐州保利协鑫垃圾焚烧发电厂,讲到填埋处置时去参观徐州雁群垃圾填埋场,在参观的过程中也附带学习了其他部分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更好的掌握课本知识。同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因为教师的科研项目大都来源于学科理论研究前沿或来源于工程实际,具有较高的学术或技术含量,这样也为有志于继续学习深造或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研思路。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最关键的环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0-12]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采用板书、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
虽然说现在多媒体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主流手段,但是传统的板书教学并不应被我们所摒弃。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这门课程中,涉及的垃圾收运计算部分教学仍然需要进行板书,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整个计算过程。此外,课程当中涉及的关于固体废弃物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处理工艺的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仿真演示、动画模拟、视频播放等手段,将较难理解和想象的设备构型、处理流程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不同类型的破碎设备,通过仿真演示,学生更容易理解其运行过程。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从网络上找到的资源,在讲解到垃圾填埋场的内容时,可以在国家环保部网站上找到和填埋场有关的规范、法规和政策,也可以找到中央电视台专门制作的和填埋场有关的节目,再结合实践教学,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所以,我们既要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又要掌握主流的多媒体教学,还要利用流行的网络资源,注意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此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采用以工程实例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案例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在抽象的知识描述与实际的生活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把书本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当中。比如在学习固体废弃物的好氧堆肥处理、厌氧消化处理技术时,收集典型的堆肥厂、沼气发酵池等相关资料进行讲授,同时也介绍了同济大学的户用多功能有机垃圾蚯蚓处理箱,并鼓励学生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设计校园生活垃圾处理箱,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介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选址问题时,以闻名全国的“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为例,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解释,使学生熟悉选址原则和要求。同时,在每一次案例分析之后,都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则会对整个案例分析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在讨论中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引导或集中解答,指导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以此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实践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多个环节。实践教学对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利用周边实际资源,来完成我们的教学工作。课程实验要求人人动手,对校园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并利用实验室分选、破碎设备进行预处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学校不同的校区进行生活垃圾收集路线设计,并绘制合理、紧凑的校内垃圾收运路线;对校区内存在的建筑工地上的建筑垃圾进行收集处理方案的设计;实习中要让学生感受“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现场状况,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徐州雁群垃圾填埋场,参观垃圾填埋作业流程;在讲到资源化利用这部分内容时,积极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变废为宝,利用生活中暂时废弃的生活用品,制作固体废弃手工艺品。通过这样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可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学生也比较关注课程的考核方式。我们在课程开课时就向学生公布了本课程的考试方式为“闭卷理论考试(60%)+课程实验(20%)+平时成绩(20%)”。因为教师对于比例分配无法进行调整,所以在考核方式改革这部分,我们主要是从考试内容、实验设计和平时考核形式这几部分来进行改革和调整。闭卷理论考试主要是检测学生对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能力,避免单一题型和重复题型,增加部分学生自建题库里的题目。课程实验不仅仅只是检查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应该综合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课内容的整个过程,如课前预习、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实验课的设计和答案应具有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方案的好坏和是否有创新点来评定成绩,鼓励有创新性的学生,并将实验成绩细化为:“提问和实验方案设计(40%)+实验报告(40%)+实验操作(20%)”。平时成绩考核由课堂考勤(10%)、作业(20%)、提问(10%)、演讲(30%)、调查报告(30%)等部分组成,对于无故旷课1/3学时及以上者或是作业未完成1/3及以上者,取消其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并判其该门课程的成绩为0。同时,要求每人要完成一次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有关的ppt演讲报告,撰写一份了解固体废弃物处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间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平时学习环节的重视,把精力投入到平时各个环节的学习中去,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又较好地避免了期末“一卷定好坏”的现象。
五、结语
针对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课程特点以及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该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出了自信和成效,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分享到课堂教学改革的乐趣和收获,为环境工程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将会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曹燕,葛成艳. 浅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体会[J]. 科技视界,2013(28):115.
[2] 曹鹏,邓辉,徐小琳.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9):65-66.
[3] 李耀威.“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广东化工,2011(6):138-141.
[4] 吴卫芬. 积极探索《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的快乐实践教学[J]. 时代教育,2010(9):260-261.
[5] 贺真,李玉梅,岳臻凯.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4):215-215.
[6] 王洪波,谢冰,张华,等.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3):351-354.
[7] 谢越,王艳,肖新,等.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 安徽农学通报,2012(5):147-149.
[8] 黄向东,薛冬.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J]. 广东化工,2013(11) :295-296.
[9] 宋海军,廉有轩.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教学研究,2013(3):80-82.
[10] 孙秀云,李健生,黄中华,等.《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大学教育,2014(5):75-77.
[11] 刘朝莹,赵如金. 案例教学法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中的应用[J]. 文教资料,2013(6):170-171.
[12] 张永涛,山宝琴,张琰图,等. 情境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中的应用[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74-76.
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等关键性条例的出台,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环境工程作为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专业,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各个环境学科的教学实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将教学与实践结合,如何将传统的学科与新兴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已经是环境工程不可回避的问题。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是环境工程的核心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创新性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学以致用等问题,本文将从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出发,对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从人才质量的现状看,当前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大学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其毕业生基础理论和研究能力不如一流高水平大学,而实践动手能力又不如高职高专院校。因此提出了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而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1“. 教什么”。针对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首先提出“教什么”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理论和实践。理论即书本知识,当前理论教学缺乏创新,一方面是教材的创新,一般选择教材时会选择比较权威的教材,但是这些版本更新慢,各种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日新月异,而课堂所采用的教材与当前实际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另一方面是课堂内容的枯燥乏味,教师在课堂仅仅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容易使学生缺乏兴趣与积极性,而且大多是单一的中文教学,很少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关于实践方面大多采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或校外实习等进行实践,比如进行厌氧堆肥、沼气发酵等,而且实验条件有限,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由于课时限制,校外实践则是以参观实习的方式进行,比如参观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等,学生只能做到基本认识,但如果把他们放在真正的岗位上,则不能完成该岗位的工作。
2“. 怎么教”。关于“怎么教”的问题,首先是课程的时间安排。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数学、化学、制图、机械、生物、水文、地质等多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这种专业课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累积,因此课程开设不宜过早。其次是教学手段,多数采用老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这种方式太过于被动单一,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求知欲,同时教师也不能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由于课程的综合性,当涉及到一些处理的工程、工艺流程时,教师也不可能完全接触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只能通过书本或者幻灯片进行教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最后就是考核方式,一般考核是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其中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这就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单纯地靠死记硬背的东西虽然在书面考试的时候可以蒙混过关,学生努力一点就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考过之后很快就会忘记,当这些知识真正用于实践的时候,又得重头再来,这是应试教育下本科生存在的最为可怕的问题。不进行改革创新,这种应试教育的弊端将永远无法消除。
二、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改革探讨
为了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与研究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以下将针对上文提出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的改革方式。1.丰富教学内容,注重课外实践。所谓的丰富教学内容,首先不是增加课程学习的内容,反而首先对书本学习内容进行删减,去除烦琐的工程原理和计算部分,重点关注实用性的章节,增加热门的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在课程中期开展两个课时的关于固体废弃物前沿技术讲座,可以请这方面研究方向的老师或者研究生介绍国内外最新处理与处置技术。关于课程实验,不用在课程结束时集中进行,可以在授课期间最好是在学习关于实验章节时进行实验,可以采取分批次的方式进行,保证每个人可以参与。在课程学习期间,可以增加校外调查环节,比如在学习生活垃圾的处理流程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分组用一天时间跟踪这个垃圾处理流程,从生活垃圾的起点到垃圾的.中转,最后到垃圾的处理,通过这种形式的调查,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不用在枯燥的课堂学习而增加学习兴趣。2.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作为环境工程的核心课程,涉及数学、化学、制图、机械、生物、水文、地质等多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因此在安排学生选课实践上要严格要求,设置在大学三年级最为合适。一方面学生经过两年基础以及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知识,这时候学习起来不会吃力,而且实验方面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在此阶段学习专业课程并可以快速运用于实践中,对之后大四阶段的工作实习会有很大的助益。
3.变革教学手段,提升课堂兴趣。如今各大高校的传统的枯燥的板书教学已经被更为方便的幻灯片教学取代,但是正如板书教学一样,普及的幻灯片教学难免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经常有学生向老师拷取幻灯片,这样就可以不用在课堂认真听讲甚至逃课,认为只要经过考前复习等就可以轻松考试过关,这种现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最不想见到的现象,也是教育的失败之处。此外,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授课模式需要进行适当创新性调整,可以进行学生讲授,老师指导。将学生进行4至5人分组,每一组负责一个章节,对该章节所述内容进行总结整理,并课外查找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该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制作成幻灯片,在章节结束后,用半个课时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幻灯片演讲,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提问,并对该小组表现进行打分,该成绩可以按百分比计入平时成绩。一方面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幻灯片的制作、文献的查找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改变枯燥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4.成绩综合考核。应试教育最显著的表现就在于其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破除应试教育机制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应该从考核的方式开始,改变了考核方式的侧重点,学生才会改变学习一门专业课程的目的,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传统的考核方式,考试成绩一般占比70%—80%,其余20%—30%部分则为平时成绩。考试内容一般包括选择、填空、判断、简答和论述,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和上课表现以及实验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太多的弊端,我们需要探索真正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并运用的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尝试对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调整:降低卷面考试在总成绩的占比,控制在50%左右,提高平时成绩的占比至30%,平时成绩增加学生课堂幻灯片演讲成绩,将实验成绩从平时成绩剥离,在总成绩中单独占比20%左右。对考试方式进行变革,可以采取试卷的方式或者答辩的方式进行,试卷考试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至50%以上,若采取答辩方式可以请本专业相关专家进行现场问答评分。
三、结语
单位姓名得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重大传染病疫情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E、慢性肺部疾患
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应于发现后()
A、6小时内B、8小时内C、10小时内D、12小时内E、24小时内
3、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B、霍乱、炭疽C、鼠疫、炭疽D、霍乱、艾滋病E、鼠疫、艾滋病
4、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
A、自然灾害B、慢性血液疾病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E、事故灾难
5、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的特征?()
A、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B、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C、阻止了国家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D、不影响人们的依法活动E、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
6、从发生原因来说,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B、食物中毒事件C、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 D、自然灾害E、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损害
7、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中的等级之一?()
A、一般严重B、比较严重C、不太严重D、相当严重E、特别严重
8、河豚鱼毒性最强的部分是()
A、肝脏B、卵巢C、鱼头 D、鱼肉E、鱼尾
9、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B、免疫系统C、循环系统D、骨骼系统E、神经系统
10、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具有的特征?()
A、突发性和意外性B、群体性或社会危害性C、和责任不强无直接关系D、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E、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11、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的工作程序中的内容?()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启动预案
B、应急协调中心(卫生行政部门)C、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救助机构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预防、控制)、人员疏散、医学防护、隔离观察 E、上报国际组织
12、中世纪后期,最早的监测活动主要是下列哪一种监测?()
A、疾病监测B、公共卫生监测C、疫情监测D、气候监测E、大气监测
13、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点?()
关键词:固体废物,处置,资源化,课程名称,建议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是高校环境工程专业9 门核心课程之一[1]。随着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人们对固体废物( 简称”固废”) 的认识不断深入, “固体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已成为共识[2]。在环境污染加剧、资源日趋短缺的今天,大力发展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尤显重要。然而调查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固废课程存在名称不一致的现象,且差异较大,影响高校固废人才的培养。在调查及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统一固废课程名称的建议,并尝试给出了具体建议名称。
1 高校固废课程常见名称
根据2012 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对环境工程专业排名前30 的高校进行调查,发现30 所高校的固废课程名称多样。从表1 可以看出,环境工程专业排名前30 高校的固废课程名称多达13 种;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固废课程的传统称谓,采用者最多,但采用率已低于50%,排名前5 的高校中,只有1 所大学采用了该课程名称;“固体废弃物” 一词已基本被“固体废物”替代,30 所高校中仅3 所高校固废课程名称中采用 “固体废弃物” 称谓,其他27 所高校均为 “固体废物”;“资源化”已较多地出现在固废课程名称中,表明了人们对固体废物本质的认识有了深刻改变。
注: 数据来源于各高校官方网站。
2 固废课程名称统一的必要性
2. 1 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从历史背景看,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主要源于土木类的给排水专业,化工、冶金等工科专业的三废治理方向,或者从农林、水利、生物、地矿和海洋等专业发展而来[3]。由于背景学科、服务领域和对象、发展定位、院系特色等的不同,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学大纲等方面常常各有特色,具体在固废这门课程上则表现为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甚至课程名称也出现了不一致。
然而,教学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充分挖掘和凸显各高校自身优势和特色,并将其融入到固废课程学习中来,尽量避免教学内容单一化,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选择,有利于让学生有更多择业机会。但是,固废课程名称的不一致往往不利于固废教学工作开展及环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前,多家出版社均有固废教材出版,书名多样,良莠不齐,由于固废课程名称不一,各高校在选择教材时往往缺乏参考依据,导致出版质量高、内容详实的好教材不能迅速推广使用,影响了固废课堂教学质量。相反由于缺乏大量读者反馈意见和监督,也制约了好教材的及时修订更新。
2. 2 强化学生对固废课程的重视程度
水、气、声、渣是环保领域四大典型污染类型,对应课程均属于环境工程专业9 门核心课程。目前,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作为水、气、声课程名称在我国高校已获得广泛认同和采用,唯独固废课程名称普遍不一致,再加上我国固废起步晚、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课时短( 32 学时,甚至24 或16 学时) 、常被列为选修课等原因,导致学生对固废课程不重视,固废知识点及技能掌握程度不如水、气,制约了环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我国日益加剧的固废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
2. 3 环境工程专业规范的支持
《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 2005 年) 附件中规定了固废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因此虽然各高校固废课程内容侧重点或许不同,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所以固废课程名称的统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有基本教学内容一致的基础。
3 固废课程名称建议
鉴于 “固体废物”一词目前已成为众多高校固废课程及各类场所进行专业交流的主要用词,因此统一固废课程名称时建议使用 “固体废物”。关于具体的固废课程名称,可以从下面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
3. 1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
如前所述,水、气、声、渣是环境工程领域四大典型污染类型,而水、气、声对应课程均是在具体污染类型后加 “污染控制工程”,另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或资源化过程本身也是污染控制的过程,因此将固废课程名称统一为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是合理的。这既与水、气、声课程保持了一致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固废课程的重视,又是对固废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目前,“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已有出版物[4]。
3. 2 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
在2004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简称 “固废法”) 中明确提出[5],固体废物的 “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固体废物的“利用”是指从固体废物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动。
从法律定义看,“处置”既包括传统的最终处置( 如土地填埋) ,也包括传统的固体废物预处理、处理技术; “利用”即指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也就是说, “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是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的高度概括,从技术、法律角度看,将固废课程名称统一为 “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也是合理的。另外考虑通俗易懂等因素,也可以命名为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
4 结语
随着我国固废数量、种类增多,固体废物污染日益加剧。为更好地促进固废教学、科研,培养出更多地环境复合型专门人才,固废课程名称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从水、气、声、渣一致性角度考虑,固废课程名称统一为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比较合理; 从法律、技术角度考虑,固废课程名称统一为 “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或 “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比较合理。
参考文献
[1]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J].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5(7):23-26.
[2]盛广宏,郭丽娜,张新喜.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9(6):69-71.
[3]刘启明.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及特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179-181.
[4]张小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2.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试卷】推荐阅读:
企业固体废物管理规定07-23
新法规-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11-09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制度07-11
医疗废物处置SOP09-16
医疗废物处理培训试卷10-21
固体制剂研发流程10-14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06-26
gb固体饮料国家标准07-19
03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05-29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复习思考题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