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理念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什么是文化理念

什么是文化理念 篇1

浏览次数:557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11-4-1 12:17 |提问者:百变小樱系

最佳答案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不知道你要研究理论还是具体的某企业.推荐给你一篇小文章: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脱离不了文化,他们的形式和内容与文化都密切相关,细想一下,企业文化的塑造是不是也分成三个层次:核心理念(精神)、制度与行为(载体)、文化群体(不同职能部门)?品牌文化是不是也包括品牌精神、品牌传播(载体)、目标消费者(群体)三个方面?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有相通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这个企业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企业当作一个人,当你第一次见到这个人,那么他的衣着打扮会给你第一印象,这就是公司的VI(视觉识别),包括公司的建筑、办公环境、办公器具、LOGO等表面的直观的有形实体;通过他的言行举止你又能了解到他的做事风格,这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但是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个人的言行举止?这就取决于他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信念了。同样的,对于企业来说,是文化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制度和行为,这个文化的核心,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

那么什么是品牌文化?我们说日久见人心,你跟一个人经过长久交往,你发现他可能是一个诚实、活泼、开朗的人,你对他的个性有一个认知,你觉得喜欢跟他交往,也许会成为知己。如果对于企业来说,这个企业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认同,就是品牌文化或者叫品牌内涵,他是联系消费者心理需求与企业的平ǎ瞧放平ㄉ璧淖罡呓锥危康氖鞘瓜颜咴谙压镜牟泛头袷保芄徊恢中睦砗颓楦猩系墓槭舾校⑿纬善放浦页隙取1热纾蔽颐翘岬?span

class=yqlink>麦当劳,就会想到那个和蔼可亲的麦当劳叔叔,就会想到他明窗净几的就餐环境,还会记起那句充满个性的“我就喜欢”广告语,这些都是麦当劳品牌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便捷、清洁、舒适、活力的美国文化的代表,也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肯德基也是快餐,但是品牌内涵稍有不同,“来到肯德基,生

活好滋味”,“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定位,可见肯德基更强调对产品和生活的关注。另外,我们发现惠普公司的“惠普科技,成就未来”的品牌内涵也是其企业文化的体现。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内涵必须一致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动感激情、富有个性的品牌文化,那么可口可乐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必然不能脱离激情、创新,很难想像一批守旧沉稳的人能够领导可口可乐公司。海尔品牌给人的感觉是一种优质、真诚和负责,其企业文化也是以真诚、创新为核心。联想并购IBM笔记本事业部,可以说是其创业精神的完美体现,同时,这与其品牌“只要你想”的文化内涵是一致的。红塔集团原来的品牌口号是“天外有天,红塔集团”,现在改为了“山高人为峰”,这与企业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一致的,而且更凸现出了人文气息。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发现,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不能脱离公司的产品和经营,都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其核心含义应该是一致的,或者是相通的。但是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在概念、作用、着眼点和建设方法方面又有明显不同。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核心含义不同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重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塑造,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品牌文化则以品牌个性、精神的塑造和推广为核心,使品牌具备文化特征和人文内涵,重点是通过各种策略和活动使这些消费者认同品牌所体现的精神,然后形成一个忠诚的品牌消费群体。

什么是品牌的文化特征?品牌的文化特征,不但要具备精神内涵,还要从营销策划、促销活动、广告宣传、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让消费者能够体会到品牌的精神、个性和文化内涵,还要具备典故、故事、仪式和人物等文化载体进行传播,比如可口可乐的诞生传奇、联想的创业故事、海尔的砸冰箱、送冰箱等故事,这样就让品牌文化鲜活和生动起来,形成具有忠诚度的品牌消费群体,并形成以品牌来连接的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要借助大众文化和消费者心理特征,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群体。不同的行业可能表现有所不同。比如商用轿车,瞄准商业人士,基本都是体现一种成功者的风度、气质和不屈精神;麦当劳、肯德基瞄准少年儿童,卖的是美国式的快餐文化;星巴克则瞄准都市白领,塑造了一种忙里偷闲、讲求情调和品位的咖啡文化。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作用不同

企业文化是对内的,主要是为了明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指导原则,并形成一套以价值观、理念为核心的制度和规范体系,以此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但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管理有帮助,也具有了品牌效应。我们发现,那些成功的企业越来越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公司的文化,关于这些企业的优秀文化的报道也是层出不穷,我们可以试想:“惠普之道”为惠普省下了多少品牌推广费用,海尔的企业文化为海尔带来了多少无形价值,华为基本法为华为提升了多少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没有人做过统计,但如果请人来做评估,相信是一笔特别大的收益。所以,我们不能否认企业文化能够推动企业形象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美誉度,这一方面可以为公司做很多免费的推广,而且无形中可以为公司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什么海尔的薪水不高、工作也那么模块化,但依然可以吸引那么多优秀毕业生?文化和企业形象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品牌文化是“品牌”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什么意思呢?品牌文化的作用是为了打造企业的品牌,主要应该是营销管理的职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牌文化本身就是打造品牌的一种方式,以前没有这个概念,但不是一样有很多优秀的品牌吗?之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品牌文化的概念,是因为文化这个概念越来越得到关注,全球化的进程暴露出一系列文化的冲突问题(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难题),不同企业并购的失败大多源于不同的文化,惠普与康柏合并的不成功,联想收购IBM的PC事业部的关键问题是文化的融合,TCL收购汤姆逊,也是这样的问题。现在世界级的优秀品牌,往往诞生在那些西方发达国家,这些企业进入中国,本身就带来了文化的冲击,洋品牌与本土品牌的竞争,其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建设方法不同

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虽然都有文化的要素,但是建设方法差别很大。

首先表现在负责的部门不同,沟通协调工作比较难。笔者在做企业文化咨询的时候,一般也会为该企业提炼品牌内涵和品牌价值,因为我们认为这两者是相通的。但是在企业里,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和负责品牌建设的部门往往是两个部门,所以往往这里的沟通协调工作很大,营销人员认为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关系不大,所以很难接受其中的一些思想和方法。

其次,我们认为,品牌文化的塑造就像是恋爱,而企业文化的塑造像是婚姻。

谈恋爱的时候,你希望尽量多地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尽量吸引对方的注意和好感。首先你要选好对象,在你选择跟他(她)见面之前你就要通过各种渠道多方打探,以了解这个人的身高、相貌、人品、个性、收入等,这就是对比和选择。当你看到琳琅满目的洗发水品牌,你会选择谁?你肯定要根据你以前所接受到的这些品牌给你的不同感受来进行挑选,比如你准备挑选一款能够去头皮屑的,就有多种选择,不同品牌,不同价位,有海飞丝、沙宣、采乐等等,那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品牌?功能都差不多,价格也都相差不大,关键就在于这个品牌给你的一

种感觉,有时候你很难说出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牌子,但是这个品牌已经对你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品牌所体现的个性、品位非常符合你的情感和感觉,于是,你们产生了好感,你选择了这个品牌,开始了交往。当你使用了这个牌子一段时间,如果功能不好,你会失望,拒绝跟他继续交往,如果满足你的预期,那你们就陷入“热恋”了,这就逐渐形成了品牌的忠诚度。

但是企业文化的塑造,更像是一场婚姻,用佛家的一句话来形容非常恰当,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员工对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他认同,可能就会激发他的工作热情,如果他不认同,那文化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形式而已。员工加入一个企业,他看重的无非是三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还有一个是工作层面的。首先,这个岗位能给我带来多少收入,这是物质的,也是经济基础;其次,就是这个企业的氛围我喜欢不喜欢,我与领导、同事的关系如何,这是精神的;最后,我的工作技能能不能得到提升,能不能得到公司重用,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是什么,我是否有前途,这是工作层面的。员工与公司的关系,如夫妻两个人一样,不是在每天都憧憬未来,沟通愿景,而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主要还是靠他在实际工作中的体验,一些小事就形成了他对公司文化的看法,比如说人际关系、公司氛围、奖惩措施、尊重与发展、创新与活力等等。这种体验跟婚姻是一样的,恋爱的时候都很美好,你从表面看到的公司,也许都很好,你很渴望跟他结合,但是真正结婚了,你的豪情和激情就必须要面对现实了,任何公司都有问题,任何领导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也许你会产生失落感,也许你会感觉不公平,生活和工作都会现实得让你无法接受,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正如真实的婚姻一样。有时候我们发现,原本是模范夫妻,但突然就分崩离析了,为什么?因为价值观不合,也许几十年在一起最后发现还是价值观不合,员工于企业也是这样,不是说高薪就一定能留住那些优秀的员工,“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企业与员工刚开始“恋爱”的时候,就一定要仔细选择,认真评审,找到那些最适合自己的员工。

什么是文化理念 篇2

爱心·奉献

作家刘心武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发表的小说《班主任》,因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被誉为伤痕文学的开篇之作。小说内容是班主任张俊石答应16岁“小流氓”宋宝琦到自己班级就读,引起同事和班干部的反对,张老师却“心怀激昂壮志”要将宋宝琦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作为教师,我从这篇小说里读到的却是班主任在那个艰难的时期,仍然没有被泯灭的责任感、爱心和奉献意识。也就是说,爱与被爱一直没有在师生之间消失,它需要的只是一次唤醒,一种意识层面的觉悟。

1984年6月,全国“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全国铺开,“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经典的口号,文明和热爱成为那个时期的主流价值追求。爱心、奉献和责任也成为全国第一次班主任表彰大会的关键词。1985年,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北京发行邮票纪念封图案为花朵与教师,其寓意为:老师像园丁,用辛勤的汗水浇开祖国的花朵。于是尊师重教的风气骤起,孺子牛、蜡烛、人梯等成为教师的专属称谓。

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八九十年代,爱和奉献一度成为衡量班主任工作的标准,也成为班主任从事班级管理的一条行为准则。80年代,无私奉献、大爱无疆是班主任群体的精神主流。我曾经写过一个小学班主任,他虽然用“在肚皮上盖戳”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了危及学生生命的溺水问题,但是在县里进行的优秀班主任评选中却未被选中,而那些一心扑在班级里,晚上加班加点家访的班主任则被高调宣传。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那是一个只讲究爱心和付出汗水的年代,理念、智慧还没有很好地引起人们的重视。90年代,班主任的奉献和爱心开始呈现多样化,仍然有老黄牛式的标准楷模,也有不为商品经济所惑选择坚守的道德楷模,更多的是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和智慧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新型”优秀班主任。1998年,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中叙述了很多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既有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更多的是一个优秀班主任源于爱心的责任感。《爱心与教育》一书不仅是教育的新经典,更是对那个时期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高度浓缩和概括。

民主·科学

自上世纪90年代始,“人文精神”成了学界关注争论的话题,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也就在这个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从恢复期过渡到发展期。21世纪初期,民主政治进入大发展时期。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的自序中说:“我常常觉得班级更像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就可能有什么。学生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里实习,才具有了一定适应大社会的能力。”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一是民主,二是科学。他的这一理念,引发了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新的探索期,那就是民主理念和科学管理意识在班级工作中的深度渗入。在这本书中,他收录了《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设立值周班长》、《犯错误,唱歌》、《学生座位自愿组合》等大量体现民主治班和科学管班的文章,浓缩了那个时期民主意识对班主任工作和实践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李镇西老师也开始了从爱心教育到民主教育的思考。2000年安徽省发生的“刮脸”事件,引发了李老师和国内同行对“体罚”问题的反思。在每次体罚之后,人们往往把焦点放在施暴的教师身上,习惯于从师德方面予以谴责,或者冠以“缺乏爱心”之类的思想帽子。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很多像李镇西老师一样的班主任开始从这件事中看到了“中小学教育中民主教育长期缺失带来的后果”。在《民主与教育》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收录了《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民主知识的启蒙》、《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等引发人们对民主教育思考的文章。

同时,在民主引领下班级管理策略开始朝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班级自动化管理、班级自我管理等以学生全员参与为主的班级管理模式纷纷出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成为班级民主文化的图腾,班主任试图通过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和班级民主运作模式建设等来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并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一些其他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也被引入班级管理之中,比如,具有企业管理鲜明特征的“量化管理”,被引入班级管理之中。班级量化管理一度引领了这个时期的班级管理主流,成为众多班主任仿效、复制和使用的常规管理方式。

自主·专业

2002年,国家开始关注自主发展战略。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并力争在15年内把我国建设成自主创新型国家。一时间,各行各业纷纷把目光聚焦在自主发展上。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成为迄今为止仍在努力的一大目标和任务。在自主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也开始进入自主期。这种“自主”表现在学生方面,就是学生的自主管理,即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对于班主任来说,这种“自主”则表现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上。

2002年10月,天津市大港区举行全国第十一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教授提炼出“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这是班主任自主、专业化发展的萌芽。笔者认为,从此,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探讨进入了“自主一专业化”时期。2003年11月,全国第十二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柳州举行,“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了会议的主题,柳州市的“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以民间学术影响的方式推向全国,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民间研究意义上的“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探讨。2004年,班华教授等在《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等文中对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厘定、制度建构、操作规程的形成等进行了概略式的论述。2005年1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了第一期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班,开创了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先河。2005年4月16日,《人民教育》编辑部在浙江省举行了全国班主任工作与班主任专业论坛。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表明,班主任工作已经有了自主发展、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对班主任的资格取得做了更明确、更专业的要求,正式赋予“班主任”这一岗位以专业形象。与此同时,一大批教育专业报于刊相继发表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性文字,并推出了一些相对成熟的成果。官方的认定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推进,逐渐改变了班主任工作专业理论匮乏、专业能力不足、专业自主缺失和专业个性不强的现实,也打破了某个理论和策略一统天下、千术一面的僵化,班主任开始关注自身个体的特长和特点,注重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和品牌。班主任工作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李迪老师的《我和学生谈爱情》,袁卫星老师的《生命课》系列专著,等等,都呈现了他们各自在特长领域的研究成果,实用、个性、特色、专属等与自主、专业有关的词汇正逐渐成为衡量优秀班主任的客观标准。

你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篇3

Art Value=艺术财经

CT=曹慰祖(Calvin Tsao)

MB=Marc Brulnart

MC=Marc Caniser

Art VaIue:你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CT:注意与设计对象相关的东西。

MB:“感官为上”。对于我来说。设计的本质其实蕴含在为客户做策划的实践经验中。我们要讲给观众的故事,还有我们计划好的隐藏在故事里的理由。当剧情完成的时候,设计的各个方面立刻会自动就位,装饰、影像、造型、香气和味道将会按照最初的安排成为一个整体。

MC:我尝试本着讲故事的灵感和思想创作。总是先有故事,再进行“风格”的定位。我很惊讶总有人说我的设计带有“家庭风格”,这其实并不是我们故意要追求的。

Art Value:请简单介绍你学习设计的历程。

MB:我成为设计师其实是很偶然的。作为一个制造家具的学徒,我参加了一个比赛。是碰巧也许是命运,裁判长是一个退休的英国设计师,发完奖之后,他找到我并且问我有没有兴趣学习设计。那一刻真正才是我事业的起点,因为以前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学设计,设计也从来都不算是我的一个选择。

MC:我的爷爷是个画家,我是闻着油画颜料的味道长大的,可以说是被艺术包围。当我选专业时,我没有选择文学或者经济,而是选择了设计。设计是应用艺术,就像是理论研究分支中的社会经济学。

An Value:到目前为止你最满意自己的哪件设计作品?

CT:我对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很喜爱,它们都与众不同,都有不同的挑战和宝贵之处。实际上我的工作最令我满意的~方面就是我从来不会被任何一件单一的工作所限制,从而不会因此成为某一狭窄领域的专家,而是可以呆在一个广阔的平台,这真是一种特权。我能够理解建筑和设计,以及这些建筑和设计的意图,此外还有不断变化的规模和各种各样的方案。

MB:我并没有个人偏好的作品。作为设计师最有趣的一件事就是,不断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提出不同的问题。

MC:我最喜欢的总是下一个——那个没有开始的。不过现在我非常心仪《悦美》杂志,这是一本为北京银泰中心做的杂志。我们这次也有幸和很棒的搭档合作,比如时尚摄影师陈曼、造型师李东田。

Art Value:奢侈品牌找艺术家合作,作为设计师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CT:我认为跨界从来就是一件好事,不过我希望跨界不仅仅局限于与奢侈品牌的联系,而是能够在各个领域都展开合作。我相信所有有创造力的人都能够超越自己的领域和媒介。一个艺术家能够设计一幢建筑,一个建筑师能够设计一辆车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产品的特质以及与其相关的生产技术。只要你有足够的悟性,产生关键想法和拥有创作灵感的过程在每个领域都是大同小异的。这只是和做一件你了解的事情有关,因为你有你的原则。一旦这样,你就能够在一个新的领域被激发,这样一来你要突破自己的局限并尝试新媒介也许会更容易,因为你面对的东西是全新的。

MB:大多数时候,我把这看作是公共关系工作,特别是与奢侈品相关的时候。不过,在与创意行业和制造业的工作和交流中,同样会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和结果。如果结果是有创造力又有意义的。那么我对这种工作的成功是心悦诚服的。

MC:这当然是一个潮流,你也可以和艺术工业化联系起来。一些艺术家同时也担任大型企业的CEO,就像Jeff Koons和Damien Hirst,有一大批人在为他们的项目工作。这和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他巨大的画室中创作大量艺术作品的时期有些类似。这种配置是需要预算的,就像米开朗基罗一样,要有赞助商来确保这个模式。这些奢侈品牌就是当代的梅迪奇。

Art Valoe:设计师在面对和自己合作的奢侈品牌时,与艺术家不同的是什么?

CT: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首先,我要说,商业诉求:它们是什么?也就是说你要创作的东西最终的用途应该是引发使用者的联想,这也就是产品的商业诉求。要了解人们渴望什么。对我们来说,所有的艺术和设计都要联系到观者,所以商业诉求也是一项承诺。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所以不存在平衡,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谈到奢侈品牌自己的风格,假设你现在有一项合作,你已经有了一些在你和奢侈品牌之间能够产生作用的观念,一个奢侈品牌往往会因为这一点而雇用你,而不是因为你的名气有多大,这可以视为你如何寻求平衡。如果品牌和艺术家或设计师之间没有共识,会发生什么?很可能的结局就是不会有一个好的合作。那么艺术家和设计师面对同样的项目时,有什么不同呢?没有什么特别严格和绝对的不同,我们同样面对公众,只不过设计师面对的问题是观点和议题已经摆在他们面前了,艺术家则可能需要提出新的观点,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家也许是在针对一个东西而提出问题,又或者说是在通过否定的方式来使你看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展开新的讨论。总的来说。设计师是问题的解决者,艺术家可能更像争议制造者,更有煽动性。

MB:作为设计师,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品牌或者客户寻找合适的并且具有创造性的方案。我们不是艺术家。我们是为了通过交流实现客户的愿望和目标而工作的顾问。为了帮助我们的客户,我们必须得懂得甚至是精通一系列的专业技术。有时候作品不只是达到客户意愿的产品,而被认为是一件艺术品时。作为设计师是非常满足的。我认为艺术是一个很必须但又很个人的行为。它代表了无边界的探索。艺术基本上和设计是相反的。设计是策划好的行为,其动机包含着确定的宗旨和预期效果,大部分的案子甚至是商业上的成功。

MC:这正是关键所在,设计师并不是艺术家,就好像设计自己有了生命,并且装作是艺术,但是我觉得这是很有欺骗性的。不过我以前也说过。艺术、设计、商业的界限现在已经越来越模糊了,很难将他们区分清楚。我更愿意说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师。设计师可以创造艺术,艺术家可以制造设计。设计师或者艺术家可以帮助一个品牌展开其自身的限制,开发未来潜力。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规则。这个游戏就可以被当做一个整体进行下去,包括观众在内。

An Value:你认为设计在产品中起到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CT:设计需要做到的就是为产品带来一个清晰的目标呈现。不过这个目标又仅仅是功能性的,它应该是充满诱惑力和富有鼓动性的,同时一定要保证是目的明确的。

MB:那是创作主旨背后的动机最终实现形象化的过程。

MC:设计有着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的责任,计划并且最大化那些我们所需要用的工具的功能。和艺术不同,设计有更明显的实际功能性意义。

Art Value:目前世界的顶级设计师和团体有什么共性?

CT:都想把世界变得更好。

MB:他们工作很努力,并且不断的征求客户的意见,反思自身,审视时局。

MC:他们通常都穿黑色。

Art Value:这是你第一次参加BODW吗?

CT:是的,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说实话我不喜欢以“中国”这一地域范围作为标准来划分的设计类活动,它意味着竞争和自负。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突破我们的界限,以及如何看待全球范围内的设计力量,此外,如何看待文化和社会的界限?通过这样的反思使得每一个公民都可以被鼓励并参与到改善其居住环境的活动中来——无论他们的背景和条件如何,他们还可以学习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之所以有中国设计师出席这个活动,是因为中国文化已经进入到一个角色,就是它不得不开始欣赏设计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因此这个活动才开始邀请我们。我的成功秘诀是不把自己限制在任何的类别中,因为一旦你这样把自己放进一个有限的盒子,你就只能呆在那里了。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盒子里。

MB:对的,这将是我们在BODW的第一坎发言,我们将会讲述我们是如何来到亚洲,并且我们作为西方人和亚洲的关系。

Art Value:一天的生活通常是怎样开始的?

CT:喝咖啡,做一些深呼吸的练习,写下我的一些梦,通常我还会躺在床上想一想我的梦。然后就开始动脑子,接纳任何一种想法。

MB:就是把眼睛挣得大大的,然后想想自己是多么幸运啊。

MC:一杯浓浓的咖啡。

Art Value:网络、报纸、电视和广播,哪个使用率最高?

CT:我通过人群获得信息。我喜爱与人交谈,他们告诉我一些难以置信的事情。此外我还通过网络了解消息。

MB:这些阶段我都经历过。但大部分的时间我读周刊或者杂志。我把每日新闻当做背景声音,或者消磨时间。我更愿意花时间去分析理解周刊或者杂志上作者所写的文章。

MC:基本上以网络和一些杂志为主。

Art Value:通常看什么杂志?

CT:不知道。

MB:经济家、新闻周报、鸭鸣报、Domus、Frame。

MC:新闻周报和经济家。

An Value:喜欢旅行吗?

CT:是的,我尤其喜欢去我从没去过的地方,不过每年的8月我都会租下马萨诸塞沿海的科德角的同一座房子,那里正对大海。我认为旅行当中有一类是探险类的,此外,旅行还能给你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你了解的节奏。比如我每年八月的旅行,它带来的正是熟悉的感觉。在一个地方呆着或者通过旅行去获得一种既不同又熟悉的感觉,这对我的其他业余时间是一种平衡。

MB:很喜欢。去新的地方,见到新的人群,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我喜欢这些,让我体验多种多样的观察、思考、做事和生活方式。每个个体都有存在的理由。这一切让我变得谦虚并且更加包容。

MC:是的。这对保持清醒的头脑是至关重要的。

Art Valua:有什么合理利用时问的好办法?

CT:有一些专职人员会帮助我安排我的职业时间,不过很多重要的时间都是我自己安排的,所以常规来说我拥有哪怕只有一个小时的“休眠”时间——用来反思。有时候是在出租车里,有时候是在旅途中,我用这时间来进行自我反思。

MB:我列很多计划表。管理时间的关键就是你得明白一天之内你到底能完成什么,当然也要不断的和周围的人交流。

MC:我其实一点儿都不喜欢管理。但是我们尽量缩短在办公室呆着的时间。我们一周工作五天,并且我们没有加班的习惯。这就是我们能一直保持新鲜的灵感和创作高质量作品的原因。

Art Value:你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

CT:我列举不出来,不过我喜欢看同一个人的传记和自传,由此来体会什么叫做“永远无法了解一个人的存在真相”。这样你会拥有不同的知觉,会看到不同的反映,也能够了解一个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以及世界是如何看待这个人的。这种阅读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

MB:可以说没有或者说很多很多。我的偏好随时间改变。

MC:我现在在读《仁人善士》,美国作家

Jonathan Littell的一部关于二战的作品。以一个德国官员的视角去写的,我以前从未看过类似的作品,非常吸引人。

Art Value:评价一下自己的性格。

MB:浅橘色。

MC:橘色的。

Art Value:跟人交流发生争执的时候怎么做?

MB:我通常试着抓住事情的核心,并分析各方面的分歧。

MC:引导他们。

An Value:你的家乡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CT:我的家乡是纽约,她是什么感觉呢?就是纽约的感觉!

MB:香港现在就是我的家。这里的生活既忙碌也刺激,充满了情调和变化。

MC:Annecy,在法国的Haute Savoie。那是一个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一个田园小镇,离日内瓦不远,有一个很美丽的湖泊。被群山包围,和云南大理的洱海很像,但要稍微小些。

Art Value:觉得自己有设计天赋吗?

CT:天赋是什么?

MB:能和有才华的设计师们一起工作,我觉得很幸运。还是让我的同行们来评价我的能力吧。

4p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篇4

产品(Product)

注重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

价格 (Price)

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企业的品牌战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

渠道 (Place)

企业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经销商的培育和销售网络的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是通过分销商来进行的。

宣传(Promotion)

什么是文化理念 篇5

《现代企业文化功能与塑造》课程则完全别开生面。该课程一改其他课程的经典套路,从概念,定义,到诊断,提炼,再到宣贯,落地,让听众在名词教条中打转转。该课程自始至终站在企业立场上,以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该课程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让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给人一种醍醐灌顶明目开窍的感觉。我这里总结出以下几条,共大家分享参考。

第一, 企业文化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的文化才是好文化。

第二, 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要做到三个有利于。

第三,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重大偏差,90%的投入放在10%的问题上。

第四, 心态是土壤,理念是种子,文化是大树,治企先要治心,

第五, 企业文化的两面性,是佛还是魔取决于企业的心态正还是不正。

第六, 战略和文化是企业的两个基本支柱,两者缺一不可,相互配合。

第七, 企业文化建设的六项基本原则,企业文化要活化不要僵化。

第八, 企业文化的现代化特征和任务,企业要自己掌握渔的本领。

其他还有一些非常独到新颖的观点看法,可从相关文章《猫儿眼企业文化论文集》中进一步了解。该课程针对企业常见的十个问题,如形象,品牌,效率,作风,沟通,活力,竞争,决策,执行,心态等,按照从浅到深,从表到里,从外到内,从假到真,从奢到俭,从虚到实,从看到用,从易到难的层次,逐层解析了企业文化的功能。最给人印象深刻的说法,是提出了心态的问题。心态是土壤,理念是种子,文化是大树,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没有土壤的综合治理,没有个人的修心养性,企业文化是空中楼阁。心态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如果没有正确良好的心态,什么理念价值观都是无法深植落地的。这就抓住了为什么过去企业文化建设总是流于形式,为什么企业文化落地难,为什么企业文化遭到员工抵制的根本病根。过去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在走一条投机取巧的偷懒捷径,自然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改善员工和老板的整体心态,要靠学习更要靠觉悟。要从塑造有文化的现代企业人做起,建立一支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有修养,有胸怀,有仁义,有觉悟,有远见的核心团队。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搞好企业管理,一要掌握方法,二要把握心态。单纯掌握方法,往往解决不了问题。先把握住心态,才能有效找到方法。很多时候,把握了心态就是掌握了方法。因为企业管理=人心管理,企业状态=员工心态。世界观正确了,方法论才能得到解决。

什么是安全文化 篇6

一、什么是安全文化?

答: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化,是企业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体现着企业、职工对安全工作的态度、思维程度及行动方式。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目的在于通过愿景激励、理念渗透、精细管理、行为养成、构建机制等方式,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遵章守法的管理理念、安全操作的工作理念,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促进安全工作的持续稳定,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二、集团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集团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提炼了“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

本质安全就是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通过追求生产流程中人、机(物)、制度、系统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最终实现思想无懈怠,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隐患,系统无死角,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其中,人的本质安全是本质安全的核心和关键。

本质安全人是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人。想安全就 是具有强烈的自主安全思想、自我保安意识;会安全就是具有驾驭安全的丰富经验和熟练技能;能安全就是创造的生产环境能够有效地保证安全。

本质安全岗是指岗位无隐患,操作无失误,流程无障碍。岗位无隐患就是通过超前预想、预警、预防,及时消除岗位隐患;操作无失误就是严格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按标准和程序严格操作;流程无障碍就是要全面提高安全执行力,严格管理,精细管理。

三、集团(矿)塑造本质安全人目标方法 主要目标:

——通过载体带动、机制驱动和上下互动,人人争当“白国周式”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人。

——强化职工安全行为养成,职工安全行为知识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

——全面推行安全确认,深化“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生产岗位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安全确认流程。

——实施“双十”工程,每季度培育评选本质安全人典型 10个,本质安全示范岗10个。

重点工作

(一)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观念。安全意识决定安全行为,提高安全意识是塑造本质安全人的核心。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 体和阵地,组织职工学习集团《安全文化手册》,强化“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等安全理念的宣灌渗透, 让所有职工熟知本质安全人的内涵,使争做本质安全人成为全体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安全“八法”宣传教育力度,始终保持安全宣传的高压态势,引导职工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弦,树立强烈的安全生产意识。健全完善安全愿景体系,建立职工个人安全愿景和岗位安全愿景,用愿景激励引导职工想安全。建立安全视觉听觉识别系统,规范使用视觉识别标识,使职工时时受到感染、教育、警示,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充分发挥安全“八条线”齐抓共管作用,形成安全思想教育的强大合力。以塑造本质安全管理者为重点,促进管理升级。

(二)提升安全技能。具有驾驭安全的丰富经验和熟练技能是本质安全人的应有素质,也是塑造本质安全人的基本途径。建立四级教育培训基地,强化教育培训,全力提升职工安全素质;要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实行人员准入制和换岗准入制,不符合准入标准的不能上岗;强化要害工种和岗前培训,做到脱产培训正规化,业余培训多样化,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大区队、班组职工学习场所硬件设施建设,规范执行职工班前会礼仪流程,把职工班前会开成加强职工思想、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深化“每 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学习考试制度,把“双述”工作纳入安全培训内容,强化日常演练;强化区队管理干部、班组长的安全文化培训,打造一批业务能力强、安全素质高、工作作风扎实的本质安全型基层管理队伍。创新培训形式,形成安全培训提高人,警示教育鞭策人、亲情教育感化人的教育格局。

(三)推行安全确认。安全确认是避免误操作,杜绝事故诱因的重要手段。要按照“先确认正确再做事”、“第一次就做对”的要求,强化岗前、岗中和离岗前的安全确认,制定确认细则,完善确认流程,强化确认考核,形成闭合的安全确认体系,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因素,超前预防事故的发生。培育一批安全确认示范区队和安全确认示范岗,并通过安全确认展示比赛等形式,进行共享交流。

(四)强化养成训练。习惯在培养,行为在养成,开展职工安全行为养成训练,是引导职工能安全的重要内容。按照集团《职工工作行为六规范》和《安全文化手册》的要求,重点强化10种常规安全行为的养成训练。在区队实行班前安全思想汇报制度,进行安全思想隐患超前防范,预防因思想情绪波动等原因造成人为事故的发生。加强对职工安全行为养成训练的检查和指导,适时组织对生产单位职工的安全行为养成知识测试。以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为载体,深入开展“三无班组”(无“三违”、无工伤、无事故)创建活动,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四、集团十大理念

企业精神:忠诚事业 追求更好

忠诚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使命与追求。忠诚事业体现了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任劳任怨、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更好是比最好更高的境界,是永无止境的目标。追求更好就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懈攀登,勇往直前。忠诚事业,追求更好既是中平能化集团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脚踏实地、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表明中平能化人无论何时都会对企业全心全意,对工作尽职尽责,永远向着新的更高的目标迈进。

核心理念:企业发展 职工富裕

企业发展是职工富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企业长足发展,才能实现职工富裕。职工富裕是企业发展的目的和成果。只有职工逐步富裕,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企业与职工是息息相关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发展,职工受益;职工心向企业,企业才能兴旺发达。企业发展,职工富裕是中平能化集团和职工的共同价值取向。日益强盛的中平能化集团,将最大限度地为职工谋利益;生活幸福安康的中平能化职工,也将尽心竭力为企业谋发展。职工的生活越过越美好,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兴旺,是企业和职工共同的企盼。企业作风:说实话 干实事 求实效

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是贯穿于一切工作的科学精神,是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的优良作风,是企业和个人应该始终不渝坚持的优秀品格。说实话是“三实”的基础,干实事是“三实”的关键,求实效是“三实”的目的,三者紧密联系,互为一体。只有坚持“三实”,不尚空谈,脚踏实地,务求实效,各项工作才能出成绩,科学发展才能上水平,职工群众才能得实惠。

管理理念:人人尽责 事事达标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各级管理人员既是工作计划的执行者,又是工作任务的领导者,在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虽然岗位不同,但每个人都肩负着重要职责,任何一个工作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对整体目标的实现造成影响。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管理工作必须从细微处着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只有每一个人都恪尽职守,每一项工作都高标准完成,才能实现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安全理念:生命至上 安全为天

生命高于一切。生命至上是对生命的敬仰、尊重与关爱,反映了对生命价值的高度认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生命与安全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为天就是要一切为了安全,一切服务安全,一切服从安全,一切保证安全。生活因安全而美好,生命因安全而精彩。

营销理念:与客户一起成长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客户支持,客户是企业永恒的上帝。维护客户利益,满足客户需求,尊重客户选择,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与客户一起成长,就是与客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信誉赢得市场,靠忠诚赢得信赖,与客户携手共进,并肩前行,谋求共同发展,实现互惠双赢。

学习理念:学习成就未来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是成功的前提,学习力是最强大的竞争力。无论个人或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才能学有所成。善于学人所长,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把学习力转化为创新力、生产力。

人才理念: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人才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能够聚集优秀人才,才能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岗位是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无论职务高低,不管资历长短,只要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就是人才。

质量理念: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

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基础的要素,关系着企业的 生存和发展。只有视质量如生命,对每一项工作都一丝不苟,在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巩固和扩大国内外市场,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成本理念:省下一分钱 就增一分利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利润的来源是收入,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是成本的增加,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有效手段。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要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处崇尚节约、提倡俭省,小处精打细算、锱铢必较,从一分一厘做起,想方设法节支降耗。

廉洁理念:清白从业 以廉为荣

廉洁是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各级管理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重、自醒、自警、自励,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率先垂范,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坚决抵制和杜绝各种贪污腐败行为。

五、香山矿十二大理念

发展战略:创精品香山 建和谐矿区 企业精神:励精图治 不断超越 核心理念:香山兴 职工富 安全理念:事事遵章 人人安全 廉政理念:律己则明 恕己则暗 人才理念:以才兴业 人尽其才 学习理念:学习使人进步

管理理念:管理出效益 事事严细实 成本理念:控制降成本 节约增效益 执行理念:有令则行 干则必成

质量理念:质量就是生命 产品铸造形象 营销理念:培育可持续市场

六、集团安全理念(13条)

安全核心理念 生命至上 安全为天

安全价值理念 生命只有一次 安全高于一切 安全责任理念 安全是第一责任 职工是第一牵挂 安全道德理念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别人 不被别

人伤害 保护别人不受伤害

安全行为理念 一举一动 严守规程 安全决策理念 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 安全投入理念 按需投入 投管并重

安全执行理念 不打折扣 不找借口 不讲情面 安全教育理念 关爱人 引导人 警示人 规范人

塑造人

安全预防理念 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付出一

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

安全管理理念 人人尽责 事事达标

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转变 由静态考核向动态达标转变 由硬性约束向自主管理转变

安全作业理念 上标准岗 干标准活

在岗一分钟 安全六十秒

瓦斯治理理念

煤与瓦斯共采

不掘突出头 不采突出面 瓦斯不治矿无宁日 治理瓦斯就是解放生产力 治理好瓦斯就是发展生产力

七、安全宣传教育“八法”

1、媒体宣传

充分利用企业传媒网络,如广播、有线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开辟安全宣传教育专栏专题,宣传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法规,选树安全先进典型,反映安全动态,营造安全氛围,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2、主题宣传

矿厂处(公司)和区队(车间)要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定期主办安全主题教育。

3、重点日宣传 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特别是重要节假织开展较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4、典型教育

通过安全生产正反两方面典型人物和事例,对职工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让职工学习先进典型,汲取反面教训,强化安全意识。

5、案例教育

指用各种各样的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重点是以本单位重伤或死亡事故为案例,对事故经过原因、处理结果及给家庭带来的不幸,给企业和国家造成的损失等进行点评。还要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讲清事故背后隐藏着的社会、家庭及职工生理、心理等方面深层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

6、“三违”帮教

“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是事故的源头,安全生产的大敌。对“三违”,人员进行帮教,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多部门参与,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帮教。帮教要帮心,除按规定进行处罚和办班培训外,要注重感情教育。要深入细致调查“三违”人员当时的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因素,进行帮教。还要通过其家属开展亲情教育,同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身心调适 指要熟悉和掌握职工家庭、社会关系和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变化,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根据每个职工身心状况,针对性地做好一人一事的身心调适工作。特别要注重新、老、弱、病职工,休假复工职工,性格急躁和经历了大喜大悲的职工情况,发现苗头,及时做好工作,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理顺情绪,调适其身心到正常状态投入工作。

8、安全学习日活动

指区队每周要保证至少一次固定时间,组织职工召开安全学习、生活会。学习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岗位道德规范和安全行为规范;分析讲解并组织职工讨论事故案例,查摆分析安全隐患,研究部署防范措施。职工必须全员参加,不出现教育盲点。活动要做到内容实、方法新、形式活、效果好。

八、“三基三抓一追究”与“三零”目标内容 “三基三抓一追究}:即夯实安全培训、质量标准化和班组建设三项基础,抓好“一通三防”和防突、科技兴安以及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严格责任追究。“三零”:零死亡、零超限、零事故 九、十种常规安全行为养成

1、个人安全防护装备的安全行为养成

2、乘坐提升运输设备的安全行为养成

3、行走站立的安全行为养成

4、防灾避灾的安全行为养成

5、主动了解安全信息的安全行为养成

6、安全确认的安全行为养成

7、自觉服从的安全行为养成。

8、主动学习磨练的安全行为养成。

9、安全作业的自我

什么是文化理念 篇7

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人的创造力, 无外乎以下三点。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思维方式。这三点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思维方式, 如果说前两点是先天环境的话, 那最后一点便是后天积累创造力的工具。但国内有关创意及文化产业行业的培训现状却不容乐观, 就算我们学会了再多的思维技巧, 若是没有相对应的思维方式及世界观价值观作为支撑, 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中国台湾著名戏剧作家导演赖声川先生在他的《赖声川中的创意学》中有过对目前国内创意僵化描述及对于发挥创造力条件的阐述“社会忙着将创意格式化, 却没考虑到超越格式及既定框架的。发挥才创意的重要条件是, 需要强烈的个人主义独立思考及行动能力, 而亚洲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型还不久, 我们的血集体意识中对传统社会印象仍鲜明, 还是习惯传统集体价值观凌驾于个人权利及表现之上。在快速变化的消费社会中, 个人对制式概念的认同无形中扼杀了创意。我们很容易自动接受各种社会加诸自我的制式概念, 在一切可能之中接受众人的标准答案, 然后花毕生的力量来符合这些标准答案。”

没有人没有创造力, 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正确的发挥创造力。

那么如何发挥属于每个人的创造力, 我认为其最根本是改变目前这种社会给予的大众价值观的既定标准, 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及生活。

在这里, 我们对创意给出一个可以代表大部分学界看法的定义:

“创意是生产作品的能力, 这些作品既新颖 (也就是具有原创性、不可预期) , 又适当 (也就是符合用途, 适合目标所给予的限制) 。”

在这个定义中, 基本画出了创意创造力工程的两个主要面向, 及“构想”面向于“执行”面向。定义中的“新颖”属于创意的构想面, “适当”则属于创意的执行面。

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建筑学者库地奇对创意的定义如下:

“创意是一种挣扎, 寻找并解放我们的内在。”这是对于同一过程的不同说法:“寻找”与“解放”在深的层次上说明以上两种面向的创意工作。而所描述的“内在”中需要被“解放”。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中缺少的不是解放, 而是缺少如何去解放以及怎么去解放。那么怎样才算是可以使一个人充满并发挥创造力的思维生活方式, 接下来我们给出一个模型来描述。

一个金字塔, 分为两部分。左边以智慧作为中心的部分是生活, 右边以方法作为中心的是艺术。生活和艺术这两种场域分别进行两种性质不同但功能相连的学习, 及智慧与方法的学习。而在金字塔的顶端则是通过构想及执行最终创造出来的东西。有了在生活中的体验, 感受, 才能通过在右边学习的方法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 可以是艺术品, 也可以是一套理论体系, 可以是一套经营方案等等。因为有了实际的体验和自己的思考, 再做出的表达便会更有效, 更能引起共鸣。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运用创造力在解决问题。

“你用不偏颇的眼光纯净地观看事物本来的面目吗?还是受了老师、朋友、敌人、书籍、报纸、广告、电视、音乐、宗教、文化等无数的洋相, 而戴上了有色的眼镜来看待生命?”[2]

从小到大, 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在教一些附加价值的东西。像是技术, 只是, 这些东西都是附加在本体上的东西, 有了这些附加的东西, 本体会如虎添翼。可是现在的问题是, “本体”是什么, 并没有人知道, 也没有人交给我们, 就连如何探寻“本体”的方法, 也没有人交给我们。反观古代, 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 到后来的儒行天下, 再后来的佛教道教, 无不在给我们传授的是一套智慧体系, 一套探寻本体, 发现自我的方法。所以古代的中国会有那么多的大师, 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和著作。再看现在的社会, 大多数人都是受过良好的专业技术教育, 知道怎么工作, 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自己改怎么活的人。更重要的一点是, 多数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反而把这种生活状态当成了自己生活的准则。试问, 在这种情况下, 在这种追求无信仰社会大众既定的生活标准下, 哪里来的智慧, 没有了本体, 再多的方法, 也没有施展的地方, 更何谈创造力。

现在的我们, 被加在了一种两难的困境当中。没有人教我们去如何生活, 思考, 同时我们也不认为谁该或谁能教我们怎么生活, 而如何去生活, 思考, 正是培养智慧的开始。没有智慧这个本体, 更不用谈培养创造力。

“一个人能不能积累智慧, 主要是看他懂不懂“如何看”这个世界, 如何看自己的动机, 如何看自己的习性, 如何看自己跌生命经验。眼睛直视感官。到底看什么, 看多看少, 是在心决定。”[1]

正是这个决定我们能不能积累智慧, 如何去看的“心”, 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的东西。回想我们在看世界的时候是不是多多少少会带上自己主观色彩的眼睛, 当然要做到完全不主观的去看世界是不可能, 但是我们可以少一些人云亦云, 少一些随波逐流, 少一些盲目追求, 多一些独立思考, 对一些反思, 多问问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相信通过这样的思考和总结, 有了这个正确积累的源泉, 智慧和创造力便不再是不可及的东西, 而是水到渠成的一种延伸的反应。

“最伟大的创意就是在改造自己。大部分人都只是倒出一些习惯性的东西, 并无新意。真正的创意在于自我的转化。”[1]

摘要:在日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今日, 创造力逐渐成为该产业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能力, 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来看, 对于个人文化素质及创造力的培养也逐渐上升到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本文试通过对于现今有关文化产业的教育发展的分析, 描述出一套适合培养个人生活观念及创造力的教育模型以作参考。

关键词:创造力,创意文化产业,教育,赖声川

参考文献

[1]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M.]台北: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 2006.

文化是什么 篇8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乡下人。俭朴的农家妇女也许坐在门槛上织毛线、捡豆子,穿着家居的粗布裤,但是一见邻居来访,即使是极为熟悉的街坊邻居,她也必先进屋里去,将裙子换上,再出来和客人说话。穿裙或穿裤代表什么符号因时代而变,但是认为“礼”是重要的——也就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却代代相传。农妇身上显现的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什么叫底蕴呢,不过就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因为祖辈父辈层层传递,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一个不识字的人也自然而然陶冶其中,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于焉形成,就是文化。

小时候我住在台湾农村,当邻家孩子送来一篮自家树结出的枣子时,母亲会将枣子收下,然后一定在那竹篮里放回一点东西,几颗芒果、一把蔬菜。家里什么都没有时,她一定将篮子填满白米,让邻家孩子带回。问她为什么,她说,“不能让送礼的人空手走开”。农村的人或许不知道仲尼曾经说过“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但是他可以举手投足之间,无处不是“礼”。

希腊的山从大海拔起,气候干燥,土地贫瘠,简陋的农舍错落在荆棘山路中,老农牵着大耳驴子自橄榄树下走过。他的简单的家,粉墙漆得雪白,墙角一株蔷薇老根盘旋,开出一簇簇绯红的花朵,映在白墙上。老农不见得知道亚里斯多德如何谈论诗学和美学,但是他在刷白了的粉墙边种下一株红蔷薇,显然认为“美”是重要的,一种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环境的做法。他很可能不曾踏入过任何美术馆,但他起居进退之间,无处不是“美”。在台湾南部乡下,我曾经在一个庙前的荷花池畔坐下。为了不把裙子弄脏,便将报纸垫在下面。一个戴着斗笠的老人家马上递过来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小姐,那个纸有字,不要坐啦,我的毛巾给你坐。”字,代表知识的价值,斗笠老伯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对于心中某种“价值”和“秩序”的坚持,在乱世中尤其黑白分明起来。今天我们看见的巴黎雍容美丽一如以往,是因为,占领巴黎的德国指挥官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彻底毁掉巴黎”的命令时,决定抗命不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一个古城。梁漱溟在日本战机的炮弹在身边轰然炸开时,静坐院落中,继续读书,思索东西文化和教育的问题。两者后果或许不同,抵抗的姿态一致,对“价值”和“秩序”有所坚持。抵抗的力量所源,就是文化。

上一篇:双语幼儿园计划下一篇:GPS监控室监控员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