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总结2010年工作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总结2010年工作(精选9篇)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总结2010年工作 篇1

及2011年工作计划

市规划局:

“十一五”期间,是阿荣旗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阿荣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那吉镇总体规划(2006-2020)》的要求进行城镇建设,突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两大主题,进一步加快中心城那吉镇的城镇化进程,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新建城镇道路 51.4万平方米,新建廉租楼、经济适用房、商品住宅等228.58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农村危房49.3万平方米。那吉镇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全面启动,城区绿化快速推进。

一、“十一五”期间,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局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规划局的科学指导下,从转变观念入手,坚持“以城带乡、完善设施、增强功能、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原则,狠抓工作落实,城乡规划工作得到了认真贯彻落实,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6年以来,小城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54.18亿元,新建楼房面积228.58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城镇道路51.4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城镇品位逐年提高。高质量完成了《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建旗60周年》、《全区小城镇现场会》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

十一五期间,中心城那吉镇做为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不断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 一步完善了市政道路网雨水管网建设,形成了4纵4横主干道和支路连接路网框架。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成了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和日处理100吨的垃圾处理场一座。加快集中供热建设力度,新增集中供热公司两家,新建燃煤锅炉4处,新增供热能力97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了市政设施,先后实施了公园、广场、社区建设工程,新建了滨河公园、植物园、南出口广场、朝阳广场、平安广场、抗联英雄园以及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纪念馆等工程。建设了宣传文化中心和少年宫、广电影视娱乐中心、体育馆和封闭式体育场等文体设施,为广大城镇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场地,在公园广场、城镇进出口等处建设体现地方特色、现代艺术内涵的标志性雕塑和创意小品,并按照街路特色、建筑风格设计路灯、景观灯,营造城镇夜景文化。组建了8个社区,新建和改造了8个社区办公场所,配套了硬件设施,开展了各项服务进社区活动,满足了群众日常需要。在城镇绿化布局上,以“堤、路、园、场、院”绿化为重点,实施“名树进城”、“绿色家园”和“广场公园绿化”等工程,形成点、线、面相衔接的绿地系统,全力打造生态园林城。

在城镇布局上,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结合各乡镇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型、观光旅游型、商贸流通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规划建设了一批综合市场和专业农贸市场,增强城镇对生产要素的聚集调剂作用,促进了城镇水、电、路、通讯等配套建设。各乡镇所在地主要道路全部实现了升级改造,部分乡镇实现了给水、排水设施。建设了6 2 条通乡通村水泥路,在呼伦贝尔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形成了以那吉镇为中心,以亚东镇、霍尔奇镇为副中心,301、111国道、省际大通道沿线乡镇为主线的城镇发展带,实现了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回顾五年来的城镇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一是坚持高起点构筑城镇发展蓝图,众志成城建设美好家园。坚持城镇建设、发展经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机结合的原则,科学定位那吉镇为“生态园林城”。并按照定位进行高起点规划,相继完成了《那吉镇总体规划(2006—2020)》修编工作、《阿荣旗旗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那吉镇近期建设规划》、《那吉镇住房建设规划》、《那吉镇供热专项规划》、《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工业园区详细规划》等专业规划。在具体工作中,对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审批,严格执行《呼伦贝尔市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城镇体系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加大城镇建设监察执法力度,坚决制止违规违章建筑,维护城镇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二是大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自2006年以来,集中精力在那吉镇修建了广场、公园9处,总面积73.07万平方米。修建了5条主干道、6条次干道和30余条支道,中心区内的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硬化总面积达118.8万平方米。新建了封闭式体育场、体育馆、影视中心、宣传文化中心,扩建了人民医院,迁移了中蒙医院等文化体育医疗设施。改建中央街市场,新建了中央商厦、时代广场,扩建了宏达百货等商业中心。同时,各乡镇也加快了旧城改造步伐,拆迁面积3万平方米,新建楼房27.31万平方米。

二、2010年建设工作完成情况

2010年,继续坚持以那吉镇为中心,以亚东镇、霍尔奇镇为支点,以301、111国道和省际大通道沿线乡镇为轴线的城镇发展布局,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房地产开发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优势互补、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全年计划实施城镇建设项目82项,总投资23.74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152.97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50项,建筑面积119.22万平方米,投资18.12亿元。

城关镇那吉镇以建设“生态园林城镇和现代宜居城镇”为目标,同步推进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加大惠民工程的实施力度,全面启动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精心打造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档次多样的宜居小区,新建了熙和国际、时代广场、包商银行等高层建筑。加快推进了滨河公园、南出口城雕广场、城内河道整治和道路升级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阿伦大街北延(6.2万平方米)等市政道路11条12.36万平方米。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城镇品位,新建了体育场、客运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少年宫、幼儿园等市政公用设施。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新建经济适用住房3.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43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1338户,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改善了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条件。积极运作那吉防洪堤西移工程,大坝西移后,将进一步拉大那吉镇的城镇发展框架,可增加建设用地6平方公里,可容纳人口4—6万人。高标准修编了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规划面积达48平方公里;努力把那吉镇打造成“天蓝、城绿、水清、路畅、靓丽、整洁”的现代宜居城镇。

(一)认真宣传规划法,强化市民城市意识、规划意识。201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阿荣旗城市总规全面实施并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宣传贯彻执行规划法、城市总规作为武装头脑,提高素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首要职责,逐步熟悉新法规、运用新法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动了城乡规划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首先,制定了实施方案,分别从宣传落实的内容、方式、措施上,作了具体安排,并保证落实;其次,在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基础上,组织本单位职工带头学、深入学,并将宣传实践新法规纳入大学习、大讨论中。第三,宣传落实三个“面向”,即面向领导和法人、面向建设单位和个人、面向基层干部和群众。在宣传途径上,除通过媒体、宣传栏宣传贯彻外,还印制宣传单2000份,发放到各社区、建筑单位和有关部门。为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法规、支持法规、自觉履行法规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城市意识奠定了基础。

(二)认真贯彻执行阿荣旗城市总体规划

1、加快规划编制进程,完善规划体系。在总规贯彻过程中,为强化规划的“龙头”的作用,坚持规划指导城乡建设的同时,要加快规划体系的编制进程。一是按照呼伦贝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快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进程,从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布局、城镇化进程、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进行调研,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形成材料,认真实施。二是认真组织编制大坝西移后那吉镇总体规划修编,为合理利用西移后即将增加的6平方公里土地奠定基础。三是编制重点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将 5 大坝西移后的6.7平方公里全部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为申报国家重点项目奠定基础。四是组织编制了《那吉镇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确保十二五期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量达标。五是加强那吉镇地下管线管理,对污水管网已经施工的地段,召集各管线权属单位预埋管道,除管线故障修理外,未来五年内不准新建开挖,并适时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彻底解决那吉镇地下管网铺设无序的现状。

2、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落实重大项目规划。今年的开发项目、重大工业、物流项目较多,我局克服人员缺乏、专业化程度低,设备陈旧等困难,全面完成了各项规划选址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重大项目有:时代广场、金典家园、润丰花园、中南小区、北国明珠鹅业等工业、物流、开发、公建项目等152.97万平方米82项,总投资23.74亿元。目前,已开工61项目,建筑面积121.56万平方米,投资19.88亿元。其中,市政和公建项目21项,面积16.6万平方米,投资2.58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30项,建筑面积83.79万平方米,比09年增长46%,投资14亿元,比09年增长57%;其他工程10项,建筑面积21.17万平方米,投资3.3亿元。这些项目的规划选址工作都在总规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前期规划过程中,所有项目第一次规范了规划审批程序,采用专业队伍规划,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等程序进行。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全站仪进行放验线,避免了成片开发放线误差;引用了日照分析软件系统,进行采光分析,使之更科学,为处理因采光问题而造成的信访事项提供了依据。

3、严格控制民建工程。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年初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会议要求,严格按照旗政府2008年关于民房审批要求进行审批。2010年共审批公建项目82项,共审批私建项目326项,其中那吉镇私建项目126项,总建筑面积为1.73万平方米,其它乡镇私建项目200项,总建筑面积为2.95万平方米,临时建筑88项,均比去年有所减少。

(三)不断加大规划监管力度

1、完善了规划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规划委员会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审批公示制度等多项制度,形成了高效有序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轨道,规划管理工作的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意识显著增强。

2、加大了执法力度,保障《总体规划》的实施。首先注重建设项目的批前论证,保证项目依据总体规划科学展开。其次抓好项目的批后管理,确保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在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批后管理时,我们从建设工程放(验)线、跟踪检查、竣工验收等环节实施全程跟踪管理,有效地保证了规划审批不走样。

3、大力查处违法违章建筑。协助有关方面处置违章建筑案件20余起,同时为建立规划管理良好的衔接机制,在审批文书方面,每个批件都给执法局备份一件,并及时送达。

三、2010年目标负责状任务完成情况

(一)规划编制情况

1、城市规划编制情况。我旗于年初聘请呼伦贝尔市同创规划设计公司对那吉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修编后将增加那吉镇城镇建设用地6.7平方公里,修编成果正即将完成。同时,对那吉 7 防洪堤西移后新增的1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还进行了控制性详规,其中包含那吉镇建筑风格控制与景观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已经在2007年做总体规划时完成。

2、村镇规划编制情况。阿荣旗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已经于2007年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新农办验收;各乡镇总体规划均已完成,部分乡镇还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管理情况

1、落实、执行规划法情况。在规划法颁布日对城乡规划法和阿荣旗那吉镇总体规划进行了学习和宣传工作,在办理两证一书中取消了出让土地办理选址意见书的老规定,只办理设计条件通知书,理顺了现实中与新规划法不一致的工作程序,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2、实施“阳光规划工程”情况。所有项目均实施“阳光规划”,在工程项目建设工地设立了公示牌,统一公示牌尺寸,内容充实。

3、“一书两证”规划实施管理工作。建设项目审批从前期测量、报批、选址和立项到设计条件、用地许可、用地批准和工程许可均按规划法和市规划局规划设计规范实施,建设项目在审批前编制了修建性详细规划。

4、规划依法行政水平情况。建设项目均实施了三段式批后管理模式,从项目基础定位、主体造型和外饰面装修三个主要阶段进行了跟踪管理。

5、园区管理。阿荣旗工业园区规划已编制完成,规划审批工作由我局统一紧系规划管理。

(三)机关政务

规划半年和全年总结和《城乡规划编制建设项目审批统计表》以及其他上级文件均及时上报,规划办共配备电脑三台和打印机三台,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料网络传输,新购置尼康全站仪一台,使全旗规划测量和放验线更加科学、准确。

(四)城建档案

1、档案室建设。配备了档案室和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市规划局组织的各项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并认真学习市城建档案馆先进管理经验,组织贯彻落实。

2、档案管理工作。健全了城建档案管理制度,对开发项目批前和建成后进行了声像资料拍摄,并建立档案。已经完成了2010年以前的建设工程及市政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2011年工作计划

(一)提高规划设计品位,打造品牌城镇风格。城不在新,重在特色;镇不在大,优在功能。建立规划建筑方案审批制度,对小区和单体建筑方案,特别是重要地段的建筑方案要反复对比、优中选优,做到小区建设显特色、建筑方案出亮点,实现个体建筑与城镇整体风格控制相协调,提高城镇规划建设品位与水平。深入挖掘那吉镇本土文化底蕴,在街道立面建设上打造那吉镇自己的建筑风格,借助呼伦贝尔市打造哈大齐呼经济圈的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使那吉镇真正成为呼伦贝尔市岭南独一无二的明星城镇。在打造区域中心城镇、宜居宜商城镇方面力争创造新水平。

(二)严格控制民建工程。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旗政府规划文件要求,把原禁建区扩大至缫丝路,并把有开发意向的地段也 9 一律列为禁建区,确属危房的由规划、城市执法、那吉镇等部门现场勘查后,在维持原面积的基础上,出具维修手续,对使用过期手续、假手续、无手续的违章建筑,要加大查处力度,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在拆迁过程中,违章建筑一律不予补偿。

(三)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增强居民规划意识。通过主流媒体进一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我旗的规划管理、措施、办法与程序等,以项目公示、宣传栏、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展示,切实维护《规划法》的权威性,从而增加居民的城市规划前瞻意识和发展意识。

(四)积极引进人才,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充实规划力量,让规划再上新水平。积极吸纳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解决业务专业化问题。多方筹措资金,更新设备、设施,解决城乡规划发展的新要求。

(五)加强规划,深入管理,让建设投资有章可循。抓紧编制大坝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五线”控制的基础上,加强城镇风格的制定和执行力度,编制那吉镇立面风格控制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地下管网规划等专项规划,使城镇开发建设任务明确、程序明确、风格明确。

(六)理顺权限,统一监管,让规划管理有法可依、有序落实。目前我旗规划监察有脱节的现象,使规划管理起来力不从心,因此,一要建立规划监察联席会议制度,适时解决规划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二是建立公建、民建审批文书送达制度,使规划与管理信息对称;三是加强联系,紧密协作,避免规划管理存在死角,出现真空现象。五、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充分认识阿荣旗在《呼伦贝尔市城镇体系规划》中一核两极的发展定位(一核呼伦贝尔都市区,两极满洲里发展极、扎阿发展极),进一步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发挥那吉镇区域中心作用,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将新发乡、向阳峪镇、那吉屯农场纳入那吉镇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体现亚东镇、霍尔奇镇区域副中心功能,带动111国道、省际大通道、301国道及绥满高速沿线乡镇发展。构建区域中心城镇—副中心城镇—一般城镇的轴线状开放式城镇组织体系,形成优势互补、城乡统筹的城镇发展格局。

中心城那吉镇做为全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充分发挥呼伦贝尔南大门的地理优势和区域交通枢纽优势,对内发挥区域中心功能,形成产业聚集、人口聚集的区域中心,努力形成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建材业及工矿业、风景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城镇。对外加强与扎兰屯市、莫旗的经济联系,加快物流业发展,努力打造岭东物流集散地,形成岭东经济核心区;充分发挥呼伦贝尔桥头堡作用,加强与周边大城市的经济联系,尽快融入哈大齐呼经济圈,成为承接呼伦贝尔与东北经济圈的合作纽带。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总结2010年工作 篇2

全面推进建筑节能

以组织实施重点项目为抓手, 促进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的实施, 强化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 进一步实现由抓项目向抓体制机制建设的转变。 (一) 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和稽查, 继续做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纳入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管。重点抓好民用建筑信息公示制度及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 加快建设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城镇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阶段达到99%, 施工阶段达到95%。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节能65%或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 (二) 督促和指导北方各省市制定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计划和方案。总结节能改造经验, 探索改造模式, 多渠道筹措资金, 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 累计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十一五”期间1.5亿平方米的改造任务。 (三) 加快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能耗动态监测系统, 扩大监测范围, 抓紧研究制定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制度, 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示范。启动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在10个试点省市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扩大节约型校园建设试点范围。做好30个节约型校园平台建设和示范。 (四) 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督促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 完善建设标准和配套的政策措施, 继续组织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做好第一批100兆瓦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其它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管理和验收。争取50%的项目完成验收。 (五) 推进农村地区建筑节能。组织实施县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和建筑节能示范。 (六) 制定并实施建筑节能新型材料推广应用政策。扶植新型墙材及节能材料、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建设新型墙体及节能材料、产品产业化基地, 组织编制并发布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加强建筑节能材料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稽查。 (七) 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宣传活动。制定宣传培训方案, 坚持普及宣传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编印节能知识宣传材料, 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普及节能知识, 增强行业和社会节能意识。继续强化专业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举办培训班10期, 培训800~1000人次。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为主要抓手, 加快完善评价标准体系, 强化评价机制, 广泛推广评价标识制度。 (一) 加快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加强对地方评价标识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推动具备条件的省市尽快建立评价制度, 开展评价标识工作。选择工作成效好的省市总结交流经验, 推广评价标识制度。 (二) 扩大绿色建筑示范规模。扩大部计划项目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面积, 力争达到1000万m2。督促和指导有条件的省市组织开展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 形成部、省、市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示范格局。 (三) 加快绿色建筑和低碳技术开发推广。组织申报“低碳生态城规划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组织开展低碳生态城分级评价标准、规划与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做好项目前期准备, 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城市、片区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试点示范。 (四) 研究建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和数据库。梳理和整合现有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数据, 初步完成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体系框架设计, 搭建管理信息平台和仿真平台。 (五) 扩大绿色与低碳技术合作交流。开展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从技术、政策和管理层面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做法, 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指导办好“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抓好重大科技项目

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以城镇水污染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城市精细化管理为重点, 创新和完善技术体系, 促进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 (一) 强化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联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核查项目 (课题) 进度和质量。做好2008年启动课题的验收准备工作。评估水专项“十一五”项目实施效果。组织项目 (课题) 承担单位凝练科研成果, 形成重点流域和地区城镇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方案。 (二) 编制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调研“十二五”期间城镇供水和治污减排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需求, 确定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十二五”的重点任务, 明确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组织编制和论证“十二五”项目 (课题) 实施方案, 落实示范城市和课题承担单位。构建水处理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研究探讨实施管理机制创新, 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三) 组织实施“高分辨对地观测系统”科技重大专项。开展“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项目可行性论证, 编制和论证各课题实施方案, 落实承担单位, 制定实施计划, 编制预算并签订合同。结合我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开展民用卫星主用户申请工作。

强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管理

加强后期管理, 提炼技术成果, 形成成套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做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后期管理和验收管理。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的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 严格做好验收工作。组织各项目 (课题) 承担单位凝练科研成果, 总结技术示范和应用经验, 组织开展技术交流, 促进科研成果推广转化。

全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为重点领域, 以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合作交流。 (一) 做好国际科技合作规划和组织工作。重点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城镇防灾减灾与应急体系、新农村建设、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领域, 编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指南》。组织召开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座谈会, 指导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省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二) 积极落实政府间合作协议。根据《中美建筑与社区节能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中美能源与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 抓紧与美国能源部开展建筑节能领域的合作;促成中欧《关于建筑能效与质量的合作框架》协议内容的落实, 推进能效标识、能源效率及低碳技术项目的实施;落实中法可持续发展合作协议住宅建筑节能有关活动。继续与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城市发展部在城镇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和生态城市建设领域开展合作。与德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等在绿色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三) 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完成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情况调研和战略对策研究, 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座谈会, 做好《“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参与“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关系计划”和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计划等活动, 组织策划开展合作项目。 (四) 组织实施好既有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对“中国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项目”、“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中国终端能效项目”和“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等项目的监督管理, 开展年度审计、结题审查以及成果总结、宣传、扩散等工作。 (五) 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并积极策划新项目。策划设计中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二期并签署执行协议。继续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总结2010年工作 篇3

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0-02-23 生效日期: 2010-02-2

3发布部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发布文号: 建城综函[2010]2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水务局、园林绿化局、市政市容委、交通委,天津市城乡建设交通委、市容园林委,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水务局,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市政委、交通委,海南省水务厅,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有关单位: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为加强工作联系与配合,现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0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城市建设的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部中心工作大局,以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为目标,抓住节能减排和市政公用行业服务质量及运行安全两条主线,利用政策引导机制、奖励激励机制、信息监测机制,切实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方式,推动城市建设事业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城镇节能减排工作

(一)深入研究解决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下发关于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化解公众关于垃圾处理厂建设的疑虑,研究解决当前垃圾处理厂建设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制定发布有关技术指南,指导各地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十二五”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在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督察,确保质量和进度。继续开展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的等级评定工作,对不合格和不达标的情况要进行全国通报。进一步完善“全国城镇垃圾处理信息系统”。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试点工作,总结推广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利用技术。对垃圾处理二次污染防治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切实减少和消除二次污染对城市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目标

分解落实2010年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的任务,下达任务计划表并按季度进行督察。配合财政部完善以奖代补制度,将提高建设任务执行情况、污水收集率及项目的运行负荷率作为奖励考核指标,提高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行效率。出台《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办法》,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中央补助资金及以奖代补资金使用与工作业绩考核结果挂钩。进一步完善“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系统”,强化数据上报率和准确率。继续推进36个重点城市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污泥处置和污水再生利用示范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与机制。继续抓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

(三)突出抓好城市供热、照明、交通等行业节能工作

进一步落实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加大督察力度,加强对新建建筑按热量计价的监管,推动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狠抓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对供热计量改革工作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供热计量改革过程中的价格、收费、财政、税收、计量器具监管等问题,研究制定支持和激励政策。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继续抓好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的工作,宣传推广典型经验。

贯彻《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半导体照明试点示范工程,制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和验收评价标准。贯彻落实《城市照明管理规定》,研究制定促进城市照明节能工作的经济政策和技术规范,推广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探索新能源在城市照明中的应用。组织开展绿色照明示范城市活动,研究制定绿色照明体系评价标准。

加快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尽快出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明确地级以上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完成时限等要求,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大对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指导力度,研究开展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抓好试点工作。在轨道交通车站、公交枢纽等地区规划建设自行车停车设施,积极推行自行车租赁系统,做好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步行等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针对目前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技术审查力度,研究下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办法》。继续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城市组织开展无车日活动,宣传倡导市民选择绿色交通方式。

(四)抓好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抓好《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的贯彻落实,研究出台配套的管理办法。组织编制《城市绿线划定技术规范》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范》,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吸尘、降噪、减排等生态功能和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引导城市结合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提高老旧城区和人员密集区的绿量和绿地管养水平,切实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积极倡导在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广泛应用乡土植物,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材”的园林绿化技术。

组织开展《风景名胜区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总结条例实施的经验,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做好资源保护和规划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继续推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管理工作,加强风景名胜区动态监测核查工作。做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管理工作。加强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保护监管工作。

二、努力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的服务质量和安全运行水平

(一)加强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督察,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城镇供水安全保障“十二五”规划》,指导各地加快城市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完善城镇应急供水机制和能力建设。探索监测、预警、预案启动、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储备应急净水技术和必要的物资。加快建立和完善供水水质监督机制,建立“全国城镇供水水质信息系统”。

(二)加强供气、供热安全监管和供应保障工作

力促《燃气管理条例》出台,做好宣贯和培训工作。组织编制《“十二五”全国城镇燃气发展规划》,协商有关部门做好燃气供应保障工作。加强供气安全监管力度,督导各地从燃气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入手,消除燃气安全隐患,降低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城镇供热预警和应急保障机制,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冬季供热用煤保障措施,确保安全稳定供应。继续督促各地按照《北方地区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规划》做好改造工作,确保集中供热管网正常运行。

(三)组织开展桥梁安全督察,推进各地建立桥梁检测养护长效机制

加大督察力度,对各地执行《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情况进行督察,推进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推进各地建立城市桥梁检测评估、信息管理等制度,加强城市桥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推广城市桥梁“受控管理”,确保城市道桥安全运行。

三、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一)提高市政基础设施辐射带动力,支持中小城市建设

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支持中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措施。总结推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经验,推动区域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体系建设,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增强市政基础设施的辐射带动力。

(二)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总结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各项标准的宣贯和培训,指导各地科学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将数字城管的应用范围向地下管线、城市安全等领域拓展,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行安全水平。

(三)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不断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系统回顾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经验教训,提出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研究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管体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模式和方法,做好试点推广工作。

(四)加强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推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

充分利用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平台,整体推进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会同有关司局修改完善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审工作机制,将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建筑节能、城镇减排、建筑质量安全、城市运行安全、城市规划的实施、历史名城保护等当前重点工作纳入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动态管理,组织对已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进行复查,对复查不合格的城市进行通报,对整改不到位的城市予以摘牌,推动获奖城市人居环境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宣传和交流合作,通过加强媒体网络宣传、举办论坛等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宗旨和内容,形成全社会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监督创建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人居环境改善。

四、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能力

(一)建设学习型队伍,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进一步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加注重调查分析、注重方针政策研究,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服务基层的意识

对于各项评比达标工作,要工作前移,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帮助地方改进工作,达到创建标准,从而推动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部属相关事业单位和有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和专家作用,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注重调查研究,加强与地方沟通,特别是与城市人民政府的沟通,了解真实情况,注意培育典型,善于总结经验。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防腐拒变能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总结2010年工作 篇4

今年以来,xx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抓党建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2019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纳入日程

局党委按照上级党委要求,把党建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内容,纳入整体工作之中,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一是按照组织部安排部署,局党委对组织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制定印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组织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基层组织目标管理监控办法》等文件,加强对基层支部的考核和管理,并与各支部签订了党员教育管理责任书,对党员教育实行目标化管理。

二是加强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对基层支部负责人进行了四次培训,组织党务工作者重点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章》读本和上级文件精神,使广大党务工作者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三是抓好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按照组织部要求,党委于6月份举办了积极分子培训班。并将2名积极分子吸收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在组织谈话前,全部进行了公示,收到了较好社会效果,真正把符合党员标准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二、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党委成员分工明确,党委书记负总责,日常工作由副书记具体抓。党委的各项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在目标管理中一起下达。党委与各支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是建立健全了各项党务工作领导组织,保证各项工作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有序进行。

二是党委与各支部签订党员教育管理责任书。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素质高,工作出色的党员队伍。同时健全了党内生活制度,推进党员教育工作目标化管理。

三是完善各项党建工作制度,确保党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局党委、各支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装订成册,张贴上墙,为做好党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四是建立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办法,每个月对党建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是制定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加强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政绩观,增强理论指导工作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职工思想作风建设

今年以来,局党委加大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力度,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服务水平。

一是局党委、基层支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干部职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是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教育干部职工廉洁从政,依法从政。

三是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使他们能够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党的形象。第一,认真履行党内监督职责。通过加强监督职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局党委的决议、决定、在本系统得到贯彻落实,做到遵循党的集中制原则,实行民主科学决策。第二,实施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检查和通报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提高生活会质量。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素质

局党委在工作中,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指标与业务工作目标管理一起下达、一起验收,把是否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单位、一个合格干部是否认真贯彻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重要标准,加以衡量和评价。

一是实行政务公开,社会服务承诺制,接受全社会监督。

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和平安建设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在政法委领导下,认真落实综治和维稳工作各项措施,全系统上下思想稳定,政治稳定,一年来未发生上访案件和越级上访案件,未发生治安和刑事案件。

三是计划生育、老干部、普法依法治理、关心下一代、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工作,按照上级安排有序进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总结2010年工作 篇5

提纲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二、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1.是城中村改造

2.是安置房建设

3.是老旧小区改造

4.是城乡风貌整治提升

三、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情况

1.是自建房排查整治

2.是燃气安全专项整治

3.是建筑工地安全整治

正文:

2022年,...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年初定下的各项目标任务,以区委“...”战略为指引,全面推进住建领域各项工作。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城市更新任务目标增速为...%。...-...月全区房地产投资...亿元,投资额为全市第四,同比增长...%,全市排第五,初步估计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达到...%。上半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同比下降...%。...-...月,全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万平方米,全市排第二,增速同比下降...%,全市排第九,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公共设施管理业...-...月完成投资...亿元。

二、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1.是城中村改造

目前鲍杨、五星田里安置房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西郊一期项目基本建成,正在进行扫尾工作,西郊二期项目除未拆除部分外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工作,黄金苑项目主体工程施工,西郊三期项目地下室工程及部分主体工程施工。各乡镇街道也在积极开展分房筹备工作,已完成分房单位招标、分房方案制定及资料整理、摸排等工作。

2.是安置房建设

积极开展三联北、酒园、三联南地块等安置房项目土地出让前期报批工作。先后完成完成砂石储量勘探、价格评估、考古勘探及省文物局审批、土壤污染源调查、土地出让净地报告、出让土地价格评估、编制土地出让方案,回购协议拟定等工作,最终于...月...日完成三联北、酒园安置用地的挂牌,...月...日顺利出让。目前三联南地块项目规划设计条件基本完成,取得净地报告,完成土壤环境污染评审工作,取得出让地块建设条件书。

3.是老旧小区改造

目前,...区2022年老旧基础配套设施工程...个标段施工进度...%,...区2022年老旧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标肉联厂宿舍组织管线交底。

4.是城乡风貌整治提升

...月...日,省委书记袁家军在全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宣布,“水韵古婺·燕舞三江”婺州古城城市传统风貌区获评全省首批传统风貌样板区(全市唯一一个)。“魅力仙源·非遗古镇”、“梦幻白沙·水墨婺南”...个县域风貌样板,预计...月底前达到考核验收标准。

三、安全生产工作完成情况

1.是自建房排查整治

目前全区排查房屋...栋,系统录入...栋,面上排查工作已完成。排查发现疑似危房...栋,鉴定...栋,发现C级危房...栋,D级危房...栋,已腾空。

2.是燃气安全专项整治

...区燃气安全按照市局“六个百分百”要求,对瓶装液化气常遇事故、使用标准、“四严禁”,实行用户的清单化告知、清单化掌握。对餐饮经营场所的液化石油气、天燃气安全隐患进行清单化排查。各部门对照问题清单进行一项一项排查,要求用户规范整改到位。各机关部门及乡镇街道积极配合,形成了良好的齐抓共管机制,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出动检查人次...人次,检查点位...个,发现安全隐患...个,整改...个。

3.是建筑工地安全整治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总结2010年工作 篇6

对于住房工作, 姜伟新要求, 要继续把住房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抓好。要完善政策, 增加有效供给, 继续综合运用土地、信贷、税收等手段, 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强市场监管, 稳定市场预期, 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同时要研究促进中长期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

要通过棚户区改造和新建、改扩建 (购置) 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方式, 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其开工建设的套 (户) 数比去年增加1/3, 以加快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另外, 安排建设的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安置住房规模将比去年增加一倍, 以逐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 基本解决城镇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当前, 廉租住房仍然以实物保障形式为主, 新建廉租住房单套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经济适用住房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在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 在加快保障房建设进度的同时, 可以扩大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范围, 由低收入家庭向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逐步扩大。国家将适当提高对中西部廉租住房建设的补贴标准。各地特别是各城市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管理, 严把准入关, 强化使用监管。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各地要认真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人民银行制定的指导意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2010年要扩大规模。继续推进国有林区、垦区和煤矿棚户区改造。

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大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和供应。房价上涨过快、住房和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不足的城市, 要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及其土地供应数量和比例。各地要对以上5类住房抓紧编制今后3年建设规划, 年度计划要落实到地块。各地规划主管部门要加快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商品住房项目的规划审批工作。在继续支持居民自住住房消费的同时, 要更加严格二套住房信贷等管理, 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各城市政府都要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分析研判, 特别是要加大对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的跟踪调研,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同时, 要对去年以来新出台的不符合调控要求的地方性房地产政策及时进行清理和调整, 采取针对性措施, 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继续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工作, 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组织实施好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工作。

提高城乡规划水平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对于城乡规划, 姜伟新强调,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提高城乡规划水平,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管理, 改善人居生态环境。高水平的城乡规划是推动人口、经济和资源在空间上合理布局,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乡规划的制定, 要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以人为本的原则, 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 注重资源的节约, 注重保护环境、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资源, 增强规划的科学性。要努力加快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工作。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加强对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的监管工作。同时, 要下功夫研究城镇化发展战略问题, 尤其是与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直接有关的问题。

今年要重点加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和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要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提高城市安全等运行管理水平。要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等管理工作。要推进城市无障碍建设, 做好100个开展创建活动城市的检查验收工作。

继续推进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对于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 姜伟新指出, 建筑节能潜力很大, 是住房城乡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质量效益的关键工作之一。要切实提高对建筑节能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大力推动供热计量改革。从2010年起, 北方城市新竣工集中供热建筑都应当实行按户用热量计价收费, 未安装按户热计量装置的建筑不得竣工验收和投入使用。2010年要完成北方既有居住建筑5000万平方米的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任务, 全面完成国务院要求的“十一五”期间改造1.5亿平方米的任务。争取实现所有已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全部按用热量计价收费。二是着力提高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 2010年施工阶段执行率要超过95%。三是增加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县。继续组织实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进一步发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示范作用。四是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

继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推动城镇减排。配合有关部门,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继续加大对配套管网建设的支持力度。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再生水利用。加大污水厂污泥的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力度。2010年, 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75%, 东部地区都要实现每县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配合有关部门制定生活垃圾填埋和焚烧监管标准, 继续开展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等级评定工作。垃圾焚烧项目建设, 要依据规划, 科学选址, 技术可行, 并广泛征询公众意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试点工作。2010年,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72%。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以及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扩大推行无车日范围, 保留和修建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减少城市交通能耗和污染排放。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吸尘、降噪、减排等生态功能和防灾避险功能, 加快编制和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严格绿线管理, 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 切实提高园林绿化水平。

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对于市场监管, 姜伟新要求, 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下大力量整治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虚报售量、制造紧缺假象和假按揭、假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查处和曝光力度。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 加强房屋拆迁管理。坚持依法拆迁, 细致做好工作。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源头。

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继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修订建筑业企业和工程勘察资质标准。强化对企业资质、个人注册执业资格的动态监管。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加大对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各地要强化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质量监管, 在保障性住房中全面推行分户验收制度。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等大型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管理。对建筑施工安全开展以预防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起重机械设备等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将建筑节能列入工程质量监管范围, 严格执行。确保农村房屋建设质量安全。

继续做好法规和建设标准完善及改革工作

对于法规和建设标准完善及改革, 姜伟新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配合有关部门力争出台有关加强城市燃气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方面的法规。继续加强城市房地产管理、住房保障、村庄和集镇管理、住房公积金、城市房屋拆迁等方面的立法调研工作。各地要加快地方性的配套法规、规章制定工作。继续完善稽查执法机制。

2010年力争完成提高能效等方面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 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算定额和造价指标等编制工作。加强对重要建设标准的宣传和实施检查, 探索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执行强制性标准的审核监管机制。各地要加快地方性标准的制定完善和监督检查工作。

做好继续发展工程总承包管理和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等改革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要做好全国和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加强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和作风建设

对于党风廉政、精神文明和作风建设, 姜伟新强调:

1.反腐倡廉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继续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行政权力不少, 思想上稍一放松警戒, 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演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 增强宗旨意识, 解决好为谁用权、为谁谋利的问题。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强化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 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在和业务工作同样重要的位置,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要不断完善制度, 堵塞漏洞, 规范权力运行, 防止以权谋私。要加强监督,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 都要自觉将自己置于公众和舆论监督之下, 保证我们的行政行为始终符合人民的利益。

2.切实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很多工作直接关系百姓生活, 社会影响大。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要以“文明行业创建”为重点, 深入开展全系统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政府机关要以政府公信力、服务满意率为核心, 企业要以倡导社会责任为核心, 公务人员要以勤勉、奉献、效率、公正为核心, 企业职工要以职业道德为核心, 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要大力宣传新时期先进人物, 以鲜活的时代形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荣辱观教育, 营造学楷模、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总结2010年工作 篇7

1月份:消防设施配备落实;对民工进行依法燃放烟花爆竹和施工现场严禁存放、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教育;预防煤气中毒的宣传教育;农民工工资清欠。

2月份:落实春节前保卫消防制度和值班制度;开展节前安全大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农民工工资清欠;消防设施配备和“三合一”火灾隐患整治;预防煤气中毒的宣传教育。

3月份:文明工地、平安工地创建动员;劳务人员安全教育;文明施工教育;深基坑施工安全;临时设施的搭建;液化气站换证。

4月份:绿色文明施工和建筑工地专项整治;液化气整治和气站安全检查;高支模的实体安全;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5月份:绿色文明施工;深基坑和高支模的实体安全;安全员培训;建筑工地专项整治;液化气整治。

6月份:安全生产月工作;制定防汛预案;天然气管道事故应急演练;中、高考周边工地文明施工;建筑工地专项整治;液化气整治。

7月份:临时用电;防汛应急响应;建筑工地专项整治;液化气整治;自来水、食品、卫生及防疫。

8月份:临时用电;防汛应急响应;建筑工地专项整治;农民工工资清欠;液化气整治;自来水、食品、卫生及防疫。

9月份:国庆节前安全检查;建筑工地专项整治;液化气整治;生活区安全;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10月份:绿色文明施工;液化气的安全使用;房产安全管理检查。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总结2010年工作 篇8

《山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年鉴》(2008-2009)

编纂大纲

《山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年鉴》

编纂及行文规范要求

一、总体要求

(一)编纂的规范要求:采用编年体例的记述方法,开门见山,直陈其事,公正、客观。不要导语,不要铺垫文字,不使用形容词,忌用空话浮词,忌用夸张句法,只把事情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即可。不描述、不抒情、不议论,用事实体现观点,让读者既从中得到资料、信息,又感到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突出年鉴“知往鉴来”的重要功能。

(二)条目的编写要求:一是要做到全,要全面反映全省建设事业年度发展的面貌,条目内容要齐全,既突出重点,大事不漏,又兼顾一般,小而不繁。二是要做到特,要注意反映建设事业的特点,突出本年度全省建设事业的行业特色。三是要做到新,要注意反映年度全省建设事业各项工作的新进展、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四是要做到精,要内容精、选材精、表述精,要体现典型性和代表性。五是要做到准。“准”是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事件,文字叙述的逻辑要严密。六是要做到实,要实事求是、文出有据。

二、年鉴条目的主要类别

1、概况类条目:一年内的基本情况、主要数据指标、主要特点、工作思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问题。

2、工程类条目:主要特点、建设周期(开工时间、竣工时间)、投资规模、承建单位、设计特点、主要功能、相关数据、验收评价等。

3、成果类条目:承担单位和主持人,完成时间,主要内容特征,学术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应用推广情况,成果水平(国内或国际水平),新观点、新举措、新突破及新发现。

4、会议类条目:时间、地点、规模、目的或主要议题、主要决议或成果、会议召集者或主办单位、历史地位和作用。

5、事件类条目:背景相关材料,发生时间、地点,事件的基本资料、数据、结果、成效,可适当提供一些比较分析内容。

三、名称表述

行文统一使用第三人称的称谓,一律不用第一人称或第一人称代词,如“本厅”、“我局”、“本单位”等称谓。应直书其单位名,如“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建设信息中心”,续文可简称为“该厅”、“该中心”。

所有人名一律直书其名,不用“同志”、“先生”等称谓。需要说明职务、职称、学衔的,可将职务等加在姓名之前。如“党委书记XXX”、“中国工程院院士XXX”。同一条目中,人物的职务、职称、学衔只需出现一次,以后均可略去。

会议、组织、机构等名称,在条目首次出现时,一律用全称,并用圆括号注明简称,以后则用简称。名称使用必须前后一致。

四、条目标题

条目标题要用一句话直接表述完整的信息,中间不用逗号。条目标题用字要精炼,每条标题一般控制在15字以内,最多不超过20字。

五、层次序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总结2010年工作 篇9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现将《广东省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规划 (2014~2020年) 》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7月31日

广东省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规划

(2014~2020年)

2014~2020年,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大力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 是保障清洁生产, 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现代化水平的重大举措, 对发展循环经济和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根据《广东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规定》 (省政府令第156号) , 结合全省经济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建筑、建材、房地产业发展态势, 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㈠散装水泥发展提速, 节能减排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 我省散装水泥供应量累计完成20928万t, 从期初的年供应量3221万t上升到期末的5064万t, 年平均增幅达到9.5%;水泥散装率也从期初的36.4%提高到期末的46%。2013年, 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7000万t, 同比净增9.7%, 散装水泥年度供应量稳居全国前茅。2006~2013年8年间, 全省使用散装水泥累计4.1亿t, 创综合经济效益185亿元, 折合节约标准煤942.02万t, 减少粉尘排放412.05万t,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49.26万t, 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01万t。与散装水泥“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和应用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利用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 仅2013年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就达到1215万t, 粉煤灰、矿粉、废石碎屑、建筑废弃物在预拌砂浆中的使用量达到57万t, 节能减排综合效益显现。

㈡预拌混凝土发展迅速, 预拌砂浆发展势头良好

“十一五”期间, 我省预拌混凝土迎来了历史发展的高峰期。预拌混凝土产量由2006年的6366万m3发展到2011年的14140万m3, 年均增幅为14.3%。2013年, 全省预拌混凝土产量达到16900万m3, 同比增长8%;至年末, 全省拥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633家, 年设计生产能力39000万m3, 并拥有混凝土搅拌车13432辆, 混凝土泵车1336辆。同时, 生产规模和科研并举, 一些高标号预拌混凝土也得到应用。

预拌砂浆近年在重点城市中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应用, 通过抓好使用试点, 以及召开现场示范会和宣传发动, 全省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基础工作不断改善。到2013年底, 全省已建成预拌砂浆生产企业70家, 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3911万t, 全年共使用预拌砂浆592.04万t。

㈢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产业正式纳入散装水泥发展应用体系

随着我省城市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得到较快发展, 混凝土管桩、排水管、桥梁、涵洞等大型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和需求持续增长, 各种新型墙体材料、路面砖件等水泥制品的大量生产和应用, 使散装水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已纳入我省散装水泥发展应用体系, 成为散装水泥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到2013年底, 全省已取得生产资质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71家。

㈣法规政策建设有所突破, 依法行政意识增强

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方针, 完善发展散装水泥法规政策和依法发展散装水泥机制, 根据《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行政许可规定》 (省人大公告第46号) , 省政府颁布了《广东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规定》 (省政府令第156号) , 并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使我省形成依法大力发展应用散装水泥的良好法规政策氛围。同时, 通过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三禁” (禁止使用袋装水泥、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 执法检查, 开展贯彻省政府令第156号的宣讲和各项宣传学习活动, 全省依法发展散装水泥意识大大提高。部分市县结合当地实际, 积极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政府规章和政策文件, 健全了我省发展散装水泥的法规政策体系。

虽然我省散装水泥发展应用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散装水泥使用率高的地区达90%, 低的地区只有20%;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在发展较早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已趋于过剩, 而地处偏远、经济和建设相对落后的县域则普及率低, 仍进行现场搅拌;广州预拌砂浆设计产能已达到2811万t, 其他大多地区至今仍是空白;预拌砂浆在工程应用方面, 被国家列为第一批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广州、深圳已取得很大进展;列为第二、三批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其他城市, 步伐依然较慢, 有的至今尚未实现零的突破。此外, 还存在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较低、部分地市主管部门对散装水泥认识不足、散装水泥管理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发展重点

㈠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主线, 以提高水泥散装率为中心, 以城市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和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为重点, 依法发展散装水泥, 加大监管力度, 推进科技创新。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需求、鼓励竞争、注重环保”的原则, 明确发展目标, 科学规划布局, 加快推进全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㈡规划目标

根据《广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和国家对水泥工业生产规模的总量控制,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 确定我省至规划期末散装水泥发展应用各项指标如下:

⑴到2015年末散装水泥供应量7300万吨, 散装率60%以上;地级以上市城区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 县城区、珠江三角洲建制镇区使用预拌混凝土90%以上, 其他镇区使用预拌混凝土50%以上, 地级以上市城区均有预拌砂浆供应和使用。全省使用预拌砂浆1138万t;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50%以上。

⑵到2020年末散装水泥供应量9530万t;散装率70%以上;县级以上城区、珠江三角洲建制镇区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 其他镇区使用预拌混凝土70%以上, 地级以上市城区预拌砂浆使用率40%以上, 全省使用预拌砂浆2400万t;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60%以上。

㈢发展重点

⑴散装水泥

根据《广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产业布局和交通运输条件, 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散装水泥的应用;粤北地区及肇庆、云浮、惠州市山区是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 宜重点发展散装水泥供应, 供散能力应达85%以上, 湛江、茂名及粤东四市 (揭阳、潮州、汕头、汕尾) 则重点发展大型水泥粉磨企业 (全省散装水泥发展应用规划目标见附件) 。

⑵预拌混凝土

(1) 对产能过剩区域通过市场竞争、企业资质就位、质量监督及推进绿色搅拌站建设等措施, 淘汰部分管理不规范、混凝土质量较差、且市场诚信度不高的企业;鼓励和扶持企业利用市场资源合理配置, 引导产能过剩区域的搅拌站搬迁至站点较少的区域, 或引导转型生产预拌砂浆。

(2) 进一步推进生产规模和科研并举战略, 继续推进高标号、高性能预拌混凝土的研制和应用, 促进预拌混凝土由大中城市快速发展至县城区和中心镇区, 实现预拌混凝土在城镇以及农村全面发展的格局。

(3) 促进混凝土企业的技术进步, 引导企业向绿色生产发展。

⑶预拌砂浆

(1) 按发展和市场需求合理布置生产站点, 有步骤地推进预拌砂浆企业建设, 争取多元化资金投入, 增加技术创新能力, 鼓励利用原立窑水泥生产线或预拌混凝土产能过剩地区生产线改造转产预拌砂浆。

(2) 在发展预拌砂浆企业的同时, 各市散装水泥主管机构按照区域有计划地划定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范围, 加强对建筑工地的检查监督执法。对预拌砂浆产品进行抽检, 确保砂浆产品质量可靠。

⑷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

(1) 发挥现有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企业的产能, 加强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加快落后工艺技术的淘汰更新, 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推动我省建筑工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根本转变。

(2) 着重发展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在住宅产业化、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规模, 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鼓励和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充分发挥预制构件及制品企业在构件部品化中的关键作用, 促进建筑工业化的产业发展。同时引导预制构件企业科学选址, 与物流效益相结合, 缓解城市运输压力。

三、推进措施

㈠完善配套政策, 强化行政执法

在《广东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规定》的贯彻实施中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细则, 加快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 加快“依法兴散”的步伐。严格查处现场使用袋装水泥以及现场搅拌混凝土与砂浆的违法行为, 促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供应与使用, 不断提升散装水泥量。各级散装水泥主管机构要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的产业政策, 大力推进预拌混凝土、砂浆、预制构件及制品企业绿色生产管理, 环保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指导各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对废水、废料回收的再利用, 逐步实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污水, 粉尘的“零排放”, 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㈡加强推广, 大力推动技术创新运用

鼓励产、学、研相结合, 加大散装水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 完善技术标准保障体系。针对影响全省散装水泥发展的关键问题, 开展重点研究攻关。推进预拌混凝土集成式环保生产工艺应用, 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节能生产线;鼓励开发适合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的实用技术设备;研究开发低成本预拌砂浆及相关物流装备, 进一步提高预拌砂浆电子配料水平和节能烘干技术;推进散装水泥标准化体系建设, 贯彻实施有关散装水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进一步完善我省预拌混凝土生产应用的技术标准、图集、定额;大力发展再生骨料、集料, 积极利用建筑废弃物, 形成城市废弃物在建筑材料工业中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降低生产单位体积混凝土的CO2排放, 保护自然环境。

㈢加强引导, 着力调整预拌混凝土产业结构

各地散装水泥行政主管部门要依照省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规划, 认真做好预拌混凝土布点规划工作, 严格控制产能总量, 避免重复建设;鼓励现有混凝土企业创新升级以及绿色搅拌站的建设。引导预拌混凝土企业向县城区和乡镇转移, 将预拌混凝土使用范围向乡镇拓展, 覆盖边远地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监督管理, 严格对试验条件、质量体系、售后服务、环境体系等方面进行跟踪检查, 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团结业内企业自律规范, 良性竞争,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㈣因地制宜, 加快农村散装水泥发展步伐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 采取不同模式, 推动农村散装水泥发展。要把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建设向纵深推进, 规划布点向山区、边远乡镇倾斜, 依托搅拌站, 把预拌混凝土运送进村到户, 直接参与新农村建设, 通过农村预拌混凝土使用量的提高来提升农村散装水泥的使用量。㈤多管齐下, 加大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力度。

要加强部门协作, 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对预拌砂浆生产和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省散装水泥主管机构要及时公布已备案的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名单, 市、县要按照省要求认真编制本地区预拌砂浆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 干湿并举, 合理布点, 防止恶性竞争。要制定鼓励预拌砂浆发展的政策措施, 积极培育预拌砂浆生产企业, 鼓励现有预拌混凝土企业开发生产预拌砂浆;促进有关部门推进预拌砂浆预算定额、图集等相关标准的制 (修) 订工作, 积极开展工程应用示范试点。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降低预拌砂浆生产成本。同时, 加强对建筑工地的检查监督执法力度, 组织对预拌砂浆产品进行抽检, 确保砂浆质量可靠。

四、主要保障

㈠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发展散装水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加强对本地区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组织领导, 健全和完善各级散装水泥主管机构;散装水泥行政主管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 认真做好发展散装水泥的各项工作;各级散装水泥主管机构要制定发展散装水泥专项规划和年度目标计划, 逐级分解, 落实目标责任, 确保发展散装水泥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㈡运用监管信息平台, 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和能力

各级散装水泥主管机构要充分运用“广东省散装水泥发展应用监管信息平台”, 改进对散装水泥行业生产、运输、使用、设备租赁企业以及散装水泥中转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和能力。要借助信息平台, 提高散装水泥宣传工作的水平, 扩大散装水泥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增加加快发展散装水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散装水泥事业的良好氛围。

㈢加强人员管理,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对全省从业人员的动态监管, 及时掌握人才结构, 建立行业人才档案信息库, 把握行业人才流向和需求情况, 向教学、培训单位反馈人才需求信息。根据发展需求制订行业人才培训计划, 并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检测手段, 开展各类基础培训工作。

㈣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增强散装水泥发展的技术创新

散装水泥发展应用相关企业要严格执行已出台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各级散装水泥主管机构要主动参与或组织制订地方标准。省主管机构要加快出台砂浆和混凝土企业试验室管理、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绿色搅拌站建设等地方标准, 完善散装水泥应用标准体系;要牵头组织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研发散装水泥在工程建设应用的相关工法, 促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技术积累, 全面提升我省散装水泥应用行业科技含量和技术管理水平。

附件:全省散装水泥发展应用规划目标

上一篇:维修应急预案下一篇:我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