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精选8篇)
第一单元繁盛 与 开放 的 隋唐
1、杨坚建立朝,定都,再次统一南北,结束分裂,杨坚就是。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李渊起兵反隋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开凿了全程2000多千米,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以北至,欧洲早年,被誉为“”。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雕版印刷最早出现在 隋朝。唐朝以高度的文明影响着周围各国。
18、隋唐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他被后世尊称为“。
19唐朝三大诗人:生活在唐朝全盛时期的诗人是,是”;身经“安史南抵今()。沟 通 了 五 大 水 系。分 为 四 段:、、、。目的:了南北的;了全国的;意义作用:了南北的交流。
3、唐太宗任用贤才被称为
4、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曾说“水能载舟,即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原因)① ②;③;④;⑤。唐太宗统治时期被称为“”。
5、唐太宗把,密切了汉藏关系。之后唐蕃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为。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6、得到发展。
7、唐玄宗任用、为相治理国家。
8、唐玄宗统治前期,被称为“”。
9、唐朝的都城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东方文化的中心。分为市 区;坊 区。
10、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始创于朝,完善于朝,武则天设立,创立,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天下英雄,尽入吾嗀中矣);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科举制强调以作为选官的标准。
11、唐朝科举考试主要科目:考察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加试文史方面的知识的是科;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是科。科举制的作用:了;了;了。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社会沿用了1300 多年。清代1905年才被废除。
12、少数民族的祖先: 即维吾;就是彝族和白族。
13、唐太宗时期》。唐玄宗时期6次东渡日本;他设计的唐招提寺是日本建筑的的明珠。这些都促进了中外的、、交流。唐朝留学生以为最多,其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唐朝以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外来文化。
14、唐朝实行 的民族政策和对外的国际关系,对外交流空前频繁。
15人为。
16、隋朝时设计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至今已有年历史,比
之乱”,的诗人是,是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其诗被称为。生活在晚唐时期,通俗易懂的诗人是,代表作有、。
20、唐代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有“
21、吴道子被称为“”其作品有;善于画人物的是其作品有、。隋朝的,是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山水画。
22、隋唐时期最大的艺术宝库是甘肃西部的。
23、唐朝时期发明了筒车(水
车)和曲辕犁。瓷器以青瓷、白瓷、最为有名。
24、《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法律。
25、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26、唐代饮茶之风实盛行,写了《》,被奉为。第二单元民族政权并立的辽、宋、夏、金、元与民族融合的高峰——元朝。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建立。
2、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把中央权力一分为三,以掌管财政;②军事上杯酒释兵权后实行与分离的政策。
3、916年,首领,定都上京,他就是
4、辽太宗统治时期,石敬瑭将建立西夏。
5、辽宋议和:宋每年给辽。
6、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以会宁府为都城,阿骨打就是
7、开英勇的东京保卫战,打退了金军。
8、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南宋建立,定都。
9、南宋英勇抗金、精忠报国的名将是,在郾城大败金军。岳飞抗金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正义战争。
10、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以“”罪名杀害了岳飞,与金议和,给岁币,双方以至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经济重心已从。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宋朝时,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12、在宋代,棉花的种植范围从两广、福建扩展至长江流域。
13、南宋时,、是主要的稻米产区,水稻产量占全国首位;唐朝时从越南引进了。
14、宋代的丝织业中是、。号为 品冠天下。
15、瓷都是最大的制瓷中心。哥窑出产有。大的港口造船业发达的有和。
16、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7、描绘北宋都城开封商业繁荣的是的《》。元朝书法家的“赵体”被称为,其绘画作品有。
18、宋代由于”既是演出中心,又是商
业中心,瓦子里的是中心。这些是为了适应 中下阶层市民 需要而产生的。城里居住的旅店叫。富人乘轿。妇女开始缠足的陋习。宋代称春节为,最为重视。
19、1206年,推举。他就是。
20、忽必烈建立青”的悲壮诗篇。
21、忽必烈强化中央集权制度:①在中央设置地方上设立十个简称;③另外,设置管辖吐蕃地区;西藏正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部分。④设立管辖台湾和澎湖;⑤在西南和西部的民族聚居区实行制度。元大都既是政治中心
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了半个世纪。宣扬了国威,促进了中外友好和交流;加强了中外联系。
明朝中期以后,由于 商品经济 空前发展,在苏州、松江等地的 纺织业 中,出现了许多以 生产商品为目的 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表现形式为“机工出资,机工出力”。机工是早期的 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是 雇用与被雇用 的关系,是一种新的 资本主义性质的 生产关系,即出现了萌芽但由于 封建所有制经济 的束缚被扼杀。
7统一女真,建立后在沈阳称帝,改,改国号为。
8、清朝康雍乾三位皇帝在位期间,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号称“”。
9、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清初设内阁和六部,雍正时设立顶峰。康雍乾三朝大兴狱。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危害:了;了;了。
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元世祖为方
10、清清朝实行政策的原因: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和统治者的自满自足;表现:清初实行指定一便,开辟了海运(从刘家港——直沽<今天津>)和河运,修建了元朝大运河,从杭州——大都(今北京)。
2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朝。
23、在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24、北宋年。
25、世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时,阿
拉伯人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把它传入欧洲。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并最早使用石油这一名称。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大百科全书。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
13、康熙帝为了保卫领土完整抗击沙俄入侵的战争是双方于1689年签订了《。
26、时,火药被炼丹家发明并开始用于军事,时,火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
27、司马光,记载了从的历史。用于给统治者提供借鉴。
28、是南宋豪放派的代表。
29、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前期清新自然,后期深沉哀转婉约,是婉约派的代表。
31、北宋四大家指、31、宋徽宗以“”书法自成一家,尤
其见长。
32、元曲四大家指、、、。最著名的是的。第三单元君主集权加强的时代——明清1、1368建立了明朝。明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①在中央,废,废,设部;②在地方,废除,设立司,;③制定《》和《》,完善司法制度;④科举以取士。
5、设立特务机构监视臣民。
2、明成祖朱棣通过 皇权,并将都城从迁到,进行,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并设立。(明朝君主集权高度的强化的表现)
3、明成祖正式设立协助办理政事。4、5、6、我国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 曾次下西洋,从出发,最远到达 红海和规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库页岛是我国的领土。
14、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清廷设置。加强了同祖国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乾隆时期率蒙古族东归祖国。
15、明长城巩固了边疆,西起,全长多6300千米,被世人称为“。
16、大最完整的建筑群)是明清时期的代表性建筑。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
17、明朝 《;
18、《著,《》,被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地理学专著《》。
19、四大名著:明代》是第一部历史剧。明代》;是最充满精
神的神话小说;③描述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是明朝写的《》。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④清代《》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20、明代制瓷中心景德镇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形成徽商晋商;明朝戏剧家作;明朝绘画善于泼墨的是,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是。清中期绘画以郑燮为代表,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纵横笔法,号称“”。代表作有等。国粹在清朝时期形成。
“玄宗时宰相姚崇令人灭蝗, “仅一个州, 就消灭蝗虫14万石。 (1) ”页下注“ (1) 石 (dàn) , 市制容量单位。1石为10斗。”[1]14
笔者按:此条错误有二:其一, 称谓之误。“市制”虽是指我国创造和长期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制度, 但在古代度量衡制度并不能称为市制。“只是到1928年时, 才开始称为市制 (市用制的简称) 。全国解放后, 正式把我国传统的度量衡制度称为市制。”[2]99“1959年6月国务院规定以公制作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同时仍保留市制。”[3]792市制的标准量制是1石为10斗, 1斗为10000毫升。就唐代而言, 虽然“斛”、“石”可以互换使用, 但其标准量制是“斛”而非“石”, “实际用‘石’作为容积单位自宋始”[4]284, 唐代的标准量制是1斛为10斗。由于斛石可以互用, 故也可说是1石为10斗。此似与教科书所言相同, 但事实上, 唐制大斗1斗等于6000毫升, 小斗1斗等于2000毫升。与市制相差甚远, 故称唐时的石是“市制容量单位。1石为10斗”是不正确的。其二, 读音之误。石作为容量单位, 在唐代读为shí, 而非dàn。《说文》:“石, 山石也。”段注:“或借为硕大字, 或借为禾石字, 禾石, 百二十斤也。”读音皆为石声, 而石声为“常只切。”[5]448故“石”在汉代作为重量单位, 读为石头的石。唐宋时的字典《玉篇》:“石, 市亦切。又厚也, 斛也。”[6]411《广韵》:“石, 常只切”[7]518, 皆读为shí。石音发生变化出现在宋代。据梁方仲称:“北宋时四川的成都府及梓州两路已出现了‘擔’这一权衡单位的名称。不过, 当时这些地区仍以石 (量制) 作为米谷的计算单位, 只有一些‘杂色’的税物才以擔 (衡制) 来计算。自清初以来, 在很多省区, 民间已通俗称衡百斤为一擔 (担) , 而量一石亦称作一擔。擔、石二名从此往往通用。”[8]526因此秦似称“石在北方话中有dàn的一读, 是晚近的事。”[9]375
2.《中国历史》 (下) :
“唐玄宗时期, 有个状元出身的考官叫李昂, 以公正刚直著称。科举考试前, 他对应试者说:‘文章的好坏, 是可以衡量的。如托人情, 一律不录取。’李昂的舅舅与应试的李权私交很深, 舅舅找到李昂为李权说情, 李昂大为不满, 表示要让李权当众出丑。考试结束, 李昂将李权文章中的不通之处, 摘出来贴在墙上, 让众人品评。李权不仅没有考中, 还丢了颜面。”[1]17
笔者按:此条错误有二。其一, 李昂虽是进士第一名及第, 如下文所证, 当时官方并没有状元的称呼。故称李昂状元出身不妥。其二, 向李昂为李权说情的人不是李昂的舅舅, 而是他的妻父。考此典出自《唐摭言》, 向李昂举荐李权的人, 史书称是李昂的“外舅”, 所谓:“既而昂外舅常与进士李权邻居相善, 乃举权于昂”云云[10]11。按《尔雅》云:“妻之父, 为外舅;妻之母, 为外姑。”[11]2593《说文解字》所谓:“舅, 母之兄弟为舅。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5]699据此, 为李权说情的人是李昂的妻父而非舅舅。
3.《中国历史》 (下) :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 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扩建学舍, 增加学员。贞观年间, 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 录取极严, 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 仍未中进士。进士科中第一名的, 称为状元。”[1]18
笔者按:此条问题有二:其一, “贞观年间, 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 录取极严, 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此论不确。因为贞观年间并非每年都开科取士, 如贞观“二年米贵不举贡”、贞观“十六年不贡举”[12]276。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也不在千人以上, 所谓“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 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 不由进士者, 终不为美, 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10]4虽有千余人之说, 但这是包括了明经等科考生在内的。如宋人王珪所谓:“唐自贞观讫开元, 文章最盛, 较艺者岁千余人, 而所收无几。咸亨、上元增其数, 亦不及百人。”[13]3614其二, 所谓:“进士科中第一名的, 称为状元。”值得商榷。
首先, 对进士第一名的称呼, 唐代并非状元一个, 还有状头、榜元、榜首之称。因应举者皆须向有关方面呈交填有证明其身份内容的家状, 故称居首者为状头或状元。如卢储《催妆》诗:“昔年将去玉京游, 第一仙人许状头。”[14]4153孙棨称乾符中, “孙龙光为状元”颇惑于名妓郑举举[15]28。因应举者省试合格后, 放榜于尚书省, 夺魁者名居前列, 故名“榜元”、“榜首”。如范摅称李肱于文宗元年, “以榜元及第。”[16]15另外在唐代, 制科第一人亦可以称状元, 如唐宣宗大中五年莫宣卿中制科第一, 柳珪遂有《送莫仲节状元归省诗》。
其次, 唐太宗时, 进士第一名尚无“状元”之类的称呼, 随着科举文化的发展, 中唐以后, “进士登第名噪一时, 获第一者更为士林所重。所谓‘榜元’、‘榜首’、‘状头’、‘状元’之类的称号, 就在这时开始出现。”[17]而此前科名高低并不受人重视。如李诚开元三年进士第一, 其《墓志》称“开元三年举进士, 十年兴茂才, 十七年举文学, 皆射策取甲科。”[18]卷11李琚开元二十二年及第第一名, 其《墓志》论及此事时, 也不过是说:“遂以乡贡进士及第”而已[19]1619。柳宗元为杨凝、魏弘简等进士第一名所写的墓志中, 都没有用状元称号, 如他为杨凝写的《墓碣》称其“君既举进士, 以校书郎为书记”[20]212。为魏弘简所作的《墓志》称其“由进士策贤良, 连居科首”[20]223。
关键词:教材;七年级英语;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教材简介
《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Go for it》七年级下册共12个单元,加上复习单元2 个,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等部分补充材料。总的来说,这个长度对于一个学期的教学是合适的,与之前的教材相比, 省去了期中和期末的复习单元总结。在目录中,每一个单元中包括了题目、主题、功能、结构、目的语、单词、复习点这几部分。附录包括课文知识点、磁带录音 语音知识、语法、词汇与表达、单词index、名字列表、不规则动词变化表。每一单元都只有3页,分为A部分和B部分,各部分占一页要介绍基础性的语言知识,例如单词、句型、语法,而 B部分主要进行巩固和运用。在这两部分中,都比较好地结合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但 A部分更注重听和说,B部分注重读和写。在 B部分结束之后,就会有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测,这部分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或总结,另外一方面则是带有一点拔高性质的要求。每个单元还有self check部分,供学生自我检测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之用。它采用“语言的输入——学生的消化吸收——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线编排的。通过确定language Goal,采用听、说、读、写,自我检测等手段,有效提高语言习得者的学习效率,有利于习得者的语言产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教材特点
(一)图文并茂。
当打开教材时,你会被里面生动而又有趣、诙谐而又美的图片吸引,几乎每一页中都有插画,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让他们爱上英语,拥有好的学习动机,是大有裨益的。
(二) 实用性强。
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年龄、生活经历,习惯都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 Unit 1:Can you play the guitar?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Unit 6:I am watching TV. 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等。这些话题来自生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都懂,也有话说,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用到,所以说实用性很强。
然而它的优点其实也隐藏着缺点,譬如说,中国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学生们还没有机会摸到吉他,没有电视机看,没有出过大山,这些因素又造成了这套教材在地区选择上的局限性。这也是对中国教育提出的高要求,让每一个小孩受到同等的教育是很紧迫的。
三、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双基能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拓展。
四、教学措施和方法
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协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信心;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口语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用探究,共同提高。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否熟练地用英语读和写;能否顺利地用英语思考。从去冬期末考试所反映的问题看,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加强拼读与拼写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进行有意识记,应加强对词的用法及内在含义的理解,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释单词的能力,逐步启发引导学生用英语思考。单词教学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这样,学生在学会了单词的同时,也学会了词的一些基本用法。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
“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要重视语法知识对于培养语言运用功能的基础作用,又要注重改革教法。课堂上一定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枯燥的题海战术已不能适应现今的英语教学。
3、加强交际用语教学。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语言功能项目时,要尽量避免格式化,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应变能力。
4、此书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且每一单元设计有4-5个pair/group work,学生每一堂课都有充分的练习时间,以此来强化新单词以及新的语法结构。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分辨能力,组织能力等。笔者所实习的育才中学在组织课堂教学方面做得非常好,教师不仅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好,而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如教unit 3 动物这一单元,就注重深入要爱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在unit 4职业这一方面,则强调应注重男女平等,并不是所有nurse都是女性,也并非所有警察都为男性等等。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5、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教师在平时讲解阅读理解题时,应着力帮助学生分析语言材料,而不是核对答案。
1.基础知识目标:两宋时期人们衣食住行以及娱乐和传统节日上的新的发展和特点。
2.思想教育目标:两宋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高度发展,尤其在衣食住行方面,以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情感。通过对衣食住行和城市娱乐,传统节日等方面发展的介绍,使学生体会到,这个时期的精神文明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依靠的是社会的安定和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两宋时期的社会风貌,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某一时期社会发展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的综合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衣食住行,包括娱乐和节日的发展内容和特点。
难点:为什么这个时期的社会风貌会有这样的繁荣特点。
四、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堂课的知识。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以及为什么南方经济能有很大的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在南方经济发展繁荣的情况下,两宋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娱乐等很多方面有着跟以往不同的新的风貌,我们来学习第11课。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北宋初年穿衣节俭,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后来奢侈风气盛行。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传播。还有在两宋时期,从穿戴的服饰上,可以辨认出士、农、工、商从事行业的特点。
2、食两宋时期的饮食也很丰富。早市和夜市的小吃很多。还有这个时期南方个北方的居民在饮食上有着不同的特色。北方人吃羊肉多,主食是面食。而南方人吃鱼肉多,主食是稻米。(讲讲产生差异的原因。简介一下这个时期一些在饮食上有贡献的人物。)
3、住两宋时期,农村百姓的住房简陋,以茅屋为主。城市居民的住房多为四合院。
4、行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和驴车。达官贵人出门多乘轿子,士大夫骑驴和骡。那时的交通也很发达,邸店很多,旅店业兴旺。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热闹的瓦子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商业场所叫“瓦子”。瓦子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2、欢乐的节日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
认识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认识宋词及三位杰出词人的风格与作品;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秋天景色;
宋元时期的书画家赵孟及作品;
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及作品。
通过引导学生对有关插图、幻灯片的观察、想象及对具体材料的深入分析,使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在愉悦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懂得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其国家的强盛密不可分,并以此为基础。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录音等),加强课堂的热烈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景。
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比较法、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成功属于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创新的人。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以古人的精神为动力,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在学习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形势变化对文化繁荣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灿烂的宋元文化
以《清明上河图》的视频导入本课。
【讲授】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司马光生平
自幼勤奋好学,爱读史书;7岁时听老师讲历史名著并能头头是道讲给大伙听;20岁时考中了进士,继续刻苦学习,开始编撰此书;他翻阅的资料达301种之多,花了时间,耗费了他毕生精力,为我国历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资治通鉴》
(讲授法):宋神宗继位后,司马光把《通志》读给宋神宗听,听后神宗点头称赞──书中记载的历史,好像一面镜子,可以常常对照借鉴,检查自己的得失。因此,他给这部书赐名为《资治通鉴》。
此书叙述了战国至五代的历史,共294卷,300多万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文笔简练生动,记事真实可信,是一部有很高价值的史书。
同学们,司马光编此书是多么不易呀,没有顽强的意志不行,不持之以恒也不行,在前人的基础上不创新更不行……
同学们在欣赏了宋朝的史学作品后,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宋词。
中国古典文学这块瑰宝是由代表着不同时代最高成就的文学样式凝结而成的。那么,你们还记得曾学习过的知识吗?(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汉:赋;唐: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与元朝的文学样式。
(讲授法):词来自民间乐歌、诗,与音乐有关系,至宋代才出现了百花争艳、空前繁荣的盛况。同时出现了三大著名的词人。
播放有关视频
(1)苏轼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开拓了用词表达重大社会题材的道路。
(2)李清照与《声声慢》、《醉花阴》
(3)辛弃疾与《破阵子》:辛弃疾曾参加过抗金斗争,大声疾呼朝廷应力图富国强兵,以恢复中原安宁。他写下《破阵子》一词,给至交陈亮以安慰和鼓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在领悟宋词之余,我们一起来品尝宋元的绘画与书法,它将把我们带入美丽的艺术长廊。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与艺术(板书)
1.绘画(板书)
(1)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讲授法)同学们:北宋画家张择端画了一幅世界闻名的《清明上河图》,距今已八百多年了,可它还完整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此画长5.25米,宽0?25米,描写北宋的首都在清明节时候的热闹场面。内容包括:人物──360行的人物都画出来了;街市──店铺、作坊、酒楼、茶馆、当铺。走在这些街上的是各种形态的人,你来我往。架车、挑担、赶毛驴、推独轮车、骑马、坐轿、散步、形态逼真,都看得清楚。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画的主要是普通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这在当时可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它不但是一幅美术作品,同时也是城建设计中最早的鸟瞰图之一。
(2)赵孟頫与《秋郊饮马图》
赵孟頫是赵匡胤的十一世孙,他提出要向大自然学习。要有个人的独创性,反对形式主义,学习古人,应该创造出超越古人的东西来,这才是根本,他的绘画成就就说明这个道理。此图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与唐朝一样,宋代也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
2.宋朝书法──“宋四家”
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的书法风格各异,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宋代书法风貌。
小结:
一、知识要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37、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建立金,后迁都燕京,改为中都。38、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9、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40、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1、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2、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3、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
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4、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5、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 著名的瓷都。
46、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7、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8、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53、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54、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5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 华景象。
56、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 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7、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8、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
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59、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 炮等。
60、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 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61、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62、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是郭熙;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 的作品《 秋郊饮马图》被称为“神品”
63、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芾(fU)、蔡襄。64、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5、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66、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67、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 伟大航海家。
68、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69、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70、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71、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72、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
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狱”。
73、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
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发展台湾的经济。
74、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 海防。75、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 布津。76、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
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77、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五世赐予“**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额尔德尼”的封号。78、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和**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 政府批准。
79、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 西北地区的管辖。80、1771年初英勇的土尔扈特部,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清朝伊犁将军和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
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81、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
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82、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83、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84、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85、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
“机房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 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6、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 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87、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88、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 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 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89、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
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
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90、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清朝中后期以微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
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91、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明末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郑板桥《兰竹图》、东洪绶《西厢记》画 的插图。
二、问答题
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
(2)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3)、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 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宋太祖即位后,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宋太祖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
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6、隋唐时期,我国取得的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都长安规
划整齐,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4)、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清朝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第二:自给自足的
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三: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
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8、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2)、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四、列举题:
1、列举唐朝三位著名的诗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难》 杜甫 “三吏”“三别” 白居易《新乐府》
2、列举北宋时少数民族政权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党项,都城兴庆 金,都城会宁
3、列举17世纪我国进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4、列举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五、材料分析题: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早期的资本家 早期的雇佣工人
(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 什么关系?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
(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出现在明朝中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
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乾隆帝说的
(3)、这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三、补充材料
1.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
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
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3.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4.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什么是“贞观之治”怎么评价唐太宗。
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
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5.唐太宗贞观新政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是什么?
⑴改革赋役制度⑵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订法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善科举制。6.怎么评价武则天?
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
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
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7.什么是“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8.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定义即特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内容:科举中常设 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P.20 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
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9.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
10.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32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
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P.33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p.34-36 11.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路交通。
12.赵州桥(平拱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设计者隋朝李春。
13.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的风格: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
“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代主义精神。诗的内容多
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14.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飞等。
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P.61 15.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南方 经济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
16.成吉思汗的功绩: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农政策。元代黄道婆在制棉工具和制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她的故乡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 为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17.北宋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重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代表 作《窦娥冤》。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8.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延续了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使皇权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废除了宰相制
度,设厂卫特务机构,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设了军机处(雍正),并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推行,加强了思想控制,也严重阻碍了 中国文化的发展。
19.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有:明朝戚继光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康熙率清军
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并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保卫了东北边境。这些斗争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而且为经济 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的主权。
20.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有:1690年康熙平定准噶尔部;18世纪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在伊犁等地设
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朝中央政府对**、**进行册封;
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21.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实际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2.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北京城的构造:有三重,由外往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叫故宫)。
23.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犯,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就是明朝时
修筑的。长城时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24.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此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此书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25在明朝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明)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步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 小说的颠峰。
23.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评价:郑和下西洋加强
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P.128 24.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影响:清朝实施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
关键词:探究,情境,案例
一、探究活动的设问指向出现不明确
例如, 在讲解“知耻与自尊”的关系时, 新教材引入“耻辱戒指”的故事, 教材P 5探究活动中, “耻辱的事情应该尽快忘记还是牢牢记住?”从教材的设计意图看是要强调牢记耻辱以催人奋进, 但“应该尽快忘记还是牢牢记住”应根据具体的人和事而定。一般来说, 由于自身的过错造成的耻辱才有牢记的价值, 而对于自身没有过错的耻辱, 如果能将它忘记则是人生的一大智慧。也就是说:设问目标指向应明确, 否则会产生误导。建议改为:“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耻辱应该尽快忘记还是牢牢记住?”又如, 在讲解“自尊者豁达”时, 教材P13探究活动2的三个材料及其设问各自独立, 在逻辑上属于并列关系, 第三个设问“……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应该是针对第三个材料的设问, 而不是三个材料的综合设问。
二、情境材料的选用出现不严谨
例如, 在导入“走向自立人生”时, P33第三课的引言:“后来, 猎人外出再没有回来, 笼子里的小狮子被活活饿死了。那只当年跑出去的小狮子……它顺利地活了下来。”看不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还是一则寓言。从描述事件使用的口吻看, 应该是真实故事, 仔细推敲却发现是个虚构的、漏洞百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有谁在观察记录?有何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想当然而已。它要告诉学生的道理是浅显易懂的, 在德育的导向性问题上不会有异议, 但在科学性上很值得商榷, 做为教材是不应该出现科学性错误的。如果改为:“有这样一则寓言……”, 是否更加严谨?
三、案例材料的取材不够科学
例如, 在讲解“扬长避短, 自强的捷径”时, P55探究活动1中讲道, 被誉为童话大王的郑渊洁, 小时侯数学常常不及格。数学学不好, 他就在写作方面发展自己, 走上了童话创作的道路。郑渊洁的个案的确是扬长避短的成功案例, 但他的成功道路并不能用于指导现在的中学生, 甚至可能对普通教育阶段的学生产生误导, 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回避开自己不喜欢或读不好的学科, 其总体学习成绩自然会大大受到影响。准确地说:扬长避短只适合在选择自己的职业、专业等人生方向上, 不适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指导。小学时候的郑渊洁已经将写作做为职业发展方向, 事实证明他的避短是成功的。但由于不适合作为当前应试教育的成功案例, 所以建议换作其他案例。
四、专题内容的设计出现不全面
例如, 在讲解“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时,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但我发现教材在内容的设置上基本是“事后挫折教育”。教材只强调“人生难免有挫折”, 并没有告诉学生许多挫折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比如平时不认真学习必然遭受考试失败挫折, 醉驾早晚会家破人亡;有许多挫折虽然不能避免却可以将损失和伤害减少到最低, 如各种自然灾害的预警;还有许多挫折是无法甚至是不可能战胜的, 如某些疾病。挫折的预防教育与事后应对教育都是必要的, 挫折的预防教育应优先于事后教育。
五、知识重点的行文表述上出现不明确
关键词:写作;词汇;句型;提纲;模仿;自评;互批;点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教学的重点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基础技能。写作是中学生应该撑握的一项最难也是基本技能。近年来中考中书面表达占据至少10%的分值。这让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是根据对我校多届毕业生书面表达的最后得分的统计情况,我们发现书面表达的差距是最明显的。以我校2015年中考866人参加所获得的数据为例:约38%即329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10分以上,约40%即346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5-9分,但仍有约22%即191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拿到5分以下。因此要想提高中考成绩我们认为写作教学应从多加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训练,让每一个写作的话题都贴近她们的生活,精心准备一堂写作课,坚持以学生为主参于主体。现在我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课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写作教学。
首先,全面分析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问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写作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根据图示或提示写简单的文章、写日记、写信等。《Go for it》教材每单元也编排了较多的围绕本单元功能话题的写作练习。但学生们往往不能很好的根据所给信息和要求来写出质量高的作文,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习惯性的使用翻译方式,用词不当,意思表达不清;2、时态、人称、词形、单复数及短语搭配等基本语法运用不当;3、格式,人称错误;4、连词等运用不到位,没有基本的文章脉络,信息的堆积;5、书写基本功差,断句,段落间距和词的间距不明显。有位老师总结写作的要点如下:先读提示,弄清要点与格式;时态、语态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句子结构要搭配,语言习惯莫违背;文章写好要细查,点滴错误不放过。如本篇写作主要是谈谈自己的日常生活,使用第一人称,一般现在时,注意的关键信息是日常活动如起床,洗澡,吃饭,刷牙,穿衣服,运动和上下学等动词以及频率副词的使用和时间的多种表达方式。根据规律可以总分总三段式解决段落问题。
其次,充分的听说读信息的输入。英语教学中的写一定是在听、说、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是学生用努力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所学用英文叙述自或者生活实际或则思想情感的过程。在本课的写的训练中,首先要强化日常活动和时间表达的词汇、第一人称的动词用法和基本的句型。在写作之前先读背2b 和3a 的文章案例,以便积累词汇、短语、好句子,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同时在读背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利于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英语句式,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 ”。适当训练学生改变人称造句、复述课文等,从领会他人的日常生活提高到灵活应用于自我的生活,做到边学边用,在用中学,学中用,因此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再次,在写之前可以先列提纲,适当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点,把握写作的段落和词数的控制能力,为写出规范的作文打好基础。注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具体动作内容描述要清楚而且要详略得当。列提纲也便于教师根据提纲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不足。认真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总结句。注意句式变换和连词的使用可以为我们的文章添彩。如and, but, so, because是我们本单元可以使用的连接词。
最后,采取自批结合同桌互批的方式来发现问题。 初一学生的写作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心。可以尝试首先学生们可以交换作文批改,有助于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同时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读者意识”,使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兴趣。再订正之后,小组决定推出优秀作文让老师点评。让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人也可以写出模范作文,培养写作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人人争当模范小作家。教师评价小组推优作文时教师需要多使用鼓励的评价语,欣赏学生们的每一个小进步。如我欣赏你的某一个词,某一个句子等等。本课中就有很多学生写出很多经典的句子如:I always eat breakfast at 8 oclock. Because my mother says, “it is good for my health.” I never eat anything after dinner. Because i dont want to be fat. I like playing soccer. So i always play soccer after school for an hour.等等这些美句需要我们老师的关注,并表扬她们的成果。也有一些学生犯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如:I never late for school. I like play basketball. 等这就需要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寻找错误点,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犯错的学生理解记忆。切记直接给学生范文,抹杀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七年级下册历史】推荐阅读: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06-24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05-30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12-13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12-20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10-31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教学计划10-21
七年级历史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12-15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历史10-08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01-26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