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车站观后感(精选6篇)
这是一个寻找的故事,约书亚寻找自己的父亲,朵拉也在寻找自己心灵中的那个父亲,一个埋藏的心灵深处的善良与美好。而在寻找的这段过程之中,在广袤的南美、嘈杂的都市和凋敝的乡村中,朵拉和约书亚——其实很难分得清到底谁是谁的救赎者!
这部电影所展示的是一些底层的人的生活状态,包括朵拉和约书亚。在人来人往的车站,朵拉每日替人写信,写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一封信一块钱,如果帮你寄的话,她才能拿到两块钱。一个五十几岁的老女人、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屋里只有一台很破烂的电视机,而每日还要挤那样恐怖的车去工作。你实在不能指望在这样的生活中,她还能非常慈爱地对待一切,那是不可能的。她可以为了一个电视机而把约书亚买掉,也可以尽情嘲笑那些写信的人,甚至不把那些信寄出去。而当朵拉最终决定带约书亚去找他的父亲时,这必然是一种灵魂的苏醒。
在片中,约书亚的父亲是耶稣,两个哥哥分别是以利亚和摩西,这些名字都源自《圣经》。上帝晓谕摩西的助手约书亚说:“我的仆人摩西死了,现在你要起来,和众百姓过这约旦河,往我所要赐给以色列人的地方去。”其实影片里讲述的也许真的是一个救赎的故事。片子中的耶稣对于朵拉来说,最终的形象也从约书亚的父亲,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耶稣;而朵拉在寻找耶稣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自我救赎。
在我看来,朵拉和约书亚都不是讨人喜欢的角色,朵拉的自私自利,约书亚的毫不领情。但有时候想想,我们之所以不喜欢他们,是因为我们也有一样的不足。其实对于朵拉和约书亚来说,救赎似乎是件太过遥远的事情了。他们想做的只是生活,生活下去、好好地生活。就算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依旧努力在生活。电影是一种艺术的东西,有时候它甚至会变得太过于艺术。但中央车站中的朵拉和约书亚——他们却很真实,真实的就像是生活在我们周边的人,真实的就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本该是一篇很悲伤的电影,主角们生活的异常艰辛,环境困苦。约书亚没见过父亲,母亲又车祸去世,朵拉一开始还把他卖给了器官贩子。一个少年只是因为偷窃了一点东西就在围观下被公然打死在铁轨上,血的力量总是能让人在下意识的回归真实的人性。朵拉是个孤独的老女人,就算是在送约书亚找父亲的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的困难,包括失之交臂的虚幻爱情。
但无可否认,这部电影从头至尾充满着温情,一个一个口述着自己感情的人,总是带着期待希望得到回音,因为信寄去远方,对方会收到,也许能回应自己,也许能够回来。而孤独的朵拉,她和约书亚一样,期待着回家,家是最大的避风港。我一直不能忘记,当车子到了一个站时。朵拉几乎把所有的钱放进了孩子的书包里,并且把一部分钱给了司机,让他照顾一下孩子,把他护送到站。剩下的钱,她自己买了一张车票回家。可是约书亚没有跟着汽车走,他下了车,并且忘了带车包。而当朵拉想起要回家时,车已经开出了,钱也不能退回来了。朵拉和约书亚就这样没有分文地塔上了寻找父亲的路。
为了回家,一路上需要多大的努力,永远不放弃,为了找到自己爱的家人,这样的心情在每个人的心中延深。中央车站,对于约书亚来说是个起点,对于朵拉来说是终点。人们总是在不停地走着,走在路上,走在拥挤的城市中,或许偶尔擦肩而过,或许曾经互相注视过,但是一转身留下的只是匆忙的背影。家,是人们永远向往的地方,而家人更是永远搁在心里的一丝希望。
约书亚说过朵拉连口红都不涂,当朵拉期盼着将自己的下半生交付给一位司机,正好看见别人在涂口红。她问人借了口红,打扮了一下出来。可惜望着远去车影,朵拉悲伤的哭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每个人期盼着最美好的东西。这么一个插曲,美好的梦想破灭了。人们在逃避,逃避责任,逃避感情。萍水相逢,我讨厌这个词语,淡淡得留下的是遗憾。约书亚安慰了朵拉,他说朵拉涂了口红很好看。这时候约书亚已经不是那个总是闹别扭的小家伙了。
我想这是一部和信仰有关的影片,虽然其实我并不懂信仰,我们都不懂。我们一向被接受的是唯物主义,但不管是宗教还是信仰,它都能给人无尽的力量。朵拉和约书亚一无所有,饥饿,困倦,劳累。走在盛大的圣母节里,无数人拿着神灯虔诚的朝拜,这是个一直在重复的镜头。
这是一个宗教气氛浓重的国家,所有人都在赎罪,同时也都在祈祷平安幸福的生活。朵拉快速奔跑在朝拜的人群中,和众生一样,她在为自己的过去赎罪,烟花在一瞬间对着朵拉绽开,她在朝拜的人群里晕倒了,醒来时,约书亚正抚摸着她的头发,于是她安心的在约书亚怀里睡去。这时的约书亚不再是那个倔强而不懂事的小孩子,懂得了原谅,也懂得了依赖。约书亚想出了维持生活的办法,朵拉重操旧业,生意异常的好,她的摊子不再摆在那个中央车站,她重新找回了过去的感觉,只是这一次,她生活的信念已经彻底不同,当小约书亚想学着她过去那样,撕掉别人的信时,她用一个微笑和手势制止了。真挚的爱不可以被破坏,这时的朵拉找回了爱和生活的信念。
On its historical site in the Tiergarten District,west of Humboldthafen,Europe's largest train station for long-distance,regional and local transport has been constructed:the new Berlin central station.At this station the new underground north-west link of the Inter City Express service connects with the west-east line running on a curved railway track.Additionally,suburban railway tracks in both direction as well as an underground line from north to south arrive at this station.The north-south track runs 15m below ground level in a tunnel,which also passes below the River Spree and the Tiergarten.The east-west line is elevated 10m above street level und corresponds to the previous course of the railway tracks.
The central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Lehrter Bahnhof is the clear emphasis of the existing course of the railway track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Large,light-weight glass roofs as well as two intersecting office buildings translate this principle with architectural means.The platform hall,430m long and orientated in east-westerly direction,is spanned with a large,light-weight glass roof over a length of 321m.
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人员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却显得那样的轻松自如、镇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人,头上扎着一条丝巾,已被汗水湿透,充满了焦虑与不安。问询处的先生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是的,你要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人员却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
“马萨诸塞州的春田。”
他根本不需要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是在10分钟之内,在第15号月台出车。你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
“你是说15号月台吗?”“是的,太太。”
女人转身离开,这位先生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客人——戴着帽子的那位身上。但是,没多久,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一次月台号码。“你刚才说是15号月台?”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集中精神服务下一位旅客,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
有人请教那位服务人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如此从容淡定的呢?”
那个人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
故事很简单,讲述的道理也很简单。然而,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却并不是这样做的。接电话的同时,还要看书、看文件、处理工作,殊不知你以为的充分利用时间,却是导致你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的罪魁祸首。
“在一整天里,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这话堪称至理。“一次只做一件事”,这可以使我们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就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好。
2019《南方车站的聚会》最新观后感5篇精选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心得5篇
关于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作文5篇
2019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南方车站的聚会影评
2014年,从柏林回来后不久,刁亦男开始了对新片的构思,但真正落笔,已经是2016年,之后经历过一次推翻重写,到2017年中剧本定稿。在刚拿到金熊奖时,很多人催刁亦男“趁热打铁出下一部”,这是默认的行规——要出手够快,消息频繁,才能够维持热度。而刁亦男“磨叽”着在2017年中开始堪景时,《白日焰火》和金熊奖都翻篇很久了,他不再是那个一度备受青睐的导演。
适度的被淡忘,让导演更专注于电影本身的制作。为了堪景,刁亦男从广州出发,跑遍南国,最后确定在武汉拍摄,武汉大片的水域与潮湿的气候,和他剧本里的意象是相符的。
他没有想到实际的拍摄异常艰难,因为城市太大,剧组在不同的拍摄点之间奔波劳苦。而且这些年武汉发展飞快,经常一场戏拍完,下一场戏的景就变了。导演经常在现场改剧本和场景,片尾的一场重头戏是刁亦男临时重写的。
主演阵容里,很早确定了桂纶镁和廖凡,他们合作过《白日焰火》,无论工作方式还是对影像质地的审美,都有了共识。桂纶镁在2018年春节假期过后就进了剧组,正式开拍前,她在武汉体验了近五个月的生活。影片现在呈现的一大亮点在于大量朴拙天然的群演再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生机,但很少有人能想象,导演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亲自面试了近2000个群众演员。电影里看起来自然流畅的群戏和大场面,每一场都是在武汉最热的季节里投入高昂的时间成本反复排练后拍摄的。
胡歌在高温天骑摩托车来看剧本
影片的男主角周泽农是一个以偷摩托车为主业的混混,是混子里的“手艺人”,很奇异地混杂了野蛮的生命力和虚无的颓丧感。他不是喜闻乐见的正面角色,也不是大奸大恶之徒,陷入过失杀人案,是一个悲剧的意外。他自知闯下不能弥补的祸事,又试图用他自有的一套处世逻辑进行补救和赎罪。
找胡歌来演这个角色,最初是不被看好的。但刁亦男看了《琅琊榜》,他认为胡歌拥有“含蓄”“隐忍”这些表象之外的另一种能量场,他可以是阴郁且暴烈的,就像年轻时的仲代达矢。2017年的夏天,导演第一次见到胡歌,表达了合作的愿望。没想到第二天,胡歌顶着上海三十七八度的桑拿天,自己骑着摩托车来找导演和制片人看剧本,他看完当时刚定稿的剧本,对制片人说:“我要演的。如果我的团队在档期和片酬上提任何苛刻要求,你就直接来找我。”胡歌在2018年四月进组,当时刁亦男有过担心,怕这样一个“流量小生”在非职业演员里格格不入。这种顾虑很快消散,胡歌有备而来,他接受了长时间的体能训练,把自己晒得炭黑。飞快的,他不仅在形象上和表演中融入同场的非职业演员,也对那个群体投入了真诚的感情,“扮演”的界线在他身上变得透明。事实上,发生在胡歌身上最大的惊喜,并不是他对自己进行的“物理”改造,而是他和角色,和那个污浊中存着真情、野蛮中交杂着温柔的世界融到了一起。
这份融合感,也是整部电影给人的观感。有《白日焰火》在前,刁亦男却没有刻意追求“作者导演”的风格化创作,影片初剪完成时,有些段落尚且带着迷影的个人趣味,而后,他把这些有炫技色彩的段落都修剪了。他认为,电影的表达应追求简洁和直白,重要的是让观众看到电影里的“人”,代入他们的情感和命运。电影必须存在技巧和风格,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电影对“人”的关心——《南方车站的聚会》可以是罪案类型片,也可以是作者电影,但在标签之外,它是复杂的人和暧昧的人性的聚会。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
预告片场景多以夜戏为主,独特的光影构图之下,夜色在刁亦男导演的镜头中闪烁着迷幻奇异的光芒,引人入胜,被网友盛赞“美哭”;预告片也可见影片丰富的场景呈现,南方小城高低蜿蜒的道路、夜色下缓行的火车、雨夜中的郊区车站、骑摩托车的人群等,将影片文艺、独特、颇具现实写意风格的特色充分展露;而预告片中丰富奇异的元素更是令观众提前一饱眼福,花瓶上表演的人头、闪着荧光的广场舞鞋、透明塑料伞上的鲜血,以及时不时出现的老虎、猫头鹰、花朵等动植物形象,都传递出影片悬疑迷幻的特色,令人感到十分新鲜别致,对电影正片充满期待。
胡歌饰演周泽农
预告片中大量的动作戏、赛车戏与追捕戏等,胡歌饰演的周泽农与人打斗、被人追捕等场景,传递出影片紧张刺激的观感,巡犬与官兵的场景契合该片逃亡的主题,更有一个极富冲击力的震撼镜头令人过目不忘,网友大呼“生猛!刺激!”,将导演鲜明独特的视听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从先导预告片中也可窥见演员的演技表现,胡歌所饰演的周泽农冷酷、痞气、沧桑,带有逃犯孤独挣扎的困兽气质,桂纶镁饰演的刘爱爱散漫、目光迷离,廖凡饰演的重案队长硬汉气质突出,万茜饰演的杨淑俊沉稳柔和,几位主演的表现都十分出彩,对人物的塑造饱满而富有层次。
胡歌和桂纶镁同台飚戏
逃亡之路疑点重重吊足胃口
大众观影期待爆棚
本次发布的先导预告片不仅令观众对影片的成色有了全面了解,更直接激发了大众的观影期待。从预告片中可见影片悬疑感十足,胡歌饰演的周泽农几场前后混剪的骑摩托车戏,对周泽农的身份进行了层层递进的揭露,引发人们对他身份的极大兴趣;周泽农被身后的男子骑摩托车追赶上,二人目光挑衅对视,两人在正片中会是什么样的关系?骑车飞颅之人,又与周泽农有怎样的联系?他的死亡又为故事带来了怎样的进展?周泽农为何会与桂纶镁饰演的刘爱爱在雨夜的车站相遇,二人的接触暗藏怎样的玄机?周泽农的逃亡之路,与其发生暴力打斗的人,又是什么样的群体,各自又有怎样的利益纠缠?而预告片中时而出现的动物、花朵影像,在正片中又代表着什么样的深刻寓意?
夜色迷离下的周泽农-胡歌饰
该支预告片可谓信息量巨大、悬疑点重重,越看到后边越有一种被吊足了胃口的感觉,甚至有网友直接提问“为什么我没有找到排片?”足见该片吸引力十足,引发了大众强烈的观影期待。
从左至右:万茜饰演杨淑俊、桂纶镁饰演刘爱爱
而另一方面,预告片中出现的丰富元素和出色的视听美感令人折服,剧情节奏张弛有度,使人深陷其中。南方潮湿感的表达、具象车站的刻画、聚会氛围的营造,通通都能在这支预告片里找到,而影片大量的动作戏与暴力美学镜头更是征服了不少观众;更有人对预告片中的画面镜头进行截图传播,表示只看这些就令人“美到窒息”;另外针对胡歌等人的表现,也有不少观众表示“酷帅”“演技好”“很期待到电影院看他们飙戏了”,足见该片在演员层面也获得了观众认可。
廖凡饰演重案队长
作为一部备受瞩目的国产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在各个层面都表现得令人耳目一新,剧情高能、风格鲜明、表演出众,诸多优点使其成为国内观众热议的观影选择。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将择期在国内公映,敬请期待。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看评价
距《白日焰火》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已经过去五年,刁亦男新片《南方车站》顺利晋级戛纳主竞赛。这次的主演阵容除了保留廖凡桂纶镁的“擒熊”组合以外,又新加入胡歌作为男一号,使本片成为本届戛纳华语势力的头号聚焦点。
《南方车站》是一部生猛、凌厉的黑色电影(film noir),影片拥有细致考究的光影细节,视听表现力在国产片中居顶级水准。个人认为,鲜明、突出、自成一派的导演技法、类型化的作者表达或许能成为《南方车站》最大的竞争筹码。胡歌领衔全片八九成戏份,打造出一个生猛而柔情的亡命硬汉形象,令人耳目一新;片中所有演员皆用武汉话出演,主演演技集体在线。
昆汀·塔伦蒂诺捧场了《南方车站》首映。据坐在他周围的观众描述,昆汀在观影过程中笑了十几次,想必是读懂了刁亦男导演的小心思。
黑色电影是舶来品,外国影迷会对这一类型架构十分熟稔,因此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出现脸盲看不懂的状况。而刁亦男可能是国内汲取西方经典影像养分最充足、然后嫁接到本土语境最成功的中国导演之一。
以《爱情麻辣烫》《将爱情进行到底》《洗澡》达成编剧成就之后,刁亦男开始自己做导演,这才有机会释放他的个人趣味。刁亦男大约平均五年才能拍出一部电影,从03年到现在一共才拍了四部,能看到他深思熟虑后的转变——他的导演处女作《制服》尚且还能看到第六代导演的现实主义印记,到了《夜车》他开始“黑”化——向类型片过渡,《白日焰火》和《南方车站》则已经是成熟的类型片了。他是一位高产的导演,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成功,夯实了其在犯罪题材、黑色类型片领域内的独特地位。
这一转变背后的逻辑是,刁亦男已经从借钱拍片的独立导演成长为奖项傍身的热门导演,他理应变得更加“类型化”来实现商业和艺术的平衡。类型片在电影节不吃香,但在强烈的导演风格加持下,也能摩擦出新的艺术火花、受到电影节的眷顾。譬如今年戛纳开幕片是吉姆·贾木许丧气又搞笑的僵尸片,今天又展映了一部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神棍犯罪片。刁亦男的导演作品都是非典型黑色电影,类型片基础+个人标识,不出意外每一部都获得了国际电影节认可。
五年前的《白日焰火》左手金熊银熊,右手票房破亿,叫好又叫座,给了刁亦男和投资人继续拍作者化类型片的信心。因此在这次的《南方车站》里,刁亦男得以更加放开手脚,挑战戛纳和国内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固有认知。
借助一个直播间,我们有幸了解到更多的电影的秘闻与真意。
一、胡歌自称他的第一部主演电影,显示他的内心珍视
胡歌在直播现场,并没有完全承认即将公映的《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他的第一部的电影。
当主播李佳琦问他:《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你一部拍摄的电影吗?在这之前,你一直拍的电视剧嘛。
胡歌的回答是:基本上吧。
其实我的印象中,《南方车站的聚会》显然不是胡歌参加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因为前一阵公映的《攀登者》里就有胡歌的身影。
当时,我有幸参加了《攀登者》在上海举办的观众见面会,我班上的小姑娘同事羡慕不已,因为能够见到胡歌了。她说,你一定要把现场的照片发过来。可见,胡歌是以他的帅气而拥有了广泛的观众迷醉热度。
但见面会上,胡歌并没有出席,可能当时胡歌正在参加《南方车站的聚会》的拍摄吧,放弃了《攀登者》见面会。毕竟《攀登者》中,他只是一个配角,戏份不多,但是,他在影片里还是代表了青年一代身上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影片里,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双腿而保全了一起攀爬的战友们的段落,提供了电影的让人泪目的一幕。
但胡歌显然在他的心中一直期待着有一部真正的属于他的电影,而《南方车站的聚会》无疑在他心中成全了这个愿望,虽然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了一个胡子拉茬的潜逃的罪犯,游走在社会的边缘地带,但这部影片显然是胡歌渴望展现的对人物的深刻内心的一种类型片种,而正是这种塑造出的异类形象,给予了胡歌表演转型与潜力展示的极大机会。
在李佳琦的直播间,胡歌提到他在拍摄《南方车站的聚会》的时候,他特意在淘宝网上网购了一件保洁服,其目的,就是希望穿上这种千人一面的制服,能够让他混迹在林林总总的普通人群中不再具有他的标志性的帅气的辨识度,只有他的真实身份的失去,他才能塑造好那一个只属于角色的形象。
回到直播间的胡歌依然容光焕发,帅气逼人,甚至,我个人一直觉得,胡歌在现实中,要远比他塑造的角色有“型”。这也许是演员需要的一个结果,毕竟,那种在生活中一直靠“娘炮”的小鲜肉模式存在的演员,在电视剧中呈现出演技的全线崩溃,这已经成为影视圈的一种公开的毒药。在直播间,他与富有急智的李佳琦谈及了拍片时的艰苦,说拍电影时,“花了很大力气改变形象,比如锻炼减肥,晒黑啊。”此时,胡歌伸出自己的手,放到李佳琦面前,说:“与你差不多。”李佳琦花容失色,惊呼道:“什么?我很白的。”胡歌淡然地正色道:“就是我生活中差不多(这样白的)。”
胡歌的意思是,他要改变生活中与李佳琦那样的“肤美、人帅、嘴利”且以维持人类美丽为已任偶像式的原有人设,而投身到角色需要的庸常现实的凡俗一面的塑造职能中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胡歌对于《南方车站的聚会》付出的努力。
二、主播李佳琦的妙语如珠,营造了一个敞开心扉的环境
这种明星与主播的契合,可以看出,胡歌还是第一次遇到,他在见面会上,就直陈还是第一次遇到李佳琦这样的主播。
而导演刁亦男在直播间,也啧啧称叹李佳琦直播的巨大号召力,在法国的时候,他曾将李佳琦的直播截图展示给法国的宣发人员,法方人士说这在法国五年八年之后也不会出现。可见,中国互联网的巨大发展空间,无论是给创业还是个性展示都带来了极大的机会与机缘。
正如李佳琦在直播间里让胡歌用《南方车站的聚会》里角色所使用的武汉话仿制他在直播间里的标志性的口头禅:“所有女生,我的妈呀,那也太好看了吧”中所认定的目标客户一样,李佳琦在女生群落中,具有巨大的号召力,无论是我的同事,还是我的妻子,都对李佳琦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与知悉。当然,即使对于我这样的不在李佳琦目标客户群落中的男性身份来说,在李佳琦的直播间里,还是被李佳琦的感召力给感染得融化了。
虽然李佳琦在电影主创人员没有达到的时候,夸张地声明他在面对明星时会很紧张,如他说:(胡歌)来之前,什么都敢说,来之后什么都不敢说,但在胡歌他们出现的时候,他还是表现出了游刃有余的对现场的掌控,而在他的这种收放自如、笑谑俱进的主持风格之下,我们也可以轻易地看到胡歌及桂纶镁生活中的另一面。
应该说,李佳琦用他的急智的反映、幽默的操控、话题的把握,达到了对明星个性的真实的揭示。
在并不长的直播采访中,个人感到了胡歌与桂纶镁各自的个性风格。
胡歌用他的自己的话来说,他个性特征是真诚。在镜头里,胡歌并不是一个侃侃而谈的人,相比于他荧幕形象的复杂多彩,在直播间的胡歌露出了几份可爱的天真与憨厚感,甚至在灵活生动的李佳琦面前,他在应对主播刀劈斧削追问中无意识地流露出了一丝顿挫,这都让人感到胡歌的一份个性的真诚的质地。
相对而言,桂纶镁用她的智慧、机巧、温婉在直播间里,既充当了胡歌的相对面,又恰到好处地帮助纾解胡歌独自面对主播突击时的单枪匹马的独孤状态。
比如当胡歌称自己真诚的时候,桂纶镁就恰到好处地回击了胡歌一枪:“那我就不真诚了吗?”
这让直播间里,这种话语的机巧碰溅出令人隐忍不住的幽默与笑意。
因为有这样的轻松与放松的环境,《南方车站的聚会》的主创提到了电影里最深刻的一场戏,那就是那一场“船上”激情戏。
李佳琦也利用了“船戏”一词在方言语境下能够被误读成另外一种谐音词的搞笑因素,戏称咱这个直播如果误读的话,就会被封杀了。这其实可以看出李佳琦主播的一种风格,他在主播间的这种放松性的调侃性的认定,让他的主播很接地气,没有压力。
正是在这种没有压力的直播环境之下,胡歌与桂纶镁分别给《南方车站的聚会》里的“船戏”进行了多侧面的介绍。了解《南方车站的聚会》导演刁亦男的拍摄风格,我们不会忘记他在前一部电影《白日焰火》里对情感戏的独特把握。在《白日焰火》里,男女主角的一段情感戏是放在游戏场上的高空游乐车厢里,悬空的高空感加上真相揭晓的冲击力,合成了电影里的那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情感激荡戏。借助于独特的空间,凸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潮涌,已经成为导演刁亦男构造他的电影的一个习惯性动作。
而这一段决定着人物命运的情感碰撞戏,也会给演员带来最强烈的身心体验。所以胡歌与桂纶镁都不约而同地在直播间里分享这一段情感戏所带来的强烈的感受。
三、导演刁亦男对黑色口红的衷爱,折射他的创作初衷
相对于《南方车站的聚会》里两位主要演员对电影感受的直接陈辞,导演刁亦男对电影的整体认知上显然有着更为宽广的把握空间。
当主播问他在这部电影里,除了“船戏”之外,还有什么更多的表现的时候,刁亦男全景式地阐述了他的电影里涉及到的空间:除了船上,还有楼上,水上,路上,还有心中的戏。
显然,《南方车站的聚会》里不仅仅有激情的戏,还有更多的人生的各个层面、各个情境的展示。
刁亦男今年51岁,他的电影带有第六代电影风格,早期他以编剧为主,后来执导电影的时候,却远离了他担任编剧时剧本中洋溢着的戏剧冲突强烈的氛围,在影像上呈现出向第六代导演初出道时的社会纪实风格靠拢的迹象,而在《白日焰火》这一部他导演的第三部电影中,成功地将对社会现实的直视与对人心隐秘角落的直面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使这部探讨人性秘境的电影,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南方车站的聚会》实际上沿袭了他的前部影片的黑色幽默风味,意图通过罪案片的架构,来折射人物更为隐秘的内心情境。
所以,有意思的是,直播期间,李佳琦让导演刁亦男参与他的一个测试游戏,就是让看过《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女性,导演选择什么样的口红。
刁亦男选择了黑色。他解释道:“电影是黑色的警匪片,场景发生在夜晚,夜晚选择黑色口红不失为一种选择。”
我们不妨看一下,前面明星嘉宾的口红选项。胡歌建议看过电影之后的女生选择浅色的口红,因为女孩看过电影后,会更爱男朋友,情不自禁地吻他,所以涂浅一点。
而桂纶镁则认为是深红色,认为看过电影之后,女孩同样会情不自禁地给男孩一个吻,而深红色会给男生留下一个更深的印痕。
从一个口红的使用态度里,我们可以看到,明星嘉宾希望这个电影里的黑色展示,能够让观影的观众,更爱自己的身边的人,这也许从另一个意义上,解读了导演刁亦男为什么用黑色电影的模式,来打造《南方车站的聚会》这样的一部影片,那就是直面生活中的黑,才能更好看到光明。
《南方车站的聚会》在法国戛纳放映的时候,素以暴力美学著称的昆汀也对这部电影赞赏有加。从昆汀电影里通过暴力冲突来展现他的电影里不可或缺的人性与人道的价值体系来看,我们就会明白昆汀为什么会对《南方车站的聚会》惺惺相惜,那就是作为同道中人,他体悟与感受到了在不同的电影环境里,选择同样的黑色电影叙事语境表达着一种什么样的人类的光明的信心与欲望。
正如昆汀在他近作《好莱坞往事》中,有意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改写了1969年好莱坞发生的一件血腥惨案,意图显然是反思着是什么力量,足以抗衡生活中的那些邪恶与罪恶。这也正是《南方车站的聚会》的叙事企图与意图吧。
如此看来,刁亦男导演在直播间里对口红的选择,隐射着导演的独特的审美观点与拍片理念吧。
由“灯塔宣发平台”参与支撑的“冲击播线上路演”,把《南方车站的聚会》近距离地推近到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一部电影背后的丰富的灵魂叙写与精神感受,感谢互联网带给我们的近身贴靠一部电影内心的机会。
《南方车站的聚会》讲述了一个逃犯被警方通缉,一路逃亡,保全性命的同时,他有更大的目标:将通缉自己的30万赏金,送给5年不见的妻子。
胡歌饰逃犯周泽农逃犯由胡歌饰演,此前,他已经近2年没有接戏,正处于职业的迷茫期,胡歌说这次把自己变成了一张白纸,从零开始去接近一个边缘小人物的内心和气质,网友惊呼,这次的表演离影帝不远了。
【中央车站观后感】推荐阅读: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400字05-24
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影评12-13
《中央舞台》观后感12-21
中央7学习观后感01-13
车站竞聘报告10-24
汽车站01-05
中央电视台平安行观后感10-12
车站问询活动方案06-16
中考满分作文车站06-29
车站实习学习总结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