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共8篇)

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 篇1

李卫林

(2014年2月8日)

同志们:

刚才,县委蒙书记全面总结了201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大家务必要按照蒙书记的讲话精神,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圆满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蒙书记重要讲话,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讲七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紧扣发展中心,实现项目建设大突破

2014年,全县中心工作是推进三年行动,中心任务是实现两个加快。必须按照市委提出“发展为上,项目为王”的要求,抓紧抓牢项目这一第一抓手,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项目标圆满实现。

1.项目前期要有突破。做好项目前期是开展招商引资的前提条件,是争取资金投入的基础工作,必须做细做实,实现“三个一批”。要尽快成熟一批。对已经纳入项目库的项目,特别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33个重点前期项目,要按照“可签约、可开发”的要求,扎实做好规划选址、咨询评估、用地审查等各项前期工作。要抓紧储备一批。要围绕“两个加快”三年行动,立足溆浦区位交通、资源能源、产业发展实际,抓紧包装、开发、储备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拥有品牌优势的重大项目,不断充实重点项目库。要及时谋划一批。发改、统计等综合部门,经信、商务、农口等职能部门,要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把准政策要点,看准投资重点,提前谋划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和基础项目,确保项目建设不掉链、不断档,实现滚动开发,永续发展。

2.项目落地要有突破。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重点项目55个,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8亿元。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狠抓项目招商,促进项目落地。要千方百计引项目。要将招商引资作为推进项目、加快发展的第一菜单,围绕全年投资目标,立足县内优势资源,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引进一批有实力、讲诚信的战略投资伙伴,实施一批投资大、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全心全意扶项目。项目引进后,关键在于尽快办妥手续,尽快开工建设。要在不违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坚决杜绝“长把伞”、“马拉松”;要在不损害群众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征收安置进度,优化建设环境,真正使项目引得进、建得快、效果好。

3.项目推进要有突破。今年,全市将开展三次项目建设督查,大家务必要按照节点要求,算好三笔帐,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要算好时间帐。项目责任单位和业主单位,要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效率观念,根据全年目标任务,将工作安排到每天、每周,把进度具体到每旬、每月,科学调度建设资金,合理安排建设队伍,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达到序时进度。要算好效益帐。要在确保项目质量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项目预算,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力争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要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调动一切资源,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效益。要算好责任帐。要继续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及时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要进一步加大项目督查力度,强化目标考核,对建设进度快、施工质量好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度滞后的,要坚决查处问责,决不迁就手软。

二、要夯实发展基础,实现产业水平大提升

市委自银书记强调:“发展不足是怀化最大的市情,加快发展是怀化最大的政治。”对于溆浦而言,尤为如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产业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确保以产业大提升,推动经济大发展。

1.要全力振兴新型工业。要整合一切要素,利用一切资源,调动一切力量,全力振兴溆浦工业,确保新增规模企业3家,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3.96亿元,增长12.5%。要筑平台,强基础。要以工业集中区为重点,全力推进江口工业园、红花园工业园建设,确保年内完成园区整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拉通园区大道,加快基础建设,建成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力争10家新入园企业开工建设。要切实抓好低庄硅砂产业基地、龙潭石材产业基地建设,确保规范化、标准化开发生产。同时,积极抓好紫荆山风电及专用线路建设;完成鑫源2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低庄葛竹坪110KV变电站、观音阁220KV变电站及两条配套110KV输变电线路等基础项目建设,确保按期竣工投产。要抓投入,调结构。要加大技改力度,争取年内投入技改资金29亿元。重点抓好湘维石煤供热发电、雪峰果蔬饮料生产线、乐园竹业年产1万立方米重组竹综合利用、顶端年产1000万件日用陶瓷、奥晶年产2000吨碳粉等扩能技改项目。要继续抓好高能耗企业技改验收工作,力争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以上。要扶企业,扩规模。重点支持建国硅业年产50万吨硅砂及4万吨硅酸钠、福耀硅砂矿山资源整合和规范管理、益能环保污泥干化处理设备等在建项目,力争尽快投产达效。要着力抓好兰岗山风电场、七一0矿、辰州矿业、青山实业、东新矿业等新建项目,力争尽快开工建设。

2.要奋力提升现代农业。要重点围绕“7+1”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抓好基地建设。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做大农业基地,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95万亩以上,实现粮食总产38万吨以上,推广超级稻25万亩,杂交水稻制种3.5万亩。要重点建好卢峰镇生猪养殖小区,加快桐木溪10万头生猪基地建设,力争生猪出栏突破110万头。要加快溆浦鹅养殖基地建设,新建种鹅扩繁场4个,培育养殖大户600户。要切实抓好柑橘、油茶、蔬菜、竹木等产业化基地建设,完成各类种植基地13.8万亩。要突出龙头带动。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的要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雪峰公司、春和木耳、鸿羽鹅业、乐园竹业、绿丰种业、君健中药材、万木春油茶等龙头企业的加工项目建设,力争每个产业至少发展1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精深加工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健全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农机作业、农技推广、疫病防控、信息咨询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商品化水平。要积极实施“气象防灾减灾”、“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落实防汛抗旱措施,进一步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3.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要积极抢抓“两高时代”即将到来的有利机遇,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推动三产持续繁荣。要完善市场体系。要切实抓好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和专业交易市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城中市场、观音阁等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城南商业综合体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宏大物流商贸城建设,力争完成三通一平及部分主体工程。要全力推进县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现代商贸物流企业。要扩大城乡消费。要立足消费发展趋势,加快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扩大住宿、餐饮、教育、健康、养老、保健等消费市场。积极筹办汽车、房产、家居、建材等商品展销会,繁荣节会经济,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亿元,增长15%以上。要加快旅游开发。要完成屈原文化城规划编制,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启动项目建设。要加快山背花瑶梯田景区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完成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统溪河川岩山省级森林公园、岗东龙泉寺生态旅游等重点项目申报,争取进入全省旅游发展规划笼子。积极举办“印象溆浦”摄影大赛、溆浦龙舟节庆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推介“屈原文化发祥地”、“抗战决胜地”、“新潇湘八景”等特色品牌,提高溆浦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要做强发展载体,实现城乡面貌大变样

城乡建设既是地方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地方进步的重要体现。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抢抓中央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大好机遇,全面提升建管水平,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努力实现城乡建设大提速,城乡面貌大变样。

1.要加快县城扩容提质。要坚持多措并举,加快县城变化,建好“大客厅”,打造“核心极”。要完善县城规划。抓紧编制好县城2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精心编制好县城管道燃气和排水防涝两个专项规划。要加快县城改造。要全力推进卢峰镇夏家溪片区棚户区改造,年内完成征收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百小工程”,积极推进断头路、丁字路改造,以及背街小巷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要推进县城建设。要加快屈原大道、内环线城东段、污水管网配套二期及县城西北片区连片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溆水风雨桥、数字电影城等项目前期工作。要坚持大手笔、高标准,积极抓好长乐坊生态新城、溆水外滩、大汉新城、大盛家园等房地产开发项目,提高居住档次,彰显城市品位,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要强化县城管理。要铁腕整治“两违”行为,切实规范建设秩序。要深入推进县城环境集中整治,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效,维护“城靓、路畅、貌洁”的县城形象。

2.要推动乡镇特色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加快提升集镇的承载力和带动力。要抓好基础工作。要立足地方实际,高标准编制好江口、低庄两镇各4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谭家湾、祖市殿等10个乡镇总体规划,致力形成“特色各异、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要积极探索村民集中连片建房新模式,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争取政策,扩大试点面,促进村民建房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要全力推进低庄省级示范镇、江口富美新城等重点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好卢峰镇万水、低庄镇牌子田等5个新农村试点村,切实增强示范带动能力。要促进经济发展。要以江口、低庄、桥江、两丫坪、龙潭和黄茅园、北斗溪等乡镇为重点,依托地方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一乡一品,品品突出”的产业格局。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抓好统溪河至县城现代休闲农业示范走廊建设,既富裕广大群众,又留住青山绿水。要推进整洁行动。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加大清扫力度,确保公路沿线、河道两岸没有垃圾,房前屋后、池塘沟渠干净整洁,争取全市排名“保三进二”。

3.要完善城乡基础建设。要抢抓政策机遇,争取各级支持,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交通方面,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争取年内新溆高速、沪昆高铁溆浦段竣工通车。要加快溆浦南站站前广场及小北公路建设,确保年内建成竣工。要全面启动S332中方至龙庄湾段、S308大江口大桥改造等工程;切实做好S243县城至桥江、县城至思蒙段公路改造项目前期工作。要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力度,完成通畅、连通工程各150公里、危桥改造10座。加快推进溆浦中心汽车站主体工程、4个乡镇客运车站、100个乡村道路招呼站建设。规划好高铁溆浦汽车南站、城区公交站台;推进出租车公司改制工作,新增出租车120辆。农田水利方面,要抓好银珍中型水库和谭家湾余粮等13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溆水灌区配套改造、双井和两丫坪防洪堤、桥江座荷垅6000亩坡改梯等项目建设;全面实施5.1万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深入开展岩家垅溪山洪沟治理;积极实施桥江、观音阁等4个乡镇连片推进整治项目,整治土地6.8万亩。

四、要优化发展环境,实现瓶颈制约大解决

发展思路已经明确,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关键在于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克服各种瓶颈制约,全力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圆满实现既定目标。

1.要着力解决资金瓶颈。当前,资金短缺是我县加快发展的第一瓶颈。各级各部门必须想方设法,多措并举,破解资金瓶颈,实现提速发展。要筑强融资平台。要加强城建投、交建投、工建投等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充实注册资本金,加强融资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融资和项目管理能力,做优做强各类融资平台。要拓展融资渠道。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再建1家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实现银行授信3亿元以上;要协调各方关系,加强衔接沟通,确保华融湘江银行进驻我县,争取尽快成立溆浦村镇银行;要加强向上对接,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投入比例大幅提高;要灵活运用各种融资方式,激发社会融资活力,力争年内完成融资11亿元。要化解金融风险。要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在43个乡镇设立金融服务中心,创优金融生态环境;要深入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宣传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全力防范金融风险。

2.要着力解决土地瓶颈。2013年,全县共完成用地报批3000亩,实现历史上批地、征地、供地“三个第一”。今年,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国土部门要主动服务,强化措施,再立新功。要重点把好土地报批、征收、利用三个关口。要加强土地报批。用地单位和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紧密协调,共同做好用地报批工作。在报批过程中,职能部门要做到联合勘察、现场会审、快速申报、即时反馈、高效服务、限时办结,努力争取省市政策倾斜,确保多争指标、多批用地。要抓好土地征收安置。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力度、统筹协调,积极稳妥依法地推进征收安置工作,既要充分保障被征收安置群众合法权益,又要确保已批准土地及时腾地、供地,使项目尽早开工建设。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积极引导项目和企业科学合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依法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加强国有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缓解土地供应压力。

3.要着力解决机制瓶颈。实现“两个加快”,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创新方式,提高效能,增强实效。要深化改革,理顺机制。要根据相关政策,按照上级部署,全面深化水利系统、医疗卫生体制、财政体制、农村综合体制等方面改革,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要优化环境,提高效能。要大力推行一站式、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服务,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项目代办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认真执行各项规定,公开各项服务承诺,兑现各项优惠政策,着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和服务环境。

五、要共享发展红利,实现民生保障大增强

以人为本,民生至上。各级各部门务必把加强社会保障,改善人民生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为广大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1.社会保障要大增强。要完善保障体系,确保群众生活无忧。要扩大社会就业。加快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100人、再就业29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要加强社会保障。力争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突破75万人,基金总额达到5.6亿元。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救济体系,力争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和五保供养标准递增10%;要建立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需求。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扩建乡镇敬老院6所。要抓好精准扶贫。坚持开发式、精准化扶贫,重点围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推动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整治“六到户”工作目标,落实“一乡一策、一村一策、规划到户、扶持到人”工作机制,力争实现3.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惠民保障要大增强。要加大民生投入,竭力满足群众合理需求。要满足群众教育需求。坚持教育优先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逐步解决城镇大班额、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等问题,年内建设农村合格学校13所、项目幼儿园2所、教师公租房1267套,完成城南学校改扩建工程,确保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启动城北学校规划建设。要满足群众文体需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推进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认真做好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馆、行政村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工作。要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营造全民健身氛围。要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坚持基本药物零差额销售;提升新农合保障能力,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补偿封顶线提至15万元;继续实施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卫生监督和急救中心综合大楼、14个乡镇卫生院和40个村卫生室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安全保障要大增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努力实现“四个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三个主体责任”,在安全责任落实上努力实现“零空档”。要广泛利用媒体、会议、宣讲、资料和文艺演出等手段,积极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在安全意识强化上努力实现“零盲点”。要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突出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和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整治,在隐患排查整改上努力实现“零死角”。要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规生产经营,从严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在安全生产问题查处上努力实现“零容忍”。

六、要凝聚发展合力,实现社会事业大进步

人心齐,泰山移。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创新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最大限度凝聚正能量,为推进三年行动,实现“两个加快”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综合治理要有大进步。只有社会安定团结,才有人民安居乐业。要提高人民安全感。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全面启动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不断强化治安巡逻防控,继续争创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县、全市模范县,确保综治民调保类进位。要夯实基层基础,积极推进政法机关技术业务用房、戒毒所及康复中心建设,确保年内完成主体工程。要提高群众满意度。要继续深入开展大接访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要推行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加大信访责任追究力度,致力形成“谁制造问题,谁承担责任,谁受到追究”的工作导向,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提高社会正义感。要坚持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致力用法治精神引领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社会难题,积极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

2.生态建设要有大进步。要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发展、就是抓健康、就是可持续”的理念,加大保护力度,推进生态建设。要狠抓环境治理。要全面落实环保政策,坚决执行“三同时”制度,从严控制新污染源。要继续抓好生态创建,积极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全力做好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基础工作与资料申报,力争通过环保部验收。要大力实施污染源治理,扎实推进辰州矿业等一批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和县锰业总公司淘汰电解锰生产线等一批污染减排项目。要全力开展溆水河流域综合治理、河道采砂专项治理和县城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打造生态、舒适的人居环境。要狠抓封山育林。要健全管护机制,充实护林队伍,切实抓好封山育林,确保全县持续封山育(护)林200万亩,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以上。要大力植树造林,完成“三边”绿化造林1.5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4万亩。同时,要全力推进思蒙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工作,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力争6月底通过国家正式批复。

3.计生工作要有大进步。2013年,我县计生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进入省市先进行列。希望各级各部门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要加强组织领导。要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口计生工作“三不变”、“四到位”要求,继续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的责任机制,严格兑现“一票否决”。要抓实基础工作。要以2014“冬春集”活动为契机,狠抓计生规定动作落实,着力提高节育手术落实率、综合治理到位率、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等关键指标。同时,加大“单独两孩”政策宣传,为政策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强化依法管理。要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加大流动人口区域协作力度。严厉打击“两非”,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努力实现人口均衡发展。要落实政策推动。要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利益导向政策的基础上,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使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真正优先和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开展村民自治。要以计生协会为主体,在抓好“计生村民自治”、“诚信计生”创建工作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农村“分类管理”、城区“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水平。

七、要抓好当前工作,确保全年目标开门红

一年之计在于春。目前春节已过,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调整心态,切实抓好当前工作,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开好局、起好步。一要迅速贯彻会议精神。会后,各级各部门要立即组织广大干群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这次会议的精神实质,切实按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本辖区、本单位实际,找准定位,制定措施,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的新高潮、发起招商引资的新攻势、营造全民创业的新氛围。二要全面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联企领导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企业复工复产,切实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调度,确保企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三要积极备战春耕生产。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早准备,争主动,全力抓好水利冬修,加强春收作物培管,及时制定生产计划,扎实做好农药、种子、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调拨、储备和打假行动,确保春耕生产顺利推进。四要继续抓好春运工作。截止目前,我县春运工作形势总体平稳。节后,即将迎来春运第二高峰,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学生将在这段时间集中返程返校。各级各有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再接再厉,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继续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春运安全有序。五要切实加强森林防火。春节期间,我县天气以晴好为主,最高气温达28度,且随着节后野外用火日益增多,森林防火形势非常严峻。对此,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包片责任、地块责任和特殊人群监管责任,开展防火宣传,坚持值班值守,加强巡护检查,严防森林火灾发生。六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当前,全国全省“两会”即将召开,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维护稳定工作。要加大信访维稳力度,抓好矛盾排查调处,确保“两会”期间无越级赴省进京上访事件。要强化社会管理综合防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 篇2

同志们:

刚才, 战书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 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对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 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三个重点:一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二是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抓住机遇, 加快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三是要贯彻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扎实抓好新形势下全省扶贫脱贫攻坚工程。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一五”时期,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 齐心协力、顽强拼搏, 努力克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严重干旱的重大考验, 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农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时期, 全省财政投入支农预算资金730.62亿元, 是“十五”时期的2.62倍。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粮食总产量累计达到5577万吨, 比“十五”时期增加37万吨, 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8.27万吨, 创历史新高。草地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 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630.33亿元, 年均增长4.7%。烟叶产业稳定发展, 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茶园面积突破300万亩, 绿茶生产排名全国第二。蔬菜、精品水果发展加快。

二是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3472元, 比2005年增加1595.04元, 年均实际增长8.3%。“十一五”时期, 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1.06亿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641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元, 年均增长13.6%。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滋黔”一期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全部开工建设, 五年共新增解决10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3万亩, 其中烟水配套工程受益面积达463万亩, 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64亩。全省建成通乡 (镇) 油路10403公里, 96.9%的乡镇通油 (水泥) 路, 建成通村公路74493公里, 96.7%的建制村通公路。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80万千瓦。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5%, 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农村公益事业取得新进步。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五年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67亿元, 其中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89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有27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省五年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43个, 村级卫生室12997所。全省财政投入68.31亿元, 完成6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 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 按照中央要求, 要在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任务艰巨。二是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欠账多, 要改善、解决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任务艰巨。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推进“三化同步”任务艰巨。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 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真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为“+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 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三个“重中之重”思想, 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要求,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加快“三化同步”进程, 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5万人;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营造林任务350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着力增加“三农”投入, 加快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今年, 省级财政支农资金预算46.89亿元, 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加8.04亿元, 增长20.98%。各地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三农”的投入政策, 充分体现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 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 即: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 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所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落实好综合直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等各项农业补贴政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今年各级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要求。二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 引导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确保全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2010年, 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支持边远贫困地区新设金融机构, 综合运用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填补金融空白乡镇的网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金融服务向村组延伸。三是建立支农投资、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和资金融合平台。加大省、市级支农资金融合力度, 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资金运作模式, 采用补贴、贴息、以奖代补、以物折资、先建后补、购买服务和信用担保等支持政策, 激发社会资金更多的投向“三农”。

第二,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加快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针对近几个月北方持续发展的旱情, 温家宝总理两次实地调研, 并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全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和促进粮食生产工作, 国务院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十条政策措施, 这对于促进今年粮食生产, 保障农产品供给, 稳定物价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各地要认真抓好粮食等农产品生产, 努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我省的粮食总产尽管多年来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 但是粮食生产仍处于“农村粮食基本自给, 丰年有余”的较低水平, 每年需从省外调进100万吨左右的粮食, 才能实现全省供需基本平衡。今年北方麦区发生的严重干旱, 很快引起粮食市场预期发生变化, 国际国内粮油期货价格已经全面上涨, 这再一次警醒我们, 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粮食基本自给省, 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上, 任何时候都放松不得、大意不得。今年,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 其中,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 继续推进“粮增”工程和“高产创建”工程, 确保粮食产量恢复到1150万吨左右。健全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省发改、财政、农委等部门要抓紧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衔接沟通, 积极争取对我省粮食生产的倾斜和支持。二是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突出抓好优势产区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园艺产品、养殖产品标准化创建和规模化种养, 提高大中城市农副产品自给能力。三是加强和改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下大力气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制假售假、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加快“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 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自去年12月底以来, 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来势猛、起伏大、时间长、范围广的冰冻雨雪天气, 全省各地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突破历史记录, 灾害达特重等级,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932.5万亩,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灾害发生后, 各级各部门按照“抗凝冻、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的要求, 采取有力措施, 保证了交通运输、电力通讯正常, 受灾地区群众生命安全、生产生活稳定, 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当前, 正值全省夏收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即将进入春耕备耕大忙季节,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 牢固树立“救小季、保大季”的思想, 扎实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要根据当前作物的苗情长势和气候变化, 抓好夏收作物田间管理, 力争夏季粮油取得好收成。受灾较重的地区要及时改种、补种马铃薯和蔬菜。要加快养殖业补栏补苗, 确保畜牧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切实加强农用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第三, 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又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 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当前要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 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 逐步实现从种粮养畜向种草养畜转变。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推广步伐,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二是加快发展马铃薯、蔬菜、烟叶、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马铃薯种植面积1000万亩, 蔬菜面积1200万亩, 新建茶园50万亩, 新增水果面积20万亩, 扩大天麻、金银花等药材基地。三是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加快油茶、核桃、竹子等基地建设, 以木浆、竹浆加工为重点, 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大的林业产业项目。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要结合资源禀赋, 围绕重点产业, 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支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促进农产品流通。

第四, 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今年, 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专题部署, 目的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关系“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这为我省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推动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意见稿已印发本次会议讨论, 请大家认真提出修改意见。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贵州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 不断推动水利事业发展改革取得新突破,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结合我省水资源分布和地形地貌特点, 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围绕民生需求和产业发展, 合理规划和布局水源工程, 全力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加快“滋黔”一期工程建设。按克强副总理的要求, 一边争取《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尽早报经国务院审批, 一边要按照《三位一体规划》确定的项目, 抓紧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年要确保20个、力争32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抓好夹岩水利枢纽、黄家湾水库、五噶冲水库、马岭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二是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75座病险水库治理。实施烟水配套工程110万亩,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工作,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坡耕地整治工作, 力争早日建成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三是积极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行水务一体化改革,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 搭建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四是强化科学管水和依法治水。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水利法制建设, 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健全完善水政监察执法体系, 推进水利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坚持建管结合, 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第五,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增强“三农”发展活力。农村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 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探索山区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村级经济的有效途径。二是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推进林权、水权交易等试点工作。三是搞好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村金融资本结构, 拓宽农业资金渠道, 建立健全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加快发展村镇银行, 大力培育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用地制度改革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森林保险等工作。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大幅度增加奖补资金规模。

三、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今年, 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全方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5万人, 培训转移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 完成50个乡、500个村的整乡、整村推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 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为我省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第一,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开发式扶贫是指导我省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工作方针, 必须长期坚持。一是启动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试点。省里将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各选择1至2个试点县, 按照规划, 集中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努力实现黔中经济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集团化帮扶, 广泛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实现集团化帮扶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继续支持毕节、威宁等试验区先行先试。二是完善扶贫开发激励机制。采取“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措施, 鼓励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非重点县的各类贫困乡加快脱贫步伐。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扩大产业扶贫资金规模, 培育壮大草地畜牧业等优势产业, 加快形成扶贫产业格局。对符合扶贫产业发展规划, 经营机制好、生产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 加大支持力度, 确保项目建设成功、长久发挥效益。加快山地农业扶贫开发, 大力实施“三个一细胞工程”, 继续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四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 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引导农民运用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增强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二, 抓好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下大力气改变全省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0个乡镇通油路、555个建制村通公路, 行政村电网完全改造率超过90%, 新建农村通信光缆2.6万公里、移动通信基站3200个。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编制和实施乡 (镇) 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 建设乡 (镇) 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完成100个村庄整治和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任务, 建成农村沼气池15万户。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启动新一轮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 完成营造林面积350万亩。抓好城镇绿化、公路绿化和重点村寨绿化,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或改扩建300所乡镇幼儿园, 提高农村学前入园率。四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333个农民文化家园、3654个农家书屋、500个数字农家书屋。建成40个乡 (镇) 、1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第三, 进一步做好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主题, 探索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的科学发展路子。一是进一步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第四次生育高峰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 确保今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o以内。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公共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有机兼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二是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全面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 确保常住人口计划怀孕妇女预防出生缺陷覆盖率达80%以上。三是积极改善人口结构。强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综合治理, 依法严肃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第四,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加大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 着力把保基本的安全网打牢, 确保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一是认真解决农村低保对象季节性缺粮问题。解决部分农村低保人口季节性缺粮问题, 是对已建立的农村低保制度的完善和补充。省民政厅正在认真调查研究, 完善制度设计, 拟定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后,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确保定期供应到户。二是建立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保障制度, 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调查研究, 抓紧制定符合我省实际, 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办法措施。三是扎实抓好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 继续积极向国家反映, 争取年内将更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纳入试点范围。将临时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并同比有所提高。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或改造乡镇敬老院180所。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政府筹资标准达到200元。实施14所县级医院和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新建或改扩建5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对7600名乡村医生进行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加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提高人均标准。五是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新增改造40万户农村危房, 加上正在改造的7万户, 总量达到47万户。抓好30个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建设。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和农房搬迁工作。六是抓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 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省民政厅与省扶贫办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认真搞好配合, 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 篇4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去年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新冠疫情冲击、暴雨洪灾等多重挑战,县域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动能聚集良好发展势头。预计生产总值完成123.7亿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516万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亿元,增长1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780元、13032元,增长9.1%、11.25%。

一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循环工业增势强劲。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28.68亿元、增长27.2%,增加值增长20.4%。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全省唯一获批县级园区,也是全市各县区第一个省级高新区。文化旅游聚力突破。汉江源成功挂牌国家4A级景区,青木川创5A取得扎实进展,羌文化产业园、草川子等景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年接待游客6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7亿元,分别增长21.1%、22.3%,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茶叶主导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全年新发展天麻3.2万亩、淫羊藿9848亩;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产茶1.02万吨;新发展食用菌6012万袋、中蜂3万箱。预计农业总产值完成32亿元,增长5.9%。

二是投资拉动更加有力。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81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8.06亿元,占年计划103.6%,园区标准化厂房、LNG液化工厂、燕子砭嘉陵江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在全市三个季度“四个一批”重点项目观摩中荣获两次第1、一次第2。招商引资再创佳绩。执行招商引资项目61个,到位资金82.66亿元,占年计划121.6%;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占年计划100%。固投实现高速增长。全年新入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89个、总投资123.2亿元,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增长21.9%。

三是人居环境大幅改观。

县城品质显著提升。羌文化特色县城建设稳步推进,17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45亿元,县城农贸市场改造等项目即将投用;61个“4111”项目竣工投用53个,完成投资7.9亿元,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建设凸显亮点。青木川连续八年获评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先进镇,阳平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进展迅速,巴山“网红小镇”电商网红孵化中心、旅游产业园建成运营,大安、代家坝等特色集镇建设快速推进。农村面貌展现新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硬化村组道路267.8公里、入户道路228.5公里、院场1.3万平方米,改造卫生厕所2800座,荣获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称号。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湖)长制、林(山)长制全面落实,污染防治效果显著,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1天,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最美县域。四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巩脱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政策和“四个不摘”要求,狠抓“三落实一巩固”,全县1162户3419名“三类人群”精准落实帮扶措施,210户因灾唯一住房倒损农户全部妥善安置,教育、健康、兜底保障、就业创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各项政策稳定落实,筑牢了防返贫致贫防线。群众就业有效保障。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4100万元,开展技能培训2100人、创业培训240人,城镇新增就业30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64万人次。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全年民生支出23.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6%。高考二本以上上线1560人、上线率81.8%;教育“双减”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县天津医院感染病区和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提升项目以及巴山敬老院、15个农村幸福院、1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用。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发放各类民政资金1.2亿元,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优抚安置、残疾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教师、村(社区)干部工资收入大幅提高。五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守住了“零输入、零感染”底线,群众生命健康有效保障。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无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有效应对16轮强降雨及滑坡等地质灾害险情,累计转移涉险群众2.35万人次,全县实现安全度汛。社会治理显著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案件办理、全民反诈、社会治安综合管控扎实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成绩来之不易,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依旧偏小,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产业体系还不健全,高质量发展动能仍显不足。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有限财力还不能满足群众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新需求;群众收入水平相对不高,高品质生活还需强弱补短。三是改革创新力度不大,行政服务效能不高,干部作风仍需加强,营商环境尚待提升,高效能治理任重道远。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下功夫予以解决。

二、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XX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继续实行“市考指标、发展指标、推进指标”3套指标体系,其中发展指标具体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0.5%、14.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10%左右;推进指标具体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28%、2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3%、14%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抓项目、强招商,着力培育追赶超越新动能。

一要高起点谋划包装。聚焦中省政策导向,围绕基础设施补短、产业延链补链、民生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精心谋划包装一批对提高质量效益有利、对长远发展有利、对民生改善有利的大项目、好项目,发挥带动效应、积攒发展后劲。特别是要抓好中央地方政府债券项目谋划争取,力争全年新增地方债6亿元以上。二要大力度推进建设。认真落实“五个季度抓项目”要求,按季、按月建立项目工作清单,一周一调度、半月一督导、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奖惩、一季一观摩,每季度评出“红旗”“蜗牛”项目,严格奖惩兑现,确保计划实施的79个重点建设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三要多渠道招大引强。创新理念、创新方式,积极与第三方合作,提升招商项目谋划水平。充分发挥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小组和创新招商专班作用,利用XX籍在外成功人士资源,设立招商办事处,深入推进以商招商、驻点招商、中介招商等模式,紧盯招商线索、意向企业,精准洽谈对接,提高招引成效,力争全年招引项目60个、到位资金95亿元以上。四要全方位服务保障。夯实县级领导项目包抓责任,充分发挥稳投资专班、要素保障专班等作用,加强协调督促,全力破解土地供应、资金筹措、手续办理、征地拆迁等“堵点”“痛点”问题,保障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推进。加大项目招商考核分值权重,建立1500万元土地收储基金,列支1000万元经费支持项目前期工作,拿出500万元重奖项目招商有功单位及有功人员,营造以项目招商论英雄的浓厚氛围。

(二)抓园区、扩集群,着力实现循环工业新突破。

一要做强园区载体。加快标准化厂房二期、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进度,逐步完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推行标准化厂房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提升高新区投资吸引力。加强企业招引,推动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年内新增入园企业5户、实现总产值95亿元以上。推进代家坝新型材料园区与高新区整合,加快大安、阳平关等高新区分区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全面推行“亩均效益”改革和“标准地”供给,提高土地产出率。二要强化骨干支撑。加快天洋制药二期、萨诺动物营养饲料、明皓通物流商贸综合体、汉江之源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促智慧新能源、氢氧化钙生产线等重点工业项目年内投产达效,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技改扩能,加速形成工业增长新动能。三要打造产业链条。实施产业延链补链工程,抓好链长制落实,围绕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天然气综合利用、羌遗传承保护利用、旅居颐养、现代材料、数字经济7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和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化、集成化、集约化发展。四要做优对企服务。持续深化亲商助企活动,精准落实减税降费、奖补扶持等政策,定期开展政银企、劳动用工和产业链对接活动,“一企一策”纾困解难,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用工、供应、销售等难题,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力促骨干企业扩能稳产、负增长企业动态清零。实施规上企业培育护航行动,努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年新培育“五上企业”18户以上。

(三)抓巩固、拓成果,着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一要持续发力巩固脱贫成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住房、饮水等核心指标,高度警惕因灾因病因疫返贫致贫风险,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以及“三类人群”动态调整、精准帮扶,狠抓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以及教育、医疗、兜底保障等政策落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紧抓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集中资源抓好1个省级、5个市级、36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二要因地制宜做强特色产业。聚焦药、菌、茶首位产业,修订产业扶持办法,将政策、资金向产品研发、精深加工等价值链高度倾斜,加大龙头企业培育、示范园区建设力度,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做优做特。加强种植结构调整、良种培育,积极推广稻渔综合养殖等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提升亩产效益。创新“农业+”模式,规划建设一批农旅、农商综合体示范项目,加快阳平关天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打造天麻冠军产业。发挥好品牌效应,加强农特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和“两品一标”认证,研究制定地方标准及技术规范,力争年内获批天麻药食同源试点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油稳产增收。三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百千”三年行动,加强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非脱贫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粪污治理、垃圾处理、厕所改造,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品质。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2800座,创建市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

(四)抓景区、兴业态,着力谱写全域旅游新篇章。

一要打造精品景区。加快青木川古镇创5A步伐,完成回龙场老街古建筑及魏氏庄园等文物修缮工程,提升老街商业特色,丰富景区业态。加快汉江源景区道路改建项目,提升景区安全通行水平。加快羌文化产业园业态招引布局,力争“五一”前开园运营。启动玉皇观茶园3A创建,建成游客接待中心、研学基地等项目。高标准抓好草川子、九台山、矮马场等景区建设,积极推进禅家岩“天坑”开发,打造全域精品景区。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二要完善配套服务。积极推进交通强国陕南交通旅游山水画卷三年行动,加快毛草路、大禅路等旅游配套公路建设,围绕宁青路、108国道、宁毛路、城黄路等重点道路,加快建设一批精品节点,打造慢生活、慢旅游精品线路。招引成立旅游共享租车公司,为游客“快进慢游”提供周到服务。三要丰富产品体系。深入推进“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康养等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羌绣文化产业园、非遗传承保护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羌绣、羌编、羌医、羌药等非遗传承保护发展,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力、竞争力。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热点”要求,常态开展丰富多彩、互动性强的文旅活动,持续吸引人气。加强市场化运作,积极发展房车营地、帐篷营地、特色民宿、实景演艺等新业态,充分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积极开发羌家宴席、天麻宴等特色菜式,让远方来客留下最深刻的味觉记忆。四要促进消费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电商龙头企业、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力争网络零售额突破5亿元,年内通过“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验收。加强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镇街集贸市场和商场超市、新型村级连锁便利店等建设,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夜间经济热点,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学研等服务消费,活跃消费市场,提升消费水平。

(五)抓建管、提品质,着力打造城乡发展新面貌。

一要高起点规划布局。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乡环境为目标,综合考虑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地域风貌、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因素,坚持区域整体协调、分类管控,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年内完成全县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二要打造品质县城。深入实施美丽县城建设,突出羌文化特色,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7个,完成投资21.7亿元。实施“4111”项目67个,改造棚户区4个、老旧小区23个、人行道11条,打通断头路6条,完成架空线缆落地7个,实施其他民生项目16个。抓好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综合治理,下功夫解决好停车、如厕、水电供应、物业管理等问题,让群众生活更加舒心。三要建设宜居镇村。加快青木川、阳平关、大安、代家坝等省市级重点镇建设,鼓励其他各镇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农业大镇、旅游名镇、商贸重镇。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新、改建通组道路35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100公里,创建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新建供电线路32.8公里,改造低压线路373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加强沿街、沿路民居建筑风貌管控,最大限度保留村庄传统记忆,把乡村建成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城里人迷恋的乡愁归依之地。

(六)抓保护、重治理,着力厚植生态文明新优势。

一要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保护,全面落实林(山)长制,持续开展秦巴“五乱”问题整治,抓好尾矿库综合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加强天然林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病虫害防治,从严落实十年禁渔措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守“三线一单”,依法依规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实行强制性、全过程监管。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生态本底。二要坚决抓好污染防治。深化治污降霾,确保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0天以上。深化河(湖)长制,常态化抓好河湖“清四乱”,加快嘉陵江干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玉带河综合整治、沿江污水处理设施提标等项目建设,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和治理,规范落实工业废弃物管控措施,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有效防控土壤污染风险。三要始终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抓好10万亩碳汇林建设,探索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推动“两山”生态资源开发公司进入实体化运作。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年内创建成国家“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

(七)抓改革、求创新,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一要持续深化重点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羌州控股集团公司市场化转型,提升“造血”能力。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在行政性、事务性、社会性等方面给园区减负松绑,使园区专注“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入园,抓企业培育,抓产业发展,抓财源税源增长”主责主业。二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骨干企业开展科技攻关、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建好用好秦创原汉中促进中心XX分中心、博士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积极培育引进高精尖人才和创新团队。主动抢搭数字经济快车,建设更多大数据和智能化应用场景,使农业更现代、工业更高效、第三产业更便利。三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权力下放和减事项、优流程、缩时限力度,加快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一门办理”;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实现“一次办结”“全程网上办”。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心,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个性化融资产品,提高融资效率。全面落实降低企业用地、用工、物流、税收负担以及水、电、气成本的政策措施,着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四要扩大开放融合。深化崇宁协作,积极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经济圈和西成高铁沿线中心城市,借鉴先进经验,承接产业转移,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八)抓民生、促和谐,着力顺应群众幸福生活新期盼。

一要全力抓好就业增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全年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35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万人。二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优化集团化、联盟化办学机制,全面落实教育“双减”政策,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年内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三要加快打造健康XX。深入推进健康县城和“健康细胞”建设,深化“医共体”和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加快县妇幼中心、疾控中心迁建和精神康复中心建设,加大人才招引、特色专科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四要持续强化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规范落实城乡低保、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政策,完善普惠托育、康复护理服务体系和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体系,织密多层次社会保障网络。五要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加快S317过境段道路、阳平关嘉陵江大桥、县城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公益性公墓、备用水源、教育基础设施提升、避灾安居搬迁等项目建设进度,建好大安、巨亭防洪工程。加快县图书馆改造及文化馆、博物馆迁建等项目建设,广泛开展群体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大羌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年内通过“国家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验收。六要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四早”措施,抓好“人物同防”,筑牢“零输入”“零感染”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抓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优化提升“四个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网格化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

(九)抓作风、提效能,着力展现担当实干新作为。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政治“三力”,争当“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坚持县委统一领导,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县委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二要只争朝夕快落实。坚持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不断提升抓机遇、破难题、强落实的能力本领,大力发扬闻令而动、雷厉风行、抢抓快干的工作作风,下沉一线解难题,扑下身子抓推进,快节奏、高效率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实现开门红、季季红、全年红。三要压实责任强督导。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闭环管理。用好重点工作“1230”交办督办机制,采取通报批评、视频曝光、约谈问责等多种方式,加大督查督办、跟踪问效力度,对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人,坚决追责问责,不搞得过且过、下不为例。四要清正廉洁守底线。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稳住心神、管住身手、抗住诱惑,切实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到抓工作、促发展上。尊重经济规律、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慎重用权、慎重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确保干成事、不出事。

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按照“开放活县、工业富县、农业稳县、科技兴县、依法治县、人才强县”的思路,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克服的困难比预料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一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完成gdp30.61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9亿元,增长42.8%;实际利用外资2224万美元,增长45%;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考核在全市排第3名。二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完成财政总收入2.46亿元,增长22.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736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2348万元,增长8.9%。城乡居民存款余额22.6亿元,比上年净增 3.5亿元,增长18.4%。“两个确保”和城镇低保、医保得到加强,劳务经济有新发展。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计划生育工作重返全省“一类县”行列;综治工作跃升为全市第3位;安全生产工作荣获全国先进;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取得成功,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目标考核获全市第一名。过去的一年,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

去年有长足进步,但不可盲目乐观、骄傲自满;今年求快速发展,必须加倍努力、奋起直追。

(一)面对发展的机遇,务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全国已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兴起了新一轮改革发展热潮,各地都在你追我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也将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从发展大局来看,XX年是我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作风、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的经济工作一定要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强力推进“三化”进程,紧紧围绕财政收入增长、城乡居民增收、企业增效、发展后劲增强,突出抓好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城镇经济、劳务经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创造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五个统筹”协调发展,为建设全面小康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面对发展的压力,务必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当前,“红三角”经济圈和兄弟县市都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态势,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从经济考核指标来看,在全市纳入经济综合考核项目44个指标中,排前3名的仅有1项,占2.28%;排前5名的只有12项,占27.27%;排第6名以后的有31项,占70.45%。我县跟本市列第一名的县市相比有更大差距:我县人均gdp增加额535元,与资兴市相比少1632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增加额62.43元,与北湖区相比少56.91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607元,与北湖区相比分别少1544元;人均外商直接投资增加额12.4美元,与北湖区相比少29.92美元。从经济运行状况来看,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经济结构还不优化;工业化水平不高,至今还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规模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太慢,改革改制任务艰巨;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少数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环境、社会治安、市场秩序等还需进一步完善。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面对存在的困难和差距,我们不仅要与过去比,在纵比中增信心、提士气,更要与先进县市比,在横比中明方向、鼓干劲。

(三)面对发展的要求,务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党中央对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省委提出了要加快 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市委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大势,抢抓机遇,拓宽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条件,尽最大努力化解不利因素,争创开放、产业、体制、环境新优势,实现人民思进求快的强烈愿望。我县区位、资源、交通相对优势较好,又是湖南的“南大门”,但是底子薄、基数低,总量小、实力弱,人民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尤为迫切,我们肩负的担子尤为沉重。我们一定要从宜章的实际出发,抓住机遇,主动适应,加快发展,提高水平。一是要加快实现“十五”计划,确保“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2%以上。二是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和各行业的发展。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

位置。四是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要突出财政收入增长、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企业利税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城镇就业增长。五是要增强发展后劲。要继续加强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退耕还林、珠防工程、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对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力争大上快上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特别是产业项目。

总而言之,发展的形势和激烈的竞争态势,我们必须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始终确立率先之志、争先之勇、领先之势。面对宏观政策的调整变化,我们必须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善于推出应对之策、化解之方、创新之举。面对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加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增强统筹之力、协调之能、提升之效。

二、要围绕新发展的目标,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赢得经济工作的大作为

今年的经济工作,要着眼发展全局,努力做到“六个新突破”。

(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力争在开放带动上有新突破

应对各种挑战,谋求加快发展,扩大开放是必由之路、根本之策。招商引资是加快宜章经济发展最快捷、最有效的现实选择,是推进“三化”进程最关键、最有力的重大举措。在投资趋于紧缩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扎扎实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一是开放认识要再提高。要抓住机遇,总结经验,在招商引资上进一步加快节奏、拓展领域、创新办法、提高水平、务求实效。要进一步解决工作摆位问题,实实在在地把开放带动、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首选工作来抓,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付诸于行动。去年有些乡镇和单位任务完成不理想,甚至有的两年没引来一分钱,没引进一个项目,说到底还是一个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白石渡镇、城南乡抓招商、抓项目的经验,争取今年有新突破,有新项目。二是开放领域要再拓宽。要主动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带动,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以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为目标,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做到对外对内开放相结合,外资内资一起引,特别要着力抓好国内大企业、上市公司的引进,继续抓好康达水泥、lcd液晶显示屏、宝达玩具、恒兴钢厂、东方红药业、中心客运站和玉溪河整治等重点招商项目的管理和协调,加快建设进度。三是引进方式要再创新。承办好XX年中国湖南旅游节闭幕式,发挥节会品牌效应招商;坚持国内与国外、走出去与请进来、大团组与小分队、全面招商与重点招商、网上招商与会展招商的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以特招商、以大招商、以优招商、以商招商,使我县开放引进和招商引资的规模、领域、档次和质量得到全面突破与提升。四是招商责任要再落实。要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真正形成全年招商、全民招商、全线招商、全方位招商的良好局面。各乡镇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为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分管领导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用于对外招商引资。

(二)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力争在产业建设上有新突破

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来说,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和条件,但要壮大经济规模,增强发展后劲,最重要和起根本性作用的是产业发展。产业是经济的基础,就业的载体,后劲的依托,财税的源泉。推进产业发展,要牢牢把握以下

几个原则:一是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正确处理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城镇经济、旅游经济,培育壮大以煤炭、电力为主的支柱产业,扶持电子信息、生物药业为主的新兴产业,提升以建材、有色金属、鞭炮纸业为主的传统产业,构筑新型产业发展格局。今年要重点支持鑫源矿业、恒兴钢铁、东方红药业、液晶显示屏等项目建设投产,争取莽山水库项目立项和220万伏变电站动工。抓紧加快一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市场销售广的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坚持稳健发展的原则。要认真分析研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政策性投资,引进外资、启动民资和银行融资,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向水利、交通、能源、机械制造、矿产品和农产品加工、旅游、教育、卫生、城镇建设、防洪、环保和社会发展等行业和产业。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规划引导产业链、产业带、产业群和产业配套环境,统筹抓好以南京洞开发区为中心的工业园,以梅田、麻田、浆水为中心的能源工业小区,以城南、白石渡、杨梅山为中心的建材工业小区,以平和、里田为中心的有色金属工业小区,以一

六、岩泉为中心的鞭炮纸业工业小区;巩固扩大果业、菜业、烟业、茶业、林业、草食养殖业等生产基地。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重点抓好自然资源保障体系、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人口生态体系建设,坚持走

生态环境可承载、资源利用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收入,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三)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力争在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

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效的办法就是改革。只有赢得体制上的比较优势,才能赢得发展上的竞争优势。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我们要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国有企事业改革。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重头戏来唱,作为攻坚战来打。重点要在产权制度改革上有突破,在投资主体多元化上有突破,在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上有新突破,发展壮大一批、整合提高一批、分块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按照脱钩、分类、改制、搞活的要求,推进经营性、公益性、服务性事业单位改革、改制。二是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要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规则的要求,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确保各类企业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自主权和平等地位。要重点培育新型外贸出口主体,培植俊丰印染等创汇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力争到XX年全县新增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达10家以上。三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完善税费改革,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的环境,要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唠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凡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规定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并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要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建设种养基地,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增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帮助农民增收。四是要素市场的改革。重点是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大力发展土地、房产、矿产、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规范发展产权交易。今年要在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上有所突破,依法盘活一切可充分利用的资产、资源和资本。五是要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认真抓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和强化煤炭、有色、鞭炮、城区个体税费统征,硬化预算约束,加强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逐步建立预算绩效评价考核体系。

(四)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力争在民营经济发展上有新突破

建设全面小康,我县最大的差距在富民指标,创业是富民的核心,发展民营经济是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抓手。为此,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形成经济民有为主、投资民间为主、企业民营为主、事业民办为主的基本经济发展格局。一是进一步放宽领域。在经营范围上,消除所有制歧视,放开准入领域。能放开的全部放开,让民营经济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凡是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行业、领域,都要向民营资本开放;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提出准入条件的,都要向民营企业放宽;凡是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都应当引导民营企业进入。二是进一步降低门槛。要降低注册资本、投资范围、投资方式的限制。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快民营发展;在扩大就业中推动民营发展;在启动民间资本中促进民营发展;在招商引资中驱动民营发展。三是进一步公平待遇。在登记管理、收费标准、税收、财政贴息、土地使用、进出口经营权、职称评定、筹资融资、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创造条件,让民营企业享有与国有企业同等权利。要打破所有制观念,减少附加条件,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项目。

(五)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力争在优化环境上有新突破

抓开放、抓招商、抓发展,首先要抓环境。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生命力、竞争力的理念,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经济发展环境。在继续优化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软环境。一要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始终把“三增两降六个严防”作为稳定工作的重要目标,落实稳定工作责任,严格控制信访、刑事、治安发案和民事纠纷。要严厉打击地痞地霸和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严肃查处阻工扰工、强行参运、强卖强买、偷盗哄抢等违法事件。特别是要严防禽流感和其它畜禽传染病疫,严防重大安全事故,严防森林火灾,确保群众生命和生产安全,努力打造“平安”宜章。二要创建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精简审批事项,将一些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把部分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进一步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土地拍卖中心、招投标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的运作机

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切实抓好政务环境评议评价、行风评议和服务承诺兑现督促检查工作。要构筑便捷高效的共性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信用建设,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征信系统,制定失信处罚办法。在全社会形成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为一体的良好信用环境,全力打造“诚信”宜章。三要培育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诈蒙骗等违法犯罪和涉税、诈骗、金融等经济犯罪,严肃查处“三乱”,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客商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舒心生活、诚心发财;以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为契机,广泛开展“三增三优”活动,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围绕营造卓越环境,强力打造“文明”宜章。

(六)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力争在人才强县上有新突破

发展孕肓人才,人才支撑发展。建设人才强县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没有经济的强县就不会有人才的强县,只有经济做强了,才会变成人才强县;同样,不重视人才,经济强县很难实现。在我们这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县,要想把人才工作搞好,必须比沿海地区更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观念问题解决了,工作措施才能跟上去。三等人存钱,二等人存物,一等人存人。为此,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需要、人才是第一保障”的观念,千方百计发现、培养、凝聚人才,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要开展劳务技能、农业适用技术和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逐步建立技工培训和下岗职工就业培训体系,增强就业培训的实效;要改进党政干部和企事业干部培训工作,探索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培训的新途径。要用感情、事业、机制、环境吸引企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乡土人才、打工回流人才,培养一批能人,聘用一批高人,引进一批商人,造就一批富人,积聚一批强人。

三、要按照新发展的要求,求真务实,建功立业,推进干部素质的大提高

(一)要转变观念,解放思

想,营造里里外外促发展的引力

面对全国各地加快发展的新态势、改革发展稳定的新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使命,全县上下要着力强化“五个意识”。一要强化“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争先意识。坚持“横比争一流,纵比上台阶”,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思想。不仅要在本市争位置,更要同省内先进比高低。乡镇与乡镇、部门与部门,甚至村与村、企业与企业都要比一比,尤其要瞄准先进找差距,争时间、争速度、争效益,在全县形成不甘落后、互相竞争、追求卓越、争先创优的局面。二要强化“时不我待、失不再来”的机遇意识。错过机遇、贻误战机是最大的失职。坚持开放带动,破除等靠依赖思想,积极主动研究机遇、巧借机遇、敢抢机遇,在经济大开放、产业大转移、结构大调整的格局中,快人一步、抢拔头筹。三要强化“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破除“墨守陈规、患得患失、怕这怕那”的守旧观念,全力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环境创新,只要符合实际、人民拥护的就允许试、允许改、允许闯,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不断争创新的发展优势。四要强化“统筹协调、错位发展”的战略意识。不管东南西北风,咬住发展不放松。紧握拳头保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工作中,突出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在推进“三化”中,突出工业化;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五要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对待工作要有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当干部、当领导就是为党和人民做事。党把我们安排在哪个岗位上,就必须在哪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履行职责,真正干出成绩来,决不能老是去琢磨自己怎样升官,怎样出人头地、高人一等。

(二)要转变机制,聚集潜能,激发上上下下抓落实的动力

机制障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必须着眼于建立明确的目标体系、严格的责任体系、科学的考评体系,创新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活生产力潜能。要健全完善项目建设考核机制,在项目建设中推进工作、培养人才、考验干部,坚持以项目考核政绩,以项目凝聚人心,做到领导主要围绕项目转,工作主要围绕项目干,把项目建设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要健全完善凭实绩用人机制,坚持以改革分是非,以发展论功过,以业绩定取舍,支持干事的,批评混事的,处理坏事的,形成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要健全完善干部业绩考核机制,以考核定位次,以功过论奖罚,以作为求地位,严格考核奖惩。要健全完善干部工作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勇于负责的工作导向,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严肃查处渎职失职、不作为、滥作为的人和事。

(三)要转变作风,强化责任,形成方方面

面干事业的合力

事实证明,成也作风,败也作风。我县的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但有但极少数干部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忙于应酬,摆平关系;有的工作消极,贪图享乐,混日子、守摊子;有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坐井观天,坐而论道;有的纪律松驰、自搞一套,追名逐利,以权谋私;有的作风飘浮、遥控指挥,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等。可以说,不抓作风建设损害的是干部形象,耽误的是事业发展。工作作风实,万难能排除;干部作风实,万事能成功。为此,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作风建设上要在树立“五观”上狠下功夫,务求实效。一是树立牢固的民本观。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重点抓好扩大与促进就业、城镇扶贫帮困、农民减负增收、农村扶贫开发、维护民工合法权益、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体系、县乡公路改造和农村人畜饮水、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等实事。对得民心的实事要明确具体要求,落实责任,务求实效。二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全面发展、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活县、工业富县、农业稳定、生态立县、科技兴县、依法治县、人才强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无为就是错,无功就是过。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既要看在任内做出的成绩,又要看前任留下的基础和起点;既要看工作环境和条件的优劣给工作带来的影响,又要看在现有基础上的作为和创业;既要看平时的工作能力,又要看在重要时期、重要工作、重大事件中的决断魄力、应对能力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水平;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打下的基础;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成效。四是树立公正的用人观。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把政治素质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条件,用“靠得住”的人;要坚持“人不分东西南北,才不论四面八方”,把实际工作能力作为衡量干部的重要内容,用“有能力”的人;要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把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用“干成事”的人,形成靠机制选人,用制度管人,凭实绩用人的用人导向。五是树立勤廉的为政观,领导是服务,干部要干事。一要用心想事,胸怀全局,精谋全域,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谋得实、用得着、成得事,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利利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好高骛远与求真务实、有所不为与有所作为的关系。二要专心干事,忠于职守,安于本职,多谋事少谋人,多做事少漂浮,多务实少虚荣,多责己少责人。三要坦诚处事,以诚待人,以诚容人,为政公道正派,为人谦虚谨慎,处事心胸开阔,对人坦诚守信。四要谨慎行事,时刻不忘勤政廉政,时刻不忘党纪法规,时刻不忘防微杜渐,时刻不忘表率形象,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帮一心一意为民。

在县委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田 刚

(2011年10月13日)

同志们:

年初,中央下达了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八个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央“一号文件”首度聚焦水利。7月,中央召开水利工作会议,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掀起大兴水利的热潮。9月、10月,省委、市委水利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湖南省水利改革试点方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共怀化市委怀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市委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县委召开这次水利工作会议,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我县水利发展形势,动员全县上下抢抓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谋划和安排“十二

五”及2012年水利工作,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局面。等会,杨县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五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十一五”水利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利水电总投资4.78亿元,水利防灾减灾基础功能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连续我县5年荣获全市水利建设“芙蓉杯”二等奖。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了民生水利工程建设。防洪工程建设方面,完成了县城西区防洪工程加固、集水池扩建、左干渠隧道建设及5号、6号机组安装,对金龙河段进行了治理。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更新改造了蓑衣塘水轮泵站1号、2号机组,实施了林城镇、连山乡、地灵乡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全县388口山平塘清淤扩容,大溪、颜家冲等11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坡脚、富贵冲等20座小Ⅱ型水库得到初步治理;整合农综、国土等部门资金,新修渠道185公里、机耕道29.7公里,改造耕地1.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万

亩。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新建饮水工程47处,惠及人口近七万人。水能开发方面,建成高涌洞等小电站13座,总装机1.4万千瓦;在建高椅、长寨电站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8亿元。

2.提升了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健全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认真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开通了县级防汛会商系统平台和96121气象服务电话,建成雨量测站25个。加强水库防守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实行“一个预案、一个行政责任人、一个技术责任人、一个安全管护员”的“四个一”制度,加强了上型水库及重点地质灾害点安全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大联动、防大汛、抗大灾”的防汛抗旱工作格局。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成功战胜了2007年大秋旱、2008年特大冰灾和2009年“7〃25”、2010年“6〃24”等洪灾袭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切实加强河道采砂管理,认真开展河道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弃土弃碴、违章建设和违法采砂等违法行为,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组织编制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建

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集中开展整顿违规取水专项行动,确保水资源费征收到位。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前臵审批和过程的监测、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遏制了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现象。据统计,近年来全县查处各种水事案件19起,调解水事纠纷33起,完成河岸绿化151亩,清理采砂尾堆4.1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

4.加强了水利管理。强化水利规划设计,编制完成了《会同县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会同县水能资源规划》、《会同县“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完成了75座小Ⅱ型病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认定,以及2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57处饮水安全工程、会同河坪村段治理工程和城北大石板防洪工程的初步设计及审查。建立健全了水利普查机构,完成了水利普查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及第二阶段清查登记工作,摸清了水利家底,为争取和申报水利项目打下了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县水利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完全相适应。一是水利基础设施老化。我县大部分

水利设施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现已普遍年久失修。目前,全县104座上型水库中有78座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占水库总数的75%;全县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率不足40%,抗灾减灾体系薄弱,应对持续干旱和特大干旱的能力十分脆弱。二是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滞后。全县大部分乡村农田灌溉排涝设施标准不高,农田灌溉用水不足;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缺乏,小微型民生水利设施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供水保证率较低,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基层水利管理能力普遍薄弱,水利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大量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水利工程效益难以正常发挥。三是水生态环境较差。水资源保护意识、节水意识淡薄,部分水源水质较差、水污染严重,特别是群众喝水难、喝好水难的问题仍然突出,全县仍有10.6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切实加以解决。

二、展望未来,“十二五”水利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

是治国安邦的大事。7月8日至9日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传递出四大“给力“信号:

一是规格给力。本次水利工作会议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九大常委悉数出席。如此高规格的治水会议,表明中央决策层将水利放到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全局高度,正在积极从战略层面系统解决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问题,是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度聚焦水利之后我国水利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为我国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是目标给力。会议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臵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三是措施给力。会议强调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

一样重视水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发力,民生水利的阳光普照亿万群众,节水型社会建设成为“硬约束”,在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建设水资源配臵工程、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是投入给力。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太多、资金短缺,是困扰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中央再度强调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要求今后10年每年的水利投资至少在4000亿元以上,而且这一速度将连续保持10年。这意味着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

投资拉动始终是我国“解决发展中问题”的法宝。

随着上一轮政府投资计划的退出,4万亿水利投资、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计划的出台,可以看出,新一轮中央投资,已由交通建设转向民生工程,中央投资逐渐由交通建设领域转向民生工程。从市场的角度看,有专家认为,水利将取代高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势必成为中国水利大建设元年。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的从土地出让收益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已经得到落实。9月,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发文明确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计提口径。同时,我省还专门制定了《湖南省水利建设基金雉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了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筹集办法、使用结构。这表明,国家将积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中央财政将加大对西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力度,中央、省里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将“井喷”增长。此外,有关部门近期还将进一步在金融方面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支持,进一步落实水利建设信贷资金。可以预见的是,资金之渴缓解后,水利建设的热潮渐行渐近。

三、乘势而上,推进“十二五”水利事业跨越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转型、发展升级的重要阶段,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及现代农业化的加速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配臵、水环境保护和水利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全面提升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准确把握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民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服务民生,努力开创水利工作的新局面。

“十二五”水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科学治水、改革活水、发展兴水、建设强水理念,着力打造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总体目标是:大力推进防洪减灾、农田基础、水源安全、水生态环境、水能资源利用“五大体系”建设,完成水利水电建设投资16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5.9亿元。主要任务是:到2015年,县城防洪能力标准达到50年一遇,乡镇集镇防洪能力标准达到20年一遇;,建成全县防汛抗旱决策指挥和预警预报系统,全面完

成病险水库、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积极推进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5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解决全县10.6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城乡应急水源保障体系,年新增供水能力0.3亿立方米;全面完成高椅、长寨、小洪三级电站建设,渠水、巫水以及会同河、若水河、广坪河、大坪江治理到位;基本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为实现以上目标,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抓好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要突出“项目建设”这个关键,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紧紧围绕中央、省里水利投资重点,从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民生保障、农田水利等方面,抓紧谋划一批重大水利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切实用足用活政策,真正把支持政策转化为项目、转化为投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抓好项目实施,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严

格按照时间节点,千方百计完成县城会同河综合治理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任务。

2、大力提升防洪抗旱能力。把提升防洪抗旱能力作为新一轮水利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确保“大洪大旱不大灾”。加快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完成县城会同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大石板、江洲寨、龙家团三大防护圈,新建堤防11.2公里;完成渠水河会同段、巫水河会同段、会同河、广坪河、若水溪、大坪江治理工程,治理河道163.36公里。全面落实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防汛抗旱预案、预报和预警体系,加强水旱灾害监测,提高防汛抗旱应急反应能力。抓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作用,着力提高指挥调度能力和水平。

3、加快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完成岩背冲、岩板桥、洞头3座小Ⅰ型病险水库和向阳等75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蓑衣塘大型水闸改建,县城棕李排涝站更新改造,大溪、蓑衣塘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坪村镇等5个乡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水利工

程;大力实施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五小水利”工程,完成山塘清淤2000口。

4、着力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按照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统筹调配的思路,加强水资源调蓄和配臵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统筹发展水电产业,全面完成巫水流域三级电站建设任务;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漠滨集镇供水等68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5、积极推进水土保持与水生态环境建设。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水生态环境作为水利工作的长期任务来抓,切实搞好生态建设,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深入实施“碧水、青山、蓝天”工程,加快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完成广坪河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抓好河道保洁、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强化水资源规划管理,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深入开展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水工程设施保护和水土保持等专项执法活动,加大对水事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和水事纠纷的预防调处力度。

6、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切实加强水利工程后续管理,确保工程管理规范、效益正常发挥,真正做到建成一处、管好一处、受益一处。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加强质量管理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护,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水利工程建好、管好、效益发挥好。同时,要理顺乡镇水利站职责职能,建立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四、真抓实干,掀起2012年水利建设大热潮

2012年是推进“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根据“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2012年全县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水利水电建设投资2.25亿元;完成水利工程1800处、土石方550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工日500万个;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座,渠道整修和河道治理97.6公里,山平塘清淤68口;改善农业灌溉面积1.6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18万亩,解决1.32万人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重点工作是:

1.抓好县城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成县城西区防洪管理站进站公路及7号机组安装工程,做好县城会同河综合治理工程一、二期工程。

2.抓好山洪灾害综合防治工程。完成投资1779万元的会同河坪村段治理工程和投资622万元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3.抓好病险水库治理工程。完成投资2990余万元的岩背冲、岩板桥、洞头3座小Ⅰ型及黄竹冲、白岩、土洞、清水溪、罗城、蛤蟆塘、洪溪冲、长冲、桂花等9座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

4.抓好安全饮水工程。主要抓好投资622万元的洒溪、地灵等10处人饮工程建设,解决1.32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5.抓好水利普查工作。做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二阶段清查登记复核工作,全面查清我县水利工程、经济社会用水、河流开发治理保护、水土保持、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等基本水情,建立全县基础水信息平台。

6.抓好水资源保护。切实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强化水行政许可事项的监督检查。制定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方案,组织编制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规划方案。

7.是抓好水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规范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继续实施“碧水、青山、蓝天”工程,加大城乡水环境整治力度。

8.抓好水能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搞好高椅、长寨、小洪电站建设,强化水电站安全监管,严格执行电站安全年检制度。

五、落实责任,形成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水利工作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臵,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正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组织领导要到位。水利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如何确保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进度、安全和效益相统一,是对各乡镇、水利部门和相关部门的重大考验。县委决定,成立全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由杨县长任组长,我和剑虹副县长

任副组长,发改、财政、水利、国土、规划等为成员单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筹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层层分解,扎实推进,努力形成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措施有人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协作配合要到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资金、安全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财政部门要认真研究支持水利发展的投资机制建设问题,确保水利建设资金及时筹措到位;发改部门要积极做到相关规划设计和项目报批等工作;国土部门要着力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占地征用工作;交通、电力、通信部门要抓好水库及河道的道路交通配套、电力通讯保障建设;其他各有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水利工作,主动联系、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督导调度要到位。对各项水利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各级要深入一线,加强监督检查,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跟踪督导。要成立专门督导组织,充分发

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增强督导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要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份一通报,并将调度情况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在做好水利各项工作的同时,当前,还要认真做好今冬农业生产工作,重点突出“四抓”:一是突出抓好“四冬”生产。冬种方面:大力优化种植结构,加快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积极探索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新途径;要走产业化发展路子,注重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农业;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统筹规划布局,做到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油则油。冬养方面:继续以“重塑山羊品牌、规模发展生猪、大力发展肉牛”为主导带动畜牧业生产,提高家畜家禽出栏率,保障我县肉食品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要规范检疫行为,保障兽药、饲料等生产资料安全,加大对“瘦肉精”等饲料添加剂的查处力度,积极推进无公害畜禽水产品建设,保障正常生产秩序和肉食品安全。冬修方面: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和土地整理项

目,对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山塘水库和重点水渠水圳进行维修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冬造方面:要全面完成市里下达我县的3.1万亩工业原料林建设任务,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迅速深入现场踏看,切实搞好规划,严把整地关、栽植关、种苗关,做到造林有图、有表、有册。二是突出抓好森林防火。秋冬季节,天干物燥,是森林防火的重点时期。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逐级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落实好山头地块的保片责任和林区群众的防火扑火责任。要进一步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普及森林防火法规和制度,深化火源管理,及时发布“森林防火通告”,严管一切野外生产生活用火。要强化督促检查,集中力量和时间对重点林区重点部位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要完善应急预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确保火灾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坚决杜绝森林火灾致人伤亡事故的发生。三是突出抓好动物防疫。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强制免疫规定,全面完成秋冬季动物集中免疫任务,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全面开展动物疫病监测

工作,严格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四是突出抓好“农信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县自去年启动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以来,搭建起了会同“农信通”信息平台,但总的进展缓慢、效果不佳。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大农村信息化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农信通”农户,创新信息载体,丰富信息内容,真正发挥“农信通”信息平台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工作发展。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篇7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 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伟平书记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今天下午, 进行了分组讨论, 各位与会代表积极发言, 热烈讨论, 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会上还对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经过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 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大家一致认为, 这次会议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工作部署上重点突出, 措施具体。伟平书记的重要讲话, 站在全局的高度, 按照中央和省上的有关会议精神, 紧密结合我省实际, 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讲得很全面, 很到位。同时突出强调了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 对做好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二是在形势分析上深刻透彻。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所造成冲击和影响的分析, 又有面对冲击和影响的相应对策;既指出了面对挑战所面临的问题, 又提出了面对机遇所采取的措施。三是在会议代表范围上有所扩大。这次会议扩大了参会的范围, 增加了各县县委书记。这个安排, 主要是有利于将中央、省上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直接传达贯彻到基层, 有利于基层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会议精神, 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 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内, 结合各自的实际, 围绕会议主要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贯彻, 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认识进一步提高, 任务进一步明确。

下面, 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再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会议精神, 切实增强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刚刚过去的一年, 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为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预计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10亿元, 同比增长6.1%。粮食总产达到877万吨, 比上年增加53万吨, 增长6%, 实现连续五年粮食总产、单产双双连续增长, 双双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收入也实现了比较高的增长, 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 比上年增长15%。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 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不断显现, 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的新的背景下, 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 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刻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 准确把握形势, 增强危机意识, 充分估计困难, 振奋精神, 坚定信心,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 农村繁荣和谐。

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上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实施<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明确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提出了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 着力把握“三大战略”思想, 坚持“一个基本思路”, 实施“六大行动”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开放、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的一系列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所有这些, 都是在全面系统总结我省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村改革发展经验基础上做出的, 是指导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行动纲领。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 准确把握, 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上来,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省上考虑, 今年第三季度在庆阳市召开土地流转改革现场会, 请有关方面及早做好筹备工作。

二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中央农村工作会上, 回良玉副总理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 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时指出, “当前的挑战非同寻常、实属严峻, 面临的机遇多年未见、实属难得, 明年的任务相当繁重、实属艰巨。”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 是三农工作面临调整最大的一年”, 并用“五个堪忧”具体阐述了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冲击和面临的严峻挑战。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在深入分析省情的基础上, 得出了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形势“不容乐观”的基本判断。伟平书记也对今年我省农业农村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刻透彻的分析。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 充分估计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克服困难, 迎难而上, 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牢牢掌握农村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三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上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主题, 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农村工作, 确定了“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工作重点, 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 提出了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 紧密结合我省实际, 加大“六大行动”计划实施力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任务、措施。伟平书记在安排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时明确要求, 要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牢牢把握做好工作的主动权, 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作, 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各地、各部门要准确地把握, 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安排部署上来, 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促进全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是确保完成“十一五”目标的重要一年, 也是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按照伟平书记上午的总体安排部署, 我着重就几项重点工作再强调以下四点。

(一) 从落实“六大行动”入手,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去年, 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680元, 比上年增长15%。尽管是多年未有的高速增长, 但在新的一年, 确保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面临很多压力和挑战。与全国相比, 我省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很低, 200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 增加了560元, 我省增加了351元, 虽然是历史上最高的增幅, 但与全国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仍然在加剧。与此同时, 随着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就业压力迅速加大, 农民工就业会更加困难, 劳务收入会受到较大影响。工资性劳务收入占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 一些地方占到40%到50%。劳务收入的下降, 必然会对全年农民增收带来新的压力, 增收形势十分严峻。因此, 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要以落实“六大行动”为抓手, 把农民增收作为头等大事继续下大力气抓紧抓好。一是抓好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今年, 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果菜、中药材、现代制种、酿造原料等特色优势产业, 新增特色优势作物面积60万亩以上。省级财政今年筹集8500万元, 围绕完善脱毒种薯生产建设这个关键环节, 大力支持扩建原种生产防虫网棚、储藏库、质量监测以及精深加工项目建设, 促进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 推进我省由马铃薯生产大省向马铃薯生产强省转变。省上将于近期出台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办法, 准备筹集专项资金, 从良种繁育、无公害栽培、深加工技术开发等方面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要进一步搞好产业布局规划, 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 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 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抓好草食畜牧业发展。根据《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扶持办法》, 今年全省共筹措草食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 在项目安排上向肉牛、肉羊产业大县倾斜, 重点从品种改良、规范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防疫体系建设等环节入手, 全面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提高草食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畜禽良种生产与供应能力、畜产品加工能力和质量检测水平, 大力推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 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800个, 推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三是抓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 扶持培育3~5个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 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这方面, 省上将于近期出台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办法, 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着力搞好小城镇建设, 支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从事个体经营, 拓展农民就近就业和增收空间。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培育一批农家乐特色示范村、示范点。四是抓好劳务产业发展。要从农民科技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三个层次上全力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继续抓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全年实现农民工技能培训33.1万人, 培训“两后生”2万人。要积极拓宽劳务渠道, 提高组织化程度, 保障农民工权益, 努力实现今年输转450万人, 创劳务收入330亿元的目标。同时, 要注重扩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要积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扶持。五是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国家扶贫标准调整后, 我省扶贫对象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加之去年有230万农村人口因灾致贫、返贫, 贫困面达36%, 我省面临的扶贫开发任务更为繁重而艰巨。今年, 我们要抓紧开展对全省贫困人口的统计核查, 建档立卡, 确定扶贫对象。同时, 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的衔接工作。要完成整村推进500个村, 并以整村推进为基础, 探索“连片开发”的新模式。要做好河西移民的扶贫工作, 认真落实扶持政策, 着力改善安置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真正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二) 从推广农业新技术入手,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去年, 我省农业生产获得丰收, 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这为今年农业生产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大大提高。随着农产品市场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去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前9个月, 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从10月份开始, 我省马铃薯、苹果、猪肉、棉花等产品价格下滑, 销售困难。特别是去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 引发了全社会对食品质量的担忧。这些问题, 都对我们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规避市场风险,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 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市场有效供给。一要大力扶持粮食生产。坚持稳定播种面积, 优化品种结构, 提高单产水平, 强化扶持政策, 落实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关政策, 下功夫着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粮食生产技术, 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3800万亩以上。启动实施旱作农业新增5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 努力实现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00万吨。二要加大全膜双垄沟播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今年, 省上筹措1.2亿元资金, 继续在中东部地区41个县实施旱作农业项目, 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500万亩, 增产粮食10亿斤。准备适当时候在顶凌覆膜搞的好的县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 力争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500万亩。同时, 要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 重点在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集成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三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要求, 全面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监管措施,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突出抓好鲜食农产品、肉类、生鲜乳和禽蛋的质量监管,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全省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要提高到98%以上。

(三) 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切实改善农村民生。去

年我省遭受了比较多的自然灾害, 特别是5·12大地震给我省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毁坏, 这使本来就比较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恶化。为此, 我们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 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改善农村民生, 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善。一是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搞好石羊河流域治理、引洮供水工程, 开工建设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 实施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加快12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 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二是加快农田基本建设。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抓紧做好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任务分解、扶持政策研究和项目争取, 在适宜坡改梯的县早日启动这项工程。继续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 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 提高耕地质量,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重点要办好农村“水、电、路、气、房”几件实事。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解决1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26万户, 争取30万户。启动抗震安居工程建设, 力争年内建设40万户抗震安居房。推广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新建50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要加快推进玉米秸秆资源利用工作, 以丰富的玉米秸秆带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为推动这项工作, 省上已决定, 今年10月份在平凉召开全省秸秆利用现场会。

(四) 从加大支持保护力度入手, 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农业既是基础产业, 也是弱势产业, 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保护和资金投入。一要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去年全省农业四项补贴达19.35亿元, 数额巨大,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央补贴。这些补贴能否落实到每一个农户, 直接关系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首先要确保中央、省上各项补贴的发放和落实, 要按照去年省上出台的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有关规定, 在3月底前, 全面推进“一册明、一折统”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支付方式改革, 坚持公开公平、规范透明, 集中统一、按时发放, 以人为本、方便高效, 封闭运行、确保安全的原则, 切实保障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同时,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 扩大范围, 提高标准, 完善办法, 严格落实国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的政策和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二要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今年, 省财政将继续加大“三农”投入, 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省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预算在2008年8.36亿元的基础上, 拟新增1.43亿元, 达到9.79亿元, 增长16.5%。各地也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认真落实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规定, 落实好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 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政策。三要加强支农资金的整合。近年来, 我省财政支农支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的发展。但农业投入也存在着结构不够合理、投资渠道分散的问题。因此,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类支农资金的整合。要在确保资金管理权限不变、补贴政策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前提下, 加强资金整合,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各类金融机构要增强大局意识, 加大农村信贷投入力度。要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 建立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的激励机制, 鼓励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 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担保的农村信贷产品。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 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 努力规避农业风险。

三、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 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都进行了全面部署, 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把中央、省上会议精神传达下去, 把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基层, 推动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一是认真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会议结束后, 请参加会议的同志在全面领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 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党委、政府和部门做好汇报。各地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 尽快做好会议精神传达贯彻。

二是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 转变工作作风, 强化工作责任, 细化工作措施, 狠抓工作落实。要加强协调配合, 自觉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 齐心协力完成好工作任务。要对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研究, 认真解决, 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是认真搞好各项措施的督促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每一项工作任务细化量化, 层层分解, 责任到部门, 落实到人, 并加强督促检查。特别是要突出抓好重大部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省上将把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到省级责任部门, 明确责任主体, 落实牵头、协办单位, 实行动态考核。要注重督查与调研相结合, 准确掌握工作动态, 注意总结、推广好经验和好做法, 发挥典型引路和教育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 推动工作落实。

在这里, 我还要强调的是, 要注意抓好当前的几项工作。就是要切实抓好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确保不再发生大的火灾。要继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果。要切实抓好冬春农业生产, 搞好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 大力开展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全力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及早发现苗头, 妥善化解纠纷, 防止矛盾激化。要安排好农村困难群众, 特别是地震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让他们安全过冬, 安心过年。

同志们!今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十分关键的一年, 也是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抢抓机遇, 扎实工作, 为确保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 篇8

今天,在大理州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大家一起来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查找差距、研究对策,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大理州4所职业学校,大理州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大理、楚雄、玉溪、临沧等州市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交流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做法,畅谈了改革体会,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作了发言,对下一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有借鉴意义,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推广各地职业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5年,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会议刚结束,我省立即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光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七大工程”建设;2008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先导。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调整教育结构,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不断地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不断破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施教,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路子,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的州市,基本上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职业教育。由于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认识统一,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不顺、资源分割、教师缺编、增加投入等问题迎刃而解。

(三)改革创新是核心。一是改革招生方式。如玉溪市实行一年多次招生,积极营造“读完初中读职中,就业致富路路通”的浓厚氛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1:1.05;楚雄州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印制职业学校招生手册,建立乡镇长、初中校长、学生家长送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学的“三长送学”制度;临沧市实行常年招生、免试入学,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1.01。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临沧市的职业学校在农村初中加挂职业培训牌子,在初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实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玉溪市围绕当地“三优一特”优势产业及省内外用人趋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依靠行业、企业,极力打造職教特色品牌;大理州组建专业教学联谊会,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大理州职业学校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东芝集团等十几所高校和二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玉溪市的职业学校与长三角多家企业开展“2+1”带薪顶岗实习,2008年首次就业率达96.8%;怒江州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采取两个“三段式”教学(一个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另一个是“一年在当地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灵活开放的办学。玉溪市在2005年就成立烟草、工贸、旅游三大职教集团,联办企业发展到了上海、广东、青岛等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四)加大投入是基础。各州市在改革中,坚持政府主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各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如昆明市投资2亿多元,改建、扩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大理州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划拨、学校自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玉溪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每年1200万元投入的基础上,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临沧市采取招商建设、政府逐年回购的方式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步伐;楚雄、曲靖、普洱等州市积极筹集资金,建设职教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红河、文山、德宏等地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都达到历年新高,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五)队伍建设是根本。各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把优秀骨干教师送到省外进修学习提高,不断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如昆明市向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玉溪市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特聘教师”选聘工作为突破口,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楚雄州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20.24万人,比2007年增加2.2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9.29万人,比2007年增加6.0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由2007年的1:0.75提高到2008年的1:0.83,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502万人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全省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教育上的具体体

现。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我省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劳动者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8年,全省初中毕业生61万人,其中2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2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还有20万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合理的结构,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健康协调发展。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5%,而我省仅为52%。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只有307所,校舍建筑总面积为480万平方米,平均每所学校只有1.6万平方米,而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1500人,按国家规定的生均建筑面积测算,校舍缺口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超负荷运行,教室拥挤,实作实训场地设备缺乏,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不足现象突出。二是发展不平衡。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玉溪、临沧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有部分州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在1:0.5以下;县一级的差距更大,不少县的比例在1:0.4以下。行业和企业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校企合作仅满足于企业内部的一般性培训。举办学历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融资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仍然偏小。各州市每年投入的经费与发展需要差距很大。大部分地区难以做到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信贷和融资困难。四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有1 85万人,生师比为26:1,远远高于教育部提出的16:1的要求。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万人,教师缺口达1.4万人。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地区学校还没有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教职工全员聘用和校长公开招聘及任期制度。不少地区虽然已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但仅只是搭起了台,并没有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没有建立以服務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体制。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在实施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委、省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发展现代制造业、构建特色经济、生态旅游业等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今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的职业教育工作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动,二是保证群众就业而不造成大批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职业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按照教育部的计划,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还要扩招50万人。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上这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55%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30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70%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68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0万人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上一篇:与爱同行读后感600字下一篇:信用卡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