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的反义词

2025-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怀念的反义词(共13篇)

怀念的反义词 篇1

忘记、忘却、遗忘、忘怀

二、【基本解释】

◎ 怀念 huáiniàn

[cherish the memory of;think of] 思念;关心

怀念远方的友人

她怀念那些贫苦的孩子们

三、【英文翻译】

1.cherish the memory of; think of

四、【短语造句】

1. 她至今仍深情地怀念着他。

2. 他因怀念故土而返回(乡里)。

3. 我常怀念早晨你给我送茶的情景。

4. 他那篇散文是为怀念伦敦而写的。

5. 只要我活着,我就会伤感地怀念它。

6. 北京对我们来说是令人怀念的故乡。

7. 一股怀念非洲的离别情意油然而生。

8. 在芝加哥,人们怀念洪堡是很自然的。

9. 他感到有些怀念,暗地里还微微一笑。

10. 说不定他的短篇小说更值得让人怀念。

五、【详细解释】

怀念的反义词 篇2

父亲是2010年夏天六月份去的。去得匆匆, 从进医院到去世, 仅仅短暂的十五天时间。每每听起筷子兄弟唱起《父亲》、刘和刚唱起《我的老父亲》的歌曲时, 我都会更加地怀念我的父亲, 父亲已融入到我的生命年轮, 隐藏在心底最温柔最脆弱的地方。

我的父亲高大、坚挺、慈祥。父亲和千千万万家庭的父亲一样, 没有什么两样, 他是一位普通的乡下中学老师, 我家有三个兄弟, 我是老大, 因为过去家庭成分和家庭状况不好, 父亲确实受了不少苦。

父亲的爱, 就像一双抚摸在我头上的手, 就像一堵让我依靠的背和一副我可以梦中甜甜入睡的胸膛。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厉, 可能因为苦难的家庭缘故, 父亲希望我们几个能成才有出息, 改变目前的家庭状况;小时候上学, 父亲常教导我们说, “学习不学习的区别, 就是草鞋与皮鞋的分水岭 (考上学就能穿皮鞋, 考不上学只能穿草鞋) ”“农村的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学”;“没有苦中苦, 哪有甜上甜”, 确实如此, 那个年代想跃出农门不走这条路还真是不行。我意识不到, 常常与父亲抠气。父亲每天都关注我的学习, 每天都检查我的作业, 每天帮助我提前预习功课;在上学阶段, 我是最怕考试的, 因为怕考不好, 得到父亲的训斥或者挨打, 我们弟兄三个都胆怯他, 常常感觉到父亲不在家该多好啊!虽然离农村的老家不远, 为了有充足的时间学习, 父亲在学校给我们做饭, 那时没有天然气没有电热器, 只有用煤火做饭, 煤火很慢, 有时会提前一小时做饭, 父亲就这样坚持过来的。我也给他很争气, 经常成绩在年级前五名, 在学校各种竞赛中取得名次, 这是父亲最自豪、最骄傲的, 常常在人面前夸我。

父亲又是一慈祥的长者。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在那个家庭困难的年代, 每次交学费是比较纠结的, 因为家里没钱, 要欠着学校一段时间。就是在那样情况下, 他还无微不至关心着我们的生活, 保证让我们吃饱穿暖;每次学习中间休息或吃完饭后的时候, 父亲喊我坐在他身边, 给我讲人生的价值, 工作从个人方面讲是为了生活的更好, 从国家大的方面讲是为国家做贡献;讲他这一生是怎么走过来的, 他的为人处世, 做人的道理, 他平常从不跟别人争什么, 也不和别人比什么, 他常说人还是踏踏实实、实实在在点好, 人不能有歪心眼, 要以诚相待, 这样心里才踏实;他的心态平和, 不管同学或同事走上了领导岗位, 还是有的调入到县城, 他依然那么从容, 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

我高中毕业后就参军了, 每次探家, 都给他带回来当地的酒和烟, 因为父亲的爱抽烟、喝酒。每次回来我和他都谈到半夜, 讲部队的事, 讲自己的事, 讲家庭的事;他很愿意听你讲, 就像多年不见的挚友。结婚后, 由于工作比较忙, 相应回老家的次数少了, 父亲从来没有怨言。每次回家, 父亲总说:“晚了, 快回家, 明天你还要上班。爸知道你忙, 回来吃个饭就好。”让我难受每次打电话给父亲问安, 还没开口, 他就抢话:“别喝那么多酒, 多注意身体, 一定抓一下梦婷 (我女儿) 的学习, 没有时间就不要回来了。”

小时候, 我的身体瘦弱, 经常有病, 病在我的身上, 可是父亲所受的煎熬却比我更多。父亲到处求医问药, 当时在农村没有小诊所, 一个村也没有一个赤脚医生, 只有用老年人的土办法。他都会风雨无阴地赶去请教人家。有一次, 父亲听说跑步能缓解贫血头痛的症状, 他就拉着我晚上跑步。父亲每天都要在我生病期间我爱吃的东西挨个儿说一遍, 边说边观察我的反应, 只要我稍稍表现出一点兴趣, 他就让我母亲做, 饭菜做好了, 父亲就端给我, 然后小心翼翼地观察我的神情。如果我吃得的很香, 他就像得到了什么奖励般一整天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似乎我能好好吃饭就是对他天大的回报。

后来我成为一个丈夫和父亲, 终于感知那种流淌在血脉里的亲情, 也真切地理解了父亲。从陕西汉中调到驻马店后, 离家近了, 他更多地关心着我的工作, 我的身体以及家庭和孩子。在父亲看来, 这些才是男人的根本, 其他的都是过眼烟云。每次和父亲吃饭, 他总会想方设法地告诉我一些为人处世道理, 他告诫我不要骄傲, 不要对领导的决定轻率地提出任何质疑, 更不要依自己的性格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父亲无疑是对的, 他将自己的经历, 点点滴滴地渗透给自己的儿子。

父亲退休后, 一直在农村和我弟生活在一起, 我让他到城里与我住在一起, 他不愿意, 他说农村生活环境好, 有转悠的地方, 其实我知道他是怕影响我们的生活;2010年春节过后, 他说腰疼, 我带着他去过好多地方。看着他, 一直在想这个男人就这样在我面前衰老下去, 无声无息。衰老真像是一场预谋, 现在它来到了我父亲身上, 露出锐刃, 使他像风中的一根稻草, 败下阵来。又过了三个月, 有一天突然父亲来电话说, 他去医院检查, 医生说是心脏病, 我急勿勿地赶回去, 父亲已躺在床上不能动了, 父亲说我本来早想给你说的, 你她不让我说, 想到你很忙不想打扰你。第二天早上, 我找一辆把他送到县医院, 经检查确诊是癌症晚期, 我真正感受到了天塌下来时, 什么是末日的滋味, 什么是孤凄的滋味。人来人往的医院, 我感受到的只是彻骨的空虚、彻骨的寒冷和彻骨的孤独。

我不敢把这个事实告诉我父亲, 我说只是肺部感染;其实我应该内疚, 明知老父风烛残年, 应该多孝敬他, 我曾为父亲做过什么?现在看来, 悔之晚矣, 人们常说“子欲养, 而亲不在”就是这个道理。父亲还能给我这个机会吗?我给父亲说, 等你病好了, 我带着你和母亲去开封转转, 我母亲一辈子没有出过门, 等于说了却他的心愿。十五天头上, 父亲病重了, 往驻马店转院的路上父亲已不能说话, 他努力睁开眼, 我们对望着, 千言万语, 尽在眼中。父亲走时, 没有嘱咐我什么, 他是相信我能够担起家的重担, 还是再也没有力气交待这些事?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世界上最挂念我的那个人去了;世界上最容忍我的那个人去了。父亲带走我多少遗憾, 留下多少我无法偿还的心债。

在我的心里, 父亲是不死的, 父亲是不朽的, 父亲是永远活着的灵魂、生命和亲人, 父亲是我的精神支柱, 父亲是我人生方向的永远正能量。

摘要:有位作家说过, 没有娘的故乡不叫故乡, 有娘的故乡才是人生的方向。我个人认为有父亲的故乡才是人生的方向。

关键词:父亲,怀念

参考文献

怀念的反义词 篇3

在专栏作家刘子冀看来,他大概会祝贺尔冬升导演的获奖,并开始当导演,请刘德华、古天乐来演他的戏;他大概会和杜琪峰合作,会和徐克讨论《三少爷的剑》;他会在某个夏天开始巡回演唱会,筹备音乐剧,并邀请林嘉欣担任配角。其他的时间里,他会和唐鹤德先生畅游世界,和毛舜筠喝茶。

在林奕华先生看来,他可能会“喜欢梁洛施,《刺青》说不定还会因哥哥再被邀任柏林电影节评审而被他赞赏和力挺”;“《赤壁》中的诸葛孔明会不会就是他”;他会出演王家卫电影,在台北小巨蛋开演唱会。

而在我看来,如果张国荣还活着,他或许会成为选秀节目的评委,不是《中国好声音》也不是《中国最强音》,它们都太戏剧化,他最有可能坐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下。

<img src="http://img.resource.qikan.cn/markvip/qkimages/hqrw/hqrw201609/hqrw20160923-1-l.jpg/vipnlc.jpg" alt="" />

如果他活着,他今年60岁了。能想象吗?

漫长的确认

现在,人们已经认为,造成张国荣意外离世的原因,是抑郁症。但在去世之初,震惊期一过,各种可怖的传言不断出现:黑帮阴谋、演艺圈纠葛、拍《异度空间》导致鬼上身……甚至根据他去世当天的行迹推理,认定是谋杀。自杀得到承认,是许久之后的事,对自杀原因的推测,一度也是负面的,比如投资拍电影资金却没到位;还有各种感情原因。直到雾霾散尽,人们开始定下心来怀念,抑郁症才慢慢浮出水面,逐渐成为通认的原因。

抑郁症尽管也是疾病,却近乎一种荣誉。疾病的世界里,分为两种,一种可以言说,一种必须被隐藏。在肺结核能够被治愈前,肺结核就是那种可以被言说的疾病,因为许多艺术家患上这种病,它一度与“年轻、纯洁、热情、忧伤和才华”联系起来。而抑郁症,因其来历不明、病因神秘,没有肌体表现,不会红肿溃烂,最终当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肺结核,可以被言说,可以与“敏感、有才华”挂钩,完成人们的凄美想象。

于是,在患有抑郁症和被人们承认患有抑郁症之间,出现了一道鸿沟。那些风评不好的明星,即便宣称自己患有抑郁症,也会得到无情讥讽。他们会被偷拍到去看妇科、男科。抑郁症几乎成为一种需要争取才能得到的奖励。

张国荣去世后,那近乎漫长的、悬而未决的争议期,那迟迟没有到来的抑郁症判定,就是人们的观察期。最终,尘埃落定,确认他的声誉清白无瑕,赞美的力量才大过诋毁的力量,怀念才战胜了无情,他才被献上抑郁症的花环。

漫长的修改

仅仅有这种确认是不够的,还需要漫长的创作和再创作。

张国荣去世之初,在痛惜、怀念出现的同时,也有粗暴的谩骂、无休止的质疑,但两股力量博弈了许久之后,还是怀念占了上风。

在这个过程里,许多与他有关的轶事加入,例如流传最广的这一则:“某女闹离婚,深夜蹲在路边哭。某陌生男士经过,问:我可不可以帮到你?某女烦躁地说:你走开!某男仍在旁边默默守护,直到某女情绪平静后,陪她聊天到天明。分手时某男记下了某女电话,后时时致电问候,希望她过得幸福。这是1998年的事,某女名叫Jacqueline,某男名叫张国荣。”据说,这个故事来自2003年4月3日的新城电台通宵节目,打进电话的女听众,正是故事中的Jacqueline。

这个故事集中地展现了张国荣性格中善良、细腻的一面,与“风华绝代”“颠倒众生”等词一起,成了“张国荣”的一部分。

有人质疑这故事,当然不是出于对张国荣人品的怀疑,而是对所有太具传播性的事物的本能怀疑。但重要的已经不是真假,而是我们是否需要这个故事。只要我们认为它属于“张国荣”,它就是真的。

在这种怀念壮大成熟的过程中,我们也有选择,有遮蔽。专栏作家柏小莲说:“《明报》每次做他,配图都很80年代,香港人把他做成80年代大歌星,那些精选集,一边在纪念他,一边对他的后13年视而不见,总是《英雄本色》《胭脂扣》,而对他复出之后的东西视而不见。”尽管,他后期的作品,也是“张国荣”的一部分,而且是能让这个形象丰富起来的那个部分。

韩寒曾提出疑问,我们“需要真相,还是需要符合需要的真相”?从张国荣的形象演变,可以看出,我们需要的不是张国荣,而是一个符合我们需要的张国荣。这个张国荣,经过长达10年的演变,最终和很多逝去的明星一样,“认真、忠诚、谦逊、友爱、亲切,并且还不约而同地特别喜欢孩子”。这个张国荣形象一经确定,就再也无法更改,所有的追念、回忆,都必须围绕这个基调进行,一旦有人提出了不同的例证,立刻会被围剿,最后被淹没。

“越纪念,越忘却”

对张国荣的怀念,持续了13年,逐渐变成“怀念张国荣花样大竞赛”。重点不在于怀念,而在于花样,必须要有新料、新动向、新观点。

2013年,由张国荣生前经纪人、好友甚至是自杀目击人陈淑芬发起的“继续宠爱·十年”音乐会在香港红馆举行,演出现场众星云集,张学友、梁朝伟、黄耀明、莫文蔚、容祖儿、许志安、周慧敏、张智霖、古巨基、陈慧琳、草蜢悉数露面参加演出,刘嘉玲、任达华及一众TVB老明星则到场观看。演出中的许多场面令人动容,例如梁朝伟和张国荣的隔空对话。

但人们的眼球却被陈淑芬的花样抓走了。她爆料说,要在演唱会现场传达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是哥哥最想和大家讲的message(信息),关于他自己。”一度万众期待这个message,甚至有人以为,这个信息可以揭开张国荣死亡之谜。结果演出现场,“惊天信息”却不过是陈淑芬说她曾听到一个声音:“我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睡觉了。”爆料和众人期待的差别如此巨大,毫无意外地引起强烈反弹和激烈批评。

显然,在这场怀念花样大赛中,不但操持怀念的个人或者媒体陷入了花样无法翻新的焦虑,观众也时时陷入“还是旧时天气旧时衣”的不满之中。我们信不过自己的怀念,必须要用持续不断的新材料,为怀念制造或大或小的高潮,似乎一旦离开这些新材料,就会陷入怀念危机。

难怪,专栏作家狠狠红在谈及张国荣怀念潮时说:“越纪念,越忘却”。因为那种纪念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整队的过程,是用一个形象覆盖他真实形象的过程,怀念越多,覆盖越多,最终引向忘却——我们怀念的只是那个由我们创作的结果,我们感动的只是我们怀念的姿态,和我们为“怀念”做出的各种努力。

对于逝者,真正的哀悼是什么样的?大概是英裔美国诗人奥登在《葬礼蓝调》里所写的那样:“停止所有的时钟,切断电话 / 给狗一块浓汁的骨头,让它别叫 / 黯哑了钢琴,随着低沉的鼓 / 抬出灵柩,让哀悼者前来。”不需要花样,不需要殚精竭虑的呈示,也不需要焦虑。

怀念的反义词 篇4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怀念我的大学宿舍生活,怀念作文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出大学的校门也好多年了,偶尔回想起来大学的一些美好时光,最让人怀念的,还是那一段大学宿舍时光。

尽管第一次踏入大学宿舍的大门的时候,感觉挺失望的,大学的宿舍里还住着八个同学,和高中没什么区别。上下铺,拥拥挤挤的,一点也没有别人网上说的大学宿舍的敞亮。

可是和大学宿舍里的同学们相处久了之后@发现其实我们八个人每个人都性格分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可爱。

爷是我们宿舍的老大,爷并不是他的本名,是因为在宿舍里他年纪最大,并且也特别的独立,做什么事情,雷厉风行,像个男生一样,我不就给他取名爷。瑶和玲是宿舍里面长得漂亮的`两个女孩,学习成绩也挺好的,特别文质彬彬的淑女模样,是自己永远都学不来的。

嫣是娇滴滴的大城市女孩,有一种于是就想找妈妈的感觉,但是从小在大城市长大,估计也有自己固有的娇气吧。小傻也是我们给他取的外号,画画特别的好,经常说自己傻呵呵的,其实他比谁都聪明。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

琼琼和哲是大学里和自己玩的最好的两个姐妹,大概因为他们也是来自城市的郊区,我来自农村的我性格相投,三年的时光里,我们一起去买衣服一起去购物一起去逛街,据的太多的地方,留下太多美好的回忆。

蜜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也是我名义上的女儿,当然这只是是有个之间的一种戏称。

除了怀念,还是怀念抒情散文 篇5

不知不觉中已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了,有时候听见大一的同学们叫我一声“学长”时,听见他们中的有些才女因为我姓朱,也因为我是他们的上司而叫我“朱头儿”时,或者看见他们在我的空间里写下“学长”两个字时,我才猛然意识到:这一切都走得太急太快了!

高中时的我虽然贪玩,但也有着和其他学生一样的大学梦。在大学走了这么老长一段路了,可在回头细忆细品之后,会惊奇地发现最让我怀念的,还是我的高中生活,虽然大学生活也是那般的美好!对于高中的人、事、物、亦或这一切,除了怀念,还是怀念!

高中有最真挚的友谊,每个人都以真心相待,我们一起分享,一起快乐,一起拼搏,一起回忆……

怀念高中的每一节课,不论是认真听着度过的,还是闭着眼睛悠然而过的。当然还有惊心动魄的度过的:正在我酣睡之际老师的一个粉笔头沿着美丽的曲线落到了我的头上,把我吓醒了,这只是一种情况;有时候我的调皮同桌还会凑到我耳朵跟前急促的说一句“老师来了”,我会被吓醒,装作认真读书的样子,同桌笑了之后才发现是个骗局,可睡意早已消散了……这每一节课,我都会很怀念。

怀念大家围着一张桌子聊天的日子。其实聊的内容也不过是“这个老师很负责”、“那个学生很认真”、“那个饭馆的拉面很香”、“哪个网吧刚开业,搞优惠活动”等一些无聊的话题,可在没人再愿意听你说这些的时候,我还是会怀念过去,怀念那残阳西下的余影……

怀念她,一个我曾经暗恋过的女孩。她长得其实很一般,但她时常会笑,而且笑得很真很纯,没有任何装饰,没有任何做作。也许就这样一个原因去暗恋她有点随意,可这是真的,不得不承认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喜欢微笑的孩子。我怀念多次偷偷地为她义务“劳动”的情景;我怀念她因病不能到校时我焦急的感觉;我也会怀念给她讲数学题时我的欣喜。这,都过去了,不是吗?她,或者是我,我们都有了各自新的生活,那么于今日,我只是怀念,并且说一句:愿安好……

怀念他们,李君、梁维俊。在高中时,我们三个的身影经常在一起,甚至还会穿相差无几的衣服,有时候也会引起其他同学的误会,不过没关系,哥们的感情是纯正的,是没有任何杂质的,愿我们都很好……

怀念我的舍友。怀念和他们下晚自习后一起去网吧,或者周末去吴忠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包天的日子,当然还有“风云”、“360°”。我们曾经在那里一起单挑cs,或者组队挑战CF!我也会怀念男生宿舍楼下那片花园,很美,很纯……

怀念我的楼妈。她一直以来都把我看作是她的干儿子,可我却一直没有叫她一声“干妈”,因为由于某些原因我连生我养我的亲妈都没有叫一声“妈妈”。我会怀念在晚饭过后,和她,还有她上初中的女儿一起漫步在吴忠——这个繁华城市的街道上的情景……

我还会怀念一个名叫“思彤拉面馆”小饭馆,在那里,我认识了几个朋友,也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甚至很多时候,我还会怀念我的老师:

高一时的.班妈黄老师,我会怀念;语文老师董干妈,我也会怀念;英语老师李姐,我会怀念。

在高中剩下的岁月里,我认识了更多的老师。

我会想起有点像母亲的语文老师王春梅。虽然有时候会挨她的批评,而且很多时候她都会讲我们很不爱听的文言文,但她人很好,我会怀念……

还有那个“白蛋蛋”英语老师。她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与开导,也算是我的良师益友,很喜欢,也很怀念……

还有和我一样有点害羞的数学老师。身为数学科代表的我没少受气,但在现在想来,却惊奇的发现这份回忆竟是一份享受。我怀念他,我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还有那帮大多讨厌学数学的孩子们……

还有那可爱的历史老师。虽然我历史学的不是很好,但我和她关系还算不错,呵呵,怀念……

还有我们的政治老师“豆豆”。他也给了我很多帮助与激励,“朴实无华,淡定从容;冠甲天下,永远领先。”这几个字是他临别的时候写在我同学录上的,我永远记得,也会感悟到他的别有用心。很怀念……

当然还有我们的地理老师少林,他虽然见了我是闭着眼睛走过去的,我也是唯一逃过他的课的学生,但是在此时此刻,我依然怀念……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回忆过去的孩子,特别是当自己很累的时候。有时候,我甚至还会这样想:如果能回到过去,那该有多好。虽然我是那么的向往未来,渴望明天!

怀念母亲的悼词 篇6

今天我们全家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敬爱的母亲,并向她作最后的告别。首先,我代表全家衷心地感谢各位在百忙中,不辞辛劳地来到这里与我们共同分担这份悲伤。

敬爱的母亲生于 年农历 月,于 年农历 月初 与世长辞,享年 岁。

母亲一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赡养公婆,体贴爱人,热爱子孙,关心邻里。一个女人能扮演的角色,您都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用行动谱写出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的一生。也正因如此,您同样得到了所有亲友的挚爱和深情。在父母眼里,您是个孝顺的女儿;在婆婆眼里,您是个敬老的儿媳妇;在丈夫眼里,您是个贤惠善良的妻子;在儿女眼里,您是个可爱质朴的母亲;在亲友眼里,您是个热忱朴实的好人。您毫无保留地把爱和关怀传递给所有人,所有的爱和关怀也都陪伴在您的身边,不曾离开,直到生命的终点。近百年来,母亲以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面对一生中的风风雨雨,百折不挠、威武不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壮丽的人生之歌。

母亲一生善良、忠厚、勤劳、俭朴、干净、利索。她近百年如一日,早起晚睡,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辛勤地为全家操劳,从无怨言。母亲对待邻里乡亲总是和睦相处、关爱有加;对待子女总是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生活中,母亲又是团结的典范,她总是宽宏大量,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苦了自己,却从不在意,处处维护全家的大局,为建设和谐的家庭贡献出了全部的力量。母亲一生对人和蔼,待人热情,不占便宜,母亲的一举一动都给全家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母亲一生中经历了重重困难,历经了千千辛万苦,从不向困难低头。特别是在我们小时候生活困难期间,母亲总是起早贪黑地干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了我们的生活能够好一些,自己经常忍饥挨饿、忍辱负重,凭着惊人的毅力,把我们一个个拉扯大。母亲和父亲以他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大无畏的气概,在众乡亲的帮助和接济下,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勤劳俭朴、不计得失的人;一个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人;一个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人。母亲以她优秀的品质,教育了我们众多的子女,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们这个家族。目前,她的子孙中,有的在国家党政机关工作、有的在农业、文化、教育部门工作……他们都勤恳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牢记母亲的教导、继承母亲的传统、秉承母亲的遗志,代代相传,走好我们的人生路,以慰藉母亲的在天之灵。

母亲走了,您今生对我们已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在叙述,我们只想对母亲说:“妈!如果还有来世,我们还要做您的儿女!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最后,在这里我代表我的全家,对各位父老乡亲和亲朋好友多年来对我们全家的帮助和支持表示中心的感谢和诚挚和敬意!

怀念17岁时的单纯美好 篇7

17岁,白色校服里年轻的身躯,肩上松松垮垮的包,骑着单车飞快驶过清早冷清的大街,清风从鼻尖一直轻轻抚过短发的末梢,还能嗅到刚刚用的面霜的味道;17岁的教室里有我的课桌,椅子下用粉笔字写着我的名字,同桌不停地进进出出,厚着脸皮向我借周末作业,抢我面包里的火腿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最向往的爱情也唾手可得。大学校园里迎面而来的一对对紧握双手,公寓楼下一个个恋恋不舍的拥抱,一场场别出心裁的表白,大束大束的玫瑰花在风中张扬着,伴随着女孩子飘逸的长发和男孩子的旦旦誓言,一句“我爱你”轻易就脱口而出。

我突然想起17岁的一个晌午,课桌里羞涩的一只百合默不作声,没有署名的卡片,我把它小心翼翼放进书包生怕别人发现。17岁的爱,就在舌尖上打转,在教室门口徘徊,却无论如何无法说出口,甚至害怕被偶然经过的风听见。

可如今,17岁的一切都渐行渐远,渐渐模糊,可能突然在某个午后,又清晰地浮现,淡妆浓抹地向你微笑招手,明亮而耀眼,继而消失。像掉进时空隧道,与曾经17岁的自己打了个照面,然后走进人群,把淡淡的惆怅装进口袋。想来也许可笑,作为“90后”的新新人类,我竟然在这里伤春悲秋地怀想过去,在越来越暄嚣的尘世里,17岁时的干净、纯真、含蓄就像幽幽紫罗兰的香气,在夜深人静时偶尔又茁壮起来。

永远的怀念 篇8

申云浦,男,汉族,山东阳谷人。历任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兼省教育厅厅长,省委副书记兼省农委书记,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第一届政协主席,省机械工业厅厅长,贵州工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省革委副主任、副省长,省顾委副主任、老年大学校长等职。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晚晴》杂志编委会第一任主任。

为表达对申老的敬意,本刊从大量来稿中选编了两则,以飨读者。

革命的脚垫

■ 吕复安

每次劳动或上工地检查生产回屋,申老洗完脸接着就兑点热水泡阵子脚,再把两只脚反复揉呀捏呀,总要弄上一阵子。有一回我正遇上了,挺在行地告诉他:“脚底板长鸡眼贴鸡眼膏最好。”他不言语,把脚伸给我看,只见两只脚板心长着两大块黄黄的硬茧子,他告诉我这叫脚垫,鸡眼膏不管用,热水泡泡,揉一揉好受些。平时走路踩在硬东西上顶得疼,他老爱穿一双布鞋,为的是减轻脚疼。

几乎每个月他都要下各生产队检查工作,最远的一个队离场部20里地,就凭两只脚板来回走,都是石子路,他从不吭一声。

抗日战争初期,党组织安排他跑交通。北方炎夏,骄阳似火,那泥沙地被晒得火烫。进入寒冬腊月,北风呼号,千里冰封,泥沙地又被冻得坚硬。战争年代,斗争形势瞬息万变,上级有指示得迅速传达,得知命令雷打不动,就要争分抢秒,不分昼夜寒暑,由跑交通的人传递上级指示,这就是当时的通讯联络。

来回跑的途中,有时口渴难挨,得选准人家户讨口水喝,肚子饿得不行时,也顾不得那些,蹲进路边红薯地,三刨两爪地刨上一两个红薯,边啃边赶路。遇上过路人,还得十分小心机警,变着花样对付。来回几十里地,那里顾得上脚底板啊!

漫长的斗争年代,转战南北,条件是那么的艰苦,缺吃少穿,两只脚板总是支撑着这位山东大汉,时间一长落下了厚厚的脚垫毛病,不时的疼痛伴随他的一生。

我们眼中的申云浦

■ 侯存明

申云浦同志像一团火。他让同志们感到温暖、奋发。他在工作上热情澎湃,精力充沛。

进入老年,他的肺心病已经很严重,哮喘时轻时重,行走困难,却从未间断繁忙的工作。在济南、郑州、北京等地召开过多次冀鲁豫党史工作会议,他从未缺席,每次都第一个作系统发言。而且赴会所经各地,他都不放过宣传搞好冀鲁豫边区党史工作的机会。同时,他还牵头成立了冀鲁豫边区党史文艺组,将战争年代冀鲁豫边区涌现的文艺作品结集出版,并组织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志创作反映战争年代英雄业绩的新作品。

为了拍摄反映刘少奇的电视剧,他不顾冀鲁豫大地炎夏的酷热,于北京第五次冀鲁豫党史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前往聊城、濮阳、新乡等地筹措经费,因劳累过度,返回贵阳后即卧病住院。身体还未恢复,他又确定召开贵州各地州市冀鲁豫老同志代表座谈会,传达北京会议精神。

申云浦同志像一棵松。他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白色恐怖时期,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他在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中,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洗礼。他为人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工作大胆泼辣,敢为人先;有话直说,不看眼色行事;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他是狂风吹不倒,冬雪压不垮。

申云浦同志又象一部书。他见多识广,记忆力特强。从马列名著,到社会各科知识,他多有涉猎,而且过目能记;从乡风民俗到街谈巷议,他耳闻不忘;加上他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所见所闻,巧妙地连结起米,作报告、 演说时,旁征博引、出口成章、妙语连珠、饶有兴味。听者既获得启示,又是一种精神享受,很受欢迎。

怀念童年的作文 篇9

(一)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片美好 却又短暂的记忆,那就是属于宝贵童年的美好回忆。那种记忆是永远 无法取代的,它在每一个人心里,就像夏 夜 璀璨的星空,一闪一闪,仿佛是永不熄灭的灯。

如今,我们在场的每一位都已告别童年,走出了那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但我相信,那些如星光般耀眼的回忆都将永远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我甚至还记得那牙牙学语是吐字不清的我,那打碎盘子时满腹惊惶的我,那撒谎时涨得满脸通红的我„„昨日,它们仿佛才刚刚发生过,今日,却只能依稀看见那朦朦胧胧飞逝的影子。

我们都早已长大!

我们都已不再是那什么都不懂,对一切充满好奇,却什么都要别人开导的小孩子 了。也许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都是迫不及待要快点长大,便可以拥有更大的力量、更多的本领。但是,你准备好了吗?你知道长大意味着什么?长大意味着要面对更大压力,长大意味着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要知道,力量越大,责任也就越重。这一切,你都准备好了吗?

回首往事,也许有许许多多快乐 的事,难忘的事,不论是好是坏,都是童年最宝贵的记忆。将它们一一收好,因为它们都将是陪伴你终生的无价之宝,是它们见证了你美好的童年。不要为童年时幼稚无知的话语而发笑,也不要为孩提时异想天开的想法而羞涩,那是童年最天真的表现,也都是想象力和未来希望的源泉,是黎明即将升起的太阳。

长大了的我们,要面对的是更多的挑战,更大的问题。我们都已经不是那穿梭在游乐场里的孩童,我们所要面对的,是一个不可预测的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大大小小的诱惑,都已开始漫漫进入你那无知的心灵。原本纯洁 的童心,在那令人垂涎的诱惑下开始迷惑,刚刚走出童年,诱惑已让童心变得寸步难行了。

怎么办?难道纯洁的童心真的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埋葬吗?不,虽然你已经离开了美好天真的童年,但那和童年一样珍贵的纯洁的童心却依然保鲜在生命 的天空之中。大大小小的诱惑,都要要用雪 亮的双眼去看穿,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无邪的童心之所以立于社会不败的资本就是那股浩然的正气,他驱散所有的诱惑,让你高耸于正义不败之林,并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有它在,人生 的旅途不要担心寂寞,因为会有一个与孩童一样纯洁的童心时刻与你走在一起,与你一同走向成功。它放射出无限的力量,让你在前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它更闪耀出的是耀眼的光辉,号召所有与你一样纯洁的童心。

童年如同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一闪而过,那些往事也随着陨石的坠落早已消失在太平洋的旋涡中了。但是,看见流星时无比激动的心态却和流星的惊鸿同时定格在飞逝的瞬间。那就是永不会消失的童心,它可以创造出许多骇人听闻的奇迹。

无情的时光带走了美好的童年,洁白的人格留下了无邪的童心。希望你永远记住童年美好的回忆,永远拥有一颗年轻 的心。

怀念童年的作文

(二)题记:童年是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声声叫着夏天„„”随着这悦耳动听的音乐响起,我渐渐从书海中走了出来,开始聆听这令人动情的音乐。这优美的旋律,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深恋。慢慢的,我开始陶醉在这曼妙觉悟的乐声中,心灵与之共鸣。它也拉动了我心里的那根弦,拉引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不错的,儿时的我带着好奇心与乐趣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去发现美,创造美。也曾像鲁迅小时候那样,有自己生活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我也常常在我自己家中的那片园子里,与蚱蜢一起跳跃,和青蛙一起对唱,与百虫争鸣。当我玩累了的时候,还会直接躺在地上休息,用帽子遮挡太阳,创造出一片“黑暗”,与虫蚁共眠。有时,当我醒来,发现天已向晚,该起身回家吃饭了,于是我就依依不舍地同我的虫朋蚁友告别了„„

在我的童年时,我不仅有动物朋友,我还有很多活泼可爱的人类朋友。()我们常常在一起谈天说地,其实只不过是一些生活小事罢了,但我们确实快乐。这种乐趣超过了在初中生活里,我与同学品《三国》、论《水浒》英雄时的快乐。我感到了“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满足,也想“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初中紧张无聊的生活冲淡了儿时之趣;一身的任务,也让我无法再享童年之乐。我也意识到,现实已把结局注定——我的童年已去,它已如梦般消失。

深切的怀念 篇10

巫山县凌云小学:夏荣清

每逢佳节倍思亲。惟有“父亲节”更令我深深地思念!悲痛乎,1996年7月16日;因为,这一天是我父亲驾鹤归西的日子。他走了,带着他对儿女殷殷的祝福;他走了,留下他对儿女深深的牵挂;他永远走了„„这年他才五十九岁啊!“老爸呀,你为啥走得这么早?为啥走得这么快?我还没有尽到一个儿子的孝道啊!”当时我真的是肝肠寸断,悲痛欲绝,嚎啕大哭之。他的撒手,是老天爷没有长眼睛啊!

一、岁月无情,千磨万击更坚劲

我的父亲,是一个朴实勤劳的汉子,生于1938年6月14日,家里哥姐四人,他是老幺。他出生于我们的国家最戡难的时代。正是“国之不存,身将焉托?”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难得吃上一顿像模像样的饭;真的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居无定所,那个东家田租低,够仁义,就往那里搬。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副被岁月磨得光溜溜的石磨,搬到那里它就跟到那里。因为它是一家人的生活的加工厂。也只有它记录了岁月的艰辛与沧桑。

最残酷的是当父亲六岁多的时候,我奶奶生“疔疮”无钱医治,离开了人世。奶奶临终前神智非常清醒,她把我老爸叫道跟前,用手深情的抚摸着他的头说:“幺儿,你长大了,弄得到饭吃了。不要欠我哟。”不一会儿就闭上了双眼。此时,对于父亲来说如同天塌地陷!失去了母亲的孩子犹如野草任岁月的蹂躏与践踏。生活之艰难用语言难以表达也。

岁月的无情炼就了父亲坚强的性格。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做各种家 务,有时还要帮着爷爷下地劳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对父亲最合适的评价。在这期间值得父亲自豪是断断续续地上了两年私塾,他是百倍千倍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这为后来看书读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残酷寒冬,怎能阻挡梅花怒放

渐渐地父亲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当亲戚朋友看到他是一个治家的好男人时,姻缘亦随之而来。没妈的孩子还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老婆(我当年的母亲有点漂亮),令人羡慕死了。其实山花的烂漫不知经历了多少煎熬和苦难。

有了家,父亲千百倍之珍爱。不但爱家更爱自己的老父亲。虽然老爷爷失去劳动能力,需要赡养,但父亲从来没有把他当成包袱扔给两个哥哥。默默地承担了尽孝的义务,有人说他傻,更多的人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他还养成了特别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打牌亦不抽烟,只是偶尔喝点酒,他常说“成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就像水推沙”。他的勤劳、纯朴、忠孝、仁义、节俭之美德,使很多人为之叹服。

三、珍爱生活,于公于私从不含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走上了实行农业集体化的道路。在大集体中一致担任着生产队队长,他结合本地实际,合理安排,精打细算,使我们生产队的四十多户人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可是好景不长,十年浩劫开始了,造反派们总是要找点事做。他们想千方设百计地把父亲轰下了台。从此,集体的日子不好过了,可我们家的日子比以前还好多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毅然决然的到岩口子为生产队挖煤炭。挣到了公分,也解决自家的烧炭问题,小小的煤油灯照亮煤炭也照亮了自己的家,真可谓一举而多得。这两年来,由于条件的艰苦,给自己的身体不知不觉地种下了“习肺”病跟。

小家的日子有了好转,但是集体的境况愈来愈差。上级领导不得不又给父亲反复做工作,让他的生产队再去挑大梁。他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了。有一件事到现在我仞然记忆犹新,那是我刚进初中,父亲给我买了一双新凉鞋。有一天和几个同学到郑家洞去捉鱼,我把鞋脱到了一边,等我玩够了,可是鞋也不见了。怎么办了?直接回家吧,又遭父亲的打骂。我机灵一动,就把一位同学的与我的鞋有点相似的鞋借了穿着回了家。

回到家里后,我翻箱捣柜,还好在箱子角边我找到了厚厚的一扎(尽是一元)的人民币。我悄悄的拿了三元钱,第二天又买了一双原来那样的鞋。我当然瞒过了父亲,可是害苦了我的父亲。因为那是生产队的公款啊。上交这个钱时,他翻来覆去的数呀数,总是差三元,莫名奇妙及了。最后弄得他四处去借,他感叹道:“一文钱真的急死英雄汉那。”

半年之久后,他们在一起聊天时我同学的母亲给他说,那钱是我拿的,还再三叮嘱他不要惩罚我。在这件事上他恳切的教育我:“做事要诚实。”还说“打酱油的钱绝不能拿去打醋。一定要公私分明。”他的“鸣蝉洁讥,不羡蜣螂秽饱。”的高尚品质令我既感慨又惭愧。

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不知获得了多少个荣誉称号,曾经出席过县 劳模。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5年还当上村主任(当时叫大队长)。他虽读书不多,但是他恪职尽责,秉公办事,深受群众喜爱。

四、为儿为女,鞠躬精粹至死不渝

我们兄妹七人,本来我们有九姊妹。其中夭折了一个三弟一个二妹。这对他的打击是用语言难以形容的,特别是三弟的死他好几天没有吃饭,每天以泪洗面。好多亲戚朋友都来陪他劝他。虽然我们姊妹多,但是,个个都是他的掌上明珠。犹如我们的祖国对钓鱼岛一样,是不可分割的。他竭尽全力使我们多读点书,说人情也吧,说好话也吧。他尽到了最大的努力。生活上尽力让我们穿好点吃好点,真是操碎了心。

渐渐地我们兄妹都长大了,读书要钱,圆娶婚配要钱。他又不得不操起了老本行——挖煤炭。虽然改善了当时的经济拮据状况,但是他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了,每天咳嗽不止,从不离身的那就是“咳喘素”吧。即使这样他还是起早摸黑照常挖煤。

我风风光光的结婚了。分家时,他有千万个不舍。田里活帮我干,煤炭没有了帮我挖,造房时帮我去喊工。我几辈子也不会忘记他对我的关怀与帮助!

五十九岁的父亲,儿女之事还没有拉上坎啊!还有太多太多的事要他去做。老天爷啊,为啥不长眼啊!

永远的怀念 篇11

编者按:曾创作了《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征组歌》等经典作品的著名作曲家生茂,11月24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79岁。时隔5天,11月29日,著名作曲家石夫因心梗在京辞世,享a年78岁。本版特以专文深切缅怀两位作曲家。

惊悉石夫老师于11月29日早晨8时20分因心肌梗塞在京去世,心情除十分沉痛之外,还有一层难言的遗憾。

半个月前,石夫老师亲自打电话给我,说为我的舞剧《南风》写的评论文章已基本完成,还说他11月24日要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作品音乐会,给我留两张票,我高兴地答应了。后来,因工作时间冲突,我来不了北京。现在想起来,那次石夫老师与我的通话成了生死离别的最后记忆,而没去聆听他的音乐会,也成了我今生的一大遗憾。

石夫1929年生于湖南湘潭,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曾在西安音乐学院任教,后调中央芭蕾舞团任专职作曲家,是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协吉他学会会长。他五十年的创作生涯里创作了歌剧、舞剧、交响曲、室内乐、民乐、歌曲等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千件以上,曾荣获文华音乐创作奖等国家重大奖项。代表作有歌剧《阿美姑娘》《谷兰丹姆》《热土》《阿依古丽》等,舞剧《凤凰涅磐》《南越王》《林黛玉》《文成公主》等,交响音诗《字韵——大序》,吉他协奏曲《我在罗马》,木卡姆交响组曲《恰恰尔朵》,钢琴曲《石夫钢琴作品选集18首》,歌曲《阿瓦日古丽》《牧马之歌》《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娃哈哈》等均在国内外有很大影响。

石夫老师不但在音乐创作上硕果累累,在音乐理论研究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出版有《石夫音乐评论集》。还有数十篇研究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论文章,为研究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音乐遗产。

今年78岁高龄的石夫老师早在十多年前就把另一只手伸向了MIDI音乐领域,并出版了一系列音像制品,是我国老一辈作曲家中极少数能与年轻人一道追赶潮流的人。

我和石夫老师是在1995年文化部召开舞剧《边城》专家座谈会上认识的,当时他对我的舞剧音乐作了很高的评价。会后,他特意向我索要《边城》总谱,并说要写一篇评论,后文章发在《音乐周报》上。去年12月他在北京保利剧院看完我的舞剧《南风》,十分激动地说:“你的音乐比以前更成熟,而且更大胆了。”石夫老师对年轻一代作曲家的扶植和关爱,实a为大作曲家所具有的崇高品格。

作为一位成就突出的老一辈作曲家,石夫在音乐上总是有着不懈的追求,这从他各个时期的作品风格能有所见。他有扎实的传统作曲根底,又善于吸收现代音乐创作的元素,音乐很注重民族性。作为一位成就卓著的作曲家,他从不唱高调,从不以大作曲家自居,淡泊名利、脚踏实地。

石夫老师走了,走得那么勿忙,他曾和我说过这一辈子要举行3台作品音乐会,而如今,刚举行完一台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石夫老师虽然走了,但他的音乐永远留给了后人。

永远怀念敬爱的王大珩老师 篇12

王大珩老师对我国的计量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国以后,国家曾把旧中国留下来的一些“国家标准”交给王先生领导的“中国科学院仪器馆”保存和维护。王先生带领仪器馆的同志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这项重要的工作。王先生曾深情地告诉我们:“你们知道吗?当年为了取得原始数据,我是用棉被裹着标准电池,背在身上到苏联去送检的”。对比今天,我们有了如此优越的条件,但在创新性的成绩方面还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实在是惭愧。

国际计量委员会是国际计量界的最高学术组织,一共只有18个正式席位,并且一直为新中国保留了一个席位。1980年,王先生被国家推荐,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王先生德高望重,顺理成章地获此殊荣,代表国家参加这项重要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的计量工作,国家在1955年筹备成立了国家计量局。王先生又让国家计量局的第一批技术人员到长春光机所接受培训。正是由于王先生领导的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的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一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且一步一步地提高,为国家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以王先生为首的前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对于计量事业,王先生一向怀有深情。为了使我国的计量科技水平跟上国际上飞速前进的步伐,2001年3月11日,86高龄的王先生亲自率领28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到计量院考察。院士们决定由王老领衔,上书朱镕基总理。建议书的题目为“面向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设我国现代化计量体系的建议”,其中着重指出了“为实现21世纪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建设我国的现代化计量体系”。这份建议书对我国计量事业在新世纪中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国家标准、计量和检测技术体系,研究制定高精确度和高稳定性的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体系”。这和王先生领衔的院士建议书是一脉相承的。

除了在规划和争取国家支持方面进行努力,作为一名科学界泰斗,工先生对计量科学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特别关心。记得1980年国际上刚刚发现量子化霍尔效应的时候,王先生和陈士衡先生(电磁测量方面的领军科学家)就指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科学发现,并让我写了一篇介绍性文章刊登在计量学报上。1985年量子化霍尔效应的发现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说明王先生对于该项科学发现重要性的预见是十分正确的。后来我院也开展了量子化霍尔效应的实验。进行过程中,王先生多次打电话来了解实验的进展,并进行指导。他要求我们,实验过程精益求精,数据一定要有多方面的对比和旁证。2007年,我院的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课题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和王先生的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

2005年,国际上5位计量界领袖人物提出要用基本物理常数导出基本计量单位,并来信征求我国此方面有关人员的意见。王先生当时大病初愈,仍然十分关心这方面的情况。他对我说:“这是对单位制的一次重大的变革,有着根本性的、长远性的重大意义,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支持此项建议”。

30多年来王先生对我悉心指引,我会永远铭记王先生的教导。尽管今年我已经71岁,但我一定会尽自己的一份努力,把各种工作做得更好。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13

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 范紫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从人物经历导入,解读“我”和母亲,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层深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体悟到母爱的伟大,学会理解母亲,感恩母亲。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感受母亲形象,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

1.切实体会“我”对母亲的复杂情感,指导学生理解母亲,感恩母爱。教学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向大家介绍一个人!请看大屏幕,在他脸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笑容

师:是的,非常灿烂的笑容,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21岁的大好年华高位截瘫,痛失双腿。然而在38年轮椅生涯中,他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创作作品逾150万字,两度获得鲁迅文学奖 的时光创作了超过150万字的作品;他曾两度获得鲁迅文学奖;人们这样评价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人的名 字了,他就是——

生:史铁生

师:这个明朗而欢乐的人,他也曾遭遇命运的打击,面对双腿瘫痪的巨大挫折,他有怎样的表现呢?又是谁给予他第二次生命,让他凭借灵魂的力量再次站立?

师: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大家大声的朗读史铁生的散文名篇《秋天的怀念》。

二、朗读课文,初识人物

师:面对挫折,“我”和母亲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提笔勾画出关键词句。

师:我们先来看看,面对瘫痪的打击,史铁生有怎样的表现?

师:文章的最后作者明白了生命的真谛:要好好儿活!可是他至始至终都是这样充满希望的吗?

生:不是!

师(追2):那他过去是怎样的呢? 生:暴怒无常。师:请你读出这个句子。

生:“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追3):就是这些句子,其中哪些动词最能体现作者的暴怒无常? 生:“砸”,“摔”。

师(追4):找的真准!还有没有?

生: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这个“捶”字特别能表现作者的暴怒无常。

师:真好!史铁生砸碎、摔破、捶毁的仅仅是手边的东西吗?更是他对生活的——

生:(齐)希望!

师:那么是谁重新点燃了作者对生活的希望呢? 生:母亲!

三、抓住细节,感受母爱

师:这位母亲,面对儿子的“砸”、“摔”和“捶”,她是怎么做的呢? 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儿子“砸碎”的希望,母亲给他“抓”回来!多么执著的母爱啊!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文章,告诉老师,为了让“我”重拾希望母亲还做了哪些事?(母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中,表现在哪些举动里?提问的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好?)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母亲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照顾我身上,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

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母亲同样病痛缠身,却不顾惜自己,这是一个坚强的母亲。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挡”字体现出母亲的细心和善解人意。

4.“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儿子有一点缓和,母亲就喜出望外,可见她对儿子有多在乎,这是一个慈爱的母亲。

5.“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一心只记挂着儿女。

„„

师:同学们的体会真深刻!是啊,面对我的暴怒、痛苦、绝望和脆弱,母亲表现出的却是无私、慈爱、伟大和坚强。(母子情绪的对比,是否需要?)在这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母亲用她无边的母爱拯救我,顽强的意志感染我。文中没有一处直言母爱,母爱却无处不在,它悄悄地、悄悄地流淌在字里行间。可惜,母亲在世的时候,儿子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了吗?

生:没有。

四、从“我”出发,体会情感

师:是啊!母亲一次次提出看菊花的请求,可惜都未能如愿。那究竟是哪一件事情,深深触动了作者,让他彻底悔悟的呢?

生:母亲的死。

师:从哪里能读出母亲去世了?一起读—— 生:(齐)“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是否需要在此处插入一点煽情背景音乐?比如《菊花台》片段)师:文章不止一次地写到母亲出去了,“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母亲出去,回来;出去,回来,可是这一次„„

生:(齐)“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师:史铁生在母亲去世7年后写下这篇《秋天的怀念》,大家想一想这字字关情,声声泣泪的十个字,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组合作探究】让我们调动群体的智慧,仔细揣摩、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补充,2分钟后,咱们全班交流。

生:自责、愧疚、后悔、心疼、沉痛„„(生陈述,并简要说明理由)师:子欲养而亲不待,诚如同学们所言,作者心中怀着无限的自责、愧疚、后悔和心疼。可是,可是„„再多的自责、愧疚、后悔和心疼也无法换回一个活着的母亲,母亲走了,她永远的走了,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

生:(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师:儿女是母亲一生的牵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心心念念的还是她最最亲爱的儿女,令人欣慰的是,这对儿女听懂了母亲未说完的话。同学们,你们看,出现在史铁生眼前的,是一个何等绚丽的秋天啊!(课件出示语文书封面秋菊图)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读的真好!又是秋天,在这个果实成熟的季节里,我们的作者也如树上的果实一般在母爱的浇灌下变得成熟了,虽然母亲已经不在了,但她为史铁生点燃的希望之火却越烧越旺。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满怀希望的作者眼里,菊花是怎样的呢?

生: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

师:史铁生就如这菊花一样,越是凌风傲霜越是开得烂漫;越是身处困境,越是活得热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烈和希望,再读最后一段(是否必要?)

五、深情朗读,点燃希望/(再现母爱)

师:此时的我们,同样身处秋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深情的朗读,为已故的史铁生和他的母亲,捎去一份——

生:(齐)秋天的怀念 【小组合作表演】朗读环节的具体设计还未考虑成熟,(教师如何指导还没想成熟)目前确定的是1.插入配乐;2.插入示范朗读(节选不易把握的段落);3.小组展示节选文章内容创意朗读,组内自由设计朗读合作方式,要求人人参与。4.师生合作朗读人物对话(是否安排这一环节?)。

五、结束语(未定稿)

教学反思:

一、以“希望”串首尾,以“母亲”为中心环节的设计是否会显得线索不明晰,主题不明确。是否改为直言母亲,弱化希望。

二、第1页环节一中对作者由绝望到希望的过程和细节表现的提问是不是显得过碎,是否需要整合删减?母子情绪对比是否有必要。

三、中间穿插有大约3处教师煽情性语言+提问(标为蓝色部分),是否过多,显得啰嗦,弱化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最后的小组合作朗读环节,教师的指导,除了示范音频文件的播放(节选片段)外,还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指导,采用什么形式呢?根据单元提示,这课的朗读重点是把握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变化。

另外,将最后集中的朗读训练分散到各个环节是否可行?抓住细节,感受母爱环节以人物对话训练朗读语气。从我出发,体会情感环节以4.5.6段重点训练节奏(“再没回来”段;“大口吐血,永远诀别”段;“艰难呼吸,留下遗言”段)最后,体会文章感情基调和变化,重点训练最后一段。

五、还有一些取巧的小环节,不知是否必要,会不会画蛇添足。比如带几支小雏菊到课堂(黄的,紫的,白的)

上一篇:课后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关于爱我国防主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