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改实验论文(共8篇)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小学生的年龄小,接受抽象事物的能力差,教学方法的优劣,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很大。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学生,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巩固活动,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延长和巩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也从中感受到了一些“甜头”。
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尤其是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游戏,才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玩,并且组织学生们玩,和学生们一起玩,这样学生们才能玩得有意义。
1.创设情境,在真实生活情景中表演。
在教学对话时,尽量地给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好机会。由于这种对话的内容、形式都十分贴近生活,所以学生乐说、爱说,积极性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对话练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在特定场合与人对话的能力,而且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2.学习单词时,运用多种游戏方式
我们知道,在单词的教学时,很枯燥,这样我就运用了各种游戏方式来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有所得
(1)运用实物,学、做、画
如在教tomato、potato 等这些蔬菜单词时,事先准备一些实物。在课堂上,拿着实物逐一教学生说,并让他们利用橡皮泥涅出蔬菜的模样,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做和说,更快地将词义与读音联系起来。
(2)借助动作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在教学生“windy、rainy、sunny ”等表示天气的这些单词时,我先让学生听我说自编的chant 如:“rainy rainy 下雨的”等,再让学生做动作,边说边做出下雨的动作,加深对单词的理解。“long hair” 用手画出长的头发“short hair ”用手画短的头发,“thin”做一个瘦弱的样子“strong” 伸出手臂做出强壮的样子,并鼓起肌肉,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又如教职业名称单词“doctor”时,做出医生经常做的拿听诊器给病人看病的动作,然后,教师可以跟同学一起做他们经常做的动作说:“Act like a doctor , act like a nurse ”这时师生共同表演,同学们兴趣高涨,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3.给学生设计有节奏的chant
在教学时,我自己设计一些小的chant , 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轻松的节奏中巩固所学句型。例如:在学习食物的单词的时候,尤其是讲“vegetable”这个单词的时候,学生对这个单词读起来较难,于是我就自己编了一个小chant, “Where is Where is Where is the vegetable , Can I have Can I have Can I have some vegetables? Sure , Here you are , Sure , Here you are , Thank you , Thank you , Good bye see you!”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游戏的过程中就把“vegetable”这个单词记下来了。
4.以竞赛、奖励形式,激发兴趣
小学生除了有精神上的鼓励以外,还要有物质上的奖励,把全班分为AB两组,不论是读单词、做游戏、纪律、练习,我都给予评价,表现好的小组用不同的形式奖励,比如给小贴纸奖励,Well done等不同形式,小学生喜说爱动、争强好胜、善模仿,这一心理特点,他们为了小组能得第一名,积极参与在游戏中,与他人合作,敢于发言,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歌中乐,在歌声中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生生性活泼、爱唱爱跳。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每单元都有歌曲,不管是在开始上课,还是在课堂中,我都会穿插歌曲来营造气氛,简短、有趣的歌曲。寓学于乐,会让学生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获得了英语知识与技能,开阔了视野,发展了智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使之发自内心地渴学、乐学,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张兆莹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部署, 从2001年9月开始, 广东省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 2003年9月开始在肇庆市全市推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当前课改形势下, 进一步对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广东省实施以来, 肇庆作为广东省的实验区在语文课程改革方面已经走过十年, 这十年改革究竟有没有成效呢?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 较深入地了解了肇庆市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 调查问卷共回收教师问卷86份, 学生问卷98份, 调查对象涵盖了肇庆市的各个县市和乡镇。从问卷中反映出的肇庆市语文课程改革方方面面的问题,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教师和学生对新语文课程与教材的适应情况
新的语文课程改革在理念、内容、措施和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课程的概念框架, 可以说实现了一种课程发展的“范式革命”。那么, 语文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学生作为学的主体, 对新的课程变革有什么感受呢?他们对新语文课程和语文教材的适应性又如何呢?具体请参见表1和表2:
调查数据显示, 98.8%的语文教师表示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只有1.2%的教师不能适应;有97.6%的语文教师能适应新的语文教材, 只有2.3%的教师不能适应。这种情况说明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基本适应新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方面带来的挑战, 能够按新课标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教学, 适应课程和教材的变化。当然, 绝大部分教师都表示能基本适应, 认为很适应的比例分别只有18.3%和20%, 这说明新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带来的挑战和冲击还是偏大的。
从调查数据来看, 教师认为新教材偏难和难的达到47.1%, 学生认为新教材偏难和难的达到35.7%;教师认为新教材难易适中的只有50.6%, 学生认为新教材难易适中的占62.2%;教师认为新教材容易的只有2.35%, 学生认为新教材容易的只有2%。这组数据说明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挑战比较大。
二、教师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与学的理念、内容与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 衡量课程改革是否真正在实施, 最根本的是要看教室里课堂上所发生的变化, 也就是说, 要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变化, 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和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为了解教师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 笔者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设计了3个项目进行调查, 具体结果见表3和表4: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 “您认为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是否能实现”一题, 62.1%的语文教师认为创造条件可以实现, 31%的语文教师认为受条件限制而暂时不能实现。对于“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等学习方式”, 57.8%的语文教师认为创造条件可以做到, 25.3%的语文教师认为受条件限制而暂时不能做到。对新教材的使用, 语文教师已经突破了原来那种原封不动教教材的做法, 36.5%的语文教师完全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语文教材进行不同程度的调适, 44.7%的语文教师通过创造条件可以做到对语文教材进行调适, 不能调适的只有18.9%。
为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笔者针对较以往新增的“口语交际活动”和“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具体结果见表4: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在“老师是否带你们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一题中, 有59.2%的学生回答老师偶尔进行, 32.7%的学生回答老师从来没有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只有8.2%的学生回答老师经常进行。在“老师带你们上综合实践课吗”一题中, 有41.8%的学生回答老师偶尔进行, 有54.1%的学生回答老师从来没有上过综合实践课, 只有4.1%的学生回答老师经常进行。在“老师使用讨论教学吗”一题中, 有64.3%的学生回答老师偶尔进行, 经常进行讨论教学的有26.5%, 只有9.2%的学生回答老师从来没有进行过讨论教学。有73.5%的学生认为老师重视语文素养的提升, 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 只有26.5%的学生认为老师只讲与考试有关的内容。
教与学的理念、内容与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 衡量课程改革是否真正在实施, 最根本的是要看教室里课堂上所发生的变化, 也就是说, 要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变化。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已经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接轨, 力图摆脱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本知识传授、强调教师主导教学等倾向, “课堂秩序井然”和“教师讲授准确”已经不是语文教师心目中一堂好语文课的主要标准。
这组数据反映出新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 当然, 没有变化的语文教师也不在少数。开放题中, 有学生说“在语文课上老师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老师上课比之前有趣多了。”“语文老师比以往更注重培养语文能力。学生有更多机会动口、动手、动脑。”“改革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兴趣, 增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而不是单单提高应试能力。”“老师更加注重研究性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有利于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为了解语文教师心目中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哪些, 笔者设计了八个选项调查, 回答情况见表6:
在语文教师的心目中, 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依次为:抓住语文教学特点, 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 师生交流充分;学生自主思考, 探究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扎实;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组织合理, 方法灵活多样;课堂秩序井然;教师讲授准确。
从以上语文教师心目中的好课的标准看,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已经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接轨, 力图摆脱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本知识传授、强调教师主导教学等倾向, “课堂秩序井然”和“教师讲授准确”已经不是语文教师心目中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准。
为更进一步了解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真正在转变, 笔者设计了五个项目对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见表7:
调查数据显示,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对待学生的态度确实发生了转变。8.2%的学生回答说老师经常要求他们动手操作或参加实践, 有51%的学生回答说老师偶尔要求他们动手操作或参加实践。77.6%的学生回答说老师经常使用投影、幻灯、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96%的学生回答说老师经常或偶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有75.5%学生回答说老师在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时候经常或偶尔征求过学生的意见, 有99%的学生回答说老师在课堂上能够理解学生的观点。
开放题中, 学生说:“语文课堂上老师注意拓宽我们的思维, 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与口语能力。让我们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 表达自我, 不被条条框框所限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改善交际能力。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学习语文更加轻松, 上课更活跃, 兴趣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能让我们开放自主地学习, 给了我们更多的学习自由和更大的学习空间。我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 也更能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课程改革使得整体对语文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让我更深刻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有效地与该学科联系起来, 更加宽松的课堂环境, 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 让我能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 拓展思维空间。在质的方面提升了我的文学修养。”“现在的语文课发挥了个人的主动创造性。促进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 有利于相互了解。使我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语文, 阅读课外书, 开阔视野。”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的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调查数据显示, 学生喜欢的语文学习方式依次为: (1) 与同学交流讨论, 占49%; (2) 听老师讲课, 占35.7%; (3) 自习和作业, 占10.2%; (4) 自己预习复习, 占9.2%。从语文学习方式看, 与同学讨论交流的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从作业形式方面看, 学生喜欢的语文作业形式依次是: (1) 阅读图书和查阅资料, 占62.2%; (2) 其他, 占16.3%; (3) 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 占12.2%; (4) 社会调查, 占11.2%。很明显, 学生最喜欢的作业形式是阅读图书和查阅资料。可以说,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 学生可以去图书馆阅读图书, 可以上互联网查阅资料、收集信息, 学生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通过简单的训练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而是通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活动获得能力和素质的全方位提高。学生普遍认为新的语文课程改革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收获: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学会了交流和合作, 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更喜欢学习了。“培养了我们全方位的素质, 减轻负担, 激发学习兴趣。”“从应试教育到更注重实践、观察、理解能力。开放思维, 增长见识, 开拓视野。提高了课外阅读能力。能快乐地学习语文。”“积极性提高了, 思维能力更活跃了, 口才有点变好。拓展了阅读范围;更能提高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改革脱离了照本宣科, 盲目追求标准答案, 使得学生们的思想得到自由发展, 不被传统条条框框所约束。对于我个人来说, 课程改革给了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这要求教师有自己的想法, 不要被教材牵着走, 并且也注重培养阅读思考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有很多以前不敢想的想法通过语文课程改革而得以表达。我觉得, 语文课程改革带给我最大的好处便是想我所想, 写我所想, 说我所想, 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 学生可以去图书馆阅读图书, 可以上互联网查阅资料、收集信息, 学生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通过简单的训练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而是通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活动获得能力和素质的全方位提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动态的、发展性评价, 建议打破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 注重质性评价;强调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突出其激励与反馈功能, 以评价促发展, 以评价促改进。
四、教学评价的变化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传统的语文课程评价, 多数为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忽视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重视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忽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重视对既定目标的评价, 忽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动态的、发展性评价, 建议打破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 注重质性评价;强调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突出其激励与反馈功能, 以评价促发展, 以评价促改进。那么, 在肇庆市的语文课程改革中, 教学评价改革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为此, 笔者分别在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中设计了三个选项, 调查结果请见表9和表10:
表9显示, 只有11.9%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和方式完全可以做到;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认为受条件限制暂时还不能做到或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才可以实现。但在对学生语文成绩实际评价时, 有50%的教师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价方式是“平时表现为主, 参考考试成绩”, 这说明虽然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和方式暂时还很难完全实现, 但教师们已经在向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和方式靠拢, 在实际操作中已经逐渐有所变化。表10中针对学生的一题“学校和教师对你们的评价方式是否有改变”, 有69.4%的学生认为有所改变, 这个结果也印证了表9中的结果。
表9和表10都显示, 语文教学评价仍然主要依靠考试这种评价方式, 使用成长记录袋作为评价方式的只有5.1%。也就是说, 语文教学评价仍然注重的是结果性评价, 忽视过程评价, 评价方式还是比较单一, 评价机制没有根本性改变。在开放题中, 很多老师说:“在现实中, 考试成绩仍然是学校的最高目标, 教师仍在为‘分数’而疲于奔命。”有一位老师说:“我个人感受最强的、最矛盾的是关于评价制度。新课标在评价部分所提倡的, 我们在操作时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依然沿袭之前的以书面考核为主的形式。为了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 课堂教学还是放不开、放不下, 可以省略的或不讲的内容, 我们不敢也不舍得不讲。所以, 课标不管怎么改, 评价制度不变或不大变, 我们的课堂无法有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平时的教学中, 感觉不但讲求‘素质教育’了, 还舍不得放弃以前的‘应试’, 反而等于双重任务, 学生、老师更辛苦了。”
五、语文新课程改革遇到的主要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 语文新课程改革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为: (1) 52%的教师认为缺少课程资源; (2) 43.4%的教师认为缺乏指导; (3) 33.7%的教师认为班额过大; (4) 30.1%的教师认为学生基础差; (5) 24.1%的教师认为时间紧、负担重; (6) 18.1%的教师认为缺乏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机制; (7) 7.2%的教师认为新课程过难; (8) 只有1.2%的教师认为领导不支持。在访谈中, 教师也反映了缺少课程资源和缺乏指导以及学生基础差等问题。有老师说:“教材的内容编排有很多不适合农村学校使用。在农村学校, 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到外地打工去了, 学生平时根本不可能接触一些兴趣班之类的学习活动。因为很多条件的限制, 缺乏一些音乐、美术之类的专业教师, 所以很多课程只是蜻蜓点水地教授。比如, 在六年级语文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作文和口语交际, 要求学生写一项自己参与过的艺术活动的学习, 学生因为没有经历过, 根本就无话可说, 无题材可写。类似的教材编排还有很多。”“对于农村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改革, 由于资源缺乏, 贯彻起来难度很大。”
摘要: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学的仍然是以语法、词汇辨析为主的职业高考教材,这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职业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课改后实行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背景;方案;效果
随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世界地球村”等观点的逐渐被认识、同化、接受,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已经正在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目前我们所在的职业学校的就业班的学生学的仍然是以语法、词汇辨析为主而实际应用很少涉及的职业高考教材。这就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职业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课改背景
学校领导通过与老师、学生交谈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现行的英语教材听不懂,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口语会话更是难以开展。而且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对他们进行统一教学。为了能尽快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学到真正实用的技能,我们学校决定让我们教高一的老师实施课程改革,摸索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英语教学方法。
二、了解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困难
⒈ 到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成绩不太好。英语基础差,而在口语方面,由于在初中时缺少训练,对开口讲英语有一种惧怕心理。他们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压制了他们的积极性。
2. 我们学校所在的县城教学条件落后,没有说英语的语言环境。除了课堂45分钟,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对英语学习理解片面。他们认为学好英语,就是考试得高分。殊不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是目的,而不是语言本身。他们往往把英语仅仅当做一门知识在学,到最后还是不会实际运用,因此学到的英语就只能被称为是“哑巴英语”。
三、课改方案
经过我们老师的研究决定课改后实行英语口语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改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 老师和学生建立亲切和谐的关系
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让学生肯讲、想讲、多讲、抢着讲英语,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形成。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用爱去换取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学生情感这个内因,在教师情感这个外因作用下,产生师生情感的“双向反馈”,借助情感这个媒介,达到外语教学的最佳境界。例如,我和学生经常进行谈心和交流,因此学生跟我的感情很好,在上英语课时也就特别活泼,特别积极,教学效果很好。
2. 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
英语的内容本身比较枯燥,不易迅速掌握,而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体现出来的。在课堂上要精心组织好教学材料,不断引入新奇的背景,创造多种情景,让学生能听、能看、能触摸,完全置身于外语的环境中。这样把学习乐趣放在第一位,寓教于乐,才能充分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下多开口练。所以应尽可能地借助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等教学媒体降低学生理解语言材料的难度,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创造模拟出生活的语言情景,带着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语境中大胆练说,避免机械操练给学生的心理压力。
3. 课内课外多为学生创设机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1) 课前三分钟演讲
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由谈,可以是单独用英语讲一段话,如每日见闻、谈所熟悉的人、爱好、景色等。一般应先安排口语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个榜样。对于稍差的学生,则在课前就把任务布置好,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从而使之能在课堂上表现得也很出色。目的是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感到自己正在不断进步,有所收获。学生有了“成就感”,就会逐渐消除畏难情绪,让他们从课堂教学的“观众”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2) 小组合作学习
在合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的基础上,四人为一组,其中设一位组长,可轮流。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都会被详细的记录下来,由组长进行汇报总结,并会有一定的评价。这样由于学生的好胜心和荣誉感,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会自发地积极地去完成。学习小组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使他们由原来的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参与者,并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进行学习,最终愉快的收获。小组合作也使一些内向的同学有了更多锻炼的机会,通过在小组中的发言锻炼,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定能有勇气从小课堂走入大课堂。另外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他们对事物逐渐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和观点,小组合作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空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教材中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甚至进行辩论。在讨论过程中,先给出一个话题,然后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判断、推理以及连贯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3) 坚持进行口语测试
口语测试是保障口语教学的一个有效措施。它能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口语测试分为平时自测和考试测评。平时自测由各组的组长定期举行,并且我们坚持在期中、期末考试中进行英语口语测试,对每位学生都进行英语口试,并将口试分数按一定比例计入学生期末英语学科成绩的总分中。经过这样一改,学生的口语水平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那些原先不愿、不敢说英语的学生,在课堂上也乐于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紧承时代脉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工作,在紧张而有序中推进了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现将我校语文学科的课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让理念先行
正像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那样,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对于所有人,尤其是参加科学研究实验的教师,学习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只有学习,才能转变固有的陈旧观念,而观念恰恰决定教师的行为。所以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实”抓校外培训
每学年,我校都组织教师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新课程教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为了适应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地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外出学习,大大开阔了课改人员的视野。走出去,取他山之石;引进来,为我所用。同时对外派学习人员加强组织规范管理,要求写好学习笔记,回来后,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心得,并上引路课,疏导示范,以点带面,对课改工作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二)“常”抓校本培训
在抓好区集体培训的基础上,我校还十分重视运用区域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新理念。
1、理清教材,集体备课。每学期,我们都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和研究语文学科的新编教材,了解新教材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及方向的新特点,逐步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使教师能基本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为帮助教师更好的理清新教材的编写体系、编写特点,我们还成立语文学科集体备课中心组,每月集中备课一次。备课强调对教材的研究,重学法的指导,教法的改革创新与反思,关注如何凭借教材来落实新课程理念。
2、加强学习,展开研讨。
我校征订了大量的教育杂志供教师阅读,选编优秀教案、论文印发给教师,鼓励教师阅读教育名著,撰写心得体会。还购买了许多特级教师、名教师的课堂实录,在教研活动时播放,让教师在具体的课例中感悟新课程理念,归纳出新的教育教学规律。三年来,我校就有十多篇教学论文在市、区中获奖或发表。
在2006年,我校以教育局举行的“新课标知识竞赛”为契机,在学校中开展了全员学习活动,从而掀起了一股学习《新课标》的热潮。教师们能在课余时间自觉阅读有关书籍与资料,并围绕着新课程的有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学习,教师们在一定的程度上领悟了这次课改的精神,并努力尝试把这种精神与教改理念融会于教学实践之中。在这次比赛中,我校获集体三等奖,有三位老师分别获二、三等奖。
为使学习活动开展得更加深入,我校还举行了主题为“新课改下 的作文教学”的研讨会。研讨会上,老师们各抒己见,或围绕着本学期举行的作文公开课的情况来谈感受,或围绕现阶段的一些新课改中的热点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结合自己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说出自己的困惑。在交流中,教师们的教学方向更明确了。
二、研究以课堂为营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研究要紧紧抓住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三大要素。以教的方式转变为突破口,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立足课堂,努力实践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关键在课堂教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必须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我们以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确定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向,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学科为单位,从抓课堂入手,在开放教学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课前阅读、伙伴互助、自主查找、自主探究等注重体验的多样性教学,让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超越自我。
我们实施“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建立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享课程资源,并根据班级实际和个人的优势 进行适当的加减,在实际教学中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特别重视教学研究活动,课前要求集体备课,商讨如何在老教材的使用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乐于探究,善于探究。并利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的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执教教师说课,其他教师主评或参评,对照新课程要求的理念去审视,去反思。提倡集体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促进共同提高。从我校教师所上的研究课看出,教师们通过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课堂设计、说课、评课等都能用新思想、新理念来指导,尤其是课堂教学行为有了较大的转变: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改变:孩子们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他们可以离座自由交流,尽情的表演,游戏中学知识,玩中悟道理。那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人留连忘返。的确,新课程改革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自由地展示自我的空间,也给实验教师提供了创造的机会。经过多次的“练兵”,教师们的基本功更加扎实了,在城区举行的“口语交际”教学优质课比赛中,我校的唐燕媚老师获得二等奖。
(二)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由“教书匠”形象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它要求教师要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社会上发生的与教育有关的事情保持专业的敏感性。有意识地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 题,使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我们坚持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做好专题试验工作。教师们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弊端问题,结合校主课题,以课改的新理念开展专题研究。广大教师在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解剖问题、统计分析中掌握教学规律,熟练教学技能,修炼教学涵养,从而掌握课程改革的主动权。
教育科研引领着我们步入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发展新课程,指导和推动着我们的课程改革。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呼唤教育科研,但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沃土才能枝繁叶茂。为此,我们积极倡导“让科研亲近教学”的理念,引导教师在课题选定上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和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普遍问题来选题立项,不做脱离实际的空洞研究。2004年,我校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研究》在市级立项。在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们通力合作,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顺利铺开。课题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我校语文教改的深化,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三、探索为评价导航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评价由于目标的单
一、方式的唯权、手段的专制,已成为束缚时代教育发展必须与时俱进的瓶颈。语文学习评价要革除弊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对基础教育的呼唤。我校的课题实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研究”正是基于这种现实背景中正式 提出的,其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等四个方面的学习能力评价。
(一)学生学习综合成绩评价
在课改实践中,我校根据本校特点制定相关的评价草案,供一线实验教师参考使用。草案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为原则,内容涉及到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课外阅读等方方面面。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评定不仅仅停留在一张书面的试卷上,而且还关注到背诵、交际、语文实践能力等方面。评价新方案的落实,推动了课改的深入,激发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学生,用期待的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情趣,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生命的活力。课堂评价的重点要由“传统”走向“开放”,要关注学生善不善提问,会不会合作,敢不敢展示,能不能探究,会不会搜集处理信息。课堂评价的过程,要由“注重结果”走向“注重过程”,在关注学生朗读、思维、合作、表演结果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参与意识、参与热情,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表达过程、情态流露过程。课堂评价的标准要由“班级参照”走向“自我参照”。课堂评价的主体,要由“单向”走向“多向”,课堂评价不光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在反思式的 自我评价中,总结成果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随时进行拾遗补缺,长善救失,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步骤。让学生在交流式的互评中学会聆听、理解、赞赏、争辩和互助,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三)档案袋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为此,我们采取了学生成长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的语文学习成长袋,成为他们语文学习成长足迹的留影。这里既有过程的记载,也有学习策略选择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凝聚。“让行动说话,让过程展现”,成了学生语文学习之旅的共识。成长袋内容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记载,阅读、习作情况记载,综合学习活动情况记载及家教联系卡等。成长袋定期向学生通报,使他们真切感受到语文学习过程的快乐和语文素养提高的直观可感,从而更加看重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不断校正自己的语文学习策略,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
西华县实验小学的课程改革开始于2011年9月,当年我们组织一支30多人的考察学习队伍,到焦作永威学校进行了两天的观摩学习,回来之后,结合我们的实际,就“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进行了探索实践,一年多的试验之后,感觉这种办法与我们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难操作之处,今年9月底,我们又到湖北襄阳市、武汉市进行了三天的学习考察,感觉樊城区的“三究四学”更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
学习回来之后,我们组织领导班子反复学习、讨论,观看他们的经验介绍、上课录像,结合我们自身情况,反复讨论、琢磨修改,提出了我校的“四步三学一达标”课改模式,规范了“上课常规模式”,研究制订了《课改实施方案》、《小组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课堂评价办法》等。
接着学校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动员全体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投身课改之中,学校制订了一系列课改措施:
1、多次召开动员会后,号召全体老师转变观念。为了促使老师转变观念,抛弃使用了几十年的陈旧教学方法,学校多次召开会议,学习研讨,进行老师角色再认识,教师就是要由“二传手”变为“一传”,由“演员”变为“导演”,让学习主要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之中,老师做好学习的发动者,与同学共同发展。为此,我们给老师提出明确要求,必须做到“五个一”: 构建一个组织,建小组,结学习对子 明确一个任务,学会不会的 编制一个导学案,学习线路图 设计一个流程,自学展示,检测反馈 给予一个方法,自学对学评学
这“五个一”给老师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做法,上课依据,要求人人试验,摸索前进,课改就是改人,改人就是改人心。
2、确定了课改实施范围,经学校研究,课改工作年前先在三四五年级开展试点,通过试点、改进、总结、完善,年后在全校推行,三四五年级又先行由语、数、英进行试验。
3、强化集体备课,集中集体智慧,学校确定了各级各组集体备课时间,由包级领导,教研组长具体负责,落实每周一个下午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由组长具体分配任务,提出要求,大家共同讨论研讨,然后每人分任务写出导学案,统一印刷,上课任课老师再根据班级实际使用导学案,落实二次备课。
4、落实每周每天的公开课。学校每天上午第二节为课改公开课,校领导及全校没课的老师可参与听课,听课之后,同级段老师参与评课,评课要求人人发言,少讲优点,多指不足,最后由参与评课的教务处领导、业务副校长点评,并由教导处人员对评课情况做好详细记录。
5、落实课堂监控情况。
为防止老师有应付现象,不按学校规定的模式上课,学校由政教处人员专人负责学校监控,察看老师上课情况,并落实推门听课,由校长、副校长带头,每天推门听课,不通知,到哪班听哪班,主要是看上课老师落实课改模式情况。
6、加强校园及班级文化建设
学校投入大力气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在显眼处挂标语,宣传牌,制作了宣传栏,更新了内容,配合推动课改工作,班级内班组文化建设也已展开,学生画展、手工制作五彩斑斓,教室内统一悬挂了课改宣传标语,学校的课改氛围浓厚了。
存在问题:
通过两个月的试验,课改观念已深入人心,老师基本已能按学校提出的模式上课,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但是,也反映出不少的问题:
1、班级人员多,小组人多,讨论时很难一个小组聚一起,只能是就近的几个同学讨论。
2、个别老师不自觉地还是想讲,控制不了自己,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由于人员多,处处显得拥挤,班级文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班组文化显得很薄弱。
(2010年5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创新和发展的观念统领课改实验全过程,以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为基本要求,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导向,彻底
改变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
水平和教学素养,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领导
成立黄冈实验中学课改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蔡金奇
副组长:华劲方、高爱民、陈云飞、任堂凯
成员:各班班主任和各科教研组长
三、基本目标:
1、总体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人
为本,和谐发展,以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为终极目标。
2、教师目标:创新思维,勇于开拓,扩展视野,学会
反思,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3、学生目标: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发挥特长,提高
素质,做课堂的主人,做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
4、课程目标:以课堂和教材为主要载体,以现代信息
技术和社会实践为教学舞台,探索、改进并达成多元、自主的学习方式。
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
四、课改原则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2、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3、建立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科学的机制评价教师的努力,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的成长。
五、教学管理
1、建立以校长为主管,以教导处、政教处和班主任为
主导,以教研组、教师和学生为主流,以团队、工会、后勤
为支援的树形教学管理机构。
2、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操作易行、富有特色、理念
创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后勤、食堂、寝室、卫生等生活
管理。
3、建立班主任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组管理模式,让学生做管理的主人。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修建校园文化
长廊、英语展示台、才艺展示台等,定期举办运动会、艺术
节、语文节等,评选学生才艺明星等活动。
六、教学模式
1、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颠覆教师的课堂权威和霸主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有权选择自
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自由争
论取代机械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体验学习的快乐。
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学生的兴趣并设法满足
他,发现学生的特长并积极引导他,发现学生的潜能并努力
培养他,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善意引导他。因人施教,启迪智
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精英培育到有教无类,由填
鸭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方式主
动学习。
3.认真研究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明确教
学的几个环节,做到设计科学,预习到位,目标明确,展示
充分,反馈及时,总结有效。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
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教师指导有方。
4、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强化学生自觉
学习的内驱力,促成学生在课堂上的三动:动脑、动口、动
手,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特质和技能。让那些
有异常厌学情绪的学生都能主动自觉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
中去,并且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为他们一生的成功奠
定基础。
5、掌握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①定向示标;②自主学习;③合作探究;④自我展示;⑤教师点拨;⑥巩固达标。
6、牢记教师的六项任务:设计、提问、点评、纠偏、总结、释难。
7、严格课堂教学的时间要求:5+30+10,即教师的导引、提问5分钟左右,学生的自学、讨论、展示、交流等30分
钟左右,教师的讲解、点评、释疑、总结时间一般掌握在10
分钟左右。
8、教师的备课要认真、深入,不拘泥于教材的局限,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做好教案或导学案,充分运用好预习环节,相信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大胆
展示自我,树立信心。
七、课堂模式的操作流程
1、班级: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每个班
级班额为40人左右,班长由各组推荐,轮流担任;各班学
生自己设计班旗班徽,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确定班级学习目
标和规划,制定各项评比措施。
2、小组:每个班级编排5—6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
组6-8人,小组成员每个学期相对固定;学习小组由班主任
牵头,课任教师、学生参与意见进行分组,小组成员由不同
学习能力层次、性别的学生搭配组成,组内结成互教互学对
子,形成合作学习的互补性;每个学习小组设行政组长1名,各学科组长1名,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小组成员推选具有组
织能力、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各组成员商讨自取一个雅号
为组名,建设自己的学习文化园地,每个小组至少有一块学习展示板;各小组的课桌可自由组合摆放,有利于讨论交流。
3、学习:自主学习,自我约束;互动合作,主动交流;
气氛活跃,充满激情;教师指导,学生答辩;及时应变,随
时反馈;当堂验收,当天解决。
八、课堂操作的基本要求:
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
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
4、实现“三会”——会学、会说、会用。
5、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九、课堂评价的基本要求:
1、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
2、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
为主;
3、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
4、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
学习状态为主;
5、由评教师的单方提问答疑为主,变为评师生的交流
互动为主;
6、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
记等练习为主;
7、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培
养为主。
十、课改实验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4--8月)
1、宣传动员:召开全校课改动员会,统一思想,达成共
识,要在全校上下形成这样一种理念:一切围绕课改,一切
服从课改,一切服务课改。
2、组织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包括到外地参观学习等。
3、配置、完善课改需要的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建设多媒体教室,启用实验室,开放图书室,积极筹建体育活动室、音乐舞蹈室、美术手工室等。
4、制定、修订与课改相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
5、各科教研组研讨制定课改方案、计划和具体内容。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5月)
1、2011—2012学开学前,各学科教师协作,集体备课,研讨教学计划和教学导学案,至少预定一周的课时。
2、给学生下发征求意见卡,了解学生对课改的意见、愿望和对教学工作的建议、对教师的评价等,及时调整课改实施方案,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3、组织听课评课,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4、学期末,开设教师论坛,让广大教师畅所欲言,促
进教师为追求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提升业务水平。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探讨,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校课改向纵深发展。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
一、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学观念
学校教育单纯追求知识的传递, 教师把知识输人到学生的头脑中, 以便获得高效的产品.学生被看作是需要被加工成标准化产品的原材料, 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是不断的接受、记忆、重复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即是灌输和训练的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出现了我讲, 你听;我问, 你答;我写, 你抄;我给, 你收的局面.教师和学生陷人了被知识奴役的处境, 结果是学生记住了一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 却丧失了鉴赏知识、发现知识的信心、勇气和资格.
20世纪末随着建构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的兴起, 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原则.学习作为建构新知识的方法, 一方面应成为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过程, 另一方面还应超越原有的个人化行为, 成为群体合作行动, 成为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发展的契机.在上述历史背景下,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要及时转变观念和角色, 改进教学方式.不能再让物理实验成为教师表演的工具, 让学生成为实验的旁观者.教师应多给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机会.在课堂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 分析讨论并形成总结报告.遇到问题时, 教师也不要大包大揽, 帮助操作, 而是要组织讨论, 分析原因, 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二、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
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 而不是作为产品的人, 是富有创造性的生活, 而不只是物质生产生活”.因此, 物理实验教学不应是教条的、死板的、严肃的演示和模仿的过程.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探索正在经历的一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用自己的眼睛看, 用自己的耳朵听, 用自己的嘴巴说话, 用自己的手去操作.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使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 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 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会不断的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并非要紧跟教材, 一步一步严密的演示每一个教学实验.过于单一、机械的实验演示, 教室仍然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 学生仍然是寂寞的观众.长此以往, 必然导致学生兴趣索然.物理实验教学不应是封闭的系统, 不应拘泥于预先设计的目标和不变的模式.比如, 部分演示实验可以改成学生预习, 然后由学生上台演示.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部分实验进行改进, 不一定要照搬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鼓励学生的参与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科学能力
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知识, 即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陌生的新情况下运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因此,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我们应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利用学生身边的各种问题设计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生产、生活中的用具代替实验器材做实验.如测量苹果密度, 自制密度计, 安装楼梯电灯开关,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等.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如油膜对光的反射.在实验中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作出猜想和假设, 并设计探究方案.让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总之,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 学生成了罐装知识的容器, 而不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主体.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 作为物理老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 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J].教育研究, 2002 (4) .
【关键词】班加罗尔实验 我国高中英语课改 引导与启示
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高校的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界的热门话题,但任务型语言教学由于是因国外引进,在中国推行有点儿水土不服,与我国当前的教学背景发生了一些冲突。有诸多因素会阻碍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推广与实行,比如学校教学资源的限制、高考的巨大压力加上老师本身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水平不高等等。因此我们只有打破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创建新型的教育模式,才能让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完美推行。下面通过联系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班加罗尔实验原则、背景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整理出此实验我国高中英语课改的引导与启示。
一、班加罗尔实验的具体内容和特征
在国内,很多研究者在讨论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时候,都会提到Prabhu主持的班加罗尔实验(Bangalo re Project),在《第二语言教育》这一书中,Prabhu阐述了他对班加罗尔实验的介绍和总结,内容包含了Prabhu对把任务作为形式的交际英语教学的目标、理念、大纲和教材、教学策略等方面的阐述。这些资料探讨了班加罗尔实验对我国高中英语课改的引导与启示。
班加罗尔实验主要采用各种智力游戏和完成故事和模仿的方式来实行第一学年的教学。但因为学生与老师的期望存在差异、不同课文的教学模式、活动存在难度,所以第一学年的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于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学校实验组进行师生协商和对失败的反思后,决定使用“任务”的方式,即“学生用思维处理所给信息后得出结果,老师对该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时候实施教学,每堂课时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前任务”、“任务”与“结果”。其中“前任务”是指在老师的掌控和指导下,全班活动;“任务”是指需要老师在特定处给予帮助由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的活动;“结果”是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书面评价。评价不重语言,而重内容,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快速进步,也能给老师对下一步课程设计的优化提供方向和依据。
二、班加罗尔实验对我国高中英语课改的引导与启示
笔者通过联系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班加罗尔实验原则、背景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整理出此实验对我国高中英语课改的三点启示:即在进行任务的设计时,要贴近生活;任务的过程防止复杂化,应该简单容易操作;科学合理的利用开发非物质教学资源。
1.贴近生活。班加罗尔实验着重说明了任务的活动应该贴近学生学校里外的真实的生活情况,强调了应用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可以通过缩短信息的差距来慢慢实现真实语言讲学的目标。所以,老师可根据所教的内容,尽量运用信息差距来对各类活动进行设计。这些活动可以真实,也能相对真实或者模拟真实。只是不要照搬照抄不符合我国教学实际情况的国外例子,就能够在很大意义上进行成功的“任务型教学”。
2.任务的过程防止复杂化。在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过程应该防止过于复杂化,可以采用简单容易操作的方式确保学生能通过,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使其在学习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同时,慢慢培养出运用英语交流的实际能力。
3.科学合理的利用开发非物质教学资源。第一,可以根据班级中各个学生的兴趣和英语语言水平的不同,合理的设计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可以按班级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他们间的同学关系来进行班级分组或排座,方便保持课堂氛围的融洽和谐;第三,科学合理的改进评价的方式,设定一个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评价标准;第四,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与同事相互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英语教育在对待班加罗尔实验的实践上,应该注意,不能完全的照搬照抄,因为世上没有一种药能包治百病,所以我们应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良和升华,使其能更好的促使我国英语教育实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世寅.论班加罗尔实验对我国高中英语课改的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2):1138-1142.2134.
[2]王克凤.由班加罗尔实验,看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J].教育界,2014,12(26):1136-1136.2154.
【小学英语课改实验论文】推荐阅读:
新课改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10-26
小学英语课题实验小结06-20
小学英语教改实验报告07-22
宿城区实验小学英语组工作计划09-09
实验小学2013教学论文格式规范07-27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1-02
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论文09-06
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05-31
高中英语课改新理念10-10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合集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