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1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分析
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新课程标准》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课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领和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但综观目前作业现状:传统作业的种种缺陷仍然有目共睹。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对大量课前内外的作业进行调查、反思、分析、归类和思考,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弊端:
作业设计 现 状 弊 端
形式上 1.单一性,为应付考试而训练;
2.要求单独完成,强调独立思考,缺少合作性;
3.作业由教师或教材提供,缺乏自主性。
内容上 1.机械重复地抄写生字、语语等;
2.课后练习,配套习题一律写在作业本上。
方式上 1.面对不同学生实行无差异的作业设计。
2.排斥学科以外的作业,人为地造成学科间的隔阂。
答案上 作业答案绝对化,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评价上 作业评价片面性、单调化。
目标上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虽然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课题在对目前作业的设计进行调查之后,吸取国内外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精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形成合理的作业机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前研究的目的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三)研究基础
1.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处处留心教学中的点滴经验,在切实了解初中语文作业现状,掌握一定的小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实践与理论水平,善于反思,潜心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教研能力。
2.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充足,教师精力均有保证。
3.本人所在的学校为株洲市田心中学,教学设施完备,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软硬件。
4.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重要的契机。学校、家庭、社会已为优化作业
设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将为此创造更佳的条件。
二、课题研究过程
(一)课题研究步骤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我们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09年9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2、成立课题专家指导小组、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3、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师资队伍培训,开展初中阶段语文作业的现状的调查活动。成立学生个性化作业兴趣研讨小组,成立对比研究小组。
4、确立个性化作业的实验方案及对比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12月)
1、加强课题研究的意义的宣传,争取得到学生和家长、年级师生的大力支持,让个性化作业的特色和实效深入人心,受到欢迎。
2、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个性化作业的研究,学生兴趣小组,家校联系小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对过有效性的信息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和成果。
3、个性化作业研究的具体试验操作程序是:
(1)通过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自主选择作业,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不同程度地开发了学生地潜能。
(2)通过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展示。
(3)通过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内容,能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集中专制走向自由民主,从统一走向多元,作业的评改将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在完成不同类型的作业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并在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通过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个性化作业的评价,在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思想下,以学生本位和发展思想为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打破统一标准,改变拔尖要求,实现每一个学生真正健康快乐的成才。
(三)总结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定期举办阶段性优秀课题研究成果评选活动,阶段性成果将作为课题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根据实施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教学论文等。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实际情况出发,与研究人员合作,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2.综合调查法:深入实际,调查了解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案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进一步调整研究方案。
4.比较法和观察法:通过对传统作业形式与新的具有个性化的作业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及完成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对学生作业设计方案不断调整,以最优化的作业形式呈现给学生。
三、研究成果
(一)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1.兴趣是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中发现只有学生对所布置的作业感兴趣,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灵活多样,多增加语文实践性作业。
2.作业的设计是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关键
(1)作业内容突出趣味性
课题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达作业内容的趣味性。
①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在实验初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即设计绘画代作业。
②在课堂教学中,给枯燥的作业设计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形式的作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寻求家长的配合,检察督促。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在课外玩。
(2)作业要求突出层次性
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也应该针对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①作业量的分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同层次的发展,教师布置作业的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节。在实验中,我们对于那些学习态度认真、能力强的学生,基础性的作业可以减少,对于那些学习懒散、态度不认真、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就适当增加作业量,并加大对这些学生的检查力度。
②作业难度的分层。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我们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创造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
(3)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实践性作业。
①布置与学生所学有关联的作业,让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将教材与各种补充阅读配合起来,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即学中求广型作业设计。
②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灵活而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触类旁通地解决相关作业。即学后迁移式作业设计。
③在解决学生的疑问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意志。即学后设疑式作业设计。
(4)作业设计加强综合性
①加强作业设计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如教《傅雷家书》布置学生给父亲说一段话心理话等作业。
②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提倡合作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更出色地完成作业。
(二)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一方面作为一种情感的激励工具,它的交互性和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诱发学生奋发进取,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超文本、重基础的特性,创设启迪思维的各种情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作业内容,满足个人需要,也可以依据能力和水平自定学习速度,满足个人的发展。
事实证明,虽然实验的时间不长,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差距在语文阅读能力、阅读理
解上及写作方面已经有所反映。
(三)培养和锻炼了教师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在实验中通过理论学习,作业形式的探讨,优秀作业展、交流设计方案、集中座谈和分别访谈等多个层面和多种形式的学习,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基本掌握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法与课堂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通过研究力求让作业设计突出个性化,适合不同学生的口味,使学生们愿意做、乐于做,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三、结论与反思
(一)此课题的研究表明,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使学生有主动完成作业的愿望,作业完成效率高。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特别是对于成绩落后生。
2.作业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中主动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
3.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4.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量身定做的,因此,适合每个学生。
(二)我们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1.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都个别对待,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的作业。
2.学无止境,关于个性化作业设计方面的理论,本人还需进一步加强。
批改作业是老师每天跟学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 也是学生对我们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反馈, 因此我们应尽力在批改作业中发挥最大的优势。在教学中, 改变传统的批改作业方式, 力争对学生进行面批, 这不仅可以传递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意见, 而且能沟通师生间的感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以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物理作业面批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世界----一个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 教师应该亲近学生、走近学生。其中, 教师在作业面批的过程中, 会收获其他批改所无法替代的特殊效果, 能够走进学生的心里, 触摸富有童真、充满好奇和探究的稚嫩心灵。作业的面批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伸, 也是教师辅导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手段, 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存在的必要性:首先, 作业面批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其次, 作业面批能融洽师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与教师之间总是有一定的距离, 当面批改, 学生会感到教师和蔼可亲, 没什么可怕的, 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又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再次, 作业面批可以有效的弥补课堂中实验的可视性不足的问题。
二、物理作业面批的操作策略
物理作业的面批要还要讲究一定的策略:
开展面批, 一要注意面批对象的选择。
因为面批是加强个别辅导的有效方法, 是进行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它不仅注重作业的结果, 更注重思维的过程。面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一个获得及时辅导的好机会。因此, 面批的首选对象为学有困难学生;其次为作业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若时间允许可选择自己所教的全体学生。
开展面批, 二要注意面批方法的灵活。
在面批时, 要因人而异, 对症下药。有的学生学习有困难, 难在哪儿?什么地方没有搞懂?要努力使学习困难学生对作业产生一种“我也行”、“我也能做对”的情感体验, 从而乐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成功。这样学生会很愉快、很乐意地接受教师的帮助, 会从内心深处感激教师。
开展面批, 三要注意面批时间的把握。
面批作业, 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上的把握。作业外乎有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 对于课堂作业, 主要采取两种方式, 随堂作业当堂有选择性地面批。如一节课中, 教师一般会设计几个5分钟左右的练习。学生在练习时, 教师除了巡视指导外, 教师就可以对已提前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面批。二是课间批改, 即在课间休息时教师在教室里当着学生的面批改作业。
开展面批, 四要注意作业布置的质量。
我认为留作业一是要有选择性, 留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 而且是本节课的教学中容易出错的内容, 这样, 作业基本上都能当堂完成, 学生的负担减轻了, 学困生的自信心增强了。二是留的作业要有综合性, 这样既省时间, 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给面批留有充分的时间。
三、物理作业面批的收获
个人课题“初中物理作业面批的实践与研究”经历一年时间的摸索与研究, 我也经历了很多思考与顿悟。
教师为什么要面批?它到底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呢?
对于作业面批, 以往的人们多从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的针对性等角度加以肯定。我觉得, 面批的价值不仅在此, 面批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教育意义。
第一, 就知识与技能而言, 作业面批有利于掌握情况, 弥补疏漏。通过面批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学情,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样, 学生在与教师交流后可以发现知识的疏漏之处。师生也可能在面批中相互启发, 获得灵感。面批时, 学生得到的是教师个性化辅导, 而且这种辅导也住往是最切合学生需求的, 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第二, 就过程与方法而言, 作业面批有利于了解思维, 强化过程。说起面批, 物理学科的教学追求结果, 更重过程。结果, 教师可从作业的答案上轻松获取, 可难以寻觅的是学生思维过程。有时答案正确, 可找学生一问, 发现他逻辑推理混乱, 是侥幸取胜;有时答案出错, 了解下来学生解题思路流畅, 但粗心失误。不同情况, 不同对待, 这时教师应要求侥幸取胜的学生理清思路, 重新寻找正解;帮助粗心失误的学生重拾信心, 分析粗心的缘由。
第三, 就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 作业面批有利于沟通情感, 增强自信。回想自己的求学时代, 感到最幸福的事是能够经常得到教师的耳提面命。通过面批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的视野中有自己, 教师在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我想, 面批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参考文献
[1]丁永章.作业面批成就每一个学生, 《上海教育》, 2007, 19
[2]姚继高.也谈“作业面批”的尝试和感受, 教学与管理, 1998, 04
胜利第五十五中2009级语文组
胜利第五十五中 “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研究”课题组成立于2009年9月,2012年初被确立为中课题。课题确立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深化,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已经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把我们的课题实验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阅读教学的现状呼唤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世界。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阅读教学摆脱传统教学的模式已经成为迫切需求,但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依然存在,由此而形成的思维惰性严重影响并阻碍了学生健康思维的发展,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把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出来,贯彻到当前的语文新课程中,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好想阅读,深入阅读,从而实现阅读的高效和阅读教学的超越。
(2)阅读教学的现状呼唤教师关注阅读的研究。
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依赖于教师的教,形成惰性,只是一个方面,我们不可忽视另一个现状,那就是教师的教也缺乏理性。首先,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自己对文本的个性解读,教学时严重依赖教学参考资料提供的固有信息,一篇课文教了多少遍,每一次教学的知识点却一成不变,改变的只是一届又一届学生的面孔,把生动的课文教成了一潭死水,泯灭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其次,教师缺乏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很多时候,别人的东西不假思索地拿来为我所用,学得很辛苦,却因智慧、情感、学养、个性等知识因素的左右而学不到真正的精髓,并因此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泯灭了自己的个性,课堂上便缺少了因个性而闪现的灵光,也因此缺少了精彩。其三,教师对学生怎么样读才能读懂也模糊,没有采取清晰明了的措施,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基于以上的背景,我们课题组拟定了““培养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 ”这一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解决阅读教学中长期“高耗低效”问题,真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2)解决阅读教学中学生惰性和过分依赖的问题,实现学生对文本意旨、价值的自我发现和对文本意蕴的独特体验,使之在积极主动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兴趣。
(3)加强阅读引导,实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双效合一,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4、期待达到的效应:
(1)打造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实现师生在阅读教学中都有进步,提升。
(2)以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实现作文成绩的突破。
(3)在“阅读习惯”的研究过程中,提升课题组成员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学术研究的能力,使之成为东明县第二初中语文教学的骨干力量。(4)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形成“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基本教学模式,为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5)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使学生产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习惯,使读书成为学生酷爱的生活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1.理论研讨法。博览教育专著、教研书刊、网络资源,广泛收集相关文献,学习其理论精髓,通过研讨把握其理论脉络,为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专家引领法。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听课调研等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积极参加与课题有关的活动,聆听专家指点。
3.个案分析法。开展研讨展示活动,针对典型个案,共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避免走弯路。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中边实验边归纳,搜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用以进一步指导实践,促使研究步步趋向完善。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准备启动阶段:
(1)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研究思路。
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论证报告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的讨论,从而明确课题的界定与研究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由此共同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拟定了《“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习惯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公约》,课题组成员分别签名,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正常、有序的展开。(2)小组成员多次召开理论学习研讨会,总结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深刻认识实施新理念的重要性。同时,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是新课标中有关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特别邀请知名教师阐述对“阅读教学”的理解,邀请教研室老师给予理论层面的指导,小组成员多方收集、整理教育教学专著以及书刊杂志中相关理论,每个人以论文形式写出了理论学习总结。通过这些活动彻底剔除了陈旧的传统观念和不当的教学措施,使课题研究具有了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具体实践阶段
1、结合学校教研教改要求,根据我们课题组的具体特点,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都把本课题列入学期教研专题计划,并在每个期中、期末写出书面总结,为下一学期课题继续实施提供经验与反思。
2、课题组成员把每学期的示范课和公开课都设定为以“阅读习惯”为主题背景的课堂教学展示,并在研讨之后写出教学反思。
3、把教研活动作为研讨平台和阵地,积极撰写文章,展开讨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论坛活动。
4、课题组多次邀请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亲临学校指导,深入班级听课、参与座谈研讨,帮助解决课题进程中的困惑,为下一步研究提出要求,指明方向。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
(一)、初步形成了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原则
1、体现以人为本:近年来大家都在呼唤以人为本,语文教育界也不例外。以人为本,具体到学生就应该是以学生的权利为本。在学生诸多权利当中,最基本的权利则是发展权。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无论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语文素养的形成,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对于阅读教学来说,一切活动的设计、实施都应该基于有利于学生发展这一根本宗旨,否则,不仅没有任何意义,相反,还剥夺了学生发展的权利。阅读教学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表现权,以致力于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以人为本,应该成为我们培养阅读习惯的基本指导思想。我们就是想培养出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好读书,多读书,成为博学多知之人。
2、尊重原初体验: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阅读中的感知和体验,指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知、体验和理解”。而在学生的感受、体验中,更宝贵、更能体现出学生思维个性的是学生阅读的原初体验。我们认为,从学生阅读原初体验出发,是激发并保持浓厚阅读兴趣的基本要求。从学生原初体验出发而培养阅读习惯思想,是贯串于整个课题研究之中的,课题研究本身就要立足于对学生原初阅读体验的尊重情感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教学从学生原初体验出发,不是一种被动的等待和接受,不是一种简单的认同,而是一个主动引发的过程,并且对学生原初体验的引导,要做到不着痕迹,要“引而弗牵”,否则,采取强势引导,就失去了“原初”的真味。同时,在阅读习惯培养的初始阶段,尊重学生阅读原初体验较为容易,一旦进入深度阅读阶段,我们往往会置学生原初体验于不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带着探究一个个问题,完成一个个任务。事实上,科研过程中所有环节都必须从学生原初体验,否则就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就会犯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就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鼓励放飞思想:时代要求我们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关键。同样,在阅读习惯的培养中,文字总能提供比形象更多的意蕴,在进行艺术形象分析时,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再想象再创作的空间,努力启发,精心点拨,巧妙引导,放手让学生讨论争鸣。应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见仁见智,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创设主体化、多边化、生活化的自由空间,设计开放而富有弹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尽力张扬自己的个性,使阅读充满智慧灵气而魅力四射。个性和创造总是相伴而生的,学习个性得到张扬的时候,创新潜能自然能开发出来。
4、关注涵泳体察:个性化阅读教学绝不能把“个性”与“阅读”割裂开来。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个性:热衷于文本解读花样翻新,钟情于多媒体声像的异彩纷呈,小组合作形式上殚精竭虑„„这些所谓个性化阅读,容不得学生的目光的片刻停留,让思绪舒展开来,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对文本的解读只能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甚惑不解,于是,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大多为肤浅的应景式对答,很难碰撞出个性的思想的火花,使阅读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我们体会的个性化阅读应该是一个涵濡浸润的读书过程,这应该是个性化阅读的基本样式,它是摒弃了一切外在浮华形式的本真阅读。个性化阅读需要一种平静从容的阅读心态,让学生倾听文本声音,在语言的丛林里散步,或驻足观赏,玩味咀嚼;或闲庭漫步,心心相印。当读者的目光在文本的字句中移动时,蕴含在读者个性中的一切都会结合着当时的心境被调动起来,实现读者对文本个性化的阐释。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唤醒以往的生活体验,强化心灵参与,使文本内容与学生内心的记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接触、碰撞交流,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并有可能超越文本。
5、变革学习方式。语文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美.克勒斯涅克)这个科学论断揭露出语文学习方式的基本内涵。我们以为,应该摒弃那种“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念书读教材,就是听老师讲课完成作业,就是解答考试题”的观念,从而倡导生活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让书本上的语文变为生活中的语文,把学校小课堂扩大为生活大课堂,实行语文课内外衔接,要把语广教学活动变为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要给学生设计出体验性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熏陶感情,把对知识的记忆和验证变为对知识的悟得和运用,把对文章的肢解和标准解读改变为整体感知和独特感受,把作坊式技能传授改变为抒写真情和有创意的表达。这种富于创造精神的阅读、写作最基本和最典型表现就是个性化。同时,引导学生把观察、思考、体验、感受、积累、多读、多写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只有真正实践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才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一、课题的提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如每年都不可避免的“高考作弊”、“金华火腿”“太仓肉松”事件等这些社会的非诚信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据《北京晨报》报道,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了免受家长责骂竟将考卷“调了包”;另有一位平时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因为在期末考试中发挥不好,竟然逼迫家长给老师送礼以求得好成绩。当家长送礼未遂时,该生却怪罪家长“不舍得上礼”。另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成都一小学的一次家长会上,全年级238人中竟有9名学生“聘请”了临时家长。而在我们身边,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
一、欺骗他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道德习惯、诚信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其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再者,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诸如党内的腐败现象、社会上一些人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存在,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也是影响少年儿童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使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牢固他们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教育他们从小做一个讲诚信、讲道德、守法纪的人,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高度责
任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型人才而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树木之初重育苗,立人之始在于幼。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小学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品德之优劣,事业之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时期打下的基础。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进行诚信教育,正是绝好的时期。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本学科教学的主旨在于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在这其中作为公民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的诚信教育自然而然地成为本学科最为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教学中开展诚信教育研究有学科的必要性与研究的可行性。
基于这些原因,要求我们在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教学中,乃至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广泛而深入地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研究与实践,以此塑造初中学生健康的人格是极其重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党中央国务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公民道德十条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中小学生守则》第九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3、儒家诚信思想。在儒家经典文献中,诚信问题一直备受历代儒生的高度关注。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做人之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论语》首篇《学而》中,孔子及其弟子反复地谈到“信”,足见孔子及其儒家对于诚信问题的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诚信,是现代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4、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强调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即生活即教育。他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强调了学生诚信品格塑造的重要性。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道德层面目标:从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及其良好的社会道德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对“诚信”的道德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实践“诚信”的自觉性。
2、行为层面目标:有效提高学生对“诚信”的道德情感体验,完成诚信品德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让学生做到“三守”:守信、守时、守纪;“三诚”:诚恳、诚实、诚信;“三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不”:学会做人不撒谎、自主作业不抄袭、诚实考试不作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提出小学生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方案,做到良好诚信行为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学科层面目标:通过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探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效落实诚信教育的新途径,形成本校独有的诚信文化积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研究的预期目标为: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正确评价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时培养出一支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而促进品德组全组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诚信道德内化的教育目标。在开展诚信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误时,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合作意识。
2、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寓教育于学科教学中,深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指导学生自觉的诚信行为。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有效方法。
3、挖掘诚信教育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校园文化积淀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人格教育总课题的辐射与指导作用,发掘校园的精神、制度、物质文化中诚信的内涵,整合学校内部的资源,在教育教学的实践领域实现诚信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手段等方面的优化、统一。
4、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践行诚信之道。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身教重于言教。在日常的诚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同样是教学相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为学生的行为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着诚信教育的效果。在诚信教育中关键要提升教师的诚信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全校1-6年级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学科渗透、实践活动、环境创设中,不断挖掘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践行诚信行为的自主性与自觉性,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2、个案研究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抽取部分典型学生作为个案,将课题实施前后个案的诚信情况作比较。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诚信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诚信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诚信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在大量活动个案与实践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教训,撰写论文,形成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广泛宣传发动,浓厚舆论氛围
1、通过动员大会与主题班队会,让全体学生人人都知道“诚信教育” 的重大意义。
2、充分发挥载体功能,利用黑板报、专栏、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诚实守信”教育活动。
3、充分发挥德育队伍资源优势,关工委、校外辅导员、综治副校长等都是宝贵的德育资源,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潜移默化,更有助于提升宣传效果。
4、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弘扬“诚实守信”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使教育活动深入到班级、到学生、到家庭。
(二)立足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
1、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诚实守信的内容。教师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诚实守信的专题教育活动。
2、不仅德育课程中要重点突出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在其他相关学科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艺术等学科中也有机渗透诚实守信的内容。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环节上,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诚实守信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如语文学科进行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背诵古诗文,初步理解含义;中高年级会讲解,悟出做人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班队会活动利用榜样激励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校刊文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要求教师与家长时刻注意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在思品课、班队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注重学生的情境体验,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育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祖国、社会、自然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进而变为行动的动力。
(三)抓好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效益。
师德和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诚实守信教育的效果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用饱满的热情真诚地赞美一切美的事物和现象,抨击各种不良的行为;要在以其广博的才学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将自己的人格与正义融入一言一行中,用楷模的力量去引导学生,熏陶学生,启迪学生的道德觉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让每位教师以良好的师德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诚实守信的表率和模范。
(四)开展多种活动,促进道德内化
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优劣。诚实守信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校以少先队组织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活动。
1、召开“诚信从我做起”动员大会。号召全体师生诚实守信,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向全体师生提出课题要求。并向全体同学发出诚信倡议书。
2、课题研究和读书活动结合,让有关诚信的优秀书籍浸润学生的心灵,做到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
1—6年级让学生收集并背诵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3—6年级开展以“诚信”为内容的手抄报制作比赛。 1—2年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绘画比赛。 1—6年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国旗下一分钟演讲。
3、通过班队会等活动进行诚信教育。班队会课信息量更集中,也是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各班均举行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
4、将诚信教育活动作为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的有效延伸,提高德育的整体性。
5、倡导班级每月评选“诚信之星”。学期末再从中评出学校“诚信之星”。并在校园进行宣传,形成榜样。
6、将学生的诚信表现列入星级班队评选之中,让教育常规化,日常化。
7、各班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8、各中队每学期都出一期“校园盛开诚信花”为主要内容的板报。
9、各中队每学期评选优秀“诚信少年”。
通过开展诚信活动,让学生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明理诚信的环境中,为他们人格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10、开展“诚信与税收”宣传活动。
为了进一步在校园内创设诚信氛围,使广大师生树立诚信意识,提高文明素养,强化诚信观念,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扎实推进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结合2009年4月份第18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学校少先队联合丰泽区国税局开展了“诚信与税收”宣传活动。
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下午,全校师生上了同一个主题“诚信与税收”的班队课。队员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税收知识后,在自制的宣传单上绘画、创编广告语,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出了“诚信纳税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税收让社会更加和谐”的动人画面,发出了“今天小小宣传员,明天诚信纳税人”、“诚信纳税,幸福万家”、“依法索要发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倡议,号召身边所有人加入诚信纳税的队伍中,为建设和谐泉州尽一份力。
八、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在课题组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一系列课题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一)理论成果
通过研究,形成诚信教育的一般性原则如下:
1、主体性原则。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诚信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阶段性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儿童诚信的发展属道德发展范畴,也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能否得到成人的奖励或惩罚。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时,勿需向他们讲过多的大道理,关键是帮助他们养成说实话、不撒谎的行为习惯。小学中年级的孩子
常以一种“对等”的方式去看待诚信问题,即“你怎样对待我,我就如何对待你,你对我说谎,我也对你说谎”。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还发现,他们认为抄别人的作业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并没有损坏别人什么。因此,对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创造诚实守信的风气,并用事例向孩子讲明“诚信”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意义。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会重视人际间的协调并有努力做个“好孩子”的倾向。在这一时期,我们要对孩子表现出的诚信行为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知道诚信对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极具价值。
3、示范性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个体诚信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模仿到内化的过程。儿童表现出的最初的某些具有“诚信”性质的行为或是带有“欺诈”性质的行为多半可以在其生活环境中找到影响源。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诚信程度影响着儿童诚信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家长相比,教师对于个体诚信的发展作用更大一些。这是因为,父母是家庭成员的代表而教师是社会主流文化的象征(教师与学生通常没有血缘关系)。另外教师在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目中往往是知识和道德的双重权威。如果教师的行为具有欺骗性,那么学生个体往往会认为整个社会是颇具欺诈性的不公正的社会,日后他们会把响应欺诈行为“回报”给社会。因此,要在学校树立诚信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坚持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是否正当合理。
4、实践性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诚信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个体诚信发展直接动力来源于个体诚信发展的现有水平和他人或社会对其诚信水平的期望和要求之间的矛盾。一般而言,当个体直接面临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矛盾和冲突时,往往要经历一个连续而有阶段的心理过程。个体诚信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取决于个体自身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还要以个体诚信行为动机与行为报偿的权衡结果为基础。如果个体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得出放弃诚信可以不受处罚反而能获得可观报酬的经验时,那么即便个体具备诚信观念和诚信行为的动机甚至诚信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一部分个体也会选择放弃诚信。在诚信教育中,我们要合理运用学生社会活动和交往中的真实的带有冲突性的诚信情境。对于那些选择诚信行为,主动放弃既得利益的个体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于那些为了获得某种行为结果而放弃行为过程合理性的带有欺骗性质的个体进行及时批评和纠正。只有当这种矛盾状态和总体环境条件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地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时,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真正形成。
5、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个体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时时刻刻受到他们所接触的成人社会的影响,而成人社会的价值取向又是社会文化传统积淀的结果。例如,中西方文化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的依据和重点是不同的。西方文化既重视行为结果的意义,又重视行为过程的正当性;而中国文化更关注行为结果,忽视或不关注行为过程和获取结果手段的道德意义。中国这种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对诚信问题的认识和评价。例如,中国人对孩子好坏、成功与否的看法多半是看重他们的最终学业成就。如果孩子在重大考试中通过作弊或其他不正当的方式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些家长或教师竟会给予默认甚至赞许。这种过分看重行为结果而忽视行为过程正当性的评价方式使得欺诈等非诚信行为有了被容忍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实践成果
1、教师方面——积累经验、促进成长
①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了让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学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更新教育理念,使德育为首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教师的心灵。近两年来,我校教师围绕课题开设的公开课和撰写的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洪纯红老师撰写的《关注生活性 体现活动性 彰显开放性——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微》一文获福建省2010年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她执教的《买东西看什么》一课获泉州市2009年品生品社课堂优质课展评一等奖;陈淑贤老师执教的《说到就要做到》一课参加泉州市区《生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有效性教学研究》课题研讨暨市直学校校级教研获得好评。
②积累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表明:我校采用行动研究法从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品德课及咨询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思路是正确的,既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整体的关注、促进了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学生初步形
成了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又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教师们已能熟练地运用心理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的整体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和成绩使我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2、学生方面——健全身心、塑造人格
课题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给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情感等都带来了明显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做到良好诚信行为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学校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示范小学”、“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存在问题
一方面,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学生的诚信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我们的实验对教师自身的关注较少;另一方面,学校的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全员参与;并且应在教育教学中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今后设想
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时间与研究课题于2010年启动,受到了有关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学校小教研英语组成立了以主抓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教研员为主的课题小组,课题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实验教学工作,确立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方案。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校范围内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实验。经过两年来的实验,取得了较大成功。我校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实验从一开始就将国内外现阶段先进的教学评价思想、先进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集于一身,在教材、教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评价改革实验,使实验在起始阶段就站在高起点上。
一、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课堂重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这一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为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行为,探讨教学规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入的研究教学评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国际上看,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交往的日益密切和频繁,外语(特别是英语)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民的外语水平成为国民素质构成的重要成份之一。因此构建合理的、全面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国民的外语素质的提高是摆在世界各国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国家把外语教学评价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
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对外各交往规模的日益扩大,提高国民的外语素质,已经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人才培养规格的问题,而是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速度的重大问题。作为承担此项重任的基础阶段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改革教学评价入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从教育发展全局看,现代教育改革有两大趋势,一是课程体系上寻求与人才素质培养相一致的课程布局;二是从学科课程内容上寻求科学的目标设定。落实《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课程体系建设问题,要用新的人才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小学英语课程不是单纯的学科建设问题,而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的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而小学英语课程的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既建设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从学科发展看,我国的外语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表现在对评价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够。2000年前,当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课程还只在中学开设时,教学评价的功能只限于选拔和甄别,这种评价体系同其他开设外语的国家的教学评价体系相比具有差距;其次是教育评价思想、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方法陈旧,教学评价水平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低。实验证明,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它要根据英语学科教育的目的及原则,对教育过程和所产生的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量,进而做出价值判断,并为学生的发展程度和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评价在教学中所起的促进和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我校当时的情况看,英语教育、特别是小学英语教育,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课改实验区相比相对比较落后,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在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知之甚少,远远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校已经自发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试验,还是从教育自身发展和我校实际出发,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实验都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二、课题研究的认识及实施原则 1.对教学评价课题研究的认识
教学评价是指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评价。以往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是:
(1)教师在教学评价概念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评价,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和负面影响。由于概念不清,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就不能很好地区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高度结构化评价和低度结构化评价、一次性评价和连续性评价、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教学评价目标存在缺陷。
(3)能力评价和知识评价的关系处理存在较多的问题。一般认为,知识目标容易进行教学评价,能力目标较难进行教学评价。另外在实际教学评价中重知识轻能力。
(4)在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用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的现象是严重存在的,这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区域。学生学习有一个过程,对过程中的情况要用形成性手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最后学习效果要用终结性手段进行评价,二者不能混淆。但目前的情况是,这二者往往被混淆。
(5)教学评价实施机制存在问题。
(6)教学评价形式趋于单一化。英语教学评价并不等于英语测试。但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评价形式就是测试,而且是套用中考和高考形式的测试。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并不知道在英语教育领域中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评价形式。另外在评价活动中,被评价人和评价的关系也趋于单一。教师运用试卷对学生进行检测,似乎是教师和学生的唯一一种评价关系。教师较少想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也较少想到和学生进行合作评价。
(7)教学评价心态存在的问题。一是被动接受外部评价。二是盲目相信分数指标。三是评价问题合理化倾向。也就是说出现问题归于客观原因,把存在的问题合理化。四是使用两极标准进行评价。要么好(yes),要么坏(no),没有分析性的评价和解释性的评价。
(8)教学决策问题。教学决策在课程发展的三个部分中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形成性评价要随时指导教学决策,教师日常的决策依赖于各种各样的教学评价。我们认为,教师在进行日常的过程性决策中,由于不一定能够正确吸收反馈信息,所以,决策失误往往多有发生。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课程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评价在英语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改革力度与效果。因此必须对评价有正确的认识:
(1)评价是对人的评价,对人的发展状态的评价;评价要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根本目的。
(2)评价应具有形成性、开放性与灵活性,起到激励的作用。
(3)评价要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其有信心、有成就感的动力。(4)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取代评价。
(5)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与教学对立或游离于教学之外的体系。那么我们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该依据什么呢? 小学英语课程目的: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十分重要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所以小学英语的教学评价的目的就应该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这样英语教学的评价目就和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强调他们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能力的培养。
第一点,评价目的和课程目标都在强调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这是首要的。英语课程目的,绝不是简单的获取一些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更强调的是学生要通过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愿望。同时通过学习活动使孩子有一种成功感。但是这些兴趣,这些成功感的建立离不开评价,离不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各种各样的有意识的、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是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二点,通过评价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方法与策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为日常交际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评价既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那么在评价过程当中,就要注重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发展。根据这样一个评价目的,考虑到小学开设英语的具体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评价原则。
2.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原则(1)激励性原则
就是要使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让学生通过评价活动的开展,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有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整个评价过程,也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估、测试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与以往的或与一般测试、评估不一样。这里评价是要通过评价使学生产生一种进步的感觉,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要通过评价是学生感到自己是在不断地进步,感到“我能行”。要产生一种这样的感觉。实验中需要认真考虑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有些测试,给学生的往往是一种失败,比如说过高的对学生提出一些语言方面的要求。过多的集中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而忽视了学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学习策略的运用,合作学习等等这些方面的培养。这样的评价往往使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失败。那么,包括测试手段之后的评价,也就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有时会产生这样一种结果。以往采取评分的方式,对学生采取排队嗝方式,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励性原则应该是评价的第一原则。
(2)参与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习和评价的主体,创设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活动,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所以应极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的各个过程。要能够和老师协商、协调,能够自主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那么在评价过程中也应该这样做。可能有的老师对此不一未然,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积极的参与,可以有愉悦的状态。但考试就是考试,是学生在集体的状态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这样一个过程,是严肃的事情。评价也好,考试也好,确实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它并不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严肃到了让学生感到恐怖的程度,让学生害怕的程度。因此要鼓励学生根据他们所能了解到的,给他们的评价原则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评价活动。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甚至可以和教师一起来设计评价活动。这样一来整个的评价活动就更加平等、民主。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通过评价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习策略。
(3)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的评价原则
小学英语教学更应该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什么是形成性评价呢?对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在国家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在小学的英语评价当中更应该强调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当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价,这就是形成性评价原则。形成性评价贵在形成性生原则
(4)活动性原则
以接近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听、做、说、唱、玩、演进行评价,让学生喜欢评价: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学习兴趣,学习策略,情感因素等等进行评价。那么,活动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评价当中,要用接近日常教学活动当中的听做、说唱、玩演、视听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5)生活化原则
评价注重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全方位的体验的重要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考查内容,设计题目,让学生把英语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围绕生活主题展开语言运用,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6)多元性评价原则
评价不仅应当是多维的,而且应当是多元的。在小学英语课程评价过程中,与课程相关的因素都要成为评价的对象,与课程相关的人都应当参与评价。如:教师应当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学生应当成为评价的能动参与者;学生应当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学生应当主动评价教材和课程;学生家长应当参与评价。教师不仅要学会自己收集信息进行分析,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家长一直是参与学生的学习成效的评价,也是评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实验课属研究的实施 1.实验对象
本项实验对象是小学五年制三至五年级学生。2.实验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评价的内容不只是单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涉及到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策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
(1)学生学习兴趣地评价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有直接影响。英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是指通过观察、提问、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情况,原来有兴趣的学生是否保持甚至加强了学习兴趣,原来兴趣不浓的是否有所改进及时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又可以更加有目的的发展学习兴趣,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2)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
单纯的书面测验的考试已不能适应英语课程的发展,但仍是检查学生语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方式之一。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测试题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通过口试、听力测试和笔试的形式,教师努力创设语言情景,在情景中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评价重点是评价学生基本词汇、语音语调、语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掌握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3)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情感态度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及共同合作精神的评价。对这方面的评价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具体可以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克服困难的意志是否坚定,是否乐于和他人合作,是否具有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通过英语的学习是否对祖国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异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4)学生学习策略的评价
学习策略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的评价,其评价的内容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师通过评价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
(5)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以及在对话表演、小组讨论、排演英语小品等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情况。
3.实验的操作方法
英语课程的评价应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贯穿于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并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供选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形式进行。
(1)学生的自评
学生的自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学会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
(2)、学生互评
学生的互评主要是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对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与策略以及参与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进行的相互评价,以次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的对待学习伙伴的品质。
(3)、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不只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简单评价,而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与策略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更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第一、形成性评价
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学习活动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学生通过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处理信息技能、思考能力、学习态度、小组活动表现以及学生创造力等多方面的情况。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包括:学生的学习档案,各种学习活动的情况记录,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报告、教师观察学生课上各种活动的记录表、学生阶段性测验结果及反思等。学习档案是形成性评价的首要内容。学习档案用于收集学生作业、学习行为记录、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平时的测验以及自己或同学对其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的评价意见等。通过学习档案的建立,不仅让学生明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努力方向,让学生自觉把握进步,体验点滴成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掌握反思学习的技能以及决策,而且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学生进步的记录。
第二、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期或学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特定时间内教学成效的检验。终结性评价一般采用期末考试、升学考试的形式。英语考试一般又分为听力测试、口试和笔试。听力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听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口试主要考察学生读、说、演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科学、合理的评价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未来走向。我们必须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和方法开展英语教学的评价工作,让学生得到全新的发展。
四,实验课题的实施情况
1.实验课题研究开展的情况
在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全校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实验在校英语教研组领导下,在务实验学校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下,2010年以来,全校共有9班正式启动了实验教学工作。本课题实施分四步进行:
1.基础调研阶段(2010年3月1日——2010年3月31日)2.专题研究阶段(2010年4月1日——2011年2月28日)3.总结论证阶段(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30日)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落实课改纲要及英语新课标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尝试实践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为途径,为促进师生在实施英语课程中实现共同发展,我校以《研究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为学评价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更新教师评价理念,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效益。一年来,所做的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成立研究机构,制定研究步骤
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基础调研阶段(2010年3月1日——2010年3月31日),准备课题启动阶段,全面动员、确定试点班级,大量收集有关的资料,加强理论学习,进行业务讲座,更新观念,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组织实验教师学习“课程论”“评价理论”“测试学”等有关资料与文献,认识到更新评价理念对提高教学效益所起的重要意义,研究评价的问题已成为教学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明教学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进程,不再着眼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单方面、局部的改革,而是着眼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教学评价的改革会引发教育教学领域深刻的变革‘
第二阶段是专题研究阶段(2010年4月1日——2011年2月28日),教师深入班级听课,了解各班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完善从更新评价观念到构建新型评价体系全过程。通过摸底,发现以往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案例分析、评价案例展示,使实验教师既有理论的奠基,又有实际的样板,减少了盲目与困惑,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实验研究中来。从而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全校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水平。许多教师尝到了教改实验的乐趣,提高了参与实验的热情,出现了人人愿意参与课题的良好态势。
第三阶段,总结论证阶段(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30日)总结阶段。
第一、加强师资培训,明确评价理念
1.培训思路
试验之初我认识到,评价实验是否能按计划扎实有效地推进,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否到位。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整体培训思路: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实验边培训,边培训边研究”的原则,将培训、实验、研究相结合,构建研究型培训模式,多层面展开工作。
2.培训策略
(1)重视启动阶段的课程培训及评价理论的学习
为了使实验工作顺利开展,自2010年3月起,我校选拔了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及富有教研能力的优秀英语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课程培训,就课改理念、评价方式、课程实验等内容进行学习,受训人员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力争将培训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认识。
(2)加强实验进程中的培训
在实验进程中,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是比较多的,培训的内容要跟上实验的进程,教师的困惑和需要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建立了以教学评价实验研究组为中介的研究型培训网络,在研究中培训教师,在培训中进行研究。通过培训网络,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为途径,将学习、研究、培训结合起来,将课改精神迁移到教学活动中,为构建起新型评价体系做好铺垫。
第二、开展校本研究改变教师行为
1.构建以校为本的研究网络,形成合作互动的实验队伍(1)改变研究方式,形成学校研究制度
英语教学评价虽然是学科实验,但是实验的推进却要求人人是行动者,是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学校即“研究中心”。这就迫切的需要实验教师改变以往的研究方式,形成学校研究制度。实验教师课前课后一起研讨,随时对话,一起反思。共同分享成果,共同感受困惑问题。教师个体的研究能力提高了,团队精神也增强了。
(2)与教师合作对话,形成群研氛围
教师深入学校听课,与授课教师一同作案例分析,集体反思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合作者,更是受教育者,教研教师与授课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在深入学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为学校更好服务。
2.转变评价行为,优化教学过程
新的评价理念只有外化为教育行为,才能实现其价值,同时也只有经过教育行为检验过的理念,才能真正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因此,实验教师必须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1)改变评价方法
同时也只有经过教育实验教师必须大胆实新评价观要求教师要把“量化评价”转变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要通过评价的手段收集相关的信息(比如学生的阶段学习成绩),解读信息的的含义(学生学习的进展、存在的问题等)并一次做出判断和决定(如何改进教学,调整教学进度)。例如:我校教师许静灵和何燕珍在对学生的口语技能评价时,首先注重对学生口语技能进行训练,她们采取听并跟读、听并复述、读小故事、创编对话等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形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流利自然的是用英语做事情上去。其次,定期给学生创设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处其中深刻透彻的理解语言含义,恰当的使用语言,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作记录。第三,教师定期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评价材料,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阶段评价,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评价内容,也可以与同伴合作完成评价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阶段评价的表现综合的对学生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她们还为每个学生设立了英语学习档案。教师通过改变评价方法真正激发起了学生运用英语把事情办好的愿望,实现了通过评价手段提高学生口语技能的目的。
(2)构建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呼唤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定位为激励,而激励的本质属性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因此,改变原来的单纯量化评价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性型发展的学习式,自然是这场教学改革的亮点。基于此,在教学评价改革实验中,实验教师更注重运用评价机制,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探知、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情景表演等形式丰富儿童的语言感知世界。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我校的葛相敏教师,力争从各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寻找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及实际运用能力。她开展了“英语小歌手”、“英语诗词朗诵会”、“英语迷你短剧”比赛、“我们共同的圣诞节”联欢会等活动,评选了校园金嗓子、小小演讲家、英语之星、英语小博士等称号,这些活动既从一个侧面评价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再创佳绩的愿望,为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有效的学习策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三、实验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年来,就实验教学的客观效果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调控实验教学的健康发展,在组织领导、理论探索、教学研究方面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评价方式方法、构建评价体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实验教学的开展开辟了我校小学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实施,结束了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不利局面,形成了我校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有组织、有领导、有系统、较完整教学评价体系的新格局。这项实验的开辟,为建设适合我校小学特点的先进的课程评价体系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校小学英语教师接受先进的教育评价思想和教学评价理论,更新教育评价观念,接受先进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课程评价改革,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提供了先进经验。
2.构建了适合我区区情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与先进的地区相比教学评价思想。实验无论从理念上、创意上、内容上、结构上、方法上和体例上完全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符合《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提出的要求,努力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交际性为一体的评价体系,深受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喜爱和好评。
3.通过实验形成了先进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模式
(1)破除了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束缚,展现了先进的教学思想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实验与传统的“甄别选拔”教学评价相反,教学评价中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整个教学评价过程不是简单的终结性的评价结果,而是依据儿童上进心强、参与积极性高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从创设趣味性的评价方式入手,重在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
(2)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形成充分发扬教学评价民主、优化教学评价过程的教学评价模式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验着眼于使北评价者主动发展,教师致力于创设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评价环境,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普通一员,既是教学评价的组织者,又是教学评价活动的参与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愉快合作的良好局面,让儿童兴致勃勃地参与评价的实践活动。
(3)教学评价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奠定了良好的听说基础,形成了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评价实验遵循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评价方式,使参加实验的学生大量的参与了语言实践活动,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铺垫了较好的听说基础。通过三年来的实验,实验班学生在对英语学习兴趣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在听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方面的运用高于同等程度非实验班级的学生。
4.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重在研究教与学的过程评估、重在改进教法、促进,我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开展得较晚,教学评价实验初期学生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实验在教学评价上完全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做法,其评估标准立足于了解儿童的学习潜力和各自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为尺度,通过灵活的、趣味的、多视角的综合教学反馈信息,主要研究教师在教学上需从哪些方面再改进,指导学生在哪些方面再提高。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要形式,为学生设立成长档案袋,不但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策略、文化等方面的养成。重在评价学生以评估的改革,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目前,已经制定、下发了教学评估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其指导思想是转变观念、激发兴趣、淡化分数、强化能力、肯定成绩、不足、鼓励进取、重在发展、导向成功教育,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5.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
实验前,我校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特点是: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过重,教师缺乏经验。实验期间对全校英语教师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有理论性培训、技能性培训、实践性培训、研究性培训等,使实验教师在教学评价思想、教学评价理论、教学评价实践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高。一批教师成长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骨干力量,我校目前有1名教学能手,多名教师在市级、区及教学大赛和教学研讨会上做交流,并取得好成绩。
教师们不断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多篇论文分获省、市、区优秀论文奖。在较演员的组织下,20余名教师合力编写了英语同步评价手册。
一、分层教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实践证明,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如何考高分, 还要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合未来社会的人才。 因此, 本文的研究主要目的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适当的分层教学,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近, 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给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体验英语带给他们的快乐, 同时分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
(二) 研究意义。
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开展分层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研究意义。 首先在于对理论研究意义方面,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分支, 主要内容是依据学生具体情况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目标, 对应的学生实现相关的教学目标后可以继续挑战下一级的难度, 也可以反复对这一目标进行巩固,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更扎实的基本功, 因此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完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 为后期更好地研究教育理论打下基础。 其次在于实践方面的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渐渐不适合学生, 通过分层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实现学习目标, 并拾起对学习的信心, 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 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能力。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步骤分析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差异进行分级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对应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高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习情况等进行合理的布置, 为学生合理地设计相关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要更好地开展分层教学, 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教师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教师首先要改变自我对教学及“差生”的认识, 很多教师认为班级中只有好学生和后进生, 要开展分层教学, 必须转变思想。 第二阶段是学生主动进行分层教学学习的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分层合作、 评价分层、 考核分层当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分层式学习。 第三阶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引导角色的变化。 教师与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配合,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寻求新的发展。
(一) 分层教学实施第一阶段———分层教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学校应针对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开会进行探讨, 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 明确各小组中成员的具体职责, 为后期更好地开展分层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类和了解。 分类了解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探讨, 调查问卷的内容大体是对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兴趣及方法的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基本态度。 其次是对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考察, 通过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基本情况, 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然后将两项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后对学生进行分类, 按照A、B、C三个等级对学生进行分类, A等级的标准为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 对英语学习有兴趣;B等级为对学习有兴趣, 但基本功不强, 成绩中等;C级为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 且基础较差的学生。 最后当教师对学生的级别分类好以后, 应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讲课的内容, 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不同的目标进行学习, 从而保证学生很好地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二) 分层教学实施第二阶段———分层教学实施, 学生主体作用凸显。
在这一阶段, 教师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方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层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采用多种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助式的学习, 同时采用分层的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1.学生分层自主预习
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主动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因此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要求, 让学生进行分层预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制作相关的预习表格, 让学生自由地根据自身能力进行选择, 同时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实现共同提高和互相学习的目标。 以NSEFC SB1 Unit4“Earthquakes”为例, 预习的时候, A层学生回答“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这个问题, 并查找更多关于earthquakes的事例;B层要求学生对这一单元的重点句型和单词进行理解和掌握;C层要求学生将不认识的单词找出来, 并试图辨认其读音和预习课文的基本意思。
2.学习小组合作
所谓任务型教学, 指的是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 让学生通过了解任务中的基本内容后对任务进行分析和探讨, 并逐步实现任务中提出的相关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必须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 且小组中的成员必须包含ABC三种层次的学生。 在英语课堂中, 三种学生的合作可以互相发挥各种的特长, 不仅仅实现A帮助BC的结果, 还有可能实现C帮助AB的结果。 比如C组的一个学生尽管学习不好, 但画画很好, 而一个目标中就有绘画的目标, 这样就很好地达到目标要求。 如在教NSEFC SB1 Unit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这一单元的时候, 就让学生在小组中收集讨论关于名人的信息。 课堂上, 积极营造竞争的氛围, 让学生在小组中竞赛, 并将小组的名称以一种好听的且能够刺激学生进步的方式进行命名, 比如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将小组命名为状元小组、榜眼小组和进步小组。 将每个阶段的竞赛小组的命名方式制定为阶段PK友谊赛、小组出线争夺赛、终极PK大赛等, 让小组之间实现更好的竞争。
3.学生课外作业的分层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学生更好地完成, 同时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 评价一堂课与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有直接的关系, 为此,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作业的难度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划分, 并注意对学生课外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比如对于A层的学生, 教师可以多鼓励他们在完成相关的作业后多看一些课外书, 让他们通过看书的方式拓展自己的知识程度。B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多做一些基础的题目, 将题目的基本内容搞明白后再去做一些类似的题目进行巩固。C级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将与这些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点搞清楚,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
4.分层评价环节
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应给学生制定一个横向的评价体制, 即不要管别人今天学到了什么, 别人今天掌握了什么, 而思考今天自己学会了什么, 掌握了哪些自己以前不会的知识点,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评价, 学生的评价目标不再偏远, 学生自己学到的知识就是进步, 这样渐渐的学生就会有一定量的积累, 一个月后学生再看自己的积累后就会发现自己一个月原来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 从而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于自己学习薄弱的地方, 学生可以很轻松地找到并给予解决。
5.分层考核环节
在进行考核过程中, 其考核过程也应是隐性的分层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不同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分层测评, 在考核过程中, 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做的题目是不一样的, 这种具有一定梯度的测试题目可以让学生真实水平更好地发挥出来, 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各级试题的基本要求, 其中A级试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B级学生应注意对新旧只是的合理运用及检测, C级则要求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就可以。 这样进行分层的考核, 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让学生更好地树立学习自信心。
总之, 在分层第二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主观能动力的培养,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探讨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分层结果, 同时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学习流程, 为更好地培养他们学习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分层教学实施第三阶段———分层合作, 自主创新。
1.探索柔性分层
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习态度及学习水平进行合情合理的柔性分层。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辅导, 如果有进步的和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可以再次分层, 如果层次比较高的小组中有学生也不能适应, 那可以逐步分层到适合他的小组中, 这样的调整就是慢慢调整全班同学学习的状态和积极主动性。 案例:经过柔性分层后, 学生更爱学习 (说明:根据王志鸿同学的学习经历整理) , 王志宏同学每次考试不及格, 学习态度不端正, 作业马马虎虎有时候根本不交, 在分层次中他本应该分在最差层, 但是经过教师的了解和观察, 他思维敏捷, 很快就能接受新事物, 如果认真听讲和认真做作业很容易提高成绩。 所以教师就针对这类学生先进行沟通, 给学生在层次上进行分类, 学习态度上分为最低级, 学习能力上划分到中等级, 针对这样的柔性分层, 教师就给他定位到中级的标准来培养他, 经常与他沟通, 学习上不断鼓励和赞扬他, 慢慢提高他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段时间之后在考试测试中, 这名学生成绩很快就提高上去, 依照他现在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 他已经慢慢接近优等层。 通过这样的案例, 说明分层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王志宏就是根据科学的柔性分层, 使得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 学习效能也极大地增强。
2.对教师个性化的培训
布卢姆的学习理论主要以群体教学为主, 可以辅助个别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方法相比传统教学能使大多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一般的教学中都会强调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性, 而分层授课注重对学生的分层辅导, 教师通过这种分层辅导,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学中难点和重点。 同时对于后进生, 教师可以采取分组互助的方式, 帮助和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成绩, 如一小组中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结对互助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后进生的学习实际情况, 由优等生选择合适的习题提供给后进生做, 固定的时间段讲解和批改, 并对这段时间这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 教师通过优等生反馈出来情况, 针对这部分学生个别辅导, 弥补学生在这个学科上欠缺的知识技能的不足, 使之跟上全班整体进度。
3.分层教学实施第三阶段小结
在这个阶段注重柔性分层的教学方式, 这种分层的教学方式不仅考验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说明教学在创新上迎合了当今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虽有很多不足, 如教师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时, 时间上和学生层次水平上都很难把握, 有的学生甚至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而往往这类学生还要兼顾其他学科, 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全耗费在英语学习上, 创新分层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日趋成熟。
三、分层教学实施的结果及对策
分层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 其一, 分层教学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强学生们学好外语的信心和勇气。 其二, 分层教学能够弥补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提高教师教学中学生整体水平的平衡感;同时能找到个别学生的发展区, 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优化发展。其三,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并且在课堂教学上实现最佳效果。 所以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 当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英语实现一定目标时, 更多的要给学生更多鼓励和赞扬,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看清楚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英语的信心。 目前随着分层教学的实施, 教师要因材施教, 多关注动态分层, 同时也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分层教学的特色化和优异化, 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实现课堂教学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融合共同进步, 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孙金义.新课标下对分层教学的尝试[J].科学教育, 2009, 4 (15) :13.
[2]李向东.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职教研究, 2002, (7) :6.
[3]苏新元.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J].教育艺术, 2008, (5) :77.
[4]肖连奇.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10, (1) .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验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2-26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改革研究》结题报告10-10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06-04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研究结题报告09-28
《综合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课题研究报告11-07
初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11-13
《农村初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总结06-24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报告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