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岗位安全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共7篇)

中小学校岗位安全 篇1

体育教师

1.掌握教学班学生特异体质状况,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相关学生活动,并做好记录。

2.做好课前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及教学环境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3.结合体育项目特点,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带领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强化学生相互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4.遵循体育运动规律,严格按照体育教学要求上好每节课,不违规操作。特别是教学中,要做好“保护与帮助”的示范动作,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保护与帮助”。

5.严格教学过程管理,把握学生情绪变化。认真、及时化解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或纠纷。

中小学校岗位安全 篇2

一、加强自我管理, 干好本职工作

1. 爱岗敬业, 献身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 必须热爱本职工作, 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乐为红烛、甘当人梯”的事业心。每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 就会产生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每当听到学生们亲切地问候“老师好”时, 我就会感到无比自豪。多年来,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 我都认真地备课, 力求精益求精, 站在讲台上上课, 力求精神饱满, 胸有成竹, 不敢有半点懈怠和敷衍。

2. 热爱学生, 教书育人。

“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 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因此, 一名优秀的教师, 必须要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 对待学生, 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如何做人。

3.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教学生怎样做人, 首先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人, 只有诚实正直、爱岗敬业、工作认真、治学严谨、知识丰富的教师才能令学生敬重, 才能起到感召人格的作用, 给学生以楷模的影响。

二、加强教务管理, 引领团队成长

1. 树立一个威信。

威信是不能强迫于人的, 必须由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去赢得。管理者的威信越高, 与师生的心理距离就越短, 自身的影响力、号召力也就越强, 从而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能更加自觉地、努力地工作和学习。教学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踏踏实实干事, 堂堂正正做人, 光明磊落, 襟怀坦荡。

2. 扮好两个角色。

一是当好一名校长, 二是当好教学管理的调度者。校长要上对学校负责, 下对教师负责, 对教师要以诚相待, 一视同仁, 及时肯定成绩, 并随时了解教师教学方面的困惑, 主动给予帮助, 和教师共同成长。

3. 提高三种能力。

(1) 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课余时间要主动钻研教育教学理论, 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 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 在管理中要有民主科学意识, 对于工作安排, 要通盘考虑, 力求公平公正, 还要坚持用人之长, 避人之短, 充分发挥每一名教师的自身潜能, 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获得成功的喜悦。 (2) 提高制度落实能力。制度一旦制订, 就必须执行, 不能因人而异, 形同虚设, 让制度成为推动教学工作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 (3) 提高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学会理解、宽容、倾听、沟通, 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 赢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就能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发展。

4. 抓好四项工作。

(1) 坚定不移地执行课程标准。要牢记课程标准, 每个年级开什么课程、每门课应该上多少课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落实课程安排, 督促教师上好课, 上足课时, 让学生学好每一门功课, 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2) 坚持不懈地狠抓常规教学。抓好常规教学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 扎扎实实地开展校本教研。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经验和理论, 召开读书报告会, 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 通过教学竞赛给老师施展才华搭建平台。 (4) 积极组织好其他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 锻炼学生,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总之, 学校管理, 贵在得法, 但无定法。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应该带头服从组织工作安排, 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种任务, 关爱师生, 做到知人善用, 执行制度管理, 以理服人, 科研兴校, 打出品牌。只有这样, 学校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小学岗位管理现状反思 篇3

中小学岗位;特有价值;人性化;回归

【关 键 词】

岗位是人力资源配置的核心要素。中小学岗位设置是实施教师聘任制和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的逻辑起点。科学、合理地设置中小学工作岗位,是有效控制教育成本和整合教育资源,使有限的教育投入产出最大社会效益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现实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对实施岗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实施岗位管理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岗位,是管理的目标。岗位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目标管理。中小学岗位设置是岗位聘任与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中小学岗位设置的科学性,标志着教育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同其它领域的人事制度改革一样,就是要改变以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那种岗因人设、人浮于事、责任不清、分配不公的局面,通过体制理顺、机制转换实现人事管理的重心前移和激励到位。事实上,国家在1993年和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校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已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这里的聘任制指的是社会化的聘任制,而目前一些省市中小学实施的聘任制是学校内部聘任制,尽管已经对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显然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岗位的质量尚未提升到应有的社会位置。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深化的焦点必然要集中到实施岗位管理的整个过程上。

2. 现代教育突出的育人功能使中小学岗位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现代中小学教育的使命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知识和素质的基础。对于中小学校而言,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担负特定的服务职能,也就是说每一个岗位都需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优质的教育服务。与传统的教育工作和教学劳动相比,无论是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还是社会和家长对当今优质教育的需求,岗位的意义都远远超越了以往一般的目标定位,教育工作量度和劳动强度以及复杂程度也已今非昔比。岗位的职责因而升级到要为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可谓任重而道远。中小学岗位定义在现代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这些深刻变化,使对岗位资格条件的要求和对岗位职能的考核标准变得更加严格和难于把握。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就是对我们实施中小学岗位管理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

3. 中小学岗位结构必须与学校工作系列和学科结构教学需求相适应。中小学校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系统,系统内部包含着多种序列和多个层面的要素结构。因此,其岗位结构的设置也分为领导和教职工两大系列;各个系列又分化为工作性质不同的独立序列。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这种岗位结构似乎可以清楚地反映教育人事管理的基本脉络。但是具体到中小学岗位评聘操作层面,现行的岗位职务中只是片面强调了专任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规定了中小学高级、中级教师的档次和初级职称,而对非教学系列和教学系列的深层次则缺乏相应的岗位结构体系。也就是说,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现实的外延没有真正反映出中小学岗位的深刻内涵。中小学各工作系列和学科结构是教育行业特征和职业结构的具体体现,岗位的概念只有定位在具体工作和落实到学科分类上才具有职责的意义;按照中小学工作体系自身的逻辑科学地划分职责,才能形成严密对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真实反映出不同的工作和学科职能水平,收益分配和奖惩机制才能落到实处。所以,从中小学工作和学科实际出发,全面建立涵盖行政领导和职员职级、学科教学和教辅人员职务档次、工勤人员工种级别的岗位体系,正是中小学教育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深化的目标取向之一。

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下的地方人事政策应该突出中小学特有的岗位价值

1. 基础教育功能与社会价值要求对中小学岗位重新认识和合理定位。显然,中小学岗位设置通过工资分配水平影响和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而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质动因。但综观国民教育投入和与教职工利益相联系的岗位职务设置,中小学与高校存在相当大的差别。政策的习惯性倾斜导致中小学岗位设置结构一贯失衡。对中小学教育层次的定位偏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对中小学与高校教师劳动质量和强度的认识存在偏差。特别是在中小学高级职务的岗位比例上,基础教育的工作职能与劳动价值未能得到真正的体现,表明在教育人事制度上存在严重的政策误区。必须从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所处的战略地位上来重新审视和衡量中小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并且从现代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家庭化和社会化上来认识中小学岗位的重要性以及岗位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此高度重视中小学的岗位职能,并赋予其应有的岗位和待遇水平。

2. 应从政策根本上直接缩小和消除岗位结构和比例设置上的城乡差别。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显示,同与高校的差别一样,现行的农村中小学岗位设置在高、中级职务的比例上与城市学校存在着更大的距离。中小学岗位从职务级别上反映出固有的工资等级。人为地拉大岗位设置的城乡差距,使教师的工资收入直接受到影响。岗位以及待遇的城乡差别又进一步拉大了本来就不小的教育发展距离,导致人力资源无序流动而加重了农村骨干教师的流失。中小学教育作为全民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国家的政府行为,表现在分配制度上的巨大差距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改变这种设置不平衡、待遇不公平的局面,必须毫不犹豫地在政策上向工作条件差、环境艰苦、待遇低下的农村中小学大力倾斜,充分利用岗位政策的拉力,吸引和稳定教育人才流向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薄弱校,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协调、均衡发展。

3. 国家在分配体制上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岗位应实行政策性补贴。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的矛盾,是中小学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深化的现实问题。客观存在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在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分配制度下,使相当一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的岗位待遇与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无法弥合的巨大反差。地区经济落后,地方财政困难,教育自身难保。在当前的情势下,只有通过国家的政策调节,为落后地区中小学提供基本的岗位工作保障,才有可能有效应对积重难返的教育滞后局面,逐步实现国民教育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小学岗位管理需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轨道上来

1. 岗位强化使教育特有的人性化管理在理念和现实上存在巨大反差。中小学教师身心负担过重几乎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岗位的设置实质上是对教职工职责的规定和行为的规范,对确保学校日常工作正常运行、实现整体工作低成本有序运行,具有根本作用。教职工的岗位目标与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教师的努力方向代表着学校教育的追求。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是教职工工作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倾向影响和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的支配,学校岗位管理大都始终停留和沉浸在极度强化所带来表面的高效率和正效应上,教师超时过度的加班加点甚至习以为常,岗位责任的无限延伸给教职工带来了无形的压力,部分领导岗位管理的随意性造成了教职工岗位行为的不规律,长期、巨大的教职工群体付出并未真正产生管理者和劳动者所期待的教育效益。与此相反,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情绪却此消彼长,中小学岗位的教育服务功能被异化和抑制。

2. 中小学岗位管理应尽量避免岗位责任的过分细化和评价的简单量化。中小学岗位功能受阻,除个别学校管理者现代管理理念落后和管理能力有限外,教育行政管理策略和岗位评价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方面,是脱离实际的岗位责任细化,把系统完整的工作体系,分割得过分细致,令人反倒无所适从,主次先后、轻重缓急无从把握,丧失了岗位工作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同时也封闭了开拓创新的空间余地,本来富有活力的动态岗位平台被目标化分解成近于僵化的抽象条块。另一方面,在实行岗位考核和绩效评价时,大都采用预制的量化表格,而将许多根本不能量化的定性因素硬性地评分分等,简单地建立和套用某些数学模型。这种岗位管理系统中繁简易位、本末倒置的操作模式,与中小学岗位管理特有的教育评价规律显然不相适应,不利于充分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必须从中小学岗位管理实际出发,建立动态的、具有适度弹性的、揭示岗位工作本质的、科学的现代岗位管理机制。

小学学校岗位安全职责 篇4

(一)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1.全面负责学校安全工作,校长是领导小组组长,其他成员分工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安全保卫机构(保卫处),由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分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保卫人员,建立高效规范的学校安全工作网络体系。

2.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指挥组、保卫组、现场处置组、现场救护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等应急小组。各组根据事故实际情况,启动工作。

3.切实保证学校安全工作所需人、财、物并合理配置。

4.制定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防范措施,检查督导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的落实。协助有关部门对重大安全事故做出处理,并在适当范围内通报。

5.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组织学习上级部门下发的安全工作指导文件,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计划,拟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结合学校特点研究部署学校常规性安全工作。

6.代表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由校车服务提供者提供校车服务的,学校应当与校车服务提供者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

7.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手段,抓好校舍设备维护、消防、治安、交通、食品、疾病预防、自然灾害防范等基础性安全工作。定期开展自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重点做好校门秩序、教育教学、学生宿舍、食堂卫生、大型集体活动、集体外出等方面的安全工作。

8.组织开展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逃生自救技能。

9.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和学校周边单位建立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小组,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注重学校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加大校园周边综合整治力度,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

10.发生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面负责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等工作,及时组织抢险抢救。在有关部门领导下及时、妥善、依法处置事故。对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11.严格履行事故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情况,做到30分钟内电话口头报告,2小时内简要书面报告。密切配合医疗、防疫、公安、消防等部门对事故的处理,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指示。

12.可设对外新闻发言人负责接待各界媒体,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冷静面对媒体采访,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师生员工共同做好稳定工作,未经同意不得随意接受采访、擅自发布信息。

13.加强对教师侮辱、体罚学生现象的监管。

(二)校长

1.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上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部署。

3.全面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防范体系,落实责任制,依法制定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4.建立安全工作奖惩制度,把安全工作纳入各部门、个人履职考核,与评优推先和绩效考核挂钩,调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5.组织召开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究学校安全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6.及时制止和处理教职工侵犯学生权益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

7.加强与所属乡镇、街道、社区、派出所、消防、卫生、城管等部门的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

8.遇到突发事件立即组织安全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

9.学校安全职责所必需的其他行为。

(三)党(总支、支部)书记

1.校园安全的共同责任人,对学校安全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2.协助校长管好学校安全工作,校长不在校期间,履行校长岗位安全职责。

3.通过党建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安全责任意识,指导落实岗位安全职责。

4.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及时掌握校内不稳定因素,积极化解矛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5.督查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向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整改建议。

6.积极组织开展反邪教工作。

(四)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对学校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2.可代校长组织召开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研究学校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整改意见,确保学校安全。

3.根据上级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组织制定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把学校安全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处室、部门和岗位,并负责检查、督促落实。

5.指导学校安全专职干部和各部门负责人开展工作,定期不定期检查各处室、部门、岗位的安全防范和隐患排查工作,并建立相关台账,在相关记录表上签字。

6.定期组织培训学校安全保卫干部和员工,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杜绝因思想麻痹或工作失误造成的安全责任事故。

7.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和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8.定期组织检查学校各部门的安全设施及器材,保证完好有效。

9.协助校长加强与所属乡镇、街道、社区、派出所、消防、卫生、城管等部门的联系,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

10.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各类台账和档案制度,检查指导学校各类安全资料的归档备案。

11.督促检查放学前一分钟、每周一节课、每月一次专题讲座的安全教育。

(五)分管教学副校长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安全责任人,主要职责有:

1.督促全校教师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特别是认真落实体育课、劳动课、实验(训)课等教学常规,防止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2.对必须在校外进行的教学活动要认真审批,要有严密的安全措施,确保活动安全进行。

3.督促全校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关爱学生,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杜绝因体罚和心灵虐待造成对学生的伤害事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督促指导教师把学生安全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要事,摆在首位,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安全规定,依法办事,依法执教。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任务。

(六)分管后勤副校长

分管后勤的副校长是学校设施设备安全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有:

1.制定学校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做好学校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作。

2.组织对学校建筑物、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特别是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

3.加强对食堂、校内超市、自备水源的管理,确保学校食品及饮用水安全;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

4.加强学校宿舍设施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宿舍安全。

5.督促有关人员做好防盗工作,维护学校财产安全。

6.加强学校的安全设施建设,确保校园安全。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任务。

(七)法制副校长

1.协助学校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2.协助学校加强安全工作,结合中小学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交通、消防、治安等安全宣传及法制教育。

3.协助学校做好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落实具体帮教措施。

4.协调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进行整治,严肃查处侵害师生合法权益和滋扰校园案件,建立长效机制,维护学校周边治安秩序。

5.配合政法部门妥善处理在校师生违法案件,督促学校妥善处理校园内发生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

6.协助学校与社会、家庭等方面建立联系,完善“三位一体”法制教育机制,落实各项治理措施。

7.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八)工会主席

1.发挥工会组织对校园安全工作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2.定期召开工会委员会会议,检查各部门安全工作。

3.协助学校摸查内部人员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矛盾。

4.关心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文化生活,帮助教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对发生重大事情的家庭应及时慰问并家访。

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九)保卫主任

1.在校长和分管副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根据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制定部门实施细则,定期向分管安全工作副校长汇报学校安全工作情况。

2.按时参加上级有关部门召开的安全会议并按相关要求,上报学校安全工作计划、总结、报表、材料、信息等。

3.坚持每天对校园及重点部位进行巡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并启动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完成整改的时间。问题严重的要及时向分管副校长汇报,制定详尽的整改方案。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账,相关负责人及时在记录表上签字。

4.结合学校安全工作实际,开展治安、消防、交通等校园安全宣传教育。

5.履行校园日常安全管理和活动安全管理职责,检查督促各部门落实各种活动安全预案及安全措施。

6.负责校园“三防”(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管理安保人员,维护安防设施。

7.负责学校门卫管理,夜间、节假日值班和巡逻安排,加强对值班人员的管理和检查。

8.负责全校消防栓、灭火器、报警器、疏散通道等消防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证校内消防器材的完好、有效,确保正常使用。

9.配合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10.校内发生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向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根据应急预案配合指挥组落实报警、抢救、疏散、保护现场、调查取证、信息上报等工作,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11.根据有关规定妥善保管视频监控录像资料,并建立资料档案。

12.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十)办公室主任

1.会同有关处室负责学校安全宣传工作。

2.负责本部门安全工作。

3.负责学校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的讲话、录像等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4.负责全校信息沟通、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及媒体采访等事宜。

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十一)德育主任

1.结合学校安全工作目标和任务,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维护校园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师生情绪。

2.组织落实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依据部门安全岗位职责,对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开展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指导年级和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

3.定期召开年级主任和班主任安全工作会议,组织年级主任和班主任进行校园安全隐患自查互查活动,跟踪每节课学生异动情况,增强年级主任和班主任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

4.在学生会和班委会设立安全委员,设“学生110”和班级安全员,协助做好学生安全工作。

5.学校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时,做好教育活动安全预案和活动前师生安全教育工作。

6.利用升旗、广播操等时间,开展学生安全教育。

7.通过板报、橱窗、广播、网络等开展对师生安全宣传教育。

8.聘请消防、治安、交通、卫生等专家开展对师生的专题安全教育。

9.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短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安全知识,提出安全要求,发挥家长对学生安全工作的主体作用。

10.做好安全教育、家长接待、事故处理及相关材料的整理归档。

11.负责住校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12.负责卫生、防疫安全工作。

13.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十二)教务主任

1.负责教务处所属各组(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部门安全责任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部门安全工作计划,并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2.定期召开部门安全工作会议。

3.做好各种教具配备、保存及使用的安全管理。

4.加强学生学籍信息的安全管理,建立信息保密制度。

5.做好教学活动和考试安全预案及管理工作。

6.配合校长积极稳妥做好学校招生、毕业工作,正确执行政策、有效化解矛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7.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十三)总务主任

1.负责学校总务后勤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部门安全责任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部门安全工作计划,监督、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2.定期召开部门安全工作会议。

3.加强总务后勤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各工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4.做好学校建筑物和水、电、气等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根据保卫主任的要求定期维护或更换消防器材和特种设备,并建立台账,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5.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及食品卫生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卫生部《学生集体用餐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自觉接受卫生防疫部门监督。

6.组织相关人员按规定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体检;建立食品留样制度;随时掌握当地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食品中毒事故的发生。

7.落实本部门不同工种安全责任。组织部门人员定期检查负责范围内的安全。

8.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十四)少先队辅导员、团委(支部)书记

1.贯彻执行安全法律法规、学校安全管理规定,履行部门岗位安全职责。

2.在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中设立安全委员。经常开展对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的安全教育。

3.制定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各类大型集体活动预案,开展活动前的安全教育。

4.定期组织学生活动场所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向学校有关部门汇报。

5.熟悉学校各类安全预案及流程,协助和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处置突发事件。

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十五)教科(研)室主任

1.指导学科教师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渗透安全教育,引导每个教师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学生安全教育。

2.加强课堂、特别是实验课的安全管理。

3.督促每位任课教师安全教育教案和开展“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每天最后一节课下课前,结合实际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防劫防骗、防各种伤害事故等安全事项。

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十六)教研组长

1.教研组安全第一负责人,负责建立教研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学校各项安全管理要求。

2.定期召开教研组安全工作会议,维护学校教育教学安全。

3.制定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督促实验员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4.制定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5.监督指导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十七)年级组长

1.所在年级的安全第一负责人,负责建立年级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本年级每位教师的安全岗位职责。

2.建立健全由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构成的年级安全管理体系,定期排查年级存在的安全隐患,促进年级安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3.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安全工作文件精神,组织年级教师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落实学校安全工作有关要求,做好日常安全防范。

4.做好年级特异体质学生身体情况登记和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年级大型活动安全预案并做好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5.指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6.负责本年级学生楼层、楼梯的安全管理。

7.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十八)班主任

1.班级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班学生安全及教室内的设施设备安全负责。

2.认真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及时解决班级出现的安全问题,排除安全隐患。

3.在班委会和团支部设立安全委员,在班级设立若干安全员。

4.保证晨(午、晚)检专时专用,仔细查看学生精神和身体状态,认真记录,及时上报。

5.充分利用晨(午、晚)检、班会等时间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特别注意根据季节变化提醒学生预防疾病,防范各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逃生自救技能。

6.严格执行学生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做好学生考勤统计工作,及时了解未到校上课或中途离校学生的情况,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做好记录。

7.认真做好班级内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排查和登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年级组长和校领导汇报。

8.对有特异体质和心理异常的学生,应在家长的配合下及时做好记录。在安排体育、劳动、大型活动等时予以照顾。

9.协助学校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并做好协议书回执留存。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开展家长安全教育,让家长切实担负起监护人职责,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监管工作,特别是保障学生校外安全。

10.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必须征得学校领导同意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做好安全预案和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11.发现学生在校出现身体不适或危险情况时,要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抢救,并及时通知家长、报告学校。

12.开展“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结合实际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防劫防骗、防各种伤害事故等安全事项。

13.认真准确采集学生及家庭相关信息。

1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十九)任课教师

1.明确并履行岗位安全职责,落实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关要求,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2.将安全教育有机渗透到本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

3.课前清点学生人数,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班主任,课堂上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时应及时制止、告诫、教育,并与班主任或学生家长及时沟通。课间负责本楼层就近楼梯间、楼层的安全工作。

4.密切配合班主任开展安全工作,及时将班内的安全问题向班主任反映,协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妥善处理班级出现的安全问题。

5.课堂教学中如遇突发事件或安全问题,及时将学生有序疏散到安全地带并作妥善处理,同时立即向分管领导或校长汇报。

6.开展“放学前一分钟安全教育”。每天最后一节课下课前,结合实际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防劫防骗、防各种伤害事故等安全事项。

7.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二十)体育教师

1.掌握教学班学生特异体质状况,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相关学生活动,并做好记录。

2.做好课前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及教学环境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3.结合体育项目特点,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带领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强化学生相互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4.遵循体育运动规律,严格按照体育教学要求上好每节课,不违规操作。特别是体操教学,要做好“保护与帮助”的示范动作,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保护与帮助”。

5.严格教学过程管理,把控学生动态。认真、及时解决好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或纠纷。

6.掌握体育教学及体育课外活动中发生伤害事故的处理方法及程序,严格按照学校“学生体育教学及体育课外活动伤害事故(急病)应急预案”程序进行处理。

(二十一)电教教师

1.负责学校电教设备维护与安全运行。及时检查和报告设备隐患,配合电工检修,保障电教设备安全运行。

2.认真执行网络有关安全规定,确保校园网络安全。杜绝不良信息在校园网页上出现。

3.做好防火、防盗、防潮工作。掌握灭火常识,会使用消防器材,紧急时刻具有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4.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积极采取救护措施,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保护好现场。

5.每天下班时检查水电门窗,关闭所有应关电源,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下班。

(二十二)心理教师或心理健康学科任课教师

1.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普及心理健康和青春期知识。

2.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负责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室及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维护。

3.做好全校学生心理调查工作。配合班主任、家长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跟踪随访和相关记录,及时汇报。

(二十三)财务人员

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责任心,确保学校财务安全。

2.加强印章、空白支票的保管和使用安全。空白支票与财务用章分开存放,严格按照财务规定存放现金。

3.到银行取送款时,大宗款项必须三人以上专车接送,少量款项须两人以上接送。使用安全包,取送款人员必须做到人不离款、款不离身,确保现金和人身安全。

4.确保学校财务账目、票据保存规范,避免因存放不当受潮损坏。

5.做好财务室防火、防盗工作,做到人离门锁。

6.下班时关好水电门窗,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下班。

(二十四)财产管理员

1.全面负责、统一管理学校财产,建立台账确保所保管物品的安全。

2.管理好学校仓库,建立仓库和财产管理制度。

3.加强仓库消防安全,严禁火种入库,严禁库内吸烟和使用各种电热器具,定期检查更换库房的消防器材。对存放物品要留出顶、灯、墙、柱、堆等防火间距。

4.仓库物品必须分类、有序、限额存放。做好防火、防盗和防潮工作。

5.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积极采取救护措施,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保护好现场。

6.每天下班前对仓库进行安全检查,并作记录。下班时关好水电门窗,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下班。

(二十五)图书管理员

1.学校图书馆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图书馆安全。

2.图书馆开放期间,组织学生有序出入图书馆,做好安全门的标示和开启工作,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

3.图书馆内不得存放易燃品和私人物品,严禁吸烟。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降湿、防蛀等安全工作。

4.加强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注意网络安全,保证电子书籍的健康。

5.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积极采取救护措施,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保护好现场。

6.每天对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进行安全检查,并作记录。下班时关好水电门窗,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下班。

(二十六)档案管理员

1.按上级规定和学校要求妥善保管档案资料,落实保密制度,确保档案安全。

2.按有关要求安装防火防盗门,按规定配齐灭火器材,并及时检查、维护或更换,有条件的学校配备安全报警装置,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3.按天气情况开启空调和除湿机,维护档案室的温度和湿度,做好档案的防潮、降湿、防蛀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与完整。

4.严格执行档案查阅制度。

(二十七)体育器材保管员

1.坚持每天检查体育运动器械、户外运动器材和场地,并做记录。发现安全问题立即停用,并将问题器械做封存警示,及时向有关领导(部门)报告并组织维修和处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或器械。

2.教育学生爱护器材,指导学生安全使用器材,教育学生发现器材安全问题及时向老师报告。

3.坚持体育器材领借制度,器材室所借出的器材须符合安全标准,并及时归还、验收。

4.借出的运动器材不允许放置在无人看管的场所。

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二十八)实验室管理员

1.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在学校相关部门及教研组长的指导下,认真制定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并贯彻落实。

2.定期不定期检查仪器,及时保养、维修,做到实验室内仪器、药品放置整齐,使用安全。

3.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管理好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做好采购、登记、储存、使用和处置工作,及时上报需处置的过期物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4.按规定配置灭火器材,及时检查、维护、更换。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5.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指导学生安全使用实验用具和药品,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6.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掌握各类事故发生时的处置方法。

7.每天严格检查实验室及药品存放安全,并作记录。下班时关好水电门窗,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下班。

8.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二十九)食堂管理员

1.食堂安全第一责任人,在主管领导的指导下具体负责学校食品安全的全面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管理档案。

2.定期组织食堂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

3.定期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确保食堂所有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安全上岗。

4.严格遵守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索证制度、进货验收制度、厨房烹饪制度、卫生消毒制度、食品留样制度,不采购“三无”食品和腐烂变质食品,严把食堂生产各个安全环节。

5.做好食堂防火、防潮、防尘、防虫害各项工作,定期检查维护食堂设备,要重点检查燃气、灶具、油烟管道、锅炉等重要设备,聘请专业人员定期清洗管道烟道,确保各项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6.不用的煤气罐不得放在灶具旁,应保管在安全地方。

7.每天严格检查厨房、库房、燃气、水电、设备安全,并作记录。下班时关好水电门窗,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下班。

8.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三十)宿舍管理员

1.宿舍安全和设施设备安全使用的第一负责人。

2.建立住宿学生及其家长档案,建立特异体质学生档案,建立住宿生班级管理和班主任联系制度,管理好学生家长和班主任的联系电话。

3.在学校德育处(学生处)和保卫处的指导下成立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每个宿舍设宿舍长,配合宿舍管理员做好住宿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4.做好宿舍大门和出入人员管理,按时开关宿舍大门,严禁非住宿人员进入宿舍。认真落实宿舍管理值班制度,值夜班时不得睡觉。宿舍大门朝外开,夜间严禁上锁。

5.定期检查维护宿舍各类设施和用品(门、窗、水、电、床、柜、暖气等),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相关领导或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及时消除隐患。

6.加强宿舍区消防安全管理,严禁私拉乱接电线或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安全通道堆放物品,定期不定期开展宿舍区火灾等应急疏散演练,每间宿舍门后张挂疏散线路图。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7.掌握消防栓、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突发事件来临时,组织学生有序疏散并及时上报。

8.严格执行学生请销假制度,学生请假回家要填写请假登记表,并告知家长和班主任,取得他们的同意方能准假。

9.每晚熄灯前,清点各宿舍人数,发现有学生未归的,要立即查找,并及时与家长和班主任联系。

10.每晚熄灯后,认真巡逻宿舍及周边环境并督促学生就寝,同时认真检查门、窗、水、电。巡逻时若发现学生生病,应及时与值班校医联系诊治,严重的要立即送往医院,并告知家长和班主任。

11.学生上课后,逐个检查宿舍。发现滞留在宿舍的学生要问明情况,如有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并立即通知家长和班主任。

12.做好宿舍环境卫生和喷洒消毒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宿舍管理委员会定期评比宿舍卫生并公布,对宿舍内务和卫生差的要及时进行教育,并限时整改。

13.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三十一)校医

1.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第一负责人,负责学校的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工作。

2.在德育处(学生处)的配合下,成立学校红十字会。每班设立生活委员和红十字委员,协助班主任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3.在德育处(学生处)的配合下,建立各班学生健康档案,为有特异体质的学生单独建档。

4.负责学校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师生食品卫生、疾病预防及急救常识的培训和教育。

5.坚持每日查看各班晨(午、晚)检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家长并尽快将患病学生送正规医院诊治。

6.负责学生卫生保健工作(组织体检、预防接种、喷洒消毒、疾病防控、近视眼和龋齿防治等),及时处理学生常见病,做好治疗登记。

7.制定学校突发疾病、食物中毒等应急预案,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相关领导和部门,做好事故处理。

8.配合德育处(学生处)组织全校大扫除和卫生检查,做好卫生评比和成绩公布,督促全校师生做好公共卫生工作。

9.配合总务处定期检查食堂各项安全卫生制度落实情况,并建立检查记录台账。

10.做好卫生室常用药品采购工作,保障供给。使用、维护和管理好学校医疗器械并按有关规定做好器械消毒工作,建立消毒登记档案,加强对废弃物品的安全卫生管理。学校医疗器械必须专人使用,一律不得外借。

11.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三十二)文印室人员

1.文印室内严禁烟火,严禁非工作人员擅自进入。

2.定期清理废弃纸张、油墨等易燃物品,定期检查文印室各类设备线路,防止因线路老化、超负荷工作发生火灾,定期检查文印室内消防设施,保证灭火器材完好有效。

3.定期进行文印室各类安全隐患排查。

4.遵守文件保密制度,严防泄密。

5.下班时关好水电门窗,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下班。

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三十三)水电工

1.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2.每天检查配电室、校园照明、网络、电话、广播、供水等设施设备,确保水电安全及时供给和运行。

3.协助宿舍管理人员检查宿舍用电情况,严禁私接线路、安装插座、使用自备大功率电器。

4.落实水电安全隐患排查制度。严防电路漏电、短路、电线老化、超负荷,消除水路跑、冒、漏等不安全因素,建立水电安全维护台账,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和报告。

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三十四)门卫

1.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得擅自离岗、空岗,按时交接班并做好交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2.严格落实校门开闭制度,学生上课时间应保持校门关闭。

3.严格执行大门和出入人员管理制度,来访人员需进行严格验证,并依据学校有关会客登记制度履行登记手续。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校园。上课期间,学生必须持有班主任开具的出门证,方可出校。

4.发现可疑人、事、物或其他治安信息,及时向相关领导或部门汇报。必要时,启动报警器或向110报警,并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处置工作。

5.对出入人员和车辆所携带、装运的物品、物资进行严格的检验、核查,禁止私自将危险或违禁物品带入。严防学校物资流失。

6.疏导出入车辆和行人,清理门卫责任区内的无关人员,保证进出车辆畅通,人员出入有序无阻。

7.任何人不得在警务室从事与该室工作无关的活动,不得存放或代人存放贵重物品、现金和危险品。

8.做好警务室的消防安全工作,确保灭火器材的充足、完好和有效,定期检查插头、电线,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9.妥善保管、定期检查、熟练使用技防工具,在危急时刻充分发挥技防工具的作用,确保师生安全。

10.在岗期间不与无关人员聊天,不干私活,不饮酒。

11.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三十五)保卫人员

1.在保卫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落实相关部门及学校保卫工作规章制度和要求,按时参加上级部门的保卫工作会议,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2.熟悉业务,提高防范破案能力,记录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学校发生的案件,确保师生安全。

3.做好节假日和平时的值班,及时解决值班中出现的问题。

4.积极防范,组织和参加校内巡逻,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或向相关领导报告,提出整改意见。

5.检查指导警务室等重点、要害部门人员的安全工作。

6.保持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加强对个别不遵纪守法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协助做好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7.保护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不受侵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三十六)学校保安

1.熟悉值勤岗位区域内的地形、地物,了解值勤岗位区域内的消防设施分布和使用,掌握报警方法。

2.掌握保安业务知识,熟悉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3.严守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爱护通讯器材和物防设备。维护值勤岗位区域内的正常秩序、疏导交通。

4.及时发现值勤岗位区域的各类安全隐患并上报。

5.果断处理值勤中发现的问题,发现可疑人、事、物或其他治安信息,应及时盘查或监控,并上报保卫主任或相关领导。必要时,启动报警器或向110报警。

6.制止师生各种不安全或易造成伤害的行为,发生违章或不服从管理者,应婉言劝阻并妥善处理,不听劝阻的,及时上报保卫主任解决。

7.遇有火警或其他紧急情况,应迅速扑救或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现场,并及时上报保卫主任。

8.建立执勤巡逻和交接班记录台账,做好每日值勤问题记录和交接班记录,要求清楚、准确、属实。

9.按时参加保安人员工作例会和相关业务培训,认真听讲并做好记录。

10.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应及时上报保卫主任,不得擅作主张或隐瞒不报。

11.在不妨碍保安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协助其他部门做好服务工作。

12.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三十七)学生安全员

1.做好自身安全工作。模范遵守学校各项安全制度,做安全工作带头人。

2.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提醒同学不携带危险物品入校,不翻越围墙、栏杆,不在教室、走道和人群集中的地方追逐嬉闹。发现危险行为要及时制止,如不听劝告要及时向老师报告。

3.配合老师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班级安全宣传工作,组织同学参加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同学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协助老师维持活动秩序。课间操、运动会、观看演出、外出集体活动等活动期间,协助班主任组织同学有序上下楼、进退场和上下车等。

5.排查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注意发现校内、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班主任和学校有关部门。

(三十八)保洁员

1.做卫生清洁时设置地面防滑警示标志,卫生用具放置整齐,预防师生滑倒、绊倒。

2.清洁用品(洁厕灵、消毒液等)应放在指定工作室,禁止将此类用品放置在卫生间等师生可接触到的地方。

3.清洁灭火器时,检查是否存在人为动用导致器材失效。如有发现应及时报告相关领导或部门。

4.保洁工作时应及时检查相关区域内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卫生间),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相关领导或部门。

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三十九)校车管理员

1.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职责。建立乘车学生档案。

2.定期对校车驾驶员和随车照管人员开展安全教育,督促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3.督促校车驾驶员每天出车前认真检查车辆状况,严禁车辆带病上路,制止超载行为,确保行车安全。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处理校车违法行为。

4.认真排查校车安全隐患。建立校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和台账,定期与校车驾驶员一同对校车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安全工作。

(四十)校车随车照管人员

1.学生上下车时,在车下引导、指挥,维护上下车秩序。

2.发现驾驶人无校车驾驶资格,饮酒、醉酒后驾驶,或者身体严重不适以及校车超员等明显妨碍行车安全情形的,制止校车开行,并及时报告校车管理员。

3.清点乘车学生人数,帮助、指导学生安全落座、系好安全带,确认车门关闭后示意驾驶人启动校车。

4.制止学生在校车行驶过程中离开座位等危险行为。

中小学校岗位安全 篇5

王里堡寄宿制小学

王孝忠

开学初我们学习了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学后我的收获感慨很多,使我深深体会到: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我们时刻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牢记安全的重要性。它牵动着每个孩子、每个家长、每个教师的心。

我觉得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每位教职工都要将安全工作放在头等位置。学校安全,首先要从思想上、意识上重视起来。思想上、意识上重视了,就能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而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又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其次,了解教师岗位安全内容,领会其精神实质。通过学习,我认为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的内容是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内容展开深入的学习和探索,学校安全教育要常规化。我们要做到安全时时抓、事事抓,要常态化。在安全演练时,一定要严肃、认真,学生不能嘻嘻哈哈,老师更不能嘻嘻哈哈。不能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才演练,不能为了演练才演练。演练是要自发的、为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而演练的。并且安全教育要涉及方方面面,比如要有防火、防震、防毒、防电、防交通事故、防暑、防溺水等。

第三,教师要明确各自的安全岗位职责,要以身作则。老师在安全教育时,不能光要求学生怎么样做,老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这就要求老师在安全方面也给学生做出榜样,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中小学校岗位安全 篇6

1.从中层干部自身来看, “教而优”不等于“仕也优”。这些教育教学中的精英, 在走上领导干部之前, 往往都是教育教学中的能手, 教育教学中的成功造就了他们较高的抱负水平, 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期望值都非常高。一旦走上领导岗位, 这种高期望值肯定会体现到他的管理行为中, 一方面他们用自己过去的高水平来要求一般的教职工, 使得教职工有了巨大的压力而产生抵触心理;另一方面, 教育教学和管理是不同的领域, 教育教学的成功不能自然带来管理的成功, 由教育教学的“能手”到管理的“门外汉”, 势必造成他们心理的落差。这样一来, 高期望值成为他们理顺关系和提高自我的绊脚石, 直接使他们由一个成功者变成了失意者, 长期的失意必然带来岗位的倦怠, 想回归普通教师的行列就不难理解了。

2.从中层干部的岗位特点来看, “上压下顶”加重了他们的倦怠心理。中层干部在学校中处于“兵头将尾”的位置, 上有学校校级领导的压力, 下有广大教职员工的监督。一个好的中层干部, 既要做好学校政策的执行者, 又要做好广大教职工的“代言人”。这不仅要求他们自身有高超的沟通技巧, 也需要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比如校长的领导水平、教职工群体的素质。沟通技巧可以提高, 而外部环境不是中层干部自己所能左右的。在现实中, 一方面, 来自校长们的高压越权, 使得很多中层干部处于傀儡的地位, 他们没有岗位自主权, 对于想有所成就的中层干部来说, 是没法有工作热情的。另一方面, 教职工往往要求中层干部做一个“代言人”, 对学校的不满要向中层发泄、自己的利益要向中层诉求, 一旦这些问题不能解决, 中层就会成为他们口中的“汉奸”。这样的“上压下顶”, 很多的中层干部难承其重, 倦怠心理在所难免。

3.从学校组织特点来看, “静态的金字塔”结构消磨中层的工作热情。现在的学校组织体系, 基本上还是沿用了传统的行政体系, 这样一种科层制的行政体系, 呈现出一种“静态金字塔”的形态, 其特点一是流动性非常差, 二是上行的压力大。中层处于这样一个体系中, 往往是“上不去、下不来、转不动”, 中层干部想向上去的难度很大, 一个学校中层多、校长少, 很多人一干就是一辈子中层;想不干也不容易, 只要中层不犯严重的错误, 当了中层就别想逃离;换换岗位也不轻松, 学校干部体系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没有异常的人事变动, 中层就会钉在岗位上。这样的“静态金字塔”结构, 使得中层干部们“进没有希望、退没有后路”, 于是在中层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滋生, 工作没有热情也及就可想而知。

中层干部作为学校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如果他们的工作热情不高, 产生岗位倦怠心理, 既影响学校的行政执行力, 又会产生多米诺骨牌的效应, 带来广大教职工的工作懈怠。如何克服学校中层的岗位倦怠心理呢?

首先, 帮助中层干部进行角色定位。中层干部的作用既是对上 (校级领导) 负责, 也是对下 (教职工) 引导, 我们不能让中层干部成为“上压下顶”的受气包, 一个在领导面前缩手缩脚, 在教职工面前抬不起头来的中层干部是不可能有工作积极性的。帮助他们角色定位, 就要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 哪些是自己必须做的、哪些是自己应争取做的、哪些是自己不能做的, 职责明确了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创造性地工作。

其次, 帮助中层干部调整心态。步入管理岗位, 要帮助他们对工作进行重新审视, 过去的成功是教育教学的成功, 不是管理工作的成功, 勇于重新学习, 提高自己管理水平的同时, 还要从教职工的角度思考问题, 不能一味地提高要求而脱离教职工的实际情况。心理期望低一些, 工作投入多一点, 有了平常心才能有工作成功的喜悦。

中小学校岗位安全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岗位能力 教材建设

在社会经济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向多层次、高层次方向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的矛盾,严重影响到职业教育稳定健康的发展。如何加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增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中等职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工作。

一、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但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要求中等职业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工作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领悟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求职业学校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因此,社会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提出改革的需求。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强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等要求。这对于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教材体系,推进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二、中职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产业结构不一致,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目前还没有全国的统一的规范,这就对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除了搞好教学工作外,还要了解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信息,了解行业对职业学生的需求信息,了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信息,开发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但在实际工作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从整体上看进展缓慢。首先,我国还没有中等操作性人才培养的行业标准,行业也没有明确地向中等职业学校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发专业课程和教材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开发的课程体系对于适应行业新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开发的职业教材与职业特点还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还跟不上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在目前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没有统一规定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是大学教材的翻版,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体系结构都大同小异,教材强调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这类教材在教学实际中与中学生的文化程度不相适应,学生对习题中的知识点不熟悉,有的章节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接受,教师处理教材的难度大,给我们专业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如果继续强调教材的知识性、系统性,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材使用的年限还比较长,如果是一本优秀教材,那沿用的年限就会更长,内容陈旧的情况很突出,不能及时体现时代和经济发展的新观念。

三、课程改革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建设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特点的课程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的设计为专业课程改革重点,构建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类型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新模式。公共课程着眼于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为后继专业课程教学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核心课程突出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原则上每个专业确定5种核心技能,设置5至8门核心课程;教学项目努力为专业教学与岗位工作任务有效衔接服务,根据不同专业,每个专业设计70至100个左右的“教学项目”。

四、课程改革方法

1.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了解职业教育最新发展动向,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才能少弯路,课程改革的成果才更能应用于职业教育中,开发的专业教材更具有实用性。

2.收集整理行业能力标准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规范的行业能力标准,给课程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推进中等职业的课程改革,我们必须依靠市级行业协会和行业协调委员会,收集并整理行业的能力标准,为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提供第一手材料。

3.调整和制定新的教学计划

职业教育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有了行业能力标准,确定专业设置,才能调整和制定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在专业设置上,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专业岗位、人才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能要求、职业资格、素质要求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确定专业方向。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

核心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和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核心课程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项目是专业教学与岗位工作任务的有效衔接,要通过教学项目的训练,强化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关系。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核心课程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4.编写教学大纲

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类别较多,课程内容丰富,并且在不断的变化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务人员的排课必须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专业教师的上课必须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改革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必然要对课程大纲进行重新编写。专业课程大纲除了论述课程的地位、课程的内容、课程的重难点等知识结构外,专业大纲的特点在突出课程的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提出实践环节、实践内容、实践方法,与国家专业技能证书的考核结合起来,并融入职业态度的内容,使教师通过教学大纲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达到掌握一种技术的目的。

5.编写教材

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必然要组织新的教材。目前,中职教材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大多数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方面侧重于理论,忽视岗位实用技能的培养,因而造成培养的学生有理论无实践,有知识无能力,与行业需求相脱节,旧的专业教材已不能适应和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因此新的课程体系不可用旧的教材组合,必须要根据新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开发新的专业教材,要放弃一些过时的教材,要增加一些新教材的整合。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5,(8).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5.(8).

4.周丽红.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与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5.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电功率和安全用电1下一篇:理解是一个漫漫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