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故事》读后感优秀作文
这本书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类的家园,第二部分是人类的故事。这其中第一部分讲了许多国家历史、地名的介绍,如《中国:东方文明古国》、《新西兰:美丽的岛国》等章节。第二部分写人类以前没落的民族与文明,如《埃及:征服与反抗的故事》、《爱琴海:突然消失的文明》等章节。整本书用了212页来介绍了我们生活的地球历史,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地方——地球。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要善待地球,要坚持科学,不能迷信,我们对地球的认识还是初步的、肤浅的,我们一定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以后为科学做出贡献。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里, 却是千人一面, 千部一腔, 千篇一律的“规范”教育, 很多在某些领域有超常能力, 但在某些领z域又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 由于没有被及时发现和给予特别对待而湮没了他们超凡的能力, 变得比普通人更无能,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就是一个特殊儿童的特殊经历。不过影片的主人翁伊桑是幸运的, 他的超凡能力最终被发现, 障碍也最终被克服。为了从这部电影里吸取一些经验, 以便更好指导我们的实践, 我特地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剖析, 希望对我们的学习研究能有所裨益。
2. 研究方法一
2.1 研究对象
伊桑, 一个八岁男孩, 身体健康, 有诵读障碍, 好幻想, 有超凡的绘画天赋。
2.2 情景设置
2.2.1 学校
八岁的伊桑跟所有普通孩子一样, 在普通学校接受普通教育, 遗憾的是, 读到三年级的他, 居然还不会拼写, b和d永远分不清, k和h总是搞错, 单词的字母顺序经常颠倒, 在他眼里, 字母总是在跳舞, 一会面向他, 一会背向他, 一会在这里, 一会在那里, 使他永远也无法正确地拼读出单词, 更谈不上拼读句子和课文。因此, 作业本上全是红叉, 试卷全是零分, 被老师惩罚和同学取笑已成为他学校生活中的“惯例”。
2.2.2 家庭
伊桑有一个殷实而幸福的家庭, 父亲永远很忙, 无暇管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贤淑的母亲自然而然地成了伊桑家庭生活和学习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伊桑永远也不能像他哥哥那样按时完成作业, 按时起床, 按时吃早餐和按时上学。他总是要在妈妈的督促下, 极不情愿地写作业;在妈妈的再三呼唤下, 极不情愿地从睡梦中醒来;在妈妈的连塞带灌下, 极不情愿地吃完早餐;然后在妈妈的又拖又拉下, 匆匆忙忙地登上等候已久的校车, 和哥哥相比, 伊桑无疑让妈妈头痛、心焦而又无可奈何。
2.2.3 社会
伊桑很羡慕在一起踢球的小朋友们, 可他只是和他的狗在一旁观看。当他试图把小朋友们踢的球扔给他们时, 他却犯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错误———他没有方向感, 居然将球扔到了别的地方!伊桑受到了小朋友们的侮辱和嘲笑。他羞愤难当, 像一头发怒的狮子扑向羞辱他的小朋友并将他的胳膊咬伤。结果, 小朋友的母亲到他家告状, 伊桑又被父亲打了一巴掌, 若不是母亲及时制止, 伊桑可能会被父亲打得更惨。
2.3 研究结果
老师、父母、同学均未发现伊桑是一个特殊儿童, 而将其视为懒惰、疯狂、不用心的孩子。伊桑的眼神开始变得空洞和迷茫。为了逃避老师的惩罚和同学们的嘲笑。他选择了逃学, 独自一人在路上闲逛。自由驰骋的幻想和无拘无束的感受让他得了片刻的轻松快乐和解脱。由于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拼写, 他开始抵制母亲的训诫, 不做家庭作业。他常常一个人呆着, 也更不愿说话。
3. 研究方法二
3.1 研究对象
伊桑, 一个八岁的男孩, 身体健康, 有诵读障碍, 好幻想, 有超凡的绘画天赋。
3.2 情景设置
3.2.1 学校
伊桑的父母被迫将他转到了一所寄宿学校, 在这里, 他同样要面对让他难以克服的诵读困难, 他同样要受到教师的惩罚和同学们的嘲笑。一次偶然的机会, 学校给他们更换了美术老师。新来的美术教师给他们带了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首先, 他将歌舞形式引进课堂, 释放掉了课堂上沉闷压抑的气氛;其次, 拿走了让学生临摹的模型,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能力, 任意创造自己的作品;再次, 让学生亲近自然, 用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他始终没有忘记关注每一个学生。伊桑空白的画纸, 不苟言笑的神态以及远离人群的举止, 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他开始从各个侧面了解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包括向伊桑的同桌了解他平时的情况, 查看伊桑的作业, 到伊桑家是造访等。他终于对伊桑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是一个具有诵读障碍, 同时又具有超凡绘画天赋的孩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他开始根据伊桑本身的特点, 帮助他一步步克服诵读障碍, 并创造各种条件, 帮助他重拾信心和勇气。最后, 他成功地说服校长举办了一次展示伊桑超凡天赋的绘画比赛。
3.2.2 家庭
伊桑被迫转学后, 伊桑的父母只能定期去看他, 当伊桑的情绪在学校里跌落到谷底时, 他的父母及时赶来并给予了他必要的抚慰, 伊桑的哥哥还送给他一盒24色的水彩颜料, 以示对他绘画的支持。
3.2.3 社会
伊桑的新同桌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 他非常同情伊桑, 并成了他的好朋友。另外, 为了发掘学生的超凡才能, 学校还特地举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绘画比赛, 并邀请了著名的美术专家当评委。
3.3 研究结果
老师和同学们发现了伊桑的特别之处, 开始同情并帮助他, 父母和兄弟也一改往日的做法, 开始给予他精神上的抚慰和鼓励。伊桑开始积极主动地练习拼写, 练习朗读, 并一步步克服了诵读障碍。而且他还向老师和同学们展现他超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用一些简易的材料制作了一个让全班师生为之惊叹的会动的小帆船, 并在学校举办的声势浩大的绘画比赛中一举夺魁!伊桑开始变得自信而快乐。
4. 讨论
上述两种不同的情景下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那么,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4.1 良好的家庭和教育的环境是超常儿童成长的基础。
4.2 因材施教的学校教育是超常儿章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4.3 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个体体验到自己被他人接纳, 从而提高其自我的价值感。
5. 结论
对于那些在某些领域有超常能力, 但在某些领域又存在障碍的特殊儿童, 学校、家庭、社会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和特殊的教育, 以便让他们克服障碍, 发挥其超常能力, 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查子秀超常儿童心理发展追踪研究五年.心理学报.1986年第2期.
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知识点能体现“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并且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有关地球运动的考题多,但在真正的高考试卷中地球运动的题目又仅出现在选择题中。如何以图像为重点,从图像内容观察中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命题者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例1:若图1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地理纬度为33°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关于两地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都可能有共同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B.两地东部沿海都有寒流分布
C.两地都有可能是7月降水多
D.两地东部沿海都有渔场分布
这道题的设计原理是:越靠近赤道,线速度越大。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
分析:M地北京时间12:00时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即M地的经度为120°E,P地北京时间10:00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即P地的经度为150°E。通过两地昼长相加约为24小时,且M地的地理纬度是33°N,则P地的地理纬度应是33°S。M地(120°E,33°N),故M地大致位于江苏北部;P地(150°E,33°S),大致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部悉尼附近。
这道题较好地完成了笔者最初的设想。命制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图中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基本满足地理高考考核“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完成地理计算等”的基本要求。
乍一看没有问题,可仔细一想,总觉得有些差强人意。江苏省高考对方向有考查吗?因“南京市地理命题一直带有对其它市区教学明确的指导性”,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命题方向?怎么修改?难道就抛弃这道看上去还不错的题目?如果不抛弃,又如何使用?经过反复思考,仍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角度命题。
例2:读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差值及正午太阳高度差值(部分数据),比较表1完成(1)~(2)题。
■
(1)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丙、乙、丁、甲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甲、丁、丙、乙
(2)6月22日:
A.丁地出现极昼现象
B.乙地正午日影朝向北方
C.丙地日出方位为正东方
D.甲地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乙地
这道题设计意图是越靠近赤道,昼长越接近12小时;在北温带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值为固定值——46°52′。
分析:赤道处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故赤道差值为23°26′。北极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26′,而冬至日这天,北极处于极夜,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北极差值也为23°26′。
初略一看没有问题,可赤道是北半球吗?正午太阳高度角可以为负值吗?乙地在北回归线以南还是以北?这样命题仍有问题,如何解决?能不能加入注解?在图表下方可否出现两个注解?(如注:20°N夏至日昼长为13小时13分和太阳高度角只能取非负值。)可是请教师做题时,教师也认为丙地为赤道,此题却没有答案。如果这道题学生都想不到丙地为北极,就没有任何意义。
不能有区域定位问题,但又要考查距离赤道相近的纬度线速度相等这样一个知识点,于是再作修改。
例3:若图2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关于两地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共同的线速度 B.都位于西半球
C.都位于北半球 D.都是1月降水多
分析:方向最终保留下来,查阅近几年江苏省高考题,也有间接考方向的。关于两地共同点正确的是,增加了“可能”,因为要考虑到地形的差异。一般海拔越高,线速度就越大。另外还间接考查学生对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这道题经过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考查要求,能较好地服务于高三地理复习。
命题过程中,有几点体会:第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这是能否命出合适题目的关键。如何深化对图形的理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如何在变换视角中拓展对图形的认识?这就是地理教师平时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知识迁移,“以不变应万变”。第二,深刻领会专题主题,这是命题能走多久的支撑。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哪些知识点?命题者要清楚: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全国地理高考卷如何渗透地球运动的主题,江苏省又如何在试题上体现,需要命题者多思考。第三,阅读经典题,这是命题出彩而不出错的保证。用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如果换成需要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如何做到?这些都是以后江苏省高考的方向,也期待更多命题者加入讨论。
参考答案:例1:(1)B (2)A;例2:(1)C (2)D;例3: (1)B (2)A▲endprint
命题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很多时候,教师都纠结于“要我命题”,还是“题要我命”之中。如何命题?如何命出好题?如何走向原创?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知识点能体现“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并且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有关地球运动的考题多,但在真正的高考试卷中地球运动的题目又仅出现在选择题中。如何以图像为重点,从图像内容观察中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命题者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例1:若图1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地理纬度为33°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关于两地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都可能有共同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B.两地东部沿海都有寒流分布
C.两地都有可能是7月降水多
D.两地东部沿海都有渔场分布
这道题的设计原理是:越靠近赤道,线速度越大。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
分析:M地北京时间12:00时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即M地的经度为120°E,P地北京时间10:00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即P地的经度为150°E。通过两地昼长相加约为24小时,且M地的地理纬度是33°N,则P地的地理纬度应是33°S。M地(120°E,33°N),故M地大致位于江苏北部;P地(150°E,33°S),大致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部悉尼附近。
这道题较好地完成了笔者最初的设想。命制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图中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基本满足地理高考考核“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完成地理计算等”的基本要求。
乍一看没有问题,可仔细一想,总觉得有些差强人意。江苏省高考对方向有考查吗?因“南京市地理命题一直带有对其它市区教学明确的指导性”,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命题方向?怎么修改?难道就抛弃这道看上去还不错的题目?如果不抛弃,又如何使用?经过反复思考,仍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角度命题。
例2:读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差值及正午太阳高度差值(部分数据),比较表1完成(1)~(2)题。
■
(1)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丙、乙、丁、甲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甲、丁、丙、乙
(2)6月22日:
A.丁地出现极昼现象
B.乙地正午日影朝向北方
C.丙地日出方位为正东方
D.甲地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乙地
这道题设计意图是越靠近赤道,昼长越接近12小时;在北温带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值为固定值——46°52′。
分析:赤道处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故赤道差值为23°26′。北极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26′,而冬至日这天,北极处于极夜,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北极差值也为23°26′。
初略一看没有问题,可赤道是北半球吗?正午太阳高度角可以为负值吗?乙地在北回归线以南还是以北?这样命题仍有问题,如何解决?能不能加入注解?在图表下方可否出现两个注解?(如注:20°N夏至日昼长为13小时13分和太阳高度角只能取非负值。)可是请教师做题时,教师也认为丙地为赤道,此题却没有答案。如果这道题学生都想不到丙地为北极,就没有任何意义。
不能有区域定位问题,但又要考查距离赤道相近的纬度线速度相等这样一个知识点,于是再作修改。
例3:若图2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关于两地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共同的线速度 B.都位于西半球
C.都位于北半球 D.都是1月降水多
分析:方向最终保留下来,查阅近几年江苏省高考题,也有间接考方向的。关于两地共同点正确的是,增加了“可能”,因为要考虑到地形的差异。一般海拔越高,线速度就越大。另外还间接考查学生对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这道题经过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考查要求,能较好地服务于高三地理复习。
命题过程中,有几点体会:第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这是能否命出合适题目的关键。如何深化对图形的理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如何在变换视角中拓展对图形的认识?这就是地理教师平时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知识迁移,“以不变应万变”。第二,深刻领会专题主题,这是命题能走多久的支撑。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哪些知识点?命题者要清楚: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全国地理高考卷如何渗透地球运动的主题,江苏省又如何在试题上体现,需要命题者多思考。第三,阅读经典题,这是命题出彩而不出错的保证。用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如果换成需要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如何做到?这些都是以后江苏省高考的方向,也期待更多命题者加入讨论。
参考答案:例1:(1)B (2)A;例2:(1)C (2)D;例3: (1)B (2)A▲endprint
命题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很多时候,教师都纠结于“要我命题”,还是“题要我命”之中。如何命题?如何命出好题?如何走向原创?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知识点能体现“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并且正确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有关地球运动的考题多,但在真正的高考试卷中地球运动的题目又仅出现在选择题中。如何以图像为重点,从图像内容观察中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命题者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例1:若图1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地理纬度为33°N。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关于两地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都可能有共同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B.两地东部沿海都有寒流分布
C.两地都有可能是7月降水多
D.两地东部沿海都有渔场分布
这道题的设计原理是:越靠近赤道,线速度越大。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为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
分析:M地北京时间12:00时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即M地的经度为120°E,P地北京时间10:00时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即P地的经度为150°E。通过两地昼长相加约为24小时,且M地的地理纬度是33°N,则P地的地理纬度应是33°S。M地(120°E,33°N),故M地大致位于江苏北部;P地(150°E,33°S),大致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部悉尼附近。
这道题较好地完成了笔者最初的设想。命制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图中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基本满足地理高考考核“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完成地理计算等”的基本要求。
乍一看没有问题,可仔细一想,总觉得有些差强人意。江苏省高考对方向有考查吗?因“南京市地理命题一直带有对其它市区教学明确的指导性”,是不是应该有更好的命题方向?怎么修改?难道就抛弃这道看上去还不错的题目?如果不抛弃,又如何使用?经过反复思考,仍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角度命题。
例2:读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长差值及正午太阳高度差值(部分数据),比较表1完成(1)~(2)题。
■
(1)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丙、乙、丁、甲 B.乙、丁、甲、丙
C.丙、甲、丁、乙 D.甲、丁、丙、乙
(2)6月22日:
A.丁地出现极昼现象
B.乙地正午日影朝向北方
C.丙地日出方位为正东方
D.甲地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乙地
这道题设计意图是越靠近赤道,昼长越接近12小时;在北温带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值为固定值——46°52′。
分析:赤道处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故赤道差值为23°26′。北极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26′,而冬至日这天,北极处于极夜,正午太阳高度为0°故北极差值也为23°26′。
初略一看没有问题,可赤道是北半球吗?正午太阳高度角可以为负值吗?乙地在北回归线以南还是以北?这样命题仍有问题,如何解决?能不能加入注解?在图表下方可否出现两个注解?(如注:20°N夏至日昼长为13小时13分和太阳高度角只能取非负值。)可是请教师做题时,教师也认为丙地为赤道,此题却没有答案。如果这道题学生都想不到丙地为北极,就没有任何意义。
不能有区域定位问题,但又要考查距离赤道相近的纬度线速度相等这样一个知识点,于是再作修改。
例3:若图2中M、P表示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M位于北半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关于两地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A.M地在P地的东南方向
B.M地在P地的西北方向
C.M地在P地的东北方向
D.M地在P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共同的线速度 B.都位于西半球
C.都位于北半球 D.都是1月降水多
分析:方向最终保留下来,查阅近几年江苏省高考题,也有间接考方向的。关于两地共同点正确的是,增加了“可能”,因为要考虑到地形的差异。一般海拔越高,线速度就越大。另外还间接考查学生对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这道题经过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考查要求,能较好地服务于高三地理复习。
命题过程中,有几点体会:第一,认真解读课程标准,这是能否命出合适题目的关键。如何深化对图形的理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如何在变换视角中拓展对图形的认识?这就是地理教师平时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知识迁移,“以不变应万变”。第二,深刻领会专题主题,这是命题能走多久的支撑。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哪些知识点?命题者要清楚: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全国地理高考卷如何渗透地球运动的主题,江苏省又如何在试题上体现,需要命题者多思考。第三,阅读经典题,这是命题出彩而不出错的保证。用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点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如果换成需要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如何做到?这些都是以后江苏省高考的方向,也期待更多命题者加入讨论。
读了《地球的故事》一书,让我更加喜欢地球家园了:辽阔古老的亚洲、生机勃勃的非洲、科学发达的欧洲、神奇特别的澳洲、美丽可爱的美洲!
其中神奇特别的澳洲特别引我注目!澳洲是澳大利亚的简称。虽然澳大利亚没有什么优势,内陆地区几乎都是沙漠。可是,正是因为它“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因此对当地的植物、动物产生了影响,让澳大利亚成了一个“活化石博物馆”!在植物中,如金合欢、贝壳杉、桉树,对于科学研究都有很大的价值。在动物中,袋鼠和鸭嘴兽可以算是这里的“招牌”了!袋鼠属于有袋目课目,它十分可爱,是一个慈祥的母亲,经常把宝宝放在自己的育儿袋里。而鸭嘴兽则属于单孔目动物,属于低等生物,不过也挺可爱的!
美洲也是一个十分好玩的洲!美洲可谓是大自然的宠儿,地形近乎完美:南北两洲对称,都为三角形,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南美洲的三角形要比北美洲的稍微偏东点。它既十分美丽,拥有“地球之肺”亚马逊热带雨林;也很富饶,被誉为“黄金之都”!,拥有极为丰富的资源,如媒、铁、石油、铜等。
我看了一本书――《地球知识故事》。
里面最神奇的是“川流奇观之深海里的瀑布”。
陆地上的瀑布人们见得多了。比较著名的.瀑布有地处委内瑞拉境内的安赫尔瀑布,落差979米,流量达每秒1.3万立方米,可称世界之最。然而,大洋深处有没有瀑布呢?可以告诉你,世界最大的瀑布不在陆地,而在大洋深处。人们最近发现,世界海底最大的瀑布地处丹麦海峡海面之下,约有200千米宽,每秒携带500万立方米水量,飞流直下200米之后,沿洋坡顺流而下,总落差达3500米左右。这一水体形成了北大西洋的深层海水。与巨大的海底瀑布相比安赫尔大瀑布就显得小多了;世界大河亚马孙河每秒有20万立方米的水汇入海洋,但与丹麦海峡瀑布的水量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你们说,这条海底瀑布能不大吗?能不壮观吗?
要不是我看了这本书,我也许到老了也不知道海底也有瀑布呢!如果别人或子子孙孙问起来,又不会,多丢脸呀!
1、地球的故事
一天,地球变了很难看,太阳又说不好,乌鸦又说不好,小鸟很热,又一只差一点飞不动,小青蛙热的走不动,小树不知到给谁砍了,树叶不知到给谁偷了,它们热的都走不动了,有很多人在小河里丢垃圾,那些拉圾很臭很臭,他还丢鱼的骨头,他还把那些树干水流过来就就在树干那里流出来流呀,流呀,那些水全不流了去那条小河里就不会流了去地二个地方,那些骨头就可以流了去地二个地方,那地球就不会很臭,那小树又可以曾长,那小动物们就不怕热了,那太阳公公就小了,大家都很开心,那就可以了吗!
2、小小地球上的故事
在一个“小地球”里住着:耳朵博士、眼睛小姐、鼻子先生和嘴巴儿子。
忽然有一天,眼睛小姐、鼻子先生和嘴巴儿子争吵起来.眼睛小姐说:“这个小地球是属于我的,你们要想住在这就交钱吧”“凭什么,凭什么”鼻子爸爸争辩说.这时候嘴巴儿子开口说:“吵什么,这应该是我的”.眼睛小姐说:“我要是看不见路你们现在早就没有了,哼。”“要不是我呼吸新鲜空气,你么能这么干净、强壮吗?”鼻子先生说。带着更加傲慢的语气说。这时候嘴巴儿子又说话了:“要不是我吃东西你们能活这么?”嘴巴儿气的脸通红。“我的”“我的`”“这是我的。”他们争吵起来。“走我们去找耳朵博士凭理去。”他们边吵边来到耳朵博士家。耳朵博士问清了事情。说:“地球是大家的并不是你们一个人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占用它。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该善于补自己的短处发现别人的长处,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听了耳朵博士的话他们都惭愧的低下头。
这个童话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
3、地球的故事
从前,地球上没有一点点吸引力,每个人都往上飘。
家具一定要钉起来,不然的话,就会飘上去,相互碰得嘣嘣响,发出很多噪音。
果子成熟了就会飘上天,人们想吃果子,只有爬到树上出没成熟的的果子,但是,都是酸酸的,不好吃。
狗必须拴起来,不然也会飞到空中,牵不回来。
有一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在街道两旁修上栏杆,只有抓住栏杆才不会飞起来。但是,有些人粗心大意,只说话,就把手松开,结果也飞上了天。
后来,人们又想出了办法,建起很多的高柱子,上面蒙上大网,人一旦飞上天,就会被网网住,再顺着柱子爬下来,但是这样还是很不方便。
人们受不了啦,就对地球说:“慈祥的地球呀,求求你,把我们抓住,不让我们掉出去,好吗?”。
地球答应了人的要求,但不小心却给了太多的吸引力,把地球上所有的动物牢牢的吸在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被拉得脸贴着地面,不能动弹,所有的东西也被地球的吸引力拉得变形了。
在地球中有很多可怕的事情,例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危害。这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灾难。只要我们好好爱护,不破坏生态环境,就一定能保卫好家园!
这本书关于小动物的也不少,早在四亿年前,昆虫就出现在地球上,到现在仍存在与地球,那是多么的顽强啊!我们一定要向它们好好学习这种精神。
我还看到一篇是关于生活环境的,它讲述了人类乱砍伐树木造成了水土流失、洪水和干旱发生。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爱护树木!这些知识让我想起了我们三年级学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中的人们一个个的把树木砍断做成房子、家具……后来,来了一场洪水因为没有森林的抵挡把整个小村庄给淹没了。
同学们,我们一定要注意: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破坏了它,那后果不堪设想!
实在太喜欢有些妙不可言的画面了,整理出来了所在地,希望以后能用双眼去看看那些自然奇迹。
第一集 火山 (影响:提供热量控制温度,形成板块运动-地貌,提供生命诞生所需的化学物质)
1. 熔岩湖---埃塞俄比亚 厄塔艾尔火山
2.冰岛温泉(形成于羽状熔岩之上),冰岛议会旧址(北美大陆板块与欧洲板块的边界)
3.南阿尔卑斯山---新西兰(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碰撞而成)
4.罗托鲁阿地区的温泉池---新西兰(与地球早期的物质类似,为微生物的诞生提供条件)
5.火山热液喷口---大洋底部
6.细菌构成的叠层石---西澳大利亚鲨鱼湾(最古老生命的家园、释放最初的氧气)
第二集 大气层 (影响:提供生存环境,塑造地表,创造气候)
1. 夜光云---高纬度地区(50-65)的夏季
2. 波纹状的岩石带---美国亚利桑那州
3. 冰中起火---西伯利亚永久冻土融化后释放甲烷
第三集 冰川 (影响:塑造地表---雕刻山脉 留下平原, 改变气候)
1. Lake Vostok--- 世界最大的冰下湖,南极洲
2.约塞米蒂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加利福尼亚 (冰川塑造)
3.冰川内部 --- 挪威斯瓦迪森冰川
大家都想到地球的那边去看看,尤其想看看地球那边的居民都是什么样子的。蓝狐狸想了一个好主意:“我们来挖一条地道吧,一条很长很长的地道,一直通到地球的那一边去!”
大家一齐动手挖。
小鼹鼠在家里睡觉,突然,房顶塌了,土块哗啦哗啦往下掉。
“天哪,是不是闹地震了?”小鼹鼠从地洞里冲出来。
“你好!”“你是地球那边的居民吗?”“欢迎欢迎!”大家把小鼹鼠围在中间,热情地欢迎他。
青草蛇请小鼹鼠到家里吃新鲜的草莓,红红的草莓摆了一桌子,吃得大家肚子圆溜溜的。
吃过草莓,小青蛙请小鼹鼠到池塘里去游泳,大家当然陪着他一起游。他们一边游泳一边打水仗,玩得非常开心。
蓝狐狸呢,他陪小鼹鼠在草地上散步,跟他一起放风筝。小鼹鼠是近视眼,风筝飞到树梢上就看不见了。蓝狐狸爬到树上去替他把风筝取下来。
小鼹鼠请大家到他家里去玩。地道太小了,蓝狐狸进不去。小鼹鼠是挖地道的高手。他还叫来很多小鼹鼠帮忙一起挖,一会儿,一条又宽又长的地道就挖好了。大家走过地道,来到小鼹鼠的家里,小鼹鼠请大家吃花生和核桃,还一起跳圆圈舞。
昨天,妈妈刚从当当网上给我买了一本《八十天环游地球》。
我刚一看到书,我就很想看,因为书里面有关于破案的,也有关于科学的,也有关于旅行的,还有关于冒险的。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是福格先生,他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可以说是一分一秒都不差。有一次,他和朋友打了一个赌,赌金是2000英镑。赌的内容是:看福格先生是否在80天内环游地球。结果真的在80天内环游地球了,中间遇到了迷糊的侦探费克斯,误把福格先生当成了银行大盗,还遇到了烧人的和尚……因为福格先生一直朝东走,每次日出就会早40分钟。所以福格先生赚了一天的时间。
地球是一个充满神秘的星球,有数不清的自然之谜。《地球的故事》帮我们揭开了这些神秘面纱。《人类与家园》、《地壳与洋流》、《地图与指南针》……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从前,我以为地球是一个像足球一样圆的星球。读了《我们的行星》后,我发现自己错了。地球不是标准的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椭圆形的两端是地球的南极和北极,那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说来真巧,就在我知道地球的形状后,妹妹要和我比赛画画。我画的是万里长城,而妹妹画的就是地球。她用我的圆规画了一个大圆,然后在圆里涂满了绿色。妹妹说是地球上长满了大树,是一个绿色的大圆球。我心里有底,装着老师的模样笑着对她说:“地球不是圆的,是椭圆形的,像鸭蛋一样,知道吗?”妹妹不甘示弱,大声地争辩道:“不对,不对,我在书店里看过,那就是个圆球,怎么会像鸭蛋呢?”我知道妹妹说的是地球仪。书店里的地球仪确实是圆的。我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说服她了,只好拿出《地球的故事》,摆到妹妹的面前,说:“我不跟你争,我把这本书留着,等你以后认识字了自己看!”
《地球的故事》里还介绍了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国家和这些国家的历史。让我知道了希腊和我们中国一样古老,知道了美国很年轻,还知道了太平洋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岛国。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地球的故事》读后感二年级小学作文10-04
《环游地球八十天》读后感作文05-27
流浪地球观后感作文350字07-02
关于《流浪地球》电影的观后感11-26
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5-30
有关世界地球日的作文:地球只有一个11-03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00字06-23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3000字09-18
保护地球的世界环境日作文:为地球披上新装10-21
读《只有一个地球》后感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