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调查报告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林地调查报告(精选8篇)

林地调查报告 篇1

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武汉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二〇一五年七月

编制单位:武汉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院

长: 刘新胜

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邢乐杰

中级工程师 项目参与人员

王小红

孙巧峰

田国庆

邢乐杰

刘会平杜幼生

目录

1总论.............................................................................................................................1

1.1 项目概况..........................................................................................................1 1.2 项目地块林地概况..........................................................................................2 1.3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3 2调查工作概况.............................................................................................................6

2.1 调查依据..........................................................................................................6 2.2 调查范围和内容..............................................................................................6 2.3 林地现状调查分析方法..................................................................................7 2.4 主要技术标准................................................................................................10 3使用林地现状调查结果...........................................................................................13

3.1拟使用林地位置.............................................................................................13 3.2项目使用林地情况.........................................................................................14 3.3 其它情况........................................................................................................15 4森林植被恢复费.......................................................................................................16

4.1测算依据.........................................................................................................16 4.2测算标准.........................................................................................................16 4.3测算结果.........................................................................................................17 5综合评价及结论.......................................................................................................17

5.1项目使用林地的建设条件.............................................................................17 5.2拟建项目选址与林业的关系.........................................................................18 5.3 相关建议........................................................................................................18

附 表:

1、项目拟使用林地按林地类型面积蓄积统计表 表

2、项目拟使用林地按现状地类面积蓄积统计表 表

3、项目拟使用林地按森林类别面积蓄积统计表 表

4、项目拟使用林地按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 表

5、项目拟使用重点生态区域林地面积统计表 表

6、项目使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复费计算表 表

7、项目拟使用林地小班因子调查表

附 图:

1、项目位置图 图

2、项目使用林地现状图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1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

1.1.2实施单位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

1.1.3 业主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

1.1.4 法人代表

杜幼生

1.1.5 项目负责人

杜幼生

1.1.6 项目批准单位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1.1.7 项目实施地点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街白浒村

1.1.8 项目建设内容

宗教文化旅游建设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1.1.9 拟用地规模

项目地块总面积5.1329hm²。

1.2 项目地块林地概况

1.2.1 项目地块林地的空间位置

项目地块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托管的洪山区花山镇东港村及白浒村,涉及***013、***017、***008、***018、***021等5个小班(林地落界小班号)。

1.2.2 项目拟使用林地类型情况

项目使用林地类型情况:防护林地面积1.9239hm²,用材林地面积0.0635hm²,经济林地面积1.0634hm²,其他林地0.1971 hm²。

1.2.3 项目拟使用林地面积和林木蓄积

项目地块使用林地面积3.2479hm²,其中:乔木林面积1.9874hm²,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林地面积1.0634hm²,其他林地0.1971 hm²。

项目地块涉及林木蓄积:122.31m³,均为乔木林地蓄积。

1.2.4 项目地块涉及使用公益林情况

该项目涉及使用国家三级公益林3.0118公顷,其中花山街东岗村0.12公顷,花山街白浒村2.8918公顷,已按相关规定办理公益林调减手续。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1.2.5 项目拟使用林地保护规划等级

该项目涉及使用拟使用林地保护等级Ⅱ级林地3.0118公顷;除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外,其他保护等级林地0.2361公顷。

1.3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

1.3.1 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修改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公布);

(3)《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2015年3月31日国家林业局第35号令);

(4)《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2]73号);

(5)《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林资发[2003]139号);

(6)《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办法>的通知》(林资发[2011]98号);

(7)《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工作的决定》(全绿字第7号,1996年4月1日);

(8)《湖北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36号,2010年5月31日);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9)《省财政厅、省林业局关于执行<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林业局文件财综发[2003]33号);

(10)《国家公益林管理办法》(林资发[2013]71号);

(11)《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修改〈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鄂林办天[2013]30号);

(12)《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占用征收林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鄂林资[2011]32号)。

1.3.2 技术规范

(1)《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02]237号);

(2)《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3年颁发);

(3)《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7年4月);

(4)《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湖北省森林采伐技术规程〉的通知》(湖北省林业局文件,鄂林资[2007]64号);

(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部、农业部1989年1月颁发);

(6)《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8月4日由国务院批准并由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发布)。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1.3.3项目相关文件

(1)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关于白浒山碧云寺宗教文化旅游项目立项的批复(武新管社字[2014]79号);

(2)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关于《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项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及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的听证纪要(武土规新字[2014]24号);

(3)《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4)《湖北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年)》;(5)《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6)《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规划设计》;

(7)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2013定D208号)》;

(8)《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山体保护规划》(2014年9月);(9)湖北省林业厅关于调减东湖开发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的批复(鄂林生办[2013]3号)。

1.3.4其他资料

(1)武汉市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2)湖北省国家级(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3)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11年统计年鉴;(4)武汉市2012年林地落界成果。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2调查工作概况

2.1 调查依据

(1)《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2013定D208号)》(比例尺1:2000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2)项目用地红线图;(3)项目初步设计图;

(4)武汉市洪山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2年);(5)武汉市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6)武汉市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7)武汉市市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

(8)武汉市有关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国有林场、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等规划材料;

(9)武汉市古树名木及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相关资料;

2.2 调查范围和内容

2.2.1 托管区土地权属说明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于1988年成立,1999~2010年进行了6次托管。2010年5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建制托管了洪山区花山街。本报告涉及土地权属仍为洪山区花山街所有。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2.2.2 调查范围

以项目委托单位提供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2013定D208号)》(比例尺1:2000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作为外业调查用图纸,调查范围为红线内永久性用地。

2.2.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使用林地类别、林木权属、林地权属、林地类型、林种、起源、年龄、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林业工程类别;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珍稀动植物、林业管理及技术状况、古树名木、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小)区、风景名胜区等内容。

2.3 林地现状调查分析方法

2.3.1 基本情况调查

基本情况调查主要是采用资料查阅收集的方式。各调查组到相关单位查阅收集所调查县(市、区)社会经济情况、自然资源情况。内容包括:县(市、区)人口、经济收入、各类土地面积、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自然保护(小)区、森林公园等的建设现状和森林资源现状。

2.3.2 林地面积调绘

⑴小班区划

依据使用林地的行政村界、地类、起源、林种、林地权属、树种、龄组等因子划分小班。

⑵小班面积调绘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以本项目业主提供的占地红线图为依据,按小班划分的标准进行小班勾绘,图纸上准确标注小班界线。地形、地物变化较大导致实地与图纸界线不明显的,采用GPS定位确定小班界线。

⑶小班编号

外业调查时,小班以乡镇为单位编号。

2.3.3 小班调查

⑴样地大小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地,样地大小分别为10m×10m的方形样地或半径为5.65m的圆形样地。

⑵样地个数

小班面积在1000m²以内(含1000m²)的设1个样地,小班面积在1000~5000m²的设2个样地,小班面积大于5000m²的设3个样地。

⑶蓄积量调查

对有林地、疏林地样地内林木每木检尺,按径阶分类登记,测量各径阶平均树高。查一元立木材积表计算样地蓄积量,推算小班蓄积量和小班胸径5cm以上(含5cm)的林木株数。设置样地调查时,在样地四周设置明显的临时标记,用于质量检查。

散生木查数株数,实测胸径和树高,利用一元立木材积表计算单株蓄积量。

⑷经济林调查

主要调查树种、起源、年龄等,现场确定产期,即产前期、初产期、盛产期及衰退期。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⑸无测树内容的林地调查

胸径5cm以下乔木林和竹林:通过设立10m×10m样地或半径为3.26m样圆调查株数,以确定优势树种。

未成林造林地:调查造林树种、林种、造林密度、造林时间、面积、权属等内容。

苗圃地:主要调查面积、土地权属等内容。宜林荒山荒地:调查面积、权属等内容。

灌木林地:调查面积、林种、灌木种类、覆盖度及权属等内容。上述地类中,如有达到检尺标准的林木,应按实际情况调查林木蓄积。

2.3.4 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古大珍稀树木调查

⑴野生动植物调查以种类调查为主。野生植物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野生动物采取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和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法。

⑵古大珍稀树木调查。对项目地块及周边50m范围内的古大珍稀树木,调查树木名称、坐标位置、小地名、土壤、树龄、树高、胸径、冠幅、保护等级、权属等内容。

2.3.5 内业整理汇总

按照《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调查操作细则(第二版)》要求对外业调查卡片进行分类汇总统计。表格数据采用EXCEL软件统计汇总,小班面积计算及图纸绘制采用ArcGIS软件完成,并严格实行双轨制作业,对关键环节进行多次检查把关,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2.4 主要技术标准

2.4.1 林地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通知》(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02]237号文件),本次调查林地标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即:林地,包括郁闭度0.20以上的乔木林地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本次调查林地划分标准如下:

⑴有林地:附着有森林植被、郁闭度≥0.20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竹林和人工矮化乔木林。

①乔木林:由乔木(不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包括郁闭度达不到0.20,但已达到成林年限且生长稳定,保存率达到80%以上人工起源的乔木林。

②竹林:附着有胸径2cm以上的竹类植物的林地。

③人工矮化乔木林:因人工栽培矮化而形成的,没有明显主干或树高达不到5m的乔木林。

⑵疏林地:附着乔木树种、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⑶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的或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包括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简称“国特灌”和其它灌木林地(简称“其它灌”)。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①国特灌:乔木分布(垂直分布)上限以上,或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热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专为防护用途,且覆盖度大于30%的灌木林地;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经营的灌木经济林。

②其它灌:不属于国特灌的其它灌木林地。

⑷未成林地:未达到有林地或灌木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⑸苗圃地: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

⑹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①采伐迹地:采伐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

②火烧迹地:火灾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

③其它无立木林地:造林更新后,成林年限前达不到未成林地标准的造林地;造林更新达到成林年限后,未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标准的林地;已经整地但还未造林的林地。

⑺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以下三类:

①宜林荒山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标准,规划为林地的荒山、荒滩、荒沟、荒地等。

②宜林沙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地标准,造林可成活,规划为林地的固定或流动沙地(丘)等。

③其它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其它土地。

⑻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指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含配套设施)用地和其它具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

2.4.2 林种

根据《湖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调查操作细则(第二版)》(武汉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等相关规定划分林种。

⑴生态公益林

①防护林: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②特种用途林:以保存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用于国防、森林旅游和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⑵商品林

①用材林:以生产木材或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和疏林地。②薪炭林:以生产热能燃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③经济林: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有林地和灌木林地。

2.4.3 使用林地类型

依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通知》(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02]237号文件)规定,将拟使用林地分为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用材林地(含采伐迹地)、经济林地(含采伐迹地)、薪炭林地(含采伐迹地)、苗圃地和其它林地。

2.4.4 古树名木

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稀有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以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国家林业局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古树名木划分标准为:

⑴国家Ⅰ级古树名木年龄为500年以上; ⑵国家Ⅱ级古树年龄为300~499年; ⑶国家Ⅲ级古树年龄为100~299年; ⑷国家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使用林地现状调查结果

3.1拟使用林地位置

拟建项目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花山街,东经114°35′8“~114°36′38”,北纬30°32′52“~30°33′20”之间。项涉及花山镇东港村及白浒村两个行政村,涉及***013、***017、***008、***018、***021等5个小班(林地落界小班号)。涉及使用拟使用林地具体位置详见《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项目使用林地调查小班图》(比例尺1:2000)。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3.2项目使用林地情况

3.2.1使用林地面积

项目拟使用林地共区划小班11个,面积为3.2479hm²。其中: 按林地类型分:防护林林地1.9239hm²,用材林林地0.0635hm²,经济林林地1.0634hm²;

按地类分:乔木林地1.9874hm²,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1.0634hm²,其他林地0.1971 hm²;

按森林类别分:公益林地3.0118hm²,商品林地0.2361hm²; 按权属分:均为集体林地;

按优势树种分:香樟0.8161hm²,硬阔1.0513hm²,刺槐0.1200hm²,茶叶1.0634hm²;

乔木林按龄组分:幼龄林1.8985hm²,中龄林0.6154hm²; 按起源分:人工2.9308hm²,天然0.1200hm²。

3.2.2林木蓄积

拟建项目地块使用林地范围中涉及林木蓄积122.31m³。其中: 按林地类型分:防护林林地122.04 m³,用材林林地0.27 m³; 按森林类别分:公益林林地122.04 m³,商品林林地0.27 m³; 按龄组分:幼龄林30.58m³,中龄林91.73m³; 按起源分:人工122.06m³,天然0.25m³;

按树种分:香樟33.92m³,硬阔88.14m³,刺槐0.25m³。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3.2.3项目涉及重点林业工程类别情况

本项目拟使用林地不涉及林业重点工程。

3.2.4 出材量及出材率情况

根据湖北省出材率指标,人工林出材率为66.0%,天然林出材率为56.3%。经计算,该项目地块涉及林木蓄积122.31m³,出材量为80.7m³,综合出材率为66.0%。

3.3 其它情况

3.3.1 项目地块涉及使用公益林情况

该项目涉及使用国家三级公益林3.0118公顷,其中花山街东岗村0.12公顷,花山街白浒村2.8918公顷,已按相关规定办理公益林调减手续。

3.3.2 项目拟使用林地保护规划等级

该项目涉及使用拟使用林地保护等级Ⅱ级林地3.0118公顷;除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外,其他保护等级林地0.2361公顷。

3.3.3 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拟建项目地块位于武鄂高速以北,长江以南,人为活动较为频繁,不是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地和活动范围。经调查,地块内及附近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

3.3.4古树名木情况

根据实地调查,项目地块内及周边50m范围内无古树名木分布。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3.3.5 林业重点区域情况

拟建项目未涉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小)区、国有林场等林业重点区域。

3.3.6 项目用地涉及山体保护规划情况

根据《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山体保护规划(2012)》,该项目在准入项目范围内。森林植被恢复费

4.1测算依据

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2]73号文件)第二章第六条规定,“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按照不少于被占用或征用林地面积的森林植被所需的调查规划设计、造林培育等费用核定。”

4.2测算标准

各类型林地具体征收标准为:

用材林林地、经济林林地、薪炭林林地、苗圃地,每平方米收取6元;

未成林造林地,每平方米收取4元;

防护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地,每平方米收取8元;

国家重点防护林和国家重点特种用途林地,每平方米收取10元,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本项目涉及的公益林均为国家公益林,保护等级为三级,参考此标准收取。

疏林地、灌木林地,每平方米收取3元;

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每平方米收取2元。

城市及城市规划区林地森林植被恢复费可按上述标准两倍征收。本项目使用林地按城市规划区计取。

4.3测算结果

经测算:本项目使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复费为52.7892万元,其中:防护林地38.4780万元,用材林地0.7620万元,经济林地12.7608万元,宜林地和迹地0.7884万元。综合评价及结论

5.1项目使用林地的建设条件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核准的建设项目。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项目是符合相关旅游规划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可以使用II级及其以下保护林地。该项目拟使用的国家公益林已按相关规定办理了调减手续,项目地块没有涉及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使用林地符合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第35号令)。同时,项目地块符合《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山体保护规划》,碧云寺景区开发项目在准入项目范围内。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5.2拟建项目选址与林业的关系

5.2.1项目选址与森林资源分布的关系

项目地块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托管的洪山区花山镇东港村和白浒村。在规划设计时引入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重要理念。自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以来,为了不影响开发区的发展,当地林业部门在林业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开发区的发展特点,一直来没有在开发区范围中安排重点林业项目,降低了开发区实施过程中对林业的影响程度,也为开发区顺利建设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总体情况看,项目所在区域不是当地林业的重点发展区域,项目所占用征用的林地面积也较小,对林业发展的影响不大,项目选址是可接受的。

5.2.2项目选址与野生动物及林业重点区域的关系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境内分布的保护野生动物种类有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省级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16种。拟建项目没有涉及野生保护动物分布集中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以及野生动物集中分布的丘陵、山地、湖泊水库周边地区。

项目选址避开了国有林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林业敏感区域,拟建项目选址是可行的。

5.3 相关建议

为进一步减缓该项目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特提出以下建议:

武汉白浒山碧云寺景区改扩建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⑴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当地的植被,提高其林分质量,恢复森林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综合功能。对地块周边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在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方,应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管护等各种措施恢复植被。保护和发展周边现有森林植被,保护和发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境条件。

⑵科学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与教育,禁止施工人员对植被乱砍滥伐;加强护林防火的宣传教育;若施工过程中发现野生动物,及时向当地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报告。

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积极服务于本项目建设,在管理与监督等应尽的职责内,监督本项目使用林地的实施,促使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与环保资金的落实,监督项目施工是否合法使用林地,以使项目对林业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⑷在施工期间加强对当地的野生动植物管理与执法力度,严防对当地野生动植物的破坏。

林地调查报告 篇2

1.1 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是指反映土地的位置 (地界、地号) 、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 (地类) 等基本状况的簿籍 (或清册) , 也称土地的户籍。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林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地籍调查、林地登记发证、林地统计和林地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 亦称地籍工作林地。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林地。

1.2 地籍管理的内容

从我国林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出发, 现阶段林地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地籍调查 (测量) 、林地登记发证、林地统计、林地评价和地籍档案等。

(1) 地籍调查 (测量) 。地籍调查是为取得有关林地的位置 (四至) 、权属、数量、质量及其他地籍资料而采取的必要手段。地籍管理所需要的能反映详细、准确内容的专用地图 (地籍图) , 必须通过林地调查, 或在林地调查基础上开展地籍补充调查, 或开展专项的地籍测量来编绘。实践证明, 地籍调查或地籍测量不仅是地籍管理不可分割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且是地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必要的先决条件; (2) 林地登记发证。主要是指林地权属登记和核发证书; (3) 林地统计。是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林地数量统计和林地质量统计两部分。林地质量统计是近年来随着地籍统计的发展而提出的; (4) 林地评价。即对林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经济评价和林地的定价估价等。林地评价在林地立地类型调查和土壤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5) 地籍档案。即是林地位置、权属数量的档案, 是林地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是林地档案管理的最基础性工作。

1.3 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

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统一的制度进行的原则;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的原则;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的原则;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的原则。

2 地籍调查

2.1 地籍调查的任务

地籍调查指对林地位置、林地权属和地类面积等的调查。其基本任务是:搞清楚每个地块的位置 (境界、地号、四至) 、地类、等级、所有者、使用者及其权属地界和面积等, 并把调查结果编制地籍簿册和地籍图, 为林地权属登记、发证和统计、定能及利用管理提供原始资料和基本依据。开展林地登记、颁发林地证书, 必须以弄清土地权属地界和精确量算面积等为基本条件。因此, 地籍调查的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查清林地权属登记单位的权源、所有者、使用者及其权属地界和面积。

目前, 地籍管理的应用范围主要是:财政课税服务的税收地籍和为林地权属登记服务的产权地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地藉管理将逐步向自然、经济、法律综合地籍或是多用途地籍方面发展。

2.2 地籍调查的内容

包括林地境界、权属、地类、面积的调查及其林地的自然、经济条件的调查。近年来,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 已注意进行与权属、所有者、使用者、林地权属、地界及其面积结合的调查, 以便直接为林地登记、统计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但是, 森林资源调查一般使用1:100或更小比例尺的图件, 因而它不能完全满足林地登记、统计的要求, 需要在森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修补、修测工作。

2.3 地籍调查的方法步骤

包括收集资料、野外调查和内业整理、填写地籍簿册、编结地籍图等步骤 (结合森林资源调查) 。

(1) 收集资料。重点是收集调查用图和林地权属的说明文件。图件资料指近期地形图、平面图、航片影像地图等;权属证明文件主要指各种林地证书和林地证登记的表、册、薄、图及征、拨、用林地的批件及附图, 权属争议处理文件、协议书、合同等文件资料。

(2) 野外调查的林地地籍小班的调绘。林地地籍小班是森林经营和统计的基本单位, 要求以明显的地形、地物线为小班界线, 使林地小班地理位置和面积固定下来, 图面与空间位置相一致, 并统一编码。地籍小班的调给以外业前室内初步区划的林种、小班为基础, 按下列原则进行实地的调整和核实。

(1) 以明显的地形、地物界为小班界; (2) 林地权属相同; (3) 立地类型相同; (4) 小班不能跨越已在室内区划好的管理区和林班范围; (5) 商品林小班宜小不宜大, 最大为20hm2, 没有明显自然界线的可适当放宽标准;公益生态林一般不大于35hm2。其中:自然保护区允许70hm2, 核心区可以放宽标准;灌木林、非林地小班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划分; (6) 在以明显的自然界线为划分依据的前提下, 应根据不同地形和林分类型划分小班; (7) 在地势平坦地区, 由于没有明显地形地物作为小班勾绘界线, 若林分因子基本一致, 而划为一个小班面积过大时, 可在图上采用人工区划。但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 应根据图中小班界的位置, 实地设置人工标志, 把小班界线实地固定下来, 使小班位置图面与实地相一致; (8) 在地籍小班内地类和林分类型等因子不同, 但无明显的自然界线区划小班时, 可根据地类或林分类型等因子划分细班, 细班界线不固定。面积在1hm2以上的必须在图上勾绘出来, 小于1hm2的要目测细班面积, 实地记载各种因子。每个细班应分别填写一张外业调查地籍卡片。另外, 在小班内,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也应划分细班:土地种类不同;林种不同;优势树种 (组) 不同;林分起源不同;龄组不同;郁闭度相差一个等级 (0.1~0.3, 0.4~0.7, 0.8以上) 。

(3) 林地地籍小班的调查。调查内容可包括下列项目: (1) 地籍小 (细) 班基本情况调查记载, 包括行政位置;土地种类;权属;地形地势;土壤;植被;立地类型等; (2) 地籍小 (细) 班林分调查因子记载与测定, 包括优势树种 (组) ;林种;林分起源;林龄、龄组、林分平均高测定;林分平均胸径测定;林分郁闭度;可及度调查;生长类型调查;商品用材林分株数凋查;经营措施的调查;造林类别的核查等; (3) 小 (细) 班特点调查记载内容, 包括散生木、枯倒木、病腐木的蓄积量调查;林木病虫害调查;森林火灾调查等; (4) 公益生态林林分生态功能调查主要对特用林的各林种组和防护林的各林种组的生态功能因子逐一核定其等级, 一般分好、中、差三级; (5) 对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末成林造林地、无林地的调查。

(4) 内业整理和成果。内业主要是地籍小班的编码, 小 (细) 班面积求算和绘制图表。

(1) 地籍小班编码。以省为单位统一编码, 每个小班都有一个12位数的编码, 技市、县 (区) 、乡 (镇) 、管理区 (行政村) 、林班、小班顺序排列。其中市2位, 县 (区) 2位, 乡 (镇) 2位, 管理区 (行政村) 2位, 林班1位, 小班3位。市、县 (区) 编码由省统一编定, 其余各县 (区) 自行编码; (2) 各小 (细) 班面积求算。林地权属、面积及其地类, 地块面积等, 均应在地籍图的基本图上或者在经过核查调绘后的地形图上进行量算, 可综合使用求积法、解析法、图解法、方格网法等方法求得; (3) 地籍簿和地籍图的绘制。地籍簿和地籍图是地籍调查的主要成果, 也是林地登记、统计的基础资料和依据。地籍图上标绘的权属地界和填写的林地面积, 几经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确认的, 具有法律效力。

摘要:地籍管理的核心是林地权属问题。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 不仅可以及时掌握林地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保持林地调查的现实性, 而且可以利用它对土地利用及权属变更进行监督。因此, 地籍管理是科学管理林地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林地地籍管理,内容,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吕贞香.林地地籍管理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8.[1]吕贞香.林地地籍管理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8.

林地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 板栗;土壤养分;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1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5-0014-03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是我国主要的木本经济树种,栗仁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具有较高的商品和创汇价值。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适宜、雨量充沛,自然环境条件适宜于板栗的生产和繁殖。目前湖北省板栗栽培面积已达35.4万hm2,主要分布在鄂东、鄂北、鄂西及鄂西北等地。在传统种植生产过程中,经营粗放,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和指导,导致板栗林地力衰退,产量和品质降低,制约了板栗林地的可持续经营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肥料的种类与用量对板栗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5],调查研究湖北板栗主产区习惯施肥情况,分析板栗林地的土壤养分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养分管理,对提高板栗林的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试验对湖北罗田、大悟、麻城等28个县、市板栗林地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为当地板栗林地养分管理和肥料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采样点分布于湖北省罗田县、麻城市和大悟等28个县、市的板栗产区,每个样点采集1个综合土样,每个综合土样为10~15个点的0~40 cm土壤样品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取1 kg土壤,经风干过筛后留作分析研究之用。

土壤pH及养分含量的分析:电位法测定土壤pH,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扩散法测定水解氮。速效P和速效K分别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和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交换性钙、镁:醋酸铵浸提—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有效铁、锌:盐酸浸提—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交换性锰:醋酸铵浸提—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数据分析方法:Excel和SPSS系统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湖北省板栗产区施肥习惯调查与分析

对湖北大悟、麻城、罗田、京山等28个县市板栗产区的习惯施肥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8%左右的林农不施用任何肥料,53%左右的林农在冬季或春季施用1次肥料;19%左右的林农施用基肥和追肥见图1;在施用的肥料类别方面,10%左右的农户仅施用N肥,复合肥与N肥配合施用的农户约为28%,农家肥与复合肥配合施用的农户约为29%;其他施肥习惯约5%见图2。由此可见,在习惯施肥中:钾肥用量极少,磷肥用量偏低,氮肥相对较多。

尽管习惯施肥比较盲目,但板栗产量与其无机肥的用量仍表现了一定的线性关系。在处于盛果期的板栗林地,通常不施用肥料的林地板栗产量均在60 kg/666.7 m2以下,无机肥用量在0.5 kg/株左右,其板栗产量为80~120 kg/666.7 m2,无机肥用量在1 kg/株 及以上的林地,板栗产量为150~250 kg/666.7 m2见图3。

3为施用无机肥1 kg/株 及以上

2.2 湖北省板栗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应用GPS定位在湖北省28个县市板栗产区采集了土壤样品112个;应用常规方法分析测试了各土样pH值、有机质及土壤有效N、有效P、有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Fe、有效Mn、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

对湖北省112个板栗林土壤样本的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湖北省板栗土壤pH值范围为5.70~8.25,平均6.69,变异系数7.62%;土壤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范围分别为0.38%~4.65%、34.40~298.1,4.0~138.4 mg/kg和27.80~472.0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1.55%、109.1,16.96 mg/kg和85.11 mg/kg,变异系数7.62%~131.50%;土壤有效钙、镁、铁、锰、铜、锌含量范围分别为315.2~4 546,25.62~543,5.4~258.8,3.00~208.4,1.58~7.46,0.01~8.66 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2 358,234.9,41.53,72.18,4.01,2.070 mg/kg,变异系数7.62%~131.1%。

总体看来,湖北省板栗林土壤中有效钾含量普遍很低,平均含量仅为85.11 mg/kg,其原因可能是林农长期不重视施用钾肥,从而导致土壤供钾能力下降,在生产中应适当加大钾肥的用量。各种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均大于20%),说明湖北板栗林地之间差异很大,在不同种植区域应实行有针对性的施肥措施。

2.3 湖北省板栗产区土壤养分分级评价

根据湖北省板栗林土壤养分分析结果及板栗生长特性,并参考ASI法土壤养分推荐标准,初步确定板栗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分级标准见表2。其中pH值分级标准为:pH<6.0为偏酸,不利于板栗生长;pH在6.0~7.5范围内适宜于板栗生长; pH>7.5为偏碱,不适宜于板栗生长。其他养分分级标准见表2。

表3结果表明:湖北省板栗产区86.55%左右的土壤pH较适宜板栗生长,但超过一半的土壤有机质低于15 g /kg,表明生产中应通过施用有机肥和采取抚育管理措施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84.03%土壤有效N基本适宜,但有效P和有效K含量均较低,其低量比率分别为56.3%和73.11%,表明在大量养分的配合施用中,应相对多施用P、K肥料;交换性Ca、Mg及有效Fe含量均较适宜,处于适量范围的样本数分别为69.75%、66.39%和73.95%;有效Mn和有效Cu的含量较高,处于高量范围的样本数分别为83.19%和80.67%,生产中应注意可能产生的高量毒害作用,52.1%的土壤有效Zn的含量较低。

参 考 文 献

[1]李金柱,唐岚,罗治建 等.不同肥料用量对板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湖北林业科技,2012,(6):32-33.

[2]黄宏文.磷对板栗结实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1,18(1):21-26.

[3]陈顺伟,李春才,余梅林 等.N、P营养和青霉素对板栗性别分化协同调控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7,17(3):29-32.

[4]张玉洁.板栗结果母枝中氮磷钾含量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2,20(2):58-60.

[5]陈在新.板栗高产的矿质营养基础[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4,(3):36-39.

占用征用林地检查县级报告 篇4

一、检查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山西省林业厅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统一部署,检查组一行六人于2007年12月7日-12日依据《山西省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情况与征用占用林地检查办法》(讨论稿)的要求,对浑源县2006征用占用林地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一)工作组织与时间

浑源县本没有发生征用和占用林地,因此我们根据山西省征用和占用林地检查办法,利用 天时间对本县进行核实和现地检查结合的方法完成此次工作。

(二)检查样本组织

根据山西省征用占用林地检查办法,对所抽查的八个乡镇进行踏查,并随时记载沿线所见情况,详见检查表(1-8)

(三)检查县基本情况

浑源县土地面积295.7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50万亩,有林地面积42.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8%,森林覆盖率14.28%,是一个森林资源较短缺底县。

二、检查县林地管理情况

征占林地可行性报告范本 篇5

一总论

概述建设项目的提要情况、拟占用征用林地的总体情况及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等,包括:

1、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业主性质(国有、集体、私有、合作、独资、外资、股份等)、隶属关系、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项目批准单位,项目建设的目标、投资规模及来源、拟用地规模、项目效益,项目提出过程及前期准备情况。

2、拟占用征用林地概况。包括拟占用征用林地的空间位置、拟占用征用林地面积蓄积、占用征用林地类型等。

3、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依据。

二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背景情况

包括项目的由来及提出等情况、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自然地理(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情况)、社会经济(面积、人口、经济等情况),以及森林资源、重点野生动植物、风景名胜等基本情况。项目区的情况调查,以涉及到的最小行政单位为范围,可以是行政村、乡(镇、林场)、县(区、市)及地(市)。

三项目区拟占用征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1、需明确林地现状情况调查分析方法。拟占用征用林地的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4位小数;蓄积单位用立方米,保留1位小数;拟占用征用林地权属为集体的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权属为国有的以场(圃)为基本单位。

2、详细阐述拟占用征用林地的位置、地貌等基本情况,占用征用林地类型情况,林地的主要调查因子情况(地类、权属、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组)、面积和蓄积、龄组、经济林不同产期等),竹林记载株数。

3、调查项目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情况,其中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要采用中文-拉丁文对照,要特别注明属于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情况。对于项目区内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境情况要认真调查与分析。

四占用征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地资源及林木资源的影响;

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的影响;

3、对生态效能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森林生态防护效能(包括生态脆弱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4、对景观风貌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景观风貌的影响;

5、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6、对林业发展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业发展的影响;

上述内容应分析项目施工期的可能影响,还应分析项目实施后的潜在影响。

五 综合评价

对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

(1)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占用征用林地是否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此,要综合分析项目与区域规划的协调情况,并从项目建设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效能出发,对拟占用征用林地的需求情况进行客观分析。通过该项目的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内容的可能作用和潜在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2)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的建设条件是否具备,拟采用的建设措施是否优越,拟采用的保护和使用林地的措施是否合理?

对此,要综合分析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的选址情况,全面对比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地的背景情况和现状,科学公正地分析该项目建设占用征用林地的选址是否科学,对林地的占用征用是否最小,是否立足于全局且有利于有效控制林地逆转。

(3)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的相关技术措施是否可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此,针对项目建设特点,根据前述占用征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是否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措施,以减少占用征用林地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4)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包括防护效益,水土保持效益,景观效益)如何,是否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保障措施

指使用和保护林地的相关支撑和保障措施,包括技术保障、资金保障等,确保项目使用林地相关补偿费用的落实、森林植被的异地恢复、项目区内拟采用的就地植被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措施的落实等。

七 可行性研究结论

根据前述项目背景情况和拟占用征用林地的情况调查、影响分析、综合评价及制订的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可行性结论(即占用征用林地是否确实必要、可行)。

八相关说明

林地调查报告 篇6

——广西高院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

报告

编者按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报告获得全国法院第五次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调研报告对各地处理此类纠纷很有参考价值。本文以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背景,以农村集体林地纠纷为切入点,将林地纠纷分为权属纠纷和流转纠纷两大类,对其各自的基本情况、特点、分类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考察。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处理农村集体林地纠纷过程所遇到的实体法和程序法适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多方位的细致梳理、分类、剖析与揭示,提出了解决路径与应对之策。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涉及广大农民(林农)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则很可能导致群体性纠纷甚至恶性事件的发生。随着新一轮林改措施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推进,简便高效、公正权威地处理各种林地纠纷已是当务之急。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的现状与处理情况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的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的林地权属纠纷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近5年来,广西法院受理的三大纠纷案件(土地、山林、水利纠纷)均达1000件以上,约占受理的一审行政案件的一半左右。2007年起林地纠纷发生率明显提高。2009年广西法院受理林地行政确权纠纷案件614件。从判决结果看,一审审结案件中,以维持方式结案的有215件,以撤销方式结案的有21件,撤诉结案的有43件,驳回起诉的有8件,驳回诉讼请求的有39件,变更的有2件,其他的有11件。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的现状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包括流转合同纠纷和流转过程中的侵权损害纠纷。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受理集体林地流转纠纷930件,其中承包合同纠纷案件650件,转包合同纠纷案件91件,转让合同纠纷案件55件,互换合同纠纷案件10件,出租合同纠纷案件80件,抵押合同纠纷案件1件,其他合同纠纷43件,入股合同纠纷案件尚无。在审判实践中,林地流转纠纷的发生常常会伴随导致侵权损害行为的出现,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共受理一、二审有关林业侵权损害纠纷案件636件。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行政调处的基本情况

从1973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省、地区(市)、县三级的政府部门设立了“三大纠纷”调处办公室(以下简称桂调处办),目前共有调处人员1546人。从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受理林地权属纠纷40055起,调解38052起,调解率94.9%,避免乱砍滥伐林地5630亩和木材损失6239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桂调处办在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处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发现和调处了大量矛盾,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法律、法规对行政调处程序规定有缺陷;二是行政调处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衔接不紧;三是行政调处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亟待完善。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司法处理的基本情况

广西法院审理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案件的基本程序是,由立案庭受理分案,林地权属争议案件由行政审判庭审理,林地侵权等民事纠纷案件由民事审判第一庭审理,各类流转合同纠纷由民事审判第二庭审理。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共受理林地权属纠纷案件2109件,受案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8年增幅高达71%;除2006年外,法院维持政府处理决定的案件比例逐年上升,撤销政府处理决定案件比例逐年下降。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司法处理的基本情况

2005年-2009年,广西法院共受理各类林地流转纠纷案件2167件,侵权损害纠纷632件,合同纠纷1535件;受案总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一审案件上诉率平均为30.9%,2006年开始上诉率逐年下降,2009年降至22.8%;撤诉率12.1%,调解率9.7%;审理时间比较长。就抽样法院审理林地流转纠纷案件的平均周期来看,基层法院超过7.5个月,中级法院超过9个月。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的主要问题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1)林地权属不明、管理使用混乱。目前仍有大量的历史上一直由农民管理使用的山岭、林地等权属没有得到确定,权属不明、管理混乱。(2)林权证未核发到户。林业“三定”时期,广西分山到户的集体林地共有1.25亿亩,但已发证的只有1.1亿亩,其中发证到集体的0.9亿亩、发到农户的0.15亿亩,只占7%,且已分到户的集体林地的林权证绝大部分都掌握在集体手中。(3)权属凭证瑕疵较多。当事人虽然持有权属凭证,但生效要件存在诸多缺陷以致引发纠纷。(4)集体林地承包不规范,留下争议隐患。(5)林地档案不齐全,管理混乱。

二、实体法适用问题。(1)法律体系效力层级结构不够合理。全国性法律法规较多,地方性法律法规较少,而全国性法律法规概括性和原则性的特点难以适应于各地具体情况。(2)规范性文件不适应现时期需要。《广西调处条例》等六部规范性文件,与正在进行的农村集体林权改革的政策要求不吻合而亟须修改完善。(3)调整林地纠纷的法律多是概括性规定。对于一些现实中容易引发林地纠纷的具体问题,如广西各地普遍存在的“插花山”、“外嫁女”、“公益性移民”等现实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定。(4)法律法规与现行林业政策存在冲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将林地抵押。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并未明确规定集体林地可以用抵押的方式流转,《物权法》也没有将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列入可以抵押的范围,理论上一般也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原则上不能抵押”。(5)一些林业政策难以贯彻和适用。按照《退耕还林条例》及有关政策的规定,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确保退耕农户享有在退耕土地和宜林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发放林权证。但实践中有部分村、组不落实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将退耕后的林地和林木收回集体管理,退耕还林所得的补助在集体内按人头平均分配。“谁种谁有”的政策在贯彻和适用中存在不少困难。

三、程序法适用问题。(1)管辖存在争议。对于跨行政区域的案件如何确定管辖,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依靠法院之间协调、协商,在实践中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的现象。(2)诉讼主体难以确定。虽然承包合同的当事人具有诉讼主体的资格,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诉讼主体资格如何确定,也有待商榷。(3)证据认证标准不统一。各抽样法院在认定单种法定证据的效力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对林权证这一主要证据的效力认定,不同的法院会有不同的做法。(4)法院与行政机关审查认定证据的标准不一致。现实中,法院审查和认定证据的标准与行政机关存在较大的差异,经常出现法院推翻或者不予采信行政机关先前已经认定的证据的情况。(5)纠纷处理周期过长。就抽样地区调研的情况看,权属纠纷案件的处理时间一般为1年左右,诉到法院的则需2年左右,少数特殊案件需3年以上,个别案件达数十年。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主要问题

一、权属不明,缺乏流转的前提条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大量存在,很多权属不明或者权属有争议的林地也进入了流转市场。林地的使用及经营状态发生变动,特别是林地经济价值的提升,使原来处于休眠状态的权属矛盾在利益驱动之下被激活。

二、流转合同不规范,存在的问题多。(1)流转合同的效力难以认定。因签订合同违反法定程序,承包方案没有经过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擅自发包引发的纠纷;法律规定采用书面合同形式流转土地的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仅以口头方式流转引发的纠纷等。(2)流转合同内容显失公平。因合同内容不规范,签订合同时缺乏主要条款或主要条款约定不明确引发的纠纷;出租的集体林地价格偏低,期限过长,又没有约定当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如何对合同做出补充修订,林农权益无法保障等。(3)合同变更或终止易引发纠纷。

三、流转规模大,流转主体多,调解、协调难度大。近年来,广西集体林地流转规模大、流转频繁,流转主体多元复杂,集体林地流转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由于林地流转的规模大,跨县、跨市、跨省的“三跨”林地纠纷大量存在,涉案林地的经济价值巨大,要求当事人作出让步和妥协十分困难的,加上流转主体往往涉及多家单位,在众多的当事人之间进行协调工作也相当困难。

农村集体林地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实体法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完善林业法律体系。在《森林法》或者《土地管理法》中增加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违法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等内容,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相衔接,并对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原则、评估、操作程序、流转合同的格式和内容、转让金的使用和管理、罚则等内容进行规范以减少纠纷的发生。将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的内容上升为法律规定,确立林地占有取得制度。

二、妥善处理林业政策与法律法规的适用。审理林地确权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优先适用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但是,由于法律、行政法规对林地确权案件的实体处理和程序规范较为原则,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规定则更为具体,操作性强。因此,林地确权案件通常主要以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适用法律的依据。

◎农村集体林地权属纠纷程序法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严格区分林业民事诉讼案件与林业行政案件。林木林地权属不清的自然资源类争议,应通过行政程序确定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并经行政复议后,方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该类案件,属于林业行政诉讼案件。在涉林纠纷中,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案件(林地归属争议由政府处理的除外)属于林业民事诉讼案件;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行使行政职权对涉林事项作出的处理而引发的行政争议属于林业行政诉讼案件。在林木林地权源清楚的情况下,因林地承包、转包、互换,或林木转让等基于合同而引发的纠纷,属于林业民事诉讼案件。

二、统一林地权属纠纷证据的审查与认定。新一轮林改后发生林地权属争议的,以新一轮林改颁发的林地证书为准;新一轮林改中引发的林地权属纠纷,原则上以“四固定”和林业“三定”时期人民政府确认的权属凭证为准,只要农业合作化、“四固定”以来权属和管理明确的林地,原则上都要维护现状,对林业“三定”时期人民政府所颁发的林地证,只要不存在漏填、重填和误填等重大错误,原则上都要予以认定;“四固定”后有调整的,则以证明权属调整的权属凭证为准;在“四固定”及“四固定”之后均没有权属凭证的情况下,以合作化时期的权属凭证为准;无权属凭证的,可依历史和现实管理使用情况的证据为定案依据。根据《广西调处条例》第11条规定,依法形成的林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等有关成果资料,可依作为调处权属纠纷、确定权属的参考凭证资料。在没有其他权属凭证资料的情况下,有人民政府参考林地利用现状调查等材料,按照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经营管理的原则来确定权属。

三、完善行政审查程序。进一步健全和优化行政调处机构机制,建立一整套公正、高效、权威的调处工作机制。

四、修改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建议把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改为由法院改判,法院有权对经政府裁决后的行政确权案件作出改判;确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授权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依据民事诉讼法对相关的民事争议一并审理,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居间裁决当事人民事纠纷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采用变更判决的方式,对行政机关在林地权属上所做的确权裁决行使变更权,从而完善人民法院的司法权。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合同效力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正确认定农村林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性质。农村林地承包经营合同既有民事合同的法律特征,也有行政合同的某些成分,不能简单地从行政法或民法的角度来适用法律,而是应从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具体构成上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进而选择适用的法律。

二、严格把握解除合同的理由。在实践中,常发生发包方以合同约定的承包费偏低和其他原因为由要求解除承包合同,新任村委干部对前任村委干部与村民订立的土地承包合同拒不认可,对未到期的承包经营合同单方解除后另行发包给他人,或自己承包;一些农村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法治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粗暴,承包户履行合同中稍有瑕疵,就随意单方解除其承包合同,另行发包他人,以及村集体以农户家庭内有人考上大学为由而私自收回农村学生承包地等情况,这些解除合同的理由都是不充分的,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其行为应认定为无效,对给承包人造成损害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农村集体林地流转纠纷民主议定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正确认定违反民主议定原则所订立的合同的效力。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签订的合同并非必然无效。确认合同无效,要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发包方所属半数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时主张权利;二是必须是对承包方案实质性的违反,且损害了集体经济组织或成员的利益,又无法通过适当方式变更。越权订立的合同应属效力待定合同,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实际履行行为而使它有效;其无效状态也不是永久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时间而使合同成为有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承包合同签订满一年,或虽未满一年,但承包人实际做了大量的投入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因发包方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原则而确认该承包合同无效,但可对该承包合同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二、妥善处理因民主议定原则而引发的林地纠纷。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签订的合同属效力待定合同,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当事人可以补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主议定决议认定合同的效力。对以下几种涉及民主议定的情形,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施行的时间分阶段并依具体案情分别处理:(1)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虽经民主议定,但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应认定合同无效。(2)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既未经民主议定,也未经村民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属村干部个人以村委会名义擅自签订,且损害村集体利益的,应认定合同无效。(3)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虽经民主议定,但合同的主要条款违反民主议定确定内容的,或民主议定未经通过的,应根据个案具体情况认定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4)林地承包或林木转让合同在民主议定程序上存在瑕疵,但实际内容上没有违背村民会议的意思表示,或者该瑕疵可以补正或经村民事后予以追认的,可认定合同有效。(5)林木转让合同未经民主议定,但受让人已经依法办理林地证,善意取得林木所有权的,应视为转让合同已实际履行,可以认定林木转让合同有效。(6)村民委员会以民主议定程序的方式,收回或调整未到期承包林地的,承包者因此提起诉讼的,对承包者的合法权益应当予以支持。(7)村委会以民主议定程序的方式,发包或转让村民小组所有的林木林地,村民小组提出发包或转让合同无效的,对村民小组合法权益应当予以支持,但要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林地调查报告 篇7

1 主要特点

宜丰县桥西乡付家坪是山区村, 全村192户618人, 水田面积112 hm2, 辖7个村民小组。2009年全村土鸡饲养量达2.2万羽, 出笼1.3万羽, 现有养鸡农户106户, 占全村总户数的55.2%。规模养殖户有8户, 其中每批饲养量在1 000羽以上的有2户, 户均养土鸡在100羽以上有2个组。付家坪是宜丰县饲养土鸡最多的一个村, 是有名的土鸡养殖村。其主要特点:一是自然条件好。该村的每个村民小组平均只有27户, 最多的村民小组也只有35户, 最少的有13户, 而每个村民小组的农户又散居于4~5个自然村, 居住分散、环境优美, 村庄的周边均是田园、山林、荒坡山地环抱;二是饲养品种优。这个村饲养的土鸡均是地方品种, 羽色以黑、花、麻3种颜色居多, 符合原有地方品种特征。品种质量散养户比规模养殖户要好;三是繁育手段传统。该村饲养的土鸡从不到外地引种, 无论是规模养殖户还是散养户都是自留种鸡挑选种蛋, 规模养殖户将选好的种蛋送孵房代孵。散养户养100羽以下的多数是自孵自养。100羽以上的也有送孵房代孵。四是饲养方式灵活。养殖户均采取室内育雏与放牧相结合, 林地搭建永久性鸡舍与荒坡山地、田园搭建临时鸡舍相结合的方法饲养。即雏鸡舍饲到40日龄, 移入林地放牧。待农田早晚稻收割后, 在临近农田的荒坡山地搭建简易鸡舍, 方位为座北朝南, 高1.5m左右, 鸡舍的大小以养鸡数量而定, 一般每平方米养鸡10~15羽, 利用天然野生饲料资源和农田落谷饲喂。散养户饲养方式是自然保温育雏, 房前屋后放养。五是饲料资源丰富。该村属山丘森林地带, 有林地、荒坡山地, 还有112 hm2稻田分布在村庄的周围。春季田园间有昆虫、蚯蚓、嫩草, 夏季林地腐烂的树叶里有昆虫、野草, 秋冬季有稻田落谷和野果。所以放牧场地大, 动、植物饲料资源丰富, 降低了饲养成本。外界饲料丰富的季节, 饲养1 000多只鸡每天只要补喂20 kg左右的稻谷。六是经济效益好。土鸡除育雏阶段是在舍内, 大部分时间为自然放养, 仅补充一部分稻谷, 饲养成本低。而且由于饲养期在6个月以上, 鸡肉品质好。目前, 市场上良种鸡的价格每千克为15~17元, 而土鸡价格每千克32~40元之间, 饲养1只1.5kg的土鸡, 扣除饲养成本可净赚30~40元。另外, 土鸡蛋也是俏货, 每只鸡年产蛋120枚, 每枚价格为0.7~0.9元, 至少毛收入84~108元。饲养1 000只土鸡, 公母各半1年可赚3万元。以此计算, 这个村一年出笼土鸡1.3万羽, 可为农户增收39万元, 户均增收2 030元。

2 存在问题

2.1 品种选育重视不够

种鸡的健康水平对小鸡的影响极大, 许多疾病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给小鸡。该村土鸡养殖户对种鸡的选留和定期更换公鸡重视不够, 造成鸡群近亲繁殖, 雏鸡抵抗力弱, 成活率低。

2.2 疾病诊治水平低

现在鸡病均呈“小龄化”发展趋势, 病菌的耐药性相当严重。早期感染、混合感染、反复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饲养户由于缺乏诊疗技术, 盲目用药、乱用药、超剂量用药等现象时有发生。

2.3 防疫工作尚有疏漏

据调查了解, 目前土鸡饲养户只做到了鸡新城疫、法氏囊、禽霍乱的免疫接种, 而马立克、大肠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亚型禽流感等均未进行预防。

3 几点建议

3.1 做好土鸡地方品种的提纯复壮

目前, 畜禽地方品种日益减少, 该村能把土鸡品种保留下来, 是件难能可贵的事。当前要在鸡群中按不同羽色, 把优秀群体选留、保存下来, 为全县规模发展奠定种源基础。

3.2 认真做好疫病预防工作

主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防疫。土鸡在林地、荒山坡地饲养, 抗病力虽强, 但仍会感染一些疫病, 因此采取综合预防, 对鸡进行马立克、鸡新城疫、大肠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亚型禽流感、法氏囊等进行程序化免疫。二是驱虫。土鸡主要以驱蛔虫和球虫为主。3月龄的土鸡驱除蛔虫按每千克体重10~20mg盐酸左旋咪唑拌料, 连喂6 d即可。驱除球虫用球痢灵, 每100 g兑水200 kg饮水, 连续用3~5 d。三是消毒。空鸡舍用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鸡舍每周用0.3%~0.5%的过氧乙酸喷洒带鸡消毒1次。鸡舍外环境消毒应每周消毒1次, 可用2%的氢氧化钠喷洒。

3.3 加强组织引导, 开拓销售市场

目前, 该村养殖土鸡主要是农户自发养殖, 如果乡、村两级行政部门能积极引导, 帮助农民打开县城各餐馆的销售渠道, 该村的土鸡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应该更好。

3.4 总结经验, 推动全县土鸡养殖业发展

根植林地 心系群众 篇8

为民代言 惠及百姓

冬日的昆明晴空万里,暖意融融。2014年1月22日下午,昆明海埂会堂报告厅座无虚席,群贤毕集,巨幅国徽悬挂在主席台帷幕中央,熠熠生辉。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云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幅标语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云南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在这里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596名省人大代表,肩负全省人民的重托与期望,依法履职,共商云南发展大计。代表们聚精会神地聆听时任省长李纪恒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丽江代表团的熊竹兰代表一边听取政府工作报告,一边在报告原文上勾画,她从“2013年工作回顾”中听到“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和‘森林云南’建设,完成营造林850万亩,改造低效林402万亩,新增木本油料基地257万亩”时,甚感欣慰;从“2014年工作重点”中听到“扎实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木本油料产业提质增效”时,满怀信心。

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期间,熊竹兰代表为助力林农增收脱贫、发展致富建言献策。上一位代表的发言刚一结束,她就迫不及待地亮开了噪门:“我来发个言,代言反映一下我们那个地方核桃种植户的愿望。”她条理有序的说,永胜是山区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391037人,农业人口就有365000人,且60%以上居住在山区林区,贫困程度较深。山大、人多、耕地少、林业资源丰富的县情,决定了林业在永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8年以来,中共永胜县委、永胜县人民政府力促以核桃為主的生态产业发展,累计发展核桃939300亩,该产业现已成为全县的新兴支柱产业。但由于核桃产业发展速度快,而相关方面投入不足,致使核桃产业在总体发展上质量不高。开展核桃基地幼林抚育,提质增效核桃产业,成为永胜县广大林农增收脱贫促发展、增收致富建小康的迫切需要。但老百姓以林木脱贫致富才刚刚起步,资金运转捉襟见肘,对核桃幼林的抚育,单凭自身条件难以发力,希望得到政府的帮助,将核桃幼林抚育进行立项扶持!为此,我建议在核桃造林验收合格后,把规模连片的核桃新造林地块纳入幼林抚育项目,编制作业设计并严格按作业设计进行抚育,一抚三年,每年验收合格后每亩兑现抚育补助款50元,以实现“造一片、活一片、成一片”的核桃产业发展目标。

为了稳妥起见,熊竹兰代表又以书面的形式向大会提交《关于对核桃产业幼林抚育进行立项扶持的建议》。这一建议引起了其他代表的附议,受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及时办理。2014年5月9日,省人代会闭幕还不到四个月,云南省林业厅就对《关于对核桃产业幼林抚育进行立项扶持的建议》办理情况向熊竹兰代表作了书面答复。答复中说:“省林业厅正积极争取启动以核桃幼林抚育为主的核桃基地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并建议国家林业局在提请国务院出台的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政策中,将木本油料中幼林抚育纳入国家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给予支持。”

2014年 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开始对全省的核桃幼林抚育进行立项扶持,仅向永胜县就拨款75万元,扶持5000亩核桃幼林抚育项目,每亩补助150元。丽江市和永胜县在财政紧缺的情况下,也相继给该县的核桃幼林抚育予以资金补助。

作为人大代表,熊竹兰积极发挥好人民与人大和政府的桥梁作用,不仅将群众的心声如实反映给人大和政府,而且将人大和政府的作为及时向群众宣传。她利用与老百姓打交道的便利条件,在田间地头向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关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关于对核桃产业幼林抚育进行立项扶持的建议》办结后,熊竹兰代表像报喜鸟一样,立即将这一喜讯通过“技术培训中心”第一时间告诉给林农。喜逢甘露的老百姓,在高兴之余深深感念政府的关切和扶助之情。

截至2015年,永胜县已建核桃幼林抚育示范基地49499亩。以核桃为主的生态产业从数量扩张迈步转向提质增效。

熊竹兰是新当选的省人大代表,2013年1月,她第一次出席省人代会,那是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期间,《云南日报》《云南网》等媒体记者采访了她。“这是去年4月,我在永胜县大安彝族纳西族乡光美村委会母底小组指导120多名乡亲使用嫁接技术种植核桃。”熊竹兰指着笔记本电脑中的照片向记者展示农技培训场景。“我下乡连草帽都不戴,因为老百姓就不戴草帽,我得跟他们一样。你看我多黑。群众望见白白净净的农技员往往产生距离感,一看我这肤色,也就不见外了。”熊竹兰不但融入老百姓,而且设身处地为他们服务。2004年,她上任林业技术推广所所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改过去那种在县城办农技培训班的做法,带领农技人员直接进村入户,因地制宜开展林木(主要是核桃)种植管理技术培训,既减除了林农进城食宿等经济负担,又免除了他们的路途劳顿,还满足了他们的实际需求。于是,乡村小学教室、村委会办公室、农家庭院就成了熊竹兰他们精心打造的流动性的“技术培训中心”。这个“中心”不分寒来暑往、天晴下雨,年复一年地把现代文明和富裕之道不断渗透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心田。熊竹兰还带领村民走进田地里、聚在果树下,通过实物向大家介绍病虫害情况,讲解防治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向大家示范种植技术,传授管理技巧,让群众既看得清又听得懂。

“当选省人大代表,我就能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为民代言,把最基层的民意带到大会上。”在与记者的交谈中,熊竹兰代表最关心的还是农技下乡。她说,农民致富离不开农业科技。希望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与群众“心贴心”的农技人员,把林科栽培技术传授给更多的群众,让他们真正享受到科技致富的成果。

nlc202309030603

履行代表职务三年来,熊竹兰共向省人代会提出26件建议,附议16件建议,内容涉及“三农”、林业、交通、移民、教育等,件件关民生,事事显民意。她提出的大部分建议得到相关方面的采纳或办理,促使百姓关心关注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

谈及熊竹兰的代表履职,永胜县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主任罗树荣介绍说,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农村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和基层人大代表,关注和服务“三农”成了她的首要任务和职责所在。她把农技工作与人大代表履职相糅合,在给山区林农讲解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之余,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听取意愿和呼声,并对此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向一年一度省人代会提交的建议。由于这些建议来源于实际的土壤,接地气、达民意、惠民生,相关方面办理起来易操作、易推行、易见效,群众因此而受益。三年来,她先后提出的《关于请求对核桃产业幼林抚育进行立项扶持的建议》《关于整合造林项目、增加造林投资、提高造林质量的建议》等,就是在日常工作中与林农交谈得来的。她扎根基层奋战一线,奉献勤劳、智慧和爱心,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老百姓因此信赖她。

心系百姓 爱播林间

1990年参加工作后,芳龄20的熊竹兰从林业行当中最基础的林木种苗培育启航人生,先后在永胜县永北林工站苗木基地、林业局撒马坪和天生桥等苗木培育科研基地担任技术负责人,不惜将花一样的年华挥洒在种子采集、整地、种植到出圃等一系列环节上,脏活、累活、技术活,一股脑儿全打包,一干就是13个春夏秋冬。她不但无怨无悔,反而喜于自己所“学”得到所“用”,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她潜心研究种苗培育技术,时光流进2003年之时,她与同事们已经累计培育出各类优质苗木600多万株,节约造林成本600多万元,还总结出多个林木品种的苗木培育技术并推广应用。

担任林业技术推广所所长后,熊竹兰得力于县林业局的领导和支持,结合永胜立体气候适宜多种经济林木生长的特点,带领同事在不同区域建立了核桃、花椒、膏桐、油橄榄、青刺果、油茶、油用牡丹、石榴、芒果、冬桃和梨等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点,研发出适宜永胜的多种经济林木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于生态产业建设。尤其是核桃幼树增根助长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山地核桃的生长速度,“草棍导伤流”技术的实施使核桃就地嫁接成活率提高了10%。她参与选育的“永11号”“胜霜”和“胜勇”3个核桃优良品种,已在永胜推广种植60多万亩,加快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永胜是云南省重点林业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过去,一些农户主要靠在山坡上播种玉米养家糊口,广种薄收,温饱问题难以解决。也有人种植核桃,但不谙科学不善经营,修整嫁接茫然,治病防虫枉然,只好顺其自然;核桃树花开花落听天由命,果实体小壳厚产量低,林农年人均收入千把来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由于生活贫困,村里的女孩子纷纷到外地找婆家,本地小伙子因找不到对象而成为“老大难”。熊竹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心用自己的特长帮助村民走出贫困。她围绕山区农民世代依赖的核桃和花椒产业,一边研发、推广优良品种,一边下大力气对林农进行科技培训,使核桃树、花椒树等经济林木在现代科技的催生下提质增效,变成货真价实的“摇钱树”,摇出幸福生活好光景。然而,把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传授给林农并非易事,她的初战说不上告捷。当初送科技下乡的那阵,稀稀疏疏的少许受训林农中,有人听不懂有人没兴趣有人不相信。对此,她并不气馁,看到农村的贫困和落后,她深感责任重大;望见受众中依稀闪烁着的希求目光,她满怀信心。

2008年,永胜被列为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乘着永胜县推进核桃产业大发展和林业科技项目实施的东风,借助中国农村致富函授大学永胜辅导站等平台,熊竹兰意气风发,率队深入开展林业科普宣传和送林业科技上山入户活动。他们不仅把培训课堂搬到乡镇、村委会、自然村和农户家,为不耽误林农的劳作时间,还把培训安排到夜间进行。为了让林农对技术培训产生兴趣并使培训内容易学易用,针对当地林农少数民族多、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等实际情况,熊竹兰运用多媒体技术、现场演示与流动教学三结合的模式开展培训。她把经济林木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过程制成图片做成PPT,免除了浅显并非易懂的理论说教,引导林农观看映射在投影布上相关图片的同时,再施以恰到好处的实例讲解和实地指导,让林农在“有趣和好玩”的不经意中学到了实用技术。

2008年2月的一天,熊竹兰到大安乡永安村委会,利用多媒体对林农进行核桃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当时有80多人到场,不大的农家小院显得紧紧凑凑、热热闹闹。培训进行了一天,结束时已时至黄昏。熊竹兰正收拾东西准备离去,一位约摸70来岁的傈僳族大妈拉住她的手亲切地说:“姑娘,你讲得太好了,我活这么大年纪了,还没有听人这样明明白白讲过,我一听就懂。你在白布上放的‘电影’很稀奇很好看,我一看就明白。我儿子以前不会嫁接核桃树,从来没有嫁接成活过,我就叫他来听来看,他也学懂了。天快黑了,我请你今晚去我家住,我杀鸡给你吃。”听了这位热心大妈的话,略显疲惫的熊竹兰心里乐滋滋的,她婉言谢绝了大妈的一片好心,投宿乡政府而去。8年来,熊竹兰和她的同事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300多场次,培训林农28800多人;编写培训教材8万多份,举办林业科普知识讲座26场次,听讲者6350多人次;制作、发放介绍种植管理技术的光盘2万多张,进行林业科普宣传200多次,散发宣传资料100多万份,受众38万人次。

通过培训辅导,许多林农正确掌握了经济林苗木培育、栽植、嫁接、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科技知识,种植技能不断提高;再加之地方党委、政府的极力助推和大力扶持,近年来,永胜县的核桃等生态产业发展势头喜人。2014年《永胜县林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全县现已累计发展核桃103.83万亩,产量10120吨,年产值1.01亿元;花椒6.8万亩,产量781.5吨,年产值1008.2万元。建成10万亩以上核桃基地的乡镇有2个,5万亩以上核桃基地的乡镇有6个,2万亩以上的核桃示范村4个,1万亩的核桃示范村35个;发展了仁和镇朝阳村、大安乡宝坪村、东山乡余子拉村、片角乡四角山村和大火山村等一批生态产业致富村。

以核桃为主的生态产业快速发展,让老百姓日渐富裕起来。永胜县东山乡,核桃等“摇钱树”为林农摇出了好日子,不仅有外地的姑娘愿意嫁进乡来,到东山上门落户的小伙也多了。有位姓陈的男子上门落户到东山乡,运用熊竹兰传授的技术种植核桃树,而今已突破110亩,核桃体大壳薄产量高卖点好,年收入达到3万余元。向阳村委会村民熊树明从2005年开始在房前屋后种树,而今种植核桃4235株、花椒523棵、兰桉38000棵,年均生态产业收入达8万多元,他家盖起了砖瓦房,添置了电视机、摩托车等家庭用具,小康生活过得美滋滋的。许多靠科技种植核桃发家的能手还成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大安乡核桃种植大户陈富良、木进光等人,在熊竹兰的指导下,带头种植和改造核桃园1500多亩,初见成效后,影响带动周围靠向坡地要粮的贫困户种植核桃树,几年后他们尝到收获的甜头,头顶上贫困的愁云也就渐行渐远了。

熊竹兰,一位普通而平凡的东方女性,数十年如一日,背着相机、电脑、投影仪、修枝剪、手锯和嫁接刀等随身用具,或自驾车或自费搭乘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没于山间,奔忙于林地,与林农在一起,与林木长相厮。蚂蝗、蚊虫侵袭她,山体滑坡、泥泞小道为难她,但山里的百姓热爱她,林木的繁荣感怀她。二十多年尘与土,青春逝去不再来;二十多年勤与苦,丰收果里结情怀。作为一名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她根植林地心系群众;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履职为民,不负众望。

永胜县仁和镇朝阳村委会因科学种植核桃致富,被评为“全國绿色小康村”。村里有位名叫侯学祥的村民对熊竹兰有着这样的评价:“她迎风雨顶烈日,皮肤皱了,脸晒黑了,为民谋利的心更亮了。”

责任编辑:段先鹤

上一篇:春日里的温暖作文下一篇:项目管理思路及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