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励志名言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余秋雨的励志名言(通用8篇)

余秋雨的励志名言 篇1

1、以平常态,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

2、密密层层的“朋友”,组合成友情的沙漠,不要说严格意义上的,就连宽泛意义上的友情,要想真实而纯净,找起来又谈何容易。然而,你在如饥似渴寻找的对象,很可能正与你擦肩而过,你没有在意,或无法辨认。也许过了很久才会蓦然憬悟,但一切都晚了。

3、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4、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相互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使对方活得更加温暖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5、不妨降低对成功和失败的过度敏感,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弘扬高贵的互助互爱精神,使大家的内心多一些善良,使我们的社会多一些仁慈。

6、真正的善良是不计回报的,包括在理解上的回报。阳光普照山河,并不需要获得山河的理解;春风吹拂大地,也不在乎大地的表情。

7、一般情况下,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总是能够没有功利而重新面对自然,总是漫步在回忆的原野,而这一切,都是诗和文学的特质所在。老年人可能不会写诗或已经不再写诗,但他们却以诗的方式生存着。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而思绪则时断时续,时喜时悲,时真时幻。

8、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爱你的时候,因为我只有在看不见你的时候,才最爱你。同样,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我只有在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9、余秋雨说了那么多旳如若你不在我等待你归来也比不过你一句「我不会等我去找你」

10、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其实,在我看来,大家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11、一切真正成功了的政治人物一定会在友情上下大工夫,否则他们不可能吸引那么多人手提生命跟着他们奋斗。但是,他们果真在友情上如此丰盈吗?远远未必。不少政治人物一旦失势,在友情上往往特别荒凉。但他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因为他们深知仅仅这一点就足以把他们一生的功绩大部分抵消。有的政治人物在处置友情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主动权,但越是这样越容易失去友情的平等本质,他们握在手上时松时紧时热时冷的友情缆绳,其实已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友情。

12、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监互猜互损,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13、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

14、自身名誉的基点是生命质量的自然外化。这是追求不到争取不来包装不出的,同时也是掩盖不住谦虚不掉毁损不了的。说到底,一个人在自身名誉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好就好在无能为力,一旦用力追求,便会弄巧成拙。

15、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

16、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余秋雨。爱情也是如此。

17、如果你喜欢文学,喜欢原创文学,我建议你到文博苑里看一看,读一读,同时也希望大家亲自写一些自己的东西作为锻炼。

18、情与理,即使在同一个性质的范围里,也是互为消长的。情的幽暗,带来了历史的理性精神的强化,或者说,正是历史的理性精神,荫掩了情的火焰。

19、更重要的还是要重复我心中的圣典:大规模地激发善和爱。只希望街市间忙碌的人群,努力减轻在成败问题上的沉重压力,而多多关顾善恶之间的界限。只希望我们经常自问:何苦到处开辟战场,风声鹤唳?何必时时寻找对手,枕戈待旦?如果这是成功的代价,那么成功又是什么?如果这是个人成名的方式,那么个人的名字又是什么?

20、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21、在第一次选择坚强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你是否做好了承受一切的准备。因为一旦你选择了坚强,即使只是假装的,你也必须一直坚持下去。因为你曾经的坚强会让人以为即使再大的苦,你也撑得住。

22、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不妨把这样的故事称之为“收藏人生的游戏”。让今天收藏昨天,让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断片连成了长线,原先的水潭连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会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险。

23、一个人会落泪,是因为痛;一个人之所以痛,是因为在乎;一个人之所以在乎,是因为有感觉;一个人之所以有感觉,仅因为你是一个人!所以,你有感觉,在乎,痛过,落泪了,说明你是完整不能再完整的一个人。难过的时候,原谅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人而已,没有必要把自己看的这么坚不可摧。

24、要探测我们的文化疏离善良的原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反思工程,很难在短期内得出结论。但是,这个文化课题却不应该被社会改革家所讳避,否则一切社会进步都有根本性的疑问。

25、历史上也有一些深刻的哲人,以歌颂青年来弘扬社会的生命力。但这里显然横亘着一种二律背反:越是坚固的对象越需要鼓动青年去对付,但他们恰恰因为年轻,无法与真正的坚持相斡旋。

26、爱情里,总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累的永远是主角,伤的永远是配角;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人生就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27、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28、在古今中外有关友情的万千美言中,我特别赞成英国诗人赫巴德的说法:“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

29、因为有你,我认真过,我改变过,我努力过,我悲伤过…我傻,为你傻;我痛,为你痛;深夜里,你是我一种惯性的回忆…我不想在为过去而挣扎,我不想在为过去而努力,我不想在为思念而牵挂,可这些都只是不想,我做不到。。。

30、宽泛意义的友情是一个人全部履历的光明面。它的宽度与人生的喜乐程度成正比。但不管多宽,都要警惕邪恶,防范虚伪,反对背叛。

31、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那么,考古也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探视地面上的家乡往往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使无数游子欲往而退;探视地底下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整个儿洋溢着历史的诗情想像的愉悦。

32、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打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

33、人类在善良的问题上其实是有过大构建大作为的,后代的局部迷失,是一种精神倒退。我们可以疏离佛教,批评佛教,却无法漠视它雄伟精致的精神构建。

34、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锒铛之音在叹息声中盘旋。

35、真正属于心灵的财富,不会被外力剥夺,唯一能剥夺它的只有心灵自身的毛病,但心灵的毛病终究也会被心灵的力量发现解析并治疗。

余秋雨的励志名言 篇2

一、改变认知改变人生

第3、5、8和第9条讲的是改变认知从而改变人生的道理。认知是人思想改变的最大动力, 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成果。哈佛大学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它从认知开始对读者进行改变。比如“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 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告诉你, 你是要暂时的痛苦, 还是要终身的痛苦, 通过时间上的计算, 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刻苦学习是正确的选择, 从而启发读者刻苦学习。人生长期的苦才是真正的苦, 短期的苦是真正的甜。正知正见是根, 其他都是果。所以一定要在根上努力, 而不是仅仅在结果上努力。比如树也有黑暗的时候, 树干干枯、树叶枯黄, 如果只剪树叶, 叫剪不断理还乱, 没完没了, 正确的做法是给树根浇肥浇水, 叫一了百了。还有第3条“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 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认知无所谓早晚, 改正就是正确的开始, 就怕一辈子都不觉醒。第9条“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向读者阐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痛苦是一件事, 如何看待痛苦又是一件事, 来应去静是我们对待痛苦对好的方法。

二、强调因果关系的重要作用

第1、10、11、13、14、15、、17、和第20条都强调因果关系的重要作用, 世界上一切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因果关系的结果, 道德经告诉我们, 只有“道”是只有内因, 而无外因, 其他一切事物都是内因和外因互相作用的结果。“现在偷懒瞌睡流的口水, 将成为明天的眼泪”。“偷懒瞌睡流口水”是求得今日的一时安逸, “明天的眼泪”是告诉你失败的痛苦, 安逸与失败是孪生兄弟, 是因果关系, 有什么样的因, 就结什么样的果。所以在哈佛, 你从来看不到学生在偷懒, 在消磨时间。当若干年后回想起曾经的梦想时, 希望带给你的是无尽的欣慰笑容, 而不是因蹉跎而流下的悔恨泪水。第14条:“狗一样地学, 绅士一样地玩。”通过因果和对比的方法, 告诉读者成功都是从刻苦中得来的, 从狗到绅士的人生旅程只有一种途径, 那就是刻苦学习。

三、做好当下就是把握住了未来

第2、4、12、16和第18条都强调做好当下的重要作用, 年轻读者人生最大的毛病就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心里想的好, 但是常常不去做。“我荒废的今日, 正是昨日殉身之人祈求的明日”。“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哈弗大学非常重视把握当下, 除了出世间的真理之外, 世界上没有永恒, 世界上不可能有永恒。所以, 过去的已消失了, 未来的也终将消失, 我们能抓住的东西, 永远只是当下。对此, 哈佛提醒读者说, 明天再美好, 也不如抓住眼下的今天多做点实事。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 也就珍惜了所拥有的今天。哈佛的这句话实际上揭示了一种人生哲学, 那就是人生要以珍惜的态度把握时间, 从今天开始, 从现在做起。中国人生哲理也常常告诫人们一定要把握当下, 因为人生常常处于虚妄当中, 虚是不尽全力, 有十分就使用二分或者三分, 妄是不是想昨天就是想明天, 就是不想今天, 所以, 在故宫太和殿当中就悬挂着“中正仁和”的牌匾, 它既是治国理念, 也是人生导航, 中正就是现在你选择如何做, 而且在行动中一定要全力以赴。

四、学习是一种人生必须经历的磨砺

第6条:“学习这件事, 不是缺乏时间, 而是缺乏努力。”是啊, 古往今来, 多少文人墨客对学习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都特别强调“学知不足, 业精于勤。”爱迪生说:“天才来自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学习是要靠努力, 天赋再好, 不努力也成功不了。哈佛经常给读者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 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 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 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 学习, 学习, 再学习。”努力中蕴含着磨砺, 就是如何对待忍辱, 把我们遇到的每一次困难和挫折都当做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砖一瓦, 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而不是失败的绊脚石, 在人在事, 一切在人不在事, 立志练心, 借假修真。修你的信念是不是真的, 困难是打假的, 前面喊得大目标、大愿景, 多组织、多计划, 面对困难、挫折、挑战一下子就跑了, 有没有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是个假人。高尔基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暴风雨成就翅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百炼成钢, 要么练成, 要么练碎。面对困难、挫折、挑战的人, 不动摇的人叫人才, 叫参天大树, 面对困难、挫折、挑战就跑的人, 不究其理, 不究其难的人, 理不顺心不安。沙子进入珍珠伤口, 一点一点修复, 形成固体, 人把它取出来, 就叫珍珠, 珍珠来源于伤与痛, 人生光明的来源也是伤与痛, 人生的目标愿景也来源于伤与痛,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

五、竞争是成功的必然阶梯

第7和19条都强调竞争,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 但成功必排名次, ”“即使现在, 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易经告诉我们人类有需求就必然有竞争, 有竞争才能有发展, 有竞争才能有进化, 有竞争才能有活力。人类是通过竞争才成为地球的主宰, 人类也是在竞争中才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人类还在竞争中实现了社会进步。大学就是社会激烈竞争的前沿阵地, 就是预演, 在成功的道路上必然有先后, 成果必然有大小。“即使现在, 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用带有激情的语言告诉读者竞争是时时刻刻的, 你看见的和你没有看见的, 其实它们都存在, 在空间上在时间上都存在。目的是不断鞭策读者珍惜一切时间努力学习, 只有这样你才能打败你的竞争对手, 才能取得辉煌的人生。我们不能改变别人, 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改变不了我们的学习情况, 可以改变学习态度;如果我们得不到我们所希望的高度, 最好不要让消沉来弥漫我们的心灵和生活。在学习中没有成功与失败, 有的只是心灵的挫折, 如果把这种心灵受挫的压力转变成一种前进的动力岂不是更好。

摘要: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产品, 其核心工作就是利用一切工具为读者服务, 而读者对于图书馆的需求一定是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位的, 所以图书馆为读者服务也一定是与其相对应的。其中图书馆励志名言对读者的人生启示也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 选取什么样的励志名言对于图书馆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有些优秀的名言对读者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图书馆服务的真谛:馆舍有限, 服务无限;馆藏有限, 文化无限;生命有限, 传承无限。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哈佛大学,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姜继.图书馆名言录[J].图书馆论坛, 1983, (3) :9-11.

改变人生的32句励志名言 篇3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一次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

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

4.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5.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9.一个有信念者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10.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11.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2.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14.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5.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6.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7.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的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对他的关怀。

19.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20.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21.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22.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23.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4.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25.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6.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27.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28.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9.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30.再长的路,一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31.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余秋雨名人名言语录 篇4

1、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

2、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

3、许多更强烈的漂泊感受和思乡情绪是难于言表的,只能靠一颗小小的心脏去慢慢地体验,当这颗心脏停止跳动,这一切也就杳不可寻,也许失落在海涛间,也许掩埋在丛林里,也许凝练于异国他乡一栋陈旧楼房的窗户中。

4、历史上的很多罪名,是不正常人对于正常人的宣判,而不正常人总会以超强度的道义亢奋,来掩饰自己的毛病。

5、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伪精英总是忙着装扮;真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沟通,伪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划分,这就是最根本的区别。

6、我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时代。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

7、人生,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还有无限可能。

8、不断的设定起点,不断的突破围城,不断的提醒自己你有一个更精彩的生命。

9、不怕孤独,不怕重新开始。

10、一切美丽都是和谐的,因此总是浑然天成,典雅含蓄。反之,一切丑陋都是狞厉的,因此总是耀武扬威,嚣张霸道。如果没有审美公德的佑护,美永远战胜不了丑。

11、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人类难以挣脱的一大悲哀,便在这里。

12、在迪伦马特笔下,罗慕洛斯面对日耳曼人的兵临城下,毫不惊慌,悠然养鸡。他容忍大臣们裹卷国库财务逃奔,容忍无耻之徒诱骗自己家人,简直没有半点人格力量,令人生厌。但越看到后来越明白,他其实是一位洞悉历史的智者。如果大车必然要倒,妄图去扶持反而是一种骚扰;如果历史已无意于罗马,励精图治反而是一种反动。

13、一切伤口都保持着温度,一切温度都牵扯着疼痛,一切疼痛都呼唤着愈合,一切愈合都保留着勉强。

14、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

15、你的过去我无法参与,你的将来我奉陪到底。

16、文化如远年琥珀,既晶莹可鉴又不能全盘透明。一定的沉色、积阴,即一定的浑浊度,反而是它的品性所在。因此,一座城市的文化,也与这座城市的不可透析性有关。

17、不是急流险滩,不是崇山峻岭,而是夜雨,使无数旅行者顿生反悔,半途而归。

18、它最大的优点是不单调。既不是永远的荒凉大漠,也不是永远的绿草如茵,而是变化多端,丰富之极。雪山在远处银亮得圣洁,近处则一片驼黄。一排排林木不作其他颜色,全都以差不多的调子熏着呵着,托着衬着,哄着护着。有时好像是造物主怕单调,来一排十来公里的白杨林,像油画家用细韧的笔锋画出的白痕。有时稍稍加一点淡绿或酒红,成片成片地融人驼黄的总色谱,一点也不跳跃刺眼。一道雪山融水在林下横过,泛着银白的天光,但很快又消失于原野,不见踪影。

19、历史最终记下了一个结论:任何军事远征,都是文化自杀。

20、只有这团光火,才能把深夜荒山间的狼群阻退,千万不能让这团火熄灭了,无论如何应该到四处捡拾柴枝维持着,直到霞光初现。

21、你的过去我无法参与,你的将来我奉陪到底。

22、人生的追求,情感的冲撞,进取的热情,可以隐匿却不可以贫乏,可以恬然却不可以清淡。

23、什么是流浪的本性,哥伦布表明了:不在乎脚下,只在乎前方。

24、灾难,对常人来说也就是灾难而已,但对知识分子来说就不一样了。当灾难初临之时,他们比一般人更紧张,更痛苦,更缺少应付的能耐;但是当这一个关口渡过之后,他们中部分人的文化意识又会重新苏醒,开始与灾难周旋,在灾难中洗刷掉那些只有走运时才会追慕的虚浮层面,去寻求生命的底蕴。

25、人的一生要接触很多人,因此应当有两个层次的友谊:宽泛意义的友谊和严格意义的友谊。没有前者未免拘束,没有后者难于深入。

26、传播,是谣言生命的实现方式。未经传播的谣言,就像一颗不发芽的种子,一只没翅膀的秃鹫,一捆点不着的乱柴,没有任何意义。严格说来那不叫谣言。

27、老人歌颂青年时代,大多着眼于青年时代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他们忘了,这种可能性落实在一个具体个人身上,往往是窄路一条。错选了一种可能,也便失落了其他可能。说起来青年人日子还长,还可不断地重新选择,但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是由种种社会关系和客观条件限定在那里,重新选择的自由度并不是很大。“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处处发生,只不过多数失足看起来不像失足而已。

28、人世间总有一些不管时节、不识时务的人,正是他们对时间的漠视,留下了时间的一份尊严。

29、缺少精神归宿,正是造成各种社会灾难的主因。因此,最大的灾难是小人灾难,最大的废墟是人格废墟。

30、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

31、中华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复兴中华文化,也就是寻找和优化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32、古代绘画中无论是萧瑟的荒江、丛山中的苦旅,还是春光中的飞鸟、危崖上的雏鹰,只要是传世佳品,都会包藏着深厚的人生意识。贝多芬的交响曲,都是人生交响曲。

33、人们为种种界限而敏感的生存,既警惕有人越界而入,又警惕有人越界而出,即便在界内,又何尝有一刻安心,结果难免把从业同行逐个当作了或隐或显的.对头。

34、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 无所求 的性质,一旦有所求, 求 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 ,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35、小时候,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却发现遗失了童年;单身时,开始羡慕恋人的甜蜜,恋爱时,怀念单身时的自由。

36、文化最容易琐碎又最不应该琐碎,最习惯于讲究又最应该警惕讲究。

37、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翰。

38、人们常常习惯于把那些对自己提出了不恰当批评的人看作小人,这其实是不对的。在很多时候,即便那些给我们带来毁损和灾难的人也未必是小人,因此,需要把对毁损的态度是一种特殊事件,小人是一种恒久存在。毁损针对个人,小人荼毒社会。

39、有很多历史悲剧,站远一看,都成了历史幽默。

40、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41、一切装腔作势的深奥,自鸣得意的无聊,可以诓骗天下,却无法面对孩童。

42、归去来兮。家乡可以很近,也可以很远。生命可以是五尺之躯,也可以是万里苍原。

43、历史,曾经在这块荒凉的土地上做过一个有关城市的梦。梦很快就碎了,醒来一片荒凉。

44、一连串无可超越的绝境,一重重无与伦比的壮美,一系列无法复制的伟大,包围着你,征服着你,粉碎着你,又收纳着你。你失去了,好不容易重新找回,却是另一个你。

45、原来我们的历史只是游丝一缕,在赤地荒日的夹缝中飘荡。

46、青菜大米粥,加上藿香正气丸,入口便回神,这就是中国人。

47、不是急流险滩,不是崇山峻岭,而是夜雨,使无数旅行者顿生反悔,半途而归。

48、真正的善良是不计回报的,包括在理解上的回报。阳光普照山河,并不需要获得山河的理解;春风吹拂大地,也不在乎大地的表情。

49、健全的人生须不断立美逐丑, 然而,有时我们还不得不告别一些美, 张罗一个个酸楚的祭奠。 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 就是对美的祭奠。

余秋雨经典励志语录 篇5

2) 囚禁是叛逃的理由,但走的远了,这个理由渐渐褪去,前一段路成了后一段路的理由。每一段路都能解答一些问题,却又带来了更多的新问题,因此越走越远,很难停步。 --余秋雨 《行者无疆》

3) 当历史不再走伤痛,记忆不再承受责任,它或许会进入一种自我失落的精神恍惚。 --余秋雨 《行者无疆》

4) 哲理产生在两种相反力量的周旋之中。 --余秋雨 《文化苦旅》

5) 修善,总意味著一定程度的损坏。 --余秋雨 《文化苦旅》

6) 人类总是缺乏自信, 进进退退,走走停停, 不断地自我耗损,又不断地为耗损而再耗损。 结果,仅仅多了一点自信的李冰, 倒成了人们心中的神。 ... 人们在虔诚膜拜, 膜拜自己同类中更像一点人的人。 --余秋雨 《文化苦旅》

7) 文化最容易琐碎又最不应该琐碎,最习惯于讲究又最应该警惕讲究。 --余秋雨 《行者无疆》

8) 人生如戏,角色早就定了,有人永远是打手,有人永远挨打。 --余秋雨 《吾家小史》

9) 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为什么要如此永久,却透露了永久是什么。 --余秋雨 《千年一叹》

10) 一八九九,深秋,离二十世纪只隔着三阵风、一场雪。 --余秋雨 《中国文脉》

11) 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 --余秋雨

12)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 《山居笔记》

13) 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 --余秋雨 《文化苦旅》

14)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余秋雨 《借我一生》

15) 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 --余秋雨

16) 拿起自己十岁时候的照片,不是感叹韶逝青春不再。而是长久地逼视那双清澈无邪的眼睛,它提醒你,正是你曾经拥有过那么强的光亮,那么大的空间,那么多的可能,而这一切并未全然消逝;它告诉你,你曾经那么纯净,那么轻松,今天让你苦恼不堪的一切本不属于你。 --余秋雨 《收藏秋天》

17) 看了一会儿,听了一会儿,我发觉自己也被裹卷进去了。身不由己,踉踉跄跄,被人潮所挟,被声浪所融,被一种千年不灭的信仰所化。 这样的观看是一种晕眩,既十分陶醉又十分模糊。因此,我不能不在闭馆之后的黄昏,在人群全都离去的山脚下独自徘徊,一点点地找回记忆、找回自己。 晚风起了,夹着细沙,吹得脸颊发疼。沙漠的月亮分外清冷,山脚前有一泓泉流,在月色下波光闪烁。总算,我的思绪稍见头绪。 --余秋雨 《文化苦旅》

18) 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 --余秋雨 《山居笔记》

19) 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于是亟亟地来试探下削的陡坡。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0) 人折腾人,人摆布人,人报复人,这种本事,几千年来也真被人类磨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余秋雨 《千年一叹》

21) 它因深厚而沉默,也许,身后正是沉默的原因。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2) 天下最让我生气的事,是拿着别人的眼光说自己的祖祖辈辈都活错了。 --余秋雨 《北大授课》

23)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4) 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余秋雨

25) 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浑朴、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崎岖、神秘、壮观、肃穆……,其中不少城市还会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词,产生争逐。 --余秋雨 《行者无疆》

26) 即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汇,聚汇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余秋雨 《文化苦旅》

27) 真想为你好好活着,但我疲惫已极,在我生命终结前,你没有抵达,只为看你最后一眼,我才飘落在这里 --余秋雨

28)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余秋雨

29) 应该告诉好人:我们的生命来得遥远,因此任何行为不求当世回报。真正的善良不求感谢,因为我们要感谢千百年来的善良带给今天的人类尊严,还忙不过来。 --余秋雨 《余秋雨人生哲言》

关于余秋雨经典励志语录 篇6

2、什么叫多余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还有等我已经心冷后你的殷勤。

3、你已在我心,不必再问记着谁。

4、向你的美好的希冀和追求撒开网吧,九百九十九次落空了,还有一千次呢。

5、永远不要把自己,放在别人人生里的一个你自己都不确定的位置。

6、有时候不是不信任,只是因為我比别人更在乎,更怕失去。

7、茫茫人海,只有敢于和魔影抗争的人,生活才有滋有味。

8、人生需要一些风情点缀的。就是我们的灵魂总要一点点历史的问候,一些诗意的触摸,一些自然的慰藉。

9、我四处翻找我的幸福,竟然掉得不知不觉,像这季节一片片落叶。

10、当今管理财务,只担心没有来源,却不懂病根在资金的不合理开支。

11、如果不幸福,不快乐,那就放手吧;如果舍不得,放不下,那就痛苦吧。

12、当你休息的时候记得回头看看,别人都在奔跑。

13、人生如果错了方向,止步就是进步。悬崖勒马,为时未晚;船到江心,补漏已迟。

14、一个人突然联系你,正常,因为他在找备胎;又突然不联系你,也很正常,因为你只是备胎。

15、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16、即使手上筹码已不多,气势已经薄弱也不能认输。

17、青春,一旦典当,则永不能赎。

18、拥有不珍惜,痛苦会更久;做事忘健康,悔恨将萦绕。愿你牢记,幸福满足!

19、想要的东西必须自己拿,不然就算别人给你也要不起。

20、分手不是伤害或失败,而是彩排幸福的到来。

21、你的岁月一定要有光芒。

22、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23、再遇见彼此没变只是身份不似从前。

24、你知道的我用尽全身力气只为抱紧你。

25、本来想骑驴找马,骑着骑着却发现,这不是驴,是马呀!

26、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沉默能避免许多问题。

27、一个轻易得决定,导致了后面的蠢蠢欲动。

28、如果不想做点事情,就甭想到达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29、有那样一个人,他让你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觉得人生圆满,你和他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可他不属于你。

30、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31、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32、能够完全成功的巨大欺骗,只有在朋友之间才能发生。

33、习惯睡觉、习惯发呆、习惯沉默、因为习惯了这样的习惯、所以不想再多言!

34、爱情就是这样,最好爱恨扯平两不相欠。

35、人生起落漂浮不定,给他人帮助就是给自己帮助。

36、青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而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

37、别问我的过去怎么样没有参与的你又能怎么样?

38、我会一直等,如果等不到,那我就会用一生一世,去等待。

39、大家都不急,我急什么?大家都急了,我能不急?这就是工作与奖金的区别。

余秋雨散文创作的独特性 篇7

一、智性态度:聊天从容, 昭显气度

余秋雨散文不同于以往散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 他的思维充满智者的睿智, 他的叙述犹如聊天, 既从容自由, 又不乏恢宏气度, 极为大气。

一是余秋雨的散文大多借助山水风物为题材, 但又不受散文传统观念的影响, 而是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把关注的焦点定位自然景物背后所沉淀的文化内涵上。《文化苦旅》整本书借“游山玩水”来讲中国文化的真谛, 畅谈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这种题材原本是顶大帽子, 若有一个地方写不好, 不是流于空洞, 就是易于走向俗套。但余秋雨显然避开了这两点, 举重若轻, 他以一个“行者”的身份, 用他敏感的神经和悲天悯人的笔调, 深入浅出地给讲述了他走在路上的感触, 以一种从容宁静的风度讲述了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解开了一道道人间的难题, 构建了“文化散文”的轮廓。

二是余秋雨的散文大多借助智者的超凡议论, 昭显聊天的睿智, 也不乏谈天的乐趣。翻开余秋雨的散文集, 他的文章“重”感强, 有一种能够穿透历史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像剑那么锋芒毕露, 不像箭那么来势汹汹, 它是不缓不急的, 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郁的文化底蕴。无论是《文化苦旅》还是《山居笔记》, 余秋雨写出了中国文化曲折的历史命运, 写出了中国文人温婉而洒脱的风格和富于内涵而又坚韧执着、百折不挠的精神世界, 充满人文情思和关怀。《一个王朝的背影》:“这种软弱的背后还藏匿着巨大的侥幸心理, 在盛世, 人们想, 官府不会欺我太多;在乱世, 又想, 我一介草民有何力回天?忍忍吧。”然而, 这几种因素, 却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寞……”这是何其深刻的智言。

在这里, 不能不说余秋雨是独具慧眼的了:作为一个有着厚实的历史文化根底、警醒的现代文化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 他以一种强烈的忧患感燃烧着自己的文字, 试图用笔剥去世情的繁华, 探寻文化的本质。他在重新审视中华文明的时候, 用理性的思考融入了智性与情感。他把目光从文人转到了历史, 转到了民族, 转入了现代语境。它讲述了一个人对历史、对文化的思考, 它描述着一个还魂归来的梦。细读他的文章, 不得不感到一种波及灵魂的震撼, 他以独特的感悟, 指一方更大的天地给人看, 引导着人们从喜怒嗔迷的小我中解脱出来, 寻访精神的栖息所在。

二、情感取向:张弛自由, 凸显人文

一是秋雨抒情, 张弛适度。作为情感艺术的散文, 本质还在于抒情, 如果把握不好抒情的尺度, 或许就会堕入煽情泛滥或干涩无味之途。《笔墨祭》通过祭奠毛笔书法文化, 毫不回避的对毛笔书法深深的爱慕, 以张弛自由的态度, 彻底敞开自己的情怀, 抒写个酣畅淋漓。依照常理, 毛笔文化的失落的大悲剧应该是要加大投入去描写的, 但是作者抒情抓住了张弛的力度, 智性的态度告诉作者, 如果仅仅把传统文化的整体效果都写成一片苦涩阴暗的色彩, 这就是阻碍民族进步的重要因素, 这也是余秋雨敢于创新之处, 他的散文始终贯穿着这种警惕的意识, 对情感的描写张弛适度, 以免陷入了感性的盲目。

二是秋雨写史, 意在人文。余秋雨把自己鲜活的文化生命融入文章, 他的散文有着具体的文化生命, 这是由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的现实历史荟萃而成的, 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主体意识, 而这些鲜明的主体意识是来自作者渊博的博古通今、见多识广和良好的文学天赋。但并不是单单靠这些就能勾画出这种人文一时的, 他是用深邃的目光, 对历史有着深刻的洞察与专研, 对现实有着忧患意识, 对未来富有远见, 透过这些现象, 从更高的层次上对现实历史有着极其深切的眷念, 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层次的透视和立体化的剖析, 把其中的喜怒哀乐都与历史、现实和未来紧紧的相结合, 从而对整个人类文化有着卓绝的领悟: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这些自然景观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上, 散文的人文意识是立体化的, 这种人文意识以纯净、真诚的特质把当代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更使余秋雨的散文摆脱了那种小家子气的境界。

在这里, 不难看出余秋雨的散文是言之有物的:他的散文表现得很豪迈, 说古论今, 篇幅宏大, 体现了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文化沧桑感。在书写的对象中, 既有天马行空的联想, 同时又不乏理性思索的睿智, 表现出在完成充分的文化联想的同时又兼顾了理性的阐释, 体现了理性精神与内在理趣的诗化特征, 树起一道散文亮丽的风景线。

三、散文地位:独树一帜, 奇葩一朵

著名评论家孙绍振评价余秋雨:“他的散文是货真价实的大散文话语, 五四以来, 中国现代散文除了极少数屈指可数的篇章以外, 还没有他这样的融思想、智慧、情感为一炉的大容量和大深度的话语。”这里有几个信息需要梳理一下:一是“五四以来极少数屈指可数的篇章”到底是哪些篇章?五四以来, 中国现代散文情感与理性的概括是孤立的, 正因为这样, 我国现代艺术散文的思想容量往往是极其有限的, 据笔者有限的阅读范围, 搜肠刮肚, 还真的找不到一篇与余秋雨散文类似有大散文气魄的散文;二是“大容量和大深度的话语”给我的感觉不是传统的说教话语, 而是一种平等的聊天叙述方式, 这是难得的;三是为什么偏偏是余秋雨“融思想、智慧、情感为一炉”?当年秦牧类似的也“融思想、知识、趣味为一炉”, 就是迈不开这一大步。除开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言:“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不说, 原因以为有二:一是余秋雨的学者良知。以文化史学家身份进入散文的余秋雨, 他一再宣言:把散文的写作当作是文化人格的深度建构和升华, 这不但是一个人格建构的过程, 而且是一个个体话语的建构的过程。虽然不少人指出其人品与文品有缺憾, 但人无完人, 历史也将会告诉我们, 与余秋雨同一个时代是中国人的幸运, 他让整个中华民族从另一个角度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 唤醒了整个民族的文化自觉, 这一点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得到大家的承认。二是余秋雨的诗人气质, 他有意寻找古代文人曾经立足的地方, 精选了有限的自然景观, 结合与之相联系的人文景观, 超越时空的界限进行文化反思, 为他内在独特的意寻找到了独特的“象”, 通过山水和人文的交媾, 余秋雨完成了他的散文话语系统升级更新。

余秋雨的散文, 独树一帜, 开创了新的散文文体, 建立了一套新的散文话语体系, 提升了散文的恢宏境界, 引领了“文化大散文”的风骚。

摘要:文章从余秋雨散文的“异质”——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 确立新的文化散文范式探讨其独特性。

关键词:智性态度,情感取向,散文地位

参考文献

余秋雨和马兰的“红木姻缘” 篇8

毕业演出时,她躲在旮旯里痛哭

很多人认识黄梅戏演员马兰是从1984年的央视春节晚会开始的,那时她剪着短头发,穿着格子裙,整个人就像是一朵清香的兰花。此后她的舞台形象更深入人心,从《龙女》、《红楼梦》、《西厢记》,到后来的电视剧《严凤英》等,观众记住了黄梅戏,也记住了马兰。

但在事业如日中天时,马兰选择了淡出,如今人们更关注的是她怎样当好余秋雨的太太。

马兰出生在安徽太湖县,当时正好上演一部电影《马兰花开》,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电影中的小兰那样勤劳朴实,就为女儿取名为“马兰”。马兰的母亲是当地的黄梅戏剧团的演员,父亲从事黄梅戏舞美设计工作。受家庭因素的影响,13岁的马兰走进了安徽省艺术学校的大门。

刚上艺术学校时,马兰是个十足的“胖妞”。看到其他同学穿着漂亮的练功服演小姐、公主,而自己却只能演老太太时,她心里更是充满了自卑。

毕业演出那一天,正好是马兰18岁生日;她的任务只是给人家搬凳子、搬布景,连作品都没有。马兰一个人躲到小旮旯里顿足而哭,她发誓一定要减肥,将来要比18岁时更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安徽省艺术学校毕业后,马兰分配到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第二年,马兰就迎来了她艺术上的第一个春天。在香港,马兰主演了黄梅戏经典曲目《女驸马》,几乎是一夜成名,她迅速成为黄梅戏的头牌女演员。1989年,马兰更是凭借着电视剧《严凤英》,在艺术上取得极大成功,一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黄梅戏演员。

他的一本著作使两人结缘

而那时候的余秋雨虽然已经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但在民间的名气却远逊于马兰。

有一次,艺术界的一位老专家送给马兰一本余秋雨的理论著作《艺术创造工程》,并叮嘱她:“艺术工作者一定要读读这本书。”就是这本书让24岁的马兰认识了40岁的余秋雨。

读了这本书后,马兰就被作者的睿智和学识深深吸引和折服了。

马兰后来回忆:“我当时想,这本书的作者肯定是一位阅历丰富、满头白发,甚至可能带着点学究气的老先生。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是很想认识这位余秋雨老先生。”

不久,马兰去上海演出《遥指杏花村》,当时她冒昧地打电话邀请余秋雨去看,但是她自己却没有戏票,倒是余秋雨说,“我有啊,你要的话,我也可以给你几张。”

《遥指杏花村》的演出很成功,谢幕的时候,马兰四处张望,盼着余秋雨出现。这时,一个中年人健步登台嘹亮地招呼她:“嘿,马兰,我就是余秋雨!”

原来余秋雨对马兰也仰慕已久!就这样,两人第一次会面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马兰被他的学问、智慧、人格魅力打动了,“我和余秋雨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奇妙,我和他就像在上辈子就结过婚一样,而今生要做的只是完成前世的那个约定。”

一天,余秋雨突然对马兰说:“我觉得,你做我的老婆挺好的。”

马兰马上回了一句:“我觉得呀,你做我的老公也不错。”

这就算是求婚,很快余秋雨和马兰结婚了。余秋雨比马兰整整大了16岁,“老夫少妻”式的结合曾经引来过许多人的流言蜚语,但他们却没觉得两个人有差距。

平日里,他们经常手拉手去菜市场买菜,共同看双方父母,请朋友吃饭;闲暇时,两人就在家中一起观看外国戏剧表演录像,或者互不干扰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节庆日,余秋雨常常喜欢拉妻子出门找个有情调的地方用餐,在那里,两人就像热恋中的情侣。

但出门也有麻烦,上海人认出马兰的特多,人家总爱问余秋雨:“这个人是不是马兰?”他就说,哦,有点像,很像。

有一天余秋雨和马兰去外面吃夜宵,吃完结账时,店主人开起了玩笑:“看你长得有点像马兰,便宜你五角。”

余秋雨接过话茬说:“是嗬,就因为有点像,她还乐滋滋地给马兰写信,可人家不回。”

店主人同情地叹了一口气:“人家是大人物啊!”

更为有趣的是,在家里,两个人还经常互称“余老师”、“马老师”似的吹捧,余秋雨对马兰说:“老婆,我喜欢你的戏”,马兰则说:“老公,我喜欢你的书。”

正像马兰所说:“其实在心理年龄上,我们俩是差不多的。秋雨有时候更像个孩子似的,比如走路的时候,他总是不好好地走,有时候会突然绕到我的面前,做个夸张的动作,吓我一大跳!我们俩在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上非常接近,相当默契。”

在家马兰总是亲自下厨做饭

希望能在爱人的怀里撒娇,渴望拥有一个坚实的男人肩膀能为自己遮风挡雨,这似乎是女人的天性。尤其是当自己的年龄比丈夫小很多的时候,女人更会时时摆出一副小公主的姿态,久而久之有了恃宠而骄的习惯,丈夫偶尔的“侍奉不周”便会成为冲突的导火索。

可实际上男人和女人对感情的需求是同等的,一味地索取或一味地付出都会导致感情天平的倾斜,而且婚姻要靠两个人共同经营。

作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安徽省文化系统高级职称评委会负责人,马兰不能如平常女人一样每天回家守在丈夫身边,但她每每回到家中,总是不辞辛劳地去菜市场买丈夫喜欢吃的螃蟹、咸鸡什么的,亲自下厨做饭吃,以补偿自己不能居家的日子。

最初家里没有请人打扫,马兰演出回来总觉得家里到处都是灰尘,就开始自己动手擦。可余秋雨对她说:“所谓尘世就是充满灰尘的世界,要学会承受,别擦了。”

马兰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她说自己回来辛苦一次至少可以让丈夫享受一个星期。

更为难得的是,马兰还到公婆家包揽全部家务。这时,余秋雨总是拦她,马兰就急了:“我好不容易找到你这么个丈夫,你还不给我一个机会和环境尽尽妻子的义务!”

看到妻子忙前忙后,余秋雨感到十分心疼,每次出差,他从来不会把脏衣服带回来,都是在宾馆洗好,叠得整整齐齐带回来,但是回来他也会向马兰讨好:“看,老婆,我疼你吧。”

当然,夫妻之间总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但是两人吵架之后,一般是马兰做出让步,先求和,“因为家里是个不讲理的地方,对于一些小事情不能太较真。”

一开始余秋雨写作,马兰就在他身边绕来绕去,没想到有一天余秋雨急躁地对妻子说:“你能不能到隔壁去?”从那时起,马兰就学乖了,当余秋雨写东西时,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她绝不进书房。逢到想唱两嗓子的时候,就把自己锁进洗手间。

她对现代艺术的了解让他吃惊

虽然爱情没有年龄界限,但年龄产生的思想差距会造成代沟。为此,作为妻子就应尽力去弥补与丈夫的思想差距,让两人的心灵“处于同一起跑线”,才能让婚姻长久。

从知名黄梅戏演员,到著名作家太太,马兰婚后的社会角色发生了突变。这丝毫不改变余秋雨对她的评价:“马兰不仅仅是有外貌。她并不仅仅只是看重我的才,我也不仅仅看重她的貌。”

马兰不仅有着美丽脱俗的外表,更有着深邃精辟的内涵。她对表演之外的现代艺术,如美术、音乐等,都有很高的兴趣和比较广泛的理解。

余秋雨介绍说:“马兰对国际政治、国际军事特别感兴趣。这也是我们谈话的一个话题。”有一段时间他们去中东地区,共同的兴趣使得旅途始终谈兴甚佳。余秋雨十分惊讶妻子居然对萨特的存在主义那么熟悉!他认为:“就感性文化而言,在对当代欧美艺术文化的了解程度上,她肯定超过我。”

然而,一直以来,聪明好学的马兰却觉得在学问上,丈夫比自己高一个层次,为加深自己的艺术修养,马兰闲时会练练书法,写好了,就传真给余秋雨,他圈点一番再传回来。

有一段时间,马兰还从书店抱回一大堆印谱,认真地学起篆刻来了。过年的时候,马兰送给余秋雨的就是一方刻有“秋雨”的印章。

马兰还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丈夫的工作,余秋雨每一篇文章出来马兰都是第一个读者,她会用不太演员腔的自然方式读出来。

余秋雨曾经这样评论他和马兰的关系:“我们属于一见如故,从始至终关系都是非常的和谐和密切。我们既是夫妻,又是艺术伙伴,我们都非常尊重对方的父母。共同生活了十几年,我们的思维方式、人生观念和艺术观念已经成为了完全一致的人,我的文化活动跟我的专业有关,也跟我太太的专业有关。”

而马兰也说:“我跟余秋雨之间,我们希望人和人之间有非常好的沟通,文化不同没有关系,语言不同没有关系,种族不同也没有关系,希望大家都能够沟通。”她还戏称道:“我们的婚姻就如同‘红木家具’,越老越有价。”

上一篇:小学作文《钓鱼的感悟》下一篇:特岗教师招聘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