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精选8篇)
A B C D 贷款利率的上限
贷款利率的下限
存款利率的上限
存款利率的下限
正确答案: C
2.以下不属于利率市场化短期影响的是()× A B C D 利差收窄
盈利冲击
行业洗牌
机构垄断
正确答案: D
3.存款保险制度监督的是()× A B C D 信用风险
事后行为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
4.货币管理当局对金融业监管的三道防线包括()√
A B C D 预防性监管
临时救援
存款保险制度
紧急救助
正确答案: A C D 5.存款保险制度的特征包括()√
A B C D 关系的互助性和有偿性
时期的有效性
机构的垄断性
结果的损益性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6.银行业内在不稳定性的根源是资产负债流动性的不对称性。√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7.最早实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是加拿大。√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8.在保险额度方面,大部分国家目前的做法是实行全额保险。√
正确
关键词:存款保险条例,金融安全,风险
《存款保险条例》已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 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既有相当的积极意义, 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概念和背景
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 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 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 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 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 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 从而保护存款人理由, 维护银行信用, 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适用范围是中国境内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境内的分支机构的人民币及外币存款, 投保主体不包括内资境外机构和外资境内机构。
目前, 世界上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2008年以来, 有关国家和地区不断完善存款保险相关制度, 在保护存款人权益, 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维护金融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有利于完善我国金融安全网, 更好地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维护金融市场和公众对我国银行体系的信心, 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深化金融改革, 维护金融稳定, 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早在1993年, 国务院就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基金, 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作了长时间系统研究, 充分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建议。目前,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制定条例, 目的是为建立和规范存款保险制度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积极意义
(一) 理清了银行体系的权责架构, 促进商业银行朝市场化运行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质意义, 在于把政府隐性担保显性化, 用市场机制去替代行政保护, 进一步理清了银行体系的权责架构, 朝市场化运行又迈出一大步。政府 (央行作为代表) 承担着维护金融稳定、银行破产救助的职责, 但是长久以来单纯依赖于隐性的政府信用, 缺乏可见的安排机制来保证储户的利益。隐性的维稳机制是十分脆弱的, 当爆发风险事件时, 公众、银行、政府的三方博弈往往要把事态推向十分严重的地步, 才能获取足够的政府资源来达到救助目的, 这样其实三方都是受损的。而存款保险制度就是确立一种可见的、市场化的安排机制:一是明确的事前承诺, 即公开声明储户利益不受银行破产的影响;二是可信的资金安排, 存款保险基金确保其具有足够的维稳救助能力;三是公众、银行和政府三方参与、共担成本, 体现公平原则。所以, 存款保险制度把原来隐性、行政化、权责不清的政府隐性担保变得阳光化、市场化以及权责清晰, 促进商业银行朝市场化运行。
(二) 促使商业银行审慎稳健经营, 从而更好地保障存款人的存款安全
对银行经营风险而言, 事前防范比事后处置更重要。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 一是保储户不保银行, 银行不能再通过捆绑储户利益来索取政府背书, 铲除银行道德风险的滋生土壤;二是根据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确定其差别费率, 可以促进金融运行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提升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和内控管理, 促进其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三是为保障存款保险基金的安全, 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将加强风险的识别和预警, 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使风险早发现和少发生, 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银行体系的稳健性。
(三) 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 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放开, 以及公民理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 我们已经迎来泛资产管理时代。各家银行竞相推出各种理财产品, 资金供需不平衡特征明显, 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一方面,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增加了居民基本储蓄的保障, 提高了居民对盈利资金的使用意愿, 放大了市场资金供给, 新型负债产品的催生速度将明显加快;另一方面, 由于超过保险限额的存款得不到保护, 投资者必然寻求其他风险规避手段, 理财产品需求也会不断上升。这迫使银行必须不断进行各类金融产品的创新, 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提升创新能力, 主动开展跨业合作, 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三、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一) 加大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 一方面由于投保银行要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保费, 这势必增加银行资金成本, 减少可用资金, 银行经营利润和资本收益都可能有所下降。另一方面, 由于保费计费基础不同, 各类银行所受影响也可能不同。例如, 在各类参保机构保费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如果以银行总资产作为计费基础, 各类型银行的资金成本上升比例差别不大;但如果以投保存款额作为计费基础, 则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上升比例可能要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这主要是因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大额存款客户相对于小额存款更多, 需投保存款的占比相对较少, 这对于当前我国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的银行体系将产生影响。
(二) 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带来一定规模存款搬家
未来在存款保险制度和破产机制建立以后, 存款保险制度将引导公众对银行风险做判断, 超过一定限额的存款户可能考虑把存款分成若干份, 分别存到不同的银行。所以,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可能带来一定规模的存款搬家。
大量的账户存款都是小额的账户, 预计50万的存款上限基本可以覆盖95%以上的存款人和账户。剩下5%的账户主要是为公司账户和高端的理财私行客户, 也是各家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 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 可能对存款的市场份额带来相当的波动。
(三) 外部监管和内部风险管控面临挑战
一方面, 存款保险制度使得监管当局容易放松对银行的监管, 不易察觉到银行过度投机的行为, 或者对银行的激进行为采取放纵的态度, 由此可能延误解决危机的时机, 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健。目前, 中国银行业监管覆盖面整体上较为广泛、监管压强也相对较高, 如若当局出现悬崖式监管放松, 将可能对银行体系造成重大影响。另一方面,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银行内部风险管控的要求也将更高。例如, 由于经济体不再对各类银行债务提供兜底保护, 在同业交易市场上, 银行可能会因交易对手的破产而遭受损失。因此, 银行必须提高自身风险管控水平, 积极关注同业风险状况, 及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 以最大程度规避损失。
(四) 制度更有利于中小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从各国经验看,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发展民营银行、中小银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美国社区银行的健康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使小银行具备与大银行平等竞争的制度基础, 维持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多样性, 改善和加强了对小企业、社区和农民的金融服务。
存款保险对中小银行更有利。一方面, 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大大增强中小银行的信用和竞争力。存款保险可以抬升中小银行的信用, 为大、中、小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推动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同等竞争和均衡发展。另一方面, 存款保险制度可以为中小银行创造一个稳健经营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强对存款人的保护, 存款保险可以有效稳定存款人的预期, 进一步提升市场和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增强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性。
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 可以为民营银行、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一般来说, 存款保险对不同经营质量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费率, 并采取及时风险纠正措施, 有利于促进形成有效竞争、可持续发展、主要面向“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 形成更加合理的金融体系结构布局, 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五) 可能引起银行间并购, 改革银行业竞争格局
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 意味着破产制度将真正引入银行业。这有利于改善银行业的竞争格局, 打破隐性担保和保护。
纵观美国银行史, 银行之间的并购时有发生, 而在1980-1994年间, 银行数量急剧下降, 除了部分破产外, 多数为其他银行收购合并。具有竞争力、注意稳健经营的银行, 往往能够在危机中生存下来, 并以较低的价格接收其他银行, 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例如, 2008年美国第四银行美联银行因按揭贷款问题, 出现大额度亏损。而当时第五大的富国银行则一举收购了美联银行, 顺利从地区性樱花成为全国性银行, 而存款规模也跃居美国银行业第一位。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商业银行;应对措施
一、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问题
1.关于纳入存款保险的保障范围
纳入存款保险的保障范围方面的探讨,一般会涉及三个层面,即:①是否依据属地原则,是否将地方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统一保险范围,还是允许地方设立独立的存款保险机制;②应该将哪些类型的金融机构纳入存款保险范畴,例如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否应该纳入存款保险;③应该将哪些类型的存款纳入存款保险范畴。
一般来说,纳入存款保险体系保障的账户类型主要包括储蓄账户、支票账户等。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存款如大额存单,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等国都不予保护,英国还将5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排除在保险范围之外。许多存款保险体系还将一些被视为有能力获取银行财务信息并深谙市场规律的存款人的存款排除在外,例如同业存款、政府机构的存款、职业投资者、银行经理或官员的存款等。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对银行负有稳健经营责任的个人的存款也被排除在存款保险之外。
将储蓄存款纳入保险范畴没有异议。我国在酝酿存款保险制度过程中,对于企业存款是否应纳入存款保险范围曾经存在一些分歧。目前来看,由于我国企业存款在各项存款中占比很高,如果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样会威胁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目前来看,企业存款应该在存款保险范围内。但财政存款、协议存款、机关团体存款以及同业存款可能不在保险范畴。
2.关于保险费率
保险费率是按照统一费率征收还是按照差别税率征收,也是一个核心问题。美国1991年储贷危机表明,统一费率扩大了银行业的风险偏好,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最终引发大规模偿付。统一费率没有办法甄别不同银行的风险等级和运营情况,无形中强化银行的逆向选择,导致运行稳健的银行在实质上为存在风险的银行买单。《巴塞尔协议Ⅲ》提议各国参照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风险测评指标综合确定差别费率。中国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中提出“建立基于风险的差别费率”的观点,基本代表了业界主流的看法。
按规模和风险情况,我国最终确立的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针对以下四个群体征收差别费率:①国有大型商业银行;②中型商业银行(包括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③小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④邮政储蓄银行和其他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有专家建议费率水平从0.05%到0.12%差别征收。由于总体风险水平不高,大型国有银行的缴付费率会较低,但是绝对价值较大。对中小银行来说,存保费率可能相对较高,支付压力相对更大。
3.关于存保机构定位与监管协调
就存保机构定位而言,是否兼具“监管功能”还是仅有“存保赔付”功能,是业内探讨多年的话题。周小川行长在《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一文中提出,存保机构需“具备必要的信息与核查、早期纠正及风险处置等基本职责,与现有金融稳定机制有机衔接”。授予存保机构必要监管权力,允许存保机构及时介入,而不仅是对储户进行赔偿或者在投保银行破产后进行资产接管处理,对于防止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加速恶化,维护系统稳定具有积极意义。不过,授予存保机构监管权力,也要求今后新设立的存保机构与现有银行业主要监管机构,做好监管协调工作,合理分配监管权力,明确划分监管权责,避免出现过度监管或监管真空。
二、存款保险制度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
1.大型储户存在波动的可能性,中小储户的竞争将加剧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大型储户可能倾向于总体信用度和规模水平更高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对于大型储户的整体优势将进一步扩大,股份制银行大型储户也存在波动的可能性;相应地,中小储户将成为中小银行充分竞争,吸收存款的主要对象,中小银行必然在经营、服务、产品等方面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可以预见,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股份制银行在产品种类、服务管理水平等市场化要素方面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2.道德风险可能上升
存款保险制度会导致揽储压力增大,可能出现隐瞒存款、存款搬家、高息揽储等道德风险问题。最终,风险管理和道德风险管理的压力双升。
三、股份制银行的应对措施建议
2013年12月7日,人民银行发布《同业存单管理办法》,12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公告首发同业存单,13日,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交通银行跟进发型同业存单,存款利率市场化又进了一步。作为共识,存款利率完全实现市场化,首先需要存款保险制度先期就位,并需要正常运作一段时间,让市场充分吸收新制度带来的震动之后,这样,留给最后制定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的时间已经不多。同理,留给银行机构准备接受新的制度安排的时间也不多。建议商业银行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
1.尽快摸清不同类型存款的结构
首先,要根据可能的存款保险范畴,了解储蓄存款、企业存款、财政存款、协议存款、同业存款、高管人员存款等敏感存款所占份额。
其次,要根据可能的保险限额,了解不同类型存款的内在结构,例如,可以分别按50万、100万、150万和200万四个档次,统计不同档次的存款账户数,以及存款所占比重。
第三,要分析不在保险范畴内和保险限额以上的存款账户和存款人的情况,预测可能存在“搬家”的存款。
2.提前布局客户维护工作
根据分析情况,按敏感程度对客户作进一步细分,针对不同客户分类制定相应的维护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前做好客户有关存款保险制度的教育工作,并阐释维护存款人利益的相关政策,增强存款人信心。
参考文献:
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及其与商业保险的差异分析
作者:于卫兵 梁洪华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组与改制,与此同时在国外发展了几十年的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的保障之一,在我国也具备了存在的条件和发展的空间。但存款保险制度与传统的商业保险制度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必然会伴随着新的会计问题的产生。因此,文章探讨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模式,并站在投保者即商业银行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存款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存款保险;商业保险;金融安全;会计确认
[作者简介]于卫兵,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山东青岛,266071;梁洪华,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山东青岛,266071
[中图分类号]F8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5-0045-0003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对加强金融监管力度,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如果金融机构发生流动性危机甚至倒闭时就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对金融体系和社会稳定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和破坏作用。因此,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同时由于存款保险与商业保险有着很大差异,本文对由于存款保险而引发的新的会计问题与传统商业保险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
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
我国银行刚刚开始市场化的初期阶段,存款保险制度是我国从隐性保险向显性保险的过渡,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是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顺利和有效发展的先决条件。
我国现阶段若设立全部由国家财政出资的保险机构,弊端有三:一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银行的市场化经营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国家财政承受压力过大;二是存款者会由于有坚强的后盾而出现逆向选择;三是不能规避现有的隐性存款保险的缺陷,也不能充分发挥显性存款保险在我国应有的优势。因此,我国应该建立由各个商业银行和国家共同出资的存款
保险制度。这种机构的设置既有利于政府的监管,又能保证保险机构作为非营利机构的性质,提高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对存款保险的支付能力。
存款保险的投保形式有两种:强制性和自愿性。目前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存款保险制度采取强制投保,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如意大利、荷兰和德国等实行自愿保险。我国各银行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状况严重,若在这种情况下实行自愿参保,有实力的银行会退出保险,而参保者都是那些经营风险高、存在质量问题的银行。因此现阶段我国应该实行强制参保原则,凡是从事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应该参加存款保险。
在保险赔偿方面,国际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是限额赔付制度,也有少数国家采用的是全额赔付制。在全额赔付制下,存款者并不关心银行的经营风险,而是一味地选择那些存款利率高的银行;银行也会更加冒险地从事高风险的活动,因此,加大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我国现阶段,在金融系统承受风险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宜采用有限范围内的全额保险,其余采用限额赔付的存款保险制度。
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采取差别费率制,差别费率制就是要求那些风险大的而且可能向存款保险机构救助的金融机构支付更多保险费。如美国的CAMEL评级共有五个等级,风险大的金融机构必须按更高的比率交纳保费。这就促使各机构不得不主动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尽可能去追求资本充足性、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赢利性的统一。在保险基金建立之初,可以采取略高费率标准,保险基金建立后则应逐步降低费率。我国可额定一个基准费率标准,并在基准费率之上,根据受保机构资质实行风险加成。
二、存款保险与商业保险投保者的权利与责任上存在的差异分析
根据上述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要求,存款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保险方式,它与商业保险存在诸多差异,那么作为存款保险与商业保险的投保者,他们享有的权利与负有的义务也存在着差异,主要体现在:
(一)投保者享有的权利不同
1.存款保险不具有参保的自愿性
根据上述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要求,在我国存款保险应该不具有自愿性,因此凡是从事存款业务的银行全部要参加存款保险,而且保险的标的物只能是银行的存款,保护程度也只能是在有限范围内得到全额赔付。而参加商业保险的投保者则不同,他们均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商业保险,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商业保险的标的物,也可以根据保费的不同选择一项参保资产是否全额参保。
2.保费的设定与缴纳方式不同
存款保险的保费实行差别费率,根据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赢利性来确定异质银行的保险费率;商业保险投保者缴纳的保费根据投保资产的风险水平、投保者对投保资产的投保期限和投保程度来确定。商业保费是由市场所形成,为商业保险机构提供了一定的利润空间;而存款保费相对于商业保费来说给予存款保险机构的利润空间要小,因为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设置不具有营利性。关于保费的缴纳,各分行的存款保险要定期向上级行缴纳,并由总行统一向保险机构缴纳;商业保险的保险费则一次性缴纳或根据标的物的投保期限定期直接向保险机构缴纳。
3.保险的最终赔付不同
当商业保险的保险标的物在保险期内遭受毁损时,可以在保险额度内直接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而银行则在出现危机时,会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获得存款保险机构的不同保险赔付方式,可供选择的赔付方式有:(1)当投保银行出现暂时性的清偿力不足,可获得保险机构以提供贷款形式提供的资金援助而渡过难关。(2)兼并转让。即对于出现严重问题的银行,一般由存款保险机构主持,由健全银行投标加以兼并或转让,通常存款保险机构要向中标银行提供资金来支持兼并的顺利进行,中标银行承担倒闭银行的全部债务并收购部分或全部资产。(3)清算赔偿。即当投保银行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被依法宣布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受托对该银行进行清算,然后投保银行按一定方式和标准获得存款赔偿。
(二)投保者承担的责任不同
存款保险具有预先防范风险和事后处理的双重功能,且第一个功能在存款保险制度中居于突出地位,因此,银行参加存款保险肩负着防止存款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引发的挤兑,接受保险机构和人民银行的监管,避免银行经营的不必要的流动性风险,保持银行体系的总体稳定和保护小储户的利益的责任。而一般商业保险机构并不具备监督、检查参保机构的权利,所以它不能预先防止事故的发生,只能被动地对保险事故进行理赔。而作为商业保险的投保者,他们的责任是潜在的,为自己的财产投保的同时,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稳定因素,同时也是经济的助推器,是一种良好效益的外溢,但是商业保险的这种潜在的社会责任不受法律和形式上的约束。
三、存款保险与商业保险投保者对保费会计确认上存在的差异分析
存款保险与商业保险会计处理存在的差异集中体现在保险费用的会计确认与报表披露的不同。
(一)商业保险投保者对保险费用的会计确认
商业保险的投保者在对企业财产或行为进行投保时,初始缴纳保费的会计处理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保险标的物金额、投保时间和保险程度均较小,此时保费也较小,因此在缴纳保费时一次性记入企业的当期损益;另一种情况是,保险标的物金额、投保时间和保险程
度均较大,此时保费也较大,企业将在保险期内平均分摊保险费用,在受益期内记入企业损益。
(二)存款保险对保险费用的确认
银行缴纳的存款保险费用的确认与商业保险费用的确认不同。笔者认为,存款保险费用应确认为银行的一项资产,其理由如下:
1.根据存款保险不具有参保的自愿性,所有从事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都要参加存款保险。因此这种保费的缴纳并不像商业保险那样在一定的受益期限内缴纳,而是只要银行持续经营、存款业务持续发生,存款保险费用就要无限期地缴纳。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在存款保险存续期内不会像商业保险那样由于保险标的物发生毁损而获得保险机构的赔付,存款保险在存续期内不会给银行带来额外的收益,因此不符合费用确认的标准。
2.存款保险费用符合资产定义并满足确认为资产的条件。首先,存款保险费用符合资产的定义。存款保险是银行为保护储户的利益、增加银行支付能力所购买的险种,它归银行所拥有;当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时,存款保险机构会通过发放给问题银行贷款形式,给银行带来无形的经济利益流入。当银行出现严重问题时,存款保险机构通过调节使问题银行被兼并,从而避免了银行破产清算,这也给银行带来了无形的经济利益流入。当银行进行破产清算时,存款保险机构代替破产银行对银行的存款给予支付,这也是银行经济利益的流入。其次,存款保险费用符合资产确认的两个条件。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一旦发生流动性危机、出现严重问题或是破产清算时,银行就会获得与此相关的经济利益,如贷款、清算赔付等;保险费用的成本也是能够准确计量的,其成本就是银行定期缴纳的存款保险费用。从上述分析可知,存款保险费用同时具备了资产确认的条件,因此银行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
宣传活动
为宣传普及《存款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存款人享有的各方面合法权益,以及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对于更好地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进一步完善金融安全网,建立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动《条例》在文山州平稳顺利运行。2018年5月19日,古木支行利用街天的时间组织了一次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三周年宣传活动。
活动当天,我们的员工一早就按原定计划在支行门口搭起桌椅,拉起横幅,向农户发放存款保险宣传折页,并耐心细致的向公众普及关于存款保险的涵义、保障范围、偿付限额、偿付时限等相关知识,民众们兴趣高涨,围绕相关内容提出了疑问,进行了深入的咨询。活动期间,我们也充分利用营业网点电子屏、液晶电视等媒介平台持续滚动播放“存款保险,保护您珍贵的存款”,“施行《存款保险条例》,充分保障存款人权益”,“本机构吸收的本外币存款依照《存款保险条例》受到保护”,“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促进银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等宣传标语。活动结束后,我们也在营业网点等候区足量摆放存款保险宣传折页,供公众和客户等候时取阅。
宣传活动结束,很多民众都向我们表示感谢,存款和大家息息相关,通过我们员工一天的耐心讲解,使民众增加了对《存款保险条例》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证自身的存款利益。此次活动不仅宣传普及两《存款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使普通民众对自己享有的关于存款各方面的合法权益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升了古木支行的社会服务形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古木支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现意外时,并非所有的存款都会得到赔偿。央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未来存款保险机构可能实行限额保险制,央行计划为98%的储户提供全额保险。对此,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未来存款保险对单个储户的赔偿上限应在20万元至50万元的区间内,即超过这一限额的存款部分,将得不到赔偿。
此外,存款保险的投保人是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而非存款人。可见,保险存款制度是为储户的存款加上的一层保障,也是风险提示,意味着银行将不再是绝对安全的港湾。
2015年5月1日, 我国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作为一种保障制度, 对保障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及对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和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都有重要作用。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将提高存款人的风险意识, 这也将对存款人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作为面向高净值财富个人提供服务的私人银行业务而言, 其在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前后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 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提高私人银行的客户粘性
胡润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末, 全国拥有资产十亿以上的富豪大约有8300人, 比去年增加200人, 其中2800人为阳光财富, 5500人为隐形财富。百亿富豪有300人, 比去年增加20人, 上升比例为7%, 其中, 阳光财富约140人, 隐形财富约160人。全国拥有亿万资产以上的富豪有6.7万人, 比去年增加了2500人, 上升比例为4%。胡润研究院预测, 未来3年, 中国亿万资产以上的富豪人数可能达到7.3万人。全国拥有1000万资产以上的富豪有109万人, 比去年增加4万人, 上升比例为3.8%。胡润研究院预测, 未来3年, 中国1000万资产以上的富豪人数可能达到121万人。
在这些高净值人群中, 储蓄、股票和房地产仍是该人群境内资产配置的主要部分。具体参见图1。
从图1可看出, 在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中, 储蓄及现金以及银行理财产品将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影响。
在《存款保险条例 (征求意见稿) 》中规定, 存款保险的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包括本金与利息, 超过部分由破产金融机构的清算资产进行赔偿;银行理财产品不属于承保范围, 企业存款不属于承保范围。
基于上述存款保险制度条款规定, 我国高净值人群将适当减少储蓄及银行理财产品的配置额度, 而势必造成资金转移。鉴于资产保值增值需要及私人银行的专业性, 高净值人群将提高对私人银行部门的信任度, 依赖私人银行部门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资产配置策略。对私人银行部门而言, 其客户粘性将增强。
2 存款保险制度将促进私人银行形成垄断竞争局面
截至2013年底, 12家信息明确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数据显示, 客户总量22.1万, 管理资产规模为2.6万亿元。其中, 排名前五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合计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66.9%和78.1%。表明银行系私人银行的客户集中度和管理资产规模集中度都非常高 (中研普华, 2014) 。
截至2014年12月底, 工、农、中、建、交五大行, 招行、中信、兴业、民生、浦发、光大、华夏7家股份行, 以及北京银行等城商行均已推出了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 此外还有花旗、渣打、汇丰、东亚四家外资银行提供私人银行业务服务, 累计有150多家私人银行部门向高净值人群提供服务。
此外, 在境内财富管理市场中, 除了中资银行、外资银行设立的财富管理机构外, 还包括券商、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和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等;在境外财富管理市场中, 财富管理机构以外资金融机构为主, 主要包括外资全能型银行、以财富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外资财富管理机构、外资投资银行、其他外资机构和中资银行的海外营业机构。
在境内财富管理市场, 中资银行依托其庞大的客户基础, 借助强大的对公业务和遍布全国的网点, 力求为高净值人士打造全方位理财规划的财富管理平台。超过90%的受访高净值人士使用中资银行进行境内可投资资产的管理, 远高于使用外资银行和其他机构的比例。中资银行以其品牌、服务和产品的优势, 已经成为高净值人群境内理财的首要选择 (招商银行、贝恩公司, 2013) 。
招商银行、贝恩公司 (2013) 在其报告中指出, 随着可投资资产的增加, 高净值人士所需要的产品和增值服务更加复杂和多元化。通过选择更多的财富管理机构, 高净值人士可以各取所长, 从各家财富管理机构获得更加全面的产品和服务。部分高净值人士也会出于分散财富管理账户, 保护私密性的考虑, 同时使用几家私人银行的服务。
从上述分析看, 中资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门 (亦或财富管理部门) 在市场竞争种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 显然中研普华 (2014) 指出的排名前五的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具有更强劲的竞争优势, 其会受到高净值客户的青睐, 其客户粘性更强, 集聚效应更明显;但是同时它们也面临不容忽视的同业竞争局面。
3 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激发私人银行服务创新
公开数据显示, 中资银行财富管理对手续费及佣金的贡献率保持在20%以上。随着银行利差的收窄, 利润增速的下降, 以私人银行业务为代表的财富管理在拉动银行中间业务增长、促进银行战略转型上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而随着存在保险制度的建立, 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监管成本、内控成本都随之增加, 其盈利空间会继续缩小。提高私人银行部门的盈利水平将是商业银行的一种选择。而私人银行部门的盈利来自于高净值客户带来的价值。如何保持客户的粘性并获得盈利是私人银行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 我国高净值个人的服务需求主要是财富传承。在财富传承需求下又可分为三类子需求:生活品质类需求、财富规划类需求和融资需求。在三类子需求中, 又有不同细分的需求。具体参见图2。为满足这些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 私人银行部门势必面临更多的服务创新, 包括组织模式、服务模式、盈利模式的创新。
4 我国私人银行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影响分析, 本文认为私人银行部分应该做好如下应对措施。
第一, 创新服务模式。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 我国高净值人群投资心态更加理性, 投资理念日趋成熟。在创新服务模式过程中, 我国私人银行部门首先要使用多维度对客户群进行精细化细分, 可依照职业、资产规模、跨境配置需求等因素进行细分;其次要了解细分客户群体的财富目标。以企业主为代表的我国高净值人群的财富传承和移交的中长期规划需求突出。如何借助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和金融解决方案来实现家族事业的平稳交接与长久经营, 实现家族财富的传承和繁荣, 并更好地维护家庭和睦, 是我国高净值普遍面临和希望解决的突出问题。私人银行服务的核心要由产品配置逐渐向提供全面理财规划和综合金融服务转变, 由产品驱动转型服务驱动。
第二, 树立专业品牌。我国高净值客户在选择私人银行的时候主要看重三点:品牌和信任度、理财顾问的专业性和客户经理的服务;其中最看重的是私人银行的品牌和信任度。因此, 我国私人银行部门应加速人才培养和投入, 确保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理念与时俱进;同时要拓展境外财富管理市场, 有针对性地在当地建设投资理财平台, 增强服务我国高净值人群进行跨境多元化配置的能力, 更好地满足我国高净值人群跨境多元化配置的需求。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私人银行的影响, 包括提高客户粘性、促进私人银行形成垄断竞争局面和激发私人银行服务创新;针对这些影响, 文章基于私人银行视角提出了应对措施, 即创新服务模式和树立专业品牌。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私人银行,影响
参考文献
[1]中研普华.2014-2018年中国私人银行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R].2014, 1:http://www.chinairn.com/report/20140106/163403180.html.
在日前举行的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指出,存款保险制度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这也标志着作为利率市场化基石的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已进入倒计时。央行此次的表态也是首次就这一制度发出明确的消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表示,在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具备紧迫性,紧迫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款没有保护在市场上很难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出了风险以后也没有保障的机制。二是推出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必须为一部分不能适应市场化进程的金融机构做好准备。
“存款保险制度主要影响的还是银行体制的改革,是银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且也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先决条件。”董登新表示,提出存款保险制度的原因是基于利率市场化,因为此前利率一直是国家所管制的,银行采用的都是法定基准利率,在这种基准利率的情况下,银行基本是不会破产的,并且按照国家的定价发放贷款,所以在过去我国并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和银行破产法。 董登新指出,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资金的垄断会被打破,银行业会重新洗牌并且竞争加剧,这样就会导致经营不善的个别银行出现倒闭,虽然银行倒闭出现的概率较低,但是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就会在这种情况下保护中小储户的利益,给予中小储户基本的赔偿。而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破产法“三位一体”的银行制度改革会对银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对投资银行形成自担风险、自我约束,尤其是在风险控制和管理上,银行将会比过去更重视,也会加强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向民营市场开放的一个条件,这个条件一旦满足,后续的金融市场改革就能够更加深入的开展。可以说,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前奏,将会拉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序幕。
刘胜军指出,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营的金融机构来讲其实是一个利好,因为这一制度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金融创新的機会和公平竞争的机会,与这些机会相比,一定的保险费率是应该承受也是合理的一种代价。